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十篇

时间:2023-03-14 16:28: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课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篇1

近期在高中教师的自主研修过程中,我认真学习了《琵琶行》和《故乡的榕树》两个课例,这两堂课的内容虽属不同的文体,但都是极具魅力的好课,具备了智慧课堂的智慧要素。

一、智慧课堂要有智慧的教学语言

《故乡的榕树》的教学语言,流畅清晰、富有诗意,与文本娓娓道来、情韵悠长的语言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并且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很明确的指导性,例如让学生去概括文章的内容,她提出两个要求“全面、精炼”,让学生去概括“和榕树有关的人和事”,教师示范了“人物+状语+动词短语”的句式结构,教学语言的操作性强,学生很容易入门,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听《琵琶行》,首先被吸引的,也是授课教师具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如果说《故乡的榕树》的教学语言具有富有诗意、操作性强的特点,那么《琵琶行》的教学语言则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智慧。首先,授课教师将叙事长诗《琵琶行》的特点概括为“有故事”,并用“有事故的人”“有故事的音乐”等小标题,引导学生细读、深读文本,理出其中的故事,体会其中的情感。这“有故事”三个字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我们知道学生是最喜欢听故事的,于是整个课堂就在学生饱含兴趣时展开;其次,教学语言特别有感染力,一位专家在评课时提到,“《琵琶行》的教学对教师的语言感染力的要求很高,教师如不能用富含暗示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的联想,学生就无法体会到文章内在的魅力”。而授课教师充满感染力和同情心的引导和讲解语言,深情并茂地使学生处在悲剧美的欣赏氛围中。

二、智慧课堂要有智慧的教学设计

回味《故乡的榕树》的教学设计思路,体会课堂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品位“过程与方法”,整个教学活动针对文本内容、结构、语言、意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展开,而又紧紧围绕“品味语言”这个核心,运用“读、说、体会、表达、模仿创新”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有声有色地绘景,诗意地抒情,解决了学生“眼前有景道不出,心中有情不会抒”的表达困境。

《琵琶行》的课堂鲜明地体现了“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首先,以学生的学情作为教学的起点和基点,课堂在学生自读文本,表达对诗歌语言、思想情感看法的基础上展开,体现了 “学生在我心中”的课堂教学理念;其次,授课教师的以“孺子解吟长恨曲,胡人能唱琵琶篇”的铺垫为发端,继而提出提携课堂的总问题“《琵琶行》为何如此著名,它的巨大艺术魅力来源于哪里?”来作为串联课堂的线索,再以具体的设问和追问,直扣文本,从“悲剧美、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四个维度,引导学生们完成了对文本的阅读和鉴赏。

在文本的鉴赏环节,教师试图抓住作品内外的故事,营造“有故事”的语文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辛酸故事中感受故事,感受音乐,感受作品之美。正如一首诗歌有“诗眼”一样,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有点睛之笔――抓住一句“同时天涯沦落人”,带领学生研读文本,深切体会诗人和琵琶女“同是”沦落人的“沦落情”,品味“沦落音”的语言魅力。教师设计的“诗人和歌女为何‘同是沦落人’?”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也直指课堂的教学目标之一――“感受悲剧美,感受人物命运的悲剧情感”。

三、智慧课堂要有“用教材教”的智慧

《故乡的榕树》的授课教师设计了一个写作练习环节,在语言创造力上引导学生走上“模仿创新”之路。在课堂上教师说了一句话:“我相信给同学们一个支点,大家一定可以成为'我手写我心'的诗人”,其实这位教师就是这样的一位诗人,她借助《故乡的榕树》的语言的诗意和魅力,让学生将后几段的散文语言,改写成诗意的韵文,这是一种“借文助人”的智慧。

智慧课堂篇2

关键词:智慧型教师;智慧型课堂;信息技术

一、智慧型教师

智慧型教师必须要有智慧,那么什么是智慧呢?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智慧型教师呢?“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在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

感悟、反思的结果,也是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制、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素质高度个性化的综合体现。”智慧型教师就是具有较高教育智慧水平的教师。

对于智慧型教师,我们的前辈早已作了很好的阐述。叶澜先生在论述智慧型教师的特征时认为,应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

个人认为,智慧型教师应具备哪些智慧呢?

智慧一:掌握深厚的知识和技术,不断拓宽知识面和本领。

智慧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活力而生动课堂。

智慧三:掌握灵活的教育机智,加强课堂组织和协调能力。

智慧四:做好课后反思和总结,注重教学研究。

那么,智慧型教师的智慧是如何形成的呢?教师的智慧是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和提炼,是教师形成一种良好的总结和反思习惯;智慧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提炼和实践。

二、智慧型课堂

有智慧的教师才能构建出智慧型课堂,那么,什么是智慧型课堂?

智慧的课堂,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不强迫学生去认同;应该以热情的鼓励、殷切的期待、巧妙的疏导与学生进行交流;以教师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智慧的课堂,应该追求教学的真质量,追求课堂的真效益。

三、构建智慧的信息技术课堂

一堂具有智慧的信息技术课应具有三个特征:和谐的教学氛围、具有情境和问题的课堂以及开放的课堂。

1.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智慧课堂应是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舒适的教室环境,积极向上的班风,认真学习的态度,和蔼可亲的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能够平等地交流,教授给学生知识,学生在不断思考中产生智慧,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形成教育智慧。可见,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对于一堂智慧型课堂是多么的重要。

2.课堂应创设情境和问题

人的思维始于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学生智慧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积极创设有思维价值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考。

3.课堂应是开放的课堂

智慧型课堂应是开放的,而开放的课堂就是这样一块肥沃的、

有生命力的土壤。

(1)开放课堂的前提是开放的教材。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教材已经显得颇为陈旧,书上的很多内容,学生都已经掌握,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开拓创新,以书本为主线,更新知识。

(2)开放课堂的核心是开放的思维。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说、去动手、去归纳,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开放课堂的关键是开放的评价。要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之间评价、学生自己评价等多种开放的评价方式。

案例:朱峰老师的课――《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

在本节课中朱老师引入了“搜商”这个概念,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然后进行分组,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任务,并对小组进行评分,得分最高的小组可获得奖品。

活动任务一:搜相机(个体活动)

要求:尼康或佳能的数码相机、像素在1600-2000万之间、8倍或10倍变焦、价格在800-1500元之间。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行搜索,大部分学生开始打开百度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做,这个时候就提醒学生上节课学到的搜索引擎,这时学生顿时有了方向感。

在搜到相关信息后,筛选信息又是一大难题,要根据给出的相关要求找到符合条件的相机,这个时候就要发挥学生的智慧,用不同的方法找到符合条件的答案。

活动任务二:查机票(小组活动)

要求:10月份去曼谷自助游、单程直达、票价要求经济实惠、信息可靠。

小组展开了一系列的搜索,成员之间再进行相互比较,哪个网站最可靠、票价最便宜。这个活动让学生自主观察,培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活动任务三:找酒店(自主探究)

要求:曼谷、300~400元之间、四星级、信息可靠。

这个活动属于拓展型活动,学生通过这个活动能更加牢固地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通过这三个活动,学生对网络数据库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很好地与搜索引擎区分开来。我认为,朱老师是一名智慧型教师,这也是一节具有智慧的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智慧的潜能。

一名有智慧的教师,才能构建出智慧型课堂,这需要时间的磨炼,实践的积累,深刻的反思和透彻的总结。

参考文献:

[1]王.智慧型教师的诞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智慧课堂篇3

一、关注学生是打造智慧课堂的基本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他们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体验,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便利,允许他们各抒己见,创造一种开放、宽容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主体性。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优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达到促使学生积极成长这一目标。既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一些在学习上暂时处于弱势的孩子,他们的发展在一段时间虽然无法与优势学生相比,但我给他们的阶段学业水平的评价是“优”,是“你真棒”,是一封封表扬信。我看重的是他们的变化、他们的进步。对处于学习优势的孩子,则给他们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激发他们通过努力,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二、提高教学效益是打造智慧课堂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进步,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三、不断反思教学是做个智慧型教师的前提

教师应不断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反思教学需要一套策略,如①教学准备策略。在备课时,我注意在教学设计中留有“弹性区间”。这样做是为了让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可能去关注不同的孩子,倾听不同的声音,促进每个孩子的进步。在课前,我花力气关注、了解、分析学生,研究学生在每一课学习时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根据学生间的差异分层制定适当的目标,使教学目标留有“弹性区间”。根据以上认识制定教学目标:基本目标、发展目标。在目标制定中,我就对优势学生提出了发展目标,发展要求。主要是鼓励优势学生发挥原有的能力,并在老师的点拨引导过程中逐步规范、丰富,获得提高。目标的制定留有“弹性区间”,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把每个孩子在课堂中的发展放在心上,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所预设的策略与方法才会更有针对性。实践中,我发现把研究精力花在教学前,可以使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做到心中有数,运用不同的策略方法,增强对学生活动的针对性,课堂的教学效益提高了。②教学实施策略。我尝试实施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既有同质分组,又有异质分组。怎样看待分组?有些老师也对我提出过这样的疑问。分组会不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会不会造成一些弱势孩子的自卑心理?会不会造成“优势”孩子的“趾高气扬”?家长是否认同这样的分组?当然,这都是我必须面对的问题,大家的疑问恰恰是我在尝试分组时应该把握好的“度”。③教学评价策略对评价的这一认识,也是出于对不同学生的关注,它教会我用充满期待的、发展的眼光去看每一个学生,绝对不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孩子。④合理使用多媒体资源。它把生动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注解,优美的声音和大量的图像资料,呈现在屏幕上,提高了教学信息的传递效率,有助于克服受教育者、教育者在学习或传播知识方面的弱点,有助于克服他们固有的局限性,扬长避短。

智慧课堂篇4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理论,如果他没有教学智慧,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那么,什么是教学智慧呢?书面解释如下:教学智慧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出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教师职业比较特殊,教师面临的工作对象是有生命的群体,这就决定了他们在工作时会遇到形形的问题,这时教师所表现出的能力就是教学智慧。尽管教学智慧是瞬间的判断和迅速的决定,但它们往往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境时富有灵感的“点睛之笔”。

一、教学智慧的类型

教学智慧也是需要培养的,如何培养这一智慧呢?首先需要了解教学智慧的类型,教学智慧有以下几种类型:处理教学失误的智慧,处理学生失当行为的智慧,处理教学环境突变的智慧,处理学生意外回答的智慧。

二、教学智慧的培养

了解了教学智慧的类型,我们要培养教学智慧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知识的积累

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增加知识底蕴,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这样才能不断扩展自己的教学思路,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如何增加自己的知识底蕴呢?关键在于读书。读书是一种自我塑造,可以完善人的气质,使人培养出得体的言谈举止,得到他人尊重。

2. 课堂氛围的营造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如何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让甜美的微笑绽放在我们的脸上;用亲切的话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小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以真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只有在课堂教学时营造出充满情趣、畅所欲言的课堂气氛,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擦出思想的火花、智慧的亮点。

3. 偶发状况的把握

课堂上出现偶发状况时正是教师发挥教学智慧的时刻,教师及时、灵活、巧妙的处理能够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偶发状况可以分为两类:

(1)课堂教学失误,包括语言失误、板书失误、操作失误等。

(2)课堂发生意外,包括学生回答问题时发生的意外,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失当,以及教学环境的突然改变。

偶发事件发生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冷静,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积极思考对策,妥善消除或控制意外事件的发展。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解决:

(1)转移矛盾。即把不利于课堂的行为转化为有利于课堂的积极因素。

(2)冷却处理。课堂上如果出现对教学影响不大的偶发状况,我就暂不处理,直接和学生说“下课后我们再一起来解决,好吗?”等情况缓和后再进行处理,避免在课堂上激化矛盾。

(3)微笑对待。课堂上有学生对教师所讲的问题因理解不清而有异议时,假如没有必要解释,可给他一个微笑以示重视和理解,以免影响教学。即便作解释也要面带微笑,使他在情感上能接受教师的解释。

三、运用教学智慧的原则

在运用教学智慧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几点原则:

1. 幽默性原则

好的课堂教学,既要让学生同教师产生共鸣,又要有表现力和说服力。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位化学教师,我们大家都很喜欢上他的课。不为别的,就是因为他很幽默。只要是他的课,不管是空气清新的上午,还是昏昏欲睡的下午,幽默的课堂语言都能吊起我们的胃口,风趣的肢体语言都会让我们精神抖擞。背化学公式本来是非常无聊的事情,可是他用幽默的语言一讲解,并且边讲边唱,马上就将最枯燥的内容化为了最有趣的事情。其实在生活中,这位教师并不幽默,但是他把课堂当成了舞台,是他专门为学生搭建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运用了幽默的教学智慧,把我们领进了知识的宝库,让我们领略到化学世界的奥妙。

2. 真诚性原则

在任何情况下,人都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用心打造学生的心灵世界,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智慧发挥它的优势。偶发事件才能促使教学智慧的产生,但偶发事件具有偶然性,教师往往不能事先作好准备,只能临场发挥。我是一名数学教师,同时兼任低年级音乐课。因为学生年龄小,有时候课上会出现偷偷吃东西的情况。有一次上课时,一位学生在下面偷偷喝牛奶,其他学生看见了就向我汇报,于是我就对那位学生说:“哎呀,老师上课上得口渴了,也想喝一口牛奶,你愿意吗?”那位学生马上说:“我愿意给老师喝呢!”我对她说:“那么下课的时候,老师再和你一起喝,好吗?”班上的学生都笑了起来,一场尴尬就在笑声中化解了。这样既顾全了学生的面子,又没有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处理事件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难堪,而是为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3. 智慧性原则

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敏捷,有时候教师不了解的内容他们也能说得头头是道。日常教学中,我们偶尔也会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可以做做学生的“学生”,听听他们的说法,让他们畅所欲言,并适时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点拨他们。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使教师受到启发。

智慧课堂篇5

关键词: 智慧课堂 师生共赢 低年级数学教学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开展智慧课堂,师生共赢的教学探讨,尤其是在数学教学方面开展有效性的探讨,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为解决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1.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方式不同于初中和小学高年级的教学方式,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还处于启蒙阶段。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影响学生的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1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是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内容过于单调,虽然小学低年级只是启蒙阶段,对学生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初步加深数的认识及简单的加减法就满足要求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过于单调乏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达到教学大纲要求小学低年级要对数有初步认知的目的。

其次,教师单一的授课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依赖课本,照本宣科,然后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接受程度。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高年级或者初高中的学生是比较有效的,但是对于刚刚从幼儿成长为学生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却很不适合。毕竟,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心智、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这种教学方式的实行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也会影响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1.2出现问题的原因。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是一成不变的,很少有创新。其次,教师缺乏改革的动力,缺乏激励机制和相应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相关问题的解决。

2.解决问题的措施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智慧课堂,师生共赢的活动能够很好地解决在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2.1智慧课堂,师生共赢的相关情况。

在教学中开展智慧课堂,师生共赢活动并不是首先在我国开展的。早在19世纪末,外国就开始了相关的研究。智慧课堂,师生共赢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目标的。教学的有效性改变了传统对教学的认识,教师方面,要求教师从会教过渡到教会,乐教;学生方面,要从学,转换到会学,愿意学习。这已经不仅仅是对教和学简单的对应关系探讨了,而是教学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开创了一条新路。近年来,我国在有效教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取得的成就还是令人瞩目的。

2.2智慧课堂,师生共赢的核心。

智慧课堂,师生共赢的活动的核心是学生进步和发展。学生学习的进步和发展不仅仅体现在考试成绩的提高上,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看学生学习愿望增加的程度。只有通过智慧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学生才能够自发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并且对数学产生兴趣和热爱,才能达到开展活动的目的,促进有效学习的实现。同时,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指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并不单纯是指数学成绩的进步。教师引导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人才的目标。

2.3开展智慧课堂,师生共赢活动的方式。

要开展智慧课堂,师生共赢活动,首先应该提高教师的素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学校的主人是学生和教师。从实践经验方面来看,教师占有决定性的优势,对学生能够发挥启迪、引导作用,但是从个人成长方面来讲,教师也需要不断进步,不断充实自我,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教师就应该改变一旦成为教师,并且现在的课本、教学方式改变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不进行职业素质规划,得过且过的思想。应该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己也积极地学习,不仅仅是参加各种培训,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积极地汲取营养,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人才,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智慧课堂,师生共赢的活动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以及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学校在改变办学思维和提高素质教育方面有效的探索,而且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沈艳.初任教师的实践智慧成长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01(12).

智慧课堂篇6

一、 让智慧呼唤灵感课堂

课堂是教师挥洒激情和智慧的舞台,因为教学的主体是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而又与众不同的学生,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具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生成的特点,即每一堂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师生情感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课堂的复杂多变对教师是一种挑战,它的动态生成又可以创造出许多精彩的瞬间。例如:我在教祈使句时是采取做游戏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快速说出一些祈使句, 做得最快最准的学生获胜。它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听祈使句并快速反应的能力。这个游戏也可以用竞赛的形式进行,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抽一名学生,一起到前面做动作,做错了就被淘汰,最后剩下的一人(或两人)为优胜。给该组(或该两组)记10分。然后各组再抽另一名学生上前继续进行。通过游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汇聚了知识,碰撞了思维、交锋了思想,融合了情感,尤其是将教育者的教育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教育。教师之“魅”在于学会等待和抓住教育时机,用一个智慧的生命去照亮许多的智慧生命,用一个智慧的心灵去唤醒许多智慧的心灵。

二、 让智慧点燃激情课堂

新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上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尽情释放。教师要在课前课中课后给予学生智慧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进行抉择,做学生思想的引导者,为课堂生成的学生智慧引路指航。

同时,教师要激励学生不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架设起师生、生生、互动的平台,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开创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的境界。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智慧火花的集成舞台。 转贴于

三、 让智慧提升速度课堂

笔者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自己,重新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受起来;而另一只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这个故事给我很多感悟:要实现一个远大的理想或达到一个奋斗目标,除了不懈地追求、积极地进取,不怕苦不怕累,勇于付出辛苦的汗水以外,还要注意拼搏的方式或手段。运用智慧的方法、智慧的方式就会事半功倍,轻松地步入成功的殿堂。课堂教学也应如此,教师应发挥教学机智,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活的教育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扬长避短,让智慧的花朵在每位学生中绽放。

四、 让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投入情感、激发智慧,才能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也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全面健康成长。

智慧课堂篇7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阵地,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学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要素―教师与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活动因教师与学生思想、行为的个性差异的存在而丰富多彩,充满了不确定性。在教学实践中,面对浩瀚的知识、各具特点的学生、越来越开放的课堂,我们应该在遵循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做一个新课程改革下智慧的教师,以学生为本,用智慧去教学,通过合理的组织充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生存的本领、生活的智慧。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智慧地教和学生智慧地学一直是我的追求,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简单的谈谈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智慧。

1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置需要教师用智慧去引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通过创设实际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但有时容易忽视从数学本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这一资源,有时甚至出现滥用实际情境导致学生的欣赏疲倦。在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时,应充分关注学生熟悉什么、需要什么、对什么问题感兴趣,什么东西对他们有吸引力、震撼力,课程资源往往由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构成,如果给予正面的引导可以使学生更易于接纳和理解,能减少学生知识到行动转化的难度,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地进行。

例如,在学习一节时,我根据学生所处的地域情况,努力创设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气息并能较好展示二次函数应用的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探索求解的全过程,感受将要研究的问题,感受问题解决得思路与方法.如:以近年来我国农村出现的粮食集约化生产为背景,创设在一定条件下,如何扩大生产,获得最大收益的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在如:用较少的材料制作透光面剂尽可能大的窗框,是生活中常见的最优化问题之一,也是本课时要探究的与几何图形有关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窗框作为素材.

教师通过创设熟悉的, 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未知、表达情感、培养数学语言应用和表达能力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目的。

2 数学课堂教学,微笑也是一种智慧。

教师要带着微笑走进课堂,带着微笑走出课堂,在这样的氛围中,一切事物都会染上快乐的色彩,这样快乐会更多一点,成功也会更多。

教师应平等地对待各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不应该存在任何偏见。教师能否处理好与后进生的关系是课堂师生人际关系的“重难点”,对待后进生,教师应充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教师善意的点头,友好的微笑,都有可能使他们悔过“自新”教师应对后进生适当宽容但不纵容,同时应尽量让他们体验一下成功感。例如,提问时,我尽量让后进生回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学生基本答对,教师应在不让学生感到受之有愧的情况下多使用”很好,不错,言之有理” 等给予表扬鼓励。这样后进生与教师的关系会融洽起来。解决了这个“重难点”,师生的课堂人际关系会很容易处理好的。每一个学生都期望教师对自己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赞许,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当学生在学习上有了进步或在其他方面有了提高时,教师的脸上如果露出满意的微笑,学生就会从微笑中获得前进的力量,迸发出更高的学习热情. “爱”是师生关系融洽的纽带。

用微笑去教学,用智慧负载着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情感因素,使整个课堂充满轻松愉快、生动活拨的气息,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接受较多的信息

3 数学课堂教学,要把握提问的技巧。

传统的教学中的一问一答方式,往往让学生按老师的思路,强行牵作自己鼻子走,学生没有独立的时间与空间,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我们要将这种“单向的、被动的”方式转为“多向的,主动的”方式,这种局面的形成要求我们教师在提问的方式上多动脑筋,应用自己的智慧改变提问方式,可以通过是“设疑”“提出问题情境”“串问”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问时要有技巧。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方式,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也避免了乏味和单一性。

在学习第一节时,我用启发谈话的方式进行:我们在学习一次函数概念时,我们曾见过这幅图片,那时我们关注的是不断向外扩展的”圆的周长和面积都是该圆半径的函数”,即C=2∏R,和A=∏R?这两个函数关系式有何差别?在圈养小兔问题中,我们关注的是“周长一定的长方形,它的形状可以各不相同,面积也不尽相同。”通过不同长、宽长方的面积计算,感受此类长方形的边长变化会引起它的面积变化,感受周长一定的长方形的长与宽越接近,它的面积越大,不要求说明道理。现在你能说清其中的道理吗?让学生反复聆听曾学过的知识,随着提问的面的增加,学生很容易做到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在学生由于紧张而没听清老师的提问时,不妨换一种语气和发式,这样也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设计“问题串”也是一种好的引导方法, 提问时的问题范围切入口要小,。如在学习初二学习函数第一节时,在讲完函数的定义后设计以下“问题串”:函数有几个变量?有两个变量的式子都是函数吗?函数的表达形式除了表达式以外,还有那些形式?以前学习的图和表都是函数吗?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之间有联系吗? 这样学生有针对性的回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题提出后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学会耐心等待,让学生充分去思考,学生发现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和老师一样,见与师齐,他就会有成功感、满足感,觉得自我充实。 所以,教学不仅仅要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还要善于留白,为学生留下空间,能够发挥出他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是是提问者的智慧。

4 数学课堂教学,倾听教学是智慧教学的载体。

倾听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方法,教师让学生进行人性化的自主课堂的学习,就要让他感到教师对他高度关注,认为你很在乎他的观点与看法,因此,教师就必须以积极关注来表示对学生内心体验的认同,用心倾听其说话,不以个人的价值观评判他的话语,以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去对待他,让他们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在交流中与他人找到共鸣、关爱。教师在倾听时,应注意让学生感到你愿意听他讲话,鼓励学生多讲话, 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利教师了解学情,了解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耐心倾听很重要,学生的倾听习惯也要加强培养。引导学生学会专注而耐心地倾听老师和别的同学的讲话,把别人的话听清楚、听明白,并能够把握重点,进行简要转述,这不但是能力,也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必备的习惯。

在开展课程改革的今天,只有教师能善于倾听学生,只有教师经常的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训练,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地、耐心地、专注地倾听,学会相互间的倾听,学会准确地与人交流,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才能以听促说,以说促想,以想促发展。让这种“倾听着的教育”新理念,植根于生命的大地,绽放花朵,凝结果实。

数学教学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我们应该在遵循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以学生为本,通过合理的组织充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教育智慧不是一朝一夕,他总是垂青那些有心的人。我要做一个有心,用心的人,积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历练自己,用教育智慧闪耀我们的课堂,让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智慧课堂篇8

关键词:知识 智慧 课堂 探险 和谐

一、审视课堂

在我们的课堂里,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由于儿童以纯粹的知识学习为主以及被过度的看护、管制和规训,他们旺盛的生命力及其自由成长的智慧。逐渐变得被动、刻板、僵化和苍白。他们所获得的各种知识与他们自身的心灵需要相分离,并成为了自主发展的异化物,这使得他们逐渐地失去了个体性、灵活性、丰富性和创造性,他们潜在的智慧成长被阻隔了、遮蔽了。

一个学生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听数学课,是因为教师把课堂分配得极具条理,根本用不着我们去担心,顺畅得像高速公路。”这段话对各位老师又有什么样的启示呢?新课程标准中的“我能做、我能读、我能说……”统统被各位老师代替了。孩子在课堂就像倍受优待的婴儿。对于这一普遍现象,东北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有过一段十分精妙的评析: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

教师期待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回答,若不是就努力引导。直到达到预定的答案为止。这不禁使我想起这样的一则笑话:课堂上老师讲天花板一词,有一位学生问起什么是天花板,老师启发说:你头上面是什么?生:头发。师:头发上面是什么?生:帽子。师:帽子上面是什么?生:有一个窟窿。顿时闹得学生哄堂大笑。师气急败坏道:笨,头上的就是天花板。

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的是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于是,我们见到这样的普遍现象: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绕着它转,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

由于教师长期的唱“独角戏”使学生在纯粹的、外在的知识面前逐渐丧失了个体意识、主置、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知识不仅没有内化为他们的智慧、实践经验和力量,反而成了他们的精神负担。

对学生而言,知识只是一种外部压力,而非个人成长的精神动力,他们并没有感受到知识越多越主动,越快乐,反倒觉得知识越多越被动、越痛苦。

在日常课堂里,由于学生们没有体验到做知识主人所特有的学习兴趣和快乐,只是被动的接受,因而成为以考试为唯一价值指向的知识的“容器”或“奴隶”。

在大力倡导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我们是需要深刻的检讨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约定成俗的课堂。

二、改革课堂

不在于教师讲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提出几个为什么;不在于讲授方法精益求精,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表达的机会;不在于学校安排多少课程,而在于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是否感兴趣;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了多少;不在于学生考试得了多少分,而在于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信心;不在于学校走廊上悬挂了多少名人名言,而在于学生对自己和身边的人和事由多少深刻的感受……

儿童来到世界上不只是作为空荡荡的“知识仓库”。他们走进学校不单是为了让教师通过严格的管理和一系列特别的方法给他们灌输许多规定的课程内容。他们的头脑绝不是一个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要通过课堂教学的“转知成识 ”和“转识成智”,使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呼吸和搏击。

教育的任务不在于把知识灌输到灵魂中去,而在于使灵魂转向;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要是知识充满活力,不能是知识僵化,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故此,所谓“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决不是那种仅仅占有了许多书本知识却食而不化的人,而是能够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人。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快乐的学习,愉快的成长。让知识增长他们的智慧。

三、理解课堂

“亲其师而信其道”是千古真理,细细思量做到的又有几人?课堂是宽容、善待和正确的引导人的地方。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儿童身上充满着天真、幼稚、无知。面对儿童,教育者应该时常检视自己的居高临下和盛气凌人,永远保持一份敬畏、责任感、谦卑和宽容的情怀。

我有一个爱好,就是特喜爱看古典武侠电影。在这些影片中时常有这样的场景:拜师学艺。师傅能够用极其简单的器材,再加之一句或几句提示都能使弟子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绝学。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我认为有两点是不容忽视的。其一,师傅的方法得当。其二,徒弟的专心好学。我们是否也从中有所感悟呢?

课堂是一个引导学生自我激励、唤醒、发现和构建的地方。课堂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尤其需要将教育者的教育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教育。因此,教育者应该懂得“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道理,应该学会等待和抓住教育时机,而不是迫不及待、随时随地地去教育别人。

课堂是一个允许、包容、甚至鼓励儿童“犯错误”的地方。探险是儿童的天性。儿童需要关心、安全、理解、支持和保护的环境,这样才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如果孩子们整天生活在批评、指责之中,无形中时常给他们以暗示――我不行,那么他们很快地就会自责和自闭。

课堂是一个活动、游戏的场所,是开发、放飞孩子们想象力的地方。教育尤其是课堂教育,需要解放儿童的思想,放飞儿童的心灵,让他们“从做中学”。

理想的课堂活动犹如人生之探险,智慧之博弈。智慧的课堂需要智慧的教师。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先生创造性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当代教师不仅需要具有广博和专精的知识,更需要具有机敏、幽默、豁达、洞察的智慧。教师之“魅”在于用智慧的生命照亮许多的智慧生命,用一个智慧的心灵以唤醒更多智慧的心灵。

【启示】

1.课堂不仅具有传达知识,更具有启迪智慧的责任和使命。课堂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智慧成长的艺术,是人们心灵的体操和精神的交流与对话。课堂既要体现热爱和追求知识,更要体现热爱和追求智慧。因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人格。

2.“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快乐的学习,愉快的成长。让知识增长他们的智慧。

3.教师不能只是被动地顺应课改或随波逐流,更不能对课改持悲观态度。要先从理论上武装自己,着力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确立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新观念;然后认真学习研究学科课程标准,深刻领悟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内涵,积极与同行开展校本教研,并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标精神,切实把先进的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智慧课堂篇9

案例:“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出示问题: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用了10只船,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几只?

师:从题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1:全班共42人,有10只船,知道大船坐5人,小船坐3人。

生2:要求的问题就是“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几只”。

1.猜想法

师:大船和小船各租几只呢?我们不妨猜猜看。

生3:3只大船,7只小船。

生4:5只大船,5只小船。

生5:7只大船,3只小船。

……

师: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说“有了大胆的猜想,才会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同学们猜得对不对,不妨验证一下。

生6:一只大船坐5人,3只大船坐3×5=15(人);一只小船坐3人,7只小船坐3×7=21(人),共坐36人,没有猜对。

生7:5只大船坐5×5=25(人),5只小船坐5×3=15(人),共坐40人,也不对。

生8:4只大船坐4×5=20(人),6只小船坐6×3=18(人),共坐38人,也不对。

生9:6只大船坐5×5=30(人),4只小船坐4×3=12(人),共坐42人,猜对了。

师:如果人数多了,船只多了,就不容易猜出来,需要研究新的方法。

2.列表法

师:刚才只是我们的随意猜测,其实,还可以有顺序地来猜。

(课件出示下面的空白表格)

[大船只数\&0\&1\&2\&3\&4\&5\&6\&7\&8\&9\&10\&小船只数\&10\&9\&8\&7\&6\&5\&4\&3\&2\&1\&0\&合计人数\&30\&32\&34\&36\&38\&40\&42\&44\&46\&48\&50\&]

师:先猜有0只大船、10只小船,不够坐;接着猜1只大船、9只小船,也不够坐……按这样的顺序下去,就可以猜出来。

师:按顺序列表的方法,也就是用列表法解决这个问题。请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

生10:我发现大船只数增加,小船只数减少,人数也在增加。

生11:我发现每增加1只大船,减少1只小船,人数增加2人。

生12:我发现船的总只数没有变。

……

师:看来,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都发现在船只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1只大船,减少1只小船,人数增加2人;每减少1只大船,增加1只小船,人数减少2人。可这2人是怎样来的呢?

生13:1只大船坐5人,1只小船坐3人,1只大船换1只小船,人数减少2人;1只小船换1只大船,人数多坐2人。

师:看来,大家还有一个会思考的大脑。通过列表,你们觉得用列表解决问题好吗?

生14:当人数、船只较多时,用列表法还是不容易找出答案,我们还要研究新的方法。

3.假设法

(1)假设全是大船

师:从表格中右边起的第一列思考,10和0是什么意思?

生15:就是有10只大船和0只小船,也就是全是大船,这样就能坐50人。

师:我们的实际人数只有42人,这时就多出了8人,该怎么办呢?

生16:从刚才我们发现的规律可知,在船只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每减少1只大船,增加1只小船,人数就减少2人,一共要减少8人,所以要减少4只大船。因为8÷2=4,所以要增加4只小船。

师:上面的过程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试试看。

生17:假设全租大船,就能坐10×5=50(人),这样就多出了50-42=8(人),而1只大船比1只小船多坐2人,这样就有8÷2=4(只)小船,有10-4=6(只)大船。

师:算出来后我们还要检验算得对不对,谁愿意口头检验?

(2)师:假设全是小船,请同学们自己尝试解决。

4.小结方法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解决以上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

生18:猜想法、列表法和假设法。

师:要解决这些问题,你现在会选用哪种方法呢?

生19:我选择假设法,因为假设法比较简便。

生20:我也选择假设法,因为假设法比较容易求解。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

思考: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猜测和假设比较复杂的问题都是运用列表的策略进行问题表征,从而获得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方法(假设法),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产生尽可能多的方法,然后从中挑选出最恰当的一种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呈现一个较复杂的数学策略时,现有信息的结论指向与问题所需信息之间存在思维障碍,教师可引发学生运用“头脑风暴法”来表征问题。只有把握问题的关键和思路指向,有效突破思维过程中的关键点,思路才会畅通,问题才得以顺利解决,策略才能从特殊到一般得以形成。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趣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教师需要对学情进行辨析和判断,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灵活调整教学预案。因此,新课程下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智慧的课堂。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智慧,创造一切有利因素,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发展规律,准确判断学生认知的实际起点,动态真实地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并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发生。

智慧课堂篇10

预设与生成,计划与变化,两者共同构成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同时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明确的,为了生成而预设。于是,框架式、板块式的教学设计应运而生。框架中的空白、板块中的余地显然是为了生成、促进生成而留出的应变之道。应该说,为生成而预设的理念和规则,较之传统的遮蔽生成、不让生成在课堂上留有一点缝隙的做法,确是一种观念和技术上的进步。也正是“生成”这一沾染了更多的主体性色彩的技术范畴在课堂上的出现,才使眼下的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色彩缤纷、万紫千红的喜人局面。

然而,当“生成”这样一种教学时尚在课堂上大行其道的时候,当学生摆脱了“预设”的枷锁在课堂上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的时候,作为课堂上的主导,我们又做了多少心理上、技术上和文化上的准备呢?

【案例描述】

我教授苏教版必修二《边城》,文章节选第三章至第六章,爷爷问翠翠:“记不记得去年天保大老送你的那只肥鸭子?”而翠翠还正想着两年前的端午与二老傩送的邂逅;当爷爷提到两年前端午的事时,“翠翠嗤地笑了”。这是一段对翠翠细腻的心理刻画,我进行了这样一个教学预设:“仔细揣摩翠翠对大老、二老的情感态度,你能感受到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事吗?你能替翠翠向爷爷说出她的心事吗?”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富有言说性的教学预设。对于这一预设,我在课前是充满期待的,期待着与翠翠年龄相仿的孩子们能感受到翠翠对二老傩送的情愫,而在爷爷面前又羞于启齿、极力掩饰的纯净、天真。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期待本身就是一种教学预设。

我一连喊了三位同学起来发言,个个精彩。当然,这里的精彩是指预约的精彩。学生的发言,与我预设的人物形象和心理差别不大。正当我得意洋洋地准备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预设的总结时,一个平时大大咧咧的女生举手发言了:“翠翠真是笨蛋,明明有了意中人,还捂着不说,爷爷怎么知道。她是导致天保丧命、傩送出走的直接原因,她是悲剧的根源。”

此言一出,全班无语。

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必须立刻、迅速地做出反应,这就是课堂生成的硬尺度。对此,马克斯・范梅南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早就断言:“机智是瞬间知道该怎么做。”“展现机智的人似乎都具有在复杂而微妙的情境中迅速地、十分有把握地和恰当地行动的能力。”然而,这种断言在更多的情况下只是教学机智的一种理想状态,更多的人在更多的时候恰恰是被这个硬尺度和铁规则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我就是其中很惨的一个。

“你这孩子,太浮躁了,都是受现代速食爱情的影响,没有内涵!”

这就是我瞬间的“智慧”,其效应却与“恰当”二字相去甚远,更奢谈“崭新的、出乎意料的塑造和启示”了。这一反应,瞬间就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的分水岭,本已推向高潮的课堂氛围突然一落千丈。在老师的怒气和学生的沉默中,这堂课草草收场。

【教学反思】

反思一:痛定思痛,虽然这堂课让我尴尬、沮丧,但我仍然在脑海里不断回放当时的情境。这个女生为什么在前面的同学都作出了正确、积极的情感反应之后,竟然会不顾这种强烈的课堂情势而发出这样的惊人之语?是故意捣乱,还是作秀以吸引眼球?是本身爱情观的不认同,抑或是对悲剧的结尾感到不忍?在无法完全还原当时的那个教学情境的前提下,我只能对现象本身作出这样一个无奈的推测:一切都有可能。

反思二:确实,一切都有可能。如何排除种种可能,并在瞬间想好对策,施行预设的化解之道呢?说实话,我做不到。这并非自谦,而实在是能力难以企及。如此惶惑了数日之后,突然有一日醍醐灌顶:既然适用于一切的准则,那不如回到起点,回到课程论和教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就是“善”。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善是人所固有的,学生的心性因为未受后天种种物欲的习染,必然比成人的我们在善端上更清明、更敞亮才是。

在教育伦理精神的烛照下,我看到了课堂上那位女生同样纯净的心灵:

她是“故意捣乱”吗?不可能,我宁愿相信不可能。

她是“作秀以吸引眼球”吗?不需要,我相信她并不缺少关注。

她是“爱情观的异化”吗?谁的爱情观又是真正崇高的呢?

她是“对悲剧的结尾感到不忍”吗?太好了,这说明她有一颗真正“善”的心灵。她正是不忍心看到天保的丧命、傩送的出走、翠翠的孤独,才会对翠翠的羞涩产生误解,恨不得改写情节,让翠翠说出心中所爱,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不正是一种大善、至善吗?至此,我坚信这就是这位女生作出“惊人之举”的唯一理由。

唯有基于善的智慧,才是真正的大智。

反思三:如果时间能够倒流,回到那位女生发言之后,我又该怎样处理她的回答?虽然这只是一个假设,但又何尝不是在这次失败的生成之后更深层次的预设呢?谁能保证历史不会重演,而作为课堂中的主导,却要保证同样的错误不再犯第二次。

首先,沉默是必需的,但是时间不能过长,十秒足够,这十秒,是给自己和学生一段缓冲的时间。

可以这样提问:“我从你的话中听出了对天保惋惜、对傩送的不舍,更有对翠翠最终孤身一人的痛心,你似乎更希望翠翠和傩送两人能‘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吗?”

我想,当学生的真实想法没有引来老师的一顿呵斥,而是真心的理解时,学生一定会将他的情感之门打开,有继续交流下去的愿望。显然,这样的提问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你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在翠翠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是边城,是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因此,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如果仅拿它当一般的小说,追求大团圆式的喜剧结局,也许它就和我们现在的流行的所谓‘青春小说’混为一谈。让我们静下心来,抛开现代意识,回到落后、封闭的边城,感受作者对纯真的情感和完整人格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