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护理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4 19:25:15

麻醉护理论文

麻醉护理论文篇1

采用教育家贝雷迪提出的教育比较四步法对中美课程进行描述、解释、并置和比较。描述:包括中美两国麻醉护理教育的教育类型、教育层次、学生准入要求和培训课程;解释:归纳中美两国麻醉护理教育在以上4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并置:对两国麻醉护理教育内容进行分析,形成比较概念,提取比较要素并以表格形式呈现;比较:对上述三步形成的所有内容进行全面比较,得出结论。

2结果

2.1中美两国麻醉护理教育的比较

以麻醉护理的教育类型、教育层次、学生准入要求和培训课程内容4个维度作为框架,对中美两国现有麻醉护理教育形式进行比较。

2.2教育类型和教育层次比较

美国的麻醉护理培训在1933年前由当地医疗机构承担,为非学位教育。随后,经国家出台相关学位文件,麻醉护理开始向学位教育变革,培训机构也由当地医疗机构向大学转移,直到1998年美国麻醉护理教育最终确定硕士学位教育是其最低教育标准。在美国发展麻醉护理教育的过程中,其教育类型一直都为职后教育,教育层次自1998年开始提升为硕士及以上层次。中国的相关教育主要以“护理学———麻醉护士专科方向”的形式出现在极少数医学院校,在1993年徐州医学院率先与南京六合卫校联合开办三年制中专层次的麻醉与急救护理专业;此后又与福建闽北卫校合作开办大专层次教育;直到2004年徐州医学院开设本科教育层次的“护理学———麻醉护士专科方向”,除了学院派的麻醉护理教育形式外,各地医院也开始自发组织小规模的麻醉科护士的岗位培训,但形式各异,缺乏统一的系统,在此不做详细比较。由此可见,中国的麻醉护理教育发展史并不长,具有一定规模的麻醉护理教育均属于职前教育,教育层次经历了中专-大专-本科的提升过程。

2.3学生准入要求比较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硕士学位麻醉护理教育项目每年仅招收24~36位学生,解读项目的培养目标发现,其以培养能在临床为患者提供专业麻醉护理服务、制订完善的麻醉护理计划的实践型护理专家为目标,因此,对学生的准入要求比较严格,从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多方面对申请参加培训项目的学生做了相关规定。可见,美国的麻醉护理教育属于精英教育,要求学生具备高水平的综合能力。中国的麻醉护理教育以学院派的职前教育为主,是在通科护理教育的基础上加入麻醉护理特色,对于学生的准入没有设定特殊要求。申请参加麻醉期护理教育的学生只需要具备相应教育学历,并通过国家组织的适用于所有专业学生的统一招生考试即可。

2.4培训课程内容比较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硕士学位麻醉护理教育项目的课程可分为三类:麻醉护理的高级医学课程、麻醉护理的专业课程和麻醉护理的研究课程。其中,麻醉护理专业课程占据了重要地位。从麻醉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美国采用的是模块式教学模式,即根据学生的能力及水平,将一门课程分为多个层次分段教学,如麻醉护理的原则和实践分为了五个层次,即Ⅰ~Ⅵ。这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培养个体,使其具备优秀的职业素质。其次,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麻醉护理教育为硕士以上层次的学位教育,因此,对于学生的科研能力具有一定要求,在课程中专门开设了研究方法的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思维方式。此外,由于麻醉护理教育的专业实践性强,临床实习也为麻醉护理专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划分了6个阶段进行(即临床实习Ⅰ~Ⅵ),时间占据整个培训周期的50%,约12~18个月。中国的麻醉护理教育以通科护理教育课程为主要部分,即基础医学课程和护理专业课程,麻醉护理专业课程仅占据全部课程比重的15%左右。研究方法类课程没有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另行开设。徐州医学院的“护理学———麻醉专科护士方向”分为三个阶段,第三阶段为历时1年的临床实习,其中半年为内外科实习,半年为麻醉科实习,临床实习时间在整个教学周期中仅占据10%。

3讨论

3.1形成系统的课程是培养麻醉护理人才的前提

美国麻醉护理学会已有全国统一的指南对麻醉护理教育应该涉及的课程领域、培训周期、理论/实践课时的比例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保证了麻醉护理教育的统一化和系统化。我国职后麻醉护理培训仅在各地医院内部小规模开展,缺乏统一标准,在培训周期、课程领域等方面存在百家争鸣的现象。因此,我国的护理界学者应尽快开展麻醉护理职后教育的相关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形成系统的麻醉护理课程,推动我国麻醉护理职后教育规范化,以促进我国麻醉护理教育的发展,同时为我国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提供依据。

3.2职后教育是中国麻醉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首先,麻醉护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和技术性,以及麻醉患者围麻期意识状态的特殊性(非清醒或半清醒状态),都对麻醉护士的素质、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接受没有任何临床工作经验的学生参加麻醉护理教育并不合适,可能导致他们进入麻醉科工作上手慢,无法快速胜任高强度和高难度的麻醉护理工作,这将对围麻期患者护理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其次,中国目前的麻醉护理教育形式,即“护理学———麻醉专科护士方向”是在普通护理教育的基础上增加部分麻醉护理相关课程,使得学生早期、初步地接触麻醉护理的概念。在课程设置中,应该处于核心地位的麻醉护理专业课程仅占据课程比重的小部分,培养的学生在实际进入临床麻醉科后,还需要进一步接受岗位的继续教育,才能完全胜任麻醉护理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导致教育成本效率不高。最后,麻醉护理教育走职后教育路线是国际发展大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科技大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国应紧跟国际麻醉护理发展潮流,向职后教育转型。职后教育的发展将从两方面进行。

3.2.1以核心能力模型为指导培养麻醉护理人才“以能力为本位”是近些年国内外职业教育所提倡的方式,这种以职业能力为培训立足点的教育能够针对性的培养具有专业工作能力的护理人员。麻醉护理作为一门临床专科性强、能力要求高的专业,采用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临床对于麻醉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蒋莉莉、胡嘉乐等对麻醉护士的工作范畴和核心能力做了系统研究,这对开设以能力为本位的麻醉护理课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未来接受此类职后专业教育的学生将被授予相关证书,并能从事临床麻醉护理工作。

3.2.2麻醉护理教育走专业学位道路是未来展望美国的麻醉护理教育经由非学位职后教育向学位教育发展,截至1998年全部转型为学位教育,并以硕士学位为最低教育标准。它的发展轨迹可为我国所借鉴,我们应以能力为本位的职后教育为起点培养麻醉护理人才,首先发展非学位教育,随着麻醉护理教育发展逐渐成熟,可在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课程基础上增加科研类课程,使之逐渐达到研究生教育水平,发展麻醉护理的学位教育。这一方面可为临床优秀护理人才提供深造机会,开拓护理人才发展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背景下稳中求速,既保证了临床麻醉护理质量,又加快了麻醉护理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可推动护理学科下属二级学科的发展,为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发展借鉴和依据。

4小结

中美两所学校麻醉护理教育在教育类型、教育层次、学生准入标准和培训课程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美国麻醉护理为职后教育,硕士学位教育是其最低教育标准,参加培训项目的准入学生均具备一定的教育背景,并且是在临床相关科室工作过一定年限的注册护士,教育内容以麻醉护理专业课程为主。我国以“护理学———麻醉专科护士方向”的形式开展职前教育,教育层次历经中专-大专-本科的过程,学校对于接受麻醉护理教育的学生没有特殊的准入标准;教育内容以普通护理教育课程为主。经过中美比较,我们对中国麻醉护理教育提出以下建议:

(1)形成系统的麻醉护理教育课程;

(2)职后教育是未来发展趋势:

麻醉护理论文篇2

关键词:老年人全麻俯卧位手术护理

据资料报道,我国现在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越来越多。随着医学的发展进步,老年人的手术范围不断扩大,手术适应证逐步放宽,因此老年人俯卧位的手术也在增多。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病患较多、营养不良、血容量不足等不利因素,对麻醉和手术耐受力降低,尤其对全麻俯卧位手术耐受力更为减低,故加强手术中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非常重要。天津环湖医院2003~2006年需全麻俯卧位手术的老年患者316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316例,男201例,女115例;年龄65~92岁,平均78.5岁,其中>70岁者77例;手术时间最长10h,最短2.5h。

二、术前准备

2.1翻身俯卧用物翻身软垫、头托、头架、棉垫、约束带等。

2.2术前访视患者如是择期手术,于术前一日去病房探视患者,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老年患者更应注意患者的心脏功能、肝肾功能、血压、血糖、血电解质情况;仔细观察老年患者全身皮肤情况,有无皮肤压红、破溃、炎症等;做好解释工作并说明手术注意事项,安慰患者,取得其信任和合作,消除紧张心理和不必要的顾虑。

2.3术前30min准备事项洗手护士准备手术所用无菌物品和器械,连接并调试各种仪器,做到术前认真检查,避免术中出现故障。

2.4其他巡回护士在洗手护士做好准备后到病房接手术患者,认真核对病人,仔细检查备皮情况、是否已摘掉义齿、更衣情况等,着重检查是否已注射术前针。

三、术中护理

3.1患者入手术间后要做的事情巡回护士时刻陪伴患者,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睡眠情况等,并做好心理护理。

3.2静脉穿刺的注意事项协助麻醉医师进行麻醉,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尽量选择较粗的静脉,如双侧大隐静脉,以便术中快速输血输液等。在静脉穿刺过程中由于老年人的静脉血管弹性较差,要注意保护静脉,力争一次穿刺成功,同时注意无菌操作,静脉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避免脱出,静脉穿刺完毕后,配合麻醉医师进行静脉复合麻醉插管。

3.3其他待患者气管插管麻醉平稳后,巡回护士与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将患者翻身摆放成俯卧位:(1)麻醉医师在患者头侧,注意观察保护患者的气管插管,巡回护士在患者的脚侧,注意保护患者的静脉,手术医师分别站在患者的头颈部、胸部、腰和下肢处,统一步调一起进行,使患者头颈胸腰部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在翻身时需将患者先抱起再翻身,避免患者皮肤与床垫产生摩擦。(2)若手术为头颈部手术,患者用四钉头架固定头颈部,在用头钉固定头部时,保持4个头钉力度相同,由于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如某一头钉力度过大,可能会穿透颅骨而造成损伤。双臂伸直放于身体两侧。(3)若手术为胸腰部手术,患者头颈部用马蹄形头托固定头颈部,双臂自然弯曲置头两侧的托臂板上,安放头托时注意保护眼睛,俯卧位眼部受压可导致视网膜受压而失明,老年患者面部皮肤较薄而且弹性差,巡回护士每1~2h检查1次患者眼睛,前额和双侧颧骨受压情况,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时候可调整受力点。(4)根据老年患者胸廓和腹腔的宽度,在身体两侧垫翻身软垫,使胸部和腹部空出不受挤压,使患者在通气时胸腔和腹腔可自行舒缩。老年人皮肤薄弱并且弹性差,在垫翻身软垫时要先抬起患者再垫入,避免软垫与皮肤产生摩擦,摩擦力是术中压疮产生的原因之一。(5)男性患者注意保护外生殖器,使其不与垫接触,避免受压;女性患者注意将双侧置于垫中空处,使双侧不受任何挤压。(6)在患者双大腿和小腿处垫软垫,使大腿与背部呈20°,双小腿上翘与大腿呈30°,双腿悬空避免脚趾受压。

3.4压疮的护理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一些骨突处的肌肉脂肪较薄,易发生压疮,注意在骨突处垫中空软垫。

3.5手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循环功能,确保各种仪器性能良好,密切配合手术和麻醉。

3.6手术后护理手术完毕后,由巡回护士、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共同配合将患者平稳翻身成仰卧位并同时移至推车上,因为改变可影响颅内压的变化,从而影响颅脑手术的效果,所以在变换时动作要轻柔缓慢。配合麻醉医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待清醒后拔去气管插管,保持患者各种引流管通畅,保护患者安全。

3.7其他详细记录各种护理记录单,护送患者回病房。

四、小结

老年患者身体各系统功能较差,手术不安全因素较多,所以在围术期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很重要,甚至可影响手术的成功与否,因此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要增强责任心,密切配合手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麻醉护理论文篇3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中麻醉护士配合麻醉医生进行麻醉操作和术中管理病人的体会。 方法 610例手术分为有麻醉护士配合麻醉医生工作的麻醉护士组(330例)和无麻醉护士参与其中的对照组(280例)。麻醉护士组的病人在围术期均有麻醉护士参与护理工作。记录两组病人从进入手术室到麻醉操作完成、麻醉效果满意所需的时间。结果 麻醉护士组麻醉操作时间显著缩短。麻醉并发症均在早期发现并给予及时处理。结论 麻醉护士配合麻醉医生进行麻醉操作和协助麻醉医生术中管理病人, 可以减少麻醉操作所需时间,有利于麻醉医生安全高效地开展工作, 有效保障病人术中生命安全。

【关键词】麻醉护士 麻醉医生 围手术期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ssisting role and effects of anesthesia nurses during anesthesia procedure and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of anesthesiologists. Methods 61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esthesia nurse group (330 cases, anesthesia nurses acting peri-operatively) and Control group(280 cases, no anesthesia nurses participated in). Time courses from the entering-in operation room to the completion of anesthesia procedure were record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time courses of anesthesia nurs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Complication of anesthesia were early discoveried and being given treatment. Conclusions Assisting of anesthesia nurses during anesthesia procedure, help anesthesiologists working with high performance and secure the peri-opetation safety of patients.

【Key words】anesthesia nurse anesthesiologist peri_operation

近年,伴随麻醉学科的迅速发展和手术室护士角色的不断完善,麻醉护士这一新型角色应运而生,其在优化手术环境、有效管理药品及配合医生的工作中发挥重大作用.我们医院从2006年1月开始在麻醉科设置麻醉护士, 配合麻醉医生开展麻醉操作和协助麻醉医生对病人进行术中管理,在保障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病人术中安全方面均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结合本人参与的330例麻醉护理工作,浅谈麻醉护理人员与麻醉医师的配合对麻醉操作过程所需时间及术中安全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方法

1.1 选取2007年4月~2007年12月本院手术患者610例,其中,麻醉护理参与330例麻醉手术,对照组280例,ASA分级Ⅰ~Ⅲ。

1.2 麻醉过程配合:包括手术前配合、手术中配合、手术后的护理等几个方面[1]。

1.2.1 术前配合

1.2.1.1 术前的心理护理:麻醉护士在术前访视患者,介绍有关麻醉在手术中的重要性,及配合麻醉时的注意事项,并安慰鼓励病人,缓解紧张的情绪,消除恐惧心理,使之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麻醉和手术,提高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和安全性。认真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工作

1.2.1.2 手术前一日按照麻醉医生的麻醉预案,准备好各台手术所需要的各种麻醉常规用品,通过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的沟通进行麻醉评估,减少麻醉与手术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2.1.3 麻醉用品的准备:麻醉护士根据麻醉医生的麻醉预案准备齐全的麻醉用品及急救物品,做好各种仪器、设备的保管、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各种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并将这些物品放置于便于观察和有利于操作的位置,以便及时处置各种突况,防止抢救时手忙脚乱,延误时机。

1.2.1.4 调整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适当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这种环境可防止病人因麻醉前用药而致口腔、呼吸道粘膜干燥,不适感。

1.2.1.5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部位,检查麻醉前用药,各种皮试反应结果,医嘱执行情况,了解术前一日的饮食和睡眠情况等。

1.2.2 术中配合

1.2.2.1 建立静脉通道:为了保证麻醉和手术顺利进行,确保病人安全,应选择粗直,弹性好,易固定的血管。穿刺部位避开麻醉及手术区域。

1.2.2.2 配合麻醉医生:协助病人取得正确的,有利于各种麻醉操作顺利进行。麻醉病人由于全身或局部知觉暂时丧失,肌肉松弛,保护性反射消失,病人已失去自身调节的能力,同时,的变化可致呼吸、循环等生理功能受限。

1.2.2.3 麻醉操作过程的配合:麻醉诱导时,物的浓度、剂量,注射速度,用药时机,都会对麻醉的深浅和插管成功与否产生重大的影响,麻醉护士协助麻醉医生在短时间内完成麻醉操作,按照麻醉医师的要求,及时准确给药,克服习惯性思维造成错误,抽好的药品贴标签后定位放置,使用过的药品袋、瓶、安瓿保留好,患者离室后方可处理。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提示医生采取必要的措施。

1.2.2.4 麻醉深度的监测:用药后,应注意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等体征变化。根据麻醉医生的医嘱合理掌握麻醉深度?在维持麻醉期间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按麻醉医师医嘱给药,所有药物严格核对,配合麻醉医生随时调整好,以利于吸痰和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要注意病人保暖和防躁动。

1.2.2.5 输液输血的配合:协助麻醉医生密切观察手术中失血情况,如吸引量、纱布块血量、手术野失血情况来决定输液量,以保持循环系统的稳定。输血前应与麻醉医生一道严格执行查对工作。在输液过程中,应保证静脉通道,在麻醉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入量。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1.2.2.6 抢救技术熟练掌握: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器材、密切配合,积极参与抢救工作及时报告麻醉医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1.2.2.7 术中监测: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尿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及用药后的反应,使用监护设备,监测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麻醉深度等,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防止脱落[2]。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麻醉医师并遵医嘱给予处理。

1.2.2.8 保证书面记录完备有效:认真填写麻醉记录单 ,完整、清晰、准确、实时记录麻醉记录单,整理填写各种医疗文件[3]。

1.2.3 术后配合:麻醉清醒过程,尤其是全麻病人在苏醒期呈浅麻醉状态,躁动不安,病情变化多端,各种意外都有可能在此期间发生。因此,本阶段的护理应是整个麻醉护理过程中的重点之一。

1.2.3.1 正确评估病人:评价麻醉病人的神志、呼吸、血压、四肢活动力、皮肤颜色、意识、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肌张力恢复情况及肢体运动、术后出血等情况并记录[4,5];

1.2.3.2 及时有效监测:做好生命体征及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工作,及时对症处理;

1.2.3.3 安全而充分地进行术后止痛: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及手术部位、时间、创面、手术方式等情况综合评估,提供最佳术后镇痛方案,选择最佳镇痛方式。

1.2.3.4 呼吸的维持与呼吸机的撤除:仔细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及时地做好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维持及撤除。

1.2.3.5 交接工作:与麻醉医生共同护送病人回病房,并向值班护士详细交待麻醉方法、术中情况、护理记录、复苏情况、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及术中出入量等。

1.2.3.6 术后回访:告知病人麻醉术后应该注意的问题,在临床治疗的同时,结合患者精神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咨询、干预和支持。

2 结果

*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对610例病人麻醉时间的比较可以看出:有麻醉护士参与的麻醉护理组在急诊手术及行全身麻醉的选择性手术病人,麻醉操作时间显著缩短,工作有序性增加。

本研究中麻醉护理组患者术中术后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率失常、低血压、躁动等并发症出现31例,在监护中及时汇报麻醉医师后得到及时处理,而对照组中上述并发症出现65例,其中包括呼吸机故障3例,导管连接脱落2例,虽然得以及时发现未造成严重的麻醉意外,但对手术医师的操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讨论

麻醉护士是近年来适应现代麻醉学科的发展而设立的工作岗位.现代围手术期护理理论是指从病人决定手术开始到术后康复的全程护理[6]。随着麻醉学的不断发展,医疗仪器设备数量日益增加及功能日益精确和品的不断更新和种类的多样性,如何配合好麻醉工作给护理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1 麻醉学专业近几年飞速发展,国外麻醉护理工作及其教育已自成体系,形成独立专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麻醉学的发展,并成为临床麻醉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麻醉护理工作尚未形成规模,仅有一部分医院设立了麻醉护士并从事麻醉师的配合工作,其工作内涵,工作范畴,教育与国外比都存在较大差距,处于起步阶段。

2 随着麻醉医生逐渐朝向全科医生的发展,麻醉护士的工作内涵也不断拓展.麻醉护士配合麻醉医师,完成日常的麻醉监测与治疗工作、负责麻醉前的准备、麻醉设备和仪器的维护和保养,麻醉用品、急救物品、毒麻药品的领取、发放和管理、麻醉器械的准备、特殊液路的建立,病人安置,配合全麻插管、参与病人围麻醉状态的管理[7]。

3 麻醉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在药品、一次性物品、器械等方面严格按规定行事,杜绝浪费,减少消耗,为医院节约开支,给医院带来效益及信誉,使病人的利益得到最大保障。

4 麻醉护士应提高专业技能,要有计划,有目的进行专业培训,把麻醉过程中的对症处理模式向预防性综合治疗模式转变,不仅能极大地降低麻醉风险和手术过程的突发事件、高危事件、减少围术期并发症,还能最大限度降低医疗风险保证病人安全。

4 结论

由于麻醉护士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本组330例患者麻醉操作全程有麻醉护理人员参与,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使得麻醉操作时间缩短,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全组无麻醉意外发生。麻醉护士配合麻醉医生进行麻醉操作和协助麻醉医生术中管理病人,有利于麻醉医生安全高效地开展工作, 有效保障病人术中生命安全,降低了医疗风险,减少了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苏帆.麻醉手术前评估与决策.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8.

[2] 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

[3] 张绍兰.护理记录取代整体护理病历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73.

[4] 彭小贝.单纯静脉麻醉患儿麻醉复苏期的观察与护理.护理杂志,2006,23(5):76-77

[5] 自智萍,易亚玲,王琦,等.全麻患者恢复期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吉林医学,2005,26(5):463-464.

[6] 徐国勋,屠丽君.护理管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115

[7] 黄宇光.V爱伦高级医师案头丛15.麻醉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_(1):315318.

麻醉护理论文篇4

【关键词】 麻醉护理;临床麻醉;管理

麻醉工作在临床手术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并且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因此应积极的进行临床麻醉工作的管理,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就此对麻醉护理在临床麻醉工作中的管理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期间的择期手术非全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有50例患者,年龄段在23岁至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6±10.5)岁,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观察组中有50例患者,年龄段在25岁至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9±10.3)岁,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身体情况等各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选择期手术非全麻患者进行相应的麻醉护理,对对照组中的患者进行常规麻醉护理,即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术前用药。而对观察组中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即在手术前对患者的焦虑状况以及心理状况进行了解,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且进行疾病以及手术治疗相关知识的教育,从而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对两组患者对于相关护理满意程度进行比较。

1.3 数据处理 将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包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χ±s)、例数(n、%)表示,组间对比采取t检验χ2检验。P

2 结果

由表可知,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杜宇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P

3 讨论

麻醉学在临床上有一定的重要作用,且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麻醉学也有较大的发展,并且占有重要的地位。而麻醉护理即为麻醉所进行的相关护理,其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麻醉师的工作压力,且有效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1]。

由于需要对品进行管理,对贵重物品进行登记与发放,在进行麻醉手术之前对相关器械以及药品进行准备,进行医疗废物以及一次性用品的处理,相关物品的消毒清洗以及对恢复室病人的监护等,麻醉护理一定程度上区别于常规护理[2]。麻醉护理的工作内容较为繁琐,且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医疗风险更大,因此应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并且能够较好的处理突发状况,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由于麻醉护理的工作较为繁琐,应对麻醉护理进行一定的管理。在对普通品进行管理时,相关的麻醉护士应进行监督管理,定期进行补齐以及核查工作,从而提高麻醉质量。对于芬太尼、杜冷丁以及吗啡等麻醉科毒麻药物,相关的护理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建立专用药柜,并且进行详细的药品记录,从而确保毒麻药物的无遗失[3]。对于听诊器、心脏电极片、口咽通气道以及连接管等相关物品应设立相关清单,做好相关查对工作。而对于胸外科手术或整形手术所需的动静脉穿刺包、支纤镜以及漂浮导管等贵重物品,相关护理人员应认真管理,以防相关物品丢失。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对麻醉一起进行定期的检查与护理,使用前后应进行登记,从而避免影响手术治疗。而为有效的减少相关的院内感染情况发生,应对手术用物品及时的进行清洁以及消毒工作,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4]。

而在对择期手术费全麻患者进行相关护理时,应有意识的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并且加强对患者疾病以及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的教育,从而有效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手术治疗。由本次试验所得结果可以得知,相对于对择期手术非全麻患者进行相关麻醉护理时,相对于对患者进行单纯的药物,有意识的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P

综上所述,在进行麻醉护理工作时应有意识的加强相关管理工作,从而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涛洪,郭志佳,刘保江.探索美国麻醉护理发展对我国麻醉护理教育的启示[J].护理研究,2010,v.24;No.33830:2737-2739.

[2] 王长雷,金彪,刘岩,胡元.麻醉护理在临床麻醉工作中的管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v.10;No.15022:140-141.

麻醉护理论文篇5

【关键词】术前导尿 全身麻醉 耐受性 舒适度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79-02

留置尿管是全身麻醉病人手术前的常规准备之一,目的是利于暴露手术野,便于手术操作,避免术后尿潴留。临床上为了减轻患者手术前的焦虑及留置尿管的紧张不适,通常采用麻醉后留置尿管,但发现麻醉后导尿的病人,在麻醉复苏后部分出现因留置尿管而引起下腹部憋胀,尿急,尿道疼痛等尿道刺激反应[1]。不同的导尿时机会使病人对尿管的耐受性产生不同影响,甚至影响护理质量和病人的康复。为进一步探讨麻醉后导尿病人的尿道刺激反应情况,我科对全身麻醉留置尿管的普外择期手术病人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1年3月全身麻醉普外择期手术病人108例,排除有精神障碍和泌尿系统异常者,男72例,女36例;年龄30岁―68岁,中位年龄46.5岁;随机分成对照组58例(清醒组)和实验组50例(全身麻醉组)。

1.2 导尿方法 手术前1 d由病房责任护士向病人讲解留置尿管的目的,必要性及方法,给予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使病人配合治疗。对照组病人术前30min在病房留置尿管后送手术室,实验组病人在麻醉诱导结束,气管插管完成后留置尿管,男性病人均采用F16留置尿管,女性病人均采用F14留置尿管。

1.3 评价指标 0级为稍感不适,无疼痛,安静,无尿意;Ⅰ级为轻度不适,轻微疼痛,可忍受,有尿意;Ⅱ级为中度不适,下腹憋胀,有尿急,尿道疼痛,不能忍受;Ⅲ级为严重不适,极度不能忍受,有明显的下腹憋胀,尿道剧烈疼痛,尿急及欲将尿管拔除,且伴有烦躁不安,心率加快,血压升高[1]。麻醉护士根据病人麻醉复苏后尿道刺激反应进行评估并记录。

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对尿管耐受性和舒适度的比较

3 讨论

麻醉前留置尿管,病人有心理准备且能配合护士操作,引起的不适感或疼痛感多较轻微,其术后对尿管耐受性较好,但会加重病人术前的恐惧与不安情绪。而麻醉后留置尿管,虽可减轻病人置管过程中的不适[2],但在麻醉下留置尿管,侵入性刺激可引起局部释放组胺,缓解肽,5-色胺等致痛物质[3],此时病人无痛觉,对尿管的刺激无任何反应,进入麻醉复苏期,感知觉恢复后,局部的致痛物质刺激尿道黏膜痛觉感觉器引起疼痛不适,同时病人对留置尿管缺乏反应性刺激和心理适应,对尿管刺激无耐受性,而出现应激反应[4]。另外尿道括约肌受随意运动的控制,麻醉复苏后病人因疼痛或紧张可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性收缩[5],而出现强烈的尿道刺激性反应,不利于术后护理和病人康复,其中尤以男性多见。

结果显示,麻醉前留置尿管病人的舒适度,耐受性较好,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护理。无论麻醉前后留置尿管均应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征询病人的意愿,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必要时及时使用止痛药物,尽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李绪梅,陆波,温米琴.尿道表面麻醉减轻术后留置尿管致刺激症状的观察[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45.

[2] 李东芝,王东,李坚.手术病人麻醉后放置尿管临床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3,18(4):285-286.

[3] Patrick D W,Ronald ME.疼痛学[M].赵宝昌,崔秀云,译.3版.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284.

麻醉护理论文篇6

关键词:麻醉针对性护理;下肢骨折;VAS评分

下肢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采用手术进行复位、固定是其主要治疗手段[1-2]。但是,下肢骨折手术造成的创伤较大,患者常会出现严重的疼痛,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作用于心肌及血管平滑肌的内源性物质,增加心肌耗氧量,使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不利于手术进行及术后恢复[3]。提高手术麻醉效果,减轻患者疼痛对该疾病的手术治疗意义重大。本研究旨在探讨麻醉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以期为下肢骨折的麻醉护理提供一定临床经验。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于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共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25-68岁,平均(54.8±8.1)岁;骨折部位:股骨11例,髌骨9例,胫腓骨12例。观察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24-70岁,平均(56.4±8.7)岁;骨折部位:股骨9例,髌骨10例,胫腓骨13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大体一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状态下进行手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在术前向患者介绍麻醉、手术的大致流程,给予一般的心理护理,术中配合麻醉师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麻醉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术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麻醉的认知情况,根据个体了解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麻醉知识宣教,使患者充分了解麻醉过程,消除疑虑;并邀请专业的心理医生共同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消除紧张、恐惧心理;(2)术中,及时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的疼痛及心理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

1.3观察指标

麻醉前后,针刺感觉阻滞平面,采用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评分,评价麻醉效果。其中0为无痛,10为剧痛,分值越高,疼痛越剧烈。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6.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两样本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麻醉前后VAS评分比较:麻醉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后10min、20min时VAS评分显著降低(P均0.05)。见表1。

3 讨论

手术是下肢骨折的常用治疗手段,创伤较大,患者常有较严重的疼痛[4]。一般情况下,硬膜外麻醉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患者麻醉后处于清醒状态,下肢仍有感觉,患者可能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麻醉镇痛效果,不利于手术进行及术后恢复[5-6]。相关调查表明[7],患者焦虑、紧张情绪多与缺乏麻醉认知有关,从而导致不良情绪发生。因此,寻找有效的护理模式,提高下肢骨折手术麻醉效果,对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恢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研究中,麻醉针对性护理对下肢骨折手术麻醉效果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与常规护理干预组相比,麻醉针对性护理干预组患者麻醉后10min、20min时VAS评分显著降低,而手术完成时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麻醉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减轻术中疼痛方面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分析原因,一方面通过术前的麻醉认知了解及进行个体化的麻醉知识宣讲,能够使患者对麻醉过程及机理有充分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消除疑虑,再通过专业的心理医生共同参与心理疏导,能够尽量使患者消除焦虑、紧张情绪,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另一方面,在手术过程中加强与患者沟通,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疼痛及心理状态,及时作出相应处理,从而对麻醉效果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麻醉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手术麻醉具有积极影响,能够减轻患者疼痛,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傅建南.老年下肢骨折手术部全程护理体会[J].重庆医学,2008,37(5):551-552.

[2]. 闵竞,何盛江,郑华等.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重庆医学,2013,(25):2988-2990.

[3]. 曲红梅,曲亚杰.手术室护理与麻醉的配合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7):189-190.

[4]. 胡三莲,黄健.急性下肢骨折患者术前疼痛管理的现状调查[J].护理杂志,2014,31(1):49-51.

[5]. 何林娥.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硬膜外麻醉患者术中应激状态和麻醉效果影响的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4,(3):203-204,208.

麻醉护理论文篇7

关键词:护理干预;泌尿外科;椎管内麻醉;腰背痛

目前,椎管内麻醉是我国各级医院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也广泛运用于泌尿外科手术,包括腰麻(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腔麻醉以及二者联合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对生理功能有一定影响,其中腰背疼痛就是椎管内麻醉后所引起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特别是有的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痛会转换为持续性的腰背痛,疼痛感强烈,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1],泌尿系手术大多数需要在膀胱结石下进行操作,再加上术后不适当的护理往往会造成术后患者的腰背痛[2]。因此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就变的尤为重要,应根据有可能出现的腰背痛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地实施专业化护理,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观察方法,与常规护理比较,观察专门化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手术后患者腰背痛的护理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进行泌尿系统行硬膜外麻醉治疗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排除腰背痛病史、脊柱畸形、脊柱外伤、自身免疫系统障碍、椎管麻醉禁忌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60例,男30例(50%)女30例(50%),年龄 35~81岁,平均(64.5±3.0)岁,对照组60例,男36例(60%)女24例(40%),年龄36~79岁,平均(61.0±7.5)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术前进行一般的术前宣教及指导,配合麻醉,术后返回病房按去枕平卧 6h,卧床制动 6h或者更长,术后第2d(或者更长)下床活动;禁食、禁饮至排气。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术前教育,讲解硬膜外麻醉并指导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应如何配合及如何回答麻醉师的提问,详细讲解膀胱截石位摆放要求和患者需要配合的要点[3],特别是截石位摆放好后将软枕垫于患者臀下及腰部防止患者受到机械性压迫,返回病房后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患者头部垫枕平卧位 、侧卧位或者半卧位等舒适,当患者侧卧位时,要在患者的腰部及膝盖放置1块特制枕垫以避免腰背部处于悬空状态,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无特殊情况可半坐卧位,无特殊不适时4~6h后可饮水或进少量流质饮食。

1.3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 12h、24h腰背痛发生率,腰背痛程度评定0级为无腰背痛发生;1级为发生腰背痛,但可忍受;2级为发生显著腰背痛,影响腰部活动,需给予药物或物理治疗。

1.4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以 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 12h,24h腰背痛发生率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术后12h,24h腰背痛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术后疼痛人数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78,P

2.2两组疼痛程度对比 对照组患者总疼痛 66.7%(40/6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 41.7%(2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8,P

3讨论

椎管内麻醉是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使用较为广泛的麻醉方法之一,可以分成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两种。一般情况下,椎管内麻醉能够适用于下腹部、下肢、妇产科等手术治疗中,但患者在术后出现腰酸背痛的不良症状较为频繁,分析其个中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长时间保持相同以及患者自身原有的腰背肌肉损伤情况等,但更多是因为麻醉穿刺会对腰背部的软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导致局部组织出现无菌性炎症或出现韧带创伤性水肿等并发症。但是近几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椎管内麻醉的方法与穿刺针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改良,不管是腰硬联合麻醉还是硬膜外麻醉,其麻醉效果都较之前更为显著。医护人员对麻醉后的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术后腰背疼痛等问题的研究与报道也越来越多,有效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较大帮助。

相比于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的应用率更为频繁,常运用于泌尿系统手术如输尿管镜术,前列腺电切术,尿道肉阜切除术等,并且老年患者居多,硬膜外麻醉术后引发腰背疼痛的原因一方面是机械性压迫[4],与术中变化,术后护理关系密切。头颈部和腰膝部垫枕腰痛及术后不适的发生率及程度远低于去枕平卧位6h,本文研究显示侧卧位时头颈部和腰膝部垫枕其腰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由于手术的要求,截石位被广泛地运用于泌尿外科手术,但是如果安置不当或术中管理不到位,极易导致患者皮肤、神经、血管、肌肉的损伤,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另一方面通常是由于穿刺部位局部充血穿刺针对软组织的刺激等原因产生疼痛的症状。手术时穿刺的力度穿刺针的粗细穿刺方向也与穿刺麻醉后出现腰背痛症状有着一定的关系[5],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应改进穿刺设备提高穿刺技术避免出现穿刺失误,加之我们采用有效的干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及预防腰背痛,使硬膜外麻醉引发术后腰背痛率下降,进而提升临床手术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可减少泌尿外科椎管内麻醉术后腰背痛,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勇.不同椎管内麻醉法对剖宫产患者术后引发腰背痛的影响比较[J].延边医学,2015,08:235-237.

[2]吴芳林.全科护理.2010,11(8):12.

[3]吴丹云,陈碧素,李菊梅.指导泌尿外科高龄患者对麻醉及手术的认知与护理[J].期刊论文,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08).

麻醉护理论文篇8

关键词: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护理

【中图分类号】719.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56-01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是孕晚期产妇平卧时由于增大的子宫压迫了下腔静脉和髂总静脉而使回心血量明显降低,心博出量下降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可导致子宫血流量减少和胎盘灌注降低,对母婴均有不利的影响。我科从2008年4月起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护理干预,降低了SHS的发生,保障了母婴安全,提高了剖宫产的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1~6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400例,产妇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7±11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9±2周,其中抽取奇数者为对照组100例,抽取偶数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和治疗C组,每组各100例。排除妊娠合并症的产妇。入选病例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四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产妇进入手术室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输入平衡液,30分钟内输入300-500ML,由巡回护士协助取左侧卧位,麻师常规行腰硬联合麻醉成功置管固定后,巡回护士协助其取仰卧位,常规氧气吸入3L/分,直至手术结束。

1.2.2干预组:产妇进入手术室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输入羟乙基淀粉,30分钟内输入300-500ML,由巡回护士协助取左侧卧位,麻师常规行腰硬联合麻醉成功置管固定后,巡回护士协助其取仰卧位,并将手术床调节至左倾25°-30°,或用软垫将产妇右侧臀部抬高25°-30°,常规氧气吸入3L/分,待胎儿娩出后摇平手术床或取出软垫,使产妇平卧至手术结束。

1.3监测指标:四组病员均常规心电监护生命体征,并密切观察面色、呼吸、皮肤及病员的自觉症状如实记录。

1.4SHS评定标准:麻醉成功后手术开始前,血压迅速下降至50mmHg以上,或血压降幅超过30mmHg,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心跳加速、脉搏细弱、头晕、出汗等症状。

1.5统计学方法:将记录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

2结果

2.1四组产妇SHS发生率情况比较:见表1

我们的结果显示,A组与C组产妇SH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B组,说明对在CSEA下行剖腹产的产妇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SHS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3讨论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是目前剖宫产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具有起效快、镇痛和肌松完善等优点,但手术过程中SHS是常见并发症,可造成子宫血流灌注的急速下降,影响胎儿的氧供应,威胁母婴安全[1]。妊娠晚期由于子宫增大,膈肌上升,心脏向左向上移位,右心室压力增加,机械性增加了心脏负担,在分娩时,实施硬膜外麻醉术后,由于仰卧状态下腹肌松驰,子宫压迫腹腔动、静脉严重,导致血压明显下降或测不到等一系列低血压休克症状[2,3]。非麻醉状态下,绝大多数孕妇可通过增加体循环阻力和加快心率来代偿每博输出量的减少,但麻醉状态下,这些代偿机制减弱或消失[4]。在麻醉前输入胶体溶液可有效减少SHS的发生率,为维持有效循环起到一定的作用。液体输注时机和输注量的调控是非常重要的,30 min内快速输注晶体液500 ml和胶体500 ml,在麻醉松弛作用达到峰值时,扩容也达到最大的效果[5],则可以有效对抗血管扩张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至于因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晶体而引起肺水肿。麻醉成功后,迅速协助产妇取仰卧位,用软垫将产妇右侧臀部抬高25o~30o,使胎儿移向腹腔左侧,羊水也因重力的原因流至左侧,减轻了对下腔静脉和髂总静脉的压迫,使回心血量增加,心输出增加,血压升高,减少了SHS的发生率[8],同时,预见性护理、严密的临床观察使产妇转危为安,不仅保障了母婴安全,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还提高了病员的舒适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观。

参考文献

[1]Samud C.Hughes GL,MarKA.Rosen施奈德与莱文森产科麻醉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4-28,152-154

[2]王印月.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河北医学,1999,5(3):74

[3]张爱莲,王慧群.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护理.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4):471-472

麻醉护理论文篇9

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75岁以上患者的麻醉处理,采用全麻12例,硬膜外麻醉37例,静脉麻醉5例,臂丛麻醉3例,局麻19例。

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66(15~150)min,术中出血平均180(0~500)ml。阻滞平面均控制在T10以下。所有全麻患者术毕清醒后均拔出气管导管,76例均能安全度过手术期并顺利出院。

结论:术前准确评估和充分准备,选择恰当的麻醉方式适当的物,并重视围术期监测,注重术中、术后并发症防治及循环稳定,保证术后护理,能降低高龄患者的麻醉危险性。

关键词:老年人麻醉方式麻醉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31-02

高龄患者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生活质量提高,接受手术治疗的比例越来越大。高龄患者往往存在较多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意外、肾功能不全等,机体的耐受能力往往较低下,这加大了手术的麻醉风险。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科为76例75岁以上老年患者成功施行手术麻醉,效果良好,无重大的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现分析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76例,男31例,女45例,年龄75~95岁,平均(87.8±2.9)岁。ASA分级Ⅱ~Ⅳ级。全身麻醉12例,硬膜外麻醉37Y11,臂丛阻滞3例,静脉麻醉5例,局麻4例。伴高血压20例(32.8%)冠心病、心律失常29例(37.7%),脑梗塞17例(19.7%),慢支、肺气肿、肺炎、哮喘44例(34.4%),肾功能不全8例(4.9%),糖尿病11例(18.0%),肺通气功能显著减退18例(24.6%),贫血、血红蛋白(Hb)

1.2麻醉方法。

1.2.1术前准备。术前全面评估患者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并根据患者心肺功能及手术部位选择恰当的麻醉方法。

1.2.2麻醉方式。①全麻:麻醉诱导选用丙泊酚0.5~1.0mg/kg,琥珀胆碱1mg/kg;咪唑安定0.02-0.03mg/kg、芬太尼1g/kg快速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卡肌宁、丙泊酚和异氟醚,术中可酌情追加芬太尼。②硬膜外阻滞麻醉:根据手术部位选择相应脊椎间隙穿刺,向头端置人硬膜外导管3CIYI,注入2%利多卡因2~3ml,观察5~7分钟,并观察有无全脊麻或无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安全则依据手术要求的阻滞范围、深度以及心率、血压波动情况,再分次予1%利多卡因小剂量注入直至达到手术镇静要求。③静脉麻醉:静脉麻醉使用丙泊酚0.5mg/kg、芬多尼0.3/kg,术中可酌情追加丙泊酚至0.8mg/kg,并依据患者镇静情况间断予静注丙泊酚。④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麻醉:分为臂丛阻滞:局麻药为0.25%布比卡因20~25ml。

1.2.3麻醉管理。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05mg、阿托品0.3mg,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常规监测血压、氧饱和度、心电图,注意积极维持循环稳定。术中6例患者麻醉后血压下降,经使用调整输液速度、静注麻黄素10~15mg后恢复正常;3例出现心率

2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平均66.7(15~150)min,术中出血平均180.3(0~500)ml。硬膜外麻醉局麻药初量平均为7.3(4~11)ml,阻滞平面均控制在T10以下,其中采用全麻12例,硬膜外麻醉37例,静脉麻醉5例,臂丛麻醉3例,局麻19例。12例全麻患者术后均成功拔出气管插管。76例患者均能耐安全度过手术期并顺利出院。

3讨论

高龄患者的麻醉安全取决于正确的麻醉方式及物、同时围手术期的管理对减少麻醉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1]。笔者体会如下:选择术前评估:应全面检查心肺肝肾功能,重视术前并存疾病的处理,一经发现未经控制的心脑血管和肺部疾病,应先控制基础疾病,否则应暂停择期手术。术前积极的准备工作:心理护理,减少恐惧和烦躁心理。麻醉方式选择:根据手术部位及患者心肺储备功能选择恰当的麻醉方法;物选择:宜选用深度易控制的药物如丙泊酚、芬太尼、阿曲库铵、异氟醚等,龄患者应从小剂量低浓度开始,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前提下逐渐加深麻醉。术后慎重拔管,对于呼吸功能恢复较慢,术后苏醒、拔管延迟者,不宜积极催醒,应适当等待让病人自然苏醒。对循环、呼吸不稳定或术前有明显心肺功能障碍者,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至病情稳定及完全苏醒,可以基本避免拔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维持循环稳定对麻醉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血压波动幅度最好控制在基础值的20%左右,以防心肌缺血或坏死,超过30%则术后心血管危险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2]。重视术后护理,鼓励患者有效咳痰排痰,帮助患者早期起床,防治肺部并发症[3]。

总之术前准确评估和充分准备,选择恰当的麻醉方式适当的物,并重视围术期监测,注重术中、术后并发症防治及循环稳定,保证术后护理,能降低高龄患者的麻醉危险性。

参考文献

[1]耿启忠.88岁以上老年人的手术麻醉方法与管理.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0年8月第14卷4期:313-315

麻醉护理论文篇10

【关键词】小儿手术;七氟醚;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83-02

配合麻醉的安全有效,满足手术的需要,是手术室护理的目标。小儿对手术耐受力差,不能配合,常在全身麻醉方法下进行手术。七氟醚作为一种新型卤化类吸入物,具有诱导迅速、术中平稳、苏醒快速安全等特点[1],用于小于4岁的患儿时,有良好的肌松作用,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2],已广泛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为了使患儿能愉快地接受七氟醚诱导、安静地进入麻醉状态、平稳地渡过手术过程,我们对手术患儿术前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I--II级,年龄3--4岁患儿100例,体重14--18kg,男76例,女24例,均为择期手术。病种:隐睾、包茎、斜疝、多指、外伤清创等中小手术,手术时间20--75min,将病历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与干预组(B组),每组各50例。

1.2 方法

两组均于手术前一日,由手术室护士常规术前访视,并测量安静状态下BP、P,术晨由访视护士接患儿入手术间。

1.2.1 A组:术前30min于病房肌注注阿托品0.02mg/kg,由护士带入手术间行静脉穿刺,进行麻醉诱导。

1.2.2 B组:患儿吸入七氟醚,意识消失后,行静脉穿刺成功后,静脉推注阿托品0.01mg/kg。

1.2.2.1 访视时,护士带一个玩具,并承诺他(她)听话,玩具就送给他(她)。

1.2.2.2 带一件参观衣,一套口罩帽子,让家长穿上,告知患儿:明天家长陪他(她)一起做手术。

1.2.2.3 带一个麻醉面罩,教会患儿自己拿着,做呼吸运动。

1.2.2.4 家长陪伴入手术间,患儿意识消失后,再离开。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儿入室时哭闹、需氯胺酮注射才能入室、入室后血压(升高>20%视为血压上升)、脉搏(增加>20%视为脉搏加快)[3]、家长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将数据用SPSS 1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B组仅一例患儿哭闹,注射氯胺酮入手术间,明显好于A组。同时,B组患儿入室的BP、P变化不大,亦优于A组,且B组家长满意度也好于A组。

两组患儿进入手术间心理、生理指标变化及家属满意度

3 讨论

3.1 对于3--4岁的患儿,正处于学龄前期,生活自理能力很欠缺,对“疾病”、“手术”无任何概念[4]。手术期间,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疾病的痛苦,与家人的分离,均会增加患儿恐惧与焦虑,他(她)们表现哭闹、不合作。通过术前干预,有效地减少了患儿因哭闹而引起的基础代谢率的增加及呼吸道分泌物的增加,减轻了手术和麻醉带给患儿心理和行为的不良刺激,使患儿愉快、平稳地进入麻醉状态,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3.2 七氟醚诱导需在手术间,通过麻醉机完成。患儿不配合,就无法顺利进入手术间,为使患儿安静,以往会肌注氯胺酮5-6mg/kg。但氯胺酮有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术后恶心、呕吐、惊厥等不良反应[5]。通过干预,控制了氯胺酮的使用,降低了麻醉风险,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又保证了麻醉效果的确切,减轻了护理工作的难度,满足了患儿心理和行为活动的要求。

3.3 医疗护理操作中鼓励或允许家长的陪伴(参与),是影响家长满意度的重要指标[6]。家长良好的心理情绪,能给患儿较好的心理支持,缓解患儿焦虑,使患儿安静地接受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减少了因躁动护士静脉穿刺的失败率,减轻了护士工作中的心理压力。患儿愉快,家长满意,防止了医疗和护理纠纷的发生。

4 结论

护理干预能很好地帮助患儿安静、愉快地接受麻醉诱导,减少护理操作中地干扰,保证了术中生命体征的平稳,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给手术的顺利完成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促进了患儿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提高了家长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孙杰,王建云,丁正年,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6):468.

[2] 龙燕,赖建鸿,七氟醚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与研究[J].严太传统医药,2010,6(4):51。

[3] 胥焰,单冬青,石珂,手术患儿在家长陪伴下进入手术室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225.

[4] 王晓亚,马玉霞,对不同年龄阶段手术患儿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J].甘肃科技,2010,26(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