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7:35:34

手术

手术范文篇1

关键词:手术信息手术室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手术室系统化护理的开展,手术信息作为一个完整的单元也随之进入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行列,它是以一种现代化的手段,全新的护理概念,成为手术室整体化护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手术信息以心理护理为核心,以手术进程为重点,以健康指导为实体。目的是使病人及其家属了解手术过程有关疾病知识、健康宣教,指导家属做好术后护理工作,帮助病人安全渡过围术期同时为医院管理工作做出一份努力。

一.装置与方法

信息总台设在手术室电脑房,内备有一台计算机、一台录像机、一台监视器、一名计算机操作员。每间手术室设置一架电话机与总台相联。自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的一切情况将如实向总台回报,操作员将信息迅速输入电脑,及时播出。家属可在休息大厅得到情况反馈,掌握手术进程。同时操作员也可在监视器上观察到播放效果。播出时间为7:30am~3:00pm,在此期间每隔30分钟滚动播放三次,特别情况随时播出。在信息的间隙,根据不同手术选择性地播放科普录像,以充实信息内容。如图所示:

二、的内容

1、术中情况

开播初期,手术信息内容比较简单,仅限于病人已入手术室、正在手术中与手术已完成,这三条信息远远不能满足病人家属的要求。经过探访、征求意见后,对信息内容数量及形式作了调整。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质性内容,针对每一位病人的手术详情进行报道,包括诊断、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手术开始时间、生命体征变化、标本取下时间、关腔时间、手术结束时间等等。另外增加了一组特殊信息如:术中冰冻、家属签字谈话、因故停止手术、剖腹产后母婴情况等。

2、麻醉知识

手术与麻醉是密切联系的,但病人对麻醉的无知和恐惧就像对手术的感觉一样。因此要做好病人及家属心理护理,除了让他们知道术中情况之外,还必须让他们了解麻醉。所以信息台特为麻醉开设了一档栏目,内容包括什么是麻醉、麻醉种类及用途、麻醉带给病人的影响、麻醉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如何护理、术后镇痛治疗,镇痛专科门诊介绍等。

3、开展术后健康指导

由于手术过程对家属的开放程度毕竟是有限的、相对的、短暂的,所以我们以手术过程为引导线,配合手术过程着重健康指导。由于手术科室多,包括普外科、泌尿科、骨科、神经外科、胸外科、妇产科、眼科、五官科、整形科等近10家。以每科10例病种计算,那就有近一百种疾病有待介绍,内容包括病因、诱因、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方案、主要症状及体征、手术的预后、术后饮食、注意事项等,范围之广信息量之大,占信息内容的最大篇幅,所以健康指导这一部分是手术信息的主体。

4、设计新颖播出形式

初期的信息播出形式以简单的文字输入。在华师大的配合下,设置了一套图文之星软件。这套软件有以下功能:①图形块制作;②文本编辑;③图文制作;④背景设计;⑤播出技巧的设计与编排;⑥网络功能。操作者可以根据自己要表达的思想结合信息内容通过以上功能编制成一组组文件,按需要定时播出。本来很简单的信息内容,通过加工以后变得丰富多彩,以各种多变的姿态展现在屏幕上,最大程度地吸引着家属,达到信息的目的。

三、的效益

手术对病人及家属都将是一种特殊的经历。他们的不安与担忧都是可以理解的。而手术室又是完全封闭的,当病人送入手术室后,家属便被拒之于手术室之外。手术和病人的一切情况将无从所知。因此,将手术中的情况,术后护理等知识及时地反馈给等在手术室外面的家属,对医院的管理,家属的安抚等工作,都会发挥其独特的“纽带”作用和较好的社会效益。

1、安抚家属心理

病房里护士心理护理的对象是病人,信息服务的对象是病人家属。因为家属是病人的精神支柱,安慰了家属,也就间接地安慰了病人。信息内容紧紧把握了家属的心理,准确及时报道手术和病人的情况,使他们随时掌握着手术进程,使他们更放心,更安心。记得在一次征求意见时,一位家属感动地说:“信息得好,使我了解了手术进程,了解了许多疾病知识、术后如何照料、出院后专科门诊的时间,我担心的事,你们通过电视都告诉了我,真是太好了。”

2、做好健康指导

健康指导是做好围术期保健的重要措施。信息发挥了自身优势,充分把握了这段有限的时间,对家属全面地介绍了有关的手术、麻醉常识和围术期保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卫生知识,给术后的护理工作带来了正确的指导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广大病员家属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对公众保健的责任心。

3、改善医院管理

过去医院对手术室门口病人家属的管理有些困难,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家属拥挤在病区的通道上,使手术室门口的环境状况较差,影响了病人的康复,又影响了医疗工作。自从开设了信息后,家属都自觉地汇聚于休息大厅,静候信息。这样就便于对家属的统一管理,也维持了医院的环境卫生和工作秩序。

4、接受社会监督

在几次随访中,有许多家属要求知道主、付刀医生麻醉医师的姓名,工作资历,这说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地不断增强,病人及家属对手术室的工作和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日趋提高,手术信息是手术室对外开放的唯一窗口,通过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展示手术室工作的风貌,传达全体工作人员对病员及其家属的关怀和爱护,同时接受社会和病家的监督,以不断完善我们的工作,使工作做得更好,更符合病家的要求。

手术范文篇2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急诊手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纳入标准:年龄在18~75岁之间者,有正常理解能力与沟通能力者,患者或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住院<3d者;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者。观察组男67例,女33例,平均年龄(52.5+7.8)岁,对照组男65例,女35例,平均年龄(50.7+8.3)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比较差异(P>0.05)。1.2临床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急诊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手术室护理干预。1.2.1术前。一是尽量安抚患者家属,告知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并认真解答家属提出的疑问,避免家属情绪激动。二是要尽快安抚患者,促使患者理智的接受手术。同时对患者解释手术的必要性,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以及需要患者配合的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对整个手术流程有大致的了解。1.2.2术中。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优质护理措施如下:①做好手术的安全护理,做好三方安全核查,正确使用各种手术治疗仪器设备,熟练配合医生对患者实施麻醉和手术。②做好患者的体位护理,协助医生快速摆好患者的手术体位,体位摆放需遵循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尽量保持患者功能位置的原则。③做好患者的保温护理,将手术室的温、湿度保持在适宜状态,冲洗液与输注液做加温处理,避免术中低体温。④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术中要避免患者不必要的身体部位暴露。对于特异性感染疾病的患者,术中不能谈论、泄露患者病情。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舒适护理,对于术中清醒者给予持续的心理、情感支持。一旦遇到患者出现生命体征异常的情况,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沉着冷静的处理,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切忌大声、焦躁说话,避免给患者带来紧张[2-3]。1.2.3术后。①术束后,护理人员与麻醉师对患者各种导管进行妥善固定,做好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监测及清洁、保暖护理。患者醒来后,简单告知手术已顺利完成,回病房后,详细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并做好与临床护士的交接。②术后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仔细询问,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了解患者术后的主诉感受,针对患者术后出现的一些不适证及并发症,及时向患者解释出现原因以及防范对策,并与临床医生积极沟通后制定有效方案处理。1.3临床观察指标。(1)采用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变化进行评估;(2)对比两组护理方式下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分析,其中以(x±s)形式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并采取t检验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其计数资料的分析则采取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干预前后心理变化情况对比。观察组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其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见表1。2.2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高于对照组84.0%(P<0.05)。见表2。

3讨论

对于急诊手术患者来说,由于其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往往会导致患者在面对手术治疗时产生较大的恐惧和不安,会对急诊手术的顺利完成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为缓解急诊手术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手术的顺利完成,给予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也是临床一直关注的重点。本院通过实践认为,对急诊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较传统护理模式而言,前者对患者生理、心理方面能起到更加积极地影响,从而为手术治疗效果与预后打好基础。在术前优质护理干预中,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术前访视和心理护理,一方面能够使护理人员快速的掌握患者的病情资料,有助于护理人员更好的落实手术室护理措施;另一方面安抚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完成手术治疗。

在术中优质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给予患者生理护理和心理护理,使得患者在整个手术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于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治疗,获取良好手术结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术后优质护理中,护理人员通过对进行严密观察,并护送患者回病房等措施,保证了患者术后安全。综上,优质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手术患者护理中时,能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患者满意度,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严喆,齐峰,李嘉,顾霞芳,朱春燕,俞静萍.手术室全程无缝护理模式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8):2180-2181.

[2]徐金粉,沈国娣.优质护理在重创患者急诊手术中的开展及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9):59-61.

手术范文篇3

一、凡需施行手术的病员,术前必须做好必要的常规检查,明确诊断(难以在术前明确诊断者,应有明确的手术目的和实际意义),并进行术前计论。凡较大或复杂手术,科主任均须召集术者、麻醉师和护理人员进行术前会诊计论。特大手术、新开展手术由分管院长组织计论。讨论内容包括:进一步明确诊断;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活动;手术适应症、指征及禁忌症;术式、麻醉方法;术中、术后处理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确定术者和助手。

二、手术及麻醉医师,术前应详细检查病人,熟悉病人各项检查结果,充分掌握病情。

三、施行手术前必须征得家属或单位负责人签字同意(急症手术来不及征求家属和单位同意时,可由主治医师签字),经科主任或分管院长批准执行。

四、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必须及时完成,如有休克、贫血等不利于手术的征象,均应及时准确处理纠正。

五、术者或第一助手应在术前一日开好医嘱(择期手术),由护理人员负责实施(包括备皮等)。术者应详细检查手术前护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并用紫药水作好手术切口标记,必要时可协助手术室准备特殊器械。

六、除急症手术外,手术前一天由主管医生填术通知单,送交手术室统一安排。麻醉人员应于术前一天看病人,了解病情,认真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严格检查核对麻醉中所用一切物品,并做好急救工作(药品、器械)。对于重症患者,术后要观察病人苏醒情况以及给予必要的处理。

七、各级医师参加手术范围,低年资住院医师(本科毕业后工作三年、专科工作五年、医士工作七年)可担任一类手术(普通常规中小手术)的术者、二类手术(中度难度较大手术)的第一助手;高年资住院医师可担任二类手术的术者,一部分三类手术(难度比较大的手术)的第一助手;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可担任三类手术的术者及指导住院医师进行一、二类手术;正、副主任医师担任四类手术(重大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及科研项目)的术者,并指导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进行三、四类手术及科内新开展的手术。

八、手术审批范围

1.一、二类手术由总住院医师或分管的主治医师决定安排手术人员。

2.三类手术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安排参加手术人员。

3.新开展的重大四类手术,由科主任填术报告送业务院长审批后执行。

4.凡致残性手术,应由科主任填术申请单报医务科登记,业务院长审查批准。

九、手术室护士负责按时将手术病员自病房接进手术室,包括准备好的病历、X线片等手术必需物品及资料。

十、手术室工作人员在手术开始前,应认真核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麻醉方法等。术中医、护、麻醉人中要集中精力,严肃认真,密切配合,术后须认真进行三核对(敷料、器械、线卷)。

十一、手术室、麻醉科有责任把好术前准备关,准备项目不全者,应向手术医师提出意见,采取补救措施;缺少重要项目可能影响手术安全及效果者,有权拒绝手术。

十二、术者负有组织与指导全部手术过程,保证手术效果和病人安全的主要责任。其他人员必须听从术者的指挥,各行其职,不得失职或不按规程办事。遇有特殊情况依据性质分别由术者与麻醉师负责。

十三、当手术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由低年医师或进修、实习医师任术者时,仍由上级医师对病员负完全责任,术者必须服从领导。

十四、术中出现意外情况,有可能危及病人生命安全时,应立即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医务科、业务院长报告,以便及时组织抢救处理。

十五、病区护士应根据手术的性质,作好手术病员回病房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如病床、各种治疗器具(输液架、吸引器、吸氧设备、胃肠减压器等)。

手术范文篇4

1.临床资料

本组56位病人,男性30例,女性26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30岁.平均年龄57岁.其中行甲状腺切除术12例,腹部子宫切除术9例,疝修补术10例,下肢静脉曲张术5例,肠癌切除术9例,胃癌切除术11例.

2.方法

56位病人按不同病种、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分组进行比较在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基础上增加了医务人员及手术的有关项目共28条,每个项目均按1-4级评分,其中设10条反方向评分,评定时间为进院,术前一天,出院前共3次,由病人自行填表评估.把28条项目分数相加,得到的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得到标准分,焦虑评定的临界标准分为50分,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每组以总平均分进行比较.

3.结果

被测病人总均数都超过临界标准分,术前一天尤为明显,不同病种组中子宫肌瘤,甲瘤组焦虑值较其它两组高.不同文化程度组中焦虑P值无明显差异。不同性别组中,女性焦虑值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组中中年组焦虑值高于老年组。

4.讨论

4.1.焦虑是人们对环境中一些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和灾祸,在主观上出现的一种紧张和不愉快的期待情绪.焦虑是由紧张,焦虑,忧虑,担心和恐惧等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手术焦虑是指在手术前期产生的焦虑反应.从我们测得的结果证实:病人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在手术前的不同阶段是不断变化的.术前一天测得的焦虑值最高,说明手术越接近,病人焦虑程度越高.国外有研究表明,术前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准备,可以有效地减轻病人的应激反应.经过心理准备病人,焦虑,恐惧,抑郁,疼痛及痛苦程度均有所减轻,心率,血压和血或尿中儿茶酚胺含量变动减少,术后并发症也减少.

4.2.影响手术的焦虑的因素很多,诸如手术种类及大小、对手术的了解程度、性别年龄、既往手术体会及情绪障碍、人格特征的差异、医务人员及医疗环境的影响等,前四组表的各类因素分析中,我们得出,在不同病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组其表现焦虑情绪的程度内容有所不同.病种组中,子宫肌瘤、甲瘤组的病种虽然较单纯,但该组反映焦虑程度的总均数(P值<0.05)较其它两组高,分析原因,一与年龄有关,该组病人年龄40岁左右,在家庭中承担较大的责任,在社会上面临激烈的竞争,担心身体不好影响工作,这在不同年龄焦虑程度比较组中,也同样证实中年组焦虑值高于老年组.二与性别有关,在不同性别焦虑程度比较中显示女性高于男性,该组21位病人中,女性占17位,可见除了年龄因素外,性别也是该组焦虑值高的原因之一.病种组中的胃癌、肠癌组和疝气、静脉曲张组焦虑值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前者与保护性医疗措施有关,因其大部分病人对病情的真实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后者因手术较小,焦虑程度相对较低.

4.3.根据手术室工作特点增加的有关项目:对医务人员有信心,希望认识手术室护士,了解有关手术情况,担心术中疼痛,进手术室希望多关心,担心手术效果,了解术后注意点,与手术室护士交谈后放心,术中音乐等,56位病人从单项目分析,发现病人迫切了解手术情况、术后注意点的分值要比原来认为病人担心手术时疼痛的分值要高.第Ⅰ、Ⅱ组病人手术情况类显示术前一天及术后P值<0.05.说明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大多数病人知道手术一般情况下是安全的,是在充分麻醉,无痛情况下进行的,而他们更关心的是手术效果。愈后情况,术后注意点等.从单项目绝对值显示,绝大部分病人表示家庭都很美满,希望得到家人和他人的照顾,进手术室后希望有人照顾和关心.同时又明显提示:手术病人术前与医务人员的交流十分迫切.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极高,对术前手术室护士出室防视十分满意.对手术室内播放背景音乐持赞赏态度,从而证明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加强与手术病人的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医患关系融合度,还有利于术前消除病人焦虑情绪,加快术后康复.

手术范文篇5

【关键词】心脏手术;手术室护理;麻醉工作

心脏手术危险系数较高,为确保其开展顺利,手术室护理及其与麻醉工作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1]。为此,本院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行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室护理人员予以其麻醉配合护理,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从中体会护理要点,以降低风险可能性,现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70例行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8例,女22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38.7±6.2)岁。纳入与排除标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均为手术室患者;均符合相应手术指征;均未合并脑血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心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及癫痫等疾病。1.2方法。1.2.1术前护理配合。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术前访视。直接与患者面对面进行交流,记录其年龄、心态、身体、合并症、麻醉经验、感染等情况,告知患者及家属心脏手术需实施动脉穿刺,并留置导管或心脏漂浮导管,同时对其疑惑之处予以耐心且详细地解释,注重正向诱导,以降低其对麻醉的担心[2]。②手术室护理人员也不能忽视患者的某些特殊检查项目和化验结果,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于术前做好准备,如为血色素低者提前备好所需血制品,以便术中必要时快速予以患者血浆或全血。③评估患者麻醉风险度。对麻醉风险度高的患者予以特别关注,并提供麻醉师相应配合,以确保手术顺利开展[3]。1.2.2术中护理配合。①环境护理。环境是心脏手术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条件,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事先调试好室内温度,以防重症患者发生心室颤动(室颤)[4]。②体位护理。体位摆放应结合患者心脏实际情况,对于心功能不全或较差的重症患者,因其平卧舒适度较差,可将床调成高位,以方便其呼吸,但应注意不可影响到麻醉监测。③与全身麻醉插管相关的护理工作,主要包括四肢固定、吸引器吸取分泌物、气管插管等。④为患者建立优质静脉通路,护理人员从旁提醒麻醉师患者还需静脉滴注其他药物,若麻醉师发现这些药物影响麻醉及手术,则应暂缓使用或直接停用[5]。⑤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分担麻醉师部分工作,以减少麻醉师注意力分散,主要为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动脉压、血压等,特别关注4个时间点,即体外循环转机或停机时、除颤器使用时、用药后,若发现问题需及时处理[6]。1.2.3术后护理配合。①胸腔引流管连接无误后,待麻醉师胀肺后方可对患者实施夹管移动,但动作应轻柔,以免过度震动导致患者心脏脉搏出现骤停。②辅助麻醉师确保监护设备均连接良好及管道井然有序,患者被移动前应再次确认输液引流通畅与否,待应确定项均稳妥后方可开始运送。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总结患者手术情况,观察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自制生活质量评价量表,指标包括心理、睡眠、饮食及精神4个方面的内容,各指标总分0~6分,分数越高则代表情况越好。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手术成功率达到100.0%,且术中患者也未见血压升高不可控、窒息、疼痛等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术后均安全进入监护室。患者术后心理、睡眠、饮食及精神评分分别为(3.94±0.51)、(4.01±0.56)、(4.28±0.52)、(4.09±0.36)分,均高于护理前的(1.93±0.49)、(1.96±0.24)、(1.78±0.16)、(1.95±0.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心脏手术属于外科手术中风险度较高的手术之一,其需要手术室护理人员与麻醉师的通力合作和相互配合,以尽可能减少麻醉和护理漏洞,确保患者手术的安全性,也就是说心脏手术对麻醉师和手术室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7-10]:①心脏直接关乎患者生命,手术更不可大意,这就需要麻醉师和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预见性,一方面麻醉师应掌握好麻醉进程,严格按流程操作,另一方面手术室护理应帮助麻醉师分担部分工作,以避免因麻醉师来不及或手忙脚乱而引起患者发生不良反应。②对于麻醉师而言,手术室护理人员通常专业知识相对弱一些,为了更好协助麻醉师,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主动向麻醉师请教,学习更多心脏手术及麻醉相关知识,进而不断提升其自身能力素质,使其在术中与麻醉师配合更加默契。③手术室巡回护士应专业技能过硬,熟练掌握各种术式及其步骤,这也是患者手术期安全度过的重要保障,同时扎实的专业知识也使得手术室巡回护士对患者心脏手术给出更为全面和系统的评估,事先罗列好物品准备清单,并按照清单准备及检查物品是否齐全,尤其是重点关注抢救物品,从而为患者争取更多时间。④手术室护理与麻醉紧密配合的前提是双方良好的沟通,尤其是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沟通、应变及协调能力要求更高,这是因为一台心脏手术的成功来自于医疗团队的集体配合,个人英雄主义是不可取的,手术前后遇到问题在所难免,最重要的是在短时间内将问题处理好,以降低对心脏手术患者的影响。本次手术室麻醉配合护理时,手术室护理人员做到了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和术后紧密配合、搭建安全运送通道、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等护理相关工作,所获得结果也非常理想,患者手术成功率达到100.0%,术中也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术后运送也未见风险,术后3周患者恢复也非常不错,生活质量较之前显著提升。

手术范文篇6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需接受骨科手术患者4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含男234例,女228例;年龄为20~71岁,平均年龄为(49.7±5.4)岁;手术位置:265例为四肢,108例为脊柱,52例为盆骨,37例为颅骨;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231例)和对照组(231例)。其中观察组含男116例,女115例;年龄为21~71岁,平均年龄为(49.9±5.6)岁;手术位置:132例为四肢,55例为脊柱,25例为盆骨,19例为颅骨。对照组含男118例,女113例;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49.5±5.1)岁;手术位置:133例为四肢,53例为脊柱,27例为盆骨,18例为颅骨。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手术位置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包括统一安排术中个护理人员工作范围及职责,以及讲解术中需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力度,给予全面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主要包括:

①手术前1d,对患者进行访视以及整体病情评估。仔细阅读患者病历,对其病史、家族史以及各脏器功能等进行全面了解,并为其做相关术前饮食指导,例如术前8h禁食,术前2h禁水等。

②术前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知识教育。术前为患者普及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及其危害性,叮嘱其注意个人卫生。并为患者做心理指导,帮助其正视疾病及手术,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③手术以及操作流程均进一步规范化。通过讲座及交流学习等方式,加强对手术室内护理工作人员规范化培训,增强规范意识,统一学习并掌握无菌操作规范流程,对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术中操作进行特别强调,工作中需注意避免。制定严格工作制度,并通过日常监督及定期考核等形式实施。

④严格指导医护人员保持手卫生,需按照七步洗手法对手部进行仔细清洁。避免手术室内大量人员频繁走动,并保持手术室卫生,术中产生垃圾及时清理,室内定时通风消毒,确保空气新鲜。

⑤对患者手术位置及方式实施安全管理。术前对切口部位皮肤进行仔细准备,术中所需器材以及耗材等需规范化消毒,并加强对手术切口护理工作管理。

⑥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接受骨科手术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易引起医院感染的手术室内危险因素,并对其特别关注。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不规范现象的发生情况。

1.4感染标准:发热体温高于38℃;经血培养检查结果阳性数≥1,且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阳性;患者可能合并有低血压或者寒颤等症状;引流管所引出液体呈脓性,术后手术切口长期不愈合。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x珋±s)表示,实施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不规范现象的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不规范现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外科骨科手术具有复杂性及侵袭性等特点,患者术中手术切口较大,失血量较多,在术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比例相对较高,这将使患者自身的病情进一步加重,不利于术后恢复,并加重患者医疗经济负担,严重者甚至导致其死亡,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管控,特别是强化手术室中的护理管理显得十分必要。然而国内外AliuO等人在此方面的报道较少,需采取何种措施降低骨科手术医院感染发生率,值得深入思考。本文结合我院近年来实施的相关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更好地服务骨科手术患者,避免其发生医院感染。本文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不规范现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符合国外Togh-erL等人的报道结果。表明使用全面规范化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有效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各类不规范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可能和如下因素有关:

①患者了解医院感染相关知识,会提升其对医院感染的重视度,且使其在住院整个过程中,都有意识预防医院感染。患者个人卫生情况得到良好保持,会大大避免其因自身卫生因素导致的感染。同时,患者本身对疾病以及手术过程等进行详细了解,会减轻其心理恐惧、忧虑等负面情绪,有助于提高其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及战胜疾病信心,利于术后恢复。

②加强医院感染危害等宣教,使手术室护理人员确切认识预防医院感染重要性。专业技能统一培训,可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质量。同时,完善手术室护理管理各制度,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自觉性及负责程度。

③医护人员手卫生于整个手术过程中十分重要,如其手部清洁不彻底,会直接将细菌等带入手术室,极有可能造成患者发生感染。通过对手术设施进行严格消毒,能有效避免患者发生外源型细菌感染。尽量控制手术中室内人员走动,可降低致病菌落入手术切口中的几率,进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手术范文篇7

关键词:胃肠道手术;手术室护理干预;切口感染;临床效果

在外科手术当中不论开放式手术还是微创手术,其均会在人体相应部位做切口,而术后切口感染也就成为了主要并发症状,导致患者局部组织疼痛、红肿等,如不有效处理或预防则可能引发其它脏器损伤[1]。本文即是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选出的92例胃肠道手术患者,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比组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患者的年龄从23岁至67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7.21±12.03)岁。研究组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患者的年龄从25岁至64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8.71±12.1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组46例。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作为对比组。即在手术开始前向患者讲解整个手术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如何配合护理人员开展工作。手术结束后加强对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并为患者提供合理的饮食食谱。另外一组患者同样进行常规护理,同时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在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阅读患者病理,了解患者的基本材料,并与主治医师和护士进行沟通了解缓患者的基本材料。在此基础上,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如何配合医师治疗、术后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等信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配合医师和护理人员的工作;其次,必须对患者全身的皮肤进行彻底清洁,最佳选择是通过沐浴方式,并为其患上灭菌病号服,并保证其居住病房干燥和通风,降低病菌滋生的可能。第三,为患者修剪手指甲,并对指甲缝当中的污垢进行彻底清除和消毒。第四,手术前半小时进行备皮,并对手术区域进行检查,如出现损伤、炎症或过敏等情况,则应立即进行处理[2]。第五,手术室要保证符合无菌操作标准,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并且其裸露皮肤不允许出现伤口。进入手术室前必须穿戴无菌手术服、口罩和一次性消毒手套。将各手术器械全部充分擦拭,在手术过程中要对使用完的器械进行单独处理,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情况。第五,在手术时,对手术部位的皮肤进行充分擦拭,手术结束后还要对切口或腹腔进行充分的清洗,并利用碘伏对切口消毒。切口部位需放置无菌敷贴或敷料,在手术结束后要定时更换,避免敷料潮湿或受病菌侵染[3]。在打开腹腔后,应立即以全层保护器和清洁袋保护切口,避免细菌、粪便、消化液等污染切口和周围组织。在胃肠道断端吻合前以聚维酮碘严格协助医师进行消毒。在关闭腹腔前应提醒医师更换手套,切口缝合后,立即以吸附性较强的敷料进行覆盖。在腹膜缝合后,使用50~150ml的聚维酮碘液(2.5g/L)冲洗患者切口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基层,如有必要可浸泡气口1~2min,在吸尽后再行以生理盐水冲洗。严格手术管理,手术室手术间隔需在30min以上,并对手术室进行消毒清洁。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由巡回护士对医务人员洗手消毒及无菌操作的情况进行监督,超过手术床边缘的物品不可继续使用,传递手术器械时不可在医师背后进行。

1.3切口愈合评价

Ⅰ级愈合为完全无感染,切口皮肤愈合整齐;Ⅱ级愈合为愈合状况较差,出现红肿等情况,属于切口感染前兆;Ⅲ级愈合为切口感染,并且未愈合。

2结果

将两组患者切口愈合和感染情况整理制成如下表格:两组患者切口愈合和感染率对比表[n(%)]由上表可以看出,研究组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比组,同时研究组切口感染率远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胃肠道是人体与外界物体接触的主要系统之一,因此其内部很容易自身各类病菌,引发各种疾病,因此胃肠道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一直居高不下。想要有效控制这一情况,就必须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力度,缩短手术时间,充分清洁患者身体和切口,在手术结束后应在切口放置敷贴,保证其与外界病菌隔离。同时还要注意手术过程中手术器械的消毒,尤其是可重复使用器械,均需要在手术开始前进行充分清洗和消毒。具相关研究报道,胃肠道手术的切口感染率在9~26%之间,是普外科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占整个医院感染的14.8%左右,同时这一感染因素是可控的,能通过严格管理和研究降低感染的因素。空气、患者、参加手术的人员、手术器械及用品是术后切口感染的最主要因素,只要严格对相关因素进行控制,就能降低感染的几率,本次研究也说明了这点。所以积极的手术室护理是减少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静娟 单位:吉林省榆树市大坡镇医院

参考文献:

[1]张晓明.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13):2074-2075.

手术范文篇8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手术室护理;白内障

白内障为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白内障指患者从中老年期开始出现晶状体混浊的现象,且随着年龄不断增加,发病率会不断提高。导致白内障的常见病因主要为老年人新陈代谢的功能逐渐减弱,遗传、免疫异常、辐射、局部营养障碍等因素也会导致患者晶状体代谢紊乱,引发混浊现象。目前临床对白内障患者多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期间加强手术室护理是提升手术成功的关键,也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将手术室护理干预用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中,旨在观察其护理效果。报道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9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意愿将其分为甲组与B组,各450例。其中,甲组男292例,女158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9.27±7.83)岁;乙组男287例,女163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59.32±7.8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均为单眼白内障,并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青光眼等其他眼部疾病引发的白内障者;精神疾病者;老年痴呆者;合并感染性疾病者;恶性肿瘤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3方法

乙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加强术前健康宣教、相关准备及术中配合,甲组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具体内容见下:

1.3.1术前心理护理

患者通常年龄较大,自身免疫能力与体质较差,加上对疾病及手术认知不足,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提升手术依从性。护理人员应及时与其进行心理疏通,告知相关疾病知识、手术方法、作用等,解释手术操作方法较为简单,术后可快速恢复,不会影响其正常生活。讲述治疗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手术信心,提升治疗依从性。

1.3.2手术室护理

术前对手术器械进行清点并签字确认,对相关物品进行无菌消毒,避免术后感染。术中协助患者调整适合体位,嘱其将面部朝上保持不动状态,眼球往下看固定配合医师进行手术。讲述手术相关注意事项,帮助患者穿戴好手术服。协助医师对患者手术部位行消毒、局麻,铺无菌单,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若出现异常应及时汇报。准备手术所需器械与物品,并精准向医师投递,仔细聆听医师下的每个指令,全面配合医师操作。手术期间对患者灌注液高度严密监视,以保证其能满足前房深度。若手术期间患者出现任何不良反应,都应及时告知医师,并协助采取相关措施解决。

1.3.3术后干预

手术操作完毕后,使用滴眼药膏对患者眼部进行处理,将沙布覆盖术眼眼贴固定。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回病房,对患者术中使用的器械与物品进行详细核对,将其记录到病例中,确保患者手术信息完整。与病房护理人员交接工作,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嘱患者严格按医嘱进行相关治疗,若出现异常状况应立即告知相关医护人员。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康复效果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使用康复评定量表对患者术后6个月康复效果进行评定,使用QOL-100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测评。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

甲组术后康复效果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与乙组相比,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甲组术后并发症率为4.0%,与乙组13.78%相比明显更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白内障是指老年人新陈代谢功能减弱造成的晶状体混浊现象,为眼科常见病。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加,白内障发病率也在持续增加。白内障作为致盲性疾病,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若不及时给予相关治疗,会引发青光眼、失明等严重并发症,对老年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进步,近年来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逐渐用于白内障患者治疗中,并取得较好效果。但术后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加强相关手术护理意义重大。护理质量可直接决定眼科手术成功与否,而手术室护理安全可有效反映出医院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若不加强手术室护理,会增加患者眼内感染的几率,对患者视力造成难以挽回的损伤,甚至需将眼球摘除。不仅降低手术效果,还会增加患者痛苦,对其往后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增加家庭负担。

手术室护理术前心理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告知相关疾病知识与手术方法等,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增强手术信心,提升手术依从性。术中除对医师操作具有较高要求外,还需护理人员术中严密配合医师相关操作,精准传递各项手术器械与物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手术期间应注意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出现异常及时汇报医师,给予相关措施解决,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后,其术后康复效果与生活质量与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相比明显更好,术后并发症且更少。提示手术室护理干预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促进快速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何锦娟.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配合护理[J].医学信息,2016,29(6):179-180.

[2]冯静.人文关怀护理在高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8):1112-1113.

[3]罗敏.高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的护理[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279-279.

[4]强凌云,蒋明丽,王春香,等.优质护理温馨提示卡在白内障术前访视中的效果观察[J].甘肃科技,2017,33(21):114-116.

手术范文篇9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将本院在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6例进行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年龄最大患者59岁,最小患者30岁,平均为(41.13±0.35)岁,男性患者25例,占52.08%,女性23例,占47.92%。观察组:年龄最大患者60岁,最小患者29岁,平均为(41.35±0.64)岁,男性患者26例,占54.17%,女性22例,占45.83%。两组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有效对比。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手术配合等措施,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手术室护理,措施如下:①入室前准备:护理人员应与急诊及相关科室保持密切的联系,从急诊科室取回实验室的检查结果,立即联系医师进行会诊,根据会诊结果立即将患者送至手术室进行治疗;手术室护士应观察手术室外的情况,在患者到达手术室后将手术室门开启,做好交接。②术前护理: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是否清晰,对于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立即将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清除,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若患者的舌后坠堵塞呼吸道时,应立即用舌钳对患者的舌头进行牵拉,并放置口咽通气管。在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补液,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随后立即准备手术所需器械,将患者的头部固定,并用棉片遮盖患者的眼部,保持患者舒适的体位。③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最好手术的记录,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及时调整静脉滴注的速度,及时传递术者所需器械及用物,在吸引操作过程中,应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吸引器,配合医师的操作,尽量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④术后护理措施:对于术后需要留置尿管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严格进行导尿操作,确保无菌操作,并定期进行尿培养的检查;术后,为避免患者出现压疮或肌肉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应定时更换患者的体位,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1.3观察指标: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对颅脑损伤患者护理前后的意识状况进行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致残率及病死率。GCS评分:主要包括语言反应、睁眼反应及肢体运动3个项目,15分表示完全清醒;12~15分表示轻度意识障碍;9~12分表示中度意识障碍;低于9分表示处于昏迷。1.4统计学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患者的GCS评分,用t检验,采用“%”表示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采用卡方检验,所有数据均录入至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当两组患者的以上观察指标对比差异显著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观察组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护理前的GCS评分为(9.12±0.09)分,而护理后为(13.16±1.97)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GCS评分为(9.33±0.34)分,护理后的评分为(10.65±1.64)分。两组患者的护理前的GC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较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分别为91.67%(44/48)、4.17%(2/48)、4.17%(2/48),而对照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分别为72.92%(35/48)、20.83%(10/48)、6.25%(3/48)。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手术成功率及致残率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更具有优势(P<0.05)。

3讨论

颅脑损伤是指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根据颅脑解剖部位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及脑损伤等。意识丧失、瞳孔放大、呼吸节律紊乱是其一般临床表现,严重患者可表现为颅骨变形、生命体征改变等[2]。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较复杂,且患者术后病死率较高,一旦救治措施不合理,会发生脑疝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此类患者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并加强护理干预,可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3]。目前,临床上对于颅脑损伤患者主要采用手术进行治疗,而颅脑损伤患者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也对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手术室护士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责任心,同时还需要过硬的操作技术,术前通过规范性的准备工作,做好交接工作,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详细了解,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可有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通过配合术者完成手术操作,密切注意手术的进展,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致残率;而术后导尿管的护理及体位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证手术的治疗效果[5]。在本次研究中,将96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可知,采用常规护理联合手术室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为(13.16±1.97)分,较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致残率分别为91.67%、4.17%,均较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而两组患者护理前的GC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而护理后的病死率对比也无明显差异(P>0.05)。总而言之,手术室护理在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及借鉴。

作者:王丽 单位:鞍山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朱丽群,徐征.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并发症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235-2236.

[2]丁庆彬,陈美玲,陈烨,等.137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护理交流[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8):116-117.

[3]邢慧兰.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室的急救与护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3):168,170.

手术范文篇10

1.1一般资料

从该院收治的行普通外科手术患者中选取220例作为该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10例。在对照组中,有52例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8~71岁之间,平均为(44.5±5.7)岁。在实验组患者中,有61例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9~69岁,平均为(44.0±6.2)岁。两组患者均是自愿参与该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管理方法

在对照组中,对110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体征检测、血尿常规检测以及用药等方面的普通护理;在实验组中,对100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严格的外科手术室护理,其具体方法如下。

①手术室的合理布局应该能够与具体的治疗工作要求相符合,同时还能够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可以对手术室进行无菌区和非无菌区的划分,合理安排手术设备及其相关器械;

②对手术室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持,在进行具体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定,重视手术室的清扫工作,注重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③合理应用无菌技术,确保手术器械在术前能够保持一个绝对无菌的状态,现今医院最为常见的一种消毒方法是高温压力灭菌消毒方法;

④对手术室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对手术室内的菌种和菌落数进行有效的检查,并对消毒工作进行有效的加强;

⑤合理处理手术室废弃物。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进行对比分析,并按照患者的病历资料发生医院感染情况的相关性原因进行总结和归纳。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

2结果

在通过1个月时间的出院随访观察之后得出,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9.1%和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