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思想十篇

时间:2023-03-19 21:52:13

社会管理思想

社会管理思想篇1

一、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转变

管理是一种古老而又常新的名词,说其古老是因为它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被使用,可以说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管理,说其常新是因为对管理的理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又不断赋予其新的涵义。“管”在中国古代典藉中的最初意义是钥匙,掌管钥匙无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进而发展成为动词,有“主管、控制”的意思。“理”原来是指玉的纹理,作动词时指治玉,《朝非子》记载“玉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引申为治理,所以古文中管理有“主管、治理、控制”等涵义。现代管理学意义上的管理是指专门机构进行协调和控制各种社会关系,使之有利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活动。管理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这就更加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所以马克思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一般职能。”

从总体上看社会管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硬”管理,包括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实现的管理,这些管理方式以国家的暴力工具作为后盾,通过它们的强制力来实现管理的目标。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类社会管理方式被称为“软”管理,就是通过社会舆论导向、道德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式来控制人们的思想意识,进而通过改变人们的行为实现管理的目标。其中思想政治教育集中反映了当前社会的政治要求,因而成为社会软管理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两类社会管理方式相比较,硬管理具有稳定性强、速度快等优点,但同时也具有覆盖面较小、严密性差等缺陷。因而我们不可能运用行政手段对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令人满意的管理,同时法律也不可能对大大小小的社会关系,事无巨细地给予规定。而这些不足之处恰恰是软管理的优势所在,因而社会生活本身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等软管理手段发挥社会管理的作用,对行政、法律管理的不足之处予以弥补。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的作用。

著名学者、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的权威张尉萍教授在1999年就曾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管理方式,思想政治工作学是治党、治国、治企的科学,“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第一大功能是治党,治党首先是从思想政治上的治,从严治党,首先要在思想政治上从严,第二大功能是治国,……特别是在跨世纪的关键时刻,西方一些国家,害怕中国强大,想改变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阻挠中国现代化进程,如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研究意义更加重大。第三是治企,现代企业奉行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思想管理,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已有大量成功的范例”。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张教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在当代中国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从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的角度来看待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利于其发挥作用。具体地说通过细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人们增强整体意识,自觉地接受管理;可以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可以使人们主动地进行自我控制、协调人际关系。在现代社会管理中,能否调动管理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对管理的成败至关重要。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人们认识到社会管理的好处,并自觉地加入其中,主动处理好人际关系,有利社会管理目标的实现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借鉴

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共产党人提出来的,因而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活动,其它社会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恰当的,因为考察某种活动,不能只看它有没有某个名称,而要看它所指称的事物是否确定存在,其实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出现以前,任何统治阶级都在力图用他们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来影响全社会成员,使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年成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从而巩固其统治。正如陆庆壬教授所指出的那样:“社会历史上各阶级的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因而我们可以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管理方式。

政治学理论认为,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只有在大多数社会成员对它们持相对一致的态度时,才能获得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因而要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就必须取得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认同。历史上思想政治教育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主要表现在为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寻找道义上的依据。在中国古代夏商时期,国王的对外扩张被称为“天讨、天罚”,西周统治者提出了“以德配天”,认为统治者特别是有德的统治者是接受天的意志来管理民众的。这种“德治”的思想经过孔子、孟子等人的发展,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官方思想。汉朝时董仲舒提出“性三品”论,被上天赋予“圣人之性”的人,天生为善应做统治者,而具有“斗筲之性”的人只能是被统治的对象,只能作顺民工。宋朝的理学大家朱熹将人性分为“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符合前者的人是至善的,是天然的统治者,而后一类人则需要被教化,被奴役。在西方,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宣称人天生有三种质,分别是由金子、银子和铜铁做成的。金质人富于天才和智慧是天生的统治者;银质人勇敢善战,是社会秩序、国家安全的维护者;铜铁质的人唯利是图、追求享受因而是被统治者。另一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则根本不将奴隶归于人的范畴,认为他们是“有生命的财产”,是“优于其它工具的工具”。欧洲中世纪官方神学家则公开宣称,统治者实施统治是上帝的“旨意”。马克思曾指出:“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律都合并到神学中,使当时任何社会运动和政治运动都不得不采取神学的形式。”资产阶级则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向民众传播“正义”“善良”“天赋人权”等抽象的概念,把阶级利益说成是整个社会的普遍利益,并号召人们为其努力奋斗。

另外,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还被用来约束、限制个别统治者过分的行为,以免危及整个政治统治。在中国古代,就要求统治者不能为所欲为,而要符合一定“德行”的要求。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也要求个别有钱人不能过于为富不仁,要有一些“善举”。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在历史曾起过很大的作用,取得了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不能取得的“效果”。抛开其特定的内容不谈,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管理方式,这种做法本身就值得我们加以借鉴。

三、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现实的要求

有些学者认识到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曾盛聪先生撰文提出:“从性质上分析,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属于宣传教育的范畴,后者属于行政组织范畴,实践上前者是使人解惑明理的过程,后者是使人认同执行的过程。但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展和管理科学的不断深化,两者的相通性日益凸显,它们之间交互渗透、互为借鉴的性质在不断扩大和强化。笔者认为,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已成现代社会管理的一项迫切的要求,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化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也表现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矛盾的调节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依据对“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将当代中国的社会人群划分为十大社会阶层。很显然社会阶层的分化,多元利益集团的出现有利于推进中国社会由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转变,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更新。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社会各阶层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矛盾的发展会给社会稳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重视,2002年3月朱róng@①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这些问题固然要靠发展生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工作来加以解决,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也不应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去说服强势群体自觉出让部分利益,帮助其它社会阶层致富,这就是所要求的“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弱势人群纠正心理偏差,树立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是沟通人际关系的剂。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对个人成功非常重要,同时也是社会管理所追求的直接目标之一。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实践经验、知识水平、认识能力、观察问题的角度等各不相同,对利益的追求,对事物的认识都存在着许多差异,因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大量的,有时甚至会以激烈对抗的形式出现,因此协调人际关系是新时期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对此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达成更多的“共识”,人们在对问题的看法、对处理问题的方法的选择上就会有很多相似的观点和相近的做法。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人际摩擦,减少人际“内耗”,从而化解矛盾、理顺关系,形成一种团结互助的社会风气。

社会管理思想篇2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正常运行的生命线,随着新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医院管理面临着各式各样的新老问题,我们需要从根本上改革创新,完善管理体制,改进管理办法等,还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为实现与医院社会管理的综合治理提供保障。

【关键词】

综合治理;社会管理;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医院进行工作管理的核心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医疗改革的逐步深化,医护人员的价值观与政治观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怎样才能在新经济形势下将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渗入到医院的社会管理工作当中,从而实现综合治理,值得每一位医院职工深思。因此本文就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管理的综合治理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具体实践活动,主要职责是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医院中医护人员的文化水平较高,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参与意识。部分职工认为自己思想素质良好、工作能力强、接受过高等教育,自然没必要再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然而,近年来,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推动下,“唯利是图、重利轻义”的思想开始在医院蔓延,导致有些医护人员医德缺失,在工作中过于追求物质利益,甚至有些医护人员无利不医,将自身拥有的技术当作商品进行交易,责任义务感淡薄,认为医院对外竞争和平安建设与自己无关而是管理人员的事情。此外,有些医护人员不满足于现代医院内部管理机制,畏难和抱怨情绪严重,在工作中不求上进。由于医护人员在思想上存在矛盾,严重影响着医院的稳定与发展,也不利于医院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这些现象都是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也意味着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二、医院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进行一切医院工作的生命线。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规范工作行为、完善医院社会管理等这些除了要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之外,还需要有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激励与保障,在医院社会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体现了政治对物质、经济的影响,政治为管理服务、为经济服务的内在关系。以下介绍几种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一)确保教育与管理的高度统一。医院社会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两者在工作范围上存在交叉性。他们在对职工的工作质量、工作纪律以及工作态度的激励与调动上是一样的。管理是为了促进教育,教育是管理的保障。即不仅要重视精神激励还要注重物质奖励,不仅要进行严格管理,还要保证教育,这样才能够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职工不仅仅需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还需要有一定物质的保障。同样激发、鼓励职工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只是金钱物质方面的鼓励也是不行的,还需要有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保障。

(二)确保医院人才广济。因为医院的服务质量与医疗技术关系着医院的声誉及形象,但是如果没有一批医德高尚的医护人员,那么医院的服务质量就得不到提高,而没有一批专业技术顶高,科研工作活跃积极的人起带头作用,医院的医疗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所以说对于医院发展来说人才是第一位的。提高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是造就新时代有理想、有纪律、有能力新人的关键途径。所以,医院的管理工作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培养他们的工作水平,提高综合素养。

(三)确保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顺应卫生发展的改革需求,创造一支能够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医疗队伍。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及时了解在改革期间出现的问题与状况,从而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四)规范医院的办院方向。思想政治工作是医院开展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医院通过思想教育、理论宣传使得职工从思想上意识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坚持党的卫生方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经实践证明,缺乏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本无法实现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没有了思想政治工作,职工工作的热情与激情就很难得到提高,没有了思想政治工作,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方针就很难得以落实。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医院社会综合治理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宣传引导。医院应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首先,医院领导或者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抵御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侵蚀,提高政治免疫力。作为领导还应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政治辨别力和政治觉悟,树立高尚的情操。对于医院管理人员而言,在注重业务学习的基础上,还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政治理论,深入基层,不搞“假大空”,多讲实话、真话,多办实事,这样才能使得全体医护人员树立“主人翁”精神和正确的服务理念,营造一种“热爱岗位、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工作氛围环境。除此之外,医院还应该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全体员工对创建平安医院活动重要性的认识,让更多员工自愿参与到互动中来,这样才能推动医院和谐稳定发展。

(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一直以来,一提到思想政治工作人们的反应通常是搞“形式主义”,这也就表明工作效果较小。由于医院工作具有时间长、节奏快、强度高的特点,因此,传统刻板、单向的说教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很难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应该加强新媒体、新工具的应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朝着多种载体(活动、文化等)扩展。比如,定期组织医院全体职工举办文艺汇演、体育竞技、抢答比赛、辩论比赛等活动,将思想政治工作和创建平安医院精神融入到这些活动中来,从而达到教育职工、提高效能和强化功能的目的。

(三)为职工排忧解难,完善激励制度。一般而言,医院医护人员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较强的专业素质,他们在业务方面具有非常强的进取心和事业心,而忽略了政治方面。因此,医院应该多为他们创造和提供展示自我、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和舞台,并在工作环境与条件、子女就业、职务晋升、医疗与住房保障、福利待遇、薪资与奖金等实际问题上给予更多关心,了解并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此外,医院还应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特别是可以将管理人员的治理工程水平和具体奖惩措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有效地提高治理效果。在医院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过程中,应该对成绩优秀的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对其先进事迹进行宣扬,从而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医院的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四、结语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和加强是完善各项医院治理制度,实现医院社会综合治理的必然选择。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医院教育与管理的统一的实现,人才的培养,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以及增强办院方向的规范性。要想真正实现医院社会综合治理,就必须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入手,加强理论学习和宣传引导,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同时为职工排忧解难,完善激励制度,最终实现医院社会综合治理。

作者:刘林 单位: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第二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孙明权.强化综合治理建设平安医院——以慈溪市人民医院为例[J].办公室业务,2013(23):204-205.

[2]黄明玉,钟发康,鲁焱等.推进平安医院建设,构建和谐就医环境[J].经济师,2013(10):263,265.

社会管理思想篇3

一、在社会管理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的必要性

同志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明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诚信”。同志的这些讲话不仅指出了思想政治工作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在联系,强调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为我们在社会管理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人类社会的健康运行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

任何一个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建立和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则。从古到今,人类维护秩序、执行社会规则的方式概括起来有三种形式:人治、法治和德治。在古代社会中,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管理格局总体上是人治基础之上的德治为主、法治为辅。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由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社会管理格局基本上都是法治为主、德治为辅,传统意义的那种单纯依靠个人人治的方式几乎都消失了。但是,人是世间唯一的主体,无论是法治还是德治,归根到底它们都离不开人,都要靠现实中的个人去理解它、执行它,因此对社会管理归根到底还是人去管理,是离不开人、需要依靠人、取决于人的,甚至可以说社会管理本质就是某种特殊的“人治”。由此可见,不管是管理的人还是被管理的人,他们自身内在的思想意识、外在的言行举止对于社会秩序、社会规则的维护和遵循才是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对于一个社会,无论其法律多么完备,如果人们缺乏法制知识,对于维护秩序、遵循社会规则、实行法治没有发自内心的自觉意识、自觉认同,失序肯定也是社会的常态。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针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塑造的教育活动,植根于人的思想灵魂深处,在人类各项管理方式中理应是不可或缺的。

2、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弥补“刚性”社会管理的缺陷

社会管理可以分为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刚性管理是一种依靠组织权威、依靠权力、依靠制度的管理,是一种“外在”管理,不关心管理客体的心理感受,更多强调管理客体的服从。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依赖领导力等软因素进行管理,是管理者的情感感召,是一种“内在”管理,即通过建设良好的团队人际关系,使管理客体获得归属感,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思想政治教育集中反映了社会政治要求,能够更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思想状况及发展趋势,是柔性管理方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管理属性所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国社会工作的传统方式,能够通过细致有效的说服教育,增强社会成员的整体意识和道德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并加强自我调控;能够破解管理对象的心理难题和观念障碍,使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之中;能够将符合社会目标的思想强化,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而使其行为与社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并持续互动,从而实现社会管理的目标。

二、在社会管理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的可行性

社会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有许多共同之处,源自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社会管理两门学科的特点。尽管这两门学科在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实际运用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各有特征,但它们在现代社会中是互为关联的,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科基础的同源性

一方面,社会管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两门科学,从总体上看都属于软科学。社会管理最终是对人的管理,现代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地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行为模式。思想政治教育重在改变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为。对人的思想的研究、行为的把握离不开对人的心理规律的探求,掌握诸多心理现象的成因及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规范化的前提。另一方面,社会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都致力于改变人们的行为。

2、工作对象的一致性

社会管理作为管理的特殊形态,其客体最终集中到“人”上。现代社会管理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物的开发与利用、社会问题的预测与解决、社会政策的制订与执行等都离不开人,人本管理是现代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对人管理得当,就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各要素功能1+1>2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对象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受动者和接受者,是分布在各行各业的活生生的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直接目标是培养人,造就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既以人为出发点,又以人为归宿。可见,社会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对象本质上完全一致。

3、最终目标的相容性

社会管理作为宏观管理范畴,其直接目标在于实现社会系统协调、有序、良性运行。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能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从而达到社会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在于转变人的观念,在价值多元化的环境中使社会成员达到思想统一、行动一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综上可以看出,社会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具有相容性,都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价值的实现这一目标。

社会管理思想篇4

基于这一社会前提,研究和运用思想教育规律无疑为其工作展开提供内在依据。其次,研究和运用社会管理中的思想教育规律可以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提供思路。思想教育规律揭示了教育主体、教育客体以及教育媒介本质联系,这就为利用规律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中的思想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其中对于施教规律、受教规律以及教育主客体互动规律的逐个研究,为加强思想教育主体建设、更客观地把握教育对象以及建立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最优的人际关系提供有益启示。同时,思想教育规律也为当前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思想教育现代化带来思维启迪。把握思想教育规律为社会管理创升提供理论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思想教育规律在研究过程中全面系统地分析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清楚的认识到社会管理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积极探索到社会管理矛盾后隐藏的规律性、本质性的内容,为社会管理的完善和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2社会管理中思想教育规律的基本内涵

2.1以教育者为基点的施教规律主要包括的内容

第一,社会管理要求导向律:指教育者必须根据社会管理过程中对广大社会成员思想素质的要求确定教育目的以制定教育计划,从而选择教育内容,创造教育环境,最终运用相应的教育方法完成思想教育的过程。由于不同历史时代对社会管理方式是不同的,因此,教育只有把握社会管理的内在要求,以其要求作为思想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而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思想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思想教育必须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并选择合适的内容,从而运用合理的方法达到社会管理的要求。

第二,思想教育内容决定律:指思想教育的内容对于教育主体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以及所采用的方法具有决定作用的规律。只有理论功底深厚的教育才能进行科学的阐释和讨论,因此,要化解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困难需要实践经验丰富的教育者。此外,一定的教育内容必须有相应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只有把握这一规律,才能有效实现教育的目的。

第三,教育主体素质支配律:指教育主体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决定着思想教育的质量。由于在思想教育活动中,教育主体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因此,教育主体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所以说,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思想教育主体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其教育的质量。

第四,思想教育方法影响律:指教育方法在教育内容的传递程度上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现代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思想教育方法借助网络成为可能并变得日益迫切和重要。从传统的“我说你听”的“命令式”和“权威式”中解脱出来,改为运用现代教育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拓宽思想教育的阵地和渠道,还能提高思想教育的质量,体现顺应时展要求的趋势。

2.2以教育对象为基点的受教规律

受教规律是指思想教育过程中围绕教育对象而存在的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内在需要驱动律是指教育对象自身的内在需求决定着接受思想教育内容的程度,是其接受教育内容的动力和依据。社会管理中思想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其社会化的渐进、思想品德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增强等人生的重要方面都需要思想教育的正确引导和帮助,这些都驱动着教育对象接受思想教育。由于教育对象的多样性,教育者要针对教育对象的内在需要就其关心的问题进行教育,以求获得思想教育的最佳效果。

思想教育环境与教育对象两者之间关系的反映即外在环境制约率,它是指教育对象周围的教育环境对教育对象接受教育效率规律的影响。健康向上的思想教育环境无形中陶冶了教育对象,进而使其接受来自教育环境的思想信息。反之,不健康的思想教育环境中的消极因素会影响教育对象对积极的思想教育内容的接受。内化外化反复规律是由认得思想发展特点决定的,其指思想教育对象的思想内化与外化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经过反复巩固才能与社会管理要求达成一致的思想行为。“思想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客观存在信息加工而成的主观能动性反映,它随着外界事物的发展变化相应的变化”。教育对象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处于开放性的社会大环境下,时刻接受来自现实社会的信息辐射,这些与教育者的思想信息既有一致的地方,也有矛盾的方面。在信息泛滥的社会背景下只有高度重视,才能对积极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进行巩固以实现思想教育的积极作用。

3发挥思想教育规律在社会管理中作用的实现路径

首先,发挥思想教育规律的引导作用。思想教育活动开展的物质利益动因是产生内在需要的源泉。由于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无论是教育主体还是教育客体都是有血有肉的自然人,其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生存和发展问题。因此,是否符合其自身经济利益和物质需要是他们认识和判断事物的标准。因此,思想教育活动是受制于教育主体及教育客体的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物质需求的满足程度,及内在需要驱动律。结合该规律可知,要想使得思想教育在社会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首要的一点就是满足教育主体及客体的经济和物质需求,保证其基本利益。

其次,发挥思想教育规律主观能动性。当教育者能够科学认识并掌握思想教育规律时,思想教育就走入正轨,同时发挥的作用是积极高效的,并且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利用规律,否则其思想教育就是偏颇低效的,置规律而不顾就会导致社会管理负面影响。同时,就教育对象而言,如果不能理解把握思想教育规律,就不会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则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空间就相应缩小,思想教育的成效也随之降低,达不到有效的社会管理的目的。基于这一点,在进行有效的社会管理时,要理清思想教育的制约规律,让管理对象充分理解和认识思想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再次,发挥思想教育规律对规范外在环境的借鉴作用。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并对人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互联网中良莠不齐的信息也势不可挡的影响着教育对象,依据外在环境制约律及内化外化反复律可知,这无疑大大地影响了教育对象对积极的思想教育内容的接受质量,进而影响到社会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规范思想教育外在环境,进而优化外在环境,对促进社会管理的有效开展会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最后,思想教育规律对社会管理中思想教育各因素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依据思想教育内容决定律,以社会管理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教育客体的要求来确定合适的教育内容;依据教育主体素质支配律,通过不断提高教育主体素质和加强思想教育队伍建设,为实现思想教育理想效果提供人才保证。依据思想教育方法影响律,在思想教育活动过程中,采取教育对象喜闻乐见的教育方法,便于教育对象的接受,从而为社会管理提供思想保证。

4总结

社会管理思想篇5

【关键词】 仁爱思想;责任;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着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结合中国传统仁爱思想,及对社会管理创新的作用谈几点思考。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的发展,多层次、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暴露,特别是在传统管理方式,或管理手段忽视的地方,出现了许多的“真空”。在这一背景下,2011年2月19日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指出,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方针。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的讲话,深刻地指明了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方法、路径以及目标。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创新,需要我们在各个领域去探索,它表现为在人口服务管理方面;在经济组织管理方面;在社会矛盾化解方面等等,都需要我们综合运用经济、行政、道德、科技等多种手段,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作为管理主体的“人”的素质与境界,它具体地表现为具有仁爱思想的个体与团队。

所谓仁爱思想,从中国国情来看,其本源主要是指中国的孔、墨文化所倡导的文化主张。包括“仁者爱人”与“兼相爱,交相利”等主张。

其一、仁者爱人。孔子提出“仁者爱人”的命题,其中,“仁”作为一种礼俗,蕴涵着一种“以人意相存问”的亲爱之情,而“爱人”,则是表现人我关系的一个极广泛的哲学概念,它包括对人的关心、爱护、同情、理解、尊重、友善、以及尽心尽力等等,凡是一切与人为善、利人成人的感情和行为,都可以说是“爱人”,都可以归之于“仁”。

孟子继承孔子的主张,提出了“仁心”的观点,认为,人的本性之善,是人与“其他”的区别,“仁心”表现在人之“四心”中,如: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是“人皆有之”的。孟子认为,人因为生而具有的“四心”,所以,自然的就会产生表现于外的道德行为。因此他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告子上》)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与生俱来的道德品质,也是人与生俱来的道德良知的体现。

墨子吸收了孔子关于“仁者爱人”的思想,提出了“兼相爱”的主张。墨子认为:“仁,体爱也。”(《经上》)人与人之间的仁爱是社会和谐,减少纷争的重要途径。而墨子所处的战国时代战争不断,人与人之间相互窃夺与斗争,造成长期战乱的原因,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不“相爱”。所以,墨子主张建立一个“天下之人皆相爱”的社会,以“兼相爱,交相利”来制止社会动乱。

其二、为政有责。墨子兼相爱的主张不仅限于关于人我关系的论述,主要还是在于论证对天下国家治理的见解。墨子希望天下之人皆相爱,推行一种没有差等的政治观念,认为,这种“兼相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墨子认为如果“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兼爱中》)这样的社会与国家就达到了和谐而美好的状态。

墨子不仅希望把这种“相爱”推广到整个社会,更希望使这种“相爱”成为一种普遍的人道规范和原则,墨子这种真挚淳朴的愿望,反映出他对天下(国家),社会的高度的责任感,例如,墨子曾号召人们互相帮助,他说:“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尚贤下》)以便鳏寡老人“有所侍养”,幼弱孤童“有所放依”(《兼爱下》),并特别关心“弱者”、“贫者”、“贱者”、“愚者”。用我们今天的术语来表达,就是希望建立一种真诚相爱,互相帮助,特别是对特殊人群实行人道主义关怀的社会;是一种人人平等、人人相爱、人人有责的理想的道德政治状态。

与墨子的追求相仿佛,孟子也有关于“仁政”的思想,主张通过“推恩”——推己及人的道德自证的心路历程,倡导一种极其富于责任感的政治方案与社会理想。孟子所谓“仁政”,是指用仁爱之心去对待人民,争取民心。它具体体现在如下这段话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这里用类比的方式指出一个政治伦理的原则,就是治理天下,如同善待老人与小孩,对待不同的人,都象对待自家的人一样,这样的伦理政治,自然能获得民心的拥戴。孟子认为将“仁心”,“不忍人之心”施与妻子、兄弟、朋友、老人、小孩,如此自然就能统御家邦,治理天下。

我们在今天谈论社会管理创新,可以从中国古老的仁爱思想寻求智慧与精神资源,它体现为“爱心“,更是一种“责任心”、“自觉性”。它作用于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这种富含道德自觉、负责任之爱特别有助于推动与深化我们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认识。

首先,仁爱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很显然,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是“人”或“组织”,通过各种关系管理与关系协调,形成“社会管理合力”是社会管理创新要实现的目标,因此,大力倡导与培植仁爱文化就成为通过“人”,并实现社会管理合力的必由之路。

比如,过去“组织”机构在传统的方式下,都多少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主宰者”意识,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主宰者”意识已经不能适应新生产力的发展,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影响基层稳定与发展。变“主宰者”为“服务者”,这种身份意识的变化,通过切己之道德良心的自证自悟,可以很好地化解矛盾,实现“合力”。

像福建古田干部张毓章讲的,现在老百姓自主意识和维权意识强了,也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更加注意方式方法,农民首要面临增收问题,急需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我们就帮助他们办好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事。主动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树立“服务者”意识,这样,既化解了干群矛盾,又增进了经济效益,增强了基层社会管理的有效性。

其次,仁爱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在动力。要实现社会管理创新,不能离开主体——“人”的自觉性、主动性、能动性,通过大力提倡仁爱文化,深入建设仁爱文化,可以大大激发主体的内在自觉性、主动性,从而有力的促进社会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

比如,江西南昌街道社区,通过“四谈”、“三进”、“三评”活动,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化,激发了广大干部与群众的道德责任感与自觉性,大家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相互鼓励,相互团结,既减少了社区矛盾,又使社区邻里关系更加和睦;同时,通过构建“生活服务圈”、“卫生服务圈”、“文体活动圈”和“劳动帮扶带”为一体的“三圈一带”的社区模式,初步实现了社区自治。使社区成为家庭和睦、邻里和睦、心情舒畅、安居乐业的家园。

再次,我们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爱人民、为人民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仁爱与社会管理创新是工作中应有之义。今天倡导仁爱文化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人民大众幸福,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没有爱心、责任心和自觉性,创新社会管理也是一句空话。所以,从实际出发,将仁爱思想与社会管理创新内在地、有机地统一起来,是当前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比如,四川省针对藏族聚居区,地震灾区和全省社会稳定“多种矛盾叠加,多重困难聚集”的复杂局势,高度重视社会矛盾的排查化解,把化解社会矛盾纳入“一把手”工程,实行党政负责,社会各界多方参与的模式,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基础性、源头性、根本性问题。建立了社情民意调查机制、排查调处机制、“大调解”工作体系;设立了综治维稳信息员、社会矛盾排查员、深入街巷、院落即时处理群众纠纷;将社会管理和服务延伸到群众的“家门口”。这些举措,大大地减少与化解了社会矛盾,为四川长治久安、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大力发掘与传承传统仁爱思想有助于推进与深化社会管理创新,也有助于全社会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尚,团结一致,共同为维护国家和谐与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5.

[2] 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05.

[3] [清]孙诒让撰.孙启治点校.墨子间诂.(上、下)中华书局,2001.

[4] 编写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典型实例经验与启示.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3.

[5] 刘文英著.中国哲学史(上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6] [美]彼得﹒德鲁克著.[日]上田淳生编.齐思贤译.卓有成效的社会管理.东方出版社,2009.

社会管理思想篇6

摘 要 随着城市建设和管理重心的不断下移,社区已成为人们生活料理、文化娱乐、休养生息的最基本场所。加强和创新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既是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在需求,更是推进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始终牢固树立民生为本的群众观,把群众需求和愿望作为第一信号,把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作为第一追求,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第一抓手,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

关键词 社区 思想政治工作 管理工程

一、创新思路,把握主动性

做好新时期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安定民心的原则,针对新形势、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做到“三个结合”:

(一)上下结合。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关心社区下岗职工、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热情接待有困难的居民上门求助;同时变坐等“上访”为主动“下访”,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超前预测,及时把握群众思想动态,提前分析可能发生的事端,努力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前后结合。社区在制定政策意见和进行重大改革时,对涉及居民婚姻、家庭、子女、入学、就业、交通、卫生等重要事项,要全面考虑合法性、合理性、安全性,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充分考虑可能给群众带来的实际问题和思想波动,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处理办法,凡是绝大多数人不同意的事项,不能在社区实施,试行的也必须标明时间和承办人责任。

(三)远近结合。既要花大力气及时解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眼前各种“急、难、愁”问题,通过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服务保障网络,使广大居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的基本问题不出社区就能解决,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又要为社区发展的未来着想,从提高社区群众素质出发,研究思考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社区稳定等工作之中,不断探求新的工作思路。

二、创新形式,拓展参与度

(一)以文化活动强教育。为适应社区居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深入开展创建“星级和谐社区”、“十星文明家庭”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市民文明学校、老年大学、社区图书室、文化站等各种活动阵地的作用,吸纳人群,引导群众根据需求自愿组建各种团队,在活动中受教育、在教育中提高、在交流中构建共同的思想基础,把健康、文明、安全送到每家每户。

(二)用娱乐方式健身心。满足居民群众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需求,组建养花、编织、棋类、跳舞、书画、弹琴等各种兴趣小组,广泛开展小型多样自娱自乐的活动,同时适应社区居民对科学健身、健康生活的需求,在社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健身活动。

(三)使用网络传媒开眼界。可以建立和开通政府网、社区网,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利用新的载体创造条件。开通“社区信息服务平台”,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便利;通过“网上信箱”、“网上聊天”、“网上论坛”等形式,来解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困难与矛盾,开辟一条心理渲泄沟通渠道;同时网络有利于超前掌握信息、及时引导舆论、解决群众热点,拓展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和空间。

三、创新方法,实现满意度

(一)变“强制型”为“引导型”。现代生活中的社区居民接触信息已是多元的,思想活动的选择性逐步增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已不是我们宣传什么,群众就接受什么,而是什么吸引群众,群众才选择什么;群众选择了什么,才接受什么教育,受到什么影响;因此,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要针对社区居民联系的松散性、约束的弱化性特点,只有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来吸引群众参与,引导群众在参与有益的社会活动过程中顺其自然地接受教育,调适自己的价值观念、情感意志和行为模式,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

社会管理思想篇7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82-01

社会安定和谐是全人类所面临的的共性话题,也是我国当今面临的重大课题,各界不断地对社会管理理论体系进行创新,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面对多元化的社会主体和利益诉求,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了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关于社会管理的思想和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地应用与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的社会管理思想

任何思想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因为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因此在社会管理方面的理论也借鉴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管理的理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欧洲社会发展历程和19世纪欧洲社会发展状况的观察和总结的基础上,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管理的诸多思想。"管理上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利的平等,普及的教育,将揭开社会的下一个更高的阶段,经验理智和科学正在不断向这个阶段努力。这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形式上的复活。这也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所追求的自由王国"。这是恩格斯在1884年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管理岁追求的最终目标。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与他们提出的国家与社会的理论密切相关,其主体思想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社会管理是政治统治的基础;国家本质决定社会管理活动的性质;人民主体地位是社会管理的最高原则。通过批判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是个人私利的战场,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场"[1],马克思认为,国家是市民社会的产物,"家庭和市民社会本身把自己变成国家。它们才是原动力"。恩格斯进一步指出有效的社会管理是统治的基础,"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马克思主义强调公民权利对于社会管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公民权利是社会管理活动实现的保障,公民权利的性质是由国家本质决定的,因此社会管理活动的性质也由国家本质决定 。在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夺权之后国家性质的重大改变决定了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2]。人民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最高原则,通过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人民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并由此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社会整体的发展,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的创新之处。

2思想中的社会管理思想

社会管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开始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虽然也有社会管理的需要,但这种管理主要是一种破坏性的管理。以为首的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了三座大山,先后取得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建国后,十分重视共产党执政后的社会管理问题,向全党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中国在积极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主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党群关系中的作用。

第一,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肯定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体力,并告诫全党同志,共产党决不能违背人民的意志,党员"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3],因为人民群众的主体性社会发展的动力;坚持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只有人民群众实际地参与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中来,才能真正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保证人民的根本利益;指出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坚持群众路线,这样,我们党和政府才能成为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和政府。

第二,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1957年2月27日,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并且尽可能地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这个伟大的事业服务",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上,运用对立统一规律,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总题目,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种性质不同的矛盾,并提出正确区分和解决这两类矛盾的方法,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民主方法具体化为"团结-批评-团结"这一公式,并提出正确处理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中的十大关系,为社会管理指明方向。

第三,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作用,一直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革命和社会管理中的应用,早在时期,就曾强调"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第一等的业务",在多项中心工作中以掌握思想为第一项。在总结人民战争胜利的原因时说:"强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这是我们战胜敌人的重大因素。"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事业的发展,又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4] 由此可见,在革命和社会建设时期一直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

3邓小平思想中的社会管理思想

邓小平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领导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非常重视社会管理,对社会管理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领导党和人民解放思想、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明确将社会管理当做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管理思想主要如下。

第一,民主法制建设是社会管理的治本之策,邓小平针对""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遭受严重破坏,使党和人民遭受极大痛苦以及改革开放的新情况,十分强调和重视民主法制建设,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5]的著名论断,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主的关系。邓小平非常重视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认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要坚持下去。这好像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另外,邓小平还全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第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邓小平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元化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为此指出:"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任务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各种任务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像经济与教育、科学,经济与政治、法律等等,都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我们过去长期搞计划,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没有安排好各种比例关系。农业和工业比例失调,农林牧副渔之间和轻重工业之间比例失调,煤电油运和其他工业比例失调,'骨头'和'肉'比例失调,积累和消费比例失调。……。除了这些比例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比例,就是经济发展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发展的比例失调,教科文卫的费用太少,不成比例。"对此,邓小平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针对不同问题,提出过一系列"两手抓"的论断,如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等等。

第三,保持社会稳定是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邓小平强调:"中国人这么多,底子这么薄,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稳定压倒一切。"并指出:"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摆脱落后状态,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建设。"也提出保持社会稳定的途径,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建立健全社会运行机制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第四,公平正义是社会管理的根本原则,邓小平强调一定要把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处理好,社会主义既要讲效率,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又要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邓小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必须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坚持按劳分配,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把坚持按劳分配作为坚持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问题加以强调,指出:"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积极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6] 针对在实行按劳分配过程中,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的情况,邓小平又强调,必须走共同富裕道路,防止两极分化。后又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即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文集,(第6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社会管理思想篇8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管理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①“社会管理”一词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对整个社会系统的管理即广义的社会管理。这种管理分为四个基本的部分:对社会的经济发展的管理即经济管理,对社会的政治发展的管理即政治(行政)管理,对社会思想(精神)发展的管理即思想管理,对社会的社会发展的管理即狭义的社会管理。②从概念上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管理在对象、内容、方式上存在一些差异,但二者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实际工作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管理中柔性管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有着其他管理手段无法代替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管理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硬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硬性管理以“事”为中心,是一种依靠国家暴力、组织权威、规章制度、行政法纪的外在的管理。硬性管理的目的是达成组织绩效,一般采用计划、组织、指挥、引导、控制等方式,是一种程式化、有序化的强制管理。硬性管理更多地强调管理客体的服从,而不关心客体的主观愿望。硬性管理包括行政管理、法制控制和国家机器的强力制约。柔性管理以“人”为中心,是一种依靠威信、共同的价值文化理念等软因素的内在管理。柔性管理的目的是激发、调动管理客体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一种人性化、非强制性的管理。柔性管理是依据管理客体的思想、情感和心理,通过关心、沟通、引导、熏陶、教育、感化等方式,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形成统一的价值文化理念,使管理客体获得“家”的归属感,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柔性管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大众传媒、舆论控制。

社会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人是社会的主体,富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管理工作中只有给予人们足够的人文关怀,才能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力量,形成全民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思想政治教育是柔性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它运用沟通交流、比较借鉴、说理规劝、熏陶感染的方式,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更容易达成共识,形成建设社会管理的合力,从而更好的是实现社会管理的目标。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已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但与此同时,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因此如何摆正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成为当务之急。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

(一)思想政治教育保证社会管理的社会主义方向。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会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起制约作用,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方面要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另一方面要变革原有的上层建筑。

我国社会管理的变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在本质上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而进行的量上的变革,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内的自我扬弃、自我发展。而不能借改革的名义搞“西化”,搞两极分化。因此,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对不同的改革观、发展观能够有所了解、区分,这对于坚定社会管理的社会主义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管理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是关键。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等精神因素,对于保证社会管理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作用。人们如何估量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命运,是否认同社会管理的政策、目标和效果,如何认识社会发展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问题等都直接影响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管理提供精神动力表现为:第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充分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进行社会管理。第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把分散的、不同的甚至互相排斥的精神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集中的、共同的、统一的精神力量,共同为社会管理贡献力量。第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使人们实现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能够保证社会管理的有序开展。如果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提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社会管理的完善与变革根本无从谈起。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方面。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巨大推动力。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保证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和性质,能够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对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观念的革旧鼎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思想道德建设一般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③不难看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很多方面有相似和相通的地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密切联系的,它的重要战略地位决定了它的作用可能发挥的程度,它的作用发挥程度又实现着其相应的社会地位。

(一)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处过程中的一切关系。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均发生巨大变化,各种社会矛盾、冲突日益凸显。因此,协调社会各方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既是社会管理的目标,又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协调社会各方的关系和化解社会矛盾从根本上说需要依靠社会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却可以“间接”的起到作用。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加强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很多情况下,人们之间的隔阂、摩擦和矛盾是由于缺乏沟通造成的。思想政治教育采用各式各样的途径和活动形式,使人们增进彼此了解,起到缓和情绪,转变态度的效果,进而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人们克服认识偏差和心理偏差,不断进行自我调整。由于每个人的年龄、阅历、知识面等方面的局限,往往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和他人、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且以自己的利益得失作为衡量外部事物性质的标准。随之必然会产生认识和心理上的偏差。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交流沟通、启发、说服、感化等方式,使人们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观念,从整体上、全局上去考虑问题,从而是社会关系、矛盾得到缓解。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人们的思想动态,将其作为修订、完善社会管理决策的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人民群众,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能够及时获得他们思想、情感、心理上的动态,了解和掌握他们的需求与愿望,为修订和完善社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也是检验社会管理政策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稳定。

社会秩序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性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行为的有准则的重现和再现,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它既是人类各种社会行为规范实践的过程,又是实践的结果。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统一人们的政治信念。政治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关键。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思想,使人们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有科学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统一的政治信念,促进社会稳定。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能增强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面貌日新月异。面对我国如此快速的发展和变化,有些人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产生迷茫、焦虑、恐惧的心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人们能够对国家的发展趋势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交流沟通消除消极的心理,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突发事件和深刻变革。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实现人们的思想、行为有机地整合。有机地整合是在思想、规范统一基础上的行为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宣传、教育、启发、说服、感化等方式,使人们形成统一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在思想、价值观念统一的基础上统一人们的行为,从而起到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落脚点和归宿。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组织、引导、启发和协调等手段来调动和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提高其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完成对主观世界的改造,进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智慧和潜力,积极地参与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来。

任何社会形态的社会建设都离不开思想政治的宣传工作。同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以其亲和力、感召力等优势,在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中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更易为人们接受、理解和认可,更容易使人们产生共鸣,使其更积极主动地配合工作。

注释:

①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

②童星.社会管理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③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

参考文献:

[1]童星.社会管理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

[3]项久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曾盛聪.试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02,(7).

[5]王勤.论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中的作用[J].社会科学,2002,(11).

[6]张友连.论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J].求实,2003,(3).

[7]徐建南,施向荣.思想政治教育:大德育视野下的社会管理方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

社会管理思想篇9

一、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转变

从总体上看,社会管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硬”管理,包括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实现的管理,这些管理方式以国家的暴力工具作为后盾,通过它们的强制力来实现管理的目标;另一类社会管理方式被称为“软”管理,就是通过社会舆论导向、道德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式来控制人们的思想意识,进而通过改变人们的行为实现管理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集中反映当前社会的政治要求,是社会“软”管理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两类社会管理方式相比较,硬管理具有稳定性强、速度快等优点,但同时也具有覆盖面较小、严密性差等缺陷。我们不可能运用行政手段对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进行管理,同时法律也不可能对社会关系事无巨细地给予规定。这些不足之处恰恰是软管理的优势所在。社会生活本身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等软管理手段发挥社会管理的作用,对行政、法律管理的不足之处予以弥补。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的作用。

张尉萍教授曾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管理方式,思想政治工作学是治党、治国、治企的科学,“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第一大功能是治党,治党首先是从思想政治上的治,从严治党,首先要在思想政治上从严,第二大功能是治国,……特别是在跨世纪的关键时刻,西方一些国家,害怕中国强大,想改变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阻挠中国现代化进程,如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研究意义更加重大。第三是治企,现代企业奉行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思想管理,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已有大量成功的范例”。张教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在当代中国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从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的角度来看待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利于其发挥作用。具体地说通过细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人们增强整体意识,自觉地接受管理;可以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可以使人们主动地进行自我控制、协调人际关系。

在现代社会管理中,能否调动管理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对管理的成败至关重要。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人们认识到社会管理的好处,并自觉地加入其中,主动处理好人际关系,有利社会管理目标的实现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借鉴

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共产党人提出来的,因而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活动,其它社会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恰当的,因为考察某种活动,不能只看它有没有某个名称,而要看它所指的事物是否确实存在。其实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出现以前,任何统治阶级都在力图用他们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来影响全体成员,使其成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从而巩固其统治。正如陆庆壬教授所指出的那样:“社会历史上各阶级的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因而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管理方式。政治学理论认为,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只有在大多数社会成员对它们持相对一致的态度时,才能获得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因而要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就必须取得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认同。

社会管理思想篇10

关键词: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指办理完退休手续之后,工作人员的相关管理工作移交给城市街道及社区实行属地管理,养老金由社会进行发放。想要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理解社会化管理的意义

1.使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得到保障。对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首先可以在经济上有所保障,不会造成财政危机。养老金主要由政府补助、社会集资等构成,社会化管理制度的实行使退休人员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2.退休人员的档案、保险得到安置。退休人员离开企业之后,他们的档案和社会保险等社会关系移交给社区管理,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会帮助老人处理相关问题,解决了退休人员的后顾之忧。老年人对于工资、优惠政策等问题不用再过分担心,只需要安心在家休息,就可以享受到良好的社区服务。

3.使退休人员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和父母住在一起,年轻人的生活压力也逐渐增大,工作繁忙使得他们很少有时间回家看望老人,退休人员空闲在家更容易产生孤独感。社会化管理能够为老人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他们提供活动场所,使他们能够走出家门,积极参加各种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实现老有所乐,改善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要做好

近年来,我国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发展。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工作内容复杂多样,因此想要做好这项工作,就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例如,劳动保障部门要推进医疗保险改革,退休人员在看病治病时可以有所优惠。尽管我国的社会化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毕竟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方面还有不足之处,为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能够更加完善,现建议如下。

1.将退休人员的的信息资料进行统一规范。社会化管理增加了退休人员信息资料的流动性,如果不能将他们的资料进行统一,无疑大大增加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会降低社区服务的质量。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可以在网络上建立起退休人员数据库,这样极大方便了工作人员都退休人员信息资料的查阅和整理,使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实现全国统筹项目。项目标准统一更加有利于社会的统一管理,和退休员工信息资料的管理,实现全国统筹项目,使老年人的福利实现平衡,是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能够做好的重要保证。

3.明确社会化服务的相关责任。街道劳动保障机构负责制定出具体的劳动保方案,还需与其他部门进行确认。企业应该与劳动保障机构一起,处理好退休人员的移交和管理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做好对退休人员的服务。

三、关于做好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

退休人员作为社会上的特殊人群,由于年龄、身体、情感等各方面的原因心情和情绪容易产生波动。刚刚离开工作岗位的他们往往难以接受现实,也无法适应现在的生活状态,进而产生压抑、烦躁等不良情绪。只有做好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正确认识和面对生活状态的改变。做好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有利于退休人员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关于如何做好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现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从实际出发,创新模式。每名退休人员虽然可能会有相似的情绪状况,但具体情况都不相同,因此,想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从实际出发,多从退休人员的角度思考,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另外,社会服务人员还要有创新思维,不拘泥于一种形式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主要表现在退休人员的听看形式等方面。当然,对于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仅仅依靠单位,还要善于运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来加深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作用。

2.坚持连续性原则。对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个短暂的工作,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取得成效。这也是由退休人员的特点所决定的,刚刚退休的工作人员容易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心思敏感,较难接近,很难迅速走进他们的内心,因此很难短时间内就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心情变化情况。对于退休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坚持长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才能使他们逐渐转变心态,接受现状。老年人只有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快乐的生活,甚至继续发挥余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为退休人员提供新的工作机会

退休人员产生不良情绪的根本原因是感觉自己仍然有工作能力,如果突然空闲下来难免会感到空虚失落。因此,我们在征求退休人员的意见之后,可以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为他们找提供新的工作机会,这些工作必须是老年人力所能及且他们真正感兴趣的。还可以为他们聘请专业的培训和指导老师,来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

总之,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社会退休人员逐渐增加,而我国的社会化服务还在起步阶段,对于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需要单位和街道机构相联系,共同做好退休人员的交接和管理工作。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不只是给予他们物质上的保障,更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温暖,摆脱不良情绪,积极回报社会,为社会发展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