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经济十篇

时间:2023-03-28 20:54:47

茶叶经济

茶叶经济篇1

种种疑问声,茶叶价高?茶叶生态?喝茶本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却在很多环节受到质疑。现在朋友见面流行问一句“今天你低碳了吗?”虽是一种幽默诙谐的问候方式,却也是时下人们追逐低碳生活的侧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充斥着低碳的概念,而如此庞大而盛行的一场茶叶经济也该到了引发低碳革命的时候了。

01 反思茶叶经济:高碳向左走,低碳向右走

有一次母亲告诉我,村里虽然许多人都种茶,但许多村民并没有喝上好茶,还有许多人泡茶用的是从毛茶里挑出的茶叶梗。为什么?在母亲的眼中,茶叶的原始形态只是“树叶”,而如今在商业的打磨之下它已成了高价商品。普通收入者很难跨入高档茶叶的消费门槛。

从“树叶”到“高价商品”。茶叶在当下社会的经济运转中完成了从“低碳”到“高碳”的能量转化。这正是笔者试图从当代茶叶经济中提取的一个时代隐喻。我们随处可见有关于这个时代隐喻的生活碎片:过着低碳生活的人们奢望着能拥有高碳的消费,而被高碳消费挟持的人们则梦想着能过上低碳的生活。这些随处可见的生活碎片所隐含的逻辑就是: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高碳已成一种所向披靡的现实,而低碳已成一种遥不可及的理想,在商业高歌猛进的背景下,他们最终走向了相互背叛。

中国的茶叶经济,正是“高碳”与“低碳”相互背叛的―个缩影。

高碳:“高碳”通常用来指那些高能耗和非环保的消费方式。但是中国茶叶经济的“高碳”不仅仅局限于消费领域,而是弥散在茶叶生产、销售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它表现为:

第一,生产的非生态化。生产包括种植和制作两个环节。其非生态化的作业方式普遍表现为茶山的过度开发,导致水土流失和力地不支,以及为满足消费者的口味或迫于商业概念的市场压力,在茶叶制作环节采取过度行为。

第二,销售的非环保化。毛茶产出之后,开始进入销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存在着两种高碳化行为。其一是将毛茶挑拣为成品茶,再将不同的成品茶进行调兑,以达到最佳口味。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保存很久的滞销成品茶与新生产的成品茶经过调兑之后可以卖出好价格,但从食品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非环保化行为。其二是对成品茶的包装。许多相对外行的茶叶消费者都对中国茶叶的过度包装行为充满了讳莫如深的想象。实际上想象也无济于事。再好的想象力也探不到茶商包装茶叶的“底”。每位茶商都各显神通,在茶叶包装细节上可谓“殚精竭虑”。

第三,消费的非正常化。茶叶消费的一个市场特征许多人都比较清楚:买茶的人不喝茶。喝茶的人不买茶。这里面告诉我们一个信息:茶叶消费行为的发生是基于“个人送礼”或“单位公关”的社会需求。因此。茶叶消费是紧密嵌入社会交易行为系统中的。这种消费性征是导致茶叶经济从“低碳物品”转向“高碳商品”的决定性因素。尤其对茶叶包装的高碳化行为产生最直接的导向作用。

低碳:与茶叶经济关联的低碳概念包含了两个层面的阐释。

第一个层面是生物功能层面上的,几乎所有茶叶都被提炼出大同小异的生物功能指标。铁观音在产品说明中普遍被描述为具有“消食去腻”、“美容抗衰”、“防癌”、“提神”等功效;而针对铁观音被广大消费者诟病为“伤胃”的缺陷,闽北红茶则重点宣传其“养胃”、“活血”等功能。

第二个层面是社会功能层面的,功夫茶在福建、广东等地区的流行,大大提升了茶叶作为一种社交型消费品的市场地位,几乎可与“酒”这种传统社交型消费品平分天下。但与酒的“烈性”以及中国人在酒桌上的强烈节奏相比,功夫茶更显柔性与舒缓。一伙人围坐在茶桌上喝茶,无论是商务洽谈还是闲时唠嗑,都被认为是在与自然对话。它的不紧不慢,消解了我们身边的过度操劳和损耗,因而是低碳的。

但是无论是生物功能层面的。还是社会功能层面的,中国茶叶经济的“低碳”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理想”。当自然生态遭到不可挽回的摧毁,当我们的茶叶被加工过度,当我们被各种寂寞的包装放大了瞳孔,当我们卷入无休止的交易游戏,中国的茶叶经济最终只能在“高碳”的现实中落地,而“低碳”则成了一种越来越难以企及的理想。

02 两种视角:低碳茶叶经济的可能途径

中国的茶叶经济要实现向“低碳”的回归,就要改变“高碳”的实现。笔者试图从两种视角去探讨中国低碳茶叶经济的可能途径。

生态学的视野:扼制茶叶生产的反生态倾向

前段时间与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的专家到漳平部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考察。该创业园位于福建地区最大的高山盆地――漳平永福镇,细心的台湾专家选择在一大清早踏出宾馆感受这里的生态指数,并从当地居民处捕捉到了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信息:数年前,这里的农民出门可撞见蜻蜓,如今没有了。

那么现在的漳平永福镇是怎样的情形呢?在海拔800多米的高山盆地上,集中了近50家台商投资的4万亩台湾软枝乌龙高山茶。波澜起伏的茶山连片成海。其场面之壮观还触动了当地领导开发农业观光游的决心。在永福考察期间,我们正好看到福建电视台的一档专题节目以俯拍的视角展现出永福茶山的恢弘气势。大陆的媒体显然已经习惯了采用这样的手法来表现我们的成就感。但是台湾的朋友告诉笔者,在台湾,这样的镜头在新闻上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它宣示了一种反生态的人类价值取向。

在漳平永福镇这块高山盆地上,大体量茶山的过度开发,必然会导致多年以后水土保持功能的失调。但是这个结论不应仅仅是局限于这样一块弹丸之地,而是应该引起各地主政者共同关注和考量这样一个假设:生态产业也有可怕的反生态功能。尤其是“商业下乡”已成中国经济一个重要发展轴的今天,这个假设或许很快就成了严峻的现实。

在过去十多年。作为中国南方产茶大省的福建在茶叶种植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实践中走了很长的一条弯路。在铁观音主产地安溪县等区域,大面积茶山的过度开发已导致地力的严重透支和水土保持能力的丧失。因此,这一区域的一些投资者开始转变原有的茶山开发方式,尝试小面积茶山与其它多样性植物共生共存的生态茶园开发模式。事实上,这种开发模式正是来自台湾的经验。台北县坪林乡以种植茶叶闻名,数年前,这里的村民兴起了“经济作物还地给原生态”的做法,以维护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共存”系统。根据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台商李志鸿先生介绍,在台湾,单体农场不超过300亩,而在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茶园最少的都在500亩以上,大则上万亩。台湾茶山的小规模开发模式,除了受市场容量和土地资源等因素限制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出于对“生态

产业反生态功能”的考量与共识。

就今天的科学常识普及程度而言,标准化、大规模的茶山开发所隐藏的反生态威胁,并不难被地方主政者所警觉。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过度开发依然在许多以茶叶为支柱产业的地区随处可见。让人不解的是,在台商集中区的台湾农民创业园,当地主政者只引进台商的货币资本与农业技术,却疏于借鉴支撑台湾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平衡理念,这无疑是各地政府在致力于发展区域经济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失误。

社会学的视野:重构茶叶的社交功能

笔者写此文时,已临近中秋。一位从事设计的朋友。正在福州五里亭茶叶市场转悠。他不是去买茶。而是去买包装。这是朋友的一位领导下达的任务,中秋将至。家里储藏的一些茶叶要作为中秋礼品送出去。必须套上高档的包装。拿着自家的茶到茶市里找高档包装,这样的情形虽也不少见,但更常见的则是买茶者到茶叶店购买普通价位的茶叶,然后要求店主换上高档包装。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形,我们都可从中看到,茶叶本身在消费的过程中被架空了。

为什么为被架空呢?因为市场上流通的茶叶已不是常态消费品,而是一种带有强大社交功能的“礼品”。如果剔除包装,或许茶叶本身并不值几文钱。但是作为礼品。这份茶叶所包含的交易价值已由它的包装档次所决定。

茶叶的这种社交功能最终导致了茶叶市场的两种非理性后果:

第一,“领导喜好”成为茶叶市场的风向标。买茶的人不喝茶,喝茶的人不买茶。这里面“喝茶的人”就是指宽泛意义上的“领导”。领导喜欢什么茶,送礼的人就买什么茶,反正他自己不是最终消费者,许多茶叶就因此身价倍增、销路大开了。

第二,普罗大众从茶叶品质鉴定程序中退出。茶叶作为一种日常的家庭消耗品正在成为历史。尽管福建是产茶大省。功夫茶的影子随处可见,但是日常接触茶叶并对茶叶形成常识判断的人所占比例并不高。这是因为,茶叶的终端消费者是那些不买茶叶的少数领导,如此一来,普罗大众从茶叶品质鉴定程序中退出。这种退出对于理性的茶叶消费市场的发展无疑是个不利因素,一切与高碳有关的市场混乱行为都有由此而滋生。

要让茶叶从礼品回归到普罗大众的日常消费品。就必须重构茶叶在当下社会的社交功能。茶叶作为中国人的传统饮品,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社交功能,这个功能可以描述为“待客之礼”。20年前的中国农村社会,这种“待客之礼”依然随处可见。每家每户都会备一些待客茶,宾客来访,必然先以茶相待,随后才在饭桌上以酒相待。可见茶品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社交功能中是具有优先地位的。而茶叶的好坏,主人必然会心中有数。随着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的转型,茶叶作为“待客之礼”的社交功能日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送礼”的现代社会功能。

所谓重构茶叶的社交功能,其实就是回归茶叶的传统社交功能。从“礼品”回到“日常消费品”,也就是要从“送礼”回到“待客之礼”。在当下中国社会,这种回归包含了两种可能促进因素:

第一,“领导”对礼品的理性态度。“领导”用来指代社会精英,在当下社会,他们是茶叶礼品的终端消费者。因此,他们对茶叶的消费态度必然影响茶叶的市场风向。事实上,越来越多的“领导”意识到茶叶并不是特别值得珍视的礼品。不确定的茶叶品质问题以及礼品堆积而带来的茶叶保存问题,都让一些“领导”甚是苦恼。领导们更希望有―个理性、健康的茶叶消费市场,他们可以自己到市场购买一些货真价实的茶叶,以供日常消费。这样的态度一旦在领导阶层中形成共识,就必然快速传递给“送礼者”。从而大大萎缩茶叶作为礼品的现代社交功能。

第二,办公场合“待客之礼”的复苏。城市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家庭的社交功能日渐萎缩。因此在传统家庭中“以茶相待”的礼节已难再现。在现代茶叶经济中。家庭用茶所占的市场比例微乎其微。但在福建这样茶叶经济发达的区域,茶叶作为“家庭待客之礼”的社交功能正在慢慢转移到另外一种社会组织细胞中――单位。功夫茶正悄然进入各种企事业单位的会客室,成为公事谈判的一种重要剂。这一隐密的细节足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当茶叶作为办公场合的“待客之礼”变得更加普及,更多的人将加入茶叶消费者的行列。这些普通的茶叶消费者的理性参与,将逐步改变现有的茶叶消费结构,从而使茶叶成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紧密联系的常态消费品。

03 一顶尖:五位茶青年的“低碳经”

“一顶尖”是位于福建九龙江源头的一座高峰。这里有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而如今。福州的5位茶青年与这座山峰发生了某种精神联系,他们在福州南江滨设立了一间朴素的茶人自助工作室――一顶尖茶舍。

2009年夏季,长居福州的5位青年驱车到一顶尖游玩。这里距离福州虽有400多公里,崎岖的山路几度刮了小车的底盘,但几位年轻人感觉收获颇丰。抵达一顶尖的那天晚上正好下起了小雨,第二天早晨,处在海拔1100多米山腰上的村部便笼罩在一片云雾涌动的朦胧中。对于长年生活在城市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景象只是偶尔在国画中遇见。

考察了云山深处的乡村茶园之后,几位年轻人打道回福州。他们开始筹划如何通过一个茶叶工作室来搭建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的联系,改变城市与乡村、办公室与山水相互背叛的个人生活。

受“一顶尖”高海拔良好生态的启发,5位茶青年决定专门为身边的朋友收集省内各地的“高山茶”。因为“高山茶”具有良好的生态条件,高海拔优势还可降低虫害发生率,减少农药喷洒次数。但福建茶叶品类繁多,要想网罗所有“高山茶”,几乎不大可能。因此,5位茶青年先是锁定“闽南四大乌龙茶”:铁观音、漳平水仙、永春佛手和白芽奇兰。通过平时外出游玩以及身边朋友的网络渠道。他们很快实现了闽南四大乌龙茶的常态供应。

解决高山茶叶供应问题之后,5位茶青年开始构思一种低碳消费观。首先是从包装入手,他们摒弃了时下茶业界的艳俗风格,选择朴素的可再生纸作为包装材料,包装用材尽可能节约,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印刷污染因素。与这种素雅风格相匹配的则是“一顶尖”的书法题字,它是出自佛教界名家之手。

茶叶经济篇2

“茶叶”,就物质方面来说,饮茶有保健的作用,能生津解渴,对身体的益处早已被世 人所肯定。因此,茶叶才能和咖啡、可可成为世界上的三大饮料。然而,这世界三大饮料之 中,唯独茶叶深具有较丰富的文化底蕴。所以饮茶的意义不仅在它生津、解渴、有益健康的 物质功能,更因为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散发出来的精神价值,在饮茶过程中所带来的平和心 境、愉悦心情和充实的精神滋养。因此,喝茶不只是喝它的香、甘、韵味,还要喝它的文 化内涵,享受它的精神文明。于是,在茶叶的活动中发展出“茶技”、“茶艺”、“茶道” ,而陶融成“茶文化”。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也是相得益彰的结果。

今天,一个成功的茶叶经营者,不能只是拥有经营理论,认真做茶叶的买卖就可以,他 还必须要有茶叶的知识、茶具的概念、茶艺文化的涵养,举凡“选茗艺茶”、“鉴泉评水” 、“烹茶技术”、“茶具搭配”、“环境营造”、“茶艺体统”等等相关的知识,都需要俱 备有专业的修养。因此,成功的“茶叶”经营者,不是“茶叶”的经营者,而应该是“茶业 ”的经营者。

茶业的经营范围,包含着两大内容,一是茶叶经济;二是茶艺文化。因此,完整的茶业 必须是茶叶和茶艺文化同时经营才能成就事业。只有茶业才能带动茶叶经济的价值,也就是 说把茶叶赋予文化的诠释,才是茶业经营的茶叶的价值,茶叶高贵的经济价值也只有在茶业 的经营中才能彰显出来。所以,茶叶经济的发展是茶叶的生产销售和茶艺文化的推广,两方 一起进行的结果,这也才是茶业发展的方向。茶叶经济活动如果没有茶艺文化的参与将是跛 脚的经济,是原始的经济,只是农产品买卖的经济,很难能发展成现代的经济。如果,茶叶 经济只是单纯的茶叶买卖,在二千年前就形成了,它的经济价值就是茶叶生产者将制造完成 的茶叶交由商家贩售,它的售价是生产成本加上合理利润,一般是达到以货易货的功能,满 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欲望而已。它的经济价值是:成本+利润(五分之三成本)=售价,这 种价值的算法一直是茶叶买卖的合理售价。但,当茶叶经济等于茶业时,那茶叶的价值就是 有相乘相加的效果了,它的价值计算是:成本+合理的利润+茶艺文化成本加减2,这时候的 茶叶已经不是一般的农产品茶叶了,它是艺术的农产品茶叶,它是结合文化、休闲、保健、 生理需要和精神满足的产品。而茶艺文化的成本,一般是这样定的:2倍的茶叶进货成本=茶 艺文化成本。

因此,谈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至少具有四种地位:

一、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四种地位

(一)、继承优良传统的地位

茶文化是传统的优美文化,而文化需要靠经济活动才能发展成优美的文化传承下来;另一方 面,茶叶经济也需要靠茶文化的支撑,才能有机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灿 烂多彩,在唐朝陆羽所着的《茶经》上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 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 。”(2)

在西汉宣帝神爵三年,王褒的《僮约》记载了“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规条。可 见,二千年前就有茶叶经济活动。隋、唐以降,饮茶风尚更广为流行,陆羽《茶经》提升了 茶俗的文化层次,奠定茶文化发展的基础,也因此,陆羽被称为“茶神”,在茶叶经济活动 中成为行业的守护神。同时代的封演在《封氏闻见记》说:“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 效,并煎茶制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 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茶文化的蓬勃发展 ,饮茶之风大为盛行,必然引发茶叶经济活动的广阔活跃。

宋、元、明、清,以至于现在。由于,茶文化的代代相继传承,茶叶经济活动才能历久 不衰;属于茶文化的茶道、茶艺、茶技的光芒万丈,照耀着茶叶经济活动灿烂辉煌。

(二)、实现广而告之的地位

茶叶经济活动不仅在于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所做的交易行为,更在于人们心灵的满足而 遂行茶叶买卖的活动。因此,在茶叶经济活动中,人们对于茶艺文化的活动往往抱有更高的 兴趣,从唐、宋以来的斗茶比赛、茶歌、茶舞、茶诗、茶文等等文化活动,在在都吸引了人 们对茶的好感和遐想,这无非是茶文化广而告之地引导人们接近茶、喜爱茶的最好弘扬和宣 传。近年来,各地所举办的“茶文化节”、“茶文化学术研讨会”、“茶博览会”、“名茶 评比会”、“茶王赛”、“茶艺电视大赛”等等,岂不是为茶叶经济活动热身吗?岂不是为 茶叶经济的活动广而告之吗?如果茶叶经济活动没有茶文化参与,是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的,也不容易把茶叶经济活动做大,不容易做出效益的。茶文化是为茶叶经济作先锋,茶叶 经济是为茶文化收战果的最好写照和最佳拍档,两者互相影响,茶叶经济为茶文化提供经济 基础,茶文化则是茶叶经济的最好广告。

(三)、诠释茶叶价值的地位

茶叶经济活动中,茶文化对茶叶的诠释可提升茶叶的价值。茶文化借着赋予茶叶优 美动人的商品名称,透过高雅的茶叶冲泡品饮技艺,举办茶叶大赛,授予种种头衔,如:金 质奖、银质奖、茶王等等荣誉称号。以茶文化来诠释茶叶,得到文化诠释的茶叶在经济活动 中,必然引起人们的注意,增加人们的兴趣和信任,茶叶的价值就从原有物质性的价值上, 提升到具有文化、精神意义的价值上,那它的价格必然可以增加到二倍以上,茶叶的经济效 益立刻就反映出来,所以,茶叶最后的真正价值是由茶文化诠释出来。经过成功的茶业经营 者概算出来,订定茶叶的价格是有一定的公式,茶叶售价应该是:售价=生产者成本+3/5生 产成本+2倍的生产成本正负2。明确的说法:茶叶零售价格=进货价格+3/5进货价格+茶文化 价格(2倍进货价格+-2)。

(四)、代表先进文化的地位

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 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把茶文化发展和茶叶市场经济统一起来,进一 步的明确了先进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茶叶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空间,也 唯有把推动先进茶文化的前进同茶叶经济发展全部结合起来,保证茶文化沿着正确方向健康 发展,才能创造性的推进茶叶经济活动的效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物质文明建设中日益精 致和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也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社会中的茶叶经营活动,提供与时具 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两个作用

至于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具体效果,可从两个方面来说明:茶叶经济 活动中有多姿多彩的茶文化活动,有声有色的演出,虽然有最传统的,但也可以有最现代的 舞台,歌舞、戏曲、民俗、杂技、茶艺、茶技操演等等多种形式的、多种样貌的表演,这些 茶艺文化都能和茶叶经济相结合。在这些茶艺文化的表演中,不仅满足人们视觉、听觉、嗅 觉、味觉的欲望,也能在活动中以茶会友,增长智识。因此,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具 有二方面的发挥:

(一)、发挥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相辅相成的作用。近年以来,各地纷纷举办各项有关茶叶经济的活动,举凡是“茶叶博览会”、“茶叶展销会”、“茶叶节”、“名茶比赛”等等,无不加入茶文化的项目,如茶叶博览会,势必配合茶业论坛或茶文化研讨会;茶叶节或名茶比赛也要有茶文化的活动才能吸引人们。更有喧宾夺主以茶文化做为主角,茶叶经济活动为配角的活动,例如举办十多年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轮流在各地举行的“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等等。也有各地方主办的,例如:云南昆明、西双版纳、思茅。四川雅安。广西桂林、横县。贵州贵阳。福建厦门、安溪、福安。广东广州。浙江杭州、新昌。江西庐山、婺源。安徽芜湖。湖南常德。河北赵县。河南信阳。山东济南。山西五台山。陕西西安。北京市。重庆市。上海市。天津市等等,这些活动不仅以地方性的形式办,也有以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方式举办,10多年来,经济效益明显的发挥出来。不但,中国如此,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台等地区,也是如此。这些有关茶的活动,无不以茶文化搭台、茶经济唱戏,一搭一唱的演出,一场比一场的演得起劲,一地比一地办得规模大,活动内容都包含茶艺、茶道表演,茶歌、茶舞演唱;至于茶诗、茶文吟诵和茶书法、茶对联,茶技、茶术,纷纷出笼的内容,也逐渐扩大,应有尽有,茶叶经济就藉此竞相展开积极的活动,各茶厂、茶叶公司、茶庄、茶行所安排的摊位拥挤,商务洽谈、零售叫卖,有关茶的周边商品也不落人后,茶壶、茶桌、根雕、茶器、挂饰、茶叶包装、保健茶等等琳琅满目,全国各地、甚至国际人士都来展场、各取所需。这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相辅相成的活动,造就了今天茶叶经济活动的蓬勃发展,开拓了茶叶市场的新天地。

(二)、发挥了“以茶会友,广交天下”,茶人一家,不分你我他的作用。“茶是和平的饮料”,茶能净化心灵,美化人生,善化社会,文化世界,以茶结缘,广交天下朋友,茶使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化解鸿沟,促进和谐与了解,把平淡的世俗生活提升到具有美感、价值感和充实感的高雅生活上。而茶可入道,这种以茶为生活的方向,为生活的道路的观念,把茶导入为生活的一部分,“茶是社会的君子”、“茶是良师益友”,在茶人互相鼓励、交流的影响下,让生活中有茶,可以广结善缘,结交高人、雅士的风气,促使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不一定是为了买茶而来的朋友,往往超过经营茶叶的人。因而,茶叶经济能在公平、和乐、充满人情味的氛围中进行活动。

三、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三个代表意义

茶文化本来是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古老并不表示停留在久远的年代里,它可以运用各种媒体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可以让广阔的大众分享茶文化的美,透过茶叶经济活动,将茶文化的美延伸到每一天的生活中,传播到每一个家庭里。

文化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的,唯有与时代紧密结合前进的文化才是灿烂的、恒久传承的文化。理所当然的,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要应用到古老的传统文化发展上,这才是正确的方向,也是必须要走的道路。因此,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具有三个意义,也就是三个代表的意义。

(一)、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世界文化发展的重心在东方,而东方文化的精华是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发达的时代也是代表着中华文化辉煌的时代,中华文化辉煌的时候,世界文化就灿烂。因此,茶文化的发展是人民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龙头,引导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茶文化发展带动人民生活的方式和素养无论有形、无形方面的丰富和提升。于是,茶文化与人民大众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茶文化也就是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为生活,生活为生产。生产力的发展意味着生活的发展,茶叶是古老的产业也是传统的产业,在农业社会时期,茶叶的生产力已经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了。之后,制茶工业的出现,也是社会工业化的代表之一,制茶工业是产业工业化的先导。早期的生产力靠大量的劳动力来提升,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技术是取得大量生产力的关键因素;生产继续发展的结果,资本的集中控制了技术,有资本就有了技术,技术密集又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时至今日,技术密集已经不再是生产力发展的唯一法宝;而是需要靠知识密集来赢得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物科技逐渐应用在茶叶生产上,这是很实际的项目。文化和产业相辅相成,茶业的生产力推动茶文化的发展,茶文化的发展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三)、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长久以来,广大人民的开门七件事,即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一直是广大人民生活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所在,即使进入小康社会的阶段,广大人民重视的生活品味,也是离不开“琴棋书画诗酒茶”。广大人民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始终都离不开茶文化,也就是说茶文化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此,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必须根据这三个代表才不会走偏锋,茶业发展才可恢宏,才可大可久的继续传承发展下去。茶艺文化的推动,以引导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使命;制茶工业的发展要以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为要求;茶叶的市场流通要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想。茶文化与茶叶经济是一体的两面的关系,期许我们中华茶人都能做到这三个代表的要求,为中华茶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开拓中华茶业更为辉煌的成果。

四、结论

中华茶文化之所以能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的茶叶经济之所以能历久不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不论谈“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及意义”;还是说“茶叶经济在茶文化活动中的地位及意义”,都离不开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关系。谈茶文化不能没有茶叶经济,谈茶叶经济不能不说茶文化,茶文化与茶叶经济相提并论是中国茶业的特色,也是茶业发展的不二法门。お

注释:

茶叶经济篇3

关键词:茶叶贸易;比较优势;经济学分析;措施

中国的茶叶因其悠久的历史和与众不同的特色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从古代的贵族到平民百姓,无一不喜欢茶叶,茶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的国饮。自改革开放以来,关于茶叶的投资逐步增多,并形成了如今的茶叶市场。当前,中国茶叶市场的各项体系区域完善,并因其独特的发展规律与丰富的种类而成为不可替代的商品。提升茶叶市场投资是为了扩大优势,进一步促进茶叶流通,从而带动中国茶产业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通过经济学角度,挖掘茶叶市场投资的比较优势,达到一系列目的,是提升茶叶市场投资优势及扩大茶产品销量、建立名优品牌的有效手段。

1基于茶叶市场投资比教优势的经济学分析框架

1.1信息不对称

首先,要了解信息不对称的含义。在交易中,由于成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等,就会产生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会导致掌握较多信息的一方会处于优势,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处于劣势。信息掌握得越多,在交易中越有优势。而处于不利方的人将会因信息不对称而更加不利,在茶叶市场中,存在典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优势多的一方,向优势少的一方释放信息,或通过政策的干预,方可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方式。

1.2茶叶厂商的议价能力

增加茶叶厂商的议价能力,是源于其对茶叶品牌的把控。作为商品的生产商,首先,厂商承担着茶叶品牌的建立和质量的把控责任。其次,厂商通过获取竞争对手的信息,深入了解茶叶市场现状,并进行深刻的市场调研,认真分析,制定生产策略,控制生产成本。厂商的议价能力关系到茶叶商品的价格,如果欠缺这种能力,整个茶叶市场价格体系可能会出现失控的状态。厂商议价能力提升取决于多个方面,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形成垄断的市场将通过与厂商协商的方式实现利益最大化,由买方的实际情况决定厂商的议价能力。

1.3消费者购买欲望的提升

对于茶叶商品而言,在市场中迅速提升知名度的最好方式就是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并对产品产生购买欲望的消费者是茶叶可以畅销市场、树立品牌的决定因素,厂商要牢牢把握这一要素,想方设法使消费者对茶产品产生购买欲望。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如何及时抓住消费者的需求是关键。

2形成茶叶市场投资比较优势

2.1注重茶叶产品信息的和宣传

茶叶作为一种商品,与其他产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但是,由于茶叶种类繁多,却鲜有大品牌,因此,在茶叶的信息和宣传等方面就需要认真思考,从而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中,尽管中国的茶叶出口整体呈上涨态势,但由于欧盟加大了对中国茶叶的检测力度,导致茶叶价格不断下降。在经济学视角下,茶叶信息与品牌塑造相辅相成,消费者正是通过完善的茶叶信息才会进一步了解产品与品牌。我国不乏茶叶产区,这些产区多风景宜人,将茶叶信息不断完善,对于茶区而言,无疑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通过茶产品宣传带动茶区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使消费者加深对茶叶品牌的印象。茶叶品牌的缺失使得茶叶市场必须要重视茶叶的信息和宣传,茶业也要不断加大这一力度,尽快形成茶叶投资市场中最重要的比较优势。

2.2茶叶厂商议价能力的提升

提升厂商的议价能力,一方面取决于产品的品牌,另一方面是基于茶叶厂商自身的品牌号召力,而且后者是形成品牌的基石,需要一定时期的积累。提升厂商品牌号召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提升厂商的实力,适当借助外部力量,实现厂商在这一区域内的辨识度。因此,茶叶厂商可通过“抱团”的方式达成利益共享,也就是提升了议价能力。对于中国多数茶叶厂商而言,零散、规模小、投资力度有限是硬伤,因此,这种抱团式的利益共享则成为现阶段中小型厂商提升议价能力的最直接手段。

2.3尝试灵活多变的营销组合

这里的目标消费者主要是指能够真正对茶产品进行消费的终端消费者。一般情况下,中间商可得到一定的利益,但对于茶叶生产商而言,此种销售模式存在的弊端是不言而喻的。为了提高厂商的效益,厂商可以借助区域旅游项目与消费者开展互动,通过灵活多样的营销方式吸纳更多终端消费者。

3整合优势中的难点问题

以经济学为角度的茶叶投资市场比较优势分析在实行的过程中,会遭遇种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对症下药,方可具备正确的方向。

3.1茶产品信息与宣传的时间界定

茶产品的信息和宣传并不是随时宣传或即可,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周期性。以茶叶产区为例,风景宜人的茶叶产区通常可作为旅游胜地,但旅游也分淡季和旺季,这与茶叶产品的信息息息相关。茶叶与传统的节日关系不大,其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与旅游产业息息相关,在旺季的时候茶叶信息,进行品牌宣传,不仅可以使更多游客了解茶产品和与之相关的地域文化,还能够使更多人对茶叶产品和品牌充满兴趣。此外,针对茶叶的信息可以创造时机,以更加新颖的方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3.2茶叶旅游市场的定位关于茶叶的旅游市场开发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首先,茶叶所在的产区往往景色秀丽,具有很强的资源优势。其次,将茶叶产品与旅游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营销模式,因此,旅游市场的定位问题十分关键。一旦定位出现偏差,或者不合时宜,从旅游产业到茶产业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巨大的损失。简而言之,旅游市场的定位需要能够足够支撑茶叶的营销和推广。

3.3维系茶商之间的利益平衡

茶叶厂商选择抱团共享利益后,其后续问题主要就是利益之间如何平衡。在进行茶叶销售和推广的过程中,往往现实因素会直接压倒设想的条件,仍然会有一部分人为了谋求最大利益而互相挤压,从昔日的同盟者变成互相拆台的商业敌人。对于茶商而言,如何维系利益平衡,确保每一方都能得到既得的利益,预防拆台的情况,这需要茶商认真思考。利益平衡源于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一方面需要时间的考验,一方面需要使各方认识到利益的来之不易。3.4茶叶营销组合的设计在茶叶营销中,需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销售,方可获取最大利益。获得利益的前提是捕捉到目标消费者,这些消费者需要通过有效的营销组合吸引足够的注意力。因此,在众多人群中,茶叶应如何脱颖而出,为更多人所记住,是需要业内人士思考的问题。以最具代表性的茶文化来讲,通过茶文化与旅游产业形成营销组合,就是一种良好的组合方式。通过茶文化传承本地文化精髓,其所产生的文化效应,将激发更多的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4构建措施

4.1从范围经济中着手实施

关于茶叶投资市场的开发,当结合旅游资源时,需遵从范围经济的原则。具体来讲,可通过当地的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出与当地茶文化特色相结合的旅游项目。这些旅游项目要各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如纯参观游览项目,实际体验项目,回归田园的农家乐,茶艺表演,品茶论茶等等。项目要从不同角度全方位体现茶文化和茶产品特色,以旅行的方式贯穿其中,成为一个个生动别致的项目,体现范围经济的效应。

4.2综合决定茶叶信息时间

在茶产品信息宣传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时下宣传的时间节点。可与茶叶产区的风俗习惯和节日主题相结合选择时间,或者根据茶叶市场中最热门的商业洽谈会选择最佳时点。最终的决策,还要预计游客光临的大概数量而进行最终敲定。

4.3行会出面平衡利益

茶商之间的利益问题需要由第三方出面解决,最好的人选就是当地茶叶生产协会。与政府不同的是,作为非政府组织,行业协会在茶业内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可以为当地的茶商树立典范,规范其言行。通过行会出面平衡茶商之间的利益,通过共有的品牌发挥自身优势,不同茶商的产品就会呈现出差异化。在利益面前,各方就会根据自身优势,平衡利弊,形成真正的战略合作关系。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经济学角度提升茶叶市场投资比较优势,进行进一步的构建,需要通过茶叶产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结合茶叶产品进行销售。大力挖掘茶叶市场的比较优势,结合茶文化的精髓和当地宝贵资源,寻找推动茶叶市场发展的有效途径,并以此与各界人士共勉,共同推动我国茶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洲.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中国茶叶生产与出口战略转变[J].兰州学刊,2007(4):62-64.

[2]谢庆.广东省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钻石理论模型的分析[J].南方农村,2013(10):13-19.

[3]闫逢柱,张文兵.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6):80-85.

[4]万青,闫逢柱.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分析与政策建议[J].资源科学,2006(4):118-124.

[5]陈坚.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10(3):34-42.

[6]张红旗,圣涛.我国主要产茶省份茶叶产业竞争力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34-38.

茶叶经济篇4

茶产业在如此的热度下,却也难以构建一个消费者认可并青睐的新型消费理念与喝茶体验平台,是我们茶企、茶商们及销售人员们还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契机。在茶企面临盈利模式改革与产品创新的当下,中国茶区的分布、产量、加工技术的差异、小产茶区与小茶企的自身属性,成为很多业内人士的顾虑。它们就像众多的独立的打车消费者与众多的外卖、快餐的餐馆,只关心自己当下能够容易发展的方向,只看自己短期的利益,才有这样的忧虑。中国茶业未来的大发展,离不开一个个小茶企的共同努力。但是我国目前茶行业过于火爆的同时,茶叶产品趋于同质与商业模式相互借鉴、抄袭[2],各种各样的炒作轮番上阵,套路雷同。这样的现象不是一个好的相互学习的结果,而是一个恶性的循坏。现在的消费者已变得越来越聪明,不会为这些虚无的概念去轻易买单。凡是不能让消费者动心的产品,都将会慢慢退出市场。因此,不改变产品创新方向,不构建正确的喝茶消费平台来提升茶企的盈利回报是行不通的。总之,我们要区分开行业热度与市场热度,不能混为一谈。如何构建市场热度,需要各大茶企人不断地合理调配各自的资源与利益,折中出需要的市场热度,而不是我行我素,心存侥幸,或者过度相信产品为王,而不是价值为王的真理。很多企业,有很多产品,但却没有自身特点,这类产品怎么也不会有产品应有的价值。

2行业门槛的提升与行业价值的增值

当一个行业面临门槛提升时,很多企业将面临一次剧痛的考验。茶行业中,不乏有传统守旧的现象。当前,互联网发展速度不得不让每个企业人感动惊恐,如果行业门槛不提高,那么众多的淘宝商家、个人、熟悉App开发的团体、组织,就会利用低门槛的行业准入建立他们自身的销售渠道,从而对整个行业进行大肆的绞杀。最后,真正的茶企业专注人还不得不求助于他们的销售渠道而丧失自。行业门槛提升,需要去掉茶行业相关产业上的过度炒作,如紫砂壶、茶禅、茶文化、传统的加工方式,需要解除终端上的潜规则,过度依赖“产品”(复制品)、山头、古树茶,却缺乏科学思维性创新产品的研发。近来,互联网食品药品管理办法公布消息说,自2015年1月1日起,处方药可以通过互联网数据库认可的电子处方进行销售。这与医药行业的高门槛、高需求不无关系,正是这两者的同时存在,才有了互联网市场需求。茶行业也应该借鉴这样一个模式,提升行业门槛,砍断低门槛准入潜在危险,构建行业新结构与竞争力,提高行业价值的增值,从而突破行业现有瓶颈。

3消费选择倾向

3.1场景消费消费形成离不开场景的模拟。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信息传递远没有现在这么快速。以前人们的消费形成主要来自电视的推广,当时谁的广告消费场景的模拟与消费者发生共鸣,产品的销售额就会暴增,谁就是赢家。有业内人认为,这种现象是因为当时知识普及远没有现在这么广泛。笔者认为,除该原因与信息不够膨胀的因素外,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消费水平不高,社会竞争不凸显。而如何在一个信息爆炸、知识普及广泛、社会竞争凸显、人文关怀彰显的时代,构建一个好的消费场景,笔者认为人文关怀很重要,茶业的发展不需要强大的售后服务,但我们应更加注重消费者在消费产品的前、中、后各阶段的口感需求,以及因此带来的情感需求,并最终形成一种消费认同。现实的消费情况是消费者大多被各类电视广告、大街小巷的传单文化、微电影与娱乐宣传穿插、电话与信息推销的现象困扰。然而,在我们日常生活必须的生活环境中穿插各类广告,消费者却会心一笑,甚至会在这种无聊的场景下彰显我们包容与理性的一面,对于一些产品,此时消费者们会更愿意去体验与留意。茶叶场景的消费,应该区分任何其它产品的场景消费,更加注重轻松的消费场景。茶文化的宣传与普及、禅茶与个人修养,也都应建立特有的消费场景。

3.2引导消费革新当前的各类网站广告宣传、天猫新老顾客实时提醒、各类信用卡合作商优惠大酬宾等,这些都只是促使消费者发生消费的行为。当然,这是促使消费发生的前奏。这些活动已经囊括了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消费者无法避免,甚至很多潜在消费者对这些行为很感谢,因为这样的即时提醒,使得消费者有更多时间来准备。对比茶叶的消费发生,却很难做到这样,毕竟茶叶发展定位与茶叶潜在产品相比而言,较难被大众接触、了解和认可。茶叶消费怎样让消费者大面积的接触、了解,最后到认可,除了喝茶体验平台的构建,还需要类比茶叶消费与其它行业产品消费的区别,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实用的喝茶体验平台,才能引领消费革新。

茶叶经济篇5

关键词:新形势;茶叶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改革机制;创新思路

随着当前茶叶企业逐渐进入转型发展的全新阶段,如今创新、优化茶叶企业的经营模式。提升茶叶企业经营理念,就成为当前任何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但是从当前整个时展的具体状况来看,互联网技术中各个企业和产业之间的影响明显超过与其他任何要素,而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实现自身健康、成熟发展,就必须充分有效的结合互联网时代要素,通过提升和改造自身经营理念,从而满足时展的具体要求。

1当前茶叶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就当前整个时代成熟发展的客观背景以及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具体状况来看,不难看出整个茶叶产业之间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而言,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虽然我国茶叶企业普遍实现了规模化和产品的量化增长,但是更多情况下,由于缺乏统一的茶叶产品质量标准,因此,茶叶的质量和品质,难以得到有效把控。同时,随着我国茶叶贸易逐渐融入到世界茶叶产品贸易体系中,我国茶叶产品规范化不足这一缺点和不足,就更为突出和明显,而这不仅不利于我国茶叶企业的国际化贸易,同时也与茶叶企业转型发展之间存在着重要影响。所以,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将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全新视角。可以说,时代的发展,对茶叶企业提出了全新的命题和要求。而构建全新的经济模式,不仅是经营元素的优化,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整体结构的重塑和再造,通过企业体系经营体系的优化和创造,为整个茶叶企业发展融入了更多的新的元素和空间。同时,通过对我国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状况,以及与世界先进茶叶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体系来看,我国茶叶企业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其思维理念仍然较为传统,缺乏对市场发展变化的敏锐度把握,以及对消费者实际要求之间的全面结合,从而大大限制了茶叶企业的体系化和精品化发展,因此,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如何实现自身经营价值的最大化,如何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更多的元素支撑,就需要茶叶企业在充分了解市场变化以及消费者自身的实际需求基础上,通过融入多样化元素,从而实现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理想目标。

2新形势下茶叶企业面对的现状分析

当然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完善经济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使茶叶企业更好适应时展的要求,同时。更重要的是,整个茶叶企业经营模式的核心点都在于企业经营价值的最大化。所以,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与革新,不仅仅是制度和经营理念的调整,更重要的是从茶叶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所作出的正确决定。事实上,我国有着诸多茶叶企业,但是更多茶叶企业停留在传统发展阶段,无论是茶叶企业的管理模式,还是茶叶企业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经营思维都较为传统。其不仅难以满足时代化发展要求,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国茶叶企业自身管理水平较弱,因此很难应对市场发展的变化冲击。所以,当前我国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空间不断增大。如何优化茶叶企业经营机制,就需要从茶叶企业内部出发,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茶叶企业经营理念,综合应用满足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各项元素。不仅如此,当前随着互联网媒体应用日益成熟,如今茶叶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管理效果和经营价值最大化,也需要选择更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方法。特别是通过应用现代管理技术,进而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节省成本,提升经营效率提供有效帮助。当然信息技术的成熟应用,也从本质上引导茶叶企业构建全新管理机制,从而实现茶叶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3新形势下茶叶企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分析

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与社会、大众相关的文化元素,认知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理念,不仅是当前多元文化成熟发展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现阶段我们对该文化资源应用的重要要求。茶文化就是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元素内容。随着茶叶企业经营发展不断成熟,如今茶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融入茶文化元素内涵,通过提升茶叶企业的经营要素,从而实现整个茶叶企业的良好运营。事实上,现阶段消费者对健康养生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如今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对茶叶产品有着极高的消费热情,而茶叶产业不仅有着浓厚的消费群体,同时也有着日益壮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茶叶消费需求日益提升的同时,消费者对茶叶产品的品质化要求也在进一步提升,因此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要将消费者的具体需要和社会大众的实际需求融入到整个企业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管理创新,从而满足茶叶企业的经营需求。当然,在当前茶叶产业成熟发展的今天,不仅我国有着大批量的茶叶企业,同样在其他国家也有着庞大规模的茶叶企业,而通过对整个茶叶国际贸易的市场状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我国仅仅在绿茶中占有相关优势,红茶产品反而需要依赖进口,因此,想要实现整个茶叶企业的最佳经营效果,就需要充分注重创新茶叶企业经营元素,从而提升茶叶企业发展进程。

4适合茶叶企业经济管理的具体模式

我国是传统文化大国,同时也是传统资源大国,对于茶叶企业经营活动开展来说,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不仅能够提升整个茶叶企业的经营水平,同时也能实现对茶文化元素的有效传承和发展创新。事实上,对于茶叶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构建来说,尽管是经济元素的融入和应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注重将传统茶文化元素的相关内涵融入其中,特别是立足茶叶企业发展实际,凸显经济管理与文化元素融入的价值作用,从而实现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最佳效果。可以说,茶文化元素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所在,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茶文化体系形成过程中,文化理念与社会大众的生活习惯相结合,从而实现了整个茶文化体系传承发展的最佳效果。当然,在对茶文化理念进行全面综合应用过程中,应该从文化理念这一综合概念认知出发,通过具体诠释和综合探究,从而实现对整个茶文化资源应用的理想效果。结合我国茶文化体系的价值作用看,如果将传统茶文化理念内涵融入到整个茶叶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其不仅能够丰富整个企业管理模式中所具备的各项元素内容,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也实现了整个经济管理模式的内涵化与科学化。就以往茶叶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实际开展状况看,其整体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和不足在于未能将企业经营元素、企业经营目标,乃至企业文化等等各项内容相融合,从而限制了茶叶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影响了茶叶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随着当前茶叶产业竞争日益激烈,任何茶叶企业想要实现自身发展的理想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创新和优化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从而为茶叶企业发展提供全新动力。

5茶叶企业经济管理活动改革创新的具体思路分析

当然在构建茶叶企业经济管理的全新机制过程中,其前提是从消费者自身需要角度出发,通过构建与消费者实际需求相匹配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而实现茶叶企业经营的最佳效益。在当前整个时展过程中,互联网资源,无疑有着重要应用,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模式的成熟应用,能够帮助产品经营者和企业经营者,及时快速的筛选相关茶叶产品,同时寻找到与自身产品经营相匹配的消费群体。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广告投放机制和产品营销平台。从而确保了整个产品经营过程中的资源运用最大化,同时也有效降低了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具体成本。其次,在茶叶企业经营模式创新过程中,通过对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实际方向和趋势进行了解,从而确保整个经营模式能够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特点,当然在新的经济模式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市场的关注度更为提升,尤其是消费者自身消费心态的变化与企业发展要求相融入,从而实现产业企业经营效益与经营成本的有效融入。实际上,茶叶企业作为产品导向型企业,其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发展优势和空间,就必须充分注重提升产品的内涵。可以说,无论是产品的元素内容应用,还是茶叶产品的包装设计等等,都可以作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重要元素内容。最后,在当前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由于时展不断成熟,如今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充分融入国际先进茶叶企业经营理念的具体元素,也就是将国际化理念成熟应用到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可以说,在当前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其中所需要融入的元素日益多样,而对任何茶叶企业经营者来说,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对经营模式结构内容的重视程度,积极应对好市场发展变化状况,才能够从根本上满足整个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理想效果。

6结语

对于茶叶企业来说,重新塑造经济模式,不仅仅是茶叶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创新和发展要求,更重要的是当前茶叶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更为复杂。比如在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其茶叶产品的营销模式,不能再通过传统的门店营销方式来经营,而更多依靠互联网电商的经营模式。因此,就单一的茶叶产品营销来说,就需要结合电商模式的成熟应用,构建与之相匹配的金融模式和货物配送运营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永贵.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中国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13(1):122-125.

[2]黄清河.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ERP的模式与应用研究[J].当代财经,2014(13):141-143.

[3]罗西.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目标成本管理的应用研究[J].茶博览,2015(7):109-114.

[4]钱丽娜.试论茶企业做好成本管控的建议[J].现代园艺,2015(16):31-35.

茶叶经济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茶产业;节能环保;生态旅游;经济政策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引起了资源短缺,导致生态失衡与高温效应现象的发生,因此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全球重点关注的问题。“低碳经济”逐步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经济模式,从而倍受人们的关注。在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通过对茶产业的种植到销售整个生产链进行分析,发现该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且排放大量废弃物,从而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并对我国茶产业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通过对我国安溪地区与贵州地区的茶产业生产情况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出以低碳经济为背景的茶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低碳经济与我国茶文化之间的联系。

1、我国茶叶市场的特点与发展方向

1.1现阶段茶叶市场的发展状况。

现阶段,茶叶饮料作为一种消费性饮品,其地位已经仅仅次于水,并且茶产业已经遍布于全球150多个国家,并赢得了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人们的喜爱。截止到目前,全球接近50个地区都在生产茶叶,年产量接近400万吨。全球约有100个国家需要通过国外来引进茶叶,我国茶园的总占地面积位居世界排名的第一位,总面积约为1500千公顷左右,茶叶的年产量可达120万吨,茶叶产量可达全球总产量的四分之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饮茶的人数逐年增多。人们消费水平的得到不断升高,这使得我国茶叶市场得到了极快发展,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由于茶叶的生产量大于市场的需求量,所以出口的竞争变得尤为激烈,导致这种现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茶国在不断地扩大其产茶园的总体面积,单位面积的茶叶产量也在不断地增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茶叶行业发展的更加专业化、科技化从而使得茶叶的产量增大。某些发达国家,为了适应现代人们的生活需要,不断改进传统的饮茶方式,加大对新型茶叶产品的开发力度。但是,随着非洲某些国家不断地发展咖啡饮品,对茶产业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全球人口在逐年增长,对世界茶业市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2对我国茶叶行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据相关调查统计,自2007年起我国茶叶园的总面积可达2419万亩,因此我国茶叶的总产量可达116万吨。茶叶产量的增长率逐年增高,其中绿茶的出口量可占世界总贸易量的百分之八十。由于国内茶叶市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高,我国南方茶叶的生产主要以乌龙茶为主,而我国北方地区则以花茶为主。通过对茶叶行业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我国消费结构主要向着中、高、低档开始转变,而茶行业市场在现阶段的发展趋势则是向着礼品茶盒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已跃居世界产茶大国的第一名,成为全球第一产茶大国。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我国茶叶饮料喜爱的程度不断加深,这更加有利于我国茶叶市场的发展,为我国茶叶市场的建立与扩展提供了前提保障。我国茶叶产业占地面积范围广,茶叶品种繁多,因此我国有着其他国家不可替代的产茶条件。我国不断加大投入茶叶的生产,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国际市场对茶叶需求。为了可以长期保持我国茶叶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有利地位,不仅应注意茶叶行业在我国内部市场的增长情况,更应该时刻注意茶叶行业在国际上的增长速度,通过对国内市场茶产业的调查,分析出我国茶业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方向。通过对我国贵州地区的茶叶种植与生产情况调查分析表明,我国贵州地区有着十分优越的地理条件。其一,贵州地区具有充沛的降雨量、酸性土壤以及适合的热量,并且具有全国最为主要的产茶园。贵州地区的名优绿茶主要有都匀毛尖、石阡苔茶、雷公山银球茶等名茶,这些名茶的生产技艺十分的精湛,集聚色、香、味于一体。贵州作为我国较大的农业省,其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农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不仅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同时,也将关系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情况是否安定。为了在最大程度上的加大我国茶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从低碳经济的角度上来分析,在保持我国环境不受污染的前提下,更好的发展我国茶产业。

2、我国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有利条件与问题

2.1有利条件。

由于我国贵州地区处于云贵高原,降雨量充沛且土壤有机物的含量十分丰富。这种特殊的生态环境,使得贵州等地产出的茶叶具有鲜爽醇厚、香高浓郁等特色。并且由于贵州地区使用农药与化肥的用量较少,从而更加适合茶树的生长。我国贵州地区的茶品种类繁多,可达600种之多。因此,科学利用贵州地区的种植优势,充分加快茶产业的发展。我国安溪县处于我国云山山脉的东南坡,完全符合茶叶的地理种植要求,亚热带的湿润气候为茶叶的种植提供了合适的生长环境。安溪县为沿海山区大县,历史文化悠久,是我国首次批准的沿海开放大县之一。我国安溪县的茶叶园总面积与茶叶产量位居我国产茶县的第一位,受到全球茶叶市场发展的影响,使得茶文化、茶旅游、茶饮品的相关茶产业争相发展起来。安溪县不仅重视对茶产品的宣传,同时还成立了专业的茶产品研究所,长期从事对茶叶的研究。被誉为“乌龙茶之乡”的安溪县,拥有茶诗长廊、茶叶大观园等旅游资源。

2.2不利条件。

尽管我国贵州地区在茶产业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与进步,但是对于其他国家的先进地区来讲,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在生产与加工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部分地区对贵州茶叶的科学性认识较为浅薄,茶产业的目的性不明确,并缺少科学的管理与规范性的指导。某些企业的生产模式较为落后,对于茶产品的创新意识不够强烈,由于企业管理模式较为落后,从而导致企业资金没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我国贵州地区茶产业加工厂的生产规模相对较小,投资金额偏少,从而导致名优茶品牌短缺。部分茶叶加工厂的生产设备较为落后,这使得茶叶的质量较差,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我国安溪县主要生产的茶叶品种有本山、铁观音等,生产结构较为单一,茶树的提纯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品种退化;同时,较大部分的茶叶生产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茶产业结构设计得不够合理;由于茶产业的相关经济文化起步相对较晚,导致茶叶的资金流动性不强,没能突出茶旅游业的重点;化肥、农业等大量的使用,导致该地区茶叶园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3、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促进我国茶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3.1有效提高化肥与农药的使用效率。

通过对茶叶的生产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化肥中的微量元素,通过适当的配比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由于茶园属于较为干旱的地区,所以应当适量的应用增效剂,从而有效减少化学反应,防止氮元素含量的降低。对于农药的用量与次数应当严格按照相关制度与规范合理使用,从根本上提高茶叶的品质。

3.2改进施肥技术,研究害虫防治技术。

通过对茶园害虫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找到更为合适的生物防治技术,使得茶叶可以在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经济环保的环境下生长。通过对不同种类的病虫进行研究,采用灯光诱杀与色板诱杀等物理方式针对不同种类的害虫利用科学环保的手段进行处理,并加大茶叶园的管理力度,制造出对病虫有害的生存环境与繁衍环境。通过对施肥技术进行有效的改进,帮助茶叶中氮元素的应用,从而有效地提高化肥利用率。

3.3构建多样化的生态茶园。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茶叶园种植出更多优良的茶叶,应秉着茶叶多样化发展的原则,并结合茶叶园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出适合的茶树品种进行种植。在构建复合茶叶园的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采取绿色生态茶园的生产模式,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对生态茶园技术的探索措施,为我国茶树的生长与发育制造出一个更加和谐的生长环境。根据我国内外市场对于茶产品的需求,通过对茶产业内部的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从而使得我国的“黔茶”等名贵茶叶的知名度得到上升,加大我国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度。

3.4向着茶产业循环经济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展壮大我国茶产业,应使我国茶产业向着可持续循环经济的方向发展,在对茶叶进行加工时,应当确保厂房内茶叶加工人员以及各项生产工序保持清洁,对相关设备应做好及时的卫生处理工作,积极有效的利用清洁能源。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排放工作应当与茶叶的清洁生产工作科学地结合起来。相关企业应当重点提倡对节能设备的使用,对于水能源与土地资源等应当简化使用。茶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可以通过加工制成纸巾、肥料、鞋垫等,从而达到减少浪费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可循环经济的发展。通过兴办绿色茶叶工程,加大对荒地、荒水等资源的利用,从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促进生态平衡建设,使我国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道路。以茶产品的发展为向导,不断优化茶产业,在逐渐加强经济建设的基础之上,对我国茶业内部结构进行调整。

3.5实施绿色营销战略。

相关企业应当树立绿色营销意识,将绿色营销的观念渗透到我国茶品行业,构建卫生质量监控体系,从而保证茶叶的质量卫生安全。对于绿色食品茶与有机茶等进行产品认证,并通过科学环保无污染的生产技术,生产出无污染的绿色茶叶。构建有机茶园,通过加大有机茶的生产力度,从而扩大国内外茶叶市场。为了进一步扩展我国的茶叶资源,应当适当的开拓多元化茶品的创新,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开发出更多、更受欢迎的茶叶产品。茶叶可以通过其他形式出现在国际市场当中,例如:茶饮料、茶点等。通过对企业内部之间进行一定的调整,使得同等价值的产品价格统一,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素质,将茶产业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3.6以茶文化为核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努力将我国茶叶园打造成绿色有机茶叶生产基地,通过相关政府的干预,努力解决茶产业生产与营销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悠远的茶文化为核心,不断加大我国茶叶园的建设力度,通过对茶艺、茶馆等民间茶文化的推广、并积极开展茶博会,鼓励开展以茶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业活动,通过将茶文化与低碳经济相结合,从而使茶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生态文化特色,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茶叶行业经济的发展。综上所述,随着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竞争,我国的发展战略从之前的规模效应逐渐向着经济效应的方向发展,因此我国将面临一个全新的挑战。在这个以经济为主的现代社会,如果要加快促进我国低碳产业的发展速度,就应当建立科学的资源节约体制,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做到低碳产业与节约环保共同发展,降低企业生产时对能源的消耗,从而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由于在生产的过程中,使用的农药与化肥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导致生态失衡,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茶产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对我国茶产业在低碳经济下的发展进行的研究工作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印,王敏洁.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10,(10)

[2]郑永红,梁星.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和建议[J].环境经济,2010(11)

茶叶经济篇7

关键词茶叶;机械化生产;必要性;对策

随着健康消费热的兴起,茶叶作为天然的无酒精饮料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茶叶销售市场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由普通的低档茶占主导的市场逐渐被高档的有机茶代替,特别是有机茶销量正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安徽祁门有1 300多年的产茶史,茶叶是当地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是一部分茶农赖以生存的根本。茶叶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茶业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抓住近年国家实施惠农政策的机遇,通过茶叶机械化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发展茶叶的规模化生产,进而推动茶叶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是摆在农机推广人面前的紧要课题[2-3]。

1茶业生产现状

近年来,随着祁门县茶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县茶叶总产值十多年来,从1994年的3 416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1.8亿元,增长了14 584万元,纵向发展很快。金东、新安、凫峰等茶叶市场交易持续走强,茶叶销售形势很好。红茶经历了多年低谷后正在强劲复苏,凫绿、华茗园、大鹏、祁门香等一批红茶加工企业的发展,使人们看到祁门红茶振兴的希望。新品种“红香螺”自前年开发成功后,这两年销售量逐年增大。名优绿茶规模化加工业也已经起步,凫峰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近年投资400多万元用于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2006年凫绿在祁门县工业园区投资近千万元新建凫绿有机茶有限公司,获得市级龙头企业称号。近年由于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全县每年投入茶叶机械购置的资金额都在500万元以上。祁门县千家万户加工茶叶的现状得到较大的改观,但和其他产茶区县进行横向比较,茶叶规模化加工企业发展还不够快,大部分的企业规模还比较小,特别是名优绿茶的机械化加工发展相对滞后。茶叶的产量和产值相对较低,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1)名优绿茶规模化加工业发展滞后,品牌建设缺乏力度。祁门县拥有“黄山翠兰”等多个绿茶品牌,由于绿茶基本上还是靠茶农利用筛网加工生产,缺少规模化加工企业支撑;绿茶销售还停留在茶农“提篮小卖”阶段,缺少“走出去”的强势经纪人队伍,绿茶的品牌建设后劲不足。

(2)茶叶生产存在“三低”现象。即产量低,2009年平均产量485.55 kg/hm2;质量低,主要是名优绿茶加工质量低;效益低,2009年平均产值3.105万元/hm2。祁门县有一流的茶叶原料,也有不少绿茶品牌,祁红更是享誉海内外,造成“三低”现象的关键原因在于茶园改造迟缓,茶叶的加工工艺落后,加工质量差和品牌经营不力。

(3)茶叶采摘劳力不足。近年来,由于青壮年大都不愿在家务农,纷纷选择外出务工,茶季采茶工不足现象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茶业生产缺乏相应的劳动强度,使茶叶不能及时进入市场。

(4)茶叶面临食品市场准入问题。2005年开始国家加强茶叶质量管理,把茶叶列入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即QS标准)[5]。目前茶农个体化制茶卖茶的现状普遍,不但茶叶加工成本高,劳动力投入大,还不利于茶叶标准化的实施和茶叶质量控制。如果不尽快改变现状,将成为阻碍茶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5)科技推广力度不够。虽然农业、农机、科技等部门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科技推广工作,但无性系茶树良种、先进的茶园管理技术、茶叶加工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成效不大,主要原因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用于新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不足,不能充分调动茶农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

这些问题牵涉到茶园管理、茶树修剪、茶叶采摘、茶叶加工质量控制、茶叶生产成本控制、茶叶品牌建设等方面。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根据祁门县的茶叶市场发展状况,可采用相适应的茶叶生产机械加以解决。

2发展茶叶机械化生产是必由之路

从现代经济发展看,从手工劳动向机械化生产发展,从作坊式加工向工厂化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实现茶叶的机械化生产既是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更是提升茶叶品质、增加茶叶生产效益、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是祁门县茶叶实现现代化生产的必由之路。

目前,祁门县茶叶生产还处于粗放性经营阶段。近两年来随着祁门红茶的强劲复苏、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农机新技术推广力度的加大,茶叶的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情况才有所起色,农民茶叶收入得到较快增长。

2006年11月19日组织人员在箬坑乡双马行政村进行茶叶机械化加工情况调研,该行政村以农户各自加工销售为主要发展现状。2005年底通过4万元项目资金和购机补贴政策扶持创办2家名优茶规模化加工企业,取得很好的效益。这次抽样调查18户茶农,共有茶园面积6.33 hm2,2006年茶叶产值94 500元,比2005年的85 100元净增9 400元,增幅11%,户均增收522元,产值14 925元/hm2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可见茶叶的规模化加工带动农民增收的效果十分显著。而且这个行政村的茶叶规模化加工正处于起步阶段,今后的发展潜力还很大。另外,2009年在箬坑乡的低岭自然村进行调研,低岭村有80余农户,但是现有小规模茶叶加工户4家。抽样调查的5户,2009年茶叶收入共计65 000元,比2008年的50 000元增收达30%。因此,发展茶叶的机械化加工、规模化生产是加快茶叶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

3发展对策

(1)以工业化理念发展茶业经济。茶业经济是包括茶树种植、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加工、茶叶流通、品牌经营、茶文化传播在内的系统经济。需要制订一个中长期发展计划,强力组织实施,确保各环节快速均衡发展。要以工业化理念精心抓好每一个环节,特别需要注重茶叶的机械化加工环节,发展茶叶的规模化生产。

(2)重点发展名优绿茶规模化加工业。祁门县有一流的茶叶原料,面对的是三流的加工工艺。现行筛网加工不仅工艺落后,茶叶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在劳动力、燃料上投入成本过大,既造成资源浪费,也不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目前,茶叶已列入食品安全监控体系,急需出台扶持政策和实行茶叶机械购置补贴,以鼓励购买名优绿茶加工机械,加快推动名优绿茶加工业的发展,提升名优绿茶加工技术,提高茶叶质量。同时,规模化加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力投入。现在祁门县茶农58 328户,按每户每天节约半个劳动日计算,相当于新增劳动力29 164个,将有效缓解采茶工不足的矛盾。由于茶叶采摘劳力的增加,茶叶得到及时采摘,名优茶产量将大幅提高,仅此一项可新增产值500万元以上。规模化加工技术还可以根据茶叶原料情况及市场需求加工不同类别的茶叶,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实现效益最大化。

(3)要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祁县已经制订“黄山翠兰”、“红香螺”等多项生产加工工艺标准,但实施效果不佳,实施标准化是为了保证质量,是茶叶品牌建设的重要一环要在发展规模化加工的基础上,通过自动化、清洁化生产,建立起茶叶生产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按照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的标准生产加工,使茶叶质量达到或超过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标准,以高质量的产品打拼市场。

(4)要加大对大中型茶叶加工机械和茶园管理机械的补贴力度。一直以来,祁门县是以补贴小成套名优茶加工机械为主。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小型成套名优茶加工机械已经不再是茶农和规模化加工企业的选择目标,对大中型茶叶加工机械的需求呈旺盛趋势。茶园修剪、茶叶采摘机械近年来已经被茶农认可,越来越受到茶农的欢迎,2009年全县茶农共购买茶叶修剪机2 600多台。

(5)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资力度,推动茶产业发展。一是利用祁门县资源(优质茶叶、生态环境、品牌等因素)优势招商引资,已有大鹏、华茗园的成功先例。可以考虑与外地企业以参股、控股等方式开展不同生产环节的多层次合作,以解决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状况。二是财政及各相关部门要在茶叶机械化加工中加快技术推广,做好标准化基地建设、产业化经营、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申报立项工作,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三是要合理利用项目资金,整合现有扶贫、农机具购置补贴如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及土地开发资金,集中实施,对全县范围新购茶叶生产机械实行补贴,重点扶持名优绿茶加工业的发展。四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茶产业。

(6)发展壮大茶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一个地区茶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品牌建设和标准化的实施都需要龙头企业作载体,是做大做强茶业经济的关键。可以通过组建松散型联合体形成龙头企业,也可以通过联合或兼并方式形成龙头企业。要因地制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适时引导,积极扶持,加快发展,打造有市场影响力的知名企业。

(7)茶树品种改良等农业技术措施已经实施多年,现在茶叶机械化加工是整个茶叶经济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需要加强对茶叶加工环节的投入,重点放在名优茶机械化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上。从调研情况来看,名优茶机械化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成效显著。

总之,今后几年是祁门县茶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机部门大有作为的时期,需要抓住机遇,加强调研,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认真谋划,采取有力措施在茶叶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作出贡献。

4参考文献

[1] 岑竹青.机械化是茶农增收的必由之路[J].农业科技推广,2007(9):36.

[2] 弛伟强.机械化技术在茶产业中的推广与应用[J].现代农机,2010(2):23-25.

茶叶经济篇8

关键词:茶叶现状对策

茶叶是黄冈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已成为黄冈市当前效益农业的主要发展支柱产业。具有显著特色和地域优势的黄冈茶产业已成为黄冈市部分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发展黄冈市茶叶经济已迫在眉睫。

一、黄冈市茶叶生产现状

1、黄冈市茶叶总规模大,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湿度大,无霜期长,适合茶树生长。黄冈市产茶历史悠久,在唐代黄冈就有宫廷贡品茶,宋代朝廷在蕲州就设有专营茶叶的机构。改革开放以后,黄冈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茶叶经济,现在黄冈市七县二市一区均产茶叶,茶园面积共计30万亩,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员达50余万人,茶叶总产量6500吨,总产值5亿元。今天,黄冈市正发展成为湖北乃至全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之一。

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导的农业生产体制下,黄冈市的茶叶产业资源被分配到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几千余家企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80%从事生产的茶叶企业,茶园面积在500亩以下,产值在10万元以下,有近一半面积的茶园在农户手中,从事加工的茶叶企业平均年生产能力在1000公斤以下,销售以个体户零售为主,经营分散,缺乏具有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茶叶企业。

2、黄冈市茶叶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

茶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入世对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使黄冈市茶叶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部分地方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农户”的管理运作模式,发展壮大了一批茶叶企业,使他们生产的茶叶占据了黄冈30%以上的市场份额,主导着黄冈市高档茶叶的生产消费市场。尽管如此,黄冈茶叶企业的发展仍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80%以上的茶叶企业的生产销售人员是以农村务农的农民为主,文化素质普遍低下,缺乏技术骨干,难以接触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管理粗放,产品技术含量低,故导致黄冈茶叶在低附加值产业链上徘徊。

3、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提高产品知名度

自改革开放以来,黄冈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名牌产品带动战略,黄冈市名优茶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在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农产品评比中,黄冈市茶叶获得2个金奖,3个银奖,在第五届“中荣杯”和第三届“中荣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有2只茶获特等奖,5只茶获一等奖。在实施名牌产品战略的带动下,名优茶生产始终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名优茶已成为黄冈茶农增收的主要来源,从而也终结了黄冈茶叶“有茶无名”的历史。

4、扶持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提高茶叶经济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显突出。近年来,黄冈市重点培育了一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引资等多元化方式建立茶叶生产基地和茶叶加工厂,引进国内先进的清洁化、标准化茶叶生产加工线,从而实现了茶叶生产的规模化和加工标准化,初步形成茶叶产业化格局,提高了茶叶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了在黄冈茶农中普遍存在的“户户冒烟,家家炒茶,分散经营”的小作坊现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

近几年黄冈茶叶生产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茶园分散在农户手中经营管理,导致规模化程度低,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不规范,产品质量不稳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之间已初步建立了松散的利益共同体,但联合的紧密度不够,辐射带动能力仍较弱,各企业在价格上的无序竞争普遍存在。2、茶叶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小茶叶加工企业为了一已私利,相互杀价,质价不符,以次充好,冒牌茶叶等现象时有发生。比如黄冈茶叶中尤以英山云雾茶最为著名,而市场上假冒的英山云雾茶更是比比皆是,使消费者很难辨别真伪,严重扰乱了黄冈茶叶市场竞争秩序,影响了黄冈茶叶的声誉。

3、茶叶产品品牌化意识差,良种茶园比例小

黄冈茶叶尽管在几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和近几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中均获得过好的奖项,但产品的产业化程度低,品牌知名度低,茶叶加工中标准化意识差,无标生产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分散的茶园管理和小作坊茶叶加工方式,导致技术推广普及率低,获得“中茶杯”特等奖的茶叶藏在深闺,没有形成更好的经济效益,真可谓“好酒也怕巷子深”。同时黄冈市现有的投产茶园和近几年新植的茶园仍以群体品种为主,没有引进良种和当家品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茶叶生产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对策

针对黄冈茶叶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特制订出可持续发展对策,主要有如下几点:

1、扶强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黄冈茶叶生产主要是农户分散经营,家家炒茶,户户卖茶,生产规模小,成本高,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社会服务化程度低,新技术、新成果推广普及进度缓慢。同时以茶农个体为主参与市场流通,由于信息不灵而导致产销脱节,茶农承担风险大。所以全市茶农应在自愿的基础上搞好联合,鼓励企业承包,租赁茶园,扩大规模,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路子,广大茶农就会在这种联合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2、搞好“双培”工作,提高科技素质

面对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管理的局面,要根据茶叶分散经营实际和生产季节性强、周期性长的特点,对基层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培训,对茶农采取课堂讲授与田间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普及科技知识,全面提高业务干部和茶农的科技素质。通过技术培训,使黄冈辖区内的英山县、麻城市、浠水县、武穴市等重点产茶县市基本达到村有技术员,户有明白人,从而促进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水平不断提高。

3、依托科技优势,走院企合作之路,发挥品牌效益

茶叶经济篇9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茶业经济;茶文化;发展

1茶文化旅游发展的背景与茶业经济发展价值

1.1茶文化旅游发展背景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工业等相关领域飞速发展,并实现了巨大的变革,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同样也产生了诸多变化,其中人民群众越发重视旅游休闲娱乐方面的需求满足,这也代表了我国旅游业成为了第三产业中极具生命力的发展产业之一,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领域中茶文化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地区以本地茶叶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紧密结合,打造茶文化旅游的新型增长点,例如福建省武夷山以大红袍茶文化为基础,推出了印象大红袍体验旅游项目。诸如此类,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仅体现为旅游形式的创新,更加推动了相关地区茶业经济的发展进程,也为我国茶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加直观的渠道与路径,进一步提升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之间融合的效果。

1.2茶业经济发展的价值

茶文化在我国已传承多年,其中普洱、龙井等诸多茶品种已经被社会大众耳熟能详,每一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背景以及丰富的茶文化内涵,经过数千年的积淀之后,我国的茶文化以及茶叶品鉴、制作等相关工艺飞速发展,并共同凝聚成茶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至今,我国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依托茶文化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价值,特别是我国当前不同的产茶地域,其茶文化各有不同,例如传统文化中的咏茶、品茶等特色茶文化活动也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因此可以以此类茶文化活动和茶文化载体作为旅游项目的特色,着重开发茶文化旅游资源,不断提升茶文化旅游相关产品的重要文化内涵,既推动了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样也能以茶文化旅游作为载体,为更多的人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进而实现地区社会稳定的目标。

2茶文化旅游发展中茶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2.1旅游产品需求缺少创新

在不同地区茶业经济发展中,可以将茶文化旅游作为重要的发展要素,既推进了旅游行业的发展,同样也起到了传承茶文化的作用和意义。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越来越多的游客希望进行深度游体验游,与以往相对于浅尝辄止的旅游消费需求有了较大的差异,这也使得游客在进行茶文化旅游时的消费需求随之增长。出现此类问题急需茶文化旅游发展产业进一步创新旅游产品,全面迎合消费者和游览者的口味和需求,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前提之下,迅速抢占茶文化旅游的先机。另一方面,茶文化旅游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仍旧为相对新兴的产品之一,再加上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进一步探究茶文化的起源以及茶文化独特的内容,深入体会品茶、鉴茶以及茶叶制作等相关工艺,游客们希望能够深入到茶文化旅游体验之中,对此需要不断创新茶文化旅游项目,以此助推茶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很多地区的茶文化旅游以及茶业经济发展仍然留存于表面,处于旅游开发的初期阶段,难以充分焕发茶文化旅游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2.2缺少对茶文化资源的挖掘

在旅游市场发展进程中,行业规范尤为重要,需要对当前我国旅游市场秩序进行严格的规范与管理,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也采取了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手段与措施,强化了政府对于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的监督与指导,但是在我国很多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较多乱象。例如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茶业经济的发展,但是很多地区仍然缺少对茶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甚至有时难以保障相关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水平,在茶文化元素挖掘方面有时存在盗版和伪造的问题。如部分地区在开发茶文化旅游项目时,受到茶叶生产地域的限制,直接在不符合该品种茶叶种植和生产的区域打造盗版的茶文化园和采摘中心等,以求让游客进行体验种植和采摘,虽然实现了对游客的引流,但是此种做法也对茶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难以有效助推茶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3茶文化旅游宣传水平存在问题

当前不同地区在茶文化旅游项目以及茶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采取的宣传和推荐手段各具差异,虽然很多地区在进行茶文化旅游宣传时会选择抖音、快手、微博等新兴多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旨在最大程度上扩大宣传的范围,但是宣传到位并不意味着茶文化旅游相关产品的质量能够随之增长,这也会导致大幅度涌入的游客会给地区茶文化旅游项目,甚至是茶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反之,如果一味重视茶文化旅游项目以及产业经济发展项目的质量和水平,而忽视了宣传与推荐,也往往会导致相关茶叶产品难以向外推广,并进一步产生滞销的问题,不利于茶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3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3.1明确二者的功能和定位

首先要明确茶叶产品的定位。茶文化旅游以及茶业经济发展首先需要保障相关茶叶产品的质量和水平,要明确茶叶产品的定位,有效提升相关产品的知名度。可以通过外部形象打造进行推广,让诸多实体化有形化的茶叶产品逐渐塑造为独特的茶叶品牌,并成为相关地区的特色品牌之一,以更好的实现在行业市场竞争中有效的市场区分,强化品牌的引导力量,有效提高广大消费者对于茶文化以及相关茶叶产品的关注度。其次,要明确茶叶产品的功能性定位,在进行茶产品的展示时,可以将其作为茶文化旅游的重要项目和活动之一,以此提升广大游客的购买欲望,并进一步推动本地区茶业经济的发展进程。在进行茶产品的展示和宣传时,可以集中呈现查产品的功效以及主要核心价值理念,可以通过商业化的包装手段和宣传渠道,着力突出茶文化及茶产品的特色,并进一步获得良好的茶业经济收益价值。最后,可以以茶文化旅游作为重要的发展平台和渠道,畅通本地与外界茶业经济市场的联通性,既提升茶产品的知名度,同样也能助推该地区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和进步。

3.2全面保障茶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根基

茶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要素在于该地区茶叶产业的发展前景,要始终站在全局化发展的角度,明确茶叶产品与茶文化旅游,甚至是整条茶业经济发展的链条之间的连通性,明确此条价值链的价值实现,实现地区自然与社会经济有效融合发展的良好前景。在茶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要全力打通茶叶产品与茶文化之间的融合性效果,促进与相关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度融合,实现茶文化旅游与地区茶叶产品和茶叶产业的良性发展前景,为茶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驱动力。

3.3着力凸显茶文化旅游的发展特色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在茶文化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和不同,因此在发展茶文化旅游时,也可以将此类特色和不同作为吸引消费者和旅游人群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在各地区茶文化旅游项目的挖掘和发展进程中,需要充分了解该地区茶文化的发展进程以及历史渊源、主要发展特点等,并以此作为茶文化旅游项目的特色要素,进一步助推茶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例如,如果本地区的茶叶采摘旅游项目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以在采摘时节集中开办茶文化旅游节或茶文化旅游纪念日等等,进一步凸显茶文化旅游的重要特色,让游客能够在游览的过程中深入体会茶叶的种植、采茶、烘焙以及相关茶艺艺术,不断增强游客游览的体验感,同时也能加大旅游者对于该地区茶文化以及相关历史文化的了解,大力推动茶业经济的发展和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3.4打造更加融合的客户关系管理网络

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以及茶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游客以及茶叶销售链条中的相关渠道经营商,游客和中间渠道商同样也是客户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深入推进茶文化旅游项目以及茶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着力打造更加融合的客户关系管理网络,首先在中间渠道商方面需要充分认识到渠道商是茶文化以及茶业经济发展链条中至关重要的部分,要明确渠道商与茶业经济之间的稳固性关系。例如可以在茶文化旅游节和主题纪念日等重要节点邀请渠道商进行参与,提高渠道商与地区茶业经济之间的连通性。另一方面,需要把握好游客这一客户关系主体,可以在茶文化交流活动以及文化节等重要的活动节日,大力推广茶叶产品,吸引国内外的游客前来参观,与此同时可以借由不同的茶文化旅游项目以及茶文化节等,提高茶产品以及茶文化的宣传与引导,推广相关茶保健知识,不断增加茶文化的喜爱人群,为茶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商机和发展人群。最后,在发展茶业经济和茶文化旅游项目时可以充分应用各类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和平台,提高对茶文化旅游项目以及茶文化的宣传与引导,不断增强茶文化的民间认同性,为茶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总而言之,在我国历史文化发展中,茶文化尤为重要,同样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一步促进茶业经济发展,可以以茶文化旅游作为重要的发展平台,对此本文从茶文化旅游发展的背景以及茶业经济发展价值出发,探索茶文化旅游发展中茶业经济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茶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肖黎.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相关问题探究[J].福建茶叶,2020(10):74-75.

[2]魏嘉莹.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相关问题探究[J].种子科技,2020(14):115-117.

茶叶经济篇10

1 经济滑坡的原因

国有茶场经济滑坡、亏损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自然灾害、市场疲软、茶场负担重、体制不顺、 管理 不严是主要原因。

1.1 客观原因

1.1.1 茶叶市场由畅转疲。从1989年开始,茶叶市场连续下滑。正常年份,全国茶叶出口量在20万t以上,而近几年茶叶出口量大减,且花色品种单调,茶叶加工企业无法生产,外贸公司需要量减少。茶价低、 成本 高,严重地挫伤职工种茶的积极性,茶场经济陷入困境。

1.1.2 企业负担过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生产成本上升。化肥、农 药 、煤、电费、采工工资等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茶叶直接成本涨幅过大;离退休金提高。一是离退休人数逐年增加,平均每四个职工负担一个离退休人员;二是离退休人员退休费用增长较快;企业办 社会 。茶场一方面要向国家交纳增值税、 农村 特产税、所得税等,另一方面又要承办本应由政府办的文教卫、公检法等事业性的机构,无疑加重了企业的负担;赋税过重。目前茶叶的税赋高达31%,远远超过蚕茧等其它农产品,在茶叶生产成本上升,效益下降的情况下,这样的高税赋实在使茶场难以承受。

1.1.3 自然灾害严重。近几年,茶场的旱灾、虫灾严重,致使茶树受灾受损,加剧树势老化,影响了茶叶产量。

1.1.4 资金缺乏。茶场从1993年以来,资金就陷入困境,具体表现以下几方面:企业负债过重。一个中小规模的茶场,负债高达3215.3万元,职均负债3万多元,贷款和借款1034万元,仅 银行 利息,一年高达134.42万元,平均亩茶园承担249.56元,每个在职职工承担1501.89元。资金严重沉淀。一是流动资金变成了固定资产,运转不起来;二是资金损失。贷款难以收回,经营亏损严重。

1.2 主观原因

茶场经济出现滑坡,除了客观原因外,还有主观上的原因。如:茶场领导决策失误;内部管理失控;改革不到位,分配失当;产业结构单一化。

2 发展的主要措施

影响茶场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改革和完善现行管理经营体制,加强茶园基础建设和努力扩大茶叶的销售量。

2.1 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建立市场运营机制。

2.1.1 全面实行“四到户”、“两自理”的经营体制。改革原有的大农场对家庭茶场实行统包统揽的经营模式,全面实行生产费用、生活费用“两自理”和茶园、核算、风险、盈亏“四到户”。茶场以资产租赁的方式将茶园租赁给职工经营、管理。职工租赁茶园后,完全自我投入,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按市场规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2.1.2 初制茶厂实行公开招标租赁经营。茶场初制厂全面推行以现有厂房、机具等固定资产租赁经营,鼓励干部和有经营能力的职工参与竞标,租赁期一定三年,采取预交资产保金押金的办法,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2.2 建立紧密型茶叶集团。组建茶叶产业集团必须是利益均享、风险共担紧密型的企业。改变分散经营,出售原料的被动局面。培植优势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企业拓市场、促基地、带承包户,变松散、随意的产销形式为规范、紧密型的产销形式。

2.3 树立茶叶生产的基础地位。对于茶场今后走出困境,进一步发展茶叶经济,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要着手规划三个工程:一是茶园的基础建设,如喷灌设施、新良种茶园的发展和防风林带的建立等;二是加快衰老茶园的改造,复壮茶树,提高产量和品质,为茶园 机械 化奠定基础;三是积极开发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建立和健全新产品的生产程序和经销策略。

2.4 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茶场必须在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的同时,调整茶园种植结构。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发展茶果间作套种,发展养殖业,兴办养鸡场、养猪场,彻底改变单一茶叶生产的经营格局。

2.5 加大推销力度,提高茶叶销售量。要加强宣传,提高农垦茶叶知名度,积极开拓国际、国内茶叶市场。国际茶叶市场需求量,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销量,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一旦国际茶叶市场不景气,国内茶叶市场就易于出现滞销,茶叶价格降低,茶叶企业的自身优势就难以发挥,就会出现近年来的困境。因此,应上下努力千方百计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增加出口量,不但出口大宗绿茶,而且也争取出口名优茶和袋泡茶等新产品,提高创汇能力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