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管理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4 23:01:38

手术室护理管理论文

手术室护理管理论文篇1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l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011年1~12月实施循证管理模式前的的4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1~12月实施循证管理模式后的5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20例、女230例,年龄44~84(74.23±5.94)岁;手术种类:骨科手术130例,普外科手术120例,胸外科手术100例,妇科手术80例,其他手术20例。观察组男269例、女281例,年龄45~81(72.43±5.83)岁;手术种类:骨科手术150例,普外科手术140例,胸外科手术122例,妇科手术103例,其他手术3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种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也是循证医学和循证保健必不可少的环节。具体实施:①巡回护士访视后和器械护士进行交流,获取证据,为预见性手术护理配合做好准备。②患者进入手术室,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获取患者意愿,根据术前访视收集的资料适时进行心理护理。③按手术安排表仔细核实患者信息,确保手术部位准确无误,避免临床报道中出现的严重手术失误。④根据其他报道发现,手术室环境对患者的术中舒适度尤为重要,应注意保温护理,防止患者在手术过程受凉感冒,影响术后康复。⑤术中输液、输血是手术室常用治疗手段,掌握有关输液、输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配合手术成功的保证。⑥根据循证护理的理论,总结临床经验,使手术室清点核对制度更加规范化。根据以往工作经验,总结以往出现问题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清点核对制度是手术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制度之一,严格清点核对制度能完全避免异物遗留体腔。坚持在术前、术中、术后清点核对制度,确保患者安全,避免器械在回收、清洗、灭菌过程中丢失,保证手术顺利安全地进行。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差错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与护理质量评分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护理质量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分模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循证医学是针对日常临床实践提出的问题,寻找和评价相关资料,并采用这些信息。由于这一理念和方法的科学性,很快得到普遍接受。循证护理实践包括产生证据和使用证据。产生研究证据的护理人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从事护理科研的人员,通过他们的科研并发表研究结果,使别人能够使用那些证明有效的护理措施;另一方面,在日常临床实践中使用研究证据的护理人员,又称为证据的使用者。护理工作者开展循证护理可以同时扮演研究者和使用者两种角色或其中之一。护理人员通过四个步骤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分析当前护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明确地鉴定出护理的问题,检索文献获取相关的研究结果,使用现有标准评价研究证据的科学性,采用最为可靠的证据选择护理措施并说明选择的合理性。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循证护理实践的技能:提出正确的问题,获取研究的证据,评价证据,采用证据。如何将研究的结果(证据)应用到护理实践中,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可以通过护理人员各自独立地进行,也可以通过护理小组共同来解决,还可以通过跨学科的团队,或通过单位和组织机构对提高护理水平进行系统、全面的改进。在个体层面上,应当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让她们在日后的工作实践当中学会评价和使用证据;在集体层面,可以对医院以科室为单位的护士进行培训,结合本专业护理实践的问题,开展循证的护理实践,召开周会对本专业发表的护理研究的文章进行讨论,对研究的结果是否能够应用,可否提高护理质量提出建议。在单位组织层面,如医院护理部,可以通过编制循证的护理操作指南或临床路径来规范护理实践。临床护理实践中提出的相关问题,在进行循证护理实践中,要求对日常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具体化,将问题转化成为通过研究能够回答的问题。如预防手术室患者发生压疮的措施有哪些,各有什么利弊,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尽可能系统地查找证据在国际上有诸多一级和二级资料库,如Medline、CINAHL、CochraneLibrary等,国内常用的有中文期刊全文资料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资料库VIP、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库CBM、万方全文资料库等。由于目前大多数医院已经建立了医院信息系统并实践了与临床各科室护士站的连接和联网,为查询资料提供了极大的帮助。通常根据所关心的问题设定相应的检索词,如压疮、预防、瘫痪患者等进行检索。对获得的文献题录进行筛检和评价通常检索后会得到一系列的相关文献,但护士不可能需要所有这些文章,因此,要选择与问题最相关的研究文章,获取全文,然后对这些文章的真实性和可应用性进行严格评价。应用证据在应用上述经过评价的研究结果时,护士应当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根据患者需求,制定护理计划,并加以实施。应用证据的目的在于解决护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用查询得到并经过评价后的可靠证据之后,需要对护理的结果做出评估。了解是否切实解决了患者的问题,提高了护理的质量,使患者得到了满意的服务。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实践,是一个循证的实践过程,从提出问题开始,通过查询证据、评价和使用证据、再进行效果评估,这个过程促进护理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也学习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巧,是以问题为导向的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如果在该过程中未能找到相关的证据,说明该领域缺乏研究,也就为提出一个新的科研课题提供了线索,可以组织同事进行科研工作。这种科研类型在国外称之为实施性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研究的目的,更加实用。通过本临床研究发现,通过在手术室中运用循证护理模式,手术室护理人员能够针对性,做出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与手术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减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并且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缩短了住院时间,从而减少了住院费用,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护理素质。

3结语

手术室护理管理论文篇2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112例手术患者,以60例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观察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5~64岁,平均年龄(38.41±19.26)岁;以52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39.52±19.6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观察组

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①建立规范章程。主要包括绩效考核、病人核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输血查对制度等。对于考核优良的护理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则应对其进行再培训。手术病人的核对制度是指术前详细了解清楚病人的姓名、房号、床号、手术名称等。术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一次性的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应严格检查核对,使用之后应先毁形,再消毒。手术过程中给患者输血应执行“十对”制度,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②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护理工作人员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③还应加强模拟操作,提高护理技能,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实自己。④提高护理人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由于手术室护理的工作量大、病人较多且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白班/夜班交替,因此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⑤应以病人为中心,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精神状况,提供最人性化的护理。如在术前访视时,可同时了解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多关心患者,以利于后期交流;在术中护理时,应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圆满完成手术护理;术后随访时,应耐心提醒患者须注意的事项,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2.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前、术后的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室术前空气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术后空气菌落数仅为(70.25±28.10)cfu/m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40±80.50)cfu/m3,而此过程中,观察组护理后手术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为92.3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发生感染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2.2两组患者术前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护理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下降,仅为(35.60±4.8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75±5.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出院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

出院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1.67%,较对照组的69.23%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代护理技术得到了提升,但作为特殊的护理单元--手术室护理,仍有较大的挑战。手术室护理工作不仅要为主刀医生提供优质的手术配合,使整个手术工作顺利完成,还要为患者提供周到的人文关怀。因此,手术室护理质量就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治疗效果,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但目前,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任务量重、压力大、时间不确定等问题,使常规护理不能完全胜任。而通过实施整体护理和规范化管理,一方面可以明确护理定位,强化护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本研究通过分析112例手术患者,其中以60例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观察组,52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案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手术成功率为100.00%,而对照组为92.31%;且观察组术后发生感染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说明实施整体护理和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可以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

4总结

手术室护理管理论文篇3

1.1一般资料

从该院收治的行普通外科手术患者中选取220例作为该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10例。在对照组中,有52例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8~71岁之间,平均为(44.5±5.7)岁。在实验组患者中,有61例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9~69岁,平均为(44.0±6.2)岁。两组患者均是自愿参与该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管理方法

在对照组中,对110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体征检测、血尿常规检测以及用药等方面的普通护理;在实验组中,对100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严格的外科手术室护理,其具体方法如下。

①手术室的合理布局应该能够与具体的治疗工作要求相符合,同时还能够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可以对手术室进行无菌区和非无菌区的划分,合理安排手术设备及其相关器械;

②对手术室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持,在进行具体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定,重视手术室的清扫工作,注重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③合理应用无菌技术,确保手术器械在术前能够保持一个绝对无菌的状态,现今医院最为常见的一种消毒方法是高温压力灭菌消毒方法;

④对手术室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对手术室内的菌种和菌落数进行有效的检查,并对消毒工作进行有效的加强;

⑤合理处理手术室废弃物。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进行对比分析,并按照患者的病历资料发生医院感染情况的相关性原因进行总结和归纳。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

2结果

在通过1个月时间的出院随访观察之后得出,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9.1%和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管理论文篇4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430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实施风险管理(观察组),与2008年1月~2010年1月未实施风险管理的430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男性211例,女性219例,年龄为16~62岁,平均年龄为52.6±2.1岁,其中骨外科120例,普外科90例,妇科产180例,颅内血肿清除术40例;观察组男性225例,女性205例,年龄为17~63岁,平均年龄为53.6±3.1岁,其中骨外科125例,普外科108例,妇科产156例,颅内血肿清除术41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检查的时候没有发现任何精神病症状或是其他疾病的特殊情况。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

成立手术室风险管理小组,并选取一名经验比较丰富的医护人员担任组长,制定一个比较完善的护理措施,包括强化护理人员专业培训、手术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保养,避免因护士的业务不熟练而导致风险;健全并坚持手术室质量监控制度,每月定期对各类无菌物品、空气、消毒液、手术者的手进行细菌培养,全面监测,并存档备查。护理人员将设计好的风险管理表格,以时间为横轴,各项护理措施为纵轴,在表格相应位置,将已经执行的打√,未执行的用红笔打×。及时考核风险护理表格的完成情况,对发生异变者及时改进或者剔除。风险管理主要内容包括①重视术前访视:了解病人一般情况,有无过敏史,运用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使之能以最佳状态配合手术过程。②与手术医生沟通:了解手术的类型、患者的具体情况,以便术中和医生配合默契。③熟悉各种医疗仪器的性能:新进仪器设备及时进行培训,并在仪器显眼位置上贴有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安全、正确使用电外科设备。④详细检查手术用物:手术器械是否到位,避免因为手术器械的准备不充分而导致手术延时甚至无法进行的风险。⑤接病人进入手术室执行严格查对制度:对病历、对科室、对姓名、年龄、性别、手腕识别带、试敏结果、血型单、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皮肤完整性等,询问患者以往病史以及药物过敏的情况,还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肢体功能进行观察,如果患者的意识不是很清楚,则可以让家属协助回答。⑥加强专业培训:每月至少一次对护士进行操作训练,如心肺复苏、无菌操作、心电监护等专业技能的培训;请相关手术科室或者麻醉科授课,包括各种手术的配合、危重患者抢救、抢救药品的使用等。⑦定期组织对医疗、护理纠纷等案例分析,了解风险的程度和提供防范意识。实施风险管理观察组的对象均建立在患者获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1.2.2对照组护理主要内容和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由护士长进行常规管理。主要包括①手术开始前再次核对病人姓名,手术名称及部位。洗手护士必须与巡回护士进行清点,即手术前清点,手术关闭空腔脏器前清点,关闭体腔前清点,手术结束后再次清点,必需两人核对准确无误,严防异物遗留病人体内的风险,并要保持无菌持续性。②术之后将相关的标本贴上标签,避免混淆,清点器械,按流程处理各种医疗垃圾及器械的清洗消毒。③安全送患者返病房,护送车床上好护栏,防止坠床发生,在手术期间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果发生异常要及时向医生进行报告。

1.2.3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的意识

对于手术室的管理制度予以完善,对手术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措施,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沟通和解决,加强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等。

1.3观察指标及数据处理

记录两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发生的不良事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和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等。数据的收集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创建风险管理之前护理过程中发生的风险事件比创建之后的风险事件明显增多,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经风险管理小组职能的实施使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由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病情一般比较严重,在手术护理过程中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意识障碍等情况,尤其是神经外科手术室,风险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手术室出现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包括:①护理人员在护理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护理的经验也不足,在风险事件出现以后没有应对的能力;②对于手术室护理的管理没有形成一个比较良好的规章制度,对于存在的问题没有提出的解决的办法,留下了隐患,缺乏有力的管理措施;③对于手术器械的消毒不到位,存在感染的可能性。

手术室护理管理论文篇5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前368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06例,女性162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46.8±8.2岁,普外科手术175例,骨科手术98例,妇产科手术51例,泌尿科手术44例;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实施护理管理后的376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10例,女性166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47.2±7.1岁,普外科手术178例,骨科手术101例,妇产科手术53例,泌尿科手术4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比较实施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并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结果

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后感染率为2.39%(9例/376例),明显低于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前的感染率9.52%(35例/36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发生外科手术室感染的高危因素

(1)术前洗手不彻底:操作者指尖和前臂消毒不彻底,术中一旦划破手套,手上的细菌就会对手术术野造成直接污染,从而感染切口。

(2)器械物品消毒不认真:患者的血液、粘液及脓液等脏物沾染在用过的医疗器械上,如果消毒、清洗不彻底就会发生医院感染。手术所需的一次性物品由于包装破损或过期也会引发感染。

(3)医护人员流动管理不严格:病原菌及带菌微粒通过空气中的尘埃和飞沫降落到器械、敷料及切口处造成感染,人员流动可以增加手术室空气的细菌数量增大感染几率。

(4)患者自身的因素:患者年龄过大或存在基础性疾病等因素造成其免疫力低,均可加大手术的感染率。

3.2护理管理措施

(1)加强控制感染意识:建立健全外科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分管业务的副院长、护士长、手术室成员组成,定期或不定期实施检查,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定期进行感染防控知识学习,强化手术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达到降低手术室感染率的目的。

(2)严格洗手制度:采用高效碘伏原液刷手法进行术前洗手,不短于5min,双手均高于肘部,无菌擦手巾擦干或自然晾干后手及前臂处用消毒液3-5ml涂擦,1min后方可穿无菌手术衣,戴灭菌手套;使用清洁剂或肥皂进行普通洗手,指缝、掌心、手指关节、手背、指腹拇指、指尖及腕部认真揉搓,不少于15s后流水冲洗干净。与严重污染源接触时,首先使用消毒剂洗手并浸泡3min以上后用一次性无菌纸巾沾干双手;对手术室工作人员定期监测手指带菌数,应不超过5cuf/cm2。

(3)加强器械消毒:成功灭菌消毒的关键是加强手术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和一次性物品的管理;术后医疗器械要用加酶清洁剂认真清洁,被感染的特殊医疗器械要浸泡在含氯消毒药水后再清洗,最后进行高压灭菌;一次性使用物品使用前认真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绝对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

(4)空气质量监控:通风设备齐全,每日应定时通气,窗户密封性好;每天和术后要及时消毒,紫外线空气消毒2h/d,连台手术中间要开放0.5-1小时;每周进行一次彻底清洁;空气培养每月1次,细菌数小于200cfu/m3;为减少不必要的物品移动,应将物品摆放整齐,绝对禁止在手术间整理包布,人员流动现象尽量减少。

(5)其他:加强静脉置管、尿道插管、气管插管等各种管路的管理,专人负责,及时纠正错误;为降低患者在等候手术的期间内发生交叉感染及院内致病菌定植,应嘱患者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并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外科手术室的手术具有种类多、数量大等特点,手术在安排上要合理,术中应依照患者的血清情况及切口的污染程度安排患者检查,感染性手术应在每日最后进行;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均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各种医疗废物要严格按照规定分类、存放、包装并处理。本研究通过对外科手术室感染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后,感染率由实施前的9.52%下降至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外科手术室实施护理管理,可以显著降低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

4结语

手术室护理管理论文篇6

【关键词】风险意识;手术室护理;护理满意度

手术室(operatingroom英文简称o.r)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随着手术数量的不断提高,手术室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手术室手术类型多样,按不同专科,手术类型可分为普外、骨科、妇产科、脑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烧伤科、五官科等。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医疗意识的提高,对手术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将风险意识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当中,医疗风险明显降低,具体报告如下[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名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名。对照组年龄24~45岁,平均年龄(29±0.6)岁,普外科手术患者15名,骨科手术患者20名,脑外科手术15名;观察组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31±0.7)岁,普外科手术患者16名,骨科手术患者18名,脑外科手术16名,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人员均为22人,学历均是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类型、护理人员配置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包括手术室环境护理、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予风险意识护理,包括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护理人员专科化、坚持零缺陷管理、手术室全过程控制管理(术前、术中、术后),具体如下。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每个护理人员人手一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结合每周医院通报的手术室风险事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学习、讲解,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熟练于心,而且将理论实践化,当医疗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娴熟应对。情景模拟手术室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事件,护理人员分组进行参与,分为2组,护理人员以演员的身份,还原场景,并在表演结尾将模拟的风险事件处理方法进行总结,这种模拟情景的方式既可以转变以往枯燥的讲座形式,又可以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动性,使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慢慢得到提升。

1.3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该护理方法越好;风险事件发生概率越高说明该护理方法越不好。

1.4统计学方法

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见表1.对照组发生风险事件人数15人,概率为30%,观察组患者发生风险事件人数6人,概率为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风险意识护理的开展,要求护理人员对手术室存在的风险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与把握。首先护理人员应该正确认识风险本质,风险是共存的,手术室风险与手术室技术的发展是同时出现、不可分割的,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医疗环境也发生变化,手术风险也是不断变化的[2]。护理人员要转变以往害怕风险的态度,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风险。风险意识有效融入手术室护理日常工作中,风险管理文化得到大力发展,风险管理理念得到普及,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有利于促进手术室发展[3]。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贯穿于手术室操作的每个环节,临床工作中,可能会因为护理人员操作的疏忽大意,而酿成严重的医疗风险事件,因此风险意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刻不容缓。本文将100名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名,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风险意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本文观察组护理人员从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护理人员专科化、坚持零缺陷管理、手术室全过程控制管理(术前、术中、术后)方面进行工作开展,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也得到提升,风险事件发生明显减少,由此可见风险意识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锐,石秀杰,宋艳,等.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1):2000-2001.

[2]徐政秀.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8):99-100,101.

手术室护理管理论文篇7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质量;素质;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b)-096-01

手术室是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在医院中占有重要地位。手术室护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如何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一直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体会总结如下:

1 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素质

1.1 对实习护士的培训

实习是护士走向临床的一个必须尽力的过程,因为手术的护理技术比较繁琐,所以护士所有的操作必须重新学起,所以为了提高实习护士在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尽快掌握手术室护理技术,我院采取的是带教培养,通过示范和引导,使实习护士能够很快熟悉手术环境并进行全程管理,同时又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护士在手术室的重要作用。

1.2加强管理制度,提高手术室护士素质教育

手术室是为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会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安危。所以,手术室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1.2.1增强道德品质,提高服务质量手术室是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抢救的重要科室,所以工作不分昼夜,且工作繁琐而紧张,这就要求每一位护士都要具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素质,对待工作能够积极热情,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并且拥有熟练的技术水平,动作敏捷,能够及时准确地处理意外情况。

1.2.2加强无菌操作,实行监督管理在手术室内工作的一切人员,一定要有责任心,树立无菌观念和掌握无菌技术。严格遵守手术室的一般规则,如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换用手术室的专用衣、帽、鞋和口罩;保持手术间清洁,对室内设备物品定时进行清洁;患皮肤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不得进入手术室等。保证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等关键时刻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规定,同时加强无菌操作的监督管理,降低手术感染几率[1]。

2手术全过程的护理措施

2.1术前准备的质量管理

①要求护士能够在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除常规准备外,还要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②严格分离洁、污流线。设立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患者通道和污物通道。以保证手术室空气的洁净度及手术流程的需要。划分无菌、急诊和感染手术间。③做好器械的质量管理,术前准备主要包括手术室(间)、手术所需器械、物品的准备。所有手术器械须经过清洁、消毒、灭菌三个步骤[2]。

2.2手术配合中的护理质量管理

手术配合需要技术熟练、精细,以取保手术的成功。所以护士应该能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积极主动配合医生,认真观察患者的意识和生命指征。同时保持良好的手术环境。另外要严格实行无菌操作,手术室每位工作人员的每一操作环节,稍有疏忽都可导致无菌技术的失败,造成手术感染。因此,无菌技术的认真执行要依靠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完成使医务人员牢固树立无菌观念,进行无菌操作[3]。

2.3术后处理的质量管理

术后要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的流动,对手术室的物品做相应的处理,尤其是对术中所使用的器械物品,非一次性的要认真清洗干净,传染病手术的器械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备后用。对一次性使用物品应做预处理后再进行销毁。

3讨论

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5-6],如果护理措施不当将会直接影响手术质量。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工作程序、制订技术规范等措施,加强感染监控管理及手术室质量监控管理。同时对待护理工作也要不断更新、不断改进、不断总结,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4]。

[参考文献]

[1]何永会.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J].川北医学院学报,1999,14(1):86-87.

[2]梁萧媚.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措施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1):118-119.

[3]袁小兰,李红霞,李莹,等.手术室患者手术护理需求的调查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6):570-571.

[4]薛玉文,王桂芳.手术室护士的素质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5):98-99.

[5]沈新花,徐君,秦晓云.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3):122-123.

手术室护理管理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6(a)-0146-04

Influence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and nursing work quality by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LUO Xianhui

Department of Infection Contro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Suini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Suining 629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roach the influence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the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and nursing work quality by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Methods From May 2012 to May 2016,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Suining City, the clinical data of 4020 operations were analyz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different time quantum, the 2000 operations from May 2012 to May 2014 were selected as management group, the 2020 operations from June 2014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as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group. The sampling results qualified rate, nursing work quality score, risk event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 the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patients were detected. Results The sampling results qualified rate of operation room air, body surface, medical and nursing staffs hands, ultraviolet radiator, aseptic materials of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routine management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operatio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nursing staff training, nursing safety,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humanistic care and nursing documents management score of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routine management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operation sequencing errors, surgical instruments no complete, histopathological specimens pollution, disinfection quality rate no qualified in operation room of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routine management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operation patients in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routine management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the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by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can improve sampling results qualified level and nursing work quality, decrease risk event rate, increas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Infection control; Influence

感染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是指机体创伤或者某些部位受到致病因子侵袭,形成应激性反应的过程[1-2]。手术室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一种,是手术过程中因相关术中操作、消毒措施不规范引起的[3-4]。手术室作为各类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科室,其也是感染的易发地,手术相关器械、各类敷料、医护人员的手和手术室内的空气、消毒液等都可能成为造成感染的媒介。手术室相关的消毒工作和感染控制有着的密切的关系,不仅关系到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水平,甚至和患者生命安全有着密切关系[5-6]。循证管理措施来源于循证医学,其主要参照循证医学内容,提出手术室感染发生的问题,建立循证支持,实施循证管理措施,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手术室感染控制质量[7-8]。本研究通过对遂宁市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4020台手术情况进行观察,拟探讨循证管理在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影响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6年5月我院进行的4020台手术情况进行观察。2012年5月~2014年5月进行的2000台手术作为常规管理组:男1200例,女800例,年龄21~74岁,平均(49.8±16.7)岁;手术类型:腹部手术980例,胸部手术20例,头部手术700例,四肢手术300例;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及以下1100例,大学及以上900例。2014年6月~2016年5月进行的2020台手术作为循证管理组:男1221例,女799例,年龄21~74岁,平均(49.8±16.7)岁;手术类型:腹部手术981例,胸部手术19例,头部手术698例,四肢手术302例;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及以下1103例,大学及以上917例。两组手术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手术患者和/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常规管理组

按照传统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分区管理,给予患者口头健康教育结合临床手术实践护理操作。

1.2.2 循证管理组

1.2.2.1 建立循证管理组 由护理部主任担任循证管理小组负责人,小组成员包括骨外科、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急诊外科副高级职称以上医生各1名和手术室护士长共同作为督导员,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组员,根据责任护士不同职责,分管手术室各个片区。

1.2.2.2 提出循证问题 根据手术室感染情况,提出具体的问题,主要包括医护人员业务素质不能满足感染控制工作要求、手术室相关消毒操作不规范、消毒操作制度贯彻不彻底、手术室污染区清洗不彻底、相关护理人员防护措施重视程度不够。

1.2.2.3 建立相关循证支持 首先是查询相关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措施的资料,手术室感染发生的原因、有效的控制措施、预防性手段、护理质量系统评价、先进的感染控制方法等。综合整理相关资料,结合本院实际工作经验,针对手术室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选择最合理、最有效的证据,建立一系列的相关循证管理措施。

1.2.2.4 循证管理措施的实施 ①培训:针对腹部手术、胸部手术、头部手术、四肢手术临床特点,给予手术室感染控制针对性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手术室感染意识,建立手术室感染控制理念。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每一次培训后,护理人员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对于已经发生的手术室感染问题进行整改,同时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②进行规范性的消毒操作制度:根据手术室相关的器械,采用正规化的消毒措施,按照规定按照消毒操作制度执行,不能漏项。③建立适当的手术器械污染物清除评价标准:每一次对手术室相关器械进行清洗,去除污染物,由小组长进行器械污染物清除的检查和监督,定期对手术室相关器械去污情况进行抽查,尽可能地完善去污监管制度。④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护理人员向患者耐心的讲解手术室感染控制的防护措施,注意保证患者的个人卫生和清理消毒。加强医护人员感染流程的培训和患者防护措施的指导,严格的要求医护人员保证手卫生,各项手术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⑤做好感染控制措施的评估和改进:在实施循证管理措施后,手术感染控制质量进行追踪和评估,如果发现不足,要及时的进行整改,保证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持续性的改进。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手术室采样结果合格率情况

参照《消毒技术规范》[9]《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10],主要观察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紫外线灯、无菌物品采样结果合格率情况。

1.3.2 ?^察两组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

采用考核评估的方法,主要针对环境管理、护理人员培训、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理监控、人文关怀及护理文件管理进行评价,每项指标分数范围是0~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护理工作质量越高[11-12]。

1.3.3 观察两组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主要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排序错误、手术器械不齐全、组织病理学标本污染、手术室消毒质量不合格发生情况。

1.3.4 观察两组手术患者满意度情况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医护配合、护护配合、器械准备、操作技能、隐私保护、术后方式、术后宣教等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每项评分范围是0~100分,通过加权处理,总分设定为100分,分数高于80分说明手术患者满意,反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Y果

2.1 两组手术室采样结果合格率情况

循证管理组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紫外线灯、无菌物品采样结果合格率均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

循证管理组手术室环境管理、护理人员培训、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理监控及人文关怀及护理文件管理评分均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两组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循证管理组手术排序错误、手术器械不齐全、组织病理学标本污染、手术室消毒质量不合格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4 两组手术患者满意度情况

循证管理组手术患者满意度(2000例,99%)高于常规管理组(1600例,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9.21,P < 0.05)。

3 讨论

循证医学模式可以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循证管理在临床医护人员中广泛的应用,其服务的中心逐步向“以患者为中心”过渡,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3-14]。手术室感染控制是医院感染管理学中的重点问题[15-16]。有资料显示[17-18],手术室感染发生比例占医院感染总发生率的30%。有效的手术室感染控制对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建立手术室感染控制相关措施的过程中,结合循证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的质量,以手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出发点,将临床经验和感染控制理论紧密的结合,建立循证依据,创新循证管理措施,实现循证管理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降低感染的发生率[19-20]。手术室感染控制作为院感的主要内容,加强手术室感染流程控制强调的是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对感染控制结果进行系统性的评价,促进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更加贴近临床实践,相关措施更加简便易行、有顺序[21-22]。

手术室护理管理论文篇9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283-02

手术是抢救、治疗病人的一种重要手段,手术室是进行手术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励,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安全质量成为所有医院服务质量的主旋律[1],代表着医院的服务水平,这就更加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不断提高手术室的质量管理水平,加强专业技能,配合着医生成功完成手术。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将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1手术室常见问题分析

(1)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违规操作,工作粗心大意,无菌操作观念淡薄。(2)手术室护理工作繁重,精神压力较大,工作人员经常超负荷工作,精力与体力极易被透支,造成不良心理行为,影响技能水平的发挥,甚至导致差错的出现。(3)手术室器械护士要注意准备充足的器械并且每样器械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灭菌,在手术配合过程中,要眼疾手快,熟练掌握各项操作规程。(4)手术室护士在接送或护送患者时要注意防止接送错误或护送不当,保证没有接错患者或接错手术间。

2手术室制度管理

手术室制度是手术室管理规范化的保障,每个医院都要建立一套完整、系统、可行的规章制度,并且要求每位医务人员严格执行以上规章制度,切实从患者的生命利益出发,防止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帮助患者顺利通过手术关。

3护理人员的管理

3.1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手术室护理人员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技能,娴熟的操作,而且要有高质量的服务水准,这就要求每位护理人员要不断到高一级医院进修学习, 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和参与一些有针对性的讲座, 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院内还要定期组织开展质量分析会,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容易出错的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意见。

3.2改善服务态度,规范行为准则

细节决定成败,护理工作十分注重细节,要始终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2],坚守各项服务制度,从细节出发,规范自己的行医行为。我院护理部对100名术后手患者进行了手术室护理满意度的问卷调查,满意度测量包括八个方面:①手术室护士态度②手术室护士业务水平③手术室护士的责任感④手术室护士对患者的关怀⑤手术室护士对患者健康教育⑥手术室护士满足患者需求情况⑦手术室护士为患者提供的手术氛围⑧患者对手术室护士的总体评价。问卷答案分三个项目: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各方面满意率95%以上。结果如下:

4手术室无菌管理

无菌管理是手术护理室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预防感染、保证切口良好愈合及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3]。手术室无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无菌操作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即从进入手术室消毒到手术台的每一个操作都必须保证手没有被感染,这需要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完成。(2)手术室环境质量控制:护士必须每个月必须完成空气培养、手培养和物品培养,并记录结果。每天进行紫外照射消毒,感染性的手术结束后,手术间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因空气传播或器械污染而导致的交叉感染。如乙肝、癌肿、结核绿脓杆菌等感染的患者使用的手术器械必须先进行用消毒液浸泡后再处理[4]。(3)手术物品质量管理:手术物品的质量保证,关系到手术能否安全进行及其质量。对于消毒灭菌的物品,每周要清整一次,过期的器械、辅料要重新进行消毒灭菌,熏蒸消毒物品应由器械班每天检查、添加或更换、制订各类物品消毒更换日期,并落实执行者。

5药品、仪器管理

手术室药品可分三类:常用药品、品、急救药品。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放在手术室内,二者要分类存放,用后注意补给。品要重点保管,专柜上锁存放,使用后注意登记。

6手术质量管理

6.1术前准备与访视

手术前护士应该配合器械班共同做好术前准备工作,确保各种手术器械及手术物品齐全、可用、符合要求。除此之外,手术室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解。

6.2术中配合

手术进行时,护士要根据手术的各项流程、要点配合医生。护士的操作要轻、快、巧、稳,尽量避免额外的噪音。不讨论和手术无关的事情,不便议论患者的病情,讲话注意言词,避免损其自尊心。对于手术中输血、输液、用药及过敏性试验,要严格查对,并认真进行无菌操作,预防手术室内感染。

6.3术后处理与访视

我院从2010年开展术后访视工作,目前已形成较完善的访视体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院护理部选取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期间100名患者进行调查,将患者随机分两组,访视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对照组做常规术前准备,访视组提前要求护士一天进行访视。

7结束语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进行手术治疗并担负抢救工作的场所,有手术量大、疾病种类多、病情重,护理工作重的特点[6]。手术室护理与生命密切相关,任何粗心大意都可导致严重的后果。手术室护士是在这样的特殊的环境中从事这特殊的护理工作。面对这样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手术室的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不仅要掌握好专业技能,配合手术顺利进行,还要有一个较高的思想素质,严格坚守“患者是上帝”的信念,甘愿奉献。同时院方也应加强对护士的关怀,多了解护士的家庭状况和最近的身体情况,予以关心帮助,这样才能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也只有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才能切实的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医院的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马宝修,浅谈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79

[2] 曹慧,薛静,加强管理全面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19(5):563

[3] 李小莉,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J].中外医疗,2009,5:104

[4] 董艳芹,万会明,如何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探讨管理实践[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9(13):356

手术室护理管理论文篇10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缺陷;管理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1027-01

手术室护理因其专业性强、操作流程相对复杂、工作流程涉及临床众多科室, 临床对手术的配合、管理难度较大,加之手术室护理人员任务重,节奏快,精神高度紧张,工作时间长,比较容易出现如下护理缺陷问题:①术前准备:错接患者,或错进手术间;手术安放有误;器械准备不全或有误。②术中:仪器使用不规范或临时故障造成烧灼伤;输血、用药有误。③术后:物品清点有误,器械、纱布遗漏于患者体内;手术护理记录未及时或与医疗记录不符;丢失病理标本、患者资料或其物品;接送患者或手术时未固定患者坠床。④手术前后由于护理人员的言语行为失当,造成患者心理负担等。⑤术后健康宣教缺乏等。手术室一旦出现上述护理缺陷问题, 不仅会对患者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更会给医院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就手术室护理缺陷的形成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1 手术室护理缺陷的成因分析

1.1制度管理方面的因素

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增加了人员流动性。如聘用制护士比例日益增加、护士年轻化、经验不足;规章制度不健全或制度建立后不严格执行或以经验代替制度,导致制度形同虚设。责任不清、分工不协调、工作强度大、培训制度落实不足、物品设备管理不当、手术室消毒灭菌用品存在漏洞、标本管理不善等。

1.2 护理技术方面的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外科手术的专业化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疗法不断创新,新术式得到广泛开展,有大量高科技仪器应用到外科手术中,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有了更高要求。如对护理人员培训制度落实不力,就会导致专业理论知识不足,技术水平低,器械设备不熟练,对护理问题的认识不够,以及业务不熟悉,和手术医生配合不够好,应变能力差等,这些都容易造成技术方面的护理缺陷。

1.3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随着社会发展,健康意识的提高,就诊人员增多,工作量加大,造成护理人员相对不足,导致工作超负荷,精神紧张,服务态度差,另外,一些刚入院的新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作风不严谨,操作规程不认真,常在手术室互相说笑、嘻哈、打闹或谈论与手术无关话题,无形之中增加护理缺陷的可能性。

1.4护患沟通因素

因工作超负荷,护理工作量大,和患者接触时间短,缺乏沟通,甚至有些护理人员服务态度非常不好,回答问题刻板,生硬,冷漠,从而造成患者和家属的心理阴影。

1.5 护理记录方面的因素

手术室中,患者情况变化不定,抢救时经常执行口头遗嘱,而抢救结束后未能及时补充,造成护理记录有一定程度的不真实性。另外,护理记录单上字迹不清,有涂改现象,而且与交班报告记录不一致,自相矛盾,签字,导致责任不清,影响其真实性。

1.6 用药方面的因素

药物更新快,通用名错综复杂,药品存放不规范,用药记录不完整,用药风险意识不足,造成用药风险增加。

2 管理对策

2.1 重视手术室环境管理

手术室要合理布局,区域分清,定期进行消毒,并作空气细菌培养,设施要齐全,对于特殊的手术,术前一定要核对器械和设备是否完好,严格控制手术室人数,遵守无菌原则。

2.2 制定健全的手术室规章制度

手术室专业性强,护理人员要遵守各项规章制定,并规范相应的操作,要做好“三查七对”,医嘱要确认无误后才可执行,手术前和术后要进行手术物品清点,术中标本要做好标记,仪器要建立档案,使用登记本。

2.3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手术室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大,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注意休息,保证充沛的精力。作风要良好,学会关心和体贴患者。

2.4 加强法律意识,增加自我保护意识

认真学习医疗法律法规,病历的书写要规范,手术室护理记录也要根据法律规定来书写,强化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法制观念,防止护理纠纷发生。

2.5 加强护患沟通

术前要和患者有良好的沟通,要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和患者沟通,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要求,爱护关心患者,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回答,患者存在对手术的心理恐惧,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访视,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联系,使患者缓解紧张情绪,配合手术治疗。

2.6 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

实行“人性化”管理,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手术室护士长应该合理排班,实行弹性排班。护理管理者可根据每天手术量的多少随时调整护士的作息时间,实行洗手护士术中不换班,以免因为交班影响手术的进行,加班时间可累计,也可根据女性的生理特点及家庭需求适时合理排班,多关心护士日常生活,既要满足工作需要,又要让护士得到休息,这样才能精神饱满的投入到工作中。

2.7 加强手术室护理专业课程学习

护理人员要学习手术室相关专业理论,护理管理以及消毒灭菌技术,还有手术室专科知识与技能。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新知识,对于新购置的设备和仪器,要做到得心应手,灵活应对。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提高专业技能。

2.8 手术室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手术室要定期进行消毒,严格控制手术室的人数,减少人员流动,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无菌手术和感染手术要分开进行,避免交叉感染,手术用品要严格消毒,保持清洁干燥。

2.9妥善安排急诊手术

手术室备有一张随时命的急诊手术台,急诊手术需在通知后半小时内安排,抢救手术可直接送往手术室,急诊手术较多时,要求护士无论是上班还是下班,都有责任和义务参加急诊手术,避免因人力的原因贻误手术时机。

2.10 严格进行清点制度,认真记录护理记录单

术前要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的数目,术中增加器械或者敷料,都应该清楚记录在手术记录单上。对于轴节器械,要注意使用是否良好,关闭体腔前要再次清点所有物品,并做好记录。

综上所述,针对手术室的护理缺陷的形成因素,一是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二是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学习,三是严格管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彻实杜绝了手术室的护理缺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台手术顺利完成,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廖冰野,丁丽英,谢卫珊等.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代临床护理2007. 6( 2) 42-43

[2] 白红丽.浅谈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差错及对策.中国实用医药,2011,6(20):201-202.

[3] 王群.手术室常见护理缺陷及防范措施探讨. 临床合理用药,2013,04,第6 卷第4 期上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