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教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0 18:08:00

视频教学论文

视频教学论文篇1

本文作者:魏玉芬滕颖莉工作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根据既定的培训目标和内容,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带教老师由年资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的业务骨干担任,采取基础理论讲解、现场操作示范、观看手术录像及自制操作视频等方式进行培训,完成阶段性的培训目标后,由科内考核小组进行考核,成绩合格后便可独立顶岗。基础理论与技能熟悉手术室工作环境,包括各区域功能流程和各类物资存放区域;学习我院制定的手术室护理工作手册,掌握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护理操作常规;掌握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加强无菌观念,培养慎独意识。仪器设备的操作带教老师根据仪器设备操作说明及实际操作经验制作P盯,包括基本工作原理、各部件名称及功能、简单故障的排除等内容,先使新护士对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手术使用过程中再重点予以详细的讲解,手术结束后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由新护士反复进行操作练习,以便能更好地将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促使其能尽快掌握所学习的内容。

手术的护理配合为了能更加直观地将所培训内容一一授予新护士,根据我院的实际工作流程,我们自行录制了教学视频,动态地展示由病人进人到手术室到手术结束后离开手术室所有的工作内容。手术前准备强调术前准备的重要性,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保障。内容包括:术前病人的访视,包括对病人介绍手术室环境及手术中注意的一些问题等,以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更好地配合完成手术;根据不同专业类别的手术准备所需的常规物品和特殊物品;备齐手术所需器械并灭菌;检查各类仪器设备是否功能完好,正确摆放控制脚踏的位置。手术中配合手术开始前带教老师有针对性的播放手术录像,详细地讲解每一个手术步骤,包括每一个手术步骤所用到的器械、物品,手术中的配合要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处理术中并发症时的积极有效的配合,各类仪器设备管线的正确连接,使之对手术过程有一个全面的、直观的认识。手术后处理手术间的终末处理,整理各类物品,垃圾分类放置;手术资料的整理与登录;显微手术器械的清洗与保养,按照器械清洗流程规范要求,先用流水清洗,多酶清洗液浸泡,大量流水漂洗以去除多酶,去离子水终末漂洗后吹干保存。

由护士长和带教老师组成的科内考核小组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给予评价与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操作技能考核时进行录像,考核完毕后由考核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回放录像对被考核人的不规范操作予以指正,并重新进行讲解与示范,直到完全理解与掌握为止。

通过利用理论知识和录像资料相结合的带教方式,使得新护士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率,也使带教工作更加规范,同时也提高了带教业务骨干自身业务素质与水平。针对培训过程中新护士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堵住疏漏,防止其演变成护理差错,既解决了问题,也完善了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随着我院医疗工作水平的不断向前推进,更加迫切地要求我们培训出专业知识强、工作水平高的手术室专科护士,以利于医护间良好的沟通与默契的合作,给病人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质量,也利于各类精密仪器设备和器械的管理,确保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视频教学论文篇2

目前,在讲授隧道工程的相关内容时,主要采用幻灯片加板书的传统教学模式。此模式是“教师主动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形式[3],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静态方法讲授动态内容,缺乏动态性幻灯片加板书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法,不能呈现动态的模拟。如果采用此方法对隧道工程的某些章节进行讲解,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隧道施工方法这一章时,由于隧道的施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程序性较强,学生在该课之前未进行过任何与隧道工程相关的实习,若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建立隧道工程施工的相关概念。

2.采用单一性教学方法,缺乏生动性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先定教材,再依据教材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然后进行教学活动,即单一的以教定学的教学方式[4]。此教法忽略了学生的需求,将教师的意愿强加于学生,而学生不一定适应教师的备课内容和授课方式。教学方法应该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5],例如,在隧道工程围岩压力这一章中,围岩压力根据其形成机理,可将其划分为形变围岩压力、松动围岩压力、膨胀围岩压力和冲击围岩压力。若简单地按照教案讲授围岩压力的分类,会从这几种围岩压力形成机理的角度来阐述,但是这种讲授方法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以单一的课堂当做唯一的教学场所,缺乏灵活性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要求在固定场所和固定时间从事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的比重较大(图1)。当然,可以通过现场实习的方式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但是,对于隧道工程的教学,一般情况下,在讲授课程之前,学生未进行任何相关的实习,感性认识处于起步阶段。

二、视频教学模式的优势

视频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直观性、动态性、生动性和灵活性等优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复杂问题简单化在课堂上,若采用文字或简单的图示来阐述复杂的问题,会使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此时,若将视频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会使学生从复杂的问题解脱出来,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复合式衬砌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知识点。笔者将复合式衬砌做成Flas,将外衬、土工布、防水层、内衬分不同的施作时间先后展示在动画之中,然后结合现场拍摄的视频,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复合式衬砌的概念。

2.枯燥问题生动化专业课的讲授容易陷入枯燥无味的境地,如何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呢?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讲,改变教学方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单一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专业课教学的发展,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已成为一种趋势。视频教学模式作为多媒体教学的一种延伸,可以把专业课的课程打造得生动有趣。例如,在讲授隧道盾构法施工技术这一章节时,若简单地参照教案,难免会显得枯燥。笔者在讲授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利用课间十分钟播放了武汉过江隧道和南京过江隧道盾构施工关键技术的视频,学生通过视频了解了盾构机的基本构造和盾构机的工作原理,既学到了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3.晦涩问题直观化“隧道工程”这门专业课程中有很多晦涩难懂的理论,而且某些知识点具有动态性的特点,若不借助视频手段将知识点直观化,很难将问题讲述清楚。例如,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断面面积,钻爆法隧道开挖方法可分为分部开挖法和全断面开挖法,分部开挖法又分为导洞开挖法和台阶开挖法[6]。笔者将每种施工方法做成Flas,然后经过加工将语音讲解添加至视频之中,通过动画展示,将复杂晦涩的理论转变为通俗易懂的知识。需要说明的是,两种方法互不冲突,视频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和延续,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两种方法要灵活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视频教学模式在隧道工程课堂中的实践

视频教学模式现已成为我校隧道工程教学的一个有力手段,形成了以“电子幻灯片+板书+视频”为手段的教学体系。

1.隧道工程教学模式的演化过程隧道工程教学模式从构思到成熟大致经历了如图6所示的演化过程。

2.教学内容和视频结合点的获取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结合视频教学方法,部分教学内容无法通过视频来展示,因此,教师在熟练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需找到教学内容和视频的结合点(图7)。然后将结合点通过视频或Flas的形式展示出来。

3.视频和动画的制作与加工视频和动画的制作与加工是耗费人力、物力最多的一个环节,制作和加工的效果直接影响教学视频的质量。视频的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网络下载和现场拍摄。例如,本门课程的“三台阶七步开挖法”视频来自于网络,隧道施工方法来自于现场拍摄(图8)。Flas的制作需要教师精心策划和精通Flash软件,将隧道相关理论和方法转化为动画的形式。例如,该课程通过Flas展示了复合式衬砌的概念。后期的加工主要包括画面剪辑、字幕和配音的匹配。

4.视频和动画的展示将制作和加工完成了的视频和Flas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值得注意的是,视频和Flas的展示需结合电子幻灯片和板书,不能盲目地实施,视频教学模式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视频和动画展示的同时,教师对其中的难点和重点内容进行讲解。

5.视频和动画的共享课堂教学结束之后,为了使视频教学得以延续,将视频和Flas上传至我校的“求索学堂”,学生可以在课外下载视频资源进行反复地学习,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四、结束语及建议

尽管视频教学模式对于改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运用时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视频教学时间不宜过长课堂教学还是应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视频教学模式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使用,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视频教学不宜占用课堂教学太多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视频教学时间过长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视频教学应与课堂讲解结合起来在课堂中简单地播放视频是视频教学的原始模式,这种做法会使学生误认为视频仅是娱乐课堂的手段,教师应将视频教学与课堂讲解结合起来,并与教学内容同步展开,把学生的焦点放在讲授内容上来,真正发挥视频教学的优势。

视频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视频;规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032-02

慕课为“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创造了平台与氛围,有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建设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的核心组成部分――教学视频的制作进行研究,从技术和内容两个层面对其制作规范做出探讨,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慕课平台的教学有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视频制作的技术规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是借助慕课平台进行教学的一类课程,制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视频需要遵循慕课视频的技术规范,主要包括视频时长、音频质量、画面摄制和视频编码等内容,这些技术规范主要是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视频以清晰、可视性强、适于网络播放的形式呈现。

视频时长规范:相对于传统的在线课程,慕课的教学视频是基于知识点的微视频,每个微视频的时长一般在5~15分钟。其依据在于,慕课是一种网络在线教育形式,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当教学视频时长超过15分钟之后,学习者的注意力会急剧下降,加之微视频更加符合互联网时代人们碎片化时间普遍增多以及移动设备普及的趋势。因此,制作成5~15分钟长度的微视频,更加符合网络时代教育心理学和认知学的特点,既有助于学习者注意力的有效集中,也有利于学习者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并且易于掌握学习步调。

视频教学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高校课程;教学;视频教学法

相对于高中阶段的教学而言,在高等教育阶段,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和培养目标发生了改变,同时大学生自身的思想、学习及生活状态也在逐渐的发生变化。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而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科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思想、学习状况已经发生了改变,同时在生活方面也与高中阶段有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因此,在高校的课程教学当中,就应该针对高校培养目标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变化,科学、合理和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教学,以使他们能有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理论,并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当前,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仍以讲授为主,如果不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则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培养,预期的教学效果也无法实现。而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科学和合理地使用视频教学法,不仅能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也能让学生更生动、形象地学习知识理论,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此外,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能发挥的作用就越充分,学习的知识理论就越容易被理解和巩固,从而越有立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利用视频教学法,不仅能增进师生互动及教学的双向交流,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从而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科学、合理和有效地使用视频教学法在高校课程教学中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视频教学法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高等教育阶段,学校更注重的是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一方面,高校为培养大学生而开设的课程数量较多,所涉及知识理论的领域比较宽泛,知识和信息量较大,每个学期大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和内容也较多。另一方面,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自身的思想、学习以及生活状况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其变化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在思想方面,大学生日趋独立、自主,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念体系;在学习方面,从高中时代的被动接受型的学习,逐渐变成了自主型的学习阶段,正如俄国教育学家乌斯基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因此大学生对某课程的兴趣爱好就变得尤为重要;生活方面,由于大学生活相对轻松和自由,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又相对容易养成思想懒散、学习懒惰的行为和习惯,这又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高校更注重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大学生自身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变化,视频教学法可为高校课程教学有效地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作为提升高校课程教学效果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视频教学法也有其自身的众多优势。

(一)视频教学法能让大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论产生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大学生对高校课程知识理论的消化和吸收

相关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而用声光同步,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记忆的比例可高达65%,因此合理的应用视频教学法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印象。此外,高校课程中的知识理论大多数比较抽象,教师单采用讲授、板书等传统教学方式进行阐述,大学生不太容易识记所学知识理论,从而影响他们对知识理论的消化和吸收。而视频教学是由声音和图像相结合而成的动态系统,它能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直观和具体,与起其它教学手段相比,它在相同的时间单元内也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从而大幅度提升大学生对高校课程知识理论的消化和吸收能力。

(二)视频教学法能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利于高校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是客体。教师以讲授为主,其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和所提出的问题等可能都是教师事先备好的,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寻找到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再通过创设多种相关情景,从而可激发出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此外,多媒体视频在高校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还可以生动、直观地呈现课堂教学内容。因此,视频教学法可以使大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使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趣味性,从而增强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有利于高校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视频教学法能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科学和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

运用视频教学法除了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充实课堂内容,让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把大学生从只注重识记知识理论结论的传统学习方法,引向注重探究问题所需要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来,从而更有利于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体性。因此,通过视频教学法,在激发大学生兴趣、爱好,提搞他们求学、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前提下,能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而在增强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通过引导大学生发散性地去思考问题,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逐渐培养出大学生的科学和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

二、视频教学法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尽管视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众多优势,但不科学、合理和有效地运用,则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教学效果,更无法有效地实现高校对大学生的教学和培养目标。因此,在高校课程教学中运用视频教学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视频教学法进行的时间不能太长,太长不利于学生记忆,且容易使他们产生视觉和听觉疲劳,以致教学效果大减

在高校课程教学中,一般教学型视频播放15分钟后,学生就会开始出现交头接耳、注意力分散等现象。检查视频播放的效果发现,学生对视频播放前15分钟的内容印象较深刻,掌握也比较牢固。因此,课堂教学中播放视频的时间不能太长,一般以10分钟左右为宜,最长也不要超过15分钟。此外,高校课程的课时也有限,而多媒体视频一般容量都较大,如不合理运用,则容易挤占课堂时间,课堂上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分析和讨论,必然会影响大学生对视频内容的消化和吸收,教学效果反而下降,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视频教学的运用时间,不能过多地使用视频,更不能用视频来取代教师授课。

(二)视频内容应紧扣课程教学内容和主题,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在高校课程教学中,教师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其目的不外乎是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尽管教师可剪切编辑各种影视材料来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但视频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匹配是最基本,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则,视频资料要紧贴所讲授课程的内容和主题,且最好能有所延伸。此外,即使是类似的视频教学资料,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果视频内容与教学内容和主题不符,就会干扰大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思维,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在选取视频材料的时候,既要注重视频的可视性和生动性,也更要注意选取紧扣教学内容、主题和目标的素材,最好能在使用视频资料前进行一定的剪辑,突出重点和难点,以实现教学目标。

(三)在运用视频教学法时,应根据具体需要恰当使用其播放方式。课堂上播放视频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放映—讲授”式,即先播放视频再讲授课程内容的教学方式。该方式通过先播放视频导入课程,然后通过设计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教师再对课堂教学的内容,特别是重点和难点进行阐述和点评,其侧重点是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思考。

2、“讲授—放映”式,即先讲授再播放视频的方式。该方式先由教师讲解教学内容,让大学生对课程内容,特别是重点和难点能有一个基本的理解,然后通过视频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经教师分析和学生讨论,最后教师再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目的是弥补学生思维的不完整性。

3、“穿插”式,即边讲授边播放视频式。该方式的侧重点是协调视频播放与讲授之间的关系,使大学生观看有所指向、思维有所定向,从而达到视思相结合的目的。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及侧重点,灵活运用以上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视频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视频资料

一、《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与视频资料运用的必要性

《国际金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货币金融的角度研究开放条件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科学。从《国际金融》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等方面看,该课程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特点。

第一,课程内容丰富。从知识结构上看,《国际金融》的研究内容包括如下方面:一是有关国际收支方面的问题。二是汇率问题。三是国际金融市场及国际资本流动问题。四是内外均衡的政策搭配问题。五是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危机等方面的问题。上述研究内容使得《国际金融》的研究和教学口径宽广,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第二,课程的知识综合性和关联性强。从《国际金融》的研究内容看,该课程许多学科及课程紧密联系。一是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二是货币银行学中的系列理论。如,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应理论、利率理论等方面。三是其他一些学科。例如,要用到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些原理,对《国际金融》原理的阐述还要涉及到一些初级的高等数学知识。因此,要学好这门课程必须有较好的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课程的内容更新速度快。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金融的理论和实践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例如,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货币体系格局的新变化,WTO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和货币危机问题,国际金融市场的创新和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等热点和核心问题。上述这些特点要求《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当今世界金融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金融发展趋势,从而扩大教学的视角,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由于课程内容的性质的差异,必然要求该课程教学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基础理论的讲述、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紧贴实际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完成既定教学目标,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研究表明,人类接受的信息70%来自视觉,其中活动图像是信息量最丰富、直观、生动、具体的一种承载信息的媒体。视频就其本质而言,实际上就是其内容随时间变化的一组动态图像。教学中使用的视频资料集语言、声音、图形、图像等多种媒体优势于一身,把各个多媒体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能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点,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极强的表现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其强烈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便于探微入里,凸显知识本质发展和学生思维,能够创建出生动的表象,调动课堂气氛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增强教学效果又避免了教师授课满堂灌的弊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与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的特点与要求极其契合,是国际金融教学方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视频资料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运用的几点体会

通过建设国际金融课程的实践过程,在搜集资料以及把视频资料运用到国际金融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视频资料的运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具有显著作用。

(一)视频资料可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效果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多年的金融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常常对于国际金融领域的许多知识点感到学起来很困难,不知从何下手,最终只能疲于应付。通过搜集合适的国际金融视频资料,把这些资料运用到教学当中,收效很好,学生学习的兴趣骤然提高。比如,在进行外汇汇率一节内容的教学中,运用《货币战争――人民币》视频资料,这段资料从新中国诞生人民币的运行开始全面地报道了建国以来人民币的发展历程,时间近30分钟。这30分钟的视频资料使学生系统了解了人民币的发展改革历程,全面系统地了解了汇率改革的全貌,知道汇率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了解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二)运用视频资料,可扩充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研究现实问题的兴趣

《国际金融》课程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视野开阔,不能局限于教材的十多章内容上面,否则就会陷入教条化的教学当中。为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中选取《资本市场》1~8集视频库以及《华尔街》等视频,大约有4个小时的视频资料,内容从资本市场的起源到股票市场的发展以及当今中外资本市场的现状。通过这些资料使学生在历史长河中学习国际金融知识,能够古为今用,把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历史发展变迁连在一起进行比较学习,学生的视野一下子就开阔了,也不再感觉到国际金融市场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割裂,而是紧密相连的。

(三)运用视频案例资料,进行案例教学,效果很好

案例教学一直以其与现实的紧密结合、趣味性强、知识点多、素材丰富等特点为师生所热衷。但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通过口述或课件介绍案例,然后由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比起由教师直接讲授知识效果要好一些。但如果用视频资料中的场景、视觉效果、音频效果、图像效果、文字效果等来展示案例,再由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效果会更好。比如欧元诞生、中航油事件等,经典视频案例的运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视频资料库,可培养学生掌握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提高以及高校宽带网的普及,各个高校学生宿舍都具备条件能够上网,或者在固定的机房上网。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可推荐一些好的视频网站以及建议搜索的关键词,培养学生自己运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向学生推荐选择一些专家的讲座和教学视频,并安排学生思考有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研究问题、关注现实热点问题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视频资料在使用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运用视频资料切忌时间过长、内容空洞

视频资料的资源主要来自一些影音资源,如著名经济学家的讲座和访谈、电视台的经济栏目、专题纪录片、新闻报道等。但无论是哪种途径,用作案例讨论的一般在20分钟左右即可,既能保证案例的完整,又不会喧宾夺主,冲淡课堂教学效果。视频资料的内容有时也要经过编辑、剪接,形成内容丰富、相对完整的案例内容,需要教师投入一定时间和精力来做此项工作。

(二)切忌学生将影像资料片当作节目来看,缺乏思考

视频资料直观、形象,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但有时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如学生将其作为节目来看,不能进行深入思考,认为是附加内容并不加以重视等。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教师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保证影像资料片的质量和相关性,切忌滥用影像资料或过分加大信息量而给学生带来负担。二是设计相关环节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深入性。如在课前一周,将查阅相关文字资料的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对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在观看视频时要求学生将视频资料和查阅的资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并据此写观后感。

(三)视频资料使用不可过于频繁,以免影响系统的理论教学

视频资料的使用确实可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可体验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并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但过于频繁地使用视频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观看视频时的视角、听觉、感觉、文字等全方位的刺激与教师理论讲授时的单一、枯燥形成对比,让学生总想轻松地看视频而不愿意全神贯注听课堂讲授,这反而是本末倒置了,因此视频资料的使用要有度,要精、要专。

四、针对促进视频资料在《国际金融》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的思考与探索

(一)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教学视频资料库

学生使用U盘复制课件容易引起电脑病毒的传播,也占用了课间休息时间,通过对视频教学资料的搜集、分类和整理并与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对接,为学生提供课后复习的条件,也有利于资料在更大范围传播。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辅导材料、课件、讲稿、考试模拟试题、案例等与视频资料一起让学生一站式享用全部教学材料,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学习、掌握有用的信息技术,同时也能够真正实现教学的信息化。

(二)组织学生课前课后观看相关视频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要达到教学效果可以把较长的视频资料交给学生,让他们课后在自己的电脑上或是组织班级的部分同学共同观看。这既是对于课堂知识的巩固,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好方法,也可以在微观结构层面建立与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相适应的课程结构。

(三)视频资料要随着国际金融的发展而调整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国际金融领域的新现象、新问题、新事件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的国际金融实践也推动着国际金融理论不断深化和发展。近十年来,国际金融理论发展非常迅猛,尤其是在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国际金融监管理论和国际金融市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因此《国际金融》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视频资料必须与时代同步,与国际金融的发展同行,贴近现实生活。教师必须及时修改视频资料的内容与形式,跟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把国际金融的最新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传递给学生。

参考文献:

[1]陈雨露.国际金融[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王晓军.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与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金融经济,2007,(06).

[3]张文强.《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方法探析[J].高教探索,2007,(06).

视频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视频案例;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教师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5―0054―04

一 问题的提出

对外汉语教学正在从既往将外国人“请进来”学汉语向现在中国人“走出去”教汉语转变,这种转变从实质上促使对外汉语教学走向汉语国际推广。基于汉语国际推广这一宏大背景,政府、民间都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投向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其显著标志之一就是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日益扩大。于是,对外汉语教师队伍整体建设的重要性就因汉语教师推广语言和传播文化的国家使命感而显得尤为突出。然而,我国现有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更多的停留在理论知识――诸如语言基本知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传授上,而这些知识对教师在未来教学一线所起的作用一般要假以时日才能见效,对新教师而言最紧迫的需求是如何上好实际的一堂课,如何将富于汉语学习热情和兴趣的学习者留住,如何将汉语教学法、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因此,新教师要提高教学技能,仅仅靠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够有机会观摩到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必将有助于新教师迅速成长。不仅如此,对外汉语教师自身也是学习者,培训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学习,不仅乏味,而且很难持续地学习,反过来也会严重影响到教师培训的质量。显然,适时地给予教师观摩、操练技能的机会很有必要。

2008年7月,为了配合年底召开的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启动了“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面向海内外一线汉语教师征集汉语课堂教学视频短片。截至2008年10月底,共征集到118个视频短片,涵盖16个国家、10个语种、多种课型,以及多种教学模式。经过专家评审,17个视频短片作为示范课在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示范课观摩交流分会中展示。获奖教师在台上用PPT简介其教学设计、展示其精彩片断、与台下各国与会教师和专家互动,参加者众多,场面热烈,吸引力强,成为此次研讨会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获奖教师十分感激国家汉办提供了这样的交流平台,非常珍惜这样的交流机会,同时也衷心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这种机缘,交流教学理念、展示教学技能。这种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现象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能否用课堂教学视频短片的方式帮助教师成长、特别是新教师的成长。在教育技术领域,相关研究正在探讨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视频案例进行教师教育。本文试图将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引入对外汉语教师培训中,围绕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内涵、制作过程、使用方式等问题,就该种培训模式的构建、内涵及其优势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究。

二 课堂教学视频案例

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是在课堂实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基于一定的教学设计理论,借助先进的摄制、编辑技术,将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教师的反思、专家的评价等进行整合而制作出来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1]它整合了课堂教学视频片断及各种相关的教学素材,包括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把教学信息用非线性的方式链接起来,从而为案例教学提供多元化环境。

纵观国内外各种教师教学技能培养方式,主要有现场观摩、文本案例、微格教学、视频案例等。现场观摩,可以真实体验课堂的气氛,但由于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课堂上发生的事情不能“回播”,不便于反复观看,局限性很大。文本案例,“文字版”的课堂实录,用文字记录课堂,将复杂的课堂过程简化,但容易丢失关键信息,而且无法感受真实的课堂气氛。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首创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是一种对教师的教学技能特别是课堂教学技能进行训练的方法。一般针对某一具体的教学技能或技能的某一细节来训练,因而是微观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记录教学过程,再据此进行系统的评价、反馈,以促进教学技能的改进与提高。微格教学也用摄像机记录教师教学过程,在这一方面与视频案例类似。为了区分二者以加深对视频案例概念的认知,我们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梳理对比:

综上所述,视频案例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① 高度整合:不仅有课堂实录,还包括教师评价、专家点评等,内容丰富;

② 多媒体(多感官):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展示形式;

③ 高观摩性:展现优秀教师的课堂风采,便于其他教师观摩学习,现场感超强;

④ 可重复利用:数字化的形式,便于多次播放;

⑤ 问题驱动:案例中包含的问题可引起教师的反思和交流。

视频案例的理念很好,如何找到合适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或优秀的案例素材是这一理念推广的关键。“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所征集的118个视频短片,弥补了这一不足。结合此次活动已评选的17个“创新示范课奖”课堂教学视频短片,本文初步构建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制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步骤1:“前期准备”。选定主题并进行教学设计,主题可以涉及语言学习、文化欣赏;语音、汉字;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多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技巧等因素。

步骤2:“案例素材”的收集。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背景信息、课后教师反思、学生反馈、同行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等素材的收集。

步骤3:“案例问题”的提炼。这是视频案例制作的关键。一个课堂教学视频案例首先应该是一个案例,案例无一不蕴涵问题,具有困惑性,由此才能引发教学的反思。提炼案例问题时需要注意的是:

① 问题必须能够说明案例的主题,揭示案例中的各种困惑,这一点正是新教师或经验不足的教师在教学中容易遇到的;

② 问题尽量关联相关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③ 问题具有启发性,激发教师进行讨论和反思;

④ 问题清晰,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⑤ 问题可聚焦某个课堂实录片断,或其中的某个案例素材。

步骤4:“视频案例整体框架”的确定。将案例素材、案例问题等内容整合到视频短片中,合理组合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材料,融入设计者一定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思路,确定视频短片的整体框架和文字脚本。

步骤5:“视频案例”的合成。完成此步骤时要善于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音视频编辑技术等,注意画面美工设计、镜头分切、特技处理、节奏控制等问题。

视频案例的制作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试用、修订,这样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案例。

三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

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从形式上看,基本上是以集体授课为主,对外汉语教学专家或者讲授语言教学理论知识,或者介绍教学经验,学员在底下认真听讲、做笔记。这种讲座式培训模式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特别是培养具有“走出去”能力的汉语国际推广教师时,存在明显的不足。因为一名称职的汉语国际推广教师除了要掌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原则外,更重要的是上好真真正正的一堂课,熟练运用各种课堂教学技巧。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制作完成后,我们尝试将其应用到教师培训活动中,使每一位学员不仅有机会上讲台讲课,同时又有机会通过视频案例学习别人的讲课技巧,通过课堂教学的自评与他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拟构建的培训模式如下图所示:

在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中,我们一如既往地重视一般教师培训模式中的理论知识传授过程,并作为该模式开始的基础条件。通过理论学习,学员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各种教学方法、技巧等的认知结构,这有利于学员在随后的教学观摩中提高学习效率。

步骤1为“选择教学的主题”,视频案例是在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基础上制作完成的,数量有限,学员只能从已有视频案例的主题中进行选择。然后学员针对选择的教学主题,自己编写教案(步骤2),并到讲台真正上一堂课(步骤3),这一个过程由摄像机真实、完整记录下来。

步骤4为“观看视频案例”,之后通过步骤3和4的对比分析,学员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步骤5),不断提高自己。步骤4可在课堂中进行,亦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充分考虑到学员的需求和各种培训环境。

那么学员应该从哪些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呢?经过访谈有关对外汉语教学专家,总体原则概述如下:

① 依据学生汉语水平、文化背景、兴趣等设计教学内容;

② 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反应,灵活调整内容和速度,进行充分的师生互动;

③ 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精讲多练;

④ 适当使用学生母语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养成听说读写汉语的习惯;

⑤ 课堂步骤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⑥ 恰当适用各种教学工具,提高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

⑦ 语速适中,语言规范,合理运用肢体语言;

通过步骤2、3、4、5的循环往复,学员在总结、模仿、创新的过程中掌握单一的或综合的教学技能。

综上所述,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①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为指导,特别突出实践。培训前的理论学习由学员自己完成,阅读指导教师提供的相关论著,事先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知识。

② 为教师提供真实、生动的学习环境,教师身临其境,从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认知不同的对外汉语教学技能,大大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

③ 不同教师可根据需要控制视频案例的播放,并与自己的教学相比较,提供反思教学的平台,使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角色。

④ 适合教师的个人成长,可反复观看视频案例,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⑤ 适合教师学习技巧性比较强的对外汉语教学方式,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汉语教学的观摩课。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对外汉语教学技能难传授的困难,使教学技能的获得变得容易起来,其多感官性也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学员从教学观摩、自我评价、反复训练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自己的不足、吸取别人的优点,在对外汉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逐渐成长,越走越远。

四 结语

为了适应汉语教学“走出去”的要求,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储备扎实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知识和汉语语言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适应海内外不同的语言教学环境,及时正确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技能,使外国人爱学汉语、易学汉语、学会汉语。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汇集了一线优秀汉语教师的精彩讲演,为新手教师提供了一个融多媒体、趣味、实用为一体的观摩学习平台,确确实实能帮助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从而为迅速有效地建立一支汉语国际推广的生力军提供有力支撑。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的17个“创新示范课”课堂教学视频获奖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制作视频案例的素材,基于此,进行一系列有关视频案例的制作过程及其应用模式的探究才是可行的。

尽管关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研制及其应用模式的研究尚处于设计构建阶段,但从“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示范课观摩交流现场已经提前感受到了此种模式的魅力。基于与会教师的强烈需求,我们拟设计并开发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库,不仅便于继续收集和整理优秀的视频案例,而且到了一定程度可以从大量的案例中进行模式特征的挖掘,从而以定量的方式支持教师培训领域的研究。除此之外,也将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活动中实施本研究设计的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收集一线教师的真实反馈,进行实证研究,反复优化、改进,不断深入和完善此种培训模式,以提高对外汉语教师专业队伍的建设质量和速度。

参考文献

[1] 李娟,张景生.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优势与个案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9):42-43.

[2]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师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31-32.

视频教学论文篇7

对浙江省某师范高校结合《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展开了基于视频案例的职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研究从教学方式、学习资源以及学习环境三个方面对视频案例资源的应用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利用视频案例进行教学能力培养方式持基本肯定态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数据和结果提供了进一步优化视频案例资源的方向,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当前职前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职前教师;视频案例;案例资源

教学能力是从事教师这一专业化职业必需的核心能力,也是师范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训练后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1]。为了培养职前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应尽量提供面对“真实情境”的“思考和决策”的学习历程。Wasser-mann(1994)呼吁在师范教育课程中加入真实情境的案例,培养课堂临床教学能力。传统的案例以文本的方式呈现,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本案例发展到视频案例形式。视频案例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更胜于文本案例只以文字呈现事件的方式所能带给学生的信息和理解。视频案例自二十世纪产生以来,已经在很多领域中验证了应用的有效性。基于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理念,视频案例也被呼吁应用到教师教育中,特别是职前教师教育之中[2]。为了解视频案例在职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我们开发了以教学能力分类学习为导向的视频案例资源库,并对浙江省某师范大学师范类课程《信息技术教学论》进行视频案例资源支持的教学应用。在教学实验过程中,主要就视频案例资源的三个层面的问题展开研究:(1)从教学方式层面:基于视频案例的职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效果如何;(2)从学习资源层面:以教学能力为导向创建视频案例资源的使用情况效果如何;(3)从学习环境层面:视频案例资源构建的学习环境适应效果如何。

1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开发的视频案例资源结合《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使用。实验对象是浙江省某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大四的一个班级学生,该课程每周三两个课时。实验时间为期两个月。对实验期间的教师和学生要求如下。除了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视频案例学习外,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也观看教学案例。同时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和反思,要求他们在案例讨论区能与他人开展交流讨论。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教学相关理论以及培养实践教学能力,在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适时点播资源库的教学案例进行解说和指导,并开展学生视频案例资源学习等。

2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为了解视频案例资源对职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使用情况和效果,教学实验结束后,我们就视频案例的三个层面问题对实验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更好地开发适应职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视频案例资源,协助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问卷采用自编的《视频案例资源使用情况和建议回馈调查问卷》,共有30位学生参加了本次的问卷调查,收到有效调查问卷23份,回收率是76.7%。对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如下。

2.1关于教学方式的评价

从调查数据来看,被调查的师范生对视频案例资源支持下的职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方式持肯定态度。73.9%的学生认为,观看视频案例可以提高处理中小学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82.6%的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观看中小学课堂教师视频案例,将有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87.1%的人认为相比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通过案例可以让学习者更好地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69.6%的人认为“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56.5%的人认为“生动的案例呈现,更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有4.3%的学生认为两者之间没有什么明显不同。从上述数据可见,职前教师对视频案例教学法基本持肯定积极态度,认为利用视频案例进行教学能力培养的方式能提供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促进对教学理论的深入理解,避免职前教师缺乏教学实践难以理解教学理论的现象。

2.2关于学习资源的评价

基于职前教师的需求,我们创建以教学能力分类为导向的视频案例资源库。视频案例资源库支持教师课堂视频案例教学,也支持学网络视频案例学习。对视频资源的评价,主要从师范生就视频案例的设计的认可和使用态度进行调查的。从统计分析的结果可知,91.3%的人对视频案例资源进行教学能力分类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但56.5%的学生认为平台中有些视频片段过长。不过对于视频以教学事件进行切割的方式,52.2%学生认为,这样可以使能力的学习更加容易把握。可见,学生对于视频案例资源的作用是肯定的,但是在视频案例的颗粒长度以及结构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当问及在该学习网站中学习资源的特色,23个人做了77个选项。其中count列数据是每个选项被回答的次数,totalresponses是回答的总次数,responses列数据是以回答次数作为分母的百分比,cases列数据是以ca-ses数作为分母的百分比[3]。我们以cases列数据来说明问题,86.9%的学生认为视频案例资源库在“资源按教学能力与技能分类,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某项能力的系统学习”、82.6%的学生认为“网络实时点播,便于开展随机进入学习”、69.6%的学生认为“丰富、开放的资料,便于开展自主学习,学习方式更灵活、方便”等方面具有优势。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视频案例资源给予了赞同和肯定,认为视频案例资源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训练,有效地支持职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2.3关于学习环境的评价

除了开展课堂视频案例学习外,学习者可以开展基于网络视频案例资源的在线自主学习,支持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效果回馈问卷的调查中,网络协作学习氛围的形成和作用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73.9%的学习者认为通过使用网络交互,如讨论区,增加了与别人交流的机会。78.3%的调查者表示在线讨论可以引发自我检查、自我反思。但对于基于案例的在线讨论,学习者并没有表现出积极态度。82.6%的学生认为在线案例讨论效果不好,很少能获得可用的信息,56.5%的学生认为网络协作交流不够充分、完善。可见对于案例的讨论,还需要教师以及设置相关机制进行积极引导.

3结论

通过对视频案例资源支持下的教学能力培养情况实证研究和分析来看,尽管视频案例资源作为教学方式、学习资源以及学习环境都得到了肯定和认同。尽管还存在一些不足,但说明了资源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1)从教学方式层面,职前教师对于教育课程学习引入视频案例持肯定态度,认为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学能力培养方式可以提供真实的情境,让职前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学习课堂诊断—决策能力,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2)从学习资源层面,以教学能力为导向的视频案例资源,基于职前教师的学习特性,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剪辑,使之便于操作、便于观看,适应职前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要求。不过有学习者建议能够提供更多的、针对性更强的学习资源。(3)从学习环境层面,基于视频案例资源提供了集课堂案例学习和网络案例学习的混合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学,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开展个性化的基于视频案例的移动学习。但实验过程中网络学习以及网络交流讨论显得相对不够充分,有待进一步加强。数据结果显示,视频案例资源对职前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为当前职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困境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同时,调查数据和结果也为进一步优化视频案例资源提供了方向,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当前职前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作者:翁凡亚 单位:温州大学人文社科处

参考文献:

[1]杨丽君.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职前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浙江教育学报,2010(2):40-42.

视频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微视频;网络工程;实践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工程师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增大,高校中以网络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主要专业为网络工程,网络工程课程是实现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网络工程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学习和掌握好该门课程的重要环节。

1网络工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网络工程课程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网络工程专业每个班级人数基本都在40人左右,上机过程中是一人一机的模式,学生都是在自己机器上完成实验任务,当有很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实验教师由于只有一名,不能及时有效地对所有学生进行实验指导,辅导过程往往是顾此失彼,实验环节的指导力量无法及时跟进,学生的实验进度受到影响,产生的结果是实验教师在实验课上忙的团团转,还是有些同学无法得到及时的指导。

(2)我校网络工程课程共计64学时,其中理论部分32学时,上机实践部分32学时,理论教学主要是在教室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实验教学是在机房进行。在理论教学中,授课教师利用PPT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理论讲授,对于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实验,主要是通过模拟器软件PacketTracer进行操作演示,学生针对授课教师实验部分的操作演示,课堂上理解较好,也能了解实验配置操作的大致步骤,但是当课堂上演示了过多的操作案例后,学生难免无法记住全部操作步骤。另一方面,网络工程的上机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都不是在同一天开设,都是相隔一天或几天,这样当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时,对于理论课程讲授的知识会忘得更多,不能很好地对上机实践环节起到促进作用。

(3)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未完成的实验内容,期待课后在自己电脑上完成,但是课后做实验遇到问题时,又缺乏有效的指导,使得实验内容不能很好地完成,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导致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下降。针对网络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将网络工程各个实验内容的操作演示录制成微视频,并将微视频在网上进行与共享,应用到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微视频,学生不仅是在课上还是课下,凡是有不懂的地方,都可以重复观看授课教师对于实验进行演示操作的微视频,这样对教师课程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终提高整个网络工程课程的教学效果。

2微视频在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微视频是指一种视频,是相对于传统的长视频而言的,他的主要特征是短、小、精,一般制作简便,针对性较强,时间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内容比较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记录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1-2]。微视频可以是个体通过手机、摄像机拍摄的视频,也可以是用专用的屏幕录像软件进行录制的视频。微视频的格式也是多种多样,可以是常见的AVI视频格式,也可以是DVD格式、MP4格式、FLV格式和SWF格式等,一般需要客户端使用相关的播放器进行播放。在网络工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模拟器软件的操作演示已经成为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一般会在PacketTracer模拟器软件上对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进行实际配置的方式进行授课,这个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非常直观的理解和认知。然而对于课堂上的实际操作演示,学生往往能听懂但是记不住,这样导致学生自己做实验时会产生一些错误。那么在这种以操作演示为主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微视频的一些优势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辅助指导,帮助学生在对知识遗忘时完成相关的实验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授课的质量。在我校的网络工程课程中,已经将微视频引入到网络工程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我们通过电脑的屏幕录像软件将网络工程实验的屏幕演示步骤和语音讲解录制成视频,每个视频大概几分钟。视频制作出来以后,我们将视频到网络工程课程网站上,学生可以在线观看,也可以下载后观看。微视频在网络工程课程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微视频对于学生的学习更便捷、且信息量较大。在老师讲解和操作完实验内容之后,学生做实验时遗忘程度较高,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容还是容易出错,我们可以对网络工程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制作一套网络工程实践教学的微视频,并将视频放到网上进行共享,使学生能够进行重复学习,解决遗忘程度高的问题。微视频比传统的文件形式携带了更多的信息量,不仅包括文字信息,还带有教师语音讲解的声音信息,这会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为容易。微视频由于容量小更容易携带,因此学生可以灵活方便地将其保存到手机、MP4等移动终端设备上随时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二,微视频记录的知识点较为单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更为容易。目前网络上的教学视频包括了相关知识点理论和实验的所有内容,如CCNA课程视频,一个视频文件包含的信息量很大,视频时间短则五十分钟左右,长则可达100分钟。这些视频都会给学生的使用带来一些困难,学生在学习每个知识点的时候,当实验配置出现一些问题时,难以找到视频中确切的相关内容,并且难以把握相关视频的重点,这样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因此把大知识点分解成小知识点,并将小知识点录制成微视频,学生通过查看微视频来学习,跟着微视频自己一步一步进行相关实验,将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自主学习,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自觉性,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现有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操作讲解之后学生再练,在老师操作演示过程中,学生往往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节奏,从而在自己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任务时,出现一些错误,需要老师指导,然而教师又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通过引入微视频,可以使得学生弥补自己在听课过程中由于注意力不集中错过的知识,通过查看相关知识点的视频就可以解答自身存在的问题,重新学习本课程知识点的关键部分,不至于影响今后知识的学习,这种方式也可以大大减少了授课教师的重复性劳动。

3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我校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微视频引入到网络工程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对网络工程各个实验知识点进行提炼、归类,进行微视频的制作,将微视频上传到网络工程课程网站进行共享,作为网络工程教学辅助资料,方便学生课上和课后进行下载和观看,探索了微视频资源在网络工程教学中的优点,有效改善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苏岩.微视频发展历史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11):33-35.

视频教学论文篇9

关键词:视频资源;重要性;思想品德课堂

心理学实验表明:人类获取的大部分信息来自于视觉和听觉,足见视频资料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视频资源正是利用信息技术,将动画、声音、图片等一并显现出来,这种刺激各种感官的方式要比一般的听讲更有效。

本文将以七年级思想品德为例,探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利用视频资源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笔者教学的切身体会来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利用视频资源。

一、有效利用视频资源的重要性

视频资源包括视频、音频、动画、网页、图片等,通过具有真实情境的视频资源去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而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一教学方式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丰富课堂,转变教学模式

思想品德课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因此,教学中恰当地利用视频资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活泼,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真实性,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发挥主体,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视频资源有的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图文并茂,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引导,能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的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就会不断被激发,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二、如何有效利用视频资源

1.巧放视频,激情引趣,引人入胜

艺术导入新课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应有的追求。根据课堂内容,可以巧借动态视频,通过播放时事新闻,人物事迹,Flas等情境,以精彩的视频片段与巧妙的设问来拉开多媒体课堂的序幕。

如,在教学《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这一框时,笔者首先播放了香港回归的视频。因为现在的初一学生没有经历过香港回归,所以笔者先简单介绍了香港问题形成的原因,然后当视频中我国的国歌响起,英国的国旗慢慢落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同学们都发出了欢呼声。笔者及时让学生讨论:看到这些情景,你有怎样的感受?让孩子们站在一个国家的高度感受民族自尊心,进而讨论“快乐与自尊”主题。然后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由于视频资源色彩丰富,真实传神,能充分体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加上扣人心弦的声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特别是历史纪实片,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再现历史,让人身临其境,获得的感受自然也不言而喻了。

2.巧借视频,突重破难,事半功倍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其关键是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切实地有所理解,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如,在教学《日新又新我常新》时,为了突破“怎样正确认识自己“这一重难点时,笔者播放了奥运冠军孙杨无证驾驶被行政拘留的视频,然后提出问题:(1)视频中孙杨有哪些不足之处?(2)我们该怎样去认识他?通过讨论,学生挖掘了孙杨身上的优缺点,各抒己见,在笔者的点拨和引导下,最后得出结论: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对待他。然后由他人及自己,使学生认识到该怎样认识自己。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围绕视频资源,结合课本内容,展开课堂讨论。视频资源是动态资源,比较直观,故事性强,容易吸引学生,使之进入情景氛围中,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直观而形象,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巧用视频,德育渗透,春雨润物

七年级思想品德主要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如果仅是运用教材和枯燥的文字材料简单分析说教,甚至照本宣科,只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更无法实现三维目标,尤其是情感和价值观目标。而利用视频资源,就可以通过精彩的画面,动听的语言直接刺激人的多种感觉器官,它可以在短短的时间内无形中完成对人的某种教育。这种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在潜意识中引导学生人生观的走向,左右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取向,任何人都无法漠视这种教育的威力。尤其是真实反映社会实际的视频,在德育渗透上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与感悟。

如,笔者在教学《珍爱生命》这一框时,播放有关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感人的一幕幕让师生泪流不止,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深深感悟到要珍爱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在教学《对不良诱惑说“不”》时播放视频《的危害》,告诫学生要远离,珍惜生命;在教学《青春祝福》时,播放电视片段《恰同学少年》,让学生感悟青春更多的是梦想,是激情,是意气风发,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力量、一种召唤、一种深刻的理想追求!

播放这些富含德育理念的视频,无需教师苦口婆心说教,无需教师严肃地告诫学生应该怎样,不能怎样。学生就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有深切的感悟,在针对视频的课堂讨论中各抒己见,交流碰撞,自我反思,使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达到“春雨润物”的效果,真正让学生有所悟、有所思、有所提高。

三、有效利用视频资源应注意的事项

1.资源选取要精细

选取的视频资源是否合适,对于课堂教学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非所有的视频资源都能利用。现成的视频大多不是专为思想品德教学而摄制的,有的甚至含有学生不宜观赏的画面,必须经过修改、编辑后才能使用。笔者认为,在选取视频资源时,必须充分意识到视频资源是为教学服务的,要让其成为课堂教学的良性载体,否则就会使“课堂”变成“影院”。因此,视频资源的选取既要服从于教学目标,又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本着有益于学生发展,适合课堂教学的要求去选择、加工处理视频资源。

2.资源使用要适量

在教学中,视频资源的长短要坚持适度、适量的原则,不能选用占据大量时间的视频资源,应该以短小精悍的视频资源为主,或者可以采用片段赏析和整体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切忌随意使用,否则课堂就变成了视频播放的展台。

视频教学论文篇10

【关键词】精品视频公开课;网络公开课;教学录像;比较研究

一、引言

全球大学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运动始于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启动的“开放课件”(OCW)计划,计划将该学院的全部课程资料都在网上公布,随后,耶鲁、哈佛、牛津、剑桥、英国开放大学等世界名校纷纷加入。由于语言障碍,世界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开始并未受到中国学习者的重视,在中国开放教育资源联合体(ChinaOpenResourcesforEducation,CORE)的努力下,2010年底,互联网资源分享平台Very CD与字幕组“人人影视”介入,前者提供课程资源和平台,后者负责将课程的英文字幕翻译成中文。2010年11月,网易公开课启动,整合了麻省理工、哈佛、牛津、耶鲁、剑桥等国外名校的网络视频,2011年1月,网易加入国际开放课件联盟(OCWC),视频公开课火速成为各大网站搜索热点、各大论坛讨论的焦点,利用这些网络视频资源学习的“淘课族”也悄然出现。国外网络公开课的盛行给国内传统高校课堂带来的冲击不言而喻,促使我国教育部门和高校做出反应,2011年3月,复旦大学与网易合作启动网络公开课,2011年5月,教育部正式启动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同年9月,国内多所高校首批2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在爱课程网(http//)、中国网络电视台和网易上推出,几天内就获得数千名网友的点击和热议。2012年2月8同,高教司了《关于开展2012年度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荐工作的通知》,决定在“985工程”高校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将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学校范围扩大至“211工程”高校及少量具有鲜明学科特色优势的高校,计划“十二五”期间将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其中2011年首期建设100门,2012—2015年建设900门。我国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仍在进行当中,目前只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而“好不好”还需要长期建设。将精品视频公开课与国外网络公开课进行比较研究,对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研究框架

论文拟对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网易上国外网络公开课的教学录像进行调查研究并做比较分析,研究框架的设计基于两个方面:第一是依据相关政策文件的规定,比如《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指南》中规定精品课程网站提供至少3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国家精品课程上网技术标准》对录像环境、音频素材采集的技术要求、视频素材采集的技术标准和视频上网标准进行了规定。为配合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布了《视频公开课拍摄标准》,2012年2月将其修改为《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该标准对教学录像的时长、录制场地、课程形式、录制方式及设备、片头与片尾、技术指标、视音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和外挂唱词文件等进行了具体明确的规定。第二是分析有关学者研究的视角和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精品视频公开课教学方法、内容设置、课程选题、拍摄与后期制作技术、支持服务等方面。依据以上两点结合网络课程的基本特点设计本调查的研究框架,其中一级指标有3个,分别是教学录像基本情况、教学活动和摄制技术,并分解出12个二级指标进行具体观察,研究框架见图1。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对爱课程网。中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网易公开课:上的国外网络公开课进行浏览、学习,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41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30门国外网络公开课,这些课程的链接均有效。

1 基本情况

(1)教学录像的数量及分布

由于精品视频公开课中有些课程的教学录像正在陆续上传中,抛开未上传的教学录像不计,平均每门7.46个教学录像。国外网络公开课平均每门28.3个教学录像。

精品视频公开课中教学录像分布相对集中,最多15个,最少3分。《关于开展2012年度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荐工作通知》规定每门课程至少5讲,有43.90%的精品视频公开课中有3-5个教学录像,10个以上的只占17.07%。国外网络公开课中,教学录像最多的是密歇根州公开课《平面设计》,有119个教学录像,教学录像数量主要分布在10-30个之间,见表1。

(2)共享性

视频公开课具备较强的公开性和共享性。在国外,网络公开课全部课程资料都在网上公布,让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任意网络使用者都可以免费使用。网络公开课中的教学录像可通过在线播放和下载两种方式供用户使用,在线播放比较方便,但需要线上观看,共享性受到限制。下载能够支持线下学习,有较大的用户需求。调查显示,精品视频公开课所有教学录像只能在线播放不能下载,且没有提供课程相关材料,共享性较差。国外网络公开课所有教学录像均能在线播放和下载,共享性强,见表2。

2 教学活动

(1)课程选题

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定位是“以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其受众不仅包括大学生,还包括社会公众,因此,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的特点是融知识于生活、艺术与基础科学之中。弱化知识的深度,强化科普性、通俗性和趣味性。由于通识类课程受众面广,所以前期建设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多为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通识类课程,特别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受网友关注与追捧的也足这类通识类课程,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姚小玲老师主讲的《演讲与口才》、湖南大学袁涤非老师主讲的《现代礼仪》以及浙江大学董平老师主讲的《王阳明心学》等。中外网络公开课选题比较见表3,可见,精品视频公开课中通识类课程所占比重较大。

(2)内容设置

精品视频公开课抛开了教案、讲稿、电子课件、参考资料和在线讨论等一系列教学支架,课程形式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教学内容的设计成为一门公开课成败的关键。调查发现,精品视频公开课主讲教师一般都是直入主题,没有对课程性质和基本情况进行说明。国外网络公开课上的主讲教师都会在第一节课上花大约20分钟的时间介绍课程开设的目的、会以怎样的形式上课、作业布置以及如何进行考试等。精品视频公开课要求每一讲为一个专题,专题内容尽量独立,又要保证整个课程的系列性、逻辑性和完整性。调查发现,精品视频公开课基本上都能达到上述要求,但由于教学录像数量不多,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比如在武汉大学赵林老师主讲的《古希腊文明的兴衰》中,李筱彤等网友就指出“很期待老师继续上传后面的古罗马和基督教文化,上传一个完整的课程,现在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只有开头”。在华南理工大学许勇老师主讲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中,杨俊山等网友都表示“视频有点少,希望能多出一些”。国外网络公开课并不是集中录制的,而是建立在正常的课程教学之上。按照学期的课程进度进行拍摄制作的。所以课程内容显得更加完整、丰富,更加全面。

(3)教学方法

精品视频公开课致力于展示中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因此精品视频公开课要关注教学方法的设计。调查发现,精品视频公开课和国外网络公开课大多采用讲授法。同样采用讲授法,在精品视频公开课中,教师强调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注重讲解的层次性和逻辑性,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显得沉闷、没有生气。在国外网络公开课中,特别是受到网友关注和热捧的公开课,比如哈佛大学TalBen Shahar主讲的幸福课、哈佛大学Michael J.Sandel主讲的“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耶鲁大学Paul Bloom主讲的《心理学导论》以及耶鲁大学Shelly Kagan主讲的“哲学一死亡”课,课堂教学非常灵活,在讲课中或通过最近发生的事引入课堂、或以幽默而风趣的聊天形式进行授课、或采用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方式,开篇抛出两难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授课过程中经常能够听到学生会心笑声,课堂开放、自由且气氛活跃。

(4)师生互动

教育是师生交流的过程,交互是课堂教学重要的特征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质量。精品视频公开课应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比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师生对问题的讨论,教师对学生的接受、提出意见等。调查发现,在精品视频公开课中,有82.93%的教学录像没有交互,只有少数课程安排了交互环节,比如暨南大学张世君主讲的“红楼梦的艺术空间”中,教师会在课程结束前留一些时间回答学生的提问。北京师范大学于丹老师主讲的“千古名月”中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也会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国外网络公开课中,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注重师生交互,教师习惯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程,在讲授过程中采用开放、思辨的问题,有时即使没有让学生回答问题,但是巧妙的设问、幽默的语言,让学生沉浸在课堂之中。

(5)支持服务

“淘课族”利用网络公开课资源进行学习,学习者和教师处于时空分离的状态,其实质是一种远程学习,学习者面临更多的学习困难。这些困难不仅包括学习上的,而且还有技术上的和情感上的等,比如,学习者在学习中遇到的疑惑需要得到解答,学习者在线学习遇到的技术上的问题需要帮助以及中国学生特有的对教师以及学习同伴的依恋等。精品视频公开课采用单一视频形式,没有其他资源支撑,学习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很难从别处获得帮助。比如,有网友在课程讨论区中提出对某个问题的疑惑,但没有人回帖帮他解决这个疑惑:有的网友发帖说视频不能在线观看,希望获得帮助,也没有人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国外网络公开课除了提供教学录像的下载外,很多课程特别是理工科类课程都提供课件下载,比如哈佛大学David J.Malan主讲的《计算机科学cs50》,耶鲁大学PaulBloom主讲的《心理学导论》,斯坦福大学Alan Cannistraro主讲的“iPhone开发教程(2010年冬)”都提供课件下载。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精品视频公开课讨论区中鲜有网友参与讨论,即使有个别网友发帖,但大多是非学术性内容,主要是对课程的评价。国外网络公开课中参加讨论的网友较多,而且学术性贴较多,很多网友围绕课程内容进行讨论,比较深入。

3 摄制技术

(1)教学环境

《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对视频公开课录制场地、光线等环境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网络公开课教学录像的教学环境有三类,第一类是演播室或礼堂,光线均匀、亮度适中,多媒体演示较为清晰,录制的效果最好。第二类是经过布置的普通教室,比如对普通教室黑板、讲台和墙面进行布置,安装窗帘,录制效果较好。第三类是普通教室,光线不均匀,多媒体演示不清晰,特别是学生镜头容易出现逆光等现象等,效果较差。调查发现,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教学录像大多在演播室或礼堂录制,保证了画面质量,国外网络公开课的教学录像录制在三类教学环境上分布比较均匀,见表4。

(2)画面清晰度

画面清晰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讲解画面的清晰度,二是多媒体演示画面的清晰度。由于视频所占空间大,要实现网上传输必须对视频进行压缩,这就降低了教学录像的清晰度,特别是多媒体演示画面,如果在讲解画面中包含多媒体演示画面,那么很难保证多媒体演示画面能清晰展现。精品视频公开课对视频技术指标做了明确规定,保证讲解画面清晰度。在制作的过程中,各校都将多媒体演示通过截图的形式展现,将多媒体演示画面从讲解画面中独立出来,保证了多媒体演示画面的清晰度。另外,精品视频公开课提供了三条线路,第一条线路清晰度最高,对网速要求较高,如果网速跟不上可选择线路2或线路3。国外网络公开课中的教学录像讲解画面和多媒体演示画面清晰度都一般。

(3)声音清晰度

精品视频公开课不以图像作为主要展示对象,声音才是呈现教学信息的主要渠道,《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对教学录像的声音做了具体的规定。调查表明,精品视频公开课中的声音都比较清晰,偶尔有几部教学录像有少量噪音,但仍能听清,而且加上字幕,不会影响观众理解。国外网络公开课是英语授课,配有中英文字幕,即使有些视频有噪音也不影响观众理解,但观看字幕影响观众理解速度。

(4)拍摄技术

中外网络公开课中的所有教学录像色彩还原较好,未出现偏色,且镜头切换过程中未出现色彩的跳跃。教学录像采用电视手段呈现教学内容,应该具备电视特点,能够吸引观众观看,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在拍摄中应采用多机位拍摄。《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明确提出“采用3个机位以上进行拍摄”。调查结果表明,精品视频公开课以及国外网络公开课基本上都是使用2个以上机位拍摄的。

(5)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是将拍摄的素材进行剪辑,删除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内容,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并具各一定的艺术效果,符合观众的视觉心理。因此,一部好的教学录像必须进行后期制作。《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对片头、剪辑和字幕等做了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对多媒体演示画面做了截图处理,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后期制作比较精良。国外网络公开课中的多媒体演示内容大多做了截图处理,有些课程则充分利用电视手段进行展示,比如圣母大学的“你会为什么而奋斗?”完全采取纪录片形式对不同的人进行采访。新西兰国立南方理工学院《英语强化课程1》在讲解过程中加入了大量情境剧,强化英语的实践应用。

四、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后续建设的建议

我国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前期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促进高校加强优质资源建设。目前只建设成202门精品视频公开课,距离“十二五”末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后续建设要加快建设步伐,提高建设质量,提升社会公众科学文化素养,增强高校社会服务功能。

1 适时转变选题类型

前期建设的精品视频公开课的选题多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通识类的课程,内容为课程中的某个专题。由于精品视频公开课面向社会公众,这类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通识类课程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学习起来也较为轻松,这有利于精品视频公开课的传播。专题短小,灵活性强,便于短期内集中建设。随着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深入,课程的选题应当适时地实现两个转变:(1)与国外网络公开课相比,我国精品视频公开课中通识类课程比重过多,所以后期建设应该从通识类课程转向普通课程或专业课程,这需要教师在讲解专业的学术问题时做到科学性和通俗化、趣味性的完美结合。(2)从专题转向课程或讲座,课程更加全面,内容更加丰富,能让学生的学习更系统。讲座内容精炼,选题前沿,观点突出,形式活泼,能够满足较多人的需求。

2 转变观念,增强共享

国外有开放办学的传统,免费将全部的课程资料如教学录像、教学大纲、课堂笔记、电子课件等放在网上,任人分享。在我国,精品视频公开课这种形式还存在观念上的障碍,首先是如何看待精品视频公开课存在价值的问题,实际上,教师通过视频公开课可以积累声望,学校也可以借此提高影响力,正如耶鲁大学公开课程中主讲心理学的保罗·布鲁姆所说,视频公开课是耶鲁建立“世界学术霸权”的大计,是大学服务社会、传播知识、引领思想和价值导向的体现。其次,在精品视频公开课中,授课质量和教学水半直接置于全国甚至全世界同行的评价和比较之中,很多教师对此比较陌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3 突出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效果

第一,加强内容设计。精品视频公开课和普通课堂教学不一样,它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这些学习者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和学习经历,精品视频公开课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这就需要课程内容设计者能够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学习内容的设计。

第二,调整授课方式,增强师生交互。精品视频公丌课采用单一视频形式,整个教学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以教师控制为主,但这不意味着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都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听讲,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如果调整授课方式。讲授课也能非常精彩。首先,教师可以凭借个性和人格魅力吸引观众的目光,比如耶鲁大学死亡课的主讲Shelly Kagen教授,面容清瘦,盘腿坐在讲桌上侃侃而谈。在精品视频公开课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具有个性和个人魅力的老师。比如“中华饮食文化”的主讲赵荣光老师,身穿长衫,满头银发,戴着一副眼镜,一个讲台,一块黑板,行云流水的粉笔字,讲解中引经据典,让人耳目一新。还有“千古名月”的主讲于丹老师,丰富而优美的语言,给人以美的意境。其次,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语言技巧吸引观众,比如幽默的语言,交互式的对话风格,在教学中通过开放而思辨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对知识内容形成深层次的理解。

4 组建专业团队,打造精品工程

精品视频公开课要真正成为“精品”必须组建号业团队,群策群力,发挥各自优势。当前,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制作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团队,一是课程团队,主要负责上课,另一个是制作团队,主要负责摄像和后期编辑。两个团队往往互相不了解,课程团队不熟悉电视的特点和工作方式,制作团队也不了解课程团队的意图,给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专业团队要包括学科专家、教学专家,主讲教师和录制人员,在录制前需要相互沟通。当前精品视频公开课的主讲多为国家精品课程或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这些教师有着较高的学术造诣,但不一定是能够把课讲得最精彩的人。他们可以作为学科专家对课程内容进行指导,起着编剧的作用。教学专家进行教学的设计,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起着导演的作用。主讲教师是演员,他们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上有自己的特色,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录制人员按照《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标准》进行拍摄和制作,能够根据学科专家和教学专家的意图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并用电视手段对教学内容作补充。

5 关注受众需求,建立支持服务体系

“淘课族”利用精品视频公开课进行学习与在校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很难从身边人群中获得帮助,如果不及时地给予解决,会导致学生无法继续学习。精品视频公开课倡导“优质教育资源、优秀教学团队、卓越教学方法”,但对服务却关注较少。精品视频公开课除了强调课程建设还要关注受众需求,建立支持服务体系。可为每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立一个资源型学习网站,主讲教师可将教学大纲、电子课件、案例、参考文献等与课程一起公开,并设立讨论区,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在网上答疑,学习者也可以用这个平台进行互动,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学习心得,这样能够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