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建筑设计十篇

时间:2023-03-31 04:21:58

医疗建筑设计

医疗建筑设计篇1

关键词:医疗建筑、设计、原则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医院的建筑设施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医院的建筑设计成为人们最为重视的地方。医院建筑设计应以功能为主,以医疗流程分析为辅。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功能分区、多样性、建筑空间的合理设计,为人们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1.医疗建筑设计的现状

1.1无计划的扩建医院规模

我国医疗建设的发展逐渐的提高,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这与现阶段人们的需求相比已经出现了一个供过于求的现象。从而导致一些医疗门诊人数减少、病床和医疗设备利用率不高。因此,对于医疗建筑建设,如果规模预测不合理,盲目扩大规模,就会使机构臃肿,人员超编,效率不高,加重病人的负担,也势必造成医疗业务的萎缩。所以,医院规模的预测,要综合考虑经济基础、人口增长、服务半径等多种因素。医疗的规模建设应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根据疾病发展趋势和人口发展变化速度的快慢,计划未来的10-20年全社会的医疗服务的需求量,以及按功能、技术特长和所处的地理位置,确立其在三级医疗保健服务体系的地位、任务和服务范围,充分发挥资源的利用。

1.2盲目建造高层

大型的医疗建筑机构一般集中建设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市中心,由于城市用地紧张,导致了很多地方采取了集中式的高层或超高层建设模式。这就使许多建设方以为高层即现代化。高层建筑、全空调式成为现代化的标志,使人们对认识上产生了很大的误区。高层医疗建筑遇到的一些弊端:难以解决安全自救、隔离传染、高造价、高维护等问题,而且对许多医疗业务而言,水平联系与垂直联系相比较,水平联系更方便快捷。

2.现代医疗建筑设计的要求

现代化医院建筑应具备的条件也发生了转变,即从建筑场地、建筑功能、建筑设备、医疗配套设施、医院卫生等条件,向更高条件转变,对于它的要求也逐步的改变。

2.1满足医疗功能要求

医疗模式从“生物”到“生物心理社会”的转变,这种模式的改变使医院管理体系、医疗体系建设的观念发生了改变,同时也使医院建筑的建设观念发生了改变,传统医院建筑的医疗功能设置,已不能满足医院发展需要。 围绕着 “以病人为中心”展开的创新理念,如医疗质量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医院经营管理的低耗、高效等,已对医院的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建筑在满足医院卫生学要求的前提下,还需满足各医疗学科发展的专业要求。“医疗功能”重新整合、调整,需达到“整体功能”分区科学、合理;横向、竖向交通流线(包括人流、物流、车流)建筑设备的设置要求科学、经济;医疗设备仪器、医疗专用设施设置要求科学、合理:新的设备设施(如自动化传输物流设备、空中急救直升机坪台等)设置能够加强医院整体功能。 同时,医院建筑还需满足“具体功能” 争取良好朝向应以自然通风、采光;外部简洁内部舒适考究,注意色彩运用,环境雅致,空间宜人,营造家庭气氛;选用适当的建筑模数,护理单元、规模化,建筑设计具有通用性。

2.2绿色环保建筑要求

绿色环保建筑能够使医院改进治疗效果、降低成本。至少增加了自然光线和景物,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并且减少了医院里的有毒化学,这是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因为医院依赖强力消毒剂,并且在工作人员中出现高比率的成人哮喘。绿色建筑设计以能源、资源、废弃物、建筑材料、灾害、文脉、室内环境、灵活性、 技术为设计目标和原则。 医院绿色建筑,不单纯是室内外的绿化、污染水的处理、有害气体的处理、医疗生活废弃物的处理、建筑及建筑装修使用绿色材料,而是要考虑致力于维护病人的安全;致力于更好的病人结果;致力于维护工作人员和医生的安全;使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和原则在医院建设中充分体现。

2.3满足人性化要求

在医院建筑设计中,运用新的设计理念DD融合现状,面向未来的建筑,便于使用与管理的建筑“以人为本”,人性化建筑。人类活动与建筑形体空间也存在密切关系,而人类个性化需求向多元化发展,表现在医院建筑建设,在人体工程学、社会心理学、健康权、隐私权等方面,需充分体现“人性化”要求。这具体体现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幻觉”的美感。在医院建筑设计、施工中,设施按照“人体工程学”设计,针对设备、仪器、设施使用人群的情况,对其“特殊性”具体设计。医院的设施,应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要求,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尤其要注意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的设置。需求多元化,病室、诊室、检查诊疗等空间,就应按照多元化的需求设置。医院设计要突出自身的个性特征和环境优势,强调内在功能美与外在形式美的有机结合,以求在建筑与自然的结合上取得和谐统一的效果,既保证医院功能的合理性,又注重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环境和人群的审美要求。

2.4智能化建筑要求

智能化建筑是实现医院进入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智能化建筑一般要求信息通信、办公、建筑设备管理自动化,而医院建筑本身含有特殊性,需具备医疗设备管理自动化的特点。它正逐步改变着医院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医疗习惯,也影响了医院建筑功能布局和设计要求。由于综合布线和电脑技术的应用,一些综合性医院改变了传统的集中挂号,收费方式,采用分散挂号,收费方式,简化就诊手续,减少了病人往返路程,改变了门诊、挂号大厅的布置方式。另外,处方电脑化的实行,使病人取药的时间减少了,对中西药房侯药空间设计也产生了影响。医院的一切运行和原理都离不开计算机,因此,信息中心真正成了医院的心脏。

2.5总体平面设计要求

注意各个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洁污路线要有明显的提示,避免或减少交叉之间的感染;应保证住院部、手术部、功能检查室、内窥镜室、献血室、教学科研用房等处的环境安静;病房楼应获得最佳朝向。医院出入口不应少于二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尸体和废弃物出口。在门诊部、急诊部入口附近应设车辆停放场地。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毁炉应设于医院隐蔽处,并应与主体建筑有适当隔离。尸体运送路线应避免出入院路线交叉。职工住宅不得建在医院基地内;如用地毗连时,必须分隔,另设出入口。 病房的前后间距应满足日照要求,且不宜小于12m。门诊、急诊,住院应分别设置出入口。在门诊、急诊和住院主要入口处,必须有机动车停靠的平台及雨棚。如设坡道时,坡度不得大于1/10。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主楼梯宽度不得小于1.65m,踏步宽度不得小于0.28m,高度不应大于0.16m。主楼梯和疏散楼梯的平台深度,不宜小于2m。

3.总结:

现代化医院应表现在医院医疗技术装备的先进性,管理的科学性,护理素质的高层次,以及医疗服务与建筑环境的有机结合等方面缺一不可。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医院是我国医院建设的必由之路, 首先更新设计理念是重中之重,其次采用科学合理的医疗运作模式,来满足时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常利霞;人性化设计在现代医疗建筑设计中的作用[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医疗建筑设计篇2

关键词:建筑电气;医院;概况;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医院建筑在我国的蓬勃发展, 营造良好的设施、幽雅的就医环境、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已成为医院运营所必不可少的手段。现在的医院建设将目前国内外先进的供配电技术、照明技术、电气安全技术等运用于其中, 在提供温馨、舒适的就医和工作环境的前提下, 降低能量消耗, 实现安全可靠的运行, 使建成后的医院高效、稳定的运营。

1.工程概况

广东某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集医、教、研及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012年年底,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18层高,地下一层,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医疗综合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医院规模上了一个新台阶,各科的医疗业务节节上升。

1.强电电气设计

电气负荷等级及负荷计算

1.1 电气负荷分级

《供规》对负荷的分级如下:

一级负荷:中断供电将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政治、经济损失的负荷以及中断供电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正常工作的负荷。

二级负荷: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的负荷以及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用电单位正常工作的负荷。

三级负荷:不属于一级及二级负荷者。

结合本工程设计案例得出:

一级负荷包括CCU、NICU、PICU、RCU、血液透淅、病房区的抢救室、治疗室、应急照明、消防设备、重要计算机系统及高压氧仓等房间。

二级负荷包括大型医疗设备,真空吸引泵房,排污泵,客梯。其余为三级负荷。

1.2 内科病房楼负荷计算

国内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大型综合医院变压器安装指标一般在70~90VA/m2。医院的负荷比例仍然以空调照明为主体,医疗设备用电所占比例很小,空调(电制冷的)45%~55%,照明30%,动力(包括医疗用电)15%~25%。结合本工程实际案例,该项目主要电气负荷是照明、风机盘管及少量的医疗设备用电,空调机组、制冷及制热用电设备不由本楼变配电所供电。所以本内科病房楼的负荷比常规的用电安装指标大大降低。

实际的负荷计算结果如下:

=2689kW ;=1385kW ; =837kVar

=2459A ;=1618kVA ;Φ=0.85

补偿后:

=1 385kW ;=590kVar ;=2286A

=1 506kVA ;Φ=0.92

选择的变压器为:2×1000Kva

2.高低压配电系统

在本楼地下1层设变配电室,内设高压环网柜,低压配电柜及两台1000kVA 环氧树脂绝缘干式变压器。由室外变配电所引来两路不同母线段的10kV 高压电源为本楼供电。高压配电为单母线分段系统,两段母线之间设联络开关,正常情况下两路电源同时供电,分列运行。变配电室低压为单母线分段系统,两段母线之间设联络开关,主进开关与联络开关之间设电气联锁,任何情况下只能合上其中两个开关。本项目的变配电室的选址及变配电方案符合国家规范《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94及《供规》等规范的相关要求。所有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包括大型、重要的医疗设备)均采取双电源末端自动切换的供电方式,重要设备末端采用UPS 供电。

所有三级负荷的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式与干线式相结合的方式,对单台容量较大的设备采用放射式供电。各层病房区的普通用电负荷及一级医疗负荷采取单独计量,消防用电负荷及所有其他公共部分的动力及照明的计量采取用电共摊的原则。

洁净手术部用电应从本建筑物配电中心专线供给。根据使用场所的要求,主要选用TN-S 系统及IT 系统两种系统。医疗场所采用IT 系统供电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在2类医疗场所内,用于维持生命、外科手术和其他位于“患者区域”内的医用电气设备和系统的供电回路,均应采用医疗IT 系统。得出手术室及CCU 等部分的配电系统均采用IT 系统。

现在国际上通常采用IT系统(不接地系统/ 隔离电源系统)给医疗手术室、ICU、CCU 等场所供电。通常采用单相510kVA~10kVA 的隔离变压器给这些场所供电,可以防止低压电路中的其他微小漏电流通过接地线窜入手术室医疗电气设备上对病人安全构成威胁。另外一旦隔离电源上所接的负载出线对地故障,因为对地不能构成漏电流回路,只存在一个很小的容性漏电流,极大地保护了病人免遭微电击的伤害。

采用IT 配电系统,因其中性点不接地,当负载端出现第一点相对地绝缘故障时,因对地不能构成回路,只会产生一个很小的容性漏电流,因而不会导致断路器跳闸,从而保证了供电的连续性。同时,降低了对地漏电流,提高了防火安全性。结合本工程实际案例,在手术室及CCU 等场所均采用IT 配电系统。

3.线路敷设

本工程消防及一级负荷设备电源电缆及电线选用低烟无卤耐火型电力电缆及电线,其余设备的电缆及导线采用低烟无卤阻燃型电力电缆及电线普通型及阻燃型电缆电线。电缆的工作温度为90℃。此设计是按照根据国家规范《高规》及《民规》相关规范得出的。

从配电室引至电气竖井的动力及照明线路的敷设以采用电缆线槽方式敷设为主,顶板下吊挂敷设。

施工做法参照国标施工图集,从配电室到电气竖井的密集母线敷设,采取顶板吊挂的方式敷设,由专业生产厂家配合施工。电缆线槽穿越防火隔墙及防火楼板时采用防火堵料封堵。上述一、二级负荷供电的双路电缆之间使用隔板隔开,所有金属线槽均为全封闭,外刷防火涂料。施工时电气专业技术人员与其他专业密切配合,统一协调施工。

依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 等相关规范。电气竖井至各层分配电箱采用槽式电缆桥架敷设。应急照明与其他照明的电缆之间用隔板隔开,各分照明配电箱引出的照明及插座分支线穿线槽及钢管在地面内,墙内或顶板内,吊顶内暗敷设。

4.照明系统

4.1 照明光源及灯具的选择

根据国家规范《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本工程照明光源及灯具的选择一般原则是高效,节能,并注意各部分对显色性的要求。照明灯具均选用I 类高效灯具,所有节能灯均应配套电子镇流器, cosΦ>0.9。办公用房,诊室等处以荧光灯为主,荧光灯在有吊顶处嵌装,无吊顶处吸顶安装。手术室等洁净场所采用封闭嵌入式洁净灯;病房采用带罩荧光灯,病房床头灯的安装选型与医疗槽配套考虑;病房及走廊内设巡视地脚灯, 距地300mm 安装;污洗,消毒,淋浴等潮湿环境场所采用密闭式防水灯。

在污洗,抢救等场所设置紫外线消毒灯,开关要有明显标记,操作时应满足操作规程的要求。

电梯井道照明由电梯机房配电箱供电,安装敷设由电梯安装公司负责。

地下室无吊顶房间灯具均采用管吊安装,安装高度2.8m。

在楼梯间, 电梯厅, 公共走廊, 主要出入口, 配电间, 消防监控室等场所设置应急照明,应急照明灯具应设非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在走廊, 主要出入口等场所设置疏散指示照明,出口指示灯在门上方安装时, 底边距门框200mm,疏散指示灯底边距地300mm 暗装。

应急照明灯具采用末端独立式蓄电池EPS 供电 (90min),疏散指示照明灯具自带蓄电池,连续供电时间不少30min。此项满足国家规范《高规》及《民规》等相关规范的要求。

5.内科病房楼电气安全及电力系统的保护形式

5.1 医疗场所安全设施的分类

根据《民规》第12.8.2 条,医疗场所应按使用接触部件所接触的部位及场所分为0、1、2 三类,各类应符合下列规定:

0 类场所应为不使用接触部件的医疗场所;

1 类场所应为接触部件接触躯体外部及除2 类场所规定外的接触部件侵人躯体的任何部分;

2 类场所应为将接触部件用于诸如心内诊疗术、手术室以及断电将危及生命的重要治疗的医疗场所。

5.2 医院电气安全

医院电气安全是医院电气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涉及到的电力系统的保护方式包括:接地保护(TN-S系统)、局部中性线不接地系统(IT 系统)、医用局部等电位接地、建筑物总等电位及带淋浴的卫生间局部等电位接地、漏电保护(Im=30mA)。

一般场所的移动式设备均采用了漏电断路器进行保护。治疗室、功能监察室、手术室、抢救室、卫生间(带浴室)均设置了局部等电位连接。手术室的配电系统为保证病人的安全采用了IT 系统。

电气设备对病人的影响(即电击)包括宏电击及微电击。防止宏电击可以采用接地线及漏电保护器来完成。而引起微电击主要的因素是电子仪器的泄露电流及病人所处的环境非等电位。因此减少泄漏电流及局部等电位,是在保证电子仪器绝缘的条件下的克服微电击的重要手段。

减少泄露电流的方式是将电源进行隔离。通过隔离变压器,二次侧二相导线对地高阻抗,减小了系统的泄露电流。当泄露电流在0.7mA~2mA,绝缘监视报警。以上系统称之为局部IT 系统。采用局部IT系统辅以局部等电位连接,就可以保证防止心脏手术及检查中的微电击。本工程电气安全设计中的手术室, CCU 等处配置了上述IT 系统。以上配电方式也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倡导的。

5.3 医疗领域选用IT 系统的必要性及优越性

医疗电气漏电可危及病人的生命,应予以高度重视。在医院建筑中,采用IT 系统具有以下优越性:

1) 降低接触电压和电网对地漏电流,因而人身触电的危险被降到最低程度。

2) 采用隔离变压器后,可以防止接地系统内的漏电流窜入某些与病人连接的医疗电气设备的对地回路。

3) 供电系统内部一旦出现第一个对地漏电故障,不会导致断路器动作,因而保证了电源供电的可靠性。

4) 降低了对地漏电流,从而提高了防火安全性。

5) 过载时,报警而不跳闸。

5.4 绝缘监视仪

当绝缘阻值下降时,能预知所需要的信息,及时得到预报。绝缘监视仪连接在电网相线和地线之间,它将一测量电压叠加在电网上,如果出现绝缘故障,则形成一个闭合的测量电路,产生一个微小的测量电流。这个测量电流因绝缘电阻的变化而变化,并由仪器内部的电子线路进行评估。

5.5 手术室配电系统

在本医疗工程中手术室配电系统图(IT 接地系统) 如图1 所示。

图1手术室配电系统图

6.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1)在各楼层普通照明及非消防应急负荷进线回路位置安装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2)在地下1层变配电室低压配电屏的裙房普通照明及CUU、NICU、PICU、RCU 及血透出线回路位置安装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3)电气火灾监视控制盘安装在首层裙房消防控制室内。

7.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 医疗卫生事业将在一定时间得到长足发展, 作为我们电气工程的设计人员, 要不断了解学习设计技术; 学习了解国内外的新规范; 结合医疗设备的配电要求和设备的具体情况, 确定配电系统; 进一步重视医院的电气安全, 大力推广安全可靠的配电系统。

参考文献

[1] 北京照明学会照明设计专业委员会.照明设计手册[M].2 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50333-2002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医疗建筑设计篇3

古代的医疗机构和医疗建筑多为传播宗教的慈善机构,如古印度的锡兰(Ceylum)医院和阿育王医院(Asoka)都是以佛教传播为基础设立的医疗机构。这种现象在欧洲也是十分普遍的,公元十五世纪初期,为了传播基督教,欧洲教会开始在各地建立与寺院相连的医院。当时的教会医院不仅是医疗机构,同时也可供教徒短期食宿之用,形成了医、旅、寺庙三位一体的多功能建筑[2]。例如公元五世纪开始创建的法国里昂医院(HotedldiueofLyons),初建立时规模较小,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到19世纪该院已发展成为封闭的庭院式建筑,从平面看已具较大规模,修女充任护士,内部具有浓重的宗教气氛。

2近代医疗建筑模式

公元十五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开始在欧洲萌芽,加之“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都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巨大进步,也推动了在此基础上的医学水平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到了19世纪中期,手术治疗在麻醉术、灭菌术、X光和心电检查等相继问世的基础上取得了技术上的飞跃。近代医疗建筑的雏形最早出现在阿尔帕(Aalto)早期在芬兰帕米尔(Paimio)的设计和门德尔松(Mendelsohn)在海法(Haifa)和耶路撒冷的设计,从这两个设计中可以看出,近代的医院已不再是单纯依附于宗教的慈善收容机构,它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医疗组织形式。由此可见,近代医学方面的飞速进步也促进了医疗建筑的发展,同时近代医疗建筑为符合医疗机构中专业分科和医护分工,人员、设备按专业归口集中、各科室之间分工协作的新特点、新要求,采用分科、分栋的分离式布局。2.3现代医疗建筑模式随着实验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生物检测技术的完善与提高,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疾病与人体生物学变量和细胞结构变化的关系,从而使生物医学模式被普遍接受[3]。20世纪末期,由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长足进步,医学模式正在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转变。20世纪90年代,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联合美国建筑师协会发表了《医院及医疗设施设计与建设导则》,他们对现代医疗建筑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即现代医疗建筑日趋复杂,专业化和中心化,形成了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医疗中心,并且在分区结构上更加细化———在各个区域内,医、患;洁、污物;动、静;内、外入、出路分开。

3我国医疗建筑设计面临的挑战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医院建筑也随之不断演变、更新、扩充。尤其是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对自身身体健康的认识日益增强,因此,对医院建筑的功能设施、技术设备、医疗环境等条件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单纯的“医疗型”医院正向着“医疗、保健、预防、康复”复合型转变。而我国现有的许多大型医院建筑并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它们的建设模式基本都参照欧洲的BEAUNE模式,即将医院整体分为三大部分:门诊部、医技部、住院部,相应的主体建筑相互独立设置,其他附属功能的建筑零星布置的模式。这样的建筑模式虽然使功能规划比较明确,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即就医流程线过于冗长,医生、患者和家属经过漫长的路程才能到达目的地,形成了巨大的人力浪费。有些新医院进行了新的设计探索,把三大机构拼在一起,但因平面布局和流线设计不明确,使医院更加变为迷宫一样的建筑,让人身心疲备不堪。这就是一些医疗建筑设计者只考虑建筑的功能而忽略了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所致。不论医疗建筑其功能如何复杂,医院里最根本的还是“人”,无论建筑如何庞大且复杂,其服务主体不变。而建筑和其内部空间与其他基本物质的最大区别在于:人游走于其中,用“看、听、闻、摸”等身体触觉来感受此物质。当代很多医疗机构和设计师也普遍认可,现代医院设计的路程是从“技术”走向“人”,是以人的感知为设计之根本的“以人为本”原则下的产物。

4人性化设计是医疗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当前从事医疗设计的设计师压力越来越大———他们被要求在设计中降低建设费用以及设计费用,在应对这些要求的同时常常忽视将人的情感因素融入设计之中,忘记了其设计作品最大的使用者———患者。建筑设计师可以为医疗机构中的管理方提出更具效率的方案,但这些方案不应以牺牲环境质量和人文关怀为代价。同时患者不断对医疗机构提出新的要求,医疗机构要想赢得市场,必须不断适应患者需求,为其提供温馨宜人的就诊环境、全面周到的医疗服务。新世纪伊始,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新的智能系统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医疗效果。但是在注重这些新技术新装备的同时,也隐藏着人文关怀缺失的危机。为此,寻求医疗技术、效果与情感的平衡,创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医疗环境,成为了当今医疗建筑设计的必然趋势。例如在产科病房中实施的人性化设计探索———丈夫和家人陪伴的温馨的家庭化私密病房、生育中心和母婴同室的爱婴病房等等都是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建筑设计典范,反映了人文文化思潮回归医疗建筑设计的强烈愿望。诚然良好的医疗环境会对患者、家属和工作人员的情绪产生有益的影响。显而易见,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包括以下特征:指示牌标示明确,通道及动线清晰,私密性良好,适宜的温度,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视野等。在医疗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上,平面布局、装饰设计、材料应用等进行世俗化、园林化和艺术化处理,是柔化高科技的冰冷感觉、渗入人情味的有效手段。例如,日本稻城医院病房的设计对医疗建筑的情感设计也提出了新的思考。他们通过将护理单元间内二床间病房和四床间病房交替布局和灵活多变的家具,使各病房中每个床位都有天然采光和良好的视野,而且个人隐私获得良好的保护,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公共交流区,提供公共交流空间。本文来自于《山西建筑杂》杂志。山西建筑杂志简介详见

5结语

医疗建筑设计篇4

【关键词】高层医疗建筑;电气设计;分析;探讨

前言

对于医疗建筑来说,其中设涉及到的功能较多,其中有医学、生物工程、建筑学以及管理学等功能为一身的系统工程,而高层医疗建筑则是所有民用工程设计中最为复杂的类型之一。因此对于高层医疗建筑电气设计来说,必须要结合医疗事业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不断提升医疗建筑电气设计的质量。

一、负荷等级及供电电源

目前来说,高层医疗建筑越加的多,并且高层医疗建筑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影响,因此人们对高层医疗建筑设计的要求越加的高[1]。尤其是电气设计,这是保证高层医疗建筑施工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今在高层医疗建筑电气设计中还是存在较大的问题,影响了医疗建筑的使用功能。首先对于负荷等级以及供电电源的设计,在高层医疗建筑中,根据相关的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来看,这属于一类高层建筑,在医疗建筑中,除了具备一般高层建筑的一级负荷外,还具备很多医疗设备用电,也是属于一级负荷,医疗机构属于一级负荷用电单位,必须由两路10kV高压电源进行供电,这样若是一路电源发生故障,无法运行中,那么另外一路电源则会迅速进行工作,避免影响到医疗功能的正常运用。对于这两个10kV电源来说,一般都是由当地电力系统的两个不同区域的变电站引来。但是即使是这样,其中还是会出现电力中断的现象,若是处理不好,那么将会直接影响到正常的医疗工作。因此,对其的解决,要能在有两路市电供电的情况下,必须要结合负荷对中断供电时间的要求,能够设计出在15s内向负荷供电的快速自起动发电机,或者设置不间断电源作为应急电源,以此来保证医疗设备的工程使用。

二、医疗电气设备

对于高层医疗建筑电气的设计来说,在设计中必须要与医院的主管部门进行协商,以此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医院要设计人员提供详细的医疗电气设计资料,并且提供一些完善的特殊用电要求。在医院的心电图室电力设备容量为(5KW/房)、B超室(5KW/房)、碎石室(60KW/台)、胃肠仪(5KW/台)、检验室(15KW/房)等医疗设。同时也要对其进行地线的配置,其中接地的电阻要小于等于4Ω[2]。若是无法为其提供相关的医疗电气设备数据,那么相应的设计人员必须要参考相近的医疗电气设备数值,并且设计中要预留出用电。

三、关于电气安全措施的分析

对于高层医疗件组合来说,其处于的环境较为特殊,这样导致电流会对病人造成一些潜在的危险[3]。因此这也就对电气安全的设计提供了很多特殊的要求。根据相关的标准规定,在医院医疗器械中,在使用插入体内接近人体心脏部位,或者是直接插入心脏的医疗电气设备,那么必须要采取有效的微电击保护措施,对于防微电击措施来说,必须要采用等电位接地方式,利用二类电气设备供电处理。对于防微电击等电位联结来说,其中包含了室内给水管、金属窗框、病床的金属框架以及患者会在2.5m的范围之中直接或间接触及到部分的金属部件。利用以上的部件来进行等电位联结的保护线电阻值,必须将金属导体相互间的电位差限制在10mV以下。另外,在相关的规定中,电源若是在突然中断后,并且在重大医疗危险的场所,要采用电力系统不接地的供电方式[4]。另外,为了能正确选择防电击的措施,在相关标准中根据医疗电气设备的电接触的危险程度,可以对医疗场所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首先,在甲组的场所中,在不使用医疗时与人体接触的可导电的期间。其次在乙组的场所中,可导电的医疗设备会与人体外部进行有效的接触,或者医疗设备进入人体内,与人体的内部进行接触。最后对于丙组场所来说,进行心脏内部手术,或中断供电导致出现的危险治疗。在相关标准中,对于一些医疗场所中的一些重要用电负载自动倒换电源,那么必须要按照允许间断工地干时间的长短来对医疗场所进行分级。首先允许间断实践小于等于0.5s的场所,那么对于电气设别的要求必须要在0.5s之内进行供电的恢复。其次允许供电时间在大于0.5s小于等于15s的场所,那么则是要求在电气设备要在0.5s以及15s的时间中恢复供电。

四、对于防电击的措施分析

对于防电击的措施来说,首先要做好接地系统以及自动切断电源防电击的措施,①TN系统,在医院的医疗场所与其他想啊滚的场所以及邻近的非医疗场所都会采用TN-S系统,同时也不允许出现PEN线。②在前组中出现的末端回路32A以及32A以下的电源插座回路,必须要安装相关的Ⅰn小于等于30mA的RCD作附加的保护。③对于前组场所内只能在下列电气设备回路上安装RCD,主要是为了切断一些手术台以及而定功率大于5kVA的大型电气设备,不影响生命安全的电气设备。但是其中要注意的便是,不能让RCD保护的电气设备数量过多,那么将很容易导致RCD出现跳闸,从而来发生供电中断的状况,那么必须场所内使用对回路电流直流分量不敏感的RCD[5]。其次对于医疗IT系统来说,在相关场所中距离手术台1.5m,并且高度在2.5m内用于维持生命的医疗设备,可以采用IT系统进行供电。根据相关医电气设备的产品标准,对于进行心脏手术的设备,并且正常泄露的电流不能大于10μA,若是其中一个出现了接地故障,那么其泄露的电流不得大于50μA,在手术室中,其电位差正常时会小于10mV,若是病人的心脏的电流超过了50μA,那么将会影响病人的治疗,出现死亡的现象,因此必须要对故障的电流进行严格的限制。可以在手机室安装相关的医用隔离变压器,另外,使用IT系统,对于带电导体的对地电容电流,其幅值相对较小,IT系统具有较大的优势,在出现接地故障可以不切断电路,不中断装置的供电。IT系统必须要装设绝缘监视以及接地故障报警以及显示装置。对IT系统的配电线路来说,若是发生了第一次接地故障,那么必须要由一些绝缘监视电器发生音响或信号,动作电流要符合以下要求:Ra・Id小于等于50V。要能在IT系统的电源处安装一个绝缘的检测器,在绝缘电阻低于50kΩ时,那么便可发出相关的警报,所以这就需要另外测试绝缘的仪器来进行绝缘监测器的检查。对于每一台的IT系统都必须要配备声光信号,以此来促进医务人员对绝缘状况进行及时的监测,并且采取一些科学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隐患的消除。

五、电气设备

首先是对隔离变压器来说,二次侧的标称电压必须要小于250V,同时单相隔离变压器的容量必须要高于0.5KVA,但是必须要小于10KVA。若是医用IT系统中有三相负荷,要为其安装单独的三相变压器,其相电压也不会超过250V。其次对于开关设备来说,在医院的每个末端回路会有短路防护过载功能,但是对于医用IT系统装用的隔离变压器电源侧以及负载侧的回路上,不能够安装过载防护电器。最后对于电源的不间断供电要求,在医疗设备按照允许间断的时间场所进行分组,对于一些间断供电时间小于0.5s的医疗电气设备,要增加装设不间断电源装置,将其作为应急电源。

结语

对于高层医疗建筑电气设计来说,必须要结合医疗结构的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设计,以此来提升有效性,保证高层医疗建筑的使用功能。

参考文献

[1]欧阳东,陈琪,肖昕宇.《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编制概述[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0,(03):55-56.

[2]金建中.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供配电系统安全性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12,(02):50-51.

[3]刘大勇.高层建筑电气系统设计与线路安装要点探析[J].中外建筑,2010,(03):30-31.

医疗建筑设计篇5

【关键词】 理性 便捷 节地 节能 协同工作

在我国近二十年来建成的各类型建筑物中,过度的追求新奇的建筑形象者不在少数,建筑功能使用的合理性常被无情的丢在一旁,其中不乏将对使用功能要求极强的医疗建筑也拿来做城市标志性建筑的例子,结果建成的建筑物无法满足医疗建筑的功能需求,浪费城市珍稀的公共资源.

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于2005年开始方案设计,2009年9月开业,经过三年多的使用后,无论是医疗建筑的专家,还是医护人员、患者都对这所医院的设计给出了十分肯定的评价,许多番禺居民都为能拥有这所医院而自豪。

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桥南街沙湾水道北侧,总用地面积14.7万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18.3万平方米,其中医疗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设计日门诊量为8000人/天,设计床位1200张,实际可开放床位1350张,床均用地108.8平方米,床均建筑面积111.1平方米,一期可停车700辆,全部完成后可停车2000辆,从目前使用看车位已出现紧张。

一,医院总体布局设计

1,分析用地周边道路交通情况、城市就诊人流方向、地形地貌、日照、主导风向等制约条件,依据医院筹建方提出的功能要求,结合医疗建筑的流程,进行一步步的推导,最后形成了院区以用地内自然河流为分界线,西岸布置主要医疗建筑,东岸北侧为传染科,南侧为院内生活及后勤建筑,中部为预留发展用地的格局,首期尽可能节约土地,预留出可发展的宝贵土地供医院未来使用。医院内交通路线十分明确,各种人流、物流互不干扰(见图1)。

2,在总平面设计上我们借鉴广州传统村落冷巷的做法,将主要建筑南北朝向布局,用医疗街将各建筑物串联起来,在夏季主导风向上留出进风口,使季风自然而然的吹入到建筑群中,风的流动带走热量,降低建筑室内温度。

3,建筑群密切与绿化空间结合,并有意识的把绿化渗透到建筑群中,将一河两岸的绿化形成了一个整体,打造成为住院病人的康复花园,化医院用地被河涌一分为二的不利条件为自己特点(见图2)。

二, 医院流线设计

1、门诊病人从门诊大堂进入,经导诊台,进入各楼层诊疗科室,病人挂号、收费在分散各科进行,解决了大型综合医院中的挂号处通常有大量人流聚集的问题,现在每天8000人的门诊量一进入分散医院之后,感觉不到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内到处人头攒动的壮观景象。病人完成诊疗、检查后回到一层药房取药,结束整个诊疗过程,清晰明确。

2、急诊病人从与门诊流线垂直的方向进入,避免与门诊人流交叉,同时也可以便捷的使用首层医技的大型检查设备。

3、住院病人及探视人员从出入院大堂进入,乘垂直交通电梯到达各楼层,与门诊,病人分离,不产生干扰,同时住院部与医技部平层连接,方便使用。

4、手术病人从住院部各楼层乘手术专用电梯到达位于五层的手术中心,手术后的病人可平层到达ICU与CCU病区,转运便捷(见图3)。

5、住院部医护人员设有专用电梯,从住院部的一端直接进入医护人员生活区,与病人分开。

6、住院部、门诊手术、手术中心均有污梯直达地下室,汇总后由污物通道运出院外。

7、物流从医疗大楼的东侧进入,同出入院、急诊、门诊人流反方向,减少干扰。中心供应室设置在医疗大楼四层,位于手术中心正下方,有洁净电梯将洁净物品直接送到手术中心,同时中心供应室也处在大楼的中心位置,便于物品的分发。

三, 医疗功能布局

1、急诊、急救布置在医疗大楼首层,急诊、急救入口与门诊入口成直角从两个方向进入,互不干扰,抢救室直对急救入口,患者可以在最短时间从救护车进入抢救室。

2、门诊二层安排儿科、中医科、肿瘤内科、内科、外科等人流较集中科室,三层布置牙科、皮肤科、产科、妇科、眼科、耳鼻喉科。四层为康复科。

3、医技部分:首层安排门诊药房,大型检查设备MR、CT、DSA及普放,二层为内镜中心,电生理、B超中心。三层布置检验科、透析中心、四层病理科、血库、中心供应室。五层布置手术中心,ICU、CCU病区与之平层相连。(图4)

4、住院部首层布置出入院大堂,营养餐厅,一号住院楼六层以上为标准病房区,二、三号楼二层以上为标准病房区。

四, 平面、空间设计特色

1,设计中利用一条南北走向的医街将门诊、医技、住院的各部分串联起来,使三个部分成三角形布局,各部分之间联系路线最短,医疗街如同树木主干,门诊、医技、住院等部分象树枝一样向外侧生长,整个建筑群就如同一个生命体,可以呼吸、生长,并为医院今后的发展留有了余地。

2,医院平面是以由于现代医疗技术及设备的发展是异常迅速的,因此医疗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不断改动与要求增加使用空间也是其它类型建筑所不及的,合理的判断哪些科室将来会增加设备,在它邻近预留一些可拓展的空间,为以后发展留有余地。

3,病人及家属在大型医院中找不到自己要去的地方是最常见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将医疗街与门诊、医技、住院等分支垂直相接,不使用迂回,弧线形交通路线,并在主要交通路线节点上尽可能留有位置看见室外景物,增强人们的方向感及空间的可识别性。每个部分内交通支线与医街主干线垂直相接、导向明确、简捷清晰,避免了一些大型医院存在的交通路线如同迷宫一般的缺点。

3,广州地区空气湿度大,为改善病房的空气质量,我们将卫生间靠外墙布置,病房无怪味且节能,并且每间病房均设一封闭阳台,供患者晾晒小件物品使用,夜晚也可做为家属陪护休息的地方,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

4,人性化设计是住院部的亮点,一是将医护人员值班室、医护人员就餐室、示教室放在端部,形成独立区域,让医护人员有好的休息环境然后更好的工作。二是将护士站布置在南向,考虑到医护人员一年四季在这里工作,而住院病人最多住7天左右,理应給医护人员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在走廊对面设一多功能室,这个房间可以同护士站形成空气对流,使护士站工作环境得到更大程度上改善。

5,布置儿科的时候,考虑到儿童在候诊的时候由于恐惧、害怕而哭闹不停,将儿童候诊区放在二层有露台的位置,在露台上放置玩具,形成一个小儿童乐园,借此来缓解儿童的紧张情绪,深受儿童患者及家长的喜爱。

6,急诊部深化设计时曾多次前往北京、天津两地咨询医疗专家,结合本院的具体情况,最终完成急诊、急救区的布置工作。因功能上的要求,此区各部份间需联系紧密,急诊、急救、患者、医护、留观通道互不干扰,最好同层解决,所以此区面积有4000平方米,自然采光通风有一定困难。一般大型医院的急诊、急救候诊区都比较昏暗、压抑,我们将候诊区上部做成天窗,光线十分明快,座椅间放绿化,医护区设小天井,即不打断流线又为医护人员及患者提供良好的工作与诊疗环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7,许多到过番禺中心医院的人都说,这个医院与其他医院大不相同,因为没有一般医院的冰冷与特有的味道,为了能让人们能有这样的感受,我们将医疗街设计成不用空调的地方,靠自然通风及水帘风机降温,公共卫生间一定自然通风,由于通风良好,所以医院特有的味道就闻不到了。在医院首层门诊入口左侧布置商场与药店,在靠近住院部医疗街东侧引入品牌快餐店等,让人感到亲切、放松,同时使用方便。

五,医院方案设计中及完成后的感想

1,医院设计需要多学科协同工作:医院建筑设计方案基本确定之后就要邀请医疗管理专家、医疗技术专家、医疗设备专家、节能技术专家对设计方案提出修改意见,使医院设计方案成为多学科共同成果的集中体现。

2,医院设计需要科学的工作方式:由于医院建筑本身的复杂性及专业性,仅仅一个建筑设计院是无法胜任的,实践证明只有建筑设计、医疗管理、医疗技术三个方面紧密协作,各伺其职才能做出一个好作品,否则都会有所缺欠,难以让使用者满意。

3,医院设计一定要充分了解医院各科室的需求,并由医院管理者综合、统一众多意见,向各科室解释说明建筑设计方案为什么这样做,此阶段工作对减少施工图日后的修改起到极大作用。

医疗建筑设计篇6

主持人:请问谢熠先生,您如何理解医院室内建筑装饰设计的内涵?

谢 熠:室内建筑装饰设计是在原建筑方案的基础上引进深化设计,以满足使用功能要求为前提,使得流程合理、功能运行高效有序,使现代科技同文化艺术结合,使高超医疗技术同情感相融合,通过独具匠心的创意,利用光、影、色的精心组合来影响室内氛围和人们的心理情绪,塑造一个健康的医疗环境。

主持人:请问谢熠先生,人性化的医疗环境设计理念是什么?

谢 熠:医院建筑装饰就是重塑这一特殊公共建筑的亲和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医护人员工作环境为主要因素。一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和医院息息相关,一生的生、老、病、死都发生在那里,要提高生命的质量,享受人生,医院的作用就更为显得重要。因此,设计理念中在满足医技功能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心理因素,表现室内环境的亲和性,舒适方便,消除患者的压抑和恐惧感,创造一个健康的医疗环境,以利患者康复。

主持人:请问谢熠先生,您如何理解个性化的医疗功能空间设计?

谢 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满足现代化医疗设备设施的环境要求、符合先进的和迅速发展的医技功能需求、适应这一特殊群体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医疗环境的重塑。因此,对于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中心的现代化医院,装饰应从建筑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信息科学与人体学等诸多方面着手,营造室内环境和气氛。

主持人:请问谢熠先生,对特殊部位的装饰设计有什么要求?

谢 熠:主要指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icu。micu)及各类实验室、检验室等。其中手术室我国也早已颁布建筑标准,这是医院的重要部份。它的装饰设计要点就是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极大地满足医疗功能要求,并达到各种设备设施的技术要求,使饰面服从设施,服从医疗功能需求。

医疗建筑设计篇7

关键词:医疗电气设备 负荷等级 电气安全 IT系统 防微电击保护 照明设计

近年来,广州市建工设计院完成了多个高层医疗建筑的设计。例如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东晓路医院综合楼(地下1层、地上16层、总建筑面积2.4万m2)、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门诊楼(地下1层,地上12层,总建筑面积1.7万m2)、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住院大楼(地下1层、地上16层)等高层医疗建筑。笔者结合电气设计的特殊性,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看法和体会。

1 负荷等级及供电电源

高层医疗建筑按《高规》属于一类高层建筑,除具有一般一类高层建筑的一级负荷外,还有许多医疗设备用电属于一级负荷,如急诊部、监护病房、手术部、分娩室、婴儿室、血液病房的净化室、血液透析室、病理切片分析、CT扫描室、血库、高压氧仓、加速器机房、治疗室、配血室的电力照明等。由于高层医疗建筑具有较大容量的一级负荷,属于一级负荷用电单位,应由两路10kV高压电源供电,当一路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路电源立即启动供电,保证各种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这两个10kV高压电源一般是由当地电力系统的两个区域的变电站分别引来。尽管如此,仍有可能出现全部市电中断的情况,因此,在已有两路市电的情况下,还应根据负荷对中断供电时间的要求,增设能在15s内向负荷供电的快速自起动柴油发电机组或可靠的不间断电源装置(UPS)作为自备应急电源。

2 医疗电气设备

在医院电气设计中,需注意与医院主管部门协商,要求其详细提供各医疗电气设备的设备容量及其特殊的用电要求。如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东晓路医院综合楼的电气设计,笔者就是按上述方法进行的。医院基建办先后提供了心电图室、B超室(5kW/房)、X光室(70kW/台)、介入室(80kW/台/房)、碎石室(60kW/台)、ERCP(胃肠仪)(5kW/台)、检验室(15kW/房)、实验室(10kW/室)等医疗电气设备的设备容量,同时要求心电图室、B超室、手术室、检验室、实验室、睡眠中心均需配置地线(接地电阻<4Ω),X光室、碎石室、介入治疗室、ERCP均需配置专用地线(接地电阻<4Ω)等信息。而当有些医院主管部门确实不能提供有关医疗电气设备的数据时,电气设计人员只能参考相近的医疗电气设备资料,预留医疗电气设备的用电。同时需注意,应根据具体情况,正确选取医疗动力的需用系数值。

3 电气安全措施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第14.7.6.2条规定:“使用插入体内接近心脏或直接插入心脏内的医疗电气设备的器械,应采取防止微电击保护措施。防微电击措施宜采用等电位接地方式,使用II类电气设备供电。防微电击等电位联结,应包括室内给水管、金属窗框、病床的金属框架及患者有可能在2.5m范围以内直接或间接触及到的各部分金属部件。用于上述部件进行等电位联结的保护线(或接地线)的电阻值,应使上述金属导体相互间的电位差限制在10mV以下。”第14.7.6.3条规定:“在电源突然中断后,有招致重大医疗危险的场所,应采用电力系统不接地(IT系统)的供电方式。”

为能正确选用防电击措施,IEC按医疗电气设备与人体接触的状况,也就是电接触的危险程度,将医疗场所作如下分组:

O组场所:在此场所内,不使用医疗时与人体接触的可导电器件;

1组场所:此场所内,上述可导电医疗器件与人体外部接触,或进入人体与人体内部接触,但不包括2组场所;

2组场所:此场所内,进行诸如心脏内部手术和中断供电将导致生命危险的治疗。

IEC要求医疗场所的重要用电负载自动倒换电源,并按允许间断供电时间的长短(t),将医疗场所作如下分级:

(1)t≤0.5s场所:在此场所内电气设备要求在0.5s内恢复供电;

(2)0.5s<t≤15s场所:在此场所内电气设备可在大于0.5s但不大于15s的时间内恢复供电。

上述分组和分级的明细设计时尚需与医院主管部门协商确定。

3.1 防电击措施

3.1.1 接地系统和自动切断电源防电击措施

(1)TN系统:

①医院的医疗场所和与其有关的场所、邻近非医疗场所均应采取TN-S系统,不允许出现PEN线;

②在1组场所内的末端回路32A及32A以下的电源插座回路,应装用IΔn≤30mA的RCD作附加保护;

③在2组场所内只能在下列电气设备的回路内才可装用IΔn≤30mA的RCD,动作于自动切断电源:手术台、X光机、额定功率大于5kVA的大型电气设备不重要(不影响生命安全)的电气设备。

应注意:勿使一个RCD保护的电气设备数量过多,以免引起RCD不必要的跳闸而导致供电中断;在1组和2组场所内只允许装用对回路电流直流分量不敏感的A型或B型RCD。

(2)医疗IT系统:在2组场所内离手术台周边水平距离1.5m,高度为2.5m内(被称作“病人环境”)的用于维持生命或进行外科手术的医疗电气设备,应采用IT系统供电,但不包括上述用IΔn≤30mA的RCD保护的设备。

按IEC医用电气设备产品标准,进行心脏手术的设备,其正常泄漏电流不得大于10μA;当发生一个接地故障时,其泄漏电流不得大于50μA(相应地,手术室内电位差正常时<10mV,单一故障状态<50mV)(人体电阻为1kΩ以上),若通过病人心脏的电流一旦超过50μA,可导致病人心室纤颤而死亡,被称作微电击致死,为此需严格限制其第一次故障电流。其主要措施是:在手术室内或其贴近处安装一台1∶1的医用隔离变压器,其二次回路不接地,以IT系统供电。这时第一次故障电流仅为非故障带电导体的对地电容电流,其幅值极小,这样才能有效地满足发生一个接地故障时泄漏电流不大于50μA的要求。发生第一次接地故障后不切断电路、不中断对装置的供电是IT系统的主要优点。

《民规》第14.2.8条:“IT系统必须装设绝缘监视及接地故障报警或显示装置”。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第4.4.13条:“在IT系统的配电线路中,当发生第一次接地故障时,应由绝缘监视电器发出音响或灯光信号,其动作电流应符合下式要求:Ra·Id≤50V”;

第4.4.15条:“IT系统的配电线路,当发生第2次异相接地故障时,应由过电流保护电器或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切断故障电路”。

具体做法:在IT系统的电源处装设一个绝缘监测器,最迟在绝缘电阻降低至50kΩ时,它应发出报警信号,为此需另配置一台测试绝缘的仪器来检验绝缘监测器的这一性能。

每一IT系统应在适当位置配备声(报警声响)光(信号灯)信号,以便医务人员能实时监察系统的绝缘状况,利用第二故障(此故障将使预期危险电流变成实际的故障电流)尚未发生的时机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医用IT系统的隔离变压器需设置过载和温度监测器。

3.1.2 等电位联结

为了进一步减少1组和2组场所内的电位差,应在该等场所内实施局部等电位联结,将该场所内高度在2.5m以下的部分都纳入局部等电位联结范围:

(1)PE线;

(2)装置外导电部分;

(3)防电场干扰的屏蔽层;

(4)隔离变压器一、二次绕组间的金属屏蔽层;

(5)地板下可能有的金属网格;

(6)特低电压手术灯的金属外壳等。

具体做法是在该场所内分配电箱近旁,靠近柱旁距地0.5m处设置一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并与柱内至少2根主筋可靠连接。如果该等场所建在2楼以上,则局部等电位端子板应用16mm2的铜芯线穿塑料管或利用40×4镀锌扁钢引至建筑物的总接地体(或与隔离变压器前的TN-S系统的PE线连接),将上述各部分用≥6mm2的铜芯线以放射式联结于局部等电位端子板。在2组场所等电位联结系统中,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与插座PE线端子、固定式设备PE线端子及装置外可导电部分等之间的联结线和连接点的电阻总和不应大于0.2Ω?任何两个可导电体间的电位差在10mV以下。2组场所内医用IT系统的PE线是医院内TN-S系统的PE线的延伸,IT系统和TN-S系统共用同一个保护接地的接地装置,切勿为该等场所另设单独的接地极和PE线,因为这样做极易在该场所内形成>50mV的电位差,增大电击危险。

3.2 电气设备的选用

3.2.1 医用IT系统的隔离变压器

此变压器二次侧的标称电压不得超过交流250V。单相隔离变压器可用来供电给移动式或固定式设备,其容量不小于0.5kVA,也不大于10kVA。如果医用IT系统内有三相负荷,应为其装用单独的三相变压器,其相电压也不应超过250V。

3.2.2 开关设备

医院内每一个末端回路应具有短路防护和过载防护功能,但是上述为医用IT系统装用的隔离变压器的电源侧和负载侧的回路上,是不允许装设过载防护电器的,因为没有必要因防过载而切断重要医疗设备的电源,但可装用熔断器作短路防护。

3.2.3 2组医疗场所IT系统内的插座

IT系统插座插孔布置的形式应能防止TN-S系统等其它系统用电设备的插头插入,或者它应具备明显的永久性的IT系统标志,以防用于IT系统的隔离变压器过载损坏。

3.3 对电源的不间断供电要求

医疗电气设备按允许间断供电时间的场所分级,可见医院中的用电设备有≤0.5s、≤15s和>15s三级。对于间断供电时间不大于0.5s的医疗电气设备(包括安全照明),应增设不间断电源装置(UPS)作为自备应急电源;当电网电源中断或电网电压低于标称电压的90%时,为避免电压质量问题引起医疗事故,需通过转换开关将供电自动转换至自备电源上。

3.4 防火

医院是病人集聚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由于病人行动缓慢或难于行动,将有极大的危险。所以,在医院电气装置中应做好电气防火工作,2组场所内除该场所本身使用的电气设备线路外,其它无关的电气线路不得进入该场所。

4 照明设计

医院的照明设计相对一般民用建筑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是满足医疗诊断、抢救治疗和病人恢复休息的需要,同时要具有明亮、舒适、安全的光环境。

诊治对光源和周围色彩有特定要求,需要用显色性良好的光源。诊室、病房、急诊观察室、治疗室等处宜采用高显色荧光灯,以便于观察病人的情况;病房、急诊观察室、治疗室等处的顶灯采用漫反射型灯具,以减少眩光。

病房照明既要有利于病人生活和休息,又要考虑到为医疗提供充足的光照条件,一般照明照度值为100~200Lx。但要分开病人平时生活和治疗时期两方面的照明考虑,且宜每个床位照明单独设开关控制。平时要考虑减少眩光、强光直射对病人的影响,又要考虑到治疗所需要的足够照度。一般照明可采用吸顶式格栅日光灯,避免灯光直接照射到病人的视野内;局部照明为每床1床头灯,在门口、地脚等处设置值班常夜灯和地脚灯,既方便医护人员查房,又不影响病人休息。此外,《民规》第11.9.6.13条规定:“候诊室、传染病院的诊室和厕所、呼吸器科、血库、穿刺、妇科冲洗、手术室等场所应设置紫外线杀菌灯。如为固定安装时应避免直接照射到病人的视野范围之内。”紫外线杀菌灯按医院一般的要求,可按2~3W/m2考虑,其布置应使灯管周围有一定的空间,有利于提高杀菌效率。

参考文献

1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

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医疗建筑设计篇8

【关键词】庭院空间行为心理

医疗的效果往往不仅仅取决于医学手段,与病人对医疗环境的情感反应也有直接的关系。罗杰・S・乌尔里克对美国宾夕法尼亚的保里纪念医院(PaoliMemorialHospital)的环境对病人的影响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病人可以从他们的窗户看到室外园林中的树木,比他们直接看到砖墙需要的药品减少30%,而康复速度提高30%。这些事实使人们注意到环境的审美价值对于病人康复的作用。而室外庭院空间是一种人为化了的自然空间,在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之中,庭院空间是建筑的中介性和过渡性空间,所以室外庭院空间环境的处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而追求建筑空间的有效和灵活。

一.医疗建筑庭院内人们的空间行为

空间行为是环境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主要是研究空间环境的使用方式,并通过这些研究进一步揭示人使用空间时的心理感受和需要,从而为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而做的设计。正如前面所述,人与环境是互动的关系,即人们通过环境感知获取的信息指导人的行为活动,人的行为选择一定的环境。在进行环境设计时,要掌握人空间行为的特点,才能达到对人行为的有效控制。

1.行为的私密性

个体或者群体在某些情况下,有其所处的环境不受外界干扰的要求,患者受到疾病的困扰,在室外庭院中休息的时候身体需要安静的环境休息调养,以满足其生理及安全的需求,所以私密性环境非常重要。通过设计手法,例如绿化的凸凹高低变化、矮墙的灵活分隔等,当分割体的高度在30厘米至60厘米时,空间还是连续的,人坐着也能向外观赏,没有封闭感,但空间是隔开了。当分割体高度在0.9米至1.7米以上时,视线受阻,出现封闭感。随着高度的增加,封闭感增强,为患者的打盹或者与亲友的交谈等行为提供了僻静、私密的环境。

2.行为的领域性

行为的领域性主要体现是个人空间,即个人活动所涉及的空间。心理学家索姆(R.Sommer)认为每个人的身体周围都存在一个既不可见又不可分的空间范围,它是心理上个人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也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被一个看不见的个人空间气泡包围,当气泡与气泡发生重叠时,人的心理就会产生不适。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别、不同社会地位的个人空间的大小不一样,根据人类学家霍尔(Eliot Hall)提出的观点,人际间的社会接触分四个距离:

(1)亲密距离:与密切关系的人表达感情的距离,在0―0.45米之间;

(2)个人距离:与朋友的安静交谈的距离,在0.45―1.2 米之间;

(3)社交距离:与一般熟人、患者之间交谈的距离,在1.2―3.75米之间;

(4)公共距离:与陌生人的距离,大于3.75米。

医疗建筑中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汇聚一起,环境及其细节处理中设计师要谨慎的处理这些尺度关系,避免因过分拥挤、错乱带来的不良心理反应。

3.行为的识别性

行为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认为一个研究者不但能够预测行为的发生,并且能通过操纵自变量而影响行为发生。这种行为的预测与控制对于医疗建筑物理环境的设计有重要的意义。医疗建筑功能复杂、部门繁多,再加上使用人群心理或者生理上的障碍给他们带来识别上的障碍,行为的易识别性就成为医疗建筑内部与外部的环境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通过不同颜色、肌理的区分及简明详细标志牌的引导可以为患者的生活带来方便,避免人们慌乱、迷惑等不良心理反应。设计师可以利用人的空间行为特性来调节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协调、安全、有序的医疗建筑空间物理环境。

二.限定空间行为具体措施

1.绿化

绿化的设计可以起到控制人类空间行为的作用,不同种类的植可以形成具有不同情感的空间,比如樟树、杨树和柳树等枝叶高大茂盛的树允许人进入树冠下面的空间休息、乘凉,与树发生亲密的关系,而低矮的灌木或者像松树、柏树等植物拒绝人的进入,人只能停留在外面观赏,而且不同形状的植被围合出不同开放程度的空间,低矮的灌木能遮挡站立者的视线,形图1.绿化与人为空间

成能让人停留的半封闭空间,大的树木实现不同空间的视线渗透,草地则提供了完全开敞的公共空间;另外植被的不同的布置方式形成不同使用性质的空间,点状的绿化供几个朋友之间交谈,线状的绿化限制行人的路线等等。(如图1)因此,设计师可以通过植被的不同种类、不同形状、不同组合方式整合设计,创造出多元化的空间形态,以满足不同人的空间行为的心理需 图2.沈阳盛京医院庭院内树木

求。(如图2)

2.水系

水是最具吸引力的景观要素,其韵致无穷的倒影和婀娜的形态丰富了人的视觉,潺潺的水声活跃了听觉环境,良好的降温作用形成了舒适的局部热环境,这些对患者的疗养及缓解患者枯燥、郁闷、焦急的心理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医疗建筑的庭院里,一般都是以景观小品的形式点缀于环境中,形成视觉中心。

庭院中的水体有一般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1)水面:一般以静态方式出现,形式自由,方形、圆形、自由形等,通常与绿化、建筑物结合布置,起到联系过渡空间的作用。(如图3上)

(2)小喷泉:布置在庭院等比较开阔的环境场地中,并结合绿树、鲜花等,使环境富有动感、中心感。(如图3下)

(3)叠水:动与静的结合,自然落差形成天然的韵律与节奏,给人良好的视听效果,增添空间环境的自然情调。医疗建筑外部环境中水体的设计应根据环境的整体氛围,采用恰当的处理手法,灵活组合、布置这些形式,通过水体状态的可变性,以实现外部物理环境多种性格的展现,同时也增添了医疗建筑环境的高情感化。

图3.德国st.johannnepomuk天主教医院

3.座位

座位的布置讲究坐有其位,坐有所依,坐有所视,坐有所安。也就是说座位位置的选择在场地的边缘地带,比如转角、凹处,或者靠近绿化、建筑构筑物的地方,谁也不会愿意坐在“众目睽睽”之下,人的驻步、交流需要一定的隐秘性;座位不仅要与水池、绿化或者

图4.德国johannes wesling临床中心 矮墙结合,而且座位方向要朝向活动场地或者视觉中心的方向,不然要么它无人问津,要么以一种反常的方式使用而且座位的形状及组合方式要与人的心理距离相符合,条凳适合一个或者两股相识的人坐,但不方便多个人共处,弧形或者成角度的座位更适合几个人进行亲密的谈话,这种领域性比较强,如果有人占据,其他人很难再加进去。(如图4.5)

图5. 沈阳盛京医院庭院内木质座椅

三.结语

医疗建筑设计篇9

关键词:新加坡、城市医院、开敞空间、景观设计、信息化、自动化、医疗保险

中图分类号:TU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新加坡与我国同属亚洲,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温湿热。其国内华人比例占到了人口组成的76%,加之历史文化渊源的相似性,使新加坡国内的大型综合医院在总体布局、功能、床位、科室以及管理模式上与我国南方及沿海地区的综合医院有很大程度的类同。但由于两国经济、人口多元性等原因,也使该国的医院设计呈现出特有的地域特色,能够很好的启示我国现代化城市大型医院的建设及发展,丰富医疗建筑设计的思路及手段。

新加坡经济发达,医疗保健系统较为完善。其公立医疗体系由新加坡保健集团和国立保健集团两家大型医疗集团组成。新加坡国内声誉显赫、实力雄厚的大型综合医院均附属于以上两家保健集团。本文的陈述及分析主要来源于陈笃生医院、竹脚妇幼医院、新加坡中央医院和樟宜综合医院四家医疗机构,其中陈笃生医院属于国保集团,其余均属于新保集团。

新加坡整个国家国土面积较小,城市化程度很高,因此建筑密度和容积率高,大多数的综合医院都采用高层集中式布局,较少设置采光通风井。医院的裙房部分多为规矩的几何图形占足建设用地,内部设置门急诊、医技等功能单元,上部则为形体丰富多变的高层住院部,建筑形象简洁而不乏味,稳重而不单调,充分体现了医疗建筑形式追随于功能的原则和理性的设计构思。在交通组织上通常是利用建筑平面的多个方向结合城市地形,设计上下行车道通往设置在不同楼层的出入口,以实现门诊、急诊、住院、供应、污物各类车辆的分流。在门急诊、住院等主要入口处设置可供多辆汽车停靠的大雨蓬方便患者通行。其实上述医院的选址与国内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老牌医院所处地域十分类似,但是新加坡的医疗集团充分挖掘了城市公共资源及其自身的商业价值,他们引入市政资金在医院和商业综合体两者间架设空中连廊及传送带,在方便市民的同时也为医院和商业设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图1)。

由于建筑裙房基本占满了建设用地,院区内除设置必要的道路交通外基本已无空间用于地面景观。因此,新加坡建筑师在内庭、开敞空间、裙房屋面等节点做足了文章,设计出诸多可供患者、家属和员工使用的景观。由于地处热带,雨量充足,空气湿度高,气候温暖而潮湿,非常有利于浅覆土植物的生长;同时,此种气候也为医院建筑内部的公共空间不设置集中空调系统创造了条件,利用开敞庭院、外廊形成进风通道,利用中庭、内院的“烟囱效应”引导气流组织,形成自然、生态的内部循环系统。走在医疗楼里可以观赏开敞主街外美丽的花园;驻足在屋顶庭院,水吧、餐饮散落其中,阵阵轻松的休闲气息油然而生(图2)。此类案例可作为优秀典范,启示我国的南方城市医院设计创造出多层面、空间化的立体景观和生态的微气候组织模式,从而降低能耗、节能减排。

新加坡虽然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提倡小病能够在就近的社保诊所治疗,并由此分流了大量患者,但是需要到大型综合医院就诊的人数仍居高不下,这与国内目前的就医模式基本类似。在国内,患者早已习惯了大医院挂号难、等候久、人满为患的医疗环境,但这一切似乎在新加坡医院里很难看到。得益于其内部的高度信息化、智能控制系统及人性化软件系统的合理运用,使医院这一庞大复杂的机构运行得井井有条。患者在挂号大厅入口处通过自助取号、电话预约、或是刷卡登记后便可到挂号大厅内等候休息,待大屏幕显示所取号码时前往挂号窗口办理。挂号结束后,患者可直接前往分布在各楼层科室外部的等候厅候诊,待大屏幕上显示出患者号码和诊室门号时,便可在护士的引导下进入诊区就诊。每个诊室的门上方都能显示就诊患者的号码,有很好的提示作用;门边挂有在岗医生姓名的卡槽,以方便复诊患者(图3)。挂号厅、候诊厅等区域也按服务人群的不同分为普通和贵宾两种等级。令人欣慰的是,上述信息系统在国内某些新建的大型综合医院内已得以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大大改善了患者的就医环境,值得大力推广。

新加坡医院的病房设置和我国的区别较大,基本分为 A、B1、B2、C四个等级。其中C级为8~10人的无门、分隔墙的大空间开敞病房,仅靠相邻两排病床头部间的矮墙来分隔连续的柱网开间。因此,护士站工作人员对患者的监护可谓是一览无余,但也由此导致患者只能通过拉起滑帘来保护个人隐私。此类病房室内没有空调系统,只安装吊扇或小的风扇,通过开启的外窗进行通风和降温,因此层高通常会增加至4.8m以上来改善自然通风效果。B2级病房为6人间,每个柱网间均设置分隔墙,病房入口方向除门洞外还设置了完整墙面提高了患者的隐蔽性,此类病房也采用自然通风(图4)。B1级病房是在一个柱网内设置4张病床,各单元间设置分隔墙,入口处设置围墙和门的病房类型。从此类病房开始,室内采用空调系统,因此层高也恢复到通常的3.9m左右。A级病房基本上和国内的2人间病房条件相当,在必要时也可取消一床作为单人病房使用。某些医院设有少量的A+级病房,基本等同于国内的单人病房或套间。在新加坡,政府对A、B1、B2、C的津贴率分别为0%、20%、65%和89%,而病人应选择哪级病房是根据其收入来确定的。也就是说低收入的病人应住条件相对低的病房而产生更低的个人费用,而高收入人群则有义务去投入更多的资金选择高档病房,从而在保护了低收入人群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体现了高收入者的社会地位。目前,国内公立大型综合医院(享受医保)住院部普遍配置为三人间大量、两人间为中、一人间少量,床位总体不足,经常出现患者抢床位的现象。曾经有院方戏称,同样是配备独立卫生间、电视等基本设施,医院二人间病房日总收入还不及快捷酒店标准间价格的一半。如此看来,我国医院建设的投入产出比的确很高,这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尤其是我国的平均经济水平还不及新加坡,并且目前医疗资源明显不足且分配不均衡,过多的提高建设标准,其实就是给医疗保险体系、社会资源分配增加更多的负担。在此提前下,新加坡的分级制度可以为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险体系、创作出能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医疗建筑提供线索和启示。

医疗建筑设计篇10

    重和关爱。

    一、医疗建筑环境中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内涵

    所谓医疗建筑环境中的人性化设计即是为了方便所有使用者能够更加方便的使用,最大程度的减少因设计缺陷造成的不便,提高医疗建筑环境的易便性和可操作性。人性化设计不仅体现在医疗建筑中的功能设计、建筑设施设备、装修装饰、医疗设施设备等每一个方面的细小的地方,也不仅是单纯是局部的医疗区域环境的人性化,而是要求整体的建筑环境实现人性化的。病人、医护人员及后勤服务人员是整个医疗建筑的使用者。因此,医疗建筑环境的人性化设计应该考虑到这三部分人员的不同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在医疗建筑设计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和需求进行考虑,结合实际,最大程度满足每一类使用者的需要。

    当代医疗建筑环境中的人性化设计存在的问题

    对人性化设计的内涵不清

    近些年来,人性化设计和以人为本已经成了各行各业天天喊的口号,设计者要在设计中追求人性化设计的目标,但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施工中,人性化的设计要求往往得不到特别的关注,可能仅仅按规范要求考虑医疗建筑的实用性或者无障碍设计,人性化设计很难体现到实践中去。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医疗建筑当作一种工业技术化的建筑类型处理,认同的医疗理念也是以传统病理学为主导的物理治疗,导致医院的设计与使用都侧重于其功能化、技术化。注重技术功能的医疗建筑空间设计方便了医生,然而没有把患者放到应有的地位上来。目前我

    们国内大量医院建筑还是基于这种医疗理念下的模式。因此,有必要全面了解医疗建筑环境人性化设计的内涵,对医疗建筑环境的人性化设计所包含的内容进行探讨。

    2.只重视局部的人性化设计而忽略了整体的人性化设计

    主要表现为重视针对病人的人性化设计,而忽视针对医护及后勤管理人员的人性化设计。医院的功能主要是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特殊的公共建筑,所以,针对病人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舒适便捷的服务而进行医疗建筑的人性化设计是应该且是十分必要的,然而,除患者之外,医院还是大量的医护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天天工作的地方,他们从事着长时间大量高强度的劳动。医院的建筑环境也会大大的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所以,针对他们的人性化设计也应该得到同样的重视,这对于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三、当代人性化的医疗建筑环境的特性

    当代医疗建筑人性化设计的特性主要体现在理性化、感性化、个性化三个方面。根据医院的综合性与专门性治疗种类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病人、方便医院职员工作,首先,医疗建筑环境的空间具有较强的可识别性。医院是民用建筑中较为复杂的类型,由于医院的组成科室繁多,各种通道纵横,患者在医院中最容易迷失方向,因此医院建筑相比之于与其它类型建筑,患者需要一个易于识别的医疗建筑空间环境。这就要求众多科室的布置要分层次、有规律,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前后有序,以易于定位;各科室定位应充分利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导向行为经验;医院的空间模式、通道体系要简单明确,尽量避免繁杂隐秘。

    其次,强调患者隐私的保护,病人因为个人隐私性而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暴露身体的隐秘部位或者出于心理疾病方面的原因而不希望旁人靠近,另外有些疾病性质不允许一般人接近如精神病、危重病室、传染病的隔离室等也应当严格控制接近;其他易产生视听干扰的房间如解剖室、太平间也应当保持较高的私密度。

    再者,医院空间的合理布局控制,医院中的每一个科室都需要特定的位置,它与各科室功能和特性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区位效应控制医院空间的布局。

    四、医疗建筑环境中的人性化设计的完善

    医疗建筑环境中的人性化设计针对的主体是医护工作人员、患者、探访者医

    院护理单元,针对的对象时医院的病房、护士站等医疗辅助用房及公共空间的布局。因此,完善医疗建筑环境的人性化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

    (1)对病人来说体现人性化设计要实现最优化的医疗流程,缩短病人的看病流线,要合理布局医疗科室,临近布局功能联系密切的科室或者设置能够直接通达的联系通道或绿色通道,大力提高医院的整体运转效率;保证公共垂直交通的人性化,对医院电梯的数量和通道合理设置和布局;设立清晰明确的标识指示系统,以便于病人能够容易的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实现医疗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在拥挤封闭的环境中,容易导致病人产生压抑烦躁的感觉,不利于病人的治疗康复,因此,提供一个宽敞明亮温馨的

    就医环境,对消除病人的紧张感有重要作用。

    (2)针对后勤保障人员的人性化设计。医院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大量的医务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维持着医院的运作,向他们提供人文关怀与人性化的工作条件,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体现。例如,医院的后期工作人员每天都要从事大量的工作,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空间休息,就会很好的减轻他们的疲劳程度,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此外,由于医院不能停止运行,医院的设备管道维修应充分考虑预留空间进行更换和维护,促进后勤保障人员的工作效率的提高。

    (3)针对医护人员的人性化设计。由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高,压力大,为了以促进他们的工作,应该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对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进行人性化设计,即根据医疗功能的要求,在合适的位置适当放置医疗工具,使医务人员可以很容易地采取的物品和工具,以方便他们的工作,还要为医护人员提供更舒适,更安全的工作环境,为医护人员提供了相对安全的、安静的工作环境,减少病人的家庭医疗工作的干扰,以减轻他们的压力。

    2.医疗建筑人性化的空间设计

    现代医疗建筑环境的特点体现在对每一个患者及其家庭进行的人性化的设计,努力实现人类与自然的融合,近年来,为了达到理想的医疗效果,医院建筑除了为病人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考虑病人的生理因素外,还必须注意医院建设病人的心理感受的环境质量。国外一些医院把家庭的生活气息引人医院,以满足患者的精神需求。他们把超市、花店、书报亭、礼品店、休闲吧之类的生活设施融人在医院建筑设计的内容里,同时综合运用美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研究成果进行医院内的环境设计,在色彩以及光影搭配、装饰风格、传媒运用、材料选择等方面进行巧妙的安排,为患者营造出浓厚的生活气氛,放弃了以往单调枯燥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以舒解病员紧张心情。

    结束语

    医疗建筑环境中的人性化设计不是一句口号,它需要在医疗建筑的各个细节中得到体现,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 郏亚丰. 当代中国医院住院部人性化设计研究[D]. 同济大学,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