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市场十篇

时间:2023-03-18 00:38:01

水利市场

水利市场篇1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入地开展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近几年来,全国水利系统根据《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对水利建筑市场的监管,加强了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积极维护了水利建筑市场秩序。

但是,水利建筑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方面的问题还相当严重。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混乱,不仅严重危及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影响投资效益的发挥,而且败坏行业风气,影响水利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已成为当务之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作为实践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工作来抓。

2、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领导,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水利部的工作要求,研究制订本地区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实施意见,明确任务、目标、措施和组织领导,要有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并于20*年7月底之前将实施意见和名单报送我部建设与管理司。

二、目标任务

3、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和加强法制并举的指导思想,标本兼治。既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深化建设体制改革,又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通过全面深入地开展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尽快使水利建筑市场秩序有明显好转。

4、今年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主要工作是:一是抓紧制(修)订与整顿和规范有关的规章制度;二是把好水利建筑市场的准入关。做好水利施工企业资质的初审工作,做好项目招标时对投标单位的资格审查工作,做好对严格执行建设程序的管理;三是严厉查处规避招标、明招暗定、层层转包、违法分包等问题;四是加强水利建筑市场执法检查、稽察。

三、措施要求

(一)提高法制意识,完善水利建筑市场法规体系

5、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工程建设各方要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对已经颁发的有关建筑市场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已颁发的有悖于国务院规定的文件,要立即予以纠正或撤销。

6、水利部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水利工程的专业特点,抓紧组织制定和完善有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制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规范和约束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行为、规范设计市场、规范监理市场的规章制度;积极推行合同范本制度。

(二)加强行政监管队伍建设,完善水利建筑市场监管体系

7、完善市场监管机构,强化市场监管责任。各地应结合本地工程建设以及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需要,完善监督机构,包括人员、经费以及装备等,明确监督职责。要加强监管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监督水平。要搞好政府监管职能的定位,端正政府行为,防止职能错位或越位,减少监管的随意性,做到依法监管。

8、完善水利建筑市场监管体系。按照国务院要求的“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分工指导,各方联合行动”的原则,建立行政监督与工程稽察相结合,重点地区、重点

项目监督与行业监督相结合的水利建筑市场监管体系。

9、充分发挥工程稽察的作用。水利部稽察办要把水利建筑市场秩序作为重要稽察内容,要把投资大、任务重、建筑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的地区作为重点稽察地区,要把建设管理难度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堤防工程、河道整治工程作为重点稽察项目。近期稽察的重点是查处规避招标、假招标和工程转包等违法违规行为。

10、清理整顿对水利建筑市场主体的各种乱收费、乱摊派、乱资助现象。各在建项目的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除法定规费外的各种收费、摊派、资助的登记、清理工作,地方项目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汇总,中央项目报流域机构汇总。9月底前,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机构将书面报告报我部建设与管理司。

11、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作用,动员人民群众积极举报,对重大事件要予以曝光。

(三)贯彻《招标投标法》,规范招标投标行为

12、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依法进行招标投标。凡达到国家规定规模标准的工程项目的施工、重要设备和主要材料采购,必须依法招标。各地不得随意扩大或减少国家规定的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规模标准。要提高公开招标比例,严格控制邀请招标。凡不适宜公开招标的国家重点项目或者地方重点项目,必须按有关法律规定报审后,方可进行邀请招标。

13、积极推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招标。

14、招标公告及招标文件编制要规范。招标公告应真实反映招标工程的实际情况并按有关规定公开。招标文件的编制要严格按照有关示范文本认真编制。

15、招标设计及标底编制要合理。招标设计必须按照国家和部有关规定进行,满足工程招标投标的需要。水利工程施工招标宜设置标底,标底应由水利工程造价专业持证人员编制,严禁标底编制偏低现象。要加强对标底编制的监督检查。

16、资质审查及评标、定标要严格、规范。项目法人应建立资质审查责任制,严格资质审查。评标标准和方法必须在招标文件中公开载明,不得随意更改。评标时,评标委员会要按招标文件公布的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应当限定在一至三家,并标明排列顺序。定标时,项目法人原则上应尊重评标委员会的意见,确定中标单位。

17、项目法人要将评标报告及中标结果报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于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评标标准、方法以及中标结果,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追究项目法人代表的责任。

18、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建立评标专家名册和评标专家库,流域机构和有关水利工程招标机构也应尽快建立和完善评标专家库。要严格认定专家资格,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评标专家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19、提倡平等竞争,反对压价中标。招标人应给所有潜在投标人提供平等竞争的条件,不得将评标过程变为变相议标过程,不得要求投标人盲目压价,评标标准和方法以及中标条件不得含有任何地方保护及行业保护的内容。

20、勘测、设计、施工单位不得转包或违法分包所承接的工程。要建立水利工程承包合同及分包合同备案制度。对不履行备案制度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予以通报批评,并在资质年检中作为不良行为给予记录;发现有非法行为的,要责令整

改,依法查处。

21、分包工程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对于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不依法履行分包管理,或者与勘测、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串通,允许其转包、违法分包或者转让监理业务,甚至强行指定转包、违法分包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给予通报批评,并会同有关部门对该单位直接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

(四)严格执行建设程序

22、所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都必须严格执行法定的建设程序。要明确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为工程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建设承担法定责任。在工程建设中不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应当首先追究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代表的责任。

23、严格执行开工报告和竣工验收制度。要按照规定的管理权限进行开工报告管理。对于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实行招标、不办理质量监督手续、不进行监理的工程,有关部门不得办理开工报告;对于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和未按规定进行竣工验收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作出严肃处理。

(五)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

24、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当前水利建筑市场的供求关系严重失衡问题。必须按照四部委文件要求和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资质等级标准,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对水利系统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单位资质进行清理整顿,调控规模,优化结构,静态控制,动态管理。

25、水利施工企业要按新标准重新就位。要按照新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利用一年时间,对全国现有水利施工企业重新就位。所有施工企业,不管其隶属关系和所有制如何,也不管是主营还是兼营,只要申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资质,都必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同意并签署明确意见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才能予以批准、颁发资质证书。

26、强化水利建筑市场的准入制度。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咨询、招标单位,必须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相应的水利工程建设活动,严厉打击无证、越级或者挂靠承接业务的行为。

27、建立动态管理的清出制度。对于有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发生严重工程质量事故,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出现工程转包以及不执行水利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行为的单位,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作出降低资质等级,直至依法将其清出水利建筑市场的处罚。

水利市场篇2

关键词:银行业市场结构;利差水平;利率市场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7)02-0020-04

一、问题的提出

银行业利差水平是衡量银行业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表1中,我们分别列举了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三组经济体1990年和2001年的金融发展指标和利差。表1表明,随着金融的发展,无论在1990年,还是在2001年,全世界各收入组别经济体的利差水平有了明显的降低。这三个经济体组群金融发展指标和利差之间呈负相关,且相关程度较高,1990年为-0.76,2001年为-0.89。

表1世界各组经济体的金融发展指标和利差水平

影响利差水平有多种因素,如银行业的管理水平、信贷资产质量、银行业市场结构、宏观经济状况等。其中,银行业市场结构是影响利差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银行业市场结构主要通过影响银行的行为进而影响利差。本文从银行业市场结构对利差影响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和讨论中国银行业的利率市场化问题。

二、市场结构与银行业利差水平

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厂商的行为从而其绩效是不同的。基于此,研究市场结构对企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一度成为了产业组织研究理论的主流。这方面的代表性分析框架是哈佛学派的“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即S-C-P分析框架。

结构―行为―绩效(S-C-P)范式认为,市场结构会影响到企业的行为(包括定价行为),进而影响其绩效。将该范式运用到银行业,可以得出,如果银行业市场竞争不充分,则处于垄断地位的商业银行会利用市场力量,索取较高的贷款利率并且支付较低的存款利率,结果表现为持续存在的较高的利差。Gibson和Fsakalotos(1994)注意到来自自由进入和竞争性定价的竞争压力,会通过降低存贷款之间的利差,而提高金融中介机构运行效率;除此之外,许多经济学家如Gilbert(1984)、Molyneux和Forbes(1995)、Demirguc-Kunt和Huizinga(1999)都认为,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市场结构在改变银行行为以及影响银行利差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①。最近有关银行利差的研究也倾向于支持中介利润和市场占有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Freixas和Rochet对完全垄断的Monti-Klein模型进行了发展,以说明有限数量的不完全竞争对存贷款利差的影响,而这可能是对现实更准确的描述。从他们的扩展模型中得出的直观的结论是,银行越具有市场控制力,那么其存贷款的中间差额就越大(Freixas和Rochet,1997)。

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Chirwa和Mlachila(2004)对于马拉维银行体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商业银行设定存贷款利率时,它们潜在地运用了市场垄断力。Chirwa(2001)对马拉维的研究表明了,在解释马拉维商业银行体系高利差的各项因素中,市场集中度指数是最重要的解释变量。从数量上总体衡量,根据利差定义范围的不同,利差的市场结构弹性从0.8842到1.0444不等,大多数值接近于单位弹性。也就是说,在马拉维,市场集中度每增加1%,利差也要增加1%左右。可见,市场集中度对利率的定价有着显著的影响。因而Chirwa(2001)认为,从长期来看,新商业银行逐渐进入金融体系有可能减少垄断力量,会导致利差降低。Barajas等(2000)对于哥伦比亚银行的研究发现,金融自由化和银行业的进入通过增加银行部门的竞争,降低了金融中介的利差,尽管对于各组银行的各个变量来说,结果有所不同。

三、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和利差关系的实证分析

银行业利差有两种含义,第一种为有代表性的贷款利率(通常为一年期的贷款利率)减去有代表性的存款利率(通常为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我们把它称之为名义利差。第二种是用利息收入和贷款之比,减去利息支出和存款之比,我们称之为实际利差(SP)。之所以称之为实际利差,是考虑到银行会利用自身的利率定价权进行定价,实际发生的利率会偏离基准利率。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实际利差更能代表银行业的真实利差水平。我们选用真实利差进行研究。

接下来我们分析影响银行业利差的因素。第一个方面是银行自身的因素,如银行资产质量和运营成本、银行规模。银行的资产质量越差,就需要较高的利差来弥补。如果我们用银行计提的呆坏账准备金占总贷款比重(PDL)来衡量资产质量的话,我们预期PDL和银行业利差呈正比关系。如果我们用银行非金融运营成本占总资产的比例(NFC)来衡量银行运营成本的话,则该比例越高,表明银行运营成本越高,因此,我们预期NFC和银行利差呈正相关关系。我们用银行所占的市场份额(MS)来表明银行的规模,银行的市场份额越高,则规模相对越大。如果MS和利差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则表明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否则,说明不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第二个方面是银行业市场结构方面的因素,我们用赫芬达尔指数②(HERF)来衡量市场集中度。如果市场集中度越高,则占据垄断地位的银行倾向于运用垄断地位获取垄断利润,也就是收取较高的利差。因此,我们预期赫芬达尔指数和银行业利差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第三个方面是宏观经济环境,我们选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LRR)、货币供应量增长率(M2)、价格指数的增长率(INFL)、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增长率(GDP)来反映商业银行面临的政策环境。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表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取向;近几年,由于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而导致了货币供应量的较快增长,这会对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产生影响,我们用M2的增长速度来衡量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变化;如果价格指数变化越剧烈,说明宏观经济环境越不稳定,那么,就越需要较高的利差来弥补;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利差,我们用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的变化来衡量经济增长给银行业带来的影响。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对银行业利差和银行业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构建以下模型:

其中,SP是银行业利差;PDL和NFC是衡量银行自身的指标,前者指商业银行计提的不良资产准备金和总贷款比率,后者是非金融运行成本(包含工资)与总资产之比;MS指市场份额,是规模经济指标;HERF(赫芬达尔指数)是银行业市场结构指标;LRR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M2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INFL指通货膨胀率;GDP指国内生产指数的变动。下标i和t分别表示银行和年份。

我们选用《中国金融年鉴》上公布的15家银行1999-2003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Panel Data计量模型。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

表2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数据说明:SP为实际利差,也就是利息收入和贷款之比,减去利息支出和存款之比;PDL是不良贷款指标,指商业银行计提的贷款呆账准备和贷款之间的比率;NFC(nonfinancial cost)是营运成本和总资产的比率,其中,营运成本=营业成本+营业费用-利息支出―金融企业往来支出;MS为某家银行在存款市场所占的份额;HERF是15家样本银行存款市场占有率的平方和;LRR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果某年有变动,则根据实际的天数取加权平均数;M2为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取年末数;NFL和GDP分别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的变动率。

资料来源:作者计算得到。

表3银行业利差模型估计结果

从表3可知,银行规模(MS)、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货币增长率(M2)和银行业利差水平负相关,前两个变量在10%的水平上显著,M2的显著水平要低些,为12%。从系数的绝对值看,GDP对银行业利差的影响要大些,为0.21;银行业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系数分别为0.02和0.06,其绝对值要小得多。这说明,GDP的增长倾向于缩小利差,这可能是由于在经济状况好的情况下,银行对企业的还款能力感到乐观,因而收取较低贷款利率的缘故;中国的银行存在着微弱的规模经济效应,规模大的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利用规模经济来降低利差;近几年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对银行业利差的缩小有微弱的影响。

不良资产(PDL)、银行运营成本(NFC)、银行业市场结构(HERF)、法定存款准备率水平(LRR)、通货膨胀率(INFL)都和银行业利差正相关。其中银行运营成本(NFC)对银行业利差的影响在5%的水平上显著,银行业市场结构(HERF)、法定存款准备率水平(LRR)在1%的水平上显著,并且这三个因素对银行业利差影响的系数绝对值也较大,分别为0.26、0.20和0.30。这说明,银行运营成本、银行业市场结构以及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银行业利差就会上升约0.2―0.3%。由此可知,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银行业利差水平有着显著的影响。不良资产(PDL)和通货膨胀率(INFL)对银行业利差影响的显著水平太低,可不予考虑。,

加权条件下模型调整的R2=0.97,F检验=333.8377,相伴概率为0,从模型的整体检验结果来看,模型的解释能力较强。

图1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平均利差

我们接下来重点看一下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平均利差之间的直观关系。从图1可以看出,从1990年到2003年,随着银行业市场结构竞争性增强,中国银行业利差的平均水平也逐渐走低,目前稳定在3%左右。在商业银行越来越具有贷款利率决定权限的情况下,银行业利差水平能显著降低,其中银行业市场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和国外的经验是一致的。

四、银行业市场结构以及其他因素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

银行业市场结构在利差决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考虑到这一问题,应该在改革的同时,不断改善银行业市场结构。

如果银行业市场结构不改善,完全的利率自由化将会导致利差扩大或处于不合理的水平。如果银行业市场竞争不充分,则处于垄断地位的商业银行会利用市场力量,索取较高的贷款利率并且支付较低的存款利率,结果表现为持续存在的较高的利差,从而导致企业成本加大,居民福利受损,并且有损于经济增长。在较为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下形成的利差水平,才是比较合理的利差水平,才能够有效配置金融资源。

但是,其他许多因素也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定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利率市场化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考虑,必须把更多的因素也考虑进来。

第一个是商业银行本身的公司治理问题。尽管中国的商业银行基本上建立起了公司治理体系,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包括在董事会中增加职业银行家的比重、保证银行管理层向董事会提供信息的真实和有效、董事会要能在战略决策和风险控制方面起更大的作用等方面。

第二个问题是缺乏存款保险体系。许多发展中国家缺少存款保险体系,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即使在金融自由化以后,银行仍被要求持有高的流动性储备,由于利息很低或没有利息,所以在中央银行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较高。对于银行来说,高的储备要求实际是暗含的征税,增加了银行的成本。Barajas等(2000)的研究发现了在哥伦比亚银行体系,在利差和银行高储备之间有高而显著的联系。所以,如果没有存款保险体系,即使在利率自由化以后,商业银行仍会通过较高的利差向客户转嫁因持有较高的流动性储备而产生的机会成本。

第三个是银行监管问题。利率自由化后贷款上限的取消,使得一些有道德风险的银行,为了维持市场份额而投资于高风险资产。这会降低资产质量,导致不良贷款以及风险拨备的上升。银行为了抵消此类成本,通常会收取更高的利率③。Randall(1998)对加勒比海国家的研究支持了利差和可疑资产储备之间正而显著的联系。Baraias等(2000)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在哥伦比亚的银行体系中,由于资产质量差而产生的成本通过高利差的形式被转移到了银行客户身上。所以,在利率自由化以后,若要维持合理的利差,必须对银行的资产质量进行控制,这要求更为审慎有效的银行监管。

第四个是非金融成本问题。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高的非金融成本也是发展中国家金融机构持续高利差的一个根源。非金融成本反映了有形资本成本、雇员和工资水平。高的金融成本可能来自于银行运行的无效率,这可能被转移到顾客身上,特别是在不完美市场中。许多学者的研究发现,在工资等非金融成本和利差之间有显著的正关系。如果一国银行运行的效率不高,则会产生较高的金融运行成本,这部分成本会以高的银行利差的形式转嫁到客户头上。

第五个是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问题。宏观经济不稳定和政策环境也可能影响商业银行的定价行为。比如,有许多研究者发现,通货膨胀和金融中介利差有正的联系,特别在发展中国家。另外,许多国家的利率市场化经验表明,在宏观经济不稳定时候推进利率市场化,会造成贷款利率飙升,企业负担加重,不良贷款增多等一系列问题。

总之,影响商业银行定价的因素有很多,除了以上所列的方面外,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等外部问题也很重要。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我们对《中国金融年鉴》上公布的15家银行1999-2003年的有关数据(总的样本数为75个)进行分析和计量检验的结果表明,银行业市场结构对利差的影响非常大。银行业市场结构每上升1个百分点,银行业利差就会上升约0.3个百分点。这说明,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银行业利差水平有着显著的影响。既然市场结构是解释利率定价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进入壁垒的放松等旨在改善市场结构的措施可以提高福利水平,提高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效果。

但同时,其他因素也对银行业利差有着显著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存款保险体系、银行监管水平、银行业运行成本、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等问题。除此之外,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等外部问题也很重要。

注释:

①相关文献参见Chirwa和Miachila(2004)。

②该指数考虑了全部企业的规模分布。赫芬达尔指数是所有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的平方和。其计算公式为:HI=∑ni=1S2i。HI在0和1之间,表示市场的集中度。该指数越大,表示市场集中度越高。N=1/HI,N指数是H指数的一种转化形式,它是一种“当量值”,等于规模相等的银行数目。

③也有研究认为,由于信贷配给的存在,银行倾向于控制贷款而非提高贷款利率。

参考文献:

[1]Chirwa E.W.,and Mlachila M.,2004,Financial reforms and Interest rate spreads in the commercial banking system in Malawi,IMF Staff Papers Vol.51,N0.1

[2]Chirwa E.W.,2001,“Market Structure,Liberalisation,and Performance in the Malawian Banking,Industry,”African Economic Research Consortum Research Paper No.108(Nairobi:AERC)

[3]Barajas,A.,R.Steiner,and N.Salazar,1999,“Interest Spreads in Banking in Colombia,1974-96,”IMF Staff Papers,Vol.46(June),pp.196-224

[4]Randall,R.,1998,“Interest Rate Spreads in the Eastern Caribbean,”IMF Working Paper 59(Washington: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5]邓胜梁.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规模经济分析[J].世界经济。2005;7

[6]刘伟,黄桂田.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侧重点:产权结构还是市场结构[J].经济研究,2002;8

[7]于良春,鞠源.垄断与竞争: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J].经济研究,1999;8

水利市场篇3

关键词:市场经济;水利经济;发展;改革

我国的经济体制一直在进行改革,现阶段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水利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利经济一定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使得水利事业良好的发展。

一、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1.市场经济的概念。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

2.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是早就存在的,它是一种交换和交易的场所,但是市场经济不是本来就存在的,它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慢慢地演变而来的。纵观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会发现市场经济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由市场经济,第二阶段是现代市场经济,即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自由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的自身力量来调控市场的经济。这样的经济是在很早之前存在的,在这个阶段国家不干预市场经济,对其采取放任的政策,整个市场经济在自由的运行,是无组织、无计划的。这样的市场经济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果,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不好的状况,会有生产过剩的情况,然后导致资源浪费,或是会出现经济萧条。以上两种情况经常发生,那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对市场经济采取了干预的政策,就到了现代市场经济阶段。现代市场经济是在发达的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国在20世纪初开始了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从制度与运行上看,现代市场经济比自由市场经济更加完善,例如现代市场经济的机制是更加健全的,调控手段是更加完善的,法律方面是更加完备的等。现代市场经济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它弥补了市场本身的缺点与不足,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有很大的优越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综合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

3.市场经济的特征。现代的市场经济具有以下几种特征:(1)市场经济体制具有自主性,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市场主体可以自主调节,使自身的资源向利益高的方向分配,平衡资源,获取最高利益,能够促进经济的进步;(2)市场经济体制具有竞争性、开放性以及统一性。市场是从事交易活动的场所,供给与需求、价格、竞争是存在于每个市场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它们之间彼此影响、彼此联系、彼此一寸,体现了市场的作用;(3)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宏观调控的作用,宏观调控对于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现代的经济现状下,宏观调控是非常必要的,它使得经济能够稳定地发展,快速地发展、可控地发展。

二、水利经济的改革探索

1.水利产业的概述。水利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提供有关水方面的公共设施与产品,例如防洪除涝、减灾抗旱、水资源的保护、水污染防治以及生态建设等。水利产业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是具有公益性的,主要是为了社会效益。目前,我国的水利产业发展的较好,这得益于国家的支持。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突出,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有很大的优势,据统计,在国内市场份额中大约占据65%,在国际市场份额中占据约50%以上,是有一定的竞争能力的。“十一五”我国的水利投资是18%的年均增长速度,而到了“十二五”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20%以上,与“十一五”相比,有了一定的提高。“十一五”我国的水利投资是7000亿元,到了“十二五”投资是1.8万亿元,也是增长的。2013年我国在水利产业上的投资为4397亿元,2014年已经达到了4881亿元。在水利投资上也是逐年增长的。但是总的来说我国的水利产业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2.水利体制中存在的问题。(1)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晰,司法不统一。水利产业的工作由很多的部门负责,没有特别明确的分工,职责也没有具体的说明,当有问题发生时,找不到具体的部分负责,找不到具体的解决办法,没有明确的规定,使问题无法合理快速的解决。在司法方面,节约用水问题要找城建部门处理,卫生防疫监督问题要找卫生部门处理,水电调度问题要联系电力部门,这样所有水利违法事件都有不同的部门管理,造成了执法的力度不同,方式不同,会有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的问题产生。(2)性质不纯。现在的水利产业大致被分为三个类型,它们是生产经营型、有偿服务型、社会公益型。首先是生产经营型,水利产业作为现代的一种产业,是要有现代的经营模式的;然后是社会公益型,水利经济作为一种现代市场经济的一种,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来发展,计算投入及效益,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最后是社会公益型,水利产业是具有公益性的,又不单单只是公益事业,所以也是难以划分的。这三个类型没有严格的界定,概念比较模糊,根本无法满足现在水利的生产。(3)投资不足。在水利产业方面有很多资金不足的情况,经常会总有经费不足、工程设施老化、技术落后等等问题发生,由于水利部门的公益性,水利产业有关部门的收入也很有限,有时甚至职工的工资也难以保证。长期下来,就会导致水利产业部门的职工队伍变小,人才流失,致使水利产业工作更难以顺利开展。(4)缺乏竞争意识。现在有的水利产业部门还是传说中的铁饭碗机制,职工会产生一定的懒惰心里,而且受到现在体制的影响,水利产业部门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职责分布不明确的问题,导致职工工作分布不公、思想低迷、缺乏竞争意识的结果,严重影响了水利产业的良性发展。

3.水利经济改革的措施。(1)体制改革。水利产业的体制一定要进行改革,应该理清行业职责,合理分配工作,统一司法问题,做到执法及时,执法公平,执法透明,执法公正,使人民有问题能得到快速的公平的解决,减少怨声载道的情况,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2)明确水利产业的类型。明确划分水利产业的类型,例如可以分成生产经营型、准公益型、公益型等,让人在此问题上一目了然,不再模糊不清,严格界定水利产业类型,不再阻碍水利产业的生产与发展。(3)投入足够的资金。意识到资金对于水利产业的重要性,水利产业本身是具有公益性的,有的部分无法自己维持,需要政府的支持,只有投入足够的资金,才能改变经费不足、工程设施老化、技术落后、人才流失等等不良状况,资金充足了,才能高效有序的开展工作,且要紧随时代,重视科技的力量,引进高科技的技术、设备,培养高科技的人才。(4)人事改革。在人事任用上,要改变现在的工作风气。工作单位进行公平公正的招聘,让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能力上岗,然后通过绩效考核来任用、升迁或是淘汰职工。而且要根据职责、绩效的不同来进行工资调整,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产生竞争意识。使得水利产业部分有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工作的良好开展。

三、结语

经济在不断发展进步,我国改革的步伐也从未停止,改革意味着创新与发展,不断创新才能进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的体制下,要通过目前水利产业的现状,找到正确的水利产业改革方式,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对水利产业进行改革,通过不断的改革来振兴壮大水利产业,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水利事业,努力提高水利产业的经济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宇珍.探究市场经济下的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控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06):187-188.

水利市场篇4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1、近年来,水利系统根据《招标投标法》、《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对水利建筑市场招标投标的监管力度,加强了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积极维护了水利建筑市场秩序。

但是,水利建筑市场招标投标活动中,借用企业资质投标、违法转包现象仍然存在,不仅影响择优选择中标单位,还直接危及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生产安全,影响水工程投资效益的发挥,影响水利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招标投标秩序工作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并要深刻认识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招标投标秩序,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工作来抓。

2、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水利部门的工作实际,成立了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招标投标领导小组,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科站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研究制订了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工作方案,明确了任务、目标、措施,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坚决抓好水利建筑市场招标投标秩序的规范和整治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健康的、和谐稳定的水利建筑市场招投标环境。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省政府《关于创建最优发展环境的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集中整治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精神,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施工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影响水利建筑市场平稳发展的重点领域,下定决心,重拳出击,强化监管,加强整治,切实提高水利建筑市场招标投标秩序工作环境的诚信度、满意度和放心度。

三、目标任务

坚持突出重点,把关系群众切实利益、水工程施工单位、投资创业单位的重大问题为重点;按照分级监管的原则,实行领导或项目法人负责制,全面负责本辖区内或本单位的整治工作;各部门和各单位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协调行动,以堵疏结合,打击与教育并重,整治促规范,以规范促优化。通过积极开展专项整治,铲除行业霸头,排除发展障碍,着力构建“公开、公正、公平”的水工程招标投标市场体系,积极营造规范的水利建筑市场招投标行为秩序。

四、整治内容

1、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行政监督实行备案制。凡达到国家规定规模标准的工程项目的施工、重要设备和主要材料采购,必须依法招标。各地不得随意扩大或减少国家规定的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规模标准。凡不适宜公开招标的国家重点项目或者地方重点项目及应急工程项目,必须按有关法律规定报审后,方可进行邀请招标。

2、积极推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招标。

3、招标公告及招标文件编制要规范。招标公告应真实反映招标工程的实际情况并按有关规定公开。招标文件的编制要严格按照有关示范文本认真编制。

4、资质审查及评标、定标要严格、规范。项目法人应建立资质审查责任制,严格资质审查。评标标准和方法必须在招标文件中公开载明,不得随意更改。评标时,评标委员会要按招标文件公布的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推荐前三名为中标候选人,并标明排列顺序。定标时,项目法人原则上应尊重评标委员会的意见,无特殊原因,确定第一名为中标单位。

5、项目法人要将评标报告及中标结果报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于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评标标准、方法以及中标结果,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追究项目法人代表的责任。

6、加强水工程评标专家库和水利工程招标机构的监督管理,严格专家资格审查申报,并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加强对评标专家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7、提倡平等竞争,反对压价中标。招标人应给所有潜在投标人提供平等竞争的条件,不得将评标过程变为变相议标过程,不得要求投标人盲目压价,评标标准和方法以及中标条件不得含有任何地方保护及行业保护的内容。

8、勘测、设计、施工单位不得转包或违法分包所承接的工程。要建立水利工程承包合同及分包合同备案制度。对不履行备案制度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水行政主管部门予以通报批评,作为不良行为记录备案在册;发现有非法行为的,要责令整改,依法查处。

9、分包工程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对于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不依法履行分包管理,或者与勘测、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串通,允许其转包、违法分包或者转让监理业务,甚至强行指定转包、违法分包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给予通报批评,并会同有关部门对该单位直接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

五、工作措施

1、认真贯彻《招标投标法》,规范水工程招标投标行为,纪检监察、水工程招标办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水工程招标投标全过程的监督。

2、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发现潜在投标人通过围标、串标、假招标参加投标活动的,没收投标保证金,并取消其投标资格,取得中标的,中标无效。给招标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取消该企业2~3年内参与我市水利工程投标资格。

3、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现施工企业承揽的水工程建设中存在违法转包行为的,限期整改,没收质量保证金,主管部门要给予通报批评,并会同有关部门对该单位直接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取消该企业1~2年内参与我市水利工程投标资格。

4、为了有效防止潜在投标人借牌参加投标,在《招标投标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适当提高投标保证金、诚信保证金和中标施工单位的履约保证金。

5、建立动态管理的清出制度。对于有水利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发生严重工程质量事故,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出现工程违法转包以及不执行水利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行为的施工单位,作为企业不良记录上报发证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作出降低资质等级,直至依法将其清出水利建筑市场的处罚。

六、时间按排和工作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从4月1日——4月10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积极投诉举报,提供线索和证据,引导鼓励知情人大胆举报。各执法部门要宣传招标投标法律法规,营造声势,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消除群众的思想顾虑,营造敢于揭发、勇于维权、积极参与的招标投标氛围。

2、集中整治阶段。从4月11日——6月20日,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全面排查疏理职责范围内的各类违法违规现象,按照方案要求,集中时间、人力和物力依法依规查处一批案件。根据招投标情况,有针对性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处理一批招标投标中违法违规的人和事,每个案件要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依法依规处置到位。

3、整改落实阶段。从6月21日——6月30日,各职能部门对集中整治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违法违规行为,要认真剖析,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市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招标投标领导小组将派出若干检查组对全市水工程招标投标项目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查找职能失位、违规操作、假招标、借牌投标和违法转包等现象。

4、总结验收阶段。从7月1日——7月20日,对前阶段集中整治工作进行总结,肯定成绩,表扬先进。对整治不力,效果不明显、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将严肃追究招标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各招标单位在阶段集中整治后,要及时总结反思,严格贯彻《招标投标法》,规范招标投标行为。要特别注意巩固整治成果,防止招标投标违法违规现象死灰复燃。

七、工作要求

水利市场篇5

[关键词]市场经济水价探讨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水利工程供的水也是一种资源,就是水资源。它的价格如何确定,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我们水利经济和经营管理工作中一直研究的问题。现根据个人在实际工作中所了解的情况,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水利行业的特点

1.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从水利本身的实际情况看,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已被大家所共识、它不但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发展防洪保安全的任务,而且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用水和电力,还有养殖、航运等,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各个部门服务的,它的建设应是超前的。

2.水利工程供水的特点

水利工程供水,是由所修建的工程设施,通过蓄、引、提将水送给用水户。水利工程供的水是花费了物化劳动和活劳动,通过交换的方式,将水卖给用水户,水利工程供的水是商品,已逐步被大家所认识。但是它又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品,它的交换范围受到限制,它不像其他商品那样,到处都可以交换。水利工程供的水是基本生产和生活资料,它的生产不同于一般原材料的生产,主要是由大气降水而形成的。在我国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产水量的多少和来水时间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受天气的影响,年际间变化很大。你想多蓄水,天然不来水就蓄不到水;不想多蓄水,来水多了就要弃掉,造成水资源流失。

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水利工程供水水价的制定

1.制定水利工程供水水价

国务院的《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水费办法》)中提出的核订水费标准的原则,目前仍然适用。即“水费标准应在核算供水成本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经济政策和当地水资源情况,对各类用水分别核定”。水利既然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它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各部门服务的,当然这种服务应是有偿的。它的产品是水利工程供的水,是不可替代的垄断产品,它的价格制定,应像电力、城市自来水、天燃气等那样,由国家制定。

2.对不同用水部门应制定不同的水价

水利工程供的水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在各个部门创造的价值是不同的。因此,在制定水价时,也应分别制定。

(1)供农业用水水价。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还很低,且农产品价格也比较低。当时修建水利工程时农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这种情况,对农业用水的水价应按不完全成本收费,比较合理。

目前,我们国家工业还不太发达,是一个农业国,农业用水的费用全部由国家负担是不可能的,没有这种经济力量。我国大、中型水利工程的修建主要是国家投资,小型工程是国家补助资金农民出工修建的。工程建成后农民受益了,用水就应交水费,水管单位通过收水费。维持工程的简单再生产。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利润很低,供农业用水按不完全成本收费,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若水价比较高(成本加利润),农民一算帐,用水灌溉所增加的收入还不够所交水费的,农民就不用了,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2)对工业用水所定水价,应成本加利润。水利工程供的水是商品水,它的价格制定,应按商品定价的基本理论制定,即P=C+V+M,成本加利润。水利工程供的水是工业生产用的生产资料,水利又是基础产业,它的价格制定应从整体考虑。成本部分可根据单位产品的消耗计算出来,利润部分应按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或投资利润率计算比较合适。

另外,还要考虑到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其资金利润率还可高于社会平均值,利用价格这个经济杠杆,促使节约用水。

利用贷款或集资修建的供水工程,在制定水价时,就不一定用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计算盈利部分。而应根据贷款或集资的条件(如利率、宽限期、偿还年限等),通过分析计算求出所需的资金利润率,计算出水价。

(3)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水价。对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应分两种情况考虑。

第一种:水库供水给自来水厂,然后由自来水厂经过加工处理后,再售给居民,供这种用水户,在定水源水的水价时,要和自来水通盘考虑,两者利润要一致。否则利润大多都被自来水公司拿去,形成社会分配不公,影响供水的积极性。

第二种:水库供水由水源一直供到居民家中,制定水价时,要分别考虑。

①自有资金建的供水系统工程,所定的水价要和该城市自来水公司定的价格一致。

②水管单位利用贷款建的工程,其定价原则和方法应和前面讲的供工业用水一样。工程未建之前,进行评估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应将水价算出,向当地政府或用水户讲清,最好订下供用水合同,明确水价。

三、水利工程供水要制定浮动价格

上面谈到的几类用水水价的制定方法和原则,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要考虑的。由于水利工程供水随机性比较大,来水量的多少,是受气候影响。有时来水量大于所需的供水量,受工程条件的限制,不能全部蓄起来,需要弃水。这时的水价就要下浮,使用水户尽量利用自己的设施,将水蓄起来,免得将水弃掉。当来量很少时,可供的水量远小于所需水量,此时的水价就要上浮,利用价格杠杆限制用水、节约用水,使有限的水资源合理配置。

四、水利工程供水要按时定额配给,超额加价

水利市场篇6

一、上半年行业运行情况

(一)钢铁生产保持增长,增速有所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上半年,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含重复材)累计产量分别为35754万吨、38987万吨和5169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7%、7.4%和10.2%,比上年同期增速分别提高了2.8、5.6和4.1个百分点;全国平均日产粗钢215.39万吨,相当于年产粗钢7.86亿吨水平。

从各月情况看,粗钢日产水平在高位波动。其中5月份为216.24万吨,环比减少2.59万吨,降幅1.18%;6月份为215.53万吨,环比下降0.71万吨,降幅0.33%,连续两个月下降。

(二)经济效益略有好转,盈利水平仍然偏低

据钢铁协会统计, 上半年,会员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7998亿元,同比增长0.94%;实现利税397.90亿元,同比增长1.49%;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2.67亿元,同比增长30.40%。利润增长主要是去年基数较低,以及煤焦、废钢等采购价格下降因素影响;平均销售利润率只有0.13%,仍处于工业行业最低水平;亏损面为41.0%,同比上升3.79个百分点。从各月情况看,利润连续6个月环比下降。其中3、4、5月份分别为2.67亿元、1.53亿元和1.49亿元,6月份为亏损6.99亿元,是今年首次出现亏损。

(三)钢材出口有所增加,进口小幅下降

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3069万吨,同比增加348万吨,增长12.8%;累计进口钢材683万吨,同比减少13万吨,下降1.8%。进口钢坯30万吨,同比增加11万吨,增长53.5%;材坯合计折合粗钢净出口2508万吨,同比增加373万吨,增长17.5%;累计进口铁矿石38429万吨,同比增加1848万吨,增长5.1%。

(四)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全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3035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679亿元,同比增长7.8%,比上年同期回落15.0个百分点;黑色冶炼及压延业投资2356亿元,同比增长3.3%,比上年同期回落6.1个百分点。

(五)钢材价格持续下行,环比跌幅有所加大

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先扬后抑。其中1—2月有所回升,2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CSPI)达到年内最高的111.12点;3月份后逐月下跌,6月末钢材价格指数降至98.52点,比年初下降6.45%,同比下降14.69%;7月份小幅回升。

二、行业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钢铁产能释放较快,市场供求矛盾加剧

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7.4%,保持了较高水平。但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0.1%,增速比1—5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增幅比1—5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6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2.7%,连续第16个月负增长;制造业PMI为50.1%,不仅是年内最低水平,比上年同期还低0.1个百分点。用钢行业增速回落,市场供大于求矛盾加剧。

(二)产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无序,钢材价格持续下行

近年来,随着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却呈现出降低趋势。产量排名前十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2011年为48.44%,2012年为45.94%,2013年上半年为43.84%,而国家钢铁产业“十二五”规划目标为60%。由于产业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企业为抢订单,就表现出无序竞争、竞相降价的乱象,致使钢材价格不断走低,目前钢价水平已低于1994年,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

(三)钢铁企业成本压力大,提高经济效益困难

由于钢铁产量增加,我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不断提高,2011年为65.3%,2012年为69.5%,国外矿山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不断提高铁矿石价格。虽然随着钢材价格下降,铁矿石价格也有所回落,但其价格下降幅度明显小于钢材,如今年6月末,国内钢材价格(CSPI)同比下降14.69%,比年初下降6.45%,但进口铁矿石价格同比仅下降8.82%,比年初还上涨了11.23%。高成本、低价格的经营形势,使钢铁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难度加大。

三、行业经济效益和产成品库存变化分析

(一)实现利润逐月下降

据钢铁协会统计,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连续6个月环比下降,其中1、2月份同比增长,3—6月份同比下降,6月份由盈变亏;主营业务利润仍大幅亏损,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是企业改善盈利状况的主要渠道。上半年,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利润为-40.05亿元,而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分别为43.21亿元和38.80亿元。从销售收入情况看,虽同比增长0.94%,但低于相对应的粗钢产量增幅4.30个百分点;从原料成本情况看,上半年钢铁企业财务结算价格同比下降11.77%,而同期进口矿累计采购成本下降6.34%,国产矿下降5.09%,降幅明显小于钢价降幅。

(二)库存持续下降,仍高于年初水平

受市场预期较高影响,钢材库存在1季度快速上升,3月份以后一方面需求有所启动,钢材库存呈现为持续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1、社会库存变化情况

6月末,全国主要市场钢材社会库存量为1546万吨,环比减少110万吨,减幅为6.66%;虽然已连续3个月持续回落,但与年初相比,仍上升了30.17%,整体水平仍然较高;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万吨,降幅为0.52%;同年内最高的3月末库存相比,累计回落451万吨,降幅达22.58%;同上年同期库存降幅相比,降幅加大了9.5个百分点。钢材库存持续下降,对钢材价格有一定的冲击作用。

2、企业库存变化情况

从企业库存变化情况看,库存最高点出现在2月份,达1432万吨,同比增长13.29%;而后总体上呈现为小幅回落走势。据钢铁协会旬报统计,6月末钢材库存降至1268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20万吨,降幅为1.55%;比年内最高点下降164万吨,降幅为11.45%;同年初相比上升了20.99%。

四、有关政策建议

(一)落实钢铁产业政策,严格控制钢铁产能无序增长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是行业面临的首要困难。今年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7.4%,其中钢铁协会会员单位同比增长5.5%,而非会员企业增长16.5%,比会员企业增幅高11个百分点;同时,钢铁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仍有2356亿元,同比增长3.3%。

建议国家严控新增产能,严格执行节能环保、合理用地等产业政策,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严格控制新增产能项目,加快清理违规钢铁项目,抑制钢铁产能进一步增加;尽快出台化解过剩产能的实施办法,以推动结构调整和提高行业发展质量。

(二)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企业转方式、调结构

面对钢铁行业的困难局面,希望国家在市场准入、环保要求和财税政策等方面,给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减税,促进企业转方式、调结构。如对企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资源综合利用等工作给予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在推进资源、能源价格改革过程中,及时清理和减免各种基金和收费项目,如对钢铁企业利用余压、余热发电免交水利建设基金、可再生能源基金等;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范围,将建筑安装行业列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等,一是钢铁企业的基建、安装投资能够取得增值税发票,可以进行税收抵扣;二是可以减少不开发票销售建筑用材的现金交易,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和促进公平交易;三是可以抑制劣质钢材进入建筑领域,提高建筑质量。通过政策引导,促进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三)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近两年来,随着钢铁产量的增加,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在逐年下降。由于产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激烈无序,造成了钢材价格低、铁矿石价格高的困难局面。建议国家出台有关鼓励政策,如集中纳税、减轻税负、资金支持等,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水利市场篇7

可以说,这些工程为增加粮食产量、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当时建设标准低、配套差,后续投入不足等原因,许多地方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严重失修,成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存在问题

1.服务功能退化1997年博湖县实现了斗渠以上全防渗的目标,防渗长度达到435公里,但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全部为土渠塑膜防渗渠道,由于每年清淤、芦苇穿孔,加上牲畜践踏导致塑膜破裂外露,渠道芦苇杂草丛生,水流不畅,达不到设计引水量,并且渗漏严重,渠系渗漏水补充地下水,造成农区土壤盐渍化加重,低产田增加,末级渠道更是功能衰减,效益急剧下降。

2。灌区急需改造博湖县排水系统也急需改造,博湖县灌区属于纯灌溉农业区,蒸发强烈,成土母质中含有一定的盐分,因灌、排关系不协调,造成土壤中的盐分不断积累,使农作物减产,甚至弃耕。

3。管理与建设的主体不清旧体制已不适应现行体制,但新的体制还没有完全确立,使得农田水利管理和建设的主体不清,也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用水、管水、建设三者之间的恶性循环。税费改革后,村提留和“两工”取消,改革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按以前的工作方法就难以开展。市场经济下的农民意识就是最直接的效益意识,水是商品的理念深入人心,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最根本的生存来源就是水费;而博湖灌区现在的水费价格仅达到供水成本价的60%,属亏损经营,并且农民每年有部分水费拖欠。

4。存在“小富即安”心理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漠不关心,积极性不高,存在严重的“等、要、靠”思想,难以有效的组织和发动起来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5。财政投入资金不足“十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更加重视,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财政支农投入绝对量大幅度增加。但是,同博湖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需求相比,支农资金的投入总量仍是低水平的,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功能在继续萎缩,博湖县现有灌、排渠建筑物3438座,根据博湖县的实际情况,小型水工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最长为15年左右,按正常运行计算,每年更换的建筑物最少为230座,根据已建成的同类工程,平均每座约为4000元,按最长时间5年计算,保持现有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每年需投入排渠清淤资金为342.64万元。所以要保持博湖县现有灌、排系统的正常运行,除群众投工投劳清淤灌渠外,每年需投入更新资金为434.64万元。

二、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思路

1。争取项目,加大国家投入力度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主要服务对象是农业、农村和农民,是公共财政重点扶持对象,所以应该加大水利项目申报力度,利用财政增收形势较好的有利时机争取国家财政支持,逐步建立起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2。引导农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参加、乡村组织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机制;博湖县的实际情况表明,如果能让农民直接受益,大多数农民是愿意为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出劳动力的,如果需要筹资则难度相应的要大很多。

3。加强政府引导和宣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主体是农民,只有农民的认可和参与才能更好、更快地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我们要通过各级人民政府和各个渠道继续加强宣传力度,要使每个村民都了解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认识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村民自己的事,提高村民参与度。

水利市场篇8

关键词:市场经济; 水利建设;农业生产。

灌溉之利,田之大本,农业丰收源于引水,成于输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大江大河,人饮,环境等与水直接相关的重视远远重于对农田建设的投入,虽然我们时刻都在讲必须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方针,贯彻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原则,推广节水工程,科学用水,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但作为非政治任务的农田水利工作在政治口号下显得力不从心。要改变这种状态,我们必须以政府加强对农田水利的建设和管理为引导,充分认识地域性变化对水的要求制定适应性的政策、方针,同时改革现有农田水利在市场中所处地位,正确划分市场体制下农田水利公益性性能,再有就是发挥市场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

一、菏泽市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菏泽市属鲁西南地区的一部分,全年平均降雨量达1000多mm,但降雨量过于集中,造成春旱夏涝,很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于是,菏泽地区建成许多蓄水、引水工程,所有这些水利设施的管理都是依照谁受益、谁负担和谁拥有谁主管的原则进行管理的,一般来说:支渠以上的设施都是由供水单位自行管理,但支斗农毛渠(直接进入农田)却是由乡镇、村、组建设与管理,这里所讲的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指支渠以下的建设管理。从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和建设效果来讲,新建项目没有一项,毁损却十分严重,使得设施总量不增反减,再者灌区内水质污染和水土流失加速水利设施完全丧失输水功能。具体表现三个方面:

1、经济利益中下的水利设施完全失去经济的扶植,农民对水利不再用"公益"去认识。

(1)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洙赵新河、东渔河等河流10万多人义务投劳、上工修建的三边工程,兴建于七十年代。其支渠建设也相应配套,但之后,几乎没有更多的配套建设。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冲激下,要想有更完善、更配套的水利建设可以说是不可能的。每一处建设都关系经济,没有钱寸步难行。在国家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在一些防洪工程上,再加上镇乡财政和农民对水利的狭隘认识,农田水利建设这一块,就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2)农田水利设施破坏严重。多年来新建设的调水、分水、提水、排泄设施在疏于管理的同时,也遭受着人为破坏。一些值钱的设备被地方组织变卖,或被人盗窃。这与人们对水利认识的不足有着直接的联系,当然更多的是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3)水质污染,渠系自然损毁严重。在洙赵新河流域,仅有洙赵新河工程为当地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但由于渠系途经长,渠系所经之处有群居地、工厂生活垃圾、生产排放物等,甚至农民生产剩余物、畜牧排放物和死尸等,都很自然也方便地污染着洙赵新河水。灌区人饮用水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不需处理直接饮用洙赵新河水,中下游人民到了"谈水色变"却又无奈的地步。另外,水利工程发挥的好坏最关键还是要建设。支渠工程年年建年年修,功能却一年不如一年,渠道淤积堵塞,堤毁渠亡。人们对工程建设仅有一点信心更是到了绝忘的极限。

2、管理不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

(1)虽然现有的水利工程大多都是在六、七十年代修建的三边工程,土沟土渠,渗漏十分的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极低。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水利建设却没有停止。始终保持着每年的彻底掏沟(渠)、除草、蓄水,呈现的是小沟通大沟,大沟通河流的状况,基本实现灌溉自流化。可是现在,市场开放了,经济也发展了,原有的划段管理,分级管理、受益管理模式,都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不再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于是,沟渠内杂草从生,淤沙满沟,甚至个别地方出现了把庄稼种在沟渠里的现象。在洙赵新河流域,因为支渠以下管理不善,造成水涝与水旱,于是有上游淹死,下游之说。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水利设施呈现分割状态,无法发挥水利工程整体配合优势。市场经济条件下,每户人在产业结构上各有不同,造成用水季节和用水量的不同,出现水利设施功能的发挥不同步现象。靠整体发挥效益的水利设施,在独立系统下就失去原有的功能和自身的发展,其结果是水库失修,河渠干涸,工程毁坏。

3、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抑制水利建设的进程。

在水利灌溉区域,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么一种与时不俱进的现象。一是受益户对水利建设不再有义务建设和自觉交纳水费的观念,农村的义务工已成为历史。二是村级基层干部有力无法使,干涸的村级财政无法保证水利建设中的正常开支,招投标的工程建设更是一纸空文。另外,水利建设最根本的保证是水费,而在洙赵新河流域140万的水费,每年收取率不足70%。收取的水费除去管理费、手续费,所乘费用根本不能维持正常的水利维修与管理,更不用说的水利设施配套建设。

三、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经济,靠现有农田水利状况是无法保障的,但一边要发展,一边却又在退化,这不是十分矛盾吗?分析其原因可以为我们改善农田水利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计划经济的思想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法得到保证。首先是思想认识发生偏差:

(1)一是国家财政投入比例小。近年来,国家为保证大江大河安全或者环境保护,把资金投入在防洪工程和稳定项目上,极少把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就菏泽市来说,农田水利资金仅限于水毁工程和节水配套工程,争取的资金也因为这样那样地被分割不少。二是地方乡镇与村组对水利建设投入不够、认识狭隘。按分级管理原则,支渠以下一级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由这一级的政府负责,其建设投入也由其承担。但说到投入,无论是乡镇还是村组都是入不敷出,即使能向上级争取资金,地方领导都会为自已建政治功绩,修建一些地方民众最直接最受益的事,如修建公路、建设集镇等。决不会把这些本不够宽余的资金投用于不见功德又不能立马见效益的水利建设,那水利建设怎么办?村组依赖乡镇、乡镇依赖水管单位,水管单位又按分级管理原则,如此循环……。

(2)对原建水利设施保护不力。在计划经济时代修建的水利设施大都存在不科学与不合理性上,人们对那些不能发挥水利功能的设施进行了最为直接的经济转换。如提灌机械拆卖、水闸门拆除,更有的把认为渠堤上的条石挪作他用。问其原因:最简单也最实在的回答是经济实惠,利益所趋。

(3)水土流失与人为污染丧失了水利设施的功能和降低了人们对水利建设的信心。水法明文禁止向水渠内排放任何有污染水质的物质,同时也规定了渠系的保护与管理范围。但由于农田水利灌溉对象为农民,农民意识在灌区内甚至全国都较为普遍。生产后的农作物垃圾、畜养物排放物、死尸等不费力地去搬运处理,直接进入邻近的渠道内。污染了水质,使得下游居民生活用水水质无法保障。再有,在渠道保护与管理范围内随意种植、开垦、修筑建筑物等,破坏了渠道的运行安全,也增加了水土流失,加剧了渠道淤积,洪水期,因渠系不畅通,排洪不及时,又造成水了毁。在这种反复建设又不能治根条件之下,谁还愿意建设水利工程呢?

2、从计划向市场机制转换的结果是水利设施管理制度存旧,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旧体制已不适应现行体制,但新的体制还没有完全确立,使得农田水利管理和建设的主体不清,也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用水、管水、建设三者之间的恶性循环。

(1)水利上的谁受益谁负担,水是商品的理念深入人心,农民认为农田水利建设就应该由水利工程单位管理,而水利工程单位最根本的生存来源就是水费。水费价格仅包含由工程单位管理的工程费用,而村组一级的工程管理则不能从水费中支出。市场讲究的是经济,建设更需要经济,水利建设所需经济恰恰是从水费和受益的义务中来。更有在市场面前说不清的就是水是商品,法律赋予了的,既然是商品,我没用水那就不交水费,更无义务可言。然而,水利设施的维护,决不会因为风调雨顺而不会出现水毁,不出现淤积。天旱之时,再说用水,水从那里来,水又怎么来,……?

(2)在用水上,农民对种田也不在再是增收的手段,而是养家糊口的的主要目的。各自为营的用水方式使水利设施疏于管理维护,利用自然降雨和辅助其他设备来解决农田灌溉成为农民普遍做法。如此一来,用水成本的增加,导致用水户对输水设施的管理更为疏远,最终是水利设施无人用也无人管,投入不能产生效益,又限制各方对水利设施的投入,用水、管水、建设矛盾从从,恶性循环。

3、政策的制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制约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化开展。

许多水利政策、规范、技术性要求都产生于北方地区,其区域的不同并没有随实际的差别在政策等方面有更大的区别,仅随市场经济的深入而统一。计量收费,按方收费及价差节水等等政策的制定,出发点就是用经济的杠杆使其用水户节约能源,搞活水利经济。这在国外特别是以色列最具代表性,且非常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这在我国部分地区实现这一政策,农田用水中的漫灌、跑灌现象实为普遍。按随着市场经济的广泛推进,人们看到的是经济利益的趋使,在同一件议事的比较中,一个人就有一个看法,往往是"一事一个议,决定早过时"。令人忧虑的是,至今为止,我们水利建设似乎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种合法性却不合理的危机正在悄然来临,对于整个基层政治权威的冲击就会产生怎样的恶劣后果。

四、对当前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按照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革要求,把农业推向市场已是整个农村工作的主题。大气候影响下,农田水利也要破除原来那种国家、集体建设和管理,农户无偿或低费用用水的方式,进入市场机制。但是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并不能完全市场化,而是有规范和政策性偏向的市场化。

1、对于农田水利主体设施应加大投入,加强管理。

首先,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耗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国家应该全力承担。因为自身经济实力有限以及对水利利益的追求使得市场经济条件的各种组织不愿承担这种风险。其次,对社会上其他资金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只有对农田水利设施的主干部分实施配套,水管单位或社会团体才会把对主体部分的重视放入到支斗农毛那些本由受益户自行管理、建设的工程建设中,主、支才能共同发挥作用。

加大投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相符的。一是经济实力可以保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特别是现在,在世界经济增长普遍乏力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却保持了8%左右的增长率,完全有能力支持农田基本建设。二是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基本农田的粮食直补就是有力的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正是通过这种减和补的方式来保证农民对基础设施的建设。

国家对农田建设的投入可以重新树立农民对政府的信心和威望。在农业灌溉区,逐渐发现,多数农民对政府官员、村级领导的不满,两者充满不信任,甚至敌视。更有甚者,政府的工作还需要水管单位人员出面才能得到农员的支持和理解。农民的话说:只有对农业建设投入的部门才是直得信任的。

2、土地制度的改革应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农田水利的建设与管理。

土地制度上应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下重新核实土地实有灌面,保证有效灌面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确保农民对按面积收费的信任度。改变原有谁受益谁负担为谁投资谁受益,鼓励农民、集体和社会团体投资。充分发展小型水利工程的效益,解决建设和管理在市场机制下的作用,利益就是市场下最原始的动力。菏泽市水利建设正在试行的成立用水户协会来管理正是这种模式的体现。但这种格局的改变其前提是在国家对水利主体工程配套后,剩余的具有独立的区域或独立的灌面下才能得以保证。

3、向市场经济转变应符合市场发展规律

水利市场篇9

关键词:市场经济; 水利建设;农业生产。

灌溉之利,田之大本,农业丰收源于引水,成于输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大江大河,人饮,环境等与水直接相关的重视远远重于对农田建设的投入,虽然我们时刻都在讲必须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方针,贯彻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原则,推广节水工程,科学用水,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但作为非政治任务的农田水利工作在政治口号下显得力不从心。要改变这种状态,我们必须以政府加强对农田水利的建设和管理为引导,充分认识地域性变化对水的要求制定适应性的政策、方针,同时改革现有农田水利在市场中所处地位,正确划分市场体制下农田水利公益性性能,再有就是发挥市场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

一、菏泽市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菏泽市属鲁西南地区的一部分,全年平均降雨量达1000多mm,但降雨量过于集中,造成春旱夏涝,很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于是,菏泽地区建成许多蓄水、引水工程,所有这些水利设施的管理都是依照谁受益、谁负担和谁拥有谁主管的原则进行管理的,一般来说:支渠以上的设施都是由供水单位自行管理,但支斗农毛渠(直接进入农田)却是由乡镇、村、组建设与管理,这里所讲的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指支渠以下的建设管理。从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和建设效果来讲,新建项目没有一项,毁损却十分严重,使得设施总量不增反减,再者灌区内水质污染和水土流失加速水利设施完全丧失输水功能。具体表现三个方面:

1、经济利益中下的水利设施完全失去经济的扶植,农民对水利不再用"公益"去认识。

(1)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洙赵新河、东渔河等河流10万多人义务投劳、上工修建的三边工程,兴建于七十年代。其支渠建设也相应配套,但之后,几乎没有更多的配套建设。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冲激下,要想有更完善、更配套的水利建设可以说是不可能的。每一处建设都关系经济,没有钱寸步难行。在国家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在一些防洪工程上,再加上镇乡财政和农民对水利的狭隘认识,农田水利建设这一块,就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2)农田水利设施破坏严重。多年来新建设的调水、分水、提水、排泄设施在疏于管理的同时,也遭受着人为破坏。一些值钱的设备被地方组织变卖,或被人盗窃。这与人们对水利认识的不足有着直接的联系,当然更多的是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3)水质污染,渠系自然损毁严重。在洙赵新河流域,仅有洙赵新河工程为当地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但由于渠系途经长,渠系所经之处有群居地、工厂生活垃圾、生产排放物等,甚至农民生产剩余物、畜牧排放物和死尸等,都很自然也方便地污染着洙赵新河水。灌区人饮用水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不需处理直接饮用洙赵新河水,中下游人民到了"谈水色变"却又无奈的地步。另外,水利工程发挥的好坏最关键还是要建设。支渠工程年年建年年修,功能却一年不如一年,渠道淤积堵塞,堤毁渠亡。人们对工程建设仅有一点信心更是到了绝忘的极限。

2、管理不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

(1)虽然现有的水利工程大多都是在六、七十年代修建的三边工程,土沟土渠,渗漏十分的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极低。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水利建设却没有停止。始终保持着每年的彻底掏沟(渠)、除草、蓄水,呈现的是小沟通大沟,大沟通河流的状况,基本实现灌溉自流化。可是现在,市场开放了,经济也发展了,原有的划段管理,分级管理、受益管理模式,都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不再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于是,沟渠内杂草从生,淤沙满沟,甚至个别地方出现了把庄稼种在沟渠里的现象。在洙赵新河流域,因为支渠以下管理不善,造成水涝与水旱,于是有上游淹死,下游干死之说。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水利设施呈现分割状态,无法发挥水利工程整体配合优势。市场经济条件下,每户人在产业结构上各有不同,造成用水季节和用水量的不同,出现水利设施功能的发挥不同步现象。靠整体发挥效益的水利设施,在独立系统下就失去原有的功能和自身的发展,其结果是水库失修,河渠干涸,工程毁坏。

3、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抑制水利建设的进程。

在水利灌溉区域,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么一种与时不俱进的现象。一是受益户对水利建设不再有义务建设和自觉交纳水费的观念,农村的义务工已成为历史。二是村级基层干部有力无法使,干涸的村级财政无法保证水利建设中的正常开支,招投标的工程建设更是一纸空文。另外,水利建设最根本的保证是水费,而在洙赵新河流域140万的水费,每年收取率不足70%。收取的水费除去管理费、手续费,所乘费用根本不能维持正常的水利维修与管理,更不用说的水利设施配套建设。

三、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经济,靠现有农田水利状况是无法保障的,但一边要发展,一边却又在退化,这不是十分矛盾吗?分析其原因可以为我们改善农田水利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计划经济的思想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法得到保证。首先是思想认识发生偏差:

(1)一是国家财政投入比例小。近年来,国家为保证大江大河安全或者环境保护,把资金投入在防洪工程和稳定项目上,极少把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就菏泽市来说,农田水利资金仅限于水毁工程和节水配套工程,争取的资金也因为这样那样地被分割不少。二是地方乡镇与村组对水利建设投入不够、认识狭隘。按分级管理原则,支渠以下一级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由这一级的政府负责,其建设投入也由其承担。但说到投入,无论是乡镇还是村组都是入不敷出,即使能向上级争取资金,地方领导都会为自已建政治功绩,修建一些地方民众最直接最受益的事,如修建公路、建设集镇等。决不会把这些本不够宽余的资金投用于不见功德又不能立马见效益的水利建设,那水利建设怎么办?村组依赖乡镇、乡镇依赖水管单位,水管单位又按分级管理原则,如此循环……。

水利市场篇10

这次全市水利工作现场推进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年度水利工作,研究部署2009年和今后水利工作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市广大干群,抢抓机遇,立足当前,迅速掀起水利建设的热潮。上午,与会同志一起参观了东台市水利建设的现场,今年的现场很有特色,体现了水利与民生工程相结合、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与实施沿海开发相结合、与灌区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相结合,突破了传统水利的老概念,对各地有很好的借鉴和促进作用。刚才,利民同志通报了全市水利工作情况,东台、射阳、阜宁三县(市)的负责同志又分别作了大会发言。下面,我就做好全市水利工作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敏锐抓住机遇,迅速掀起水利建设的热潮

*是水利大市,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基础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水利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资源性作用越来越明显。传统水利的建设、管理模式、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应当说,*水利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建成了一批水利骨干基础工程,形成了几大水工程体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水利大在规模和数量上,大而不强,大而不全。发展现代水利任重道远,我们必须用全新的观念来把握新阶段水利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充分认识到水利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掀起新一轮水利建设的热潮。

1、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水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总结了我国农村发展的历程和经验,研究了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行动纲领,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全会明确指出,加快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并确定了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三大工作目标;围绕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建设、排灌泵站配套改造、水源工程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十大任务。为什么党的全会对水利建设提出这么多明确而具体的目标要求,这既是水利自身的地位决定的,也充分说明中央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自古就有“兴农桑必先治水”之说,过去我们一直讲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经济社会的发展任何时候都离不开水利,中央对新时期水利工作提出了如此高的希望和要求,作为我们基层分管这项工作和直接从事水利工作的同志,更是责无旁贷,要切实肩负起历史的责任,树立起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水利,造福人民。

2、基层广大干群对加快水利发展有新期盼。水利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最直接。实践证明,经济越发展,对水利的依赖性越强,经济越发达,水灾造成的损失也越大。因此,广大干群对加快水利发展的期盼越来越强烈,对水利发展的要求也更高。水利既是一项基础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我们常讲,政府应当把群众最需要、最期盼、受益最直接的工作作为首要取向,积极兴办一些实事工程、民生工程。水利应当成为民生工程的切入点,放在农村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使水利事业能有较快的发展,让广大群众的期盼逐步变成现实,共享治水之利。

3、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水利工作要有新作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有经济指标,也有社会事业指标,追求社会事业均等化,追求社会的和谐发展。水利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人水和谐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利既是直接生产力,又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保障,作为基础设施,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是工业的命脉、同样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与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息息相关。水利不兴,就难以保障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水灾频发,就难以保障人水和谐;水污染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就难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解决水多、水少、水脏问题始终是我们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水利必须体现超前发展,有新的作为。各地一定要把水利事业的发展目标与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现代水利的发展方向,实行防洪抗旱除涝并举、开源节流并重、利用和保护并进,加快水利事业发展,加大民生水利建设力度,切实提高水利的发展水平,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让水利发展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真正让水利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有更新更大的作为。

4、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为水利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今年以来,国家为应对世界性金融危机,实现保增长、促发展的目标,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出台了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的十大政策措施,其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水利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头戏,这在中央财政资金安排中也得到充分体现。在今年四季度中央新增1000亿元投资中,安排水利建设投资就达200亿元,占新增投资的1/5,这个比例既反映出中央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倾斜,更体现水利在农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这些政策的出台将启动新一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序幕,掀起新一轮水利建设的高潮。这对我们来说,是极好的机遇。当前来讲,向上争取项目、争取资金是一项重要任务。今年以来,我市已在国家新增水利投资中争取1亿多元,情况是不错的,说明我们的工作超前主动,而且富有成效。下一步,我们还要敏锐抢抓机遇,扎实做好前期各项工作,增加更多水利项目储备,争取对我市更多的支持,早上项目、多上项目、快上项目、上好项目,进一步提高水利的支撑、保障能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创新发展思路,全面提升*现代水利建设水平

新形势、新任务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水利工作必须突破传统的观念,跳出传统的治水老路、改变传统的治水方法,按照水利发展要有新思路、水利改革要有新突破的要求,牢固树立新观念、探索新思路、研究新办法,真正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1、着力提升水安全保证能力。水利工作要以保障经济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快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建设,提高综合防洪保安能力。一是要全面做好防汛防旱工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工情、水情、天情的不断变化,防汛防旱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虽然我市防洪抗灾体系已初步建立,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依然很脆弱,局部地区问题还很突出,特别是沿海地区和次高地易涝易旱问题,里下河地区外排能力不足、因洪致涝问题,等等,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各地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防汛防旱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常备不懈,把防汛防旱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到位,把各项防汛防旱预案落实到位,把各项工程和非工程措施落实到位,不断提高防汛防旱的工作水平,增强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二是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水利工程是提升水安全保证的重要物质基础。各地要重点抓好三大区域的水利工程建设。以海堤达标、沿海挡潮闸更新改造、入海通道建设为重点的沿海水利;以城市防洪为重点的城市水利;以县乡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灌区节水示范、圩区治理、泵站改造等为重点的农村水利。通过坚持不懈的大规模建设,筑牢水安全屏障,提高防汛抗灾的能力。三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是省政府的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20*年,全市已解决了65万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2009、2010年还需要解决110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任务还非常艰巨。各地都要及早谋划,切实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把这项民生工程建设好。同时,要加强项目管理,规范基本建设程序,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效率和效益,真正做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2、着力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要重点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坚持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核心,以节约保护水资源为重点,逐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管理。一是要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完善水功能区管理制度,核定水域纳污能力和总量。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完善重大水污染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全面完成地下水功能区划和超采区划定,遏制地下水超采趋势。二是要大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对水利工作的根本要求,各地都要把建设节水型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搞好协调,力争取得明显成效。要加强宣传,引导公众广泛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全民节水意识。通过综合应用各种节水措施,有效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三是要强化水资源配置,提高全市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强化水资源调度管理,建立干旱和紧急状态水资源调度制度,做好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用水需要。四是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尽快实施泰州引江河二期工程和泰东河拓浚工程,同时新辟临海引江供水通道,提高对我市沿海地区的供水能力。按照“大引、大排、大调度”的原则,对里下河地区骨干输水河道进行全面疏浚,确保引水畅通。同时还要积极探索洪水的资源化利用,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平原水库。

3、着力提升水环境保护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仅满足于水安全,对水环境的要求也将会更高。这就要求我们统筹抓好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使水利工作和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提供可用之水、优质之水。一是河湖生态系统建设。河湖既是地表水资源的主要载体和行洪的通道,又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控制因素。在防止水对人侵害的同时,也要避免人对水的破坏。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河湖是水利部门的重要职责,没有健康生态的河湖,再多的水利工程都毫无意义。要按照“严格保护、合理限制、公正补偿”的原则,抓紧编制主要河流湖泊利用规划,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河湖水域提供依据。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依法规范和约束涉河事务,确保河势稳定和堤防安全。二是继续推进以县乡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为重点的水利建设,沟通水系,整治环境,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从根本上改善全市城乡水生态环境面貌。三是千方百计从源头上控制水污染,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按照水功能区的水环境承载能力,严格限制水污染物的排放量,全面建立水质预警预报系统,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护水环境安全,努力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4、着力提升水利服务发展能力。水利工作不仅要重视工程建设,也要重视法制、体制、机制、管理等方面的建设,不断提升水利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要建立应急工作机制。完善应对水旱灾害和涉水突发性事件的预案和对策,增强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稳定。要加快完善水利规划体系。当前,要集中抓好全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水系规划修编工作。要切实转变规划的编制思路和理念,充分发挥规划的规范和约束作用,通过规划来引领、指导水利建设。改变过去规划偏重项目缺少社会管理功能的状况,加强规划实施的后评估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水利执法。要特别重视加强在防汛抗旱、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方面的依法行政。要推行水行政执法责任制,推动水利综合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水事纠纷的预防和调处,维护正常的水事秩序。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的水法制环境。要进一步推进水利科技创新。全面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加速水利现代化进程。要加强水文和水利信息化建设,继续加强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等水利信息基础建设。

三、强化组织领导,推动新一轮水利工作的顺利开展

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水利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必须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努力实现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抓好组织发动。水利的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在新一轮水利发展中抢得先机,占得主动,实现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再上台阶,关键取决于我们的工作。要发动全社会都来高度关注、重视、支持、参与水利建设。要让传统的部门水利变成群众性水利、社会性水利,切实提高群众的参与度、社会的支持度。一定要高度重视宣传发动工作,要把新时期加强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讲清楚,把当前水利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讲清楚,把水利工作的艰巨性、紧迫性讲清楚,把支持水利、发展水利的政策向群众讲清楚,通过我们广泛地宣传,深入地发动和细致地工作,真正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支持水利、服务水利、大干水利上来,全力营造水利事业的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要加大水利投入。发展水利关键在投入。我市农村发展特别是基础建设、社会事业等历史欠账较多,需要兴办的各项事业都需要投入,各级财政“蛋糕”又不大,资金需求矛盾很多,压力很大。这就需要我们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先保证一些事关农村发展的急办工程、重点工程、民生工程。水利投入资金需求量大,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多渠道筹集水利资金,建立多元化投入的机制。要充分发挥财政的主渠道作用,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按当年可用财力2%—4%、并逐步达到4%用于水利投入的规定。同时还要继续收足用好防洪保安资金、水利建设基金、南水北调基金和水资源费,认真落实土地出让金纯收益15%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水利建设的政策,保证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要广泛发动群众的参与。要正确处理好控减农民负担和水利建设的关系,充分调动基层群众投身水利工作的积极性,按照民主协商、群众自愿的原则,在“一事一议”限额内统筹安排筹资筹劳。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资农村水利建设,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户自愿投入为基础、其它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要强化对水利资金的管理,切实把水利资金管好、用好,真正发挥好水利资金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