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影像学范文
时间:2023-03-20 04:54: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肿瘤影像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35例鞍区肿瘤中,垂体瘤18例,颅咽管瘤13例,脑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蛛网膜囊肿个1例。着重分析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还对鞍区肿瘤的定性诊断作了讨论。
【关键词】鞍区;肿瘤;影像学
【中图分类号】R73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042-01
鞍区是颅内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多数可根据影像学表现确定肿瘤发生部位,范围大小,密度,并能作出定性诊断。
1资料与方法
本文收集了我院自2003~2008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肿瘤35例,其中垂体瘤18例,颅咽管瘤13例,脑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及蛛网膜囊肿个1例。所用影像机GE9000Ⅱ型,30例用冠状面扫描,2例用横断面扫描,3例用冠状面及横断面两种方法扫描,层厚为2~5mm。31例做了强化扫描。
2影像表现分析
垂体腺瘤18例。根据肿瘤是否分泌激素分为有分泌功能的及无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有分泌功能的分泌生长激素的嗜酸性腺瘤2例。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嗜碱性腺瘤2例。分泌催乳激素的催乳激素腺瘤1例。无分泌功能的嫌色细胞瘤12例。根据肿瘤的大小直径小于10mm垂体微腺瘤1例。男6例,女12例,年龄27~74岁。
2.1垂体微腺瘤1例采用直接强化冠状扫描,鞍区见9mm×10mm×8mm类似圆形低密度区,边缘清晰,密度不均匀,肿瘤基底部紧贴鞍底,使鞍底骨质受侵犯,局部凹陷,骨质轻变吸收稀薄。大于10mm的腺瘤17例,为类圆形10例,分叶状或不规则7例,17例均作了平描及强化扫描。平描示:8例为略高密度(CT值为40~60Hu)。5例为高密度(CT值为60~80Hu)。4例为低密度(CT值为35Hu以下)。强化示:8例为不均质强化,低密度区CT值为5~16Hu,高密度区CT值为40~90Hu。6例为环状强化。3例为均匀强化。肿瘤侵犯鞍上池16例,鞍上池显示不同程度的填塞或闭塞。4例累及三脑室。2例引起双侧脑室扩大。2例向下破入蝶窦。14例鞍底骨质吸收变薄。1例见有钙化。CT值为130Hu。
2.2颅咽管瘤13例年龄6~45岁,男7例,女6例。13例肿瘤均位于鞍上,6例引起蝶鞍扩大及鞍背骨质吸收。肿瘤最大为72mm×88mm。肿瘤形态呈圆形。类圆形9例,分叶状4例。平扫4例,平扫加强化4例,直接强化6例。平扫为低密度胶囊性肿块,CT值为负10~15Hu。增强扫描表现为环形强化,囊壁规则,CT值为40-67Hu。12例见有钙化。7例肿瘤囊壁呈环状钙化。5例肿瘤呈结节状或弧状钙化,CT值为90~230Hu。13例肿瘤均侵犯鞍上池,鞍上池不同程度的填塞和闭塞,12例三脑室受累及,9例双侧脑室扩大。
3讨论
3.1垂体瘤垂体瘤直径小于10mm,仅位于鞍内,蝶鞍无明显改变,鞍底可见局限性向下凹陷,骨质吸收变薄,垂体内显示局限性低密度区,以上征象为微腺瘤的主要特征。在诊断微腺瘤时,应注意观察正常垂体的高度。大于10mm腺瘤易于显示,影响表现为:肿瘤向下侵犯蝶窦,使蝶窦受压,变偏或肿瘤直接破入蝶窦内。向上肿瘤可突破鞍隔侵入鞍上池,使鞍上池变形,鞍上池部分填塞或闭塞。向两侧可侵犯及双侧海绵窦,表现为海绵窦扩大,肿瘤包绕颈内动脉,侵入的肿瘤常较海绵窦及同侧颈内动脉强化少,海绵窦内的颅神经受压,移位,变形或不显示,海绵窦侧壁受侵蚀,广泛骨质破坏。此征象对诊断垂体瘤亦有较大的定性意义。肿瘤密度显示为不均匀,CT值在90Hu以上者无疑为肿瘤钙化。而密度低、CT值与脑脊液相近者,大多数为肿瘤的坏死或囊性变所致。肿瘤形态多呈类圆形,边缘清晰,光滑,尤其后缘,肿瘤可突入三脑室前部和双侧脑室前角的内下方,并有脑积水表现。本文有7例均有三脑室及双侧脑室受压征象。
3.2颅咽管瘤典型部位位于鞍上池,因此较垂体瘤更易侵及三脑室和室间孔,常出现双侧脑室扩大征象。本文13例其中8例出现双侧脑室扩大。颅咽管瘤一般发病年龄较小,有87%的病例可见囊变或钙化。所以囊变和钙化是诊断颅咽管瘤的主要依据。本文11例见有钙化,但个别瘤体较小可无钙化,并见有向鞍内生长,鉴别往往有困难,本文1例为上述情况而误诊为垂体瘤。当肿瘤主体在鞍内,但肿瘤与鞍底之间仍有间隙,则首先考虑可能不是垂体瘤。
3.3鞍结节脑膜瘤来自鞍结节脑膜瘤,占脑膜瘤的10%左右,常见于鞍结节,鞍隔及蝶骨平面,本组2例均起源于结节。肿瘤形态呈类圆形边缘显示清楚,光滑、规则。平扫密度增高或等密度,有时可见斑点状或不规则钙化。增强后呈均质性明显强化。本文2例均未见钙化,肿瘤相邻骨质可见骨质增生或吸收,蝶鞍一般无扩大。肿瘤较大时或因颅内压增高时出现扩大,变形骨质吸收或破坏。本组2例均未见蝶鞍扩大。仅仅鞍上池受侵,鞍结节骨质吸收,1例侵及三脑室,2例病例术前均误诊为垂体瘤,回顾分析误诊原因:主要是对影像征象分析不全面和认识不足。
3.4蛛网膜囊肿发生在鞍上的蛛网膜囊肿,内含脑积液,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增强后无强化,在鉴别诊断上应注意与不典型无钙化的颅咽管相鉴别。
篇2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2年4月~2014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行CT或MRI检查显示有明确病灶且有病理结果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3例,女性12例,男性1例,年龄31~75岁,中位年龄55岁,9例为功能性NETP,其中8例为发作性低血糖,1例为多毛症,4例为非功能性NETP,1例表现为上腹闷痛,1例为声音嘶哑,1例为便血,1例为体检发现。13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并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1.2检查方法
1.2.1MRI检查:使用GE公司生产的DiscoveryMR750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统,腹部相控阵线圈+脊柱相控阵线圈,行常规T1WI、T2WI图像扫描,包括T1WI快速梯度回波序列,T2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采用平面回波SE类型的弥散加权成像,B值分别为50、400、800s/mm2。DWI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序列,横向轴位成像,扫描层数30层,层厚8mm,横向轴位成像,层距2mm,视野320×320mm,矩阵192×192,并行脂肪抑制,激励次数为6次,自主呼吸下进行DWI扫描,MR扫描采用3D-Vibe快速梯度回波序列,造影剂钆喷酸葡胺0.1mmol/kg,用高压注射器推注,注射速率2~3ml/s。1.2.2CT检查:使用西门子128排或双源CT进行扫描,层厚5mm,增强扫描采用泛影葡胺50ml,用高压注射器推注,速率5ml/s。
2结果
13例神经内分泌肿瘤8例位于胰腺,纵膈2例,胃肠道3例,最大径平均值为3.5cm,其中纵膈及胃肠道病灶普遍大于胰腺病灶,形态多种多样,有类圆形,分叶型及团块状等。发生于胰腺的8例均发生肝脏转移,而另外5例均为发生远处转移。
2.1MRI表现
MRI检查有8例,均位于胰腺,胰头部3例,胰体尾部5例,T1WI中3例为等信号,5例为低信号,T2WI中2例为混杂高信号,4例为高信号,2例为稍高信号,DWI中实性部分均为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中6例动脉早期即明显强化,(图1-2所示),2例门脉期强化明显,延迟期强化程度均有不同程度减低,但仍高于周围正常组织。囊变坏死区无强化。8例中仅3例出现“双管征”。
2.2CT表现
CT检查有5例,位于纵膈2例,胃肠道3例,病灶平扫均为等低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均呈中等度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均有不同程度减退,囊变坏死区均无强化。
2.3病理学检查病例均经
过手术切除并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型13例病灶中G1型有5例,G2型有8例,G1分型中Ki67%<2%,Syn、CgA、CD56均为阳性,G2型Ki67%>3%,Syn、CgA、CD56均为阳性。
3讨论
3.1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及病理
神经内分泌肿瘤在免疫组化未广泛应用前,主要是以类癌、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多肽瘤等分别命名,而随着免疫组化的应用,这类肿瘤均被归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发生于胃、肠、胰腺等部位[1]。最常见的类型是类癌,占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50%,最常见的累及部位是胰腺[2]。根据肿瘤分泌的物质又分为两大类:功能性和无功能性。免疫组化分型有G1~G4型,仅G1为良性,G4恶性程度最高[3]。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定位、评价肿瘤与周围组织、血管的关系以及是否转移等。CT及MRI检查对肿瘤的评价有重要价值[4-5]。报道的13例病例中,发生于胰腺的8例病灶直径均大于2cm且有肝脏转移,预后较差,病例分型也均为G2型,Ki67%>3%,也提示预后差。发生在纵膈及胃肠道的5例病灶均未发生转移。Ki67%<2%,提示预后较好。
3.2神经内分泌肿瘤MRI特点
DWI是诊断神经内分泌肿瘤重要序列,8例胰腺病灶DWI均为高信号,ADC均为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可以客观地反映瘤体血供情况及瘤体与周围血管的关系[6-8]。增强扫描时候肿瘤较早出现的明显强化是其特征,但是肿瘤强化消退的快慢程度不一。此外,发生在胰头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较少出现“双管征”。本文13例病例,DWI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时候肿瘤呈现明显强化是其特征。但是肿瘤增强的快慢以及消退的快慢程度不一。
3.3神经内分泌肿瘤CT特点
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为富血供肿瘤,平扫常呈等密度,增强扫描时动脉期常呈明显均一强化,再结合其特异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较为容易。而无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可多种多样[9]。
3.4鉴别诊断
篇3
【关键词】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是最常见的纵隔肿瘤之一,好发生于后纵隔[1]。
1 资料与方法
搜集1996年3月至2005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神经源肿瘤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6~68岁,中位年龄45岁。
采用Siemens Somatom HQ2、GE Lightspeed 16螺旋CT扫描仪以及GE Signa 1.0T超导型磁共振机,CT扫描条件为120~150 KV,180 mA,层厚5 mm,扫描范围自胸腔入口至肋隔角,所有病例均做CT平扫加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由肘部静脉注入碘海醇300 mg/ml,80~100 ml,速度2.5 ml/s。
MRI采用TOSO线圈,所有病例均分别进行自旋回波横轴位和冠状位T1WI扫描及快速自旋回波T2WI扫描。T1WI:TR/TE 300~500/8~10 ms,T2WI:TR/TE 3500~4000/96 ms。矩阵256×256,层厚5 mm,间隔2 mm。所有病例除平扫外均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扫描结果由2位有经验的高年资医师进行综合分析。
2 结果
2.1 病变部位及CT、MRI表现 肿瘤位于后纵隔脊柱旁15例,中纵隔5例,直径5.0 cm 9例。肿块有包膜,大多数形态呈圆形,脊柱旁肿块沿长轴生长,不跨越中线,6例见肿块沿椎间孔入椎管,压迫脊髓,椎间孔扩大骨质受压破坏。肿瘤对邻近脏器、血管以推压为主。
20例中16例CT平扫为等或等低混杂密度,4例为低密度。20例MRI检查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14例作增强检查,11例有中度至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边缘环状强化。所有肿块分实性、囊实性两大类,小的直径5.0 cm中央区往往有坏死、囊变。
2.2 病理与CT、MRI对照 本组中神经鞘瘤17例病理表现为圆形或结节状有完整包膜的灰白色或灰黄色略透明肿块,切面可见漩涡状结构,有时有出血和囊变。相应CT表现为等低密度,密度不均,增强扫描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 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神经纤维瘤3例表现为边界明显、无包膜、质硬,切面灰白略透明,可见旋涡状排列紧密的纤维,极少发生囊变、坏死。相应CT表现为等密度,密度均匀,强化幅度低,MRI 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3 讨论
3.1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病理学特征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是最常见的纵隔肿瘤之一,好发生于后纵隔区。大多数起源于肋间神经近脊椎段或行走于椎旁交感神经链,因而多位于胸椎两侧的椎旁沟内。发生于迷走神经和隔神经者位置相对靠前。从病理学角度可分为三大类:①外周神经肿瘤;② 交感神经及神经节肿瘤;③副交感神经节组织的肿瘤。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多为良性肿瘤,年幼的神经母细胞肿瘤为恶性,也有为数不多的恶性神经源肉瘤。
3.2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表现 成人中最常见为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以20~30岁年龄组最多见。儿童中最常见为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节细胞瘤,通常发生在10岁以内,特别是1岁以内的婴儿。大多数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主要为肿瘤压迫邻近器官组织所致:胸背疼,气管受压出现咳嗽、呼吸困难、阻塞性肺炎,压迫肋间神经或臂丛神经可致相应的疼痛、麻木,压迫脊髓可出现截瘫,食管受压可致吞咽困难,压迫上腔静脉可致上腔静脉综合征。
3.3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影像学表现 胸部CT扫描所见,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CT所见相似,在轴位CT扫描层面上,肿瘤表现为一侧的脊椎旁沟区内的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当肿瘤呈扁丘状则肿块中部层面的肿物影像较大,而其上下方层面肿块逐渐变小。良性肿瘤边缘光滑锐利,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多数为软组织密度,有时肿瘤含有较多的脂肪时,密度低于周围肌肉,偶见肿瘤内点状钙化灶。多数密度均匀一致,呈中度均匀一致性强化,邻近骨骼可因肿瘤压迫有骨萎缩,甚至形成边缘光滑的压迹与骨质缺损。恶性肿瘤往往体积较大,多数密度不均匀且不均匀强化,多数轮廓不规则,与周围结构之间的脂肪间隙消失,侵及邻近结构,破坏附近骨质。良、恶性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均可累及椎骨内,此时可见椎间孔扩大、椎骨破坏或压迫形成压迹[2]。
胸部MRI表现: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多为后纵隔脊柱旁肿块,边界清晰,SE序列上多呈中长T1、T2信号,在T1加权像信号与脊髓相似,T2加权像信号明显高于脊髓,信号强度多数均匀一致。横轴面图像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部分呈哑铃状深入椎管内,相应部分的椎间孔增宽。邻近的椎体被侵蚀。冠状面可见瘤体呈哑铃状,位于椎管内外。瘤体可压迫脊髓。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神经母细胞瘤T2加权为中到高信号,嗜铬细胞瘤T2加权信号十分高。神经节母细胞瘤T2加权像也呈高信号,但其信号一般低于神经节细胞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在T1加权像为低到中等信号,T2加权像成中到高信号[3]。
3.4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3.4.1 食管病变 食管癌向腔外生长,除见软组织肿块外,食管壁呈环状增厚,其上方管腔扩大,周围有肿大的淋巴结,食管钡餐显示食管粘膜破坏,鉴别不难。食管平滑肌瘤和纵隔神经源性肿瘤鉴别较困难,食管钡餐均显示一食管外压迹,粘膜不中断。
3.4.2 血管性病变 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尤其是主动脉夹层病变上下范围较长,增强时CT值明显增高,借此可与肿瘤鉴别。
3.4.3 脊柱病变 感染性脊柱炎、脊柱原发或转移肿瘤,都有其各自不同的椎骨破坏及相应的软组织改变。而神经源性肿瘤则以后纵隔及椎旁肿块为主,良性者椎骨呈受压改变,脊椎病变者以骨质改变为主,软组织改变较轻,而恶性神经源性肿瘤则相反[4]。
3.4.4 肺内病变 神经源性肿瘤较大时,与肺癌、肺肉瘤鉴别有困难。周围肺组织是受压改变,边缘光滑,无分叶、毛刺,肺门无肿大的淋巴结,肺肉瘤边缘清,往往有分叶,但无毛刺,密度可均匀,亦可有中心坏死,肺内病变中心点在肺内,纵隔病变中心点在纵隔内。
3.4.5 纵隔孤立性淋巴结 淋巴瘤和远处的淋巴结,平扫CT值偏低,增强扫描示病变边缘环行强化,结合临床化验和原发病史,不难鉴别[5]。
总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在CT、MRI上有特征性表现。能在术前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及与周边血管、肺组织的关系,对临床决定最佳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有很大帮助,有利于提高肿瘤的切除率。
参 考 文 献
[1] Strollo DC,Rosado-de-Christenson ML,Jett JR,et al.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s:Part II.Tumors of the middle and posterior mediastinum.Chest,1997,112:1344-1357.
[2] Cohen LM,Schwartz AM,Rockoff SD.Benign schwannomas:pathologic basis for CT inhomogeneities.AJR Am J Roentgenol,1986,147:141-143.
[3] Sakai F,Sone S,Kiyono K,et al.Intrathoracic neurogenic tumors:MR-pathologic correlation.AJR Am J Roentgenol,1992,159:279-283.
篇4
【关键词】眼眶神经源性肿瘤;临床;影像学
【中图分类号】R77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53-01
眼科影像学包含影像学和眼科学,伴随影像学技术不断的发展,眼科研究者也进一步加深了在影像学上的研究[1]。在诊断眼科疾病时,影像学技术所发挥的作用愈来愈大,眼科患者在术前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时,最主要依靠超声和CT来完成[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2年8月期间,经过手术治疗并且具备眼眶神经源性肿瘤完备资料的91例患者。其中女性59例,男性32例,年龄介于1至88岁之间。在患者手术前展开超声检查
1.2 方法
1.2.1 以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各眼眶肿瘤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三种影像学在定性诊断肿瘤上的符合率以及肿瘤空间定位的准确性进行分析[3]。
1.2.2 由临床病历来对视力下降进行界定,视萎缩或水肿则为眼底受压征[4]。两眼眼球突出度相差大于2毫米,又或者其中一眼的突出度超过22毫米,则可视为眼球突出[5]。
1.2.3 超声检查时让患者闭眼,在眼睑位置涂抹耦合剂,并展开多方位扫查。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检验使用pearson a?,以p
2 结果
对比临床表现可知,患者视力下降产生率由小至大依次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脑膜瘤、胶质瘤。患者眼部疼痛百分率脑膜瘤要小于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胶质瘤无眼部疼痛。向正前方突眼百分率由小到大依次为神经纤维瘤、脑膜瘤、神经鞘瘤、胶质瘤。眼底受压征百分率由小到大依次为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胶质瘤、脑膜瘤。上述四种疾病在眼部疼痛、向正前方突眼、眼底受压征、向前方突眼的pearson a?检验中,其P值都要比0.05小,这表明上述四种疾病在临床表现上具备统计学意义。
对比CT表现可知,上述四种疾病的CT诊断的准确率按从小到大排列依次为脑膜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胶质瘤,用pearson a?进行检验,其P值为0.015。钙化比较为神经纤维瘤40例中钙化2例,脑膜瘤18例中钙化12例,剩余两种疾病无钙化病例,其P值为0.002。骨质受累比较百分比依照从小到大排列为神经鞘瘤、胶质瘤、神经纤维瘤、脑膜瘤,其P值为0.539。颅内交通比例从小到大为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脑膜瘤、胶质瘤,其P值为0.084。上述四种疾病的CT诊断准确率、钙化、边缘锐利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而眶颅交通、骨质受累的差异并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此次研究中,儿童多发胶质瘤;中年期多发神经鞘瘤和脑膜瘤;少年期多发神经纤维瘤,这在以往文献中并未提及。脑膜瘤和性别比例神经瘤表现大多为女性。临床上向正前方突眼和视力下降发生率的胶质瘤最高,而神经纤维瘤则最少。由于眼底受压征而发生脑膜瘤的几率最高,而神经纤维瘤则最少。脑膜瘤和神经鞘瘤可能产生眼部疼痛,而神经纤维瘤和胶质瘤则未发生。
CT检查不仅能显示软组织,并且还能将眶骨破坏和肿瘤侵润显示出来,在眼眶骨壁被肿瘤破坏时,最好采用CT检查。超声检查无创性且方便,能准确定位眼眶神经源性肿瘤,在显示肿瘤内部构造上有优势,但其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很低。假如常规检查是采取的CT检查,那么可取消超声检查。但由于眼科中心条件限制以及设备因素,目前的常规检查仍为超声检查,因而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使超声检查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可靠和丰富的参考消息。
参考文献:
[1] 岳军艳,闫宇涛,杜忆兵,马以勇,吴清武,窦文广,杨瑞民. 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分析[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12:1746-1748.
[2] 孙振国. 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49例临床报道[D].山东大学,2011.
[3] 潘洁. 68例眼眶肿瘤的CT征象分析[D].青岛大学,2011.
篇5
关键词:影像组学 纹理分析 神经系统疾病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radiomics in non-tumor diseases of nervous system
BAO Wanqiu PENG Xia XIANG Cheng ZHANG Chunxia ZHANG Meile WANG Ruliang
神经系统非肿瘤性疾病的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致残、致死率也随之升高。目前,神经系统疾病检查的影像学方式主要是CT和MRI,但其主要是定性描述病灶,提供人们肉眼可识别的大小、形态等特征,对于可能与诊断有关而又非可视化的定量数据如纹理、直方图等无法直接显现。影像组学可弥补上述不足,对机体病理改变作出定性定量评估[1],提供更全面的影像学信息。
影像组学的概念首先由Lambin等[2]在2012年提出,随着研究的深入,其概念得以进一步拓展,强调其是对医学图像中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定量提取并分析,大致包括一阶直方图、形状、纹理和小波[3]。基于图像的纹理分析研究即以纹理特征作为定量数据的影像组学研究,是近年来发展较快较好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医学图像能够反映病灶的生理、病理改变,而纹理特征能够客观化地反映病变的病理变化,从而对疾病进行定性诊断、分析和预测等。
1 影像组学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1.1 脑出血
脑出血是卒中的一种亚型,致残、致死率高,临床预后较差。既往研究证实,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程度与超急性期病死率直接相关,可导致脑神经组织缺血、损伤,使患者病情恶化[4]。另有研究指出,基于CT平扫的血肿形态、超急性期脑出血血肿扩大速度及CTA“斑点征”是早期血肿增大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5]。然而以血肿形态进行定性诊断具有一定主观性,CTA检查费用较高且需注射对比剂,存在过敏风险。影像组学提供了客观定量的影像学参数,能够对血肿异质性进行评估。Xie等[6]建立并验证了血肿扩大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影像组学模型优于传统放射学分析,并与两者联合具有相当的预测效果。李惠等[7]发现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特征的长行程低灰度优势是判断脑出血血肿扩大的独立指标。李惠等[8]另一项研究提取CT平扫脑出血的754个纹理特征,经过主成分分析并进一步降维处理后,建立了预测模型,指出Adaboost模型预测早期脑出血增大的效果最好,ROC曲线下AUC为0.906 0。以上研究表明,影像组学在预测早期血肿扩大方面应用潜力较大,但由于不同研究的特征提取方法不同,难以比较,因此对模型方法和特征提取的标准化需进一步研究。对于影像组学是否可以应用于急性脑出血预后方面尚待研究。
1.2 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
AIS是多种原因致使脑动脉血管供血不足或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早期正确诊断对患者预后十分关键。一站式CT检查方便迅速、安全性较高,可快速排除脑出血,并确认缺血半暗带的存在,指导临床对尚处于有效溶栓时间窗以内的AIS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溶栓治疗,改善临床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但CTA和CT灌注设备的普及临床尚面临着巨大挑战。Guan等[9]通过将MRI图像上显示的病变区与CT图像进行匹配,选取CT图像上38个梗死区及对侧大脑半球对称的38个非梗死区,提取1 301个影像组学特征,计算信息增益,得出信息增益值>0.2的影像组学特征有23个,>0.3的有2个;通过计算机深度学习方法建立10个分类器验证其有效性,得出病变区与对称区平均分类准确率为0.646 7,结果表明两类区域的影像组学特征存在差异,影像组学方法可辅助CT诊断,帮助临床早期评估AIS和量化受影响区域程度。张晓祥等[10]对33例AIS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3个纹理参数均值、最大强度和最小强度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AUC值分别为0.73、0.72和0.60。尽管以上研究肯定了影像组学在AIS的应用价值,但均为回顾性和小样本量分析,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程度偏倚,因此需更多前瞻性和大样本量研究深入探讨影像组学对AIS的预测和诊断效能,影像组学能否评估AIS患者溶栓疗效和临床预后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2 影像组学在脑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典型的临床症状为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能力受损。如何早期进行干预治疗,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仍是临床及影像医师关注的热点问题。有研究表明脑后扣带回区功能减弱与A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11]。马晔等[12]采用MRS成像技术发现后扣带回代谢化合物异常可为早期诊断AD提供帮助,发现相比于正常对照组,AD患者的肌醇与肌酸比值显著升高,而N-乙二酰天门冬氨酸与肌酸及肌醇的比值均明显降低。有学者对健康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AD患者的后扣带回T1WI图像进行纹理分析,发现AD患者角二阶矩和对比度较其他2组大,这对AD鉴别有一定价值[13]。另有研究表明,AD伴随海马区受累[14]。Zhao等[15]采用4种交叉验证,并基于计算机学习法提出海马区放射组学特征可作为MCI转化为AD的预测因子、能够为其提供可靠的生物学标志物,结果显示MCI向AD转化患者和AD患者海马区的3个放射组学特征长游程优势、灰度不均匀性、长游程不均匀性均有显著差异。上述研究表明,影像组学可对AD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但AD累及的大脑区域不仅限于海马和扣带回,在今后工作中,应扩展到其他区域继续研究。导入的图像如使用MRI功能成像序列,诊断准确率可能进一步提高。
3 影像组学在脑非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主要发生于脑白质,是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疾病[16]。该病复发率较高,病情反复可造成永久性残疾。采用薄层CT扫描,缩短窗宽可提高病灶检出率,而MRI可多序列成像,相比于CT检查可更敏感尽早发现病灶[17]。但常规CT和MRI检查相比于影像组学对准确评价病灶异质性仍有一定局限性。Ma等[18]研究发现,MS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之间的小波特征不同,同时指出灰度游程步长矩阵的相关特征灰度不均匀性(GLRLM_GLN)与病理损伤呈负相关,MS患者GLRLM_GLN值小于NMOSD。Caruana等[1]的研究表明,基于SWI提取的多种纹理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对鉴别急、慢性复发性MS有较高性能,AUC值为0.778~0.808;同时发现峰度、灰度共生矩阵同质性及GLRLM_GLN与年龄呈正相关,活动期MS病灶的GLRLM_GLN值升高,急性期MS病灶相比于慢性期偏度更高。影像组学可定量分析MS的病理变化,对诊断MS和对其分期具有优势,然而炎性病变形态多变,边缘相对模糊,加大了正确勾画ROI的难度。对于MS患者,认知障碍是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有待利用影像组学方法分析MS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以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
4 影像组学在鉴别颅内动脉斑块中的应用
现阶段,传统的各项血管成像检查技术对斑块易损性和微小斑块尚不能有效评价,虽近些年提出高分辨力MRI具有无创性,是鉴别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首选检查方法[19],但其存在一定主观性,对斑块判断较复杂。而影像组学在影像数据基础上,能对ROI进行客观识别和定量分析。史张等[20]比较了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学与灰度直方图纹理分析方法对易损性斑块的判别价值,结果表明最小管腔面积、斑块内出血和T1WI图像纹理参数变异系数是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预测因素,变异系数的AUC值更高,直方图纹理分析优于形态学方法。付贝等[21]提出相比于既往单独使用高分辨力MRI进行诊断,基于高分辨力MRI的影像组学特征结合形态学特征对责任斑块判别准确性更高。总之,影像组学可对斑块性质进行评估。然而以上研究均基于二维图像,若导入三维图像加以改进,斑块特征可能会展示得更好。手动勾画ROI因操作者的异质性可能会造成一定误差,还需探讨如何运用自动分割方法以提高病灶检出准确率。
5 问题与展望
影像组学在推行临床实践之前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影像组学的入组数据有较严格的要求,应保证数据不受各医院影像检查设备型号及扫描参数的影响,然而每项研究在测量、图像分割和后处理方面均有各自的方法,得出的结论不能相互适用,因此需对操作过程和最能反映病变异质性的纹理参数统一标准化。(2)对ROI面积勾画无统一标准且不同观察者对病变认知不同,手动分割及半自动分割方法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干扰,增加不准确性,导致一定误差。(3)如何按照病变种类、性质和等级明确分类,提高对新数据的检出能力。影像组学在计算机辅助诊断基础上,通过对现有数据的参数化,获得大量肉眼无法观察到的额外量化数据,将有助于全面分析诊断疾病。
总之,影像组学通过提取医学影像的海量特征量化疾病,获得更多影像数据,且无需加入额外的特殊扫描序列和设备,易添加到影像诊断工作流程中,避免了额外的辐射,降低了检查成本,同时具有可重复性、无创、简单、无禁忌证等优势,在神经系统非肿瘤性疾病预测、早期诊断和定性分析方面显示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CARUANA G,PESSINI L M,CANNELLA R,et al. Texture analysis in 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may be useful to differentiate acute from chronic multiple sclerosis lesions[J]. Eur Radiol,2020,30(11):6348-6356.
[2] LAMBIN P,RIOS-VELAZQUEZ E,LEIJENAAR R,et al. Radiomics:extracting more information from medical images using advanced feature analysis[J]. Eur J Cancer,2012,48(4):441-446.
[3]张涵,毛宁,谢海柱,等.基于病变内部及周围MRI影像组学特征预测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J].磁共振成像,2021,12(1):48-52.
[4] PINHO J,COSTA A S,ARAUJO J M,et 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outcome:a comprehensive update[J]. J Neurol sci,2019,398:54-66.
[5]彭佳华,龙少好,黄兰青,等.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形态分析对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与诊断价值[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0,29(4):565-572.
[6] XIE H H,MA S,WANG X,et al. Noncontrast computer tomography-based radiomics model for predicting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expansion:preliminary findings and 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radiological model[J]. Eur Radiol,2020,30(1):87-98.
[7]李惠,王翔,谢元亮,等.基于基线CT平扫的放射组学方法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扩大的初步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38(9):1609-1613.
[8]李惠,王翔,张树桐,等. CT纹理分析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扩大的预测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9,35(10):1564-1567,1578.
[9] GUAN Y,WANG P,WANG Q,et al. Separability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lesions in CT based radiomics:towar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ssisted diagnosis[J]. Biomed Res Int,2020,2020:8864756.
[10]张晓祥,张衡,刘文华. CT图像纹理分析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2):17-20.
[11]郝晓勇,王效春.多模态MRI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磁共振成像,2018,9(1):69-73.
[12]马晔,陈自谦,马建芳,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后扣带回磁共振波谱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6,18(1):21-23.
[13]王波涛,招云春,陈志晔.磁共振后扣带回纹理特征分析在老年健康人群、轻度认知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0,41(7):675-678.
[14]杨云竣,黄飚.阿尔茨海默病与帕金森病的影像组学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20,43(1):41-44.
[15] ZHAO K,DING Y H,HAN Y,et al. Independent and repro-ducible hippocampal radiomic biomarkers for multisite Alzheimer’s disease:diagnosis,longitudinal progress and biological basis[J].Sci Bull,2020,65(13):1103-1113.
[16]邱伟,徐雁.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8,25(6):387-394.
[17]庞丽,杜栩名,温雅静,等. CT联合MRI在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3):99-102.
[18] MA X X,ZHANG L W,HUANG D H,et al. Quantitative radiomic biomarkers for discrimination between 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 and multiple sclerosis[J]. J Magn Reson Imaging,2019,49(4):1113-1121.
[19]许冬华,闵志刚,施俊峰,等.不同机制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HRMRI斑块特征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20,27(2):161-165.
篇6
1 材料与方法:2002年1月~200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的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10~65岁,病程1周-2年,其中有外伤病史3例。27例均有平片检查,15例同时有平片和CT检查,12例同时有平片、CT及MR检查资料。四肢长骨20例,脊柱2例,骨盆3例,肋骨及距骨各1例。
影像学检查1、 X线平片 膨胀性骨质破坏,呈吹气泡样,骨皮质变薄,灶内见粗细不等的条状骨性间隔,内见斑点状钙化灶、骨化影。骨膜增生和软组织肿块,平行状骨膜反应和外壳增生,其内未见钙化及瘤骨组织。不全性病理性骨折。
2 CT表现: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骨壳内缘呈大小不等弧形压迹,病变可穿破骨壳突入周围软组织形成肿块,边界清楚。病灶内部呈单纯囊性区域或不均匀密度区域,包括软组织密度结构、液性密度囊腔和(或)斑片状、条带状骨化影。可出现液-液平面。转换液-液平面有变化。比较复杂部位的病变,CT弥补了平片难以显示或显示不清的不足,对确定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大小、部位、膨胀程度、骨皮质完整性、周围骨质硬化改变及其内的骨嵴等帮助很大。
MRI表现 MRI具有多方位,多序列和多参数成像的优点,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组织学信息;对于平片甚至CT都无法显示的早期病变,MRI却能清晰显示。动脉瘤样骨囊肿典型的MRI表现为膨胀性分叶状病灶由大小不等的囊腔所组成,病灶边缘和内部可见线条状低信号影,代表纤维性或骨性囊壁和间隔。大部分病灶囊内可见液一液平,液平面上方为含较多蛋白质的血浆成分,T2WI表现为高信号;液平面下方为变性的细胞成分和含铁血黄素,T2WI表现为低信号。
3 结论
动脉瘤样骨囊肿有较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平片、CT、MRI可从不同方面反映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特征。 普通x检查具有简单和经济的特点,是最基本的首选检查方法;CT在显示病变内部结构和小梁分隔方面具有优势;而MRI的信号特点与病理表现密切相关,在肿瘤定性和鉴别诊断上有突出优势。综上所述,平片上的显著膨胀性的吹泡样骨质破坏,膨胀皮质呈线样包壳,CT上病变内部的纤维性或骨性间隔,病变以囊液性成分为主,MR上T2WI信号极不均匀,以多囊状或海绵状液性信号为主,是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主要影像学特征,三者结合可提高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 曾效力 陈卫国 樊长姝.原发及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与临床[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4):563-566.
[2] 朱光斌,张雪林.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和病理学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4);496-499.
[3] 赵建 朱瑾 郭智萍 等.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1):81-83.
[4] 朱记超 陈燕萍 曲华丽 等.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价值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5):696-701.
[5] 陈建敏,张德钧,杨光钊.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表现特征[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9(7);520- 521.
篇7
关键词:卵泡膜细胞瘤 影像
卵泡膜细胞瘤又称卵泡膜瘤,为良性肿瘤起源于原始性腺中的性索和间质组织,在性衍化成颗粒细胞和卵泡细胞,占粒层细胞瘤1/3,占全部卵巢肿瘤的0.5-1%,肿瘤细胞可产生雌激素,绝大多数患者有雌激素增多产生的体征,表现为月经异常,绝经后阴道出血等症状;本文作者搜集近五年来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MRI资料完整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价值,以期提高对此病影像学诊断水平。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搜集我院2007年5月----2012年12月经病理证实且影像资料完整的卵泡膜细胞瘤患者8例,平均年龄53岁,其中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28岁,绝经后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增多、乳腺增大、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腹部膨隆、消廋,自己扪及包块等症状。
1.2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GE HDe1.5T磁共振腹部8通道专用线圈,扫描及方法,被检者取仰卧位,适当憋尿,脚先进,均行矢状面、冠状面、轴位扫描,扫描序列SE T1WI序列,FSET2WI序列FRSET2WI序列,DWI序列,层厚5mm,层间距6mm;增强扫描均使用高压注射器,对比剂Gd-DTPA,剂量0.1mmol/Kg,注射流率为2.0ml/s,随后以相同流率追加20ml生理盐水。
1.3图像分析在ADW4.5工作站上由2名高年资医师不知病理结果进行分析诊断。
2.结果
2.1MRI表现(1)实性肿块,5例均为类圆形,无明显分叶,左侧卵巢3例,右侧卵巢2例,最大病灶直径为83mm,最小直径为23mm,年龄最大为68岁,最小为28岁;T1WI、T2WI上呈混杂等T1混杂等T2信号影,中心夹杂斑点状长T1长T2信号影,越向中心斑点状长T1长T2信号影越多,呈漩涡状改变;DWI上呈等信号影,中心斑点状呈低信号影。(2)囊实性病灶3例右侧卵巢2例,左侧卵巢1例,最大病灶直径为58mm,最大年龄为69岁,最小年龄为46岁,其中以实性病灶为主2例;实性部分呈等T1等T2信号影,DWI呈等信号影,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影,DWI呈低信号影,压脂呈低信号影,且囊实性病灶交界明显规整、清晰,呈刀切样改变。(3)增强后实性病灶呈均匀轻度强化,囊实性病灶实性部分及囊壁亦轻度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
2.2病理(1)实性病灶包膜完整,切面大多呈灰黄色肉质柔软细腻。囊实性病灶包膜完整,囊液清晰呈淡黄色,囊壁均匀附着黄色脂质,实性部分切面呈淡红色,质地较软,囊实界似刀切样改变。
3.讨论
3.1概述卵泡膜细胞瘤为良性肿瘤,常常单发,多为类圆形,常无分叶,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临床表现为雌激素升高为特点,月经紊乱、外阴肥大、乳腺增生;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
3.2MRI表现(1)实性病灶,肿块周边以等T1等T2信号为主,中心夹杂斑点状、云絮状长T1长T2信号影,越向中心夹杂斑点状长T1长T2信号影越多,呈漩涡状改变,DWI上周边及中心均未见异常高信号影。(2)囊实性病灶,实性部分为等T1等T2信号影,囊性部分为长T1长T2信号影,并囊实界面明显规整,呈刀切样改变,DWI上囊实性成份均未见异常高信号影。(3)增强后实性肿块、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及囊壁均有轻度强化。
篇8
【关键词】 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丙酮酸激酶2;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肺癌组选择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1月的住院患者71例,男51例,女20例,年龄26~79岁,平均56岁。均经支气管镜或cT引导下肺活检确诊,其中:30
作者单位:477150 河南省郸城县人民医院外三科
例,腺癌21例,小细胞癌20例。根据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公布的TNM临床分期标准进行分期,Ⅰ期27例,Ⅱ期14例,Ⅲ期15例,Ⅳ期15例。良性肺病组36例,为肺炎、肺气肿、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疾病患者,正常对照组32例,来源于已排除肿瘤的健康体检者。
4 讨论
本实验首次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新疆9个不同产地的芜菁的块根进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测定结果见表4。从表中可以看出,各产地总黄酮含量均高于20%,故将总黄酮含量暂定为不得低于20%。最后确定的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是用30倍原料重的75%乙醇提取120 min。新疆不同地区芜菁中总黄酮含量有明显的不同, 其中阿克苏地区的芜菁中总黄酮含量最高,其次是和静的,吐鲁番地区芜菁中总黄酮含量最低,本实验可为新疆的芜菁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资料数据用SPSS 130计算机软件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21 肺癌组和良性肺病组外周血3项肿瘤标记物阳性率的比较 肺癌组血清(VEGF),丙酮酸激酶2(PKM2),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RAF)阳性率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肺病组(P
22 肺癌不同临床分期3项肿瘤标记物阳性率的比较 肺癌组不同临床分期(VEGF),丙酮酸激酶2(PKM2),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RAF)阳性率及水平不同,随临床分期递增其阳性率及水平呈上升趋势,具有正相关性。
23 不同病理分型肺癌3项肿瘤标记物阳性率的比较 VEGF在肺腺癌中明显升高(P
肺癌大多数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近年来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与多种因素有关[1]。因为其发现时多属晚期,手术效果较差,所以提高肺癌的诊断水平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肺癌的诊断手段仍借助于影像学、病理学检查。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早期肺癌诊断中有其独特优势。特别是在肿瘤形成期间,肿瘤细胞合成的一些特殊的蛋白及酶类,分泌入血,对肿瘤具有辅助诊断作用。
VEGF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为一种同源二聚体糖蛋白,可以与机体内的相应受体相结合,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增加血管通透性,对于肺癌细胞而言,它可以特异性地促使肺癌血管内皮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延长肺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时间,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2]。本组资料显示肺癌组CEA敏感性4836%、6236%,腺癌敏感性最高,提示CEA对肺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有助于确定肺癌病理分型。另外,有文献报导VEGF在与肺癌淋巴转移密切相关。
PKM2主要与激酶信号传导通路有关。他通过调节磷酸化底物分子蛋白与相应配体结合,使细胞外的下游信号分子向细胞内的转导反应增加,从而使肺癌细胞逃避免疫监视,并得到更多的生长刺激信号,造成肺癌细胞的积极生长[3]。发现通过阻断PKM2的激酶信号传导通路可以有效地阻止肺癌细胞的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4]。本组资料显示肺癌组PKM2敏感性5354%,鳞癌敏感性最高,提示PKM2对肺鳞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TRAF是一种胞质衔接蛋白,可以选择性地结合磷酸化多肽,并通过葡萄糖合成碳或者催化反应生成异源二聚体形式调节肺癌细胞的增殖,凋亡。Bray等应用western blot的方法研究发现TRAF在肺癌细胞系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细胞系[5]。本组资料显示肺癌组TRAF敏感性6236%,小细胞肺癌敏感性最高,提示TRAF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此项研究结果显示三项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肺病组(P
参 考 文 献
[1] Adams J, Carder PJ, Banks RE,et al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gene polymorphisms and risk of primary lung cancer Cancer Epidermal Biomarkers Prev, 2010,14(3):571575.
[2] Emma S Rennel.Recombinant human VEGF165b protein is an effective anticancer agent in mice Eur J Cancer,2009,44(13): 18831894.
[3] Lee SJ, Lee SY, Jeon HS,et al PKM2 factor gene polymorphisms and risk of primary lung cancer Cancer Epidermal Biomarkers Prev,2009,14(3):571575.
篇9
关键词:东莞物流;中职;物流教学
2009年,物流业成为国务院重点扶持振兴的十大支柱产业之一,这不仅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优化了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在中国,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型的服务综合部门,拉动国内经济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良性运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东莞物流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东莞经济社会的逐步转型,传统以外资外贸带动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从城市的发展功能和定位来看,东莞是一个加工制造业城市,是一个货物生成型城市,主要以配套制造业的需求为主,同时为商贸行业和居民生活服务。物流在此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物流的发展决定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规范物流的发展,东莞市政府出台了《东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针对东莞的物流发展情况制定了相关的方针政策,以政府为推导、行业为载体,适应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转型。根据该规划,我市现代物流业功能定位是:大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物料供应中心、产成品仓储转运中心、生活资料后勤供应和储备基地及衔接大京九沿线和珠三角地区的双向物资集散要道。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东莞的物流基础建设的概况:
1.东莞物流基础建设概况
虎门港、常平大京九物流园和松山湖科技产业园这三大物流基地是东莞市物流业“十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是推动我市物流产业集聚、升级的重要载体。
(1)常平大京九物流园。京九铁路横穿东莞市常平镇,为该镇的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已建成项目有东莞市粮油饲料批发市场、东莞市大京九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常平会展中心、黄埔海关快件监管中心和大京九塑胶原料市场等。海关快件监管中心的客户已达500多家,包括FedEx、DHL、UPS等国际知名快递公司。大京九物流园的项目基本以批发市场为主,依托比较成熟的铁路货运优势,以农副产品批发流通带动当地货运仓储行业的发展。
(2)虎门港。东莞虎门镇是国际服装名城,濒临珠江东岸,有便利海运条件,方便其港口物流的开展。作为国家一类口岸,虎门在其服装批发业的带动下港口吞吐量日益增加,加上政府的重视,虎门港不断完善建设。
(3)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是东莞市未来的高新科技园区,横跨大朗、寮步、大岭山三个镇区,吸引许多的高新科技外商来莞投资。同时,东莞政府认识到物流的基础作用,因此,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兴建保税园区,大力发展物流业。
总体而言,这三个物流基地凭借着政府的支持,正努力完善去满足蓬勃发展的物流业的需求。尤其是虎门港的建设,逐渐成为辐射华南的大型现代综合性港口园区。
2.东莞物流企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许多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如马士基,中远等落户东莞。据统计,东莞物流企业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正规物流公司达3300多家,而实际总量已超过两万家。这些企业正推动着物流业的前进。
东莞物流业的前景是光明的,货物流通量日益增加,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物流发展,努力适应和配合货物流通的需求,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政府也需要加以指导,规范行业标准,使物流企业健康成长。
在此过程中,与物流业的蓬勃发展极其不对称的是人才培养,特别是技能型物流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物流发展的一大瓶颈。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其教学现状如何,面临哪些问题,如何改进这些问题,已成为中职物流教育工作者一道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难题。
二、蓬勃发展的物流业对中职教学产生影响
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和企业输送人才的重任。总理提出:“职业教育就是把教学、求知和做事结合在一起,做中学,做中教。”这突出了中职教育以职业为导向,以实践操作为技能,要求中职教育必须贴近实际工作需求。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基础物流人才的摇篮,必须认清现状,改变一贯的教学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改变传统的理论内容和结构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依据社会、企业的需要,培养具有实践技能的人才为目标。
1.物流人才需求量剧增
高速发展的物流业需要大量的物流人才。据预测,“十二五”期间,珠三角地区物流人才缺口达10-15万人次。并且就目前物流从业人员情况看,普遍员工缺乏规范的专业培训,操作技能低,整体素质低。然而目前东莞市所有中职学校每年的物流毕业生源仅为400人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人才需求。
2.从事物流工作人员需具有备专业技能
基础物流工作是一项专业技能工作,这类人才主要从事具体的物流作业,如货物的上架、分拣、堆垛、包装、配送等,对他们的要求主要是操作能力的训练、吃苦耐劳精神的加强和企业文化意识的培养。作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结合实际,培养职业技能为目标。
3.从业人员需掌握港口物流、报关、报检知识
依托虎门港的发展,企业需要能够综合掌握物流基础知识、报关报检知识等综合型人才。
三、中职物流专业学生现状分析
1.学生理论基础薄弱
由于教育体制的局限,普遍中职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低,招生门槛低。普遍生源的理论基础差,学习积极性差,综合水平低等。这些学生一直是被视作“差生”,所以他们往往在学习中自我放弃,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主动性差。
2.学生重理论轻实践
学生从小就的教育就是重理论轻实践,该教训模式下让学生习惯了“听”,而忽略了“做”。学生的知识只停留在书本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差,钻研能力低。
3.学生职业素质低
目前大多数学生的物质生活条件好,水平高。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低,责任心不强,口头表达能力弱,整体职业素质低。
4.学生接受力强,思维敏捷
但是,现在的中专生也有他们自身的优点。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信息量很大的社会中,身边接触着先进的科技技术,思维敏捷。对一些新鲜事物接受力强,动手能力强。
四、中职物流专业师资现状分析
1.教学模式只注重单向灌输
目前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还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灌输上,课堂上主要以授课形式为主。但是这种模式让学生很被动,老师过多的理论知识讲授,学生听起来感到乏味、单调,不愿意去学。同时课堂上缺少师生互动,没有学习氛围。自然学习效果不显著。
2.教师基础理论薄弱和缺乏实践经验
由于物流专业教育的起步晚,师资匮乏,很多教师都是半路出家,转型为物流专业教师。所以目前很多教师的理论基础薄弱,缺乏岗位实践经验,授课过程中只能是理论知识的讲授,致使所教授的知识缺乏实操性,与现实工作脱节。
五、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建设和教学对策
1.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为了培养优秀的物流人才,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关键。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除此之外,多注重教师的实际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学校进行指导,分批派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方式提升教师的操作技能,了解物流行业的实际情况,学以致用,在今后的课堂上也可以向学生传授有用的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上课的素材。其次,也可以与国家教育衔接,指导教师参加市级、省级或国家级的竞赛,通过切磋教学技能,交流教学经验,分享教学方法,让教师提升自身技能。
2.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温总理提出的“做中学,做中教”就是强调职业学生的技能培养。通过开设专业实训课程,建设物流实训基地,让学生接触物流设施设备,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模拟场景教学让学生体验实际工作场景,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另本校通过组织学生考证,如“物流员”、“单证员”等,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另外,基于东莞虎门港的建设和常平大京九物流园的建设,本校应该培养能胜任在港口、物流园区工作的专业人才,通过开设如:港口物流、国际货运等课程,组织学生考取跟单员、货代等证书,让学生能适应企业的需求,与企业实际接轨。
3.探究改进教学方法,以技能竞赛提升教学水平
“普通中学有高考,职业中学有技能竞赛”。学生的技能竞赛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竞赛形式,提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技能,加强物流专业教学的重要途径。以往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知识灌输式,“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让学生的学习很被动,往往教学效果不理想。但是经过探索,本校的物流教学逐渐融入竞赛内容,已经能竞赛项目为导向,以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创设情景法等形式应用在实训课程中。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掌握技能,提升技能。这样的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成效,也是今后的中职物流专业教育应该提倡和努力的方向。
4.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人才培养要立足实际,服务企业和社会。加强校企合作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通过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学校培养适合企业的人才,让学校的人才培养贴近实际。在校期间,通过岗前培训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明确学习目标,这将有利于学生尽早了解社会、企业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
六、结论
综上所述,东莞物流的蓬勃发展对中职学生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为学生创造了许多工作岗位,但是它也迫使着学生必须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过硬的操作技能,才能把握机遇,创造财富。作为中职物流教育者应该清晰了解当前形势,结合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革新教学目标,努力培养技能型的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 帅斌.物流产业经济[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 杨剑英.关于中职物流教学形态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2.(14)
[3] 李秋阳.东莞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J].南方经济.1996(5)
[4] 马建会.构建现代物流支撑体系,提升珠三角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J].商业经济文萃2006(3)
[5] 辛向辉.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育[J]. 信息系统工程. 2011(04)
篇10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及意义
项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将涉及某一实际项目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组合成一个有犰的教学整体,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深入实际教学,在完成指定项目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真刀实枪”的演练,因此,在物流管理课程中进行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与推广十分必要。
二、高职物流管理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设计要求与原则
在我校物流管理教学中开展的项目教学法,是由学校和服装企业共同组成项目小组深入企业实际,学生在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学习和应用知识在实践的第一线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开拓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新模式。
1.高职物流教拿中的项目教学法要求
对项目的选择要求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范围以内,学生对所确定的项目及其结果有着较强的兴趣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和括能内容,应符合企业最近发展的趋势,通过学生主动的探索和学习是有能力完成的,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最妗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教师在选择项目前必须考虑项目活动怎样调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否让学生感兴趣激发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2.高职物流管理教孥中的项目教学法设计原则
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行为的信息来?实现自我反馈教师负责整个教学的设计和组织的指导作用。教师需要让学生有多种的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应用所学习的知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的资源。
三、如何在高职物流管理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
在高等职业的服装院校的服装物流管理教育中,一般来说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包括项目选取项目开发小组建组项目分析项目方案制定项目方案实施检査评恬总结实践检验等几个环节;
下面以:.xx服装企业对供应商选择的流程设计,作为服装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命目来阐述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服装企业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项目选取
在项目教学法中选取合适的项目非常重要项目要包含课程的基本知识点,要能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要使孥生在项目情境下得到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等方面的锻炼,在服装企业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例如把企业对供应商选择的流程设计的内容作为的该专业的实训项目。
2.项目开发小组组建
该目确定以后将全班分成若干,项目开发小组分组时要以互补为原则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气质男女比例等囱素让各组力量尽均衡小组人数,根据项目的情况以5坌7人为宜项目开发小组设立组长,一人负责本组项目任务的落凌和完成给孥生提供决策机会使学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项目分析
在项目教学的设计上,首先要让全体学生特别是各个项目组长明确本项目的总体目标,布置的项目涉及包括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等知识内容例如通过设走项目“xx服装企业选择供应商的设计”让学生经历一个企业对供应商选择时业务流程然后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各小组在组长的主持下把总项目分解为一个个小项目。
4.项目方案制定
项目方案是完成项目的行动指南,各组长应集小组全体人员的智慧制定出科学合理,可行的项目方案本案例中的xx服装企业在供应商的选择上设计了八个方面的因素。如产品质晕换货能力(产呈和运输、企业信誉产品价格技术力呈供应商的财务状况供应商的地理位羞和售后服务等各小组成员中过对比分析相对地独立完成该项目的研究,并撰写一份该项目的研究报告。
5.项目六案实施
在各组长的主持下依据方案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实训所学习例如.老师提供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调査安排他们到服装企业实地考察调研,在此阶段老师组织学生掌握对服燊企业不同供应商进行分析,确定需彔选择最适合企业的供应商。
6.检査评估总结实践检验项目
对于在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学习中加强学生对供应物流的直观认知,在实践中不断地去进行总结改进直到成功地完成既定目标使学生在自己的成果中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
最后项自完成后进行综合评定,由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诤价及教师的评价结合对学生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体现出来的学生的合作精袖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提高,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评价。
四、对高职物流管理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反思
1.项目的选取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
项目的选取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既要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又可以自主创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要让学生跳起来能摘至桃子,使每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都能完成规萣的项目活动任务。
2.项目实施过程是项目教学法的核心环节
顼目确定后进行项目实施动员,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学习动员工作让学生了解项目活动教学的意义,域目应完成的功能项目活动所需的技术与学习方法实施流程及考核办法等,教师在实施项目活动时要充分设计好各个钚节的活动提前做好准备,并在实施项目活动中稂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安排在项自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经常需要临时调整教学计划因此在项自教学法的实践中要求教师有极大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能,及时怡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督促学生按时完成项目活动内容,并进行阶段性检査评估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地完成项目活动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3.总结评估是项目教学法的重套环节
确目完成后的总结评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首先让学生表达分析自己都学会了什么总结项目教学活动对他们的意义,通过总结佳学生找到自己理论及操作技巧上的不足,以及在项目活劫实施过程的最大收获与体会然后教师要在点评中出项目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总结与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各自的长处使学生的综备能力在总结中得到提高。
五.结束语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