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文化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5 05:19:38

高中英语文化论文

高中英语文化论文篇1

1.不同社会风俗和礼仪对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的影响

社会习俗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影响人们的言语和行动。对于不同的社会风俗,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将有不同的表达。与人交谈时,对于年龄和薪水等方面的隐私中国人与西方人是有差别的。中国人会问别人的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来表达对对方的关心。西方人通常认为这样的问题会暴露他们自己的隐私,这些问题使西方人感到不舒服。对待时间这个问题,中西方也有不同的观点。西方人比较注重时间观念,他们认为这是对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生活态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不守时,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中国人大多认为应该给别人做充分准备的时间,可以原谅别人迟到几分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西方人喜欢看别人,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尊重和眼神的交流。然而,作为一个中国女孩,并不习惯长时间看着别人的眼睛,与他人交谈时,当别人盯着自己看时会感到不自在。中国人的热情好客闻名于世。当一个朋友来家里做客,主人做很多好吃的食物,将有助于他们感情的加深。所以当外国人来到中国,如果主人没有意识到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差异,会说“多吃点”。主人甚至给客人盛相对较多的饭,使外国人感觉尴尬。对于西方国家的人来说,当客人来家里吃饭,主人通常会说“Helpyourself”,希望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扫清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帮助学生理解深层的文化内涵。

2.不同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对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谦虚在中国是传统美德,即使知道自己是优秀的,但在别人赞扬自己时,也要说:“你过奖了。”当别人赞美西方人时,他们会说“谢谢”。中国人提倡谦虚而西方人更喜欢自信。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确认和尊重他人,而对于中国人而言,他们认为应该保持谦虚。在英语学习中,教师表扬学生并要求同学们为他鼓掌,学生会感到害羞,然后教师希望学生不要骄傲而加倍努力。这体现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思想。但在说英语的国家,学生从来不会隐藏他们的自信和快乐。人们会说“congratulation”来代表他们的祝愿。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而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所以不同的价值观必然影响英语学习观念。西方的独立意识强,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和平等取决于自己的能力,个人的利益是第一位的,不关心其他人的事务。而中国人推崇集体主义,关注自己的利益,又满足他人的利益。所以在西方国家,人们更加关注自身利益,父母和教师不会给学生太多的干扰。在中国,教师要先教学生爱祖国,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最后是自己。中国的孩子总是会说“我爱我的国家,我爱我的父母”。在中国有一句话:团结就是力量。然而很少有讲英语的人有这样的想法。针对这些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外语为工具,对异文化进行探究,以达到对异文化更深的了解。随着外语水平的提高,跨文化教育的深入,人们将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多元性,逐渐对异文化采取平等、开放的态度。在大学里,英语教学的课时非常有限,但学生在课余有充分的可支配时间,因此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纸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影、投影仪、互联网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的途径

1.提高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教学意识和教学质量

教师作为跨文化教育中的主导因素,应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如果教师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他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实现跨文化的培养教育目标。由于教师的跨文化教育意识较弱,缺乏一定的跨文化价值观,因此教师除了应当具备专业知识素养外,还应具备跨文化教育的基本文化素养和技能。从事高校跨文化教育的教师应该加强对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地理知识的学习。通过对比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了解其他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了解东方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差异,以帮助教师认识和了解外国文化和多元文化,开阔跨文化视野。在教育和学习过程中,要强调培养文化意识,增强解决文化多样性问题的专业技能,加强跨文化意识和教育心理学研究。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比较等方面的学习也需得到相应的加强。在课堂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欣赏文化多样性的能力,并帮助他们建立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教师文化视野的扩大,能帮助学生形成公平的文化意识和世界观。在语言和文化的密切结合中,教师可帮助学生体验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此外,英语教师也应该丰富英语语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大量如教育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他们应善于认识和了解英语学习规则,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思想和观点,选择和使用的教学方法应符合语言学习规律。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知道在外语教学史上的一些关键的教育学学派,适当借鉴前人的一些外语教学经验,了解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以便他们能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在外语教学中达到跨文化教育的要求。

2.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跨文化学习态度

如何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和文化的比较,教师应明智地看待文化差异。一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使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文化的差异;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或杂志、实践交流,来体验到文化的多样性。根据文化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教师可以研究不同文化并且在跨文化教学中运用相关理论。教师应努力将教学重点从教师“教”转向学生“学”不能只传授知识,要从主题、文化研究的范围和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他们可以定义跨文化交际的类型和范围,帮助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话语和通过话语内容学习文化。教师应鼓励学生培养文化平等和语言平等观念。在文化研究中,教师应克服文化偏见,消除从自己的价值观出发的限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文化策略和训练文化策略的机会。跨文化教育应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文化内涵的继承来体现,教师要发展各种教法,将跨文化教育贯穿于阅读、口语、语法和词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扩大文化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把整个英语教学看作是一种文化;可以改变一些旧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均扩大他们的思维方式。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不应局限于英语国家文化。跨文化意识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它要求人们认识到从全球的角度考虑问题。它包括英语国家的文化以及非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了解整个世界。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在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时有一个开放的心态,鼓励他们把英语作为语言工具来认识世界,形成全球和国际意识。

三、结语

高中英语文化论文篇2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109-01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渗透扮演着重要角色。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包含了传统观念、风俗习惯、社会习性、价值趋向、和社会语言。阅读作为我们学习一种新语言的有效方式,它不仅仅只是积累单词和语法,更是一种积累阅读过程中文章中更深层次的文化。一般而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能够丰富语言的内涵,促进语言的发展。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国外文化知识,能够有助于学生的英语语音的学习,从而更好地使用语言。接下来,笔者从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文化渗透的意义和策略两方面阐释主题。

一、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文化渗透的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全球化趋势下,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大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而只有熟悉自身文化,在此基础上更多地了解其它国家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经济,这就需要更多了解我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人才,所以我们应该重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1、文化渗透影响着民族精神、国民素质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依存特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只有深入了解语言所处地的文化才能正确理解语言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能够全方位地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身文化,从而更加全面了解英语。能够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有效地渗透文化,能够更深地理解所学语言的深层含义,能够准确把握具体话语的潜在内涵,增进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对民族精神的深层体会。

2、实施文化渗透是语言教学目的的关键

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通过介绍英语所在国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对英语文化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恰当、有效地运用语言。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渗透英语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这种文化渗透方式可以强化学生直接理解和记忆英语,更好地完成英语的学习。教师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成语、谚语、典故、传说等等,并且给学生详细解释来由和原委,引导学生通过透彻领悟英语所处国的文化内涵之后,通过比较与评价中西方文化,发现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差异。在逐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前提下,让学生在吸收西方文化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英语课堂的魅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策略分析

1、图式理论法

图式理论一般被用来解释阅读理解的心理机制,基本上没有直接用于文化渗透课堂之中。本文笔者提出的图式理论法指的是,通过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激活学生掌握的背景知识,不断丰富新的文化背景知识,指导的英语课堂教学,从而达到理解的最终目的一种教学方法。

高中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文化的差异会阻碍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所以笔者认为,以图式理论方法给学生指导,经常使用图式理论让学生接触更多国外的文化背景知识,这种方式有助于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在一定的积累之后,越来越多的文化背景知识能够被学生所认识,掌握,知识就会在学生大脑中形成无数个图式,这些图式令读者在遇到类似的文化时起到帮助理解的作用。

2、文化渗透法

文化渗透法指的是将文化因素渗透到语言教学的过程中,用文化讲解保证语言教学的顺利进行。在英语课堂教学时阅读材料中,包含词义(包括习语和典故)挖掘法、语法语篇提示法和翻译对比法。例如,翻译对比法指的是在对阅读材料中的某些句子进行翻译时,可以讲那些突出反映英语语言国家文化特征的词汇、习语、典故、句式、篇章结构和文体风格等语言项目提取出来,与母语进行比较,选出最佳的翻译方式。英语中常使用含有形式主语和形式宾语的句式,这种句式可以表示一种客观性,充分表示了英美人注重形式思维的特征。学生如果了解了英语语言国家的这些思维特征,语言交际中就会使用更地道的英语与人交流。

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文化渗透,通过文化渗透法和图式理论法进行教学,主要是在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教学,以图式理论方法来指导英语阅读,运用语言、内容和形式等不同的图式来实现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目标。对阅读教学细节的深度把握,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振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的案例研究[D].2013.

[2] 肖仕琼.跨文化视域下的外语教学[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0.

高中英语文化论文篇3

关键词: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文化背景 文化导入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学方式普遍存在着教学模式程序化、教学思想形式化的弊病,教师只着重对单词与文本概念的灌输,以死记硬背作为主导教学模式,配合单一枯燥的口语训练,在降低高中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造就了学生呆板的学习思路。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英语素养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渗透教材知识,更要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现针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的导入展开论述,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原则

1.关联原则

语言是一门艺术,在当前世界上已知的五千多种语言中,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虽然各种语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却始终保持着本质的差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限的教学时间很难将中英文化的差异全部呈现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遵循文化导入与教材之间的关联性原则,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2.适度原则

高中英语教学的任务和目标是建立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的基础上的,文化导入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导入文化背景需遵循适度原则,以确保通过教学使学生各项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3.批判原则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取材于各种英文原著,原著中的英语篇章是带有浓郁文化气息的,而编者在选择和编辑英文课文时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为导向,因此教师在导入文化背景过程中,需遵循对教材的批判性原则,使学生客观公正地对待文化差异。

二、课前营造文化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是融入人文思想,加强学生对英语背景文化认识的重要举措。首先,教师可利用固有的环境资源,如教室一角、黑板报、学习园地等教学场地,针对课题营造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进入课堂的那一刻即提起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识。

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9 Unit 1中出现单词:country,而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里,nation、state、power虽用法不同,但都具有国家的含义,因此在这一课中,教师可将这些单词在不同文本中的应用制作成标语在课室中展示出来,或以纯文本的形式展现,或配以图片,以加强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的认识。

此外,教师还可在课前设计对话情境,如在学习新课前,提取几分钟采用师生、生生互动的形式,对话的内容取材于上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同时,也有利于学习氛围的形成,使学生在对话语境下感受其与母语文化的不同,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三、课中揭示文化内涵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心,而在阅读教学中,阅读与思考又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揭示英语的文化内涵需以阅读教学为切入点,主要体现在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同一个英语词汇存在着不同的含义,并由此形成认识,从而起到启发与教育的作用。

例如在新学期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第一课上,笔者首先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句话:

Please say a few of you have learned the English words?

看到有的学生不太理解,笔者释义:请说出几个你所学过的英语单词?这时有的学生回答:White.笔者迅速抓住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引导:

师:White是什么意思?

生:白色。

师:还有其他含义吗?

学生默然。

师:在西方国家,White又是一个姓氏。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还需注意这个单词的不同用法。此外,白色在我国是一种肃穆的象征,是葬礼上的主要色调,而白色在西方却代表着纯洁与坚贞,同时还是权力的象征。

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积极的引导方式。这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注意不同词汇的不同用法,培养学生在英文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不同词汇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识。

此外,对照学习中英语过程中的差异,从语法的角度加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识,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8 unit1的work book中首次出现了由14个字母所组成的英语单词:characteristic,结合每个汉字都有其单独音标这一特征,通过对照这一英语单词,使学生更直观、深刻的了解中、英语之间的文化差异。笔者在授课时尝试采用音标法让学生记住characteristic这一单词,即:Kæ;rikt’ristik,根据音标,可帮助学生发现该单词中每个字母的发音规律,从而更牢固地记住单词的发音。

四、课后拓宽文化视野

高中英语教材并非学生学习英语的唯一资料,长期而反复地在课堂上渗透文化背景是极其枯燥的,因此,教师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更多地开展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背景的知识。首先,教师可在课堂总结时为学生推荐一些如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法律、习俗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并在课堂开篇让学生以此为题开展交流活动,或让学生在课余自制有关方面的幻灯片、视频等,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进一步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加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识。其次,教师还可从高中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如让学生在课后学习英文歌,看英文电影并用英文写出自己的心得,或用英文给同学、教师、远方的亲友写一封信,学习一些有关英文办公软件的基础知识,等等。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可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外文化差异,从而强化英语教学的效果。

高中英语文化论文篇4

关键词:文化意识;英语文化;英语教育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谓文化,它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包括各种各样外显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故英语教育中的教学目的决不只在于文化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

1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现代语言学创始人索绪尔提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主要由语音、语法、词汇、句法等组成。对于语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把语言看成语音、语法、词汇的总和,或者仅仅看作一种符号系统;另一种是认为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认为语言的使用脱离不开社会环境。语言是在人类社会的交际活动中约定俗成的,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交际功能。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然而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中失误迭出,歧义误解频繁乃至造成更大的损失。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一个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口语中的“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警察误杀。在美国社会中,“freeze”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由英美的文化所触发的定向思维,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对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认识不足的分析

语言教学是以文化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为目标。为什么高中英语教学却只停留在语言形式的表层,而不能培养文化意识,挖掘其深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呢?笔者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1)考试内容所起的决定作用。长期以来,无论是大考还是小考,涉及的基本都是对语言形式本身的考查:辨别单词的发音,改写单词的语法形式,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等,很少涉及语言背后所附带的文化内容,学生也就得不到应有的知识。2)高中的英语教学很少为学生提供真正与外国人进行交际的机会。如中国人见面常问“您去哪儿”,这本是极其平常的寒暄用语。

不了解西方人士的隐私观念,在和他们打招呼时,会自然而然地运用“whereareyougoing”这样的句子,势必会引起对方不必要的误解,以为问者图谋不轨,有意探询隐私。

3高中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方法

首先,教师必须做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语言材料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如在中国称上年纪的人为“老”,表示尊敬,可在西方,“老”却意味着衰朽残年,去目无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讳“老”,都不服“老”。美国的老人都不喜欢别人称其为老人(old people)。一位美国老太在中国旅游,艰难地爬山时,有人上前去搀扶她,却遭到老人的拒绝。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因为在美国,老人养成不服老、坚持独立的习惯。所以,在美国都用“年长的公民”(senior citizens)这一委婉语来指代老人。这样,就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文化差异”及“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语言差异”这样两个概念,使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其次,从英语教师本身来说,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同时,教师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教师应具有对文化的洞察力、理解力,才能给学生提供教学文化意识的氛围,并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4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文化意识与教学相结合

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以下分别从词汇、语篇教学两个方面分析高中英语文化导入的课堂教学策略。

4.1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的难点是某些词语的文化内涵。即使如helio、pardon等形式上极为简单的表达,困扰学生的并不是如何准确发音和正确拼写,而是如何得体运用。对此,教师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不但知道它们的表层词义,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例如,英语中的亲属称谓词比汉语少得多,一个cousin涵盖了堂/表兄弟、堂/表姐妹等几种关系;农民这个词在汉语里统一泛指农业劳动者,英语中却以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的不同,分别用farmer和peasant来表示。上述词汇指代范畴上的差别,表现了中西方民族在人际关系上不同的传统观念和社会风俗。

4.2挖掘课文的文化信息

行的高中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在语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

例如,sefcbook3unit1“madame curie”,结合课文中先后出现的madame curie、marie curie、mr.pierre curie和the curies,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有关英语国家姓名和称谓的知识。

1)姓名。①名+姓,~john wilson;②名+第二名字(常是父、母等长辈的名或姓)+姓,phedwardadamdavis;③名字常有昵称,如称david为dave;④妇女婚后常随夫姓,~hmariecurie。

2)称谓。①mr./ms/mrs./miss+姓(或加姓名),如mr.wilson(或mr.johnwilson);②除dr/prof/captain等少数词外,一般表职务、职业的词不用于称谓,如不说teacher wang;③亲朋好友之间,常直呼其名或昵称,~davidrdave,但对亲戚长辈常用称呼+名,如uncle tom。

5结论

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谈话题材等方面的差异自然而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2)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

高中英语文化论文篇5

 

关键词: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 高中阶段

引言: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传播文化的一种媒介,一个民族的语言与文化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正如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Edward Sapir所论述的:“语言不能脱离文化存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它也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第三,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①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者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

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部分,是要为语言教学服务的。文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为主要目的。《英语课程标准》把“文化意识”作为基础英语教育阶段的目标内容之一,并在目标描述标准中详细描述了文化意识的具体内容。那么,什么是文化意识呢?文化意识指对目标语文化的社会规约、价值观、信念的知晓。②那么,又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文化意识呢?教师应注重跨文化研究,以便在讲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能恰到好处地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材料,给学生营造一个利于语言学习的氛围。在课堂上实施文化意识的导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让学生掌握与词汇有关的文化内容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语言系统赖以生存的支柱。英国著名语言学家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③词汇又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常能反映该语言群体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词会大量地涌现,而一些旧词又会被淘汰。词汇反映文化,是文化的载体。

词汇的理解涉及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英语中的许多词汇与中国的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应该适当地给学生文化信息的输入。例如:“peacock(孔雀)”在中国文化中是喜庆的象征,人们认为孔雀开屏是大吉大利的事,而“peacock”在英语中的意义表示一个洋洋得意、炫耀自己的人,如“the young peacock(年轻狂妄的家伙)”“as proud as a peacock(骄傲的人)”等。再如,英语中的green指“嫉妒”一义,通常用green-eyed,而中国人则用“红眼”或“眼红”来表达这一意义。在中国文化中,“龙”被认为是一种图腾,是权力和尊严的象征,而西方国家的dragon不同于中国传统形象上的龙,被认为是邪恶的化身,因此在翻译相关“龙”的词语要注意避免引起本族语的歧义,例如:“亚洲四小龙”我们应该译成“Four Asian Tigers”。

英语中的许多词汇,尤其是习语、典故等,也承载着一定的文化意义。如:Achilles’ Heels(阿基里斯的脚后跟—表示某人唯一致命的弱点)、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指一切灾难之源)等。同时,还需广泛学习谚语。谚语是各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总结。比如:A fall into a pit, a gain in your wit(吃一堑,长一智);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A good medicine tastes bitter(良药苦口);All rivers run into sea(海纳百川);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等。学习谚语,不但有助于增强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从中受到教益和启示,而且精炼的语言对学习者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课文的文化背景知识

文化背景知识是指在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与阅读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一些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所选的阅读教材大多会涉及到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的课文选自英美原著,带有浓厚的英美文化色彩。有些阅读文章的主题范畴生疏,文化跨度较大会对学生的阅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仅仅就语言本身进行教学,往往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高中英语文化论文篇6

论文摘要:中西语言在文化特征、思维方式、语法结构、句法类型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贯穿在语言学习中,给高职学生带来了很多困扰。本文在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和中西语言差异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于高职学生的对比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及跨文化交际教学等方法,以期促进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其英语学习效率。

一、引言

语言,作为一种媒介和人类思维的工具,它传达思想,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确认事实,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脱离语言而独立存在。英语作为目前世界上的最为通用语言之一,在国际交往中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高职学生来说,英语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意图通过中西语言文化之间的对比,探寻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以提高当前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效率。

二、高职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职业教育的生源文化素质也在明显下降,其英语学习现状更是不容乐观。为了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有一个更明确的了解,本文对几所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和期末考试成绩测评。通过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薄弱,水平较差

从成绩上看,学生的英语基础很差,成绩普遍较低,而且水平参差不齐,相差甚大。大多数成绩集中在40~69分之间。职高生试卷虽然非常简单,但其平均成绩仍然很低,只有42.59分。个别院校的个别专业学生英语成绩更差,有的只有20~30分,及格率很低。

2.学习被动,态度消极

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积极性。许多学生是为了逃避英语而选择了非英语专业,结果还要开展英语学习,使他们内心抵触心理严重,学生态度非常消极,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3.汉语思维负向迁移影响严重

通过教师日常教学总结和期末测验,本文发现学生的英语学习极易受汉语思维习惯的干扰。出现大量的“chinglish”句型,在翻译、作文和日常对话中尤为明显。汉译英中,大部分同学不会调整句式,逐字逐句翻译现象非常普遍,无法应对复杂句型和一些基本的长句。

三、中西语言文化差异及表现

上述现象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中西语言特征及其反映的文化现象没有系统的了解和把握,经常将两者混为一谈。如果教师在中西语言文化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解释,并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的学习,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语法、词汇和语言思维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层面:

1.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在语言层面,英汉隶属两种不同的语系,在思维方式和语言构成方面有着很大不同。英语属印欧语系,擅长用抽象的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在语言表达上多用名词,叙述呈静态;汉语属汉藏语系,更注重用具体形象的方法或词语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在语言上多用动词及其短语,叙述呈动态。通过下面的例句及翻译中可以看出二者的差别

eg: he is a good eater and a good sleeper.他能吃能睡。

he was a nonsmoker and a teetotaler.他既不抽烟,也不喝酒。

2.英汉词汇差异

在词汇构成方面,汉语词最基本的构成方式主要是 c=a+b(即词语=种差+属性)形式。如通过“鱼( fish)”这个词语,可以产生更多的词语:鲤鱼( carp)、鳗鱼( eel) 、鲨鱼( shark),鲸鱼(whale)等。而英语则主要是靠转换、合成和缀合三种构词法构成更多的新词(连,2006)。

此外,即便是面对同一个词,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它的基本语义也有很大差别。如汉语中“狗”具有卑贱的、势力的含义,如“狗仗人势”“狗腿子”等,而英语中的“dog”则是褒义词,如“a lucky dog”, “a top dog”等。

3.英汉句法结构差异

句法结构方面,传统汉语句子结构以意合为主,以语序和虚词为主要语法手段,而英语则重形合,结构严谨,具有明显的形式标记,语义关系极其分明(马,1999)。如:英语中“if you don’t enter tiger’s lair, how can you get the tiger cub?”必须有完整的关联词语联接,而译成汉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言简意赅,不需要任何连接词。

4.英汉句子类型差异

在句子类型方面,汉语中多用主动句、被动句较多地表现不好的事物或倾向。而英语国家中对个人的隐私比较尊重,在很多句子中都不愿意或不便言明动作的施行者,而又必须有主语出现的情况下,较多的使用被动句。如在汉语中,我们会说“我们热情的欢迎马丽的到来”,而英语则表达为 “mary was given a hearty welcome”.

四、中西语言文化差异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汉英两种语言无论在句法句型以及词语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英语学习。

1.使用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的本质特征就是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两种语言之间的“比较”。如词汇构成、语法结构和句法类型、时态语态等的对比。

词汇的对比就是在向学生解释英汉两种语言构成的基础上,将英汉的构词方式进行对比说明。如汉语中的词组构成,和英语中的词缀、曲折和复合词的构成意义和含义等。

语法结构对比就是在汉语和英语句法的对比基础上,使学生明确掌握英语的句法和汉语句法之间的根本不同。避免出现语序上的混乱和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用不当,使英汉语的语法符合语法习惯。

时态语态的对比主要是让学生跳出汉语没有明确的时态标记的局限。明确英语的时态意义和构成。并通过对中西文化和思维的对比,指明两种语言之所以出现句子类型差异的原因,使学生知其然,明其所以然。

2.使用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通过对具体知识情景的讲解,创设出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再现课文的情景表象,使学生置身其间,如临其境。教师通过 “情景创设”,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情感,启迪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语言情景,话题情景,生活情境等帮助学生尽快的融入到英语情景中去。

语言课堂的主要活动是结构式的口语练习,而且这种练习应该是在设计好的情景下出现。英语语言情景的创设就是为了减少汉语语言对英语学习产生的负迁移,使学生尽快地适应英语表达。

话题情景和生活情景就是在对话和语篇学习的过程中再现英美国家的生活情景,在每一个不同的话题中感知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将知识学习和情景了解结合起来,加深英语学习的印象和感知。

3.实施跨文化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没有一种语言能够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语言的教学离不开文化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学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诠释词汇的文化内涵及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

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要特别注意每个单词在不同语言中的固有的文化意义。如之前本文介绍的汉语的“狗”和英文中的“dog”虽然都指代同一事物,但语义差别极大;类似的还有汉语中的“龙”和英语中的“dragon”,以及数量众多的颜色词和习语等(徐,2004)。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文化的因素传输给学生,使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得心应手,防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现象出现。

五、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职学生英语水平较低,学习积极性差是普遍现象,而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以其对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的理解为前提的。因此,本文认为在高职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结合社会与文化内容进行语言教学,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语言语法的对比,情景语境的创设,以及西方文化风俗的介绍等,能够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全面的感知英语,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兴趣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

[2]马秉义.英汉句子结构常式比较[j].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3.

高中英语文化论文篇7

【关键词】高中英语 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

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在其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英语作为高中一门重要的语言文化学科,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词汇、语法、阅读与听写等能力,还要注重从文化的背景入手,强调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以便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理解把握英语,更好地运用英语。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高中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培养跨文化意识,这不仅在于英语是一种语言类学科,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在于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这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有体现。“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文化意识包含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对高中学生英语的教学,要以基本的单词、词汇、语句为基础,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尤其是不同于中国的文化习俗,并从深层次上认识、了解这些英语国家,从而能正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这才是根本所在。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广西师范大学的王才仁教授也曾经强调过:“培养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们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应以课标为准绳,以能运用为目的,积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英语,改变过去过于强调语法、单词,而忽视交际能力的局面。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内涵

跨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跨文化意识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跨文化意识是指文化的一种理解力,通过对本族文化和外来文化进行客观对比而达到一种认识的能力。世界是多元文化的世界,充满不同的民族风俗、文化与习惯,我们也在深刻认同本民族文化习惯的基础上,不排斥甚至是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习惯,这是对文化多元化的欣赏理解,是摒弃本族优越感接受外来文化的能力。因为这种能力会缺失而导致很多文化冲突。培养跨文化意识往往伴随着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接触一种新的文化。为更好地理解英语的运用,就必须站在文化意识的基础上,了解他国的文化背景,形成跨文化意识才行。

其次,因为文化意识导致的价值观及世界观的不同,常常产生英语的使用误差。由于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的不同,英汉语义表达也不同。在很多的语句表达中,常常会产生不同。例如,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常用谦词;英语国家的人喜欢得到直接的赞美,多用致谢语。

第三,从高考英语命题中,我们可以看到,高考英语试题也不再是单纯的语法、阅读,也越来越承载更多的文化信息,语言知识的运用也逐渐转向英语语言能力的运用。如果我们还像以前一样用大量时间单纯传授学生语言知识而忽略了语言情境,不仅耗时耗力,还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情趣。因此,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1.教师进行教学,要树立正确的跨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应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要主动摒弃过去文化教学中的事务性话语,注重知识背后的文化的教学。在教学中积极进行互动,在互动中使学生表达真实意见,引发深层次讨论。还可以让学生直接与英语国家的人接触、对话,以增强语言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英语演讲比赛、结交外国笔友等来全方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惯。通过英语教学来实现跨文化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2.教师为主导,创设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情境。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进行文化导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在阅读理解中,如果教师加入文化背景的介绍,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更能灌输一种文化意识,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文化背景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能使学生们迅速进入高效阅读状态。

3.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文化背景知识。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沉浸在一种文化氛围中。教师在文化意识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需要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文化背景知识。学生也应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收集代表外国艺术、文化习俗的阅读材料来提升文化素养,了解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果时间不充足,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单元中的“热身”部分,其中的文化信息可以作为交流的平台,激发背景知识,利于单元理解。时间较为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利用现在的科技,在电影、电视剧、互联网等其他活动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文化内涵,这种视觉、听觉的刺激,让学生能更深刻地掌握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高中英语文化论文篇8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大学英语 口译教学 文化教育

1.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中文化教育现状

大学英语口译教学是一门方兴未艾的事业。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开设好大学英语口译课程任重而道远。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来了机遇也迎来了挑战。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研究在高职高专院校才刚刚起步,还相当滞后,我们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口译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抓住机遇,培养大批在商业、贸易、旅游、服务行业等领域中挑大梁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调查显示,我国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特别是文化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急待改革与提高。很多非英语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文化素养不佳。我们认为,在科技和社科领域,口译人才的培养不是外语院系可以包办的,各专业应从本专业学生中挖掘和培养有潜质的口译人才。如果专业技术人员能够直接与外方人员顺利交流,既能大大节省翻译费用,又能减少交流中的误解,从而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如何满足社会的需求,在大学英语专业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口译教学,系统有序地培养专业口译人才,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严峻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英语口译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口译教学实践中,特别在教材方面融入文化教育,建议采用有配套光盘或影音资料的教材,内容新颖丰富的同时,更多注重时代性与实用性,具体可涉及商务英语、社交礼仪、各国民俗民风等相关内容的真实案例。

2.1礼仪文化

礼仪是在社会交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日常礼节。掌握规范的礼仪,能为交往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际关系。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个地区都要与国际接轨。而英国作为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国,掌握英国的礼仪文化尤其重要。此外,这也有利于国家间的友好往来。

2.1.1见面礼仪

第一次认识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介绍时,一般是由妇女、地位高的、年纪大的那一方先伸手,然后才是男子、地位低的、年纪轻的那一方再伸手;被介绍与一个男子相识时,应与他握手,但如果被介绍与一位女士相识时,就应等她先伸出手来,然后才可伸出自己的手。女士被介绍时,不一定要伸出手来与对方握手,但是她们常常伸出手来以示友好。男子在与女子握手前应该先脱下自己所戴的手套,而女子则不必如此做。到英国人家做客,一般要先和女主人寒暄、握手,然后才同男主人打招呼。

2.1.2饮食的礼仪

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用餐后,将刀叉摆在四点钟方向即可。

2.1.3商务礼仪

英国人的时间概念很强而且照章办事。例如:应邀参加宴会、业务洽谈会必须准时,否则被视为失礼。如果请英国人吃饭,必须提前通知,不能临时邀请。赴宴时不能早到以防主人还未准备好。不被邀请或约定就去拜访英国人的家,是对主人私生活的干扰,是非常失礼的举动。在和英国人谈话时不要涉及政治、宗教和有关皇室的小道消息。也要避免使用English(英格兰人)这个词,而要用Britain(不列颠人),这样说对方比较喜欢。他们也不喜欢问及家事、私事、个人职业、收入、年龄、婚姻等。

2.1.4英国人的禁忌

英国人同别人谈话时,不喜欢距离过近,一般以保持50公分以上为宜。他们还特别不喜欢大象及其图案,认为大象笨拙,令人生厌。英国人也忌用山羊、孔雀等做商品装潢。山羊有“不正经男子”和“坏人”的意思;孔雀是祸鸟,孔雀开屏是炫耀自己的不良习性。他们很忌讳黑猫,尤其是黑猫若从前面穿过,更会使人恶心,认为这将预示着将要遭到不幸。他们忌讳把食盐弄撒,哪怕你是不小心的,也会使人非常懊丧的,认为这是引发口角或朋友断交的一种预兆。他们忌讳有人打破玻璃,认为打破玻璃就预示者家中要死人或起码要有7年的不幸。他们忌讳在餐桌上使水杯任意作响,或无意碰响水杯而又不去终止它作响,认为这样既有失观瞻,又会给人招来不测。他们对墨绿色很讨厌,认为墨绿色会给人带来懊丧。

3.英语口译教学中文化教育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将文化教育融入口译教材、口译课堂教学、口译课外实践教学里,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改善实际工作能力。

3.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

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语言、非语言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口译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1.1语言文化差异

一个民族所需要的语言与该民族所拥有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在跨文化交流中,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于谈判语言存在明显的制约。因此,在商务谈判中,尤其是国际商务谈判,事先了解不同民族和地区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的不同特征对谈判的成败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3.1.2非语言文化差异

除了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外,商务谈判中还广泛使用非语言表达方式。非语言交际是一种非文字语言交际手段,是交际者运用自身的自然特征和本能向对方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语言交际之外的一切表现形式。非语言交际在人类交际过程中起着语言交际不能替代的作用。

谈判人员以更含蓄的非语言方式发出或接受大量的比语言信息更为重要的信息,而且所有这类信号或示意总是无意识地进行。因此,当谈判者发出不同的非语言信号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对手极易误解这些信号,而且谈判者还意识不到所发生的错误。

非语言交际种类形式多样,在商务谈判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有: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姿势、手势等。

3.1.3价值观差异

商务谈判中价值观方面的差异远比语言及非语言行为差异隐藏得深,因此也就更难以克服。价值观差异有其客观性。

4.结语

总之,在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还必须加强语言文化导入,重视文化之间的差异,尤其注重训练学生联络陪同口译、礼仪口译、旅游口译、商务口译与会议口译能力的课程。在课程实践中,应结合真实案例,分析语言文化在个别案例中的运用得失,不断总结各自的经验教训,达到高职高专英语口译课程实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煜山.英语教学参考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2]赵雯.基础职业英语教学指导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肖惜.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郭琳.大学英语口译教学浅谈[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

[5]邹红英.大学英语四级后口语教学初探[J].外语界,2004,(2).

高中英语文化论文篇9

论文摘要: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关系密切。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到了教育工作者日益广泛的关注。文章通过对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及当前现状的分析,找出了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文化导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措施和意见。  

 

对语言和文化之间关系的思考早已有之。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文化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等等都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做过多方面的研究和论证。正如美国人类学家sapir指出的,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在我国,对语言和文化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位语言学家是罗常培先生。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出版的《语言与文化》一书中,就从语言的语词手段和心理等角度阐述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外语教师也较早地意识到了在外语学习中文化导入的特殊重要性。胡文仲先生主编的《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一书,集中论述了外语界对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在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当中,文化导入也日益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纵观我国目前高职英语专业教学的现状,不难发现,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高职英语教学的核心是建立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实用英语教学体系。在新《基本要求》中就明确地指出,高职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一定的听说写译等能力,从而借助字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业务活动中和日常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该课程在加强英语语音基础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能力。在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中,3s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该教学模式也是为培养学生的涉外交际能力这一最终目的而服务的。3s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是,英语教学应以社会需求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主题”为中心, 强调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日后所从事的工作大多需要使用英语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文化因素成为了交流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决定因素,因为一种语言的使用必然背后隐藏着文化意识的使用和交流,而非简单的词汇语法的正确使用。 

由此可见,在高职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目标都在为一个最终目标服务,即培养学生从事涉外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能力。同时在实践工作当中,作为掌握了英语和一定专业知识技能的专业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也许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完善的交际能力,尤其是使用外语进行与专业相关的涉外交际活动。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就尤为重要。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为涉外交际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语言知识的施展提供了平台。 

二、文化导入的现状 

笔者通过分析各种实证及理论研究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认为目前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文化导入过程所突显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英语基础和水平上严重的参差不齐。以笔者所带的一年级班级为例,学生的英语基础有好有坏、差距明显,各个层次分布不均。而且有些学生是从直接从中专或技校升入高职院校,之前所学的英语知识基础不牢固不够系统,例如在语音和语法上都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课堂上教学内容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更大程度的因人施教,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有大部分学生入学后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的自主式学习和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教学方式,常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还有一些学生对于学习感到茫然,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笔者也接触过很多这类的学生,基础好的学生因为学习方式的改变而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认为学习难度较大、补充完善相关的语言知识成为了主要学习任务。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语教学过程的深入化,进而对培养和强化交际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出了挑战。 

其次,由于学生基础不牢固、底子薄,教师多采取或不得不沿用中学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更多的偏重于词汇语法知识的灌输,课文的讲解也是主要围绕语言点知识的讲解展开,而忽略了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由于课时和其他客观条件地方限制,在碰到某些文化现象时,仅仅是简单的介绍相关文化知识,对文化现象仅是蜻蜓点水的一带而过,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了解即可,没有更深层次的讲解和要求。这样导致的另一个结果,就是下意识的传递给学生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与文化内容相关的知识并不重要,仅简单了解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学生所掌握的文化知识就仅仅限于几个国外的节日或是简单的风俗习惯。这些浅薄的文化知识对于日后在工作实际交流过程中的要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阶段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其实用性,而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性很强的涉外业务和日常工作当中必然会遇到形形色色跨文化交际活动。因此,课堂上文化导入的忽略必然导致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中断或失败。 

再次,学校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大部分停留在英语等级考试的过关率上,缺少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意识,不能很好地做到将所学知识与专业需求相结合。作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作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需要的不仅仅是良好的语言基础,更为重要的而是使用语言的技能和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作为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来说,获取各种相关的资历证书又是他们顺利就业的敲门砖,因此这一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英语教学中的重知识轻能力,使得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进退两难。 

三、如何进行文化导入 

结合以上所论述的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中文化导入所存在的问题和现状,笔者以为在以后的教学工作当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第一,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文化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认识到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以后在工作岗位上顺利高效的进行涉外业务往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有意识的关注文化现象、找出文化差异、探究文化内涵等等,并能把学到的文化知识应用与实践。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 

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和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过去蜻蜓点水式的文化导入模式、纠正传统的文化知识的掌握仅仅简单了解即可的错误观点,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有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文化知识导入。课堂教学应适当的向文化知识的传授这一方面侧重,改掉过去学英语就是背单词记语法的错误认识。教学的内容不应仅仅限于语言知识本身,还应拓宽到对语言知识的正确合理应用上来。 

第三,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应作出调整,使之更适应高职学生基础薄弱、水平层次不齐这一特点。针对这一问题,我国的许多学者提出了分层式教学的理念(林汝昌,1996)。这一理念的核心就是文化导入应当具有连贯性和层次性。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具体地说,就是在初级阶段,教学中注重传授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及浅层次易于掌握的文化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文化现象进行对比,找出隐藏在文化差异现象背后的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理念。第三个层次是实践阶段,也是文化导入的最终目的,在课堂上利用相关教材内容创造条件模拟现实场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文化知识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模拟。在课堂外,也可借助或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多参加文化活动、锻炼实际交际技能。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与世界各个国家的往来日益频繁,对各类涉外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增加。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重语言知识传授轻文化知识导入的影响,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虽然满腹经纶却无法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常常会因为文化知识的欠缺而导致交际失败。因此,教师在传授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必须合理有效的进行文化知识导入,逐步让学生感受西方文化、提高文化意识,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美)爱德华·萨丕尔,(陆卓元译).语言论—言语交际导论(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1988. 

[3]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 

高中英语文化论文篇10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文化导入;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35(C)-0158-02

导言: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语言学习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科的学习,因为语言的背后是内容繁杂、涉及面广泛的文化背景,因此,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任何层次的语言学习都是如此,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寓文化教育于语言教学,在文化习得的基础上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本文拟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阐述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并提出一些文化导入的方法。

一、文化与语言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文化不仅内容广泛,而且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缺乏对文化的了解很容易在交际时引起误解乃至冲突,带来交流的障碍。语言是一种初始的文化,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结晶,它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也不能脱离一个民族流传下来的、决定着一个民族生活面貌和风俗习惯的信念体系。而文化又制约着语言的形式,它不断将自己的精髓注入到语言之中,成为语言的文化内涵及其所表现的基本内容。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同样,语言的发展和丰富也是整个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由此可见,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0年制订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中特别强调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表面上看《基本要求》没有特别强调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但是要真正实现《基本要求》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在教学中注意进行语言的文化导入。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把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可以帮助学生排除语言交际中存在的文化障碍,使他们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所进行的语言交际更为畅通、有效。

二、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

(一)改变陈旧的英语教学模式,强化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

目前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只注重让学生记住单词的释义,要求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不注重培养学生了解语言内涵、懂得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表达方式的交际能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淡薄;第二,英语教学仍受传统的功利主义教学方法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忙于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及应付各种考试而无暇顾及更多;第三,缺乏文化教学的有效手段。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眼下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师都不重视文化教学,认为只要完成课文内容的讲授、语法、语言点的教学,再加上大量机械性的模仿练习和作业,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针对这个问题,各校可在根据《基本要求》制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时,要有意识地强调文化教学对培养提高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具体方法

当然,只有意识是不够的,还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语言的学习和运用离不开听、说、读、写。因此,语言文化的导入也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构建出全方位立体的文化导入模式。下面介绍一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1、听说教学的文化导入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高职高专学生的听说能力要求分为日常交际和业务交际两类。日常交际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语言交际能力,能够用英语进行介绍、问候、感谢、致歉、道别、指路、等话题的口头交流;业务交际则要求学生能够在一般涉外活动中使用英语。如:迎送、安排日程与活动、陪同游览、购物以及一般涉外业务交际,如:面试、介绍公司、介绍产品、业务洽谈、主持业务交流会议等。无论是在日常交际还是业务交际中,学生都容易犯语用错误。这不仅因为对话涉及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更由于在具体的语言使用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到时间、地点、交际双方的情感、社会角色等文化语境因素的制约。因此,听说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关键是语境。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相关的交际用语,更重要的是要设定语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导入文化。具体做法是:

(1)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教学中可使用语言描述、图片展示、教学录像和影视作品的播放等不同方法来介绍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及语言禁忌。例如,教师可以用语言描述对话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和话题,然后介绍一些常用语,同时还要告诉学生在类似场合要注意的一些文化禁忌。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七忌”,即:忌问对方收入、忌问体重、忌问年龄、忌问宗教信仰、忌问婚姻状况、忌问“去哪儿”、忌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

(2)角色扮演。笔者认为,跨文化意识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从异文化持有者的角度感知异文化,要求参与者具有“移情”和“文化融入”的本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移情”和“文化融入”的本领。

目前许多高职高专教材的听说教程都会根据本单元主题来要求学生完成设定情境下的交际任务。由于课时有限,教师可以把这些任务布置为课后作业,将学生分成小组,可以是两人、三人一组,也可以根据语境的需要组成多人的小组编写对话,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熟记对话并分角色演练。检查是必要的,因此还应该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分组表演。演后先由各组互相点评、再由教师点评。点评时不仅要对语音、语调进行点评,更要注意交际用语以及体势语的使用是否与语境和任务要求相符。表演完毕后还可对合作最好的小组给予奖励。这样的角色扮演和点评既可以强化学生的文化敏感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