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实验十篇

时间:2023-04-04 17:35:20

病理实验

病理实验篇1

关键词: 病理学实验 教学改革 教学经验

新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初步临床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进一步深造潜力,以及能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医疗活动的应用型人才。为顺应新的发展趋势,本教研室对病理学实验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积累了教学经验。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教学安排。2013级学生分成普通班和实验班,普通班是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学期内连续完成48学时的实验学习;实验班是新的两段式教学模式:实验分成两部分完成,病理学实验Ⅰ(总论16学时)和病理学实验Ⅱ(总论+各论32学时),在两学期内共完成48学时。实验中心集中安排实验教室,提供实验设备和相应的实验耗材,教师进行理论教学,实验技术人员根据实验项目内容进行相应的实验准备并指导教学。

1.2.2选课系统。学生通过学校选课系统自主选择不同教师的病理学实验课程,每个教室的实验人数32人。

1.2.3教学内容。病理学实验分成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包括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各论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造血和内分泌系统疾病、泌尿和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传染病。

1.2.4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理论讲授和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师制作教学PPT,说明每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肉眼标本+切片标本)、绘图内容和实验小结,提供典型病变的肉眼标本和切片标本实物和电子虚拟切片,指导学生观察标本的原则和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病理形态的观察、描述及诊断方法,对各个标本应仔细观察、准确而简要地加以描述和进行必要的绘图;学生根据标本中见到的各种病理现象,学会联系理论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典型病变学习不典型病变、从不典型病变中体会典型病变,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严谨周密的科学思维方法。

1.2.5教学评价。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平时成绩占40%和考试成绩占6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10%、期中测验30%、课堂提问30%和实验报告30%四部分。普通班是一次病理学实验考试,合格者取得学分;实验班是病理学实验Ⅰ和病理学实验Ⅱ各有一次实验考试,两次均合格者取得学分。

2.结果

2.1PPT课件比传统板书教学效果好

在每次实验课前都精心准备相应的PPT课件,明确说明实验目的、实验内容、绘图内容和实验小结,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图片演示和动物实验视频,简洁而准确,很受学生欢迎,比传统板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

2.2标本实物和电子虚拟切片相结合教学效果好

在传统病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讲解标本时尤其是切片标本时,只有理论方面的讲解,缺乏真实图片的显示,导致学生很难理解其意义。学生看教学切片时,只依靠书本、实验指导和图谱很难全面认识病变特点。电子虚拟切片是在提供给学生的原始教学切片上对典型病变进行采图,配有不同的放大倍数,教师在PPT中选取合适的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同步、轻松地学习病理形态学改变。标本实物和电子虚拟切片相结合的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好。

2.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病理学实验中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理论讲授和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从目前的教学效果观察看能够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后期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及见习和实习夯实基础。

3.讨论

3.1教学方法的改进

传统病理学实验是在一学期内连续完成总论和各论共48学时的学习,目前我们尝试两段式实验教学,分别在两学期中完成总论16学时和总论加各论32学时,每段学习结束时有一次考核,共完成两次考核,两次考核均合格才能取得相应学分。两段式教学主要是配合形态学实验的学科系统整合做前期准备,在知识的衔接和实验项目的设置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2教学效果的评价

病理学实验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平时成绩采取形成性评价,期终考试是终结性评价。平时成绩注重学生的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书写,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评价与考察。期终考试包括肉眼标本和切片两部分的考核,普通班考核采用肉眼标本、切片和图谱,实验班考核采用肉眼标本和电子虚拟切片。实验考核的成绩分析显示普通班和实验班成绩呈正态分布,实验班成绩略高于普通班。

4.结语

病理学实验从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四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1-3],从教师以教为主的中心向学生以学为主转变,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学习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学生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率,注重学科间融合,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危晓莉,姚根有,周韧,等.病理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0,30(8):879-891

病理实验篇2

【中图分类号】R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4-059-1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机制,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在国内外的高等医学院校中都属于重要的主干课程。中医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学制内面对中医和西医两个医学体系的学习,时间之紧、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病理实验教学作为病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理解和掌握病理学理论十分重要,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近年来,我们根据中医专业学生的特点,在讲授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校的病理学实验课分为形态学实验和机能学实验两个部分,现从这两个方面介绍如下。

1形态学实验注重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中医专业病理学实验课中,形态学内容所占比例较大。以往的形态学实验课包括组织切片观察和大体标本观察,其基本过程通常是:先用多媒体播放器播放一些实验相关内容录像,然后由教师对切片重点讲解,之后学生观察切片并画图;教师先对大体标本的病理改变进行详细讲解,之后学生自行观察。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在讲解的的过程中以自己为主体,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实验印象不深,达不到教学目的。为提高教学水平,我们做了以下调整。

1.1消除顾虑、解除恐惧心理上实验课前,我们先给学生们详细介绍了病理组织切片和大体标本的来源、制作过程以及潜在的危害性,讲解规范的操作方法,解除了一些顾虑。然后,再讲这些标本的珍贵性(我们教研室的大体标本都来自尸检,是多年的积累),使学生爱护标本,并使之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大大提高其求知欲。

1.2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我校自2006年开始,病理学形态学实验应用多媒体、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每次观察标本之前我们都利用多媒体领学生复习相应组织器官的解剖、组胚相关基础知识,没有哪位同学因这些基础知识的不足而耽误了实验课程中的学习;实现了老师、同学之间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各种形式的交流、讨论的顺利进行。

1.3注重组织切片与大体标本观察相结合病理学的重点内容是基本病理变化,而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大体和镜下,因此大体和镜下的改变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在形态学实验讲授过程中紧密联系组织切片观察与大体标本观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脂肪肝大体标本表现为肝脏体积增大,边缘变钝,表面光滑,呈淡黄色,质软,切面隆起,边缘外翻,触之有油腻感。当在光镜下观察脂肪肝病变时,可观察到肝小叶中央部肝细胞胞浆内观察到大小不等的界限清楚的圆形空泡,甚者肝细胞核被大脂滴挤向细胞的一侧,形似脂肪细胞,我们可以提示,肝脏体积增大,边缘变钝,切面隆起,是由脂肪变性导致的肝细胞体积增大引起的。这样就把肉眼观察与镜下观察紧密的结合起来,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脂肪变性。

1.4注重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相结合病理改变是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而且把这一原则贯彻始终。例如,讲解门脉性肝硬化内容时,在形态结构上的病理改变是肉眼观察肝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在光镜下观察肝脏内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使正常肝小叶的结构破坏、血管改建,形成“假小叶”。然后再由结构的改变过渡到功能的异常,不断提示或提问学生,这种病理改变会引起什么样的临床表现,从而引出由此产生的门脉高压及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使整个学习过程一气呵成,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机能学实验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机能学实验教学一般是教师按照实验指导教学,学生按照指导做。有时为了确保实验的效果,教师代替学生操作,学生参考实验指导后完成一份实验报告。通过实验课后,学生对本次实验的印象不深,对实验的目的、原理不清楚,更有甚者,在整个实验课过程中没有动过一根手指头,这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做了如下调整。

2.1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每次机能学实验之前,我们先让学生预习相关章节的实验指导手册,让学生对本次实验课的内容有了感性的认识。在这基础上,实验课开始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具体规范的操作录像之后,跟学生一起讨论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操作的重点和难点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实验结束后我们再跟同学们一起探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进行总结。

病理实验篇3

关键词:病理 互动式教学 复合型教学 问题式教学

一、转变目前病理实验教学的理念

对目前的病理实验课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原因:

1.病理学主要是处于医学的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自然科学以及技术科学的发展和继承,病理学主要是研究致病的原因以及机体之间产生代谢和导致患者原因的研究的学科;此外,其还在形态结构方面存在的改变进行研究,对疾病发生以及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进行深入的解剖和分析,为临床的诊断以及治疗,特别是为疾病的预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所以,病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座桥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病理学的性质以及作用,病理实验课程在整个医学和病理学的教育过程中非常关键,必不可少。所以,能不能有更高、更宽的视野去对待病理实验课教学以及能否实现高效率的教学是平均病理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2.从古至今,病理学主要是经历了四个阶段才发展目前的状况,结合对病理学历史的研究,可以很清楚地了解病理学逐渐的成长是随着人类对疾病的不断认识以及科技不断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适应全人类社会的必然需求。病理学是一门兼容性非常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创新性强的学科,它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而不断的前进。

3.这些年来,随着病理学理论课的开展,病理实验学也创建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对病理学以及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目前病理学的发展要求,就必要对病理学的内容进行丰富,对病理学的教学方法及形式进行创新和改进,以便能够更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技术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上,要以最新的教学内容和最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最新的教学模式去教导学生,对以往的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等都要进行全面的改进和创新,为病理学的快速发展贡献出力量。培养出一批会想问题、善于想问题、会解决问题的人才。

二、转变病理实验教学的理念

1.对以往单科教学理念的转变,主要是向复合型教学的模式进行发展,病理学不仅是在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而且还吸取了与致病有关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病毒学的丰富成果。然而,在以前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并没有去展现出这些基础知识的教学,现需要对传统教学进行更新,主要向复合教学的模式发展,在实验课教学中,给学生教授多学科的知识,这个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发行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有着很大的帮助和提高。

2.将以往的单向教学模式向互动教学模式进展转变,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来进行教学。整个教学内容主要以“教”为中心,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都非常的被动,也就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目前将以往的教学模式转向双向性的教学模式,既能发挥教师的优势,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能够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论

1.对以往的单纯式的横向教学模式进行改变,主要是要向横纵向交叉的一种创新性思维模式进行转变,将整个病理学实验课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是向学生讲解众多疾病的共性,各论就是对每一种疾病进行逐一讲解。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按系统来对病变进行分类,它的主要重点就是以横向思维模式为主来进行疾病知识的讲解,但是这种方式往往就忽略缺乏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的交叉。对单纯横向教学模式教学的转变,就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病理学的发展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也是越来越深入,对疾病的分类也是越来越细,因此,就需要进行纵向性的分类,这样的针对性强,更能贴近临床的实际要求。

2.对现存的教学内容状态进行创新和改进,病理学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而且它还有强大的兼容性,所以,在病理学实验课程中,要并且具有极大的兼容性的学科,因此在病理学实验中,要能够及时的反应出现社会的最新状况,包括新出的病种以及新的医学技术的发展,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也符合时代进步的需要。实验课教学与理论课教学有着很明显的区别,实验课教学有它自己的灵活性,受教学大纲约束比较小;同时还能够及时的掌握社会上疾病发展的动态,能够将教学内容及时的更新。但事实上,病理学教学的内容却是一成不变的现状,有部分疾病已经发病很少的,目前还在教学上进行讲授,然而一些发病率高且常见性的疾病,却容易被忽视,教学大纲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束缚性,因此使得实验课教学落后于社会发展。

3.转变只注重病理诊断,不懂实验技术的观念,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疾病种类繁多的严峻挑战,在病理学实验课上,要增加一些实验技术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以往对于病理学研究,只是用肉眼和显微镜去观察,但随着新的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出现,需要我们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同时还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来充实自己。

4.对实验课教学的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提高实验教学效率。以往病理实验课对学生的要求是先观看镜片然后画图,然而这种方法有这么一些缺点:学生看片少,花费的时间多,学习效率低,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目前形势下,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住最多的知识,就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本质要求,为此,我们做以下几点要求:在课堂上,对画图的数目以及时间进行适当的减少,把剩下的时间给学生去自我充实,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和自学其他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来继续教学,这样可以增加学习内容,扩大学生视野;增加课堂讨论,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病理实验课的教学改革是迫在眉睫,对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观念进行转变非常重要,同时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对培养新型人才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以及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蒋丽萍.病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对教学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13):92-93.

[2]叶锋.病理教学方法的探索与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0,(14):120-121.

[3]叶锋,贾小丽.提高中医药高专病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浅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7):59-60.

病理实验篇4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

病理生理学是医学教育中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并重的学科,其学科性质决定了实验教学在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决定了病理生理学教学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主动学习精神及科研素质等的培养等,为后续的临床课程学习及学术探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提高病理生理学实验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是每位教师的努力方向,也是反映教师授课质量的直观指标。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我不断吸取借鉴其他院校经验和改革成果,也注重自己的教学积累,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1.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非常重要的部分。目前本教研室的病理生理学教师已达到100%博士化,实验技术人员硕士化水平。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我们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和管理办法。

(1)安排有经验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指导,并注重和其他科室及院校的交流,纳百川而取其精华。

(2)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集体备课,此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课前准备,实验课的开展及课后的总结,为后续实验课的开展及改革方式集思广益,推动实验教学的发展。

(3)据医学院规定,新教师通过试讲,才能承担实验课教学;教师会更加细致认真地备好课,讲好课,做到打有准备的仗,在试讲时总会有意见提出,使实验课精益求精,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4)学期末会有相应的学生见面会,针对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出改进,当然就学生的误区也及时交流,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改进,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2.有重点,启发式地讲解实验内容。

实验前的讲解对整个实验的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前的教学中基本是按实验原理,实验目的,步骤,注意事项逐一讲解,学生熟悉整套流程,经常不预习实验相关内容,课堂也不注意听讲,因为教师讲解的书上都有,起不到教学的真正作用。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我们在实验前的20分钟的讲解中,采取有重点、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如在急性肾衰竭实验中,首先要重新明确肾衰竭的概念,其次明确急性与慢性的区别,引导学生就所学的理论知识,判断如何造成慢性和急性的衰竭模型,明确本次实验的两个关键词。肾衰竭又分为三种,本实验是哪一种,如果是其他两种,应该如何造模。引导学生在思考中逐渐和所学的理论逐一对应,真正感到学有所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步骤讲解中,逐步分析每一步设计的原理,为什么要这么做,不做或者换一种方式会怎么样,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会争论得面红耳赤都认为自己讲得有理,这时教师不应当做决断者,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逐一倒推分析,让学生在更细致的分析中学到知识并且学到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的方法。对于学生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我们会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检验,而前提是首先说服本组同学同意,能说服其他同学也是能力的一种表现,学生在此时会表现得更加活跃。如果获得支持,在操作中,学生会更加谨慎耐心,实验会做得更加漂亮,小组总结发言会更加踊跃,自信心也会极大地加强。而偶尔的失败,学生虽留有遗憾,但是也会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还会追根溯源分析失败的原因,对本实验的内容也更加深刻。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所要做的是引导和协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不仅掌握鱼更要掌握渔,真正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淡化“教”,强化“学”,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效的教学应该不仅仅是落实了多少知识点,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点,更要看学生参与的程度,学生从中体会到什么,领悟到什么,学到多少书本以外的知识和能力及学习其他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因为仅仅书本知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学的,教师如果再照本宣科,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成为被动学习。因此,在实践操作中,我们认为教师要做到积极的“旁观”,不是学生一做错或一求助就出手相救,这样只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而是帮助学生自我思考,如何能补救或是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让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使之获得一种成功的自豪感。这样也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发现问题当堂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效果。淡化教,并非不教,而是更加注重传授“渔”,强化学,除了强调自学书本上的知识外,更意味着学习的主动性和现有知识的扩展,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事实也屡次证明,这种依靠自我解决问题所获得的成就感会成为他们继续前进的动力,帮助学生发现学习内容的意义,提升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4.实验报告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回顾和总结。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不管成功与否都要总结实验心得,只要真正做实验,肯定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回顾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则可从中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教学的不足。另外,以前我们批改学生实验报告都是发到学生个人手里,学生互相之间知道各自得分的范围并不大,不利于教学的反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采取第一次课讲实验报告书写的常规,而在后续课堂上我们会抽5—10分钟时间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点评,哪些是共性,哪些是个别,为什么同组的学生分数会有差异,这个差异反映在操作中的表现,书写是否整齐,有否错别字,实验的细节如日期,兔子的体重,单位标或未标,动脉和静脉血压是否有错,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而实验抑或将来在临床或科研中,每一个细微的差别都会导致最终谬之千里的差别。加强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为后续的临床课程学习及学术探讨打下坚实的基础。

病理实验篇5

关键词:自主学习;设计性实验;病原微生物学;护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Q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7020902

1 引言

教育部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指出: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 服务、 管理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1]。根据这一意见,高等职业教育应该以职业为导向,在教学中重点突出学生技能的训练,因此具有重要实践作用的实验教学环节意义重大。病原微生物学是医学生或者护理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学科,该课程对于学生基本医疗知识如常见病原菌的感染、控制与预防常见传染病等具有重要教学作用,对于后续课程药理学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病原微生物实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应用性。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是微生物实验课的重要教学目标。

2 传统实验教学的模式及不足

目前高校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大部分是实验课前,实验指导教师对本次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试剂等进行准备;上课时,首先指导教师对本次实验课进行原理讲解,并向学生演示实验过程,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教师演示内容进行重复。而大部分学生不能对本次实验进行预习,理论课讲授内容也不怎么进行复习,学生进实验室主要是进行练习模仿[2],对实验完整的过程、实验原理根本不清楚。在实验过程中,只是简单的按照实验步骤去重复[3];实验结束后,为了完成实验报告,关注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结果有误, 不主动去思考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而直接抄袭正确结果。整个实验过程流于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对于临床专业学生而言,对整个课程体系缺乏认识,对基础课程不感兴趣,对基础实验课程更是忽视。

目前黄淮学院医学微生物实验内容的基本设置是:①细菌的显微镜观察;②消毒与灭菌;③无菌技术;④培养基的配制;⑤细菌的接种;⑥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以上都属于病原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术,也是认识、研究、应用微生物的必需技术。这些技术在实际科研或临床工作中也是依次进行的,但由于课时的限制,这些实验内容彼此孤立不连续,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能融会贯通,不具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自主设计性实验模式的特点及应用

为了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一种新的实验模式。借鉴病原微生物科研实验工作,让学生参与到课题设计中,自行查阅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所需仪器、器材,自行操作。自主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安排实验操作并进行结果的分析,把自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

3.1 自主设计性实验有助于自主学习

对于以后不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护理学生来讲,需要适当降低研究难度,所以在课题确立过程中主要是由指导教师拟定课题,课题所涉及内容应包含所有微生物学必需的实验技能,并尽量拟定容易取标本的课题,比如黄淮学院采用的课题有:早上和晚上空气中细菌数量的比较;牙刷上细菌的测定;化妆品中细菌的测定等等。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自己设计题目,但题目必须经过指导教师的审核。

学生4~5人一组自行分组,根据所选课题自行查询文献:资料,确定实验目的、实验仪器设备、材料、实验基本步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汇总资料并制定实验方案,指导教师对实验方案提出修改意见。经过多次师生交流后,形成成熟的实验方案,将它作为后续实验的指导。学生要形成实验方案,必须对研究对象的背景知识有初步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2 自主设计性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自主设计性实验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在病原微生物实验中选取的实验对象均为细菌,如何成功地将细菌从物品上采集下来,将是关系实验成败的关键。在实验中,必须排除外来细菌的干扰,因此建立无菌环境十分重要,而这一点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至关重要。在实验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仅起辅助指导作用,从物品的消毒到后续细菌的接种,实验过程的各个环节可能都会对最后的结果造成影响,这就要求学生在操作中认真细心。另外,在自主设计性实验中允许学生进一步对细菌进行观察,比如细菌的药物敏感实验、细菌的生化检查等,都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加强了理论知识与实验的联系。

3.3 实验总结

不管实验结果如何,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出详细的实验记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

4 实验成绩的评定

长久以来,学生实验成绩的考核经常以实验报告单为主,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目的、原理、仪器设备、步骤,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大部分同学直接照搬实验教材,反映不出学生真实的技能水平,造成学生重理论而轻实践轻技能。

教师在接到实验报告后,一方面对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实验记录、实验总结进行打分,另一方面对实验关键知识点以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进一步评估学生的实验技能,并将两项成绩作为最终的综合成绩。

5 结语

病原微生物学实验课在护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往的实验以演示性、验证性为主[5],这类实验方法固定,制约了学生创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用自主设计性实验,摆脱了实验教材不同章节的束缚。在确定课题时,由于选取方案相对贴切日常生活,学生兴趣较高。但要完成实验,对教师要求比较高,要求教师随时掌握最新科研动态,并随时与学生沟通,掌握实验进度,教师工作量加大。总的来说,让学生进入到课题设计中,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其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田 颖,微生物实验课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19(3),79~81.

[2]张 艳,李渝萍,陈 彬,等.开设医学本科生自主设计性生物化学实验的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6):715~717.

[3]余立华,卢占英,马 蓓.八年制生理学自主设计性实验探索和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2):137~139.

病理实验篇6

【关键词】 病理实验室 质量控制 医院管理

理系统进行病理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形成高效、可操作的行业规范,是我国病理界的当务之急。

与其它医学实验室相比,病理实验室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从质量管理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参照其它医学实验室的管理经验,加以借鉴,逐渐探索并开始实施病理实验室的管理。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应该说每一个公开服务的实验室都应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按国际通行的管理体系的操作性文件,就有15189、17025等管理文件。这些文件虽不能完全适合病理实验室,但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并逐步建立起适合病理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通用规则和系统的管理规范。

一般来说实验室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性文件和操作说明书三类文件。质量管理手册应规定该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方针和目标。包括实验室拟提供的服务范围,实验室管理层对实验室服务标准的声明,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对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要求和对实验室工作质量的承诺等。还应规定质量管理结果及其所用文件的架构,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等。其内容的目录一般包括引言,实验室简介,实验室的法律地位、资源以及主要任务,质量方针,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质量保证,文件控制、记录、维护与档案,设施与环境、仪器、试剂等管理,实验(检验)程序的确认,实验室安全,结果确认,质量内外部控制结果报告,补救措施与投诉处理,与外部的沟通原则,内部审核,伦理学等诸多内容。

程序性文件是一个实验室正常有效的运行的重要保证,对于一个实验室来说,凡是跨过一个区域的科室的工作都应有相应的程序性文件加以规定并认真加以维护和控制,比如标本接收的程序:应规定标本由谁送检,由谁接收,如何接收,以保证标本及时送检并准确无误。所谓维护和控制就是说作为一个正式文件一定定期修订、并注明修订的版次、日期等,确保文件的有效性。

病理实验篇7

关键词:新模式;病理学试验;教学;改革

病理学,是一门探究疾病出现原因,得病原因,以及病理变化还有疾病结果和转归的医学科目,是医学中的基本,同时也是重中之重。因为其连接着基础和临床,所以是一门实践性非常高的学科。病理学试验是理论知识连接实践实验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应该把增强学生综合水平为教学核心,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还有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本文就在新模式下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同时提出一些有效方法,希望能促进我国医学教育行业的进步。

一、在新模式下病理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存在问题

因为我国医学方面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起来,起步较晚,所以病理学实验教材编排较为杂乱,同时由于过去信息交流不畅,每个地域间,病理学实验教材内容存在很大差异。另外,某些病理学实验教材中引用大量国外先进病理学实验知识,但是因为人种体质存在一定差异,所以这部分知识在我国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只是附庸,并不算十分重要,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大几率会混淆知识,得不偿失。

(二)教学设备匮乏

我国关于病理学实验教学的相关设备匮乏,大多数医学院在对学生进行一些实验教学时,学生们只能接触到一些显微镜,对其进行相关操作,而对于再精细一些的病理学实验设备,学校或是没有,或者是视若珍宝,学生们没有机会对其进行实际操作,这种情况让学生成为一种只会理论知识的“书呆子”,对所学知识不能有效运用,实践操作能力差,与我国新模式下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相驳。

(三)教学方法过于落后

当前时代,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下教学需求。在过去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中,教师主要是使用显微镜下示教,还有板书以及挂图等进行教学内容讲解,学生们主要对组织切片或是大体标本等进行观察,来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在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讲台上下来,奔走于每个学生之间为他们解答问题,有些时候,同一个问题因为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教师需要解答很多次,浪费了教师与学生双方大量的时间;另外,因为教师数量不够还有课堂时间较短,很多学生的问题没有第一时间得到解答。在上述这些情况下,我国传统病理学实验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二、新模式下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改进方法

(一)完善实验指导教材

当前,病理学理论教学教材版本过多,同时教学内容地域性很强,这并不利于我国医学教育的未来发展,面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应该按照我国人们身体素质,对病理学理论教学教材进行完善,将各个地域的病理学理论教学教材综合起来,保留其精华,去其糟粕。理论知识是学生们进行动手实践,以及创新的重要前提,因此将病理学理论教学教材统一,有非常关键的意义,能显著增加我国病理学实验教学进步速度。

(二)提高教学条件

要想增加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于所W知识的理解,运用,有必要提高教学条件,引进一些先进的病理学实验设备,供学生们进行动手操作,执行一些简单的病理学实验,让他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同时在这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对病理学实验设备有充足了解,在日后工作中,可以让学生尽快适应工作。

此外,因为当前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其对人们日常生活与学习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除了需要引进一些先进的病理学实验设备,还应该引进一些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不仅能够增加课堂上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同时,利用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所拥有的海量信息,教师能够为教材中所描绘的理论知识找到丰富的实例,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实验视频,加上教师在一旁讲解,能够大幅度减轻教师课上压力,帮助其提高教学效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在引进设备的时候应该根据自身的多种情况综合考虑,不可超负荷支出,造成学校经济下跌。

(三)提高教学方法

当前时代,因为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经济进步,过去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当下病理学实验教学需求,所以,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需要得到改善,本文下面就介绍几种高效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仅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1.引导式教学方法

根据我国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自身工作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引导。换而言之,当前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过程中,应该以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要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被称之为启发式教学。在启发式教学当中,最基础,同时也是最关键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式教学法。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通过使用比较引导,或者是比喻引导,以及联系引导,病理引导等多种引导模式,能够启发学生思维,让其变成一名充满积极性,同时具备创新精神和拥有创造能力的学习者,这对其未来学习或者是工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临床案例教学法

通过在某些专业,比如说全科医学或者是临床医学,以及麻醉、影像等专业试验教学过程当中,添加三次临床案例病例讨论,能够大幅度提高我国病理学实验教学效果。具体表现为,虽然学生对于临床知识了解不多,不过在进行病例分析探究的时候显示出其拥有非常大的兴趣,并且能够自行阅读很多相关理论知识,或是通过使用互联网搜集一些病例中牵扯到的临床知识,使用自己所学病理知识,通过对临床进行观察,能够对临床表现以及死亡原因等提出自己独有见解。并且,在探讨发病机制与过程的时候,学生组成小组模式,小组成员间能够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如果小组间意见出现分歧,会进行非常激烈的探讨。通过使用临床案例教学法,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改变过去病理学实验教学非常压抑的课堂氛围,同时学生们在进行激烈探讨的过程中,需要对所学知识有充分的理解,才能让自己的想法得到另一方的认同,此外,在探讨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床病理思维能力还有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多媒体实验教学方法

多媒体实验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一些先进的教学辅助进行病理学实验教学工作,毕竟,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才是主流,已经有非常多的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应用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就教育行业而言,也可以将其引进,发挥功用。在进行多媒体实验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在对其进行应用时,首先需要按照实验教材还有教学的具体内容,收集实验教学素材,比如说典型病变,或者是正常病变的大体与组织切片的病历,还有动画演示,与模式图以及彩色图片等,然后制作出一套包含动画,文字,以及图片等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在教学过程中,新颖的教学模式会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兴趣,同时和传统教学方法比起来,多媒体课件所涵盖的知识量不是书本所能比拟的,通过互联网的共享性、公_性,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能给学生们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为其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此外,通过使用校园信息网,还能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复习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新模式下提高我国病理学实验的教学效率,需要完善实验指导教材,为学生们打下理论知识基础,同时为了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应该引进一些先进的实验设备,让学生们进行动手操作。病理学实验教学是理论知识还有实验活动,与传授知识和培训能力相结合的过程,其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十分重要,故而,有必要对其进行相关探讨,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能力的综合性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小梅,朱晓群,陈冰等.新模式下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12):984-987.

[2]陈冰,陶香香,朱晓群等.基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病理学教学改革设想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1(1):62-63,91.

[3]韦登明,蒋雯雯.基于PBL教学模式的《病理学》课程改革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8(5):87-89.

病理实验篇8

思维导图在医学教育界越来越被重视重视。为解决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思维导图引入病理学的实验教学,得出了思维导图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结论,即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大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及学生对临床知识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

思维导图;病理学实验

思维导图是一种利用左右脑的功能,使用线条、颜色、图像、词汇和符号等,从中心词发散出许多与其相关的知识点的自然结构,形成一个个分支,帮助记忆以及激发创造力的组织性思维工具[1]。思维导图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并涉及多个领域。近几年来,医学教育界开始对思维导图加以重视,我们也尝试性的将其引入病理学的实验教学,得出了思维导图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结论: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大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及学生对临床知识的理解能力。

一、病理学实验“教与学”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即上课时教师对病理标本进行解说,后而学生观察标本,不能从整体上、形态上和功能变化上来认识疾病、掌握疾病。学生在实验课上只能是被动的学习,一味地接受,缺少独立思考的过程,不利于学生综和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违素质教育的初衷。因而,在实验课结束后,学生仍然不能独立的识别大体标本及镜下切片,更谈不上将疾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相联系、将病理学和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所以学生对疾病的认识肤浅,思路狭窄,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2]。

二、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

课程开始前,先让学生自行上网或图书馆查找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并初步学习思维导图的绘制。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包括思维导图的由来、定义、绘制软件及绘制方法,并举案例让学生练习手工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和方法[3]。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思维导图板书形式,给学生展示实验框架。学生在整个框架中把握了重点和难点,提高授课效果。然后学生自行观察大体标本和显微镜下切片、绘制完成所观察形态结构的思维导图。随后每4名学生为一个小组,采用小组讨论形式绘制完成以病理变化为中心词的思维导图;最后教师对学生所绘思维导图进行讲评[4]。

三、思维导图的教学效果

一方面,在病理学实验课程中应用思维导图能使学生把握实验的知识脉络及主干信息,促进学生在庞大而复杂的知识群中建立清晰的思维模式,融会贯通地掌握病理变化的关键特征及与其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把形态学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描绘成学生心中的知识网络图,从而使学生印象深刻,各种信在大脑中的排列井然有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以病理变化为中心词绘制思维导图,涵盖了本病的所有知识点,并对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把握得较为透彻,能充分挖掘和建立各概念间有意义的联系,从而能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疾病的相关知识,形成整体框架,大大地加深了学生对与病理变化相关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结局转归甚至治疗方案的理解,避免了传统教学中重简单孤立地机械识记、轻全面完整综合分析的缺点,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培养其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其对病例的诊断能力,从而有利于提升病理学实验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们日后临床专业课的学习及临床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5]。此外,在教学中实行分组讨论、绘制集体思维导图可以增加教与学的互动,使学习的过程不再简单地为了应付考试,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绘画的过程以及欣赏的过程,在教学互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所需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甚至是创新能力和放射性思维能力。

四、总结

总之,基于思维导图能提高记忆和学习效果,将病理学实验与思维导图相结合,体现了思维导图的图文并茂、热点归纳、树形拓展、层层展开、中心词辐射等特性,从而获得教学内容的全景以把握全局,给学生一种直观、形象、变复杂为简单的、高效的学习知识的思路或方法,为病理学的全面教学改革提供了铺垫。

参考文献

[1]陈同强,袁娲,郭丹等.思维导图在形态实验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2013,36(6):1141-1143.

[2]史敏.浅析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创新教育,2014(7):28-29.

[3]刘桂娟,费素定,郭玲玲等.概念图在案例教学中促进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8):687-690.

[4]惠岑怿,周宜君,王文蜀等.浅析思维导图在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3):153-157.

病理实验篇9

关键词:PBL教学;病理实验教学;护理专业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变化及转归规律的学科,它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在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一门形态学科,在病理学的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验的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实验教学授课形式单调,且拘泥于理论教学中所学内容,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其“桥梁”作用大打折扣。如何解决实践与研究的脱节?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创建了问题教学法(Problem ――BasedLearning,PBL),该教学法强调先问题,后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来解决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在欧美国家,PBL教学在医学院校中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及实施。而在我国对PBL教学法应用较少。为了探讨PBL教学对病理实验教学的作用,我们针对两组学生分别采用PBL教学法及传统教学法,现总结如下。

一、对象

我校09级护理专业,任意抽取09高护1班为实验组,09高护2班为对照组,两班学生均经中考录取入学,随机分班,其年龄、性别分布及入学成绩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且两班均由同一位教师任教。

二、方法

09高护2班采用传统教学法,09高护1班采用PBL教学法。PBL 教学法具体实施步骤: ①理论复习。在病理实验课中,教师带领学生对所学理论课的知识作系统回顾,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②设置问题。问题的设置是PBL教学的核心,设置的问题要强调病理学基本概念及基本病变,并将总论与各论的连接设置于问题中,③分组讨论。根据问题,先让学生亲自观察标本,然后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观察和讨论可以强化记忆、增强理解并验证自己所得出的结论。④总结。在下课前让学生对本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作总结评价,教师补充,并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作重点分析和总结。

课程结束后期末测试包括理论考试及实验考试,分别对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及实验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三、结果

数据经Excel整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验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当P≤0.05时表明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其结果如下(见表1):实验组理论成绩及实验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

四、讨论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医学教育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就病理而言,课时少的现状迫使教师急于赶进度,由此“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占据了课堂,从而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PBL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其全称是“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目前国际上较流行一种课程模式,在国外发达医学院校已广泛应用。其在基础医学中的应用为医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它注重能力培养;以多学科的综合课程代替单一学科为基础的课程;通过对设置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PBL模式克服了传统培训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灌输,而将理论应用于学生的实践。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它是一门形态学,病理实验课中实验教具的直观刺激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在实验教学中PBL 教学法的引入不仅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利于学生把所学的基础课理论与临床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研究中,实验组的理论成绩为60.87±5.67,实验成绩为16.87±1.46,对照组理论成绩为51.68±9.42,实验成绩为14.47±2.64,实验组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P

但PBL的教学模式也有其局限性,首先耗时较长,而专科病理学的教学学时很有限,过多的问题往往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其次该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很高,对我校生源不一、学生层次不一、基础不一的情况来说,全面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

参考文献:

1.Oneill PA.The role of basic sciences in a problem―basedlearning clinical curriculum [J].Medical Education,2000,34(8):608―613.

病理实验篇10

【关键词】设计性实验;实验技能;实验教学模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58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76-02

病理生理学是医科院校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联系基础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该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也是一门实验性学科,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观察和结果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传统的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机械地重复便可完成实验,达不到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自主设计性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是学生依据特定目的和要求,利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对相关实验方案进行讨论、设计、修改、制作、预试,最后完成正式实验。近年来,我校机能实验室教学中心尝试开设了一批自主设计性实验,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以病理生理学为例进行总结如下。

1开设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方案和实施

1.1教学目的通过开设自主设计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为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1.2教学对象随机抽取2009级本科专业8个班作为实验班,由具有一定科研经验的讲师以上教师详细介绍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并附设6个命题式的设计性实验供学生作为参考,实验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

1.3教学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理论知识,本校的病理生理学实验课内容共开设4项验证性实验,1项自主设计性的实验,即由学生自行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时数为8学时。

1.4教学步骤

1.4.1本校共配备具有一定科研经验的专业教师二十多人,负责详细介绍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实验设计的目的与意义、如何进行选题、如何设计步骤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介绍本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等基本条件,并介绍相关实验设计书的书写格式以及如何进行课堂答辩等。

1.4.2以班级为单位,由3或4名学生组成一个实验小组,要求学生提前查阅文献资料,选择实验项目,自拟实验设计方案。

1.4.3专业教师对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审阅并指导其修改。

1.4.4课堂开题论证。要求每个实验小组推选一名主讲人,讲解15分钟,答辩15分钟,师生相互提问。提问内容包括:相关文献准备与背景知识,设计思路与技术手段,实验操作环节与结果,分析讨论,最后指出存在问题等。

1.4.5最后选出符合实验室条件并能够进行实施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所设计的方案实施实验,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写出实验报告。如果没有条件把同学所设计的实验付诸实施,则可对预期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进行总结。

1.4.6教师对学生所书写的实验报告并结合实验过程进行评价、分析和总结,综合评分。相关分数将计入学生年终考评。

2开设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效果评价

2.1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式,增强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以及摄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通过向学生们介绍一些科研新进展与新动态、新技术及与各学科的联系,学生学会了主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进行选题、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制定实验计划,进行模拟实验,拓宽了知识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的积极性,从过去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摄取知识,使其达到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境界,从而为今后实现自我终生教育奠定了基础。

2.2加强了对学生实验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其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提高,激发了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作风和团队精神。在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后,学生必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文献,反复修改实验设计,动手实验。每一位同学都要亲自动手,从实验前准备到实验操作及实验后期的数据统计结果分析等都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加强了学生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提升了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所以,设计性实验,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摄取知识,从过去的被动思维向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的转化[1]。

3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针对学生在自主设计性实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加强实验室管理由于各实验小组实验设计方案中所需的仪器试剂材料实验动物都不尽相同,因此对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实验室规则,包括:仪器室管理规则、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仪器、药品借用制度、仪器损坏赔偿制度、学生进实验室必须注意的问题、任课教师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各项制度明确了实验员、任课教师、学生在仪器室、实验室的具体教学行为,各分项制度在实验室或仪器室中都有标牌标识张贴,警示醒目。

3.2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在进行自主设计性实验的过程中,由于要求实验指导老师重新学习,因此要求其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较广泛的掌握。带教老师只有不断充电,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的与学生一起融入实验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才能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

3.3完善实验考核体系制定一个完整合理的考核体系,既反映出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又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作用。新的考核体系应该从平时的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及论文质量、开题答辩及回答问题者的表现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考核,并与年终考评成绩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