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文化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5:47:06

水利文化论文

水利文化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水利文化;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发展思路

水利部党组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作出了大力加强水文化建设,丰富发展水文化的传统内涵和时代精神的重要部署。本文旨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进一步研讨和谐文化建设和水利文明和谐创建实践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努力为推动水文化建设和水利事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

一、水利文化建设内涵及重要地位

(一)水利文化概念

由于人口剧增与水旱灾害的频繁出现、水资源短缺、洪水威胁和水质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水利界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出了进行“水利文化”研究的倡议,试图通过对“水利文化”的研究,从本质上揭示水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索人与水、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有效途径。

具体说来,水利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除水害兴水利及与此有关的历史实践活动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诸如制度、技术和知识、思想与价值、艺术、风俗习惯等)的总和。水利文化既源于水利,那么它的内容无疑均与水利相涉,所以水利文化不可避免的包含着水利科学与技术的内容,尤指水利科学与技术中所隐含的思想、精神、价值等。

(二)水利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

水利文化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水利工作实践的总结、提炼和升华。加强水利文化建设对更好地推进水利改革与发展,提高水利工作品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推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目前中国社会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迈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客观自然条件决定了水问题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我国水利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等。此外我国水利发展还存在管理体制不顺,发展机制不活,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因此,要推动水利事业的发展,只有不断加强水利文化的研究和建设,把水利文化与信息相结合,不断引导水利体制改革和水利管理,这样水利事业才能稳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2、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文化品位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利工程、水环境中满足除害兴利要求的同时,提出了亲水,爱水的文化要求。在人们对水的更高层次认识和人水和谐的精神追求之下,只有加强水利文化的研究和建设,注重水利文化的内涵,更新水利工程建设理念,把水利工程当作文化精品来设计,才能使水利工程及其管理区在发挥工程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成为旅游观光的理想景点、休闲娱乐的良好场所,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对水利环境的文化需求。

3、有利于提高水利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水利文化是用意识形态去塑造水利职工的信仰和精神,是用水利文化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传播先进的思想和理念。一种开放诚信、理解信任、文明和谐、宽容自信的水利文化氛围,一定能激发职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增强职工大胆创新的能力,使职工的心智更加健康,使职工的创造力高度激活。通过学习、研究、回顾水利文化史,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加强水利文化建设,升华人们的精神,陶冶人们的情操,有利于水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水利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目前水利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水利文化建设的实际来看,水利文化建设主要存在观念滞后、建设形式单一和产业发展不明朗等问题。

(一)水利文化建设观念滞后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习惯把水利文化看成是水利部门自己的事,把水利文化当作水利部门的文化,很少有人把水利文化同生态环境改善、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类生存质量提高联系起来;有的又把水利文化等同于水利行业文化和水利企业文化,谈到水利文化,他们就想当然地联想到了水利行业规范、水利职工俱乐部和篮球场,使水利文化建设成为一项文化活动;有的就是收集几句口号、价值观用语。

(二)水利文化建设形式单一,投资主体单一化

由于对水利文化内涵的理解不深,观念的滞后,导致水利文化的建设总是停留在一般性的水利文化活动的层面上。不求深入发展,不求长远规划,不求系统协调。文化建设往往只是做做样子、摆摆架子,名为建设实为包装。同时,由于思想上对水利文化建设的重视度不够,导致了水利文化建设的投资主体单一化,投资力度不都,严重影响了水利文化建设的进行和发展。

(三)水利文化产业化发展不明朗

水利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是水利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今水利文化产业的发展却相当滞后。有的甚至连水利文化产业的概念都没有。这样,水利文化建设的发展就少了经济支柱,滞后了水利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水利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一)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加强理论研究,不断发展水利文化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发展水利文化的首要前提,也是繁荣水利文化的根本保证。要把握好水利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列主义世界观在水利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因此,我们就要高举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围绕党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部党组治水新思路,使水利工作者同心同德,推进现代水利事业的迅速发展。同时,科学的水利理论是指引着水利事业包括水利文化发展的方向。同时,水利部门也要组织专家、学者加强治水理论的研究,进一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利理论框架,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广大水利干部要充分发挥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深入开展理论探讨,不断丰富和发展水利理论,进而引导水利文化向前发展。

(二)加快各项水利改革,实现水利文化建设的投资的多样化,推进水利文化建设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当前我们重点要对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增强水利行业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水利文化建设的投资形式比较单一,这是水利文化建设当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进入新世纪,水利工作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七大,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树立和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水利理念。在这种形势下,各级政府及水利部门应该抓住机遇,不断加大对水利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同时也要不断拓宽投资渠道,实现投资的多样化,只有这样,水利文化建设的发展才能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快更好的推进水利文化建设。公务员之家

(三)强化水利文化舆论导向功能,弘扬水利文化,激发群众热情,繁荣水利文化

水利文化是精神文化产品,对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在一个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我们更应通过文化作品让良知、崇高、尊严、理想等人类最可宝贵的东西回到我们的生活中。因此,水利文化更应该利用好舆论的导向功能,不断弘扬水利文化,增强水利文化的可读性和吸引力,用优秀的作品征服读者,才能真正起到鼓舞群众、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的舆论导向作用,使其在心灵深处爱岗敬业,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爱护自己生存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自觉选择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水利文化真正起到舆论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蔡俊生,陈荷清,韩林德.文化论[M]人民出版社,2003.

水利文化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水利文化;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发展思路

水利部党组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作出了大力加强水文化建设,丰富发展水文化的传统内涵和时代精神的重要部署。本文旨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进一步研讨和谐文化建设和水利文明和谐创建实践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努力为推动水文化建设和水利事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

一、水利文化建设内涵及重要地位

(一)水利文化概念

由于人口剧增与水旱灾害的频繁出现、水资源短缺、洪水威胁和水质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水利界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出了进行“水利文化”研究的倡议,试图通过对“水利文化”的研究,从本质上揭示水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索人与水、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有效途径。

具体说来,水利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除水害兴水利及与此有关的历史实践活动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诸如制度、技术和知识、思想与价值、艺术、风俗习惯等)的总和。水利文化既源于水利,那么它的内容无疑均与水利相涉,所以水利文化不可避免的包含着水利科学与技术的内容,尤指水利科学与技术中所隐含的思想、精神、价值等。

(二)水利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

水利文化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水利工作实践的总结、提炼和升华。加强水利文化建设对更好地推进水利改革与发展,提高水利工作品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推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目前中国社会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迈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客观自然条件决定了水问题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我国水利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等。此外我国水利发展还存在管理体制不顺,发展机制不活,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因此,要推动水利事业的发展,只有不断加强水利文化的研究和建设,把水利文化与信息相结合,不断引导水利体制改革和水利管理,这样水利事业才能稳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2、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文化品位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利工程、水环境中满足除害兴利要求的同时,提出了亲水,爱水的文化要求。在人们对水的更高层次认识和人水和谐的精神追求之下,只有加强水利文化的研究和建设,注重水利文化的内涵,更新水利工程建设理念,把水利工程当作文化精品来设计,才能使水利工程及其管理区在发挥工程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成为旅游观光的理想景点、休闲娱乐的良好场所,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对水利环境的文化需求。

3、有利于提高水利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水利文化是用意识形态去塑造水利职工的信仰和精神,是用水利文化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传播先进的思想和理念。一种开放诚信、理解信任、文明和谐、宽容自信的水利文化氛围,一定能激发职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增强职工大胆创新的能力,使职工的心智更加健康,使职工的创造力高度激活。通过学习、研究、回顾水利文化史,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加强水利文化建设,升华人们的精神,陶冶人们的情操,有利于水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水利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目前水利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水利文化建设的实际来看,水利文化建设主要存在观念滞后、建设形式单一和产业发展不明朗等问题。

(一)水利文化建设观念滞后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习惯把水利文化看成是水利部门自己的事,把水利文化当作水利部门的文化,很少有人把水利文化同生态环境改善、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类生存质量提高联系起来;有的又把水利文化等同于水利行业文化和水利企业文化,谈到水利文化,他们就想当然地联想到了水利行业规范、水利职工俱乐部和篮球场,使水利文化建设成为一项文化活动;有的就是收集几句口号、价值观用语。

(二)水利文化建设形式单一,投资主体单一化

由于对水利文化内涵的理解不深,观念的滞后,导致水利文化的建设总是停留在一般性的水利文化活动的层面上。不求深入发展,不求长远规划,不求系统协调。文化建设往往只是做做样子、摆摆架子,名为建设实为包装。同时,由于思想上对水利文化建设的重视度不够,导致了水利文化建设的投资主体单一化,投资力度不都,严重影响了水利文化建设的进行和发展。

(三)水利文化产业化发展不明朗

水利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是水利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今水利文化产业的发展却相当滞后。有的甚至连水利文化产业的概念都没有。这样,水利文化建设的发展就少了经济支柱,滞后了水利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水利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一)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加强理论研究,不断发展水利文化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发展水利文化的首要前提,也是繁荣水利文化的根本保证。要把握好水利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列主义世界观在水利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因此,我们就要高举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围绕党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部党组治水新思路,使水利工作者同心同德,推进现代水利事业的迅速发展。同时,科学的水利理论是指引着水利事业包括水利文化发展的方向。同时,水利部门也要组织专家、学者加强治水理论的研究,进一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利理论框架,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广大水利干部要充分发挥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深入开展理论探讨,不断丰富和发展水利理论,进而引导水利文化向前发展。

(二)加快各项水利改革,实现水利文化建设的投资的多样化,推进水利文化建设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当前我们重点要对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增强水利行业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水利文化建设的投资形式比较单一,这是水利文化建设当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进入新世纪,水利工作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七大,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树立和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水利理念。在这种形势下,各级政府及水利部门应该抓住机遇,不断加大对水利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同时也要不断拓宽投资渠道,实现投资的多样化,只有这样,水利文化建设的发展才能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快更好的推进水利文化建设。公务员之家

(三)强化水利文化舆论导向功能,弘扬水利文化,激发群众热情,繁荣水利文化

水利文化是精神文化产品,对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在一个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我们更应通过文化作品让良知、崇高、尊严、理想等人类最可宝贵的东西回到我们的生活中。因此,水利文化更应该利用好舆论的导向功能,不断弘扬水利文化,增强水利文化的可读性和吸引力,用优秀的作品征服读者,才能真正起到鼓舞群众、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的舆论导向作用,使其在心灵深处爱岗敬业,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爱护自己生存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自觉选择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水利文化真正起到舆论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蔡俊生,陈荷清,韩林德.文化论[M]人民出版社,2003.

水利文化论文范文篇3

1刊物栏目设置及其载文量分析

1•1刊物的载文量统计

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水利经济》共出版30期,实际刊载学术研究文章505篇(见表1)。年均载文量为101篇,平均每期载文量在17篇左右。刊文总有效页面(刊发学术论文所占有的页面,以下同)为1973页,平均每期约为66页,平均每篇论文约为3•91页。以每页编辑字数1450计算,即平均每篇论文的篇幅在5670字左右。从上述的统计与分析可以看出,《水利经济》的篇幅密度是比较适中的,具有较大的输出能力和信息量。同时,对于以理论探讨为主的刊物,5000~6000字的篇幅,既能够使论文作者的表达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又可以使论文减少大话和空话而避免文章显得冗长。因此,《水利经济》在读者定位上做得较好,在学术刊物转型方面比较成功,充分反映了水利经济领域的新信息、新成果和新知识,为广大水利经济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学术舞台,展示了水利经济学科的丰硕成果。

1•2刊物的栏目设置分析

1998年第1期至2002年第6期,《水利经济》共推出栏目22个(见表2)。由表2可见,所设栏目都与水利经济研究有关,同时也反映出栏目的设置紧紧围绕着不同时期水利经济研究的工作重点,适应了水利建设形势发展的需要。从栏目的设置可以看出,水利经济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水利基础产业如何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结合行业实际的经济体制改革及其运行机制问题,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提供多方位的服务。栏目的设置,充分体现了水利经济研究正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研究方向和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为各类工程建设、水利水电开发、水利经济体制改革和建机设置服务。另外,从历年栏目设置的连续性也可以看出,水利产业与经营管理、水价问题论坛、经济评价与经济分析、移民经济(水库移民)、水利经济专论等栏目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也显示出水利经济研究的特色。近2年来,水权与水市场、水利财务管理等栏目越来越受到重视,体现出水利经济研究紧跟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但由于刊物篇幅所限,栏目的设置尚不能面面俱到,有待今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特别是政策研究和水利可持续发展研究呈现出削弱的趋势,值得引起重视,应当加以改进。

1•3各栏目的载文量统计分析

由表2可知,在所设的22个栏目中,5年内共发文15篇以上的栏目有8个,即:水利产业与经营管理174篇,占总发文量的34•46%;经济评价与经济分析80篇,占总发文量的15•84%;水价问题论坛56篇,占总发文量的11•09%;会议文件及学术论文选辑35篇,占总发文量的6•93%;移民经济21篇,占总发文量的4•16%;水权与水市场16篇,占总发文量的3•17%;水利财务管理15篇,占总发文量的2•97%;政策研究15篇,占总发文量的2•97%。上述栏目占栏目总数的1/3,却刊登了占总数4/5强的文章。这说明《水利经济》坚持改革开放的办刊方向,在理论研究和探讨中不仅注重宏观经济研究,也注重微观经济研究;不仅重视理论科学研究,也重视应用科学研究。从表2可以看出,《水利经济》内容丰富,涉及水利经济的领域广泛,既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反映了水利经济研究的前沿问题和最新动态,代表着水利经济学科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水利经济》所刊载的论文既有理论性和学术性,又有实用性,深受广大水利经济工作者的关注和好评,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2论文作者的分布

2•1论文作者的地域分布

《水利经济》论文作者的地域分布覆盖面较大,论文第一作者几乎遍及全国各地,505篇文章有401位第一作者,分布在26个省、市、自治区。从论文第一作者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见表3),既反映出其广泛性,又显示出其不均衡性。由表3可以看出,江苏、北京、山东、河南、安徽、湖北、广东等省市的第一作者相对较为集中,313人占总数的78•05%;上述7省市第一作者所发表的论文为400篇,占总数的79•21%。其中尤以江苏和北京两地较为突出,作者占总数的37•41%,论文占总数的42•18%。这充分说明水利经济专业人才和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与其所在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程度成正比关系,水利经济学研究的论文产出力总体上由东到西呈递减态势。从表3也可以发现,有些边远地区,如贵州、广西、宁夏、海南和西藏等没有,应相应地在那些地区加大发行力度,扩大刊物的影响,充实作者队伍。同时,从表中可看到,国外机构作者的论文数为0,说明《水利经济》作为水利经济学研究的专业刊物,在与国际交流方面尚需加大工作力度,以利于扩大国内水利经济工作者的视野,促进国内水利经济理论研究与国际规范接轨。

2•2论文作者的系统分布

《水利经济》是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会刊,由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和河海大学共同主办,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综合性科技刊物,目前也是国内惟一的水利经济研究方面的专业性期刊。因此,《水利经济》的专业性较强,这就决定了文章作者所属系统分布的层面与综合性刊物相比是较窄的。从表4可以看到,文章作者主要分布在设有水利专业的高等院校、水利科研机构(含水利经济研究学术团体和规划设计部门)、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国家、省、市、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机构)和基层水管单位,这些部门和单位的作者所发表的论文占论文总数的94•85%。其中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占38•81%,这说明《水利经济》的作者群聚集了一批学术精英,他们所刊登的文章不仅涉及水利经济研究的多个领域,同时文章也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和水平,确保《水利经济》能够成为全国水利系统的优秀期刊。

2•3论文作者的产出力分析

论文作者产出力是指该作者所刊登文章在文章统计样本中所占的比例大小。统计情况表明,在1998年第1期至2002年第6期共30期505篇文章中,共有作者852人次,其中署名第一作者401人(团体署名以第一执笔人为准,未署名则按1人计)。第一作者中有335位作者只参与了1篇论文的撰写(产出力为0•20%),占第一作者总数的83•54%;有40位作者参与了2篇论文的撰写(产出力为0•40%),占第一作者总数的9•98%;有19位作者参与了3篇论文的撰写(产出力为0•59%),占第一作者总数的4•74%;有3位作者参与了4篇论文的撰写(产出力为0•79%),占第一作者总数的0•75%;有3位作者参与了5篇论文的撰写(产出力为0•99%),占第一作者总数的0•25%;有1位作者参与了6篇论文的撰写(产出力为1•19%),占第一作者总数的0•26%。由此可见,《水利经济》高产作者和低产作者的论文产出力有着显著的差异,也就是说论文产出力在作者群中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根据文献计量学中经典的洛特卡定律———“倒平方定律”可知,在统计样本中发表X篇论文的作者人数占作者总数的比例为YX=0•6079/X2,即Y1=0•6079,Y2=0•1520,Y3=0•0675,Y4=0•0380,…。[2]该定律是通过对期刊累计目录索引的统计而得出的经验定律,与学科分支和计量日期无关。可见,在《水利经济》上只发表1篇文章的作者比例远高于洛特卡定律给定的理论值,而发表2篇以上文章的作者数却远未达到理论值。这一结果表明《水利经济》的作者分布较为分散,尚未建立起一支紧密型的作者队伍,大多数作者只是偶然发表者。

2•4论文的核心作者分析

核心作者是指那些数较多,影响较大的作者集合。根据普赖斯所提出的计算公式,确定核心作者的最低篇数N=0•749(ηmax)1/2,其中ηmax为统计样本中最高产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3]只有那些发表论述在N篇以上者,才能称之为核心作者,也即多产作者。由本文的统计样本可知,ηmax=6,N=1•83。根据取整原则,取N的整数值为N=2,也就是说将发表2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确定为《水利经济》的核心作者。据此,《水利经济》的核心作者有66人,占第一作者总数的16•45%,成为保证《水利经济》学术水平必不可少的基本力量。这些核心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达170篇,占论文总数的33•66%,但与普赖斯定律所要求的50%的标准尚有一定的差距。

2•5论文作者的合著情况

论文合著是科学研究达到一定规模和深度而需要多个专家参与的必然产物,科学合作是现代科技活动的一种最基本、最常见、最主要的形式之一。文献计量学通常用合著率和合作度来衡量论文的合作情况。[4]合著率是合著论文在论文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合作度是指篇均作者数。从对统计样本的分析的结果来看(见表5),可知《水利经济》5年间论文的合著率为48•12%,合作度为1•69%。这一结果在经济学研究类的期刊中,属于较高水平,充分说明水利经济研究符合经济问题研究的趋势和规律。

3论文引文的统计与分布

3•1论文引用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一般有作者的正文部分和引文部分所组成。在正文之后明确地标出所引用文献的出处和年代,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和对其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程度,同时也是衡量作者对新知识、新理论、新成果的吸收能力和情报传递速度的主要标志。[4]另外,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反映刊物编辑的规范程度。由表6可以看出,《水利经济》似乎在这一方面有所欠缺,在5年间引文论文只占论文总数的14•65%,平均每篇论文的引文量只有区区的0•62篇,尚不足1篇。与一般经济学研究刊物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分析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两点:一是论文作者没有、不重视或不善于使用引文,这是不符合科学研究的趋势和规律的,因此必须要大力提高作者队伍的学术素质;二是《水利经济》编辑部工作的不重视或疏忽,这不利于与国际学术界接轨,同时也不利于提升刊物本身的档次。这两种现象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尽快加以改进。

3•2论文引用文献类型的统计分析

若将被引文献划分为科技图书、科技期刊、报纸、科研报告、会议文献和其他6种类型,则由表7可见,《水利经济》所刊登论文的引文主要是科技图书和科技期刊2种,共占据了总引文的84•07%。科技图书所阐述的内容专深系统全面,数据可靠详实,因此被广泛引用;科技期刊出版周期短,报道速度快,信息量大且内容新颖,故而深受研究人员的重视和欢迎。科研报告和会议文献往往反映了本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且时效性强,代表着本学科领域的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和最新科研成果。[5]但从表7可知,它们的引用率很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交流渠道不畅和相关科研人员的推广意识不强。改变这一局面必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科研人员要提高科研成果质量,勇于和善于将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推广出去,接受社会的检验;二是科研人员也需要充分重视、开发和利用这部分信息源,使其发挥应有的价值。

4结语

自1983年10月《水利经济》创刊以来,已走过了将近20年的历程。为促进水利经济研究和学术交流,推广水利经济研究的新经验、新成果,反映水利经济学科前沿的新动向、新情况,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在1998年改为双月刊后,《水利经济》已经逐步形成了“指导思想紧跟形势、立意创新,品位形象联系实际、注重服务,编辑程序严谨布局、规范运作”的办刊特色。[6]

通过对《水利经济》所刊登论文的统计分析,可以对我国水利经济的研究现状作如下描述:

(1)水利经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2)水利经济研究高水平论文产出力在不同单位、不同系统、不同地区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东部与西部、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之间的差距是显著的。

(3)水利经济研究高水平论文合著率和合作度处于经济学研究的较高水平,符合经济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水利文化论文范文篇4

2本刊主要刊登的内容包括:①水利经济学基本理论;②水权、水价与水市场研究;③水利工程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④水利工程与项目建设管理研究;⑤水利改革与发展研究;⑥移民经济研究;⑦工业、农业、城市及生活节水研究;⑧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⑨水利风景区及水文化研究等。本刊优先刊登国家及部(省)级基金资助的论文。

3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

3.1论文应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新性,应主题突出、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楚、文字精练、逻辑性强。字数一般不超过8000字。3.2文章应有中英文标题、作者姓名及其工作单位、摘要和关键词;应在篇首页地脚处写明第一作者、通信作者的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另I】、职称、学位、研究方向、E-mail)及论文所受基金资助的项目名称、编号。3.3论文题目应能恰当简明地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不用副标题,不宜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3.4摘要应写成报道性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及主要结果与结论,内容应充实具体,语言精练,突出创新之处,不作自我评价,应避免使用公式或化学结构等。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并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必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中文摘要以200〜250字为宜,英文摘要以150〜200个实词为宜。3.5关键词(4〜8个)选词要规范,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中、英文关键词须一一对应。3.6图、表应有自明性,应随文出现,并遵循先文后图的原贝I]。图形应清晰简明,图中文字、符号或坐标图中的标目、标值需注明(尽量使用彩图)。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其内容不应与图形表述重复。3.7中文各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序,且一律左顶格排版。一级标题为1,2,3,……,二级标题为1.1,2.1,3.1,……,三级标题为1丄1,2丄1,3丄1,……3.8数学公式应正确无误。表示同一含义的外文符号、中文名称应保持统一,并应规范使用。所采用的量和单位及符号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中文第1次出现的量的符号应给出其物理含义。对于易混淆的字母、符号,请特别注明。3.9篇末应附上规范的参考文献(10篇以上),并在文中标注相应序号。常用著录格式(常用参考文献类型:期刊文章[J];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标准[S];报告[R];电子文献[EB/OL])。[1]作者名(外文姓前名后).论文篇名[J].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次):起止页码.[2]编著者(外文姓前名后)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作者.题名[C]//文集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论文起止页码.[4]作者•学位论文名[D].地名:学位授予单位,年份.[5]作者•报告名[R].收藏地:收藏单位,年份.[6]作者•题名[EB/OL]•(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4投稿约定

4.1稿件内容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在政治或涉外问题上符合国家政策。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严禁抄袭、剽窃、造假、“第三方”、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4.2所投文稿在4个月内未收到编辑部录用通知的,可自行处理。

水利文化论文范文篇5

通读全书,可发现该书具有以下几大特色。

一、观点具有创新性,知识点丰富多样

《水利专业英语》一书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立足水利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需要,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观点,如在讨论如何撰写科技论文摘要时,提出了“四要两不要”的原则,即要明确该项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和范围、要列出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要阐述研究成果、要阐明结论、不要提及论文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或结论、不要应用参考文献。这些原则呈现出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客观上,目前国内高校广泛采用的水利专业英语类教材,往往较为重视理论阐述,与时展、经济改革、产业创新等连接不紧密,如此,对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该书虽然也属于高等教育英语类教材,但是其内容编排摆脱了传统同类题材的局限,不仅向学习者阐释了水利专业知识及其相关的理论,还传递了水利领域最为前沿的信息和最新的科学技术,如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再如当前不断开发的水利技术--水污染、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呈现出一定的创新性。此外,该书在确保内容新颖性的同时,还涉及了更广泛的知识点,如灌溉方法、滴管系统、电力系统、大坝、水文循环、水轮机、水污染等,与最新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专业的需求保持着较高的契合度,对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术交流、从事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作用。

二、选材难度适中,内容阐述科学合理

相关文献与论述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材料,这些文献论述中包含着民族文化特点、语言用法习惯、不同领域的前沿信息,为学生营造较为具体的语境氛围,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相应的,《水利专业英语》一书的文章基本是摘自原版英语教材和技术文献,在确保内容的专业性同时,也为学习者提供了较为自然、专业的语境,有助于学习者全面掌握水利专业英语及其运用。同时,该书在选材时不仅考虑了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还考虑到知识点难度是否与我国水利专业学习者英语水平相适应,能否为我国水利专业英语教学带来切实的益处,增强了书本的可读性。通读全书,可发现该书在阐释知识点时,并不只是单纯用文字进行解说,更多的是通过数据、图表与案例来讲解、论证,用以增强书本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学习者对水利专业知识、专业英语词汇和语法表达的理解,如在第一部分“世界水资源”中,通过展示“世界水资源质量与分布”“水圈的主要静态和动态特征”“各大洲的淡水资源”“人均淡水径流”等相关表格揭示了世界水资源的分布格局以及循环过程。再如该书第七部分、第八部分和第九部分列举的葛洲坝、三峡大坝和胡佛大坝,充分说明了大坝在农业、工业中所起的作用。该书内容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还体现在每篇文章末尾参考译文与重点单词释义的设置,这表明作者在进行内容编排时,考虑到学习者参差不齐的英语水平,考虑到中英文互译的差异,不同水平的作者都能快速融入课程教学中,有利于扩大该书的受众范围。

水利文化论文范文篇6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第二次全市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回顾全市“十二五”以来的水利科技工作,表彰先进,交流经验;安排部署全市“十二五”水利科技工作,进一步调动全市水利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的积极性,继往开来,拼搏进取,不断提升水利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开创我市水利科技工作的新局面,支撑和引领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这次会议受到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时得到省水利厅和市科技局、市科协的大力支持。各级领导莅临指导今天的会议,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一、“十二五”以来全市水利科技工作的成就

“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水利科技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支撑,引领发展,在学术研究、技术开发、科技推广、成果转化和科普宣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获得省、市28项科技进步奖和农业技术推广奖,“科技兴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归纳起来“十二五”水利科技工作有以下特点:

(一)科技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明显增强

按照新时期治水思路,我市水利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工程水利、资源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用强力推进水利科技进步来支撑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人饮工程、农田灌溉、节约用水等民生水利建设方面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提高了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技术含量。例如在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各县区都使用了环保、无毒、安全的PE、PPR管材;岐山、陈仓和金台等县区在输配水环节采用供水系统变频恒压自动控制系统;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使用既方便了管理,又经济实惠,安全可靠。在农田灌溉中,积极推广浅湿灌溉技术和复合式防渗渠道及U型渠道防渗技术;全市在果园和蔬菜大棚采用了低压暗管输水技术、微喷灌溉技术,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31万亩。二是推广应用了土工膜防渗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水库存在的渗漏问题;推广应用了虹吸式放水涵管技术,显现出造价经济、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易于调控的特点。对堤防坡面和基础采取宾格网笼石防冲和雷诺护垫防护措施,既降低了工程造价,又增加了堤防的强度,把江河堤防建成生态堤防。三是推广应用水保生态新技术。①在小流域治理中,推广应用沟道生物治理技术,栽植水保林采用“三埋、二踏、一提”,泥浆蘸根,树盘地膜覆盖技术。城郊水保生态项目建设中,重点推广应用了陡崖绿化、泥浆蘸根、化学保水剂、树穴地膜覆盖等造林技术,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取得了城郊水保生态建设的好效果。金台区《水土保持技术在城郊生态建设中的推广与应用》成果,获2011年市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2012年省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三等奖。②在水土保持经济林果品种选择上,大力推广栽植了省水土保持局推荐的美国卡特杏和市外国专家局推荐的新疆薄皮核桃、日本三水梨和美国大樱桃等品种,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③采用“拦、挡、排、护、整”等防护措施,推广水土保持先进技术。针对矿山、道路建设多处于岩石破碎、土壤疏松的土石山区,易造成点、线、面多种形式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形成地表陷落和山体崩塌,诱发严重的滑坡,泥石流灾害等生态问题,市县水保科技人员通过规划设计,将项目区划分为不同的治理区,分类施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应用新技术,有效提高了水保项目的科技含量。四是运用建设生态水利和景观水利的理念,设计建成了一批河道拦河闸景观工程。继市区清姜河、金陵河橡胶坝建设之后,近几年有关县先后在嘉陵江、安河、杜水河、千河和七星河城区段建成了不同型式的拦河闸工程,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新型的水利工程和水利风景区的形象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体现了“人水和谐”、亲水、爱水的氛围。五是实施“科技兴鱼”战略,推进全市渔业科技进步。①积极承担科技研究项目。先后完成了《池塘无公害养殖技术推广》、《区河流水养殖技术推广》等科技项目,推广面积6000亩,累计获得渔业产值4.2亿多元。期间有一项成果获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一等奖,四项成果获市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二、三等奖。②推进渔业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全市有冯家山水库渔场等六个渔场被认定为全市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③充分发挥商品鱼基地龙头带动作用。眉县槐芽渔场和第五村等大型渔场,养殖水面仅占全市的4%,但年产量却占到全市的22%,实现了高产高效。④加快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先后引进史氐鲟、黄金鳟、螃蟹、草金鱼、美国大口胭脂鱼等新品种,全市累计引进新品种30多个,驯养繁育均获成功。冯家山水库管理局《史氐鲟鱼养殖技术引进推广与应用》成果,2009年获市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2011年获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凤县采取协会加养殖户相结合的驯养繁殖模式,使大鲵人工繁育获得成功。⑤相继建成了陇县秦岭细鳞鲑部级自然保护区、凤县渔业种质资源部级自然保护区和太白县湑水河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省级自然保护区。

(二)调研咨询为决策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向省水利厅和省水利学会推荐水利入库专家18名,向市政府推荐应急决策专家2名,向市科技部门推荐入库专家10名;今年9月,市水利局建立了66名科技人员组成的全市水利系统专家库。市县两级水利局组织专家参加省、市、县涉水技术项目技术咨询和技术成果评审鉴定达86项次,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其中比较大的项目有大唐热电工程,310国道、宝天高速、宝汉高速跨河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多处水保生态治理工程,多处水电站工程,城市建设中的桥梁、供热、供水等涉河工程,多处城乡供水建设工程等。市老科协水利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和科技人员,发挥余热,调研踏勘我市规划建设的“引嘉济渭”跨流域调水工程方案。踏勘调研了支流通关河的水资源综合开发规划,为水利建设出谋划策。

(三)水利科普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二五”期间,全市水利系统认真地开展了科普知识宣传和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全市水利工作又快又好地发展。一是持之以恒地开展科普宣传。市县两级水利局积极参加了全市组织的第十三至十七届“科技之春”宣传月和“三下乡”大型集中示范活动,开展了以水利系统为主导的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一系列宣传活动。组织全市水利科技人员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先后组织了“保护母亲河”万人签名活动、水法规知识答题竞赛、以“爱水、乐水、知水”为主题的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水法规和涉水知识宣传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市水利局和市水利学会的“科技之春”宣传活动连续五年被市委办市政府办评为先进单位。二是积极开展水利科技学术交流活动,努力提高水利科技工作者的技术水平。市县水利局组织科技工作者为各级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撰写推荐学术论文36次,共征集推荐学术论文近600篇,平均每年110多篇,其中70%的论文被举办单位采用。向省上举办的“优秀水利科技论文”评奖活动选送论文85篇,其中45篇获奖。向市第十一届至第十三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评奖活动征集推荐优秀学术成果(论文)110项,共获得市政府奖励成果45项。向社科联举办的优秀社科调研成果奖推荐调研成果10项,其中有4项获奖。三是举办大型学术研讨会,专题研讨水事问题。在全市“学术金秋”活动中,市水利局举办了5次学术研讨会,先后就冯家山水库水资源保护问题、水利与实现三个率先问题、水环境与水文化建设问题、水利旅游问题和水权与水市场问题,邀请水利部原副部长索丽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佩成教授等数十名国内著名专家作学术报告,同时邀请我市有关部门有建树的科技工作者交流发言。从2010年起,由市政府主办、市水利局承办的“水论坛”,影响力逐渐增大,引起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此论坛成为全市水利科技的一个品牌,成为研究工作,总结经验,开创水利科技工作的一个新的前沿阵地和理论殿堂。四是深入调查研究,开展市境内江河水系探源活动。近年来,市水利局组织全系统的科技干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江河探源活动,先后考察了黄河、、嘉陵江、汉江、漆水河、泾河、千河、石头河、通关河、雍水河、小水河、金陵河、赤沙河和香泉河等数十条河流的源头。通过这些溯源寻根活动,查看了诸条河流源头现状;掌握了市境内主要江河的水资源、水能资源存储和开发利用的第一手资料。2012年8月下旬和今年6月初,市局和市防汛办有关同志两次乘飞机对全市的主要江河和水利工程进行了航拍照像,获得了近千张航拍照片资料,为进一步科学整治全市江河提供了宝贵资料。五是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向社会宣传普及水利知识,宣传水利信息。开办的“水利”网,共设“水利动态”、“政务公开”、“水利论坛”等11个栏目。六年来,共市内外水利信息4000多条,刊登涉水散文600多篇。在《日报》不定期举办“水利专刊”,截至现在开办了30多期,研究探讨了人民群众关心的水利热点问题。今年又创办了水利科技类《水务》季刊,为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搭建了探索创新、学术交流、业务学习、提高技术水平的有效平台。六是整理成果,选编出版水利科技和水文化建设书籍。从2010年起,对全市水利科技工作者公开发表或受省市奖励的涉水论文和文稿精选编印成册,编辑出版了《水利论策》(卷一)(卷二)(卷三)系列丛书,共选编论文和文稿281篇,计207万字,共印6000册,《水利论策》(卷四)正在选编之中,年内即可出版发行。编撰历时整两年的《江河水库大典》收录和记述了市境内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62条河流和已成的76座大中小型水库,出版发行后深受社会关注和读者欢迎,已成为水利建设必备的工具书。大型水利画册《水润》共收集照片246幅,以实实在在的水利工程和管理事业反映现代水利的全貌,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史料性。今年8月,全面记述“5·12”汶川特大地震期间,水利抗震救灾全过程的《汶川特大地震水利抗震救灾志》,经过编撰人员的辛勤努力正式出版发行,全志共11章51节,计31万字。与此同时,选编的水利系统干部职工撰写的优秀散文集《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和《在水之涘》从2010年起相继出版发行。这三本书共收集选编优秀散文320多篇,计120多万字。以上九本书籍的出版发行对我市水利科技创新和水文化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科技队伍进一步得到壮大

“十二五”期间,全市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落实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形成了多渠道、多方式努力营造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为了把工作经验上升为规范的制度,我们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印发了《市水利系统科技进步及科技推广奖励实施细则(试行)》、《市水利系统优秀科技学术论文奖励实施细则(试行)》、《市水利系统科技工作奖励实施细则(试行)》、《关于做好市水利系统科技奖项申报工作的通知》、《市水利系统水利专家库管理暂行规定》,这几个文件对促进全市水利科技创新和浓厚学术交流氛围起到了“助推器”和“加油站”的作用,充分调动了科技人员自主创新、为水利事业建功立业的积极性。二是不断开展在职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举办短期培训班,内容涉及水利业务的各个方面。五年来市水利局系统举办各种培训学习39场,共接受培训1980人次。今年7月,市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处投入近7万元,组织26名职工赴西安理工大学参加省水利工程协会举办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培训班,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实践。市水干校共举办水利系统技术工人等级培训10余期,累计培训学员达1200余人次,千阳、凤翔、岐山和凤县等县积极开展了各类人才培训、学历教育等,提高了水利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新增水利工程师156名,高级工程师47名,有4名科技干部被市政府授予“拔尖人才”称号。三是狠抓了水利学会组织建设。从2005年开始,市水利学会相继成立了市水资源、水工程管理、勘测设计施工、水土保持、水产渔业五个专业委员会,近两年又成立了水文化专业委员会和摄影专业委员会,以上这些专业委员会对上与省水利学会18个专业委员会对口,对下开展各自的业务工作。市水利学会冯家山水库管理局分会和陈仓区、凤翔县、岐山县、眉县、凤县、千阳县相继建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水利学会组织。五年来,全市共发展省水利学会会员125名,市水利学会会员149名,全市水利学会会员达到766名,壮大了学会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

(五)取得了一批重要水利科技成果

冯家山水库管理局《史氏鲟养殖技术引进推广与应用》、金台区《水土保持技术在城郊生态建设中的推广与应用》分别获省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三等奖;眉县水利局和市水产站参加完成的《省水产名优品种繁育及养殖技术》获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一等奖;冯管局、市水产站、市水电设计院和凤翔、岐山、陈仓、陇县、眉县、金台、扶风、渭滨等县区水利局完成的28项科技成果分别获得市政府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和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二、三等奖。先后有300多篇优秀水利科技论文和学术成果分别受到省政府、省水利厅、省水利学会和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市水利局连续四次被省水利厅评为“优秀水利科技论文评选组织奖”获得者。市水利学会2010年被省科协评为三星级学会。

“十二五”期间全市水利科技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水利科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引领未来;水利科技必须以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为主线,才能支撑发展;水利科技必须以民生水利和生态水利建设为重点,才能重点跨越;水利科技必须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才能自主创新。

“十二五”期间全市水利科技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市县水利部门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支持指导的结果,是全系统广大科技工作者爱岗敬业、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水利局向长期以来关心重视水利科技工作的各级领导,向艰苦努力、无私奉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凝聚心智,突出重点,努力完成“十二五”水利科技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我市在“十二五”期间的水利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要求相比,还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全市缺乏科技创新的长远规划,或者说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还不具体。二是全系统科技水平总体还不高,科技含量较高的技术成果不多。三是科技精英和技术拔尖人才成长缓慢,这与我们行业所处的“基础产业”地位很不相称。四是水利科技工作发展很不平衡,县区之间、单位之间差异较大,甚至有些把科技工作当作可有可无的事情。五是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机制、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科研经费不足和科技人才缺乏等原因。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改进。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给我们绘制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宏伟蓝图。未来五年是全党全国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年,是科技兴国、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关注民生的五年。是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规划,坚持“四个第一”、推进“五大突破”、建设“八大工程”、实现“三个率先”的五年。全市水利科技工作目标任务艰巨,使命重大。充分认识加强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继往开来,开拓进取,切实把水利科技创新摆在水利工作的突出位置,努力把我市水利科技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明确“十二五”期间水利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

在今后五年到十年,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技兴水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及我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依法治水、科学治水。紧紧抓住水资源分布不均、干旱洪涝灾害频繁、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重大水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以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支撑和引领水利可持续发展。

(二)夯实“十二五”期间水利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全市水利科技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防汛抗洪减灾技术研究和推广。要进一步强化江河整治、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局部暴雨洪水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同时加强全市雨情、水情、汛情、水文气象的监测和预报、防洪决策指挥系统建设,防洪应急预案的编制等非工程措施,提高防洪减灾的综合能力。

2、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的科技创新。围绕全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目标,强化水资源优化配置、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运用、雨洪资源利用和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以及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和技术推广。

3、强化农村水利科技创新与应用。大力推进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引进、消化和自主到位,加强灌区节水改造、节水灌溉制度和节水技术的研究。积极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水环境治理、城市水保和小流域治理等方面的研究。

4、加强水利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要根据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安全保障、水利现代化建设需要,通过科技成果示范工程和示范园区,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要充分利用国家以及省部级各类科技推广计划,有重点地推广对行业、地区水利科技进步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采用举办科技培训、技术交流、产品推介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因地制定地大力推广水利信息化、城乡饮水安全、节水灌溉、农村水电、城市与工业节水、水生态和水环境保护与修复、水质监测、现代水利施工工艺、水土保持的实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

5、加强水利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十二五”期间要通过科技下乡、科普宣传、科技示范园区等方式,采用多种媒体手段,广泛传播普及水利科学知识,培养广大群众的科学观念,增强亲水和节水意识,营造促进水利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十二五“全市水利科技攻坚重点

确定全市“十二五”水利科技重点项目要紧紧围绕全市水利建设计划,参考国内、省内水利科技发展水平,结合我市的实际,抓好以下水利科技重点工作:

1、水源工程。围绕全市10项水源工程建设任务,市县两级勘测设计单位要用“人水和谐”的新观念,运用先进的测绘仪器和先进的设计方法,精心策划,精心设计,拿出科技含量较高的前期成果。石头河库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单位要科学地管理工程施工,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坚持“四制”,坚持高质量,力争把石头河水库引水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10项规划水源工程所在县区水利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用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路谋划项目,用只争朝夕、精益求精的作风抓紧工作。

2、防洪保安工程。各县区水利局和市县两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要以提高河流、水库防洪标准为重点,加快和提高防洪抗旱的信息化程度,大力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指导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江河整治,提高防洪抗旱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科技含量。

3、节水灌溉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各县区水利局和各灌区管理单位要紧紧围绕建设节水型农业的目标,采用新技术、新设施、新产品,扎扎实实抓好农业节水灌溉工作。冯家山水库管理局还要做好灌区灌溉制度的试验研究,为水库水量综合调度提供理论依据。

4、流域治理和淤地坝工程,抓好水保生态科技研究。各县区水利局和市县水土保持工作站要认真总结推广先进的水保治理技术,积极引进可靠的适生水保生物,以保证全市水土流失治理快速稳定发展。

5、城乡供水工程,加快城乡供水工程建设步伐。各县区水利局和市人饮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要积极采取新技术、新产品,指导全市人饮工程建设。对新建人饮工程在水源选择上要充分利用小型地表水,坚持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坚持“四制”施工。对已成工程要积极推广科学的管理方法,保持工程的永续利用,把这项惠及万民的事情办好。

6、清洁能源小水电工程。各县区水利局和已成水电站管理单位要十分重视小水电科技工作。首先要做好江河水能普查与开发规划,避免水能资源的浪费。对在建工程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保证工程质量。对已成电站要加强科学管理,要象陇县水电公司那样开展技术革新,推广引用先进技术,确保电站安全高效运行。

7、全市水利风景区建设。全市水利风景区建设,要依托资源优势和禀赋项目,建设单位要认真学习推广凤县和冯家山水库管理局的经验,精心策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提高水利风景区建设的科技含量,获取优化水利生态环境、扩大水利服务领域、提高行业效益的多赢效果。“十二五”期间,全市15个水利风景区争取都建成省级以上景区。

8、“科技兴渔”工程。以改善水产养殖环境、提高水产品质量和渔业经济效益为目的,增加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水平和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各县区水利局和市县水产工作站要继续引进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名优特水产养殖品种,加强鱼病防治研究和水产品市场监管。与此同时,要重视全市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人工繁育的科学研究,确保人工繁育成功,要增加大鲵和秦岭细鳞鲑保护工作的技术含量,争取保护区换代升级。

9、水权水市场建设。认真贯彻市政府66号令,抓好水权制度建设和水市场建设的研究,加强节水型社会机制和体制的创新,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的新路子。

10、水工程管理体制和机制。要根据我市水利建设的实际,加强管理科学的研究,提高工程的使用效益。要加强基层水务管理体制的管理,研究基层水务体制的运行规律和工作机制,打好水利基础。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提高运行水平和效益。加强中小型灌区灌溉制度的研究,向管理科学要效率,要效益。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十二五”水利科技工作再创新辉煌

搞好“十二五”水利科技工作,关键在领导,重点是投入,基础是人才和队伍。

一是加强对水利科技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重视科学技术工作,把水利科技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市县区水利部门要实行一把手管科技的工作制度,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解决科技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市县水利科技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科技成果登记制度,建立起一套面向未来、衔接平顺、公正合理的科技评价体系。加强科技奖励工作的指导,建立客观、公平的评审制度,充分发挥科技奖励的激励和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水利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要充分发挥行业管理优势,加强水利行业科技管理,促进全市水利科技工作上下联动、协调发展。要加强水利科技管理机构的自身建设。没有恢复水利学会的扶风县、陇县、太白县、麟游县和金台区、渭滨区要按照《市水利学会章程》的规定,必须在2011年5月以前建立县区水利学会组织,这件事请这些县区的水利局领导予以重视。

二是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步伐。水利大业,以人为本。各级领导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规划和管理办法,完善保障措施,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为人才的快速成长和有序流动创造条件。加强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与选拔工作,高起点、严要求,建立完善淘汰制度,实行动态管理;要大力加强年轻科技骨干的培养,为其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和与院校结合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强对科技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学历培训。要广纳贤士,惜才爱才,关心科技人才的生活和工作。各县区要十分重视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同时要重视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热忱支持各级老科协的工作,为他们发挥“余热”提供条件。

三是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水利科技投入。市县要做好工作,争取有一定的项目列入各级科技项目计划,同时积极参与实施国家与省市相关科技计划,争取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经费投入。要根据水利基建规划、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水利科技需求,在水利基建投资中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本项目和重点项目研究的投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因地制宜的落实好“工程带科研、科研为工程”的措施,在水利建设基金、农水经费、工程岁修经费、水土保持治理费等经费中争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相应领域水利科技项目的研究推广。结合水利工作重点和生产实际,与水利维护管理、技术改造、水资源管理等工作相配套,在河道采砂管理费、水资源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收入中,视经费使用情况,适度安排科学研究经费,用于水利科技创新工作。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对水利科技创新的投入,特别是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对水利科技创新的投入。凡经科技创新所产生的效益归投资人所有,通过几年努力,逐步形成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多元化资助水利科技创新工作的格局。

水利文化论文范文篇7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景观与环境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正成为现代水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的发展必要性,探讨了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的水利工程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内容,除满足防洪安全的要求外,还要提出改善和美化环境的要求。使城市环境得到保护、保持生态平衡、市民生活更趋舒适。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应该主动适应这种需求,逐步实现从传统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的转变,注重水利工程的景观和美学要求,要用新理念进行规划设计。

一、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的发展与需求

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对于改善水域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以改善水域环境和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的“城市环境水利工程”建设,成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现代城市的功能,对流经市区的河流归纳起来有两类要求:①对河中水流的要求是:水质清洁、生物多样性、生机盎然和优美的水面景观。②对滨河带的要求是:能反映本地独特历史、文化、风俗的滨河景观;能提供一充满鲜花、有人工景点、公园化的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空间;能营造一充满文化、艺术、科学气氛,具有现代气息、人水关系协调、引人胜、便于人水亲近的滨河带。

人们提出这些要求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水利建设者应当适应这种趋势,满足社会的要求。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注入更多的人文、艺术、科学和现代气息,注重工程的环境效益和美学效益。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代水利可以称之为“大水利”,即“通过流域的综合整治与管理,使水系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都得到完全地发挥,使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适性(包括对生物而言的舒适性)都不断改善,并支持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改造山河、兴利除害、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水资源,使之更好的服从人们的意志,更好地为人类造福,这不仅改变了自然界中天然水流的形态,也改变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国内外的大量实践都表明,许多水利工程不仅发挥了它们正常的工程效益,而且也越来越显示它们的环境效益,成为一种新颖的,十分引人注目的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开发水利工程旅游,已经成为水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生态经济环境水利阶段,人们普遍关注环境与生态问题,普遍重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强调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环境功能和美学价值,己成为国际、国内在水利工程设计方面的新趋势。

二、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的原则

2.1技术与美学相结合的原则

水利工程建筑物和枢纽布局不能单纯追求美学效果,它首先要实现工程的基本功能,并满足技术优化的要求.即使是城市环境美化水利工程,其基本要求是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等。因此,水利工程的美学设计必须首先满足工程的技术、经济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景观构成元素进行美学调整。技术美是水利工程的美学基础。

2.2生态环境(改善)保护原则

从生态学角度来说,河流是生态环境中能量转换和生物活动的廊道,为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在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河流生态环境、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另一方面,水利工程能改善河流的水质,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尽管河流生态系统有自我恢复的能力,恢复期与河流生态生命力有关,但不能百分百的恢复,有些河流的生态甚至完全不能恢复。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应注意对周边环境以及流域的生态进行保护,不应以生态的破坏、环境的退化为代价。注重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是水利工程景观(美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之一。

2.3强调个性和创新的原则

水利工程常常因其独特性和大空间的跨越带来景观特质和震撼的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映象,具有地标的意义。要发挥水利工程景观特点,必须在设计中注重水工建筑物的个性发挥,注重建筑物的布局和色彩方面的创新。同时,也要注重与周围环境(如:城市建筑)的和谐,综合考虑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域性、文化性、整体性等方面的因素。

三、水利工程景观规划策略

3.1沿河绿地

滨水环境的总体构思应尽可能扩大沿河绿地,形成较为连续性绿化带,用绿色来勾画古城的轮廓,延续城市文脉。同时,以良好的绿色空间,优化环境景观质量,体现现代化城市的新形象。

3.2闸坝结合,扩展沿河水面。

规划河道可修建彩色橡胶坝,泵房外观可按风景区房屋标准设计,橡胶坝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蓄水面积,以形成水面,形成人工湖美景。水边设置亲水步道、平台、桥梁、滨水建筑物等,供游人欣赏水面景色。

通过新建湿地连通闸向人工湿地定期供水,以增加水面及绿地面积,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给市民和游人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可为生态化污水净化技术的引进提供良好的试验场所。

3.3生态护堤

可规划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等生态工程护堤,既防止水土流失,又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对于河岸边坡较陡的地方,采用木桩、木框加毛块石等工程措施,这种护工程既能稳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应用草皮、木桩护坡时也可以运用土工编织物,袋内灌泥土、粗沙及草籽的混合物,既抗冲刷,又能长出绿草。有利于堤防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公务员之家

3.4绿化树种及花草

沿河绿化树种,以合欢、国槐、银杏、杨树、柳树等乔木为骨干树种,以桂花、雪松、紫薇、黄杨球、桃树等灌木和牡丹、月季、三叶草、金边书带草、马尼拉草坪等花草为主要植被,形成多种类、多层次生态群落。

参考文献

[1]王蜀南,王鸣周.环境水利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

水利文化论文范文篇8

一、积极开展水利科技活动,参加水利工程建设

水利学会集水利事业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机电排灌和水利经济分析核算等技术优势,学会会员遍布我市水利各条战线,不少会员肩负着技术骨干的重担。今年学会人员协助水利局完成了多项科技咨询、设计等任务:**市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十五”规划;节水灌溉工程计划编制;市内骨干行洪河道(仪扬河、龙河、胥浦河)测量、整治规划;城河小西闸重建工程项目申报;土桥翻水站除险加固工程勘测设计及施工;仪化污水处理工程咨询;面上小型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水利工程管理等技术工作。

今年,我市出现严重旱情,中后山区乡镇大部分农田灌溉用水出现紧张,局部地区还出现人畜饮水困难。许多会员战斗在抗旱第一线,不怕苦,不怕累,充分发挥技术才智,为抗旱工作献计献策,攻克技术难题,为取得抗旱胜利、农业丰收发挥了重要的技术作用。

二、努力进行科技创新,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

为了加大我市水利建设的科技含量,我们努力进行科技创新,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今年完成了白羊灌区部分渠道和青山灌区干渠的“U”型板衬砌后,大大提高了渠系水的利用率,这两项节水工程在今年的抗旱工作中发挥了显著效益,使受益农民灌溉成本下降约10%。“**日报”、“中国水利报”、“中国农民报”分别作了报道,新技术推广应用使群众也从中得到实惠。

积极组织会员撰写学术论文和研究科技创新,本年度向市政府推荐四个科技推广项目(深层水泥搅拌桩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市丘陵山区小流域治理模式探讨、十二圩翻水站微机监控系统、砼“U”型板在我市节水灌溉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并获奖。

三、组织科技人员学习、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今年学会组织部分会员多次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专业业务培训班。自身在全系统范围组织过三期培训。4月17日~20日农水学组牵头举办了“水利工程业务培训班”,40多名基层水利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学习了农水规划与水土保持、水工设计与施工招投标、工程管理与防汛、机电排灌与节水灌溉技术、水准测量与仪器检修等。10月11日~13日水利经济学组组织全系统财会人员60多人集中培训学习新会计制度。11月19日~21日水政水资源学组组织全体水政监察人员20多人系统培训学习水法规知识。通过系统学习,全面提高了基层水利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增强实际工作能力,为新时期水利建设与管理再上新台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四、广泛开展科普宣传

今年9月,我市开展第十三届科普宣传周,我们学会部分会同参加了宣传周开幕式和听取了学术报告会,并就今年的宣传周主题“环境保护——完全与健康”结合我市水利特点,宣传水土保持知识,挂起“搞好水土保持,再造秀美山川”宣传横幅。7月,结合国家《水土保持法》颁布10周年,中国水利报2001年6月23日专号刊载纪念文章,于7月26日~8月26日张贴在局机关和各乡镇集市宣传板栏上,大规模进行集中宣传。对普及水利科普知识和宣传水土保持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加强自身组织建设

根据章程规定,加之人员变化,水利学会今年已到换届时间,为了保证学会工作的正常进行,今年3月召开了**市水利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六届理事会,并修改通过了学会新章程,审核通过了工作报告,吸纳37名新会员。这次成功进行的换届工作加强了学会的组织建设,使学会保持了新的生命力。

水利学会今年又发展新会员37名,这些新会员都具有年轻、文化层次高、技术基础扎实等特点,他们的加入必定给学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六、关心会员的工作和生活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水利文化论文范文篇9

一、牢记职责,认真抓好水利工程建设工作

(一)三道中沟水环境治理工程

三道中沟位于,北接,向经老工业园区接新,全长约900m,承担着以,铁路以北,以东,大道以西区域约3km的排水任务。为彻底解决三道中沟流域范围内的雨水、污水混流排放问题,我局今年通过与市规划局、市水利局、区招商局、区建设局、土山寺村委会反复对接协调,及时调整拆迁补偿方案,分部实施河道雨污分流,共清淤疏浚河道约600m,改建35m长工业园纬一路过路涵一座,新建150m浆砌石排水大沟,新埋设100m*2m直径砼管道,彻底解决了原工业园污水排放入河问题。该工程汛前已全部完工,验收准备工作已完成,正等待上级部门完工验收。

(二)大沟排涝泵站工程

大沟排涝泵站工程位于绿地世纪城小区西北侧,侧,主要解决绿地世纪城小区和汉之源小区附近1.68平方公里区域内的排涝问题。工程由市水利局负责建设,我局负责协调解决工程施工拆迁协调问题及工程完工前此区域的临时排水问题。2012年4月前完成了大沟雨污泵站工程及汉之源安置小区口70m地下顶管工程。工程已于今年5月份完成水下工程验收工作,雨污泵站在汛期前已投入使用。为了适应城市建设的新要求,在今年下半年,地上泵站及其附属建筑物的建设中,水利工程引入了新的建设理念,不仅注重工程的实用性,而且也注重工程的形象性,从建筑结构到外墙的粉刷力求同周边环境相融合,泵站于年底前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后,将为上又增加一道美丽的风景。

(三)故黄河治理工程

废黄河治理工程属于世行贷款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项目子项目,在前期拆迁中,我局及时协调处理了征地标准滞后、一期施工后遗留的弃土围堰、未租土地等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今年在施工中重点解决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积极解决李庄鱼塘拆迁补偿问题。自2008年故黄河治理工程开挖施工临时弃土需要占用李庄村鱼塘征迁补偿时,由于承包人认为补偿标准太低,至2012年鱼塘拆迁一直未能进行。几年来,我们与市故黄河建设处、办事处、村委会及相关部门多次进行研究协商解决方案,均无结果。今年3月初,市故黄河建设处答复同意依照徐政发【2011】60号文件相关标准补偿进行补偿。3月20日,在区政府召开了由市故黄河建设处、大郭庄办事处、区法制办、区水利局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确定了解决该鱼塘拆迁补偿问题方案。按照方案,在区政府大力支持下,我们及时把鱼塘补偿资金拨付到办事处,办事处和村认真进行补偿核定,与鱼塘承包人积极协商达成补偿协议,至此,解决了拖延4年的鱼塘征迁补偿问题。

二是妥善处理农作物受淹减产补偿问题。今年以来,随着故黄河工程施工建设的推进,一期工程遗留问题影响越来越突出。我们高度重视,认真调查摸底,丈量统计,咨询标准,协调市黄河建设处,研究问题解决方案,今年以来,妥善解决了沿线部分村因一期工程施工堆土影响,汛期部分农作物受淹减产补偿的问题,保证了工程施工正常进行。

三是努力协调317亩集中弃土区拆迁问题。根据故黄河二期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为解决六堡水库进水渠—京福高速铜山区界1.4km河段河口开挖土方放置问题,在潘塘村区域临时征用317亩土地作为工程弃土。我们积极协调办事处和村委会,村委会多次召开村党员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解释政策、说服教育,协调征迁补偿问题。

经过我们全力协调,故黄河工程丁庄、长山、赵武、大韩、程庄等河段基本完工,六堡、潘塘河段正在施工进行中,李庄段也将于近日进场施工。工程中土方施工已基本完工,护坡工程已完成大半,剩余工程按照施工计划正在有序进行,根据计划工程将于年底前全部实施完成。

(四)管网完善工程和老房亭河水环境治理工程

管网完善工程和老房亭河水环境治理工程是今年市污水建设处在区的重点工程,工程总投资773万元,工程主要是土山寺龙润小区道路东侧人行道下、三道中河东侧土明沟等处铺设污水管道1400米污水管并接入污水主管网;在三道中河东侧土明沟上、城东大道治安卡点污水汇集口新建沉淀池两处;二号污水闸增设拦污栅;一号污水闸上游支沟增设盖板,公园部分覆土草皮绿化;医学院新校区污水口设置节制闸,庆丰桥至和平路段的截污管清淤;民祥路至段的河道侧铺设污水管。工程于9月3日开标,昆山市新江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中标,目前工程已全面开工,我局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对工程的安全及进度进行管理督促,力争年底前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五)生态补水工程

因无补给水源只能靠雨水补给,河道水量逐渐减退,水质恶化,对两岸环境造成很大影响。近年来,如何治理,使它从一条脏河、臭河改变为一条生态宜居之河始终是我们区水利部门的心头之事。经过几年的反复现场考察、调研、讨论,2011年终于确定贯通故黄河这一方案的雏形,工程计划从上游调引故黄河水为补水,使成为流动之河、舞动之水,成为我市又一条休闲、健身、娱乐和交流的怡人场所。

工程的施工要穿越铁路线,所以穿越铁路的这一段怎样施工成为了问题的关键。2011年我们就开始同市交通局沟通,一方面争取贯通工程的施工同三环路高架施工穿越铁路同期报批,另一方面积极向市水利局汇报,申请委托设计院进行贯通方案的设计。好事多磨,贯通方案还未最终定稿,市交通局高架路的设计已通过上海铁路局的批准。

逆势而上,迎难而进是我们水利人的座右铭,2012年伊始,贯通故黄河工程列项并争取资金3738万元,我们再次踏上争取此工程实施之路。一波三折,方案最终得到了上海铁路局的批准后,但交通局的施工方案中已经没有加入贯通管道的空间,贯通工程似乎没有了实施的可能性。决不言败,几年的努力不能白白放弃,局领导在同市交通局多次沟通、协商后,提出了把交通局施工中的雨水管管径从1.2米增加到1.5米的方案,方案经专家论证后一致认为,可以满足水利、交通双方的建设目的,具有可操作性,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一个关键的难题得到了解决。

再接再历,趁热打铁,我局积极配合市水利局与上海铁路局办、市规划局、市交通局、市水利设计院、市政设计院、铁路第四设计院等部门反复协调,基本解决了工程施工与各部门审批对接工作,采用送水管道施工同三环东路高架路的排水管网施工同步进行。为节约时间,促成工程的尽快实施,我局人员经反复协调,争取到了合并开标的机会,提前于10月22日完成工程招标工作,现在已进入拆迁阶段。我们本着稳定和谐的宗旨协调拆迁工作,待经费到位发放补偿款后,即可开始施工。

(六)闫河水环境治理工程

闫河是新城区的主要排水及灌溉河道之一,现状河道排水能力不足5年一遇。随着城市的东移,为配合城市建设,我们列项争取资金2100万元,实施闫河5公里清淤,筑堤,工程实施后不仅河道防洪标准将达到20年一遇,而且美化了沿线河道,为城区东部景观增添一个新亮点。

闫河水环境治理工程分两年实施,区范围内2012年实施河道土方工程、桥梁处河道护砌工程、小沟跌水及拆迁赔偿项目,设计河道断面尺寸为河道底宽20米,河口宽34米,两侧各留10米滩面,堤坡1:3。工程投资1127.47万元;2013年实施刘塘闸及104国道顶管工程,工程投资1018.02万元。目前闫河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部已成立,工程招投标工作已结束,已完成了定点放线及六堡村、茶庵村、孙店村地面附着物的清点丈量,在拆迁资金未到位情况下,为促进拆迁工作尽快开展,我局已从办公经费中挤出20万元拨付办事处作为拆迁经费,待地面附属物补偿完成后立即进入施工阶段,目前施工单位已开始进场排水。

二、积极调研摸底,做好区故黄河二次综合开发及区2013-2015年农村河道轮浚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是我们下步工作的目标和指。我们以区《“十二五”水利规划》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按照上级部署,局技术人员历时四个月通过现场勘测、查阅资料、下基层咨询等方式,编制出《区故黄河二次综合开发水利规划》及《区2013-2015年农村河道轮浚规划》的初稿,提出了我局下步工作总体思路。

区故黄河二次规划及2013-2015年农村河道轮浚规划编制工作逐年分步按规划实施后,将更好地发挥河道功能,发挥水环境面貌的综合效益,农村水利的经济效益,推动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

三、超前谋划,防汛防旱工作扎实有效

从3月份开始,按照省、市防指的要求,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水利设施汛前大检查活动,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市防指并制定安全度汛措施,确保全区安全度汛。从5月1日开始实行防汛值班,局领导班子成员上岗带班,实行24小时不离岗。5月28日,召开全区防汛防旱工作动员会,与各办事处、各有关单位签订防汛防旱目标责任状,要求各单位积极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和应急抢险队伍建设,确保全区度汛安全。同时,加强六堡水库、永安里巷等防汛重点单位的监控,在永安里巷建设汇水井,架设6寸临时排水泵,以保证这些地区的汛期安全。有效措施的实行在9月7日的大暴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短时间内排除了这些防汛重点地段的积水,把群众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区防办加强沟通协调,科学调度水源,在今年上半年降雨偏少的情况下,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抗旱自救,同时协调相关部门开启小坝闸、刘桥闸、人民河河口闸、六堡水库放水涵,对拦山河、琅河、人民河和姜楼灌溉渠等河道和大中沟进行补水,尽最大努力解决农业生产用水,引调水源100多万m3。至6月底,我区大龙湖、潘塘、大郭庄、翠屏山4个主要涉农办事处完成全部水稻播种面积9050亩,完成旱田播种面积12690亩,最大程度降低了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强化管理,水行政执法和水资源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我局继续强化水行政执法和水资源管理工作,严格实行依法治水和依法管水。3月中下旬集中对辖区河道进行了阻水障碍物清理清障,有效确保了河道的排水泄洪能力。5月上旬,按照市防办通知要求,我们积极协调高铁施工单位,拆除高铁建设后遗留的施工便桥,保证了故黄河行洪断面,同时还积极查处了设置拦河鱼网、未经批准设拦河坝、未经许可河道占用等10余起水事违法行为案件。由于工作成绩显著,3月份我局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全区十佳基层执法单位”;在5月份召开的全市水政会议上,我局被评为全市水务系统依法行政先进单位,有3名监察队员获得“先进个人”称号。

五、全面清查家底,做好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

自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我局坚持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控制节点,加速推进,保证质量,按照上级要求的时间节点,已全面完成河湖基本情况、水利工程、河湖开发治理保护,灌区专项、经济社会用水、行业能力、地下取水井、水土保持、塘堰、河道采砂、水利文物、用水效率等方面的外业调查和数据的审核整理工作,现已按照水利普查时间节点,进入整理装订档案资料阶段。水利普查工作将于今年底全部结束。

六、立足齐头并进,着力抓好其它工作

一是加强党的建设。以开展“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围绕“凝心聚力提精神、争创业绩促跨越、兴办实事惠民生、服务群众转作风、加强组织添活力”的主要目标,大力开展以“百姓办事零障碍”,下基层“三解三促”等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有效地解决了六堡村近3000亩农田的汛期排水问题。同时送知识下乡,赠送了涉及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法律法规知识、村庄建设等一批贴近村情,贴近农民生活实际的书籍,协助六堡村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促进六堡村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三解三促活动中共走访基层群众8人,召开各类座谈会3次,撰写民情日记24篇、调研报告4篇,为基层群众办实事数6件,共投入资金15.05万元。

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通过规范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严明工作纪律,增强干部职工自律意识,努力营造文明有序的办公环境。将“两个习惯”、“十条禁令”作为指引每个工作人员行为的规范,坚决杜绝无所作为和服务态度生硬、工作脱岗、纪律松懈等现象以及吃拿卡要等乱作为行为,干部队伍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廉洁自律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是抓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今年我局共收到人大建议4份、政协提案4份。其中内容涉及改善河道水质方面有6份,征迁土地补偿方面有1份,改善农田水利方面有1份。这些建议和提案的提出,不但体现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人为本”的民生情怀,同时也是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我们把办理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结合工作实际,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在办件中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提高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水平。同时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融入到我们的工作规划中,落实到狠抓水利工作措施上,切实推动我区水利工作发展。在今年政协工作交流会、重点提案督办会上,我局提案办理工作受到了上级和委员的认可。

四是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增强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激情。工作之余,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广泛参加各类文化活动,今年来,报送区机关和市水利系统各种论文共计15篇。其中报送区机关各类论文12篇,报送市级各类论文3篇。“推动创新驱动建设智慧”、“浅论物联网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水利发展离不开物联网”等3篇论文被市水利学会评为三等奖,“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几点思考”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这些都凝聚了工作人员的心血和智慧,也展示了我局工作人员积极进取、善于思考的良好风貌。在“迎接十八大”主题摄影活动中报送图片15张,图片来源于工作中的一些真实情景,反映了我局良好的工作作风以及近年来水利工作发展变化等。组织观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故事片《忠诚和背叛》,激发全局人员牢记党的宗旨、章程和纪律,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干事创业的工作作风,为我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奋斗。

七、2013年工作思路

(一)全力做好故黄河沿线二次综合开发水利方面的规划及实施工作。

(二)做好辖区内主要河道的流域水环境治理计划及分步实施工作,促进水质达标工作的进行。

(三)加强防汛抗旱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减轻洪旱灾害损失。

(四)做好全区水利水务工程的规划、上报及建设工作。

(五)抓好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保农业促发展。

水利文化论文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以强化职工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为重点,以“安全发展、预防为主”为主题,以安全水利为目标,努力消除水利系统存在的事故隐患,有效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建立健全“综合治理,保障平安”的安全工作机制,促进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活动主题

安全发展、预防为主

三、活动时间

**年**月**日至**日。

四、活动内容

(一)积极参加市安委会开展的活动:

1、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5月31日,市安委会在市大运河文化广场举办安全文艺演出暨“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我局作为协办单位,积极组织48人的方阵,由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带队参加。

2、安全生产知识集中宣传咨询活动。6月13日,市安委办在新亚广场、人民大会堂广场、体育馆广场等点设立多个咨询点,就安全生产热点问题及安全生产知识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同时接受广大群众的安全生产隐患举报。我局将在人民大会堂广场前设立展位,摆放展牌,宣传防汛、饮用水源地保护、水法律法规、节水等知识。

3、安全生产图片巡展活动。按照市安委办统一部署,制作水利安全生产知识、法律法规、事故案例、工作成果等展板,进行巡展。局属各单位要积极参加该项活动,6月10日前,各单位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至少制作一块图文并茂的安全生产工作展牌,展牌的规格是1.2×2.4米。

4、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参加国家安监总局和全国总工会组织的安全生产应急知识竞赛,做好答题收集和上报工作。

5、“1+3”安全培训活动。组织人员参加市安监局举办的“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推广培训班,广泛宣传“1+3”安全监控体系的主要内容、主要做法和典型经验,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

(二)局系统内开展的活动:

一是举办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6月中旬,邀请市安全生产和消防专家开设安全知识讲座,届时将组织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以及安全生产工作具体承办人和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参加,并观看安全案例教育片《血的代价-重大事故案例剖析》等。

二是举办一次安全生产征文竞赛。开展**年水利系统安全生产论文评选活动,6月10前,局机关各处室至少上报1篇,局属各单位至少上报2篇文章参赛,届时将组织专家进行评选,选出优秀作品汇编《论文集》,同时在水利网站刊登,并择优推荐参加市级竞赛。

三是举办一次安全生产知识测试。在系统内举办一次安全生产知识测试,主要以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安全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考促学,丰富安全知识,增强人们安全意识。

四是开展一次安全生产检查督查。各单位、各工程项目部要结合实际,充分抓住主汛期到来之际,开展一次安全度汛为主的安全生产大检查。6月1日至10日,局领导班子成员将分组带队到各地区、各单位进行安全生产工作督查,督查主要围绕度汛安全、承担重点区域排涝任务的水利工程运行安全开展。

五是举行一次消防演练。为了提高全体职工的消防意识和对办公场所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将于“安全生产月”期间,在水利大厦举行一次消防安全演练。通过演练,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完善大厦的火灾预警机制,提高突发火灾的自救和抗灾能力。公务员之家:

六是开展一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改攻坚活动。各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上报一处安全隐患,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局里实行跟踪督查,6月底确保隐患整改到位。为了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整改持续机制,从6月份起,实行隐患排查整改月报制度,每月20日前,各单位把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报局组织人事处,前一阶段未排查出隐患的要做到“零报告”。

五、活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