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5 04:48:29

基层文化论文

基层文化论文篇1

一、新形势下煤矿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改革趋向

以晋煤集团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改革为例,在贯彻十精神的基础上,晋煤集团以基层14万职工为教育本体,围绕“中国梦•劳动美”的主旋律,构建了一系列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比如为加强安全意识而举办的安全示警教育活动、安全文艺演出活动、基层安全宣讲活动。为提升基层人民知识文化素养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如“书香进一线”活动、“工读好书”征文活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网络诵读展播活动等。为满足基层群众的娱乐需要,以不同节日为活动主题,构建相应的文娱系列活动如职工春节晚会、元旦迎春、国庆合唱比赛等。同时,新媒体、互联网等的快速发展也为煤矿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空间。可以说,如今煤矿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不仅仅是以往的吹拉弹唱等文体活动,更需要将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和职工安全生产需要结合以人为本的原则,有效地融入到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改革中来。因此,在思想上需要企业工会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措施上不断进行灵活调整,在理论上不断提升对当前煤矿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认识,以带动当前煤矿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更具有创造性、时代性、规律性。

二、基于以人为本原则煤矿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新时期创新战略思考

首先逐步完善现有软硬件配置,逐步构建和谐文明发展环境基层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都是以对职工实际发展需要的重视、了解、掌控为基础。为此,我们企业群众文化工作者可以从问卷调查、访谈、调研等方式入手,深入基层进行信息采集,以了解基层职工所需所求。以最大程度满足基础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诉求为改革之本,将以人为本的原则和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要求融入到具体的工作中来,建立和完善职工活动场所,如健身广场、文化站、健身站、图书馆、文化馆、阅览室等,及时购置书籍并建立网络在线阅读室,以此保障员工之间的资源共享需要。将社区文化中心和健身中心作为提升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效率的核心,突出活动改革中基层群众是服务对象和服务享有者的主题,为基层群众构建良好、健康、充沛的文化环境。例如,晋煤集团在基层群众文化创新活动中,除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网络化的工作体系外,以矿区为区域划分,构建高配置的体育健身活动广场,促进基层群众健身、文娱活动向生产一线、社会广场延伸,综合体育馆、游泳馆、文化广场已成为每个矿区的标配设施。同时,作为模范体育示范单位,晋煤集团每年还会组织各类健康活动和体育比赛近400项,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其次坚持以人本位原则为调整基础,灵活调整活动表现类型当前煤矿职工组织架构中80、90后比例在不断提升,他们已成为矿工的主力军,创新群众文化必须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与喜好。比如针对80后、90后对互联网、竞技类等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便可定期为青年职工提供各类展现自我的大赛,如微电影创作赛、街舞赛、极限运动比赛等。也可以考虑到青年群体的成长需要,组织相亲会、交友会、户外拓展等。此外,针对中老年职工的文化需要,大力推进各类文娱活动,如广场舞、棋类讲座、书法讲座、健康讲座等,以此,促进基层群众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第三坚持创优创新理念,构建基层群众文化精品适合基层员工精神文化诉求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改革,可以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多更为良好的“精神食粮”。由于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不仅可以传播文化知识、丰富员工生活、提升煤矿企业形象,还可以增加基层员工企业自豪感和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在具体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创新中,必须树立精品意识,深入挖掘潜藏在企业基层的群众文化创新潜力和能力,加大反映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优秀作品征集和创作,构建企业精品文娱活动。比如,晋煤以基层职工文学爱好者的作品为内容编印《放歌晋煤》,大力鼓励基层职工发挥特长,参加国内各种文化赛事,文学、体育、文艺等方面。除逐步完善现有软硬件配置以外,以人为本的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改革和调整,同样需要逐步提升煤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比重,并从增进团队合作、部门交流角度,鼓励职工参与部门和矿区所组织的各类如矿区、市、省、全国性各类群众文化比赛,矿区专门提供稿酬来激励职工发表作品,组织并敦促职工参与各类公益活动等。正是因为群众的智慧和建议可以为基层群众文化改革增加新鲜血液,在基层群众文化改革中需要加大对各级文化领域优秀人才的培养,大力推进群众建议奖励活动,以此来激发基层群众对文化工作创新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发动全员共同推进矿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繁荣发展。

作者:李秀英 单位:晋煤集团

基层文化论文篇2

当代社会,文化力彰显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文化的价值内涵包括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民群众对文化本质的内容要求更多、更广泛,在形式上和表现上的要求也显现多样化,以前单一、简单、低层次的内容和模式已经落后群众的要求。通过开展丰富多样、充满激情和魅力的基层文化活动,增强文化的吸引力,依靠文化的力量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自信、乐观、向上、友爱、帮助的和谐社会,人人参与到和谐社会建设上来,是基层文化的议中这题。发展群众文化是构建和谐,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需求,掌握大人民群众盼什么,想什么,进行开展基层文化活动,尤其要以老百姓喜闻见乐的、乐意接受的形式来服务群众,为人民群众奉献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文化大餐,积极开创大众文化的新纪元。

二、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要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把基层文化站所建设成人民群众向往和热爱的场所,使之自觉参加文化活动。一是要量力而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要结合实际,根据身处自身的力量,针对群众民俗民风,完善各项功能设施,比如完善民俗文化博物馆、文化站、电子阅览室、群众广场、文化公园,配备书法美术、音乐民乐活动设施,都要根据群众的要求进行设置。二要加强规划,对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要抓好每个时期的时间段,根据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建设,在建设基层文化设施中,要充分考虑群众参与活动的便利条件,打通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快捷通道。三是要明确基层文化建设的目标。要结合落实文化站具体工作,明确目的。按照一切为群众出发、一切为群众服务的要求,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向人民大众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四是要充分利用好文化设施,扎实开展各项基层文化活动,比如开展节庆喜日活动、文化讲座、艺术培训、广场舞蹈活动、电子阅读对外开放等,充实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和精神生活,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层面,建设和谐社会。

三、强化基层文化队伍,构建和谐社会

按照的要求,打铁还要自身硬。作为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工作在文化第一线的文化站工作人员,担负着本地区的群文活动的具体工作,包括有效地组织、指导、辅导、培训群众文化活动,自身还担负着创作活动,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民间艺术遗产,任务繁重。因此,基层文化干部必须善于跟群众打交道,与群众密切沟通,还要能够在关键时刻展示和发挥管理、艺术才华,协助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一是基层群众文化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学习,要善于吸收综合艺术技能,还要善于容纳当地的民俗艺术,才能有效地为群众服务。除了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外,还要努力学习各门类的艺术知识。要组织基层文化干部参加各种培训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艺术修养和水平,开拓视野,真正成为基层文化干部的领头人,成为基层群众的文化朋友,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员。二是培养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要加强基层文化干部的道德教育,帮助基层文化干部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道德,提倡奉献精神,充分认识到投身基层文化建设是一项崇高的职业,事关整个中华民族崛起和强盛复兴。只有具有责任感,才能理解基层文化干部的工作性质,才能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之外,在节假日加班,牺牲与家人、亲朋聚会,享受人生快乐的机会,积极开展基层文化活动,无怨无悔,全面完成工作任务。由此可知,职工干部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对每位干部职工显得何等重要。三是培养一支技艺精湛、一人多用,一专多能的群文队伍。基层文化干部,既是工作人员,又是群众眼中的老师,如果没有专门的艺术才能,就得不到群众的信赖和尊重。基层文化干部,在基层文化活动中,起的是“火车头”的作用。火车快不快,全靠你自身的能力,包括责任心和艺术才能。只有掌握了艺术技能,才能在开展基层文化活动中如鱼得水。同时,由于受基层文化站职数的影响,往往不能同时配足各类型的人才,就要求我们基层文化干部要做到一专多能,及时应付不同情况,组织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大显身手,这是当今基层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工作都的必然要求。四是要善于利用社会能量。当前,农村农民收入越来越高,农民对精神生活的要求更高了,开始转入重视发展精神生活,把目光转向文化上来。不少热心人事积极投身文化事业,作为基层文化干部,要及时利用好各种机会,鼓励和引导社会财富投放到基层文化事业上来,以文养文,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五是要大力吸收一批热爱基层文化事业、具有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加入到基层文化队伍中来,从整体上提高基层文化干部的素质,从整体上改变基层文化干部队伍的结构。

四、努力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基层文化论文篇3

加强考核,安全工作实现良性循环。坚持以控制“四项指标”,实现“四个杜绝”,确保安全生产、清洁生产作为安全工作目标。在安全考核方面,不断完善各项考核制度,依据相关制度和规定实行挂牌评比。奖优罚劣,确保油田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良性发展。注重培训,提高全员安全素养。胜利油田在基层班组中构筑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学习培训体系,通过培训给员工灌输安全生产理念,提高他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安全生产效率。

二、基层班组安全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问题

一是认为班组按照上级的要求,只要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就行了,搞安全文化建设是多余的,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不是必要的。不能正确认识安全文化建设对班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所起的指导作用。二是认为安全文化建设是上级领导以及机关要做的事,对安全文化是整个企业安全文化的根基认识不足,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最终是要落实到班组、落实到每个职工的认识不足。三是认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只是抓虚的,不是抓实的,是物质条件不足用精神来弥补。不能正确认识只有安全精神文化与安全物质文化两手抓、两手硬,才能促进班组安全生产协调发展。

2.班组安全活动中的问题

一是班组安全活动形式单一,许多单位对安全文化建设不重视,活动仅限于照本宣科,由于形式的枯燥乏味,引不起班组成员的兴趣。二是班组安全活动质量不高,有的班组在安全活动中,虽然开展了班前安全教育、班后生产总结,也组织各种生产应急预案的演练、岗位练兵,但流于形式不注重实战价值,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实际意义不大。三是班组安全活动没有重点。不能针对本企业、本班组的特点以及不同季节的安全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班组,经常一本经,浮在表面。四是职工参与积极性不高。班组成员认为与自己的关系不大,班组长往往成了班组安全活动的独角戏,其它班组成员不动脑子、不提意见和建议,形式内容得单一,不能吸引职工积极参与。五是班组长的组织能力有限。不少单位的班组长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和文字书写能力低,在组织一项活动制定方案时,思路不清,目的性不强,号召力不强,从而影响了班组安全活动的效果。

三、强化油田基层班组安全文化的对策

1.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首先,要健全完善班组安全目标愿景体系,在认真总结提炼、系统整合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本班组特色的安全目标愿景体系。其次,紧紧抓住班组长管理这个关键节点,提高班组长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一是建立健全班组长选拔任用机制,选优用强;二是不断强化班组长培训,带动班组安全文化创建的顺利进行;三是建设班组长管理制度,将工作目标和个人目标加以紧密结合;四是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和开展评先树优活动。发挥好班组长“兵头将尾”作用,干好本职工作。再次,要抓好班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三项建设。引导职工结合自身岗位特点,确立自己的安全理念或格言警句,使其成为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进一步健全完善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和量化考核指标绩效挂钩,不断提高班组全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班组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不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条分缕析职工岗位行为准则和行为禁忌,不断提高职工的工作执行力,确保安全生产。

2.把基层班组安全管理上升到文化创建层次

第一,加强班组成员“人人事事讲安全”的正确安全理念。必须正确的思想引导开始,逐渐扭转员工安全意识不强的被动局面,努力形成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良性格局,从而消除员工思想中与己无关的错误思想。第二,积极培养班组员工讲安全行为、树安全习惯的良好工作氛围。在环境设备整治到位的情况下,规范班组员工的行为习惯,依靠坚持养成一种习惯,从班组长开会、开好会开始,让员工们时刻都明确清楚自己岗位上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安全规范行为。第三,大力提升班组员工的业务素质与安全技能。低素质、低能力员工在岗工作就是第一危险源。班组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和教育,采取名师带高徒、业务比拼、安全竞赛等各种形式,进行不断的强化和提高,培养起班组成员应有的业务素质与安全技能。第四,全面创新班组安全管理模式,树立一切事故都可预防的管理理念。扭转班组安全管理中由上至下的执行模式,从下往上、依次递增来查找原因。同时,要给予班组安全管理更大的权限,把安全绩效考核以及相关责任分解等纳入到班组管理中去。实现责、权的统一,发挥班组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创新班组安全管理模式。

3.基层班组安全活动应突出“实、活、新”

“实”就是班组安全活动要扎扎实实落到实处。班组的安全活动,除了必要的学习、教育、演练和岗位练兵等外,还要员工自查互查,进行揭短晾丑,共同制定整改措施,还可集思广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活”就是班组安全活动要灵活多样,有声有色。班组安全活动应增强趣味性,提高吸引力。“新”就是班组安全活动要根据班组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创新。除了上级的安全活动外,还要经常创新“自选动作”。

四、结论

基层文化论文篇4

[关键词]文化强国;基层文化建设;文化育人策略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20-0049-03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民族智慧和力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源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离开了自己的文化,就会无所适从,更难以立足世界之林。由此,文化强国已成为我国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层文化建设,则是文化强国战略的基础性工程。因此,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是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需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①而基层文化建设则是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最基础性工程。如同在沙滩上难以建起高楼大厦一样,没有坚实的基层文化基础,文化强县、文化强市、文化强省、文化强国的目标则难以实现。

(二)是建设新文化,抵制低俗、腐朽文化的需要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在基层农村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仍然缺少健康的文化生活,致使一些地方落后、低俗的文化侵蚀着人们的思想,如封建迷信活动、活动、、等仍在一些地方盛行。这些低俗甚至反动腐朽的文化活动,不但浪费广大群众的金钱,而且腐蚀着他们的身心,更使基层文化的精粹受到污染,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就是要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用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去占领农村阵地,以防止和杜绝落后、腐朽文化的滋生和蔓延。

(三)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继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有紧跟时展的文化创新。因此,基层文化建设同样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两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生互长,是一个富有内在联系的整体。

(四)是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广大农村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新城镇、新村落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但新型城镇化建设绝不是简单的农业土地工业化和农村建筑的高楼大厦化,而是以人为中心的历史转化。在这个转化中,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行为习惯、道德素养等,能否尽快适应,却是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大问题。而文化则是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因此,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所以有人说,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

(五)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落实“执政为民”思想的需要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也是党执政的基础,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他们身上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巨大的力量,要使这种智慧和力量永不衰竭,离不开民族优秀文化的滋养。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就是在全社会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实际上,这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基层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再一次掀起文化热潮,基层文化建设也随之有了新的进展,出现了好的发展势头:基层公共文化体系逐步建立,广播、数字电视、农家书屋、基层文化站建设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但从总体看,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正视和解决。

(一)认识不够到位

一些基层组织虽然对基层文化建设有所认识,但与抓新农村硬件建设、抓经济发展相比,文化建设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因此,还没有把文化建设真正列入基层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抓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两者之间,仍然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二)缺乏正确导向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不少基层组织对文化建设没有出台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规定,因而在这些地方文化建设仍处于“自然发展”、“无规无序”的状态。

(三)文化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就目前而言,虽然绝大多数乡镇已建立了综合文化站,但人员编制极少,文化工作队伍的力量十分薄弱。而村社一级文化室的建立和人员编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这种现状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基层文化建设的需要。

(四)措施不够得力

一些乡镇虽有文化工作机构,也有人员,但缺乏有力的激励措施,致使此项工作没有起色,年复一年,成效甚微,文化站(室)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经费没有保障

不少乡镇没有把基层文化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缺乏保障,时有时无,时多时少。甚至一些地方连人员经费也难于保证,建设经费更是捉襟见肘。

(六)文化设施建设基础薄弱

由于多种原因,不少乡镇、村社对文化设施建设不够重视,没有统一规划,缺乏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十分困难。致使不少地方文化设施十分简陋,根本不能满足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

以上诸多问题具有普遍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也直接影响到基层文化建设的成效。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基层党政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以推动基层文化建设有序、更快地发展。

三、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实施文化育人策略

(一)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基层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方能奏效。因此,基层党的组织和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程,要把基层文化建设纳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全权负责对本地区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规划设计、政策制定和方案实施。基层行政要有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指导这项工作的开展,要建立基层文化建设的专门机构,形成一抓到底的长效机制,并把这项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二)加大投入,推进基层文化硬件设施建设

文化设施建设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首要之举。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统筹规划,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其中,配套建设。地方财政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加大对文化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要根据各地实际,适当修建供基层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必要场所,如图书馆、阅览室、歌舞厅、影剧院、室、练身房、培训厅、少儿活动室等。在建设思路上,可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同时,在具体环境的打造上,要突出文化特色,营造文化气氛,包括公益广告、路牌、标牌、雕塑等,甚至一景一石、一草一木,都能成为会说话的工具,都能给人以文化的熏陶和对心灵的启迪。

(三)加强基层文化站(室)及人才队伍建设

基层文化站(室)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事业建设和管理的职能部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因此,大力抓好基层文化站(室)建设是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关键。在文化站(室)建设中要配备好站(室)负责人,要把那些思想素质好,热心文化事业、乐于服务群众,并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用在这一岗位上,负责文化站(室)的工作。文化站(室)要有一定的人员编制,要有相应的经费保障。同时在文化站(室)建设中,要特别注重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注意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要注重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发挥作用。②要给那些优秀的文化人才和民间艺术继承人很好的社会地位、组织荣誉和生存条件,从而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有组织体系的保障,让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文化后继有人。③此外,还要有意识地通过培育基层业务文化团队,以壮大基层文化队伍的力量。

基层文化站(室)在开展工作中,要注重创新载体,解决文化品位问题,要坚持主流文化为导向,正确引导群众的娱乐观念,激发群众参与和自办文化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抢占基层文化市场,同各种低俗文化和不良陋习作斗争。同时还要注重工作方式上的创新,要牢牢抓住节日文化、常年文化、本地特色文化等一些主要环节,形成自己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工作特色,真正发挥基层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作用。

(四)大力加强基层文化资源建设,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武库

文化资源建设是基层文化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现文化育人的必备要素。文化资源越丰富,文化育人的功能就会发挥得越好、越充分。在基层文化资源的建设中,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不断吸收新时代的先进文化和优秀的外来文化,更要充分挖掘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文化和民间文化。尤其是后者与老百姓十分接近,很受群众欢迎和亲睐,也就更能够在广大群众的人生体验和自我教育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在文化资源建设中,既要重视纸质文献的搜集,也要注重音像制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此外,在信息化较为发达的今天,还要利用远程资源平台为群众开展文化服务活动。

(五)内外结合,上下联动,多方协作,形成基层文化建设合力

地方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各类学校,有着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与其共建新村、新镇文化,是一条富有意义且行之有效的途径。可以做出积极探索,以弥补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缺乏智力支持和经费短缺的局限。同时乡镇一级团委、民政、妇联、学校、老龄委等部门,要相互支持,形成合力,为共同搞好基层文化建设尽职尽责。此外,上级主管部门,要主动服务基层,并大力提倡、积极鼓励文化志愿者、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为基层文化建设出力献策、多做贡献。

(六)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一是加强文明礼貌教育。中华民族向来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治家、治国的基本要求,文明礼貌教育也是对公民的基本教育。要通过举办有关文明礼貌的文化讲座和开辟文化专栏等形式,对群众进行文明礼貌的基础教育。如倡导文明用语、杜绝脏话、摒弃粗俗、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放、相信科学、反对迷信、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等。

二是加强传统美德教育。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因此,要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基本的道德准则教育群众。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团结邻里、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拾金不昧、包容忍让、勤俭持家、反对浪费、爱护公物、爱护花木等。在方式上,可举办有关传统文化美德的文化讲座,进行引导,也可以从传统文化经典中遴选一些浅显易懂,富有教育意义的篇章、段落和诗句等,编成简易读本,供群众学习领会,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三是加强遵纪守法教育。在基层文化教育中,遵纪守法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要以宪法为依据,结合基层群众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活动。可请法律专家作报告,也可请一些服刑者现身说法。还可组织群众观看一些警示片。从而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引导群众杜绝打架斗殴,远离黄、毒、赌,反对家庭暴力,讲正义、讲正气。遇事头脑冷静,凡事依法行事,不胡搅蛮缠,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

四是加强“四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教育。加强“四自”教育,是引导群众自己管理自己,自我奋发、自我成长的重要内容。由于身处环境所致,不少村民仍然对自身的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恰当的评价,自卑心理、宿命论思想、安于现状的心态等普遍存在。因此,要通过文化讲座,使群众正确认识人生,正确评价自己。并用传统文化中优秀人物的典型事例,激励他们艰苦奋斗,奋发向上,克服自卑与懒惰,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积极进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智慧,改变现状,创造人生快乐,建设幸福美好家园。

五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要引起基层党组织的高度重视。要在建立医疗站的同时,建立起心理健康辅导站(或心理咨询室),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可邀请一些心理医生和心理学专家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适当配备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常驻乡镇(社区)开展此项工作。

六是举办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竞赛活动。活动是文化的载体,要把教育寓于各种健康有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之中。文化活动包括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内容。开展竞赛活动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激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也可以增强团体成员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还可在竞赛活动中,渲泄一些不良情绪,增强成员的自信心,消除不良心理障碍,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七是实施激励措施,表彰先进,启发后进。基层党组织要大张旗鼓地在本地区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以达到表彰先进、激励后进的目的,如定时评选“好家庭”、“好妯娌”、“好婆媳”、“好丈夫”、“好妻子”、“好邻里”以及遵纪守法先进个人等,让先进者更先进、落伍者赶先进。同时,对村民中出现的不良现象,也要有分寸地、适时地开展批评教育,或者采取必要的、适当的处罚措施,让其有所震动和警醒。

通过上述活动,努力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基层文化氛围,形成风顺气正、团结和睦、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家风、社风、村风和民风。

总之,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其意义深远,任重道远。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基层党政组织,必须高度重视,狠抓落实,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不断开创基层文化建设的新局面,让广大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城镇在优秀文化的滋养下,更加生机勃发、富饶美丽。

[注 释]

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求是》,2011年第21期。

基层文化论文篇5

【关键词】 南疆;基层组织;文化建设

习惯上,以天山为分界线,把新疆划分为南北疆,天山以南的地区就是南疆,以北的地区就是北疆。同北疆地区相比,南疆地区发展滞后,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公共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事业文化事业发展缓慢。作为敌对势力文化渗透与侵蚀的重点地区,更要加强基层组织文化建设,才能更好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一、南疆基层组织文化建设的主要实践活动

1、开展好宣传文化领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就是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取向,以现代知识、现代制度、现念为基本标志,通过大力发展和传播现代文化,从思想文化层面上解决推进新疆稳定和发展问题。南疆基层组织始终把文化宣传领域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开展,具体工作主要有:

(1)狠抓文化队伍建设确保文化向前l展。南疆各级基层组织重视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确保基层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以柯坪县为例,2014年年底成立了乡宣教中心,要求工作人员不得少于10人,为两乡三镇配备宣传文化工作人员37人,在全县5个乡镇筛选出民间艺人,完成了农村文化人才网络建设。以文化带头人推动村队民间文艺大发展。县乡村三级宣传思想文化人才队伍的完善,为柯坪县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2)宣传发动造声势。充分发挥新闻资源优势,开辟广播、电视专栏,通过广播、电视、棉城党建网、报刊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党的富民政策、社会发展变化和辉煌成就以及中央、自治区、地县关于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指示精神等,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迅速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投身到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来。

(3)大力整顿文化市场。加强网络市场、音像市场、歌舞娱乐市场、营业性演出市场等的管理。依据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自治区文化市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各职责分工,在文化市场行政许可、管理、教育、打击等各个环节通力合作,实施综合治理。

2、加强资源配置,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南疆各地基层都注重完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

以阿瓦提县为例,近年来,县委、政府从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出发,牢固树立“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意识,大力加强“文化民生”建设,按照文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以农村和社区为重点强化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了覆盖全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农村和社区是文化惠民的基本组织细胞,始终是阿瓦提县公共文化建设主攻方向。近年来,阿瓦提县县委、政府着力加强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大了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免费开放力度,积极推进县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农家书屋建设四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形成了以县直属单位为龙头,乡镇文化站为枢纽、农家书屋为基础、覆盖辐射全县的公益性文化设施网络。

3、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市场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南疆基层组织非常重视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在各项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南疆地区紧密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访惠聚”“去极端化”等中心工作与自治区、地区、县、乡四级住村工作队密切配合,在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等方面做了有针对性的安排,突出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突出教育引导群众,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把广场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与送书下乡、送文艺进村、进学校相结合和节日文化活动与广场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和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移风易俗与告别愚味、崇尚科学教育与淡化宗教结合在一起,丰富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充分发挥文化、科技、教育领域在淡化宗教意识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挖掘和保护传统民间文化资源,培养和带动基层民间艺术人才,充分展示了各族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风貌。

南疆地区在注重整理和挖掘本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注重文化体制的推进和文化市场的培育。

以阿瓦提县为例。阿瓦提县积极创新文化发展理念,以开放的姿态,树立市场为导向,努力盘活现有文化资源,谋划文化产业发展。按照“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阿瓦提县积极推进公益性、准公益性事业机构改革和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制定了具体制度和办法,鼓励企业以广告招租形式承办文体活动,初步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为主、政府政策扶持为主的多渠道、多元化市场运行机制。目前,阿瓦提县各类文化资源和文化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已初见成效,文化产业助推旅游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音乐陶瓷在高端旅游纪念品市场走俏,自制手工农民画地毯广受游客亲睐,沙雕主题公园落户刀郎部落景区,实现了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同步提升,文化正逐步成为保证全县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点和经济增长点。

二、当前南疆基层组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难,难以有效满足群众需求和凝聚人心

南疆维稳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而基层往往是力量最为薄弱的,农村文化建设也是如此,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些干部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仍然不够充分。维稳和经济建设是南疆基层工作的两大重任,相比较而言,文化建设则需要久久为功,这是导致文化建设容易被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农村干部的时间、精力和人手都比较有限,在村一级,基本上没有专职的文化干部,都是兼职在干。除了经济发展以外,维护稳定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一些突发事件后和敏感时间节点内,事实上,基本上可以说是全年都在维稳,这耗费了农村干部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很难有足够精力再抓文化建设。

(1)文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南疆经济发展落后,财政较为吃紧,目前,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主要集中于县城,村一级的文化设施则相对不足,再加上很多村都是自治区级重点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极为薄弱,在文化上的投入就更为有限了。按照国家“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的建设要求,南疆已基本实现这一目标。但由于资金和配套设施的不到位,有些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2)农民参与文化生活的方式单一,缺乏深度和创新。目前,农村可供村民进行文化活动的途径、渠道非常有限,形式也很单调,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下乡”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基层文化活动缺乏创意和创新,主要以文艺汇演、歌舞、体育比赛等传统文化活动为主,不能经常性开展,文化活动普及不广,内容形式单一,形成了几年、甚至几十年一贯制的格局。同时,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机械单一,由于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缺乏创新,群众受益面不大,教育启发不深,

2、政治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应对境内外的文化侵蚀和破坏的能力不足

众所周知,新疆一直是境内外敌对分子实施分化战略和瓦解中国的重点地区,南疆地区更是重中之重。

当前,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科技和信息的进步等使得查处非法出版物和宣传品的难度加大,也使得分裂思想和宗教极端主义思想的传播更为便捷。尽管政府各部门下很大力气进行文化市场的清查工作,但由于种种因素很难从源头上遏制非法出版物和光碟的流通,对极端宗教思想借助现代通讯工具和新媒体进行传播的遏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在意识形态领域内斗争的宣传教育,一是缺乏相应的既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又能深入到群众中进行通俗化宣讲的人才,二是在受众面和宣传方式、手段、内容、方法上还有一定的局限和欠缺。最后,在内容和方法上我们的宣传有不够灵活和不能紧贴群众的生活实际等不足,容易流于形式。

3、文化结构和格局需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还缺乏内在的动力

近些年来,在南疆基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南疆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无论是政府推动的文化惠民工程还是民间的一些文化活动都比较活跃,但总体上而言,宗教文化仍占有较大的比重,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除了政治文化的宣讲外,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家庭婚姻伦理、文化礼仪风俗等世俗文化方面的建设还十分不足,欠缺有效的规划和内容,还无法更好地吸引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人们参与到更广意识上的文化活动中来,在文化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相对缺乏。

三、进一步加强南疆基层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1、着眼于长远,构建合理的文化布局

要对南疆的基层文化进行结构性的改造,一方面要大力进行智力的开发,积极学习和引进现代的科学文化,提高南疆基层群众学习和引进现代科学文化素质和理性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振奋民族精神,深化民族文化领域的改革,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积极融入现代文化,协调好各民族文化要素的融合和均衡发展,使少数民族文化既能保持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呼应,使一体多元的中华民族文化发扬光大,从而构建合理、协调发展的文化格局。

2、狠抓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新观念

一是强化先进典型的引领。依托“公德簿”、“公德碑”和“红黄”榜、“感恩寄语”栏等载体,广泛开展“道德模范”等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宣传身边的凡人善举。弘扬社会正能量、激发正效应。

二是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祖国好・家乡美”、“爱祖国・读好书”、“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等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农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网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活动,促进和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三是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将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贯穿于宣传教育之中,依托“军地共建美好精神家园”主题,通过开展国防知识讲座、形势报告会、升国旗、唱红歌、书画摄影作品进军营、双拥篮球赛等军民联谊等形式,共建主题宣传教育系列活动,普及全民国防知识,不断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热爱边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意识。

3、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大力推进文化惠民活动,及时转变工作职能,整合各类文化资源,由以往政府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大力实施“一乡一队宣传文化工程”建设和“文学艺术进村入户”活动,建立文化包乡机制,充分发挥“文化顾问”服务作用和各类民间文化组织文体作用,建设“一村一品、一乡一特色”特色文艺演出队,成立各类民间艺术协会,培育壮大农村文化带头人队伍,鼓励群众自创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以百姓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说唱民情、抒发民声、鼓舞民心,使文化惠民工程真正覆盖到全县每个角落、最远一户人家,实现最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自享。依托文化艺术中心、文化广场、周末大舞台“流动舞台车”等载体,借助传统节日、重要时间节点,充分发挥基层文化带头人、文化能人、民间艺人、文化志愿者、文化积极分子、草根文化达人带动作用,广泛组织篮球、排球等青少年喜爱的各类比赛活动,太极、健身操、舞蹈等中老年人老有所乐的健身活动,摔跤、赛马、斗鸡(羊)等农牧民体育竞技活动,摄影、书法、L画、舞蹈等文化交流活动。结合当前形势,组织和精心编排反映新疆改革开放辉煌成就、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文艺节目,深入各乡镇、村组开展巡回演出。借助农村文化阵地,在有条件的村推广开办“农村广场舞”,让群众在傍晚休息时间走出家门主动到村委会跳麦西来甫,打球、聊天、逛夜市,丰富群众夜生活。

【参考文献】

[1] 姚文遐.新疆基层文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2(4).

[2] 王晓雯.新疆农牧区基层文化建设若干问题之思考[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4).

基层文化论文篇6

关键词:基层检察院;检察廉政文化;思考

一、检察廉政文化的内涵及意义

检察廉政文化是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检察主题,坚定理想信念、崇尚公正清廉、惩恶扬善、服务人民的一种社会文化。它以廉政知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崇高信仰、检察职业道德、检察纪律、制度规范等等为内容,并以物质文化为载体、以思想文化为先导、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从多层面、多视角、多形式地营造公正清廉、风清气正的检察氛围,促使检察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倡导新风正气。其意义为:有利于引导干警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执法观;有利于增强检察人员反腐倡廉意识,为检察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有利于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公正清廉、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检察队伍;有利于树立检察机关良好的社会形象,让“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检察形象深入人心;有利于推动检察工作不断健康发展。

二、基层检察院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随着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建设的不断深入,各地基层院检察廉政文化建设有着很大推进,成效明显。但离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还存在很大的距离。主要表现为:一是个别基层院领导班子重视不够,未能充分认识到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建设的长期性与紧迫性。二是干警认识不到位。部分干警认为廉政文化建设是一种务虚的东西,是花钱做给别人看的事,费力又费神,未能认识到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在自觉参与上主动性不高。三是文化表现形式单调,缺少激情与张力。个别基层院对廉政文化建设理解单一,仅将含有廉政内容的警示标语、宣传栏、歌咏比赛等才算是廉政文化,从而导致思想不够解放,载体不多,未能形成自身的廉政文化体系。四是经费保障成为制约廉政文化建设的瓶颈。由于部分基层院财力紧张,往往为保障检察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不得不压缩廉政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从而制约了廉政文化的丰富开展。

三、推进基层检察廉政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意见

(一)加强检察廉政文化建设,培养规范执法的理念

检察廉政文化在加强队伍建设,促进规范执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就在于检察廉政文化具有其独特的作用。一是具有约束作用。用检察廉政文化带来的制度约束着检察干警的执法观念、执法行为、执法作风和道德操守,能够使全体检察干警能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规则,程序办事,提高执法活动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二是导向作用。检察廉政文化反映了全体干警的共同追求、共同利益和共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进而改变其行为,使检察机关形成一个由具有共同的价值观、精神状态、理想追求的检察人员凝聚起来的有机体,通过目标和价值的引导,使全体检察人员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理解检察工作的实质与发展前景。三是激励作用,优秀的检察廉政文化一旦形成并良性发展,则在检察机关创造并形成一个尊重、理解、关心人的良好氛围,能起到物质激励所达不到的激励作用。

(二)加强检察廉政文化建设,提高法律监督的能力

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是检察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检察机关及其检察干警必须提高法律监督能力,才能切实担负起法律赋予监督职责的神圣使命。应着重提高“四种”能力:一是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要把公正执法作为检察工作的生命线,严格遵照 “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宗旨,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公正执法能力,才能真正把执法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落到实处;二是牢固树立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提高服务大局和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检察机关要找准检察工作为大局服务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自觉把检察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把党委要求与群众意愿有机统一起来,把执行法律与执行政策有机统一起来,把打击犯罪与服务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将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贯穿于检察工作的始终,确保检察工作与中心工作同心同步。三是牢固树立“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队伍依法监督的能力。检察机关所肩负的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任务。要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四是牢固树立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念,提高改革创新能力。检察工作要发展,必须要有创造力和活力,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开拓发展的思路。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检察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深化对检察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加快创新步伐。

(三)加强检察廉政文化建设,确保案件质量的提升

一是完善检察执法办案流程管理。如何增强检察工作的科技含量,加强案件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以科技强检促进规范执法,必须加强对案件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完善办案流程。及时掌握案件的办理流程,包括案件在各个业务部门流转的情况以及各阶段的办案时限等,实现对案件不间断的连续管理,使案件管理由经验的直线运作方式向综合的系统运作方式转变。

二是完善案件质量评估考核机制。对职侦、渎检、侦监、公诉、民行、等业务部门的办案工作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明确、具体的案件质量标准和考核办法,完善“按类分组”办案制度,以案件质量为核心,制定落实相关配套的岗位目标管理制度,推行逐月动态考核办法和办案廉洁报告制度,强化案件侦查违法活动纠违制度。同时强化案件监督力度,实行监督关口前移。设立由纪检监察与专委融为一体的检务督察室,完善《检务督察工作规则》和《检委会议事规则》,实行讨论案件事先审查制度,彻底将过去单一的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案中、事后一体的全程动态监督。三是强化纪检监察部门的随时监督。内部纪检监察部门应重点加强对干警执行办案纪律的监督,坚持重点监督与日常监督相结合监督相结合,随时抽查办案中执法执纪情况,坚持对自侦案件的跟踪回访考察制度,走访案件有关当事人,重点检查办案人员有无、违法办案程序、违反办案纪律的情况。重点加强对不立案、不捕、不诉、撤案处理的案件监督,重点加强对重特大、复杂疑难案件,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案件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纠正,对等违法、违纪行为坚决查处。四是建立纪检监察部门与办案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举报中心、各业务部门反映、发现的检察人员违法违纪线索,应及时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纪检监察部门对办案人员执法执纪的意见和建议,如实向办案部门反馈,对一般违法违纪苗头,要及时提醒。建立各业务部门自我监督、业务部门之间互相监督和纪检监察部门专门监督的“三重监督”机制和监督网络,使每个执法环节都处在制度规范和监督之下。

(四)加强检察廉政文化建设,不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1)加强学习型检察院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学习,提高检察队伍整体素质,是提高检察机关规范执法水平的根本途径。建设学习型检察院,从根本上说是以检察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全体干警的共同奋斗目标,增强队伍的团队精神。以不断提高检察干警的整体素质为目的,以持续性的、以工作相融合的学习为特征,通过更新人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共同学习的氛围,从而是学习成为一种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的行为,提高干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干警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规范执法。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的检察队伍和人才队伍。检察机关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机制。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检察干部考核评估体系,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办法,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用人选拔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3)强化培训,提高干警的办案质量和业务水平。根据检察业务的特殊性出发,改变当前培训应急性、临时性、盲目性的现状,加强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将培训作为提高检察官素质、促进规范执法的重要方面。为适应各项检察工作的属性和特点,把审查类业务和侦查类业务分开培训。

参考文献:

[1]郭丽.论党风廉政建设预警机制中存在的不足与完善[J].社会工作,2006,(10)。

基层文化论文篇7

关键词:中国;现代化;群众文化;基层建设;途径

当前我国正面临社会转型和全球化的大环境,多元化社会思潮对群众文化思想意识形态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而与之有关的理论的研究还处于一种相对后置的状态,还存在有一些不足,这就对当代中国群众文化建设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只有分析并准确把握这些问题,抓住其本质,找到解决的办法,才能使的中国群众文化基层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中国群众文化现代化的特色和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群众文化现代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提出“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化服务体系,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那么,中国群众文化现代化的特色与目标是什么呢?即以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文化建设,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这是中国群众文化现代化的特色与目标,也是中国群众文化基层建设的特色与目标。

二、中国现代化群众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1、地位的边缘化

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是令世界瞩目的。那是经济改革的结果,是转向市场经济所创造的奇迹。但在市场经济不断地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群众文化的地位不可缺失,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当市场经济发展到瓶颈之处,很多不如人意的现象会出现,譬如说,市场调控失灵时,就要依靠法律手段来制约。但当法律手段失灵的时候,就需要依靠道德的力量来规范,这就决定于群众的文化素养。具体来说,是依靠文化在社会成员内心形成一种普遍的认同感来弥补法律规范无法触及的领域。也就是说,群众文化基层建设是一个利国利民的远大工程,是一个百年甚至更长久的工程,但群众文化基层建设也有自己的特点与规律,譬如投入多、成效慢是显而易见的,究其原因是,因为文化建设的主要工作对象是人不是物。人对一定的思想和观念的认知与吸收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文化效益与一些领导们追求的见效快的政治、经济、社会效益是没法比。尤其是考量领导的政绩的标准,往往又只与经济效益挂钩。这就导致一些领导对文化政策重视不够,研读不够,不能深入基层,访问考察了解当地群众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导致人民群众无法及时领悟到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实质,致使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建设在基层举足不前。一些基层,也往往处于“只在房子里作报告、填表格、开会、空喊激烈的口号,而不去接触群众,了解和解决群众中真正存在着的问题”的形式主义状态,这就使得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步入了边缘化的境地。

2、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对群众文化意识领域的冲击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与全球化相串叉的新局面,多元化的社会思潮给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利益主体也多元化。与此同时,各种外来的文化和观念杂乱纷呈,涌入群众的生活和冲击着群众的思想,人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影响。而社会分配相对不公正现象也在各行各业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直接后果是导致了人们思想观念的错综复杂化。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借经济全球化之名,打着经济合作的旗帜,暗地里推行“思想全球化”“和平演变”政策。同志曾指出:“从十月革命以来,西方国家就一直不遗余力地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各种攻势,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就与西方国家长期进行的意识形态渗透有密切关系。”[1]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铺天盖地的冲击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意欲统治我们的思想,霸占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控制我们的民族,成为他们的奴隶。“他们始终把意识形态作为颠覆和控制别国、实现自身战略意图的重要工具,凭借经济、科技等优势推行文化霸权,加大文化输出和思想价值观念渗透。”[2]

三、中国群众文化现代化基层建设实践方法

文化的兴盛是国家兴盛的推动力量,甚至是起到导向与规约作用。中国群众文化现代化的基层建设和发展也同样推动着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因此,中国群众文化现代化基层建设必须尽可能自觉地进行,盲目发展经济会带来各种偏失,如果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则会损害大局,所以,找到合适的方法与途径来实现中国群众文化现代化的基层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1、坚定党对我国群众文化现代化基层建设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是中国先进文化生产力的代表,党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中国群众文化现代化基层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在群众文化现代化基层建设的工作上,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建设,构建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2、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的引导职能

要想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群众文化现代化基层建设,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为此我们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引导职能,以人为本,加强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大胆借鉴和吸收外来文明,深入推进社会、家庭的文明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

3、加强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群众文化不会自动附在人的头脑中,需要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学习和掌握,我们的群众文化现代化建设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把文化给通俗化,大众化、具体化地传授给广大人民群众,找到人民群众可以接受的范围、程度和方式,但绝对不是把文化搞成庸俗化,低俗化和媚俗化。所以,为了保障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强大的群众文化人才队伍,让他们挑起时代的重任,完成时代的使命。我们的群众文化人才队伍的使命就是需要把一个思想,一个理念,一种思维方式武装到人们的头脑中。首先,他们的专业知识要过硬,这是成为群众文化人才的必备条件。其次,他们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对于不同层次的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能够镇定自如,坦然面对,给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尤其是语言的使用,力求满足群众的心理,进行有区别对待,分层次教育。马克思说过“我们叙述的方法自然要取决于对象本身的性质。”[3]

参考文献:

[1]孙占元.中国先进文化代表[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106.

基层文化论文篇8

首先,建议加强对职工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政治理论学习、观看警示教育等方式,使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保持良好的职业心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其次,建议坚持“每月一课”的业务学习制度,整个学习过程中,采取“一人主讲、大家讨论”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每周不定期抽出一次业余时间学习相关制度、操作流程或文件,进行微机操作技能培训。坚持每周有学习、每月有考试,从而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会计各项业务及操作技能。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做好日常业务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建立差错登记簿,树立责任意识

应建立“会计差错责任制登记簿”,登记日常工作中各会计岗位出现差错的情况,实行与个人月度绩效考核挂钩的管理制度,以此来明确差错责任,进而强化每位会计人员的责任心。该登记簿由会计监督员登记保管,日常工作过程中每一位会计工作人员都是会计业务审核员,都可以监督票据的合规性和业务处理的正确性,当发现业务差错后,及时通知监督员进行整改。每月召开科务会来公布会计差错总体情况,区别差错等级,并视责任人的整改情况酌情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

三、强化岗位监督,规范业务操作

应积极组织会计人员认真学习《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网点业务操作规范》及有关业务操作规定,合理进行人员分工,规定操作权限,严格按照“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原则执行内控制度,规范操作行为,分析评估会计业务往来中所隐藏的风险,认真细致地办理每一笔业务,杜绝业务处理“一手清”现象。

四、落实目标责任,建立防范体系

建议严格按照会计岗位责任制的要求,实行分管行领导、会计科长、会计主管、经办人员四级目标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形成相互监督、齐抓共管的内控氛围,不断增强岗位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五、强化监督制约,防范业务风险

应建立严密的基层会计内部监督体系,会计主管负责会计核算业务的日常监督管理,特别注重对会计事项的监督检查力度及重大事项登记,严格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在工作中注重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监管,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提升会计核算质量,规避会计业务风险。加大会计检查力度,每个工作日由坐班主任对当天的会计业务进行全面、认真地审核与监督,包括核对暂收暂付款项、同城票据交换等科目余额,执行账卡和账实核对,并据实按旬记载检查记录,确保资金安全无差错。

六、加强风险提示,构筑思想防线

基层文化论文篇9

关键词 基层文化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工作 传统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1基层文化站(馆)是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的主力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极具的民族智慧与社会价值的文化资源,是国家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也是维护民族与国家和谐统一的文化基础。非物质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特色文化形式,是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所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与憧憬,体现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又具备地域性与独特性的特点。

基层文化馆(站)是国家各级政府设置的群众性文化组织结构,主导着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是国家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窗口”,也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阵地,因此在传承和保护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里具有独到的优势。基层文化馆是保护非物质文化的重要发展阵地,在完善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在促进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基层文化站(馆)具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先天优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地域性的特点,即各地区的非物质文化具有当地精神思想、传统文化、、生活习俗等特色,这也是地域民族发展的特色之处。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往往由于地区民族文化地处乡间田野,原生态的环境造成了非物质文化没有得到充分的保存与记录,更不能得到广泛的继承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下,逐步导致非物质文化消失的后果。

地方基层文化馆的建设,对地方的传统民俗文化,即戏曲、民族歌舞、民族音乐、民俗文化等因素进行直接的保护与建设,因此从地域的角度看,基层文化馆具备最基础的区域优势,能够对当地非物质文化进行直接的接触与便捷的保护工作。同时基层文化馆的人才资源建设也是针对非物质文化进行保护的重要因素。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基层文化馆工作人员都是传统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者,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具有浓厚的情感基础,并且在学习与继承非物质文化的过程中,吸收了非物质文化的营养元素,促进文化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且能够促使工作人员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工作中对文化因素进行挖掘、研究与发展过程,逐步完善基层文化馆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机制。

3通过先进的设备,及时保护珍贵的非遗

基层文化馆的工作不仅仅只是出于保护,更要通过继承与传播,使得非物质文化以其自身独特的生动的魅力展现在普罗大众眼前。这就需要通过对设备设施与技术的利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及时的保护。

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崛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打造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基层文化馆需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进行保护的宣传工作,积极应用新兴媒体的广泛传播的优势,与当地政府共同构建合理的宣传规划,使社会群众更加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的特点与形式。同时促进基层文化馆的科研活动,为保护非物质文化提供完善的保护措施,例如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设施设备,对民族音律文化通过建立相应的声像档案更加系统全面地完善保护措施。并且积极构建覆盖地区公共文化的网络服务系统,促进相关文化中心的建设,使基层文化馆的保护职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4发挥业务干部专业文化技能,提高工作效率

对基层文化工作人员进行相关非遗知识教育,通过教育使其认识到非遗保护工作的深渊意义,端正其浮躁工作作风,严肃工作态度。基层文化馆是维护人民群众与非物质文化交流的窗口,是国家针对于地区文化保护与传承所设置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具有推进地区文化保护工作与非物质文化的传播工作的义务,并承担着为人民群众开展社会范围内的文化活动的责任。因此政府各级干部需积极配合基层文化馆的工作,发挥政府文化部门的监督职能,促进各级干部对于非物质文化的知识了解水平与专业文化技能,共同协调营造出对非物质文化进行保护工作的环境氛围。

并且政府部门需要对干部人员进行相关的文化知识进行普及与培训,充分发挥出业务干部的文化技能水平,为保护非物质文化工作提供自身的智慧与经验,从提高业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的角度出发,提升地区文化保护工作的格局,有效推进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实践。

5保护民间艺人,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民间艺人是民族民间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保护工作缺失等客观条件因素,使得非物质文化没有得到及时的合理的保护,进而造成文化流失的现象,而民间艺人是非物质文化的学习者,在其对非物质文化进行了解与学习的过程中,吸收了民族特色,并加以保留与发展,对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情感基础。因此对非物质文化的保重要护措施,就是要对民间艺人进行深入地挖掘与保护。

促进基层文化馆的业务技能,对地区的各类非物质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与探析,并积极从文献资料中对有文化价值的传统艺术文化进行发现与观察,对地区还存留相关的文化传承者进行询问与观察,对民间艺人的传统文化技能进行记录,使非物质文化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维护。同时强化地方宣传,以非物质文化的特色与魅力吸引到更多的学习者,以开展文化活动的形式促进群众对非物质文化的了解并加以学习,健全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体系。

6结论

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作为基层文化馆,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与职能,逐步建立与完善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体系。

参考文献

基层文化论文篇10

关键词:文学作品;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1.前言

文化生活是基层群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生活的重要性仍在持续凸显。文化生活不同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等,它服务于基层群众的精神世界,对于缓解基层群众的生活压力、提升生活质量,乃至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等都大有裨益。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种类很多,诸如社区文化活动、戏剧欣赏、观看影片等,其中文学作品是重要的一环。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优良的文学作品又能够对生活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进入新时期以来,不少优秀文学作品的诞生为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创作者创作思想不正或创作手法欠缺等因素,大量低俗乃至恶俗的文学作品也纷纷面世,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无助于指导和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甚至还会基层群众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扭曲作用。因此,如何让创作的文学作品能够更好地知道和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从而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发展,值得每一位文艺工作者深思。

2.文学作品创作的原则浅析

文学作品要想更好地指导和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创作原则,具体而言,创作原则有以下三点:时代原则、创新原则、市场原则。[1]

2.1时代原则

时代原则是文学作品服务于群众文化生活而必须遵循的第一原则。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作品,如唐代的七律、宋代的词牌以及明清的小说,这些文学作品之说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它们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气息与审美追求。因此,当代文学作品的创作,也必须恪守时代原则,在创作过程中,秉持时代意识,融入时代内容。时代原则主要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首先,当今中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社会问题与十分突出,基层社会更是如此。因此,作家在文学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要主动融入基层群众密切关注的社会话题;其次,随着基层群众文化水平的逐渐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表达技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不能坚持老旧的创作套路,要根据时代需求不断转变表达方式,完善表达技巧。

2.2创新原则

时代原则指的是作家在创作中必需注重文学作品内容与技巧的时代性,而创新原则所追求的则是,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无论是体裁、题材、技巧、思想等文学构成要素,都必须秉持创新意识。创新是文学作品永葆创新力的关键因素,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其根本原则就是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都从本时代的需求出发,进行了全方面的创新。因此,就当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而言,作家首先要坚持体裁的创新,综合运用多种文学体裁来彰显时代风貌;其次,作家还要注重文学题材的创新。文学的时代原则表明文学作品必须从时代生活内容出发,但这并不意味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必须描写当今的生活,而是指作家所创作的作品必须含有当代气息,因此,作家可以写作多种题材来进行创作,如借用历史小说展示当代问题等;最后,作家还要创新文学作品的技巧与思想,通过新颖多变的艺术手法以及发人省醒的思想内涵,来提升作品的审美性与思想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2.3市场原则

市场原则是指作家在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必须秉持市场意识,以基层群众的市场需求作为自身的创作动力。如果说时代原则、创新原则是文学作品更好地知道和提高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必要因素,那么市场原则则是基础。文学作品只有具备了市场竞争力的情形下,基层群众才会想去购买、阅读,从而才有可能发挥其指导和提高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效用。过于高雅的文学作品不符合群众的审美品位与接收能力,因此,作家在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其市场性,换句话说也就是通俗性、趣味性。

3.文学作品创作要求刍议

时代原则、创新原则以及市场原则是文学作品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文化生活得基本原则,但这三条原则仅仅是保障文学作品的创作于社会大众的生活紧密关联的基础,除此之外,作家还要有更高的追求,诸如创作内容上求真、创作手法上求变以及创作思想上求善。

3.1内容上求真

文学作品创作中的时代原则中,其实已经隐藏着创作内容求真这一要求。但时代原则较为广泛,举凡当今中国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可以纳入到时代原则的范畴之中,而内容上求着,则是指作家在创作中必须贴近基层群众的日常生活,从基层群众的生活中汲取养分,反映基层的群众的喜怒哀乐,它相比于时代原则而言,内涵有所收缩。因此,作家在文学作品创作中,要注重内容上求真,即以基层群众的生活为创作主题。但这种求真,并不是一味的写实主义,即作家只能客观呆板地描绘基层群众的生活,这会使文学作品沦为流水账。所谓求真,指作家在主观上将真实反映群众生活作为创作要求,而表现方式则允许差异化、陌生化。

3.2手法上求变

贴近实际的内容,是作家文学作品创作中的第一步骤,而丰富多变的手法,则是文学作品受到欢迎的主要保障。同一个主题、同一个题材的文学作品,创作手法的不同,其社会接受度与影响力也大不相同。形式主义文论兴起之后,甚至有将文学创作手法视作文学主体的取趋势。因而,作家要通过创作手法的求变,来增添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进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文化需求。首先,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要广泛运用各种创作手法,为文学作品营造出一种新颖奇特的氛围,进而诱导读者去深入阅读;其次,作家在运用同一中创作手法如描写时,也要在不同场合彰显其中的细微差别,如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这种对创作手法精益求精的追求,是文学作品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3.3思想上求善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思想是指导和提高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基础,而其思想则是影响群众文化生活的关键因素。一部优良的文学作品,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将伦理道德观念传递给读者,不仅如此,它还能通过故事情节的设置,来引导读者展开反思,从而在主观层面上转变自身的思想态度。因而,作家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一定要注意思想上求善。首先,作家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一定要秉持文学的社会论,将文学作品视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通过文学作品来创达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文学作品充当简单的“传话筒”,而是指其必须以契合时代主流的思想作为依归;其次,作家在文学作品创造中,也主义引导基层群中展开反思,通过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塑造,让人民群众对社会不想现象、不良风气展开批判性的认知,从而引导其自觉提升修养,进而提高其文化生活的层次和内涵。

4.结语

文学作品是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指导和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大有裨益。因而,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恪守时代时代原则、创新原则、市场原则,努力在创作过程中做到内容上求真、手法上求变、思想上求善,如此便能创作出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作者单位:山西省芮城县文化馆)

参考文献:

[1] 孔宪敏.对繁荣群众文艺创作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0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