肝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10:28:20

肝胆范文篇1

1940年,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建立了龙(关)、延(庆)、怀(来)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南山堡一带成为抗日游击区。联合县民主政府农民委员、三区区委书记兼武委会主任王平,经常半秘密半公开地来南山堡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有一次,王平为日军追捕,机智勇敢地掩护王平脱险。事迹传开,被大家称赞为“南山堡的王二小”。

1943年春天,在王平的指导下,南山堡村的二十多个穷孩子组成了儿童团,是儿童团团长,他带着大家站岗放哨、查路条、看笼头(南山堡一带各村都将笼头挂在杆上,立在山头,看到敌人出来扫荡就放倒,传递消息)、送鸡毛信,非常认真。

这年秋天,王平在反“扫荡”战斗中牺牲。决心为王平报仇,坚决要求参加民兵。但这年他才14岁,村干部只让他当“见习民兵”,但他参加民兵活动,寸步不挪,终于当上了正式民兵。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斗争中,迎着风浪成长。

1945午夏,还不满16岁,他偷偷地离开了家,参加了区小队,不久就编入龙、延、怀县大队。抗日战争胜利后,抢夺人民的胜利果实。为了保卫解放区,县大队编入大部队,在六连九班当战士,终于实现了当一名解放军战士的心愿。

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里,上了第一课。部队攻入龙关县城后,捡到了一支勃郎宁手枪,他想留下来自己用。在连长和战友们的耐心帮助下,他才懂得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切缴获要归公。把手枪上交后,高高兴兴地领到了一只小马枪。从此,自觉地用革命战士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在练兵运动中,给自己树立了高标准。他是左撇子,平时习惯用左手,右手力量不大。为了练就一身过硬的杀敌本领,他决心改用右手。凭着顽强的意志,经过刻苦训练,终于练成了左右开弓的绝技,他用双手投弹,成绩名列全连第二,他还在全排作了刺杀表演。

1946年秋,敌人从北平、热河、绥远三路进攻冀热察解放区,企图占领张家口。所在部队在延庆、怀来一带阻击敌人,激战15个昼夜。在战斗中,果断地支援友邻部队阵地,保证了阻击任务的胜利完成。

逐渐成熟起来。他遵守纪律,执行任务中三次路过家门都不吭一声,最后还是在连长的特意叮嘱下才回家看望了亲人。他尊敬领导,但更坚持原则,维护革命利益。有一次,连队改善伙食,炊事班另炒了一个菜给连部送去,他对连干部提出了尖锐的批评。1947年3月,六连党支部开会研究的入党问题,一致认为,虽然他还差几个月才满18岁,但表现突出,可以吸收入党。

入党后,作战更加积极勇敢,先后立下三次大功、四次小功,荣获三枚勇敢奖章、一枚奖章,并且担任了六班班长。

1948年春,所在部队担负起解放河北省隆化县的任务。隆化敌人构置了坚固的工事,防守严密。为了减少伤亡,部队开展了战前练兵活动。带领六班战士,从实战出发,因陋就简设计出敌人的防守模型,有针对性地练兵。他们的这一做法,得到师首长的高度赞扬,师里组织连以上干部来参观六班设计的“院中堡垒”,并赞誉六班为“练兵模范班”。练兵结束时,进行了实战演习,圆满地完成了爆破任务,师长非常满意,当场授予他“模范爆破手”的光荣称号。

5月13日,隆化敌人被肃清,总攻即将发起,六连承担的任务是拿下隆化中学的敌人据点。5月24日,六连召开誓师会,会上,战士们争相要求承担爆破任务,最后大家一致推选担任爆破组组长。

5月25日凌晨,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总攻开始了。我军炮兵猛烈轰击,敌人防御工事前面的铁丝网、桩擦等各种障碍物被摧毁。和爆破手李振德趁势出击,他们动作敏捷,一鼓作气炸掉了敌人的三个炮楼和五个调堡。

六连发起了冲锋。这时,意外的情况发生了。从隆化中学外侧的一座桥上,突然喷出了六条火舌,挡住了六连前进的道路。部队被压在一个小土坡下面,的战友、六班战士刘祥中弹牺牲了。原来,敌人在紧靠隆化中学围墙外的一条旱河上,用钢筋水泥构筑了一个伪装十分严密的桥型暗堡。

爆破手李振德首先冲了上去,但不幸中弹牺牲。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向连长请战,这时,指导员劝他说:“你们已经出色地完成任务了,要另外派人。”激动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是只炸几个碉堡,是要解放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可现在隆化还没解放,怎么能算完成任务了!”

指导员被感动了,他望着说:“好吧,这个任务交给你了,党组织相信你一定能完成任务。”

在战友郅顺义的配合下,向桥型暗堡冲去。前面是一片开阔地,是敌人封锁最严密的地段,这片开阔地过去是干河套,冲到那里就是敌人火力的死角。

对郅顺义说:“老郅,万一我有个意外,你要接替我完成任务。还有,请你告诉党支部,我建议追认李振德为中共党员,他生前申请过入党,介绍人算我一个。他和刘祥的家,请上级转请地方政府照顾一下。”停了停,看着郅顺义又说道:“你也是党员啦,可要好好跟着革命到底,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党!”

郅顺义回答道:“班长,我都记住了。”郅顺义投弹掩护,趁着烟雾未散,冲进开阔地。敌人机枪疯狂地射击着,子弹打得尘土直冒白烟。沉着机智,忽左忽右地匍匍前进;机枪打得紧,他就伏下不动,敌人换梭子的一刹那,他就向前跃进几步。这时他的左腿中弹负伤了,但仍然顽强爬行前进,最后,猛地一下跳到干河沟里。郅顺义也跳进旱河前的壕沟里,离只有50米。

几步蹿到桥型碉堡底下,他向四面环视一周,想找个合适的地方放炸药,但桥离地面一人多高,两旁是光滑的墙壁,炸药放到高处没地搁,放在平地不顶事,他试着把炸药放在桥上,可是放了两次都滑下来了,他转下身子四下打量,想找样东西做支架,但找不到。

就在这时,大批后续部队攻上来了。桥型碉堡上的敌人捅开了十几个枪眼,疯狂射击。眼看部队就要遭受重大损失。

在这紧要关头,大步跨到桥底中央,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下导火索。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高喊:“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壮烈牺牲了,年仅19岁。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

肝胆范文篇2

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共护理肝胆手术带管病人50例。年龄25-68岁,其中男39例,女11例。其中单纯放置腹腔管者18例,同时放置腹腔管和T管者32例。

2引流管的护理

2.1腹腔引流管

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引流管应低于出口平面,防止逆行回流造成感染。观察引流口周围有无引流液外漏,皮肤有无红肿,破损。②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气味,手术前期正常色泽为淡红色,后期为黄色,清亮液,每日0-100ml,若每小时大于50ml,持续3小时且呈红色则为异常,或颜色混浊均为异常,应立即告诉医生[2]。如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及时检查引流管有无堵塞或脱落。③要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折叠。在病人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将床头抬高,使其体位高于引流管,以利于引流。④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评估疼痛原因和性质,引流口疼痛是引流管过紧压迫或引流液刺激所致。引流后其他部位疼痛,可能继发感染或迁移脓肿所致。剧烈腹痛突然减轻,应怀疑脓腔或脏器破裂,即使报告医生。⑤一般情况下,引流管在引流停止后24小时拔除,通常是在术后2-3天可拔除腹腔引流管。

2.2T管

①T管一般置于胆总管下段,由戳口穿出后缝于腹壁。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通畅,防止扭曲,受压,折叠。引流袋的位置在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的高度,平卧时不能高于腋中线,防止胆汁反流引起逆行感染,但也不能过低以免胆汁流失过度。如T管堵塞,术后5-7天内禁止加压冲洗引流管。②注意无菌技术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更换时,接头处以0.5%碘伏擦拭。③观察记录胆汁的量、色、质及有无沉淀物。胆汁正常为金黄色或墨绿色,清亮而无杂质,术后初期,由于胆道炎症、水肿、胆汁分泌功能低下,每天引流量维持在150-200ml左右,随着炎症的消退,胆汁分泌功能逐渐恢复,引流量也随之增加,可达300-600ml,至胆道下端梗阻消失时,胆汁流入肠道部分增多,而排出体外部分减少[3]。若引流量仍然较多,说明胆道远端仍有梗阻,长时间大量丧失胆汁,特别是老年、健康状态较差的病员,可致食欲不振,全身无力或出现低血糖,及其它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若胆汁突然减少或无胆汁引出时,应疑视“T”型管脱位、阻塞。也可用盐水500ml加庆大霉毒16单位,经“T”管逆行冲洗,冲洗时避免暴力抽吸及立即行“T”造影。“T”型引流管引流胆汁的颜色根据胆道炎症和消退由棕黄色转为金黄色,随着炎症的消退,胆汁变为澄清,沉渣减少。有时胆汁引流量很大,甚至超过1200ml,往往因为oddi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液或食物逆流所致,可适当抬高“T”型管末端。如果由“T”型管引出新鲜血液较多,大多数是由于“T”型管压迫胆总管壁,使血管破裂所致,可按医嘱给予止血药,用加有肾上腺素的冰生理盐水冲洗胆道。并严密观察,注意血压、脉搏等变化。术后1~2天胆汁显混浊的淡黄色,以后逐渐加深,清亮,显黄色。若呈褐色,混浊,则可能有出血,感染,应报告医生。术后10-14天,患者无腹痛,黄疸等,可先夹管,行胆道造影了解胆道下段是否通畅,若通畅考虑拔管,拔管前在餐前饭后各夹管1小时,观察有无饱胀,腹痛,发热,黄疸等出现,1-2日后拔管,T管拔除后,局部伤口以凡士林纱布堵塞,24-48小时会自行封闭,观察伤口渗出情况,体温变化,皮肤巩膜黄染,呕吐,腹痛等情况。如造影发现结石残留,则需要保留T管6周以上,患者需要带管出院,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和示范T管的护理,并让患者及家属操作,直到掌握为止,并强调带管者要避免提举重物或过度活动,防止T管脱出,拉扯伤口。/拔管后定时复查,不适随诊。

3并发症护理

3.1引流管脱出

为防止引流管脱落,T管接无菌引流袋后,即检查引流管在体外固定情况,一般引流管上有缝皮缝线结扎固定,另在皮肤上加用胶布固定,将引流袋挂于易看见,不影响翻身的位置,一般挂在床旁中央床栏处。交代患者陪护,当患者翻身或活动时一定要先拎引流袋再行活动,并且引流袋应低于引流管口处。对肥胖患者,因术后腹壁脂肪迅速消耗,使腹壁皮肤松弛,取坐位或站立时皮肤呈布袋状悬垂,引流管处的皮肤随之明显下降抽动,易发生引流管脱出。这类患者要充分利用胶带的作用,随时调整胶带松紧度,避免引流管脱落。全麻术后未清醒患者应适当加以约束,以防自行拔管。

3.2引流管阻塞

引流管在术后可能被胆液,血凝块和坏死的组织堵塞,应经常挤压引流管或用稀释的抗生素溶液冲洗疏通。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抽吸,并应严格无菌操作,胆管有出血者,可用1:1000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冲洗胆管壁,切忌用凝血酶等促进凝血块形成的药物,确定凝血块堵塞,冲洗后引流不佳者,可观察一段时间,有些血凝块可自行脱落。长时间置管者应注意检查和定期冲洗,冲洗液和压力不宜过大。

肝胆范文篇3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肝胆管结石;前白蛋白;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问卷

肝胆管结石患者的肝功能已遭到严重损伤,需通过手术治疗来清除肝胆管处病灶,解除局部梗阻状态。由于多数患者对于此疾病或相关手术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患者较易出现消极情绪,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常规护理较重视流程性,护理人员多基于临床表现去展开护理;预见性护理能够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构想针对性干预措施[1-2]。为进一步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肝胆管结石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本文选择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肝胆管结石手术的7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施以常规护理及预见性护理,得出以下研究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

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进行肝胆管结石手术的72例患者临床手术资料,将36例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围手术期内接受预见性护理的36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常规组男15例,女21例;年龄为28~69岁,平均(44.83±6.18)岁;入院时前白蛋白(PAB)水平为96~185mg/L,平均(131.73±45.04)mg/L。观察组男16例,女20例;年龄为27~71岁,平均(45.13±6.09)岁;入院时PAB水平为97~188mg/L,平均(131.62±46.17)mg/L。两组性别、年龄、入院时PA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在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开展。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满足《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诊断标准[3];(2)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常规、肝功能病理学检查、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证实,伴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高热、黄疸症状。排除标准:(1)过敏性疾病患者;(2)肝肾功能障碍患者;(3)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1.3干预方法

予以常规组患者常规围术期护理,护理措施包括与患者讲解肝胆管结石的相关病理知识、积极解答患者对于治疗的疑问、术后施以并发症缓解措施等。予以观察组患者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具体措施包括:(1)组建预见性护理小组:护理小组由3名护理人员及一位护士长组成,护理人员事前在院内资料库查找肝胆管手术护理相关病例资料,结合本次患者的基本资料,预估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标记本次重点护理内容。护士长在正式开始护理工作前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穿刺水平、麻醉后应激处理水平等进行相应的测评,在护理人员通过考核后正式开始进行护理工作。(2)术前护理:①询问患者是否有肝肾治疗药物过敏史,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及其对于病情的担忧,讲解肝胆管结石的治疗过程、术后并发症预防措施,评估患者各重要器官及血液系统功能。②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低蛋白血症,静脉输注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补充剂。③对于术前伴有黄疸症状者予以维生素K1、维生素B肌注或静滴,同时静脉输注适量护肝药物。④提醒患者勿抓挠局部瘙痒肌肤,为患者修剪指甲,涂拭止痒药水以缓解不适感。⑤术前给予胆酸、乳果糖等口服以维持术前胆管中酸碱平衡,同时加强胃肠黏膜保护。(3)术后护理:①预防感染:确认导管处于负压引流状态,定期冲洗、更换导管及引流瓶,及时清理引流液避免堵塞,每日测定胆红素量。保持切口敷料干燥,若有渗液或出现红肿则及时更换敷料或行引流。定期清洗会阴部肌肤,密切观察尿袋中尿液色泽等,若颜色出现异常需酌情调节饮食,嘱常饮水。②体征监测:若患者出现腹痛、黄疸加重等肠梗阻典型症状,需及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并加强腹腔引流液观察以防胆漏。③营养护理:术后1d根据患者耐受程度给予10%葡萄糖溶液250~500mL或肠内营养剂。术后3~7d对于部分出现消化道症状的患者采取加温、减慢静滴速度、益生菌营养补充等措施。

1.4观察指标

营养状况及肝功能改善情况:分别于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采集其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标本,采用罗氏COBA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PAB、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负性情绪改善情况:依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的相关评分标准评价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的焦虑、抑郁程度[3]。HAMA从肌肉系统症状、谈话行为等维度评估客观焦虑程度,得分>14分则存在焦虑症状,得分与焦虑程度成正比。HAMD-17从精神性焦虑、工作和兴趣等维度评估客观抑郁程度,得分>16分则存在抑郁症状,得分与抑郁程度成正比。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参考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QLQC30)评分标准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EORTCQLQC30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5个维度的评价内容,各维度均为百分制计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佳。记录两组并发症(切口开裂或感染、胸腔积液、肠梗阻、胆漏)的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以SPSS22.0统计学软件作为数据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sx±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研究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PAB、ALB水平比较

干预前,组间PAB、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AB及ALB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干预前后HAMA、HAMD-17评分比较

干预前,组间HAMA、HAMD-17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17得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干预前后EORTCQLQC30评分比较

干预前,组间EORTCQLQC30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观察组EORTC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8%,低于常规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无论是肝胆管结石本身还是手术应激均会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再加上患者术后腹部创伤刺激痛觉神经,使其整体生存质量难以维持在正常水平[4-5]。预见性护理能够基于患者的基本资料,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患者的行为、思维模式,为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3.1预见性护理对患者营养状况及肝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PAB及ALB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可印证预见性护理在改善肝胆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内肝功能及营养状况的有效性。PAB、ALB均能够评估个体营养状态并作为肝功能损伤早期敏感性监测指标,若机体处于营养不良、负氮平衡状态或出现肝脏功能损伤时,以上指标水平表现为异常[6]。术前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予以维生素补充剂、护肝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系统功能,提高其手术耐受力,加快其肝脏生理功能恢复[7-8]。术后给予肠内营养剂或益生菌营养补充,可维持肠道黏膜细胞完整性,继而改善机体正常代谢,促使其顺利渡过应激反应期。

3.2预见性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HAMA、HAMD得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可证实预见性护理在改善肝胆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的有效性。术前基于患者目前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来进行病理知识教育,可破除患者的错误认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为患者提供合理的并发症预防建议,有利于构建稳定的并发症防控机制,从心理及生理两个方面稳定患者的情绪状态,减轻术后应激反应。

3.3预见性护理对术后不良反应控制效果的影响

观察本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8%,低于常规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提示在肝胆管结石围手术期内应用预见性护理有助于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医护人员嘱咐患者勿抓挠伤口,可降低其伤口感染的可能性。术前检查患者各项系统功能并关注患者是否出现黄疸、低蛋白血症,术后密切监测引流状态,可避免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微循环失调、炎性因子增加而继发术后感染。

3.4预见性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与主动性较强的预见性护理预先化除各类影响患者预后的不利因素有关。首先,围绕肝胆管结石手术流程,预测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麻醉不良反应、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能够提前采取防控措施,予以营养补充剂、肝保护药物维持生命体征,确保患者以稳定的生理状态渡过围术期。其次,术后愈合同样是预后重要影响因素,术后根据患者伤口引流情况、营养需求来提供药物进行干预,能够确保患者术后不易受到引流不畅、营养不良等不利因素影响而出现生活质量下降的情况。在积极补充营养、维持基本体征的同时开展健康宣教,可将病情好转这一正面信息作为患者调节心理状态的工具,实现生活质量的提升[9]。综上所述,于肝胆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内应用预见性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营养状况,减轻其负性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唐浩丽.预见性护理管理在预防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8):74-75,78.

[2]王妮.护理干预对肝内胆管结石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临床研究,2018,26(8):190-191.

[3]董家鸿,郑树国,陈平,等.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7(2):156-161.

[4]文娟.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下胆囊结石患者术后HAMD、HAMA评分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1):169-170.

[5]李琴.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性护理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5):8-10.

[6]杨春雨,孙丹,尹大龙.预见性护理对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手术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7):154-157.

[7]郭志群.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8):229-231.

[8]程序,周英发,贾萌萌,等.血清前白蛋白总胆红素比值在肝脏TACE术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0,22(5):10-14.

肝胆范文篇4

1区分不同教学对象与目标,选定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是第二军医大学的附属专科医院和临床学院,医院所承担的留学生教学培训任务主要是毕业后教育,其中既有来自军队的外军交流项目,又有国家部委的交流培训计划。留学生的肝胆外科教学,既有作为外科医疗、护理、医院管理的内容,也有独立的肝胆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因此,必须先区分教学对象的性质特点,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然后选定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我们根据医学专业、学制类型、年级批次、培训要求等区分学生的学习性质,对学生的班级人数、性别年龄构成、医学职业身份、教育背景、学习工作语言、国籍宗教等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依据不同的学习性质、培训要求,结合我院肝胆外科教学优势,参照2007年教育部《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制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然后,对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合理的筛选。比如:在临床高级护理班的临床实习教学时,按照掌握常见肝胆外科疾病的综合治疗护理目标,选取肝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的内科治疗护理、肝移植术后ICU护理、肝癌介入治疗护理和胆管癌内镜治疗护理等内容,采用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病区见实习等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结合经典的中英文专著,编制专用的英文教材

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留学生肝胆外科教学实践中,没有现成的英文或中英文双语专业教材。学生来华以后,只进行过简单的汉语培训,因此,肝胆外科教学只能采用全英语进行教学。由此,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参考经典的中英文外科学教材[2]和肝胆外科学专著,融合医院的临床教学特色,编制肝胆外科教学的专用英文教材,并不断进行改进。在高级护理班肝胆外科教学的教材制定中,根据掌握常见肝胆外科疾病护理的教学目标,以Townsend主编的《SabistonTextbookofSurgery》第17版和吴孟超院士主编的《肝脏外科学》第2版作为主要参考教材,结合基础护理、肝胆胰疾病专科护理、护理管理内容,融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肿瘤手术切除、动脉介入、射频消融治疗护理,胆道疾病手术以及胆道放射介入、胆道内镜治疗护理等临床教学的特色,制定专用的教材。在医院管理班的教材制定中,重点纳入了医院行政管理的医疗过失、事故报告、突发事件报告、医疗纠纷登记等制度,医疗工作管理的首诊负责、三级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术前讨论、会诊等核心医疗制度的内容。而在制定肝胆外科专科医师培训教材时,按照教学目标侧重在专科领域更深入的知识、能力的掌握,我们参考了Blumgart主编的《SurgeryoftheLiver,BiliaryTractandPancreas》第4版,Kuntz主编的《Hepatology,TextbookandAtlas》第3版,并融合医院特色,增加了国际主流期刊的研究报告、前沿进展。在教学实践中,编制的专用教材让授课教师有了依据和规范,也便于留学生预习和复习[3],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提高教师的英语技能,加强师生的语言沟通

在任课教师选拔上,医院选择有副高职称、博士学位、英语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4]。然而,多数教师在全英语教学的开始,多少存在理论教学照本宣科、依赖课件[5],临床教学运用术语不准、解释问题不清等现象,无法达到良好的沟通。对教师而言,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技能。首先,应该注重英语教学技巧的学习与应用[6]。观摩医学及其他专业全英语授课,对开场、陈述、结尾、提问、互动等环节进行分析归纳,选择应用适合自己的语言风格和语句;其次,应该注重医学英语的知识积累、公共英语的听说技能提高。熟练掌握基本医学专业词汇的拼写和发音、肝胆外科医学英语的习惯表达和用法;公共英语技能可通过参加培训、网络自学等多种途经提高。任课教师也应该加强师生的语言沟通。授课前,除了对教案内容准备以外,还要对留学生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把握。笔者所教的留学生多来自发展中国家,英语表达能力参差不齐[7],部分学生发音本国地方口音重,需要教师把握其特点。授课中,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法有助于加强沟通。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术语或口语的合适表达,同时营造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授课后,走访学生、举办联谊活动,更能促进语言的沟通。

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借助多种媒体手段

肝胆外科教学属于临床教学的范畴,教学内容既有肝胆外科临床课程的理论教学,也有肝胆外科的见实习教学。因此,我们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选定合适的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组合,通过丰富的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我们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传统的授课教学法,具有传授信息量大、系统性强等优点,我们在经典疾病诊治教学上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具有培养学习习惯和传授学习方法的优点,我们在疑难病例教学上进行应用。常见疾病诊断治疗护理教学,安排临床见习、实习。让有工作经验的留学生上讲台[8]、做专题报告,其他留学生讨论,可激发其学习热情。另外,还采用了参加国际学术讲座、规定内容自学等教学方法。我们采用了包含语言、文字、图片、动画演示、视频录像、医患互动、手术操作等多种媒体形式的教学手段,应用自编英文教材、经典英文参考书和重要文献、多媒体幻灯课件、手术操作录像、国际学者英文报告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载体。多种媒体的教学手段为以形态学为主的医学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表现手法[9],也为临床教学提供了直观的演示平台,弥补了语言交流的部分障碍,增强了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10]。

5分析留学生差异特点,满足个体化学习需求

“因材施教”同样适用于留学生的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不同专业、地域、宗教信仰的留学生存在着教学接受性和学习需求的群体差异。而留学生的个人学习经历、工作背景、思想思维、兴趣爱好等呈现多样性特点,也具有教学接受性和学习需求的个体差异。这就需要选择有差别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其个体化的学习需求。针对留学生群体或个体接受性差异的特点,我们选择了不同的肝胆外科教学方法。对专业英语基础扎实的留学生,推荐其直接阅读原版专业教材[11],如:Blumgart主编的《SurgeryoftheLiver,BiliaryTractandPancreas》。引导他们使用国外医学网站、大学校园网进行文献检索,并全文获得。如:利用PubMed、Elsevier等。安排思想活跃、表现欲强的学生担任学习小组长,做小讲座。针对留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我们在完成主要教学内容的同时,结合其学习经历、工作需要,选择个体化的肝胆外科教学内容。比如:加勒比海地区的一名学生对活体肝移植很感兴趣,我们增加了相关的教学内容;应一名南亚学生的要求,我们对其当地的常见病(肝内胆管结石)进行了专题介绍。一名非洲学生自己患有胆囊结石,对手术时机和方式的选择很关注,我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辅导。

6开展教师和留学生听课评课制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肝胆范文篇5

一、资料与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收治肝胆外科手术后发生胆漏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0~71岁,平均56.6岁。所有患者均经B超、CT检查确诊,确诊时间在术后3~6天,平均4.9天。胆漏的原因: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5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后发生胆漏9例,肝癌患者进行肝叶切除术后发生胆漏5例,肝外伤手术后发生胆漏2例。

二、治疗方法

21例患者先予以非手术治疗,其中18例未拔除腹腔引流管的患者仍使用引流管引流胆汁,禁食、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抗炎治疗、预防感染;3例已经拔除引流管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重新穿刺并置管引流胆汁,初期采用负压引流的方式,直至引流量明显减少,再改为常压引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引流的情况以及腹膜炎症状。其中1例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2],B超引导下重新穿刺并置管引流胆汁过程中腹膜炎症状加重,甚至出现黄疸,则进行手术治疗。结果21例患者经过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后,全部治愈,治愈率100%。讨论胆漏多在起病后短期内出现,常急骤发生,不具备瘘管,只有胆汁漏出,常见于创伤性或手术后数日之内。胆管或胆囊因急性炎症或其他病变所致穿孔或破裂发生胆汁漏出,初期亦属胆漏。胆外漏持续日久即称之为胆外瘘,但胆内漏却很少演变成胆内瘘。形成胆漏的常见原因:①副肝管的损伤及遗漏:胆管副肝管存在解剖变异、局部粘连致解剖不清、在处理胆囊管时误将开口较低的右侧肝管切断,而术中未及时发现;②T管放置的技巧,不同情况下置放T管时注意事项,T管材质、T管的修剪、粗细合适,掌握最直、最短原则,缝合时技巧以及拔T管时观察与造影等;③患者体质及疾病因素。因外伤患者情况复杂,肝脏外伤时有胆道损伤术中未能发现,未作相应处理所致。国外报道最多的是腹腔镜(LC)术后,其发生率为0~2.7%,较开腹胆囊切除(0.2%~0.5%)有所增加,其次为肝癌切除术后(3.1%~15.6%),肝外伤术后(10%~25%),胆肠吻合术后(0.4%~8%),以及肝移植病人。

三、针对上述胆漏形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①熟悉局部解剖,手术野清晰,动作轻柔仔细。对于可疑组织或疑似副肝管应仔细解剖结扎,以免遗漏。在碰到棘手的胆道手术时,应请教上级医师指导。一种非常简单实用的术中判断是否为胆漏的方法,就是在手术关腹前置一洁净白纱垫于手术创面5~10分钟后取出,观察敷料是否黄染。②胆肠吻合时,吻合组织对合良好,缝合规范,吻合口大小合适,不留张力,充分保证胆管血运良好。③妥当固定T管,以免误拔和滑脱。

肝胆范文篇6

摘要肝胆管结石在我国是常见病,也是胆道外科领域的治疗难题,发病控制率约为95.3%,传统的手术治疗由于对于肝胆特殊生理特点,给手术治疗带来一定的限制性和盲目性,术后残石率为30%左右,从而导致手术治疗后复发,进行再手术发生率增加,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1];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深入、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手术技术的进步,以及设备条件的改善,新手段、新技术的应用,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高,结石残留率、复发率及再手术率均有下降。本文就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诊断

1.1临床表现

肝内胆管结石病根据病程及病理的不同,其临床表现可以是多方面的,从早期的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局限于肝内胆管某段肝管内的结石,至后期遍及肝内外胆管系统甚至并发胆汁性肝硬化、肝萎缩、肝脓肿等的晚期病例,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在病程间歇期,可无症状,或仅表现为上腹轻度不适。但在急性期,则可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症状,或不同程度的Charcot三联征,多数可能是合并的肝外胆管结石所造成。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急性胆管炎,包括胆道梗阻三联症:疼痛、寒战发热、黄疸;重症胆管炎的五联症。在无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病人,当一侧或一叶的肝内胆管结石造成半肝或某一肝段的肝内胆管梗阻,并继发感染时,可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甚至在出现精神症状和休克等急性重症胆管炎的表现时,病人仍可无明显的腹痛和黄疸。体检可扪及肝脏不对称性肿大和压痛,常易误诊为肝脓肿或肝炎。这种周期性的间歇发作是肝内胆管结石的特征性临床表现。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以间断右上腹痛伴发热为主要特点。无感染症状时,病人可自觉周身发热,往往无明显黄疸。但部分病人胆道感染使整个胆道系统梗阻时会出现黄疸表现。有些病人只有轻度上腹部不适,早期无典型胆道感染症状,后期,结石遍及肝内外胆道系统时可出现胆汁性肝硬化、肝萎缩、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

1.2影像学诊断方法

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除了在临床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外,确诊主要依靠影像学的检查发现。其中又分为无创类检查,包括:B超、X线腹部平片和排泄性胆系造影、MRI、CT、等;有创类检查,包括:术中胆道镜、纤维内镜及腹腔镜超声、PTC,术中B超等。由于ERCP检查技术经常导致患者强烈不适及潜在的严重并发症[2],我们把它归于有创类检查。

B超检查: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伤、无射线辐射危害、价格低廉、方便易行,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不受肠道气体的干扰,诊断的准确性优于肝外胆管结石。诊断正确率70%~80%,一直以来是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首选方法。肝内胆管结石的超声图象变化较多,一般要求在结石远端的胆管有扩张才能作出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因肝内管道系统的钙化也具有结石样的影像表现。但肝内胆管分支较多,不仔细扫描易漏诊,而且还要与肝内钙化点相鉴别。B超对肝内钙化点与肝内胆管结石鉴别困难在于,如果肝内点状、团状回声,其后若有声影,并不是典型的条索状回声,其后拽有声影,那么单纯依靠B超诊断肝内胆管结石比较困难,应结合其它手段综合判断。同时,有报道术中B超的应用可提高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率达91%,残石率降至9%[3]。

X线腹部平片和静脉胆道造影检查:既往临床曾经长期应用X线腹部平片和静脉胆道造影检查诊断胆管结石,包括PTC、ERCP、TCG,是用于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经典方法,一般均能作出正确的诊断,PTC和ERCP这2种方法能清楚显示呈“负影”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显示胆树图清晰,对制订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受到外科医生的欢迎。但是PTC和ERCP均为创伤性检查,对操作者的经验和技术的要求较高,有引发严重并发症的危险,随超声、直接胆管造影、CT和MRI的问世及临床应用,现在X线腹部平片和静脉胆道造影传统检查方法已经基本不用于本病的诊断[4]。

CT诊断:与超声检查比较,CT图像的空间分辨力高,对比度好,分辨力高,肝内胆管结石主要是含胆红素钙的色素性结石,钙的含量较高,故在CT照片能清楚地显示出来,除能确定结石的部位和数目外,还能显示出肝门的位置、胆管扩张及肝脏肥大、萎缩的变化。CT系统地观察各个层面CT照片,可以了解结石在肝内胆管分布的情况。有助于诊断和判断手术切除病灶的难度。在进行胆管结石检查时,应该应用薄层扫描,以避免遗漏细小结石;应用窄窗技术有利于显示略高密度的结石;除平扫外,还可进行增强扫描,能显示胆管扩张更为清楚,但是有时增强图像反而会掩盖密度稍高的结石,对肝内胆管结构及结石的分布情况实用价值有限,阅片时要注意与平扫图像进行对比观察。文献报道CT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准确率为50%~90%,其准确性的高低与结石的成分有关[5]。

核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MRI具有成像参数多、信息量大、多平面成像等优点。自1991年Wallner等[6]报道之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迅速广泛应用于临床。MRCP是一种操作简便、成像快速、无须应用对比剂即可无创伤显示胰胆管系统的MRI技术,它能从多方位清晰显示胆管树全貌,以及胆管结石的部位、数目、大小和胆管扩张的程度,使MRI诊断胆管结石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显著提高。据报道,MRCP检查对胆素结石敏感性可达81%~100%,特异性为98%[7]且可显示胆树全图像。有条件者,术前应行MRCP检查。

选择性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肝内胆管结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清晰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确定结石的部位、大小、数量,肝内胆管的狭窄或远端扩张。但完全梗阻者,梗阻以上胆管不能显示,应结合PTC检查。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PTC):PTC穿刺路径有前路、后路、侧路三种,以侧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方便,造影时影像清晰。对B超诊断肝内胆管结石者,PTC有很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尤其是B超引导下PTC,成功率较高。对于未做手术,而欲确定肝内胆管结石者,可考虑选用。

为了正确全面地评估胆管结石的部位、数目、大小、胆管扩张程度,以及有无合并症等情况,应该把超声作为术前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在超声检查的基础上,运用其它几种检查方法,结合病人实际临床情况,对肝胆管结石进行系统的诊断。

2治疗

2.1肝外胆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

适用于肝门部胆管无形显狭窄,未做左右肝管切开。肝内结石易通过切开肝外胆管冲洗、取出。胆管切开取石术可暂时通畅引流、控制胆道感染、改善肝功能,但其术后残石率较高,远期效果不佳。对于患者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大手术。或结石弥散,难以取净者,可通过术中或术后胆道镜取石。据报道,肝内胆管结石术中、后通过胆道镜结石取净率分别为94.4%和85.6%[8]。采用胆总管切开加胆道镜取石,其术后结石残留率低于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成为一种重要的术中、术后胆道内镜检查治疗方法,具有简易、微创、安全及效果确切的优点,已逐渐成为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的常规手段。

2.2肝叶(段)部分切除术

肝叶部分切除术被认为是肝胆管结石最有效的治疗措施[9],其适应证为:局限于某区或段的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合并该段胆管狭窄或囊性扩张,结石难以取净,狭窄难以纠正者;局限于某叶或段末梢胆管多发结石无法取净者;合并肝区肝段纤维化、萎缩者;并发肝内胆管癌或可疑癌变者。本研究表明,在肝切除组术后优良率最高,残石发生率最低;当结石位于肝左叶或局限于肝右叶某一肝段,使用肝切除术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与其他两组没有差异;

2.3肝内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

2.3.1腹腔镜肝切除术

肝内胆管结石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有不少报道[10],大多认为具有微创效果,结石清除率与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异[11]。由于腹腔镜肝切除术手术风险大,技术难度高,手术器械不全等限制,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尚不能在广大医院普及。肝内胆管结石的腹腔镜切肝治疗仍仅适用于如下方面:肝内胆管结石并病灶纤维化萎缩;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狭窄;结石位于第Ⅱ~Ⅵ段肝表面和肝左外叶等处;不需要胆管整形;患者手术耐受良好,肝功能child分级为A或B级。

2.3.2介入治疗

随着介入器械的进步以及介入操作技术的改进,有学者[12]探讨通过介入技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能取得较满意效果。经皮经肝胆道镜是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基础上进行瘘道扩张后利用胆道镜结合现代高科技的碎石、取石设备及引流支架对肝内胆管结石进行治疗,该方法简单、有效、安全、易重复进行。主要适用于:年老体弱、不适合或不愿意行传统手术者;有多次手术史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内胆管结石阻塞Ⅱ、Ⅲ级胆管形成胆汁池的患者。但此方法须先经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留置引流管1周后再行窦道探条扩张术,逐步将窦道扩张至F16~22,一般须2~3周后才能行PTCS治疗,较为费时,且可出现并发症如腹腔内出血、胆道出血、胆漏、胆汁性腹膜炎或窦道穿孔等,目前临床尚未推广。

2.4肝胆管结石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本病在祖国医学属于“胁痛”、“腹痛”、“结胸”等病范畴[13]。肝胆管结石的治疗西医以手术方法为主,创伤大,残石率高,而且结石容易复发。尽管随着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很多手术方式的出现以及各种治疗方法的完善,但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尤其是远期结石复发率为5.6%~13.9%[14]。术后联用中药口服,通过溶石、排石、抑制结石形成等作用,可使残余结石顺利排出并有效预防结石复发。李运元[15]用口服中药(基本方药:柴胡12g,黄芩12g,郁金15g,延胡索9g,大黄6g,桃仁12g,莪术15g,威灵仙15g)治疗肝胆管结石术后残留结石86例,术后随访80例:结石全部排出,无任何症状50例(占62.5%),使很多患者免除再次手术之苦。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显示,中医中药对防治肝胆管结石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也应该看到,只用中药治疗本病有一定的局限性。

3讨论

准确的诊断肝胆管结石的类型及临床分型,对下一步的治疗非常重要。随着医学的进展,对肝内胆管结石病因,病理的再认识及长期对各类手术治疗后患者转归及遗留问题均有许多相应措施产生,值得借鉴。肝胆管结石外科手术治疗原则应遵循“清除结石,解除狭窄,切除病肝,矫治畸形,通畅引流”20字方针[16]。解除胆管狭窄是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核心[17]。由于肝胆管结石个体化、多样性,目前大多数肝胆管结石的治疗仍以开腹手术治疗为主,外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基本方法有肝部分切除术,肝胆管切开取石术,术中或术后胆道镜取石术等。微创治疗的比例仍有待提高,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人体技术的开发,特别是机器人手术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联合腹腔镜与内镜技术形成多路径综合治疗肝胆管结石,将会极大扩展微创外科在肝胆管结石中的适应证,同时还将实现远程摇控微创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目标,促进不同医疗单位间的资源共享。总之,医学在不断发展,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树立循证医学的理念,客观地观察和评价远期临床疗效,不断改进治疗手段和方法,肝胆管结石的诊断治疗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宋晓雪,谢炜,孙安仁,等.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16):1732-1734

肝胆范文篇7

关键词:分级护理;肝胆外科;护理;并发症;护理质量

肝胆外科患者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围治疗期接受科学的护理支持,可巩固疗效,提升患者围治疗期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医院存在护患比失衡的问题,护理资源不足,导致相关护理工作的开展,实施效果难令人满意,最终激化护患矛盾[1]。分级护理是基于循证医学基础之上开展的细化护理模式,结合患者病情程度,分配合适的护理资源,做到保障护理质量的同时,节省有限的护理资源[2]。国内一些学者已经证实了分级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3],但关于分级护理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研究,临床开展较少。故本文开展以下研究,试论分级护理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价值,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90例肝胆外科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45例纳入对照组,另45例纳入实验组。对照组男女比例25∶20;年龄32~71岁,平均(52.38±7.14)岁;手术类型:肝脏手术16例,胆囊手术13例,胰腺手术11例,脾脏手术5例。实验组男女比例24∶21;年龄33~73岁,平均(53.26±7.34)岁;手术类型:肝脏手术17例,胆囊手术14例,胰腺手术10例,脾脏手术4例。研究上报本院伦理委员会且获得批准,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各类肝胆疾病的诊断标准符合《外科学》要求[4];②均自愿接受外科治疗,无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腹腔感染、麻醉药物过敏等相关手术禁忌症;③成年者;④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签字入组;⑤全程参与研究;⑥听觉、视觉等感官功能正常;⑦拥有良好的护理依从性。排除标准:①肝胆外科手术史;②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③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类疾病;④严重全身性感染;⑤妊娠、哺乳期女性。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不对护理资源进行分级,护理资源的分配采取随机模式,在护长领导下,予以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康复护理等护理支持。实验组采取分级护理,①护理分级:在护长领导下,基于科内护理人员的学历、业务能力表现、年资、理论与实践考核结果、自评与他评结果等内容,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行分级,共分1~3级,其中1级护理强度最高。②患者分级:基于患方的年龄、病种、手术执行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情绪状态等指标考虑,将患者分为1~3级,对应病情危重需要绝对卧床静养者、病情较重生活无法完全自理者、病情较轻生活能够自理者。③分配资源:患者分级与护理人员分级配套、对应,如1级患者安排1级护理人员组成的小组,提供系统的护理服务。④方案检查:1级护理方案由护长与患者责任医师共同审核,批准后规范执行;2~3级护理方案由护长、责任医师、护理主任共同审核,批准后规范执行。⑤业务培训:科室内部业务培训根据护理人员分级,制定具体内容与强度,1级护理人员培训以基础护理知识为主,高阶护理知识为辅;2级护理人员培训以高阶护理知识为主;3级护理人员可作为带教,在教学中回顾知识内容,院方定期组织高级护理人员的院际间业务交流与学习。⑥质量提升:每支护理小组在工作中,就所遇问题进行记录,随后由组长上报护长,寻求护理问题的解决途经,典型问题纳入培训教案,在后续予以系统性的推广教学,在不断的工作中寻求护理水平突破。⑦等级变化: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护理等级变化的情况,需要及时与上级或下级护理团队做好护理交接,确保分级护理的连贯性,不同级别的护理资源始终物尽其用。1.3观察指标。护理质量评分:护方指导患方就本次手术治疗期间,所感知的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由高至低分别代表“非常差”至“非常好”五种主观态度,涉及维度有病区护理、健康宣教、护理查房、护理记录、心理护理。术后恢复指标:住院用时、排气用时、下床行走用时。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便秘、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满分95分,用于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内含19小项,各项1~5分,代表着“非常不满意”至“非常满意”五种主观态度,分值与满意度成正比;基于分值定义,细化满意度分级;0~38分为差,39~76分为良,77~95为优,满意度=(优+良)例数/总例数×100%[5]。1.4统计学处理。经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x±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实验组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比较。实验组住院用时、排气用时、下床行走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并发症比较。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4两组满意度比较。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肝胆外科手术的开展率较高,属于基本且常见的普外科手术类型。但由于病位的解剖学位置较深,手术带来的创伤性较大,令患者术后恢复更加困难,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6]。护理是保障手术疗效、提升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最基本、有效途径,探讨护理模式的优化对策,对提升现代医学服务质量意义重大。分级护理是学者们基于国内医疗资源分配现状,探索出的有效管理方案,其能够实现理想的护理资源分流,充分调动每位护理人员的能力,活用其岗位价值,满足更广覆盖面的患者需求[7]。分级护理将护方依照综合业务水平,分为3个级别,对应不同病情下的3大患者级别。该护理模式的理念在于“按需而护”,护理追求针对性,将有效的资源集中,满足不同层级的护理需求,最终避免护理质量参差不齐的医疗矛盾[8]本次研究,患者的住院用时、排气用时、下床行走用时均短于对照组,表明该组取得的护理疗效更佳。究其原因,护理分级下,为不同病情的患者分配对口的护理资源,使护理内容能够满足不同分级患者的实际病情需求,不会导致部分患者占据高端护理资源,但其自身实际的护理需求仅为常规护理的问题出现,使绝大多数患者均能够得到理想的护理支持;故该组患者的整体康复情况更佳。分级护理还整合有配套的业务能力“成长方案”,如建立具体护理方案的上层审核机制,避免护理内容出现偏差导致的医疗事故;再如常态化的业务水平培训,使每位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均能够持续增长,从而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逐渐提升科室整体护理质量;而这些提升被患方感知到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与满意度将进一步提升。

本文结果所示,实验组患者对本次护理质量各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亦高于对照组,体现出患方对本次分级护理工作的肯定与支持。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与常态化开展的护理方案监审机制,及不断开展的业务培训密切相关;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进步,对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能力及意识随之提升,从而更好地保障实验组患者围护理期的安全性,提升患者临床康复体验,此亦为该组患者整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的重要原因之一[9]。

综上所述,分级护理可促进肝胆外科患者术后更快恢复,保障护理质量,临床应用满意度高,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杨祯,方秀新,吕小芹,等.加速康复肝胆外科患者围术期睡眠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20):4-8.

[2]孙奉英,刘亭.我国分级护理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8):27-29.

[3]潘兆霞,卞剑云,陈建萍.分级阶段性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8):135-138.

[4]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04-405.

[5]赵凤阳,黄叶莉,邱宝安.程序化综合护理预防老年肝胆外科患者术后谵妄的研究[J].上海护理,2020,20(3):44-47.

[6]富静,姚红响.经皮肝穿胆道引流联合125I粒子序贯植入治疗晚期胰头癌的分阶段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8,17(5):43-46.

[7]杨丽娜.分级模式在老年胃肠道肿瘤择期手术患者心理护理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6):2224-2226.

[8]马慧,张海萍,吕晓蕊.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104-106.

肝胆范文篇8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本院肝胆胰外科住院治疗的肝胆胰外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进行编号,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1.2±9.5)岁,受教育年限(10.7±3.2)年;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3.1±9.7)岁,受教育年限(11.5±3.5)年。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本项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本方案已通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内容为:PICC维护方法,PICC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如何正确携带导管淋浴,PICC出现异常情况应如何及时汇报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自我管理模式,主要实施措施为:(1)建立PICC自我管理小组:由本科室责任护士、主治医生和具有一定治疗经验的肝胆胰外科患者共同组成PICC自我管理小组;(2)制订具体计划及实施方式:由责任护士负责制订相关计划及实施方式,组员充分理解和掌握自我管理模式的内涵;(3)定期授课,每周定期授课1次;(4)定期随访:指定一名本科室护士对自我管理小组进行相关指导,每周通过电话形式定期随访1次。(5)患者互助及交流:每两周开展1次患者互助及交流活动,以自我发言的方式介绍各自导管维护的经验。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当日及出院后3个月时自我护理能力:(1)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该量表分为4个维度,即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总分越高则表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更强;(2)焦虑自评量表(SAS):该量表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焦虑严重程度,总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焦虑程度越严重;(3)PICC相关并发症:静脉炎、导管堵塞等相关感染。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等4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见表1。

2.2两组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分(P<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干预后PICC相关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静脉炎2.0%及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6.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20.0%(P<0.05),见表3。自我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PICC置管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缓解焦虑情绪并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艳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一病区

参考文献

[1]王虹.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小组规范管理的成效[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7):2064-2066.

[2]谭海燕,彭丽彬,邱琼,等.PICC小组的设立及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1):8-10.

肝胆范文篇9

关键词:风险管理;肝胆外科;护理

当前,肝胆外科的临床手术是比较复杂的,此科的高龄患者数量是比较多的,所以临床医疗护理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因此,我们要求临床的护士要具备高超的护理技术,使得护理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患者的就医安全[1]。我们在肝胆外科应用风险管理,对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增强护士的防范意识,对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现将有关的情况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肝胆外科的患者的相关情况作为临床研究资料,收治的患者主要是外伤或者是癌症患者。患者的年龄为12-80岁,哪个年龄段的患者都有,患者的情况一般是比较严重的,这就使护理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隐患。

1.2临床表现

肝胆外科收治的患者的情况是不同的,但是,他们都有着同样的临床表现,即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是很高的,患病的时间很长,病情容易反复出现,并且患者的病情比较危急,总体说来,患者要忍受较大的痛苦,这些情况都增加了护理的风险几率。

1.3治疗方法

在护理肝胆外科患者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要达到不让患者的病情反复出现。并且,在从事护理工作的时候,护士要重视与患者及其患者的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要注意工作态度和语言措辞,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心平气和的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不要产生矛盾。

2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的重要原因

2.1肝胆外科患者的高风险性

这个科室的患者一般病情复杂且严重,常常需要手术治疗,他们的病情变化无常,一些患者的疾病情况还容易发生反复。此外,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近年来患者的数量呈上升的趋势,患者的各重要器官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出现功能障碍,并且还会有多种并发症的情况发生。这些情况的存在都是基础危险诱因。还有就是,应用药物、围术期的观察等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和治疗效果是有紧密的联系的。

2.2临床护士的风险诱因

2.2.1护士的操作技术水平

在肝胆外科的护士中,年龄低、职称低和资历低的临床护士数量是比较多的,有些护士对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不了解,护士对临床护理流程也没有详细的了解,对于患者病情的变化不能及时的发现,有些护士会产生测量错误的情况,造成对患者的护理不全面而使病情被忽视。此外还有部分的护士的临床操作技术不熟练,进而导致患者以及其家属的不满,由此发生了护理纠纷。

2.2.2心理诱因

(1)临床上年龄较大的护士思想落后,对于新的临床理论、知识、技术不注重学习,导致了相关的业务技术落后的现象,护士的服务态度不佳也是其中的诱因。(2)年轻的护士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她们普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很差,同时对科室的待遇较为不满,不能主动的去为患者服务,工作态度冷漠。(3)由于科室的人力资源相对的缺乏,护士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在社会中护士的职业不被重视,这些都很容易使临床护士出现厌倦的情绪。

2.2.3管理诱因

肝胆外科中的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护士对工作职责没有一个清楚的了解。相关的规章制度也没有很好的落实,执行力是十分不佳的,临床的护士对相关的制度掌握不佳。此外,护士的责任心不强,在工作中不能严格的遵守相关的制度进行操作,护士长管理不佳,对护理中潜在的危险因素没有预见性,对相对应的处理方法不能很好的实施。

2.3风险管理防范对策

2.3.1对临床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要不断的完善

(1)在临床上要成立一个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每一段时间都要对临床上出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行分析与排查,并要开会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对于相关的整改措施要实施到位。此外,要对护士应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带教。(2)对于临床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将制度细化来指引工作,每个科室都要统一标识,要制定完善的急救流程,在护理中护士要对临床护理的各项操作过程进行完善,并应用双人核对制度。(3)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排班要应用新老搭配的方法,在主要的时间段,要增加临床护士的数量。此外,对关键环节要抓紧,确保护理安全[2]。

2.3.2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

(1)通过每个星期的例会对护士给予风险意识和法律知识条文的相关培训,使整个科室的护士的临床护理风险意识与防范意识都得到提升。(2)每个月要对护士进行分层次的应用专科理论与操作技能进行培训与考核,考核的成绩要进行奖励惩罚,与工资进行挂钩,使得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不断的提高,加强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能力。(3)临床护士要对护理服务的态度不断的改善,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服务。

3结果

护士的防范意识显著的升高了,依法实施护理自律行为明显的提高了,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有了显著的下降,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不断的升高。在临床护理中没有发生严重的纠纷与护理差错事故。临床护理质量的各个指标都已达到了标准,收到了很好的护理效果。

4讨论

在临床中,肝胆外科的护理风险是比较高的,对于此,肝胆外科的护士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还要加强专科知识、技能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使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的提升,在工作中要严格的执行各种制度与操作规程,为患者提供科学的、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通过多方面来防范护理风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肝胆外科中实施临床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钟华 单位: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

参考文献

肝胆范文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34~79岁,平均(54.3±10.1)岁。均依据临床体征、症状、核磁共振、CT、B超及相关影像学检查及血、尿胆红素等化验检查确诊。其中肝癌12例,为2.5~4.3cm病灶直径,肝囊肿23例,为直径>5cm病灶、肝内外胆管结石34例,门脉高压、肝硬化1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40例依据病情不同采取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40例依据病情分别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和胆囊切除术,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或输尿管镜)配合取石和检查,大部分病例行T管放置,对少数病例取石后胆总管行一期缝合。肝切除患者中,局部切除位于Ⅱ~Ⅳ肝段和Ⅶ肝段的病灶,有患者病灶位于Ⅱ、Ⅲ肝段行肝左外叶切除。肝囊肿患者行腹腔镜下囊肿开窗引流或切除术。

1.3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同时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c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平均行4个月的随访,无异常情况发生。对照组术后感染2例,失血性休克1例,后经相应处理后治愈如表1。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