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十篇

时间:2023-03-31 22:28:53

动物学

动物学篇1

鸭子游泳是全校第一,但飞行顶多拿60分,跑步连及格分数都不够。

小松鼠爬树的成绩非常好,不是90多就是100分,跑步也很快,可是飞行课让他出了丑,他在树上起飞,刚一跳起,小松鼠就重重地砸到地上,摔个半死。河马见了,立刻把他送到医院。

长颈鹿科科都不及格,跑步成了翻跟斗,游泳就在水里走,爬行手脚不能动,飞行根本无可能,类似他这种情况还有多位学员。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动物们不但没学到新的技能,而且连本来擅长的项目都退化了。老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时,大象提出意见说:“我们这样做是没有用的,要培训不同动物,必须按他们各自的擅长和需要的技能,任选他们喜欢的项目,进行再培训”。经过三天两夜的争辩,协商,最后形成一个大家满意的决议,把所有动物分成四个教学班:一个游泳班,一个爬树班,一个飞行班,一个跑步班。由学员自选一门为主修课,附带一门选修课。大家推选老虎出任校长。从此以后老虎听从了大家的意见,不断改进教学,学员越学越有劲,办学的效果越来越显现!

动物学篇2

鸭子在游泳这门课上表现相当突出,甚至比他的老师还要好,可飞行课上表现只能勉强及格,而对于跑则感到非常吃力。由于跑得慢,他不得不每天放学后仍留在学校里,放弃心爱的游泳以腾时间练习跑步。他不停地练呀练呀,脚掌都磨破了,终于得了勉强及格的成绩。而他的游泳科目,由于长期不练习,期末时只获得了中等成绩。学校对中等成绩是能够接受的。所以除了鸭子本人以外没有人在乎着一点。

兔子在刚一开学时是班里跑得最快的,由于在游泳科目中有太多的作业要做,结果都快崩溃了。

松鼠的成绩一向是班里最出色的,但他对飞行感到非常沮丧,因为他的老师只许他从地面上起飞,而不允许从树顶上起飞。由于他非常喜欢跳跃,并花了很多时间致力于发明一种跳跃的游戏,结果期末时爬行只得了一个C,跑只得了一个D.

鹰由于活泼爱动受到老师们严格管制,在爬行课上的一次测验中,他战胜了所有的同学,第一个达到了树的顶端,但他用的是自己的方式而不是老师所教的那种方式,因此他并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

动物学篇3

在开展生物医学研究时,研究者通过正确地运用统计学知识,可直接影响研究的质量。统计学设计的任务在于对研究的部署、实施,直到研究结果的解释进行系统的安排,力争做到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获得可靠的结论和信息。其目的在于确定某种处理是否会表现出某种特定的效应。在实验设计时应遵循惟一差异原则,即在进行两组比较时,两者之间仅有因处理因素不同而引起的差异,而其他实验条件相关的非处理因素都应保持等同。然而,处理组与对照组在反应上表现出的差别并不一定意味着是处理的结果。另有两种引起差别的可能性,即偏倚和偶然性。偏倚是指系统性差别,它不是因组间在处理上的不同所引起。生物医学实验中统计学设计和分析的目标就是消除潜在的偏倚,减少偶然性[2]。

1.1实验的偏倚和控制

偏倚是在研究中从设计到实验实施和结果分析的各环节存在一些人为的、有系统倾向的非随机误差,它不是由于抽样造成的,而是某种偏性使得实验结果偏离它的真值。从所选择的生物医学问题到研究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实验的完成过程、实验的分析与解释,乃至实验结果的发表,均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偏倚[2]。这种偏倚常常表现为系统误差。偏倚的大小取决于研究的方法和具体的实验条件。常见的偏倚主要有选择性偏倚、观察性偏倚和混杂性偏倚。必须认识实验过程的偏倚,从实验设计起直到整个研究过程结束均要加以控制。正确的实验设计可控制选择性的偏倚,事前人为控制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可避免和减少观察性的偏倚。对于混杂性偏倚,可将重要的混杂因素在设计阶段进行分层随机设计,使混杂因素在组间分布均衡;在统计分析阶段将混杂因素作为分层因素或采用有协变量分析方法,以消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只有有效地控制或消除偏倚,方可减少结果的假阳性或假阴性。

1.2减少偶然性的潜在影响

偶然性因素的作用可以减少,但不能完全排除。因为即使是在精心实施的研究中,接受同样处理的动物,其反应也不可能完全一样。适当的统计分析可使实验人员评估出现假阳性的概率,即根本不存在处理效应的情况下观察到差异的概率。这种概率越小,实验者发现真实效应的可能性就越大。为了更有把握地检测出真实效应,有必要减少偶然性的作用,并通过实验设计确保能在“噪声”之上识别真正的“信号”。

1.3实验设计的要素

要消除生物医学实验中潜在的偏倚,减少偶然性,就应对实验对象、处理因素和实验效应这三个实验设计要素,按照对照、重复、随机化和均衡四项原则进行周到的设计与控制[3]。1.3.1实验对象实验中处理因素所作用的对象称为实验对象。不同性质的实验研究需要选取不同种类的实验对象,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中所需实验对象的总数称为样本含量。生物医学试验中考虑动物实验对象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动物种属的选择:选择实验动物的种属与品系时,尤其需要注意其背景反应的水平。为了将反应“信号”水平最大化,常常意味着应避免选择那些背景反应水平极低的动物种属或品系,但如果采用过度反应的动物种属或品系也同样会出现问题。动物物种选择中的其他问题,无论是实际问题(寿命、体型、易得性、对动物学特征的了解情况)或是理论问题(生化、生理或解剖结构与人的相似性),都需要从专业的角度认真加以考虑和权衡。②动物的数量:虽然从统计设计角度考虑可得出某项实验所需的动物数(样本含量),但所得出的数值往往很大。因此,虽然样本含量估计是保证结论可靠性(精度和检验效能)的前提,但基于实验的可操作性及经济原则方面的考虑,应结合统计学的计算结果与以往的生物医学研究经验予以确定。③动物的体重与年龄:为确保实验对象的同质性,实验中所使用的动物体重与年龄应尽可能相近;动物体重的标准差不应超出平均值的10%;啮齿类等小动物年龄相差不应超出1周,大动物年龄相差不应超出1个月。④动物的分层:为了准确检测一种处理因素引起的差别,各处理组在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非处理因素方面应尽可能具有同质性。当存在动物亚系间的差别时,有两种方法可得到更为准确的结论。一是在结果分析阶段将亚系作为一个“分层变量”处理,包括对两个亚系的结果进行单独分析,然后将结果综合,得出处理效应的总结论;二是将亚系作为实验设计的“区组因素”,这种情况下可使对照组与处理组中每个亚系动物数量相等。除以上所讨论的“亚系”之外,其他的非处理因素,如性别、窝别、体重段等也可作为分层变量进行局部控制,并据此进行分层随机化分组。1.3.2处理因素设计实验研究时,要明确研究中的处理因素和影响实验效应的非处理因素。研究者希望通过对研究设计进行有计划的安排,从而能科学地考察其效应大小的因素称为处理因素或实验因素;研究者往往忽略对评价实验因素作用大小有一定干扰的重要的非处理因素或非实验因素(如动物的窝别、体重等);其他未加控制的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统称为实验误差。实验结果是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实验效应,因此如何控制和排除非处理因素的干扰,正确显示处理的效应,是实验设计的基本任务。1.3.3实验效应实验效应是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的反应和结果,是反映实验因素作用强弱的标志,它通过观察指标(统计学常将指标称为变量)来体现。如果指标选择不当,未能准确反映处理因素的作用,获得的研究结果就缺乏科学性,因此选择好观察指标是关系整个研究成败的重要环节。指标的观察应避免带有偏性或偏倚,要结合专业知识,尽可能多地选用客观性强的指标,在仪器和试剂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多选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可靠的客观指标。对一些半客观(如尿液pH试纸读数值)或主观指标(行为测量、病理观察),一定要事先规定读取数值的严格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分析实验结果,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1.4实验设计的原则

为了防止结果的偏倚,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最大化的表达,在进行生物医学实验设计时必须遵循统计学设计的对照、重复、随机化和均衡四个基本原则。生物医学实验中对照组的设置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对等原则,即惟一差别原则,除处理因素外,对照组具备与实验组对等的非处理因素。在相互比较的各组间,除了给予的处理因素不同外,其他方面应与实验组具有一致性,如相同的实验单位来源(动物种属、体重等)和相同的实验条件、操作方式和喂养环境等。②同步原则,对照组与实验组设立之后,在整个研究进程中始终处于同一空间和同一时间。③专设原则,任何一个对照组都是为相应的实验组专门设立的。不得借用文献上的记载或以往结果或其他研究资料作为本研究之对照。

1.5生物医学中常用的实验设计类型

如果需要在同一实验中同时评价几种不同的效应,实验者应该安排能区别各自效应差别的实验设计方法。生物医学中常用的实验设计有以下几项。1.5.1完全随机设计完全随机设计是生物医学动物实验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它是一种单因素有k个水平(k≥2)组的实验设计。即实验设计可设置一个对照或多个剂量组的实验方案。本设计保证每个实验动物都有相同机会接受任何一种处理,而不受实验人员主观倾向的影响。本设计应用了重复和随机化两个原则,因此能使实验结果受非处理因素的影响基本一致,真实反映出实验的处理效应。1.5.2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简称随机区组设计,又称配伍组设计,是配对设计的扩展,它将几个条件相同的受试者划分在同一个区组或配伍组,然后再按随机的原则,将同一配伍组的受试者随机分配到各实验组。该设计方法的优点是每个区组内的k个实验单位有较好的同质性,比完全随机设计更容易察觉处理间的差别。这种方法须特别注意的是要求区组内实验单位数与处理数相同,实验结果中若有缺失值,统计分析将损失部分信息。1.5.3拉丁方设计拉丁方设计从横行和直列两个方向进行双重局部控制,使得横行和直列两向皆成区组,是比随机区组设计多一个区组因素的设计。在拉丁方设计中,每一行或每一列都成为一个完全区组,而每一处理在每一行或每一列都只出现一次,也就是说,在拉丁方设计中,实验处理数=横行区组数=直列区组数=实验处理的重复数。1.5.4析因设计析因实验设计又称全因子实验设计,属于多因素、多水平单效应的设计。它不仅可以检验每一因素各水平之间的效应差异,而且可以检验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交互作用是指一个因素不同水平间的效应差受另一因素的影响,包括协同交互作用和拮抗交互作用。析因实验主要用于分析交互作用,当因素及水平数过多时,所需的实验对象数、处理组数和实验次数大幅度增加,故一般采用较简单的析因实验。含有较多因素和水平的实验一般采用正交实验设计[5]。

2生物医学动物实验的描述统计学

2.1生物医学实验资料的类型

生物医学实验对实验对象(动物)进行干预后测定的观测指标通常有以下类型:①连续性数据:测定结果表现为有数字大小和单位的数据,统计上称定量资料,如生理、生化指标,体重值,器官重量等。②分类数据:测定结果表现为按某属性划分的定性类别,统计上称为定性资料,具体又可以分为二值资料、多值名义资料和多值有序资料。如某反应为出现或不出现,死亡或未死亡,有畸形或无畸形;病理损害的严重程度(无、轻度、中度、重度)等。

2.2统计描述指标

描述性统计学(或归纳统计学)是对样本观察/测量数据频率分布的定量研究,描述性统计的目的在于:①对测量值或观察值进行归纳浓缩,用统计量、统计图或统计表的形式表现;②估计总体分布的参数。2.2.1资料的整理与探索对于某一测量指标,一般应从文献资料中了解其分布类型。如果没有判断概率分布的理论基础,应重复以大样本测定,绘制样本的频数分布图(理论上样本量要大于100),并经统计学检验拟合其分布。2.2.2数据的描述统计量①连续性数据的频数分布:通过对样本资料编制频数分布表或做茎叶图,以确定资料分布的类型、频数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估计总体参数,也便于发现离群值。②中心位置的描述统计量:描述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常用指标为算术均数、中位数、众数、几何均数等。③离散程度的描述统计量:描述数据分布的离散趋势,常用指标为标准差和方差、极差和四分位数间距、变异系数和离散系数等。④统计学图表:统计图包括连续性数据分布的直方图、茎叶图,表示数据中心位置和离散程度的点杆图(做图时表示均数和标准差)和盒须图(做图时表示中位数、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描述构成比数据资料的百分条图、饼图,描述经时变化趋势的线图,以及预测和检验分布类型的概率-概率图(P-P图)等[6]。统计表具有简单、明了、易于理解、便于比较的优点。编制统计表时原则上应当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避免层次过多或结构混乱。一般的统计表应为三线表,表中只有横线,无竖线和斜线。统计表的标目应层次清楚,不宜过于复杂。

3生物医学动物实验的假设检验

生物医学动物实验中最常见的情况是给予不同受试物后进行组间比较,通过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说明受试物的作用。假设检验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3.1检验方法的选用依据

3.1.1资料的类型和变量的数目不同类型的资料(定量、定性)的组间比较应采用不同的统计检验方法。单变量、多变量的统计检验方法也各不相同。3.1.2实验设计类型应该根据实验设计的具体类型选择对应的统计检验方法,以便得到处理组效应的真实结论。3.1.3检验方法的前提条件选用假设检验方法前,应了解所分析的数据资料是否满足相应检验方法的前提条件,如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参数检验方法要求数据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χ2检验要求样本含量大于40且理论频数大于5。

3.2正态性检验及拟合优度检验

统计学假设检验须判定样本的频数分布是否符合某一理论分布,如符合要求就可按此理论分布来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正态分布可采用正态性检验,其他分布可用拟合优度检验。通常可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实验参数符合何种理论分布。

3.3方差齐性检验

连续性数据未达到参数法统计分析前提的第二种原因即为方差不齐。一般而言,数值愈大,其固有的变异性也愈大。例如,若某组动物的平均反应值为100,其数值范围可能为80~120;而另一组动物的平均反应值为300,其数值范围可能会扩大至240~360。解决方差不齐的措施是进行数据转换。若数据的标准差与平均值成正比,在统计分析前宜将数据转换为对数值之后再进行分析,据此,不仅数据的变异度与平均值大小无关,同时还可确保其更符合正态分布。若数据变异度增加幅度与平均值的关系不太明显,采用平方根转换则更易使数据的变异度与平均值大小无关。某些数据经对数或平方根转换后可能仍存在方差不齐,此时宜采用非参数检验。

3.4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

检验假设选择单侧检验或双侧检验,应事先根据专业知识做出选择。一般而言,若研究目的仅须了解是否存在组间差异、实验者无法预测组间变化的方向以及实验者希望获得正负两方面的结果时,应采用双侧检验。若事先可预测组间差异的变化方向,实验者仅对某一方面的重要性感兴趣,实验者仅希望了解与对照组差异或正或负一个方向,则应采用单侧检验。此外,剂量设计预试验中应采用双侧检验,正式试验在了解相关信息后可采用单侧检验。

3.5多重比较及多重性问题

生物医学实验经常在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做多个变量的比较。即使不存在真正的实验效应,也有可能纯粹由于偶然性而有一个或多个变量在5%检验水平出现显著性差别。除了上述均数多重比较导致Ⅰ类错误概率增加的多重性问题之外,其他的多重性问题还包括多次的中期分析、关注多个结局、亚组间的多重比较。处理多重性问题的原则包括:①预先计划进行多重比较;②限制比较的次数;③多重比较时采用更严格的界值标准;④多重比较具有生物学方面的依据。

3.6观察值或实验对象的独立性

许多统计检验方法要求比较的观察值或实验对象相互独立,如二项分布的率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但是,有的生物医学实验中观察单位并不独立。例如,生殖和发育研究中就存在窝效应:由于遗传因素、宫内的发育环境和药物的代谢环境相似,与异窝胎仔相比,同窝胎仔之间对毒性效应的反应概率趋于系统,即同窝内数据为聚集性数据,这就是一种常见的非独立数据。在统计学分析时,忽略数据的窝内相关性具有潜在的风险;因同窝母鼠所产k个胎仔的观察值存在共性,其所提供的信息不及k个独立的来自不同母鼠所产胎仔所提供的信息;窝内相关性愈大,其信息量愈少。聚集性数据的均数标准误小于独立的数据,因此,若基于观察值独立的统计分析方法,就会增加犯Ⅰ类错误的概率,即假阳性的风险增加,降低实验的有效性。

3.7历史对照数据的应用

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在发生率较低的情况下,单项研究可能提示处理可影响肿瘤发生率,但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可能想到的分析办法之一是将处理组的数据与来自其他研究的对照组动物相比较。虽然历史对照数据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强调的是,众多原因可导致不同研究之间的变异度大于研究之内的变异度。动物来源、饲料及饲养条件,研究期限,研究中的动物死亡率、读片的病理学家等均可能影响最终的肿瘤发生率。故此,忽视这些差异,将处理组的肿瘤发生率与合并的对照组发生率相比较,可能得出严重错误的结果,并进而明显夸大统计显著性水平。Tarone[4]曾对历史对照组的比率数据分析进行过综述。

3.8假设检验的局限性

动物学篇4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267X

国内刊号:11-5461/S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9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动物营养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9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动物营养学分会承办。 经过多年艰苦不懈的努力,《学报》不仅成为反映我国动物营养科学研究进展的学术刊物,而且成为我国动物营养专业领域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并入选“2007年度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在第六届全国畜牧兽医优秀期刊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获得荣誉的同时,《学报》也被国内多个数据库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中文科信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等均有收录;在国际上,也已被英国 CAB Abstracts和美国Chemical Abstracts数据库收录。

动物学篇5

一天,动物小学开了一个游园会,当熊猫校长宣布:游园会开始时,所有的小动物们都兴高采烈地欢呼着,这可是它们第一次开游园会呀!

回到班上兔老师让小黄鹂给每个小动物发两张票,兔老师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开游园会,大家要注意安全,一张票就只能玩三次哦!”说完话,就让大家去玩了,小动物们来到游园现场,琳琅满目的奖品和各种各样的游戏让大家看得眼花了乱:有贴鼻子、你比我猜、夹珠子、吹乒乓球和找小花……等等。大家找到自己最爱玩的游戏,开开心心地玩着,玩得最开心的莫过于小羊了,你瞧它一会儿玩‘你比我猜’,一会儿又玩‘贴鼻子’。它最喜欢的就是你比我猜这个游戏了,它和小松鼠一起玩,小松鼠做动作,它来猜出。玩得不亦乐乎!小动物们玩了整整一个下午,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了。到家的小羊,还在想着那游戏和奖品呢。

今天动物小学里小动物过了一个快乐的下午。小朋友你们想不候变成小动物,和小动物一起玩呢!想的话,就读这个童话故事,它会使你感到身临其境,感觉好像在和小动物们一起开心地玩。

福州市台江区第五中心小学三年级:刘菲洋

本文系用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动物学篇6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3基因的原核表达 徐明明 刘永刚 王淑杰 武嘉男 石文达 李丽琴 荣福龙 (8)

大鼠胰腺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及体外诱导成脂和成骨研究赵程程 范东燕 叶海青 (11)

马垂体促性腺激素的提取及其生物活性测定王志琴 陈静波 董红 张国庭 孙金权 (17)

云南省禽流感、新城疫与3种免疫抑制性病原共感染的检测 宋建领 石凤海 田建国 叶丛华 张文东 赵焕云 吕粤 (24)

孕牛血清早孕因子的生物活性检测及妊娠率分析张宏刚 陈树林 王晓珊 张文华 孟霞 唐彩琰 (30)

DMEM培养结肠小袋虫的正交试验闫文朝 王天奇 丁轲 张玲 韩利方 王新彩 (34)

铜绿假单胞菌抗体制备及抑菌作用陈煜 杨燕凌 谢小芳 肖西志 (38)

胎衣不下奶牛胎儿胎盘中IL-2含量的测定马清河 刘荣欣 陈斌 王士哲 李海燕 姜国均 (41)

猪脑心肌炎病毒GXLC株VP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陈进喜 施开创 屈素洁 郑敏 李向涛 陈宏备 许瑞胜 (45)

龙葵生物碱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研究贾艳菊 代玲 张灿 (51)

鹅细小病毒不同毒株VP13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韦艳梅 曹宗喜 廖明 张桂红 郑煦灿 单芬 罗开健 (55)

猪蛔虫不同发育阶段09G10基因的表达分析黄翠琴 赖芳芳 杨小燕 戴爱玲 李晓华 (60)

串珠镰刀菌素对仔猪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黄露菡 王凯 唐兆新 魏文康 (64)

微载体培养PK-15细胞试验条件的优化何锡忠 李春华 倪建平 蒋风英 邹勇 (20)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編通知 (128)

《动物医学进展》投稿须知 (F0003)

DNA序列在蚌科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欧阳解秀 吴小平 欧阳珊 李绍波 (69)

纳米铜毒性研究进展 荔霞 刘永明 齐志明 董书伟 刘世祥 王胜义 万玉林 (74)

软体动物免疫功能研究进展彭怀明 周书林 (79)

犬瘟热研究进展刘雯 夏志平 靳朝 (83)

细胞生长因子在小动物角膜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丁一 王琼 陈建国 程莉莉 吴仪强 熊成 周敏燕 (88)

野生动物结核病研究进展孙泉云 王根龙 陈琦 (93)

盖他病毒研究进展韦鹏建 冯若飞 马忠仁 (97)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动物疫病诊断上的应用祖立闯 王金良 李娇 沈志强 (101)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控拜廷阳 赵德明 吴志明 闫若潜 普志平 (106)

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徐引弟 王治方 朱文豪 梁跃 郭成留 (110)

河北白洋淀水生动物寄生虫的初步调查李文会 葛京 张耀红 管越强 (113)

规模化猪场仔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检测李刚 文英 铁生虎 陈茂琴 (117)

六种中药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菌作用的比较董淑珍 付志新 宋瑜 马艳华 曹旺斌 (121)

猕猴病毒性肝炎血清学调查杨丽芬 李绍东 周亚敏 唐品超 吴志蕾 王琼 (125)

半定量RT-PCR检测猪延髓中色氨酸羟化酶2基因表达方法的建立 马红娜 邓衔柏 马勇江 何敏 习欠云 宁章勇 张桂红 (1)

水疱性口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生物学特性鉴定 杨俊兴 花群义 卢体康 吕建强 曹琛福 阮周曦 张彩虹 (6)

接种猪瘟兔化弱毒株的永生化猪血管内皮细胞传代情况研究谭晓妮 张彦明 张旭 邓力 (11)

朱鹮新城疫病毒陕西分离株F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郑亚红 张鹏 杨增岐 韩青松 张淑霞 党如意 (16)

MABA法与二倍稀释法测定齐墩果酸体外抗结核菌活性曾范利 于录 葛发 金晶 王全凯 (22)

鸡马立克病病毒强毒与疫苗毒PCR鉴别检测方法的建立汪德生 罗明星 史开志 曾佑玲 李永明 (26)

仓鼠源缓慢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盛相鹏 杜崇涛 许会会 顾敬敏 雷连成 韩文瑜 (30)

PRRSV SC-1株在人工感染仔猪体内的分布刘万铃 余树民 徐志文 曹随忠 沈留红 (36)

禽流感血凝抑制试验中鸭血清非特异性凝集因子去除方法研究邓波 李凯航 薛霞 孙泉云 (39)

变异黄芪内生真菌FEL1A菌株固体培养条件优化郭伟 李勤凡 张美先 林乐 荆新堂 王建华 (41)

鸭疫里氏杆菌油乳剂三价灭活疫苗的研究 谢永平 陈泽祥 许力干 吴礼洁 杨威 潘艳 榻雄标 (45)

牛磺鹅去氧胆酸对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和IgG的影响何秀玲 李培锋 关红 金少琳 (49)

金黄地鼠超数排卵模型的建立包华琼 孙岚 任彬林 蔡敏 陈可 万凌 (52)

鸡包涵体肝炎的病原检测及病理学观察 李海英 尹燕博 王建琳 郭妍妍 王晓红 王守春 张毅 (55)

链脲佐菌素诱导小鼠Ⅱ型糖尿病模型的研究 郑素玲 陈超 武炜 杨金迪 刘超逊 史绪 王金滦 (60)

新疆某屠宰场牛屠宰及分割中微生物污染情况的调查研究 王志琴 孙磊 姚刚 张晓红 秦玉梅 许勇 黎春 (64)

大肠埃希菌O111∶B4内毒素对大鼠肝脏表达HSP70的影响高利波 郭雯瑞 吕周明 孔令青 孙文汇 高洪 (69)

杯状病毒受体研究进展 陈柳 刘光清 宋毅 倪征 余斌 华炯钢 李双茂 (74)

抗原-抗体复合物疫苗研究进展李公美 刘海军 王海艳 钱爱东 (78)

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炎研究进展史冬艳 郝永清 张爱荣 伍玉梅 范鑫 (82)

基因芯片技术在猪病毒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叶芬 蔡家利 (87)

副猪嗜血杆菌抗原性研究进展张焕容 (91)

脉冲放电杀菌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周继章 宫晓炜 (95)

猪瘟病毒E2基因活载体疫苗研究进展王青 胡建和 郑素玲 吴玉苹 (98)

转基因克隆动物的发展及其应用骆继怀 独军政 常惠芸 (103)

伪狂犬病病毒研究概况吴博 黄海龙 么乃全 胡桂学 (107)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含量方法的建立冯学忠 吴广辉 方炳虎 梁德永 黄丽梅 (110)

仔猪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测张红见 韩志辉 潘慧霞 (114)

三种处死应激对北极狐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影响胡罕 唐婕 车利锋 吴晓民 谭展杭 陈紫康 (117)

青海省互助县藏羊弓形虫血清学调查李英 李增魁 康明 李永坚 刘李盛 (119)

两种肝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其切片观察张明 (121)

中华竹鼠水肿病的诊断与治疗颜运秋 尹德明 黎满香 蒋大良 (124)

宠物犬巴贝斯虫病的临床诊疗梁永春 张思义 尚文博 (126)

《动物医学进展》投稿须知 (F0003)

PRRSV和PCV-2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王林 吴发兴 吴美芹 高许雷 李平 朱紫祥 张燕霞 (1)

南阳牛BoLA-DRA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楚秋霞 徐照学 施巧婷 陆涛峰 张彦明 (5)

实时荧光定量PCR构建朊病相关细胞因子标准品质粒和标准曲线刘爱玲 周向梅 杨鸣琦 刘爱林 赵德明 (11)

H5N1禽流感病毒NA基因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王青 胡建和 徐彦召 朱国坡 宋涛 李任峰 (15)

日本脑炎病毒囊膜蛋白的基因原核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张宁 金洪涛 夏志平 张瑞岩 刘雯 李勇 薛慧亮 (19)

分子伴侣Jiv90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猪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刘伟 杨幼聪 李宇立 张彦明 (26)

猪精原干细胞的原子力显微镜检测李盛璞 师如意 王秋兰 潘洁 蔡继业 张守全 (30)

利什曼原虫灭活苗的免疫效果试验马翠平 王泽 刘全 史赫 张瑞岩 商立民 张林波 (35)

均匀设计法优选中药免疫复方的试验张明 (38)

人工感染雏鸭体内DEV强毒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杨颖 夏梦 殷俊磊 毛君婷 杜海燕 周碧君 文明 (43)

黄芪多糖对奶牛炎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杨玉艾 杨林富 杨亮宇 初晓辉 毕保良 孙永科 (47)

12种中药的体外抑菌试验黄玲 林居纯 马驰 钟钦卿 (50)

紫黄散对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雏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徐建忠 邓鑫鑫 史秋梅 倪耀娣 邵欣华 梁银聚 (53)

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D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姜德玉 刘坤 赵晓燕 张伟 李君丽 王希良 于三科 (5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秦皇岛株的分离鉴定鲁改儒 张艳英 孟立根 (62)

PRRSVNVDC-JXA1株在Marc-145细胞上增殖条件的优化朱 贺云霞 周振成 邵庆红 龚玉梅 张培君 (66)

镉对育成鸡卵巢发育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杨淑华 何剑斌 徐世文 (70)

鸭疫里氏杆菌的分离与16S rRNA的鉴定冯金牛 阮二垒 杨丽云 黎丁滔 陈瑞爱 王林川 (73)

热应激对兔垂体和下丘脑CAT与SOD水平的影响李德喜 杨淑华 何剑斌 (77)

黄芩白术对着床期小鼠IFN-γ、IL-10及NO含量的影响张晓思 钟秀会 (80)

热应激对兔和附睾CAT与SOD水平的影响彭海龙 杨淑华 何剑斌 (85)

昆明地区猪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严玉霖 高洪 李文贵 陈玲 高利波 赵汝 (89)

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分子基础研究进展杨彩然 董淑珍 杨宗泽 倪静 (92)

犬流感研究进展秦海斌 张汇东 (96)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结构蛋白研究进展宋翥远 卿上田 肖朝庭 黎满香 (100)

文冠果提取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尚宏芹 (103)

三聚氰胺的毒性及中毒机制盛明巍 耿庆华 林颖 赵玉军 (107)

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曾伟伟 王庆 石存斌 吴淑勤 (111)

大熊猫白内障的手术治疗金学林 马清义 孟永安 任建设 潘广林 赵鹏鹏 张强 (118)

鸡胚致死率作为检验鸡大肠埃希菌致病力指标的探讨樊琛 刘桂芹 李丹丹 王亚君 李一经 (121)

仔猪链球菌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诊治殷红萍 陈泳 (124)

信鸽新城疫的诊断薛英 成进 沙依兰古丽 王延 (126)

牦牛空肠弯曲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匡学谦 汤文 陈小飞 杨发龙 张焕容 岳华 (1)

鸭粪中环孢子虫18S rDNA部分基因和ITS-1基因的克隆与分析程家林 李国清 岳彩铃 徐前明 高振永 刘霞 (6)

PRRSV云南株的分离与鉴定段博芳 沈艳萍 杨贵树 张龚飞 吴静敏 段纲 尹革芬 (11)

禽流感病毒分离鉴定及其NA基因克隆分析金洪涛 夏志平 王泽 连海 孙艳永 (16)

两种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比较研究刘振 刘玲玲 杨廷桐 (19)

PRRSV天津分离株Nsp2基因的克隆和遗传进化分析孙跃辉 黄金海 郭立力 杨爱华 粱智选 刘莹 (26)

丹参对链脲佐菌糖尿病模型大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李静 刘德义 (30)

兔豆状囊尾蚴的体外培养研究张念 赵振升 王帅 潘耀谦 (34)

黄藤素纳米粒的制备及抗感染试验李云让 欧阳五庆 吴旭锦 李树鹏 王珊 (38)

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和鉴定李烨 张家骅 吴建云 (42)

恩诺沙星混悬液的研制及其在鸡组织中的残留研究吴海坤 方炳虎 时书宁 刘小艳 宋敏 (47)

牛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初步鉴定李超 林祥梅 余多慰 李全芬 李桂芬 韩雪清 (53)

一株H5N2亚型鹦鹉源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 单芬 焦培荣 徐成刚 韦良孟 罗开健 樊惠英 曹伟胜 (57)

一株犬源滑念珠菌的分子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试验王晓佳 杨金福 岳华 汤承 杨松沛 (60)

石蜡切片TUNEL法检测肉仔鸡法氏囊细胞凋亡的条件优化 郭延锋 李雪华 付登峰 胡建和 王丽荣 王三虎 潘耀谦 (64)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李影 王伟利 段锐 钱爱东 (68)

RNA干扰在动物病毒病治疗上的应用杜斌 汉丽梅 张雷雷 李天来 (72)

羊痘病毒及其疫苗研究进展赵志荀 吴国华 颜新敏 张强 (77)

犬细小病毒生物学特征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史利军 曾妮 李刚 (82)

细粒棘球蚴病诊断抗原研究进展安晓雪 余华 严玉宝 杨光友 (85)

氯霉素的不良反应及其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高林 (90)

双黄连制剂的药理作用及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张志美 沈志强 郭时金 张颖 刁鹏飞 王艳萍 (95)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研究进展袁进 邱正良 吴清洪 顾为望 (99)

细菌复苏促进因子李伦 李元 白婧 许崇波 (103)

犬附红细胞体病需要研究的问题孔庆波 (107)

奶牛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赵战峰 宋军科 于三科 (113)

不同中药方剂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李清艳 王建永 程晶晶 (115)

白鹭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杨泽晓 庞歌 王印 姚学萍 张彦明 杨增岐 汪开毓 (118)

骨外固定器在一例犬小腿骨骨折中的应用焦贵昆 贺丛 孙艳臣 郭润霞 邓立新 (121)

广东部分地区猪场PRRS的血清学调查臧莹安 蒋天宇 杨展基 李春玲 (124)

《动物医学进展》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128)

靶向口蹄疫病毒IRES区RNA干扰位点的选择及shRNA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崔丽瑾 王兴龙 任林柱 李晓艳 郎需龙 张付贤 王英超 (1)

单一引物标记LUX荧光RT-PCR鉴别BTV和EHDV 张彩虹 花群义 阮周曦 杨俊兴 曾少灵 陶虹 陈兵 (6)

PRRSV云南A06株ORF5和ORF7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曾少灵 林庆燕 花群义 张彩虹 阮周曦 杨俊兴 孙洁 (12)

RT-PCR鉴别小反刍兽疫病毒疫苗株与强毒株方法的建立张玲 包静月 李林 王志亮 (17)

伪狂犬病病毒实时荧光PCR的建立和应用 吕建强 何云蔚 卢体康 花群义 秦智锋 陶虹 杨俊兴 (21)

鸭瘟病毒转移质粒的构建张馨月 冉多良 叶伟成 袁秀芳 王一成 刘蔓雯 张存 (25)

犊牛腹泻主要病原菌多重PCR方法的建立 高立战 刘军 赵学前 孙栋 姜力 孙洋 祝令伟 (3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XX08株VP2高变区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岳锋 宁红梅 银梅 葛亚明 朱彦彩 周娟娟 贾文科 (35)

鸡传染性鼻炎三价灭活疫苗安全性试验和效力检验初报 龚玉梅 张培君 朱 孙惠玲 王宏俊 贺云霞 邵庆红 (39)

金荞麦根提取物对鸡脾淋巴细胞活性影响的血清药理学研究乔红杰 王贵平 李春玲 (44)

PRRSV的分离鉴定及与其他5种猪病毒混合感染情况调查 李吉达 尹燕博 徐守振 王建琳 王光 刘兴彩 韩丽敏 (48)

细胞松弛素B对玻璃化冷冻牛卵母细胞的影响郭娟 王志琴 赵云程 林嘉鹏 黄俊成 (55)

三种药物对PRRSV的体外抑制试验王爱萍 占松鹤 朱良强 祁克宗 姚雪静 (60)

Balb/c小鼠耳廓组织学观察倪沛佩 杨玉荣 梁宏德 (64)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沙拉沙星可溶性粉中沙拉沙星方法的建立邵耀东 逄树君 杨振华 张凤 徐峰 (68)

穿琥宁注射液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曾艳 陈薇 贺月林 缪东 (71)

犬股骨远端髁间T型骨折内固定实验模型的建立张敦伟 李守军 曾宪斌 夏惠焰 余利旋 代雪立 董圣洁 (76)

口蹄疫病毒非型特异性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李乐 苗海生 (79)

RNA干扰抑制口蹄疫病毒复制研究进展徐娜 刘明 李宝玉 柳纪省 (82)

脂蛋白脂酶研究进展黄英俏 杨连玉 (86)

动物脂肪沉积的代谢程序化及leptin的作用胡艳 李慧芳 赵茹茜 (90)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魏光伟 余永鹏 魏文康 罗胜军 (97)

核酸扩增新技术鲁雪 李赟 黄捷 (103)

甲型H1N1流感的特点及其防控王锋 高岚 (107)

鸡胚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及应用 朱国坡 周晓丽 郭延锋 李瑞芳 高均伟 陈仕均 王丽荣 (112)

硝唑尼特对利什曼原虫的体外药效试验史赫 张瑞岩 张林波 马翠平 张西臣 刘全 吴永魁 (115)

鹌鹑沙门菌的分离鉴定 罗玲 艾地云 杨峻 王红琳 温国元 罗青平 张蓉蓉 (118)

2006年-2007年长沙市高致病性PRRS流行特点调查 宁华杰 尹莉亚 缪智刚 王辉 吴杰 刘浩 柳斌 (121)

动物学篇7

我曾以为蚂蚁做什么事都心中有数。那些列队爬过我家厨房台面的小家伙看起来是那么信心十足。于是我猜它们早就订好了计划,知道要去哪儿,要做什么。不然的话,蚂蚁又怎能做出组织行军路线,建造复杂蚁穴,发动大规模突袭等等奇妙行为呢?

然而,我想错了。单个蚂蚁并非是聪明的小工程师,建筑师或武士,当决定下一步怎么做时,作为个体的大多数蚂蚁根本毫无头绪。

那么,该怎么解释蚁群所完成的繁复而庞大的工程呢?

在1.4亿年的进化中,它们到底学到了什么?

这里实际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个体的简单行动怎样组合成为群体的复杂行为?

蚁群“没有老大”

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德博拉・M・戈登提出,蚂蚁在组成群体后就拥有了群体智慧的来源构建,这样一来蚁群可以解决对单个蚂蚁来说不可思议的事。

“蚂蚁并不精明,”戈登说,“精明的是蚁群。”一个蚁群能够解决的问题,是单只蚂蚁不可能办得到的,例如找到通往最佳食物来源的最短途径、保卫领土不被入侵等。个体的蚂蚁可能是一个个小笨瓜,一旦形成群体,却能对环境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靠的就是“群体智慧”。

这种智慧的来源,引出了自然界的一个根本问题:单独的行动如何综合成群体的复杂行为?几百只蜜蜂怎么对蜂巢的重大问题做决定?是什么因素让鲱鱼群的动作配合得天衣无缝,能够瞬间同时改变方向?这些动物并不明白整个大局,但每一只都对群体的成功有贡献。它们的集体能力,让最了解这些动物的生物学家们都惊叹不已。不过,在过去这几十年间,研究人员已经有了一些有趣的见解。

拿蚁群来说,蚁群运作的特点之一就是没有谁是“老大”。没有蚂蚁将军在指挥蚂蚁战士,没有蚂蚁经理在命令蚂蚁员工;蚁后只负责产卵,并不担任领导角色。但就算是一个有50万只蚂蚁的蚁群,在没有任何管理的情况下仍能运作得很好。蚁群依赖的是个体间数不清的互动,每一只都依靠简单的法则行事。

如果没有谁是主管,蚁群要怎么做这些安排呢?

蚂蚁靠接触和气味来沟通。当一只蚂蚁碰上另一只蚂蚁时,它会上前嗅闻,以了解对方是否为“自己人”,之前在哪里工作(在蚁窝外工作的蚂蚁,气味跟待在窝里的蚂蚁不一样)。通常觅食蚁每天都会等到清晨外出的巡逻蚁返回,再离开蚁窝。巡逻蚁进入蚁窝时,会跟觅食蚁碰一下触角。 “觅食蚁和巡逻蚁的碰触是一种刺激,告诉觅食蚁该外出了,”戈登说,“不过觅食蚁需要和几只巡逻蚁碰触,每次间隔不超过10秒,之后才会出去。”

“觅食蚁没找到食物不会回巢,”戈登说,“食物愈少,觅食蚁花在找食物和回巢上的时间愈久;食物愈多,回巢也愈快。所以没有谁在决定今天是不是觅食的好日子,而是集体在决定。”

这就是群体智慧的道理:简单的动物遵循简单的规则,每个个体根据局部资讯来行事,没有一只蚂蚁知道整体的情形。著名生物学家伊恩・库赞说:“再复杂的行为,也能用相当简单的互动来协调。”

从这个美妙的理论出发,人们解决了很多头痛的问题。休斯顿的“美国液化气公司”在美国大概有100个厂址,生产工业及医用气体,并使用管道、火车和卡车将气体运往6000个地点。由于某些地区电价变动,问题的复杂性又加深了一层。于是公司求助于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纽泰克方案”。

研究人员从阿根廷蚁身上找到了答案:这种蚂蚁有一种神奇的信息素,把食物带回巢穴的蚂蚁会沿途留下一些信息素轨迹,某条路径来往的蚂蚁越多,证明这条路越便捷。信息素虽然取代了触角,但是实质上仍然在交流信息。信息的共享轻而易举地得出群体的最佳决策,即使没有某个老大指挥,蚂蚁们也知道该怎么做。

这家人工智能公司效法蚂蚁,开发了一种派出数十亿“软件蚂蚁”的程序,查找信息素轨迹最强的路线让卡车行驶。既然蚂蚁早已演化出寻找最佳路线的方法,为什么不照着做呢?研究人员把所有的信息集中起来,对每一种因素进行组合考量,在反复的模拟中得到最优化的方案,然后派卡车司机到交货价格最低的厂址提货。这一方案表面上看来路程远,也不合常理,然而成本被大大缩减了。对卡车司机来说,不选择离客户最近的厂址出发送货又费力又愚蠢,不过公司却看到收益,大大惊喜了一番。

在英国和法国,电话公司通过编写信息程序,在转换站存入虚拟信息素,加快了电话在网络中的接通速度,正像蚂蚁为同伴留下信号,指明最佳路径一样。

赌马的蜜蜂

说到群体智慧,身怀实用绝技、能让人类学习的昆虫并不是只有蚂蚁。由于一个蜂巢里最多有5万只工蜂,蜜蜂因此演化出可化解个体间争议、求得群集最大利益的方法。

过去10年来,西利和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寇克・菲舍尔等人,一直在研究蜂群是怎么选择新家的。晚春一到,蜂巢开始变得拥挤,蜂群通常会分家,由小部分蜜蜂去找新房。蜂群一旦选好地点,通常不会再搬,因此选择必须正确无误。

西利的团队想知道这是怎么办到的。他们把几个4000只左右的小型蜂群运到“浅滩海洋实验室”所在的阿普多尔岛,把每个蜂群都放走,让蜜蜂去找他们放在岛屿一边的蜂巢箱。这座一公里长的小岛上有很多灌木,但几乎没有乔木或其他适合筑巢的地方。

在一项试验中,他们放了5个巢箱,其中4个不够大,一个差不多刚刚好。很快,5个箱子周围都出现了侦察蜂,这些侦察蜂回到蜂群时都跳起了摇摆舞,催促其他侦察蜂也去瞧一瞧。每一支舞的强度反映出侦察蜂对该筑巢地点的热衷程度。过了一段时间,已有几十只侦察蜂跳得非常起劲,有的支持这个地点,有的支持那个地点,每只巢箱周围都有一群蜜蜂嗡嗡起舞。

决定的那一刻不是发生在主蜂群内,而是在外面,在侦察蜂聚集的巢箱周围。只要有一个巢箱人口的侦察蜂在15只左右(这个门槛已由其他试验证实),那只箱子周围的蜜蜂感觉出法定数目已经达到,便会回到蜂群中宣布新家已选定。

“这是一场比赛,”西利说,“哪一个地点会最先累积到15只蜜蜂呢?”

从被选中的巢箱返回的侦察蜂会分散到蜂群中,发出搬家的讯号。一旦全部蜜蜂都准备好了,蜂群就会一起飞到新家。果不其然,新家就是5个箱子中最理想的那个。

这就像赌马,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精通此道,但是裁决权掌握在最多的人手中。你可以是赛马老手,也可以是什么都不懂,然而所有的赌马者都会搜集各种情报,发表不同的意见,下注情况便代表了集体的判断。我们允许尽可能多的自由选择,是为了更好地做出最明智的判断。正

因为如此,赔率最低的马几乎总是跑第一,因为那代表了集体的智慧。

不知你发觉没有,芝加哥期货交易所那些狂热的贸易商们,不管中间过程多么微妙繁琐,决定大豆的未来价格的程序和蜜蜂投票决定新家几乎是相同的。这不能不说是神奇的,因为蜜蜂的思维和人相比是那样微不足道。

蜜蜂的决定规则是广纳不同选项,鼓动各种想法的自由竞争。这些规则让西利大为叹服,他现在把它用在康奈尔大学自己担任系主任的系里。“我把从蜜蜂身上学到的东西用在系务会上。”他说。西利要参会人员找出所有可能性,把各自的想法拿出来讨论一番,然后进行不记名投票。“蜂群就是这么做的,这种做法使一个团体有时间让最好的想法浮现,并获得采纳。一般人通常都很愿意接受这样的做法。”

分散的智慧

不知你注意过没有,在广场上悠闲休憩的鸽群,在稍微受到一点惊扰时就会马上起飞避险。它们的动作是那样地娴熟优美,丝毫没有惊慌失措四处乱撞的情形发生。

北美驯鹿群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同样显得那样有组织性,各自朝着逃生的方向奔跑。没有一只驯鹿会挡住同伴的逃生方向,也不会发生踩踏之类的事故。

它们的头领并没事先组织过,当然动物自己也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它们就是知道该怎样逃跑才能让自己和同伴都免于丧命。这正是一种自发的群体智慧。

其实它们遵循的还是简单的法则:避免冲撞,跟紧附近同伴,按群体的平均走向运动。这跟蜜蜂的决策无关,只是为协调行动而已。依靠这样的群体智慧,机器人群体模拟鸟群进行协同活动完成任务的疯狂梦想,已经开始实现。

在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对一个基于群体行为的模型进行了测试,并以之改善菲尼克斯空港国际机场的服务。该公司每天约有200架飞机在两条跑道上起落,使用三座中央大厅的登机口。公司想保证每架飞机能尽快出入,工作人员劳森为机场建立了一套计算机模型。他让每架飞机记录从登机口出入所花的时间,然后启动模型,模拟机场一天的活动。

他说:“飞机像蚂蚁一样寻找最佳登机口。”但并不是通过沿路留下虚拟信息素,而是各自记住速度较快的登机口,忘掉速度较慢的。把真实数据作为抵达和起飞时间的变量输入模型,经过多次模拟之后,每架飞机都学会如何避免在停机坪上无谓地等待,同时避免和其他飞机冲撞。所有的飞机协同完成了一件困难的工作,变得更为有效率。

最大的变化可能体现在互联网上。Google就是利用类似于蜜蜂投票的群体智能来查找你搜索的内容。当你键入一条搜索时,Google会在它的索引服务器上考察数十亿网页,找出最相关的,然后按照它们与其他网页链接的次数进行排序,把链接当作投票来计数(最热门的网站还有加权票数,因为它们可靠性更高)。得到最多票数的网页被排在搜索结果列表的最前面。Google通过这种方式利用网络的群体智能来决定一个网页的重要性。

这就是群体智能的美妙魅力,无论我们讨论的是蚂蚁、蜜蜂、鸽子还是北美驯鹿,智能群体的组成要素――分散化控制,针对本地信息行动,简单的经验法则――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套应对复杂情况的精明策略。相信若能把汽车交通塑造成一种自主组织系统,一定能凸显群体智慧的优势。

事实上,按《群众的智慧》一书的作者詹姆斯・索罗斯基的说法,采用蜜蜂规则的团体几乎都会变得更聪明。只要成员多样化,能独立思考,并以投票、竞标等机制来产生集体决定,不论是股市投资者、科学家甚至玩猜猜看游戏的小孩,都能成为聪明的团体。

这种想法凸显出集体智慧的一个重要真理:只有个体成员都以负责任的态度行动、自己做决定的时候,群体才会趋向于有智慧。如果成员都互相模仿,或者成为潮流的奴隶,又或者只等着别人来告诉自己怎么做,这样的团体是不可能聪明的。蚂蚁也好,律师也罢,团体要变得聪明,就得仰仗成员作好自己分内的事。

作为蜜蜂的个体看不到全局,同样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看不到总体的需要,但我们会看到周围,会和周围分享信息,知道什么时候当义工,什么时候做公益活动。没有人统一指挥,在我们临时有事时也不会对整体造成损失。

动物学篇8

谁敢跟我比美?自讨没趣!

孔雀身份证

爱好:喜欢在阳光下展开尾屏,炫耀美丽

招牌动作:“孔雀开屏”

镜头回放 洋洋家境富裕,但她总喜欢在同学面前炫耀,同学们很反感她。这天课间,她又卖弄了:“爸爸说,如果这次考得好,就奖励我一款世界一流的名牌手机……”旁边的小寒实在听不下去了,说:“总念叨世界一流手机的人,往往会得到倒数的分数!”洋洋顿时面红耳赤。中国论文联盟

反光镜“炫耀”是交际中的一把火,过分加大“火力”会“烧毁”自己。爸爸为洋洋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本应该成为催她上进的动力,她却把这当作炫耀的资本,当然会自讨没趣啦!

启示 放低姿态,谦虚为人。

你敢惹我?看刺!

刺猬身份证

外貌:身上长满棘刺,连尾巴都藏在里面

性格:谁惹我,就刺谁

反光镜“刺猬人”一般都不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或批评,一旦别人触犯了他们的想法,就立刻摆出“刺人”的姿态。上面右图的同学盛气凌人,还拿同学的成绩说事,满含讥讽。难怪他人缘差!

启示 收起“棘刺”,宽容待人。

你让我往东?我绝不往西!

毛毛虫历险记

科学实验把毛毛虫排成一个圆圈,在离它们几厘米处放上排成圈状的松针,它们会一个跟着一个不知疲倦地绕圈,周而复始,直到因饥饿而死。——验证人法布尔

众人评价:无主见/随大溜

镜头回放 周末,李然约苏苏去新开的电子城玩,原本打算做作业的苏苏立刻放下了笔。从电子城回来,刚拿起笔,好朋友又打电话让她上网“种菜”,苏苏又放下笔。玩够了,时间也很晚了。网友说:“这么晚了还做作业,对身体不好。”第二天,只有苏苏没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了一顿。

反光镜苏苏真像没主见的毛毛虫,盲目地跟着别人“往前走”,结果浪费了时间,耗费了精力,还挨了批评。

启示 “随大溜”未必好,睁大“火眼金睛”,学会分辨好坏。

动物学篇9

动物学真的不重要了吗?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国际动物学领域衍生出了大量的分支学科。随着队伍的扩大,它们纷纷成立自己的学会,并且在自己分会的基础上开展活动,从而导致了动物学本身被逐渐“吃掉”。虽然动物学的专业学科如分类学、生理学、胚胎学等取得不少新成就,但这些成果在各分支学科间相互的交流和跨学科的应用严重不足。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干细胞科学、克隆技术、基因组学等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再加上信息科学的应用,动物学的研究方法有了交叉融合的趋势。一些动物学分支领域的学科方法可以运用到动物学的大多数领域。比如,在动物地理学方面,过去主要靠对动物种类和形态特征来确定,现在则可以从分子标记的角度加以研究。与此同时,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及气候异常的加剧,物种保护、生物灾害控制、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对动物学的需求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动物学界的有识之士希望重新振兴动物学。  

2000年,在停办20余年后,第18届国际动物学大会在雅典召开,恢复了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国际动物学大会活动。到2004年,第19届国际动物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时,大会宣布成立国际动物学会,大张旗鼓地推动国际动物学的发展。  

整合动物学是趋势  

动物学篇10

本文作者:王天奇程相朝邓雯余祖华工作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坚持以发展的观点促进动物药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目前的动物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无论是师资队伍、课程设置,还是培养方案均与社会对动物药学人才质量的实际需求有很大的差距,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发展得以解决。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发展的观点,认真分析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和机制,积极寻找破解这些难题的方法和措施,扎实开展动物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使培养模式不仅能尽快适应社会发展对动物药业人才的实际要求,而且要使之成为促进动物药业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动力和引擎。动物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以人为本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因此,动物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动物药学专业是一个新型专业,社会对该专业的认知度较低,报考本专业的多数学生对本专业了解甚少,相关院校要利用电视、网络、杂志、报纸等传媒工具向社会及考生进行介绍和宣传。学生入校后,除在入学教育中作专业介绍外,还要设置专业导论课程,详细介绍动物药学的社会需求现状、发展前景、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理论学习和实践实习方法、升学就业途径等,使学生对专业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多地采用基于问题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掌握新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终身学习的精神。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开设的比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安排实验进程、分析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要进一步扩大大学生课外科研项目的立项数目,提高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人数比例,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科技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定期邀请动物药学方面的专家、教授、企业家及兽药药政管理人员进行技术讲座,并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节假日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动物药业的技术水平、生产、使用、监督管理的基本状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及执行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目的才更明确,学习才更有动力和主动性,学习效果才更好。为提高动物药学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投身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关心教师个人的成长,根据国内外动物药学事业发展的实际,安排教师进行动物药学研究方面的深造、学习和提高;结合我国动物药业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动向,引导教师参与动物药业企业的药品研发、推广与应用,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

动物药学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注意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动物药学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注意统筹兼顾。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兼顾;专业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的兼顾;动物药学知识与相关专业知识传授的兼顾;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兼顾。最终使培养的动物药学专业人才能适应相关工作岗位职业素质要求,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知识体系完善,就业渠道广阔。动物药物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动向相适应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畜牧业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受养殖技术、饲养条件、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规模化程度不高、现代化养殖业和小规模养殖并存、动物药品使用不规范、追溯和监管体制不到位等问题。同时,动物药业企业的技术水平较低,研发人员较少,研发投入占兽药产值的比例很低,其产品多为二类、三类兽药。动物药学专业毕业生近期的就业方向仍然是上述单位,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新兽药的研发、生产、检测、推广,也可能从事养殖业的兽医临床工作。他们除了要懂得药学方面的知识外,还要懂得和掌握动物医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动物药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可暂时定位于“厚基础、宽口径、广适应”的方向上,培养方案要体现药学与兽医学知识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从农场到餐桌的畜牧业生产体系会得到进一步的分工和细化,动物药业产业科技水平和监管体系也将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和提高,动物药学人才的培养将倾向和偏重于药学方面。届时,动物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可基于动物药业产业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个人文化素质、就业志向而采用多元化培养方案,即将人才培养目标分别定位于科研提高型、生产应用型、技术管理型三个方向。在“科研提高型”人才的培养上,加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培养动物药学基础研究和创新药物研制的后备人才和师资队伍为目标;在“生产应用型”和“技术管理型”人才的培养上,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以培养能够适应动物药物生产、市场开发、科学应用、兽药监察、兽药药政管理的专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