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教学设计方案十篇

时间:2023-03-29 11:00:43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篇1

一直以来,校本研修被看做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更是职前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加快自身成长、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是以教学视频案例为载体,通过视频标识工具来完成的。本文所研究的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在现行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而且省时省力,是职前教师非常受欢迎的校本研修模式。

【关键词】 视频标识技术;职前教师;教学视频案例;校本研修

【中图分类号】 G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7—0056—04

一、职前教师校本研修的

内涵、目标和意义

所谓校本研修,“研”是指教学研究,“修”是指教师进修。校本研修主要是指以学校为基本的各种教研、学习和进修活动,是校本教研的拓展与延伸,是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1]。

职前教师是指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毕业生,职前教师校本研修就是职前教师以学校为基础从事的各项教研学习活动,其目的一方面是完善职前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促进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是加快自身成长、促进职前教师专业化发展。为达到这一目的,职前教师必须重视并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地开展校本研修。职前教师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对国家未来的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职前教师校本研修很有必要,也有其实际意义。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基于视频标识技术也就是以视频案例为载体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这种模式也符合当今学校的现实条件,且不论是在本地环境下还是在远程环境下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不需要太多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节省时间。从目前来看,笔者认为这是当今比较受欢迎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模式。

二、视频标识技术和教学视频案例介绍

所谓标识,一般是指阅读者在阅读材料时做出标记,把相关信息增加到已有的材料上,这种行为能引起阅读者对标识内容的深度思考,从而促进有效学习和自我反思的发生。在传统的教与学环境中,学习者会在教科书和讲义上做笔记来帮助深度理解文本资源,如突出强调某些词与句、基于上下文进行组织总结、画概念图等,这些都是常见的传统标识行为。 视频标识是指用户在观看视频获取信息时,伴随的对视频片段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评论发言等一系列操作行为。笔者所指的视频标识区别于传统的视频点播技术的评论方式。传统的视频点播系统的评论是针对整个视频而言,用户在观摩整个视频后,对视频的一种整体评论。这里的视频标识技术采用的是片段注释,即用户在观看视频的时候,能够随时对视频片段进行标识,可以自主选择一定时间片段的视频进行标识。视频标识技术以视频案例为载体,依托视频标识系统软件来完成。

教学视频案例的定义有多种,笔者选择比较符合本文实际的定义,即教学视频案例是以教学观摩、教学研究为目的, 以视频为主要形式, 全程记录某一真实教学活动, 并利用网页技术制作的集成了教学案例各类材料( 主要包括文本、图片及视频材料) 的超媒体教学案例[2]。从这一定义也可以看出,教学视频案例不再是简单的课堂录像,而是案例设计、教学研究、课堂互动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本文所研究的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就是以这样的教学视频案例为基本载体,依托视频标识系统所提供的技术原理,实现对职前教师教学研修的目的。

三、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

教师校本研修的必要性

(一)职前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1. 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要求校本研修

教学设计是一名职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当今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能力对于一名职前教师来说更加重要,它是职前教师获得教师资格必备的能力。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师范院校也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等类似的相关课程,但效果不太理想,主要原因在于这些课程仅仅提倡技能培养,而忽视或者淡化了对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3]。怎样培养职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许多教育技术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最为直接和容易实施的一种方法就是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可以让职前教师以学校为基础开展各种实习教研活动,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一些高校面向全校师范生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预设一些助研助教的岗位,提供给职前教师进行训练培养,让他们自主设计教学,自主开展教学研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2. 职前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基本功的提升要求校本研修

具备了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并不能有效说明职前教师能够从容地胜任课堂教学。我们一直强调传统课堂的教学基本功,似乎在信息时代下忽略了这一概念,其实并没有忽略,反而信息时代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要求更高[4]。信息时代下不再是“满堂灌”式的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绝对权威,教师作为引导者,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这些来看,信息时代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比传统课堂要求还要高很多,因此也对职前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职前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基本功的提升可以通过校本研修来实现。基于学校的教学实习可以让职前教师充分体验信息化课堂的教学情景,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教学基本功。

3. 职前教师实现自我完善、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要求校本研修

职前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完善。成为合格的教师后,在职业生涯中还要有自己的规划,即迈进专家型教师的行列。在这种变化的征程中,职前教师必须尽早规划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职前教师自身能力的完善、专业化的发展同样要求校本研修,并贯穿于职前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过程,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综合素质永远保持前列。

(二)当今技术发展所引起的教学变革的要求

当今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教育教学变革,同时也引起了校本研修方式的变化。传统课堂研修方式一般是观摩讨论和文本案例分析,观摩讨论不便于记录,而且教学的过程转瞬即逝,中间夹杂的师生的情感交互都无从体现,这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自我反思。传统的文本案例虽然内容丰富具体,但是无法掺入教学情境,显得枯燥,也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5]。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作为一种再现事物全过程的良好手段已逐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学视频案例能够以视频的方式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既包含文本案例的一些特性,又掺入了教学情境,显得更加逼真。笔者开发的视频标识系统还能够对视频案例进行片段标识,实时再现教学过程。这一切都说明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具有其他研修不可比拟的优势。

四、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

教师校本研修可行性分析

(一)职前教师的积极性

职前教师的积极性是顺利进行校本研修的先决条件。职前教师怀着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梦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同时传统的校本研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感到厌倦,对新型技术引领下的校本研修方式充满了好奇,他们自身的内驱力会让其积极投身到教研中去,进而取得良好的效果。职前教师的积极性还体现在可以调动集体的力量来促进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职前教师的校本研修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集体的力量。在一般学校中,职前教师可以利用的人员主要包括职前教师本身、学科领域专家教研员、技术人员。他们的分工主要体现在表1中。

表1 职前教师校本研修队伍人员分工

[人员分类\&职前教师\&学科领域专家教研员\&技术人员\&主要任务\&试讲课堂,提供原始素材,自身学习训练\&案例评价、引导、分析、推广、应用等\&提供技术支持,如获取教学视频\&]

(二)技术上的可实施性

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教学视频案例的获取、校本研修平台即视频标识系统的开发。

教学视频案例的获取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要设计案例,根据教学设计的方法和原则设计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将体现教学核心价值的典型案例有机地植入到教学设计中去;二是由职前教师根据设计好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并指定一些学生和教研专家听课,技术人员全程拍摄录制教学视频,这是教学视频案例的获取环节。

视频标识系统的开发目前已基本完成,核心是实现对教学视频的片段标识。系统含有大量的教学视频案例,并拥有按视频形式和案例形式组织分类、标识的搜索查询功能、标识人员之间的互动交流等功能。视频标识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图和教学视频案例库效果图分别如图1、图2所示。

(三)设备资源的可靠性

利用视频标识技术来进行校本研修需要设备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服务器、计算机、大容量的存储硬盘,大量的视频资源存储在服务器的硬盘上,客户端通过访问存储在数据库的视频地址来读取视频,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访问的速度。技术在发展,这些硬件在教育方面应用越来越普及,性能越来越可靠。软件方面核心是视频标识系统,可以说硬件和软件的可靠使用有效保证了职前教师校本研修的顺利进行。

(四)经济上的可支撑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电子产品的性能,批量生产后价格越来越便宜,这对于学校购买各种设备不再是天方夜谭。另外国家鼓励支持信息化教学,鼓励教师利用新设备新思维新的教学方式辅助教学,推进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投入也在加大,可以说经济已不再成为教学研究的拦路虎了。

五、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

教师校本研修方式

(一)职前教师自行观摩与自我反思

职前教师通过观摩已经录制好的教学视频案例来加强学习和反思。课堂教学是一个千变万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注意到的细节在视频上却能看得一清二楚,通过观摩自身的教学视频,职前教师能有效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对优势之处加以强化发扬,对不足之处加以反思并促进改进,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职前教师自行观摩与自我反思方式可通过图3来表示。

图3 职前教师自行观摩与自我反思方式

(二)学科领域专家教研员指导

学科领域专家教研员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的经验,他们对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策略的理解都有其独到之处,学科领域专家教研员能够将经验策略总结与教学视频案例相结合起来给予职前教师最有效的指导[6]。这种指导具有的重要意义是:将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给予恰到好处的评论,评论之后再给出实质性的建议。这样的研修方式无疑大大提升职前教师成长的速度。学科领域专家教研员指导的研修方式可以用下面的四部曲来进行,如图4所示。

图4 学科领域专家教研员指导方式

(三)学科同行讨论交流

与自行观摩反思研修和学科领域专家教研员指导相比,学科同行讨论交流研修方式来得更加直接。学科同行对教学的熟悉程度应该更加深刻,他们通过对比能够很快发现教学上和技能上的缺点,从而能够很直接地点出要害,这对于职前教师来说是一笔丰厚的财富。讨论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召集同行进行访谈座谈,针对某一教学提出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论坛、邮箱、QQ、MSN、微博等多种方式互动,这种校本研修方式也是很多职前教师优先考虑的。

(四)学生标识视频教学案例

前三种方式均是基于观摩方面的研修,虽然也是利用视频技术,但更多的采用的是视频标识系统中教学案例库的功能,学生标识视频教学案例的研修方式则是深入到教学视频内部去剖析职前教师的教学。

学生标识视频教学案例就是学生根据教学视频,任意选取时间段对视频进行标记,标记的时候给出自己的一些注释评论,提交以后即保存在数据库中,每个学生都可以任意地对每个视频的任意片段进行标记。当所有学生对一个视频全部标识完毕后,职前教师可以搜索到该视频的全部注释,这样就能够全面具体地掌握学生对视频片段的评论与看法,找到存在的共性问题,并进而对自己的教学情况作出反思。这种来自学生标识的研修方式无疑也是职前教师所需要的,因为教学的最终效果就是要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来自学生标识的方式更贴近一线课堂,更具有参考价值。学生标识视频教学案例研修方式的情况如图5所示、职前教师查看学生标识信息如图6所示。

图5 视频标识

图6 职前教师搜索视频标识列表

六、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分析了职前教师校本研修的必要性,并重点论证了实施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的几种方式。这些方式为职前教师的快速成长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给了良好的途径。视频标识系统为研修提供了大量规范可操作的教学视频案例资源库,基于视频标识技术下的校本研修为职前教师提供了一个自我学习、再深造、再培训和再完善的平台。学科领域专家教研员的指导、同行的讨论交流、学生的标识为职前教师自身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舞台,它必将对职前教师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牛冬梅. 深入开展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

[2] 谯小兵. 对教学视频案例定义的思考[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5).

[3] 张豪锋,王娟. 基于概念图的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方案设计与实施[J]. 理论探讨,2008,(4).

[4] 孙众. 职前教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基本功能力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1,(7).

[5] 齐振国,荆永君. 基于视频案例的课堂教学校本研修[J]. 中国电化教育,2011,(2).

[6] 齐振国. 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学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9,(6):85-88.

[7] 吴郑红. 教学视频的语义标注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11,(4).

[8] 周勇. 校本研修现状观察与视频案例研究探索[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6).

收稿日期: 2013-02-25

作者简介:王会霞,硕士,副教授,黄冈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系主任(438000)。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篇2

关键词:微视频;视频案例;幼师国培;系统优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1-0078-03

视频以其直观生动、声画结合的优势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既可以作为系统性的资源生成网络课程,又可以作为辅资源充实课堂教学。视频公开课、精品视频共享课、各式各样的微课竞赛客观上推动了视频特别是微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和理顺微视频的技术演进和理论支持是十分必要的。

一、微视频的技术演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学视频资源的制作越来越容易,使用起来也非常地简单,存储也是非常方便和灵活,因此,在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渐广泛化。下文从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的发展和教学视频资源的技术演进两个维度来分析微视频的技术演进路线。

1.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的发展

国际上两大权威机构ITU和ISO对推动视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功不可没。ITU主要制定了H.26X系列标准,ISO下属的MPEG制定的JPEG标准和MPEG系列标准。为了达到视频图像更高的压缩比和图像质量,并实现更好的网络适应性, ISO和ITU于2001年共同成立了联合视频工作组,在 2003年了最新的视频压缩标准H.264/AVC。该标准的压缩比在相同视频图像下是H.263的两倍,这样的压缩比推动了视频更加广泛的应用,同时该标准还具有低码率、良好网络亲和性的特点,为在网络上实时的传输视频提供了可靠的保障[1]。另外,H.264也是MPEG-4第十部分,两个机构的视频标准兼容性大大加强,视频之间的转码工作量大大降低,使用者从此不必为视频格式的不兼容而烦恼。

2.教学视频资源的技术演进

20世纪初的教育电影作为教学视频资源,开启了视频在教学中应用。教学视频资源的技术演进与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的发展及需要密不可分[2]。根据视频资源的兴起背景、应用模式和载体,教学视频的技术演进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第一阶段是教育影视资源,这一阶段主要采用实录和实播形式的教育电影和教育电视,视频教学资源相对分散,不成体系,准备的时间比较长,专业性要求比较高,学习者通过卫星和电视机开展远程学习;第二阶段是网络视频课程资源,主要基于Web开发与浏览,视频成为系统的教学资源在网络上广泛的传播,学习者主要通过计算机浏览观看,可以与视频教学资源进行简单的交互;第三阶段是微视频课程资源,伴随着在学习走向移动化、微型化、碎片化之时,学习内容逐渐走向微型化、移动化,学习方式更多的是非正式学习,传播者将细化的知识点制作成一个个时长10-15分钟的微视频来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个阶段学习者主要通过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等移动终端浏览视频,可以通过视频标注、视频内容检索技术与学习内容进行深度的交互参与。笔者利用VS+SQL开发了一个视频案例支持系统,在该平台上,学习者可以上传和浏览自己的视频,并对视频内容进行注释,针对视频内容关键字进行检索。总体上可以看出,前一阶段资源依然能被后一阶段使用,但其核心地位慢慢被取代,并且资源的应用模式和载体逐渐多元化。

图1 视频类教学资源的演变与变迁

二、视频教学理论

视频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和重视,除了自身技术的原因,还与视频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密不可分。

1.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2002年,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迈耶(Richard E.Mayer)提出。他认为:学习者拥有文字信息处理系统和视觉信息处理系统,分别对语词和画面进行系列复杂的处理。在多媒体的学习中,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如图2所示):第一阶段,从呈现的材料中选择能引起注意的语词和画面;第二阶段,将语词和意象组织到整体的心智表征中;第三阶段,将产生的言语表征和视觉表征相互整合,建构基于言语和基于视觉的模型,然后在这些表征和长时记忆中的先验知识建立联系。

图2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在多媒体学习中,数字化的视频资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字化视频资源的创作越来越容易,使用操作也非常的简单,存储方式也日益的方便和灵活,因此,在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渐的广泛化,表现出一定的教育特性: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视频可以进行系统的教学,也可以辅助教学,也能够通过视频进行测试和反馈,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由此可以看出,视频资源的应用能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功能。

2.远程教学交互理论

交互,也称为互动或双边活动,在教学中的互动不是一般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讲解提问等“即时互动”,而是要求生生之间进行讨论、展示、争辩、操作等“同时互动”。教学交互是一种发生在学生和学习环境之间的事件,它包括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和各种物化的资源(如学习资源和媒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陈丽,2004)。教学交互层次塔可以帮助教师辨析各种复杂的教学交互现象在网络学习中的实际作用和相互关系,教学交互层次塔为教师提供了促进网络学习的有效途径[3]。

[抽象][具体][高级][低级][媒 体][操作交互] [信息交互] [概念交互] [学生新旧

概念的交互

学生与教师的交互

学生与学生的交互

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

学生与媒体界面的交互]

图3 陈丽的“教学交互层次塔”

如图3所示,教学交互层次塔用操作交互、信息交互、概念交互三个层面及学生与媒体的交互、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交互、学生新旧概念的交互五个层次的交互来阐述教学交互对学习的意义。从操作交互、信息交互到概念交互,逐渐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而高级的教学交互是以低级的教学交互为条件和基础的,高级的教学交互是低级的教学交互的目标。媒体是所有教学交互的载体和平台,由此可知,媒体的教学交互特性是所有教学交互的基础。学生与媒体界面的操作交互主要做的是页面框架结构的设计;信息交互设计主要包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互设计和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设计三个层次的交互设计。但由于在设计、开发和实施网络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只能控制操作交互和信息交互这两个层面,最高层次的新旧概念的交互无法有效控制。

三、视频案例支持系统的优化及应用

在《促进幼师国培学员实践反思的视频案例支持系统的构建》一文中,笔者已经构建了一个视频案例支持系统,能够实现简单化视频案例采集、立体全面显示视频案例内容、同步显示视频和注释、建立注释内容与视频片段的关联、国培学员可以在线注释视频案例、实现快速检索视频注释,提供多种交流互动渠道[4],详细框架如图4所示。微视频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视频教学相关理论的普及,为教学视频案例库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途径。

[视频案例支持系统] [用户管理] [视频案例管理] [视频案例采集] [点播注释案例] [互动交流]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权限管理] [案例分类] [案例分类] [案例审核] [在线直录

(基于网络)] [案例点播] [在线直播

(基于wirecast)] [案例录制

(基于wirecast)] [案例注释] [我的注释] [案例检索] [实时交流] [异步交流]

图4 系统详细框架图

1.上传微型视频

教学微视频是经过精心教学设计,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知识结构完整的微型视频。微视频将原来视频更加精细化,学习者通过观看微视频可以完成一个细化且完整的知识点的学习。微视频由于视频时间控制比较短,视频文件相对比较小,视频上传的速度大大提高,浏览播放的方式得到扩展,学习者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媒体实现移动学习。

2.基于信息的视频注释

在笔者开发的视频案例支持系统中,可以对微视频进行注释,注释的流程如下:登陆平台后,在视频案例库中浏览感兴趣的视频,在需要注释的地方停下来并进行微调,点击“开始”,在注释框中输入注释信息,完成后点击“完成”,一个基于信息的视频注释过程就完成了,视频注释和视频片段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注释信息进入视频注释信息库,后面的学习者都可以看到,在检索框中输入关键字还可以检索视频片段。

3.基于内容的注释检索

学习者在检索框中输入关键字,可以检索所有相关的视频注释,点击视频注释,视频自动链接到视频片段的开始注释点,点击“播放”可以进行浏览。视频片段检索方式,方便了学习者针对某一主题进行大量的实践性知识的学习,并可以进行对比分析。基于内容的注释检索由于只需要浏览视频注释对应的片段,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准确度。

微视频在视频案例支持系统中的应用,优化了该系统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视频案例的上传环节。微视频的应用,对教学视频案例的制作和录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学习者教学素养和信息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于援东.新一代视频编码在教育视频资源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

技术.2010,(02):10.

[2] 王觅.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

(04).

[3] 韦晓红.基于远程教学交互理论的微视频设计开发与实践研究

[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

[4] 唐小娟,阳永清.促进幼师国培学员实践反思的视频案例支持系

统的构建[J].软件导刊.2014,(06).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篇3

一、什么是微课视频

微课视频是应用于学生学习所需的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符合学校教学大纲要求,以教育教学为主,与微视频的特点结合起来,以其特有的短小性、艺术性、趣味性等突破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录制成时长在1~10分钟、可供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的网络传输视频。

二、微课视频的起源

(一)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发展,微时代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微博、微信、微店、微电影、微盘、微云等无一不显示微的强大。而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里,随着慕课对全球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习者选择网络学习,这种不受地域、时间限制,没有任何界限的学习是史无前例的。而微课视频的开发为此学习方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以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教育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当前教育中受教育者不满的尴尬局面。基于互联网科技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成为主流趋势。学生首先通过计算机网络使用微课视频教育资源,学习完成主要知识点,不局限于依赖授课教师完成学习内容。因此,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学生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探索,从而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

三、多软件混合编辑开发微课视频

(一)微课视频制作四大流程

微课视频制作的流程包括:知识点的选择、脚本的编写(包括教学设计、素材准备、工具选择)、制作的过程、后期的编辑四个大步骤。

1.知识点选择

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翻转课堂,也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制作微课视频。首先,知识点的选择关系到知识结构的设计,选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来制作微课视频,符合微课视频制作的初衷,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其次,选择的内容设计要符合信息化多媒体特性。否则设计过程平庸无奇,更会使学生失去学习欲望,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2.脚本编写

脚本的设计尤为重要。脚本编写前首先要做好教案、教学设计,根据教学设计做视频教案,视频教案中包括知识点的描述、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设计思路、制作过程等。再将视频教案编写成分镜头脚本。分镜头脚本包括镜头编号、场景介绍、旁白讲解、动画设计、预计用时等。脚本的编写要符合一定的原则:时间碎片化原则、内容趣味性原则、画面简明性原则等。

3.制作过程

微课视频通常情况下包括片头、讲解、片尾3部分。片头部分不能超过10秒钟,正常情况下应包括题目和作者,也可有单位LOGO、单位信息等内容;讲解部分是重中之重,切入主题要迅速,讲授思路要清晰,语言表达要易懂;收尾快捷不含糊。片尾部分注明作品版权、制作单位及时间等信息,也可以注明联系方式,方便交流。

制作前,先将所需素材整理好,如,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将旁白整理好,进行声音录制;然后将片头、片尾及需要添加的动画效果在PPT软件中制作完成;最后制作或录制(包括摄像录制和屏幕录制)所需的动画或视频。

4.后期编辑

屏幕录制也好,现场录像也罢,无论在画面上或是旁白中,都不可能保证万无一失,哪怕添加字幕或是背景音乐,也需要后期处理,这是把整个作品完美化的最后一步,大家一定要坚持!介绍几款软件以便大家了解使用。其中绘声绘影、Camtasia Studio都是在微课视频制作中的常用软件;如果想达到更炫酷的效果,PR(premiere)、AE(After Effects)等是专业的后期影视合成软件,为了更好地了解各种软件在制作微课视频时的使用技巧,在案例详解中,将陆续分析。如果你的Flash技术很不错,那么从头到尾选择Flash动画制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多软件混合编辑制作微课

1.制作PPT

根据分镜头脚本设计的思路,制作PPT便于视频录制。PPT的制作考虑因素有:版面的设计是否简明精致;动画的效果是否生动;与主题的搭配是否合理。页面文字需尽量精简,避免学生因文字太多而反感。动画的设计中,无论文字、图片还是幻灯片的切换,尽量采用自动播放效果,这样播放起来非常流畅,学生观看时不会产生视觉疲劳。

2.制作Flash动画

为了更好地理解概念,需设计并制作几个短小的Flash动画。这样不仅便于学生理解,也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让学生感受动画的神奇。其次,一味地观看同一场景,会使视觉疲劳,学生会感觉枯燥,用动画的方式进一步说明相关概念的关键点,不仅生动,更是一种强化。

3.视频的处理

视频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很多,传统教学中,多媒体的广泛使用,通过视频启发学生、导入新课等教学手段就已经被很多教师所采用,凭借直观、生动的动态视觉效果备受学生和教师的喜欢。在微课视频中引入视频,更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1)制作视频。智能手机的出现,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更使视频的录制更简单、更方便。(2)下载视频。众多网络爱好者不求自己的利益,把自己制作、整理的一些优秀素材,通过网络平台的方式共享给大家即资源共享。资源共享为很多求学者提供各种学习需求,也给很多喜欢探索的有志人士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灵感。在微课视频的制作中,为了迎合学习者的需求心理,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惠,选择一些网上流行的视频作为我们的学习素材,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4.声音录制

在声音的处理中,很多资料显示是用一边操作一边录音的方式录制视频。但根据本人经验总结发现,这样的操作方法,在语音、语调的表现上缺乏一定的情感。微课视频中,以画面为主,看不到教师的肢体语言,只能通过语言情感的变化来感受教学内容的变化。而一边操作一边录音的方式,不仅要考虑操作步骤是否精准,也要考虑语音、语速处理是否得当,更要考虑旁白讲解是否正确。这一心三用的做法一定要在技术上、语言上下一番工夫,为此应采用一心一用的方法,将声音录制与操作视频分开来录制。

5.后期编辑

Camtasia Studio屏幕录制软件不仅有录屏的功能,还有对音频、视频的后期编辑功能。案例以演示操作为主,添加动画为辅,动态效果已经很丰富,无需再添加更多的特效,该软件就完全能够满足后期编辑的需要。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篇4

關键词:经济法学;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混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5-0010-06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是随着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新型教学方式。

作为金融法学、经济法学等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主持者或者主要建设者,一直在经济法学课程中推行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三课混合教学法,现在将这些年的混合教学改革心得体会付梓成文,希冀对同类法学课程的教学会有所启发。

一、经济法学的混合教学法

(一)经济法学的微课

经济法学的微课,又称微视频课堂,是指综合运用摄录、信息、软件、图像编辑等技术,将经济法学内容碎片化、微型化、结构化、体系化的视频课堂,也就是经济法学教师以视频为载体围绕经济法学某个知识点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微课可以在网络线上调用,也可以在传统课堂使用。

(二)经济法学的慕课

慕课的英文简称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经济法学的慕课,就是经济法学的网络在线开放课程。经济法学的慕课,是线上课程,可以集聚经济法学教学的所有必要资源,在网络上展示开放,有兴趣者均可以选用。

(三)经济法学的翻转课堂

美欧国家的“FlippedClassroom”、“InvertedClassroom”,我国翻译为“颠倒课堂”或者“翻转课堂”。经济法学的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利用微课或者慕课来学习经济法学的基本知识,线下课堂则是老师用来开展针对性答疑、解决课程重点难点的理解、实务操作训练、案例剖析、未来趋势分析、理念提升、思想升华等教学活动。

(四)经济法学的混合教学法

混合教学法,就是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结合起来进行经济法学课程教学。

经济法学课程组,先将经济法学的教学进行规划,将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策划,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形成全面的教学方案,准备教学资源和教学资料。再将经济法学的知识点全部制作成为微视频课堂,所有的微视频课程形成一门完整的视频课程。而后将经济法学微课视频、教学资源和资料传送到网络平台,形成慕课。然后引导学生使用微课堂和慕课进行知识学习,教师施行翻转课堂教学。

经济法学的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三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实现经济法学课程的线下和线上混合教育,通过互联网+教学的方式,将经济法学课堂变成网络课堂与传统课堂融合性课堂。

二、经济法学课程的设计与教学资源准备

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网络课堂,课程的设计和准备是经济法学课程成功的前提。重过程,轻设计,课程要成功很难。重设计,重过程,重反馈,重修改,环环相扣,课程成功机会才大。

(一)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的原则

经济法学课程设计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便利教师教学;理论精深,案例新鲜,以案说法;以内容取胜,注重形式,形神合一;微课精致,慕课完备,线下实践,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2.课程的十化

经济法学课堂将实现十化:内容主题化;载体问题化;视频微型化;资源网络化;体系完整化;任务多维化;帮助多元化;交流社区化;绩效能力化;互动及时化。

内容主题化,就是将经济法学知识细化为一个一个主题,每一次微课讲授一两个主题,主题突出,内容精细。

载体问题化,就是每次课程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讲解问题的解决之道,务求问题切实解决,学生掌握解决问题方法。

视频微型化,就是每个微课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时间在五至十五分钟,视频大小在几个MB,节省空间有利于流媒体播放。

资源网络化,就是将所有的教学资源均传送至网络平台,在网络传播,感兴趣者均可以选用经济法学网络课程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

体系完整化,是指所有的主题、问题、视频、教学资源等内容都上传至网络课堂,形成一门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科学严谨的慕课。

任务多维化,就是学生学习的任务不仅限于视频观看,还包括案例分析、论文书写、测验考试、实验实务操作、口才辩论、模拟法庭等,改变过去看书做题的教学法。

帮助多元化,是指教师帮助学生的渠道和方法多元化,教师既可以通过面对面方式帮助,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讨论区答疑、直播、视频、网络会议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帮助。也可以是同学与同学在慕课讨论区互相答疑解惑,懂的同学在线帮助不懂的同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线上和线下帮助结合,帮助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受空间限制。

交流社区化,一般指在网络慕课平台建立专门的如讨论区等交流社区,或者建立钉钉群、QQ群、微信群,学生成为这些虚拟社区的成员,在社区里进行交流,人天各一方,却能集中互动。

绩效能力化,就是考核不是一张卷子定分数,考核的不仅是学习能力,还要考核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未来预测能力等,从知识考核为主转向以能力为主的综合考核和全面考核,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互动及时化,在网络时代能较好的实现。经济法学慕课建设好,社区形成后,学生可以随时提问,而教师即时就可以看到学生的问题,教师或者助教就可以及时作出解答,甚至可以实现远在天边答在眼前的效果,甚至于即问即答,实时互动,不必在同一空间,却可在同一时间心连心。线下课堂也是互动为主,改变灌鸭式教育,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规则、资料与资源的准备

1.教学规范

混合教学也要实现法治化,经济法学教学的各类规则要齐全,课程组要制定一系列规则,如混合教学实施方案、微课制作规范、慕课教学规范、考核评价方法、实践教学规则、法律诊所规则、法律实务操作规范等。教学规范,规范教学。

2.资料完整

经济法学教学资料准备,包括且不限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参考期刊与书籍、电子教案、PPT课件、多媒体课件、视频素材、音频素材、图像素材、案例库、试卷库、习题库、思考题库、司法文书库、论文库等,教学资料是混合教学的原料,越充足越好。很多材料还要PDF化、媒体化,以便于传输和网络传播。

3.空間建设

混合教学的空间资源建设。混合教学要有物理空间资源,如多媒体教室、模拟法庭、法律诊所、会议室、集体活动场所、专门的录播教室、辩论室等。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和对教学的充分投入,这些空间的资源一般的大学都完全能满足混合教学需求。

4.网络资源

教学网络资源的建设与引用。中国互联网的大发展,为经济法学混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政法委、监察委、公安部、检察院、法院、司法部及国务院各部委署办都建立了网站,法学会、学术组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出版社、期刊杂志社等都有自己的网站,MOOC平台也蓬勃发展。这些国内网络资源,加上世界各国的网络资源,为经济法学混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

5.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建设,经济法学课程组与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法制办、司法部门、公司等单位建立了五十多个实习基地,为翻转课堂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方便。

6.技术支持

经济法课程组与一部分网络公司和科技、软件公司建立了联系,为本课程建设提供外部技术支持。浙江财经大学现代教学技术中心及其工作人员也为本课程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持。课程组的负责人和成员也积极学习和了解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所需的基础技术知识,为顺利开展混合教学积累技术和技能。

三、经济法学微课的制作

微课资源建设一般要经过规划、课程团队组建、经费筹集、技术团队选择或者制作公司签约、技术培训、课程设计、视频拍摄录制、剪辑加工、微视频审核修改、课堂或网络、教师和学生应用、评价反馈等环节。

微课堂,重在原创,胜在创新。重在内容,案例教学。讲授流畅,理论系统,重点突出,形神兼备。场景美观,富有意境。

(一)课程知识的碎片化和系统性

经济法学的微课是由系列的微视频课堂构成的一门完整的课程,具有知识点的碎片化和系列微视频构成课程的完整性特点,即单个视频知识碎片化,系列视频则链接成体系化的课程。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标准、教学设计方案是碎片化依据,也是系统性化的保证。

微观上,为便于网络媒体传播和学生学习,课程组把经济法学的知识点碎片化,形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或技能点。一个微视频课堂教学内容少,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或技能点。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中国的经济法律越来越多,中国的经济法学知识点也越来越多,将全部的知识点都讲授并不实际也不必要。课程组将经济法学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而又是体现经济法特色不可少的知识点或技能点解析出来,对每个知识点的内容、素材、案例、场景、情境等进行精心细致的设计,务求每个知识点都精致、对应的案例都经典、展示场景都美观、蕴含的情境都深刻。

从系统性看,一个个微视频课堂展示的一系列知识点,组成了一门全面完整的经济法学课程。经济法学微课结构,至少包括经济法学基本理论、市场主体法、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经济纠纷的解决等板块。经济法基本理论部分的内容涵盖经济法的定义、特征、调整对象、基本原则、法律关系、法律渊源等内容。市场规制法律主要为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广告法、房地产法、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宏观调控法律分为金融法律和财税法律,金融法律包括货币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金融公司法规、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保险法、信托法、票据法等,财税法律则涵盖预算法、政府采购法、国债法、社会保险法、增值税法、消费税法、关税法、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车船税法、车辆购置税法、税收征管法等。

经济法学课程知识广泛丰富,受经费、视频容量、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都制作为视频,课程组仅能将经济法学课程主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制作成微课视频。微视频课堂是经济法学课程的骨骼框架、五脏六腑、大部分血肉组织、主要经络动脉,至于细枝末节则要慕课来完善补充了。

(二)微课的设计、制作、修改

微视频课堂成功,五成靠内容和案例的设计,三成靠授课视频讲授,两成靠制作与修改。没有内容的课程是没有灵魂的,有了内容讲授不好难以吸引学生,而制作精良的微课视频备受学生青睐。

1.微课的内容和形式设计

(1)内容取胜

微视频课靠内容取胜,没有内容的微视频课是没有生命力的。微视频内容要包含经济法学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点,也要包括案例、习题等内容,要将经济法学理论、经济法律知识、经济法律案例、经济法习题、幽默故事、法律趣话等提炼出来,要设计适合网络传播的网络语言、音频语言、视频语言、肢体动作等表达方式,这个事前设计过程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微课视频的成功与否,微课的好坏则决定则慕课的成功与否。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必须是课程设计师。

从这几年的改革来看,案例教学比纯粹讲理论的效果要好得多,如果能做到每个微视频课程讲一个小案例,与经济法学理论与知识结合起来,那么这种微视频是很受学生欢迎的。

(2)场景和意境

微视频的内容有了,微视频的形式,如场景、情境等,也是不可少的,好的形式对微视频课是锦上添花。同样的知识点、学识和教学技能相近的教师,在不同的场景和情境中,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设计和选择一个与课程相适宜的场景,营造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将会大大增加课程的体验度和吸引力。

经济法学课程的场景可以布置成法庭模式、律师事务所模式、法律顾问室模式等,在场景中可以增加国徽、独角兽、宝剑、天平、法官袍、法槌、律师袍、警徽等徽记或者标识,一般在场景中都会摆放一些书籍,增加课程书香气息。如果在场景里增加一些绿色植物,既美化,又增加轻松愉悦的意境,则在严肃中不失活泼。

2.微课的制作

(1)微课教师的选择

微课教师既要是经济法学的专家,又要是授课高手,还要熟谙视频讲课方法,语言如果幽默风趣,说不定就成为网红教师,带动一门课程的走红。

视频课程主讲教师首要对经济法学专业理论和法律知识有较深入的研究,对本课程的知识有系统的深刻认识和掌握,对教学的内容要手到捏来,口出成章,深入浅出,对度的把握恰到好处。

要想微视频课堂引人入胜,优选适应网络教学和有娴熟视频教学技能的教师进入教学团队将是微视频课堂成功与否的最关键一步。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的微视频课堂。科研好的教师在线下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的好有的不尽如人意,同样的,科研好的教师如果网络教学技能不强的话,也难以胜任视频课程教学。线下课堂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也未必都能胜任网络视频教学,线下课堂教学有些技巧未必都能用于网络视频教学,如果这些教学技巧恰恰是线下课堂致胜法宝的那些教师,在网络视频教学时就会失望了,因为这些教学技能在网络视频教学中效果不明显甚或失效了。

选用有较厚实专业经济法法学理论和法律功底而又掌握了娴熟的网络视频教学技能的教师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网络视频教学教师选好了,视频课程也就成功了十分之三了。

(2)微视频课的讲授

如果一门课程,一种讲课套路到底,微视频课堂将会呆板化,学生很快会视觉疲劳,因为不是面对面,教师不会看到学生,也不会当场觉察到学生的这种疲劳,即便通過网络互动知道了学生的视觉疲劳和其他需求,也很难做出及时调整,视频授课讲师就需要把学生的视觉疲劳考虑在前,在拍摄视频过程中就要注意尽量避免学生的这种疲劳,以熟练的视频教学技能激发学生的课程兴趣是一门微视频课堂的生命力所在。

视频课程讲授技巧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传统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面对面,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迅速观察到对方的神态和反应,并洞察对方的心理,教师可以即刻调整教学方法和讲授内容,马上适应学生微妙变化,掌控教学节奏,也可以讲些趣事和笑话,调节课堂气氛,因为人数少线下传播面窄,有些话讲得大胆些也无伤大雅,有时候教师讲错了,也可以当场及时纠正错误。

视频课程的非现场教学,一方面不容教学内容诸如教学知识点有任何错误,视频中显示的教学内容、文字表述、专业知识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任何一点差错,眼光雪亮的成千上万人马上就会揪出错来,课程的严谨性、严肃性、正确性和权威性立刻就会被质疑,乃至于被弃选。另一方面,传统的课堂教学人少,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调整比较容易,而且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教学方法适应也比较快,但慕课选修人数众多且口味不同,学生的需求差异性对比于传统课堂教学可以用“十分巨大”形容并不为过,设计适用于一百人以内的教学内容和设计要适应千万人的课程内容,后者的难度显然更大,这不仅对教学内容设计老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对视频教学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相对于百人以内的线下课堂讲课,视频授课无疑更难,视频主讲教师不仅要具备线下课堂教学的所有教学技能,还要掌握网络视频课程讲授的新技能,不仅要学会在镜头面前讲课,而且要熟练掌握镜头面前讲课技巧,甚至有必要进修下影视表演技能。

线下课堂教学语言与网络视频教学语言有共同的地方,也有很大的差异。线下课堂教学语言口头化,相对可以随意些。网络视频教学语言既要有口头化又有偏书面性,同样一个笑话,在线下课堂就很有趣,在网络视频里可能就很突兀,不仅不好笑,甚至适得其反。同样一句话,线下课堂表述会很成功,在视频课堂教学同样表述可能会很失败,同样一个专业知识点,网络表述的技巧就与线下课堂的表述不同,视频主讲教师要适应网络视频教学的独特性,娴熟运用网路语言、视频语言和影视表演技能来授课。

用通俗的语言、网络化的语言、一定的表演技巧对着镜头来熟练表述讲授专业的经济法学知识,是考验教师功力的。从网络视野看,线下老教师碰到的是新问题和新技能,线下老教师的多年教学功力是线上教学的基础之一,学习和掌握线上教学技能,才能适应网络化教学要求。视频主讲教师不仅是个教师,而且是个演员,既要掌握教学技能,也要掌握一定的表演技能,这样的视频主讲教师才有可能讲授好微视频课堂,其主讲的课程相对就有吸引力。在知识点相对比较固定的情境下,授课教师的教学技能是维系和提振课程吸引力的关键因素,能熟练使用网络语言、视频语言和授课技能强的教师将是微视频课堂生动化、趣味化、可持续性的师资保障。

3.微课的制作、反馈、修改

微视频课程是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基础。内容是微视频课程的基础,设计是微视频课程成功的前提,讲授是微视频课堂的关键,场景是微视频课堂的形式要件,技术团队是微视频课堂的技术保障,应用和反馈是微视频课堂的质量提升过程。

微视频课程实际上就是个小电影,就是一集短电视剧。经济法学专业教师不懂摄像、摄影、后期制作等专业影视技术。经济法学课程组就花费巨资委托专门的视频课程制作公司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视频制作。这样的微课才会在视频质量上有保障。微课的设计、讲授固然重要,一个好的拍摄和制作技术团队则能保证视频的质量。

微视频课制作好了后,可以先让教师和学生进行使用。教师和学生使用后,会提出很多意见。课程组可以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约谈等形式征集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教师和学生的应用、评价、反馈意见则有助于微课视频的优化,根据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对微课视频进行修改。七分拍出来,三分改出来。

四、经济法学慕课的建设和运营

(一)慕课平台的选择

慕课常见的问题有:登陆不了慕课,掉线,卡顿,做了测验没成绩,看视频没计分,发不出帖,抑或资料错乱,视频播放不了,缺乏互动,技术人员不见了,诸如此类。好的平台,运行平稳、流畅,技术支持及时。学生看得舒服,用得清爽,做得安心,投诉少,老师烦心事少。选择一个好的平台是慕课传播的前提。

近些年,慕课平台如雨后春笋出现。教育部门和社会组织成立的平台较知名的就有50多个。全国性平台有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超星尔雅、好大学在线、MOOC中国、智慧树、优课在线、学银在线等。有些省、直辖市、自治区或单独或联合建立了慕课平台,如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课程共享平台、福建省高校在线教育联盟网络教学平台等。一些公司也建立了慕课平台,如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等。

慕课平台的建设是渐入佳境,爱课程等慕课平台的资源不断丰富,技术支持越来越强。平台的资源、板块设计、各种软件、小程序等都与大学的在线教育相适应。慕课平台越来越成熟。

经济法学课程作为浙江省高校本科课程,课程组选择在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课程共享平台建设经济法学课程慕课,浙江省平台还算比较平稳。经济法学中的金融法和财税法学部分的内容已经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上线。爱课程平台,无论从稳定性和技术支持,还是生源新引力上,都是个非常好的平台。

(二)慕课的建设

一门好慕课相当于一门课的百科全书,只要是经济法学的教学资料、教学资源都齐全、全面完整、新颖前沿、精深细致、案例丰富、习题充足。

经济法学慕课大致包括课程信息、教学计划、课程资料、班级管理、练习考试、讨论区、课程评价等板块。

经济法学课程信息包括课程名称、课程学分、课程简介、课程概述、课程目录、教學团队、教学设置等内容。

经济法学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方案、电子教材、章节教学内容、微视频、教学案例、PPT课件、教学标准、教学安排、教学网站汇集、实验方案、实习规则等。

班级管理则是分班管理、名单导入、学生日常管理等内容。练习考试板块包括试卷库、网络练习题、复习思考题库等。讨论区是学生提问、教师答疑、教师发起专题讨论、学生之间交流的板块。课程评价板块则是对学生的慕课使用情况进行考核、统计成绩等。

课程组将已经准备好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资料上传至慕课平台,准备充分的话,花费一些时间,就可以完成经济法学课程的慕课建设。

(三)慕课的运行和维护

1.组建团队每天维护

课程组中专门设立慕课的运行和互动小组。课程负责人作组长,专业教师为骨干,研究生为助教。小组专门负责慕课的运行、维护和互动,做到每天有人值班,学生的问题不过夜,做到日事日毕。而使用课程的各个学校的教师则采用SPOC的方式来负责自己学生的管理、互动和考核。

2.课程内容及教学资料的持续更新

课程组根据社会发展、法律修订、法院新判例,更新教学内容,作出新的教学设计,及时制作新视频、编写新习题。网络慕课内容实时更新,及时将新理论、新法律、新案例、新视频、新课件、新习题、新资料更新上线。

3.良好的互动

课程组将优选多平台上线,分平台建立网课服务团队。制定服务管理办法,设值班人员,实时维护,在线维护,时时互动,在线答疑,及时解决学员学习中的问题与困难。

建立问题分层解决机制。慕课教学需要组建足够数量网络维护团队和互动人员,可以将一部分经济法学专业研究生吸收为团队成员,负责解答一部分网络论坛的问题,研究生可以对简单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对较难的问题则提交给教师回答,如果教师单人还不能回答的,则提交教学团队集体讨论后回答。问题回答得越及时,互动多互动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会越浓,学生的兴趣越浓就对课程的黏性越强,对课程感兴趣的学生越多课程的传播面会越来越广,课程的可持续性就越好,课程的良性循环生态就越好,课程的生命力就越强。

五、经济法学翻转课堂的实施

翻转课堂的策略是,线上学知识、线下翻转课堂、课外学做法律人。

(一)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习惯转变

教师是课堂设计者、团队组织者、关系协调者、答疑解惑者、思维引导者、意见倾听者、程序矫正者、课外活动联系者,教师切实成为学习资源的整合者和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的促进者。

学生是知识自学者、能动者,提前观看视频,预习和学习微课视频,自主学习经济法律理论和知识。学生也是课堂主体参与者、提问者、实践者。

传统的线下课堂,学生在课堂听课,平时游戏玩乐,平时不学习或者少学习,不做或者少做作业、测验和考试,习惯于在期末考试月或者考试周拼命。翻转课堂教学后,慕课就是本课程的百科全书。教师要求学生做出严格的时间计划和完成进度表,关注学生进度,督促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课外学习、平时学习、平时考试、时时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进而养成终身学习习惯。

(二)教学组织、教学方式、教学安排

在教学组织上,根据学生人数,实施分班次、分组教学,推行小班教学、小班翻转或者大班教学、小班翻转三种教学班级组织方法。

在教学方式上,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发挥教师引导、启发作用,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安排上,教师按照教学进度和固定周期,一般在学期初就将全部视频等教学资料在网络课堂上,并保证在整个课程教学周期内可供学生随时查看。学生课前根据教师安排进行知识点的预习。线下课堂上,教师组织针对特定知识单元或专题的教学研讨或实践教学。有针对视频知识点的深入剖析,也有扩展性、前沿性的介绍与引导。

(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1.线上学知识

学期初教师建立钉钉群、QQ群或者微信群,将学生加入群,将当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安排发给学生。老师每周布置下周视频观看任务和课外任务、发放本周实务案卷材料或者案件分析材料,学生在课外登录慕课平台学习各章节经济法学理论和经济法律知识,线上完成视频观看、测验考试、笔记发帖、专题讨论等任务。

时下,很多大学都在缩减课程的线下课堂授课课时量。教师无法在较少的时间内讲授海量的专业知识。慕课是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涵盖了经济法学的基本理论、法律知识、典型案例、习题考试等,应有尽有。学生认真学习经济法学慕课,可以系统完整学习选修课程的理论、知识,把握学科趋势,形成系统完整科学的专业理论和知识体系,逐渐掌握预测未来的能力。

2.线下翻转课堂

线下课堂,教师通过提问、测试方式,检查学生网络学习情况。在教室里,学生可以提问,将线上慕课没有搞懂的问题,面对面与老师交流,老师答疑解惑。线下课堂老师就可以讲解重点难点,针对性辅导。线下课堂,老师可以讲解最新的理论、知识、案例。

线下课堂,教师可以锻炼学生的技能,进行法律实务操作训练。课程组准备了法院、律师事务所和公司法务常碰到的60个案例材料,包括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每周课堂上进行案例经办实务训练。课堂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演讲、论辩、模拟庭审、证据质证等实务训练。学生通过翻转,分析能力、辩论技能、证据调取技能、法律实务技能、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律师事务所交流、法院旁听、与检察院进行法庭对抗赛、公司见习法务,将各种实习基地利用起来,让实习基地的社会导师与学生多接触,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线上学知识,线下做实务,两者结合,学生的知识面广了,眼界开阔了,理念提升了,技能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课外学做法律人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篇5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左右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一节课完成较多的较为复杂的内容的教学模式,内容精简,资源容量小,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具备听和看结合的特点,使课堂教学更有吸引力,效果更显著。但是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微课的应用还不完备,在某些方面还不是很成熟,对于用微课来辅助高中英语教学的教学理论依据还不完善。因此,对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二、微课教学的现状

微课在我国的研究应用相对较晚。我国首次提出微课,并对其进行定义与开发设计的人是胡铁生。他为我国对微课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微课在高中教学,特别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这就需要更多的学者对微课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以便更好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例如,黄晓蓉提出将微课的授课方法运用到高中的英语阅读课之中,并制定了具体的方案。她针对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五中第二单元的Reading部分设计了具体的微课教学的教案,内容包括三个小部分,分别为课前情境引入小视频、阅读理解的分析小视频、文章知识扩展小视频。这种教学方法简单、新颖同时效果显著。

三、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应用现状

近几年,微课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有了较大的发展。受到了相当大的重?,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很多高中的老师都纷纷录制微课的小视频,用这种创新的途径进行英语教学。有的学校还组织了微课设计比赛,选出好的微课视频进行评奖,并将其设计理念和策略进行推广。促进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但是,新的教学方式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老师,微课的设计制作需要花费很多心思,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要有完整的设计理念,并能充分的应用;对于学生,要有极强的自制力,没有老师在在线监督,要能够紧跟微视频中的教学思路,按照视频提出的要求进行英语学习。介于此,很多学校一直踌躇不前,不敢大胆的尝试,是微课的进一步推广受阻。

2.应用的具体策略

微课的应用首先要设计好微课教案,教案的设计工作是微课教学中的重点工作同时也是难点工作。传统教学中的设计教案的方法对于新的微课教案的设计已经不在适用了。要设计好微课教案,首先要对微课教学的目的进行充分的了解。微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学资源。它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引入教学内容,同时对所讲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同时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再设计过程中,要有合理的步骤,首先是问题引入,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活动设计,在完成最后的教学任务之后要有相应的针对练习,最后进行内容拓展,开发学生思维,增加学生知识储备。比如,对英语文学作品的介绍,课本上的选材肯定是作品中的重点部分或者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而多数的文学作品都会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对此类教学的微课设计可以是:首先选作品中有代表性的片段相应的影视作品进行课堂的引入,接下来对整部作品的梗概进行分析,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让同学们对典型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在同学们对整部作品有了初步的理解之后,在对课本选段进行重点分析,包括单词、语法、重点句型。最后再根据所讲内容进行拓展,引发学生们的思考。

还有微视频的制作,可以从网上资源截取片段,或者用手机、DV等进行拍摄。把视频们制作成PPT,同时插入相应的文字材料进行补充介绍,最后在进行对整体的修改,最后再把细节进行美化。

有了课案的具体设计,视频、PPT的具体补充,最后就是二者的配合,做到合理的衔接和过度,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接受。提升微课教学的教学质量。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篇6

关键词:学案导学;微视频;实验教学

《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研究疾病预防和诊断最常用、最基本的检验技术与方法的一门课程,为预防、诊断、治疗人体疾病和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这门课程具有教学内容多、实践性强的特点,其实训课时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因此要求学生要重视实验课,要加强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1]。当前高职实验教学方法比较传统,仍是老师示教,学生被动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提交实验报告的方式[2]。“依葫芦画瓢”的陈旧学习方式和现代技术化、创新化、灵活化的学习需求的矛盾日益加剧。随着教学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微视频的应用逐渐普遍,各种操作视频也是种类繁多。但网络实验教学视频资源陈旧,清晰度不高,时间过长,部分视频操作器材、方法与教学实际不一致,不再符合学生的现代认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需要我们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需求[3],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培养实用型、操作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在实训课中应当积极培养学生“勤动手、勤动眼、勤动脑、勤动嘴、勤动腿”的专业实践能力,培育学生团队协作、严谨操作、沟通协调等职业素养。针对目前实验教学中突显的问题,我们将学案导学模式与微视频拍摄相结合,期望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学案导学式实验教学探索模式

学案是与教案相对应所提出的概念,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制订的一种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模式是以帮助学生学习的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为引导,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4]。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中引入的学案主要包括两部分,即课堂探究案(实验步骤、评分标准等)和课后巩固案(微视频拍摄脚本),其授课操作模式如下:

(一)平台预习———学案导学

课前教师将实训导学案和相关参考资料上传至在线平台,学生熟悉导学案中的操作步骤和评分标准,对整个实验流程有大致印象。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于不熟悉或不会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待老师上课时解答。

(二)学生实操———合作学习

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操作演示前根据导学案自行练习,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相互讨论,将预习时的疑问逐个突破。教师在教室巡回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对学生整个操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三)教师示教———解惑答疑

在学生先学先练产生疑问和困惑的前提下,教师的示教变得重要了,对于大多数学生反馈的问题,教师可以重点讲解。

(四)再次实操———突破难点

通过教师的示教和答疑解惑,学生再次实操,将初次实操中遇到的问题逐个突破,达成学习目标。

(五)视频拍摄———巩固强化

课后安排小组根据脚本拍摄实操微视频,一方面通过视频的拍摄起到巩固强化技能的作用,另一方面,可挑选优秀的微视频上传至平台,可以供其他学生反复观摩学习。

二、“学案导学”实验教学微视频开发

微视频以再现工作内容、增强直观印象、提高学习兴趣等特点在教育领域广受欢迎[5]。本课题希望学生能依据学案尝试初步开发临床检验基础课程关键操作示范的微视频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一)内容设计

选择纳入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抽考标准和题库的临检模块的10个技能操作项目,包括白细胞显微镜计数、血涂片的制备和染色、白细胞分类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尿蛋白定性检查、尿常规检查、粪便常规和隐血试验、脑脊液检查。微视频由实验原理、材料与器材的选择、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注意事项等部分组成。

(二)拍摄过程

学生4-5人为一组,选择一个操作项目进行微视频的拍摄及制作。整个制作过程包括拍摄前练习、操作步骤和细节的录制、后期剪辑、音频字幕的添加等。教师根据实验项目设计整理成脚本发送给各小组,小组成员自行安排各自的任务,利用课后时间依据脚本到实验室进行拍摄,拍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均可咨询老师。素材拍摄完毕后,可将粗剪辑的视频发给指导老师查阅。针对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采取重拍或重新剪辑等处理措施,最后学生再添加片头、片尾、音频、字幕等,制作成完整的操作微视频。其中脚本是视频拍摄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保证了脚本的质量,学生拍摄起来才会事半功倍。在前期,教师仅发放实验导学案,由学生按自己的思路拍摄。从上交的部分作品中发现,部分学生逻辑不清、重难点不突出、细节操作不明显、层次不分明等,视频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导学案中增加了拍摄脚本,对于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操作技能不规范以及动静态、远近景拍摄不合理的地方加以详细注释,并结合操作需要设计解说词或者字幕。学生依据修改后的导学案再次拍摄的操作视频,将各种操作动作采用近景拍摄,不太好展示的细节部分则通过字幕或声音加以体现,重拍后的微视频的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三、“学案导学”实验教学微视频应用

(一)自制实验微视频应用效果评价“学案导学式”

实验微视频拍摄的教学方法以其新颖的形式获得了学生广泛的支持,2019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参与的学生为302人,完成视频60份。为进一步考察本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我们以问卷的形式深入调查学生的课程体验。共发放问卷302份,回收295份,其中有效问卷277份,无效问卷18份,问卷回收率97.68%,有效率91.72%。实训课中应用学案导学模式,将理论知识用于辅助实践教学的开展,解决了学生容易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直观体现出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性[6]。从上表中可见,大部分学生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依据学案完成实验微视频的拍摄。为了完成拍摄任务,学生需要查阅教材、指导实验、反复练习不熟悉的操作技能点、请教老师和同学等,在此过程中调动了他们已有的资源,使他们在“做”中学、“拍”中学[7],这就大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自身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将优秀的微视频作为教学资源上传平台,让拍摄者也获得了价值感和成就感,提高了进一步学习的激情,增长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8]。

(二)实验微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

《临床检验基础》实训项目较多,学生人数也较多,单凭老师短时间的讲授和示教,学生很难完全清楚,尤其是某些技能操作的细节。上传至平台的优秀实验微视频长度均在5分钟以内,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即点即用。拍摄的微视频以实验项目为单位,对于步骤比较多而复杂的实验再细化进行分解,如白细胞计数这个实验,再分解成稀释液的吸取、血液的吸取、冲池、数细胞等几十秒到一分钟不等的微视频,学生哪个环节不清晰都可以直接观看单一步骤,省时省力,组合之后又能使实验完整连贯。微视频通过辅助学生的实验练习,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9]。学生通过反复观看示范微视频,并参考微视频完成实验,也大大降低了教师在实训课堂中需一对一指导实验操作的压力。不仅在校学生可以学习微视频,实习学生甚至已经就业的学生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利用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按需要开展学习[10],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除了观摩规范操作的微视频,教师同时将操作不正确或不规范的视频经过隐理,作为教学中的纠错反面案例。课堂上,由学生观看错误视频内容,以“大家来找茬”的趣味方式找出操作中的不足之处。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到操作不完善的地方,再对照自身的操作,对于学习中的重难点和疑难点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使自己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效果也更加明显。

四、存在的问题

从微视频的展示形式来看,学生选择PPT播放中插入操作视频及字幕添加,部分视频背景声音嘈杂,环境背景杂乱,镜头晃动,未剪辑掉冗长无关的无效镜头等。从微视频的内容来看,少数视频出现了动作不规范、操作不流畅、字幕不准确的情况,说明学生在制作微视频和平日技能训练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视频拍摄及视频剪辑等专业培训。目前学生设计和制作的符合课程特色的实验微视频数量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下一步将会不断补充和更新实验微视频库,同时将信息化技术、自主学习方式、教学资源等整合起来,实现真正的信息化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纪云,龚道元.临床检验基础[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20.

[2]洪培培,王红利,陈洪伟,王树涛,刘克锋.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6(9):141-142.

[3]马林元.浅析高校实验教学的发展现状与改进方法[J].才智,2017,9:111-112.

[4]朱玲芳.学案导学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20,11(5):80-81.

[5]王梅蓉.技能操作类教学微视频设计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6]李花.“学案导学”在中职单招机电专业课程中的实施探究[J].成才之路,2021(12):70-71.

[7]陈书慧.学生自制数学微视频对学习效果影响实验及组织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8.

[8]周艳国,蒋寅军,杨锐玲,曾又林.基于自制微视频的《结构力学》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20):51-54.

[9]韩晓婷.物理实验微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及素材库建设[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篇7

关键词:微课资源;教学设计;翻转课堂

“微课”是近年来一种新d的教育模式,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学活动。

一、微课的发展和特点

在信息化时代,碎片化学习更容易被学习者所接受。为了适应这种要求,教学设计者和资源开发者便有意识地提供经过设计的碎片化教学内容,微课也因此得以产生和发展。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时间短。对于高职大学生而言,微课的时长不要超过15分钟,这个时间长短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若时间太长,学生的注意力不会长时间集中,学习效果不够好。

2.内容少。微课主要为了突出某一学科的某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相对于传统的较为宽泛的课堂教学内容而言,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炼。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更容易掌握。

3.容量小。微课的视频一般都控制在200M以内,便于网络传输和。且视频格式一般都是支持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学习者可以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在线进行学习。

4.微课资源“情景化”。微课一个课程就是一个主题,教学设计一般选取真实、具体的典型化案例。使广大师生在教学情景中更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的模仿和提升。

二、微课资源在高职教学中的作用

1.能够促进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为辅,学习效果不够明显。而微课把学生作为主体,进行一系列的教学设计。这样更能促使教师转变角色,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很多院校都在尝试利用微课资源进行“翻转课堂”教学,使教学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教师通过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制作微课之前,首先要进行微课设计。教师会多方吸取经验,取长补短,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整合。这使得教师能够更精准地把握课程的知识点,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促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微课运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手段,可以通过各种音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现出来。同时,微课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了资源的共享。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掌握信息技术手段,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微课资源开发,并在教学中熟练地应用。

三、高职微课资源开发的基本流程

1.课题分析。课题分析即是确定课题,这是微课制作的首要环节和起点。一节微课控制在10分钟左右要将知识点讲解透彻。

2.教学设计。教师要根据选题及教学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及脚本制作。这里包括教案的书写和课件的制作。微课教学的案例或者问题的设计和导入,最好引入实际问题和案例。然后通过解决该问题,分析该案例,引出本课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最后通过对知识点的分析而解决问题。除了情境化案例与问题设计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小测试或小练习进行教学互动,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视频录制。视频是微课的核心,视频的录制可以采用录播室、摄像工具或计算机的屏幕录制软件等进行录制。视频录制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着装及举止要自然大方,讲解语速适中。尤其是通过提词器进行录制的过程中,不要一味地照本宣科,要注意眼神交流。需要采用屏幕录制的时候,为了避免紧张而导致语无伦次,教师最好提前写好脚本语言。这样在录制的过程中,才不会导致录制失败。

4.后期制作。视频录制完成后,教师还需要对视频进行剪辑。剪辑软件可以用Camtasia、Premiere、绘声绘影或AE等。通过剪辑软件,可以把视频中不需要的部分剪除,并为视频添加片头片尾及其他动画,配上背景音乐等。最后生成MP4或FLV等网络常见的高清视频格式。视频大小不超过200M,若视频过大,会导致学习者因网速问题观看困难。

5.审核与反馈。视频制作完后,教师要进行审核,查看有无须要修改之处。即使无修改之处,也要在教学实践中,多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对学生不满意的方面要和学生多交流,找出好的解决方法和途径;也可以多观摩同行的优秀微课作品,找出每个作品的闪光点加以学习借鉴。

总之,现阶段微课的开发和应用还存在一些争议,教师要用实验的方法与态度来看待、分析、设计、开发和应用微课,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微课。

参考文献: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篇8

关键词:数字视频编辑软件;教学;整体思路

随着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走进寻常百姓家,相应的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也迅猛发展,影视制作中,为了增加画面容量、增强画面表现力,大量的镜头需要后期合成制作。为适应社会需要,高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学生开设了数字视频编辑软件课程,为使学生能掌握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教师的教学必须进行有高度的设计。

研究背景分析

数字视频编辑软件教学现状目前,国内大多数中、高职院校的动漫多媒体专业都开设了影视后期制作课程,为了紧跟市场企业的发展需求,选用哪款软件教学成为教师难以取舍的问题。而软件选定后,是单纯按照教材流程介绍软件的基本应用功能,还是高于教材进行有益尝试,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学时信息量大,深度不够,只注重技能型操作,忽视艺术性知识;职校学生一般基础较差,对新知识学习极易产生畏难情绪,上课时缺乏足够的耐心,复杂软件需要进行参数设置,学生很容易忘记操作步骤,如果作品渲染时间过长,还会造成学生的学习障碍;很多素材不能亲自拍摄,需要运用网络资源。

教学的整体思路 根据高职教学实际,选用adobe公司的premiere pro cs3较为理想。WWW.133229.cOM平面设计photoshop软件已讲过,两个界面接口风格相似,学生易于接受。根据与市场接轨的需要,对软件的各个功能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注重实用性,采用案例教学,加强深度学习。同时,结合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理清教学思路,为整个课程做好教学设计。笔者的教学思路有如下几个方面:(1)重视教师的课前备课,宜采用视频教学模式。同时,注重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及企业岗位需要相联系,教学内容侧重技能训练。(2)教学中注重多种软件的结合使用,并进行课程设计。(3)重视收集整理学生的阶段性作品,形成学生电子档案袋。在课程学习中,贯穿对学生艺术品味的培养。具体实施思路见图1。

教学实施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不仅指教师的备课,还包括学生的积极参与。计算机软件教学大多是分模块教学,即一个单元,一个作品。这就要求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去查找、制作、准备所需的教学资源。课堂展示精美案例,无形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大型的复杂软件,一个步骤需要参数设定,这就要求教师要制作视频教案。视频教案是将书本扁平的文字形式的知识信息进一步加工处理,转化为多视角的数字化视频文件,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备课形式。视频教案主要是录制教师演示的具体操作步骤及技术细节,并配以解说词,制作成图、文、声、像结合的视频文件,供学生自我练习时使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教学内容以多维度、多视角的方式呈现,而且学生参与程度高,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视频教案的选用,最好教师能自制,这是教师的基本功,如网上有合适的视频教案也可下载,修改后作为教学资源供学生用。教与学是师生高度参与的活动,因此,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逼迫”学生做作业,进而培养学生的搜索信息、下载有用资源的能力。比如,开展“每课一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在组长的组织协调下,每组成员上网查找相关视频资源,将自己最喜欢的视频短片在课堂上展示。这样,学生不仅欣赏了精美的作品,而且经常会碰到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改变了只教知识点,不注重知识应用的教学弊端。

课堂讲授 数字视频编辑包括数字影视后期编辑、后期特效与合成等内容,授课时应参照“职业技能鉴定国家标准”和“职业技能大赛技术文件标准”并结合文化产业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数字影视后期编辑的教学环节,首先要加强基本功的教学,即创造环境让学生多听、多看、多练,平时多欣赏短片、纪录片、电影及电视剧。后期剪辑需要强大的理论知识支撑,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完整、连贯、流畅、精致。编辑技巧中应注意选择、稳定和检查编辑点,根据职校学生具象思维突出的特点,这个环节可以具体的影视剧作实例,也可用flash动画完成,比如,在一个受惊吓者的镜头下,接一个狮子吼叫的镜头,它们之间在视觉逻辑上存在某种关系,观众肯定会把它们联系起来看。场景过渡手段分特技转场和无特技转场、特写转场、空镜头转场、音乐转场、两极镜头转场等。无特技转场通过剪辑一些经典作品演示给学生效果更明显,比如,在《钢琴课》中,全景的海边钢琴下,接特写的女主人公的镜头堪称经典。“库里肖夫效应”很好地阐释了“蒙太奇”理论,“蒙太奇”无论在剪辑还是在组接中都应用极广,还有各种效果声音的应用也是很讲究方法的。这些教学内容都应以经典视频片段演示为佳。与此同时,在使用软件编辑时,采用案例教学法,可先模仿一些经典片段,不断创设情境,使学生对素材进行创意剪辑,充分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应让学生学会遇到技术难题或理论术语能够上网寻找答案,将自主学习渗透到学生的意识里,如,运用premiere做字幕时,不能显示中文字体名称的问题就可以请高手指点。数字影视后期特效与合成环节应从生活实际和经典作品模仿制作开始,可将影视作品中常见的如照相机按下快门瞬间的咔嚓、战斗场面中望远镜看对方战场形势、电视遮幅、台标、录像时正在录制的符号等表现形式制作出来。教师应注重结合经典案例将知识点讲解到位,比如,学习视频滤镜中的“色彩传递”(colour pass),即彩色画面变成黑白画面,原画面中突出主体的颜色却未改变,起到印象深刻的视觉效果,单纯讲解这些,学生印象不深刻,但如果让学生观看《辛德勒的名单》中的“红烛”,作为整个影片从彩色到黑白的过渡,那效果的使用便一目了然。这个环节不应局限于教材知识,应结合数字影视后期制作人员人才市场需求与职校教学实际,介绍滤镜和插件,premiere外挂滤镜、插件功能极其强大,效果丰富,神话中的风云雷电、下雪、粒子爆炸,《黑客帝国》中的文字雨等效果都是插件制作的。教师可以下载专业的插件并教学生安装注册,因插件大多是英文原版的,可叫学生安装金山词霸及时翻译,只要学习方法教到位,就可不断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想象力。

小型课程设计学习软件讲究实用价值,课程设计是检验教学的有效方法。因教学信息量大,学时所限,笔者采用小型课程设计。即自定课题,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作品。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使用所学其他软件完成任务,作为一次提升自我的综合展示。比如,作品中需要原创图形与图像素材,便可使用photoshop、coreldraw等软件;需要配音解说等音频素材和动画,可以使用goldwave和flash;片头、片尾的字幕设计可以使用 cool 3d;作品渲染导出时,要考虑各种格式转换,可以使用视频转换大师等软件。这样,作品中用到的素材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拈来就用,不必浪费更多精力去网上查找。

建立学生作品电子档案袋 计算机软件类课程光讲不练是学不到知识的,平时应加强练习。为使学生认真对待,不敷衍了事,教师的评价应考虑多方面因素。传统的评价方式如书面考试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目前,最实用、最有效的评价方法是电子档案袋评价。电子档案袋记录了所有与学生学习相关的过程与阶段成果材料,每一知识点学习后,制作一个作品,其作品除了要教师评价,也要自评、同学之间互评,最后提出一些修改意见,这样可以提升自我学习的效果,电子档案袋评价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的情况,能够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与成功,因而也就能够使学生从满足成功需要中获得学习乐趣。在职校,建立作品电子档案袋不仅便于教师做最终评价,而且学生在实习找工作时,可以直接提供给用人单位作为参考。

教学效果评估

笔者在几年的数字影视后期编辑课程教学中做过很多尝试,最开始的教学大部分按照教材顺序讲授影视后期编辑和视频的基础知识,然后,根据该软件的功能分为多个模块进行详细讲解,最后通过一些典型实例帮助学生掌握并理解影视后期编辑的含义以及该软件的编辑技巧。教到最后发现考试时遇到综合题目,大多数学生束手无策,编辑的短片毫无章法,没有艺术性可言,不能不说是失败的。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按照笔者的教学思路教下来,学生掌握和运用软件的水平提高很快。笔者以两届学生的期末综合作品《神奇山水,魅力衢州》为例,做一对比。表1是相关数据比较。

该对比表明:笔者按照教学思路,采用一定方法和策略后,学生学习效果明显。

教学反思

电脑美术设计专业软件的教与学都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有运用其他设计软件为作品增色的能力,教师更应指导其将所学软件整合使1+1>2,注重创设环境,多参加各种技能大赛,以赛促学,增强学生提高专业能力的动力,让学生在参与设计比赛的实践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数字影视后期制作不仅应是技术课、艺术课,也是人文课。培养的学生不仅应是技术能手,更应有艺术家的思想和文学家的文笔,即通过观摩经典作品,积累创作灵感,同时通过文笔把制作思路及作品特色展示出来。

参考文献:

[1]张小斌.视频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教学效果评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

[2]黄国汀,刘发奎.高职院校影视技术专业“2332”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1).

[3]杨志国.中职学校《非线性编辑premiere》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5).

[4]张克松.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乐学”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0,(4).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篇9

随着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走进寻常百姓家,相应的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也迅猛发展,影视制作中,为了增加画面容量、增强画面表现力,大量的镜头需要后期合成制作。为适应社会需要,高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学生开设了数字视频编辑软件课程,为使学生能掌握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教师的教学必须进行有高度的设计。

研究背景分析

数字视频编辑软件教学现状目前,国内大多数中、高职院校的动漫多媒体专业都开设了影视后期制作课程,为了紧跟市场企业的发展需求,选用哪款软件教学成为教师难以取舍的问题。而软件选定后,是单纯按照教材流程介绍软件的基本应用功能,还是高于教材进行有益尝试,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学时信息量大,深度不够,只注重技能型操作,忽视艺术性知识;职校学生一般基础较差,对新知识学习极易产生畏难情绪,上课时缺乏足够的耐心,复杂软件需要进行参数设置,学生很容易忘记操作步骤,如果作品渲染时间过长,还会造成学生的学习障碍;很多素材不能亲自拍摄,需要运用网络资源。

教学的整体思路 根据高职教学实际,选用adobe公司的premiere pro cs3较为理想。平面设计photoshop软件已讲过,两个界面接口风格相似,学生易于接受。根据与市场接轨的需要,对软件的各个功能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注重实用性,采用案例教学,加强深度学习。同时,结合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理清教学思路,为整个课程做好教学设计。笔者的教学思路有如下几个方面:(1)重视教师的课前备课,宜采用视频教学模式。同时,注重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及企业岗位需要相联系,教学内容侧重技能训练。(2)教学中注重多种软件的结合使用,并进行课程设计。(3)重视收集整理学生的阶段性作品,形成学生电子档案袋。在课程学习中,贯穿对学生艺术品味的培养。具体实施思路见图1。

教学实施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不仅指教师的备课,还包括学生的积极参与。计算机软件教学大多是分模块教学,即一个单元,一个作品。这就要求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去查找、制作、准备所需的教学资源。课堂展示精美案例,无形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大型的复杂软件,一个步骤需要参数设定,这就要求教师要制作视频教案。视频教案是将书本扁平的文字形式的知识信息进一步加工处理,转化为多视角的数字化视频文件,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备课形式。视频教案主要是录制教师演示的具体操作步骤及技术细节,并配以解说词,制作成图、文、声、像结合的视频文件,供学生自我练习时使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教学内容以多维度、多视角的方式呈现,而且学生参与程度高,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视频教案的选用,最好教师能自制,这是教师的基本功,如网上有合适的视频教案也可下载,修改后作为教学资源供学生用。教与学是师生高度参与的活动,因此,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逼迫”学生做作业,进而培养学生的搜索信息、下载有用资源的能力。比如,开展“每课一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在组长的组织协调下,每组成员上网查找相关视频资源,将自己最喜欢的视频短片在课堂上展示。这样,学生不仅欣赏了精美的作品,而且经常会碰到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改变了只教知识点,不注重知识应用的教学弊端。

课堂讲授 数字视频编辑包括数字影视后期编辑、后期特效与合成等内容,授课时应参照“职业技能鉴定国家标准”和“职业技能大赛技术文件标准”并结合文化产业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数字影视后期编辑的教学环节,首先要加强基本功的教学,即创造环境让学生多听、多看、多练,平时多欣赏短片、纪录片、电影及电视剧。后期剪辑需要强大的理论知识支撑,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完整、连贯、流畅、精致。编辑技巧中应注意选择、稳定和检查编辑点,根据职校学生具象思维突出的特点,这个环节可以具体的影视剧作实例,也可用flas完成,比如,在一个受惊吓者的镜头下,接一个狮子吼叫的镜头,它们之间在视觉逻辑上存在某种关系,观众肯定会把它们联系起来看。场景过渡手段分特技转场和无特技转场、特写转场、空镜头转场、音乐转场、两极镜头转场等。无特技转场通过剪辑一些经典作品演示给学生效果更明显,比如,在《钢琴课》中,全景的海边钢琴下,接特写的女主人公的镜头堪称经典。“库里肖夫效应”很好地阐释了“蒙太奇”理论,“蒙太奇”无论在剪辑还是在组接中都应用极广,还有各种效果声音的应用也是很讲究方法的。这些教学内容都应以经典视频片段演示为佳。与此同时,在使用软件编辑时,采用案例教学法,可先模仿一些经典片段,不断创设情境,使学生对素材进行创意剪辑,充分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应让学生学会遇到技术难题或理论术语能够上网寻找答案,将自主学习渗透到学生的意识里,如,运用premiere做字幕时,不能显示中文字体名称的问题就可以请高手指点。数字影视后期特效与合成环节应从生活实际和经典作品模仿制作开始,可将影视作品中常见的如照相机按下快门瞬间的咔嚓、战斗场面中望远镜看对方战场形势、电视遮幅、台标、录像时正在录制的符号等表现形式制作出来。教师应注重结合经典案例将知识点讲解到位,比如,学习视频滤镜中的“色彩传递”(colour pass),即彩色画面变成黑白画面,原画面中突出主体的颜色却未改变,起到印象深刻的视觉效果,单纯讲解这些,学生印象不深刻,但如果让学生观看《辛德勒的名单》中的“红烛”,作为整个影片从彩色到黑白的过渡,那效果的使用便一目了然。这个环节不应局限于教材知识,应结合数字影视后期制作人员人才市场需求与职校教学实际,介绍滤镜和插件,premiere外挂滤镜、插件功能极其强大,效果丰富,神话中的风云雷电、下雪、粒子爆炸,《黑客帝国》中的文字雨等效果都是插件制作的。教师可以下载专业的插件并教学生安装注册,因插件大多是英文原版的,可叫学生安装金山词霸及时翻译,只要学习方法教到位,就可不断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想象力。

小型课程设计学习软件讲究实用价值,课程设计是检验教学的有效方法。因教学信息量大,学时所限,笔者采用小型课程设计。即自定课题,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作品。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使用所学其他软件完成任务,作为一次提升自我的综合展示。比如,作品中需要原创图形与图像素材,便可使用photoshop、coreldraw等软件;需要配音解说等音频素材和动画,可以使用goldwave和flash;片头、片尾的字幕设计可以使用 cool 3d;作品渲染导出时,要考虑各种格式转换,可以使用视频转换大师等软件。这样,作品中用到的素材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拈来就用,不必浪费更多精力去网上查找。

建立学生作品电子档案袋 计算机软件类课程光讲不练是学不到知识的,平时应加强练习。为使学生认真对待,不敷衍了事,教师的评价应考虑多方面因素。传统的评价方式如书面考试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目前,最实用、最有效的评价方法是电子档案袋评价。电子档案袋记录了所有与学生学习相关的过程与阶段成果材料,每一知识点学习后,制作一个作品,其作品除了要教师评价,也要自评、同学之间互评,最后提出一些修改意见,这样可以提升自我学习的效果,电子档案袋评价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的情况,能够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与成功,因而也就能够使学生从满足成功需要中获得学习乐趣。在职校,建立作品电子档案袋不仅便于教师做最终评价,而且学生在实习找工作时,可以直接提供给用人单位作为参考。

教学效果评估

笔者在几年的数字影视后期编辑课程教学中做过很多尝试,最开始的教学大部分按照教材顺序讲授影视后期编辑和视频的基础知识,然后,根据该软件的功能分为多个模块进行详细讲解,最后通过一些典型实例帮助学生掌握并理解影视后期编辑的含义以及该软件的编辑技巧。教到最后发现考试时遇到综合题目,大多数学生束手无策,编辑的短片毫无章法,没有艺术性可言,不能不说是失败的。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按照笔者的教学思路教下来,学生掌握和运用软件的水平提高很快。笔者以两届学生的期末综合作品《神奇山水,魅力衢州》为例,做一对比。表1是相关数据比较。

该对比表明:笔者按照教学思路,采用一定方法和策略后,学生学习效果明显。

教学反思

电脑美术设计专业软件的教与学都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有运用其他设计软件为作品增色的能力,教师更应指导其将所学软件整合使1+1>2,注重创设环境,多参加各种技能大赛,以赛促学,增强学生提高专业能力的动力,让学生在参与设计比赛的实践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数字影视后期制作不仅应是技术课、艺术课,也是人文课。培养的学生不仅应是技术能手,更应有艺术家的思想和文学家的文笔,即通过观摩经典作品,积累创作灵感,同时通过文笔把制作思路及作品特色展示出来。

参考文献:

[1]张小斌.视频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教学效果评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

[2]黄国汀,刘发奎.高职院校影视技术专业“2332”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1).

[3]杨志国.中职学校《非线性编辑premiere》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5).

[4]张克松.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乐学”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0,(4).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篇10

一、微视频概念的界定

微视频泛指时间很短的视频短片,通常指播放时长为30秒到20分钟的各类视频。[1]结合微视频的教学特性, 教学微视频可定义为根据教学设计原理设计、制作用于呈现教学信息的微视频。为此,教学微视频须具备以下几个特征:①有独立的教学目标,视频内容符合教学设计规范,体现教学设计思想。②具有“短、快、精”的三大特性。播放时长为30秒~20分钟之间,主题呈现直接明确,信息量小而完整。③与视频制作的原理一致, 其剪辑手法应是叙事蒙太奇的运用。此外,教学微视频的形式应该具有多样的形态。例如:可根据内容的需要,将教学微视频设计成新闻联播式、访谈节目式、小电影等视频。[2]

二、《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微视频的设计

关于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 李玉平认为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素材的选择与加工;二是PPT制作与可视化处理。[3]王觅认为,微视频的制作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摄像录制;二是以录屏软件录制;三是动画资源转制。[4]黄建军等人提出微视频制作的四种方法:一是智能手机拍摄法;二是录屏软件录制法;三是可汗学院式的,采用专业录屏软件对接手写板或交互白板直接录制的方法;四是数码摄像机拍摄法。[5]不管哪种类型的微视频,都须具有界面美观大方、叙事结构清晰、视频格式可适性强等特点。

1.界面与媒体设计

微视频的界面与媒体设计可参考以下几项原则:①简洁大方,主题明确。每个微视频的教学目标应独立明确,一个视频讲解一个问题,或者讲解一个问题的一个方面。可为课程设计一个时长约6秒的片头和时长约8秒的片尾,片头之后即进入课程主题。②背景简洁。视频背景基本为白色或蓝色,整个短片风格一致;③文字显示清晰工整。文字配色不超过3种,文字效果不超过3种。④教师讲解过程直观。题解可用图片、动画、视频配合文字进行直观讲解,便于学生理解。⑤吐字清晰、发音标准。微视频制作需确保录音效果,无噪音干扰,音量适中。

2.《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微视频叙事结构设计

叙事是对若干真实或虚构事件的叙述,有两个基本的要素:故事和话语。而对于学习者来讲,更乐于接受的是故事,排斥僵化的说教式的教学灌输。在叙事学视角中,微视频中课程知识的讲授和讲故事应有机结合,通过学习者喜闻乐见的故事,来实现课程知识的有效传达。[6]因此,清晰合理的叙事结构有助于学生对视频内容的理解,降低学生获取知识的难度。

对《现代教育技术》(浙江大学出版社《现代教育技术》2014 年9月第1版)(下文简称《现代教育技术》)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教材内容主要包含教育技术理论的概述、信息处理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和素材获取、信息化思维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内容,笔者可将其主要分为两大类教学:一是理论教学;二是实际操作能力教学。综上可将该教学视频的叙事结构分为两类:概念类和技能类。

首先,对于概念类知识,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概念并在头脑中形成概念,其微视频可采用的叙事结构是:“片头――引入――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测验――总结――片尾”。其次,对于技能类,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技能,并且学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该类微视频可采用“片头――引入――技能陈述――应用举例――应用归纳――片尾”的叙事结构。

3.《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微视频的内容设计

内容的设计是微视频制作的重要环节,内容的设计应遵循如下策略:(1)知识点微型化处理,精简教学内容,便于学习者自主学习;(2)融入视频、音频等媒体技术手段,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3)增加艺术表现力和情境感染力,融合学习者的感情;(4)视频画面设计美观、操作规范,交互性强;(5)考虑教学内容和媒体形式的设计,兼顾学习者的角度;(6)以简洁创新的教学步调呈现完整的知识体系。[7]比如:《现代教育技术》教材中《信息化思维在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内容设计如下。

明确教学重难点: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理解信息化思维在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并能够学以致用。

资源出处:从网上收集相关图片以及相关教学案例。

资源主题:用时4分53秒制成微视频,视频内容首先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解释五种信息化思维在教育中的应用方法,然后,提供五种教学案例,其次,要求学生完成五种教学案例和五种信息化思维在教育中的应用方法的一个连连看实验,最后,视频给出正确答案。

应用方式:教师采用先播后讲的方式,因为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需要学生完成一个连连看的游戏,所以,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就带着一份好奇心在学习。看完微视频后,学生会根据连连看的答案,带着疑问来听老师更为详细的解释。

三、《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微视频的制作

1.脚本的编写

脚本是种描述性语言,是按一定格式编写的可执行文件,它不是简单的教案,也不是简单资料的堆砌,更不是直接借鉴别人的PPT来设计自己的课程。它相当于视频制作的导航,因此,脚本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视频的质量。

《信息化思维在教育中的应用方法》的脚本设计范例图:

2.PPT的制作

刘宇容认为高质量PPT具有三大关键要素:

(1)课件内容信息充实而简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和难点突出。PPT课件不是简单地照搬教材,而是对教材的提炼、延伸和超越。PPT课件不仅信息丰富,更要有清晰的层次结构,重点和难点突出,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把握整体思路以及重点和难点内容。

(2)运用图表或图片说明抽象的、逻辑性强的问题。PPT上应避免出现大篇幅的文字,对于抽象的、逻辑性强的内容应该借助图表或图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

(3)内容新颖,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学生有交互。[8]

遵循以上三大要素,在PPT制作时,还应考虑PPT制作的一些细节:字体种类不要太多,最好控制在三种以内;字号大小也要合适,一般为20-30号字;PPT配色上,最好不要超过四种。不可忽略的是:根据需要,PPT的左边或右边应有留白,后期制作时,放讲师的身像。

3.录像

微课的最终效果,视频的拍摄也至关重要。拍摄之前授课教师需要做足准备工作,教师需要对讲课的内容烂熟于心,而且需要调节好微课拍摄气氛,在摄影棚面对灯光和摄像机时要像面对学生一样。

由于后期还有抠像编辑,授课教师的背景需要替换成PPT,所以,在拍摄时主要有两点要求:首先,背景的选择必须是纯色的,授课教师的服装颜色不能与背景色相同或相似,以便于后期抠像。其次,拍摄时,一般选择近景拍摄,拍摄过程中授课教师身体不应有过大的晃动,可配有相应的手势动作。

4.PPT录制

录制PPT时,PPT播放的内容应与录像时讲师说的内容一致。因此,可以将讲师的讲课视频存一份到自己的手机。

打开 Camtasia Studio 8软件开始准备录制。第一步:打开录屏软件界面。在界面中找到“录制屏幕”按钮。弹出界面,根据视频需要,选择相关属性。第二步:打开PPT。第三步:点击软件上的“REC”红色开始录制按钮, 当出现倒计时数字3、2、1后便可开始录制。与此同时,播放手机授课教师说课视频,保持PPT内容与说课内容一致。录制结束后点击“stop”按钮,然后保存。

5.后期制作

打开录制软件,选择“文件--导入媒体”,导入录制好的PPT视频以及讲师说课视频,PPT视频拖到“轨道1”上,将讲师视频放入“轨道2”上,选中“轨道2”视频,点击“visual properties”,再选中“清除一个颜色”,用吸管在视频窗口吸取讲师的背景颜色,即抠像成功,可以看到讲师的背景就是PPT内容。

调整好讲师位置和大小,在时间轴上对整个视频进行剪辑,多余的内容剪切掉,在转场的地方可添加相关特效。剪辑过程中可把无需剪辑的轨道视频锁定,这样剪辑其他轨道视频时这些视频就不会受到干扰。

视频剪辑完成后,选择“文件――生成并分享”生成视频。

6.字幕制作

添加字幕时有两种方法,一是可以直接在Camtasia Studio软件中直接添加内嵌字幕;二是利用PopSub软件制作外挂字幕。外挂字幕,相对于内嵌字幕来说,不会对字幕的质量造成大的损害。而且它是在视频之外外挂,是在视频之外单独运行的字幕文件,对视频本身的分辨率几乎没有损害。

利用PopSub软件制作字幕时,首先,将字幕的Word文档的字控制在每行15个字左右。其次,打开PopSub软件,选择“文件-新建时间轴”将调好的字幕复制进来(如图1)。

然后,打开无字幕视频,听视频对白声时“暂停”“插入开始时间”“播放”对白声结束时“暂停”“插入结束时间”“播放”此循环。

最后,保存为srt格式。这样,外挂字幕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