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化管理十篇

时间:2023-03-22 19:22:20

警务化管理

警务化管理篇1

学生、学校、国家三者紧密相关,学生是为了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更好地效力于国家。国家希望学校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高尖端的国家需要型人才,投入到国家的发展、建设中来。学校的教育和培养模式既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又要适应国家发展、建设的需要。

目前,各公安高校的管理体制各有不同,为了适应公安、司法工作的需求,我们是否应走警务化管理模式?应该怎样走警务化管理模式?这是每一位在公安高校从事教学尤其是教育管理工作的同志都应冷静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实施警务化管理的必要性

所谓警务化,从通俗的意义来讲就是与执行警察事务相关联的一切规范和准则,包括各种制度和文化。警务化管理是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条例的规定,对警察事务所实施的正规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活动。公安高校的警务化管理则是通过教育管理者,建立学生规范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使内务条令化、制度规范化、严格规定请销假制度、一日生活制度、警容风纪条例、内务卫生条例、集合会操制度、升旗仪式规定、值班和紧急集合规定、物品点验制度、接待制度、安全保密制度等诸多方面。警务化管理是培养公安、司法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它是公安高校对学生日常管理的基本模式,也是公安高校学生管理的一大特色。

首先,公安、司法队伍建设的需要。公安、司法机关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来充实自己的队伍?当然,不同警种有不同的具体需求,但他们共同的需求是高素质的警务化队伍,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热爱公安事业的队伍。另外,各地公安、司法干警为何要进行培训呢?他们不仅仅是为了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和交流,他们还进行严格的警务技能训练、进行内务管理、强化警容风纪、严格队伍纪律,这完全说明了公安、司法第一线对警务化的需求,所以作为公安高校应该按警务化的标准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和公安干警。为此,省公安厅党委还特别决定对全体公安干警进行军事化训练,对全体公安干警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考核,从而达到铁的思想、铁的意志、铁的纪律、铁的作风、铁的体魄。

内练素质,外练形象。这也说明我们的队伍还欠缺警务化素养,或者说在公安高校时期还没有达到真正的警务化标准。

其次,管理制度的需要。军队、警察、监狱都是国家机器,军队完全进行军事化管理,而且,军事化管理制度是如此的完善。作为公安、司法机关也应该向军队学习,学习军队服从命令,听党指挥;不怕苦不怕累,冲锋在前;规范化,统一化;从而抓好公安、司法机关的队伍建设和形象建设。各地公安、司法机关都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些规定来约束和管理自己的队伍,使自己的队伍规范化、统一化、条令化。而公安高校只是进行半军事化管理,进行训练的还是部队的官兵,这也说明管理队伍还欠缺军事化管理的水平和能力。目前,所谓的半军事化管理距警务化管理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应该逐步缩小差距,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发展公安高校的警务化管理道路。

再次,公安高校正规化建设的需要。依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部出台了《公安高校警务化管理规定》。公安高校是培养训练人民警察的重要基地,是警官的摇篮,必须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方针,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纪律,实行警务化管理。警务化管理是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对公安高校全体人员各种行为的总体规范,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建立规范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培养公安高校的优良校风,以保证各项教学训练任务的完成。加强警务化管理是由公安高校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它是培养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的需要,是公安、司法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公安高校正规化建设的需要,警务化管理模式是公安高校警务化管路的必然选择。

三、实施警务化管理的措施

警务化管理以“四严”为管理要求,以“四化”为管理目标。在工作中能做到有章可循,从严管理,从严治校,做到人规合一。“四严”即“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严格纪律”;“四化”即“思想革命化、作风战斗化、生活制度化、内务规范化”。我们日常工作中把握好“四严”的标准,达到“四化”的目标,教育管理工作就是成功,警务化管理道路就是胜利。

首先,我们要调整好教育管理队伍,保证队伍高素质,管理结构合理,保证管理队伍的战斗力,要求他们既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又有一定的政治素养,还要有一定的警务化水平和管理能力。与此同时,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理我们的教育管理队伍,因为教育管理队伍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学校警务化管理的水准,只有好的将军才能带出好的士兵,没有一支好的管理队伍,势必影响我们的警务化管理水平。因而,建立严格的、完善的规章制度尤其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才能更好的来约束我们的管理队伍,才能使他们充分的体现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更好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然后我们的教育管理队伍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依靠公安部、司法部、公安厅、司法厅的各项条令和法规,根据我校的现实情况制定出一整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来管理我们的教育管理队伍和教育管理对象。

其次,对于学生建章立制也应从两方面入手,既要有偶约束,以便更好的教育和管理,又要有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体现,从而使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更好的结合,教管不分家,全校达到齐抓共管。从而,为公安、司法一线输送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

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管理工作的根本和灵魂。人的行动由思想支配的,因此,要使我们的学生有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就必须先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所以思想政治工作是根本、是灵魂,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政治思想素质是首关,没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结合警察的性质和目前的形势,思想政治工作要透彻的说理,严格的规范纪律,让学生自觉的遵纪与守法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学生当中树立良好的典范,建立楷模。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并重,还要对学生加强道德品质教育,学生道德品质的好与坏决定了学生职业道德高与低,也就决定了这些学生将来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

规章制度是警务化管理的根本保障,建立健全各项警务化管理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立规章制度要做到有根有据,实事求是,全面具体,又不失人性化。用制度管人是最有效的管理,最有说服力的管理,最科学的管理,可以避免随意性和人为性。

警务化管理篇2

关键词:公安高校;警务化;管理模式

一、引言为了适应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需要,不断提高公安、司法警察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公安高校的招生模式和分配形式也随之进入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此,国内许多学者作了相应的研究,虞耀华[1]等探讨了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实施的警务化管理育人模式,核心是警务化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缠结;张洪波[2]提出了实施警务化管理的主要路径,即是合格管理者的选择、全景敞视主义管理场所的建设、时空控制和科学严格的规训与操练结合,以及基于对理性主义和知识维度的个人判断;俞宜标[3]把以人为本作为警务化管理发展的核心和重要原则;许林茂[4]提出了公安高校警务化管理中介论,以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学校、国家三者紧密相关,学生是为了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更好地效力于国家。国家希望学校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高尖端的国家需要型人才,投入到国家的发展、建设中来。学校的教育和培养模式既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又要适应国家发展、建设的需要。

目前,各公安高校的管理体制各有不同,为了适应公安、司法工作的需求,我们是否应走警务化管理模式?应该怎样走警务化管理模式?这是每一位在公安高校从事教学尤其是教育管理工作的同志都应冷静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实施警务化管理的必要性

所谓警务化,从通俗的意义来讲就是与执行警察事务相关联的一切规范和准则,包括各种制度和文化。警务化管理是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条例的规定,对警察事务所实施的正规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活动。公安高校的警务化管理则是通过教育管理者,建立学生规范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使内务条令化、制度规范化、严格规定请销假制度、一日生活制度、警容风纪条例、内务卫生条例、集合会操制度、升旗仪式规定、值班和紧急集合规定、物品点验制度、接待制度、安全保密制度等诸多方面。警务化管理是培养公安、司法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它是公安高校对学生日常管理的基本模式,也是公安高校学生管理的一大特色。

首先,公安、司法队伍建设的需要。公安、司法机关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来充实自己的队伍?当然,不同警种有不同的具体需求,但他们共同的需求是高素质的警务化队伍,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热爱公安事业的队伍。另外,各地公安、司法干警为何要进行培训呢?他们不仅仅是为了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和交流,他们还进行严格的警务技能训练、进行内务管理、强化警容风纪、严格队伍纪律,这完全说明了公安、司法第一线对警务化的需求,所以作为公安高校应该按警务化的标准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和公安干警。为此,省公安厅党委还特别决定对全体公安干警进行军事化训练,对全体公安干警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考核,从而达到铁的思想、铁的意志、铁的纪律、铁的作风、铁的体魄。

内练素质,外练形象。这也说明我们的队伍还欠缺警务化素养,或者说在公安高校时期还没有达到真正的警务化标准。

其次,管理制度的需要。军队、警察、监狱都是国家机器,军队完全进行军事化管理,而且,军事化管理制度是如此的完善。作为公安、司法机关也应该向军队学习,学习军队服从命令,听党指挥;不怕苦不怕累,冲锋在前;规范化,统一化;从而抓好公安、司法机关的队伍建设和形象建设。各地公安、司法机关都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些规定来约束和管理自己的队伍,使自己的队伍规范化、统一化、条令化。而公安高校只是进行半军事化管理,进行训练的还是部队的官兵,这也说明管理队伍还欠缺军事化管理的水平和能力。目前,所谓的半军事化管理距警务化管理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应该逐步缩小差距,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发展公安高校的警务化管理道路。

再次,公安高校正规化建设的需要。依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部出台了《公安高校警务化管理规定》。公安高校是培养训练人民警察的重要基地,是警官的摇篮,必须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方针,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纪律,实行警务化管理。警务化管理是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对公安高校全体人员各种行为的总体规范,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建立规范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培养公安高校的优良校风,以保证各项教学训练任务的完成。加强警务化管理是由公安高校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它是培养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的需要,是公安、司法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公安高校正规化建设的需要,警务化管理模式是公安高校警务化管路的必然选择。

三、实施警务化管理的措施

警务化管理以“四严”为管理要求,以“四化”为管理目标。在工作中能做到有章可循,从严管理,从严治校,做到人规合一。“四严”即“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严格纪律”;“四化”即“思想革命化、作风战斗化、生活制度化、内务规范化”。我们日常工作中把握好“四严”的标准,达到“四化”的目标,教育管理工作就是成功,警务化管理道路就是胜利。

首先,我们要调整好教育管理队伍,保证队伍高素质,管理结构合理,保证管理队伍的战斗力,要求他们既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又有一定的政治素养,还要有一定的警务化水平和管理能力。与此同时,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理我们的教育管理队伍,因为教育管理队伍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学校警务化管理的水准,只有好的将军才能带出好的士兵,没有一支好的管理队伍,势必影响我们的警务化管理水平。因而,建立严格的、完善的规章制度尤其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才能更好的来约束我们的管理队伍,才能使他们充分的体现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更好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然后我们的教育管理队伍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依靠公安部、司法部、公安厅、司法厅的各项条令和法规,根据我校的现实情况制定出一整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来管理我们的教育管理队伍和教育管理对象。

其次,对于学生建章立制也应从两方面入手,既要有偶约束,以便更好的教育和管理,又要有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体现,从而使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更好的结合,教管不分家,全校达到齐抓共管。

从而,为公安、司法一线输送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

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管理工作的根本和灵魂。人的行动由思想支配的,因此,要使我们的学生有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就必须先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所以思想政治工作是根本、是灵魂,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政治思想素质是首关,没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结合警察的性质和目前的形势,思想政治工作要透彻的说理,严格的规范纪律,让学生自觉的遵纪与守法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学生当中树立良好的典范,建立楷模。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并重,还要对学生加强道德品质教育,学生道德品质的好与坏决定了学生职业道德高与低,也就决定了这些学生将来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

规章制度是警务化管理的根本保障,建立健全各项警务化管理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立规章制度要做到有根有据,实事求是,全面具体,又不失人性化。用制度管人是最有效的管理,最有说服力的管理,最科学的管理,可以避免随意性和人为性。

有了制度,就要加强落实,加强监督,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对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管理对象都是保障,对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管理对象都要做到奖罚分明,赏优罚劣。

公安高校只有走警务化管理道路,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公安、司法的人才需求,才能保证公安、司法院校的长远发展。教育管理队伍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辞辛苦,甘于奉献,为公安、司法教育管理事业添计献策,发挥和贡献自己的聪敏才智。培养出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于职守、遵纪守法、意志坚定、顽强拼搏、勇敢坚强、团结协作、有集体荣誉观念、有社会责任感、思想品德优秀、综合素质极高、愿意献身于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为实现自己的誓言而努力奋斗的优秀的人民警察。保证他们能够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守纪律,保守秘密;秉公执法,清正廉洁;恪尽职守,不怕牺牲;达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参考文献:

[1]虞耀华,王泓,丁忠.警务化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新探—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思政工作透视[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1):59-61.

[2]张洪波.公安高校警务化管理问题探讨[j].公安研究,2010(7):82-87.

警务化管理篇3

一、财务预警系统的功能

财务预警系统具有以下功能:①信息收集。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预警。②预知危机。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末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③控制危机。当财务发生潜在的危机时,财务预警系统还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二、财务预审系统的建立方式

财务预警系统建立的关键是如何确定预警的指标和判断预警的警戒线。建立的方式有以下两种思路:

1.单一模式思路。单一模式是通过单个财务比率的恶化程度来预测财务风险。可设立以下比率:

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其中:资产变现率=资产变现金额÷资产账面金额)。

企业良好的现金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可以表现出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发展态势,所以跟踪考察时,应对上述比率的变化趋势予以特别注意。当这些指标达到经营者设立的警戒值,预警系统便发出警示,提请经营者注意。企业的风险是各项目风险的整合,不同比率的变化趋势必然表示出企业风险的趋势,但单一模式没有区别不同比率因素对整体的作用,也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各比率正反交替变化的情况。一个比率变好,另一个比率变坏,便很难做出准确的预警。

2.综合模式思路。综合模式思路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风险,即建立一个多元线型函数模型,来综合反映企业风险。

Z=1.2X1+1.4X2+3.3X3+0.6X4+X5

其中:Z一判别函数值;Xl一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一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一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X5一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该模型是以5个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综合公析、预测企业风险。一般认为7值大于2.675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当Z小于1.81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堪优;在2.675和1.81之间,说明企业财务状况不稳定。

综合模式认为,企业是一个综合体,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某种相互联系,对企业整体的风险影响作用也是不一样的。这种模式给企业一个定量的标准,从总体角度检查企业财务状况,有利于不同时期财务状况的比较。但由于企业规模、行业、地域等诸多差异,使得Z值不具有横向可比性。

三、这立财务预警系统应做的工作

1.加强信息管理。财务预谱系统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这就要求强有力的信息管理向预警系统提供全面的、准确的、及时的信息。耍建立信息管理组织机构,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要明确信息收集、处理、贮存到反馈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及信息专业人员的职责,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警务化管理篇4

公安院校承担着为地方培养“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合格预备警官重要使命,因此跟地方院校比较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2003年11月,第二十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为了提高全国公安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此次会议明确公安队伍要在组织机构、勤务方式、内务管理、教育训练、监督制约等方面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做到统一考录制度,统一训练标准,统一纪律要求,统一外观标识,规范机构设置,规范职务序列,规范编制管理,规范执法执勤,规范行为举止。同时进一步明确,公安院校比照军队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公安部同时制定出《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对公安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的具体目标、要求等则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全国公安院校由此正式步入规范化的警务化管理阶段,这对培养“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合格预备警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公安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但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值得深入探讨:

一、何为警务化管理

警务化管理,是指公安院校围绕其培养目标,依据人民警察的有关条令、条例规定,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挥、协调和规范的、以“四严”为管理要求,以“四化”为管理目标。它要求被管理者要有思想革命化,作风战斗化,生活制度化,内务标准化的良好养成,做到教学生活秩序井然。其管理目的是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在学校全体学生中形成遵章守纪,令行禁止,吃苦耐劳,政治坚定,爱岗敬业的作风,培养学生的执行、服从意识,以适应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需要。2003年11月,第二十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明确了公安院校比照军队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公安部同时制定出《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对公安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的具体目标、要求等则提出了明确标准,主要从规范学生起床、洗漱、参加早操、就餐、课前集合、上下课、晚自习、参加升旗仪式、点名、紧急集合、值勤等操课活动对学生的衣食住行进行整齐划一的规范和约束,并对不符合规范的予以惩戒。

二、警务化管理对公安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警务化管理是一种目标管理,是警察院校的特色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基于培养高度忠诚和绝对服从的人民警察队伍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分别被置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不同位置上,管理者严格依据《人民警察内务条令》、《人民警察着装规定》、《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等有关规章制度,对被管理者进行严格管理,并要求被管理者绝对服从。在这种模式中,学生一入学就被告知自己将来可能是警察队伍的一员,要时刻以一名合格预备警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因为将来可能承担的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神圣使命,必须接受最严格的管理,磨炼出最坚强的品质。如果现在的各项纪律都不能遵守,如何能保证自己以后永远权力之后权为民所用;如何保证自己在巨大的利益或是诱惑面前,不会犯下错误。此种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简单,管理方式单纯,对于当今高校以90后为主,个体意识突出、个人色彩明确、个性特征鲜明,难以用统一的、协调一致的条条框框约束的大学生群体来说,这种管理模式简单而有效,身处集体中的个人很容易被整个集体所带动,所感染,甚至裹挟。作为一种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警务化管理对公安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公安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强烈的集体意识、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严明的纪律观念,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三、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途径之一的警务化管理的弊端

警务化管理作为公安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现途径,对公安院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当今社会日益多元化、信息化,更加强调个性色彩和主体意识的今天,警务化管理比可避免的存在一定弊端,这些弊端也客观上影响了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警务化管理的显示效果:

1.管理面过宽,管理度过严,管理方法过于单一,管理手段过于单纯。一方面过于强调警务化管理的一致性,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一方面过于强调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集体意识,忽视了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的个性发展,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与普通高校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比较起来,公安院校学生很多视野狭窄、思维呆板、创新力不够。

2.警务化管理队伍有待于进一步规范。警务化管理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警务化管理队伍水平的高低。当前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队伍基本能够适应警务化管理工作的需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阻碍了警务化管理效果的有效发挥,同时也降低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公安部2003

[2]《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部2000

警务化管理篇5

【关键词】 政法院校;警务化管理;学生党员;先锋引领作用;路径

警务化管理模式是在军事化管理模式基础上,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依照《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精神,吸纳政法实务部门对人才培养要求而在政法类院校实施的一个科学创举。在政院,警务化管理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政法职业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新时期,如何与时俱进提升警务化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做到以警风促学风,在知识学习上体现严谨求学的纪律作风,达到培养学生政法职业素质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的高度统一?大力发挥学生党员在警务化管理中先锋引领作用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途径。

一、政法院校实施警务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当前存在的问题

1、警务化管理的内涵

一般意义上的警务管理,是指国家对一切警察实务的管束和治理。[1]政法院校的警务化管理,指政法院校的各个部门,根据政法实务部门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参照国家警务管理规定,对学生所进行的德、智、体等各方面的知识传授、习惯养成和技能培养的过程。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各方面均应体现警风特色,其中,最根本、最感性的教育在于养成严明的纪律作风。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是展现警风要求的核心所在。

2、警务化管理的内容和功效

警务化管理包括“一日生活制度”、内务检查制度、列队训练制度、奖惩制度、宿舍管理制度等多项内容。在政法院校,警务化管理是对学生行为的总体规范,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平台,是纪律作风养成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政法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是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的首要要素。多年来,按照“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严格纪律”的总要求,警务化管理模式规范了政法院校学生的仪表举止,锤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了学生严明的纪律、严谨的作风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受到社会各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3、当前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政法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新形势、新情况,以强烈的使命感和危机感,正视原有的管理模式与形势发展之间的不适应,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管理内容、方法和手段,警务化管理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继续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巨大的正能量效应。

二、学生党员先锋引领作用的具体体现

要实现警务化管理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的高度统一,使学生在品质修行中上崇法尚德、在纪律作风上严明有序、在知识学习上勤奋上进,必须多种方法齐头并进、多管齐下。高度重视和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途径。针对当前警务化管理在实践中面临的新形势,学生党员应在此过程中发挥先锋引领作用。

1、以身作则保障课堂学习效果

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达,学生不出校门,在宿舍、教室均可连线上网、畅快“冲浪”。如不加引导、不加节制,必然会影响正常作息和授课效果。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打瞌睡、神游、交头接耳,究其根源,绝大多数与此有关。如因此关了wifi,又如同倒洗澡水而把婴儿也倒了而得不偿失。在“慕课”(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2]风起云涌、大潮汹涌的今天,网络信息不可或缺。学生可以通过“慕课”接受最优质的课程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慕课”组合优质的教学资源,在线组织教学,大大丰富课堂教学信息量。而通畅的网络是“慕课”普及的必须保障。因此,学生党员首先应当在课堂学习、在课程学习中发挥模范作用,如提前预习,主动查询、掌握丰富的课程知识信息,与老师进行活跃的在线交流,科学上网不影响正常休息,在课堂上不开小差等。对反其道而行之的同学,学生党员可以运用自身学习的感受和经验,施加耳渲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带动同学们共同利用网络资源努力学习,在知识追求上体现勤奋向上的警风精神,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2、在集合训练中勇于争先

集合列队上课、加强课外训练是政法院校一大特色,是政法职业素质培养的必由之路。不同的院校根据实际情况会有细节处理的一些不同。在政院,早上的集合列队上课已成为晨曦中一条朝气蓬勃的长龙,是校园生机盎然最有力的象征。下午的警体综合训练场,处处是学生踊跃锻炼的身影。不可否认,这其中也有一些学生动作不到位,应付了事,或不积极参加锻炼。作为学生党员,应该挂牌亮相,在集体中展现共产党员勇于争先的本色。首先,学生党员应率先做到仪表风纪规范整齐。警务化管理规定对学生仪表风纪有具体规定,如规范穿着学员服、言行文明、举止端庄等。其次,学生党员在队列中应坚持身姿挺拔、昂扬向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坚持一日身姿挺拔、精神昂扬不是难事,难的是天天坚持,三年坚持,是一个人毅力的锤炼和体现。第三,锻炼体魄,增强体质,强化技能训练。优良的身体素质是政法职业素质的基础,学生党员同样应在这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成为训练场上活跃的组织者和运动员。

3、在课外学习中自律、自省

在图书馆、学生宿舍、实习岗位等课堂之外学习的场所,是检验一所学校学风建设是否扎实最有力的佐证。没有了老师的时刻督促,只有自我的管理,学习的动力和压力是否充足,对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是否有清醒紧迫的认识,是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学生党员作为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此时具有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先锋引领的作用。首先,应积极博览群书、开阔眼界。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决定其将来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学子梦”当与“中国梦”紧紧相连,图书馆资源丰富,学习环境安静,利用这一优越条件积极博览群书、开阔眼界将为未来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担当文明先锋,不上不健康的网站,不做不文明的举止,包括不在图书馆打瞌睡、勾肩搭背等。第三,在学生宿舍带头科学作息,并在与同学的日常交流中发挥正面的思想舆论引导作用。

4、在校园学习生活的其他方面

包括在食堂或在校外网吧等公共场所,学生党员应当做到慎独、自省,细微之处见精神,时刻意识到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敢于担当,勇当表率,爱惜维护学院荣誉,带动全体同学共同树立政法院校大学生健康向上的形象。

三、加强学生党建工作,采取多种措施组织和引导学生党员发挥先锋引领作用

1、构建坚强的基层战斗堡垒――学生党支部

政法院校基层党组织架构通常是:学院党委―系部党总支―学生党支部。学生党支部或建在系部,或进一步建在年级、专业,是与学生具有最直接关系的基层党组织,基层堡垒战斗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首先,应当加强学习型、服务性、创新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党的方针、政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向基层传达,并组织深入的、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的学习和研讨,教育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信仰追求,在校园学习生活的时时、处处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开展高度自律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活动,在创新和发展自我方面显现当代学生共产党员的风采。其次,加强学生党支部支委队伍建设。学生党支部的书记应该由高级职称的党员教师来担任,在课堂内外都做到言传身教,能最大程度体现政法院校政治建校、传道解惑、教书育人的功能。辅导员及品行兼优的学生可以选任支委,既发挥作为学生党支部与全体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又如同学生当中飘扬的旗帜,催人奋进。其三,建立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对口联系制度。各个教工党支部应当对口联系一个学生党支部,实实在在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切实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教工党支部可以到所联系的学生党支部宣讲党的十精神和党的基础知识,开展学生思想状况调查,谈心谈话等,主动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利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引导学生科学规划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帮助学生党员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勤奋学习,进而影响更多的学生。

2、严格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工作

首先,科学规划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完善学院党员发展细则,明确列举入党积极分子在校风学风建设中应当发挥的模范带头作用,入学之初即早选苗,早教育,让入党积极分子在校风学风建设中接受全体同学的监督,德、智、体全面发展,更好更快成长。其次,坚持不懈抓好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工作。在校学生党员绝大多数是预备党员,因此,应当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指导,继续进行教育和考察。如设立党员示范岗,包括学习先锋岗、宿舍先锋岗、文明先锋岗、训练先锋岗等等,涵盖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方面,鼓励学生党员立足实际发挥先锋引领作用,其积极影响在学生当中要看得见、摸得着。再如,建立校外指导员队伍,主要指从政法实务部分选聘优秀的工作人员担任学生党员指导老师,他们特殊的行业工作优势更能引导和影响学生党员了解社会需求,明确人生目标,从而刻苦学习、创先争优。其三,组织党课学习小组。学生党支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年级、专业或中队中组织党课学习小组,及早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扩大党支部、学生党员的影响力,由点到面夯实警风促学风的基础。其四,充分发挥正式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学生正式党员数量少,应当是学生当中最优秀的分子,可以设置专项宣传栏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既可以让他们的事迹引领优良的校风学风建设,督促他们时刻奋进,又可以给更多的学生预备党员以鼓励和促进。

3、广泛建立促进学生党员学习发展的激励保障机制

学生党员首先应当是学业上的佼佼者,同时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了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让学生党员在学习发展上脱颖而出, 需要建立广泛的激励保障机制。如下,其一,实施素质工程或优才计划,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考虑学生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因为他们是品学兼优的代表,是表现最为优秀、稳定的群体。其次,积极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社会实践。一个共产党员,应该要有时代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强化和升华。如寒暑假期间可以给学生党员布置社会调查课题,或者安排他们下基层服务了解社情民情等等。其三,在就业创业服务上加强引导扶持。学生党员真正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应当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学校可以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产学公司等项目上加以引导扶持,让学生党员先锋岗由校内走向校外,成为政法院校长青的校园“名片”。

政法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不断地给我们的校风学风建设提出新的课题。加强学生党建,组织和引导学生党员在警务化管理中充分发挥先锋引领作用,必然能够提升警务化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以警风促学风带校风,从而整体提升政法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祝昌鸿,俞莲英.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功效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6.

[2] 陈竹.中国大学“慕课”上线,要颠覆传统教育[N].中国青年报,2013-09-24.

[3] 罗国文,刘武阳,张云峰.论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途径创新[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0.

警务化管理篇6

道路交通安全连着各行各业,连着千家万户。20年来,县公安交通警察大队以“保畅通、保安全、防事故、少死伤”为目标,从单一的强制管理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管理能力。一是发挥职能,加强驾驶员管理。认真组织好驾驶员的培训、考试,切实抓好违章驾驶员的“回炉”,进行交通法规的再学习,职业道德的再教育,操作技能的再培训,心理能力的再养成,提高他们的文明交通安全意识。二是主动服务,加强车辆管理。结合我县山多地广、交通不便的实际,将机动车辆、摩托车的挂牌、保险、年检、过户及“黑车”、报废车的管理延伸到乡村,到乡村为群众办理车辆落户、检审手续,大大节约了农民群众往返县城的时间和食宿费用,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三是加强路行管理。改变以往突击式、间歇性的管理为24小时不间断地管理,在各主要路段路口进行巡查,查处重点交通违法行为,预防和遏制交通事故,保护和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同时,加大路面巡逻力度,勤上路,勤检查,勤询问,边治理边发现问题边建章立制,建立了一套路面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突出重点,完善客运交通安全联系户制度

随着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展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车、路”状况总在不断地变化。为突出交通安全管理的重点,有效缓解“人、车、路”之间的矛盾,我们牢牢抓住客运安全这条主线,推出了客运车辆管理的三项措施,取得了辖区内未发生一起客运车特大交通事故和客运驾驶员负主要责任的重大交通事故的管理成绩。一是扩大联系范围,加强宣传教育,建立社会监督管理机制。二是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以交警管理为主,交通、公路、公安等部门配合,对驾驶员驾驶技术、心理素质、安全意识、车辆状况进行跟踪联系管理。三是建立客运车辆专项管理档案。对客运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设立客运车辆安全技术档案和客运车驾驶员违法档案,并经常性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队伍的交通法规意识,形成遵纪守法的交通氛围。联合运输公司建立违法行为惩罚机制,提高驾驶员的警惕性和自觉性,狠抓源头管理,及时消除交通事故隐患。

三、牢记责任意识,树立良好形象

执法环境不宽松,管不严、管不到位的问题是当前道路交通安全执法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我们切实加强民警的依法行政意识、责任意识教育。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从珍惜重视人的生命的高度来认识公安交警的神圣职责,把严格执法和热情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并通过测评制度,从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抓起,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好的服务。三是强化执法手段。对交通安全管足管严管好,加大对违章肇事、破坏交通秩序行为的处罚力度,彻底改变那种由于“权力干涉”、“亲情友情”、“利益驱动”、“随意执法”等原因造成的执法权威下降的后果,确保令行禁止,达到保平安的目的。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交通安全有赖于全民交通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的提高,这是治本之策。20年来,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做到道路安全工作“报上有文、广播有声、电视有影”,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警务化管理篇7

所谓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以有效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宗旨,运用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和管理的理论与方式,民主运用公共权力,并以科学的方法依法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活动。在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新公共管理是一种以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为特征的管理主义。

新公共管理运动首先在英国的撒切尔夫人改革中运用,很快扩展到欧美各国,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而在差不多同一时期,以社区警务战略为主的第四次警务改革浪潮席卷欧美各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休斯顿警察局首先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国也纷纷实行社区警务。社区警务战略认为社会是产生犯罪的根源,抑制犯罪的主力军也在社会。警察的社会公仆角色重新占领上风,警察在回归社会的同时,其打击犯罪的作用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得到进一步加强。这次改革以警察科学理论的反思与突破为先导,以社区警务为主要内容,以全社会的力量打击与预防犯罪为重点,追求历史上“自我警务”、“人人皆警”的传统模式,形成主动提前式警务风格。

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和社区警务战略的实施绝不仅仅是在时间上重合那么简单,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背景在于官僚制问题重重(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等);各国财政赤字增加,公共服务效率低下和无法维系,影响经济发展;新技术革命使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社会,迫切要求更加高效、灵活、透明的政府型态;经济全球化要求西方政府进行积极的改革,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社区警务战略实施的背景在于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汽车、车载无线电台和电话这三项科技成果在警务工作中得到应用和普及,警务工作以快速反应机制与模式为取向。但与此同时,警察对技术的过度依赖以及专业化的倾向,使得警察在许多社区内出现了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这种孤立随着60年代城市问题的大量涌现而变得更加明显,民众与警方之间矛盾加剧,造成民众对警方的信心危机。为此,警方不得不对单纯追求警务现代化和专业化的警务机制进行反思,试图改变已恶化的警民关系及以案件为中心的被动反应式警务,使警察回归社区,依靠公众,预防犯罪,重塑警民关系①。新公共管理运动和社区警务战略实施的背景都与之前过多的强调行政专业化、技术化有关,行政上的官僚制和警务上的专业化使得政府和警察疏远了公众,拉大了与公众的距离,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和犯罪率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强调以“顾客导向”为重要内容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改善警民关系为重要内容的社区警务战略就应运而生了。

社区警务运动是涉及警察组织内部与外部的一场综合性改革实践,在组织内部,以管理主义为指导原则,倡导合理授权,实行参与管理,积极引入企业化管理方式;在组织外部,以公共选择理论为指针,寻求建立警民之间同伴关系,试图通过警民携手合作,共同鉴别影响社区品质的问题,进一步找出问题的根源,再由警察与群众共谋解决对策,达成增进整个社区治安的最终目的。可以说,西方各国社区警务改革体现了对经济、效率与效益等多元价值目标的追求,包含了警察组织内部企业化,外部市场化、社会化等改革内容,蕴涵了管理主义、公共选择、社会控制等理论原则,是西方各国行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②。警察部门改革属于公共部门改革的重要部分,在新公共管理浪潮冲击下各国都对公共部门进行改造,新公共管理运动对公众需求的强调与社区警务对公众安全需求的重视是一致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内涵中包括有社区警务战略的思想。

二、社区警务战略改革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部分

作为席卷全球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深刻影响了各国公共部门的变革,警察部门自然也深受其影响,奥斯本和戴布勒在《改革政府》一书中提出了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公共部门改革的十大原则:(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浆。(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3)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4)有使命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6)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需要。(7)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8)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③。

在新公共管理之前的传统公共行政强调行政的专业化和官僚等级制,新公共管理运动则重视“顾客导向”,即要求政府站在公众立场思考,把公众看作最宝贵的资源,通过直接与公众互动,了解公众需求,针对公众需求生产和供给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公众创造利益和价值,并尽可能地减少公众成本,通过多元化、便捷化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获取公众的最大满意度,并以公众的满意作为政府的基本目标。④社区警务战略的实施也遵循了这一原则,以社区为导向,即以社区的治安需求为导向开展警务工作。一方面是警察立足于社区,以提供全方位的警勤服务为先导,改善和密切警民关系,实现警民携手、并肩合作,治理日益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一方面是强调以防为主原则,社区警务的着力点在预防犯罪上。注重社区预防、控制犯罪机制的建设,与公众共同寻找分析和解决滋生犯罪的各种隐患,还社区以安宁⑤。

从社区警务战略的基本内涵可以看出,社区警务要求警察要立足于社区,依靠社区社会化力量进行警务工作,这与顾客导向中充分重视公众需求,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重视社区内的社会化力量的特点是一致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府的管理活动及各个领域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在用种种经济学方法分析了政府困境及其原因的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独到办法。它认为:“没有任何逻辑理由证明公共服务必须由政府官僚机构来提供。”既然政府内部问题重重且历次改革收效甚微,那么最好的出路是打破政府的垄断地位,建立公私组织之间的竞争,从而使公民得到自由选择的机会。按照该理论,政府警察部门的作用是有限的,社会治安管理的主体不只是警察部门,各种非政府组织和各种社会团体甚至私人组织也参与社会治安管理。在整个社会体系中,按照国家和社会的分离,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划分,公域和私域的调整,不同的治安管理主体对应着不同的治理对象,发挥各自的作用,政府警察部门将本不属于自己或者自己无力独自承担的更多职责分担给其它社会组织和公众,只做他们不能做、做不好的事情,如对多发性抢劫、等恶性案件的场所进行深夜巡逻等,单凭公民个人的资源不能解决,互相联合又不太可能,应该由政府的警察部门负责。

其次,虽然治安服务属于公共产品,政府是主要提供者,但不是惟一提供者,不排除利用市场的手段由其他社会力量来提供。即在治安产品的提供上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将部分治安产品的生产向社会开放,以契约的方式(如治安承包)引入多元生产主体,营造一个竞争的局面,以提高公共治安产品提供的效率,竞争最明显的好处是提高效率,萨瓦斯的研究表明,公营部门提供服务的成本费用平均比承包商提供服务的成本费用高出35%—95%。这对传统的警察业务必须全部由国家警察包办的认识提出了挑战。除属于国家警察权范畴的强制措施和执法活动外,警察的管理、保护、救护、服务等职能都可以由社会其他组织来履行的。

公共管理理论倡导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推行警务的社会化,以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对警察工作而言,警务社会化同样需要遵循市场规律,进行企业化运作,警察机关、警务工作和警务改革不应该只强调其特殊性而固守旧法。社区警务战略的理念基础之一就是犯罪的根源在社会,控制犯罪的责任也在社会,有效地遏制犯罪必须全社会参与,只靠警察想要有效控制犯罪是不可能的。西方警学家认为,对于控制犯罪来说,“警察只是刑事司法的一部分,刑事司法系统又是政府的一部分,而政府不过是社会的一部分而已”,“只有动员社会和公众参与,才能有效地控制犯罪”,这种深刻的认识是实施社区警务改革所依据的主要理念之一⑥。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推行警务的社会化,对当前实施社区警务和农村警务战略和警务改革发展的指导意义在于:1.政府服务的对象是公众,供养政府及其人员的所有经费又是取之于民的税收,纳税人有获得治安服务的权利,政府有向社会公众提供基本治安服务的义务。所以,基本警务保障和治安服务所需的资金来源,应当由政府提供,政府不应也无力大包大揽。2.对于基本警务保障和治安服务,也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吸引社团、企业甚至公民个人来提供。如私人戒毒所、治安承包责任制、社区矫治机构,甚至象西方一些国家的私人监狱制度,都值得借鉴。3.个人或者组织希望获得额外的、特别的警务保障和治安服务,如私人保镖,物业保安服务等,则个人或者组织理所当然的应当自己付费。4.鼓励警务“私有化”,即以商业运作的方式为公众提供安全服务并收取报酬获得收益⑦。新公共管理运动和社区警务战略都强调公共产品提供主体的多元化不只是巧合,实际上是新公共管理运动在政府警察部门的具体实践。

三、新公共管理运动与社区警务战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自从撒切尔夫人在英国开展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践以来,尽管有着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各种批评和质疑,但是无疑新公共管理运动产生了巨大的成效。从现代政治理论的发源地英国开始,新公共管理运动渐渐刮遍了大半个地球,成为西方公共行政领域的时代潮流。对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理论上讲,“新运动”打破了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模式,引进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主义等方法。这场运动对西方政府公共管理实践成效显著:这场政府改革运动,不同程度解决了发达国家面临的财政危机和信任危机,提升了政府运作能力,回应了在全球化中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具体体现为:(1)降低政府财政支出和行政成本。加拿大联邦政府在1985年的财政赤字占GDP的8.5%。政府实施了一个计划以重新获得加拿大联邦政府的财政,弥合财政分裂的状况。他们在3年内消除了赤字,实现了连续6年的预算平衡。通过运用具有高度透明性和参与性的模式,政府实现了减少20%开支的目标。“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削减经费,降低成本,增强能力的行政目标。(2)确立了为顾客服务的崭新行政理念。政府自觉地把管理职能定位在是管理的掌舵人而不是划船者。这样就超脱于具体事务之外,集中精力参与政府决策的制定,对一些能够外包的公共事务,可以让一些NGO机构去做。同时政府通过授权和分解责任,引入激励机制,对人员实行聘任或合同制,大大缓和了政府内部管理的紧张,用成绩来决定升迁去留,用市场的办法来解决行政问题。

警务化管理篇8

摘要:20世纪80年代,在英美各国向警察机构投入大量资源的情况下,犯罪数量却仍然在不断上升。而且,20世纪90年代英国的犯罪调查显示,民众对警察工作的满意度在下降,对警察控制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信心也在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英美等国围绕着组织绩效,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指导对警察组织及其他公共行政组织进行改革。我国警察组织亟待建立一套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以新的绩效文化、绩效目标、绩效指标和绩效管理方法来保证警察组织绩效管理的顺利进行,达到促进警察绩效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BSC(平衡记分卡);警察组织;绩效管理

一、研究背景

从1829年英国罗伯特·比尔爵士的进行的第一次警务改革,到1990年到现在的世界第五次警务改革,警察的角色基本定位在了打击犯罪和提供社会服务这两个方面。

每一次的警务改革,都会对警察行政手段有着充实、完善的作用,使得警察行政手段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为大众服务。警察行政手段也从最初的暴力性,强制性为主,转向以服务性、合作性为主,特别是第四次警务革命,这种影响和变化更为明显。第四次警务革命以欧美各国的“新警察模式改革”,也就是社区警务运动为标志,时间是1970年至今。它在10个大的范围内对原有警察组织结构、理论观念进行了反思和检讨,强调警察现代化技术与警察哲学的理性结合,回归警察“传统更夫”的服务职能。这四次警务革命都是在追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警察工作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在专业队伍建设、科学技术使用、改善警民关系等方面展开工作。从警务改革的效果来看,并没有很好地完成警察部门所设定的工作目标,使人民真正满意。社区警务也并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对犯罪产生重大的抑制作用。在社区警务实施几十年后,犯罪率上升的趋势并没有根本改变,人们对社区警务的作用也产生了怀疑。

前四次警务改革,我个人认为改的只是整个警察组织的总的方向和思路,并没有很好地认识到警察的管理体制、警察组织绩效以及警察个体在整个警务改革中的作用。打个比方,警务改革是个正在成长的孩子,前四次警务改革,改的只是这个孩子该怎么走路、朝哪里走、以及他的穿着打扮和发型等问题,然而我么要做的并不仅仅是对警察组织所赖以生存的制度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整容手术“,而是要改变他的“DNA”,改变制度的遗传密码,这应当是在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的新公共管理理念之下的第五次世界警务改革的一部分。

二、BSC理论的介绍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首先启端于英美国家的新公共管理已经成为概括西方公共管理最新发展趋势的一个学术概念,并且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为了提高警察组织绩效,西方国家开始将新公共管理的“顾客意识”,义务、竞标等市场化管理模式引入警察机构,从而极大地改善了警察绩效。BSC评估方法是由罗伯特·S·卡普兰与戴维·P·诺顿发明的一种革命性的评估和管理系统。这些衡量方法分为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不同的方面。平衡记分卡在企业管理中评价颇高。,将目标分解成多项指标进行业绩评价,改变了传统的靠单一的财务评价指标对企业绩效进行考核的做法[1]。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政府管理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面临着价值定位、工具选择等诸多问题,不仅需要在观念上学习新的政府管理理念,还需要在技术上学习新的管理方法。

三、我国当前警察组织绩效考核的相关情况介绍

我国当前警察组织的人事制度改革正日趋深入,“干部职务终身制”、“大锅饭”等制度已经逐渐废止,取而代之的是“一警多能”、“干部轮岗”、“竞争上岗”和“考核晋升”等等。每一位民警都时刻面临着知识、能力的竞争。然而警察组织绩效的考核办法却鲜见改革,考核的形式化以及“按资排辈”的现状仍未改观。范柏乃从中国警察组织绩效评估的实践研究出发,列举了我国警察组织绩效评估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体系,归纳总结出“从队伍建设、执法办案、破案打击、基础管理防范和其他业务工作五个领域中遴选出66项指标,构建公安警务绩效的理论评价指标体系”[2]。

在研究警察组织绩效的诸多问题中,我们所认识到和重视的是整个警察组织应该朝一个什么样的方向走,而忽略了警察个体在警察组织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警察组织的方向定位如何,最终落到实处的还是警察个体如何去执行这个方向,是否有意愿为实现警察组织的整体目标而努力。

面对陈旧的公务员招录体制和绩效考核办法,我国已经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包括改革公务员的任免和晋升制度,采用公开招考的形式。然而,是不是我们把好了入口,就能解决公务员的素质和效率问题呢?是否政府只要招录更优秀的人士来政府工作就可以改进绩效?

我想问题不仅仅在于“人”,还应该注重这些“人”所深陷的那种制度。因此,如何实现打击犯罪与提高社会服务这两大职能的效率最大化,新的管理理念应该被引入并予以运用。

四、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警察组织开展绩效管理的原因分析

我国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在实践中存在的比较明显评估的“内向性”,评估的“单向性”,评估的“控制取向”,基于我国在评估中存在的“评语式”的绩效考核方法以及匮乏竞争机制的现状新的绩效考核方法,我国警察组织亟待建立一套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以新的绩效文化、绩效目标、绩效指标和绩效管理方法来保证警察组织绩效管理的顺利进行,达到促进警察绩效提高的目的。

(一)打破传统僵化的组织绩效管理模式

改变了传统的僵化的警察组织通过“破案率”来考核晋升的管理模式。在当今中国,警察组织的职能在发生转变,在打击和预防犯罪的同时,社会服务的职能在第四次警务改革之后逐渐凸显。职能的转变使得警察组织单靠“破案率”来进行绩效考核,难免过于牵强。因此,在新公共管理理念逐渐深入的今天,更加切实有效的组织绩效考核办法也需要引入到警察组织之中,在企业管理中较为经典的BSC(平衡记分卡)理论为警察组织绩效考核模式的转变提供了一个可能性。

(二)促使警察组织职能转变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面临的又一重要的行政体制改革课题,警察组织作为重要的行政组织也需要从警察组织职能和观念上进行转变。由统治性行政转向服务性行政,这是当代政府行政改革的普遍趋势,标志着公共行政价值范式(Value paradigm)和指导思想的革命性变化3。警察组织与社会公众的关系在发生着变化致使警察组织必须改变理念的同时进行职能的转变,警察组织绩效考核的关注点在于警察职能行使。警察组织绩效考核办法的改变会给警察组织职能的转变带来新的契机。

(三)促进警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警察组织职能再定位的过程,同时也是警力资源重新优化配置的过程。警察组织绩效考核方法的转变可以促使警力资源的优化配置。BSC理论关注的一个重点就是“顾客意识”,公众对警务的需求最具体、最客观、最具有针对性,通过顾客导向可以使得警力资源的配置朝向公众需求的方向,从而实现优化配置。警察组织绩效评估可以客观地考量警察组织在各自领域的工作效率,为警力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四)有利于警察公共关系的改善

警察公共关系历来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BSC评估方法下的警察组织绩效评估打破了传统且僵化的绩效评估模式,将“顾客意识”引入评估理论,顾客导向的警察公共关系充分考虑了社会公众的各方面状况和需求,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可接纳程度以及较高的公众理解性,可以促使警察组织进行职能的再定位和服务意识的提升,从而间接地改善警察公共关系。

五、基于BSC下的警察组织绩效管理机制的构建

BSC理论关注的四个维度:公众维度、职能维度、学习成长维度、财务维度。BSC评估方法是

对组织战略发展的绩效关联定位和战略绩效测评工具,基于BSC下的警察组织绩效管理机制的构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警察组织职能再定位与组织绩效观念的培养

警察组织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打击和预防犯罪的主要力量,同时也承担着冗杂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然而我国当前警察组织中存在着警种繁多、职能交叉重叠、协助业务的繁多的现象,这就间接造成了警察组织的无效率,警察组织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不高。因此要在实行职能再定位的同时,培养警员的组织绩效意识,这是从警察组织职能维度、学习成长维度出发,为警察组织绩效管理机制的构建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软环境。

(二)科学合理地设定组织绩效目标

所谓绩效目标,简而言之就是组织绩效管理所希望取得绩效成绩,科学合理地制定警察组织绩效目标可以为充分发挥警察个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警察人力资源开发不仅注重以人为中心,也要注重人事相宜。因为警察组织中的任何个体都是有理想、有需要、有性格,期望被关心、被尊重、实现自身价值的人,警察个体的行为反映的是整个警察组织的形象,警察个体的目标应该与警察组织战略目标相一致。基于BSC评估方法下的警察组织绩效管理机制可以充分地考虑到警察个体在整个警察组织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客观地做出评价,给与平等的晋升渠道,从而将警察个体的能动性发挥到极致。

(三)结合BSC理论,引入公众评估制度

公众维度是BSC评估方法关注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焦点,公众评估历来被世界各国所重视,进入21世纪后,英国即开展了以提升公众满意度为重点的警务改革。警察组织绩效的考核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那么社会公众则是最为客观、直接和最为真实的评估主体。“顾客导向”下的警察公共关系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即是警察组织与社会公众的关系。通过引入公众评估制度,可以使得警察组织更加明确在警务活动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对症下药,在满足公众需求的同时完成警察组织的组织任务和组织目标。(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

基金项目:2012年西南政法大学校级科研项目“BSC评估方法下的警察组织绩效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1]罗剑.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政府机关绩效体系的建立.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7年12月

警务化管理篇9

近几年来,新公共管理理论日益引起我国学者的重视。他们在介绍其基本思想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了深人分析,形成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对推动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政府管理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认为,从近年来世界警务改革包括我国公安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看,在公安改革中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可行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公安行政管理具有一般行政管理的共性特点

公安机关的行政管理职能,是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公安行政管理包括户政管理、国籍管理、出人境与外国人管理、边防检查、国(边)境治安管理、道路交通管理、消防监督管理、特种行业管理、公共场所与公共秩序管理、枪支弹药与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管理等10多个方面。仁5了这些虽为公安机关所特有,但其作为政府行政管理的组成部分,也同样具有一般行政管理的共性特点。

(二)西方警务改革的成功实践

近代警察产生以来,从世界范围来看,其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有学者将其归纳为四次警务革命。即:警察的职业化、警察的专业化、警察的现代化、社区警务和私人警务仁6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的兴起,以英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开始大量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警务改革,“效益”、“绩效”、“竞争”、“成本效益”分析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成为这次改革的突出特色,“满意决定警务论”成为英国警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公众对警察的满意程度”也成为衡量警务工作的重要评价指标。目前,英国的第四次警务革命仍在进行当中。改革的实施基本达到了“无增长改善”①的效果,提高了警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三)社会多元化的警务需求

公安工作就是为整个社会提供无偿的公共安全服务,公民无论贫富或地位高低,在享受公共安全保护方面是平等的。但是,近年来,中国社会阶层的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富裕阶层的人数不断增多,他们已经不满足公共安全服务的平等提供,比其他阶层更为关注个人及家庭、财产安全,迫切希望在公安机关提供的一般公共安全服务之外,有更加多元化的安全服务。而政府服务的平等性决定了公安机关不可能给他们提供特殊的服务,他们的需求只能在公共安全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中寻求解决。同时,《刑法》、《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原来由检察机关管辖的九十多种经济犯罪案件移交公安机关,一些新的犯罪如证券犯罪、计算机犯罪等大量出现。在警务资源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公安机关刑事执法任务的增加必然影响其行政管理职能的发挥,公安工作特别是公安行政管理社会化的问题已经不能回避。

(四)深化公安改革的内在呼唤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公安改革的历程可以看出,目前,公安改革正处于全面发展、不断深化的关键阶段。也就是说,公安行政改革急需理论的支持而新公共管理理论无疑叮以作为指导公安行政改革的理论之一

二、从新公共管理的角度看公安改革中需要强化的几个观念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公安改革进行分析,笔者感到,以下几种观念在今后的改革中需要进一步强化

(一)效益观念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是突出强调政府管理中的“三E”,即经济、效率和效益—通过引人市场机制,改造政府运作,以节约开支,追求效益最大化。目前的情况是,公安改革中尚未真正树立效益观念,没有把节约行政成本作为改革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实际工作中对公安_l作的“投入”既有不足又有浪费,对公安工作的“产出”(实际效果)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人海战术”、“不惜一切代价”达到某种目的的做法尚普遍存在。

(二)“顾客至上”观念

新公共管理理论将政府公共服务的对象称为“顾客”,强调把“顾客满意”作为政府施政的目标,并运用“顾客需求”的导向推动政府工作的改进和提高。公安机关的工作对象虽然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类,即打击的违法犯罪分子、保护和服务的人民群众,但都存在一个如何“服务”的问题。目前,这两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在打击违法犯罪方面,强调严厉打击多,对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不够;在服务人民群众方面,重管理轻服务。最近几年,公安机关虽然提出了“人民满意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强调了“执法为民”的公安改革理念,但这些在公安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三)“理性经济人”观念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包括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会根据理性来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政府部门的管理也要引人市场竞争机制,进行绩效管理,强化对人员的监督。多年来,公安机关始终强调政治建警,大力倡导的是无私奉献、勇于牺牲,这是对的,也是必须的,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警察也是一个“经济人”。近年来,公安改革中的竞争激励机制建设一直比较薄弱,落实得也不好,警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同时,警察的工作具有高负荷、高危险的特点,并在总体上实行1年365天、l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制,付出的辛苦和承受的压力远非其他部门能够相比。我国每年有500名左右警察因公牺牲,近万名警察负伤。但是,目前我国警察的工资、福利待遇、伤亡抚恤、医疗保障等,与一般公务员基本相同,造成警察付出与回报的反差日益扩大。

(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社会化观念

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倡政府管理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以建立有限政府,减轻政府负担。公安机关的工作也属于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但对其市场化、社会化的研究尚未引起应有重视。近年来,公安机关虽然提出了公共管理和服务“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推动了大城市保安服务业、押运业的市场化、社会化,但做得还远远不够。如110报警服务至今仍未实现社会联动,有关服务不仅没有市场化、社会化,而且60%一80%的接处警不属于公安机关的职责范围。

三、公安改革中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应注意的问题

新公共管理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伴随着不同的意见,甚至是怀疑和批评。尽管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许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改革尝试,并取得了公认的效果,但从其理论趋向以及实践模式来看也并非尽善尽美,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或缺陷。公安机关因其性质、任务和地位、作用的特殊性,在推进公安改革中对此更应保持清醒认识。

(一)市场化问题

1.公共责任问题。由于市场化是以营利为目的,公共安全服务的提供者可能会在对低成本高收益的追求的驱动下,不尽职尽责。这也是制约公安工作全面引人竞争机制的主要问题。比如,破案招标制之所以昙花一现、难以推广,主要在于:一方面公安机关刑事破案工作非常特殊,要使用特有的侦查手段,是针对特定人的侦查,案件的复杂程度、侦破的难度实际上不可能用经济指标来准确标定;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危害重大、影响恶劣的案件,公安机关必须不计成本,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不惜牺牲警察的生命,以维护法律的公正和社会的正义。

2.公共安全服务不平等问题。公安工作中部分公共安全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后,将会造成原来平等提供的服务在实际中出现不平等,有钱的可以享受比较好的安全服务,没有钱或者钱少的少享受或者不享受一些安全服务。近年来一些地方尝试开展的企业点警制,出发点虽然是为了转变公安机关的作风,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但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①

3.保安服务业违法违规问题。目前在我国的保安服务市场上存在着所谓的“黑保安”。这些没有经过批准私自成立的保安服务公司,出现了不少侵犯人权、侵犯公私财产的问题。公安机关应加强对保安服务业的管理和业务指导;确立明确的服务标准,对服务绩效进行持续监控和评估;向公众提供充分的公共安全服务信息,并协助公众有效使用公共安全服务;建立广泛的的协商机制,听取各利益相关者包括服务提供者、使用者、雇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服务的改善和提高;贯彻平等的原则,特别要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照;明确申诉程序,建立纠错制度,及时查处和纠正服务中出现的}可题。

4.私人侦探和私人保镖问题。近年来,尽管没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认可,但我国实际上已经出现了所谓的私人侦探、私人保镖。应当承认,私人侦探、私人保镖虽然是为私人提供安全服务的,但这种服务也是公共安全服务的组成部分;私人侦探、私人保镖顺应了社会多元化的公共安全服务需求。不久前,针对近两年相继发生的富豪被杀案件,①有人撰文指出:“私企老板人身安全引起关注”、“中国富人安全谁来保障—富人也是弱势群体”。还有学者提到“市场经济本身就是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只要社会有需要、客户有要求,从业者有利益、有钱赚,那么存在就有合理性—当然,前提是不违法,不能扰乱社会治安。”〔7〕但笔者认为,目前国家对私人侦探、私人保镖在法律法规层面还没有任何的规定,对其认可无法可依;另一方面,允许其存在并提供服务,在保护人权方面可能弊大于利。

(二)重视结果而非过程的问题

从注重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转向注重实际工作绩效,只能建立在社会法制体系已经十分完备、公民守法意识普遍很高的基础上。目前,我国在这两个方面条件都不具备。从我国公安法制建设的现状看,尽管已有以公安机关为执法主体的国家法律49件,行政法规82件,部门规章和其它规范性文件800多件.仁8但距离法制完备尚有很大距离。从公安机关执法实践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力、案甚至执法犯法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三)引人竞争机制的局限问题

新公共管理理论将竞争引人政府的公共服务,改变了政府独家垄断公共服务的局面,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约了行政成本。但公安机关引人竞争机制有很大的局限性。公安机关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职能,只能由自己履行,不可能允许社会力量来竞争。即使有竞争,也只能适用于公安机关内部。

四、从新公共管理理论看公安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一)建立“投人”保障和“产出”评价机制,提高公安效益

“公安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追求警察工作的效率和效益,不讲效益的警务理论研究和警务改革是毫无意义的。衡量一个国家警务工作机制是否科学,关键要看其警察工作效益是否最大化。有了效益的意识,警察工作自然会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19:目前.公安工作和公安改革中还没有真正树立起追求“三E”的理念。一方面,受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分灶吃饭财政体制的影响,国家对公安工作的投人严重不足。据公安部2002年统计测算,全国县级公安机关要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转,年公用经费缺日达76.5亿元;全国40%的派出所没有机动交通工具,38%的看守所没有囚车,有1万名民警没有换发“99”式新警服。另一方面,在日常公安工作中,尤其是在打击犯罪方面,公安机关却常常搞所谓的“大兵团作战”和“人海战术”,几十年习惯于进行拉网式排查和集中统一行动,“严打”和“专项斗争”往往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当然,对于一些影响恶劣的特大、重大案件和突出的治安问题,应当将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不遗余力地予以解决。但是,在日常的警务工作中,则应当重视“成本效益”问题。公安机关“投人”不足与资源浪费并存的情况,已经成为影响公安效益的突出问题。

1.制定经费标准。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分类制定公安机关办案经费、训练经费、装备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等开支定额标准,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分别予以保障。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公安机关,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加大补贴力度。要通过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公安经费标准,从制度上解决“投入”不足和需求无度、资源浪费两方面的问题,同时积极推进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加强财务审计和监督,保证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

2.科学设置机构。目前,公安机关内设机构过多,分工过细,造成部门职能交叉重叠,互相掣肘,推诱扯皮,难以形成合力。应当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建立符合公安机关实战需要、有利于职能作用充分发挥的机构设置模式,科学划分领导机关、一线和基层的界限。只有综合性、监督J哇和行政决策辅职能的领导机关,可继续保持现行机构设置;在直接承担维护稳定、行使治安行政管理权和履行刑事司法职能的一线和基层,实行机构建制,省级以下公安机关实战业务部思想、执法方式和管理模式等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门分别建立总队、支队、大队、中队;同时,按照革,以推动公安工作由目前的管制警务向服务警务相同相近职能交一个部门归口管理的原则,综合设转变,由以行政为中心向以公众需求为中心的方向置机构,将地市级公安机关的内设机构由目前的发展。30个左右精简到10个左右,县级公安机关内设机1.转变执法观念,坚持执法为民。公安机关、构由目前的20个左右精简到5个左右。人民警察要牢固树立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法

3.优化警力配置。全国现有的257个地级市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中,有93个市下辖一个区,其中城区人口在50万强化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时限意识和自觉接受监以内的43个,50一100万的41个。根据吉林省辽督的意识,把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追求效率与实源市公安局机构改革的经验,市辖区少、人口规模现公正、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执法形式与执法目小的城市,可以撤销分局,打破有区必设分局、有的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执法和服务中,要把人民群街道必设派出所的格局,根据需要设置警署或中心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派出所;县公安局的派出所,也可以打破一乡一所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的格局,合并设置中心派出所;警署和中心派山所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实做到人民公安为人设警署长(所长)l人,政委l人兼综合组组长,民。副警署长(所长)3人分别兼任队长,防止出现机2.放松规制,创新管理模式。公安行政管理关化倾向;精简市公安局和县公安局机关的编制,中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管的面太宽、管的事太机关人员编制不超过本市、县公安编制的10%;多、管的度太紧,程度不同地出现了“管不了也警力配置优先保障派出所,根据派出所工作需要核管不好”的情况。因此,应当适度放松规制,以足编制,需要多少就配备多少,不足部分一律通过公众需求为导向,推动公安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精简机关人员解决。逐步实现由管制警务向服务警务的转变,由以行政

4.实行公安工作年度综合评价制度。针对本权力为中心向以公众需求为中心方向的发展,探索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在服务中加强管理的措施、办法。对原来由公安机基础上,由当地政府确定公安工作的年度量化工作关管理,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不应再由公安机关目标,并根据工作目标制定公安机关的经费预算;继续管理的,要坚决退出;对原来由公安机关管年终则组织力量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公安机关完理,而且随着形势的变化仍然需要公安机关继续管成目标任务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未达到目标任理的,要不断创新管理思路,改进管理方式,切实务要求的,认真分析各方面蒯京因川属于客观形势瑞誉港‘管好;对原来不由公安机关管理;随昔社会变化而造成“投人”不足的,下一年度增加预算;因公安机关自身原因造成的,在采取其他措施的同时,下一年度相应减少预算经费,促使公安机关进行内部挖潜,改革工作运行机制和队伍管理机制。

(二)坚持执法为民,实现由管制警务向服务警务的转变

在社会主义;}J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服务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和理念越来越受到了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政府部门也日益清醒地认识到了服务的重要性。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倡的“顾客至上”理念,推动了政府行政改革的深化,昭示了改革的方向,对我国的行政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公安机关过多地强调了自己的强制管理职能,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管制警务模式因此,必须对公安机关的执法的发展,需要公安机关管理的,要积极承担责任,有效履行职责。L10)要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公安行政管理工作重大政策措施的调整,要实行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在全面清理、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严格依法设定行政审批事项,法律不允许和于法无据的行政审批要坚决取消。要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工作重心从事前审批转移到事中监督和事后查处上。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全国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要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职业为基本落户条件,放宽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的户口迁移限制。3.引人“顾客”理念,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在这方面,不少国家的警方都曾经有过深刻的教训。英国在第四次警务改革中就曾出现了过多强调服务而使警察打击犯罪职能弱化的问题。“忽略首任务是打击犯罪,警察的关键职能是对付犯罪活动和成功地打击犯罪”,导致“目前越来越多与犯罪无关的事情要警察去干,致使警察这一基本职能越来越冲淡。”“警察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付犯罪而在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日,呼救电话只有18%与犯罪有关。警察直接对付犯罪的时间只占工作时间的40%”仁11]因此,我们首先要强化和优化警察预防犯罪、打击犯罪的核心职能.该管的一定要管住、管好,该打击的一定要毫不手软维护好一方平安,才是公安机关对人民群众真正的、最大最好的服务.其次要尽可能参与积极的非警务活动,不参与消极的非警务活动。

(三)界定警察的核心职能和边缘职能,推进公安工几作社会化

我国很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这些任务具体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按照分工承担。警察职能是警察对国家与社会所应发挥的效能与作用,体现着国家赋予警察的使命与要求。日2〕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所履行的职能,包括核心职能和边缘职能。在我国,广一义的维护社会治安力量,除警察外还包括保安、治保会、企业内保组织、治安联防队伍等所谓的“非职业警察”一,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具体指导“非职业警察”从事一部分维护社会治安的工作“非职业警察”发挥的这一部分作用,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警察的边缘职能或附带职能随着社会对公共安全服务需求的多元化,仅仅依靠政府无偿提供公共安全服务的状况已越来越难以维持,推进公安工作的社会化已经是必然趋势。

因此,有必要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重新明确警察的职能定位和职能划分,进一步界定警察的核心职能和边缘职能,逐步将边缘职能社会化,以满足社会多元化的警务需求,重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体系一在剥离警察边缘职能、实行警务一L_作社会化方面,英国采取了以下办法:第一,义务竞标、向外承包。通过市场的方-法,将原来属于警察的一些职能的具体操作转移给社会团体或者私营企业,但警察仍然对这些职能负有责任。这叫做“不完全剥离”:如在《波森调查》中,英国的警察局长协会和皇家警察督查处概括出了19项可以转让的“附带任务”,包括寻找失踪的人、看护碎死者、为大型活动担任警卫、签发持枪证和经销酒类许可证以及提供预防犯罪的咨询等这些职能被认为应由警察负责但是可以文职化或者承包出去。通过这种方法,每年可以节约警察机关近2亿英镑的费用。第二,职能移交。将一些附带职能彻底从警察工作中“剔除”,交由非警察机构去完成。《波森调查》列出了37项之多,包括停车管理、护送超大型道路运输物品等这些原来由警察完成的任务完全交由私营企业承担。第三,授权社区。将警务工作的一部分回归社区,通过对社区授权,警察和社区互动,共同完成原由警察独立完成的工作。这种方式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社仄警务”在英国兴起,“辅警”的作用上升。英国内政部2001年的《新世纪的警务—警察改革的蓝图》特别强调,“一线的警力能够通过加强警察辅助力量的作用得到强化。将一些由正式警察所承担的任务转让给这些警察的辅助力量来承担,这是很重要的。我们能够将一些基本的巡逻职能授权给这些辅助警察力量去行使。这样将会提升维护社会治安力量在社区的可见性,能够有效对付一些以及违反治安的事件’,口3〕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警务工作社会化,是建立在比较完备的法制基础之_仁的。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民主法制建设尚不完善,公民守法意识、诚信意识普遍不强,广泛推行警务工作社会化的基础条件显得十分薄弱。因此,界定警察的核心职能和边缘职能,推进公安_l作的社会化.应坚持条件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当前,应着重完善已有“非职业警察”的运作机制,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培育公安工作社会化的市场基础。

1.加强企事业单位内保组织建设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了经济民警队伍,一些大型厂矿企业还建立了专门的公安机关-1994年,按照政企、政事分开的原则,国务院决定对企事业单位公安机构进行改革,将其原有的执法权限交由当地公安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安机构被改为内部治安保卫组织。1997年公安部、国家经贸委联合的《国有企业治安保卫_L作暂行规定》第七条规定:“国有企业可以根据需要.按照精干高效、运转灵活的原则设立保卫机构,或者选择其他适合本企业情况的保卫工作形式”。当前企事业单位内保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员素质不高和变相行使执法权等。公安机关作为企事亚单位内•保组织的行业主管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应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内保组织的指导、监督,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支持他们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工作,及时发现和惩治违法违规行为,促使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2.大力发展保安服务市场。保安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物,建立保安公司是用市场的力量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一个举措。近几年来,保安服务业方兴未艾,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但是,目前我国的保安业还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地位。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保安服务市场,应当解决以下问题:(l)完善立法。一方面要修改《警察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将条件已经成熟、实践证明已经可以社会化的职能从警察的职责任务中剥离出去,扩大公共安全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的领域。另一方面要尽快进行保安服务业立法,使保安业在提供安全服务方面有法可依。(2)公安机关对保安服务业要逐步放松规制,重点是监督保安公司和保安人员依法提供服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3)允许更多的资本投人保安服务业,尤其是民间资本。(4)允许保安业跨区域发展、竞争。(5)允许保安业加人社会调查领域,协助警察调查。(6)进一步完善治安承包制度。〔14〕

3.充分发挥治保会的作用。基层治安保卫委员会是我国特有的社会组织,主要是动员组织治安积极分子、义务联防队员等协助警察维护一定区域的社会治安,其作用不容忽视。1952年公安部制定了《治安保卫委员会暂行组织条例》,1982年《宪法》把治安保卫委员会肯定下来,明确规定它是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的组织。治保会设在厂矿、学校、街道、乡村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其成员由群众选举产生。治保会受所在单位、居委会、村委会领导,在当地公安派出所指导下开展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深人发展,公民越来越多地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治保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充分发挥治保会的作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来推进公安工作的社会化,是我国的优势。(l)进一步加强治保会建设,充实新的力量尤其是年轻力量。(2)运用市场化手段调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治保会的工作中来,采取义务激励和功利激励相结合的办法刺激基层基础工作。(3)扩大治保会的工作范围,加大其在帮教受刑事处罚人员、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力度。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推进,刑罚的执行方式会不断增多,假释、保外就医、监外执行等也会增多。对这些人员的帮教管理应逐步交由治保会等基层治安组织具体负责。

4.积极探索社会化的其他途径。公安机关应逐步退出非公益性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如营利性体育比赛、文艺演出、展览会等,依法强制经营单位承担安全保卫责任。应通过市场竞争等方式由保安公司或其他类似组织承包,公安机关只负责指导监督。通过实行资格认定、公开招标等方式将机动车安全检测交企业负责,公安机关通过日常交通管理监督企业严格按规定执行。通过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探索保险公司介人消防工作的新机制。

(四)强化竞争激励和监督制约,增强公安机关

按照新公共管理理论“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警察也是一个“经济人”,生活在社会中,也有个人的需求,也会去获取自己的利益。但警察又不是普通的人,国家赋予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一定的特殊权力。因此,在警察个人利益最大化和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之间建立平衡,是警察管理必须要注意的间题。既要大力弘扬政府人的公共性、奉献精神,又要看到“理性经济人”强调人的自利性,强调公私利益的和谐性。追求私利虽然不是人唯一的行为动机,但它是人本性的基础。但是,即使个人纯粹追求自身的利益,丝毫不关心别人的利益,也会在某种制度安排下自动地增进社会利益。“理性经济人”假设实际上等于假设一种最不利的情形,然后从这个前提出发,追求在最不利的条件下产生最令人满意的结果,即在最不利的可能中寻求最好的结果。[l5〕警察管理的制度安排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强化竞争激励和监督制约。

1.激活竞争机制。主要手段包括:(l)竞争上岗制度;(2)绩效考核制度;(3)末位淘汰制度;(4)破案招标制度。

2.严格监督制约。监督制约机制的主要手段包括:(l)推行警务公开;(2)实行警务规范化;(3)严肃查处违法违纪人员。3.落实从优待警。从优待警已经讲了多年,但实际上一直没有落实到位。警察的工资福利待遇与其工作的高危险、高负荷不相适应;现行公务员制度以单位确定领导职数、以领导职数确定非领导职数的规定,造成警察职务压职压级的问题十分突出;警察因公伤亡抚恤标准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致使“英雄流血又流泪”;警察执法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在执法办案尤其是处置中,经常受到侮辱、诽谤,甚至是暴力侵袭。①因此,国家应当实行专门的警察工资制度,适当提高警察待遇;建立单独的警察管理制度,将公安机关的人员分为警官、警员、专业技术人员、辅助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并分别规定相应的职务序列;加强因公伤亡警察的抚恤优待工作,大幅度提高抚恤金标准;改善执法环境,保护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等等。

警务化管理篇10

围绕交通管理服务,实施“1+N”基础建设,服务形象得到提升

“1+N”基础建设的“1”为窗口服务,N为指挥中心、车管所及各交警大队。

为了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西宁交警支队着力提升窗口服务形象,先后修缮了驾驶人互联网办证大厅和城西区、城北区大队违法处理窗口,新建了生物园区和南川工业园区交警大队服务窗口,完善了生物园区、海湖新区等事故快速理赔中心窗口服务。根据业务办理的需求,他们为群众提供了等待休息区和供休息使用的桌椅及办事所需的书写工具,在各服务窗口设置了导办台、宣传显示屏及人员去向告知牌。为提高接处警服务效能,支队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积极探索122交通报警系统独立运行机制,引导轻微交通事故当事人走快速理赔程序。截至目前,指挥中心电话引导11032起轻微交通事故实施快速理赔。

围绕交通管理服务,建立“1+N”责任制度,服务责任得到强化

“1+N”责任制度的“1”为窗口部门,N为岗位责任制、警务公开制及首问负责制等制度。

为了不断完善服务发展层级责任体系,西宁交警支队专门下发了《“人民满意服务窗口”建设实施细则》,强化制度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AB岗工作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监督和评议考核制、失职追究制等制度。他们强化监督实效,公开办事程序和收费项目、标准,实行阳光警务;在服务窗口设置民警公示栏,设置投诉箱,向所有窗口服务人员配发执法记录仪,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聘请警风警纪监督员,经常向服务对象和群众征求意见建议,接受社会监督;对群众关注的驾考和审车问题,建立驾驶人考试监管系统及机动车审验监控系统。他们强化服务意识,简化办事流程,推行一次性告知服务,对群众的咨询和疑问做到全方位告知和解释,不让群众跑冤枉路。车管所和各交警大队违法处理窗口对有特殊情况和实际困难的群众提供预约服务、延时服务。

围绕交通管理服务,构建“1+N”服务网点,服务渠道得到拓展

“1+N”服务网点的“1”为交通管理业务,“N”是可以下放权限的交警大队及社会服务机构。

为完善交通管理服务、延伸服务触角、拓展服务渠道、多点位构筑交通管理服务网点,西宁交警大队简政放权,将部分车驾管业务办理权限下放,做实交通管理服务站便民服务工作,先后在3个县交警大队成立了县级车管所,在市区成立了9处交通管理服务站,依托规模较大的汽车4S店、二手车交易市场等社会服务机构,开展警企合作,多网点办理车驾管业务,使群众能够就近选择。今年以来,各交警大队办理的车管业务达17988笔,4S店k理的车管业务为3491笔,占全市车管业务的7.12%。

围绕交通管理服务,构建“1+N”服务体系,警务服务效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