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写作十篇

时间:2023-04-10 04:22:21

文学写作

文学写作篇1

小学生,学写作,

多读书,多练笔,

常积累,写日记,

拟人比喻皆用上,

参加竞赛,争第一。

多加努力,勤练习,

文学写作篇2

这便是作文教学的现状。问题严重,令人堪忧!

愚不才,在作文教学中走过不少弯路,教训深刻,但在长期探索中略有起色。献丑了,与同仁共斟酌。若能抛砖引玉来。幸甚!

愚以为。作文教学无需搞那么多花拳绣腿,好看不中用。作文教学关键在写,重点在写。抓住写就是抓住了作文教学“牛鼻子”。古往今来,中外哪位写作大家不是“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呢?当代杰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若具体到作文教学就是动起笔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写中去猎取渊博知识,写中去培育盎然兴趣,写中去发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如坚持数月数年。准让你笔下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说到写,愚人的具体做法有二:

一、天天练:积累一升华

第一步是起始阶段要循序渐进。耐心诱导。90后孩子怕吃苦,一下逼急了会逆反的。从易到难,一句、一事、一见写起,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完成作业。

第二步是孩子上道了,则需严格要求,强化教育。使之持之以恒,习惯成自然,无论大人与小孩,均有一种惰性,人们常说的鸡公拉屎头节硬。一鼓作气容易,但热情不被时日淡化消磨,则要训练恒心。

随训练的坚持,我发现学生的些许变化:一是读课文认真了,读课外书多了;二是对身边人和事不再漠不关心,开始留心搜集素材了;三是日记内容有了升华,无论深度与宽度皆和起始时不可同日而语了。

二、单元练:设计一组装

单元练也就是正式作文课,一则有单元提示、引导:二则有几篇课范文;三则是有天天练做基础积累的支撑。如果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现在有了“米粮”,还有“炊”的示范。就即便是笨妇也应该做得来“炊”了,何况巧妇呢!

当然作文不是小儿玩积木,从设计(构思)到组装(实地写成文)还是有许多坡坎沟壑的。为摸清学生作文的难度,我在学生作文前先下水,探一探深浅,于是作文指导、评讲就有了发言权,不再是隔靴搔痒、不痛不痒了。

文学写作篇3

一、确定写作方向,建立写作档案

建立写作档案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还是很有讲究的。别的不说,光是作文的门类就非常多,有侧重写人的,有侧重写事的,有侧重写物的,有侧重写景的;既有写实的观察作文,也有充满幻想的想象作文。如果在建立写作档案时不分门别类,什么都做,那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最终导致的结果将很可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是做一些表面文章,就是浅尝则止、无法深入。所以在引导学生建立写作档案之前,首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兴趣和特长为自己的写作档案确定一个大的方向。

二、收集写作素材,丰富写作档案

如果写作档案中只有几篇作文,那显然资源太匮乏,根本没有建立写作档案的必要。因为写作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我们经常在写作指导课上发现这样的情况:许多学生面对洁净空白的本子紧皱双眉,两眼无神,那种难受劲真让人心疼。于是,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便让全班学生围绕一个题目,让大家说说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把学生说的有关词句写了满满的一黑板,结果是大家很轻易地就写出了作文,但往往是大同小异,作文中多是他人词句而少有自主体验和感受。如果换成另外的题目和要求,大多数学生又面临困难了。这种七拼八凑的素材来源只能给学生提供一时的帮助,却没有后继的潜力,不能持续地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想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要解决写作素材的问题,而且还要尽量使学生写作档案中的素材就像一眼“活泉”一般,常流常新。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写作档案表层,还应看到档案中的东西是不是丰富,有没有更新,可用的东西多不多?为此,平时在教学工作中就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收集写作材料,以备不时之需。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收集素材呢?首先要指导学生读书,从书本中获取写作素材,如摘录好词好句,写随笔和感想等。其次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生活实践活动,然后把所见、所闻、所想写在卡片上,放入写作档案中。

三、多方参与评价,升华写作档案

写作档案中有作文,有许多供写作用的素材,简直就是一个小型资料库了。但光有这样的资料库还不足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还必须对作文和素材进行评价,评价作文是为了获取作文知识、提高作文水平,评价素材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素材进行筛选和整合的能力。因为学生写出的作文和所收集的素材很有可能会出现偏离原先建立写作档案时的方向和繁杂、凌乱等现象,那就牵涉到如何评价的问题。为了使评价能做到中肯、客观,更好地体现学生的综合水平,达到激励的效果,就应广开言路,调动多方面的评价主体,运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就评价主体而言,可以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家长评、小组评等,评价方法可以是口头或书面表扬、精彩的篇和段上墙报,感情朗读和传阅、给家长送喜报、给学生发荣誉证书等,力求在评价中培养学生作文的欣赏和组织材料的能力,对素材进行鉴别和筛选的能力及整合能力。比如:有一个学生在建立写作档案时所确定的方向是写人,可是他所收集的素材中却有许多关于现代的战斗机、坦克、枪炮等图片,这些对他来说并非是很有帮助的材料,所以可进行适当削减。经过去粗存精之后,他的写作档案变得更有条理性,既使写作档案得到了升华,也达到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目的。

四、展示、汇报、交流,共享写作档案

文学写作篇4

一、激发学习兴趣,深化理解

小学生对新事物有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利用这一点使他们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到要学习的内容上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

写作时可以采取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自然兴趣盎然。在情趣的驱使下,适时提出对写作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从中感悟,增强记忆力,拓展想象空间。

运用情景再现教学,可以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求学状态下,教师只要为他们指出学习的方向,帮助他们理清学习的思路,监督和检验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完成情况就可以了。这时,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学生对学习资料的理解程度、学习效果都与过去不同,有了很大的提高。

小学生积累很少,缺少生活经验,仅靠课本的内容是无法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学生在学完课本以后往往还有浓厚的兴趣想了解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课外教学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拓宽他们的视野。

在教学中,面对学生一个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和互相研究中,学生才会闪现创造的火花,不但可以迅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且还可能发现许多新知识,有许多意外收获。这样不但使教师的教学得到有益的补充,更主要的是这也是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的教学方法,在教师放手之后,学生就会完全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而走上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之路。在这个自主参与、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二、加强自身朗读水平,重视学生作文基本功的练习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内容,由于诸多原因造成的教师表现方式和方法的局限性,难以达到语文教育资源的信息传递效果。只有加强老师的朗读教学,提高教师的朗读水平,才能恰到好处再现语言、节奏、格调乃至文翰的情趣、意味,能给学生提供语言、节奏、语气和语调等各方面的示范。

同时,重视练习学生作文的基本功。

1.说。在写作文前,让学生先用口说出自己写的作文内容,然后再写。

2.写。让学生抄写要求背诵的课文,做到一举多得,一是写字工整,二是写字正确,三是可以训练写作的分段,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四是词类的积累。

3.积。积累词汇和佳句。

4.改。形成自改、互改的习惯。大家读自己的文章,易于找到错别字,病句,以及文章的不连贯,互改可以触发学生的灵感,拓展视野,并提高作文的写作能力。

三、分类练习写作

1.写人

(1)外貌描写要努力刻画人物的外貌特征,充分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要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变化。

(2)语言描写要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要能表现人物的品质。对话形式要灵活,要符合人物的原生态。

(3)动作描写要能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活动,能显示人物的神态,精选词句,把人物的动作写准确。

(4)心理描写,常见的有:人物的内心独白,第一人称常用;直接刻画,常用“想”、“觉得”、“认为”等词语来引述;借幻觉梦境反映心理。

2.记事

做到写作的完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交代清楚。

3.写景状物

(1)写景要写出时令特征和地方特征。

(2)抓住景物的特点。

(3)描写的景物,要为文章的主题服务。

(4)构段方式常见的是总分、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来写。

(5)状物,要抓住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动态的特征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融入作者的情感。在写作时应有序的写作,如写植物按茎、叶、花的顺序写;水果按形状、颜色、味道来写;玩具从大小、形态、颜色、质地、玩法来写;写动物可以先写全身,分写眼、耳、嘴、鼻、腿脚、尾巴。

4.活动

参观、游览、访问、比赛等,注重场面描写,必须描写人物的活动和气氛。要把活动在这个场面的人物和要写的事融为一体。注意面与点的描写,面概括写,点细致的描写。场面气氛应始终一致。

5.议论(读后感),可以先叙述后议论,先议论后记叙,夹叙夹议。

6.看图作文

步骤有三:a:审图:总看,分看,再总看;b:联想:与生活实际进行联想补充。单幅图以图画为重点详写补充开头结尾,多幅图,弄清开头,高潮,结尾,并把图画连接起来;c:口述故事,调整思路,抓住重点,照图对讲;d:文字再现。

四、注重写作技巧传授

(一)审题

1.审清题目要求的体裁

如文题中有“记”字的提示词,确定是写人记事文。从文题中涉及的记叙要素来确定,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从文题的特点来确定。

2.审清题目中的关键词,即抓住“题眼”。

3.审题方法:a:分析法审题,题目中包含几个词语,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搞清几个词语之间的关系,掌握题目中的关键句;b:比较法审题;c:补充法审题。

(二)选材注重一个“新”字

(三)开头

做到:要统领全文,开头要引人入胜、简洁。

常见方法:自然式、直接式、抒情式、写景式、引用式、特写式、设问式、设疑式。

(四)结尾

做到:收束全篇,完成主体,简洁有力,自然新颖,留有余味,令人深思。

文学写作篇5

关键词:观察兴趣积累联想激励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最感头痛的是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写,无从下笔”。或者干脆抄袭,究其原因,关键是学生不会观察。鲁迅说过:“作文第一需要是观察”。而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在写作教学中,要避免学生“闭门造车,低头写作文”,要把学生的写作与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增强写作的实践性、真实性、趣味性、生活性。这就要求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善于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对周围所有的新事物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使之因好奇而产生兴趣,因有兴趣而乐于观察。兴趣是情感的体现,是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作文心理研究也指出,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在学习对象上。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呢?

1、培养学生敏感的新视觉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许多学生认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熟悉的人物没啥写。去年冬天的雾天特别多,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一个舞色朦胧的早上,我向同学们提问:“今天你们感到天气与往日有什么不同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今天下雾了”。“你们喜欢吗?”“喜欢”。“为什么呢?”“因为雾中的景色很美”。“怎么美?”“谁来说给大家听听?”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抓住时机,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生活就像万花筒,绚丽多姿。只有仔细观察的人才能发现事物那与众不同的美。下面我们一起到校园里转转,看看雾中校园那独特的美,好不好?”同学们在我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在校园里漫步,认真地观察着,伸出手去想抓住从身边飘过的雾,还不时地发出赞叹声:“太美了!像小精灵调皮地在我身边跑来跑去。”“像妈妈的手在抚摸我。”“像走进仙境一般。”……我也被雾中的美景陶醉了。这是不知谁惊叫一声:“看,那时什么?”这不由地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顺着他的手指一望,啊!每个教室在雾的笼罩下发出耀眼的光芒,使你的眼睛不由得一亮。琅琅的读书声由远而近,声声入耳。这美丽的景象没有哪位画家能够描绘出来。再看看同学们好像已经忘记自己身在何方,张大嘴巴。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眼前的景物是多么的喜欢,对熟悉的事物有了新的视觉。

2、通过学生5w的口头禅,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俗话说“多说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为给学生写作积累素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我让每个学生把一天当中看到、听到的事,用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的句式,大家感觉很容易,这样就大大调动了他们观察的积极性。这时我要求小组长把同学们说的最新鲜的事记下来在中队交流。推荐出最好的,把它当作当天的“新闻”播出一次,当听到自己的“新闻”时。个个高兴得眼睛眯成一条线,高兴双手不停地叫好。看到别人的成功,其他同学也都跃跃欲试。有的同学为收集到比别人更好的“新闻”,回到家中,看电视、听广播、阅课外读物,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小事,养成了留心观察的习惯,自然也有了浓厚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观察。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之不尽”。这段话概括出了作文与生活关系:生活是作文之本。只有让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大环境中观察认识、体验,才能在写作时下笔如有神“,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每天5分钟演讲,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任务明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观察的效果,所以,在观察前,需要我们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如有一次我带领学生参观敬老院,参观前先给学生讲清楚这次观察的重点,如:敬老院有哪建筑设施?敬老院里的工作人员待老人如何?参观时你听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带着这些问题去参观,学生有了明确的目的任务,他们象小记者一样边走边看,边问边记,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在观察敬老院后,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到:“走进敬老院,一坐高楼映入我的眼帘,墙上贴着白瓷砖,显得庄重大方。再看院内专为老人娱乐的乒乓球台、各种健身器材,应有尽有。老人们在这里生活的快乐无比,一个个神采奕奕,精神焕发。”还有的在作文中写到:“再看看那些工作人员,一个个比亲人还亲,来回穿梭,帮着为老人倒茶、按摩,忙的不亦乐乎,老人们高兴得脸上乐开了花。”由于此次活动同学们明确了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学生觉得有内容可写,文章也写得有声有色。

2.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

显示在生活中学会了观察,这就解决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内容空洞的毛病。可多数学生在活动之后,写的文章却条理不清,内容一团糟。因此学生在明确了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之后,还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让学生明确观察常常常常的顺序,要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观察的目的确定。观察景物一般采用空间顺序,可以定点观察,也可以异步换景;观察人物,可以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去观察,观察物件、动植物可按事物构成的几个方面去观察;观察运动着的事物,则应注意运动的全过程,注意时间上的变化。除此之外,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重点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先要对事物的全貌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然后从诸多方面考虑什么才是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又能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比如我让学生写《我的家乡》一文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教材中写某地景色的课文;如〈〈桂林山水〉〉、〈〈迷人的天山牧场〉〉、〈〈西双版纳密林奇观〉〉,再让学生细细体会,看看作者抓住事物的什么特点,采用什么样的顺序写,为学生提供写作的范例,最后才让他们联系自己的家乡,学会抓住特点按顺序描写自己家乡的美景。这次作文同学们有的抓住春季百花盛开的特点描述,有的抓住秋季美丽的田园风光描述,有的抓住家乡的特产进行描述。浓浓的乡土气息跃然纸上,真实的再现了家乡的美景。在作文有个学生写道:“你看远处,这块瓜秧像绿色的地毯,棉花象无边的白色海洋。沉甸甸的棉桃把棉枝压弯了,一个个棉桃似一个个铜铃,在晨风中叮当作响。近处,田埂上的野花虽叫不出名字,却开得争奇斗艳,有粉的、有白的、有蓝的……上面还有一些小水珠,晶莹透亮。”这段话从远到近,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地瓜秧、棉桃、野花的特点,写得美丽动人。

3.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要善于展开联想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此要重视想象能力的培养,设法活跃学生的思路,启迪思维。平时学生看到的人、事、物、画面,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想象越丰富,才思才会敏捷,学生作文时的思路就会越开阔。例如:在洛南新区参观时,学生看到眼前高楼林立、美如花园,回忆过去的荒凉,观察眼前的美竟,展望更加美好的未来。一位学生写道:“我眼前呈现的仿佛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它要从开发区的怀抱中起飞,它飞向蓝天,飞向全国,飞向世界,它要告诉天下所有人,洛阳高新技术开发区,要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展开了,写作的源泉找到了,勤于动笔的写作激情也就产生了。

文学写作篇6

“作文难”这几乎成了大多数小学中年级教学的通病。每当语文教师把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时,大多数学生都免不了抓耳挠腮,过了半节课还在“望题兴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想: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课外书籍看得太少,知识面太狭窄,语汇太贫乏。尤其缺少细致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在二十几年中的语文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有让学生把握好这一环节,才会终身有益。因此,我平时留意作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知道。

一.体验生活,注重观察

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学生对客观事物熟视无睹怎能写出文章?应该让学生去观察事物,获得第一印象,掌握第一手材料有东西写。

在写《春天来了》这篇写景记叙文前,我领学生一起去观赏我们学校四周的美景,老师、同学一道,这个谈景物的声、哪个谈景物之色??????大家七嘴八舌,好不热闹。在这其中让他们去发现美、领略美、描绘美并随时记录在小本子上。回到教室后,大家再议论议论,学生就会有话可说了,有事可写了。

二.佳作欣赏,拓展视野

我经常挑选班上的优秀习作在班上让学生欣赏。从文章审题、结构、布局等各个方面去评,并每次选择一个角度作为重点又作为欣赏内容。借此拓展学生的视野,在写作时有所借鉴。

三.积累词语,丰富语汇

平时,我非常注意学生的词汇积累,在课本上要求背诵的一定要背下来,不要求背的优秀语段,我也要求他们背诵。有些词语、段落让他们抄在笔记本上,在欣赏课外的优秀习作时,我就让他们摘录那些好词好句或佳段。这样持之以恒,学生用时可信拈来,丰富了作文的语汇。

四.典范课文,精讲细讲

小学语文中年级在教材上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古今中外名篇。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写作技巧,都堪为典范。其中,有些文章,学生特别感兴趣。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本文用了象征的手法,用樟树的拒虫香气特点来象征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在分析此文时,占用的课时较多,师生一起欣赏,一起解剖,学生收获很多。课后,我做了一个小作文,以“植树造林好处多”为开头写几段话,有47名学生的习作大多较为满意。

多年来,我一直在摸索总结,深受学生欢迎,他们的兴趣越来越浓。我想,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求知欲,才会调动积极性,一改学生害怕写作文的被动局面。

小学作文以记事为主,写人的文章也是用记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因此老师对学生记事作文的辅导应该多重视。记事作文首先应该让学生多体验生活,会细致观察,有深层思考,当然要有一定的写作技巧,比如:记叙文六要素等。总之辅导好一节作文课,开始的确重要,希望认真对待。

1、一般开头可以用议论式或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2、结尾要画龙点睛,要与前头相结合。

3、中间可以用过度段,更紧扣题。

当然,这写出来的作文是一般般,但四年级的就够了。

要更好,见下:

1、词语要用得好,字数必不可少,质量也要好。

2、要写好,作文要新颖。

作文开头:

1.开门见山法:

运用这种开头方法作文,必须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就是说既要根据材料确定好要表现的中心,又要准确的概括。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作文时可以随时考虑围绕中心描述,这样容易使文章的中心突出。读者读起来也容易抓住要领,掌握基本内容,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

2.抒情揭示法

3.倒叙法:

这种开头,由眼前的情景,联想起以往的事情,引起回忆,沿着这个思路叙述往事,形成倒叙。运用这种开头方法作文,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描写眼前看到的什么事物,并给人强烈的印象;二是要揭示看到事物包含的意义,用准确精炼的语言概括;三是要写由此而联想什么,引出一系列的形象鲜明的记忆。

4.时间地点法

5.描写景物法

文章结尾:

1.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2.言为心声,呼唤号召

3.巧妙发问,引入深思

4.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文学写作篇7

现行小学语文高年级的教材是按读写训练组的形式编排的,每一个训练组又是一个什么特点呢?从编写来看,读写成对,相互对应;从训练来看,有一个训练体系,前一个重点训练项目是后一个的基础,后一个是前一个发展的结果;从组织形式上来看,它有导读、预习、讲读课文、阅读课文、读写例话、基础训练六部分,包含着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三种教学组织形式;从地位作用上来看,它是重点读写基本功的训练。既然教材是这样编排的,当然应该按这样的教材特点来教。我觉得,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对教材的处理方法必须要有一个彻底的改革,至少要注意三点:

第一,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定。过去,在教学设计时,目标的确定是多元化的,由于主攻方向不明了,多是只完成半个阅读过程,只能是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得到一些有关字、词、句的训练,而读写能力却得不到提高。怎样才能较好地确定教学目标呢?我认为,应该由一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来定向,这是因为一组教材中的导读、预习、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都是受读写训练重点所制约的。导读,介绍该组重点训练项目;预习,提示学生怎样学好重点训练项目;课例,是举例、感知重点训练项目;读写例话,理解重点训练项目;基础训练,运用重点训练项目发挥其功能。这个功能实际上都指向重点训练项目,是一种整体功能。从这一点来考虑一组读写的重点训练项目,理所当然的是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三种教学组织形式共有的教学目标,共有的训练重点。

第二,要重视教学结构的设计。训练组的结构不同于单篇教学的教学结构。它的主要特点是:(一)它发挥整体功能,旨在完成第二阶段的任务,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二)结构形式。以重点读写训练项目作为核心和依据,贯穿于一组教材的全部内容。(三)整体训练。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在一组教材的阅读过程中不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存在,而是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出现。(四)整体效应。整个教学是一个学生由悟到懂到实践的自学训练过程,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阅读教学过程的设计,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悟”的阶段。这是第一教学环节,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对所学的重点训练项目有所领悟。其主要活动为:(1)由导读引出教学目标;(2)由预习导出操作步骤;(3)由课例中的思考、练习找到默读思考的“纲”;(4)以思考题为导向,自学阅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形成技能。那么第七册第二组的教学,就是先要知道本组学习的目标是学会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再了解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方法的步骤,然后按照提纲边读边想。经过反复揣摩,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有个初步认识,最后按照课后提示,用学到的方法去学习阅读课文。(二)“懂”的阶段。这是第二大教学环节,也是认识过程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课例”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这一环节先是重温课例有关内容,分析其特点,然后再归纳其共同特点,最后达到理解的境界。(三)实践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是放手让学生练习,这个练不是盲目地练,而是按读写训练项目的要求定向练;这个练也不是少量地练,而是大量地练。通过练,将读写基本功的训练化为技能技巧。由上述各环节的教学安排可以看出,这种教学结构是一个以读写重点训练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以练为主的训练过程,是一个适应训练组教学的一种训练结构,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

第三,要重视时间的再分配。要把教学课时变为可用课时,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随着教学组训练的需要,教学课时要进行一个较大的调整。总的趋势是,压缩阅读教学过程中第一阶段的教学时间,增加第二阶段的课时,即减少教师讲的时间,增加学生练的时间,做到真正的由扶到放。在实验班里,教师根据其经验强调讲读课从语言文字到理解内容的教时不超过一课时,强调要打通课时,统筹安排,并且对课时进行一个原则规定。如一课时教完的课文,上半堂为阅读教学过程的第一阶段,下半堂为第二阶段;两课时教完的课文,第一课时为第一阶段,第二课时为第二阶段;三课时教完的课文,第一课时教第一阶段,第二、三课时教第二阶段。这样的安排,为读写训练提供了大量的时间。如第七册第二组的教学时数由11节压缩为7节,这7节中,用之于第一阶段的只有2节,用之于加强读写训练的就有5节。时间宽裕了应该怎样利用?我认为,只有按照训练组的过程来练,才有可能使这些时间成为有效时间,达到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的目的。

文学写作篇8

初高中阶段每一个学生的首要目的最终目的唯一目的就是考高中考大学,每天除了做题就是做题,没有时间去阅读书籍,导致视野狭窄,阅历单薄,文采匮乏,思想浅薄。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的生活就是起床、上学、上课、放学、回家,每天都在重复着单调的循环往复运动。我甚至觉得他们比西西弗还要可怜——至少西西弗滚石头的过程中还可以看看山上的风景,而他们呢,失去了生活,禁锢于两点一线之间,没有了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还能写出什么?

中考高考的写作是有要求的,有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比如,你的思想要健康向上,你的立意要切题,你的文体要明确,你的字数要写够,你的文章要有文采,你的选材要得当……而我们的老师也时时刻刻拿着这些条条框框提醒告诫每一位学生,这样无形当中就给学生套上了紧箍咒,使得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为了从整体上保证成绩,许多老师向学生传授应对大考的写作秘笈或者干脆规定作文的写作模式:尽量写议论文,因为记叙文释题的深度性不够,风险系数大,高分率偏低;多用排比句对偶句多用修辞;作文要“凤头”“豹尾”“猪肚”,开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中间怎么写规定的一清二楚;主题要宏大深刻,尽量往国家大事上靠拢……有了这些模式,学生只要写作便会套公式。在这些模式公式中,学生渐渐迷失了自我,从而失去了自我,本有的想象的翅膀被捆缚的结结实实,他们表达的不是真性情,写的不是真自我。正是在模式化写作的指引下,每篇作文都会出现屈原、岳飞、辛弃疾、陶渊明、司马迁,用一个名词叫“宏大叙事”,这样文章有深度;每篇作文的开头都是一大串葡萄一般的排比句;在模式化写作的指引下,年龄不大的孩子能喊出高深的政治口号,他们敢说大话、空话、好话、假话,由“春来草自青”可以扯到汶川大地震。卢梭说,任何刚劲的东西,任何伟大的东西,都不会从一支唯利是图的笔下产生出来,让十几岁的心灵承担这么多道义是不是有点残忍,有点沉重?身为老师,我也在走着急功近利的套路。每当我给学生讲完作文该怎么写之后,我的内心会有隐隐的不安,因为我觉得我用自己的意志禁锢压制他们自由驰骋的灵魂,就像把一群任意翱翔的小鸟硬生生的赶进一个阴沉沉的铁笼。

有人会说你在这横挑鼻子竖挑眼,那你说怎样做才科学合理?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也许我们该去请教请教昆德拉、马尔克斯、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帕斯捷尔纳克,你们是如何写出如此伟大作品的呢?当然,与大师们直接对话是不可能的了。如果抛弃功利化教学,我愿意采用下列方法(有的过于理想化,较幼稚,请勿见笑)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一、用文化经典来熏陶学生,让他们感受经典的魅力

我会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让他们去阅读更多的经典作品。我会把我所知道的名家名作多推荐给他们,并时常在课堂上为他们朗诵佳作,然后配以我个人的分析与点评,使他们切身感受到文学经典的魅力,并教给他们阅读经典的方法。通过经典来提高学生个人的语言水平,充实写作技巧,加深思想深度。在经典当中,我更愿意推荐西方的作品,不是我崇洋,在人性的挖掘上,个人觉得西方的作品要远远超过我们。中国的作品往往体现的是浓厚的政治色彩,作品中的人都是为政治服务的,所以就忽略了人性。我个人觉得西方作品读多了,对人性与心灵就会表现越为真实,越为透彻。

二、带领学生周游世界,游遍所有的山河大川名胜古迹,了解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开阔视野增长阅历

余秋雨如果没有丰富的旅行经历,肯定写不出《文化苦旅》《千年一叹》。学生需要阅读文字书,但更需要阅读世界阅读社会这本无字大书各个国家山河大川,古迹风土人情,是最博大最精深的文化,是最为宝贵的财富。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广泛涉猎这些世界文化,那么他们的眼界会得到极大的开阔,精神思想内涵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自然会加深对世界的认识。只要他是个有心人他一定会写出伟大的作品的 。

三、施行开放式写作,自由式写作,让学生不再受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

文学写作篇9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写作

1.引言

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Boud,1995)然而,学生的自我评价仍是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人们往往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习惯于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没有评价的权利,因而不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再加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戴军熔,2004),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高。而自我评价能力是自主学习的心理基础,是学生学业能力的最能动的因素(李静纯,2002),因此,让学生参与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大学实施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大学生应该具有自我评价意识和学习的自主性。在大学写作课堂中,笔者实施了自我评价项目,分提升意识、参与自我评价和培养策略三个阶段进行(O’Malley1996;Tudor,1996),以便给学生提供参与自我评价的机会,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并且在发展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2.写作自我评价项目的实施步骤及常见问题

写作自我评价项目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实施:

2.1提升意识阶段

学生对语言及语言学习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如果不给学生审视这些观念的机会,他们就会坚持原有的观念,而很难接受新的知识和形成新的观念。教师可让学生讨论成功的学习者和不太成功的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文秋芳,1996),分析写作学习策略的异同,从而使其认识到自我评价的重要意义,同时反思自己的写作学习策略,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意识地逐步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学生在提升意识阶段容易产生的问题有:

(1)有的学生对英语写作学习失去信心,认为任何方法都无济于事,对此采取漠然的态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经历了太多的失败,不愿再付出任何努力;

(2)有的学生认为这样做是浪费时间,评价只是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他们心目中的好学生的职责就是上课认真听讲,记好笔记,考试考个好分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学习的主动性还很差,对教师还存有很大的依赖性。

为了避免出现以上问题,教师应向学生明确自我评价项目的意义和目的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另外教师还要针对个别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指导,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审视自己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渡过观念转化时期,尤其是英语写作基础差的学生。

2.2参与自我评价阶段

参与自我评价阶段分两步进行:同伴评价和学习者的自我评价。

2.2.1同伴评价阶段

同伴评价是指同班同学对某一个学生的学习、作品或学习过程的评价。同伴评价是一个有效的交流和互动的过程,它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一部分。

写作的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可以有话可说。如大学生要面临毕业后的求职,可要求学生写英语自荐信,给英语老师写信,汇报一学期的成绩等,从而把英语学习与自我评价联系起来。写作中的同伴评价又分为四种方式:(1)直接提供评价标准(龚亚夫,2002);(2)共同商谈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标准,然后运用评价标准;(3)运用分析性评分。(Gallagher,1998:265)以上三种活动都应分小组匿名进行,组内每个成员必须阅读完小组中的样本,讨论、协商,最后提供适当的评价;(4)要求评价者要对被评价者在以下几个方面负责:指出文章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O’Malley,1996:158)

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要对整个小组负责,教师可要求学生对本小组的写作活动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参与程度、个人责任、倾听和尊重、提供帮助。

以上活动属于输出性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检验英语写作水平,并促进英语写作标准的内化,是一种值得向学生推荐的学习策略。

学生在同伴评价阶段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1)评价难度太大。例如在写作评价中,有些学生不能正确指出文中语言方面的错误。这是因为学生的英语水平太低,很难对同伴的表现作出评价。

(2)评价缺少真实性。在写作同伴评价的分析性评分中,有的同学缺少与其他同组同学的协商,导致给出的分数不合理。这主要是因为有的学生太过自信,缺少与人合作的技巧,或是缺少责任心;

(3)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度较低。在英语写作同伴评价中,性格外向的同学比性格内向的同学参与度高。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在实施评价标准前让学生进行讨论,以利于评价标准的内化,或者直接让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订;在同伴评价中,坚持异质小组评价的方式,这样优生、差生可以互相帮助;在小组评价中,每组选出一人任组长,负责监控本组的评价活动,以确保评价的真实性;为性格内向的同学提供更多的展现机会,提高其参与度。

2.2.2自我评价阶段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对于自己的成绩、学习进步状况和发展进行反思的过程。同伴评价为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供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技能准备。学生写作自我评价阶段常用的方法有:填写自我评价问卷、写学习周记和写作过程的自我评价。

文学写作篇10

一、什么是数学作文?

学生学数学的感受、疑惑;作业练习的得与失;看到某些现象联想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刻苦钻研、巧妙解决难题的过程等,都可以用作文的形式写下来。这些与数学有关的日记、小论文等就是“数学作文”,如数学童话、数学课堂、数学知识、数学故事、数学人物等。

二、写数学作文的好处

1、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中常把生活情景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周围。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学生便养成了勤于观察,动脑思考、仔细分析的习惯。因有生活为基础,来源于亲身体会,学生很喜欢写这类题材的作文。

2、展示学习知识的过程。

当一知识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学完后,让学生回顾一下,尤其是解决重难点问题的学习过程,有侧重地选择自己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一点叙述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学知识时关注重点攻克难点,很好地掌握知识体系。

3、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有限,所以有学生认为数学难学。让学生写“数学作文”,能增强学生数学思考的意识,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

学生每天都接触数学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有许多想法,我们现在不是要求学生要有创新意识吗?写数学方面的日记,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写好数学作文,学生不仅要动手动脑,做实验、做调查、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还要学习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实践能力得到极好锻炼。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5、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每一次试卷发下来后,总是有喜有忧。让学生把答题的得失、应吸取的经验教训、今后的奋斗目标写出来,可以了解学生内心变化,及时调整他们的心态,便于对心存障碍的学生进行辅导,避免学生取得成绩时骄傲浮躁,遇到挫折时消沉低落。数学作文是师生心灵沟通的一座桥梁。

6、活跃思维,丰富课外生活。

许多人都认为学数学很枯燥无味,整天陷在题目堆里。其实不然,比如有效引导参加《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大王》、《时代学习报》等的续编工作,会使学生在奇妙的数学王国中快乐邀游。

三、注意事项

1、要求不能过高。以培养兴趣和初步提高数学能力为主。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有一整理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一刀切。要遵循“四个结合”,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

(1)引导与放手相结合。

(2)指导与自改相结合。

(3)多种展示与交流相结合。

(4)编印文集与作品投稿相结合。

2、给予写的材料。如预习工作中读懂了什么,什么地方还不懂;学完新知后尝试把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看图编题、补写条件、补写问题等。

3、不可占用课内时间。对学有余力的可鼓励多写,想写多少就写多少;对不愿写的多和他交流,提示内容,告诉方法,久而久之,他可能就想尝试了。总之决不能使其成为学生的负担。

4、整合资源。用好家校网络平台,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几年有心尝试,本人取得了可喜成绩:有12篇数学作文在《时代学习报》发表,3篇在《小学生数学报》发表,8篇获《小学生数学报》优秀小论文评比一、二、三奖,5人获《小学生数学报》“故事大王”、“小故事家”和“挑战大王”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