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教学法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1 18:38:29

听说教学法论文

听说教学法论文篇1

(1)情知融合,意义深远

情景教学法区别于传统枯燥的“填鸭式”教学,它把书本上的专业知识融入到实际的情景中去,让学生参与其中,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还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去学习,会对所学的知识内容感受更加深刻,也会很好地掌握并融汇贯通。同时,在理解了所学知识的情况下,情景式教学还为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所创设的情境中灵活地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可以说情景教学法让情感和知识达到了很好的融合,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们的想象力,这对学生们能力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2)“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最好体现

传统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绕着老师,老师是课堂的中心。情景教学法很好地体现了教育界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在情景教学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通过主体活动和现实环境的交互作用,活跃思维,主动获取知识。而在学生的主动参与过程中,他们得到不同的感受和情绪体验,当困难和负面情绪出现时,教师能在课堂中及时地发现并给予指导和鼓励,从而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坚定信念,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练习。

2情景景教学法在高职双语幼教方向英语听说中的教学设计

笔者选取咸宁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英语教育专业双语幼教方向的学生,在所执教的英语听说课程中,进行了一个学期、为期16周的情景教学法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之前,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关于情景教学法在英语听说课堂上应用的文献资料,结合高职双语幼教的职业特点,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在情景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步骤进行设计和考量:一是根据情景教学法创设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设计出适合双语幼教英语听说特点的课堂任务;二是利用多媒体平台、直观教具、角色扮演、体态语及音乐渲染等情景教学方法及手段,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结合学生的特点,预测学生在完成情景教学任务时会面临的困难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列出相关注意事项。在学期末对学生进行问卷访谈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全面了解情景教学法在双语幼教英语听说课堂上的实践效果,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3情景教学法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情景创设内容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在进行情景创设时,务必要考虑到处在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在完成设定情景任务时可能会出现的不同情况,在完成相同的情景任务时,本着让学生大胆开口、大胆走上讲台的目的,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地降低难度,对于她们的表现要给予鼓励,让这些学生在一次次的尝试中获得信心,从而慢慢取得进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可过于心急,要耐心引导基础差的学生慢慢成长。

(2)情景教学的内容设置要规范

在整合书本及网络上的教学资料进行情景教学内容设置时,务必要使内容规范并相互联系。书本的编写每一章都有其目的性,每一章节之间都有其密切的联系,而网络上的资料就显杂乱无章,需要大量的查阅和分析才能添加到教学中去。因此,在针对幼教英语听说教学所使用的材料进行整合时,要考虑到情景内容创设的职业性特点来进行英语听说训练,在16周中,每周的情景任务都有其目的性并相互关联。

(3)定期接受学生反馈

在情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所设置教学形式的教学效果的反馈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意见掌握她们对不同形式情景教学的适应情况,从而调整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为探索多样的情景教学形式做好准备。要掌握学生的反馈情况,可以在课后进行调查,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通过单独访谈的方式,面对面地了解学生的想法。

(4)尝试多元化的情景教学考核方式

双语幼教方向也是近两年在我院开设,在以往的英语教育专业听说课程考核中,多采用笔试的方式,考核结果往往具有片面性,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在以职业为导向的英语听说课程考核,应尝试多元化的方式,通过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情感与素质三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核评价。

4结论

听说教学法论文篇2

关键词:教学法;直接法;听说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007-01

为了使我们的教师能自觉主动地驾驭各种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旨在介绍一下教学法产生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及其评价,目的在于提高对教学法理论的的认识和加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一、直接法

《韦氏英语大辞典》对直接法有过一段解释:“直接法是教授外语,首先是现代外语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外语本身进行的会话、交谈和阅读来教外语,而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用形式语法。”

直接法的基本原理是“幼儿学语”论。从语言文字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是先有口语而后有文字的。文字符号只是在语言(口头语言)产生很久以后才产生的。口头语言是第一性的,根本的,而书面文字则是第二性的、派生的。直接法便是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来设计外语教学过程和基本教学方法。

使用直接法进行教学的过程应体现如下几项基本原则。1、直接联系原则。每教一个新词语,应把该词语所代表的事物、意义及客观表象直接联系起来。2、模仿为主原则。不是先学习语言规则,而先听周围的人说话,模仿着说。以模仿多练为主,语言理论为辅。3、归纳途径教语法规则原则。让学生先实际掌握语言材料,再从他们积累的感性语言材料中总结出语法规则,用以指导以后的学习。4、以口语为基础原则。先口头实际掌握语言,然后再学习文字符号的识记和书写。

直接法的优点是:1、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方面效果明显。3、强调直接学习和应用外语,促进学生使用所学的语言在课内外广泛开展交际。4、注重实践练习,培养语言习惯。5、为外语学习提供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方法。

直接法比较适合于以纯实用为目的的外语训练班。外语专业的打基础阶段,特别是入门阶段也比较有效。直接法在外语教学法史上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对于语法翻译法是教学史上的一大进步,并成为以后教学法现代改革派的发端。

二、听说法

听说法是以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问题的。听说法把听说放在首位,主张先用耳听,后用口说,经过反复口头操练,最终能自动化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即把听到的外语能用口头表达出来。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莫尔登把听说法理论基础概括为下列五点:1、语言是说的话,而不是写出来的文字。2、语言是一套习惯。3、教语言,而不是教有关语言的知识。4、语言是本族人所说的话,而不是某个人认为他们应该如何说的话。5、语言是不同的。

听说法的理论基础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语言学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一种语言人的口头讲的话与该种语言的传统语法有些地方是不一致的。在他们看来口语是活的语言,学习语言主要是学习口语。心理学家根据观察、分析动物和人的心理结果,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刺激和反应。在进步的研究基础上,得出语言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声音刺激和学生对声音刺激进行反应过程的理论。

听说教学法论文篇3

[关键词]后方法教学理论

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

[中圈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147-03

一、后方法教学理论

后方法语言教学是人们在不断寻求“有效教学法”失败后采取的一个语言教学转向,是语言教学研究发展的新阶段。后方法语言教学理论主要是由美国加州州立圣何塞大学的应用语言学教授B,Kumaravadivelu倡导的。他提出的后方法语言教学理论是一个从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角度确立的、以教师自主性为核心的三维系统,包含三个参数,即“特殊性”、“实用性”和“可能性”。这三个参数互相渗透、互相交织、互相作用。特殊性教学是指外语教师应该保持对环境的敏感性,对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正确的阐释和改进,了解当地语言、社会文化和政治制度,在此基础上,教授一些追求特定目标的特定学生。实用性是指教学方法应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实用性教学认为,教师通过反思和行动,在教学实践中发展自身的教学意识,通过宏观思考社会政治因素,构建一套适合具体教学场景、立足课堂教学的教学理论体系,使自己成长为教学研究者、实践者和理论构建者的统一体。可能性强调语言教学不仅应包括对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材料、教学目标、评价方式的运用,还应考虑直接或间接影响第二语言教学的历史、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也就是说,语言教学在课堂上不能只教授语言功能,还要把影响教学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带人课堂。同时由于教师和学生的社会、经济和生活背景不同,在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带有学习者的社会意识和政治意识,从而改变学习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因此,教师要考虑到有哪些社会因素会影响学习者课堂身份的形成,然后将学习者的语言需求和社会需求有效结合起来。

在Kumaravadivelu看来,教学法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凡是与外语教学活动有关的具体因素如教学策略、教学形式、教学目标和教材都包括在内,而影响外语教学的宏观因素,如历史、政治、社会文化等也应该涉及。Kumaravadivelu(1994)提出,在教学中,除了要遵循“特殊性”、“实用性”和“可能性”的这三大参数之外,还有十大教学宏观策略,即:学习机会最大化、理念错位最小化、语言输入语境化、语言技能综合化、激活直觉探索、促进协商互动、促进学习者自主、保证社会关联、提高文化意识和培养语感。Kumaravadivelu的宏观策略框架是一个多元的、连贯的、生成的框架,是宽泛的教学指引,是一组描写式、开放式的而不是规定性和绝对性的选择。在后方法背景和理论指导下,教师要通过这些具有操作性的宏观策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和特殊的课堂技能需求,开发出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微观策略和教学技巧。

二、后方法教学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

(一)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现状

2007年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此带动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教育部高教司张尧学司长多次强调,大学英语教学要以“听说”为主,听力为纲,其他为目,纲举才能目张(2002)。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何莲珍(2009)也明确表示,四、六级考试从笔试向网考转型,重视“听说”是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多数高校构建了网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运用于视听说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例如,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增强、英语听说水平有一定提高。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如缺乏教师的有效监控指导,学生网上聊天、玩网络游戏、搜索与学习无关信息等现象普遍存在,单纯的网络学习环境使师生缺乏足够的面对面交流,导致师生情感更加疏远。许多高校没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只是在教师灌输的同时,将传统听力课改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由学生自主学习而已,如此简单的叠加,反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另外,网络自主学习更多强调“听”,忽视了“说”的教学,而对“视”的输入更是不足。结果学生的听力有所提高,但由于“视”的输入不够,导致“说”的输出没有质的提高。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视听说教学的优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后方法教学理论对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启示

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是集视、听、说、写于一体的语言实践课,其微观的教学环境复杂多变,与开放式的后方法教学理论的理念相匹配。基于此,本文针对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提出如下一些教学策略。

1 遵循学习机会最大化、促进协商互动、理念错位最小化的教学原则

听说教学法论文篇4

关键词:会话含义合作原则听力理解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017-01

1 听力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当今社会对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要求的提高,教学目标就更重视以听说为主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听力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领会讲话者的观点和态度,并能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忽略了与听力理解关系密切的非语言因素。 在具体的听力理解练习中,许多学生不能理解话语背后的深层含义,从而导致学生对说话者真实意图的理解产生了偏差。

因此,要想准确的理解说话者的意图,必须重视非语言因素,了解它们在话语交际中的作用,找出会话中所隐含的信息,从而领会说话者的真实意图。 本文以 Grice 的会话含义理论为依据来阐释会话含义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性。

2 理论基础

1967年,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首次提出了“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着重论述了“合作原则”的具体内容以及如何制约“会话含义”产生的过程。之后列文森、利奇、徐盛桓等人又对该理论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列文森概括了这些研究成果,提出列文森会话含义“三原则”,1991年正式把列文森三原则称之为“新格赖斯语用学机制”。后来,学者们称之为“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从而使格赖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古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即“会话含义理论”)发展为八十年代的“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格赖斯认为,在所有的言语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这条根本原则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及其相关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以及方式准则。格赖斯指出,当说话人故意违反某条准则,同时还使听话人知道说话人违反了该条准则,这时候他就是在向听话人传递一种新信息――会话含义。当说话人违反了这些准则或次准则的时候,听话人就迫使自己超越话语的表面意义去设法领悟说话人所说话语的隐含意义。这种话语的隐含意义,即“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不是从语言系统内部(语音、语法、语义等)去研究语言本身表达的意义,而是依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解释话语的言外之意。而对于合作原则无法解释的一些问题,后来又提出了一个原则,即得体原则。

3 大学听力理解中出现的问题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常见的难点主要在于:(1)语音语调辨认困难;(2)误解单词意思;(3)缺少相关文化背景;(4)缺乏听力技巧等等。

有时学生即使听懂了字面意思,还是找不出正确答案,这就反映出学生另外一个能力的缺失,那就是不能从会话中领会到隐含意义。对话听力材料中,如果参与会话的人都遵守合作原则,那么听力理解的难点在于词义的辨析,若有任何一方违反合作原则,难点就是理解会话的隐含意义。

4 会话含义理论对英语听力理解的启示

正确理解话语的会话含义关系到是否真正理解了讲话人话语的真实意图,这也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国学生的难题。我们常发现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语法结构,语音、语调也相当正确,但在实际运用英语中,学生听到的往往是话语的字面意义,而不知道话语的真正含义。随着我国外语教学越来越重视语言的功能教学,会话含义理论对于改进英语听力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对听力理解的认识。听力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基本技能方面,在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技能之后,更应该注重运用语用学理论来理解说话人的真正意图。教师也应该努力把学生引导到说话者的字里行间去,理解说话者的言外之意。教师可以概括性地向学生介绍会话含意理论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它在听力理解中的积极作用。然后可以准备一些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会话含意的听力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训练。

第二,听力课堂上要进行口语练习,巩固提高理解会话含义的能力。听与说在实际生活中是融为一体的,所以语言教学不能把二者分开来进行。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把听说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多进行即兴会话练习,以此模拟真实环境下的会话情景,巩固提高理解会话含义的能力,并培养洞察非语言性暗示的能力。

第三,补充文化背景知识,扫除学生因风俗习惯差异引起的听力理解障碍。在听力教学中,由于谈话双方在价值观、世界观、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会话含义常常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障碍。

第四,培养学生学会辨认对话过程里说话者利用音长、音高、音调语气、语调等语音表现手段所体现的言外之意。

5 结语

本文通过介绍会话含义理论在听力理解中的运用,强调语用学知识在听力理解中的重要性。其实,英语听力教学中学生最难把握的就是对话人之间使用的比较含蓄的话语,尤其是理解上述会话含义理论的语用功能。学生必须通过会话语言表达形式及其字面意义推导出谈话的意向所指,或其语用预设及其真实意图,了解会话含义。教师应认识到会话含意理论及其相关语用原则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人们在言语交际中运用“话语”传递信息的某些规律,这些原则有助于判断言语特征,如此才能进一步指导学生在听力理解实践中,逐渐跨越单纯理解话语表层意义的阶段,增强学生对不同语境下的听力理解力,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杜军红.从违反合作原则看会话含义[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

[3]薛枝.格莱斯的会话含义与英语听力[J].语文学刊,2003(6).

[4]谌莉文.英语听力理解中的语用推理[J].外语教学,2005,(1).

[5]李俊兰.大学英语听力理解中的语用推理[J].运城学院学报,2006(3).

听说教学法论文篇5

【关键词】图式理论;语篇认知;商务英语听说教学

一、图式理论与语篇认知

1.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是由英国心理学家Bartlett率先提出的。这一理论一直为认知语言学、应用心理学等学科广泛应用。近年来,图式作为阅读的认知策略,其有效性和实用性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早在1932年Bartlett就指出:图式理论指的是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于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影响听说能力的图式主要有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t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ta)和修辞图式(rhetoric schemata)。其中,语言图式指听者已掌握的语言知识的总和,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内容图式指听者所具备的有关听力材料主题和内容方面的背景知识,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信息以及专业知识,又称为主题图式。修辞图式是有关文章篇章结构的知识,获取修辞图式是指读者需对商务题材的文章顶层结构有概况性的掌握。在英语听力教学实践中,研究者发现听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与材料相关的内容图式,即和说者拥有一定的共享图式(share schema),共享图式越多,就越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就是说,图式理论之于听力教学是可行、实用有效的。

2.语篇分析理论

语篇分析理论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近年来已经被很多应用语言学研究者应用于外语教学研究中。国内如马广惠、田海龙、黎晓伟等学者一直在关注其对二语习得中写作能力的影响。

语篇分析的研究重点在于研究语言本身和语言的使用,主要内容包括:衔接与连贯、语篇结构、信息结构、语篇类型、篇章语法、体裁理论、会话分析、言语行为理论等等。众所周知,大学英语听力所用的教材和英语口语会话所需要的素材,多是对话或短文,长度不定,形成了整体,因而构成了语篇。而语篇分析通常指的是对比句子或段落更大的语言单位所作的语言分析,目的在于解释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各种连贯的语篇。这样,学习语篇分析的知识,了解语篇的构造特征和理解原理,对英语听说学习就有一定的反拨作用。同时,有关听力理解的研究表明,听者的意义建构是通过更广泛的信息资源所获得的,这种信息资源既包括图式知识,又包括语境知识(contextual knowledge)。

二、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听说教学与图式理论

在英语听力教学实践中,研究者发现听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与材料相关的内容图式,即和说者拥有一定的共享图式(share schema),共享图式越多,就越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就是说,图式理论之于听力教学是可行、实用有效的。国内的学者如刘绍龙、傅堤、钱巧云等也开始将其运用于对英语听力教学的探讨中。

图式是认知的基础,在大脑中形成后对所获信息进行重新组织、理解并记忆。人们对新知识的理解都要依赖于大脑中已经存在的信息图式、框架和结构。图式理论中涉及“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Top-down)两种信息处理的方式。前者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表现为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起始于最基本的具体图式:声音辨析,然后逐步聚合成高级的图式:字词句——语法结构——构建语篇,当底层的知识进入了高层次的知识,更笼统的知识就会被激活,即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后者强调听者利用长期储存在大脑中的背景知识来分析、处理输入的信息,是一个预测,检测,证实的认知过程,它注重高层次的图式的运用,比如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即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听力过程中,这两种信息处理的方式相互补充、交替进行。只要由自下而上的方式处理的信息与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形成的概念性推断一致, 理解便是正确的。反之,如果二者相矛盾,则需要不断修正理解, 直到二者统一为止。

以马龙海主编的《新视野商务英语视听说(下)》为例,其视听材料丰富,涉及涉外商务流程中各个环节(包括前期接洽、贸易洽谈、付款发货、投诉索赔等基本贸易流程);训练形式多样,如:问-答、重复、模仿、复述、情景再现等;涉及不同人员之间的话语(老板-员工、职员-客户、出口方-进口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建立图式理念,培养学生发现图式、充分利用图式指导听力和口语会话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图式类型,向学生介绍图式的类型特征,使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理解方式。比如,在贸易询盘环节,如果提前使学生熟悉相关的进出口贸易中询盘的流程,那么在进行具体的商务谈判训练中,学生就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理论知识针对具体的场景进行判断、联系和加工,从而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地做出判断、选择恰当的方式和话语来完成相应的交际任务。

然而,在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实践中时有发现,即使学生应用了图式知识也并非总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这种情况在将听力理解能力和会话能力相结合进行综合素质训练时尤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高职高专学生的起点较低,词汇量较小,对语言材料反应速度较慢。二是对国际商务理论知识和商务交际技巧严重缺乏或掌握不够熟练。在商务英语听说能力素质训练过程中,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其国际商务背景知识和语言方面知识同样重要。商务英语不同于日常英语,在文体、句法、词汇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点,这给学生获取听力信息和语言会话都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听说教学与语篇分析

为了解决图式理论应用于商务英语听说教学中的不足,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了语篇分析理论。鉴于语篇分析对于阅读者把握语言的宏观影响,近年来,其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也受到了一些学者的关注。其中,语境知识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语言习得是非常重要的。它制约着商务英语学习者是否正确理解和处理特定职业环境下的信息资源。

对于情景会话这种语言交际中最基本的交流形式而言,语境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四个层次:A 上下文;B 交际情境;C社会背景;D 文化背景。总体而言,语境就是在上述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制约着情景会话语篇的关联性。在商务英语听说教学中,语境可以具体为:上下文、交际情境、中西方文化背景以及国际商务背景知识四个方面。针对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水平和认知特点,在教学中研究者所强调的语境是中西方文化背景和国际商务背景知识。比如:在付款方式谈判环节,如果提前使学生熟悉相关的进出口贸易中各种付款方式的优缺点,那么在进行具体的商务谈判训练中,学生就能够利用已有的国际商务针对具体的场景进行判断、联系和加工,从而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地做出判断、选择恰当的付款方式来达到涉外谈判的目的。

四、商务英语听说教学思路和方法

1.商务英语听说教学设计思路

商务英语听说教学属于应用实践性教学,虽然本质上讲是一门语言性学科,但它更是“社会技能学科”。商务英语侧重于商务环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以《新视野商务英语视听说(下)》为例,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是:以ESP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建立了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宽、厚、活”的模式,即“宽”基础能力、“厚”专业能力、“活”岗位群适应能力的三维能力模式。“宽”基础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宽的英汉语言文化知识,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从图式角度来讲,即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与英语语言有关足够的语言图式;“厚”专业能力,要求学生拓宽专业口径,夯实专业基础,不断加大经贸、金融、管理等专业的学习力度和范围,掌握一般的经贸金融基础知识,突出专业的复合性,即建立与商务材料相关的内容图式;“活” 岗位群适应能力,要求学生增强适应未来岗位群的综合化能力,通过模块化方向课程的学习,即利用语篇分析的方法引入商务英语特定的语境,加强学生对涉外商务情景的适应能力,在不断加强实践的过程中,增强毕业后的择业能力和竞争能力。

这样,与“宽、厚、活”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应,在教学设计中就形成了立体交叉的“语言能力+商务知识+综合技能”的三维模块课程结构,通过学习前期利用图式理论来导入相关知识,学习过程中利用语篇认知策略结合职业特点来融会贯通,最终使学生能获得“语言交际+商务运作+国际文化理解”的三维能力。

2. 商务英语听说教学研究方法

基于图式理论和语篇分析理论研究,结合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专业水平,学生认知水平,学生成绩考查模式三方面来探讨商务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研究者在实际教学准备、设计和课程教学中采用了如下方法:

首先,采用访谈法对专业学生和顶岗实习单位进行访谈。遵循 “适应市场需求,培养适用人才”的教学理念,通过对国内最大B2B阿里巴巴会员企业的深入调研,仔细分析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毕业生的主要工作岗位,确立了以外贸销售岗位为主要就业岗位,以国际营销、涉外文秘、单证制作、货运、外事接待等岗位为就业岗位群,以B2B客户经理、销售总监等岗位为发展目标岗位。并选取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商务听说教学目标、方法等问题进行访谈。根据职业岗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入手,结合图式理论认知的方法来设计听说教学过程和内容。整体设计思路是将涉外商务交际活动的基本流程作为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分为:前期接洽、贸易洽谈、付款与交货、和售后服务四个模块进行。

第二,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分析。针对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听说教学特点和学生对商务英语听说教学模式认识的模糊性和盲目性,通过问卷,结合访谈,使学生把握商务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的科学内涵,在头脑中建立必需的共享图式,并学会利用语境来分析涉外商务语言的特点,帮助教师构建科学合理的商务英语听说教学模式。

第三,以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灵活运用“真实情境”的语境教学。针对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基础薄弱的特点,运用大量真实、生动的涉外商务情境使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商务交际能力。在模拟国际商务工作情景,辅以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演示法、小组讨论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让学生把学到的英语语言知识结合有关的国际商务知识,融入到实际的商务英语活动中,利用语篇分析的方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第四,采用多元化成绩考核来检测方式实施效果,并对下一步教学发挥指导作用。在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估方法上,力求考核内容多元化,评估方式多样化。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纸笔测验与实际操作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发挥各种评价方式的优势和特长,又可以互相弥补缺陷和不足。同时强调对过程的重视,使学生由学习的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

五、结论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的重在培养学生实用性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使学生能进行职业所需要的涉外商务交际会话和写作。

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了语篇理解的认知策略,通过将图式理论与语篇认知相结合,探讨探索了提高学生商务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和会话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能够去解决传统教学中学生积累了大量英语知识、商务知识,而在真正的交际中不能灵活运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木鸿英:《图式理论在商务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载《商务现代化》,2009年第4期。

[2][4] 李丽珍:《语篇分析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载《外语研究》,2011年第1期。

[3] 甘 仪:《图式理论介入听力理解的策略探索与启示》,载《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1年第1期。

听说教学法论文篇6

关键词 教学法 国外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Comm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ZHANG Xuejiao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Abstract There are six kinds of influential methodological trends in the world. Their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se methodologies have a great effect on our own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methodolog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外语教学法是外语教与学的方法论。它是与哲学、教育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等学科密切相关的一门理论兼实践的学科。同时,英语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交流的直接媒介。世界上主流的外语教学法有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和交际法。

1 语法翻译法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语法翻译法起源于中世纪欧洲人教希腊文和拉丁文的方法,当时主要是为了书面翻译和阅读。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 G. Ollendoff)等学者总结过去语法翻译法的实践经验,并结合当时机械语言学、心理学,使语法翻译法成为一种科学的外语教学法体系。该法系用演绎法讲解语法规则,把外语翻译成本族语,主张两种语言机械对比和逐词、逐句直译。

该法系的主要优点:学生的基础语法知识比较牢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较高;复杂的结构和抽象概念采用母语解释说明,学生理解比较容易、简单、直观;辅助工具要求低,教师可以采用“一本书”教学。但是,在此教学法中,学生过度被强调通过机械强化训练掌握语法规则和词汇;忽视语法技能和实际运用交际能力;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步骤基本固定不变;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整个学习氛围比较呆板无趣。

2 直接法 (Direct Method)

德国外语教育家菲埃托是最早提出直接法的教学法构想的先驱人物。直接法以口语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强调模仿与反复练习。教学过程是以句子为单位模仿,直到养成语言习惯。教学中强调不依赖学生的母语,广泛利用手势、动作、实物,语法降到完全不重要的地位。

直接法强调直接学习外语,学生的口语能力大大增强;注重实践练习,强调形成语言习惯;充分利用各种直观辅助教学工具,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增加学习外语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偏重感性认识;编写教材注意材料的实用性与安排上的循序渐进。但是直接法完全针对语法翻译法的弊端提出的,本身难免有它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过分强调幼儿学习的直观性,忽视外语教学的特殊性;仅用外语教学,禁止本族语在课堂上的应用,不利于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对语法规则、语言现象、文学修养等方面不够重视。

3 听说法 (Audio-lingual Method)和视听法 (Audio-visual Approach)

听说法则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美国,美国军队为了在短时间内培养大量能够掌握外语口语技能的军人,采取一系列手段强化士兵的听说能力。战后,这种方法被广泛运用到学校外语教学方法中。它是以句型为纲,以句型操练为中心,着重培养听说能力的外语教学法。因此听说法也叫口语法(oral approach),句型法(pattern approach)。

该法系在学生有一定听说的基础之后,进行读写教学,以读写促进听说;听说法创造了一套通过句型操练进行听说读写基本训练的方法;通过外语与母语的对比来确定难点。然而,大量的模仿和机械操练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脱离语言语境的操练使学生缺乏对语言的实际运用;由于过度强调口语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视听法也是一种重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方法。主要利用视听结合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视听法主张广泛利用电化教学设备组织听说操练,把听说形象和视觉形象结合起来,建立外语与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视听法主张听说训练必须同一定情境相结合,在某一情境基础上进行。因此,也叫做情境法(Situational Approach)。

视听法发挥直接法和听说法的优点,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通过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语言,视听法先选词汇在选情境,最后选结构;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其重视口语教学。然而,视听法也存在一些弊端。它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语言的交际作用;完全排斥母语不利于学生理解;过分强调口语,忽视语言的分析讲解;听说能力发展远远超过读写能力。

(下转第149页)(上接第147页)

4 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认知法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J. B. Carroll)首先提出的。与此同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和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的“发生认识论”开始出现。于是,认知法作为听说法对立面而产生的,提倡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认知法学习外语主张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同时进行训练;允许使用本族语和翻译的手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体会;认为语言错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主张系统地学习口语和适当地矫正错误;重视利用视听教具,使外语教学情景化和交际化;主张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但是认知法作为一个新的独立的外语教学体系还是不够完善,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充实完善,仍处于探索阶段。

5 交际法(Communication Approach)

交际法是根据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流派。由于交际功能是语言在社会中最根本的功能,而交际能力又是外语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因此称为交际法。同时该法系也被称作功能法或意念法。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法学是交际法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任何一项交际活动都包括两方面:一是为达到一定交际母的所说的内容,二是所说内容的表达形式。交际法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合理恰当使用外语交际;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接触所学语言,教师提供真实有效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语言;交际法的基本教学单位是话语(discourse)教学,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不排斥讲解语法,也不排斥本族语和翻译;主张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然而,交际法仍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忽视除口语以外的其他能力的培养;相对传统教学交际法对老师的要求高,这要求教师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

6 结束语

通过对上述世界主流的外语教学法及其发展走向、利弊分析,可以看出:首先我们应该将主流教学法与中国教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充分考虑到中国学生的需要。其次,既强调语言的交际能力,也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可以相互促进、联系,共同发展。最后,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法是英语工作者长期的任务与责任。充分研究当前世界的外语教学法,结合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发展。因此,对英语教师来说,只有不断地探索前进,寻找最适合我国学生的英语教学法,才会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庭芳.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 张思中.张思中外语教学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听说教学法论文篇7

 

关键词:听说法 视听法 认知法 交际法 高级英语教学

一、引言 

 

在外语教学的发展史中,各种教学法层出不穷,在不同的时期各领风骚,尽显风采。每种教学法都是一定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产物,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对先前的教学法有所改进和创新。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有优势和局限,即使是传统的听说法和翻译法,对于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也并非一无是处。所以,外语教学不能生搬硬套某一种教学法,而必须立足于教学实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吸纳各家之长,并将它们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高级英语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要实现高级英语课程的要求,必须遵循以下教学原则:在教学方面要从基础阶段的语言形式教学转变到侧重语言意义和功能教学,同时要做到将语言和文化相结合,语言和文学相结合。在新原则的指引下,这门课程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3种意识,即语篇、文体和文化意识,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四种能力,即语篇分析、文体分析、文学鉴赏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那么,如何综合利用现代教学法来实现高级英语的教学目标呢? 

 

二、主要现代英语教学法简介 

 

1.听说法(the audio-speaking method) 

听说法又叫结构法或句型法,以句型或结构为纲是听说教学法的主张,其教材用会话形式表述,强调模仿、强记固定短语,极其重视语音的正确,尤其强调语调训练,广泛利用对比法,在对比分析母语与外语的基础上学习外语的难点,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听说法把语言结构分析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使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过程的安排具有科学的依据。这对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加速外语教学的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贡献和进步。但听说法过分重视机械性训练,忽视语言规则的指导作用,过分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忽视语言和内容和意义,存在流于“造作”的语言倾向。 

2.视听法(the audio-visual method) 

视听法主张广泛利用幻灯、电影等手段组织听说操练,把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结合起来。视听法主张听说训练必须同一定情景结合,在某一情景基础上进行。视听法发扬了听说法的长处,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声、光、电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使语言与形象紧密结合,在情景中整体感知外语的声音和结构。视觉形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条件,促使学生自然和牢固地掌握外语。听觉形象有助于养成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及遣词、造句的能力和习惯。视听法的缺点是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言分析、讲解和训练。 

3.认知法(the cognitive approach) 

重视发挥学生智力作用、强调认知语法规则的认知法是在听说法受到抨击和挑战的情况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j.b.carroll)首先提出的。认知法反对语言是“结构模式”的理论,反对在教学中进行反复的机械操作练习。它主张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创造性活动语言的习惯是掌握规则,而不是形成习惯,提倡用演绎法讲授语法。学习声音时,同时学习文字,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从学习外语时就进行训练,允许使用本族语和翻译的手段,它认为语言错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副产物,主张系统地学习口述和适当地矫正错误。它强调理解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主张在理解新学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交际练习。在教学中广泛利用视听教具使外语教学情景化和交际化。认知法是以认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将语言学习和理解过程概括为语言信息的输入、存储、加工、输出或运用等几个基本步骤。使得外语教学法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但认知

法作为一个新的独立外语教学法体系还是不够完善的,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充实。 

4.功能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功能法的基本教学单位是话语(discourse)。话语立足于语言形式并具有交际功能。仅有听、说、读、写技能并不能完全确切地表达意念和传达思想,因为话语的具体意义受制于使用场合的诸多社会因素。同一形式可能有多种功能,多种形式可能有一种功能。因此,教学过程必须交际化,要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交际场合进行练习。教学过程的组织要以学生为主,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提供交际场合,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自由地表达观点,交流思想。功能交际法不苛求纠正语言错误。英语教学应将注意力集中到语言交际的内容上,而不是个别语言错误上,除了一些影响交际活动的理解性错误需要纠正外,一般不因为语言错误而打断学生思路,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说英语。功能交际法以功能项目为纲,以活动为单位进行英语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交际化。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虽然具体方法不尽相同,但绝大多数学者已得出共识:培养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点(communication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inal aim of english teaching)。 

三、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综合运用现代英语教学法 

 

1.重视听说法和视听法的相互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基础课程,虽然不必对学生进行更多专门的听力练习,但是这门课程仍然可以通过视听方式进行课堂交际练习。由于课文内容大多涉及西方文化和文学作品,教师可利用相应听力或视频材料向学生展示相关背景知识,提出相应问题进行讨论,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分组讨论、对子活动、个人口头表述等),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中不断变换角色,成为接受者、陈述者、评论者、思考者、谈判者。这样的活动,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又很好地提供了交流锻炼的机会,也增加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他们就会在学习中积极投入时间和精力,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加强的。当学习者学习上有动力,他就会积极学习,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内在动机是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样,学习上的成功又会使学习者感到学习过程的愉快,从而增加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形成学习过程中的良性循环。所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高级英语教学的一项首要任务。

2.重视教学中读、写、译技能的综合运用 

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这五种能力是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尤其要体现综合运用读、写、译技能的原则。阅读能力是提高听、说、写、译各种技能的基础,要以阅读为出发点。如个别课文是节选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推荐或者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小说全文,从而更好地理解原作品的中心思想,再以读后感的方式提交作业;课后作业以阅读、写作和翻译为主,教师可以让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挑选个别突出的观点进行评述,或者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多融入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最后挑选出范文让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以促进下次写作质量的提高。再如,不鼓励学生机械翻译课文,也应在学习前阅读一定量的相关背景知识,尤其是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乃至生活细节,这样才能在阅读中正确理解目标语,在翻译过程中正确诠释目标语,在语境中练习翻译,才能真正提高翻译水平。阅读文化背景知识在这门技能课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在外语教学中注重文化信息量的输入也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语言技能不能为了综合而综合,必须因地制宜,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要采取不同的综合方法,有不同的侧重与兼顾。如低年级阶段侧重听说写,但不放弃读和译;高年级侧重读写译,但仍注意听说能力的训练,高级英语教学恰恰符合了这个原则。 

3.重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模式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学生实践活动的鼓励者和合作者,学生问题的分析者和解答者。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将传统的“一言堂”改为“师生/生生对话、互动”的教学模式,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引发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随着高年级课程的难度加大,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较低年级有所下降,教师应积极挖掘活动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合作性的教学活动会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更加负责,而不是仅仅成为接受教师知识的接受器。课堂是学生学习使用所学语言交流的重要场地之一,课堂上要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但是无论选择

何种教学活动,都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活动的结果与教学目的一致。切忌单纯为活跃课堂气氛而进行的虽妙趣横生但毫无意义的教学活动。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听、读增加他们的语言储备,利用所学到的技巧对语言进行分析和讲解,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交流,增强他们使用语言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综合运用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和认知法等主要现代英语教学法,对促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才能帮助学生在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brown,h. 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hall regents,1994. 

[2]brumfit,c.j.& johnson,k.(eds)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up,1979. 

[3]hutchinson,t.& 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 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krashen,s.the input analysis[m].london:cup,1987. 

[5]richards,j.c.& rodgers,t.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6]sketan,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up,1998. 

[7]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9]wedell,m.&(刘润清译).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10]孔燕平.外语教学中交际式读写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52-54. 

听说教学法论文篇8

[论文摘要]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听说课堂教学如何体现该专业的特色和实用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专业特色出发,分析比较该专业的听说教学大纲和小学英语对听说能力的教学要求,结合教材,提出了对教材的处理意见和可供采用的课堂教学形式,将听说课课堂内外的教学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近几年来,中国的英语教学早已将教学重点由读写训练转为听说训练,这里对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性就不再累述。由于现在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将语言形式与学生的实际应用相联系,对英语初学者的小学生来说,就要从听说入手。鉴于此目的,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听说教学就应与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紧密联系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就能增加该专业的听说教学的实用性,突出专业特色,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教学技能。

那该专业的专业特色究竟是什么?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技能,尤其是应用语言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语言学习的质量。老师准确优美的语音语调对初学者会有一种如音乐般的魅力;流畅的口语和地道的表达方式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提高听力和口语学习的环境;具有一定表演才能的老师能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一名优秀的小学英语老师应该是:有过硬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专业知识,较高的听、说水平和跨文化交际的素养;有课堂演示,表演的特殊技能;掌握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能充分适应孩子的特点,通过开展孩子们喜爱的课堂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了解影响外语听说能力的因素和外语教学理论,采取适当的听说策略等。有了对专业的深刻认识,下一步就要研究听说教学的教法。首先要对比研究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和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教育部2007年7月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听说能力的一般要求(节选)

(一)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二)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二、小学英语新课标中对听说能力的目标总体描述(节选)

(一)一级(三、四年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

(二)二级(五、六年级):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三、对比分析

对上述听说教学的要求和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会发现,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听说教学在达到其一般要求的同时应突出专业特色,增加实用性。现主要从专业特色和实用性方面讨论:

标准的语音。听说课中首先应该让每个学生过语音关。主要教学内容为国际音标的正确读法和发音方法,美式和英式音标的区别,听音辨音能力,重读、弱读,升降调,断句,正确拼读字母和单词等基本语音技能。语音的训练应该列为第一学年的教学重点,因为这是作为小学英语教师的最基本技能之一,而且对小学生的英语入门和今后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英文教学。要结合小学英语教法课,让学生在听说课中熟练掌握和应用小学英语的基本课堂用语及肢体语言。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就应该让他们在初学时接受全英文教学,在教师肢体语言的帮助下正确理解老师的指令,通过反复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形成自己的语言。这里我强调在听说课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用肢体语言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去表达有声语言所难以表达的更丰富、更复杂、更微妙的内涵。曾有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动作。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肢体语言的运用比在其他学科中的运用更具发展空间。

能说会唱会表演。根据小学英语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小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得到提高的,其听说的能力也是在语言交际和应用中得到体现的,所以小学英语老师首先就应该具有说唱和表演等多种技能,并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这些能力的培养就应结合教法课在听说课堂中得到体现。一般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采用的形式比较死板单一,如对话和讨论等。为了突出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专业性和特色,在听说课堂中可采用与小学英语课堂相似的教学模式,如语音模仿,两人及多人对话,讨论,简单评价分析,自编自演儿童短剧,用英文讲童话故事,看英文动画片,英语歌曲演唱和表演,诵读英文儿歌和绕口令等。通过这些形式,未来的老师们在开始教师生涯的第一课中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建议

基于以上对听说能力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操作。对此,还应该研究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因目前还没有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特定的教材,国内很多该专业的学生仍选用《大学英语听力》配套教材或《新视野听说教程》。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应在目前使用的教材基础之上,合理选用,安排教学内容,并适当的增加能突出其专业特色和实用性的材料辅助教学。笔者在此提出一些教材处理建议,以供讨论。

(一)教材结构。《大学英语听力》教材是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本专科用)》编写的,与精读,泛读,快速阅读,语法与练习配套的听力教材。其中每课都涉及口语训练,因而可以作为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教材。该教材着重听说的基础技能训练,材料大多以生活题材为主,在培养学生听懂基本语言单位(如语音,字母数字,单词,句型)的基础上,逐步增强学生在语篇的理解能力和熟练程度,提高他们对听说内容的分析,归纳,综合和推断能力,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听内容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基本训练。同时教材所提供的题型与全国四,六级考试题型相似,可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首先具体分析教材结构:

教材每单元分三部分,包括单项听力技能训练(PART AMICRO-LISTENING),语篇整体听力技能训练(PART BMACRO-LISTENING)和口头练习(PART C ORAL PRACTICE)。

1.单项听力技能训练。该部分主要涉及语音练习,听音辨音,单词和短句等听力基本训练,培养初步的听力技能。结合课本练习和材料,教师让学生学会如何分辨容易混淆的音素,失去爆破,单词和结构;学会对简单的语音信息做出判断和分析,包括对数词(年份,日期,年龄,电话号码,地址等),简单句的听写。同时,教师还应对语音的基础知识进行强化,如音标的发音原理和技巧,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连读,省略,爆破等基本技巧的训练,还可辅以英语绕口令,歌曲等对学生进行训练。该部分要将听说结合起来,听和说所占的分量应该是相同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能力得到同样的提高。"

2.整体语篇听力技能训练。该部分短文的题材多为生活场景类,因而对学生来说内容不是很专业化,对提高口语表达也很有实用性。在教材的处理上,可以分两个方面来安排教学:一是对应试听力技巧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听力应试技能,如主题句和关键词,猜测问题以及对不同类型问题的答题技巧等。这里就不再详述;二是对提高听说能力本身的训练。影响听说能力的因素包括语言因素(如语音,词汇,语法,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等)和非语言因素(如心理素质听力技巧等)。传统的听说教学把听和说独立教学,或者重听力而轻口语,重口语而轻听力,这些都不能有效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所以两者应该并驾齐驱。该教材的听力材料是我们最为熟悉的生活类场景,如问候,介绍,爱好,学习,提供帮助,请求,致谢,道歉,购物,看病,社交活动,体育活动等。这些内容与我们的日常交流谈话密切相关,所以同时进行这些方面大量的听说训练,不仅具有很大的实用性,还和我们以后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紧密衔接。课堂教学可采用先以说为主的热身运动,再精听教材内容,完成练习,为下一步积累语言素材,再就所听材料进行语言再现,之后再听材料模仿语音语调,规范表达。

3.口头练习。这部分主要进行以说为主的巩固扩展(如自编对话短剧,复述,讲故事,讨论等)。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正确地道的语言表达方式。另外,还要通过课外口语练习,让学生熟练地运用课堂上习得的语言素材和拓展学生间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让其意识到自主学习是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

这一系列的课堂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主导课堂。听说活动交替进行,师生间和学生间互动交流。对于学生在表达,交际中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和评价,起到交际衔接和促进的作用,并把握时机,适时介绍听力策略和交际策略。

(二)课堂教学方法。要在听说课堂教学中突出该专业的专业特色和实用性,笔者建议将听说课的教学与小学英语教学法的某些内容巧妙的结合起来。首先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天,就要让其充分认识小学教师这个职业,知道自己应该学习掌握好哪些技能。有了这些了解和认识,在教学中就要让其熟练的掌握这些技能,创设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真切的感受小学英语教师的工作。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应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

1.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将来从事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启蒙人,而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对英语语言初步的感知能力。要让我们的学生以后有效的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们就要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深切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英语听说课堂的教学形式应该活泼丰富,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选择他们想听,想说的话题和内容。首先要克服学生的畏惧,紧张,羞涩等心理障碍,可以通过先给他们充分的课前准备,再让他们在课堂上做有准备的发言,逐渐养成说英语的习惯。有了习惯,就有信心大胆用英语表达,说英语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浓;其次是帮助他们克服语言表达障碍。通过听和模仿语言材料,先学习别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再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有困难时,学会使用肢体语言。这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加鼓励。具体的说,除了常规的教学方法之外,以下课堂教学活动可供参考:

(1)材料复述:让学生复述所听材料的关键词,大意,主要情节,细节。不同形式的复述可就具体情况和材料的难易程度安排在听说课堂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要求逐渐提高。课后可以布置故事复述的练习,选材为儿童故事或童话故事,并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根据情节做出手势和表情进行复述。以后,逐渐增加难度,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2)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练习情景对话。如在诊所,在车站,在邮局,在餐倌,在商店等。教师还可以提供英语短剧和动画片的音像资料,让学生进行模仿表演。

(3)短剧表演。可以就听说材料进行改编表演,或让学生分组自编自导自演一些短剧,并进行小组评比。

(4)英语儿歌和绕口令练习:儿歌和绕口令不仅是练习英语语音的语调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而且朗朗上口,节奏明快,便于记忆。可以让学生在诵读中进行听音,辨音练习,培养英语语感,同时还为学生以后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素材。

(5)英语歌曲,歌剧表演:音乐是所有人都乐于接受的东西,所以英语歌曲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2.加强语言基础训练和讲解。每一堂英语听说课都有语言教学重点,教师在每课的听说训练之前,应该详细的向学生讲解在不同场景下应该用什么句型和表达方式,向学生介绍类似的表达法,比较英汉语言的差别,让学生尽量掌握地道的英语表达。在学生的口语练习活动中,教师还要及时纠正学生表达是的汉语式英语和语言错误。

3.利用多媒体进行听说教学。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能加强教学的互动性,这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教学方式。除了教材上的听说材料可以在多媒体教室里开展之外,主要利用计算机设备来丰富课堂教学材料,将大量知识信息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播给学生。直观,立体,动感的图文音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播放英语歌曲,观赏英文影片,进行课堂语音和听说测试,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给学生提供课后的听说练习等,这些方式都能较快的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4.加强课后练习。提高听说能力主要靠平时坚持不懈的练习,因此,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不能让学生的听说得到充分的练习,教师就要有针对性的布置课后练习,安排各种听说活动。上面已经提到了利用局域网或校园网给学生提供练习,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如英文儿歌,英文小故事,英文短剧剧本等训练听说的材料,汇编整理后自主练习,再让学生自己组织参加一些英语晚会,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和英语角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听说,而且为学生今后组织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五、结语

小学英语教育专业除了教法课之外,其它的英语专业课目前所使用的教材都无法体现该专业的特色,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应该想办法弥补教材的不足。而听说课是其中最灵活,最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根据笔者在该专业八,九年的听说教学实践,形成了对该课程的自己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检验和改进,让学生在听说课堂中能听能说,重要的是具备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适应小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在今后的教学中也知道如何有效的去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2]郝建平,李静纯.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虞苏美,李慧琴.大学英语听力[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听说教学法论文篇9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课程设计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指使学生在阐述、分析、评估、推论、解释和元认知六个批判性思维认知方面的核心能力有所提高。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精确性、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论据和评价等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1]。同时,在学生的认知技能(cognitive skills)和情感意向(affective dispositions)方面形成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批判性思维精神[2]。

一、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应用的可能性

1.近年来国内关于批判思维能力的研究

近十年来国内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中国知网以“批判性思维”为主题关键词进行搜索,从2006年到2016年在社会科学领域内对批判性思维或思辨能力进行研究的文章数目约为5113篇。但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不多,约占总量的12.7%,而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在批判思维培养的文章则占了更少的部分。绝大多数研究探究的是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对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研究较少。大学英语语言技能批判性思维培养方面,对读写技能的关注较多,而对听说技能的研究较少。

2.在英语教学中听说是最直接表现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部分

在英语能力的听、说、读、写、译几个方面,听说是最直接表现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部分。但是学生在几个方面的能力中,表现最差的就是这两个方面。除了英语能力的考虑外,大部分学生也缺乏批判性思维,口语表达的内容往往注重对英语词汇的运用及简单的对话表达,很多情况下学生和老师都会把口语表达差的原因完全归结为英语词汇量不够,或者练习不够。但是即使让学生使用中文阐述,仍然有部分学生会言之无物、表达逻辑混乱、条理性差,甚至根本无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笔者以一位学生的四级听写作业为例,正确原文应为:

Four American teenagers,all children of U.S.military personnel,have been arrested on charges of attempted murder after a woman was knocked off her motorbike with rope strung across two poles,Japanese police said.The four suspects―two 15-year-old boys,a 17-year-old girl and an 18-year-old man―were taken into custody on Saturday,the Tokyo Metropolitan Police Department said.

学生的听写结果为:

Four American teenagers,more children of US military personnel,has arrested...after a woman was knocked off her motorbike with rope strong across two poles.Japanese police said four suspects―50 old year boys and 70 year old girl and 80 year man were taken into castering on Saturday.

虽然句子中有大量的错误,并漏掉部分信息,但是可以看出学生基本听懂了主要的信息内容。在英文听力中有时会出现70和17,80和18听错,但是从50 old year boys and 70 year old girl的表达,以及四个嫌疑人年龄为70、80岁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学生完全没有经过主动分析,而只是被动地记录答案,才会写出这样答案。

所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方面大大忽略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很难运用批判性的认知分析和讨论他们的观点,造成他们被动而不是主动地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3.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课程的培养要求相契合

我国教育部于2007年进一步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高级阶段学生口语表达的核心要求。在大学英语四级听说部分的改革及新托福考试的改革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要求。但四级口语和托福口语考题的设置均要求考生根据个人的知识和经历做出评价和选择,并且要给出评价和选择的理由,而不仅仅是一般的叙述和描述。对于考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仅要通过听、读,还要对信息进行辨别、分析、推理并得出结论,这对考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测试所考查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值得我们注意。因此,我们在英语听说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基于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听说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鼓励学生的多角度和散发性思维。教师要丰富课堂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同时,在英语教学中也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视角,进行大量跨文化内容的补充,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和表达的机会。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在教师的引导下,最后由学生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

听说课的教学形式比较丰富多样,可以进行启发式提问、情景表演(课上表演及学生自制视频)、辩论、讨论、协作等多种教学形式。选取与正在使用的教材相关的话题或社会热点话题,配合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协作讨论形式为例,笔者试做以下两种课程内容的安排:

1.协作讨论与辩论

(1)组建小组

将各班学生分成小组,每组6人左右,分组多以自愿为主,考虑学生的性格、语言能力等方面进行分组组员的适当调整,全班共五六组。团队建立后首先进行内部交流,互相熟悉。

(2)以多种方式提出问题或话题

引出话题,话题需贴近学生生活或热点话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进行批判性分析。应该注意的是引用话题的方式是多样的,有视频新闻、TED的演讲、影视作品、漫画等多种方式。在提出话题后,给学生时间充分讨论,每个小组组员之间互相提出问题,并可以安排各组之间互相交换意见。

(3)由学生进行总结陈述

反驳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陈述观点(State),即确定主旨,引出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最初可以先提出一些观点加以提示,以引导学生做出积极的思考和反馈;(2)详述理由(Elaborate),即确定从哪几个角度或方面阐述主题;(3)举例说明(Exemplify),引出证据和根据,这部分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密切相关;(4)做出总结(Conclude),总结“说了什么”,回归到所确定的主题,将主题重申并阐述明了[3]。

要注意选取的学生应该在小组内部随机选取,在下次活动中轮换,避免经常由一个学生发言或在讨论过程中只有部分学生积极参加。

(4)教师建议式点评与学生互评

这一部分是关键,也是教师检验学生语言输出和批判性思维外显化的重要步骤。每组成员都应对其他小组的表现做出评价,并就异议或新的想法可以进行现场的辩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的建议式点评,而不并不做最终的结论。

(5)反思

反思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学生在经历了讨论、陈述、辩论、提问与点评过程后,应对自己的观点和表现进行反思。同样反思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在课下进行再讨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客观的思维进阶模式。

2.正反辩驳

这种方法仍然是辩论和陈述相结合的课程设计,但比起第一种,所需时间更短,需要学生进行思维反应的速度更快。

首先由教师以多种形式的方式引出话题,学生三人一组进行讨论。然后由教师随机抽取学生,并随机抽取学生的持方。学生在短暂思考后,要根据持同样观点进行陈述、详述理由、举例说明并做出总结。之后由同一小组的另一人持相反观点再次进行观点陈述、详述理由、举例说明并做出总结。最后由小组中的最后一个人对观点进行综合点评总结。

在这个活动的锻炼中,由于学生事先不知道持方,因此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对待问题的正反两方面都要考虑到,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并根据不同的角度进行批判性分析,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由于此种教学设计用时较短,可以在课时有限的条件下多次使用。

三、基于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听说教学方法

1.探究性教学法

探究式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其知识建构观,它强调学生知识建构的自主性,其实质是强调知识建构过程中学生自主决定的“权力”[4]。探究性教学也可以称做不完全教学法,与传统教师讲述的方法不同,教师只提供给学生一个知识框架或知识的局部,教师充当的主要角色应当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教师引导学生以课堂上特定的主题为探究内容,通过阅读、观察、听讲、实验、思考及讨论等途径亲身体验、独立探究,最终自己发现并掌握需要学习的内容。整个探究性教学要有多次思考、总结与再思考、再总结的过程。此种教学方法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正好契合。

2.互动式教学法

建立新型的师生及生生关系,让师生和学生之间产生互动,使学生在多次互动练习的过程中实现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在互动式教学法中,有针对性的3D互动口语教学法。3D是Dialogue-method(对话法)、Discussion-method(讨论法)、Debate-method(辩论法)的简称。它是以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为中心,通过对话、讨论和辩论等方式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外语口语教学法[5],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动。师生和生生之间产生互动,帮助学生跳出已经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从多种角度形成批判性思维。

3.反思教学法

在教学实践中,反思性教学着重体现在以下方面:(1)对教学内容与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的反思。(2)对课堂教学组织、策略与方法的反思。(3)对学生成长的反思。(4)对教师自我发展的反思[6]。

教学反思的过程一般包括四个阶段:(1)确定所要关注的内容。(2)观察与分析。(3)重新概括。(4)实际验证。在检验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发现新问题,从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始新的循环[7]。反思教学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教学方法。学生和教师通过日记、聆听与观察、教师评价、录像、教学行为研究等实现共同提高。

四、结语

在大学英语能力的听、说、读、写、译几个方面,学生最弱的听说能力要想得以提高,除了需要提高英语语言能力以外,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是必不可少的。从国内研究现状、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特点,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契合度三个方面看,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中,英语听说教学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是非常合适可行的。听说课的教学形式比较丰富多样,基于探究性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及反思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安排,使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及在阐述、分析、评估、推论、解释和元认知方面的核心能力都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儒德.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56-61.

[2]Ennis,Robert H.A logical basis for measur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89(2):44-48.

[3]苏小青.大学英语口语课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咸阳师范学院学院,2010(3)第25卷第二期.

[4]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5]彭青龙.3D外语口语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12):24-26.

[6]左焕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8.

听说教学法论文篇10

语文教学中的“沉浸”,是指师生在课堂内外共同沉浸在纯粹的、经典的学习语文的氛围中,身心投入,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不知疲倦地在文学殿堂中汲取营养。具体地讲,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沉浸理论,使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智力的快乐和心灵愉悦,获得学习的最佳体验,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不同发展。同时,教师通过“沉浸”教学带动学生在课外也能主动、自觉地进行沉浸式学习,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中的视听训练,为沉浸式教学的一个重要平台。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语文重视听话教学,培养学生“做一个能理解、能思考的听众”。具体如下:“1.注意倾听、边听边思考、能听懂别人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倾向。在听中获取信息,分辨事实与观点,对内容的真实性和观点做出分析,能听出讨论的焦点等;2.培养学生听文学作品的兴趣,能记住主要情节,通过对人物事物的评议,了解人物特点和事件意义;3.通过聆听,对讲话内容进行归纳和分析,把握要点;4.参加讨论,能听出不同意见和分歧所在,有针对性地表述个人观点。”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经验证明,在注重多读多写的同时,还必须注重视听力的培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多读多写已为人们所重视,然而语文听力教学却长期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导致有些同学在同人们交流和沟通中总是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影响交际的障碍。如不能准确理解对方表达的意思,更难辨明对方话语中的深层涵义。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80%的信息由眼睛和耳朵获得,所以提高学生的视听能力,应该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在“沉浸式”语文教学中,进行视听能力训练,恰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和课题。传统语文教学单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课文里的诗情画意很难表达出来,而且这样做学生听起来乏味,学起来枯燥。荀子早就指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事物是核心,词是外壳,在教学时应当使一切能看见的东西用视觉,能听到的东西用听觉,能感触到的东西用触觉。”所以在语文视听课堂中将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融为一体,让学生看到栩栩如生的画面,听到声情并茂的录音,欣赏到品味形象的词句,视听感官需求得到极大满足,情绪受到感染,才能使他们的求知欲得到彻底激发,从而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不仅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教师的任务。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老师身上找到影子。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打铁须得自身硬,为了很好地指导视听能力训练,语文教师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教者要有一定的视听理论素养。

很难设想,一个听说理论匮乏、聆听技巧拙劣的语文教师能很好地进行视听训练。施教者没有一定的视听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就不能理解视听教学的实质性要求,往往总是在形式上花力气,最终效果可想而知。所以,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平时多进行视听理论的学习和积累,尽管现实当中视听理论和视听教材都比较缺乏,但是只要我们尽力而为,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还是能找到一些理论方面的资料,用以努力武装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的。

教师具有正确的教学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教师给学生播放录音材料,仅是单纯为了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或者只是让学生获取一些有用的知识,并未制订训练计划,设置训练目的。有的教师对听力训练课程的安排没有计划性,只是兴之所至,随手拈来几篇文章朗读几遍,然后叫学生回答几个问题就草草结束。教师在观念上不重视听力训练必然影响训练效果。而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师,则会自觉把培养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尽量做到听说读写并重,营造良好的氛围,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在进行视听训练中,施教者的表达力求做到语言美。

语言是语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工具。首先,语文教师要做到普通话标准、口齿清晰、语速适当、准确鲜明、简洁明了、富于逻辑性。其次,教师的语言还要具有形象性,在对文学作品的美读、描述、点拨中,要能绘声绘色地再现教学内容的情感特征,能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同时教师要利用视觉化语言强化听觉语言的形象性,如利用眼神、面部表情、手势、体势乃至简笔画、图片等,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富于立体感。再次,教师的语言还要有情感性。饱含热情的教育口语让学生感受到教育者心中的阳光雨露,使他们振奋,促使他们在学习道路上奋进。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如果教者语言枯燥乏味,缺少情感感召力,就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欢快的情感,不能使人精神亢奋、思维活跃,就难以收到上佳的聆听训练效果。最后,语言要有音乐美,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而发声清晰、音色清和、质地纯正、情韵俱出,具有听觉美。再加上停顿的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重音的使用都可使聆听训练收到良好效果。

三、施教者还须有一定的演讲技巧。

这是驾驭聆听课堂必备的技能。有时候,在课堂上老师总要运用一些方法和学生接近,激发他们的情感,引发他们的联想,使得训练能够进行下去。这些方法包括:趋同法、求异法、对比法、想象法、激趣法和反问法等。老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内容、形式、语境、对象等,选择恰当的手法,叩击学生的心扉,震撼学生的灵魂,引发学生共鸣,使学生乐于聆听,从而获取最好的聆听效果。

四、施教者要给学生以示范。

口语交际活动总是由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的活动构成的,教师的指导工作应同时兼顾听和说双方。只要不是教师担任说话者,教师就必须以听者身份出现,与学生一起参与视听训练,集中注意力迅速做好记录、及时做出良好反应给学生以示范,这是最好的指导教育。同时教师应认真观察听和说的双边活动,尤其注意巡视学生听说情况,对学生及时进行教学指点。教师担任说话者,要努力在口语规范化和口语表达技巧上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教师还应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在视听活动中实现合理的师生角色互换。教师还要和学生一起进行情境口语交际练习,这对于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参与兴趣和热情、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五、施教者在进行视听训练时,必须做好通盘考虑,胸有成竹地设计好整个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