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投标市场十篇

时间:2023-04-02 09:13:21

招标投标市场

招标投标市场篇1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研究分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天津市

种:中文

本:小16开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招标投标市场篇2

【关键词】不良现象;产生原因;解决措施;信用记录;重要意义

一、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及产生原因

首先,在某些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出现了投标人与招标人串标的现象,一部分投标人通过行贿等手段使得相关权力部门或个人与其进行串标。这种串标行为在一般的招投标程序掩盖下,使特定投标人“自然”中标,“合法”取得工程。这一隐蔽的违法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招投标制度的公平性。

其次,投标人之间相互围标、陪标现象也屡见不鲜。一些部门滥用权利,使得一些工程投标人基本固定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增加了陪标、围标现象出现的几率。而投标人之间又不按常规的投标人报价思路报价,通过相互约定提高或压低报价,来取得中标资格,对招标投标市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再次,一些竞标企业在投标时以低价中标,中标后则采用偷工减料,大范围的变更工程等行为来谋取利润。更有甚者,直接将中标工程转包或违法分包给一些资质不够,没有施工经验的企业或个人,从中收取费用,这些行为不仅是对工程质量的不负责任,为工程埋下了安全的隐患,更影响了招投标市场的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没有科学完善的评标办法,招标机构的不规范、不完善也是我们招投标市场中所存在的问题。我国招标市场发展尚不成熟,相关的配套制度有待健全,这使得一些机构在实际中工作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帮助业主有倾向性的选择中标单位。而一些招标单位没有一个很好的可操作、量化的评价标准,只注重报价的高低,重定性评分,轻定量评分,也使得招标结果难以达到真正的公平与公正。

深刻探究我们以上所提到的招投标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及不良现象,我们可以将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信用度缺失。

第二,相关部门在招标方式的审批审核上把关不严、招投标实施过程中监管不到位,甚至个别部门或个人、以权谋利,利用职权干预招投标过程的公正性,造成了招投标过程中诸多不良现象的出现。

第三,我国招投标制度的实施起步较晚,相关制度依旧不完善、不科学,这就使得招投标过程中有了违规操作的可能性。

第四,对招投标机构没有健全的制度约束与监管,造成个别机构对招标投标的过程暗箱操作,以此牟取利润。

最后,相关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混乱,制度法规不完善,使得我们在招投标过程中很难发现一些违法违规的现象并及时制止这些现象的发生。

二、实行不良行为记录制度,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完善招投标市场。

根据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弊端,结合一些地区在规范招投标行为的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规范招投标行为:

1、对招标方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确保招标方在开标前不与投标企业接触密切,无透露标底等行为。同时,对招标机构严肃管理,查处对于一些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促使招标机构严格遵循招标投标的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在范围内工作。同时,相关的行业管理部门在对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进行行政监管的同时,应及时发现招标机构的不良行为并坚决严肃地进行查处。

2、不断完善招投标制度体系,促进招投标事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相关政府部门协调机制。组织协调招投标管理机构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使其监督与管理的职责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在招投标过程中,监督部门、招标方、机构等部门要真正做到严格执行保密制度,确保围标、串标等行为无法进行。

除此之外,相关政府机构还要加大查处力度,一经发现有围标、串标等现象的发生,要严肃查处。

3、在招标后,加强对中标企业的监督管理,督促中标单位全面确实履行承诺和合同,加大查处力度,对工程转包、违法分包等违规行为进行及时查处。

4、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立“不良记录”公示制度,在招标投标监管环节中建立企业的信用档案,让不良行为曝露在“阳光”之下。一旦发现在招标过程中出现围标、串标、陪标现象,中标后有违法分包、转包、虚报工程造价、偷工减料等违法行为的,记录存档,并按规定通报给有关部门并向社会公示。同时,在招标过程中要将企业的信用情况纳入招投标管理中,将企业的不良行为记录作为参考项与评标直接连接起来,使有不良记录者无从立足;同时,设立投诉举报制度以便于查处招投标中违法违规行为,达到社会监管的目的。

三、实行招投标市场的不良行为记录制度,规范招投标市场的重要意义。

招投标制度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决策者,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对招投标政策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对相关行业的宏观调控。建立奖优罚劣、记录公开的招投标运作机制,维护了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达到了"择优"的目的,实现了相关行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优胜劣汰。

同时,招标制的发展与规范,也将会促进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一些企业经营体制和管理模式落后,无法很好的适应市场竞争机制,这在无形中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而招投标制度的推行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的运行机制的不断调整与变革,变管理型为经营型,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促使企业以良好的企业形象、精湛的技术水平去迎接市场的挑战。

招标是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就是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使先进的生产力得到不断发展,淘汰落后的生产力,从而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不断进步。而建立不良的信用记录这一措施在招投标行业的推行,可以促进相关企业、机构、部门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从而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树立相关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不断完善招投标制度在我国的实践。实践证明,完善的招投标这制度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我们应当不断前行,让招投标制度得以发展完善

四、结语

一个健康的招投标制度应基于“公开、公正、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建立在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之上。针对市场中招投标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机构建设,加强对招投标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信用记录制度,更好地规范管理招投标行业,从源头上遏止各种不规范的招投标行为,促进招投标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让招投标行业真正成为我们的阳光事业!

参考文献:

招标投标市场篇3

在谈到当前招标投标市场上存在的问题时,任珑指出:由于我国招投标市场发育尚不完善,招投标活动中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少数项目业主规避招标,将应当公开招标的变为邀请招标,将应当邀请招标的变为直接发包采购,不在国家指定媒体招标公告,不按照法定程序开标、评标和定标;有些评标专家在评标过程中不能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有些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以弄虚作假和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中标,在中标后擅自转包和违法分包。招标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职业道德水准参差不齐。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中行贿受贿、现象也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招投标事业的健康发展,妨碍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招标投标事业的健康发展,妨碍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任珑指出:2000年《招标投标法》实施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健全法规制度。依照《招标投标法》授权,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国家计委第3号令),界定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范围和规模标准。此后,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配套法规、规章和政策,基本建立起了规范工程、货物、服务招投标活动的招标事项核准、招标公告、招标文件编制到评标专家和专家库管理、评标委员会组成和评标方法、招投标投诉处理等各个环节的规则。可以说,招投标活动的主要方面和环节都实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强化监督执法。《招标投标法》实施以来,有关行政监督部门逐步加大对招投标活动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力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招投标制执行情况作为重大项目稽察的重要内容,几年来共对近两百个国债项目和其他重大建设项目的招投标进行了稽察,并及时提出整改处理意见。建设、铁道、水利、交通等部门结合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将招投标制的执行情况作为一项重点多次组织开展深入检查,查处了一大批违法违规单位和责任人。

招标投标市场篇4

关键词:建筑市场;经济体制;招投标 

 

0 引言 

目前,日趋成熟的招投标引入竞争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业最主要的交易方式,而现阶段我国的建筑业是处于新旧体制交换更替的惯性阶段。新体制功能不完善,老体制惯性仍存在,由此引发的交易成本高、交易秩序混乱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招投标行为的秩序。因此需要对我国招投标市场的现状进行综合地分析,以找出相应的对策,促进招投标体制在我国的稳健发展。 

1 招投标制度的生存条件 

招投标制度是在市场经济主导的条件下产生的,只有在市场经济主导的条件下才会有招投标交易方式的产生。通常来说招投标制度的适用条件应该具备以下两个主要特点:第一是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的公平竞争环境。在计划经济情况下,产品的采购及工程建设任务一般都是按照上级指令进行安排,相关权利部门往往高度集权,多数情况领导意志决定相关结果,这个时候招投标制度是不可能适用的。第二个条件是买方市场原则,必须是在买方主导的市场情况下才有可能形成招标竞争。例如现在的设计市场,不用参加投标也有足够的业务量,也就没有必要通过竞争来出卖自己的产品了,属于典型的卖方市场,这样的条件下很难形成有效的投标竞争,甚至于在较高投标补偿的情况下,仍然鲜有设计单位愿意参与投标。 

从实质上讲,招投标就是选择过程,是带有目的性和一定要求的选择过程,是一种规范的、带有一定约束性质的竞争行为。需要注意的是,这是规范的竞争行为,所以招投标制度的全面发展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2 我国招投标市场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招投标发展基本可以归纳为试点尝试、全面推行和完善发展三个阶段,而招投标制度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与变革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但我国经济体制残留的惯性,使得招投标在实施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资格预审的问题 

通常资格预审的范围和内容包括资质条件、人员能力、财务运行情况、工程业绩及经验、项目经理业绩以及之前的履约信用情况等。但从现在市场的具体情况来看仅仅审查这些范围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现在很多劳务分包队伍都是挂靠其他人员的资质承揽业务的,他们通过大公司的资质及业绩参加投标自然能够占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真正的施工者可能是从未进行过相关工程施工经历的或者没有任何资质的小型企业。这就给工程建设项目的tqc三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2.2 招标文件编制问题 

招标文件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作为要约邀请,招标文件对于后期很多关系的协调及问题的解决是有着指导作用的,稍有不慎将会给后期工作带来相当的难度。例如在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开始推行后,工程量清单一般由甲方编制并承担其中的工程量风险,所以若工程量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的话将会严重的影响成本管理,施工单位会通过不平衡报价再变更的办法进行索赔,招标方将会十分被动。但是现阶段很多企业并不关心和重视招标文件的编制,甚至有的发包人将同一模板的招标文件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项目,这个问题是制约现在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2.3 评标过程的不足 

现在在工程建设招投标流程中很多投标人按照自身的理解制定评标规则,不按照国家的要求和规则成立评标小组,甚至有的业主单位干扰评标结果。上述种种情况很大程度影响了评标过程的规范流程及公正公平。正是这些不规范的操作才给了内定施工单位这样的不良现象以可乘之机。 

在评标过程中,国内很多企业运用综合打分法进行评标,这样的方法利于人们的主管操作却不利于公平竞争的开展,并且权重的赋予很多时候也表现出了一定的不合理性。在现阶段,合理低价的评标方法应该是在除去设计、监理等招标最为适用和具有竞争性的,应广泛予以推广。 

2.4 中标单位跟踪管理问题 

当中标单位产生后渐渐转入到施工管理过程中时,很多项目出现了工程的现场管理实际情况与工程招投标时相脱节的情况,例如中标单位与现场实际施工单位两套班子、施工单位背离投标承诺行事、工程转包及挂靠资质进行施工等情况的发生。很多施工企业为了承揽工程,不惜低于成本价竞争,中标后在工程质量上偷工减料,有的单位则通过大量的无理索赔增

加工程费用,达到盈利目的。上述各项现象及行为的出现影响了市场的健康成长,若被某些施工企业或者发包单位工作人员利用的话十分容易滋生腐败行为,例如明标暗定、权钱交易、围标串标等现象的出现。 

3 招投标市场行为不合理现状的分析 

招投标行为本身就是在市场中形成的带有经济活动特点的交易拍卖行为,因为其具有公平、公开、公正的优势和特点,所以在国际社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适用。但是现实的经济市场中,往往都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因此造成招投标市场存在形形色色的问题,主要包括: 

3.1 行政干预的影响 

招投标的行为是带有市场性质的商品交易行为,但是在我国对于招投标的行政干预却时刻存在,很多时候国有资产的投资建设需要具有监督职能的政府相关部门来监督,但在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转型期却出现了“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政府部门直接干预招标行为,操纵招标结果则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公平和公正。极大的打击了市场积极性,不利于交易成本的降低和择优选取竞争参与者。 

3.2 范围及方式的混淆 

众所周知,现阶段招投标的方式存在着公开招标、邀请招标两种方式,以前还存在着议标这一特殊方式。不少人错误的理解为招投标就是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是走形式,而议标自然是走后门的表现。其实,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各有其优劣,从经济角度来讲,招投标行为是一种交易成本比较大的交易行为,例如投标单位越多,则从社会角度而言就会有更多的未中标的竞争参与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做无用功。从社会角度来讲,这是不利于市场和经济发展的。所以在相对较小的项目中,可以采取交易成本相对较小的邀请招标的方式来进行。

3.3 合理低价的确定 

由于我国建筑市场存在时间不长,现在还比较稚嫩,所以存在了一些问题。绝对低价中标的方式在我国就尚不适用。招标方从经济的角度当然希望通过招标过程引入的竞争而在产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选择最低价格的中标者,以达到降低投资的目的。但是在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尚不成熟的特殊条件下,低价并不意味着性价比高,假如某施工单位低价抢标,当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中标后,不但破坏市场平衡,很有可能会出现滞工或者影响质量、进度等一系列难以预计的问题,最终损害各方利益。所以合理低价的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的合理低价可以起到一种标杆的作用,用来衡量项目真实的成本价格并综合考虑各种风险要素,所以合理低价的选定非常重要。 

3.4 过度竞争及肢解发包 

过度竞争及肢解发包带来的后果往往使交易成本上升和资源极大浪费,有些地区由于买方市场的特性,一个小小的项目竟然有几十家企业去投标,在只有一家单位中标的情况下,给资源带来了极大的浪费。 

肢解发包所带来的危害也是同样的,将一个项目按照不同工程类别拆分开来以平衡各方利益的情况下,进行多次招标。这样的行为也同样增加交易成本,带来浪费。 

以上便是我国计划到市场的转型期间建筑市场不完全规范的情况下,招投标模式在制度与体系上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 

4 招投标市场发展的对策分析研究 

通过以上对现状问题的深入分析,将在此基础上运用经济、法律、管理等相关手段,并结合自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广泛推行以来的现状分析,现对我国招投标市场提出几点针对性的规范化措施。 

4.1 约束与激励机制措施 

由于在招投标的行为过程中,发包人与承包人多数时候是利益对立体,这样就必然需要带有激励和约束性质的机制出现。通过激励的方法激发人的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的为发包人谋求最低利润,通过监督的手段防止人消极行为及机会主义行为。约束手段与激励手段是相辅相成的,他们的重要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招投标时期,在后期的合同履约过程中也同样重要。 

4.2 体现规则重要性,增强约束 

约束分为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招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就是正式约束,近年来正式约束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非正式约束的范畴则还是很欠缺的,非正式约束主要是指道德、价值观、传统文化等内容。这主要是由于正式的约束带有硬性的性质,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学习别人的一些成果,但是非正式约束的范畴则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市场大环境的渐渐进步和对市场环境适应及优化,并且在文化、道德观念等范畴每个国家和名族都有其特点和特色。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加强非正式约束的建立,例如信用体系的建立、道德观的调整等办法。市场只有在有效的监督体制下才

能更好的发挥公平的竞争效果,使得招投标制度能够不打折扣的进行。 

4.3 增强信息平衡性 

我们知道市场中总是存在一些信息的不平衡,信息不完全平衡就会造成市场不完全公平。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优化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公开程度,全国及各省市的招投标信息网的出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通过网络公示的形式将信息公开,寻找竞争参与者,扩大竞争范围,大大提高招标效率,节省了交易成本。所以应该大力的发展网络及信息对招投标活动的影响和作用,改进其中的不足,及时将新技术应用到其中。 

4.4 减少交易成本,增加决策科学性 

招投标过程中,双发都会发生费用开支,增加成本。招标方的成本主要来自信息、编制招标文件、组织现场勘查及答疑等等,而投标方的费用是投标文件制作、信息咨询费用、分包商选择等。 

所以从节省社会资源的角度,选择合适的招标方式,制定合适的标底或者“最低投标价”并尽可能使用成熟的合同文本对于科学决策和减少交易成本有着很大的作用。 

5 结论 

招标投标市场篇5

关键词:招投标;市场经济;作用;规范

一、招投标的概念

(一)招投标即招标和投标

招标是指为某项工程建设或大宗商品买卖,邀请愿意承包或交易的厂商出价以从中选择承包者或交易者的行为。程序一般为:招标者刊登广告或有选择地邀请有关厂商,并发给招标文件,或附上图纸和样品;投标者按要求递交投标文件;然后在公证人的主持下当众开标、评标,以全面符合条件者为中标人;最后双方签订承包或交易合同。

投标是与招标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投标人应招标人的邀请,按照招标的要求和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招标人递价,争取中标的行为。

招标和投标是一种商品交易行为,是交易过程的两个方面

(二)招标投标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保证项目质量的一种交易制度,对我国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培育和规范招标投标市场体系、预防腐败交易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二、招投标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一)促进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

招投标制度至今已经有两百多年了,在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中已经应用相当完善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各个领域中的交易方式都在不断的向招投标的方向转变,招投标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使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需要的正是公开公平的交易,这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招投标制度对交易的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公平的交易方式,为企业创造的是一个公平公开交易的平台,在现阶段,开展招投标工作,就是为我国的招投标企业提供一个公开交易的平台,在招投标制度的规范下交易双方进行平等的选择。

(二)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诚信为支持,招投标工作是向社会公开展现交易企业的真实实力,是对表现交易主体诚信的一种形式。如果是招投标的采购制度能够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对交易双方的长期利益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但是如果交易中违背了诚信的原则,就会增大了交易风险,还可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不仅会留下不诚信的恶名,甚至可能无法在今后的招投标中取得竞标资格,无法在行业内立足。通过参与招投标,大批的企业建立了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规范地从事市场竞争行为,加强了监管和自律,能够有效地遏制虚假招标、串通投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招投标实现的是一种行业内的竞争机制,只有实力强、有竞争力的企业才有可能中标,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同时还杜绝了资源浪费,而不像以往的计划经济时代,存在市场垄断和腐败建议现象。在市场经济中开展招标投标公共,可以充分的激发市场的竞争力,是国内企业的发展始终充满活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生产技术,从而在生产的过程中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目前招投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审专家库管理混乱

评标专家是指各类从事建设工程管理和在工程技术、经济及相关专业方面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符合相关规定条件并经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聘用的人员。目前各部门和招标机构均可组建评标专家库,但是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对评标专家库的监督管理工作却存在管理分散、多头管理、错综复杂的现象,没有实现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招投标监管的问题

目前我国有关法规将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智能分布在各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行政监督主体的多元化势必会导致招投标管理工作会出现管理界限不清、政出多门、政令不统一,导致会存在管理职责交叉,管理出现缺位越位现象,管办一体、监管不力的格局,降低招投标管理监管职能。

目前招投标项目数量巨大,中作量繁杂,而且还有从公告到审查招标文件,从开标评标现场到确定评标报告,另外还要处理相关投诉以及答疑等工作,以目前的人力物力根本无法完成,以至于无法实现监管的功能,导致大部分监督都流于形式。

四、规范招投标管理的建议

虽然我国招投标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招投标制度对我国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只要解决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招投标管理工作就会更好地发挥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一)加强招投标的监管体制

深入加强招投标的监管体制,切实做到“管办分离,监管分离”,从根本上解决各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自我监督等问题,将部门的招标投标管理职责统一到一个部门集中管理,并组建一支高效精干的专业执法队伍,负责招投标活动的检查监督工作,实现一种清晰高效的招投标监管格局。

(三)推进信用机制建设

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分行业系统将招投标主体的信用体制在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集中和权威,在交易平台中建立招投标主体的信用档案,将招投标主体的业绩、不良行为等全部记录在案,随时更新,并向全社会予以公示,形成一种“一处违纪失信全国受罚”的态势,对那些有不良行为和不轨思想的投标单位形成强大的威慑作用。同时还应当将企业的信用情况融入整个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中,将招投标主体的业绩和不良行为与评标工作结合起来,杜绝投标企业造假,保证评标工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真正实现招投标信用体系“奖优罚劣、优胜劣汰”的机制,使信用不良的招投标主体没有立足之地,同时对于那些有违法违规招投标行为的招标人,除依法追究其责任外,建议项目审批部门和财政部门可暂停项目执行或暂停资金拨付。另外,要建立和完善招投标主体的失信惩戒机制,对信用差、失信的的招投标主体进行惩戒,只有信用好的企业才能够中标,发展壮大,将投标单位的信用状况与其投标工作挂钩,引导信用好的企业多中标,使不守信用的企业得到制裁。促使招投标主体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诚信意识,规范市场行为。

参考文献

[1]常昭丽.浅谈招投标工程预算公开制度[J].中华建设.2008(05).

招标投标市场篇6

关键词:招投标市场;问题分析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s our country's bidding market is the economy,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factors such as multiple influence, the emergence of many such problems. This requires construction market participants shall be brave to face problems, actively to seek the way of solving problems methods, so the bidding work can make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it.

Keywords: bidding market; Problems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N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建筑行业市场尚未规范,竞争激烈,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果长久不予根治,则必然会影响到市场健康蓬勃的发展。

1.目前我国招投标市场存在的问题

1.1相关部门法律意识淡薄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但是社会的旧机制仍在运行,法制不够完善,致使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相关的一些法规很不严谨,漏洞百出,这就给投机取巧的人造成了机会,违法不究、执法不严,这就使得建设工程的合同的效力受不到法律的完全的保障。

1.2投标企业之间存在恶性竞争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有一部分施工企业在投标的竞争中,采取大幅度降低报价,甚至报价会低于成本价的方式来进行恶性竞争,中标后还会与招标的单位签订不合情理的让利协议。专业人士都知道工程质量的好坏与工程成本有着很大的关系。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成本是越来越高,但是在招投标中投标方的标价却变得越来越低,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1.3企业资格预审过于形式化

选定承包商的第一项就是资格的预审,应该择优选择承包商。在目前的资格预审中存在着一些很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资格预审中存在着的明显的倾向性、真实性不够、存在舞弊行为,“借壳”现象比较严重。有些承包者本身其实未取得过任何资质,但是其为了能够跻身在这个行业不择手段,一般的做法是将其企业挂靠在某个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借用其壳体来进行工程项目的承包。这些种种不尽人意的地方会严重地影响到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1.4评标工作质量差强人意

评定标书这项工作的完成仅用几个小时内就结束了。所以这样没有时间保证的评标就太过于形式化,使评标者没有很多时间仔细阅读相关标书文件,这样就使招标企业根本无法了解投标企业的具体详实的情况,这就很难保证评标工作的质量,标书中存在的问题也很难被发现,致使出现偏差。

1.5政府对招投标的监管力度不够

在招投标实际运作过程中,政府的监管有时不能够摆正位置,有时候对违规者执法不严。有时监督管理发生错位,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瞎管。政府的监管应当依法行事,公正廉洁,并保持透明度。

2.招投标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危害

2.1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违法招投标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以及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失控,这样不但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而且还严重影响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具体实施。同时, 违法招投标为腐败现象以及违法违纪案件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2.2加大工程质量隐患

工程质量和安全责任的约束降低,施工方偷工减料,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行为,有时甚至出现了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一起掩盖质量问题的情况,这就给工程建设埋下了质量隐患。

3.分析解决招投标市场存在的问题的具体方法

3.1相关法制宣传的加强

在招投标市场中,法制教育的加强是主要手段。使相关人员知法懂法,这样他们才能守法用法,自觉运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警钟长鸣,扼制腐败的滋生和蔓延。大力宣传法制教育,建立起思想防线,教育招标投标双方及中介组织和行政监督机关工作人员自觉学法、用法以及守法。同时也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各级检察机关应充分履行惩治犯罪的职能作用,狠狠打击不正当竞争者,绝不手软。

3.2招投标机制的完善与招标市场的统一

《招标投标法》的第7条中规定:“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应当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监督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正当竞争进行监管,加强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与此同时,还要依法查处招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通过建设单位资质审查、建设项目报建以及对开标、评标过程进行的监督,就可以充分发挥出管理机构的宏观职能,规范招标投标活动,坚决杜绝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从而真正保证工程的建设效益。

3.3纪检在招投标的全程跟入

在招标投标过程中要努力发挥监察局的监督职能作用,进一步约束规范业主的行为,从而促进该行业的有序发展。招投标管理部门、纪检和监督部门要对合同双方招标条件和中标价格以及履行施工合同等进行监督,保证招标的法律效力和严肃性,对双方在实施全过程是否按招投标所形成的文件逐条落实,进行监督检查。

3.4评标专家业务水平的提高

首先,要建立评标专家的管理机制,完善评标专家库的档案管理的制度,做到为每位专家都建立个人的专门档案;其次,要对评标专家定期进行全面的培训,使专家更快、更好地掌握新政策,同时提高专家的道德素养,强化其自律意识;再次,评标专家的劳务费用需由招标人交给有形的建筑市场,在评标结束以后,招标人不能够支付给评标专家任何的费用,专家的相关费用要由有形建筑市场的工作人员统一支付。

3.5投标企业资格预审的相关数据库的建立

对一般的基础性资格预审的要求,只要采用电子格式化的资格预审方式就可以了,如果有特殊要求的话,可以由投标企业提供相关的书面材料,这样做是为了减少重复性劳动以及大量人力和物力上的浪费。也可以由协会或者交易中心来建立投标企业资格预审的数据库,对施工企业的相关具体信息进行审查确认后,详细录入投标企业资格预审的数据库。然后在进行资格预审的时候,评标专家只需从数据库中直接调资料便可,一目了然。如有特殊要求的,再由投标企业来提供相关的书面材料。

通过对招投标市场中问题的解决,努力为招投标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敏.对完善招投标市场的监管体制的探讨[J]. 广东科技,2008,(22)

[2]施红琴.试论招投标市场的依法监管 [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04)

[3]崔明,谢要先,高博.对招投标价格控制的分析及探讨 [J].山西建筑,2011,(26)

[4]李海林. 建设工程招投标中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05)

招标投标市场篇7

[关键词] 招投标 招标机构 市场化

中国自2000年开始,政府采购必须通过招投标的形式进行,所以各地招标中心一拥而起,招投标活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至今,招投标活动已进行了一段时间,并逐步走向规范和科学,为政府采购立下汗马功劳,这是不容致疑的。但其中尚有许多有待商榷的地方。

一、目前招投标活动中的不足之处

1.法规散乱

目前,在招投标方面较为系统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是在市场角度做出规定的,《政府采购法》是从行政角度进行切入。

作为法律的补充,行政规定也是如此。中国针对招投标方面的有关规定,有国务院下属各部委所定的规定,主要以行业为对象;有各省级政府所定的规定,主要以行政区域为对象。林林总总,不一而足,造就行业、地域界限,不利公开、公平原则的实行。

2.机构设置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招标机构的设立上,目前在操作的招标机构,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是商业化的招标机构,此类招标机构与政府不存在隶属关系,其财产所有权不归政府所有,所以官方色彩较淡,商业色彩较浓。是业主和投标人满意度较高的机构。但这类机构所占比例极少;第二类是政府的招标机构,此类招标采购机构是以县级人民政府为最小单位,设立一个招标采购中心。这类机构可以说是隶属于政府,因其存在的隶属关系,所以机构对政策变化往往先知先觉,接受委托业务就得到有利倾斜,遇到纠纷处理就最易受到偏护。这类招标机构是目前市场上的主力军;第三类是准政府招标机构,也即是用户自行组建的招标机构。这类招标采购机构与采购单位存在直接的隶属关系,业务上只接受本单位内的采购业务委托。目前此类机构为数不少。

3.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上述对招标机构进行了分类,可以看到:第一类型的招标机构,其管理和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是较好的,表现在其管理人员较少官僚习气,对业务的处理有较强的责任心、对业务的处理有较高的效率,对业务所涉的法规、专业知识较了解,并较好地依循来进行操作;第二类型的招标机构,因其管理人员都直接由政府从其他政府部门抽调而来,由政府直接任免,管理人员的官僚习气还较严重。对政府采购、经济贸易、招标采购等有关法规、专业知识,经过系统学习的人并不多;在业务操作中以权代法、以权涉法,违背货物行业规律操作的事情时有发生;第三类型的招标机构,此类机构主要管理人员多数是兼职的,其他参与人员更全是兼职的,他们都有自身的本职工作,对招标投标事务,一般不愿投放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招标投标业务所涉的专业知识,更不会有系统的学习。

4.操作程序不统一

首先是法律上,对具体的操作程序没有规定;而在行政条例中,虽有一些具体规定,但不同行业,不同地域,其规定可能不同。导致各招标机构在具体操作中,各有各的做法,缺乏统一的明细的操作规范,对招投标活动的顺利操作、对公平和公正原则的实行缺少了制度上的保证。

根据上述情况,笔者认为,有必要予以改进,下面提出个人的一些设想。

二、将招投标活动实行市场化,建立规范有序的招投标行业

1.清理散乱法规,构建科学系统的法规体系

目前各级机构有数十种招投标法律法规和规章,但标准不一,甚至互相抵触,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应结合中国实际需要和国际惯例,对过去各级、各部门、各行业散乱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统一清理、修改和完善,建立统一的法律法规体系。

2.理顺机构设置,将招投标活动市场化

招投标活动相关机构主要有三个层面:招标管理机构、招投标监督机构和招投标中介服务机构。

首先是管理机构,应把分散于其他政府部门的招投标管理职能进行整合,由发改委集中统一负责管理国家招投标活动,做到有目标、有规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

其次是招投标监督机构,应统一由政府的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组建招投标监督办公室来行使监督职能,使监督更具权威,并回避了单位偏袒和行业偏袒嫌疑。

招投标工作的操作是体现在招投标中介服务机构,即将招投标中介服务机构全面市场化,商业化,政府或单位不再在自己内部设立招投标中介服务机构。政府与机构完全脱钩,让机构自己按规则自行运作,从而优胜劣汰。如此一来,作为机构方面,没有了偏袒和保护,完全按市场规律运作,只能选择走低收费、优质服务的道路,才是生存之道,这正是政府和业主所期盼的。

3.规范行业操作程序

应由发改委作指引,具体以招投标协会进行操作,制定出招投标活动的具体操作规范。因为招投标活动中的许多操作细节,作为法律和行政条例是不可能全面涵盖,只能以行业操作规范进行补充和丰富。

4.形成行业从业人员资质体系

由发改委宏观调控,具体以招投标协会进行操作,对从业人员实行资质制,此制度类似于会计师和律师制度,从业人员从事招投标活动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这有两个好处:一是迫使从业人员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和水平;二是必须保证自身的行业操守。有利于国家培育出一批操守正、知识和水平高的招投标市场从业人员,为招投标市场的健康和科学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招标投标市场篇8

关键词:招标文件;围标串标;评标

为了规范工程的计价行为,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维护建设工程发包与承包双方的合法权益,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等法律法规。但是,目前建筑市场招投标领域仍然存在招标机构违规操作,专家评标不公正;招标人与投标人规避招标、虚假招标 ,围标、串标,转包和违法分包。解决招投标市场存在问题可着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完善招标文件的相关条款,减少建筑市场招投标领域招标机构违规操作和专家评标不公正的现象。

中介机构作为建设方的机构,为建设方的投资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中介机构作为盈利机构,利益驱使中介机构为了能够接到更多的业务,一味迎合招标人的需求,甚至于按照招标人的要求,为指定的单位制定特定的条件,排诉潜在的投标人;或将废标的条件放在招标文件不同的地坊,未引起投标人的注意而造成废标。

例如:在2009年开庭审理的“格力空调案”,在番禺中心医院的空调设备等进行招标中,格力公司以1707万元的最低报价成为预选中标供应商而未能中标,最终中标者报价为2151万元,比其高出400余万元。格力公司认为其招标违法,而状告番禺区财政局。虽然最终判定格力公司投标文件(不符合招标文件的技术参数要求部分的“”号条款)未能响应招标文件的实质性条件和内容,属于对招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和条件不响应的无效投标行为,仍以原中标结果为准,但最终损失是国家的资金。

为避免出现类似情况,行政主管部门可从招标文件的格式进行强制性的要求,凡涉及到废标的条件,在投标人须知中一次性列清,减少中介机构编制招标文件的随意性和人为性;在招标文件详细注明专家评标的适用办法,使得专家评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改变评标方式,减少招投标领域招标机构与投标人围标、串标;

1、围标、串标的定义及危害:

围标、串标,是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活动中的一大顽疾,也称为串通招标投标,它是指几个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一致抬高或压低投标报价进行投标,通过限制竞争,排挤其他投标人,使某个利益相关者中标,从而谋取利益的手段和行为。

围标、串标,是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活动中的一大顽疾,不同时期以不同形式出现,它严重侵害了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干扰了建筑市场的竞争秩序,助长了腐败现象的蔓延。

2、围标、串标的主要特征:

1)投标文件中的报价非常的一致,例如投标的综合单价非常一致,只对个别的报价进行修正;或对公开的预算进行整体下调;

2)投标文件的施工方案非常雷同,对关键工序的处理也是全部相同;

3)项目部实际管理人员与中标承诺时管理人员或押证上岗的管理人员不一致的情况。

3、围标、串标的主要原因:

1)大环境的诚信缺失。诚信体系的建立,需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作为社会监督机构的政府,带头串标、串标,作为围标的行为主体施工企业多是内部管理落后.注重的是短期行为而不是长期效益.由于长期忽视企业诚信建设.出现不讲职业道德.屡屡“闯红灯”也就习以为常。

2)配套法律法规处罚的过轻或缺失。对投标单位和直接责任人的罚金数额较小.其违规违法的成本远小于所得.难以有效遏制少数不法企业的投机心理:又如:处罚对象从规定上分析应是所有参与串通投标的单位,但是如果串通不成一般是不会受到处罚的。发现串通投标的单位中了标,有关部门在处理时一般往往只是针对中标者.而对其它参与串通的单位多会不予制裁。这一点.罚则规定就不甚清楚 再如:规定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一年至二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告,直至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3)招标人对围标、串标把关不严,缺乏执行相应的力度。招标人未对中标项目施工现场要进行动态跟踪检查,发现有挂靠围标现象的也未及时依法处理。

4、相关部门针对围标、串标采取的措施:

1)推行招投标网上报名、网上下载标书,网上评标等制度。实行资格后审,取消投标报名和资格预审环节,切断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的纽带,减少围标串标人对其他投标人排斥的机会和围标串标的机率。

2)实行“黑名单”制度。对招投标过程中存在围标串标、弄虚作假的公司,除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外,将其列入“黑名单”上网曝光,实行限入制度,建立不良记录档案。并对出卖资质的公司,有关项目经理(建造师)、五大员进行处罚。

3)实行“诚信”制度。对各投标单位实行“信用管理”,对于信用度低的投标人拒绝参加工程的投标。

4)发改委、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审计部门在决算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招投标违法违规问题要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对疑点较多的项目,要作为嫌疑案件移送监察或司法机关核查处理。同时要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对施工现场进行不定期抽查,发现施工单位存在围标串标行为的,依法严肃处理。

5、进一步加强对围标、串标采取措施:

1)建立建筑业的诚信体系。对投标人“围标”、“串标”的行为,在招标文件中作出除法律规定以外的惩罚性约定,如投标人“围标”、“串标”或提供虚假数据和材料的,一经核实,无论中标与否均没收其投标保证金,并承担法律责任。

2)从源头上防止围标等现象的发生。作为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招投标工作的监管力度.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拿出定量、定性指标.使那些围标的投标企业应付出巨大的行为成本.并使行为成本远远大大高于其风险收益.从而对围标者形成威慑。

3)招标人要对中标后工程进行动态跟踪,敢于对发现的围标串标行为上报相关的部门,

4)招标人应在招标阶段改变评标办法,有效遏制围标、串标。

A、评标办法的分类:

评标办法包括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估法、综合价评标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评标方法。

最低投标价法以价格为主要确定中标候选供应商的评标方法,即在全部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前提下,依据统一的价格要素评定最低报价,以提出最低报价的投标人作为中标候选供应商或者中标供应商的评标方法;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一般适用于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者招标人对其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招标项目。

不宜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招标项目,一般应当采取综合评估法进行评审。 综合评估法是指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的前提下,按照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因素进行综合评审后,以评标总得分最高的投标人作为中标候选供应商或者中标供应商的评标方法。 综合评分法的主要因素是:价格、技术、财务状况、信誉、业绩、服务、对招标文件的响应程度,以及相应的比重或者权值等。

综合价评标类似于最低价评标法,以平均价格为主要确定中标候选供应商的评标方法,即在全部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前提下,依据统一的价格要素评定最高报价、最低报价、中间报价,以最接近中间报价的平均值的报价的投标人作为中标候选供应商或者中标供应商的评标方法。

B、各评标办法的的优点及局限性。

综合评法评标,对招标的各个因素进行评审,有效地合理地选择中标单位。但由于需对投标单位进行摸底,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并且操作复杂,除非有特殊要求,招标人一般不予采用。

最低价评标,在比较准确的工程量清单清单和图纸较明确的基础上,往往减少招标人的投资,招标人比较倾向于采用最低价评标办法。而最低价中标往往导致中标单位以牺牲质量为代价降低成本,不利于保证工程的质量。

综合价评标法操作简便,避免了最低价评标的缺点,成为招标人比较常用的评标办法,但由于综合价评标法只对投标人的施工资质方面进行审核,无法确定投标人是否进行围标和串标,招标人对招标与投标人串通以及投标人之间串标、围标的行为便束手无策。

招标投标市场篇9

关键词:招投标;市场经济;作用;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招投标的概念

招投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包与承包以及服务项目的采购与提供时,所采取的一种交易方式。招标和投标是一种商品交易行为,是交易过程的两个方面。

招标投标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的一种交易制度,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培育和规范招标投标市场体系,预防和惩治腐败交易行为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我国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业已形成了由招标人、招标机构、投标人为主体,行政部门监督的市场体系。

2.招投标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2.1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诚信的支持与法制的保障,开展招投标工作是向社会公开交易企业的实力,是对交易主体诚信的一种监督。若是招投标的采购制度能够在诚信的基础上开展,对交易双方的长期利益来说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若是在交易中违背的诚信与法制的原则,不仅增大了其交易的风险,还会受到有关部分的惩罚,并且在今后的招投标中难以取得竞标的资格。这对于当前打击经济领域假冒伪劣商品,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有着积极意义。通过参与招投标,一大批企业建立了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规范了市场竞争行为,通过加强监管和自律,虚假招标、串通投标等不正当竞争得以遏制。

2.2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招投标引进的是一种行业内的竞争机制,竞争力强有实力的企业就能够夺标,并不是以往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分配,杜绝出现市场的垄断与资源的浪费。在市场经济中开展招标投标公共,可以充分的激发市场的竞争力,是国内企业的发展始终充满活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生产技术,从而在生产的过程中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2.3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机关的投资决策,基本是以审批方式进行。政府在一些资源的分配或经济调控中,也多是通过行政手段实施。利用招标投标的公平竞争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引导生产要素的流动方向,并使政府的决策科学合理。政府通过招标投标等市场手段调配资源,自身则可以从纷繁的行政审批事务中得以解脱,实现职能的转变。

3.当前招标投标管理工作显露的问题

招投标监管的问题

多头监管现象普遍,有关法规将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划归各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这种行政监督主体的多元化格局导致招投标管理出现政出多门、政令不统一、管理边界不清,管理职责交叉、缺位越位和管办不分离等种种弊端的出现,降低了招投标管理制度监管功能。

监督力量薄弱,现在招标项目数量巨大,内容纷繁复杂,需要监督的内容众多,从公告的到招标文件的审查备案,从开评标现场到评标报告核准,从合同签订到项目实施,期间还要处理各类投诉,以现有的人员和设施根本无法完成,大部分监督都流于形式。

4.市场经济体制下招投标市场的规范

虽然招投标在我国的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使招投标的优点在市场经济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4.1建立统一、权威的法规政策环境

近年发现,“政出多门,制度不统一”的现象在一些地市县仍较普遍,一些地区地方保护主义又重新抬头,与建立全国统一的招标投标市场机制背道而驰。为此,迫切需要组织《招标投标法》执法检查工作,进一步完善招投标法律体系的建设工作,促使招标投标法律制度的统一。以从法律制度层面,纠正一些地方、部门的不作为或越权作为的现象。

4.2 创新招标投标监管体制

进一步理顺招标投标监管体制;真正实行“管办分离,监管分离”,从根本上解决部门各自为政、自我监督等问题。将各行政监督部门的招标投标管理职责划归到一个部门统一管理,由该部门统一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监督招标投标活动的专业执法队伍。

4.3加快推进招投标主体信用机制建设

利用好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这个有形的市场,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集中和权威,在招标投标监管环节中全面建立市场主体的信用档案,将市场主体的业绩、不良行为等全部记录在案,并向社会公布,形成一处违纪失信全国受罚的态势,对投标单位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对于招标人在招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除依法追究其责任外,建议项目审批部门和财政部门可暂停项目执行或暂停资金拨付。将企业的信用情况纳入工程招投标管理中,将市场主体的不良行为与评标直接连接起来,使信用不良者无从立足,将企业业绩与评标直接连接起来,防止投标企业造假,从而保证评标的公正性,真正实现信用体系在招投标中体现“奖优罚劣、优胜劣汰”的机制。同时,建立和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将投标单位的信用状况与其投标工作挂钩,引导信用好的企业多中标,使不守信用的企业得到制裁。提醒建设市场各方主体,应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诚信意识,规范自身行为。

总结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和法制经济,坚持诚信原则是经济领域健康发展的基础,招投标制度的核心原则是诚信。通过招标采购制度所建立的比较完备的交易制度,要求交易双方遵循最大程度的诚信原则,它不仅加大不法厂商做假的难度,也增加了违规处罚的风险代价,一旦恶意违规,就将丧失今后进入市场的“入场券”。

参考文献

[1]常昭丽.浅谈招投标工程预算公开制度[J].中华建设.2008(05)

招标投标市场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投标;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逐渐加强了对招标控制价的重视力度, 企业在工程造价领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工程建设模式也更加灵活多样,而工程建设参与招标投标,是充分体现以市场为主体,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体制的运行。但建筑工程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招投标市场的正常运行,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加强招投标管理。

一、目前工程招投标存在的问题

1、对、串标、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的规范机制不够完善

在招投标过程中,作假、陪标、串标、抬价现象仍然存在,严重违反了公开招投标公平、公正及公开三原则,导致权利寻租行为的产生。倒如,某些建设单位在招投标前将建工程内定给某些施工单位中标,暗中敲定施工队伍后,由内定的中标单位联系多个投标单位来陪标,制造公开招标的假象。一些不具备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借用其他企业的资质投标,中标后再转包、分包,从而谋取利益。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导致工程建设质量低劣,并且使建筑单位的利益受到损害。然而,有关这些行为的监督管理机制却不够健全,难以上述行为进行有效制约。

2、监督体制的不健全和不完善

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本是建立在公平公正的竞争基础之上的,若是缺乏了严格有效地监督机制,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就会成为获取巨大利润的机会和条件。有的地方甚至存在泄露标底、串标等情况时有发生;评标办法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研究科学合理的评标办法;同时施工企业由于自身需要,为达到中标目的,有意压低报价,采用微利标、无利标甚至亏损标,致使投标书编制缺乏规范性。

3、缺乏公正、合理、准确的评标办法

我国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专家库系统,评标人员缺少专业化培训,有些地区还不具备信息化评标系统,容易导致评标人员专业素质缺乏、职业道德水准不高,评标结果有失公正。在判断其报价是否低于成本价时缺乏相应的、可靠的、公认的依据,使评审结果的可信度、公允性降低。对于技术标的评价没有一个定量的标准,议标的现象仍然存在,致使一些施工单位有意对评委施加影响,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中标。

4、招投标电子化尚未普及,资源浪费严重

目前,有些地区尚未采用信息化、电子化的管理模式,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据统计,施工单位每年用于投标的费用不低于年度新签中标合同额的5%。在投标过程中,投标单位为了突出自身的特患和优势盲目攀比,制作大量图纸、投标文件等,拉高投标文件制作的外观质量。而一旦施工单位未中标,这些文件都必须作废,造成资源的浪费,加大了建设方和施工单位的成本。

5、多方管理,法令不统一

我国如今在对建筑投招标的管理中,设置有多个部门,存在多方管理的现象。在中央部门中,分别有建设部和各专业的部委,由此发展到地方,在各个省市巾,都有各省市的建筑管理部和各专业部委。他们分别又设有自己的建筑工程投招标机构。这两种机构部门互不关联,并根据自己的工作范围和工程内容来实行白己的对投招标规则制度。这就使原本一体的建筑市场,人为的分为了两个部分。每一个部门都自己进行投标,自己进行管理,并在各白的领域中形成了垄断。

二、针对工程招投标存在的问题的对策分析

1、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规范招投标过程

实行招投标全过程公开、全过程监督,提高招标过程的透明度。监管人员参加整个招标投标过程,对招标程序是否合法、评标专家是否按规定在专家库中抽取等问题进行全程监督。建立招标责任人问责制,一旦建筑T程出现问题,即对招标负责人在招标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并根据具体情况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

2、针对建筑市场的竞争机制,规范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由竞争机制有可能导致不公平的竞争方式,需要国家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为在工程招投标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有章可循,把人为因素消除到最小限度,消除不正当竞争方式和行为,真正体现竞争的公开、公平、公正。资格预审及后审可适当增加那些参加过同类工程项目并得到质量奖项的施工单位的预审及后审分数。

3、巩固和完善法律法规的制定,进一步加强法律法律的执行力度

建立和完善招标投标法规,一方面要注意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使招标投标法规服从法律规定和当时的社会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又应重视法规对社会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通过法规的建设来促进建设市场的培育、发展和完善,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在工程招投标工作中违法违规行为的投标企业和评审人员,也要在巩固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大惩罚力度,促进工程招投标工作的公平顺利进行,建立一个持续有序的竞争市场。作为工程投资主体的交通部和地方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切实加强工程招标投标工作的管理, 严格按照建设市场管理办法的要求和规定来审查工程招标投标主体资格的合法性、适应性, 招标文件的公平性和招标程序的可操作性, 以及评标定标的客观公正性。

4、严格控制地方保护主义

部分地方为了保证地方的产业发展,从而对市场进行封锁,这种行为所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部分管理机关应进行严格的整顿和规范,从而保证建筑市场的良性发展。

5、完善评标的各项准则,加强责任追究

将对竞标过程从开始到结束都设立明确的准则,尤其重视竞标的开始阶段,防止出现招标人投机取巧或是内定情况的出现。对参与评标的专家学者,要进行严格管理,随机抽取,并对每个人的评标过程进行完整记录,出现状况时进行责任追究。对参与评标的人员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他们对社会和人们的负责意识。在竞标人方面,要建立诚信记录,对出现违法违规的企业严肃处理,在行业内和社会上进行通报批评,并对其再次进行竞标时进行一定的限制,增强竞标人的法律和道德素质。

6、推行招投标电子化建设,促进规范高效

通过实现招投标电子化,规范招投标管理流程,杜绝人为因素的干扰,使规避招标、随意设定资格条件和评标办法、专家个人自由裁量因素过大、围标串标等不规范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结束语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实现了市场的开放化,建筑企业面临严竣的市场竞争,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建筑工程企业需要对工程的招投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管理,从而实现各个环节的造价控制,有效的降低工程的成本,从而取得理想的投标质量,建筑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招投标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只有在招投标工作中真正的实现“公平、公正、公开、有效”,我国的工程项目市场才能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为使我国建筑市场茁壮成长、有序发展,大家必须同心协力,互相监督,共同完成。避免工程项目在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潜规则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招投标制与其所需的市场条件不对称。要想从根本上遏制招投标活动中违法违规行为, 必须减少活动中人为的干预,保证招投标的公平。通过在招投标管理工作中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建设工程招投标体制。

参考文献

[1] 邹坦,卓凡.浅析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各方主体行为[J].商场现代化.2006,(10):36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