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十篇

时间:2023-03-31 18:41:31

初中体育

初中体育篇1

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注重体育知识的传授,加强学生体育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享受体育锻炼过程,从而转变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热爱体育锻炼,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体育健康素质。

一、注重体育知识的传授,加强体育能力的训练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缺少的是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在体育素质教育中,必须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注重体育知识的传授,通过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在开动脑筋理解体育知识基础上,边想边练,掌握体育锻炼的原理,这样,学生在以后的体育学习实践中就能够举一反三。譬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的难点,学生感到艰苦、枯燥,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时,除了教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合理地控制速度,如何掌握加速间歇时间,如何度过极限点,跑步之后如何该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学生通过这样的知识讲解和体育运动,既锻炼了身体、提高了运动能力,又学到了有关的运动的知识,以后学生自己再去实践、探索,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他们自己的体育锻炼能力。

体育知识的讲解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既要运用专业的体育术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总结运动规律,再用简洁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把它归结为运动口诀。譬如篮球教学中的三大步上篮,教师就可以总结它的运动规律,将它的运动要领归纳为“一大二小三高跳”。这样的口诀,语言简明扼要,学生都喜欢听,非常容易懂,而且记得牢。学生在掌握了这些运动知识之后再进行训练,就很容易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提高运动水平。

二、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享受体育锻炼过程

体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运动心理等,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适度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均等的教育机会。在教学中,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在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不同运动强度的练习,使每一个学生始终处于通过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注优秀学生不断刷新的优异成绩,更要关注后进学生的哪怕是最微小的一点点进步。要对优秀学生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运动要求;对运动能力稍差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简化练习方法,降低练习难度,可以给他们更多的练习时间,特别要给他们以信心和鼓励,及时表扬和肯定他们的进步,从而不断地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体育素质教育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把参加体育锻炼当作一种享受。

把体育锻炼当作是一种享受,在体育锻炼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体育运动中的美一般是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由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是美妙绝伦的,在人们的审美观念中身体的健美是大家追求的目标,更是长期的体育锻炼的结果。运动美是人们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协调美、行为美、竞技美、服装器材美等。初中体育素质教育要将审美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要着重于增强学生体质,帮助学生塑造美的体型,促进身体机能健康完善,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

三、转变体育学习态度,热爱体育锻炼,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教师必须认真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转变学生不重视体育学习的不良态度。教师自己要作好表率和示范,自己首先热爱体育,是体育运动的高手。由于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强烈的模仿性,体育教师如果能将自己的运动才华在恰当的时机展示给学生,势必能引起他们崇拜之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产生要学好体育的强烈愿望。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做好自己的第一次示范,力争做到正确、熟练、轻快、优美。

初中体育篇2

一、初中体育教育的现状

(一)未打破传统初中体育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但长期以来,初中体育教师教学前的初中体育课程设计都是围绕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程中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活动,缺少自主发挥的空间,在这种体育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失去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其次,部分体育教师教学时仅进行理论教学而没有实践教学。而体育锻炼是长期的,仅进行理论教学学生并不能养成长期锻炼的习惯,身体素质也无法得到提高,体育课程就没有作用。

(二)缺乏初中体育教学资源

初中体育教学资源是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包括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械、体育教师的人力资源。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标准的体育场地以及体育器械是保证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但很多学校由于对初中体育课程的忽视,体育器材不但严重缺乏,仅有的体育器材大部分零件也是损坏的,这样的体育器材并不能给体育教师上课带来帮助,也不能提高体育课程上课的质量。而在部分偏远的学校,体育教师相当缺乏,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程也是其他课程教师教学的,难具备专业的初中体育教学知识。

(三)忽略对学生能力的个体差异培养

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之间的家庭背景、年龄、兴趣等不同,体育特长不同,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进行分组教学。但在现阶段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常常忽视了学生各不相同的差异,例如,有的学生因家族遗传患有心脏病,就不能安排做耐力类的活动。由于很多体育教师没有观察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习惯,也就无法发现学生在体育方面的优点及特长,不但难以实施分组教学的体育教学模式,也会挫伤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初中体育的创新教学

(一)创新初中体育教学模式

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应明确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前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设计体育教学活动,在教学时也应为学生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体育课程中主动去学习,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也可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体育活动中,并给予学生空间去尝试一些新的体育项目。例如,有学生喜欢跳健美操或者舞蹈的,体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编制合适的动作,丰富教学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二)开发初中体育教学资源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想要创新初中体育教学,就需要不断地开发初中体育课程资源。但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初中学校体育场地及体育器材严重不足,而体育教学项目又是多层次的。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初中体育课时,可以根据体育器材的特点来开发其他的功能用途。例如,接力跑的接力棒不但可以用作接力跑的传接棒,还可以用做学习哑铃操的手持器材、学习指挥时的指挥棒等。初中学校体育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与学生利用废旧物解决体育器材短缺的问题,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三)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体育教学

在学习成长阶段,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兴趣及特长。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观察学生活动中出现的这种差异,并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了解,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应呈现多样化,避免出现身体素质差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学习难度相同的体育项目等问题。再者,体育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比如,有的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差,但是却喜欢篮球、足球运动,教师也要给予鼓励与表扬,只有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并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进步,才能达到体育课程教学的真正预期目的。

三、结束语

在体育教学阶段,体育课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要想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体育教师不但要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并在创新教育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有选择地进行所喜欢的体育项目锻炼,让学生有机会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充分发挥潜能。而体育教师的引导还可以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优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创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下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欣美.试析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教学方法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9:206.

[2]周鸣.初中体育创新教学方法探究[J].创新教育.2014.32:219.

[3]黄碧珊.浅谈初中体育课的创新教学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4.08:107.

[4]张磊.基于创新角度的初中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教学研究.2014.02:131~132.

初中体育篇3

大多数人在观念中认为体育就是一种游戏、玩耍而已,却没有真正从人文精神的深度和高度上来进行深入的认识。可见,这种教学观念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的生存和发展。

在土语教学的目标上需要进行重新设定,真正树立素质教育中人文精神为指导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逐渐改变传统意义教学中对体育知识的灌输模式教学,真正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的教学模式,注重并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在人文精神指导下的体育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的体育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体育教学应该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充分体现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构建出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真正了解和把握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建议和个人意见,比如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程教学,希望从体育学习中获得哪些知识,当教师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就可以有效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增加注重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当然教师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进行体育教学计划的设置,因为每个学生的兴趣点是不同的,但学校体育教学的资源又是相当有效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有效的引导,并且是通过分层教学和分组教学的方式更好地解决这些教学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矛盾。

教师需要对当前的体育教材和课程安排进行深入的研究,制定出符合人文精神要求的初中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教材。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教材选择上的基础性、科学性和全面性的问题,注意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一种师生合作的关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的教学活动中来,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锻炼身体。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尽量选择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方法,并且要便于操作,从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就能够最大限度地锻炼自己的身体和意志力,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需要遵循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并对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优化,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实现学生多种因素的全面发展。

初中体育篇4

关键词:体育教学良好性格心理素质创新

一、体育锻炼成就健康的体魄

我们都知道,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发展的资本。否则,一切都会成为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因此,具备强健的体魄很重要。尤其在中学阶段,学生正是长身体和长知识的重要时期,面对新的挑战和考验,他们必须要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迎接重重考验,勇往直前,克服困难,进而成为一个强者,用健壮的臂膀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担。在体育课堂上,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锻炼身体,提高技能。因此,教师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平等、自由发展的活动机会,比如,学生在学习各种球类运动技能时,教师应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在提高学生自我表现能力的基础上,科学地开展各种体育竞赛。在各种活动中,不但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还让学生轻松地锻炼身体,掌握了体育技能,所以,体育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也应该转变以往的对体育课的看法,主动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树立自主锻炼的意识。作为体育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训练的主动性,努力培养出健康活泼的中学生,最终使他们成为祖国繁荣富强的建设者。

二、开展多种体育活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

当下的中学生,不管是思维能力还是对事物的看法都和他们的年龄不相符,更多的时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全家人都把孩子当做掌上明珠,生怕孩子受一点委屈,百般迁就,只要孩子提出的要求,家长都尽量去满足,对他们是宠爱有加,导致很多孩子自私自利、心胸狭隘,不顾别人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精神,做事不能顾全大局,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因此破坏了班级的团结,遭到他人的不满,产生自卑、自闭的不良心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以上情况,有目的地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的体育活动,比如,开展接力赛活动,在比赛中,如果只靠自己的力量,不注意和其它队友积极配合,那么这个队是不可能遥遥领先的。这个活动需要高度的团结精神,队友之间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发挥强大的力量,进而取得成功。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集体力量的强大,从而改变了他们自私的毛病。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形成了一种自觉的意识,有利于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集体。

三、在体育活动中塑造学生性格

在体育课堂上,有的学生性格活泼,侃侃而谈;有学生则不爱说话,不善于表现自己。这也许是由于天性使然吧。但是通过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这些不善于说话的学生并不是甘于沉默,他们的内心有一种和其他人交流的渴望,只是胆小、不自信罢了。于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组织一些互助的活动,比如,绑腿跑、双人垫球比赛等。在比赛中,学生为了取得胜利,他们会主动交流,商量对策,抓住表达自我的机会。刚开始,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愿意参加,但是迫于教师的要求,只好服从。但是我们会发现,他们参加的次数多了,压力就没有了,心态慢慢放自然了,而且还体验到了参与活动的乐趣。逐渐地,他们善于表达了,喜欢和他人交流了,比原来活泼、自信了很多,这就是体育课的魅力所在。

四、体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今的社会到处充满了竞争,中学生有竞争意识,但是却缺乏承受能力,满足于成功的喜悦,不能接受失败的结果。他们认为失败是可耻的,因此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一点失败,就会怨天尤人、情绪低落、萎靡不振。这样的心理素质不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只能成为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多开展比赛活动,并在每一次比赛中评出优胜者。起初,失败的学生会郁郁寡欢。但是,他们还没有尽情地品尝失败的滋味时,另一场比赛又要马上开始了。经过反复锻炼,他们体会到失败乃兵家常事,不必过于在意。想想自己为了一点挫折就自暴自弃,萎靡不振是多么可笑啊。他们会重新诠释失败的含义。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一定会看到成功的耀眼光芒。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让学生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去建设美好强盛的祖国。

五、转变角度角色和大胆创新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充分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给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地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是一种辩证关系,这两者相互发展,相互制约。所谓的主体性教学,并不是教师放手不管,让学生想练什么就练什么,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主体性教学虽然提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需要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主动权还是在教师手中,教师要比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发挥的作用更大:即通过激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指导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构建师生双边互动的教学过程,才能把体育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总而言之,我们要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体育教师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探索,努力创新,积极改革,做好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王海蛟.对新课程改革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和体会[J].祖国:建设版,2013(8).

[2]李志芳.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3).

[3]刘培刚.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开展高中体育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3(8).

[4]金超.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观念的有效转变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2).

[5]陆爱东.初中体育教学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当代体育科技,2011(5)

初中体育篇5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不仅教师自己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更大的任务是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和意识。中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上容易张扬个性,所以我们体育教师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警示,要充分利用课堂中的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在思想上认识到安全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如,有的学生调皮贪玩、不遵守课堂纪律,站队列时故意推撞其他同学,把握不好力度和分寸,再加上有的学生的身体平衡、协调能力较差,被推撞后很容易摔倒,进而使身体受到伤害。针对课堂上这种常见现象,体育教师不能因为是学生的打闹而忽略不管,而应当迅速制止他们这种行为,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批评,使他们认识到这种行为不仅是错误的,还会引起不良的后果,进而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安全的行为,要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加上教师的随时提醒,学生就会时时保持清醒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他们认识到位了,自然会和老师积极配合,也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教师要认真组织教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体育教师,要把安全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要带领学生做好准备活动,除了一些一般性的准备活动,还要做一些专项的准备活动,适当地加大上肢、肩部、腰部等大关节部位活动。在安排教学步骤时,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动作知识、技能、技巧,采用科学的教法,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动作要领,明确动作规范。另外,体育课中学生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但是,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将对体育课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负荷过小学生得不到锻炼,而负荷过大会给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能及时观察课上学生的状况,做到张驰有度,既让学生得到锻炼又不能伤害学生身体,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切不可随意地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

三、注意场地、器材安全使用及布置

(一)场地的设置,加强安全预防场地是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安全事故最主要的外部环境。在上课前,体育教师要仔细认真地做好运动场地的安全检查,如果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排除,待排除后再组织教学。比如,在进行篮球、足球、排球训练时要保证场地的平整,及时清除小石块,防止学生踩到后扭伤脚踝,或者摔倒后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再如,在跳远训练之前,教师要先翻松沙土,拣出沙坑中的石块、砖头等。

(二)对体育器材的检查与管理器材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若不注意,体育器材也会危及学生的安全。比如,学校的单杠、双杠、篮球架等常年在室外放置,受雨淋日晒,时间长了就会生锈、腐烂,如果学校平时不注意保养和维护,体育器材很有可能在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发生断裂,进而导致学生受伤。因此,我们体育教师一定要在上课前对体育器材进行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再如,有些体育器材是需要搬运的,如标枪、铅球、铁饼、跳高杆等,若学生在搬运中不注意,导致器材不慎跌落,很有可能砸到他们。另外,如果这些器材随便摆放在操场上,且无人看管,学生可能会随意玩耍,很容易引起一些安全事故。所以,体育教师要教导学生,在搬运器材的过程中不能打闹嬉戏,而且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器材也不能随意摆放在操场上,更不能随意玩耍,使用完毕后要及时送还保管室。

四、教师要掌握常用的急救方法,正确对待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

虽然防患于未然是体育安全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但是我们教师不应该只把精力放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上,因为在实际的体育课堂中,或大或小的安全事故难免会出现,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掌握常用的急救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学生的伤病进行救治,防止伤情的进一步恶化,给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当掌握学生出现扭伤、脱臼、抽筋、骨折等状况的一些急救方法。倘若学生发生的安全事故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施救能力范围,教师应当沉稳冷静,尽快通知学校,联系医院,采取有效合理的处理措施,切忌手忙脚乱。另外,教师还要积极与家长联系、沟通,以正确的态度来参与事故的善后处理,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

五、总结

初中体育篇6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体育游戏 运用

一、初中体育游戏应用原则

1.秩序性

一节体育课上一般会插入多种的游戏,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掌握好节奏,在营造氛围的同时还要维持教学中的秩序性,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2.安全性

初中体育的游戏活动往往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在学生心中竞争性越高,趣味性也就越强,学生的热情也会越高。但是很多学生只是想到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忽略了安全问题。所以老师在游戏的选择上要考虑安全问题。

3.健康性

在体育教学穿插体育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游戏的内容和形式方面是否具有健康性。游戏是为体育教学服务的,而体育教学是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服务的,所以在体育游戏的选择上要保证其健康性。[1]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

1.初中体育准备活动的体育游戏应用

课前准备活动在整节体育课程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引入部分,能够帮助营造课堂氛围。再就是准备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接下来的锻炼活动中防止肌肉和神经拉伤,所以准备活动的体育游戏要具有训练性和娱乐性,为此老师要改变之前传统的慢跑、体操等形式的准备活动,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在将准备活动转变为体育小游戏的形式。

比如,老师可以以徒手操的形式来完成学生活动韧带和全身肌肉的过程,让准备活动变得具有趣味性。当然除了在动作转变为游戏形式之外,在基础的体操活动中,可以创新为“跟我学”的游戏内容,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认真的锻炼。另外,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类似跑步的蛇形跑或是是听号抱团等游戏,还可以使用跳大绳的方式取代传统的慢跑,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的肢体得到活动,也能调动学生整堂课程的积极性。

2.初中体育教材的体育游戏应用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结合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性格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游戏,将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变的具有趣味性,在愉快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的。体育教学的内容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所以在教学方式上也要是灵活多变的,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具有好奇心,提高教学质量。在体育原有的教材内容上,在引导合理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提升各方面的能力。[2]

比如,长跑运动能够提高学生肺的活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在课程中加入长跑运动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时发现学生潜在的运动优势,方便老师对学生进行定向的培养。但是让学生就围绕着操场进行长跑运动,难免会让学生感觉到非常单调,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惧怕的心理,总是担心自己无法完成。因此,在长跑运动中可以加入一些追逐游戏成分,或者是设置一定的情境,在一定的氛围中让学生完成长跑,如奔向未来、环球旅行等主题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达到锻炼的目的,用游戏的方式去挖掘学生的运动天赋。

3.初中体育技术的体育游戏应用

在体育教学中重点教学内容就是体育运动的技术问题,这些技术讲解对学生而言显得有些枯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可以在技术知识方面讲解时插入游戏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初中体育教学目的体育游戏应用

体育各种类型的训练都具有不同的训练目的。比如,有些运动类型是训练学生的敏捷度,有些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耐力、有的是为了加强学生肢体的协调性。在强化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的训练中,由于强度比较大,所以一般学生在第二天就会感觉到全身酸痛。动作虽然不难,但是负荷较大,形式也很单一,所以学生在强化训练中一般没有什么积极性,还会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所以运用体育游戏的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积极性。

比如,蛙跳是学生都很害怕的运动方式,单调的蛙跳形式也会让学生很快就感到疲惫。抓住学生喜欢竞争的心理,可以进行蛙跳接力赛的方式,有了竞争就会有动力,在蹲跳中训练学生的腿部力量。使用推小车或者是推人出圈的游戏活动,锻炼学生的上肢力量;采用学生喜欢的投掷沙包和大龙尾的游戏形式,加强学生的敏捷度。老师在教学中使用不同类型的游戏方式,结合教学中不同的锻炼目的,将单一的高强度训练模式进行创新转变,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进行教学游戏的时候,要把握好训练强度,根据学生的实际身体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量,并且还要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帮助学生在训练中的安全性。游戏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对学生的情绪进行调节,在游戏中消除体育锻炼中的疲劳感,让学生面对高强度的锻炼在情绪上由紧张过度到平静,开始用负荷较小的游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大脑皮层保持兴奋,抑制运动中枢神经的加深,让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在游戏中都能感受到轻松。

结束语:

总而言之,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游戏在运用中要和教学内容结合,老师要遵循体育游戏的教学原则,了解学生身心发展和生理机能的规律,才能让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老师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游戏与体育教学的结合。

参考文献:

[1]戴立新. 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 运动,2012,22:114-115.

初中体育篇7

1.体育教学的目标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运动教学,课外活动目标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练身和活跃学生生活、协调人际关系。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来讲应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培养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一个学生而言,是通过体育达到以下四个目标:①身体的发展。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包括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岗位的身体和心理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复能力,对疲劳的抵抗力;②获得良好的运动技能,提高工作劳动的效率,进而提高生活质量;③掌握科学的健身养生知识,提高智力素质;④培养正确的社会情感,形成民主、公平、竞争的意识,能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括地说就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个性。

2.现行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弊端

中学体育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理论课十分抽象、深奥,并且系统性不强,比如针对初一学生讲人体的ATP、CP、葡萄糖、脂肪氧化供能,似乎为时太早,太深奥。实践课包括队列队形、基本体操、跑、跳、投、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民族传统体育、篮球及韵律体操和舞蹈等。体育课是身体活动课,而身体活动是以身体素质与思想素质作基础的。学生基础不同,要掌握相同的教学内容,这也成了体育教师的一大难点。另外限于条件,体育实践课受场地影响大,背越式跳高少不了海绵包,篮球教学要有很多的球与球场,遇大风、下雪、落雨、强日光,体育课变更的随意性则更大。教学内容完不成,学生身体得不到锻炼,结果体育课成了学校的“搭头课”。

3.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即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学生身体迅速成长,骨胳肌肉发育很快,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都有较大发展,神经兴奋过程占优势,反应快易激动,但心脏发育稍滞后于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发育,运动持续能力差,易疲劳。尤其是性机能的迅速发展,体态上出现了新的变化,男女生差别更为明显。男生声音变粗,喉结突出、出现胡须、体型纵向发展;女生月经出现,声音变高,乳腺发育,皮下脂肪增多,身体开始横向发展。生理方面的这些突变,引起心理、行为也发生相应变化:第一,由于体内新陈代谢旺盛、精力充沛,充满朝气,活泼好动,喜爱体育运动及竞赛以表现自己。第二,由于身体发育不均衡,加之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差,所以动作笨拙、别扭、不灵活,而且容易头晕和疲劳,干事情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第三,由于性机能开始成熟,性意识觉醒,开始注意异性,产生好奇心,并且爱表现自己来吸引异性。第四,成人感产生并逐渐对身体形态产生意识,开始评价别人和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心理矛盾更为明显,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矛盾,自尊心与自卑感矛盾,反抗性与屈从性的矛盾,理想与挫折的矛盾,这些矛盾使他们表现出偏激或逆反心理,所以应以正面教育引导为主,不可打击其自尊挫伤其人格。

4.游戏法教学是比较适合的方法

游戏是一种遵循很简单的规则让人有很大自由活动余地的运动,可以随意支配动作的难易与数量,比如双人摇绳跳,只不允许踩死跳绳,而进出的方向、跳动的次数均不加限制;“网鱼”游戏规定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而跑直线还是折线、曲线,是急停急起还是跑跳结合均不加限制,只要跑动者不被围捕者逮住即可。游戏法特点之一是参加者全体在运动,这保证了练习的密度与强度;二是动作难度自己控制。比如“贴膏布”,速度快与追捕者离得远可以多绕几个圈,速度慢可就近处置;三是在练习中学习,不会作游戏的人,只要参加了一次练习,也就会作这个游戏了,学习效率比单纯的组织学生学要高很多。其基本过程是“练习一学习一练习”,实用性大,练习次数多,而不是学示范动作那样“学习一练习”;四是不同气候不同场地条件下均可作游戏,受外界的限制较小;五是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活跃气氛,提高练习效果;六是可简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比如篮球投篮练习,将球篮降低到2.2至2.5米高度,学生易于投中,还可练习扣篮,既是游戏,又是教学内容,学生很愿意投入。

体育课中使用游戏法,可以激起学生运动热情;但当学生很活泼时上体育课,又必须集中其注意力并稍抑制其激情,这时可用集中注意力游戏;素质练习很枯燥乏味,可用游戏法进行调节,如追逐跑练奔跑能力、听信号追逐跑练反应速度与动作速度,“跳深”与蛙跳的竞赛练跳跃能力,不同高度的橡皮筋可用来练障碍跑和跳高。结束部分用音乐伴奏跳迪斯科来放松肢体,或用听信号大声笑的游戏放松情绪。

班级体育活动中亦可引入体育游戏,比如跳绳、登山、小群体的竞赛等均可协调学生关系,增强凝聚力。

全校性的拔河比赛,球类比赛,擂台赛,可以促进学校学习气氛的转化,可以扭转后进生,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提高学习兴趣;健美操、韵律操、体育舞蹈是女生们喜爱的内容,可以促进机体的发展,展示美好的姿势,培养自信心。

初中体育篇8

一、体育意识及构成

所谓体育意识,就是人脑特有的对体育和体育活动的态度控制系统。体育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体育感觉、思维和判断的总和,是人对体育运动总的认识和看法。体育意识是相对稳定的,它主要由态度状态和体育素质构成。态度状态包括人们对体育和体育活动的认识状态、情感状态和意志状态。体育素质,既包括人们关于体育和体育活动的认知及其水平,也包括人们关于体育和体育活动方法和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对体育和体育活动的接受和吸收能力。

二、体育意识的特点

体育意识具有以下特点。内在性:体育意识不等于体育行为,体育意识是内隐的,是一种内在的结构;客观性:体育意识一方面是人脑这个自然物质的机能和属性,另一方面体育意识的来源是客观存在的;社会性:任何人的体育意识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相互作用,通过社会环境持续不断的影响,通过大量的体育实践活动而逐步形成的;能动性:体育意识能够支配和调节人们对体育和体育活动的意志和情感体验,能够限制或推动人们的体育活动;稳定性:体育意识形成后,将持续较长时间而不轻易改变;对象性:任何体育意识都是针对体育和体育活动中的某一对象,因而它具有主体与客体的对应关系;系统性:体育意识是一种态度控制系统,各态度之间彼此相连,紧密相关,形成有机联系;历史制约性:体育意识的反映对象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一定的社会体育需求和社会体育能力下产生和进行的。

三、学生体育意识的判断

由于体育意识的构成主要是态度状态和体育素质,因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别初中学生是否具有体育意识。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体育科学知识、体育活动方法和技能;是否认识到体育和体育活动的功效和作用,特别是评价性认知;是否具有对体育和体育活动的正向积极的情感体验,如依赖感、必要感、赞同感和支持感等;是否具有体育需要和体育行为倾向。在判别时,首先要看是否具备一定的关于体育和体育活动的知识、方法、技能和评论,因为这是基础。如果已经具备,还要看是否具有正向体验和积极的意向。只有同时具有对体育和体育活动的认识、情感体验和体育需要,才能说有体育意识。人们有无体育意识是全民健身运动成败与否的关键,努力培养和提高人们的体育意识是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初中阶段体育意识潜在因素的分析

初中学生因受他们文化修养、道德规范、体育基础、自身素质和他们认识能力等因素的局限性及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致使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重智轻体的观念占主导地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差,体育意识更令人担扰。不过,从对中学生体育锻炼活动主观行为方面的情况看,他们就其行为认识上,反映出了当代中学生对体育活动倾向方面有了明显的时代进步。从他们具体落实到实践中的情况看,与其对体育活动的主观行为相比具有其共性,也有差异。在当代中学生群体中,他们受其知识、文化背景的影响,不仅对体育锻炼活动的价值现象较以前更有时代意义上的认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锻炼的主观思想行为方面表现出了较强的主观参与倾向。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对体育锻炼思想行为方面表现出主观参与倾向的比例较大,而真正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明显减少。再者说体育教师及学校的因素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学校体育活动的客观条件较差,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学生主观上他们想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作为锻炼的首先条件,同时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希望有专门的教师给予帮助、指导,使他们能在喜欢的项目上得到锻炼。如果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很难调动起来,只顾眼前而不顾长远,将极大的阻碍了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习惯的养成。对于很多学校而言,由于体育器材、场地设施、师资力量上的“贫泛”,导致许多的教学内容不能开展。学生也就只能学到零碎的、间断的、毫无系统可言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受到极大的制约。

五、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意识培养

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和提高人们的体育意识的途径有:改变人们对体育和体育活动的态度,使之具有正向的体验和积极的态度;努力提高人们的体育素质,使人们更能够反映体育和体育活动。具体的是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行在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排除各种消极因素的干扰,提高师生的体育积极性;加大意识教养的力度,发挥体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发挥体育竞赛的激励作用,发挥体育宣传的导向作用,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学生高尚的体育情操;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观赏体育比赛的能力。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它需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相互配合;它需要体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改变强行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技能的方法,改变体育教学公式化、成人化、训练化的方法,积极创新,着眼于未来,适应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学校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但要把它真正变成有效的学校体育实践,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其中,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将是关键,其必将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终身体育思想的建立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我认为学校体育工作要注重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习惯的养成。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来扭转这种现状,以达到“全民健身”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应兴达.《体育意识剖析》.

[2]杜汉华.《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曾东阳.《学校体育工作中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及体育习惯养成的探析》.株洲市炎陵县水口镇中学.

[4]孙华.《浅谈中学生体育意识及其培养》.三林中学东校.

初中体育篇9

关键词:体育中考 初中体育教学 影响

一、片面追求体育中考的满分率

实施体育中考不仅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进程,也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一项措施,学校因此重视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时间也得到充分保证,同时激发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调动我们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是体育教师面对升学率以及用学生体育中考成绩来评价时,有些教师却将体育中考蜕变为体育教学的“指挥棒”,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练什么,压制学生死练、硬练,一味的追求体育中考满分率,甚至有些教师把课外活动课以集训的方式来提高成绩,这样充其量只是为了学生暂时升学不拖后腿而已,这有悖于体育中考的宗旨,也有悖于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的理念。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设计好教学内容及新颖教学,真正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使课堂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二、体育课堂教学演变成训练课

教育部曾经指出:“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是国家深化中等教育的改革,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积极措施,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有力对策。”实施体育中考是推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有效措施,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跨世纪的合格人材,是增强学生体质,强化他们的体育意识,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的重要一环。但当前,有些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与体育中考的相互联系认识不够,认为只要学生在体育中考“三项”取得好成绩,就算完成了初中体育教学任务。因此,初中年级学生体育课就针对“三项”体育中考的内容要求进行上课。有些教师甚至把体育课改上训练课。其结果,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受到一定的影响,学生的体育中考成绩并不是一定很理想。对此,我们体育教师要协调好体育教学和体育中考课余时间训练,要把体育中考课余时间训练的内容溶进课堂教学中,作为“大纲”内容的升华,借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例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让学生模仿“兔跳”和“蛙跳”的动作进行练习,迎合学生的心理爱好,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三、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及个性发展

体育中考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通过考试,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对学校体育的重视,最终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学生一旦失去了体育锻炼兴趣,身体素质必然下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采取的手段,使学生为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如探究性问题的提出可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究热情,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去思考探究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例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的技巧,我依次提出问题:小兔、袋鼠和青蛙跳它们是怎样跳的呢?同学们可以试一试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再比较分析哪一种动物跳得远一些,为什么会跳得远呢?手臂向前向上的摆动是不是可以帮助身体向前向上跳跃呢?等等。以问题带动兴趣,以兴趣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展现自我的过程中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注意参与量的递进、参与难度的递进、参与主动性的递进,而不是强制、命令性的方式,使学生必须去服从的形式。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常置于“高期望 ----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和开拓创造力的目的。

四、忽视学生终身体育教育

初中体育篇10

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注重体育知识的传授,加强学生体育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享受体育锻炼过程,从而转变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热爱体育锻炼,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体育健康素质。

一、注重体育知识的传授,加强体育能力的训练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缺少的是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在体育素质教育中,必须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注重体育知识的传授,通过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在开动脑筋理解体育知识基础上,边想边练,掌握体育锻炼的原理,这样,学生在以后的体育学习实践中就能够举一反三。譬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的难点,学生感到艰苦、枯燥,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时,除了教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合理地控制速度,如何掌握加速间歇时间,如何度过极限点,跑步之后如何该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学生通过这样的知识讲解和体育运动,既锻炼了身体、提高了运动能力,又学到了有关的运动的知识,以后学生自己再去实践、探索,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他们自己的体育锻炼能力。

体育知识的讲解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既要运用专业的体育术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总结运动规律,再用简洁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把它归结为运动口诀。譬如篮球教学中的三大步上篮,教师就可以总结它的运动规律,将它的运动要领归纳为“一大二小三高跳”。这样的口诀,语言简明扼要,学生都喜欢听,非常容易懂,而且记得牢。学生在掌握了这些运动知识之后再进行训练,就很容易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提高运动水平。

二、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享受体育锻炼过程

体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运动心理等,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适度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均等的教育机会。在教学中,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在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不同运动强度的练习,使每一个学生始终处于通过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注优秀学生不断刷新的优异成绩,更要关注后进学生的哪怕是最微小的一点点进步。要对优秀学生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运动要求;对运动能力稍差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简化练习方法,降低练习难度,可以给他们更多的练习时间,特别要给他们以信心和鼓励,及时表扬和肯定他们的进步,从而不断地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体育素质教育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把参加体育锻炼当作一种享受。

把体育锻炼当作是一种享受,在体育锻炼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体育运动中的美一般是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由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是美妙绝伦的,在人们的审美观念中身体的健美是大家追求的目标,更是长期的体育锻炼的结果。运动美是人们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协调美、行为美、竞技美、服装器材美等。初中体育素质教育要将审美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要着重于增强学生体质,帮助学生塑造美的体型,促进身体机能健康完善,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

三、转变体育学习态度,热爱体育锻炼,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教师必须认真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转变学生不重视体育学习的不良态度。教师自己要作好表率和示范,自己首先热爱体育,是体育运动的高手。由于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强烈的模仿性,体育教师如果能将自己的运动才华在恰当的时机展示给学生,势必能引起他们崇拜之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产生要学好体育的强烈愿望。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做好自己的第一次示范,力争做到正确、熟练、轻快、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