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采购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04:18:39

招标采购

招标采购范文篇1

一、招标范围:承担县及试点市的物资招标采购任务。

二、物资采购种类:输水管道、出水口、水泵、低压电缆。

三、组织实施:

(一)组织方式:委托省招标公司承担招标事宜。服务中心与招标公司共同编制招标文件,招标公告,审查投标人的资格,按程序组织开档、评标、发放中标通知书、监督合同执行。县办提供物资采购计划,负责与中标企业签定供货合同,项目资金仍实行县级财政报帐制,县财政局依据省办服务中心与招标公司共同下达的中标通知书,结算货款。

(二)工作进度安排:

1、3月中旬组织相关人员(招标公司、办有关业务处室和监理中心派人参加)对未经过考察的企业进行考察了解,在些基础上制定投标企业资质标准。投标企业必备资质条件为:①五证齐全: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商标注册证、资质证书(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论证)、开户许可证。②注册资金应达到:输水管道企业在1000万元以上,出水口企业在400万元以上,水泵企业在1000万元以上,电缆企业在1000万元以上。③在农业灌溉项目中业绩突出,售后服务优良(无不良记录)。

2、3月10日前上报物资采购计划。其中,财政直管县直接上报省农业开发服务中心,试点市以市为单位统一上报。

3、3月20日,编制招标文件。标段设置,本着就近就便的原则,打破行政界限,以片为单位,(南、此、中三片)按不同物资种类及规格型号分别打包。原则要求,每个投标商只能购买5个包段的标书,每个县同类物资必须一个供货商。一般一个供货商只能满足3个县的供货要求,投资大县可适当放宽。避免出现1:1对应,甚至“多个对一”的中标供货情况。

4、3月31日,招标公告。在省级以上的相应报刊或招投标网上采购信息,开始发售标书。

5、4月15日,组织开标会。届时,市县办和财政局负责同志、评标委员会成员及投标人参加会议。

6、4月16日,组织评标。评标委员会由5人组成,其中服务中心1人,招标公司1人,专家评委3人。专家评委在河北省招标公司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确定。评标办法采用综合评标法,设定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最高限价为扩初设计价,最低限价为底于扩初设计价的20%。

7、4月26日,下达中标通知书。

8、4月30日开始,各县(市)农开办与中标企业签定购货合同。

招标采购范文篇2

签定地点:

签定时间:年月日

招标人:

投标人:

为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行为,保障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药品流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国务院纠风办等六部委局制定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合同。

药品名称

产地

规格

单位

供货价格

出厂价格

零售价格

数量

金额

交货时间

人民币(大写)

(如空格不够用,可另附)

第一条:投标人提供的药品必须符合国家的质量标准及有关质量的规定和要求。

第二条:投标人必须提供经营的有效证件及所供药品的生产经营许可证、质量标准、价

格单等招标人所需的真实允许销售的相关文件和手续,首批供货时上述文件必须提供。

第三条;投标人首批所供药品须提供真实的省或市药检所检测的检测报告书,每批产品

须附该产品合格证;进口药品应附上供货单位质量检验报告书及进口药品注册证。如因药品

质量原因造成的一切损失由投标人负全部责任。

第四条:投标人为生产企业,所供药品不得超过生产日期3个月,投标人为经营企业所

供药品不得超过生产日期6个月;有有效期的药品距失效期的时间不得少于其规定有效期

的三分之一。投标人提供药品10件以下为1个批号,50件以下应不超过2个批号,50件以上

应不超过4个批号,各批号的出厂日期相隔不得超过1个月。

第五条,包装物的供应与回收,包装标准:

(1)除非对包装另有规定,投标人提供的全部药品应按标准保护措施进行包装,以防止

药品在转运中损坏或变质,确保药品安全无损运抵指定地点。

(2)每一个包装箱内应附一份详细装箱单和质量检验报告书。包装,标记和包装箱内外

的单据应符合合同的要求,包括招标人后来提出的特殊要求。

第六条:检验标准,方法、时间、地点和期限:

(1)如果招标人确认需要进行药品质量检验,应及时以书面形式把质量检验的具体要求

通知投标人。如果投标人同意进行药品质量检验,或者通过检验证明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则

进行药品质量检验的费用由投标人承担,检验在投标人交货的最终目的地进行。

(2)招标人在接收药品时,应对药品进行验货确认,对不符合合同要求的,招标人有权拒

绝接受。投标人应及时更换被拒绝的药品,不得影响招标人的临床用药。

(3)招标人如果发现药品存在质量问题(有当地药检部门的检验报告),有权在其它入围

药品中选择替代药品。上述决定必须在7日内报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七条:结算方式、时间及地点:

(1)自招标人收到合同项下最后一批配送药品后,按规定结算时间招标人应付清全部价

款。招标人和投标人可根据不同的结算条件协商确定中标药品价格优惠比率。该优惠比率在

合同执行过程中不得变更。

(2)招标人按月与投标入结算到期价款。

(3)招标人按照药品购销合同规定的方式,同投标人结算价款。

(4)投标人应向招标人提交对已交易药品的发票和有关单证以及合同规定的其他义务

已经履行的证明。

(5)结算时间为招标人在收到投标人配送的药品售出3个月结算相应价款,

第八条:本合同解除条件:

(1)违约终止合同:

①发生下列情况招标人在采取补救措施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招标入可向投标人发出书

面通知书,提出部分或全部终止合同:

1)投标人来能在合同规定的限期或招标人同意延长的限期内提供部分或全部药品;

2)投标人未能履行合同规定的其它义务;

3)招标人认定投标人在本合同的实施过程中有严重违法行为。

②招标人根据上述规定,终止了全部或部分合同后,可以购买评标时其他中标品种或入

围品种,并在7日内通知招标机构并报卫生行政部门。投标人应对购买替代药品所超出

的那部分费用负责。招标人有权要求投标人继续执行合同中未终止的部分。

⑧如招标人未按中标合同的规定按时结算价款,投标人有权要求招标人支付法定滞纳

金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直至终止合同.

(2)因企业破产终止合同:

如果投标人破产或无清偿能力,招标人可在任何时候以书面形式通知投标人,提出终止

合同而不给投标人补偿。该终止合同将不损害或影响招标人已经采取或将要采取的任何行

动或补救措施的权利。

第九条:违约责任:

(1)投标人履约延误:

①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如果投标人遇到妨碍按时配送药品和提供伴随服务的情况时,

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将拖延的事实、可能拖延的时间和原因通知招标人和招标机构。招标

人或招标机构在收到投标人通知后,应尽快对情况进行核实.并由招标人确定是否酌情

延长交货时间以及是否收取违约金或终止合同。延期应通过修改合同的方式由双方认可并

重新签署。

⑨如投标人无正当理由拖延交货,将受到以下制裁,加收误期赔偿费和/或终止合同。

(2)误期赔偿:

①除本合同第十—条第一项规定的情况外。如果投标人没有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配送

药品并提供伴随服务,招标人应从价款中扣除违约金而不影响本合同项下的其它补救办法。

每延误一周的违约金为迟交药品价款的5%,直到交货或提供服务为止,一周按7日计算,不

足7日的按一周计算。违约金的最高限额是合同总价的10%,一旦达到违约金的最高限额,

招标人可以终止合同,

②投标人在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应尽的交货义务。

(3)招标人履约义务

①招标人必须无条件采购本合同项下的中标品种。投标人无违约行为,招标人不得以任

何理由采购其它品牌的药品替代中标品种。

②招标人应完成中标药品合同采购量的采购。如在本合同规定的采购周期内合同采购

量未能完成,则应顺延到下一个采购周期继续采购,直到合同采购量全部完成。

③招标人须按照合同规定指定结算银行及时结算价款。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涉结算银行

的正常结算行为。

④招标人必须要求投标人按实际成交价格如实开据发票,并如实记帐。

⑤如招标人不履行上述合同义务,将受到以下制裁:支付法定滞纳金和/或终止合同。

(4)不可抗力;

①因不可抗力而导致合同实施延误或不能履行合同义务,不应该承担误期赔偿或终止

合同的责任。

②本条所述的“不可抗力”是指那些受影响方无法控制、不可预见的事件,但不包括故意违约或疏忽,这些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战争、严重火灾、洪水、台风、地震及其他双方商定的事件。

③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受影响方应尽快以书面形式将不可抗力的情况和原因通知

签约方。受影响方应尽实际可能继续履行合同义务,以及寻求采取合理的方案履行不受不可

抗力影响的其他事项。不可抗力事件影响消除后,双方可通过协商在合理的时间内达成进一

步履行合同的协议。

第十条:合同争议解决方式: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

也可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协商调解不成的按下列方式解决:

(一)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

(二)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一条:其它约定事项;

(1)采购周期:自签定合同之日起,12个月。

(2)批次采购合同:网上签发的批次采购合同是最终药品购销合同的组成部分之一。

(3)其他义务:

①招投标双方同意,凡在成交目录中的药品,按公布的中标价通过吉林省

海虹药通医药电子商务平台(JLMFC)进行交易,不以其他方式进行交易。

②招投标双方都严格为吉林省海虹药通医药电子商务平台(JLMEC)的相关信息进行

保密。

②招投标双方均认可网上交易这一采购形式,并认可吉林省海虹药通医药电子商务平

台(JLMEC)的交易数据对双方具有法律效力。

③配送,配送由投标人或投标人委托的药品批发企业及分配送商负责。每次配送的时间

和数量以招标人的采购计划或合同为准,急救药品的配送不应超过4小时,一般药品的配送

不应超过24小时。配送时应提供同批号的药检报告书。招标人通过吉林省海虹药通电子商

务平台(JLMZC)、根据用药计划向投标人的配送商发送批次采购计划,投标人据此配送。投

标人每次配送的时间和数量必须严格按照招标人发送的批次采购计划执行。

⑤伴随服务:

(1)投标人可能被要求提供下列服务中的一项或全部服务:

1)药品的现场搬运或入库;

2)提供药品开箱或分装的用具;

3)对开箱时发现的破损、近效期药品或其他不合格包装药品及时更换;

4)在招标人指定地点为所供药品的临床应用进行现场讲解或培训;

5)其他投标人应提供的相关服务项目。

(2)如果投标人对可能发生的伴随服务需要收取费用,应在报价时予以注明。

⑥合同修改:除了双方签署书面修改协议,并成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情况之

外,本合同的条款不得有任何变化或修改。

第十二条:招标人、投标人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自觉服从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招标人(医疗机构)按采购合同的规定采购药品,按约定时间付款,不得另设

附加条件。

第十四条:本合同可由招标人人持招标人的委托协议,以招标人的名义与投标

人签订。

第十五条:本合同在使用中必须附有中标通知书,否则无效。

第十六条:本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招标人

招标人:(章):

住所:

法定代表人:

委托人:

电话:

传真:

开户银行:

帐号:

邮编:

年月日

招标机构

招标机构:(章):

住所:

法定代表人:

委托人:

电话:

传真:

开户银行:

帐号:

邮编:

年月日

投标人

招标人:(章);

住所;

法定代表人:

委托人:

电话:

传真:

开户银行:

帐号:

邮编:

年月日

鉴证意见:鉴证机关(章):

招标采购范文篇3

关键词:国企;招标采购;内部控制

一、招标采购问题

1.内部控制体系覆盖度问题。(1)业务覆盖面窄。国企招标采购制度未必足够完善,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意味着内部控制的实际权限较小,对于招标采购的约束力有限。即便建立了内部控制机制,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执行效率低、执行不及时等问题,甚至导致招标采购管理真空现象,降低招标采购制度的合理性。(2)制度建设问题。不可否认的是国企构建了内部控制机制,应对招标采购体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但是内部控制体系偏重于招标采购流程的整体性问题,细致性相对欠缺。招标采购实际上是一个风险丛生的业务,部分风险因素的表现力较强,也有很多潜在风险因素。如果内部控制体系过于关注招标采购的全过程,对于招标采购中的风险关注力度不足,实际上降低了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效力,无力发现招标采购流程执行中的风险,更遑论风险点的定位与监督。国企招标采购立项未必绝对合理,如果内部控制体系缺位,对于招标采购项目的合理性控制力度不足,无法判断立项是否适应招标采购的要求,则会降低招标采购合理度,对于招标采购项目中的切分现象,应对能力也存在欠缺。(3)内部控制缺位。部分国企的内部控制体系虽然比较完善,但是在招标采购中并没有实际利用内部控制体系,实际控制过程中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提升招标采购流程的不确定性。国企招标采购流程受授权、审批控制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设定招标采购比例、报价过程中难免存在纰漏,采购信息在不同部门之间的传达也未必精准。换言之,内部控制缺位意味着招标采购的事前与事中控制沦为形式,只能根据招标采购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事后补救,实际处理效果可想而知,降低招标采购执行质量。

2.内部控制实施问题。招标采购流程一般包括开标、评标等多个环节,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全面考虑招标采购流程的全部环节,充分遵从制衡性、成本效益等原则。但是仅仅关注到招标采购业务流程覆盖远远不够,与招标采购具体流程的融合度问题,也会影响到内部控制执行效果。(1)管理问题。的招标采购公告内容规范度不足,对于采购物资规格、交货期限范围等关键信息设置不合理或者有倾向性表现,招标采购公告时间不清晰、文件更新不及时,都会导致招标采购问题。这些现象实际反映出内部控制实施不力的问题,由于招标采购公告内容不清晰,容易造成与签订合同内容之间的矛盾。(2)开标问题。在招标采购的开标环节,可能存在供应商资质审核不到位、部分事项处理不标准等问题。针对供应商资源管理力度不足,资质审核与供应商管理关联性较弱;进入到招标采购的开标阶段后,无法确定投标人资质设定是否合理,对于供应商资质也缺少判断依据,实际参与投标的供应商未必符合投保人资格,降低招标采购投标合理度,反映内部控制体系监督能力缺失的问题。在开标阶段,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有限,只能审核投标人提供的资质文件,或者判断供应商是否在合格名录中,审核范围有限。开标阶段可能出现评标方法覆盖度不足的问题,缺乏解决开标阶段特殊问题的有效手段。例如投标人在提供的报价文件中,没有按照标准书写内容,导致投标关键信息模糊不清;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取消投标人的投标资格,或者给予投标人澄清信息的机会,具体处理方式只能在现场定夺,提升招标采购开标的主观成分,内部控制人员的主观判断起到决定性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招标采购的公平性。由于缺少统一性执行标准,针对类似情况的处理方式可能完全不同,对于招标采购结果的影响极为显著,体现内部控制体系的尴尬之处。(3)定标问题。部分国企的招标采购流程体系中设置了多轮报价环节,甚至允许跟标,这些环节都与招标采购的公平公正基本原则违背,也为招标采购中的串标现象埋下伏笔。确定招标采购项目的预中标人后,仅仅向预中标人通知,并没有配套的内部控制审核与复核环节;一旦通知操作失误,则会产生要约认知偏差纠纷,影响招标采购公正性。在招标采购流程中设置保证金模式,对投标以及合同履约环境进行约束,保证金设置比例则会影响招标采购最终效果。如果招标采购保证金设置不当,一旦市场环境出现较大波动,可能干扰招标采购的正常进行,造成招标采购中的纠纷。由此体现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提升招标采购应对市场因素冲击的能力,最大限度保证招标采购公正合理。

二、内部控制策略

1.覆盖全部业务过程。当前国企的内部控制体系尚不足够完善,与业务的融合度相对较低,因此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评估体系偏重事后评估,未能将评估环节前移,注重发挥追责体系的作用,起到的最好结果也就是“亡羊补牢”。在这种模式下,国企工作人员参与内部控制的主动性明显不足,降低企业响应市场变动的能力。若能建立覆盖业务全过程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优化招标采购体系大有裨益。在遵守国企所在行业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基于企业现有招标采购体系,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注重企业业务制度的规范和统一,梳理招标采购体系,确保招标采购业务真正与内部控制体系融合,发挥内部控制对于招标采购工作的指导作用,最大限度保证招标采购工作公开透明。构建招标采购制度时,需要关注到国企现有招标采购流程中的项目立项、资格审查、开标、定标等常见环节,将招标采购流程作为划分内部控制模块的重要依据。对于招标采购流程中的重点风险控制区域,将其定为风险控制点并形成清单,确保招标采购风险控制点。具体内容如下:(1)权责划分。招标采购制度的制定,需要内部控制部门牵头进行,同时拟定与招标采购相关的预算、付款等流程。制定招标采购制度的过程中,财务部门提供指导性意见,保证招标采购制度符合国企财务状况。尤其要注意招标采购流程中的风险点,合理划分内部控制人员、财务人员等工作人员的责任,确保招标采购责任快速追溯。(2)供应商管理。针对国企供应商加强管理力度,内部控制部门定期核查供应商,结合信息化手段建立供应商数据库,对供应商进行动态实时管理,确保供应商信息快速更新。多渠道检索供应商数据信息,掌握供应商的合作情况、合作质量、招标采购履约率等信息,作为评价供应商的重要依据,由此形成供应商等级机制,帮助国企更好地定位供应商,定期供应商评级结果。在招标采购的开标环节,提供通过评审的供应商名单信息;内部控制部门要保证供应商信息的可靠性,确定供应商资质过关后签发供应商名单,并将名单提供给开标人员作为参考。(3)招标采购管理。规范招标采购流程,注意招标采购公告的时间;若需要招标采购澄清公告,需要确定公告的时间范围,确保澄清公告得当。关于招标采购的规则,原则上以报价与评标一次性完成为首选,尽量不要设置多次竞标或者不需要的程序。严格执行招标采购公告的时间要求,在公告截止时间之后执行限价、确定采购数量等关键流程。国企与中标单位签订的招标采购合同应当作用合同范本的要求,因此合同范本在招标采购文件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招标公告的同时,合同范本内容;在正式合同范本后,范本中的任何内容不能修改。若必须修改招标采购合同范本内容,必须澄清公开修改的内容,否则不能执行修改。关于投标保证金的缴纳,应当严格执行保证金缴纳比例,由投标人缴纳;或者在中标之后,向中标单位收取合同履约保证金。注意设置并利用风险控制点,有效控制招标采购流程中的潜在风险,避免风险因素带来严重后果。(4)人员管理。完成招标流程后进入到评标阶段,严格执行投标人员选取流程。在内部控制人员监督下,在国企的招标采购关联部门中,随机遴选评标人员,确保评标工作合理公正开展。评标人员不能固定,应当合理有序流动,及时调整评标人员队伍,采用定期轮岗模式,保证评标人员队伍可靠。国企尝试建立评标人员库,将符合评标标准的人员信息列入其中,并作为准评标人员;每次招标结束后,在评标人员库中选择评标人员,同时针对评标人员、准评标人员做好制度宣传培训工作,建立评标相关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加强招标采购业务培训力度。(5)合同管理。注重招标采购公告与合同内容的关联性,相互之间应当紧密关联,保证招标采购内容的客观公正性,避免招标采购公告中存在不符合要求的内容。加大招标采购公告中关键条款的关注力度,例如招标采购项目货品的质量标准、运输要求、保险条款、约束条款等等,注意关键条款的对比分析,避免招标采购公告中存在明显倾向性的条目,或者与市场普遍标准偏离较多,保证招标采购公告足够公正。另外要验证招标采购关联合同条款内容,确保合同条款客观公正准确。(6)信息安全。招标采购涉及到国企的重要领域,尤其是在电子招投标模式逐步推行的背景下,注意招标采购中的信息安全很有必要。对于接收电子投保书的账号,需要保证绝对安全;账号密码超过15位,由2~3个人分段管理密码,避免单人获取操作账号的权限。接收电子标书的账号密码必须定期更换,避免密码泄露或者被窃取。对于账号关联手机号所在的手机,由内部控制部门派专人管理,不经允许不能操作该手机,保证账号关联手机的绝对安全。对于评标阶段中的关键信息需要截标处理,否则不能告知评标工作人员以及相关内控工作人员。(7)沟通机制。针对招标采购拟定的评标方案,需要经过国企管理层的审批方可生效。针对开标过程加大监督力度,内部控制人员全程监督开标过程,完整记录并传达评标方案审批意见,确保招标采购开标过程与评标方案审批传达准确无误。

2.建立动态监督机制。招标采购流程中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因素,对招标采购最终结果的影响不容忽视,需要发挥内部控制监督的作用。围绕招标采购构建动态监督机制,体现内部控制机制的监督价值。通过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识别招标采购流程中的风险、评价招标采购流程的每个环节,落实招标采购改进任务。(1)发挥内部控制人员的作用。优化招标采购流程,明确纪检监察、风险控制等部门人员在招标采购流程中的职责和定位,实现招标采购与内部控制的融合。以招标采购流程中的各类风险点作为切入点,建立动态监督模式。围绕招标采购流程中的风险建立自查模式,加强招标采购自查力度,从容控制招标采购的风险因素,并将风险控制能力作为评价内部控制体系水平的重要依据。从外部审计或者整改中的重点要求和环节入手,提升内部控制工作要求,将审计要求、整改要求作为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并提升内部控制体系的效能。国企借助内部控制体系,定期自查招标采购流程,不断提升内部控制体系的能量。(2)以改革为抓手强调内部控制作用。近年来国家针对国企改革颁布了行动方案,说明国企改革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具体要求,尤其强调国企改革中的量化考核,实际上指明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国企改革与内部控制注定紧密相连,在招标采购制度改革中,也需要围绕改革核心理念,建立招标采购量化评价模式,将控制行为落到实处,逐步体现改革成效。

3.重视信息化建设。围绕招标采购工作建立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化与招标采购体系的融合。例如国企以招标采购优化为抓手,建立招标采购管理系统,将招标采购流程中的各项环节整合信息化环境中,显著提升招标采购流程的执行效率。针对招标采购的内部监督与反馈更加顺畅。国企部门内部不会存在信息孤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进度完全统一,招标采购信息梳理效率进一步提升,更快、更精准地发现招标采购流程中的风险,促进招标采购体系健康运转。(1)搭建专业管理平台。借助信息化模式,围绕招标采购流程建立管理平台,提升招标采购业务的规范度与透明度,避免招标采购中的暗箱操作,招标采购的每个环节直接体现在管理平台中,吻合招标采购透明阳光的基本要求。招标采购管理平台的建设,有效约束招标采购流程中的各项行为,对于不规范行为起到震慑作用。通过信息化优势,快速收集并分析招标采购信息,排除其中的不合理现象,避免招标采购中出现围标、串标的现象,坚决打击国企招标采购中的内外勾结现象,最大限度保证国企资产的绝对安全。招标采购管理系统在诸多国企已经有应用实例,在物资、原料招标采购过程中发挥信息化的优势,同时基于信息化模式建立多级招标采购平台,充分吻合国企的实际情况,保证招标采购平台的应用价值。招标采购管理平台可能比较复杂,无法一次性全部建设到位;若要分期建设招标采购管理系统,可以将内部控制模块作为重点环节,构建信息化内部控制体系,融合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注意内部控制体系与国企现有管控体系的结合,拓展信息化内部控制体系的应用空间,同时促进各项业务之间的数据融合,由此循序渐进推进招标采购管理平台其他模块的建设,保证招标采购管理平台有条不紊。发挥信息化在数据传输与沟通交流方面的优势,实现招标采购信息交流的媒体化效果,提升内部控制机制的实际效能。(2)挖掘信息化潜力。建立招标采购管理系统并不是应用信息化模式的终点,要有挖掘信息化模式潜力的意识,深入应用信息化手段,探索更多的、与内部控制机制的融合点。以区块链技术为例,注重区块链与内部控制机制的融合,与国企产业链的特征吻合。当前国企的经营范围通常覆盖行业上下游并形成产业链,并影响到企业的融资租赁、财务等业务环节,实际上拓展了内部控制的范围。国企在深入掌握所在行业特征的前提下,合理定位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点,通过信息化模式实现风险点对标效果,提升内部控制体系的整合度,为内部控制体系赋予更多能量。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集体维护等特征,并提供稳定的数据库管理体系。国企在建立招标采购管理系统时,融合区块链技术并形成内部控制网络,对招标采购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认证,发现数据信息中的不当之处并及时调整,保证招标采购信息的绝对对称,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影响。建设内部控制机制,及时发现招标采购中的问题、风险和不足,确保招标采购行稳致远,是国企共同面对的问题。国企要积极探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道路,充分贴合招标采购业务的特征,提升应对招标采购风险的能力,确保招标采购全部阶段信息公开、业务执行公平公正,为国企运转与发展注入健康动力。

参考文献:

[1]杨团延,延雪.国有企业招标采购内部控制研究[J].2020.

[2]薛秀莉,张乃月.国有企业招标采购内部控制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

[3]邓晓宇,黄琳琳,高树超.大型国有企业基于集中采购流程下的内部控制优化研究[J].2020.

招标采购范文篇4

1企业物资招标采购的优势分析

分析企业物资管理中,对物资实施招标采购方式的优势,具体如下:①招标采购具有公开性特点。企业对物资展开招标采购是面向社会化的经营行为,企业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向社会提供所需的物资信息,并对供应商提出明确的采购要求,使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参与本次投标活动。这是一种拓宽企业采购渠道的有效方式,有利于挖掘企业市场潜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②公开招标采购能够让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工作更加透明,保证物资材料质量,是企业做好采购环节的资金管理工作。招标采购公开化能够为供应商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使物资采购成本被合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方便相关人员对招标采购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将影响采购质量的因素化解掉。③招标采购有利于降低物资供应成本。按照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得知企业以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展开招标采购工作,可以有效调节并控制招标采购环节。利用市场调节手段进行招标采购,采购原材料能够保证企业支出和材料自身价值相吻合,通过市场经济价值杠杆的作用调节材料成本。公开招标时,各供应商可以按照自身利润需求适当降低材料价格,吸引企业选择自己,从而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招投标时供应商可以分析自己提供物资的成本,计算出该项目中自身获得的利润差额,将相关数据填写入标书,帮助企业降低招标采购成本[1]。

2企业物资招标采购的有效对策

2.1完善并监督企业物资招标过程。企业对物资进行招标采购管理时,应完善整个招标环节,并对招标过程实时监督管理,提高招标采购的透明度。招标开始后,所有工作环节都要依照法律法规内容执行,应随机抽取评标人员组建评标委员会,确保招标采购的公正。招标方应对招标全过程进行监督,在达成一致招标方案的同时,由招标单位负责监督,投标书与唱标环节应公开,监督人员可对招标单位做出评价。招标方应进一步完善评标流程,创新评标制度,确保评标结果的真实性与公正性。设置评分标准时,应将最高分与最低分去掉,随后取平均数。定标时应严格审核,对中标候选者的资质进行审核,促成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此外,应明确进行企业与招标方的权责划分,招标采购管理时督促企业与方遵循招标章程,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保证整个物资招标采购流程顺利进行[2]。2.2提升企业对采购风险的防范能力。企业物资采购时面临着外因型风险与内因型风险。其中外因型风险具体指企业在外部因素影响下而受到的经济损失,比如经济政策影响、价格变动影响使物资采购出现风险,或者物资采购时企业对物资质量没有严格把关,导致原材料质量有缺陷,影响产品整体质量。内因型风险是企业因内部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其中包含计划风险、合同风险、验收风险、存量风险以及责任风险。针对企业物资管理和招标采购中面临的风险问题,要求企业提升风险防范能力,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抵御风险。对此,以下建议可供参考:①完善企业物资采购与管理流程。从物资需求提出,到采购计划和采购合同的签订,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采购目的与供应商资格,保证金制度确立,预防物资供应商无法按照合同要求履行义务,从而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②完善供应商管理体系。建立市场化机制与竞争化平台,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为物资供应商营造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打击恶意竞争行为,建议企业实施战略采购计划,对供应商开展战略合作,通过建立竞争化平台提高物资招标采购透明度,实现相关部门的自律与行为约束[3]。2.3严格审查物资供应商与投标方。企业对物资进行招标采购时,应谨慎选择供应商与投标方,对投标文件的撰写内容质量、供应商资质信誉进行审核。企业对供应商做出的承诺必须对象,同时应对供应商竞争优势做出分析,企业可以邀请专业人员对招标过程展开监督指导,从而提升企业的招标水平,使整个物资招标采购流程更加规范化。建立联动机制,强化对物资招标采购过程的监督。企业应加大物资采购行为监管力度,明确不同人员的职责,高效落实责任,加强对监督管理者的行为约束。审查招标工作时,管理人员应及时发现问题,解决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与供应商之间的矛盾纠纷问题,以企业和供应商签署的合同作为物质管理质量的判定标准,当某一方出现违法行为时,可按照合同内容明确责任。为了更好的完善整个物质招标采购流程,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可基于网络平台建立专门的招标采购网,比如中国采购招标网。平台应包含招标信息、采购信息、项目信息、资讯中心、推荐项目、招投标服务、招投标金额几项内容。具体的招标中应包含招标预告、招标公告、中标公告、邀请招标、标书下载、业主招标、政府采购等;项目中应包含拟建项目、审批项目以及业务项目等;企业中应被详细划分为招标机构、工程交易中心、政府采购中心、业主采购单位、设计严重单位等。无论是企业,还是供应单位,可以按照自身需求通过公开招标平台了解招标信息,从而完善招标采购流程,实现对全过程的有效监督与管理。2.4加强对招标公司与中标单位的监督和管理。一般情况下,企业在物资管理招标采购中需要依靠招标公司提供的服务,招标公司的职业素养与中标单位自身资质决定了招标采购是否顺利。建议企业加强对招标公司与中标单位的监督管理,建议如下:①严格管控招标公司,采用动态监管的方法规避招标风险,确保整个招标采购环节的公正性。②企业应加强对中标方的有效管理,确保物资采购竞标流程顺利进行。③科学制定评标方法。企业在制定招标文件时应明确具体的招标方法,将所有有关的细节提出来,结合招标当地物资材料的市场价格,允许对价格作出一定程度的调整,尽可能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企业可以创新招标采购模式。首先,竞价采购方式。该方式可以准确的提出企业需求物资的技术参数,确立规格标准统一的采购项目,供应商分别报出自己的最低价格。其次,询比采购方式。该招标采购方法能够准确的提出需求物资的技术参数,但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与企业标准,规格无法统一,应采用经评议最低价方法选择供应商,或者采用综合评分法对照评分因素打分,得分最高的供应商可以成为成交供应商。最后,谈判采购方式。该方式有着整体的使用需求与功能,但无法直接提出技术需求和参数,企业需要与供应商进行谈判后才能确定技术需求与参数,这种招标采购方式可以让实施方案多样化,但谈判的供应商不能低于三家。

3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企业物资管理来说,物资招标采购是一项至关重要的采购流程,需要严格遵循法律要求执行采购工作,于此同时还应采取一系列措施规避采购风险。通过完善企业物资招标过程、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严格审查物资供应商与投标方、加强对招标公司与中标单位的监督和管理,使企业物资招标采购工作顺利进行。科技项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项目资助(合同号:2019渝电科技22号)”。

参考文献

[1]曹勇.现代企业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24):38-39.

[2]黄学根.施工企业物资集中招标采购区域化供应管理[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9,14(6):48-50.

招标采购范文篇5

关键词:房地产;招标采购;管理

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我国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使得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经过近几年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上的参与者越来越多,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房地产产业发展整体趋于平缓。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的房地产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想要获得发展,房地产企业就必须想办法控制投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现代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中就必须要加强招标采购管理工作,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房地产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价格成为了体现招标合同的唯一标准。自从我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我国的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将追求经济效益作为了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房地产企业自然也不可避免,在房地产项目的运营过程中,采用商业化的运营手段来谋求利益。该方法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很多房地产企业在该过程中,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将价格作为了体现招标合同的唯一标准,在设备采购环节,对于原材料的质量和相关设备的采购质量没有进行重视,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经济利益,这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却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房地产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房地产资源作为一种公共资源,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财产安全都有很大影响,很多的房地产企业,甚至没有认识到该过程会给人们生活和企业发展造成的影响。如果在原材料和相关设备的采购过程中出现了该问题,就会对整个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安全造成危害,材料性能不过关,就会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和结构存在安全隐患,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二)采购台账管理混乱。在房地产企业的采购工作中,采购台账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很多房地产企业并没有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人员,进行台账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存在人才、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缺陷,企业对于该工作也没有进行重视,相关的管理制度也不完善,这就使得房地产企业的采购台账管理工作十分混乱,影响到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加大了房地产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经济压力,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三)供货商资质不足。供应商的资质对于房地产项目的施工质量有直接影响,供货商主要是为房地产项目的施工提供原材料和其他相关配套设施,而如果供货商出现了资质问题,也就意味着其供货产品存在着质量方面的问题,采购到的材料和产品,用于房地产项目的施工中,会给施工质量带来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到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二、房地产招标采购管理的措施

(一)扩大招标采购在项目开发的延伸面。目前很多房地产企业在进行招标采购时,仅仅将其应用于工程的施工单位和供应商的选取上,而没有将其应用于项目开发上,却忽视了设计单位、规划编制单位、工程的供应商、商和物业管理单位等的作用,这就会使得房地产企业的招标采购工作效率比较低下,频频出现各种问题,影响采购的设备和材料的质量。所以房地产企业需要进行规划招标工作,在招标的过程中,合理确定规划编制单位,根据编制单位的实际资质和能力水平进行选择,并使其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通过资质审查和能力考核,选择出最合适的规划招标单位,将得到的规划编制内容进行一定的修正和完善,用于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保证了房地产项目整体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另外设计招标还需要从源头开始进行成本控制,目前我国很多的设计单位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没有重视经济性,只是将重点放在了设计的质量上,却忽视了设计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成本问题,因此,现代设计单位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加强成本控制,从细节出发,对工程设计方案的各个步骤和环节进行完善优化,降低设计成本。最后在材料采购时,需要利用合理的方式选择供货商,可以引进招标采购机制选择销售商,降低,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成本,提高项目开发的经济效益。(二)进行专业化和细致化的招标采购工作。想要提高招标采购管理工作的质量,就需要提高招标采购工作的专业化和细致化水平,对于招标采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和优化,降低招标采购的成本,尽量用最低的成本采购到最高质量的材料和产品,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提高工程质量。在招标采购时,可以向具有资质的企业发出邀请,对各单位的资质进行全面的了解,从中选择出最合适的招标采购单位。(三)对招标采购过程进行管理。招标采购过程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招标采购工作的质量,所以房地产企业需要对招标采购过程进行管理和约束,对招标采购过程中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保证招标采购过程的透明化,防止在招标采购的过程中,出现贪污受贿或暗箱操作的问题。企业需要完善招标采购管理制度,对于招标采购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管,明确招标采购的标准和审查标准,进行透明化的审查和招标采购,加强招标采购工作的社会监督。

三、结束语

招标采购工作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招标采购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房地产的质量和人们的居住安全,所以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房地产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就要加强招标采购管理工作,提高房地产项目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秀平.房地产招标采购管理分析[J].江西建材,2017(22):215+220.

[2]杨中义.浅谈做好房地产企业招标采购管理的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35):184.

招标采购范文篇6

【关键词】集中采购;招标;谈判;药价;成效

价格管理的重要方法。自2000年以来,我国持续探索集中招采方法在药价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后,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招采方法,通过两轮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在药价管理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国际层面药品集中招采发展脉络

1.1探索阶段。1910年,纽约市医院管理局组织所属医院对药品进行团购,这是有文献记录最早的政府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被认为是美国药品团购的开端。在此后的数十年中,占美国医疗体系主体的私立医院为应对控费压力,合纵连横与药企博弈,至80年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国药采GPO模式[1]。但与此同期,国际社会上对药品集中招采使用频率并不高,直到1995年WTO成立之前,只有塞浦路斯于1970年、丹麦于1990年组织了药品集中采购。其背景主要是,美国之外的各国药价管理主流方式是政府根据企业成本进行定价,药品数量本身也不是很多,在源头上药品费用已经受到了一定控制[2]。1.2起步阶段。1995年,WTO成立,其《政府采购协定》要求成员国需对其它国家开放政府采购市场,货值超过40万特别提款权的采购,应以公开招标方法进行。在WTO推动下,新西兰于1996年率先启动了全国性药品集中招采,组建国家药品管理局负责药品价格和购销管理,建立了以“政府主导、简化分组、最低价中标、独家中标、设定标期”为特征的药品招采经典方法,被简称为“KIWI模式”。此后,拉脱维亚于1998年、罗马尼亚于2002年、德国于2003年、荷兰于2005年先后启动了医院或医保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同期,WHO为推动实现初级卫生保健和全民健康覆盖目标,把药品采购和供应体系作为重要支撑手段,在成员国中积极推动使用规范化的药品采购方法,1998—1999年先后印发《药品筹资机制建设指南》《药品采购优良操作规范》等技术性资料,为药品集中招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1.3扩展阶段。在国际条约的推行,药品种类增加带来的控费压力,以及贸易全球化背景下大宗物资集中采购潮流的推动下,医院药品集中招采快速扩展到世界各国。欧盟委员会2004年《欧盟采购指令》,要求成员国对政府采购的货物组织公开招标,并建立了电子化招标平台。2009年,欧盟委员会调查27个欧洲国家,其中有10个组织部级药品招采,10个组织区域级药品招采。同年,欧洲仿制药协会在《仿制药杂志(JournalofGenericMedicines)》批评药品集中招采模式,认为会导致药品供应中断、药价过度透明、增加管理成本、减少动态竞争、打压企业动力、抑制渐进性创新、对药品可及性具有“挖墙脚”性影响、严重损害生产和批发环节的生命力等八方面负面结果,认为集中招采只应作为药价管理的短期政策[3]。但这些批评并没有影响集中招采方法的推行使用,与之相反,招采从最初的以医院住院用药为主,逐步拓展到院外门诊用药范围。2003年德国启动对社会药店药品集中招采,药店强烈反对,并于2005年上诉到欧盟法院。经过四年审理,欧盟法院2009年判决支持德国官方做法,认为医保基金参与了药店药品购销,可纳入政府采购范畴,并认为政府在其它领域类似情况下也应积极介入其中。此后,对院外门诊和药店用药的集中招采也开始受到重视,并形成了德国“折扣谈判”模式和荷兰“优先推荐”模式两种主流思路[4]。2019年WHO欧洲代表处与欧盟委员会联合《药品价格和报销政策报告》,所覆盖欧、亚、美、澳等地47个国家中,有46个开展医院(住院)用药招标采购,18个对院外(门诊和/或药店)使用的部分药品采取招标或类招标方式进行采购[5]。1.4转型升级。在应用日益普遍化同时,集中招采逐步实现了自身定位的转型升级,从最初的贸易原则、购销方法演化成为一种新的药价管理政策。在西方国家,医院住院用药、药店和门诊用药长期以来处于分割管理状态,药店渠道药品销售额占社会总销售额的80%左右。在各国文献中介绍药品价格管理方法,基本以社会药店系统为出发点,介绍自由定价、政府定价、国际比较、参考定价、差价率管制、利润控制等。药品集中招采主要发生在医院住院用药层面,未被纳入价格管理政策。近年来,随着招采方法使用范围的扩大,以及招采方法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将招采作为价格管理政策。2016年欧洲仿制药协会《欧洲仿制药政策综述》、2018年WHO《抗癌药定价及其影响报告》,以及上述《药品价格和报销政策报告》中,均将招标采购作为药品政策或价格管理体系的一个内容。即便以市场化采购机制为主流的美国,其最大的公立医院管理机构——退伍军人卫生部——也会定期与企业谈判,要求价格折扣,并以此决定是否修改其药品目录。

2我国从地市到国家招采的演化过程

我国的药品集中招采机制有着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也是世界范围内最早把招采作为药品管理政策的国家之一。在反复结合国情探索并借鉴国际经验的过程中,我国药品集中招采已经经历了五个特色鲜明的阶段。2.1地市集采、中介阶段(2000-2005)。这一阶段主要是启动了药品集中招采工作。计划经济时期,药品流通采取省、市、县三级批发站制度,执行固定价格,公立医院药品采购长期沿袭分散采购方法,特殊情况下会由卫生主管部门采购,在下属医院之间进行调拨。进入八十年代之后,药品生产流通体系实施市场化改革,绝大多数药品改为市场定价,企业营销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同期对公立医院实施财政“断奶”,允许公立医院以药补医、自主经营,药价虚高、暗箱操作等药品购销不正之风问题逐步突出。各地在治理医药购销的过程中,开始探索通过集中采购的形式规范医疗机构行为,河南省、海南省、上海市浦东新区先后组织了试点,取得明显效果,并引起国务院纠风办等部门高度关注。为采取有效措施尽快降低药品虚高价格,从源头上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2000年7月,原卫生部会同原监察部、原国家计委等部门,从国家层面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要求县级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实行以市地为最小组织单位、医疗机构为采购主体、公开招标为主要形式、委托中介机构承办采购事务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2.2省级集采、综合评标阶段(2006—)。这一阶段主要解决了药品集采的管理主体问题。2000开始实施的集中招采意在控制虚高药价,按照随后的招标药品售价政策,医院只能在药品中标价基础上顺价15%销售。受以药补医机制影响,医院事实上缺少降低药品价格的内在动力。此后几年的试点期间,低价药品“中标死”、部分药价“越招越高”开始出现,开大处方、用高价药现象有增无减。同时,中介机构缺乏规范,招标过程中与医药企业相互勾结,不仅使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总体效果大打折扣,还衍生出新的购销腐败问题。药品企业普遍反映以地市为单位招标采购次数频繁、疲于应对,中介机构按交易额的固定比例向企业收费之外,自行设置收费项目,不规范操作频出。2005年,四川省率先由政府出资建立采购机构和网络平台,在全省试行药品统一招采,有效降低了企业招投标成本,被多个省市效仿。2006年开始,国办正式发文,大力推进以政府为主导、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招采工作。2.3省级集采、双信封法阶段(2010—)。这一阶段主要解决了药品招采方法学上的基本理论问题。以省为单位的药品集中招采,提高了采购效率,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约了采购成本,在企业减负、降低药价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以先招后采、质量分层、综合评标、多家中标为特征的招采方法在实践中出现了新问题:一是招标与医院采购相分离,加上多家中标,意味着企业中标之后仍需促销;二是质量分层的不恰当应用反而会强化企业垄断现象;三是综合评标方法在指标设置、专家遴选、评分计分等方面的运行机制不完善。加上以药补医的政策根源未解决,药品越招越涨,中标价虚高和“二次议价”问题仍然突出。2009年,新医改启动建设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安徽省在改革试点中,借鉴WHO推荐的双信封招标方法,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国办正式推行基本药物双信封招标,针对招采分离、量价脱钩、价格虚高问题,实施“招生产企业、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监控”六项创新举措,原则以省为单位,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用量进行打包,通过技术信封对企业进行质量遴选,在商务信封环节实行最低价中标、独家中标方法。各省基本药物招标结果显示,价格普遍下降30%-50%,药价水分被大幅压缩。基本药物双信封招标法,在技术思路上与国际药品招采典型“KIWI模式”已经基本趋于一致。2.4分类采购、鼓励探索阶段(2015—)。这一阶段结合药品价格改革,针对不同市场特征的药品如何招采和形成合理价格进行了广泛探索,并同步推动药品生产流通全链条政策配套。2010年后,基本药物价格大幅度下降的同时,四个问题开始出现:一是少数药品在技术信封筛选中操作不严谨,导致质量不高的产品进入竞价环节,并以低价取胜,受到社会诟病;二是独家产品价格控制效果不明显,中药独家品种平均降幅只有5%;三是医院积极性不足,临床使用中医患普遍认为基本药物质量不高,部分利益相关方认为“低价没有好药”;四是部分经典老药由于价格原因停产,或者改头换面之后抬高价格销售,形成社会热议的“低价药短缺”现象。针对上述四个问题,这一阶段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分别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大力推行审评审批改革,开展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在源头上为仿制药质量提供坚实保证。二是鼓励省级联合,提高采购层级和规模,探索国家谈判,力争在控制专利药品价格上取得成效。三是加强“三医联动”,鼓励药品招采与医保支付标准改革结合、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相结合,不断创新招采方法。四是启动定点生产和直接挂网采购。针对甲巯咪唑等四个确实短缺的基本药物,2014年年初通过招标形式启动定点生产。针对常见老药价格调整困难、供应紧张问题,按日均费用3至5元标准制定常用低价药品清单,实施直接挂网采购,允许企业自主定价,医院直接议价成交。2015年,国办印发《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分类采购整体框架,针对临床用量大、采购金额高、多家企业生产的药品,发挥集中批量采购优势,采取双信封制招标。专利药品、中药独家品种,采取谈判方法进行招采。妇儿专科等药品和常用低价药品,实行直接挂网,由医院直接采购。允许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在省级平台上自行探索采购方法,鼓励跨区域联合采购和专科医院联合采购。2017年,继续提出在全面推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或已制定医保药品支付标准的地区,允许公立医院在省级平台上联合带量、带预算采购。允许探索建立“医联体”内统一的药品招标采购、管理平台,形成“医联体”内处方流动、药品共享与配送机制。2.5国家组织,带量采购阶段(2018—)。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通过国家医保局主管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分别解决了药品招采的技术方法难点和动力机制问题。分类采购、鼓励探索格局确立后,在省级招采层面,2015年起北京市率先推行了“阳光采购”方法。上海市和深圳市卫生部门借鉴美国医院药品团购模式,推出了简称GPO的医院集团采购模式。上海市医保部门则在借鉴香港医院管理局经验基础上试点了三批次的带量采购。福建、浙江、安徽等地推出了省级招采定支付标准、地市议价采购的上下联动机制。各省试点中,上海医保局三批带量采购充分展示了医保部门理顺资金链和精细化管理的技术优势。在国家层面,专利药价格谈判正式启动。2015年原国家卫计委和医改办牵头,经过半年多的反复沟通,在纳入医院集采基础上,附加以医保目录准入为条件,实现3种药品价格大幅下降。2017年国家人社部结合医保目录准入开展药价谈判,用4个月的时间,实现了36种药品价格平均降幅44%的谈判成效,再一次展示了结合医保基金进行药价管理的突出优势。除了国家和省级层面的试点,跨地区采购联盟逐步出现。形成以价格共享为特色、近五十个市县参与的“三明联盟”;以推动京津冀一体化为目标、争取“共用平台、彻底统招”的“京津冀联盟”;陕西省牵头、以数据共享为特色的耗材采购十五省“西部联盟”;以综合医改联席会为纽带的沪苏浙皖闽医改片区医用耗材“五地联盟”。以上被称为医药采购“四大联盟”,覆盖范围超过了23个省市。区域联盟的优势在于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但中国多数省的人口都超过欧洲大型国家,联盟模式的出现和盛行,意味着医药招采遇到了基础性瓶颈和障碍,在补偿机制短期难以理顺,医院控制药价动力难以有效激发的情况下,通过招采控制药价需要从顶层设计上系统改革。2018年4月,党和国家开展新一轮机构改革,由国家医保局负责药品招标采购管理,理顺了药品招标采购、基金支付、价格管理三个环节,从制度层面强化了招采动力机制。监管方面,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取得初步进展,招采竞价中的关键技术瓶颈已被破解。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明确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总体思路,采取“带量采购,以量换价、招采合一,保证使用、确保质量、保障供应、保证回款,降低交易成本”等方法,启动31个一致性评价过评品种的带量采购,经过竞标和谈判,25个中选品种平均价格降幅52%,最大达96%,原研药吉非替尼片降价76%,福辛普利钠片降价68%,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相比低25%以上,“专利悬崖”现象在我国开始显现。

3国家组织药品集中招采的成效和展望

招标采购范文篇7

(一)工程规划许可证、图纸审查合格书及资金到位证明是申请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备案的前置条件,市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招管局)应当严格把关。为推进中心城区建设速度,对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图纸审查正在进行的建设项目,在业主单位提供该项目规划部门已审核同意及图纸已送图审部门审核证明的前提下,经招管局核准可以先行组织招标,但中标通知书必须等工程规划许可证、图纸审查合格书完善后方可核发。

二、严格实行资格后审和资格预审相结合的资格审查制度

(二)推行网上招投标系统建设。分步实施网上报名、网上投标、网上评标、远程评标等管理方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公开招投标信息,防止人为因素干扰招投标活动。

(三)建设工程、政府采购类项目采用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交易的,原则上实行资格后审。投资额大、技术要求复杂,确需采用资格预审的,应报请市招管局核准。采用资格预审的建设工程项目,合格投标人少于3家的,应当降低资格审查条件。

(四)设置资格审查条件,应当根据项目需求,按照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设置不合理的注册资本、资质等级、业绩、人员配置、地域限制等条件,排斥、歧视潜在投标人。

(五)采用资格后审的项目,经办人员应当履行保密职责,不得要求投标人提供可能泄露企业信息的资料和文件。资格后审由评标委员会负责,并应在招标公告的同时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

(六)预算价在1000万元以下且使用通用技术的建设工程类项目,以及预算价在200万元以下且属标准定制商品及通用服务的政府采购类项目,对招标时限有特殊要求的,由招标人提出申请,履行相关批准手续后,可以适当缩短招标时限,但原则上不得少于10天。

三、严格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招标和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编制管理

(七)市中心城区、经济开发区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招标由市招标采购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市交易中心)统一受理,市交易中心应提供高效、规范和优质服务。

(八)市政道路、附属工程、园林绿化、七层以下(含七层)房屋建筑(不含公共建筑)工程、标准定制商品及通用服务的政府投资招标采购项目,原则上采用经评审最低价中标评标方式。公共建筑、七层以上房屋建筑、装修、亮化、桥梁、隧道等复杂性政府投资项目,经招管局批准可以采用综合评标方式招标。

(九)市交易中心应通过招标方式选定政府类投资项目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编制单位。编制单位应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等工程造价计价有关规定,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编制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不得擅自取消和调整相关计价项目和费率。建设工程如需设立预留金,原则上不得超过工程控制价10%,特殊情况下需要超过工程控制价10%的,需报市招管局核准。

(十)投标人对招标人公布的招标控制价有异议的,应在开标前3日提出书面复核申请,由市招管局组织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对招标控制价进行复核。误差幅度在总造价的±3%以内(含±3%)的,招标控制价有效;误差幅度超出±3%的,招标控制价无效,以复核确认的招标控制价为准。经复核确认,招标控制价误差幅度在±3%以内(含±3%)的,复核费用由申请人承担;误差幅度超出±3%的,复核费用由编制单位承担。

四、鼓励项目建设争优创优

(十一)在采用综合评标法的招标时,招标人应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对获得“鲁班奖”、“杯”、“迎客松杯”的投标企业分别给予一定分值的加分激励。在采用有效最低价法的招标时,招标人应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对获得“鲁班奖”、“杯”、“迎客松杯”的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予以奖励,对获得国优“鲁班奖”的,建设单位按工程中标价的3%给予施工企业奖励、按监理总费用的4%给予监理企业奖励;对获得省优“杯”的,建设单位按工程中标价的1.5%给予施工企业奖励、按监理总费用的3%给予监理企业奖励;对获得市优“迎客松杯”的,建设单位按工程中标价的0.5%给予施工企业奖励、按监理总费用的1.5%给予监理企业奖励。

五、规范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代建管理

(十二)为利用开发企业成熟的管理体系和专业技术优势,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可以委托有资质的开发企业进行代建管理。代建企业的选择必须采用公开招标方式产生,代建企业组织的施工招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施工招标必须使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进行招标。

六、推行建设工程类项目总承包制度

(十三)建设工程类项目应当整体发包,不得将应当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建设项目分解发包给几个承包单位。除设计施工一体化专业工程外,招标人不得分解房屋建筑工程的各分部工程,不得将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门窗、涂料、保温等项目分解发包。设计施工一体化专业工程确需单独发包的,应当纳入总承包管理范围。

(十四)受施工场地或工期限制确需划分标段的,应当遵循有利于引进大企业的原则,合理划分标段。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标段划分依照相关规定执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项目每一个标段投资额不少于1000万元;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每一个标段投资额不少于100万元;亮化工程施工项目每一个标段投资额不少于100万元。建设工程项目设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标段的,招标人不得限制投标人所投标段的数量,不得限制投标人中标标段的数量。

七、实行保证金制度和合同备案制度

(十五)逐步实行投标保证金、诚信保证金、低价风险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制度,规范投标人履约和诚信行为;市招管局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尝试推行工程款支付担保,保护招投标人双方的合法权益。

(十六)实行中标合同和履约担保、低价风险保证金等备案制度。中标候选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约定的条款和投标文件中投标人的承诺在中标公示结束后三个工作日内缴纳低价风险保证金(风险保证金为除中标候选人外各投标人有效报价平均值与中标价的差额);核发中标通知书后招标人与中标人应及时签订合同,并在合同签订后5个工作日内中标人应将合同原件及保证金证明材料(低价风险金、履约保证金)报市招管局备案。中标人履行合同后,经招标人确认,市招管局应及时办理保证金退还手续。

八、实行建设项目网上跟踪管理

(十七)为遏制非法挂靠行为,在项目竣工之前,对中标项目经理及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实行网上锁定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十八)为严格项目中标价和审计后决算管理,对项目中标价和审计后的决算价进行网上公示。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的签证和变更应建立完善的联合审批制度,变更情况及时报招管局备案。

九、严格责任追究

招标采购范文篇8

一、政府采购的内涵及其效益

(一)政府采购的涵义和特点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是一种包括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等内容的公共采购管理制度。政府采购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特性:

1、与一般采购活动相比,政府采购最根本特点在于其特殊的采购主体。政府采购的采购主体是政府,由此决定了政府采购必然要体现政府偏好,实现政府职能,并与其它政府政策相互配合。这是政府采购发挥宏观经济职能的基础与前提。

2、与一般政府活动相比,政府采购中的政府,是作为市场交易中的买方。因此,政府采购必须遵循一般市场交易规则,强调公平、公开、有效竞争。政府采购既可以通过所购商品劳务来满足政府日常运行需要,也可以借助政府采购形式来支持一定产业、技术或项目的发展。市场交易的方式为政府采购发挥宏观经济职能提供了灵活、高效手段。

3、与一般财政支出相比,政府采购仅限于购买性支出,而不包括转移支付。政府采购中有一套规范性、程序化的法律制度、规则,从而在制度上保证了政府采购发挥宏观经济职能。

上述政府采购特殊性质,既为它发挥宏观经济职能提供了条件,同时也设置了不少制约因素,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以便扬长避短,正确利用政府采购中的宏观经济职能。

(二)政府采购应当发挥的效益

政府采购制度作为我国财政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从理论以及制度实行的目标来讲,它应当发挥的效益表现在三个方面:微观经济效益、宏观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1、微观经济效益。一方面,政府集中统一的规模采购可以产生规模效益,降低采购成本,节约财政资金。由于大批量集中采购吸引厂商直接参与投标,减少了商品的流通环节,从而获取批零差价优惠和售后服务上的优惠。据统计,政府采购中的批零差价优惠能节约资金10%左右。由于大量的货物、工程实行政府采购,部门、单位可以减少采购岗位,从而减少部门、单位相应人员的费用支出,实现人、财、物与存量调整节约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政府采购的对象大多是国有资产,通过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相结合,把需要采购的资产和资产的详细信息存储在资产管理的信息库中,可以有效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管理。完善的政府采购不仅包括公共物品的采购,而且包括公共物品的存量调整,将办公用房、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等公共物品在政府部门间进行余量调剂或资源共享,可以带来财政资金的节约。实践表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和政府采购行为的逐步规范化,将逐步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进采购商品和工程的质量。另一方面,规范的政府采购要求充分竞争,有利于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机制,提高微观经济的运行效率。府的市场行为必将影响整个市场的运行,公开平等的竞争使所有市场主体面临同样的竞争环境,规范的政府采购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竞争性原则,通过公开招标采购,极大的带动了供应商的热情,维护了供应商的利益,在供应商之间展开公平的竞争,有利于激励企业摆脱过去的行政干预和地方保护,促使企业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遵循效率原则,实现市场的高效,带动整个市场经济的繁荣。

2、宏观经济效益。首先,发挥财政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经济调控作用,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政府采购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对社会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均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调整政府采购总量可以调整社会总需求,进而实现全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政府采购通过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的吞吐、对国家鼓励发展产业的商品的大规模采购,采购的数量、品种、频率和结构,影响到财政效益及相关方面的调整。可以有效调控物价、贯彻执行国家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对产业的发展环境和存在状况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采购制度能够通过一定的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熨平经济波动,调控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第二,建立政府采购制度,可以提高企业素质,保护民族工业,支持国有经济发展。国家为扶持民族产业的发展,在政府采购中优先购买本国产品,可以有效地保护国内最具竞争和发展潜力的民族工业,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另外,以公开招标方式来确定供应商,引入了竞争机制,对国有企业和民族经济也会形成一定的压力,使企业认识到要赢得政府采购市场,必须依靠企业的实力和信誉,促使其面向市场,不断改进技术和加强管理,进行战略改进和优化结构,从整体上提高国有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世界各国之所以把《政府采购协议》放在诸多框架协议之外,就是因为政府采购支持民族产业的巨大作用。第三,政府采购提高了相关部门的理财水平,有助于集约理财观念的形成。作为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促进了预算编制与执行、资金拨付、国库集中支付等相关制度的改革,使财政监督由单纯的资金领域延伸到实物领域,健全了财政职能,提高了政府的理财层次和水平。

3、社会效益。一是无可比拟的政治效益。政府采购制度是提高政府采购活动透明度和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其核心是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方式进行交易,使政府采购置身于财政、审计、供应商和社会公众的全方位监督之下,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作,有效地规范和约束政府的购买行为,最大限度的消除“暗箱操作”和“黑幕交易”存在的条件,积极地从源头上节制政府采购活动中腐败滋生的条件,以维护政府信誉和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二是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的生态环境不断趋于恶化,情况不容乐观。推行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采购是增强环保意识,执行环保措施的重要手段。通过政府统一采购符合环保和生态发展要求的产品,为政府引导企业生态环境投资起到政策导向作用,例如,在采购的统一安排中,向生产有利于环保的新产品和运用有利于环保的新工艺厂商倾斜,有效发挥政府采购的生态效益。三是通过政府采购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政府采购在公开招标的过程中,对参与采购竞争的企业采取一定程度的政策倾向,鼓励向包括残疾人企业,妇女企业以及少数民族企业在内的特殊企业购买产品,同时通过对企业员工就业情况的审查,对企业在提供就业方面提出一定要求,尤其是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可以通过扩大采购规模来刺激投资,增加就业。

二、我国政府采购的现状

(一)我国政府采购改革取得的显著成就

自从实行集中财政采购制度以后,从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现象的产生,也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采购的规范化管理使得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预算数据得到有效地控制。政府采购金额从商品单价开始便有了较强的规范化控制,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也有了很大的加强。对支出的源头控制客观上减少了资金的周转、挤占、滥用等现象的出现。尤其是公开招标的采购方式使得采购的商品和劳务的透明性和公开性都较高,政府既得到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和劳务又可以从根本上减少节约财政资金。

2、我国政府采购的规模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数据显示我国政府采购规模在1998年仅为31亿元,而11年来,政府采购规模年均增长幅度达到了15百分点以上,由此可见,政府采购的资金规模还是有较高的增长幅度的。

3、政府采购的商品结构和劳务结构逐渐得到合理化发展。有数据显示,政府采购工程类、货物类规模占总的采购规模均得到了比较大的提高,而且一直以来居于购买货物的首位,根据国际上别的国家政府采购的比例数据,我们发现我国的政府采购正在和这些国家慢慢地靠近。

总之,政府采购制度的实行为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从源头上控制政府腐败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政府采购作用发挥的不足之处

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受传统政府支出行为的影响,使得政府采购的实际效益与理论效益还有很大差距。

1、政府采购范围狭窄,规模不足。政府采购总额占GDP的的比例极小,采购的品种也主要限于货物类,工程类和服务类采购比重很低。参与采购的单位不到应实行政府采购单位总数的一半,政府采购的优势还没有被全面认识和充分发挥。

2、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滞后,计划不到位。由于各地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尚未作为一项单独的内容纳入财政支出预算范畴,公共支出项目还未细化到政府集中采购目录,采购工作难以从全局上把握和预见全年政府采购计划,造成部门预算中政府采购预算概念模糊,预见性差,采购机构重复工作量巨大,规模效应减弱,成本增加。

3、政府采购缺乏监督体系,监管不到位。明确的监督主体、监督客体、监督措施及其制约机制在政府采购制度实施的初期,不少地方将政府采购的管理机构和操作机构职责全部放在采购中心,财政部门参与了政府采购的商业性决策和具体的事务性操作。这种管理部门越位与缺位并存的现状使得监管无力,管理与操作职能分离的原则流于形式。

4、采购人员的素质不够高,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速度。政府采购不同于一般的采购业务,它涉及到经济、贸易、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知识,要求管理、执行和评标人员不仅要熟悉财政业务,还应掌握招投标、合同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工作人员大都来源于原来的财政部门,离专业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政府采购需要一支庞大的专业知识过硬的队伍,人才的缺乏将会制约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三、提升政府采购效益的对策

(一)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根据国际惯例,政府采购金额一般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占财政支出的30%左右。而目前中国政府采购金额较小,同发达国家相比,占GDP的比例还很小。所以应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机构的管理和操作能力,不断增加集中采购的比重。

1、利用政府采购调节总需求。在总需求不足时,加大政府采购;在总需求过大时,减少政府采购,以此实现政府的反周期调节政策。虽然利用政府采购调节总需求,只能是政府采购次要的,派生的职能,并且只能配合其它需求管理政策使用,但政府采购对极少数重要商品的需求调节仍是有效的,如对重要原材料和粮食等少数商品就可利用政府采购来平抑市场,保证供给。

2、利用政府采购保护民族产业。许多国家通过立法,强制要求政府采购购买本国产品以实现保护民族产业目标。保护民族产业方面,政府采购是大有用武之地的,用该充分利用。应尽量利用好发展中国家权利,在谈判中争取有利条件,在市场开放时间、开放产品品种,开放的资金门槛等问题上争取有利条件,延长保护期,扩大保护范围。

3、利用政府采购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对政府采购所需购买的产品品种、质量进行选择,引导产业发展方向。但限于政府采购本身规模与职能,政府采购对产业结构的引导,应该将重点放在“市场失效”领域内,其典型就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二)加强规范运作管理,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水平

1、科学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强化预算约束。通过政府采购预算,事先预知全年采购规模,拟定采购计划,提前了解市场行情,捕捉采购信息,并按采购计划组织实施,克服目前实际运作中忙于零星采购或无计划采购的弊端。将政府采购的计划编制同国有资产管理结合起来,严格按规定对采购计划进行细化。在编制采购计划时,认真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以防止发生重复购买,重复建设等浪费资金的情况。

2、科学设置政府采购机构,建立一支合格的政府采购队伍。政府采购活动是集政治性、经济性、社会性、法律性于一身的商务活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是采购活动的载体和主体,直接决定着政府采购的效益,同时,其运行经费又属政府采购固定成本。因此,政府采购机构设置和人员队伍建设,对政府采购成本效益比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政府采购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务能力,还要有很高的职业道德。为此,首先要引进专业人才。在立足内部选拔一些能力强的人员充实政府采购队伍的基础上,从外部引入人才,包括应届高校优秀毕业生,使得政府采购队伍发展壮大。其次要逐步建立政府采购执业资格制度。最后还要加强政府采购队伍的日常培训工作。

3、建设监督机制,加强采购监督管理。建立政府采购的监督法规体系,按照《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对政府采购的监督检查工作,建立重点采购环节的日常监督制度。要严格对政府采购机构的监管,加强对政府采购机构的监督考核,从工作业绩、制度建设、人员素质等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方面进行量化评价。要强化职能监督、重视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切实发挥有效监督的作用。以保证在采购程序中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有相应的监督措施来保证其客观公正性。

招标采购范文篇9

“互联网+”的概念及意义

“互联网+”行动计划是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旨在通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的有机结合,来推进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与工业等的健康发展,提升互联网企业的现代化水平。所谓“互联网+”,实际上就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有机融合,但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支持,令彼此深度融合并实现创新发展,促进现代化发展业态的形成,更好的推动社会进步。就“互联网+”的特征来看,其实现了重塑融合,为整个社会的创新化发展提供了载体。对于新时期的我国来说,粗放模式下的资源驱动增长已经不具备可持续性,有必要实现创新驱动,而“互联网+”的价值就在于,其基于互联网思维出发来促进变革,令创新的力量得以发挥出来。这就促进了原有社会经济结构等的变化,人的主体作用得以凸显,人性最大程度的被尊重,并且社会活动的开展注重个体创造性的发挥,尊重人的体验,比较典型的就是分享经济。“互联网+”时代下,生态的开放性得以展现出来,创新不再受到制约,并且彼此之间联系更为紧密,在人性的支持下,市场驱动更为明显,这就为努力者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契机。通过“互联网+”作用的发挥,整个社会得以连接起来,并表现出鲜明的层次性特征,但受到差异化连接因素的影响,实际连接过程中在价值方面也存在一定不同,但对于“互联网+”来说,其最终目标就是要连接一切。“互联网+”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新的业态,更是一种现代化生产力,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通过网络平台优势的发挥,促进整个社会的改革创新与现代化发展。通过“互联网+”与经济社会的有机融合,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为现代经济发展新形态的打造奠定基础。

“互联网+”与工程招标采购融合创新的可行性

工程招标采购中“互联网+”的应用,令招标采购工作模式的信息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令整个行业业态也具有创新化特征。在现代社会发展新阶段下,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招标采购工作也具有一定复杂性,时间、涉及单位以及资源配置等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内容,这就对技术专业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招标采购需要做好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招标文件及公告进行讨论,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开标、评标与定标等工作,操作流程复杂且对于时间利用率要求较高,一旦数据汇总过程中出现问题,极易影响整个工程项目招标采购工作质量。而在“互联网+”的支持下,通过互联网平台应用价值的发挥,工程采购招标工作的开展,能够对市场变化情况进行全面且细致的把握,并结合工程项目建设现实情况出发,对招标需求进行编制,在线工程招标文件,并组织开展评标工作,能够令招标流程对接,工程效率明显提升,并且评标汇总数据的错误率也得到有效控制,这就能够为工程项目综合效益维护打下良好基础。

“互联网+”在工程招标采购中的应用

招标采购范文篇10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招标采购;管理新模式

1引言

深入推进“互联网+”战略行动计划背景下,各行各业也相继踏上了“互联网+”建设道路。该时代下诞生了招标采购管理新模式,能帮助企业快速、准确地处理信息,同时能以企业自身发展要求为根据开展招标采购工作,确保工作质量的同时,减少企业发展中经济成本的支出量。此外,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各行各业带来了高速发展的机遇,同样的也将全新的要求带给了招标采购管理新模式的发展,电子化招标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而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变化,企业有必要深入研究探索招标采购管理新模式,全方位保障招标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

2招标采购管理新模式优势分析

2.1确保招标采购公平与公开性

企业招标采购工作开展过程中,公开性、公平性原则是必须严格遵循的。而在招标采购中融入“互联网+”,可促进互联网技术与招标工作间统一与结合的实现,通过建设信息共享平台,能够更便捷的获取和处理信息,呈现出的优势是传统招标采购根本无法实现的。[1]鉴于互联网环境特殊性的缘故,能将相对开放、公平的环境提供给企业开展招标采购工作,可将各类不正当操作有效规避。

2.2提高招标采购管理工作效率

基于“互联网+”的招标采购,整体效率大幅度提升,同时在相应的信息平台上能够开展招标采购整个环节中涉及的审批或评估等事宜。依托信息平台传输信息,能将以往通过纸质文件传输存在的弊端与不足克服,有利于审批、操作等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可促进执行力度的加大。

2.3减少企业招标采购成本开销

基于“互联网+”的招标采购工作开展中,能够将原本烦琐的操作流程简化,大幅度减少工作开展的程序,相应的减少企业招标采购成本开销。互联网信息平台能加快招标采购信息传输速度,且同时能够实现实时传输与共享,这样一来即可进一步减少企业成本支出。

3创新招标采购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互联网+”时代下,催生了全新的招标采购模式,然而由于各行各业对于招标采购工作有认识误区存在的缘故,面对新模式时往往不愿接触、尝试,固守成规。为了促进招标采购模式的进一步推行,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互联网+”时代下招标采购新模式,引领各个企业逐步形成更强烈的新模式应用意识,为企业软实力的提高做好铺垫。[2]基于“互联网+”的招标采购新模式,能更合理、更公平的开展招标采购工作,能将支持公平竞争的平台供于各个参与招标的企业,督促他们面对招标采购工作时能够秉承认真的态度。当各个企业对互联网技术在招标采购中应用的重要性产生深刻意识之后,方可从本质上推动“互联网+”招标采购水平的提高,进而为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所以围绕招标采购管理模式展开创新,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4基于“互联网+”的招标采购管理新模式

4.1完善构建电子招标采购管理体系

基于“互联网+”的招标采购新模式,关键在于梳理与再造采购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从高效与阳光采购出发,推动采购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促进全流程电子化、全项目可追溯、全过程可监控、全业务无死角的闭环流程的实现,在整个招标采购管理过程中贯穿电子招标管理体系。具体而言,应当从下述三方面入手:其一,构建招标采购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以集中化的线上采购模式取代线下采购,通过采购业务流程的简化,促使招标采购管理部门、采购需求关联部门、财务部门、法务部门及供应商间能在联手协作的前提下密切开展业务。[3]而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就需要做好一系列相关的业务,如计划与预算管理、电子开评标系统、供应商管理、合同管理等。其中,计划与预算管理,前者将采购计划申报、审核、复核等包含在内,后者是以第三方形式对招标采购项目预算展开数据共享;电子开评标系统,在招、投、开、评、定方面能够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供应商管理,则是以供应商为对象开放信息注册、资质审核及信息管理等功能;合同管理,是招标采购管理阶段性成果,能以中标人履约和验收情况为根据,登记合同履约,为后期跟踪与维护项目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其二,组建专家库管理。通过企业专属专家库系统的构建,在确保公正、公开及公平的基础上,在区域内实现专家资源的共享,不但能够减少成本支出,且评审服务质量更优异。其三,设立电子商城。电子商城是对“互联网+”采购招标进行拓展的关键手段,在采购招标方式的运用下将主流厂家、电商及供应商引入,促进零星物资、办公用品及小额物资采购快捷化的实现。电子商城对内能够与企业同一用户、资产及财务等系统对接,对外则与京东、苏宁等供应商系统对接。[4]以企业采购需求为根据,在新型商业服务模式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下,围绕需求导向、客户价值中心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在新型客户关系的基础上创新服务,能深化企业采购服务内涵,优化采购招标管理工作。通过电子招标采购管理体系的完善与优化,能为企业招标采购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撑力量。

4.2建立招标采购管理信息共享系统

“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应当在协同应用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基础上,落实招标采购管理信息共享系统的构建,确保企业得以顺利开展招标采购工作。立足于信息共享系统运行机理而言,在网络系统的运用下可促进内网与外网平台信息交互的实现,为招标采购工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外网平台方面要求潜在投标人将注册、投标报名、文件上传等一系列工作事先做好,而内网平台方面要求采购人将投标人信息储存、编制采购文件、开标评标、公示中标结果等工作做好,在保持内外平台密切互动的前提下,方可促进招标采购任务完成效率的提高。[5]同时,招标人应在共享系统历史数据信息的运用下,设置项目采购中的资格条件、招标控制价格、标底、评标办法等要素,确保提供的数据基础、信息支持是切实有效的,以便提高招标采购工作开展质量。此外,内部与外部网络平台间,通过“互联网+”的支持能够实时交换信息,可将招标采购工作需求有效满足。投标人在外部网络平台上完成注册、获取招标文件、编制上传投标文件、参加网上开标等一系列事宜后,便可参与招标采购。而企业相关人员在内网平台中实现招标采购事项的审批流转,并做好招标采购活动准备工作,全程监控招标采购流程等,促进招标采购管理的顺利开展。

4.3深度整合招标采购组织架构形式

采购组织设计密切关联着企业发展战略,责权关系的确定、协调分工、资源配置及控制反馈中,采购组织结构属于主体框架,是在企业经营战略中整合采购管理的重要工具,是转化企业多元化战略为采购行动的框架与方向,所以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设立采购组织结构,关乎企业能否贯彻落实战略。[6]一方面,在设计采购组织前,需对企业展开深入调研,全面把握采购管理职能、内容及任务,在遵循高效、精干原则的基础上,明确职能、岗位、权利或责任,配备适应的人员,促成管理组织的形成。同时,整合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的优势,摒除两者劣势,以采购组织管理目标、设计流程及优化原则为依据,结合常用组织机构类型优化采购中心组织结构,促进分散采购与集中采购形式相结合的混合采购组织的构建,确保与公司多元化发展战略相适应。此外,拟定精细化、专业化部门职能,帮助员工熟练把握自己的业务范畴。同时,采购组织的优化设计中,要求企业以供应商管理、成本管控、集中采购及培训辅导等为中心,不同部门主要负责对应板块的采购业务,通过采购执行功能的认真行使,探索与板块发展相适应的采购管理机制并完善,为企业业务发展提供必要支撑。另一方面,企业在整合招标采购业务形式的过程中,也要重视新观念的树立。“互联网+”时代,不断深化的供应链思想背景下,企业需要将思想解放,注重新观念的树立,引入“走出去学习、引进来使用”方式,将业界内新颖的组织管理思想引入业务管理中。此外,由于招标采购这项工作将多门学科集中在一起,专业性极强,因此企业在组织架构优化中也要重视专门的招标采购管理委员会的设立。在选取委员会成员时,以各个业务部门为对象,增大委员会专业覆盖范围。委员会中需要包含企业采购工作分管领导、审计负责人、招标采购负责人、技术管理负责人、成本管理负责人及必要时的外聘专家等。委员会职责在于专业强项的发挥,评价考察评标结果。具体实施期间,委员会需参与企业相关采购管理规定及实施办法的制定;监督招标管理部工作并予以适当的指导;审议评标报告;确定中标人。

4.4全面创新招标采购管理体制机制

首先,注重安全保护机制的创新。从实质方面来看,基于“互联网+”的招标采购工作是各交易主体间传输数据及规范运行,当出现了身份虚假的交易主体时,由于数据传输丢失会对数据真实性构成影响。而为了确保真实、安全的数据,有必要将专业CA认证机构引入,通过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及电子签章等功能的运用,为数据出处与标底提供安全性保障。同时,将安全保密措施贯穿投标、招标及评标等各个环节。[7]投标中,通过网络购买标书、支付投标保证金的投标人,其相关信息都能得到严密的保护,能将全过程的保密体现在招标人与投标人、投标人与投标人彼此间,可有效规避围标或串标情况的出现。其次,注重招标评标体制的创新。评标结果会受到评委选择的直接影响,企业需要将专业化管理落实在评标专家身上,依据专业进行评标专家库的组建,开标前由系统随机抽取评委,并自动向目标评委的手机发放提醒短信,能将评委信息泄密的情况有效规避。通过评标区域封闭化管理模式的推行,评标区域内仅限评标人员进入,同时通过评标监控录像的安装,对开评标活动中可能出现违规操作的行为进行预防、震慑。再次,注重供应商考核方法的创新。在供应商管理的规范方法手段中,考核能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目前已有在施行的供应商考核办法,然而由于考核不到位、缺乏力度的缘故,依然会出现供应商违规情况。基于此,企业需注重供应商考核方法的创新,按照考核方法的要求对供应商参与采购活动、合同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按照评价情况进行一定的惩处,如暂停一年参与招标人采购活动等。最后,注重人才引进机制的创新。招标采购管理新模式中,综合素质专业化人才是必不可缺的基础。企业需要重点培训专业知识,在内部相关培训活动开展的基础上,每周也应当每周组织招标人员参与培训活动、丰富专业知识,同时要求他们在活动中提问、解疑。[8]此外,可委派招标人员参与同行间的经验交流活动,学习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做法,查漏补缺。当招标采购团队具备丰富的经验、过硬的专业知识,且能够娴熟操作业务之后,必定能减少企业成本支出,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4.5优化招标采购管理监督监管平台

招标采购管理监督平台的建设与优化,能够全过程监管企业招标采购管理工作,整合监管部门、监管对象及群众监管需求,联合监管的同时相互制约,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督监管效率。通过信息化平台数据信息的运用,构建能将监管、统计、分析等需求满足的功能模块,促进监督监管平台服务功能的完善,为监管的有效性提供保障。在构建了监督监管平台之后,以招标、采购及支付为对象,实施全程信息监管工作,在平台的运用下对采购、支付及结算等活动予以实时监控,为相关信息提供准确性、唯一性保障,避免招标采购中有“死角”存在。同时,需重视监管指标的设置,如果监管指标超出一定范围,确保该平台能以严重等级为根据向监管部门报警。[9]基于此,在优化该平台时,需以不同监管方为对象合理进行监控指标的设立,监督方负责进行阈值的设置,以便将监管要求满足。通过监管小组的组建,有关招标采购规范性文件的编制与出台,保障监管平台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维护公平交易环境。此外,可引入SRM招标管理系统,该系统支持在线审批招标结果,有利于工作透明度的提升,能够保留参与者在线操作的痕迹,可将围标、串标等情况有效规避,做到招标采购业务可控、可查。此外,企业针对招标采购管理工作也需要积极进行智慧云链的构建,促进全流程动态监督监控的实现。依托互联网的信息处理功能迅速甄别筛选投标人投标数据,规避暗箱操作,打击围标、串标情况,确保招标采购工作的公正、公平及公开。同时,落实企业诚信体系、违规违法黑名单制度的建立,向监督监管服务平台中上传违规企业信息,同时在移动终端APP软件的运用下公开,引领社会群众一同进行监督。

5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通过提高招标采购管理水平,能为自身生产、经营及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基于“互联网+”的招标采购工作开展中,通过信息化模式的应用,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创新性的发展机遇。企业在招标采购管理工作开展中,不但要监管外部因素,更要引导内部因素,着重关注改革工作事宜,打造公开、透明的市场。通过招标采购管理新模式及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能保障招标工作的公开性、公平性及公正性,可将各类违规操作有效规避,并减少成本支出。因此,企业需要从构建电子招标采购管理系统、信息共享系统、整合招标采购组织业务形式等方面入手,推动信息化招标采购的实现,为招标采购信息提供真实性保障,将必要的支持供于企业决策与发展使用,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奠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屠宝玉.从“互联网+”视角浅谈招标采购信息化建设[J].农场经济管理,2020(7):52-53.

[2]韩东.浅析电子采购平台在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12):93-94.

[3]支琴,王彦文,黄继红,等.“互联网+”视角下高校招标采购信息化建设策略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11):277-281.

[4]王雪铭.“互联网+”招标采购新技术实现成果运用[J].中国周刊,2019(9):120-121.

[5]彭宗.“互联网+”时代招标采购业的创新与发展[J].门窗,2019(14):242.

[6]李小林.“互联网+”招标采购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招标,2019(13):4-7.

[7]左玉生.探讨“互联网+”高校物资采购体系与新常态[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3):291-294.

[8]程琰.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招标采购模式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