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调查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15 14:53: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统计调查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统计调查方案

篇1

一、服务业统计的目的

服务业统计是一项重要的区情调查工作,目的是为了全面、及时、准确地调查了解全区各类服务业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的地区分布、行业分布、投入、产出、从业人员等基本情况,为区委、区政府掌握区情、进行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满足对全行业实施管理的需要,促进全区服务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服务业统计的对象、范围及实施主体

服务业统计对象为在行政区域内从事服务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具体行业范围包括:仓储业,互联网信息服务、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卫星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咨询、广告、法律及中介行业。

服务业统计的实施主体为:区统计局、各街办、镇统计机构及区级各相关职能部门。

三、服务业统计报表格式、主要内容和标准

(一)报表格式

按照报表对象的不同类型,设置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限额下服务业抽样调查表以及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表;按照报表对象执行的不同会计制度,分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单位填报表和执行行政、事业及其他会计制度的单位填报表;按照上报时间不同分为季报和年报。(附各类报表表样)

(二)服务业统计的主要内容

1、反映企业的基本属性。包括单位代码、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单位所在地及行政区划、联系方式、行业类别、登记注册情况、登记注册类型、隶属关系、开业时间、营业状态、从业人员等。

2、反映企业的主要数据和其他信息。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其他业务信息等。

3、反映限额下非定报服务业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基本信息。

(三)服务业统计标准

服务业统计涉及国民经济行业15个门类、47个大类、180个中类、339个小类,种类繁多。调查制度按照国家规定的统计分类标准和目录执行。行业范围界定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类为基础,参考国家及其他省市已有的类似界定。行业范围界定中所有行业类别的名称和代码,均采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类代码的原名称和代码,保持与部门统计、行政记录中的行业分类标识一致。

四、服务业统计调查的方法

服务业统计调查采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根据被调查行业的实际情况,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中类为基础,分行业确定划分标准,将被调查企业按年营业收入总额划为限额上和限额下两种类型。

服务业统计数据的报送和汇总方式:

基层季度报表于每季末由各填报单位上报到所在街办,各街办收集后上报到区统计局进行汇总;基层年报于年末由各填报单位上报到所在街办,各街办收集后上报到区统计局进行汇总;不实行定报制度的服务业企业数据于每年年末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由街道统计员对调查户进行一次性访问调查取得。

五、统计报表上报时间规定

基层季度报表各填报单位应于每年的4月15日、7月15日、10月15日及次年的2月底前上报到所在街办,各街办于当月的18日前将所收集的报表上报到区统计局;基层年报各填报单位应于次年的1月底前上报到所在街办,各街办于2月底前上报到区统计局(如遇法定休息日可向后顺延)。

六、服务业统计的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6月份前)

1、开展调研,制定服务业统计工作方案,确定行业范围并落实相关统计人员。

2、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初步确定服务业限额以上及限额以下企业的划分标准,并按划分标准建立限上企业名录库。

3、5月份召开由区、街、社区3级领导参加的服务业调查工作动员大会。

4、5月底对全区服务业企业单位进行清查摸底,对搬迁及消户企业做好核实工作,并与新增企业建立报表关系。

5、对定报企业做好培训工作,建立报表关系。

6、确定限额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抽样样本框,抽取并建立样本单位。

7、制订《服务业街道考核办法》,明确职责和工作任务。

(二)数据收集、分析(9月底)

按照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的要求,布置和完成2006年定报、年报及限额下、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工作,并根据服务业调查取得的数据,做好统计调查分析及信息工作。

七、服务业统计调查主体的工作职责

(一)区统计局

1、确定服务业行业范围,制订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实施方案及工作流程并组织实施。

2、确定服务业限额以上与限额以下企业划分标准,做好限额以上企业字典库、限额以下企业、个体工商户抽样框的日常维护和更新工作。

3、组织定报企业的数据收集,审核、录入和汇总工作。

4、组织开展服务业统计的有关业务培训,指导基层统计人员开展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及时做好与区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和指导。

5、建立数据质量评估体系并制订街道考核办法。

6、做好数据资料开发及综合利用工作,建立GDP核算体系。

7、做好服务业发展情况的统计监测。对各街道、乡镇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考核,并对街办(乡镇)服务业主要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和检查。

(二)街道(镇)

1、根据本方案规定和区统计局的要求,完成服务业统计调查任务。

2、按照本方案规定报表上报时间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统计报表的收集、整理工作。

3、负责清查核实统计调查对象,定期对辖区内服务企业进行小型清查,并及时记录企业变更情况,配合区统计局做好限额上企业字典库的维护和更新工作。

4、规范统计基础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做好统计资料的管理工作,并规范统计台帐工作。

(三)区各相关职能部门

篇2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为更加准确、客观、真实地反映我市区县居民收支情况和生活质量,满足市委、市政府和区县在“富民强市、两个率先”战略目标进程中的监测考核需要,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

坚持以人为本,把富民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开展住户调查取得分区县的住户调查资料,是区县党委和政府了解民情民意、分析人民生活、收入分配、货币流通以及劳动应业等情况的重要信息途径,也是区县政府对“富民”和“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的考核、监测不可少的重要方面,对研究居民生活质量和消费结构,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重大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调查范围

统计调查范围为河东市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区县,对象为各区县行政管辖区域内的所有符合调查条件城镇住户。包括:户口在本地区的常住非农业户,户口在外地、居住在本地区半年以上的非农业户。调查包括单身户,但不包括集体户中的单身者。

调查分别以住户家庭及个人作为统计单位。

版权所有

三、调查内容

住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居民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2、居民家庭住房基本情况;

3、居民家庭就业情况;

4、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

5、居民家庭现金收支情况;

6、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情况;

7、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情况;

8、居民家庭非现金(食物及服务)收入情况。

四、抽样方法及样本确定

根据统计调查方法制度,样本抽选采用二相抽样与多阶段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第一相样本(大样本)采用多阶段方法抽选:第一阶段抽取居委会或社区;第二阶段抽取调查户。抽样原理及调查方案由市城调局培训后另行印发。

根据第一相样本取得调查户家庭人口、就业人口、收入等辅助资料进行分组,从中按比例抽出二相样本(小样本),作为经常性调查户,开展日记账。

各区县调查样本量的确定,按照抽样调查方法及原则,由市城调局考虑各区县代表性等具体情况综合确定。

五、样本轮换

为了保证调查样本的代表性,缩短记账周期,减轻调查户负担,根据抽样方法制度规定,一相样本抽样调查每隔三年开展一次,为二相样本提供抽样框,二相样本(经常性记账户)每年轮换三分之一。

严格执行换户审批制度。正常换户,各区县应及时上报市城调局批准备案。非正常换户,各区县要从严控制,需经市城调局批准后方可。掌握比例是:一相样本中确定的调查户换户率不得超过15%,每年经常性调查户换户率不得超过5%。

版权所有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密切部门配合。住户调查统计工作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它服从并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对党政领导宏观决策意义重大。对此,各区县政府要予以高度重视,给予必需的人财物支持,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县统计局是这项工作的牵头部门,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抽调精兵强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各区县发展计划与经济局、民政局、总工会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调运作,确保全市住户调查工作顺利实施。

2、搞好宣传发动,消除群众顾虑。住户调查是一项事关居民切身利益的“富民”工程,调查内容涉及到居民家庭收支方面的诸多秘密,居民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着调查数据的质量和政府决策。因此,对抽中的经常性记账户,其所在的区县、街道、社区和派出所以及所在单位等,要协同配合做好记账户的思想政治工作,向他们宣传住户调查工作的重要意义,解释承担国家统计调查工作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统计调查中涉及的个人秘密受法律的严格保护,消除他们不必要的思想顾虑,主动配合、如实填报。

3、加强业务培训,统一规范操作。住户调查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涉及诸多部门、家庭和个人,而且技术性强、难度大、任务繁重,加强对各区县调查人员的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至关重要。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局要按照国家城调总队、省城调队的住户调查工作规范要求,认真做好调查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严格按照全市统一时间步骤、统一规范标准、统一审核程序的要求,高质量地做好住户调查工作。

4、加强质量控制,严格上报制度。住户调查的质量控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城调总队下发的《中国城市住户调查手册》和省城调队下发的《河东省城市住户工作细则》以及市城调局制定的《住户调查数据质量控制细则》执行。各区县对分户调查资料进行审核把关确认无误后,于每月28日前以磁盘方式报市城调局住户处。市城调局将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区县的住户调查数据质量进行监审、检查。

篇3

第一条为加强对部门统计调查的管理和监督,规范部门统计调查行为,提高统计调查的整体效率,减轻被调查者负担,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提高共享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机关、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经授权代主管部门行使统计职能的国家级集团公司和工商领域联合会或协会、经国务院授权具有一定行政职能的人民团体开展的统计调查,以及上述部门和单位与其他部门联合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法院、检察院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统计调查,是指部门搜集国民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情况,用于政府管理目的的各类统计调查。包括以数字形式、文字形式或混合形式;以表格、问卷、电讯(电报、电话、传真等)、磁盘磁带、网络通讯(网络表格、电子邮件等)等为介质的普查、经常性调查、一次性调查、试点调查等。

第二章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管理

第四条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统一管理和协调部门统计调查。国家统计局管理和协调国家一级部门制定的统计调查;县及县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统计局管理和协调同级部门的统计调查。

第五条部门的综合统计机构统一组织、管理和协调本部门各职能机构的统计调查活动,制定本部门的统计调查总体方案。部门内其它职能机构无权单独制定统计调查项目。

第六条政府综合统计机构通过建立审批备案制度、有效期制度、调查项目公布制度、跟踪检查制度、举报制度,对部门统计调查进行管理。

第三章制定统计调查项目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第七条国家机关、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经授权代主管部门行使统计职能的国家级集团公司和工商领域联合会或协会、经国务院授权具有一定行政职能的人民团体,可以制定与职能范围相对应的统计调查项目。

国务院临时机构,一般不得直接制定统计调查项目。工作需要的统计资料,应当向有关部门搜集、加工。确有需要调查的,须事先取得国家统计局的同意,方可制定统计调查。

法院、检察院可制定业务情况统计调查项目。

第八条统计调查项目的立项必须有充分的理由。调查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资料使用范围。

第九条统计调查的内容和调查范围必须与部门的职能相一致,必须符合既定的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分工原则。

第十条统计调查项目必须兼顾需要与可能,充分考虑基层调查人员和被调查对象的承受能力。必须符合精简、效能的原则。凡一次性调查能满足需要的,不搞定期调查;凡非全面调查能满足需要的,不搞全面调查。最大限度地减少调查频率,缩小调查规模,降低调查成本。

第十一条调查项目中的报表表式和文字说明必须规范;指标解释和计算方法必须科学;调查内容要简明扼要,不能与其他调复、交叉、矛盾。

第十二条调查项目中的统计标准和分类必须与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规定使用的标准和分类相一致。涉及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规定以外的专业标准和分类,要与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相一致。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化科学及分类科学的原理进行归纳和设计,并在使用前征求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三条所使用的调查方法要科学合理。要结合调查目的和要求选择最适当的调查方法,以获得最大的调查效益。避免由于调查方法使用不当给基层造成过重负担和产生数据质量问题。

第十四条重大调查项目必须经过研究论证和试点,必须有完备的论证材料和试点材料。

第十五条调查者必须依法使用调查资料,对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必须保密;对属于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和在统计调查中知悉的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四章审批及备案程序

第十六条部门建立以系统内单位为对象的调查项目,须报同级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备案;部门建立调查范围涉及到系统外单位的统计调查项目,必须报同级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审批,在取得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的同意或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系统内是指:与部门有直接隶属关系的单位及部门的派出机构;省及省以下与部门对口设立的管理机构;国家级集团公司所属企业。除此之外均属系统外。

第十七条审批及备案程序的有关时间规定:

(一)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在收到部门正式申请函及完整的相关资料后,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完成时间以复函日期为准。

(二)部门收到复函后,在20个工作日内将布置调查的正式文件、调查方案和调查表式送达政府综合统计机构,以便及时在“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库”中建立或更新记录,以及履行公文存档手续。

(三)对有关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不可预知、有特殊时效性要求的调查,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将根据特事特办的原则,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审批工作,备案项目可事后补办。

第十八条部门统计调查项目送审及备案时,须备齐以下文件:

(一)以部门名义发出的申请审批或备案的函。

(二)调查方案和表式。包括:总说明、报表目录、基层表式、综合表式、统计标准和分类目录、指标解释、逻辑关系及抽样方案(针对抽样调查)等。应明确表述调查目的、调查对象、统计范围、调查方法、调查频率、填报要求、报送渠道、时间要求等。

(三)相关文件。包括新建立该调查项目的背景材料、重大调查项目的研究论证材料及试点报告等。

第十九条制定统计调查的部门,在将调查方案送审的同时,要认真填写《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审批/备案登记表》。

第二十条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对送审的部门统计调查进行初审,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部门应积极配合,及时作出说明和解释,并按照修改意见认真进行修改;如有不同意见,双方应进一步研究磋商达成一致。否则由国家统计局进行最终裁决,部门应按最终裁决意见进行修改。

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对送备案的部门统计调查提出修改意见和完善建议。

第二十一条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对部门统计调查的具体审核工作完成之后,以统计局名义发函批复。批复分为:同意实施;不同意实施;建议暂缓实施三种。部门收到批复后,应严格按照批复执行。

第二十二条部门收到同意实施的复文后,要及时印制调查方案和调查表式,起草布置实施的部门文件,部署调查工作。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实施调查、延期实施调查或需调整变更调查方案的,须及时向政府综合统计机构报告说明。

第二十三条调查范围涉及到省及省以下单位的部门调查,在将调查任务逐级布置时,应及时通知同级政府综合统计机构。

第二十四条对部门内职能机构为监控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环节而建立的内容专一、分类至细、频率固定的业务统计项目,在其内容不与其它统计调查项目重复的前提下,可向政府综合统计机构提出申请,由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研究同意后,授权部门的综合统计机构进行定期审批管理。部门的综合统计机构审批后,须将调查方案送政府综合统计机构,以便纳入“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库”。

第五章调查的法定标识和有效期

第二十五条部门统计调查经政府综合统计机构批准或备案后,必须在报表的右上角标明法定标识。法定标识包括:

(一)表号;

(二)制表机关;

(三)批准机关/备案机关;

(四)批准文号/备案文号;

(五)有效期截止时间。

第二十六条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对部门统计调查实行有效期管理制度。批准的年度调查及其调查周期小于一年的定期调查的有效期为两年;普查、一次性调查、调查周期大于一年的定期调查,其有效期到该次调查的资料上报结束时止。备案的定期调查的有效期为三年;一次性调查的有效期到该次调查的资料上报结束时止。有效期皆以复函的日期为起点计算。

超过有效期的调查项目,一律自动废止。如需要继续执行,应当重新办理审批或备案手续。在有效期内发生变化的调查项目,应随时办理重新审批或备案手续。

第六章监督与处罚

第二十七条政府综合统计机构为了保护合法的部门统计调查项目顺利实施,采取以下监督措施:

(一)定期通过公共媒体向社会公布“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目录”,以便建立全社会监督机制。“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目录”的内容包括:

1、经过批准或备案的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名称;

2、制定及组织实施该项调查的单位名称;

3、批准文号或备案文号及其日期;

4、调查项目的有效期。

同时公布经查实的违规调查项目和因超过有效期而被废止的调查项目。

(二)建立对违规调查的举报核实制度。在政府综合统计机构设立举报接待部门,根据举报线索,对违规调查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后予以公布。

第二十八条为保护国家利益和被调查者的权益,减轻被调查者和各级数据加工部门的负担,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对部门调查的资料使用情况、实施方案与批准方案的一致性进行监督,监督内容包括:

(一)检查调查取得的资料是否被正当使用。资料使用与调查目的是否一致;资料使用是否超出原定的范围;资料是否被私自用于营利目的;是否违反有关保密的规定;是否有其他损害国家利益和被调查者权益的行为。

(二)检查调查资料的有用性。对大部分内容使用频率不高、针对性不强的调查,建议修改、合并或停止实施。

(三)检查调查实施过程中是否严格按政府统计机构批准的方案执行,是否有擅自变更调查内容、调查范围、计算方法和报送频率等行为。

第二十九条对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未履行法定的审批或者备案程序和擅自变更调查方案的部门统计调查,县级以上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可以依法予以废止,并按照《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七章管理部门提供的服务

第三十条为主动作好部门统计调查的管理工作,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政府综合统计机构为制定统计调查的部门提供有关业务性咨询、调查方案设计指导。帮助部门掌握设计统计调查项目的基本方法,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第三十一条为了避免调查项目之间的重复、矛盾,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建立并向部门开放“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库”。部门在制定调查项目前可先进行查询,以达到避免重复调查,充分利用已有信息的目的。

第三十二条对于部门利用已有资料,精简调查项目和调查内容的,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给予充分支持和协助。对部门之间在利用对方资料中遇到障碍的,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可出面协调。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对于政府综合统计机构与部门联合制定的统计调查项目,以政府综合统计机构为主制定的(使用政府统计机构的文号),参照政府综合统计机构调查审批程序办理;以部门为主制定的(使用部门的文号),参照部门调查审批程序办理,最后以会签文件作为实施依据。

篇4

第二条从事林业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林业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进行林业统计监督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和林业统计调查对象,必须遵守国家统计法律法规,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第四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和林业统计工作任务的需要,设置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专职、兼职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

第五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指导、综合协调林业统计工作;

(二)拟定和组织实施林业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收集、整理、分析、提供林业统计资料;

(三)拟定林业统计标准和林业统计调查表;

(四)完成国家有关统计调查任务,监督检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

第六条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和林业统计工作任务的需要,设置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专职、兼职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依法履行组织协调本单位的林业统计工作、完成林业统计调查任务、提供林业统计资料、管理林业统计调查表等职责。

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统计专业技术职务。具有统计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和统计负责人的调动,应当符合国家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七条林业统计调查分为普查、经常性调查、一次性调查和试点调查。

林业统计调查可以根据要求采取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

第八条林业统计调查应当制定统计调查计划及其调查方案。

林业统计调查计划及其调查方案由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组织有关职能机构拟订,经本部门行政负责人审批,报国家统计局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备案;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林业系统的,应当报国家统计局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重要的林业统计调查计划及其调查方案,应当报国务院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审批。

第九条林业统计调查计划及其调查方案应当按照林业统计调查项目编制。

林业统计调查项目的立项申请文件,应当包括项目名称、调查机关和项目、范围、对象、方式、时间、内容等事项;重要的林业统计调查项目的立项申请文件,还应当包括论证材料和试点材料。

林业统计调查项目的立项申请报告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应当及时要求补充或者修改有关材料。

第十条林业统计调查项目按照下列权限和程序审批:

(一)统计调查对象属于林业系统的,由林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职能机构提出统计调查项目立项申请文件,经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审核后由本部门行政负责人审批,报国家统计局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备案;

(二)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林业系统的,由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组织有关职能机构提出统计调查项目立项申请文件,经本部门行政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报国家统计局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其中重要的,报国务院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一条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应当在收到林业统计调查项目立项申请文件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结有关审核、审批或者备案手续。

第十二条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应当在收到审批机关或者备案机关下达的林业统计调查项目批准或者备案文件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布置调查的正式文件、调查方案和调查表式报送国家统计局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应当在布置调查的正式文件、调查方案和调查表式批准或者备案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下达林业统计调查项目实施单位。

第十三条经批准或者备案的林业统计调查项目,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或者林业统计调查项目实施单位必须在相关统计报表的右上角标明法定标识,内容包括:表号、制表机关及其文号、批准机关及其批准文号或者备案机关及其备案文号、有效期截止时间。

第十四条林业统计调查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统计编码以及其他方面的统计标准,由国家林业局统一制定。

第十五条经批准的林业统计调查项目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确定有效期:

(一)调查时间不超过1年的,有效期为2年;

(二)普查、一次性调查和调查时间超过1年的,有效期到该次调查的资料上报结束时止;

(三)报国家统计局或者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备案的林业统计调查项目,有效期为3年。

林业统计调查项目的有效期自该项目批准或者备案之日起计算。

第十六条林业统计调查项目实施单位经统计调查形成的统计资料,应当经本单位行政负责人或者统计负责人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本单位的印章。

第十七条林业统计资料由林业主管部门、林业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统一管理。

林业主管部门、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加强林业统计资料的保管、使用管理,建立健全原始资料、台账、统计报表、电子数据等统计资料档案。

第十八条林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职能机构、林业企业事业单位需要报送或者提供的林业统计资料,应当经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审查同意。

第十九条全国性的林业统计资料,由国家林业局统一公布。

地方性的林业统计资料,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公布。

第二十条全国性的林业统计资料,由国家林业局统一编辑、出版标准文本。

全国性的林业统计资料每年出版1次,编辑工作由国家林业局的统计机构具体负责。

第二十一条在林业统计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统计机构和专职、兼职人员,应当给予奖励。

篇5

《统计学》是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培养学生日常企业管理中的基本统计技能,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处理数据。基于执业能力的应用性教育,《统计学》课程必须打破旧的学科体系和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构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具体的单元项目化实践性教学为基本点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高职管理类学生的特点

(一)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生源整体素质偏低,起点不一,差别较大。

我国高职教育的生源类型较杂,包括三校生、普通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等,绝大多数是来自普通高中。这三类学生入学起点不同,文化、专业素质不同,甚至生理、心理素质也有差别,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素质结构复杂,水平参差不齐,教育难度较大。

(二)高职管理本文由收集整理类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高职管理类学生都是文科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学习习惯较差,对《统计学》、《经济学》等与数学关联性较强的课程兴趣不大,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三、《统计学》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思路与实践

(一)项目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坚持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按照企业管理中统计工作过程编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1.以企业管理中的统计工作岗位需求为依据,确定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目标;2.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内容;3.以典型任务为载体,围绕任务的解决设计教学活动;4.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5.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职场岗位的要求设计课程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

(二)项目教学的设计步骤

1.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形成若干教学项目。

《统计学》主要培养学生四大基本能力:调查方案设计能力、调查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能力、调查报告撰写能力和创造性运用资料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本课程的教学总体目标是:①知识目标: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方法、统计调查的方法、统计整理的方法以及统计分析的常用方法和常用指标的计算。②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调查方案的设计、调查问卷的设计;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调查方法进行统计调查;能够运用计算机手段进行统计资料的整理;能够正确运用excel软件编制统计表和绘制统计图;能够运用静态分析指标和动态分析指标进行统计资料的分析。③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诚信、公平、敬业、服务、团队协作精神。

根据以上学习目标,以统计工作任务为线索将课程内容设计为三个项目:①统计调查;②统计整理;③统计分析。

2.基于工作过程,将各项目分解成若干任务单元,在任务驱动下,运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实际操作等方法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

3.在任务驱动下,实施教学。

以上只是对项目教学的典型“任务”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设计,接下来要以典型任务为载体,围绕任务的解决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三)项目教学法实施举例

以下以“统计调查”项目为例说明运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设计。

1.项目教学目标。本项目的教学目标主要是:①技能目标:掌握问卷设计技能,调查方案设计技能,调查技巧运用的技能;②知识目标:了解统计调查的作用和要求,了解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和格式;掌握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的特点和运用;掌握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特点和运用;掌握问卷设计的基本知识。③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敬业意识、应变能力及沟通能力。

2.项目教学活动设计。首先,教师根据本项目的教学目标设计、布置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与要求,帮助学生理解任务。因为统计调查在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市场调查,所以本项目设计的任务可以是以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在学校范围内模拟一次市场调查。其次,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调查方案、调查问卷,明确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方式。最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制定的调查计划实施小范围的初步调查(调查对象大约10人左右),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能对自己所制定的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是否有缺陷进行检验,并对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进行修正。调查方案和问卷定稿后,学生再开始正式的大规模调查。在完成调查后,学生对本项目的成果——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进行展示与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及纠正。

篇6

为做好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及时反映我市服务业发展状况,根据国家统计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杭州市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全面开展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大力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促进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建立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可以全面、系统、及时地反映我市服务业发展状况,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统领服务业发展工作、实施宏观经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任务重,各级党委、政府和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采取切实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加强领导,明确任务

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遵循“统一制度、分级实施、部门配合、集中处理”的原则,促使市、区县(市)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形成整体合力,实现互补、共享。

为加强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杭州市服务业统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实施方案的制定与组织实施工作。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建委、旅委、贸易局、工商局、民政局、信息办作为重点服务行业工作牵头部门,要做好相关重点服务行业统计工作的组织协调。

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于20*年正式启动。20*年上半年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和实施方案;建立市、区县(市)、街道(乡镇)三级服务业统计网络;确定服务业各行业规模以上与规模以下单位划分界限;认定全数调查与抽样调查单位;建立8个重点发展的服务业规模以下单位抽样框,抽取并确定样本单位。20*年下半年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业务培训,编制计算机处理程序,开展统计调查试运行工作。

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20*年实行年度调查制度,20*年开始实行半年度调查制度。今后,随着服务业的统计调查网络的逐步健全,根据工作需要,逐步增加统计调查频率。

三、落实措施,保障到位

建立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是我市统计制度方法的一项重大改革,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人、财、物方面予以保证。

市、区县(市)两级政府统计部门要增设服务业统计机构,增加统计人员编制;街道(乡镇)要加强统计力量,增加服务业统计人员;社区要有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市直各单位要明确专门处(室),落实人员做好服务业统计工作。新增统计人员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取。

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四、依法统计,提高质量

按照《统计法》规定,服务业统计调查单位要及时、如实地填报统计数据,不得虚报瞒报。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市直各单位要建立数据质量控制和分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和办法,抓好本地本单位统计数据质量的评估、检查工作。服务业主要统计数据实行下管一级制度。为避免“数出多门”,各地各单位服务业主要数据须经市统计局核准后方可。

五、考核奖励,促进工作

篇7

第二条旅游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旅游企事业单位的经营、业务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第三条旅游统计的基本内容,是对旅游企事业单位、旅游区(点)接待工作量、经营效益、旅游从业人数等情况进行的统计调查和对旅游者实施的抽样调查。

第四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事业单位必须依照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提供旅游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其它与旅游业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统计法》的规定,如实提供旅游统计调查所需要的情况。

第五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旅游统计工作的需要和国家旅游局的统一规划,有计划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配备或逐步更新必要的统计计算和数据传输设备,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国旅游统计信息自动化管理网络系统。

旅游企事业单位应当为旅游统计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并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第六条旅游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国家旅游局负责对全国旅游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业务指导和组织协调,国家旅游局综合统计机构承担具体工作。

地方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的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者的统计调查工作。

地方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确定承担统计职能的机构。

第七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统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完成国家或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收集、汇总和公布全国或地方旅游统计资料;

(二)制定全国或地方的旅游统计报表制度和抽样调查方案,建立统计登记制度;

(三)组织协调和管理本部门非统计职能机构制定的各项统计调查,审核其拟制发的旅游统计调查方案及其统计调查表,并纳入统一编号管理;

(四)会同人事教育部门,组织对在岗旅游统计人员的培训,对旅游统计人员进行考核、奖励。

第八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配备专职统计人员,旅游企事业单位应当配备专职或固定兼职的统计人员。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统计人员,应当符合国家旅游局规定的旅游统计人员资格条件,并保持相对稳定。

第九条旅游统计是国家统计的组成部分,是提供旅游信息的主体。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制发的旅游统计调查制度属于国家统计调查制度。

旅游统计调查制度主要包括旅游定期报表制度、旅游抽样调查和旅游专项调查。

第十条旅游统计调查项目分别由国家旅游局和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并依照《统计法》的有关规定,报国家统计局或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或备案后,组织实施。

地方旅游统计调查方案不得与国家旅游统计调查方案相抵触。

第十一条按规定程序批准的统计调查方案,必须在调查表的右上角标明表号、制表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机关、批准文号。对未标明上述字样的调查表,有关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填报,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有权废止。

第十二条旅游定期报表制度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时间、内容、计算方法和程序,由旅游企事业单位报送相关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自下而上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全面统计调查。

全国《旅游统计制度》由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统计局共同制发,国家旅游局组织实施。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完成国家《旅游统计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可以适当增加统计内容,会同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制定本地区的《旅游统计制度》并实施。

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向国家旅游局报送统计资料时,必须同时报送符合标准的数据库(以计算机远程传输或软盘的方式报送)。

第十三条抽样调查是从全部调查对象(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的一次性调查。

旅游抽样调查主要包括对来华旅游的外国人、回国旅游的华侨、回内地旅游的港澳同胞、回祖国大陆旅游的台湾同胞在中国大陆消费情况及其一日游游客所占比重的抽样调查,大陆居民在国内及出境旅游情况的抽样调查,以及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实施的其它抽样调查。

第十四条专项统计调查是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中非统计机构因管理需要而进行的旅游专项统计调查。

旅游专项统计调查需经有关部门审查、协调,授颁统一表号后方可制发。旅游专项统计分别由各专业职能机构实施。

旅游专项统计调查主要包括:旅游度假区统计、劳动工资统计、旅游教育统计、旅游质监投诉统计和旅游区(点)接待经营统计,以及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进行的其它旅游专项统计。

第十五条凡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批或纳入旅游行业管理的旅游企事业单位,应当到相关的旅游统计机构办理统计登记,并建立统计台帐和核算制度,按规定报送统计资料。

第十六条旅游统计资料实行分级管理。全国旅游统计资料由国家旅游局统一管理;地方旅游统计资料由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专项旅游统计资料由实施专项旅游统计调查的机构负责管理。

第十七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收集统计报表时,应当做好报表的审核工作,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下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向上一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上报的统计报表,须经本部门主管领导审核、签署。当汇总报表中旅游企事业单位数量变动较大时,应当说明原因。

第十八条地方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季度、年度向上一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统计分析和抽样调查报告。

第十九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规定,建立健全旅游统计档案管理制度。

旅游统计原始资料的保存期为5年。

第二十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定期公布本辖区的旅游统计资料。

地方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公布重要的统计资料前,应当征求上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

国家旅游局负责审定、公布和出版全国旅游统计资料。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审定、公布和出版本辖区的旅游统计资料。

宣传、新闻和出版单位需尚未公开的旅游统计资料,属全国性的,须经国家旅游局核准;属地区性的,须经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核准。所发表出版的旅游统计资料必须注明资料提供单位。

第二十一条对在旅游统计工作中作出贡献或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二条国家旅游局每年对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重点旅游城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重点旅游企业的统计工作进行考核。

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本辖区下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统计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上一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旅游企业评优和对旅行社的年检,应当将企业旅游统计考核情况作为必要条件和内容之一。

第二十四条对违反《统计法》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由有关部门根据统计法律、法规、规章给予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第二十五条凡超过旅游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报送时间未报统计资料或不按要求报送统计数据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给予警告,并寄送《违规通知书》。

篇8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全面摸清我区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模、结构、资产、效益及地区、行业分布和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等情况,为促进全区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制定政策和规划、进行经济管理与调控提供依据,为GDP核算奠定基础。

二、调查范围和对象

服务业统计调查范围包括15个门类和1个大类:农、林、牧、渔、服务业(大类);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资源与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服务业统计调查的实施对象:在本行政区域内所有从事以上15个服务业门类和1个大类活动的企业、事业、行政、社会团体、其他组织机构和城乡个体经营户。

三、调查时间

清查的标准时点为:年12月31日24时。清查的时点资料为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年全年数据。

定期统计年度调查和季度调查,分别从年年度和年第二季度开始实施。

四、清查和定期统计工作的进度安排

清查和定期统计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年12月—年1月)。制定清查和定期统计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成立服务业清查和定期统计调查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进行工作布置、业务培训;作好宣传工作以及调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清查登记填表和数据处理阶段(年2月1日—年3月20日)。企业数据填报及上报;部门数据汇总、审核、评估以及数据录入上报等工作。

(三)全区清查数据汇总、总结阶段(年3月21日—年4月10日)。全区清查数据审核、汇总、评估;向区委、区政府报告全区服务业清查数据。

(四)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的实施阶段。在清查的基础上,从年第二季度开始,实施服务业定期统计报表制度,包括年度报表和季度报表。

五、加强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东宝区服务业清查和定期统计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工作协调。

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服务业统计工作协调机构,具体领导和组织本地区服务业统计工作,努力解决服务业统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对本部门的统计工作负总责,要指定本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的分管负责人,明确行业统计职能机构和统计负责人,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充实统计力量,努力构建本部门完善的统计调查网络,尽快实现本部门的全行业统计。

篇9

一、认识人口统计调查的方法与实践

一是人口统计调查的主要方法

人口统计数据是反映基本国情、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统计部门都要年度人口主要数据公报。现阶段国家统计制度规定的人口统计搜集和推算办法。

二是提高人口数据质量的主要措施

首先是从数据源头狠抓数据质量控制。多年来,统计系统本着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以搞准总人口、流动人口、出生死亡人口为重点,探索了人口源头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郑重向社会公报。

三是人口统计调查的重要成效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发展问题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人口发展总体态势良好,正向着规模适度、素质优良、结构均衡、分布合理的方向发展,呈现出崭新的人口发展特征。

人口增量持续缩减,老龄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资源丰富,家庭户规模日益小型化。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查清每十年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解决难点、突出重点、把握关键

一是认真组织统计培训工作。人口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经学习、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保障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强化统计技术手段,严把数据质量关。数据质量是统计的灵魂,是普查的硬道理,确保普查数据质量是我们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拟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成立了总课题组和子课题组,在统一的指导思想下,采取任务分解与整合的组织形式;二是针对人口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创新精神在普查前期组织各市县开展对所有领域、各个部门人口统计资料的调查研究,对所掌握的人口有效资源,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借鉴和利用;三是各地对总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流动人口几个总量指标进行认真预分析,以准确把握人口发展的基本趋势并进行出台以人为主的政策。人口是中国最大的国情。人口普查是最权威的统计调查。

三、统计整理、分析就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

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把反映总体单位的大量原始资料,转化为反映总体的基本统计指标,统计工作的这一过程,叫统计资料的整理,整理后便于各部门的利用。

统计整理分析的步骤由内容来决定,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设计整理方案

整理方案与调查方案应紧密衔接。整理方案中的指标体系与调查项目要一致,或者是其中的一部分,绝不能矛盾、脱节或超越调查项目的范围。整理方案是否科学,对于统计整理乃至统计分析的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是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订正

在汇总前,要对调查得来的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审核它们是否准确、及时、完整,发现问题,加以纠正。统计资料的审核也包括对整理后次级资料的审核。

三是进行科学的统计分组

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前提和基础。

四是统计汇总

对分组后的资料,进行汇总和必要的计算,就使得反映总体单位特征的资料转化为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资料。

篇10

关键词 统计调查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C829.2 文献标识码:A

一、统计调查工作的内容

统计调查工作是统计工作的第二个阶段,是根据统计研究分析需要达到的预定目的、要求及任务,通过多种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法,分步骤、有计划、有组织的完成对各个单位的资料搜集、整理等工作,通过对事物的客观登记、分析,最终得到一个能真实、客观反映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在整个统计调查工作中,搜集得到的资料包括这样两种:其一,搜集的资料没有被调查单位进行任何加工、整理,即所谓的原始资料、初级资料;其二,是指那些已经同某些部门或者其他统计机构加工整理得到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整个调查对象的总体性特征,即次级资料,也被称作为间接资料。这些资料都是以原始资料作为对象加工得到的。统计调查工作与普通的了解、原因查找等一般性调查相比,具有共同之处的同时也有其特殊性,例如其更注重通过对资料的某一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该因素在整个事件发生过程中体现的规律,同时也可以通过分析这些规律得到其对事件的作用原理,为事件的预期进展等提供可靠的预期。

二、现行统计调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搜集得到的统计数据质量较差。

从现行的统计调查数据的质量来看,统计调查数据依然存在着数据不准确、内容缺失以及时效性较差等问题。从本质上讲,我国的统计调查工作体系抗干扰能力依然较差,容易受到行政、政治等外在因素的干扰。同时,统计调查数据的可检验性相对较差,而且在统计分析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不能根据实际的统计分析对象确定科学的指标体系,造成在统计调查工作中,统计调查内容以及整理过程消耗过多的时间,工作效率低、时效价值较小,不能满足当前对统计调查工作的要求。

(二)统计调查工作队伍稳定性较差,业务专业知识亟待更新。

因为统计调查体制、方法与制度等存在不完善性,而且统计调查工作存在其自身的特殊性,容易造成统计调查队伍存在着思想不稳定、业务知识需要更新与提高等问题。首先,基层政府的统计调查部门存在着明显的人才、资金缺乏等问题,而基层统计调查部门的工作任务相对繁重,两者之间矛盾的加剧使得基层工作人员不能很好的应付来自工作的压力,进而产生畏难、厌倦的情绪;其次,统计调查部门参与的调查工作种类很多,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时间相对较为紧张、专业性要求也不一样,而统计调查部门因为没有特权优势,因此在工作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与复杂性;再次,统计调查部门缺乏系统的培训,工作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亟待提高,使得部分业务的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有的统计调查工作人员整天忙于工作,经常加班加点,没有时间进行学习、对外交流等,直接导致其职业生涯受到影响。同时也给整个对外建设及稳定性带来影响。

(三)统计调查方法及手段相对落后。

当前,很多部门的领导与管理人员对统计调查工作的现代化重视不足。例如,对统计调查工作的信息现代化、管理机构决策能力的提高以及资金的投入等不予重视。部分单位在统计调查工作中仅仅只采用计算机进行类似工作汇总、指标计算等工作,并没有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引入到调查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同时,所进行的统计调查分析工作也只局限于事后进行,即针对统计调查数据进行单一的讲解与说明,不能通过网络技术达到信息实时共享的目的。所以,急需对现行的统计调查体制与制度进行合理改革,只有在确保统计调查的制度与体制适应了经济体制的转变之后才能更具活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反映出事件的客观实际情况,得到正确的事态发展规律,最终能够更好的发挥出统计调查的服务、咨询与决策功能。

三、提高统计调查工作水平的相关建议

(一) 合理应用统计调查数据处理方法。

首先要建立并形成必要的周期性普查工作,将抽样统计调查工作作为调查工作的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预测以及全面的综合调查统计方式,形成一个完善的统计调查方案体系。其次,对形成的全面统计调查报表进行精简分析,以达到提高统计调查数据整体质量的目的,通过重点推广、合理抽样调查的方法提高应用水平。

(二)提高统计调查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

通过提高统计调查分析人员的工作能力,使他们在正确掌握统计调查数据的处理及分析方法之后,能够对统计指标体系进行合理设计,形成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例如,针对不同的统计调查对象采用不同的计算、分析方法,例如判别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相关分析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等。同时,还应该提高统计调查工作人员应用现代计算机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能力,使得他们通过计算机应用软件达到“一专多能”的水平,同时还可以达到提高统计调查工作整体质量、确保数据精确性的目的。

(三) 提高统计调查队伍的创新能力。

在统计调查队伍建设过程中,应该以培养具有强烈事业心与责任感的统计调查工作人员为主要目的,提高其法制观念,使得其成为拥有现代技术知识以及统计调查技能的统计调查工作人员。在队伍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深入统计调查工作人员队伍工作一线,积极的了解统计调查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基层工作人员接近生活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解决他们的工作、生活困难;其次,强化对宏观知识的培训,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对外交流的良好环境与学习氛围,在培训过程中注意通过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再次,要积极健全并形成科学的考核体系与激励制度,为优秀的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事业发展舞台。

(作者单位:云南省陆良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参考文献:

[1] 张楠. 浅议统计调查体制改革中的问题[J]. 新一代(下半月), 2012(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