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实训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5:47:06

数控实训报告

数控实训报告范文篇1

听完了师傅的动员课,便去一楼听师傅讲解有关工业安全方面的知识。看着发下来的资料,我才明白工业安全的重要性,工业安全知识是工业高层管理人员和开发人员的必备知识,对于草拟或一个企业的安全条例,减少工业污染,防火防爆等方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如果不掌握的话,不但会被人斥为无知,有时还会发生重大事故。看完资料,师傅就向我讲解了有关防火的各种知识,展示了四种常用的灭火器,有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1211灭火器和高效阻燃灭火器。其中1211灭火器里面含有氯氟烃,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现在已经禁止使用,干粉灭火器是使用较广泛的,对于易燃液体、油漆、电器设备的火灾,都可以用它来扑灭,但由于灭火后有残渣,故不适用于精密机械或仪器的灭火,而且其冷却功能有限,不能迅速降低燃烧物的表面温度,容易复燃。二氧化碳灭火器弥补了干粉灭火器的缺点,大量适用于精密仪器的灭火,而且随着液态二氧化碳的蒸发,燃烧物体的表面温度也会迅速降低。高效阻燃灭火器是近年来开发的比较好的灭火器,它可以在表面形成一层阻燃膜,阻止燃烧,彻底隔绝火源,而且由于这层膜是蛋白质,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故可用于发生火灾时候的逃命——用灭火器把液体喷在皮肤上和头发上,就可在短时间内避免被火烧伤。看完了灭火器,我又观察了砂轮,了解了它的使用方法,并拆卸了较小的砂轮,量取它的直径,再根据铭牌上的数据,计算了砂轮的线速度。这时已经快下班了。

1.薄板加工

薄板加工算是金工工作里比较危险的了,因为操作工具都是些很锋利的东西,操作对象是一片金属板,要在这片金属板上划线,然后用剪刀剪裁,时刻都有划烂手的可能。但由于作品比较有趣,是一个铁皮盒子,大家的热情还是很高的。但做起来就不是那样了,划线难,剪裁更难,一不小心剪错了,真是欲哭无泪。但是看到自己剪的完美的配件,又有一种成就感。当自己做的铁盒装配成时,真是百感交集。金工工作的目的可能也在此,让我们体会到成功与付出的关系。最激动人心的那一刻,就是铁盒合上时,你可不要小看这一关,这一关最困难了,前面所有的失误都会对这一关产生影响,能不能合上,是对铁盒的最重要的判定。

2.车工

第二天我曾操作了数控车床,就是通过编程来控制车床进行加工。通过数控车床的操作及编程,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数字化控制的方便、准确、快捷,只要输入正确的程序,车床就会执行相应的操作。而非数控的车床就没有这么轻松了,我就开始进行了车工的工作。首先我熟悉车床的各个组成部分,车床主要由变速箱、主轴箱、挂轮箱、进给箱、溜板箱、刀架、尾座、床身、丝杠、光杠和操纵杆组成。车床是通过各个手柄来进行操作的,师傅又向我讲解了各个手柄的作用,然后就让我加工一个两边是球形,中间是圆柱的一个工件。师傅先初步示范了一下操作方法,并加工了一部分,然后就让我开始加工。车床加工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选择正确的刀,一开始我要把所给圆柱的端面车平,就要用偏车刀来加工,然后就是切槽和加工球面,这时就要换用切槽刀。切槽刀的刀头宽度较小,有一条主切削刀和两条副切削刀,它的刀头较小,容易折断,故应用小切削用量。切槽的时候采用左右借刀法。切完槽,就要加工球面了,这对我这种从来没有真正使用过车床的人来说,真是个考验。我不停的转动横向和纵向的控制手柄,小心翼翼的加工,搞了整整一个下午,还算满意,不过比起师傅拿给我看的样本还是差了不少,而且在加工的时候我的手还被飞出来的热的铁屑烫伤了,不管怎么说,一句话,还是不熟练。

3.辛苦的钳工

早就听别人说过钳工很辛苦,但我一直以为钳工不就是拿工具锉几下,锯几下不就行了?怎么会辛苦的呢?直到今天我才体会到。

数控实训报告范文篇2

关键词:职业本科;数控加工技术;实践课;教学改革

高档数控机床的开发与应用是“中国制造2025”中最为重要的发展领域,随着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控制与之结合广泛应用于各类智能制造设备中。根据市场调研发现,一线数控操作工学历普遍较低,接受新工艺、学习新设备的能力较差;刚毕业的大学生大都不愿意在一线操作机床。企业迫切需要既有学历又有操作能力的一线工人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数控加工人才迫在眉睫。

一、数控加工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智能制造工程学院以数控编程为理论基础,开设数控车、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等实训课程。学生进行为期两至三周的实训,在实训教学中存在以下典型问题。(一)师资情况。数控教学方面师资不足。经过调研和比较,学校数控设备数量充足;但数控理论教师人数与设备数量之比为3:7;实践教师人数与设备数量之比为1:7;另外教授《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的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技能不足;而实践课老师虽实践能力较强但理论知识不系统、不完善。(二)学生情况。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不扎实、理实一体课中实践环节较少、对数控机床不熟悉等情况都给实践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三)实训情况。目前实践课教学采用整周停课实训方式,实训过程中因师资关系,设备开出率较低,每10-12名学生共用一台设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实际操作时间较少;《数控编程与操作》、《机械加工工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理论知识为实践教学奠定基础,但理论课教师实践操作经验较少,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很少考虑实践操作内容;学生操作数控机床时理论知识无法灵活运用,理论与实践脱节;与此同时教师教学任务重,无时间和精力外出调研和培训;实践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无法适应创新性高校人才培养。(四)考核形式。目前实训课采用集中考核制。即:实践结束后,学生上交一份实习报告,根据实习报告的质量来评定学生实践课成绩。实际上实践课主要考核的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应与理论课考核有所不同,但因师资和实训学时的影响,无法真实的反映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二、数控加工实践教学改革的举措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如:教师可进企业、去车间学习锻炼,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掌握数控机床中的可编程逻辑控制、传感器、自动控制等技术;学校为教师提供考取数控相关技能证书的条件,鼓励教师考取技能证书。(二)改进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方面下功夫。1.学生正确认识数控,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单一枯燥的理论课程、不系统的实践学习降低了学生对数控加工的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实践学习前我们可让学生参观利用数控机床加工出来的各种复杂、精美的模型;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穿插讲解如葫芦、三潭映月等学生比较熟悉的工艺品的加工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控加工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提高其学习积极性。2.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分阶段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本科学生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增加实践课时;教学过程应改变理论讲完再统一实训的模式,以工作过程为主导,分三个阶段进行数控加工实训:第一阶段学生熟练操作各种数控设备,能独立完成简单回转零件的加工;第二阶段进行较为复杂的实训操作,为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证书做准备,并鼓励学生积极报考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第三阶段与企业合作,学生根据企业生产图纸加工成品,并达到相应的尺寸要求和表面质量;通过完整的实践学习实现学生职业技能从简单到复杂,从实训到生产的过程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3.拓展课外教学。课堂教学时间是很有限的,要想切实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必须将课外时间合理利用起来,开设第二课堂、选修课等多种形式,吸引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实践,另外我们也可以开设创新兴趣小组,结合学生学过的相关机械类课程,引导学生设计、开发和创新机构、机械零部件等,并掌握其加工工艺。组织学生参加数控类技能大赛,以赛促教,对教师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提供有力依据。(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新的考核内容及方式。加大调研力度,深入企业,联系校企合作单位,模拟企业对员工的考核制定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以企业的生产标准作为考核的重点,突出对学生职业素养、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考核。实践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数控加工实践教学也需要在校企合作机制、产学结合等方面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只有通过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较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徐炜波.数控加工实践课课程改革的浅谈.科技创新导报,2014(09).

[2]秦云.数控加工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科技信息,2013(14).

[3]雷福祥,王伟,弋晓康,许晓东.数控技术与加工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新疆农机化,2015(05).

[4]刘伟.数控实践课程中的做中学.中国西部科技,2011(10).

数控实训报告范文篇3

关键词: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成效;质量提升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通知》文件精神,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对照《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标准》的要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成立创建组织机构,明确创建目标,分解创建任务,确保创建工作按规按序实施,并于2017年4月顺利通过省现代化专业群评估验收。

一、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情况

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由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和电气运行与控制等3个专业组成,其中机电技术应用核心专业分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和机电产品维修两个专业方向。校内实训基地建筑面积566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164.14万元,拥有校企合作企业18个。专业群现有中专在校生686人,其中专业机电技术应用核心专业在校生393人,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专业方向278人,机电产品维修方向115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校生195人;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在校生98人。专业群共有专职专业教师28名,兼职教师8名,其中硕士学位10人,高级教师18名,省特级教师1人,具有双师素养教师比例达到100%。三年来(2014、2015、2016年)专业群毕业生950人,双证获得率39.16℅,毕业生就业率96.74℅,对口就业率72.42℅。该专业群现有6门专业平台课程,7门课程资源被评为市精品课程。组织专业教师编写出版了5部校本教材;完成省级课题5项,连云港市级课题7项。根据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十三五”发展规划》,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坚持科学发展的基本思想,整体设计,邀请省、市现代加工制造行业专家进行指导,引入鹰游纺机、黄海机械等企业参与,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作为核心专业建设,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实训实习基地、专业文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的内涵建设,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定位在立足连云港、服务沿海地区、辐射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区的省级现代化专业群。

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质量成效

(一)专业结构更加优化。学校根据《连云港市“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结合区域电气技术、机械制造加工等主导产业调整现状和学校实际,制定了学校“十三五”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发展规划。专业群成立了独立的组织机构,明确专业群负责人、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各负责人岗位明确、职责清晰,实行任务承包,运行效果显著。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整合3个专业的教育教学平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教学与实训资源共享与互补。定期召开群内专题会议,促进学校专业建设能匹配地方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效保证了学校专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二)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高效。围绕专业群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突出职业精神培养,建立和实施“三双四进、校企对接、定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江苏鹰游纺机有限公司、连云港金麦特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连云港伍江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三年“订单培养”140多人。学校与连云港天明机械集团、富强(苏州)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开展专业群调研论证,共同制定了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和电气运行与控制等3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四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将多家企业提供的实际工作项目与学生专业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实现学生毕业时与企业岗位零距离接轨。(三)课程体系开发富有成效。学校与连云港天明机械集团、富强(苏州)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构建以岗位能力为主线,面向学生未来发展的“能力核心,模块设置、注重发展”课程体系。形成了以公共课程保障学生的再学习能力,以专业基础课程保障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以专业方向课程保障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新体系。在新课程体系中,增设了专业方向课程,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和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保证学生就业上岗后能尽快适应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要求。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形成专业群岗位能力分析报告,设置了“群平台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PLC控制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和“专业方向课程”(《机电设备拆装与检测技术》《电子产品装配、调试与检验》《数控车削技术训练》等),3个专业间彼此联系、共享开放的课程体系。群专业平台课程门数占全部专业课程门数比例达42.86%。同时,还开发共享平台课程或课程辅助资源,有效衔接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中高职教育,如《电工技能训练》《电子基本技能与训练》《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训练》等5门校本专业群技能课程以及《普通话》《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机电产品市场营销》等符合学生兴趣、专业拓展的群选修课程,在专业群中供学生自主选择。此外,学校还建设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建成的群资源库课程占全部群平台课程比例55%,建成市级以上共享精品课程7门,共享网络课程4门。获得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3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焊接技术项目组一等奖第一名,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数控车工项目一等奖,江苏省状元杯技能大赛数控技术第六名,中国国际发明展金奖。(四)教学资源库建设卓有成效。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组建了经验丰富的开发团队完成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实训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构建了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与厦门创壹传媒有限公司、大连通科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共享型专业教学网络资源库。通过制作网络教学课件、购买教学资源等途径,建设了总容量达0.6TB的教学资源库,同时通过完善相关的教学文件,规范了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五)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有成效。近两年,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实训基地投入252万元,科学配置了一定数量的先进教学实训设备。与北京CAXA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CAXA体验教学中心,完成数控车床加工、数控铣床加工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完善数控机床拆装实验区的建设;与南京德西数控新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定制了数控维修实训台,培养学生动手维修数控车床的能力;与浙江亚龙科技集团合作开发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实训室。该实训室建成以实训为主体功能,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共享型的校内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技能实训基地。因成效突出,数控技术应用实训基地于2015年被江苏省教育厅认定为省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和技能教学研究基地。(六)专业群服务能力更加强劲。专业群毕业生专业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职业素养高。连续招生达10年以上,年招生平均6个班级,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4%。所有学生获得本专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39.16%的学生有两本以上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计算机一级B考证过关率达90%,普通话考证过关率达85%以上。学生就业率达96.74%,对口就业率72.42%,本地就业率77.37%。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能够适应企业需求,胜任本职工作,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普遍评价高,综合素质满意度达94%。

三、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特色与创新

(一)“生产性实习车间”在校内实现教学与生产对接。“生产性实习车间”的内涵就是“教学工厂”,是以学校为本位,以企业项目为教、研导向,将实际的企业生产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中,形成教学场所、实训基地、生产企业三位一体的校内实训模式,实现学校与工厂对接。这样就使企业项目与专业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开展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教学和项目开发,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跨学科、多元化的综合科技开发和创新,从而在校内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对接、教学与生产对接、教师与技师对接、学生与员工对接。经过近三年的创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实训基地是部级紧缺型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产品加工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训练基地、全国职工示范培训基地,专业品牌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二)推进了“三维发展型”优秀师资队伍建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基于三维发展理念,着力开展了“三维发展型”优秀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了一支“名师引领、骨干带头、专长发展”的发展型教师团队。在时间维度上,开展青年型教师、成长型教师和成熟型教师三类教师群体的建设研究;在路径维度上,加强教学、科研、创新三种类型的团队建设;在空间维度上,推进名师、骨干、专长三个梯度队伍发展。这样的师资队伍建设路径对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数控实训报告范文篇4

课堂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因素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课堂是一个小型社会,集学习生活、情感生活、人格社会化过程、互动竞争生活于一体。管理的重点和核心是组织教学。

二、数控车床实习课堂管理方法

参加数控车床实习的学生是需要经过学习一定的相关理论知识之后才能进行操作实习的,如数控车床编程基础知识、数车加工工艺知识、数车编程仿真加工等等,另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先学习一些相关的安全操作及安全生产知识。虽然这些学生有些课前准备的知识,但在数控车床实习中还是不能独立有秩序地进行数控车床实习,还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那么课堂管理的方法有哪些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数车实习课前、课堂结束时的组织

在每次上实习课之前,最好先让学生集合。集合后可以检查学生的考勤情况、讲解并派发当天的实习任务,提示给学生一些相关的安全操作、安全生产知识等等。在临近课堂结束前,也要让学生集合。集合后可以总结当天实习情况,可以先让学生代表总结,接着教师总结,总结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当天的实习情况,如表扬当天实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或批评表现差的学生、简单讲解分析实习任务的加工方法、学生的安全操作问题、实习室的卫生情况、机床的保养情况等等。

2.数控车床实习课堂文明生产及安全操作技术

数控车床实习文明生产、安全注意事项必须贯穿于整个数控车床实习中,一定要让学生熟知。(1)文明生产。文明生产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它直接影响产品质量、设备和工夹量具的使用效果及寿命以及操作工人技能的发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是工厂技术工人的后备力量,教师从开始进行数控车床实习时,就要重视培养学生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因此,操作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进入数控车床实习室后,应服从安排,听从指挥,严格按照教师的教学安排,由浅入深展开学习,不要擅自启动或操作数控车床系统,防止安全事故发生;②操作前,应该仔细检查车床各部分机构是否完好;③操作数控系统时,对各按键及开关的操作不得用力过猛、过大,应轻触慎用;④虽然数控车削加工是自动进行的,但不允许随意离开生产岗位。(2)安全操作技术。在操作时,学生必须按照课堂规定,自觉遵守安全技术条例,并认真做到以下几点:①刀具装夹要牢固,刀头伸出部位不要过长,刀具下垫片的形状和尺寸应与刀体形状、尺寸一致,垫片应尽可能少而平;②装卸工件时,卡盘扳手应随手取下,不得留放在插孔上,避免开车时飞出,造成伤人及设备事故;③完成对刀后,要认真检查程序(或传真图形)才能加工;④在数控车削过程中,一定要关门操作,防止铁屑、崩刃、工件等飞出;⑤切削时产生的带状切屑、螺旋状的长切屑由于温度高,卷切力强,对操作者危害较大,应尽量改变加工参数、刀具角度等,避免意外发生。在清理切屑时应使用钩子及时清除,严禁用手拉拽。

3.强化数控车床课堂管理规范

在数控车床实习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管理方法的不同以及学生的个性制定相关的纪律,并监督学生的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1)纪律规范。实习也是课堂,所以实习课堂的纪律不能放松。上课时有以下的纪律规范:①进入实习室,衣着要符合安全要求,严禁穿拖鞋、背心入实训室。②在实训室内,学生要按照实习教师指定的位置入座操作,不得大声喧哗,随意走动。有问题可以向实习指导教师示意,不得随意私自设置实习内容,如果不听指挥或违规操作而损坏设备者,除了需要赔偿经济损失外,还要停止下阶段的实习。③不得将食物或饮料带入实训室内,要保证室内整洁干净。④实训结束后,做好工量具、刀具的归位工作,要认真填写好设备使用纪录,并按要求搞实训室的卫生及机床的保养工作,班长及每组的组长要负责检查。(2)操作规范。①工量具的使用与摆放。在开始每一次数控车床实习时,一般都会派发工量具,每台机床派发一套工量具。为了防止搞乱,每种工量具都要有标号,并按领取人的姓名登记在表上。每天在工具使用后,必须检查有没有损坏,如果有损坏要及时报告,并检查能不能及时维修,如果不能维修就要追究相关学生的责任;在没有损坏的情况时,要按要求将工具放到指定的箱子里。在测量工件的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在测量完后将量具摆放在床头箱上,如果一不小心掉到正在旋转的机床主轴上就会发生事故,这是极其危险的。因此,必须要求学生将用完的工具摆放在工具箱里,这些习惯要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②机床的操作规范。可以参考安全操作技术。

4.数控车床实习课堂分组教学法

实习过程要进行分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在技能教学中,学生分成数组,每组大概5~8位学生,每台机床可以安排2~3位学生,每组选一个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由他组织本组学生的实习。组长做完之后要帮助其他同学,纠正他们的错误,组员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加工方法。在实习中采用分组教学,不但可以增进同学们的互助意识,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分组教学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技能训练,以分组竞赛比武的形式完成。有了比赛竞争,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更加高涨,他们能在比赛中体会到满足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也可以根据竞赛的结果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这更加能够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结

数控实训报告范文篇5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突出适用性和针对性,重在培养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其教育方针。本课程是专业培养的最后课程,前导课程比较多,具有实践性强、理论教学难度大、知识面涉及广、师资培养和设备投资多的特点,而且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基础薄弱,尤其电方面的知识对于机械学院的学生来说理解掌握难度较大。传统的课程标准是基于学科体系架构设计的,设置单独的实验实训环节,教师作为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播者以讲授为主,学生学习是集体化和被动的。这样,即使教师的水平再高,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虚拟实验室、先进故障检测诊断设备和实验教学用数控系统平台等,也难以真正改变理论与实训教学相脱节的现状,难以充分发挥实训设备和校企合作的作用,常会造成学非所用、学非所需、边学边忘、知识与能力割裂的状况。另外,由于数控系统品牌多,技术发展迅速,不同数控系统机床在故障诊断与维修方面存在不小差异,传统教学体系一般只以一种数控系统为主进行教学设计,缺乏方法能力的培养,难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的需求脱节。传统的课程标准已不能满足新形式下高职教育的发展需求,本课程就是在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设计课程标准体系,开发融合“教学做”为一体的任务驱动的行动导向课程。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理论研究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源自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其核心思想是从职业需要的角度出发,紧随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需求,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强调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深度融合,以岗位涵盖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理论实践学习过程、岗位工作过程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结合起来,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学生能够在逼真的企业环境中做到边学边用,体现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特征。由院系领导、专业教师和教育专家组成的专业团队与企业专家进行基于职业的深入分析,获取足够多的信息并提炼出专业的岗位群、能力群和一级典型任务群,建立校企合作下的课程体系群,并给出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的性质、目标、地位和理念等,实现专业与行业之间的对接,落实专业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企业和实践方面专家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经多维度的企业调研,对岗位群及其成长历程和发展方向进行研讨,对课程相关岗位工作过程、岗位需求和岗位技能等进行分析,结合国家职业标准,进行针对工作任务的行动领域分析,获取一系列二级典型工作任务;由教育和企业专家对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整理和提炼,形成若干个内部各任务相互关联的任务集合;教师团队和企业人员进行学习领域的分析设计,也就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得到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学习情境的载体可以是项目、任务、案例、产品和工艺等。情境及其内部各载体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每个学习情境和情境下的各载体都有相应的能力目标。这一环节将实现课程与企业间对接,落实职业能力。由教师团队和企业人员进行学习领域的分析设计和学习情境的设计开发,然后进行基于任务的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实施和推动改革,课程实施中要进行教学条件和教学模式开发、改进和革新,要对重要资料和经验等进行保存,并向专业委员会和课程负责人等及时反馈相关信息用于课程调整或进一步改革。这一环节主要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与执行,落实培养。学习情境的开发包括5个方面,教学组织有个别教学、分组教学、开放教学、协作教学和设计教学等形式,教学组织的具体实施体现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应具有多样性。课时安排指对每个学习情境和情境下每个项目所占课时的分配。课程评价指在学生完成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环节后给出的最后评价,采用百分制,主要依据平时项目完成的鉴定结果分、期末笔试分和学期综合表现等。教学支持指课程实施所要具备的软硬条件,包括教材、网络教学、实训设备、图文视频等资源,投影仪、幻灯机、网络、虚拟平台和计算机等教学工具,逼真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工厂和校外实训基地等环境,课程专家、理论教师、实训教师和助讲组成的教学团队,校企合作的互惠和资源共享。教学模式是实施教学的核心,分五个方面,针对每个学习项目,都要对学习者、学习需求和学习内容进行分析,然后以“六步法”的工作过程为引线进行教学策略设计。学习环境设计指学习者所需的问题情景、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设计,要考虑学校场地和宿舍、社会和家庭等因素。学习活动设计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和教师指导等设计。过程控制是针对任务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的教学控制,可以是观察、口头提问和书面问卷等,以一个或多个工作过程为单位进行鉴定,最后给出任务的综合评价结果。

三、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本课程的改革就是基于上述的思路逐步推进和完善的。

(一)课程定位、目标及理念

我院地处重庆市,依据地区产业特点,数控专业被我院定为重点建设专业。就业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数控专业就业岗位正从较低层次的操作工向较高层次的装调、维修和管理等岗位迁移,本课程被列为我院数控、机设和数设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电工电子、数控加工、机械装调、PLC在机床上应用和机床联调等都是其先导课程,该课程为数控维修顶岗实习和获得国家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按照“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本课程的社会能力目标有团队工作、交流组织协调能力、纪律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方法能力目标有培养学习方法、逻辑思维、分析创造、信息获取、判断、解决问题策略和制定工作计划能力等;专业能力含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知识目标体现在情境目标和子任务目标上,技能目标指培养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养、掌握数控机床操作和维护、掌握常用机床维修和检测工具仪表的使用、掌握数控机床的调试与检测方法、掌握数控机床常见机电故障的诊断与排除,能从事数控机床装调、维修维护工作的技能型人才。课程理念为:确定目标明确、现实可行、有教育意义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体验为先导、执行为目标,教学做一体化、学历教育与技能认证相结合的理念方法。

(二)课程内容设计

典型工作任务体现了对象、手段、方法、组织、产品和环境6个要素,我们确定了表1所示的8个学习情境,并精选了企业典型维修案例作为项目教学任务,每个项目都具有典型性和可操作性,每个情境都对应岗位,任务设计遵循简单到复杂。以FANUC、华中和西门子系统的机床为载体,各小组抽签选择载体。

(三)学习情境的设计开发

1.教学支持

经多年课程资源开发和条件建设,我院已拥有自编的精品课程教材和实训指导书,并精选出一些同类教材作为参考,有丰富的图片素材、视频动画、挂图、电子教案和教学仿真软件等资源,并组建了网络课堂,含电子学习、电子作业、虚拟实验室、电子测试批改、资料下载和视频动画播放等功能,有投影仪、幻灯机、局域网、摄像机和大屏幕液晶电视等教学工具,拥有部级和多个市级称号的校内实训基地、FANUC应用中心、校办工厂和工学结合教室等校内环境,与重庆长安、中国嘉陵和重庆机床集团等32家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拥有一个结构层次合理的教学团队,多数教师都是双师型,满足了理论教学、实训和科研的需要。

2.课程评价

本课程的最终评价由各项目总评占25%、实验报告及课后小作业占10%、期末理论考试占45%和综合实训考核占20%组成,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综合实训考核有8个题目供6组学生抽签选择,每个实训题目都细分为6个工作过程,让组内成员抽签选择过程任务,按工作任务顺序逐个完成并现场打分。3.教学模式教学中以工作过程导向和实践行动内容为主,以科学性原则和理论的知识为辅,学习情境以项目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行动导向模式教学。

(四)课程的实施

1.教学准备

项目教学开展前,要做好以下工作:

(1)分析学生的基本状况、学习实际需求和本次学习内容,做好自评表、互评表和教师记录表。

(2)做好学习环境、资源和认知工具的设计和准备。准备好任务中教学用的工具和设备,提前设好故障点,将相关说明书、学生用记录表、原理和结构图、工具、仪器仪表等分类集中摆放,让学生自行查询和使用。

(3)准备好任务页、解决思路页和联网电脑。任务页可发给学生,解决思路页可供学生在讨论研究之后仍有困难时备查,每看一次思路点要扣取相应分,若还未能解决,可申请询问相关教师。

2.任务实施

按照表3所示设计的“六步法”实施教学,完成如下工作。

(1)明确任务完成场景和工作学习任务,下达任务书,告知学生资料、设备和仪器仪表的位置和不同阶段的选用要求,针对项目中重要和比较难的知识和技能点进行现场集中讲授,同时进行安全教育,教师可采用板书、多媒体和幻灯片等进行图文讲解。

(2)按异质分组的原则,将5~8人分成一组,由组长带领组员先进行现场的“望、闻、问、切”,充分了解故障现象及产生过程等,查阅相关资料和记录单。教师采用“头脑风暴法”指导学生从机械结构、电气控制、数控系统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最后由学生给出任务解决、零配件和工具选用方案等,进而给出该方案的实施计划和步骤,由组长负责填写资讯汇总表和行动计划表,并进行组内分工。教师在该阶段也要做好过程控制、阶段性鉴定、学生综合表现记录及问题和经验的保存。这一阶段鉴定主要由教师根据学生行为表现、提问和阶段成果来给出相应分值。

(3)学生按照制定的工作计划和任务页的步骤要求,进行故障排查和设备调试,这一过程要求学生注意分工协调和操控安全,严格执行科学的方法和步骤,采用循序渐渐的策略。教师要积极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单独或集中指导,必要时可进行引导性示范,但不能包揽,同时教师要做好该阶段的控制、鉴定、记录和保存工作。可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结合的鉴定方式。

(4)在项目完成之后要根据任务的验收标准进行任务实施中关键点的自检和互检,并给出自检和互检的模糊评价,最后由教师给出检查阶段的终结性评价。

(5)学生计算维修成本、记录工作过程和经验、提交总结报告、成果展示、尝试给出维修和保养方面更好的建议。教师要在项目结束后对项目完成情况和学生综合表现进行总评,兼顾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阶段表现记录和最后总评,填写项目考核表。同时,做好信息保存和反馈工作,把问题所在及时反馈给学生,把过程经验保存下来供教学改革研究用,并由教师给出改进和修改建议。

四、改革效果与结论

(一)改革效果

本课程于2008年成功申报为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精品课程,2009年被评选为教育部高职高专机电设备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课程改革的实践收到了显著效果,我院数控、机设和数设专业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2012和2014年分别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与升级改造”项目二等奖和一等奖,2013年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维修”一等奖。学生就业率逐年提高,越来越多学生被用人单位录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并被单位部门所器重。

(二)结论与建议

数控实训报告范文篇6

关键词:数控机床;故障;维修

随着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在制造类企业中日益普及,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1]。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数控机床又经常会发生故障,需要机床使用者掌握必要的维修技巧和方法,使得机床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工作,从而使机床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下面结合实例从数控机床使用者和维修者的能力要求来谈谈数控机床的故障排除与维修技巧。

1数控机床维修者的能力要求

1)数控机床维修要有很高的综合素质。维修者要有广泛的专业知识面,要有良好的技能培训,要有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的能力、机床操作能力、维修经验积累,还需要有一定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敬业精神。2)数控机床维修要遵循故障排除的操作规程。首先是调查故障现场,充分掌握故障信息;然后深入研究掌握的故障信息,明确故障的复杂程度,并列举出故障的全部可疑点;接着进一步分析故障原因,制定维修方案;最后将故障排除并整理相关的资料,写出维修报告。3)数控机床维修必须具备一定的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包括直观检查法、功能测试法、参数检查法、PLC检查法、部件替换法及隔离法等。图1数控机床故障排除流程示意图4)数控机床维修要学会用流程图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图1所示。

2故障排除实例

下面以CK6136型数控机床为例,对该型号机床使用中的故障利用上述的故障排除流程示意图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维修解决对策。2.1故障排除实例一1)故障现象:现实训中心有一台CK6136型华中世纪星数控车床,在刀具2换刀时发生故障[2]。2)故障现象分析及排除过程:用1号刀车削外圆后,执行下一切槽程序,发现切槽程序所用刀具2号刀一直处于旋转状态(如图2步骤①所示)。首先检查加工程序是否编错,经用机床模拟检验功能,能模拟正常加工,判断加工程序没有问题(如图2步骤②所示);再用MDI方式单段执行其他三个刀位的换刀指令,发现均正常,因此可初步判断为刀架的2号刀发生故障。此外,发现其他刀具均能换刀,所以可以判断刀架的机械部位没有问题(如图2步骤③所示)。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2号刀的电气控制部分,经过万用表检查,发现发信盘无法接收2号刀位信号(如图2步骤④所示)。因此,可判断刀架发信盘损坏,并运用部件替换法把另一台能正常使用的同型号机床的发信盘拆下,更换坏的发信盘,再执行换刀指令,机床故障消失(如图2步骤⑤所示)。最后,总结维修经验,撰写维修报告2.2故障实例二1)故障现象:实训中心某一型号CK6136型广州数控机床不能加工螺纹[3]。2)故障现象分析及排除过程:在用数控车床加工零件时,车削外圆、内孔以及切槽均未出现问题,能正常加工,但执行车螺纹时,机床不执行,系统无故障报警显示(如图3步骤①所示)。首先检查程序是否有误,将此程序拷贝至另一机床,进行加工,发现能正常加工,程序无误(如图3步骤②所示);再分析数控车床加工螺纹需要的条件,因为螺纹加工,需要车床主轴和刀具之间都保证相对运动,也就是主轴每转动一周,刀具应均匀地移动一个导程,需要进给伺服电机脉冲数和主轴电机转速相对应,所以在主轴运动中需要一个脉冲编码器不断发出脉冲给数控装置,按照系统的插补运算,来控制进给伺服轴的运动,以实现主轴转速与进给成一定比例,加工出螺纹(如图3步骤③、④、⑤所示)。据此可判断出应该是主轴编码器出现了问题(如图3步骤⑤所示)。运用数控机床维修中常见的部件替换法,很快判断出是主轴编码器与数控装置连接的反馈电缆线出现问题。拆下编码器电缆线,仔细检查发现在电缆的接头处发现有破损,具体剪开绝缘外皮,发现电缆线内部有某一根信号线断开,经用锡焊方法将断开的信号线重新焊上,再将相应破损地方用电源胶布缠好,保证各电缆线之间不会发生短路现象。重新用电缆线将主轴编码器和数控装置连接,运行机床,可正常加工出螺纹,故障解决(如图3步骤⑥所示)。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控机床在加工领域中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在制造行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4]。因数控机床的结构复杂性,所以发生的故障也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对于专业的数控机床维修人员的要求也将会是越来越高,提升机床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机床故障的尽早排除,最终提高机床的整体经济效益[5]。

参考文献:

[1]刘克荣.数控技术在自动化机械制造中的运用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0(2):67-68.

[2]闫存富,马建生.数控机床电动刀架维修实例分析[J].机械管理开发,2013(1):94-95.

[3]严镇.数控车床螺纹加工常见故障分析及维修方法[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6):140-141.

[4]夏罗生.数控机床维修与维护[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1.

数控实训报告范文篇7

关键词:1+X;数控技术;多轴数控加工;课程模块化

1引言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中的“多轴数控加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作为第三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公布,教学制度的改革首当其冲是对于课程的改革。我院作为多轴数控加工1+X证书的试点院校,基于多轴数控加工培训考核内容,创新实践在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中融入“1+X证书”的教学模式,在课程结构、内容、实施与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创新设计,积极探索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2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背景下,原有课程体系不足以支撑其与相关职业技能证书之间的衔接,必需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课程体系的重新建立则要对接新的课程标准,与专业特性、技能培养目标(主要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要求的核心技能)相结合。课程模块化既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解决传统教材内容碎片化、与行业发展割裂化的问题,也便于将行业新标准、发展新工艺、科技新技术融入教学过程有效实现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技能拓展齐头并进。这就迫使校企双方深度融合、结合第三方社会评价组织,协力探索对接和融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2]根据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就业岗位分布,分析数控专业岗位能力需求,对接多轴数控加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立足于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多轴数控加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基于“课证融通”整合重构其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及具体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如图1。多轴数控加工职业技能等级分为三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能力依次提升,高级别技能要求中涵盖低级别技能。以多轴数控加工职业技能(中级)为例,证书考核内容如图2。

3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教育部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地方需求,我院修订其初次职业岗位(群)、技术领域涵盖了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编程员、数控工艺员等;发展就业岗位(群)确定为数控加工技术主管、数控设备维修工程师、数控设备装调工程师等。依据职业岗位需求,学生专业能力主要体现为:识图与绘图能力;机械零件设计能力;数控车床、铣床的操作、编程能力;零件装夹和刀具准备能力;零件检验能力;数控机床装配、安装就位、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等。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加速推动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数控技术领域多轴加工、车铣复合加工、高速高精加工等岗位需求持续增长。我院通过适当调整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安排,将专业基础课程中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与机械设计基础进行课程融合,并增加课程学时;将数控机床和数控加工刀具选用课程前置,增设多轴加工技术外,将电工电子技术及液压与气动技术进行结合,将数控机床结构与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结合,在在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中融入智能数控机床相关知识,在数控加工工艺中、融合编程、加工操作、产品检验等技能要求,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鼓励实践操作、讨论、评判、成果汇报等方法进行教学创新,强调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及技能需求,选择性的进行综合实训模块练习。

4专业课程模块架构

通过对职业技能要求进行分析,打通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标准和学分转化标准,将多轴数控加工职业技能培训内容融入课程学习,最重要的是实现原有教学体系中专业课程的升级改造使之与X证书标准内容的对接。多轴数控加工职业技能(中级)工作领域及工作任务如图3所示。课程模块设置必须立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可持续发展及职业素质养成、职业能力提升作为其出发点,遵循实用性和系统性原则、模块设置与证书考评项目相融合原则。[3]根据岗位工作任务、企业社会数控技术人才需求及学院实训条件,我院将专业教学内容划分为以下8个模块(见表1)。

5课程体系的实施

5.1教学实施中的教师改革

打破原有格局,重新划分课程内容,以多轴数控加工职业技能(中级)要求为着力点,重新建立课程模块,对相关课程的整合重构,需要整个专业教学团队配合,需要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对接。让企业教师参与教学标准制定、参与校本教材编写、参与实践教学实施,使得师资力量得到有力保证。

5.2教学实施中的教法改革

以“多轴数控机床故障处理模块”为例,其技能要求主要针对其数控系统报警信息的分析、定位、处理。前提是必需熟悉数控机床结构和控制原理,能够将原有的PLC及其电气控制课程中的知识碎片整合应用。改进原有传统教学思路,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根据生产实际设置典型故障,创设作业情境,学生描述故障现象,解读故障信息,分析故障可能出现的原因,进而将工作任务分解,明确任务要求,梳理学习目标,逐级完成分层任务的知识储备;根据“一查,二定,三排”流程,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及工作手册,消化知识内容,讨论制定检修方案,利用虚拟平台检修模块,进行故障检修,验证检修方案的可实施性,梳理故障排除流程,快速提升规范作业能力,同时能有效降低实操作业风险,进一步完成理论知识教学及基础模块训练;依照检修方案进行机床故障检修及功能核查,通过实战排故不断积累作业经验。教学实施中并联实验教学、虚拟仿真训练及真实工作项目,实现从学校实训室与企业车间之间的融合。

5.3教学实施中的考核改革

多轴数控加工职业技能等级(中级)考核分为理论与实操,按照考核要求制定实操作业考核标准,注重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托课程教学平台获取课前学习数据,进行诊断性评价,记录作业流程,实训教师监督选用工具、规范作业、排除故障等关键任务点操作,同从适岗程度、职业规范、安全意识及学习能力等多维度进行实操作业评价;教学平台分析理论测试、仿真训练、实操作业评分数据,结合小组自评、互评、教师点评、企业老师评价及教学平台报告,综合分析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得到形成性评价。将实践考核结果作为学生获取技能等级证书成绩的依据,完成绩点的认定。同时完善课后反馈环节,利于教师对于学情的进一步掌握,更利于学生再学习。

6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6.1紧贴职业教育发展要求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推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深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这就必然要经过专业课程内容模块化、项目化重建来完善教学与岗位技能之间的衔接,形成贯通式教学链。

6.2适应专业升级要求

通过对《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高档数控机床行业人才需求数据分析:目前对具备机床操作能力、单一数控车、铣能力人才需求降低,而复合技术技能及高端岗位需求突增。然而,从2010年至今,全国数控专业招生热度明显下降,在2020年,数控专业也进入了院校撤销专业前二十排名。复合型人才紧缺的社会需求下,与生源紧张的院校局势形成矛盾对立,也进一步体现了数控专业升级势在必行、教学内容改革迫在眉睫。

6.3贴合师生共同发展需求

课程模块化建设,对从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改革,将从本质上解决目前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学习效率低、学生技能不足等诸多问题;从课程认知情况入手,客观分析学情,改善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也在同时敦促教师对教学理念、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的进一步探索,可以增强与学生之间的粘性。无论是从提升学生人才培养成效或教师教学能力都有其必要性与迫切性。

7结语

数控实训报告范文篇8

关键词:工程训练;CAD/CAM;教学实践;平台工程

教育改革强调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实践教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并强调通过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工程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专业的基本理论,通过本专业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等工程设计方法的训练,获得具有创新意识和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和开发设计的初步能力[2,3].目前,井冈山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正在以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契机,加快培养适应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吉安市“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建设需要的大批应用型人才,促进学校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形成高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努力探索并构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CAD/CAM教学实践平台作为井冈山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程训练平台的重要子平台,主要服务于机械类专业学生,并兼顾电子、医疗器械工程等专业学生,通过整合现有CAD/CAM相关课程源和设备构建而成.通过平台下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构思-设计-实施-运作”工程教育中强调的四个环节,使学生掌握CAD/CAM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CAD/CAM系统及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初步具备CAD/CAM开发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工程素质,以满足现代生产对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迫切要求.

1构建CAD/CAM教学实践平台的必要性

CAD/CAM技术是计算机、机械、材料等多学科知识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的产物,是先进制造技术的载体.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该课程体系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1.1形势发展的需要

我国上世纪90年代在企业和高校兴起了工程领域“甩图板”热潮,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完成工程图纸的绘制和打印输出成为技术人员基本要求[4].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AD/CAM软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机械行业中,在现代企业中,设计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完成,复杂零件制造采用相应数控设备.尤其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设计与制造工作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现代制造企业希望毕业生具备良好的CAD/CAM能力.而传统的教学将CAD/CAM课程独立于工程训练平台外,并存在教学案例与实践脱节较大的问题.因此需要整合目前相关教学资源,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1.2促进基础课程学习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机械制图课程,而计算机绘图或机械CAD课程开设的时间偏晚,并且存在课时少的现象,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然而学生在接下来的机械设计和机械原理等课程中都需要大量用到该项知识和技能.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会使用三维CAD软件来辅助教学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但从教学效果来讲,让学生能自己动手绘制简单的三维图形,通过简单操作可以观察投影关系、相交相贯线等特征应该会更好.CAD/CAM教学实践平台的建立,能制定灵活的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适应个人专业特点的学习计划,从而让学生实现学有所教,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在学习基础知识同时也提升了能力.为拓宽课程知识覆盖面、适应CAD/CAM技术的发展以及机械类本科专业合并、调整的需要,近年来,在课程教学中增加了“曲线曲面造型理论”、“CAD中的数值分析方法”、“机构运动仿真”、“数控加工技术”、“CAD/CAM系统”等内容,丰富和发展了CAD/CAM教学内涵.

1.3促进专业课程学习

高年级的专业课程是学生面向毕业后工程工作的基础,CAD/CAM平台下的课程体系可以让学生体验工程实践的过程,并培养兴趣让其自主学习相关知识.以井冈山大学材料成型专业为例,在模具设计教学中关于冲压模、塑料模的设计很多图纸停留在二维阶段,不够直观,学生难理解,而采用UG、Pro/Engineer等三维软件可以进行模具型腔、分模和模架的设计,并可以实现分模动画、浇铸仿真和热流分析.同样在数控加工教学中,数控车床大多使用手动编程可以实现加工,但数控铣床在加工复杂型腔和曲面零件时难以使用手动编程实现,所以需要掌握一些CAM软件来实现.平台下的CAD/CAM综合实训能让学生体验“设计→工艺→制造”的全过程,实现了与企业技能基础教育的接轨,做到了毕业生与企业的“零对接”[5].

2CAD/CAM教学实践平台构建方法

以井冈山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程训练平台为例,其下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工程训练、电气工程训练、CAD/CAM教学实践三个子平台.这三个子平台均承担着基础性训练、综合性训练和相应的拓展功能.其中CAD/CAM教学实践平台框架如图1所示.CAD/CAM教学实践平台主要特色在于提供了专业的实训平台,CAD/CAM平台实训课程体系是集基础实训、CAD/CAM综合性实训、设计性实训和研究性实训为一体(如图2所示),主要服务于机械类专业学生.培养利用常见CAD/CAM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模具设计和自动编程的能力,也兼顾电子、医疗器械工程等开设了机械制图等课程专业学生的教学和实训.通过整合现有教学课程和资源,将传统课程与现代方法结合,使CAD/CAM课程教学实践贯穿融合到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真正让学刘朝晖,肖寿仁:基于工程教育改革的CAD/CAM教学实践平台构建与探索生学会相应CAD/CAM工具应用在各阶段的学习中.

3CAD/CAM教学实践平台的特点

根据多年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不同的高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周边环境,构建适合于自己专业的CAD/CAM教学实践平台,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井冈山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根据构建CAD/CAM训练平台教学特征,综合运用基于问题的探索发现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示范设计教学法以及互动讨论教学法.按照“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集中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突破过去单纯的师徒式的技能传授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或以团队形式自主完成训练任务,激发大胆探索的兴趣和自主创新的潜能.在教学和综合训练过程中结合真实产品进行,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教师根据产品实物对训练内容作示范性讲解,并提供相关资料条件,指导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的产品设计和加工仿真等训练内容,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通过互动讨论式教学方法,在训练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训练,并针对典型问题进行讨论,组织学生一起对教学和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得出最佳选择[6-8].在实践教学中,安排课内上机实验和大型综合实训环节.课内上机实验与理论教学适时交叉进行,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CAD/CAM技能.例如:在视图与投影关系教学时,用CAD软件建立机械零件的三维模型,并通过软件的视图变换,演示各视图之间的关系,并指导学生实现简单操作,让其明白了视图关系及相关机械制图标准.另外还可以探讨我国采用第一角法与欧美采用的第三角法的区别.这种教学过程能活跃实验教学气氛,培养学生兴趣,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获得更好教学效果.综合实训为结合材料成型专业特点开设的“材料成型CAD/CAM综合实训”教学环节,以加强对CAD/CAM技术在材料成形中的具体应用的认识.针对某一成形零件(锻造、冲压或塑料件),利用CAD/CAM/CAE系统进行产品实体建模、成形工艺分析、模具设计、模具工作零件的数控加工或快速原型制造,学生参加完成从产品造型、模具设计、模具数控加工(或快速原型制造)的全过程,得到成形数字化制造的系统训练,培养学生的现代成形设计能力、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建立多元的考核方法,考核过程按照“重视过程体验、兼顾平时表现,强调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思维”的指导思想.考核方法以平时成绩与考核成绩相结合,操作考核和理论考核相结合,基本技能和综合创新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内容由当日训练综合记分、试题库测试、实习小结、实验报告、创新思维报告、小论文等组成,其中各项成绩所占比例,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期通过自行开发的课程成绩管理系统设定比例,最后统计成绩[8].

4结语

(1)CAD/CAM教学实践平台的构建可以作为高校工程训练的子平台.承担着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绘图技能、先进制造技术及CAD/CAM能力.(2)CAD/CAM教学实践平台采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和学院新苗培育计划,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3)CAD/CAM教学实践平台能促进学生自我学习,促进老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4)学校可每年定期在CAD/CAM教学实践平台下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机器人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三维CAD/CAM技能大赛,对优秀选手进行表彰,并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省级和全国性的相关比赛.

作者:刘朝晖 肖寿仁 单位:井冈山大学

参考文献:

[1]吴启迪.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J].高等教育,2008,(2):1-4.

[2]李正,林凤.从工程教育的本质看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J].高等教育,2007,(2):19-25.

[3]邹卫放.工程训练中心在工程教育中的基础平台作第2期用探析[J].教育.教学,2009,(2):196-197.

[4]张凯.我国工程设计CAD发展现状调查及“甩图板”对策研究[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1997,(2):11-20.

[5]肖寿仁,邓晓春,谢世坤,周太平.校企合作: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工程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1,19(3):69-75.

[6]卿兆波.基于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CAD/CAM课程设计改革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3):45-47.

数控实训报告范文篇9

1、于20*年底前完成校园、校舍建设任务;

2、加强实验、实训设备方面的建设。

二、整改措施及成效

(一)加大校园校舍建设力度

针对县职教中心校园校舍建设的实际情况,决定将原永生小学校舍全部划归县职教中心,移地新建县职教中心,原计划新建4600m2的教学楼因国家气象部门的有关规定而未能按原设计规划进行建设,为两期工程进行建设。即:一期工程为新建3320m2,已于20*年底基本完工,预计2009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为待*县气象对比观测站异地新建后再建1280m2。

20*年,县政府投入资金60余万元,维修了原永生小学校舍(2400m2),改善了学校食堂宿舍条件,为新校区铺设了供暖管线,县职教中心自筹资金3万元平垫了新校区操场。此外,县政府每年列支27.5万元用于补助县职教中心经费不足。

(二)补充实验、实训设备

20*年,投入专项资金40万元,购置了现代化数控车床1台,机电专业普通车床6台,铺设了专用电缆;投入资金45.5万元,购置了一台数控铣床及车床刀具等辅助设备。县职教中心自筹资金3万余元,改善了汽修专业教学设备,幼师专业舞蹈室,新建了焊接实训室。截止目前,县职教中心实验实训设备资产总值达到155.4万元,新增88.5万元,设备种类由原来的2种增加到了现在的16种,件数由原来的20件增加到现在的217件。

(三)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20*年以前,县职教中心已开展了与通化师范学院、吉林俄语学院、青岛颐荣职业学校联合办学。20*年,县职教中心与北华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联合开展成人函授教育,并又与山东烟台南山职业技术学校等省内外多所大中专院校采取“1.5+1.5”的联合办学模式。即:学员在县职教中心学习一年半后,再保送到烟台南山学校学习一年,由南山学校负责安排带薪实习,并安置学员就业。20*年8月,已将国际商务、汽修、韩语、信息管理、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85名毕业生成功安置到烟台南山职业技术学校继续深造。2009年春季,将韩语、机电、信息管理等专业的39名学员又送往烟台南山职业学校继续学习。

(四)加强专业调整

20*年,县职教中心积极适应新形势,以“市场决定专业,专业适应就业”为方针,以发展应用型专业为重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原有计算机应用、美术、财经、幼师、韩语、焊接、电子信息技术及应用、举重、柔道等10个专业的基础上,新增物流、国际商务、数控车床、应用文科、汽车驾驶与维修5个专业,专业数量达到了15个。20*年12月,县职教中心计算机专业被批准为“市级骨干示范专业”,并积极打造数控车床、焊接、汽车驾驶与维修等品牌专业,力争到2010年底,市级骨干示范专业达到3个。

(五)扩大培训规模

20*年6月12日,*县职教中心被批准为“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吉扶开办法规字[20*]34号文件,全省仅7个基地)。20*年12月,县职教中心为提高农民工创业和就业能力,举办了第一期农民工培训班,开设了计算机、机电、焊接、建筑四个专业,共计培训农民工200人。2009年春季,举办了第二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班,开设了焊接、汽修、建筑三个专业,共计培训农民工100人。同时,县职教中心培训基地由原来的2个增至5个,教室由原来的20个增至50个,可容纳1000名学生同时就读,1600名学员同时参加培训;学校宿舍和食堂原来分别可容纳60人和40人住宿和就餐,现在分别可容纳260人和200人住宿和就餐。

(六)加强师资建设

20*年,县职教中心先后选派教师到烟台南山职业技术学校、大连机床集团、吉林教育学院、吉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院校进行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鼓励教师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并申报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数控实训报告范文篇10

对于工科类学生来讲,数控加工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专业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此教学环节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体,更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数控加工实践课所设置的教学内容完全由学生自主、动手、动脑独立操作完成指定任务,对于初次接触工程实践的学生来讲,这门课比较难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我们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因此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拥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严谨认真;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在实践中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团队协作精神。

2确定科学实践课程改革方法

2.1建立完善实训预习报告制度

一份明确的预习报告,可以详细的指出本实践课程所要涉及的预备知识、前期准备工作、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实验目的。由于学生的层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通过建立预习报告制度的学习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拉平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对数控实训做到有备而来。

2.2建立预设问题的方法

在实践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预先设置问题,能够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并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激发学生探求科学奥秘的激情。

2.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及CAD\CAM技术

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实践教学课程的难点通过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方式,更加形象生动的展示给学生,充分发挥CAD\CAM技术优势,积极树立学生现代工程技术理念。

3建立开放性实验室

学生是参与实验的主体,实验室是学生实验、实践的重要场所,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实践环境,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建立并健全开放性实验室。

3.1实验室开放的实践项目要满足学生自主发展需要

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开放实验场所,而不是大面积的、无选择行的开放。不同学生群体有各自的自主学习需求,要注意到学生个体知识层面的差异性,有侧重性的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实验室开放方案。科学、细致的制定培养计划,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进行彻底改革。

3.2开放性实验室要有一定的规模

开放性实验室、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与能力,满足学生的实践要求,因此实验室的实验设备要做到多样化、信息化、规模化,设备类型要改变传统模式,不能使得实验设备类型单一化。如原有数控加工实践教学的主要设备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通过这三种设备进行实践教学,虽然学生得到了一定的技能训练,但是对完整的加工工艺性掌握不够全面,因此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上来讲,我们还是要扩大开放范围,增加电加工、快速成型加工、激光加工、超声波加工等类型的机床,使学生的眼界放宽、接触面变广,通过实践课程对多种加工方法的了解,拓宽学生对现代制造工程的全面认识。

4改革考评方式

数控加工实践课程传统的评分办法是,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成绩相累加的计分方式。考试项目比较单调,笼统。所以考试的成绩不能反映学生实践效果的优劣。我们要培养新型人才来满足社会需求,就要对传统的考评方式进行改革。

4.1建立考核课题,分组加工

考核课题的建立,要从综合角度出发,把参加考核的学生所掌握的预备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考核课题。机械专业的学生,要突出配合精度,装配精度,加工工艺等方面的要求;对电子专业的学生要突出结构设计、加工工艺的要求。以小组的方式对课题进行攻关。其目的是通过课题的有序进展,综合考察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再经过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消化理解知识难点。

4.2书写课题论文,进行集体答辩

小组分工书写课题论文或是实结,通过书写论文,让学生能仔细回想自己课题的制作过程,把原本含糊不清的知识点、数据,最终都落实到纸上,纠正了过去那种得过且过的思想,正真做到一板一眼,严谨认真的科研作风。最后组织集体答辩,发现课题制作中的问题,并由此展开讨论,使容易发生的问题得到大家的广泛重视,由于每组课题的课题内容不同,所以发现的问题也不同,经过集体答辩,使各种问题得以解决,这样就避免了学习的单一性,片面性,使全体同学获得更多收获。

4.3理论考试

理论考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由于所学专业不同,前期预备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要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考核题目,有针对性的进行考核。

4.4综合测评

综合评测是对学生实践课程的总结,要把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课题完成的情况加以综合,做出恰当的综合评定。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