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工作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5:14:05

统计工作论文

统计工作论文范文篇1

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说,一些领导干部在如何正确看待统计工作的问题上存在有一定的误区;统计工作,由于统计方法、手段等的不合理、不完善,造成了统计性误差的存在;统计数据的真伪,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人为地虚报或瞒报的成份。

二、存在于统计工作中的“数据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一,多年以来,我国存在着“GDP为王”的一股考核风。由于受到领导干部业绩考核指标的影响,许多基层干部出于无奈,不得不故意虚报统计数据,来为自己的“政绩”增光添彩。同时,其主管部门对此也处于无奈的窘境。第二,某些地区、部门、行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故意瞒报统计数据,以达到少缴、甚至不缴国家规定必须缴的一些规费、税金,从而导致了国家的相关规费、税费的大量流失。而这些地区、部门、行业,却因此而得到了大量的不当收益。目前,最典型的就是企业在交纳社会统筹时,故意瞒报、少报本单位的人均工资总额,从而达到少缴社会统筹基金的目的。第三,虽然我国的统计工作已经与国际接轨,但由于我国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阶段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统计工作中的统计方法、手段,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

三、针对我国目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数据误差”应对的策略

1、加大对统计工作的宣传力度。力争使每一位统计参与者,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都要了解统计工作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起着巨大的作用,错误的统计信息会给国家的经济工作带来深重的灾难,努力提高他们对统计工作的正确认识,得到他们对统计工作的支持。

2、对目前干部考核中一些片面强调GDP增长的业绩考核制度进行改革。长期以来,统计工作中存在着“以数字论英雄”的局面,从而出现了“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怪现象。有鉴于此,中纪委曾经严肃指出,要清查在政府官员业绩考核中出现的“统计数据的腐败现象”,一经查实,严肃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虚报现象的不正之风。

3、完善统计工作中的统计考核指标体系,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统计方法,从而在源头上来遏制问题产生的基本动因。必须对我国统计工作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出统计工作中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另外必须承认,我国和国际上的先进的统计工作、统计方法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因此,我们必须虚心向国外先进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成效。比如,我们在采用统计工作中的普查的方法的同时,采用西方大量使用的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等这样一些方法,来弥补在普查工作中容易受到地方政府干扰的部分所带来的“数据误差”。在现实工作中,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已经相应成立了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其隶属关系不在当地,因而可以免受许多人为因素的干扰,为我国宏观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4、加大《统计法》的宣处力度,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目前,我国的现状是,知道《统计法》存在的人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一是人们大多对统计工作漠不关心,这就必须加大统计工作的宣传力度,使统计意识深入人心。二是《统计法》出台后,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贯彻实施。针对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要开展声势浩大的普法宣传,使老百姓,特别是党政官员们感觉到统计工作是有法可依的。其次,必须要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执法检查,对查出的问题,一定要依据《统计法》的要求认真处理,从而来形成一种氛围,使那些心中有“妄想”的官员们不敢再有所图。再辅以科学的指标考核体系,综合考虑每个党政官员们所处的工作环境、自然资源等多种因素,真实、公正地评价每一个人,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遏制住不正之风的存在,根除“数据误差”。

5、努力提高我们统计从业工作者的自身素质。统计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做好统计工作的首要的、基本的条件。试想,如果一个统计工作者对统计工作不太了解,我国统计工作的质量的提高又从何谈起?

四、结论

必须还要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来带动统计工作的正确发展;并通过统计工作的正确发展,反过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此外,充分运用现有的科技成果,使政府各职能部门,包括工商、税务、财政、审计、人事等各相应单位的数据共享,使得上面所述的虚报、瞒报者无处藏身。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在查出虚报、瞒报的同时,去引起、带动职能部门对其进行专项调查,从而使得统计工作真正地服务于国家建设,同时服务于党风廉政建设,服务于人民的需要。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步一步地去努力。最终,统计工作会随着大家的共同努力而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符华敏:我国的统计现状分析[J].统计学杂志,2003(3).

[2]汤升:统计学应用[J].北京统计,2006(7).

[3]杨伟胜、魏宏: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统计月报,2002(7).

统计工作论文范文篇2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作为生产信息产品的统计部门,具有着实现统计跨越式发展的极大优势。统计工作信息化的实现大大地促进了政府管理模式和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使这些领域实现了突破性和跨越式发展。

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作为生产信息产品的统计部门,具有着实现统计跨越式发展的极大优势。缘何此说,其一、具有社会经济内涵的数据是统计工作成果的特征,而数字科学也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数字”把二者联系的如此之近,更何况统计信息也是信息产品的一部分;其二、计算机、应用软件、网络等是具有代表性的信息产业产品,而统计用户是这些产品最稳定的用户之一,统计工作为这些技术领域的发展不断提供着新的市场需求;其三、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具有完善的标准体系,而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构成统计报表制度的诸因素无一不是建立在统一的标准体系之上;其四、统计自身也是生产信息产品的部门,信息产业发展的总趋势必将带动统计事业的不断前进,而统计信息产品的逐步升级也将促进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统计工作全部在网络环境下运行,实现统计政务电子化、统计工作流程电子化、统计办公电子化,统计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统计政务电子化

统计政务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组成内容,它包括统计工作人员的资格认定、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统计政务电子化是电子政务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这些统计政务项目的性质,应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政府统计机构审批备案事项纳入电子政务的范围。在实现形式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可以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可以通过网络报批。统计调查单位登记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将是统计政务迈出的重要一步。

电子政务就是在现代网络环境下,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构建一个政府办公平台,使用户只要持有一台电脑,即可在任何方便的时间和方便的地点获得政府的信息和服务。这种减少环节、提高实效、方便用户的政府对社会办公系统是对传统办公模式的根本变革。

企业办理一项政府审批事项曾经历了多点多次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多个衙门,才可获取多种批准证书)到多次一点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一个大厅可以获取多种批准证书)。而未来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则达到一次一点式(即政府各部门的登记审批以及备案手续均在网上进行,只需一次光顾一个大厅即可获取所有审批证件)。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至少可以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一是规范政府行为,促使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网上审批和登记内容必须是具有法律依据或政府批准的行政审批事项,除此之外企业将不予办理报批;二是有利于增加政府行政透明度,做到政务公开,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有效监督,促进政府部门的勤政廉政建设;三是减少企业申报程序中的重复工作量,避免技术性差错;四是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总之,这种政务办公模式将促进政府由单一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促进政府真正成为廉洁高效的政府;同时也促使企业和生产经营者通过依法办理登记报批,对政府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经营纳税。

实现登记审批网络化的五个前提条件:一是政府要确定一个部门,赋予其网络办公总策划、总协调的职能,促使政府各职能部门消除部门利益,形成政府办公“一盘棋”的格局;二是要有电子政务的统一标准,例如:统一的企业(单位)编码(即企业(单位)身份号)、统一的登记注册类型、统一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等等,避免用户在使用公共信息中由于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混乱;三是要有一个科学的、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服务管理职能程序的、方便企业操作的电子政务办公流程,例如北京西城区政府“一站式”服务大厅的新办企业审批项目流程是这样的:企业名称预先登记→领取工商注册登记表→办理前置审批→开据房产证、入资、验资→企业审批、发法人执照或营业执照→刻章审批→开设银行账户→办理机构代码登记→办理国税登记→办理地税登记→办理统计登记→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办理户外广告审批→办理旅店业审定价→办理商委粮食审批→办理科技企业认证→当地工商所备案。(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以上部分政府审批登记项目可以逐步移交给行业协会,发挥中介组织规范企业市场行为的作用。)科学的运行流程一环扣一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同信息只取一次,避免重复和差错。四是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系统。网络安全一直是困扰电子政务的难点问题之一,包括建立网络防毒、安全认证、信息资源分级分层使用的安全体系,这些在技术上都应得到解决。五是要统一电子操作系统,要编制一个科学统一的流程软件。而以上五个方面都是建立在政府是一个有机的工作整体的基础上,其工作出发点统一在服务基层,依法行政上。统计登记是政府统计部门依法行政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政府统计掌握调查对象,建立统计渠道的重要途径,随着政府登记审批电子系统的建立,统计登记网络化将得以实现。

二、统计工作流程信息化

统计工作流程的信息化是统计系统内部实现的,它是指统计信息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的电子化,即统计基础数据的采集→统计数据的加工处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统计初级产品的开发→统计信息产品的→统计信息资源管理等统计工作的全过程。

统计数据采集实现由以统计报表、软磁盘为主转变为以网络传输为主。加强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和基层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化水平,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国家、省(直辖市)和地(市)级政府统计局之间、限额以上统计调查企业(单位)与各级政府统计局之间应具备网络快速传递的硬件和设施水平;实现政府统计局对企业、上级政府统计部门与下一级政府统计部门之间统计制度、统计培训、电子程序的网络传递;实现基层企业(单位)统计数据信息的网上直报。最大限度地减少统计报送环节,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

统计数据处理应用程序由专业各自开发转变为集中统一研制。统一数据处理操作平台、应用软件、文件格式;统一实行统计“一套表”制度,统一单位属性标识代码、统计指标代码;统一数据处理和审核程序;实现准确、高效、方便的数据处理模式。公务员之家

统计工作论文范文篇3

论文关键词:统计工作信息化分析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作为生产信息产品的统计部门,具有着实现统计跨越式发展的极大优势。统计工作信息化的实现大大地促进了政府管理模式和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使这些领域实现了突破性和跨越式发展。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作为生产信息产品的统计部门,具有着实现统计跨越式发展的极大优势。缘何此说,其一、具有社会经济内涵的数据是统计工作成果的特征,而数字科学也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数字”把二者联系的如此之近,更何况统计信息也是信息产品的一部分;其二、计算机、应用软件、网络等是具有代表性的信息产业产品,而统计用户是这些产品最稳定的用户之一,统计工作为这些技术领域的发展不断提供着新的市场需求;其三、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具有完善的标准体系,而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构成统计报表制度的诸因素无一不是建立在统一的标准体系之上;其四、统计自身也是生产信息产品的部门,信息产业发展的总趋势必将带动统计事业的不断前进,而统计信息产品的逐步升级也将促进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统计工作全部在网络环境下运行,实现统计政务电子化、统计工作流程电子化、统计办公电子化,统计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1统计政务电子化

统计政务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组成内容,它包括统计工作人员的资格认定、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统计政务电子化是电子政务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这些统计政务项目的性质,应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政府统计机构审批备案事项纳入电子政务的范围。在实现形式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可以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可以通过网络报批。统计调查单位登记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将是统计政务迈出的重要一步。

电子政务就是在现代网络环境下,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构建一个政府办公平台,使用户只要持有一台电脑,即可在任何方便的时间和方便的地点获得政府的信息和服务。这种减少环节、提高实效、方便用户的政府对社会办公系统是对传统办公模式的根本变革。

企业办理一项政府审批事项曾经历了多点多次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多个衙门,才可获取多种批准证书)到多次一点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一个大厅可以获取多种批准证书)。而未来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则达到一次一点式(即政府各部门的登记审批以及备案手续均在网上进行,只需一次光顾一个大厅即可获取所有审批证件)。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至少可以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一是规范政府行为,促使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网上审批和登记内容必须是具有法律依据或政府批准的行政审批事项,除此之外企业将不予办理报批;二是有利于增加政府行政透明度,做到政务公开,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有效监督,促进政府部门的勤政廉政建设;三是减少企业申报程序中的重复工作量,避免技术性差错;四是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总之,这种政务办公模式将促进政府由单一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促进政府真正成为廉洁高效的政府;同时也促使企业和生产经营者通过依法办理登记报批,对政府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经营纳税。

实现登记审批网络化的五个前提条件:一是政府要确定一个部门,赋予其网络办公总策划、总协调的职能,促使政府各职能部门消除部门利益,形成政府办公“一盘棋”的格局;二是要有电子政务的统一标准,例如:统一的企业(单位)编码(即企业(单位)身份号)、统一的登记注册类型、统一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等等,避免用户在使用公共信息中由于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混乱;三是要有一个科学的、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服务管理职能程序的、方便企业操作的电子政务办公流程,例如北京西城区政府“一站式”服务大厅的新办企业审批项目流程是这样的:企业名称预先登记→领取工商注册登记表→办理前置审批→开据房产证、入资、验资→企业审批、发法人执照或营业执照→刻章审批→开设银行账户→办理机构代码登记→办理国税登记→办理地税登记→办理统计登记→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办理户外广告审批→办理旅店业审定价→办理商委粮食审批→办理科技企业认证→当地工商所备案。(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以上部分政府审批登记项目可以逐步移交给行业协会,发挥中介组织规范企业市场行为的作用。)科学的运行流程一环扣一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同信息只取一次,避免重复和差错。四是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系统。网络安全一直是困扰电子政务的难点问题之一,包括建立网络防毒、安全认证、信息资源分级分层使用的安全体系,这些在技术上都应得到解决。五是要统一电子操作系统,要编制一个科学统一的流程软件。而以上五个方面都是建立在政府是一个有机的工作整体的基础上,其工作出发点统一在服务基层,依法行政上。统计登记是政府统计部门依法行政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政府统计掌握调查对象,建立统计渠道的重要途径,随着政府登记审批电子系统的建立,统计登记网络化将得以实现。

2统计工作流程信息化

统计工作流程的信息化是统计系统内部实现的,它是指统计信息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的电子化,即统计基础数据的采集→统计数据的加工处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统计初级产品的开发→统计信息产品的→统计信息资源管理等统计工作的全过程。

统计数据采集实现由以统计报表、软磁盘为主转变为以网络传输为主。加强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和基层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化水平,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国家、省(直辖市)和地(市)级政府统计局之间、限额以上统计调查企业(单位)与各级政府统计局之间应具备网络快速传递的硬件和设施水平;实现政府统计局对企业、上级政府统计部门与下一级政府统计部门之间统计制度、统计培训、电子程序的网络传递;实现基层企业(单位)统计数据信息的网上直报。最大限度地减少统计报送环节,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

统计数据处理应用程序由专业各自开发转变为集中统一研制。统一数据处理操作平台、应用软件、文件格式;统一实行统计“一套表”制度,统一单位属性标识代码、统计指标代码;统一数据处理和审核程序;实现准确、高效、方便的数据处理模式。

统计信息资料的开发利用由传统单一模式转变为现代多元模式。统计信息的8个系统15个数据库:一是统计法律法规系统(统计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二是统计调查单位管理系统(统计法人单位数据库、统计产业活动单位数据库)三是地理信息系统(统计调查单位地理分布数据库、人口地理分布数据库);四是统计调查项目管理系统(政府统计调查项目库、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数据库、基础统计指标及指标解释数据库、派生指标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数据库、统计标准数据库、统计调查方法数据库)、五是专项统计调查信息系统(国民经济各行业统计调查数据库);六是统计质量评估系统(统计指标数据逻辑关系库、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库);七是统计分析系统(统计分析模型应用软件);八是统计新闻系统。

统计工作论文范文篇4

然而近几年来,一些企业统计工作不但没有加强,反而明显减弱,企业管理者重生产、经营,对企业统计不重视,企业统计机构被撤销,统计岗位被合并,统计人员精简较多,许多企业专职统计人员减少。但统计工作并没有减少。统计的主要仟务,一是为工程项目决策和检查执行情况提供依据;二是为编制工程施工计划和检查施工进度完成情况提供依据;三是对工程动态提供分析依据。因此,除了统计部门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国家规定的统计制度,根据统一的统计制度要求,结合本单位(项目)管理实际需要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统计制度外,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许多领导往往只关心已完工程进度和工作量(工程量)的统计,而对原始记录不齐全,计量方法不当,报表填写不规范等现象,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致于出现统计的数据前后不一致,报表填写一人一个样式,由此造成的对工程施工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决策,对检查工程计划的完成不能提供可靠依据,甚至于工程成本无准确核算而不能如实反映施工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

2.统计人员的设置要有相对的专业性和稳定性

许多人认为统计工作就是抄抄写写、加减乘除,填几张报表,没什么专业性和连续性,把统计工作简单化,这是不对的。《统计法》第24条规定:“统计人员应有执行统计任务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建筑专业统计指标是围绕建筑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管理而设置的一套相互配套的指标,即建筑产品的统计,包括用实物数量反映的产量值统计;用价值量反映产值统计和建筑产品质量统计;因此现代化的统计工作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是难以胜任的。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就不可能如实的反应产量完成情况;就不可能对产品质量有正确的统计,导致产值统计的不准确性。土木工程施工通常具有规模大,工期长、施工人员流动频繁的特点。因此,需要工程统计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衔接性,而统计人员的频繁调动,显然对统计工作不利。

3.要切实加强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指将基层统计工作中的一般规章制度管理转变为规范管理的形式,形成一个科学的工作流程。其基本特点为原始记录、台帐和报表的形成必须有严格的工作程序;企业内部业务部门的统计核算与综合统计机构必须有资料供应和反馈关系。

3.1原始记录是基层单位利用一定的表格或文字形式对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做的直接登记和最初记载,是指未经过加工整理的各种表格、卡片、帐册单等第一手材料,其内容反映了施工管理经营和工程技术管理方面的实际情况。因此填写时要按规定要求内容如实填写,数据真实可靠,各类人员签字齐全,使其具有可追溯性。

3.2统计台帐是基层单位根据经营管理和核算工作的需要,用一定的表现形式将原始记录资料按时间顺序进行登记,系统地积累资料,并定期进行总结的帐册。其作用一是能使建筑业基层单位的统计资料系统化、条理化、档案化;二是能清楚地反映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有利于领导研究施工趋势和规律,以便随时进行指挥调度;三是有利于检查建筑施工企业各类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

3.3统计报表是收集统计资料、进行统计调查的一种形式。即由基层企业通过表格的形式,按照同一规定的指标和内容、上报时间和程序,定期地向上级报告计划执行情况和重要经济活动情况特定的统计报告制度。

4.要实现统计资料管理的程序化

要搞好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必须健全统计网络作为组织保证,并使之程序化。其目的在于从资料管理方面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统一性和稳定性,防止数出多门,数据混乱。统计网络的建立,对于理顺企业与各项目部或各业务部门之间的相互交错的业务关系起到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作用,这样既可使各专业统计明确在整个统计运行机制中的地位,增强各业务部门的全局观念和责任感;又可使统计信息及时上传下达,有效的发挥统计工作作用,及完成上报报表任务,及时为企业领导指挥和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资料。

统计工作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统计工作数据误差原因策略

一、目前我国统计工作现存的不足之处

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说,一些领导干部在如何正确看待统计工作的问题上存在有一定的误区;统计工作,由于统计方法、手段等的不合理、不完善,造成了统计性误差的存在;统计数据的真伪,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人为地虚报或瞒报的成份。

二、存在于统计工作中的“数据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一,多年以来,我国存在着“GDP为王”的一股考核风。由于受到领导干部业绩考核指标的影响,许多基层干部出于无奈,不得不故意虚报统计数据,来为自己的“政绩”增光添彩。同时,其主管部门对此也处于无奈的窘境。第二,某些地区、部门、行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故意瞒报统计数据,以达到少缴、甚至不缴国家规定必须缴的一些规费、税金,从而导致了国家的相关规费、税费的大量流失。而这些地区、部门、行业,却因此而得到了大量的不当收益。目前,最典型的就是企业在交纳社会统筹时,故意瞒报、少报本单位的人均工资总额,从而达到少缴社会统筹基金的目的。第三,虽然我国的统计工作已经与国际接轨,但由于我国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阶段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统计工作中的统计方法、手段,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

三、针对我国目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数据误差”应对的策略

1、加大对统计工作的宣传力度。力争使每一位统计参与者,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都要了解统计工作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起着巨大的作用,错误的统计信息会给国家的经济工作带来深重的灾难,努力提高他们对统计工作的正确认识,得到他们对统计工作的支持。

2、对目前干部考核中一些片面强调GDP增长的业绩考核制度进行改革。长期以来,统计工作中存在着“以数字论英雄”的局面,从而出现了“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怪现象。有鉴于此,中纪委曾经严肃指出,要清查在政府官员业绩考核中出现的“统计数据的腐败现象”,一经查实,严肃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虚报现象的不正之风。

3、完善统计工作中的统计考核指标体系,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统计方法,从而在源头上来遏制问题产生的基本动因。必须对我国统计工作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出统计工作中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另外必须承认,我国和国际上的先进的统计工作、统计方法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因此,我们必须虚心向国外先进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成效。比如,我们在采用统计工作中的普查的方法的同时,采用西方大量使用的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等这样一些方法,来弥补在普查工作中容易受到地方政府干扰的部分所带来的“数据误差”。在现实工作中,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已经相应成立了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其隶属关系不在当地,因而可以免受许多人为因素的干扰,为我国宏观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4、加大《统计法》的宣处力度,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目前,我国的现状是,知道《统计法》存在的人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一是人们大多对统计工作漠不关心,这就必须加大统计工作的宣传力度,使统计意识深入人心。二是《统计法》出台后,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贯彻实施。针对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要开展声势浩大的普法宣传,使老百姓,特别是党政官员们感觉到统计工作是有法可依的。其次,必须要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执法检查,对查出的问题,一定要依据《统计法》的要求认真处理,从而来形成一种氛围,使那些心中有“妄想”的官员们不敢再有所图。再辅以科学的指标考核体系,综合考虑每个党政官员们所处的工作环境、自然资源等多种因素,真实、公正地评价每一个人,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遏制住不正之风的存在,根除“数据误差”。

5、努力提高我们统计从业工作者的自身素质。统计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做好统计工作的首要的、基本的条件。试想,如果一个统计工作者对统计工作不太了解,我国统计工作的质量的提高又从何谈起?

四、结论

必须还要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来带动统计工作的正确发展;并通过统计工作的正确发展,反过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此外,充分运用现有的科技成果,使政府各职能部门,包括工商、税务、财政、审计、人事等各相应单位的数据共享,使得上面所述的虚报、瞒报者无处藏身。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在查出虚报、瞒报的同时,去引起、带动职能部门对其进行专项调查,从而使得统计工作真正地服务于国家建设,同时服务于党风廉政建设,服务于人民的需要。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步一步地去努力。最终,统计工作会随着大家的共同努力而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符华敏:我国的统计现状分析[J].统计学杂志,2003(3).

统计工作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统计工作;重要性;现状;意义与作用;思考

1当前企业统计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在调查研究和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中发现,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一是企业统计部门一直被视为政府统计部门的附属机构,是政府统计的基础,或者是政府统计在企业中的延伸,于是,企业统计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政府统计部门提供报表服务,而对本企业的经营管理则很少问津和参与。导致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认为统计工作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填几张报表完事,把统计工作简单化。二是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失真”直接影响到此为依据作出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三是企业统计队伍中高文化素质的统计人才严重短缺,统计人员缺乏系统的、高质量的岗前培训与后续教育,因而存在着知识老化的现象,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统计队伍不稳定,不利于企业统计事业的发展;统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多数企业统计人员为兼职,有的只懂会计知识而不懂统计知识和统计业务,只是被动应付填几张报表而已。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缺乏专业的统计知识而造成统计数据失真,不能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简单有效的内部统计资料,更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由于企业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或者说就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

2企业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对企业来说,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二是综合性。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

3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思考

3.1加强统计法制建设,逐步实现统计法制化

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人们的法制意识,营造统计执法的良好氛围。把统计工作真正纳入法制化轨道,形成依法治统、依法办统、依法兴统的良好环境;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强化统计数据质量意识,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牢固树立数据质量的核心地位。组织专门的统计执法力量不定期对各单位进行检查,对“以权定数”、“以数谋私”、虚报、瞒报、漏报、拒报等现象要严肃处理,使《统计法》真正落到实处,使统计数据真正反映经济的发展成果;树立起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观念,统计人员在完成日常统计报表任务的基础上,要跳出报表圈子,抽时间参与市场调查,把着眼点放到研究市场上来,充分发挥统计的数字优势,对原始信息和统计分析资料进行分类加工,满足各级领导经济管理的需要。

3.2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强化统计信息的自动化和网络化

企业统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实现主要统计数据的及时更新,加快企业统计信息网络与部门统计网络的连接,实行企业联网直报,使统计信息既可及时地为政府和行业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满足国家和行业的统计需要,又可立足本企业,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及时反映本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情况。这就要求企业统计信息系统必须做到规范、统一。总之,企业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管理水平和计算机技术,广泛收集信息,加快信息处理、传递和反馈速度,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加快统计信息的传递与应用,强化企业统计信息决策功能。

目前,政府统计部门的信息网络和企业的信息网络建设都很快,但现在还是两条互不交叉的平行线,即使有交

叉,也只停留在报表的单向交流上,政府统计网站为宏观决策考虑的多,为企业服务的少,如何利用政府统计网站为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信息、信息查询是统计部门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如果企业与政府之间真正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网络,企业所需的大量信息,能从统计渠道取得,政府统计服务于社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统计的功能也会增强,地位也会提高。

3.3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统计人员的素质是影响统计数据和统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原因。要进一步加强对统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要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新《统计法》的有关知识,提高统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增强法制观念,恪守职业道德。其次,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统计岗前、在岗教育培训工作,对不同岗位的业务人员进行定期轮岗,扩大统计人员的业务面,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地位的根本保证。通过政治思想学习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努力把统计队伍造就成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群体。

与此同时,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也应鼓励统计人员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职称的考试,引导他们积极提供统计资料,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对工作积极并有较大贡献或较快进步者,应该及时给予表彰。在主观上能奖励勤奋者,加上客观条件的改善,统计受重视,将水到渠成,必将使企业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4强化统计监督职能,保证企业经营健康发展

统计工作论文范文篇7

1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

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反映中小企业整体运行状况和单个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统计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中小企业统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为国家宏观管理提供基础统计数据

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宏观管理层面,其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就是准确、及时的各类统计数据。统计工作是各级政府实施宏观管理、加强科学决策的一项基础工作,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个国民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准确性和制定各项经济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我国中小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作为反映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数量方面的统计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小企业统计资料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内容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统计工作能够通过完成国家、部门和地方各级统计行政机构布置的统计任务,为国家宏观管理提供基础统计数据。

1.2为中小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众所周知,统计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企业统计是从数量方面研究企业总体情况的,它涉及到供、产、销,人、财、物,生产、经营、分配等多环节、多领域。通过统计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研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预测未来、企业的规划和结构、企业的发展速度、效益与效率等。尽管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并且每年的绝对总量还在不断地增长,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小企业抵抑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其寿命一般都比较短。因此,为了建设长青型中小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必须对其生产经营进行合理规划、科学管理、科学决策。而统计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能为中小企业微观经济发展提供有用的数据,为本企业领导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当好参谋,从而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加强,推动生产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2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尴尬境况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因各种原因,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境况目前比较尴尬,主要表现在:

2.1准确性要求与虚假性数据

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是企业统计工作的应有之义。但在部分中小企业中,统计数据的虚假成分比较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各级统计部门与中小企业的统计重点不统一,为了应付统计行政部门的数据上报需要,部分中小企业往往采取虚报数字以应付各种检查;二是部分中小企业为了保密或某些既得利益,不愿如实提供统计资料,统计数据的随意性较大且缺少依据;三是一些中小企业受功利主义影响,利用企业统计部门职能和政府统计管理部门职能的缺位,把统计数据作为经济“发展”、领导“政绩”的工具和武器,从而弄虚作假、虚报数据。

2.2国际化趋势与封闭式操作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更加严峻,为了与国际市场接轨,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其经营管理的决策与活动必须置身于国际化大环境下。因此,作为中小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的统计数据,其指标体系也必须含有国际化比较的因素。然而,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对国际化反应迟钝,其统计指标还是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设置的指标体系,没有参照国际上成熟的统计指标与统计口径,指标单一,封闭操作。可想而知,这样统计出来的数据可比性比较差,参考价值也就比较小了。

2.3专业性岗位与兼职化人员

企业统计工作岗位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岗位,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是不能胜任统计工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九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国家对其统计工作的投入几乎微乎其微,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对统计工作投入不足,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也不足,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减少人力资源投入,高达80%的中小企业都没有设专职统计人员,而是以会计人员代替或兼职。就算是专职的统计人员,也有大部分人的专业素养比较低,无法适应新时期的企业统计工作。

2.4信息化环境与手工式作业

世界已进入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向前发展的主导力量。从适应社会潮流的角度来说,中小企业理应运用先进的统计科学和信息技术来改进和完善统计工作,进一步做到统计信息准确、快捷、丰富和共享,以适应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资不足,再加上思想上对统计工作的轻视,因此,这些企业的统计工作没有既没有专用统计管理系统,也没有统计专用计算机,还是靠“一支笔、一张纸、一个算盘或计算器”进行手工操作,统计质量与效率令人担忧。

2.5统管性规则与非限性工作

我国的统计管理体制是“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必须“组织、协调本单位的统计工作,完成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搜集、整理、提供统计资料”。不可否认的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统计的影响力进一步削弱,特别是对于那些“三资”与私营中小企业的统计工作约束力下降。中小企业按规定向政府填报相关报表后,其它方面的问题便可不受政府统计机构的限制,其统计内容、统计方法、统计结果都有可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2.6重要性资源与虚无性角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党和政府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统计信息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已成为共识。但对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统计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被轻视的现象,统计工作人员在企业中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角色。由于得不到企业领导的重视,统计部门或人员岗位在企业改制和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常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人员流失时有发生,人员素质也不能得到保障,往往存在着在编不在位、在位不在编的现象。

3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完善措施

如何改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尴尬状况,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是当前摆在各级政府和众多中小企业的一项紧急任务。从宏观的角度看,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统计工作已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探讨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问题,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对策、措施。这对于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完善无疑是一次契机。从微观的角度看,众多中小企业对统计工作的重视还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也没有制定系统措施、方法来完善企业统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统计工作作用的发挥。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从中小企业自身的角度来完善其统计工作的措施。

3.1强化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

领导重视是任何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中小企业统计工作也不例外。因此,要强化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就是要想方设法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让他们认识到统计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视,已为中小企业统计工作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受重视的氛围;更重要的是企业统计工作要与中小企业经济高速发展相适应,为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提供依据,满足内部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和职工的需要。因此,企业管理决策者必须转变观念,认清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重视统计工作和统计人才的作用,加大对本企业统计工作资金、设备、人才的投入,建立健全统计工作队伍,构建适应本企业的统计人才系统。另外,中小企业统计人员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统计宣传,让统计工作和统计形象深入企业领导和职工的脑海,也有利于强化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

3.2稳定统计工作的人员队伍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系统性、连续性很强的工作,如果没有一个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很难把统计工作做好。从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想通过统计数据来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没有一支稳定的、专业的统计工作队伍是万万不行的。就算是中小企业因规模和资金问题,暂时不能单设统计机构,也应配备精干而有一定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的统计人员担任企业的统计工作,即使附设在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必须明确授予独立行使职责的权力。中小企业统计队伍的建设与稳定,既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根据自己实际发展的需要,确定统计人才引进的类型、层次及数量;又要注重现有人才的培养投资,建立完善的留人、用人机制,对他们给予必要的财力、物力的支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3加快统计人员的知识更新

如今中小企业竞争的环境已大为变样,不仅要面对国内企业的激烈竞争,而且要面对国外企业的强势冲击,企业统计的范围扩大、任务加重,中小企业统计人员的知识技能直接决定了统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在当前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统计人员的知识更新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企业本身要有加强人员培训的意识,应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举办各种各样的统计知识讲座和培训班,聘请统计专家或有实际经验的统计工作者进行现场教学,对统计人员的统计基础知识、统计法律法规知识、文字综合知识及现代化办公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切实打牢统计业务基础。二是企业统计人员要有危机感,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尤其是加强统计业务、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3.4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水平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如果不能得出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报告,不能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这将是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中小企业统计部门必须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与水平,增强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实践证明,企业的发展靠决策,决策的正确要以信息为先导。中小企业统计人员要有时代的紧迫感和对事业的责任心,增强市场竞争意识,主动出击,积极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科学决策,搜集相关企业、相关行业所需的其他资料,经常研究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和新对策,坚定确立以企业为中心做好统计工作和咨询服务工作。利用这些内容丰富、实用有效的统计资料,做好精深加工和综合分析,并能写出一定水平的分析报告,使中小企业统计真正成为企业领导的耳目和参谋,为加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5维护统计工作的法律权威

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发挥统计职能的根本,是衡量统计工作的重要指标。这就要求中小企业统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国务院关于“发展非公经济36条意见”、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关于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等规章制度,按照《统计法》和《统计法实施细则》的要求,从法律的角度保障统计信息的真实与准确,如实提供各种统计资料,把住数据质量关,增强抗干扰的能力,防止弄虚作假、虚报、瞒报,让统计工作真正成为反映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一面明镜,从而树立统计工作的权威性。

统计工作论文范文篇8

一、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自50年代起,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正规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在生产企业,以产值产量统计为核心;在流通企业,以商品购销调存统计为核心。从班组起,就建立了规范的登统制度,严格地按统一规定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进行核算。但近年来,我们在调查研究和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中发现,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一是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二是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样化,许多新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

由于企业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或者说就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作用越小就越得不到重视,越得不到重视就越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之所以陷入这样一个怪圈,笔者认为主要在于企业管理者和部分统计人员或是对统计工作的内容了解不够,或是对统计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这些“不够”与“不清”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认为统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反映计划完成情况、为计划而服务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弱化;二是认为统计是为政府统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的,只是为了完成上报任务,工作越多企业负担越重;三是认为统计对企业而言,主要是在总结工作时充实一下工作报告,对经营决策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四是认为统计仅反映生产经营的规模,而当前企业经营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盈利为目的,这只有依赖于财务与会计的工作,统计无能为力。

针对这些问题与认识,我们有必要明确,对企业来说

二、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正因为如此,统计信息正越来越多地和其它信息结合在一起,如情报信息、商品信息等;而诸如此类信息,尚能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则可利用程度也大为提高。二是综合性。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

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企业建立或完善了一套既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那么,这套制度对企业而言,将具有以下作用:

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从现状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属性,反映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从动态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或称市场营销)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未来趋势。

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结构。从规模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营销规模和盈亏规模,等等。从结构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等。

既可以反映企业的速度,也可以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在速度方面,对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生产(包括产值产量等)的发展和增长情况;对非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劳务服务投入的发展与增长情况;不论任何企业,都还可以反映人、财、物的投入及盈亏增长或下降的情况。在效益与效率方面,不论何种类型的企业,都可以以人、财、物、时间诸方面的投入与生产和劳务方面的产出成果进行比较。

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诸多数量特征,也可以反映企业的一些质量特性。在数量方面,包括了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等凡是可以量化的方方面面。在质量方面,则主要是反映企业的产品质量、维修质量、设施质量和服务质量。

既可以反映本企业的情况,又可以反映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方方面面。本企业的情况,前面已经明确。与本企业有关的情况,则范围很广、内容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内外范围内,与本企业有联营、合资或者协作、配套关系的企业的情况;二是国内外范围内,与本企业生产同类产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竞争对手的情况;三是国内外范围内,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消费者的基本情况及信息反馈;四是国内外范围内,本企业产品或服务已经占领或将要开拓的市场的各种信息;五是国内外范围内,对本企业经营将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信息。

统计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就应该考虑,怎样进行改革,才能建立更为有用有效的统计制度所谓统计制度,我以为主要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方式的确立,二是统计内容及其计算方法的确定。

1、关于管理体制与运行方式

长期以来,企业主营业务统计大都由计划部门负责。在生产型企业和流通型企业,统计信息运行方式都是从下至上的单向纵向运行,则统计数据由班组(柜台)到车间(商品部)到计划部门,计划部门汇总后再呈企业领导,并对外报出。而在一些劳务型企业,如宾馆饭店社会旅馆等,主营业务即接待人数的统计则由客房部或业务部负责。不论何种类型的企业,其非主营业务的统计如附营业务统计、人员工资统计、基建技改统计及科技开发统计等,都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并分别向主管领导呈送并对外报出。这种管理体制及运行方式至少有三个弊端:一是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侧面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企业需要的各种统计信息,以及怎样搜集这些信息;二是对企业目前搜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综合分析,使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初级层次;三是企业各部门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也使信息的可利用范围及程度要打一些折扣。至于部分近年来新成立的企业,根本就没有考虑建立统计制度,仅是由财会或业务人员代报统计报表,当然更难以在经营决策中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目前体制下,仍有一些企业领导重视统计工作,赋予主营业务统计部门负责设计本企业统计制度及综合各种统计信息。但从整体着眼,这样的企业并不是很多。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改革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

笔者认为,不论何种行业的大中型企业,都应设立综合统计机构。如果企业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目的出发,不设独立的统计机构,那么也应在其他机构中设立综合统计岗位,明确其职能,并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综合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岗位应具有以下职能:

设计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要充分考虑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需要,考虑企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需要,把政府统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同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分解到各个部门、单位,明确其报送或提供的时间、内容及方式。明确各部门的统计责任。

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一是要对应由综合统计部门负责且由各级单位层层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而后加以汇总;二是要收集审核本企业其他职能部门负责汇总的信息;三是要搜集分析本企业以外但对企业生产经营有参考价值的各种统计信息。在此基础上,该部门一方面应完成各种统计报表的对外报送任务,另一方面应负责向本企业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其所需的统计信息。

利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一是利用某一种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如分析生产进度情况;二是利用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利用生产、盈亏、质量、销售、市场行情等多方面的统计信息分析产销增减原因;三是利用各种统计信息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的方法、形式可因研究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结果应以分析研究报告的形式体现。

企业综合统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素质,不仅掌握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还应熟知本企业业务工作流程和各部门职能,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计算机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在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可考虑设立总统计师岗位,以领导综合统计部门并使其有效发挥其职能,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

第二,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

在现代企业中,无论是直线职能制还是事业部制,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都决不仅限于计划统计部门内部。如劳资部门掌握机构人员数字,基建部门掌握投资数字,技术部门掌握技改数字,营销部门掌握销售数字等。因此,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要特别重视一些被忽视的部门的信息。

第三,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

这种信息运行方式应该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各种基础信息由各基层单位(如班组、柜台)向各职能部门运行,满足各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二是各职能部门的专项信息向综合统计部门横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三是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信息由综合统计部门向企业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多向运行,分别满足其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的需要。

2、关于统计内容及其计算方法

由于计算方法可以写成若干部实用手册,且方法是由内容所决定的,所以本文在此仅就内容做一扼要概括,方法问题暂且从略。在内容上,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已有的内容。目前,国家基层表制度要求一定规模以上企业填报的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主营业务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情况,人员及工资情况,能源及原材料消耗情况,科技开发情况及附营业务情况。这套指标体系已经比较简要地反映出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的基本情况,企业统计人员及领导者都应深刻了解认识这套指标的涵义和作用,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这套指标反映、分析、研究生产经营中的问题。由于这套指标是从国家宏观监测需要考虑的,因而比较简单,企业还应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不同的部分增加相应的内容。

统计工作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统计工作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作为生产信息产品的统计部门,具有着实现统计跨越式发展的极大优势。其一、具有社会经济内涵的数据是统计工作成果的特征,而数字科学也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数字”把二者联系的如此之近,更何况统计信息也是信息产品的一部分;其二、计算机、应用软件、网络等是具有代表性的信息产业产品,而统计用户是这些产品最稳定的用户之一,统计工作为这些技术领域的发展不断提供着新的市场需求;其三、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具有完善的标准体系,而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构成统计报表制度的诸因素无一不是建立在统一的标准体系之上;其四、统计自身也是生产信息产品的部门,信息产业发展的总趋势必将带动统计事业的不断前进,而统计信息产品的逐步升级也将促进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实现统计全方位的电子化战略目标。将预示着统计信息产品的技术含量大幅度提高。

一、统计政务电子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迫在眉睫,要求政府职能尽快地转移到搞好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公共服务上来。“服务式”的管理是市场经济体制国家通用的政府管理模式。电子政务将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正是“服务式”管理模式的具体体现。

统计政务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组成内容,它包括统计工作人员的资格认定、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统计政务电子化是电子政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应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政府统计机构审批备案事项纳入电子政务的范围。在实现形式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可以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可以通过网络报批。统计调查单位登记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将是统计政务迈出的重要一步。

企业办理一项政府审批事项曾经历了多点多次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多个衙门,才可获取多种批准证书)到多次一点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一个大厅可以获取多种批准证书)。而未来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则达到一次一点式(即政府各部门的登记审批以及备案手续均在网上进行,只需一次光顾一个大厅即可获取所有审批证件)。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至少可以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一是规范政府行为,促使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网上审批和登记内容必须是具有法律依据或政府批准的行政审批事项,除此之外企业将不予办理报批;二是有利于增加政府行政透明度,做到政务公开,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有效监督,促进政府部门的勤政廉政建设;三是减少企业申报程序中的重复工作量,避免技术性差错;四是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总之,这种政务办公模式将促进政府由单一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促进政府真正成为廉洁高效的政府;同时也促使企业和生产经营者通过依法办理登记报批,对政府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经营纳税。

实现登记审批网络化要具备五个前提条件:一是政府要确定一个部门,赋予其网络办公总策划、总协调的职能,促使政府各职能部门消除部门利益,形成政府办公“一盘棋”的格局;二是要有电子政务的统一标准,例如:统一的企业(单位)编码(即企业(单位)身份号)、统一的登记注册类型、统一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等等,避免用户在使用公共信息中由于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混乱;三是要有一个科学的、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服务管理职能程序的、方便企业操作的电子政务办公流程,例如北京西城区政府“一站式”服务大厅的新办企业审批项目流程是这样的:企业名称预先登记→领取工商注册登记表→办理前置审批→开据房产证、入资、验资→企业审批、发法人执照或营业执照→刻章审批→开设银行账户→办理机构代码登记→办理国税登记→办理地税登记→办理统计登记→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办理户外广告审批→办理旅店业审定价→办理商委粮食审批→办理科技企业认证→当地工商所备案。(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以上部分政府审批登记项目可以逐步移交给行业协会,发挥中介组织规范企业市场行为的作用。)科学的运行流程一环扣一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同信息只取一次,避免重复和差错。四是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系统。网络安全一直是困扰电子政务的难点问题之一,包括建立网络防毒、安全认证、信息资源分级分层使用的安全体系,这些在技术上都应得到解决。五是要统一电子操作系统,要编制一个科学统一的流程软件。而以上五个方面都是建立在政府是一个有机的工作整体的基础上,其工作出发点统一在服务基层,依法行政上。统计登记是政府统计部门依法行政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政府统计掌握调查对象,建立统计渠道的重要途径,随着政府登记审批电子系统的建立,统计登记网络化将全面得以实现。

二、统计工作流程电子化

统计工作流程电子化是统计系统内部实现的,它是指统计信息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的电子化,即统计基础数据的采集→统计数据的加工处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统计初级产品的开发→统计信息产品的→统计信息资源管理等统计工作的全过程。

统计数据采集实现由以统计报表、软磁盘为主转变为以网络传输为主。加强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和基层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化水平,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国家、省(直辖市)和地(市)级政府统计局之间、限额以上统计调查企业(单位)与各级政府统计局之间应具备网络快速传递的硬件和设施水平;实现政府统计局对企业、上级政府统计部门与下一级政府统计部门之间统计制度、统计培训、电子程序的网络传递;实现基层企业(单位)统计数据信息的网上直报。最大限度地减少统计报送环节,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

统计数据处理应用程序由专业各自开发转变为集中统一研制。统一数据处理操作平台、应用软件、文件格式;统一实行统计“一套表”制度,统一单位属性标识代码、统计指标代码;统一数据处理和审核程序;实现准确、高效、方便的数据处理模式。

统计工作论文范文篇10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作为生产信息产品的统计部门,具有着实现统计跨越式发展的极大优势。统计工作信息化的实现大大地促进了政府管理模式和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使这些领域实现了突破性和跨越式发展。

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作为生产信息产品的统计部门,具有着实现统计跨越式发展的极大优势。缘何此说,其一、具有社会经济内涵的数据是统计工作成果的特征,而数字科学也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数字”把二者联系的如此之近,更何况统计信息也是信息产品的一部分;其二、计算机、应用软件、网络等是具有代表性的信息产业产品,而统计用户是这些产品最稳定的用户之一,统计工作为这些技术领域的发展不断提供着新的市场需求;其三、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具有完善的标准体系,而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构成统计报表制度的诸因素无一不是建立在统一的标准体系之上;其四、统计自身也是生产信息产品的部门,信息产业发展的总趋势必将带动统计事业的不断前进,而统计信息产品的逐步升级也将促进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统计工作全部在网络环境下运行,实现统计政务电子化、统计工作流程电子化、统计办公电子化,统计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统计政务电子化

统计政务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组成内容,它包括统计工作人员的资格认定、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统计政务电子化是电子政务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这些统计政务项目的性质,应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政府统计机构审批备案事项纳入电子政务的范围。在实现形式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可以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可以通过网络报批。统计调查单位登记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将是统计政务迈出的重要一步。

电子政务就是在现代网络环境下,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构建一个政府办公平台,使用户只要持有一台电脑,即可在任何方便的时间和方便的地点获得政府的信息和服务。这种减少环节、提高实效、方便用户的政府对社会办公系统是对传统办公模式的根本变革。

企业办理一项政府审批事项曾经历了多点多次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多个衙门,才可获取多种批准证书)到多次一点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一个大厅可以获取多种批准证书)。而未来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则达到一次一点式(即政府各部门的登记审批以及备案手续均在网上进行,只需一次光顾一个大厅即可获取所有审批证件)。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至少可以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一是规范政府行为,促使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网上审批和登记内容必须是具有法律依据或政府批准的行政审批事项,除此之外企业将不予办理报批;二是有利于增加政府行政透明度,做到政务公开,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有效监督,促进政府部门的勤政廉政建设;三是减少企业申报程序中的重复工作量,避免技术性差错;四是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总之,这种政务办公模式将促进政府由单一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促进政府真正成为廉洁高效的政府;同时也促使企业和生产经营者通过依法办理登记报批,对政府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经营纳税。

实现登记审批网络化的五个前提条件:一是政府要确定一个部门,赋予其网络办公总策划、总协调的职能,促使政府各职能部门消除部门利益,形成政府办公“一盘棋”的格局;二是要有电子政务的统一标准,例如:统一的企业(单位)编码(即企业(单位)身份号)、统一的登记注册类型、统一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等等,避免用户在使用公共信息中由于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混乱;三是要有一个科学的、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服务管理职能程序的、方便企业操作的电子政务办公流程,例如北京西城区政府“一站式”服务大厅的新办企业审批项目流程是这样的:企业名称预先登记→领取工商注册登记表→办理前置审批→开据房产证、入资、验资→企业审批、发法人执照或营业执照→刻章审批→开设银行账户→办理机构代码登记→办理国税登记→办理地税登记→办理统计登记→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办理户外广告审批→办理旅店业审定价→办理商委粮食审批→办理科技企业认证→当地工商所备案。(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以上部分政府审批登记项目可以逐步移交给行业协会,发挥中介组织规范企业市场行为的作用。)科学的运行流程一环扣一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同信息只取一次,避免重复和差错。四是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系统。网络安全一直是困扰电子政务的难点问题之一,包括建立网络防毒、安全认证、信息资源分级分层使用的安全体系,这些在技术上都应得到解决。五是要统一电子操作系统,要编制一个科学统一的流程软件。而以上五个方面都是建立在政府是一个有机的工作整体的基础上,其工作出发点统一在服务基层,依法行政上。统计登记是政府统计部门依法行政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政府统计掌握调查对象,建立统计渠道的重要途径,随着政府登记审批电子系统的建立,统计登记网络化将得以实现。

二、统计工作流程信息化

统计工作流程的信息化是统计系统内部实现的,它是指统计信息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的电子化,即统计基础数据的采集→统计数据的加工处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统计初级产品的开发→统计信息产品的→统计信息资源管理等统计工作的全过程。

统计数据采集实现由以统计报表、软磁盘为主转变为以网络传输为主。加强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和基层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化水平,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国家、省(直辖市)和地(市)级政府统计局之间、限额以上统计调查企业(单位)与各级政府统计局之间应具备网络快速传递的硬件和设施水平;实现政府统计局对企业、上级政府统计部门与下一级政府统计部门之间统计制度、统计培训、电子程序的网络传递;实现基层企业(单位)统计数据信息的网上直报。最大限度地减少统计报送环节,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

统计数据处理应用程序由专业各自开发转变为集中统一研制。统一数据处理操作平台、应用软件、文件格式;统一实行统计“一套表”制度,统一单位属性标识代码、统计指标代码;统一数据处理和审核程序;实现准确、高效、方便的数据处理模式。

统计信息资料的开发利用由传统单一模式转变为现代多元模式。统计信息的8个系统15个数据库:一是统计法律法规系统(统计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二是统计调查单位管理系统(统计法人单位数据库、统计产业活动单位数据库)三是地理信息系统(统计调查单位地理分布数据库、人口地理分布数据库);四是统计调查项目管理系统(政府统计调查项目库、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数据库、基础统计指标及指标解释数据库、派生指标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数据库、统计标准数据库、统计调查方法数据库)、五是专项统计调查信息系统(国民经济各行业统计调查数据库);六是统计质量评估系统(统计指标数据逻辑关系库、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库);七是统计分析系统(统计分析模型应用软件);八是统计新闻系统。公务员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