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传播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9 02:47: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电视传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电视传播

后电视时代电视剧碎片化传播分析

【摘要】随着电视剧碎片化传播的兴起,电视剧的生产、传播、消费乃至整个行业都呈现出新面貌:呈现方式的异质性、观察视角的分散性、传播模式的裂变性、消费运营的革命性,从而从内容、媒介、营销三个环节更新电视剧传播图景。

【关键词】后电视时代;电视剧;碎片化传播

媒介即讯息,互联网技术的健硕成长,导引电视行业进入新的发展轨道。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再到网络电视,电视行业始终在摸索与修补,但并未动摇其根本性。4G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使速度和固定的场景不再成为束缚人们的枷锁,传统的电视实践囿于技术与环境的变化而无法适应现实需求,后电视作为一种新的诠释框架应运而生。“后电视”是指基于网络传输的视频信号以及它所承载的内容,它可呈现更多的视听传播形态。①“后电视”具有……注重互动、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②碎片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③“碎片化”是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发展阶段过渡的产物。传统的“社会规则”被瓦解,整个社会极具包容性,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电视剧在后电视时代以及碎片化背景下,生产、传播、消费到整个行业都呈现出新面貌。

一、电视剧碎片化传播的动因与价值

(一)电视剧碎片化传播的动因。在传统中国社会,知识的获取呈现出线性垂直性特征,从始至终,整个知识体系完整统一,社会共识也维持一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包容性与多元化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特征,社会流动变得频繁。因特网技术的涌入,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超链接技术的兴起,促使原有的线性获取方式不再是社会的主流,纵向与横向并存。并且,注意力可能在任意环节受到吸引与诱惑,不再从一而终,价值观多样化形态显现,从而引发“碎片化”。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基础上具备了为社会创新的潜能。但当这一技术变得普遍,乃至被人们熟视无睹时,变革才真的到来。传统电视时代电视剧的制作、播放与传播权集中于电视台等专业机构,受众只能被动接受。而随着技术降维,时空的二维制限制不再是禁锢其的枷锁,移动化场景化接受信息成为主流,线性接受模式被打破,信息的认知与获取根据受众自身需求被建构。4G、5G技术使得速度与时延不再成为阻碍实践发展的藩篱,再加上通信资费的降低,促使图文乃至视频传播在硬性条件的加持下逐渐拥有市场,并呈现出主流传播的姿态。技术因素促使创新的潜能,即电视剧的碎片化传播最终得以实现。(二)电视剧碎片化传播的价值。互联网技术的更迭,使信息的可见度和可搜索性大大提升。技术在为受众赋权的同时,信息池内的信息总量与质量亦难以得到控制与保障。社会性工具的普及,原有的把关机制不再致效,先出版后过滤成为新的模式。海量信息在信息池内相互博弈,受众的介入为博弈过程增添新变量,每个人为大众提供个人过滤后的信息,从而再次进行二次过滤,以此循环,完成信息的筛选。电视剧产业的勃兴,电视剧数量与日俱增,题材也随之多姿多彩。对于受众来说,切中肯綮的是如何准确快速地探寻到自身心仪的剧目。而对于传播者而言,电视剧收视率的提升则是第一要义。电视剧通过全平台的碎片化传播,吸引受众稀有的注意力资源,在提高剧目曝光率的同时,也潜在提高了受众的触媒率。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对媒介的选择蕴含着其对自身信息需求的准确认知。电视剧的碎片化传播,使受众信息的获取与时间和空间两个因素之间的灵活性增强,满足受众“场景化、移动化”获取信息的需求;高负荷的工作压力、快节奏的生活节奏,使停下来看剧这一日常娱乐方式成为奢望,茶余饭后,通过电视剧的传播,满足受众的娱乐需求;社交能力是我们的核心能力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电视剧往往充当“社交货币”的作用,作为谈资在人们的社会关系之间流动,在完成社交互动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自我认同与群体认同,增强归属感。碎片化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语境,重塑了整个传播进程。传受双方角色互换的便利性逐渐提升,媒介使用权下放,传播平台由单一向全平台过渡,传播内容也由宣传性质逐渐转换为分享性质。

二、后电视时代电视剧碎片化传播特性

查看全文

电视传播符号分析论文

一、电视传播符号系统解读

1符号的内涵

关于符号的界定有许多种。皮尔士概括为“符号或符号媒介是某种对某人来说在某一方面或以某种能力代表某一事物的东西”。巴尔特认为,符号即“有意义地代替另一种事物的东西。”。我国学者邵培仁认为“符号是指表达或负载特定信息或意义的代码(如语言、文字、图像等)”。不管如何界定,符号具有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可以直接感觉到的指符,另一个是可以推知和理解的被指。符号的所谓指符与被指,实际上,与索绪尔关于语言的能指和所指相同。然而,无论是指符(能指)还是被指(所指),其整体的含义在于,指符(能指)和被指(所指)之间构成的是一种自身内部的结构关系。加之符号与符号之间所形成的意义联系,便建构起了符号系统的整体框架。

2电视传播符号的结构体系

传播符号是传播活动里必不可少的因素。电视传播符号是电视文化传播得以实现的基础。一般包括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依靠这些传播符号,电视文化才得以广泛传播,其作用才得以发挥,价值才得以实现、放大与增值。

电视语言符号系统主要包括声音符号和文字符号。声音符号包括解说词、主持人或记者镜前的讲述(谈话)等播音语言和节目中的现场同期声语言。声音符号已成为当今电视传播信息的重要符号甚至是主要符号。文字符号有屏幕符号(标题、同期声字幕、插入字幕、整屏文字字幕)、画内文字等。

查看全文

广播电视国际传播论文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宣传思想工作已从“正本清源”阶段迈入“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广播电视国际传播也进入新阶段。做好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工作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为基,提高政治站位,践行使命任务,发挥广播电视在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作用;以创新为要,通过创新外宣报道、内容产品、手段方式和体制机制,推动广播电视国际传播不断强起来。

关键词:广播电视;国际传播;一带一路;守正创新

在2018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已跨过正本清源阶段,迈入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广播影视国际传播工作要立足国家外交大局,积极配合国家战略,服务新时代新目标,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履行使命任务,不断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大广播电视对外交流合作力度,在更高层次和起点上推动广播电视国际传播不断强起来。

一、广播电视国际传播进入新阶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工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以下简称总局)和其他有关部委也相继制定了配套政策,从影视文化市场主体培育、金融扶持、财税优惠、海外营销平台建设等多方面鼓励和支持广播电视媒体和影视机构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在政策的引领带动下,经过五年多的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国际传播进入新阶段。(一)广播电视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广播电视系统坚持以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思想意识和站位,服务国家工作大局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一是成功举办中俄媒体交流年活动。2015年5月8日,主席与普京总统共同宣布2016—2017年中俄两国举办“媒体交流年”,这是两国元首着眼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作出的重要决定。总局作为中俄媒体交流年中方组委会秘书处,与俄方保持密切沟通,确定了政策交流、相互报道、大型活动、合作制作、互译互播、媒体产业等十个领域开展交流合作,共完成合作项目260余项,全面推动中俄人文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二是配合高访,举办“影像中国”海外播映活动。2018年,总局从服务外交大局出发,全新策划推出了“影像中国”播映活动,借助国家外交平台和契机,在境外媒体播出中国优秀影视节目。①截至目前,“影像中国”海外播映活动已先后在葡萄牙、菲律宾、巴拿马举办,在三国主流电视台播出了一批高品质的中国影视作品,收视效果良好,有效推动了中外影视深度交流合作和中国影视在合作国家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三是承担广播电视国际合作重大项目。2015年12月,在约堡峰会上提出“为非洲1万个村落实施收看卫星电视项目”(简称“万村通”项目),即向非洲25个国家的10112个村落接入卫星数字电视信号,为非洲农村地区普及数字电视。“万村通”项目由中国企业四达时代负责实施,截至2018年12月,肯尼亚、莫桑比克、乌干达、赞比亚、刚果金、几内亚、塞内加尔、卢旺达、布隆迪、中非、刚果布、几内亚比绍等12个国家已完成安装任务,其中有部分国家已顺利完成验收工作,“万村通”项目陆续进入现场验收阶段。(二)广播电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取得突破。主流媒体国际传播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广播电视系统通过着力建设国际传播旗舰媒体和重塑国际传播业务模式,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强起来。一是外宣旗舰媒体建设取得新进展。中国国际电视台开播两年来,始终按照指示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新闻立台,全面贴近受众,实施融合传播,认真履行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使命,着力推进内容建设、融媒中心建设、海外分台建设和落地渠道建设、品牌形象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将CGTN建成为一个包含6个电视频道、3个海外分台、1个视频通讯社和1个移动新闻网在内的多语种、多平台的融媒体传播机构,成为中国外宣旗舰媒体。②二是合作传播成为广播电视国际合作的主要方式。国际合作是推动中国广播电视提高国际表达能力、进入国际主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国际影视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③近年来,中国广播电视机构加强与国际主流媒体合作,联合制作节目、联合开办栏目,使合作传播成为国际传播的主渠道和重要机制,成为提高中国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力的重要途径。例如,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从2015年开始,以商业化模式开播了八个海外中国时段“ChinaHour”、两个海外中国频道以及俄罗斯新媒体专区“ChinaZone”,有效推动节目出口从传统的“零星单个节目销售”迈向批量化的“集成节目播出发行”,并带动广告经营与商业开发,向综合运营升级。(三)广播影视内容产品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随着中国电视剧、纪录片、综艺等影视内容产品的品质不断提升,广播电视国际传播的商业化、市场化稳步推进,影视内容产品出口规模不断增长,市场格局不断优化。一是出口额持续增长,五年来实现翻番。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在总局积极推动下,中国影视内容出口逐年递增。2013年全国影视内容出口约6066万美元,2014年约7976万美元,2015年约1.14亿美元,2016年约1.21亿美元,2017年出口额达1.22亿美元,比2013年翻了一番。二是广播电视内容出口市场不断优化,从港澳台、东南亚等传统市场不断向非洲、中东、欧美等新兴市场拓展。中国影视内容产品已建成覆盖全球的国际传输覆盖网络,成功进入全球五大洲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题材类型从单一的古装剧向都市剧、现实题材剧发展,产品形态拓展影、剧、综、漫等各种类型。三是出口主体日益多元化,民营企业成为广播电视走出去的重要力量。从影视内容产品出口主体来看,国有重点企业的引领作用突出,民营企业增长态势明显,新媒体出口成为亮点。据统计,2017年国有重点影视文化企业,如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央视动画有限公司的出口额分别为2184万美元和917.41万美元,发挥着电视节目出口的主渠道优势。民营企业增长态势明显,出口额超过100万美元出口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65%。新媒体企业内容出口展现较大潜力,2017年出口额约759万美元。④四是中国原创节目模式走上世界舞台。2018年4月,在法国戛纳春季电视节MIPFormats的主舞台,中国影视机构举办了一场备受瞩目的中国原创节目模式推介会,本次推介会主题为“WISDOMinCHINA”,《声临其境》《跨界歌王》等九大中国原创节目模式首次集体亮相国际主流舞台。2018年10月,中国作为主宾国在法国戛纳秋季电视节举办了系列活动,其间优酷与福克斯传媒集团(FoxNetworkGroup)正式签署合作协议,由福克斯传媒制作《这!就是灌篮》中国台湾版、菲律宾版,优酷则为福克斯提供模式制作手册、进行制作培训等。中国原创节目模式再次引起全球业界的瞩目。(四)广播电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领域。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在广播电视领域走深走实,在的指导下,总局连续五年策划实施“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五年来,影视桥工程引领全国广播影视机构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共策划实施了400多个项目,在获得专项资金支持的有55个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有效促进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播影视交流合作。一是引领了影视节目创作和译配,内容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据统计,“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实施五年来,已经储备1600多部、6万多小时、36个语种的中国优秀译制作品并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播出,⑤并取得非常好的海外播出效果,绝大多数创造了当地的收视率新高。二是调动了多方积极性,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国有和民营共同参与的格局。尤其是内蒙、新疆、广西、云南、宁夏等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发挥了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和主体优势,在对周边国家的精准传播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搭建了多元的渠道平台,有力助推中国广播影视节目走出去。作为影视桥工程重点项目之一,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成立两年多来,在节目联播、频道合作经营、节目评奖、培训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截至2018年12月,共同体成员和伙伴发展到五大洲50个国家105家机构,成员包括播出机构、制作机构、译制机构、视听新媒体以及影视行业区域性、国际性的组织,如亚广联、AIBD等,有效促进了中国影视走出去。⑥四是形成了电视中国剧场等“一带一路”广播电视国际合作品牌栏目。在总局的统一部署下,各级广电机构已分别与包括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越南、菲律宾、乌克兰、塞尔维亚的20多个丝路国家主流媒体签署了30多个包括“电视中国剧场”“中国时间”“丝路剧场”等各类影视节目播出合作协议,中国影视节目在丝路国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二、坚持守正为基,发挥广播电视在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作用

查看全文

数字电视广告传播

一、数字电视及其特殊的传播功能

数字电视(DigitalTV,DTV),是利用数字化的传播手段提供卫星电视传播与数字电视节目服务,用数字压缩来取代传统的信号模拟方式,从而为用户带来集高品质图像质量、特色化服务内容于一身的数字电视频道服务,具有高速、高质、超量、超文本、超时空、可检索、自由转换等传统电视所不具备的功能与特点,即是电视节目信号的拍摄、处理、编播、输出、接收、显现均采用数字技术的信息系统,存在于电视制作、传播、收看的全过程,它刷新了传统电视的传播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沟通平台,具有多媒体、即时性和交互式传播的特点,它是未来世界电视传播发展的主流趋势。概而述之,数字电视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电视台前端的数字化,实现电台、电视台内部栏目、节目、频道之间的互联互通各信息共享。二是在此基础上,在一定区域内整个电视信号传输、接收系统实施整体转换,逐步关闭模拟电视,实现前端到终端整个系统由模拟向数字的转换。

数字电视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多样性的服务功能。数字化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开放、兼容与共享,它整合了其他媒体和电信运行的所有功能。如互联网浏览、即时视频点播、电视购物、资讯平台、远程教育、市政公报、互动游戏、分类广告、电子商务等,实现了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功能“三机合一”,使广播电视网、电信网、计算机信息网“三网合一”,在它们之间实现了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使电视成为类似电脑信息终端的显示器,数字电视成为“复合性多媒体”。二是互动功能。数字电视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向着受众选择和控制的方向转化,实现了电视传者与受众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交流和即时反馈,技术实现了逐行显示的标准VGA图像,电视机成为一台多媒体信息终端显示器。三是实现了电视的多视窗如画中画、画外画、视窗放大、静止画面等功能。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自由地选择频道、选择画面,并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口味与需求随时更换节目。四是电视频道明显增加。数字电视使电视节目传输资源得到极大膨胀,卫星通过数字压缩技术可以传输上百套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有线电视网通过采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也可以提供数百套左右的节目。因此,现在使用的电视模拟网只能传输40多个频道,使用数字电视网后,则可以传输500多个频道,而每一个频道又可以播放多套节目。数字电视普及后,受众观看电视时,节目选择更宽,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由此观之,数字电视与传统模拟电视传播比较,其传播优势明显体现在:电视传播播的质量高、选择的范围与传播的地域广泛、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性增强。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将会越来越广阔,必将受到受众的普遍欢迎。

二、数字电视给广告带来全新的传播方式

1.从单向硬性传播向双向互动传播转变。数字电视的功能与特性决定了它与传统电视媒体截然不同。传统电视的传播模式是受控的,信息是单向流动的,受众处于一种你播什么我看什么的状态,受众反馈的方式不外乎写信、打电话。而数字电视则由过去受众被动接受信息转为“互动式”(传者与受者表现为实时交互操作),即人机交互,受众可以主动地接受需要的电视信息。数字电视传播形式由过去的“一对多传播”变成了除“一对面”外的“点对点”传播。即数字电视使受众在观看电视的同时,能上传有关信息,选择与节目相关的内容和服务,如我国数字电视杭州模式就实现了VOD视频点播。数字电视后画面还有多种“链接”形式,可以进入另一个数据流程。如果传统模拟电视广告传播给人的感觉主要是向消费者“推”、“输”广告信息,乃至施加“皮下注射”进行广告信息灌输的话,那么,数字电视广告的、传播,改变为受众可以与电视中任何自己需要的广告“信息源”联系,把需要的广告信息“拉”出来,主动进行观看、浏览甚至下载,这样,传统模拟电视那种“地毯式轰炸”的广告传播方式正在失去效果,数字电视的出现大大地减少了广告传播的负面影响。

查看全文

公交移动电视传播探析

一、公交移动电视的发展概况

从国际历程看,2001年新加坡率先在1500辆公交车上使用移动电视,开始在全国试播,因其图像清晰、实时性强,特别是通过2002年世界杯足球比赛转播,使这一新兴媒体被大众所接受。②在新加坡经验的昭示下,移动电视在亚洲获得了商业推广,许多地区纷纷采纳此项传播技术,并进行产业化开发。我国的公交移动电视最早出现于上海。2002年9月,东方明珠移动电视有限公司创建,率先在全国推出户外数字移动电视。2003年1月,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在上海公交车上正式播出,开辟了电视媒体领域的新天地。截至2017年6月,上海公交移动电视覆盖17000个公交车收视终端,辐射上海中心城区95%以上公交线路500多条、19个商圈,受众规模达5.4亿月均受众人次。③该公司采用无线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技术,业务涉及国内外各类广告、电视媒体节目策划制作及设计咨询服务等,是上海户外本地化生活服务与公众信息平台。2003年10月,长沙移动电视开播,成为继上海之后,中国第二个开通公交移动电视的城市。2004年5月,北京公交车上开通移动电视。在这之后,三线、四线等城市也纷纷跟进,陆续开通移动数字电视,短短十余年,公交移动电视迅速遍及各城市甚至县城。2007年世通华纳经营的“卖动传媒”在全国启动,标志公交移动电视划地而治、分散经营的局面结束,2010年8月,调查显示97.3%的公交受众会留意移动电视。④目前移动电视发展较好的城市是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些一线特大城市。

二、公交移动电视传播的瓶颈

公交移动电视作为一种新兴的户外传播媒体,有其局限性的一面,在内容生产与传播过程中存在诸多限制与不足,在智慧城市与移动互联时代面临新的挑战。关于目前公交移动电视内容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技术与环境的瓶颈,笔者总结如下。第一,传播内容的同质化。针对公交移动电视自身特点,当前的节目内容缺乏个性,大多是传统电视节目的简单移植。节目的编排没有考虑到时间、用户和行车路线,“一方面,没有明确的受众分层考察,不能完全掌握所面对受众的实际需求及心理状态,大而化之地播出一些节目,忽视到达率和致效性,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⑤资讯类节目的比例不足,且在播报的同时很少配有字幕显示,不利于观众观看。广告过多,部分广告播放的时间、频次甚至占节目播出总量的1/2,过于强调赢利意图,且广告节目缺乏针对性,有损媒体信息传播功能,从长远来看,还会使媒体品格下降,最终会使用户流失。第二,传播情境的移动化。公共移动电视一般都是公交车载,并在行驶与运行状态下播放。从潜在受众出发,乘客多才有可能受众多,但乘客超过一定的容量,互相之间的拥挤又会影响收视效果。这种悖论是不可预测与防控的。同时,行车环境的嘈杂,消耗了受众对移动电视的期待和热情。技术方面更大的挑战还有,“公交移动电视技术还不成熟,因高层建筑物、高架道路、隧道的阻挡,经常出现信号中断,这会严重影响乘客观感。”⑥这些方面是公交移动电视发展必须要面对的。第三,传播受众的匿名化。从传播过程上讲,受众不清晰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障碍,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既清晰也不清晰。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就是乘客,这一点是无法更改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清晰的。公交乘客是一段一段的上下车,流动性强,有一定的时间段落。这些乘客来自社会各阶层,没有固定的核心目标群,而且互相不认识。从人口统计学的特征上讲,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是不清晰的。同时,受众在接受传播内容时,没有频道的调换,换句话说,没有内容的选择权,只能被动接收,而且是集体收视行为。

三、公交移动电视内容生产的优化路径

实现从受众强制接收到主动观看的转变,这是当前移动电视媒体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其内容生产与传播就必须另辟蹊径,而不能从常规出发,循规蹈矩。这就要求在节目内容编排和播出手法上不断创新,把重点放到节目内容的创新上,不断调整节目内容与编排形式,突破公交移动传播的瓶颈限制,更好地发挥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优势。(一)基点化的用户需求。公交移动电视应针对乘客受众需求来量身定做节目。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合公交移动电视的新节目类型。比如,在广州公交移动电视上,针对车内环境嘈杂的特点创作了搞笑哑剧这一新的节目类型,每天播出两集新哑剧,每集为15分钟,一天滚动播4次,搞笑哑剧一诞生,就受到了乘客的热烈欢迎。⑦东方明珠移动电视从诸多媒体中挑选、合作并编辑而成的《Knews新闻》《早餐湃》《东东腔》《财金新干线》《全球TOP5》是众多新闻节目中的一个亮点,采用“集纳短新闻、图文说新闻”的形式,短平快增加信息量,很具亲和力,更符合户外碎片化的收视习惯。量身定做要有细分受众的意识,如“出行早晚高峰期,多以上班族和学生为主,该时段可设置一些新闻或者娱乐节目;在出行的次高峰时段,以老人和家庭主妇为主,可设置一些健康类节目或者生活服务类信息”。⑧移动电视应开发互动节目,吸引受众参与。互动节目是加强受众对公交移动电视认同感的良好方式。能使受众通过微信、微博或者弹幕等方式参与节目。在早期,多以短信的形式来强化互动,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曾经在2005年就开办过短信互动节目《天天大礼包》,及相继的《周周智多星》《移动点歌台》,一度火爆。但后因制作实时方式上有难度,更新不够,从而产生视觉疲劳,观众对不能实时播放的节目真实性产生怀疑,再加上作为公司层面需要赢利的影响,最终夭折。但短信互动节目的互动因素在后来的发展中被传承并强化。此外,如果抓住一些新闻热点,制作出系列专题节目,跟踪报道,鼓NEWSRESEARCH励乘客用微信或者微博、弹幕参与评论。尤其是弹幕,互动性极强,且深得青年用户的喜欢。2015年6月5日,长沙901路公交车诞生了国内第一条公交移动电视弹幕,之后在长沙34条公交线路上实现了每日17个小时的弹幕支持。乘客们在乘车时,可以享受40分钟免费WiFi,同时可以利用手机客户端开启弹幕发送功能。⑨此外,微信“摇一摇”也被有些公交移动电视所使用,让部分用户摇出商品或者现金红包等,也带有极强的互动因素,吸粉能力十分强大。(二)结构化的传播内容。从传播内容上看,公交移动电视要充分发挥节目短小精悍的优势。技术限制和乘客的坐车时间特点决定了应该在合适的时段和时长内播出节目。公交车乘客收视时间不长,决定了节目宜短不宜长。内容长度定位在3-5分钟,加上广告2-3分钟,能保证乘客无论在何时上车,除直播内容外,至少能观赏到两档以上节目。节目短小成为必然选择,在3至5分钟的节目中,保留最具冲击感和美感的画面,把最精彩的内容呈现给受众。保证内容的完整性、让绝大多数受众获得完整的信息、培养受众的收视期待和媒介使用习惯,这些都是节目短小的好处。有质疑认为,3至5分钟的节目时长是否为最低底线,是否可以做成1分钟,甚至30秒的片断为一个独立段?笔者认为,3或5分钟的短小节目是相对比较合理的,如果再有突破,2分钟不失为一种尝试。如果再短,1分钟或30秒的片断,那只能称之为垫片或宣传片,而不是节目,很难体现完整性;如果都是1分钟或30秒的组合,只会给受众带来支离破碎的感觉,节目中插播的广告时长就是如此,收视效果适得其反。同时,重视字幕。对于公交移动电视来说,使用字幕尤为重要。首先,车到达站点报站名时,节目的声音就会被切换成报站声,出现短暂“失语现象”,可用字幕来弥补,从而维持受众的收视注意力。另外,即使在声画同步时,使用字幕会减少噪音干扰。字幕要大而清晰,不使用过于花哨的字体颜色,以确保收视效果清楚。其次,加开“字幕频道”能增加信息量。在电视屏幕某个位置滚动播出各类字幕信息,如气象信息、突发新闻等,能建构出一个重要的传播场域,既增加了信息量,又实现了受众在单一频道下的双重收视选择。用好字幕工具,将是吸引公交移动电视受众注意的有效手段。(三)板块化的编排形式。对于公交移动电视而言,要在内容设置和编排上下功夫。移动电视收视高峰与传统电视媒体的收视高峰差异较大。传统媒体的黄金时段是19:00-21:00,次黄金时段为21:00-23:00。移动电视的收视高峰主要时段为7:00到9:00,16:30至19:30。⑩工作日和周末的乘车高峰又有不同。收视高峰不同,兼顾固定收视习惯的错时编排尤为必要。如,针对收视早高峰,一些知名的公交电视品牌在早间推出新闻主打的大板块,包括新闻、天气、体育、娱乐、财经节目和交通信息。北京移动电视公司在早期探索“黄金一小时”编排方式对现在还有启发性,即以一小时为一个单元,“虎头”是整点新闻直播,“龙身”是公益宣传、服务信息、短信互动节目,“豹尾”是娱乐性节目,充分考虑到乘客对新闻信息、道德修养、服务娱乐的需求。一般固定路线的公交车中,乘客既有流动性又具有相对稳定性,固定时间里的上班族、上学族是相对稳定的。高频率的滚动播放编排和兼顾固定收视习惯的编排,两者兼而有之。前者不是简单在一天中重复,那只会给乘客带来厌烦感。重复次数适中,指在某一段时间内或以一周为单位的排列组合。比如,东方明珠移动电视的《趣闻天下》节目就是一周共有7个版本的节目内容,每天不同时段播出,共7次,每个时段播出一个版本,周一播出顺序是1234567,周二就是2345671……以此类推的排列组合,同样的时段看到的是不同的内容。

查看全文

电视剧跨文化传播研究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影视剧跨文化传播频繁。文章以柬埔寨受众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结合跨文化传播相关理论,分析中国电视剧在柬埔寨的传播现状,阐释柬埔寨受众观看中国电视剧的动机、体验及期望,旨在为中国影视剧的跨文化传播提供实践参考。研究发现,受文化环境差异的影响,柬埔寨受众最喜欢观看的中国电视剧类型是古装剧。因此,中国电视剧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要重视不同文化背景受众的需求差异。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电视剧;柬埔寨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也在不断加速。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是中国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制作发行电视剧202部、7476集。但相对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我国影视作品的对外传播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值得影视传媒行业人员探索。柬埔寨近年来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展开了密切合作,中柬关系外事密切。随着中国与柬埔寨在文化领域不断交流,中国电视剧逐渐被柬埔寨主流媒体引进译制成柬埔寨语播出。中国电视剧成了中柬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柬埔寨受众由于受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等因素的影响,更偏好观看古装类中国电视剧。笔者对柬埔寨部分中国电视剧受众进行深度访谈,结合跨文化传播理论、文化折扣理论和受众需求理论,探析中国电视剧在柬埔寨的传播,旨在为电视剧制作和跨文化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传播由爱德华·霍尔提出,跨文化传播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爱德华·霍尔在《无声的语言》中提出“文化即媒介”的概念,强调应重视语境在传播中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跨文化传播的研究逐渐在美国兴起,学者们提出了语言、思维模式、态度—价值观、非语言代码等概念。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跨文化传播学者逐渐把研究转向应用实践,开始关注跨文化传播中的传播能力,发展了人际、组织、国际跨文化传播几个研究范畴。跨文化传播研究在我国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广播电视领域,胡正荣以美国制作的电视节目在海外的发行传播为出发点,研究大众媒介对受众的影响[1]。目前,电影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是传播学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受众是传播学中的重要概念,是传播过程中的客体,是接收信息的主体[2]。传播效果的好坏主要由受众评判。受众具有以下三个特性。一是层次和类别,处于同一层次和类别的受众通常具有相似的特性,包括习俗、兴趣和文化背景等等。二是受众数量众多,在大众媒介传播中,内容的传播很难做到与每一个受众面对面传播。三是受众的自由性,虽然受众接收信息的媒介和方式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但是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受众可以随时退出及进入,这大多数时候完全取决于受众本身的意愿。传播的内容、渠道、播出方式等要素能被受众接受,能满足受众的需求,是电视剧跨文化传播取得成功的关键[3]。任何一种文化产品都包含其文化特性和背景。文化折扣,也被叫作文化贴现,是指在跨文化交流中,文化产品由于其内含的文化要素不被其他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接受或完全理解,进而导致其传播效果和价值降低。文化折扣带来的结果是文化产品的吸引力降低,受众对产品的兴趣、理解、认同程度降低,从而导致文化产品的价值降低。与之相对应的情况是,受众在接受自己熟悉的完全能理解的文化作品时,几乎不会产生文化折扣的情况,或者只产生较少的折扣。换言之,之所以会出现文化折扣是因为受众受到了地域生活习俗、民族、宗教、信仰、社会价值观等要素的制约,这些要素导致其文化背景存在差异,进而导致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出现误解以及文化产品的跨文化传播价值降低。文化折扣主要有三个成因。首先是语言,语言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构成要素,语言差异是文化折扣的重要诱因。在电视剧的跨文化国际传播中,翻译、制作、配音人员对语言的理解等都会影响受众对传播内容的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化折扣的程度。其次,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有不一样的生活习俗、社会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受众在接收其他国家的电视剧内容时,由于受当地历史、观念、文化的影响,无法完全理解电视剧的内容,从而产生文化折扣现象。最后,受众倾向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文化产品。受众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受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环境赋予的特定文化规范、价值观念等。因此,在选择文化产品时他们会排斥与自身文化背景相冲突或不一致的产品,文化背景差异越大,排斥的程度就越高[4]。总之,与受众文化背景不一致或者相冲突的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遭受抵制或出现文化折扣现象。传播的内容、渠道、播出方式等要素能被受众接受,能满足受众的需求,是电视剧跨文化传播取得成功的关键。受众观看电视剧的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感官、情感和理性需求。首先是感官需求,这是受众观看电视时的基本需求,受众通过观看感兴趣的电视剧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其次是情感需求,受众在收看电视剧时,能随着剧情发展实现情感的宣泄,得到情感上的满足。最后是理性需求,受众在收看电视剧时,除了有感官需求、情感需求之外还包括伦理道德、求知欲、审美等方面的需求。

二、柬埔寨的宏观环境

查看全文

美女效应下电视传播分析

所谓美女经济是指将美女作为一种媒介或平台,并把“美女”作为噱头、招牌,从而促使受众的注意力转移到商品上来的一种经济活动或手法。这种做法正因它所取得的空前绝后的极佳效应而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着。小到一粒药片,大到都市形象都由这些美女们充当着所谓的代言人、广告人。而在电视界,这种本就靠吸引眼球作为生存动力的产业,自然在这股热浪中更难背离了。因而,美女当家自然地成为了今日电视的一大景观。那么,在深受美女经济的影响中畅快而洒脱,艰难而执著地前行着的电视媒介究竟达成了什么样的传播效果?又究竟遭遇了什么样的挑战呢?一、有效反馈与负面效应:美女主持对电视传播效果的促进与反溃传播学上的反馈是指受众对接受到了讯息的反映或回应,也是受众对传播者的反作用。反馈体现了现代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是传播过程不可或缺的要素。无论受众的反馈证明传播者的传播活动是真实有效的还是虚假的,这种反馈都应是积极的、有效的,而一旦受众对传播者的传播行为不置可否、视而不见,则这种反馈是无效的。

曾几何时,电视新闻在受众看来是刻板、拘谨的代名词,因为电视新闻的播报者总是端起一副严肃、生硬的面孔,用冷冰冰地、不掺杂任何情感色彩的语调一条条地播报新闻,看电视新闻只是受众的一种习惯,而不是一种享受。然而随着凤凰卫视吴小莉、陈鲁豫等节目主持人的出现,受众眼前开始出现了一道彩虹。曾经刻板生硬的电视新闻播报,竟被她们亮丽面容的点缀地绚丽多姿,受众开始意识到原来电视新闻的播报也可以如此好看。而自从她们的出现,凤凰卫视的新闻节目的收看率也是节节攀升,大陆电视台的新闻频道上也开始出现了一些青春美丽的身影,电视新闻不再仅仅是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一种单纯途径,而开始变成了一部分受众享受的工具。受众开始主动坐到电视机前自觉地收看美女播报的各类电视新闻,主动打电话到电视台反馈自己对某条新闻或某次评论的意见,这种模式成为了一时之间电视台和电视观众的新宠。同时,电视新闻的收视率,尤其是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收视率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这种令人可喜的现象无疑是美女经济为电视带来的积极传播效果。受众的积极参与意识也证明美女对电视传播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她们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在某种程度上也促使了注意力的转移。从传播学角度来看,主持人扮演的是传播者的角色。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面对同样的受传者,传播同样的信息,传播者不同,传播所产生的效果就会大不同。对男性受众而言,从异性相吸的角度分析,一个美女主持自然要比一个丑男主持容易引得他们的青睐,前年的世界杯转播,中央体育频道请沈冰做特邀嘉宾所取得的空前的传播效果便可作为佐证。尽管她对足球可说是个看热闹的门外汉,可美女的一把辛酸泪不知掩盖住了多少她的足球盲点。对女性受众而言,她们一旦发现一个同性美女主持人与自己的审美趣味,社会道德价值观有着惊人的一致时,她们会成为她绝对忠实的拥趸,甚至会模仿她的举止以及穿着打扮。而丑男主持想在短时间内收到这种效果则比较困难。

然而,以上我们看到都是美女经济刺激下,电视传播所取得的积极效果,是受众对美女经济影响下的电视媒体做出的有效反馈,也就是美女经济对电视传播效果的促进。可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在媒介感受美女经济为电视传播带来的促进的同时,美女经济给电视传播带来的负面效应也随之浮出水面。一些电视台为追求美女经济对电视传播带来的刺激,推出了一场又一场的选美比赛,这些为迎合部分观众口味的变味电视节目品质低下,刚开始还因为是生猛海鲜有些观众趋之若鹜,可要不了多少时日其低劣的质量、庸俗的口味便遭到大众的唾弃,收视率不增反减,所谓的美女经济不仅没有给其带来预想中的收视率的飙升,反因其品位日渐低下而使原有的受众都开始背离。因为,受众的审美趣味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受众开始产生这样的疑问:用美女的节目都是自身没有吸引力,没有品质的节目,正所谓内容不够美女来凑。于是乎,本是节目催化剂的美女,这下竟成了节目的死穴。受众不再关注有美女主播的新闻节目,不再为美女痴迷,甚至部分受众看到美女主持或播报就要换频道,连最起码的批评权利都放逐了。这便是传播者最不愿看到的消极的传播效果。因为无论是褒扬或是批评,起码受众都在给出反馈,可如果受众从本质上就对传播者产生了抵触情绪,关闭了接受的渠道,那么这个传播过程根本就无从实现,这也就是美女经济带给电视传播的负面效应。

二、美女经济中电视媒体不可回避的问题在美女经济所带来的双重效应的裹挟下,电视媒体正在为实现其最佳的传播效果而艰难地努力着。那么要继续前行,起码必须解决的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无论是受众还是传播者都必须廓清一个事实,即传播目标的最终实现是信息的抵达,是对受众内心世界产生影响并使之外化为社会效果。也就是传播效果的最佳实现是受众不仅知晓了信息,并能将从传播中获取的心理能量外化为社会效果。①电视媒体作为一种集视听于一体的传统媒体,必须应对信息爆炸时代、媒介过剩时代的相应要求,除了报道事实之外,必须要能激发受众强烈的参与意识,促使受众接受的信息外化成一种社会效果,实现更高目标的传播效果。

另一方面,传播者必须警醒——受众真正感兴趣的是新闻的真实性、深刻性、及时性,而非播报者的美丽度、优雅度、可爱度。央视《新闻联播》收视率的上升不是因为它换了几位美女主播,而是因为它减少了会议新闻,增加了其他新闻的比例。受众通过一期获取的信息量大大增加,自然该节目的收视率会有所攀升。

查看全文

电视传播符号解析

信息是传播的思想内容,符号是信息的外显形式,媒介是负载符号的物质实体。对传播符号的功能属性能否恰当运用,会直接影响电视传播价值。

一、电视传播符号系统解读

1符号的内涵

关于符号的界定有许多种。皮尔士概括为“符号或符号媒介是某种对某人来说在某一方面或以某种能力代表某一事物的东西”。巴尔特认为,符号即“有意义地代替另一种事物的东西。”。我国学者邵培仁认为“符号是指表达或负载特定信息或意义的代码(如语言、文字、图像等)”。不管如何界定,符号具有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可以直接感觉到的指符,另一个是可以推知和理解的被指。符号的所谓指符与被指,实际上,与索绪尔关于语言的能指和所指相同。然而,无论是指符(能指)还是被指(所指),其整体的含义在于,指符(能指)和被指(所指)之间构成的是一种自身内部的结构关系。加之符号与符号之间所形成的意义联系,便建构起了符号系统的整体框架。

2电视传播符号的结构体系

传播符号是传播活动里必不可少的因素。电视传播符号是电视文化传播得以实现的基础。一般包括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依靠这些传播符号,电视文化才得以广泛传播,其作用才得以发挥,价值才得以实现、放大与增值。

查看全文

国产古装电视剧传播研究

【摘要】在21世纪全球化浪潮下,我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国际地位随之提高。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我国文化产品推行“走出去”战略,在国际市场中传播,以我国文化发展水平与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适应为目标。因此,不断提高我国文化产品对外的传播效率,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尤为重要。电视剧这种艺术形式有着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效果好等优势,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国产古装剧《甄嬛传》的跨文化传播,探析我国国产古装电视剧跨文化传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国产古装电视剧

一我国古装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遇到的挑战

1.1“文化折扣”现象。文化折扣,亦称“文化贴现”,它是指因文化背景差异,使得国际市场中的文化产品因不被其他地区受众认同或理解而导致其价值减少。因我国古装电视剧跨文化传播起步较晚,缺乏经验,文化折扣现象严重。即便是创造了较好出口业绩的产品,也多集中在东南亚国家,或者被欧美的华人社会所认可,难以进入欧美的主流社会,无法赢得普遍的国际认同。生活常识和生活方式等不同,导致国内观众认同的电视剧的风格、价值观、信仰、历史、社会制度等,在国外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有所降低。所以,文化结构差异是导致出现“文化折扣”现象的主要原因。欧美国家凭借着其强大的传播优势向他国大量输出自己的文化价值观,而对外来文化的传入则持抵制态度。《甄嬛传》在美国传播的最大挑战就在于此。《甄嬛传》进军美国市场面临的文化折扣问题,具体体现在多个方面。1.1.1翻译问题。字幕翻译是否到位直接影响海外观众对国产剧内容的理解程度,也影响着国产剧的海外市场拓展。从翻译学的双向性上讲,汉译英比英译汉难度高很多。汉语具有独特的语法体系、复杂多样的语义表达、固定深奥的诗词句法结构,汉译英难以做到信、达、雅,这就导致了美国观众难以理解中国电视剧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使得国产影视作品的文化价值折扣加大。这是很多中国古装历史剧在欧美国家难以打开市场的重要原因,也是《甄嬛传》在美国传播遇到的关键问题。1.1.2播出时长、形态问题。高情境文化和低情境文化是爱德华•霍尔在1976年提出了两种情境文化论。高情境文化中,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以群体共享的经验为基础,相互进行信息交流。而低情境文化以个体即“自我”为基础,没有共享共同的经验。欧美电视剧的叙事方式和中国电视剧有极大的差距,两者都属于低情境文化。美国观众的观看习惯和审美需求要求中国电视剧必须进行大幅删减和改编,而这样的删减和改编又会使中国电视剧丧失原有的文化韵味,削弱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播力。1.2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不同精神需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电视受众群体在审美爱好、文化心理等多方面各有差异,其对电视剧制作风格的要求也千差万别,因而各国的电视剧各有特色。而要推动国产电视剧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传播就需要了解当地受众的精神需求、审美倾向等,借鉴当地电视剧的创作风格,学习并吸收其中有益的部分,制作出能够符合国际受众喜好又富含中国民族文化色彩的电视剧作品。

二转变策略2.1坚持艺术创新

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源于艺术创新,没有艺术创新也就没有了竞争力。往往更具艺术创新性的影视作品能够符合时代潮流,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从而赢得更多的关注度,扩大海外市场。什么是创新?即电视剧的创作者,不拘泥于现有框架,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出奇制胜,创作出优秀的古装电视剧作品。2.2政府政策引导和扶持,国家营销力度加大。当下,中国国产影视作品对外传播相关政策偏少,缺乏全面系统的政策支持,不利于国产剧对外传播的顺利实现。我国政府应加大文化产业的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支持力度,以增强国产影视剧的国际竞争力。文化背景在客观上的不同,使得每个国家都有相关的政策来保护本国文化及其产业。这些政策是我国电视剧在对海外进行传播的阻力,政府可以通过外交活动减少国产影视作品在海外传播过程中受到的阻力,积极与欧美国家开展文化外交活动,力争为国产影视作品对外传播拓宽输出渠道。2.3满足海外市场需求。文化交流只有遵循公平、自由的原则,才能超越民族和国界的局限,实现跨文化传播。中国电视剧要实现跨文化传播必须尊重文化的平等性,采取相对的本土化策略,在内容和情节设计上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同时充分考虑欧美国家受众的审美需要和文化要求,并提高制作质量。因而,以出口为目的的国产剧在制作过程中必须对国际市场、外国受众群体作标准进行相关调查和分析,将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作为电视剧制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国产剧立足国际文化市场的基础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展现,在制作中需要将中国元素、民族文化同国际受众审美标准、认知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国产剧教育启发性同娱乐色彩结合到一起,以更加通俗和易于吸收的方式展现出当代中国的全新发展面貌。

查看全文

电视播音主持现代传播艺术研究

如今我们已经步入到融媒体时代,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有很多传统媒体逐渐走向劣势,例如纸媒。电视传播依然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传播方式,很多人通过电视媒体对信息资源进行观看以及掌握,这种传播方式是其他媒体所不能比拟的,电视媒体渗透力将强,仍然维持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电视播音主持是电视节目的重要部分,播音主持人的能力将决定电视节目的整体效果,还能影响其发展的状况。为此,应不断培养播音主持人的能力,提高其艺术感,打造出一个具有魅力的主持人。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现如今新媒体正在快速发展,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但是电视却不受其影响,依然占据重要位置,在电视节目当中,播音主持人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播音主持人最真要的作用是指将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观众,当主持人完成工作之后,主持的效果较好也说明主持人的人格魅力以及修养较高,这些都与主持人综合能力以及知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电视节目最重要的就是将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每一位观众,这将比电视就自身价值更重要。在当今现代传媒的视域下,优秀的但是播音主持人做发挥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要遵循节目的策划方案,作为电视节目的主要群体,要保证自己在主持阶段有更好的表现,这些都是电视节目播音主持人最基本的艺术要素体现。电视节目所呈现的效果能够影响较大部分的群体,其影响力不容忽视,为此,电视节目在播放期间,一定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防止误导观众,让观众能够通过电视节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我们常见的新闻节目当中,可以观看到国家的消息,以及民族的意志,这是一个严肃的节目,主持人的表现将体现出整个国家的素质,所以,此节目的播音主持人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形象,以维护国家形象为核心,不断向观众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形成一种牢不可破的正能量舆论导向。

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职业素养

电视播音主持人很可能会忽略自身的职业素养,无法达到更高的标准。如果想要提高电视播音主持人整体的职业素养,就要从根本入手,保证电视节目所展现的都是较为客观的态度。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生活的环境也有所不同,因此,对世界也有不同的见解,认知的方法有很大的差别。观众在观看节目期间,都会根据电视节目中多呈现的不同情况,在自己内心形成自我认知以及自我评价,对电视节目也有自己的见解,很多人会因为电视节目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因此,需要电视播音主持人从自身做起,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并且在主持过程中,要不断引导观众对节目形成正确的评价,进而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电视播音主持人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引导观众形成客观的评价体系,对节目做出正确的评价,防止有不当言论出现。电视播音主持人要保证在主持期间,不能带入自己的情绪,每个人对事件的看法都是不同的,主持人要做到的就是不被其他因素所干扰,防止影响自己的认知。如果做出不恰当的评价将会对节目有很严重的影响。为此,电视播音主持人最重要的就是将自己的想法进行隐藏,以客观的角度进行主持,保证的节目的效果,避免观众因自己的主持而产生不恰当的判断。电视播音主持人一定要保证自己在主持期间不能出现失误,主持人的想法要具有客观性,这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自己的价值观一定不能转移到观众身上。例如,在主持期间经常遇到某种事件是存在两面性的,这种情况下,主持人应以客观的态度应对此次主持,很多主持人会认为这种事件是积极的,但是不能将自己另一面的情绪表达出来,不能带有自己的情感,防止将此次事件主持意向偏离正轨。也有很多主持人认为这种事件是消极的,但是在主持期间不能暴露自己消极的情绪,这将预示这主持人不够专业,客观的态度才是主持人应有的职业素养。主持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表达上要保证客观对待,与此同时,也可以从积极以及消极的方面进行统一介绍,不能出现较大的差别,防止扭曲寓意。

坚持语言技巧的训练掌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