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纤维瘤十篇

时间:2023-04-06 23:16:37

乳腺纤维瘤

乳腺纤维瘤篇1

关键词:

纤维腺瘤是一种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年龄多在20~35岁之间。极少数有恶变可能,天津肿瘤医院自1945~1990年间共收治乳腺纤维腺瘤10 316例,均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其中4例为纤维腺瘤恶变,恶变几率仅为0.038%[1]。现对1例乳腺纤维瘤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49岁,无意间发现右侧乳房肿块2个月来治疗。查体:右乳内上象限可触及一肿块约2.0 cm×2.0 cm,无疼痛感,无皮肤红肿溃烂,无粘连,活动度好。B超示:右乳内侧见一18 mm×12 mm低回声肿块(纤维腺瘤考虑)。行肿块切除术,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巨检:淡黄色组织一块,3.0 cm×2.0 cm×1.5 cm,切面见一结节,1.5 cm×1.0 cm,灰白灰黄,边界清楚,质中,部分区散在淡黄色颗粒状斑点,部分区呈不规则小囊腔状。镜检:由良性区和恶变区组成,良性区(纤维腺瘤区)由纤维组织围绕在增生的腺管周围,管周水肿(图1),部分腺管扩张,大汗腺化生(图2);恶变区(导管癌)由粉刺癌和筛状癌成分组成,两种成分相互混杂,粉刺癌成分由大的多形性实性增生的肿瘤细胞组成,伴大片中心坏死(图3)。筛状癌成分由均一的圆形细胞组成,核异型不明显,呈圆形筛孔状(图4)。两种成分相互混杂。病理诊断:(右乳)乳腺纤维腺瘤恶变(导管癌)。

2 讨论

BUZANOWSKI-KONAKRY报道在4 000例乳腺纤维腺瘤中只有5例小叶原位癌,恶变几率仅为0.1%[2]。且恶变多为原位癌,以小叶原位癌多见[3]。有些病例其恶性成分完全限于纤维腺瘤内,有些病例也可累及周围乳腺组织[4]。本例纤维腺瘤恶变中,结节与周边境界清,肿瘤浸润局限于瘤块内。

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癌的关系。Dizz NM等报道一组105例包含有癌的纤维腺瘤研究,95%为原位癌,其中导管癌和小叶癌各占一半。10例伴有浸润性癌的纤维腺瘤中,9例也含有原位癌,支持其浸润性成分起源于纤维腺瘤的观点,且纤维腺瘤内原位癌与周围乳腺的原位癌有关的病例占21% [5]。说明纤维腺瘤与乳腺癌发生有一定的联系。本例纤维腺瘤恶变为导管癌,由粉刺癌和筛状癌2种成分组成。

纤维腺瘤与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关系,乳腺囊性增生病是癌前病变,纤维腺瘤伴乳腺囊性增生病则增加了恶变的危险性;本例见导管部分囊状扩张伴大汗腺化生为乳腺囊性增生病表现。也证实了囊性增生病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

尽管乳腺纤维腺瘤中仅有极少的恶变比例,但临床处理时,还是应提高警惕,特别是对于那些发病年龄>35岁,且肿块在2.0 cm以上者,原则上应作乳房单纯切除,术后应密切随访。总体预后非常好。

参考文献:

[1] 李云英,傅西材.乳腺腺纤维瘤癌变[J].中国肿瘤临床,1994,21(10):760.

[2] Buzanowski-konakry K,Harrison EGJr,Payne WS.Lobular carcinoma arising in fibroadenoma of the breast[J].Cancer1975,35(1):450.

[3] 刘彤华.诊断病理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05.

乳腺纤维瘤篇2

关键词:  乳腺纤维瘤;睾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3年以来就诊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62例,作为试验组,同时随机选取2003年以来就诊的体检正常的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年龄13~36岁,平均28岁,其中单发乳腺纤维腺瘤30例,多发乳腺纤维腺瘤32例;对照组年龄19~37岁,平均30岁。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就诊时均于经期第2天化验血液性激素六项分泌水平,收集并统计对比。试验组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物,术后病理结果均为乳腺纤维腺瘤,将试验组62例再随机分为2组,其中31例手术后口服螺内酯20 mg,每日2次,连服1个月,作为用药组;另31例不用任何药物,作为非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后1个月再次监测睾酮分泌水平,进行统计对比。

1.3 统计学处理 用配对t检验,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用药组和非用药组有无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试验组睾酮的测定和对照组睾酮测定结果比较 对照组睾酮(37.52±9.20)ng/ml,试验组睾酮(81.39±18.17)ng/ml。

试验组睾酮的测定和对照组睾酮测定结果比较,用配对t检验,P<0.05。

2.2 用药组睾酮的测定和非用药组睾酮的测定结果比较 用药组31例睾酮(53.89±10.17)ng/ml,非用药组31例睾酮(80.40±16.12)ng/ml。

用药组睾酮的测定和非用药组睾酮的测定结果比较,用配对t检验,P<0.05。

2.3 随访 用药组手术后半年随访无复发患者,非用药组有3例复发。

3 讨论

乳腺是个内分泌器官[1],有资料证实,男性乳房发育的标本中发现了非典型增生的病理改变[2],提示激素水平的变化影响着乳腺导管的发育,男性激素分泌旺盛也会促进乳腺肿瘤的增长,本研究结果显示:有28%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睾酮分泌水平偏高,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同时,进行螺内酯治疗后,也显示用药组较非用药组有治疗价值,所以,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的导管上皮和结缔组织分离雄性激素受体,通过比较其含量的多少,对乳腺纤维腺瘤发病原因的进一步了解有很大意义,对预防复发和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乳腺纤维瘤篇3

[摘  要]  目的  探讨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手术方法,为临床乳腺疾病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43例,采用乳房后间隙手术入路,切除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对其手术切口设计、手术步骤、手术效果等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  43例患者均一次切除全部肿块,16例患者放置引,术后引流量小于10 ml后48~72 h拔除,所有病例无积液和积血,切口甲级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切口呈线状且隐蔽,乳房外观形态良好,乳房未扪及硬块和结节,乳头和乳晕感觉良好。结论   乳房后间隙入路手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手术方法可行,手术效果满意,可供临床参考采用。

    [关键词]  乳腺纤维腺瘤;手术入路;乳腺后间隙

    Ectomy of breast multiple fibroadenoma through the retromammary space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urgery method to treat breast multiple fibroadenoma Methods  Retrospectively analysis of 43 patients with breast multiple fibroadenoma were ablated through retromammary space Results   All cases were excised completely in surgery The breast shape looks well after surgery, and the sensation of nipple and areola mammae were also well Conclusion    The exctomy of breast multiple fibroadenoma through retromammary space is a feasibl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Keywords: retromammary space; breast fibroadenoma; surgery

    乳腺纤维腺瘤是妇女的常见疾病,特别好发于中青年女性。根据文献报道9%~10%女性有乳腺纤维腺瘤,而多发性占10%~15%的患者,同侧及对侧多发概率相等,外上象限是纤维腺瘤的好发部位。左乳发病率略高于右侧[1]。常规手术切除留下了不小的疤痕,影响美观,成为一些女性不可磨灭的阴影。我科自2003年3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43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经乳房后间隙入路行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切除术,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3例,均为女性。年龄16~43岁,平均221岁。未婚14例,已婚未育23例,已婚已育6例。其中左侧22例,右侧16例,双侧5例,所有的病例肿块均位于乳腺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限,一次切除肿块单侧最多5个,平均36个,双侧最多9个,平均58个。术中及术后病理切片诊断双侧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5例,单侧乳腺多发纤维腺瘤31例,单侧乳腺多发纤维腺瘤伴腺病6例,单侧多发纤维腺瘤伴乳腺钙化1例。选用腋缘切口29例,乳房下皱襞切口14例,切口长度5~7 cm。

     12  手术方法

    121  切口设计    每例患者均需常规乳房检查和术前彩超检查相结合后,明确肿块的数目和位置,并在术前皮肤上标记肿块的位置,若肿块多位于上象限,选择腋缘切口,若肿块多位于下象限,选择乳房下皱折切口。

    122  手术步骤    切开皮肤后,采用电刀切开皮下组织、浅筋膜层达胸大肌浅面,继续电刀游离乳腺后间隙,术者一只手在乳房后间隙,另一只手在乳房表面协助扪查术前标记的肿块,直至游离的范围可以扪查到术前标记的所有肿块。切除时助手将肿块推向切口方向并固定,先处理距切口最远处肿块,切除时在乳腺的背面用电刀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乳腺组织,避免损伤乳管,显露肿块后缝线牵引,于肿块旁05 cm连同正常乳腺组织完整切除,切除后创腔仔细止血后1/0丝线逐层缝合,边距在3 mm以内,再由远及近,逐个切除所有的肿块。依据手术的剥离范围和出血的多少,必要时放置05 cm直径的多孔硅胶引流管于低位引出,术后接低压负压吸引器。切口都采用5/0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术后绷带加压固定5~7 d。

乳腺纤维瘤篇4

【关键词】乳腺纤维瘤;手术;围术期;术后感染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344-02

乳腺纤维瘤为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出现的混合性肿瘤,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为良性肿瘤的75%[1]。研究显示其发生与雌激素作用有关,好发人群为旺盛时期女性,同时也可在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中出现。

本文选择200例患者进行研究,先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的选择选择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患者200例进行研究均为女性;年龄分布为36.5±15.7岁,最大年龄为55岁,最小年龄为18岁;存在既往手术史患者为35例,占17.5%。

1.2研究人群乳腺纤维瘤的诊断

1.2.1通过患者的疾病史、超声检查和体检可以对乳腺纤维瘤做出初步的诊断。体检显示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表现最常见为肿块,研究表明,大多数患者肿块是乳腺纤维瘤唯一临床症状。肿块常发部位为外上象限,一般情况下为单个肿块,但少数出现二个或更多肿块,肿块类型多呈现圆形或椭圆形,其边界清晰、表面圆滑,质地坚硬,一般与组织不粘连,可被推动。腋窝淋巴结不肿大。乳腺纤维腺瘤的肿块常被无意间发现,触摸和挤压一般没有疼痛感,也没有月经周期而发生增大或缩小的变化。少部分患者会有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增生病共同一起存在,但此种类型可有经前胀痛。

1.2.2通过病理学诊断进行确诊。病理学诊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为肉眼观察和显微镜诊断[2]。其中肉眼观察可见患者肿瘤周围出现完整纤维包膜,部分病例由于纤维包膜尚未发展成熟,呈现部分完整包围肿瘤部位。包膜特征质地坚硬,肿瘤坚韧,切开呈现边缘外翻状表现。纤维包膜成分不同其特性也不同。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纤维组织和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依照患者增生的不同比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腺病、腺纤维瘤和纤维腺瘤。

1.3研究人群乳腺纤维瘤的治疗与感染的预防

1.3.1乳腺纤维瘤的治疗方案唯一的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纤维腺瘤虽然属于良性肿瘤,但其存在癌变的可能性,故在临床上一旦发现确诊,需及时的进行手术切除。手术切除一般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进行。通过手术显露纤维瘤体后,将瘤体和包膜整块切除。且必须进行肿块病理检查,排除癌变的可能性[3]。由于目前乳腺纤维瘤手术切除难度较小,手术过程较为简单,在一般医院就可以进行。

1.3.2手术感染的预防由于手术要求较为简单,易出现手术过程中不注意规范操作等,造成部分患者出现术后感染。对此我们应注意手术感染情况的发生。首先手术过程应尽量仔细认真,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手术过程中注意尽量不使用大力挤压和牵引等方式,以免造成患者出现脂肪液化和坏死的情况。其次对于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应及时防止引流,进行抗生素的局部封闭治疗和冲洗。同时注意手术后及时包扎,防止出现包扎不正确引发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最后注意勤换药,保持伤口清洁,预防再次感染。

2结果

对200例研究人群手术后进行病理学诊断均为良性肿瘤,手术均成功进行。手术后有20例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感染,其感染率为10%。

3讨论

研究显示,乳腺纤维瘤的病因较为复杂,西医研究显示其发病与先天性因素和雌激素刺激有关[4],先天性因素即为患者乳腺小叶内纤维细胞对雌激素敏感性较高于正常人群,分析原因为此类人群其乳腺纤维细胞中雌激素受体的数量较多和功能发达等;同时雌激素过度刺激也为乳腺纤维瘤的常见病因,分析原因为患者卵巢功能旺盛、分泌雌激素较多,同时与机体和部分组织对雌激素过度刺激的敏感性有关。乳腺纤维瘤虽然为良性肿瘤,但存在癌变的可能性,因此手术切除为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最主要手段,并有不错的治疗效果。对200例研究人群手术后进行病理学诊断均为良性肿瘤,手术均成功进行。手术是治疗乳腺纤维瘤唯一有效的方法,正确地处理可降低围术期切口感染率,提高切口Ⅰ期愈合率。

4结论

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效果好,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能有效地降低切口感染率,缩短感染切口的治愈时间,临床效果满意。由于作为显示女性美的重要组织,其手术要求尽量选择开口小且手术后瘢痕小的手术方案。但由于乳腺组织较为复杂,且纤维瘤分布部位较深等原因,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预防感染,同时防止出现手术后凹陷和扭曲现象的发生,从而减少患者的经济和精神压力[5]。

参考文献

[1]李树玲.乳腺肿瘤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34-337.

[2]武忠弼,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18-1620.

[3]吴文溪.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5-160.

乳腺纤维瘤篇5

[关键词] 乳腺纤维瘤;微创旋切术;临床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a)-0179-02

乳腺纤维瘤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于青年女性的良性肿瘤,其发生于雌激素的分泌密切相关[3]。临床上主要以无痛性肿块居多。随着社会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高频多普勒B超等影像学技术的应用,乳腺小肿块的临床检出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4-5]。目前临床多采用传统的放射性切口进行手术,但由于其切口愈合后会在表面留下瘢痕,影响美观,大大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影响了其临床应用。本研究对2004年8月~2011年7月在本院就诊并进行治疗的乳腺纤维瘤患者62例中的31例,采取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8月~2011年7月在本院就诊并进行治疗的乳腺纤维瘤患者62例,年龄21~51岁,平均(35.9±8.3)岁,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放射切口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具体步骤如下:进行常规消毒后,用0.75%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根据患者症状设计皮肤切口并选择适宜的旋切刀,切开约3 cm的皮肤,旋切刀通过该切口进入乳腺内部,利用高频B超将旋切刀逐层对病灶进行切割后,利用负压将乳腺组织吸出体外。治疗后进行加压包扎,防止血肿的发生。术后动态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给予及时干预及治疗[1-2]。在手术过程中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观察美容效果、双侧对称情况、伤口愈合等临床效果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与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乳腺纤维瘤严重威胁青年女性患者生活质量的肿瘤疾病。临床研究发现乳腺纤维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因此对疾病进行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避免患者疾病恶化以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一般情况下,患者自身发现乳腺有肿块或者通过临床B超检查发现乳腺亚临床的微小结节病灶后,通常对患者实施手术切除,从而预防癌变的恶化。传统手术切除方法为放射性切口手术,虽然可以最大视野地保留肿瘤病灶及避免乳腺导管的损伤,但是由于术后容易在表面留有明显的切口瘢痕,影响美观。

本研究中发现,和对照组相比,采取微创旋切术治疗的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其原因为微创旋切术通过超声引导对病灶定位准确,且旋切刀对病灶反复切割,可达到彻底清除乳腺肿块的作用[6-8]。同时,微创旋切术通过X线或者B超引导经皮小切口后进入乳腺,其高速旋切刀可反复切割乳腺病灶,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可以获得足够的标本进行活检,使得对乳腺纤维素瘤的治疗达到高效、准确、安全、微创、美容的理想临床效果。另外,手术过程中创伤小,操作时间短,减少了术野与外界接触的空间和时间,保持其清洁度,减少了感染的发生。在术后将弹力绷带压迫包扎牢,从而减少了血肿及局部血肿的概率,但是对于发生微小钙化的乳腺病灶,对于临床医生的技术有非常高的要求,才能避免术后血肿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微创旋切术不适用于哺乳期月经期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研究发现,微创旋切术对3 cm以上的肿块清除不够彻底,应选用传统放射性切口手术。

综上可知,微创旋切术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高效、安全的治疗手段,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晓飞. 不同手术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J]. 中外医疗,2012,18(2):1-3.

[2] 邹燕鹏. 超声下微创旋切术切除乳腺良性肿块的疗效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1):58-59.

[3] 李加平,龙劲松,邱冬. 超声在乳腺病灶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中的临床价值[J]. 微创医学,2010,5(3):209-211.

[4] 应荣培. 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比较[J]. 浙江创伤外科,2012,17(2):209-210.

[5] 何兆群. 乳晕边缘切口在乳腺纤维瘤手术中的应用[J]. 中华乳腺病杂志,2011,5(6):687-691.

[6] 丁敏. 乳晕周围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2012,33(25):5437-5438.

[7] 李桂海. 乳晕边缘切口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7):164-165.

乳腺纤维瘤篇6

1.1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6~46岁,平均21岁。30例中,16~25岁20例,25~35岁7例,35~46岁3例。肿瘤直径1.0~11.5cm,平均4.1cm。单乳单发10例,单乳多发4例,双乳单发6例,双乳多发10例。

1.2方法

均在局麻下完整切除肿瘤,经病理证实为FA。

2结果

2.1痛经定义及发病率

痛经的定义[1]:凡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程度较重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者称痛经。按此标准,30例患者中有痛经者23例(76%),23例痛经患者中,单乳单发5例,单乳多发3例,双乳单发5例,双乳多发10例。肿瘤直径2.5~11.5cm,平均4.7cm。7例无痛经患者单乳单发5例,单乳多发1例,双乳单发1例,肿瘤直径1.0~3.5cm,平均2.2cm。

2.2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1:患者,23岁,14岁月经来潮,初潮1年后出现痛经,表现为行经前2d出现下腹疼痛、坠胀逐渐加重,行经第1天达到高峰,下腹部呈痉挛性疼痛,向外阴、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头昏、面色苍白、出冷汗、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难以忍受,辗转于床上,苦不堪言。16岁发现双乳多发肿瘤,行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FA;18岁双乳再发肿瘤,又行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仍为FA,2次手术后痛经症状并没有消失或减轻。22岁又因双乳多发肿瘤来诊,检查见:右乳有3个光滑的肿物,卵圆形,直径为11.5、5.0、3.5cm,几乎占据整个乳腺。左乳肿物4个,肿物直径为6.5、5.0、4.5、3.5cm,双乳已变形。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双乳肿物切除,术中发现双乳几乎无正常乳腺组织,肿物切除后相当于将双乳腺皮内切除,病理证实为FA。切除3个月后痛经症状消失。随访2年,痛经症状未再出现。

病例2:患者,46岁,15岁初潮,初潮2年后痛经,症状较例1轻,20岁右乳肿瘤,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FA;38岁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后痛经症状消失。46岁发现左乳肿瘤,来院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仍为FA。

3讨论

3.1FA和PD的发病机制

FA的发生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雌激素过度刺激或乳腺小叶内纤维细胞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异常增高有关,也可能与纤维细胞所含雌激素受体的质或量异常有关。雌激素是本病发生的刺激因子[2]。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月经时子宫内膜释放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有关,主要有PGE2和PGE2α[3]。PGE2有抑制子宫收缩作用;相反,PGE2α可刺激子宫收缩,使子宫张力增高。痛经患者子宫内膜和月经血中PG含量较正常妇女明显升高,其中PGE2α/αPGE2的比值更是明显升高。PG浓度越高,痛经越严重。PG急剧大量产生,子宫内膜必须先接受雌激素然后再接受孕激素的刺激[1]才能发生痛经。临床上用口服避孕药(如复方甲地孕酮)抑制排卵,降低血中雌激素含量治疗痛经,有效率达90%[4],反面印证雌激素与痛经有关。

3.2FA与PD的关系

以上结果可以看出FA和PD有一个共同的发病原因就是雌激素的作用,由此可解释FA伴PD的原因。病例1切除双乳腺后PD症状消失,而例2切除子宫后FA仍发生,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众所周知,激素的作用是通过与受体结合而产生,雌激素受体(ER)介导雌激素对靶器官的调控。笔者推测雌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乳腺而非子宫,当例1双乳切除时雌激素失去了作用的靶器官,抑制了雌激素的产生,从而使痛经症状消失。病例2由于子宫不是雌激素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不影响雌激素的产生,就不能抑制FA的发生。遗憾的是,由于条件的限制,本研究没能进行雌激素、孕激素、PG的测定,但笔者在临床上确实观察到了这一现象。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80.

[2]陈孝平,石应康,邱贵兴.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38.

乳腺纤维瘤篇7

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0例,选取纤维腺瘤患者32例。对其超声诊断进行观察,分析其超声图像。

结果:在30例浸润导管癌患者中,有23例为形态不规则,22例为边界不清,20例为内见点状强回声,4例为蟹足样改变。14例见血流信号,6例腋窝淋巴结肿大;在32例纤维腺瘤患者中,有19例形态规则,27例为边界尚清,2例内见点状强回声,蟹足样改变、腋窝淋巴结均为1例,无患者见流血信号。

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纤维腺瘤可通过超声图像进行鉴别和诊断。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纤维腺瘤 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213-02

对于浸润性导管癌这种疾病而言,其在乳腺癌中较为多见,占乳腺癌总人数75%左右。目前,其发病率每年不断在增加,并呈年轻化趋势。浸润性导管癌疾病早期的诊断较为重要,其对疾病的治愈起到关键作用。纤维腺瘤则多发于中青年妇女,通常在19岁以上40岁以下,在乳腺肿瘤的总人数中,纤维腺瘤占9.5%以上。为取得更为有效的早期诊断,本文对其超声图像特征进行了观察,对其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现分析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2月~2013年1月收治于本院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0例,有纤维腺瘤患者32例,患者年龄为20.5~62.5岁,平均年龄为(36.5±15.5)岁,62例患者全部为超声诊断证实,并为手术病理证实。

1.2 方法。使用规定超声诊断仪和探头频率,使患者保持侧卧位,或者保持仰卧位,患者双手臂保持上举,使腋下充分暴露,并暴露双侧。可使用直接扫查法,行纵横切扫查,范围为乳晕区和腋下,对各象限做扫查。首先采用二维超声检查,显示有无肿块,显示肿块部位,对其形态进行观察,观察其边界和内部回声,观察是否出现后方回声衰减,有无侧方声影。对肿块大小进行测量,对其纵横比进行测量。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肿块进行观察,观察范围为内部和周边,观察其是否出现血流信号,对其阻力指数进行测量,最后对腋下进行观察,观察是否出现淋巴结肿大。

2 结果

在本组62例患者中,74个肿块全部进行手术证实,并经过活检病理证实。其中浸润性导管癌35个,纤维腺瘤39个。在35个浸润性导管癌中,有左乳22个,有右乳13个;在39个纤维腺瘤中,有左乳22个,右乳17个。

从患者的二维超声表现上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有7例为轮廓规则,有23例为轮廓不规则;纤维腺瘤有29例为轮廓规则,有3例为轮廓不规则;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有8例边界尚清,有22例边界不清,纤维腺瘤有31例为边界尚清,有1例为边界不清,见表1。

从患者彩色多普勒表现上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有20例内见点状强回声,有4例为蟹足样改变,有6例为腋窝淋巴结肿大,其内及周边见彩流为14例;在32例纤维腺瘤患者中,2例内见点状强回声,蟹足样改变、腋窝淋巴结均为1例,无患者见流血信号,见表2。

3 讨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纤维腺瘤两者多为单发,其全部可以扪到无痛性肿块[2]。经过采用彩色多普勒,对肿块进行了观察,如轮廓和内部细微结构进行观察,观察肿块边界和血供情况,在鉴别肿块良恶性时,对腋窝淋巴结进行观察,观察其有无肿大,并以此作为鉴别依据。对于浸润性导管癌这种疾病而言,其在乳腺癌中较为多见,占乳腺癌总数的75%左右。浸润性导管癌发病年龄较多超过34岁,在本组30例患者中,有28例超过34岁。浸润性导管癌较多为纤维组织,其通常集合成索状,或者集合成片状,其体积较小并且质地较硬,边界呈凹凸不平状,在本组30例患者中,有23例为边界不规则,占76.6%,浸润性导管癌恶性程度通常较高,比较容易早期出现转移。在本组30例患者中,有6例为腋窝淋巴结肿大,占3.3%,内见点状强回声并且有蟹足样改变,在本组30例患者中,分别为20例和4例。其内及周边见彩流,本组中为14例。

对于纤维腺瘤这种疾病而言,其较多发生在中青年妇女中,其超过9.5%的乳腺癌总人数[1],患者年龄多为19岁以上40岁以下,在本组32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满足上述标准。纤维腺瘤通常为2cm左右,在本组32例患者中,有27例为3cm以下,其发病原因与雌激素刺激相关,较多出现在外上象限,在本组32例患者中有19例,肿瘤边界通常较为光滑,在本组32例患者中有31例边界尚清,其形态分为两种,即规则和不规则,在本组中有29例为规则,3例为不规则。纤维腺瘤患者中较少出现颗粒状钙化,在本组中仅2例,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中,大部分为少血流,或者是无血流。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纤维腺瘤超声无放射性,在对乳腺内部的观察中,其可显示其细微结构,并且可对肿物性质进行鉴别,进而帮助排除肿瘤,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中,对乳腺肿块内部进行观察,可显示其血流信号,对于新生血管而言,较多考虑为恶性[3];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观察中,超声可对其进行提示,即是否出现肿大淋巴结。但是两者存在重叠,进而较难进行区分。在超声诊断时,微粒样钙化较难显示,毛刺样结构较难显示,目前超声检查不够规范,因此应具有足够经验手法技巧,但在目前的乳腺弹性成像中,其可对肿块弹性技能型了解,进而判断肿块的性质,即肿块良恶性。

参考文献

[1] 洪筱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纤维腺瘤的超声诊断[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11):69-70

乳腺纤维瘤篇8

【关键词】 麦默通;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45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56-02

Mammotome乳腺活检系统是在B超引导下利用真空负压吸引原理进行乳腺组织微创切割术,它具有比传统的乳腺的肿物切除术更精确,痛苦更小,切口只需3-4cm,对微小病变切除更彻底,从而不影响乳腺外观。成为外科医生及爱美女性的首选。我科从2011年11月——2013年2月间,共在麦默通下行乳腺纤维腺瘤切除112例,术后恢复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12例,均为女性,年龄最47岁,最小18岁,平均34.3岁。78例患者为单发纤维腺瘤,25例为双侧乳腺单发纤维腺瘤,9例为同侧发纤维腺瘤,单纤维腺瘤直径均

1.2 微创旋切系统作用原理 Mammotome是1995年4月通过美国FDA批准的专门的微创乳腺活检合旋切系统[1]。通过上3-4mm的切口,在B超或三维立体钼靶影像的引导下,经“皮下隧道”以带有真空吸引装置的旋转内切刀进行取样,将内的肿块在内切割成一个一个的小细条,通过负压吸引随旋切针吸出体外,从而使活检成为完整连续地获得病理组织的过程[1]。

1.3 手术方式 用1%利多卡因(必要时可加入1-2滴盐酸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后在超声体定位引导下,采用微创乳腺活检合旋切系统,切除的病变组织,通过负压吸引随旋切针吸出切除的组织。整个旋切过程均在超声监测下进行,最后超声探查,明确无残留后终止旋切,吸尽局部积血,拔出旋切刀后用纱布局部压10-15min,无渗血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2 结果

112例恢复良好,术后2-3天顺利出院。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疏导 麦默通(Mammotome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术)是一项近几年开展的医疗技术,患者存疑虑心理。护士应充分理解,加强与患者的交流,耐心解释手术方式,倾听其主诉,以和蔼的态度,诚恳的语言,给患者以亲切感、安全感和信赖感,减轻其紧张、焦虑情绪[2],打消顾虑,使其安心配合手术。

3.1.2 术前皮肤准备 备皮范围:前至对侧锁骨中线,后至腋后线,上至下颌,下至肚脐,备皮应认真仔细,防止刮伤皮肤。注意保留医生划出的标记线。

3.1.3 饮食护理 局麻术前护理常规,禁食8h,禁水4h。

3.2 术后护理

3.2.1 一般护理 术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待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观察胸带是否包扎过紧,询问有无胸闷、憋气症状,局部皮肤有无发红。必要时调整胸带松紧度,教会患者腹式呼吸。术后饮食不受影响,可进普食,当天进软食,以易消化为主,少吃油炸或高脂肪食物[3]。

3.2.2 术后护理 适当活动患侧上肢,防止患肢制动过久,引起患肢麻木、可做握拳、曲肘等动作,以利于血液循环。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3.2.3 局部观察 术后应特别注意局部乳腺组织有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以便及时处理。如有轻度淤血者,经口服抗生素1周后可痊愈,如有少量活动性出血,通过局部引留加压包扎及支持治疗后痊愈。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预防出血、感染的并发症的发生[2]。

3.2.4 健康指导 出院后患侧上肢1个月不提重物,肩关结外旋幅度不宜过大,轻度活动不影响伤口愈合。肿瘤较大的患者,术后可能轻度皮肤凹陷,告知1个月左右乳腺组织会再生,不会影响美观。乳腺纤维瘤有复发的可能,每次月经后3-5d自我检查1次,3个月进行1次临床随诊,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嘱患者少穿紧身胸衣以减少的压迫感。

4 康复指导

因手术创口小,无需拆线术后2天左右出院。出院前必须告知患者目前伤口仍处于恢复期,应坚持加压包扎10天,保护手术侧,不可受外力冲击,挤压,防外伤。拆掉绷带后及时佩戴胸罩保护。对于术后出现局部血肿的患者,应进行安慰并告诉血肿吸收有一个过程,对健康无害,建议术后3个月后复查。

5 小结

总结Mammotome乳腺旋切系统是传统外科手术方法与现代高科技结合的产物,它不仅达到治疗效果,更满足了女美的需求。局麻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以其准确、微创、无痛、美容四大特点开创了乳腺疾病微创诊治的新天地[4]。

参考文献

[1] 张嘉庆.全国乳腺微创手术学习班研讨会论文集[C].专家讲座,2005:3-5.

[2] 刘芳.乳腺癌即可再造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护理,2007,8(1):347-348.

乳腺纤维瘤篇9

[关键词] 乳腺纤维瘤;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b)-192-01

现将我院近2年来400例乳腺纤维瘤病例的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2008年我院门诊行乳腺纤维瘤手术的400例患者,均有明确的病理结果。其中,男性1例,女性399例;年龄16~54岁,中位年龄35岁;既往有手术史者67例;哺乳期患者40例;绝经期患者8例。

1.2病因[1]

女性肿瘤的发病率甚高,近年来亦有上升趋势,良性肿瘤中以乳腺纤维瘤最多见,约占良性肿瘤的3/4[2]。本病产生的原因是小叶内纤维细胞对雌性激素的敏感性异常增高,可能与纤维细胞所含雌激素受体的量或质的异常有关。雌性激素是本病发生的刺激因子,所以纤维瘤发生于卵巢功能期。除肿块外,患者常无明显自觉症状,肿块生长缓慢,无疼痛,质似硬橡皮球样的弹性感,表面光滑,易于推动,月经周期对肿块的大小并无影响。乳腺纤维瘤虽属良性,癌变可能性相对小,但有肉瘤变可能,故手术切除是治疗乳腺纤维瘤唯一有效的方法。由于妊娠可使纤维瘤增大,所以在妊娠前或妊娠后发现的纤维瘤都应当手术切除。应将肿瘤连同其包膜整块切除,以周围包裹少量正常乳腺组织为宜,肿块必须做常规病理检查。

1.3 病理[3]

1.3.1肉眼所见肿瘤通常有完整的纤维性包膜,少数尚属早期包膜不完整或不清楚,肿瘤包膜为质硬的纤维膜,肿瘤实质韧,切面呈瘤实质边缘外翻状,当腺上皮较多时,质地软,有黏液感,可见小颗粒状轻微隆起;纤维成分较多时,呈灰白色,质地硬韧、当间质出现黏液变或水肿时,可见切面带有光泽,黏滑,质脆,瘤间出现大小不等的裂隙。

1.3.2 镜下所见腺上皮和结缔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根据增生比例不同分为腺病、腺纤维瘤、纤维腺瘤三种类型。

1.4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超声等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1.5防治

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乳腺纤维瘤手术难度不大,在门诊即可完成,但术后感染却时有发生,对此笔者总结出了一些防治切口感染的方法,临床效果较好。

1.5.1预防①手术细致,充分止血,防止活动性出血。术中对于血运差的、部分游离的脂肪尽量清除,防止因过度挤压、牵拉造成脂肪液化、坏死。②对于手术时间长、局部创伤大、创腔大的要进行抗生素局部封闭、冲洗,必要时放置引流。③术后局部加压包扎24 h,要松紧适宜、牢靠,既要保证敷料固定和压迫止血,又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组织缺血、低氧造成组织继发性损伤,不利于愈合。④早期换药,保持切口干燥。

1.5.2感染切口处理[4]①保护感染部位,避免局部受压,适当限制活动或加以固定,以免感染范围扩大。②理疗与外用药物应用。炎症早期,可局部热敷,或用微波、红外线等物理疗法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或局限。局部理疗时应注意,理疗机与创面的距离及温度调节,以避免因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表皮烧伤[5]。③全身支持疗法,治疗感染发生前的原发病,如糖尿病等。④切口愈合良好的,腔内少量积液的,不需处理[6];切口愈合良好的,腔内积液较多,可行静脉留置针负压引流,局部加压包扎;切口愈合不良的、有渗出的,可延长拆线时间,靠近切口边缘放置硅胶引流,创腔要用抗生素局部冲洗、封闭。

2 结果

400例患者术后病理均为良性肿瘤,手术感染率为12%,感染切口平均治愈时间为2周。

3 讨论

乳腺纤维瘤是由乳腺纤维组织和腺管两种成分增生共同构成的良性肿瘤,其发生与局部乳腺组织对雌激素作用的反应性过高有关。对于乳腺纤维瘤恶变,近年来有报道,及早手术是防治纤维瘤的有效途径。由于乳腺纤维手术对美的要求较高,一般选择切口要求小,隐蔽性强,术后瘢痕小。而乳腺腺体组织较深,瘤体的位置相对较深,这就使得手术增加了难度,造成了口小腔大,遗留无效腔,易造成切口感染,容易出现长期不愈,而愈后表面易出现凹陷、扭曲、瘢痕增生,影响美观,以上述处理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就医费用。

[参考文献]

[1]王钟富.现代实用疾病诊疗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57-358.

[2]李树玲.乳腺肿瘤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34-337.

[3]武忠弼,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18-1620.

[4]吴文溪.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5-160.

[5]陈非,梅伟.乳腺癌术后并发症103例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8,2(3):348-351.

乳腺纤维瘤篇10

【关键词】临床护理干预;乳腺纤维瘤;切除术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28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40-01近几年中,乳腺疾病的发展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乳腺纤维瘤的发病率,乳腺疾病已经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一种疾病[1]。目前,国内各大医院针对乳腺纤维瘤的治疗,一般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临床护理干预越来越被广大人民所重视。本文通过分析乳腺纤维瘤手术切除方式的临床护理干预进行全面总结,报告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从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入院治疗的138例乳腺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资料显示,患者年龄在20-28岁间,经过医生诊断,确定病情为乳腺纤维瘤,并且治疗的方法以切除方式为主。138例患者中,有100例患者属于单反性,38例患者为多发性。

1.2方法针对入院治疗的1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照患者入院的时间和顺序进行随机分配,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中采用基本的日常护理,观察组中的患者则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加上临床干预。对照组与观察组中的患者无论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患者可通过调查得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护理后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每一患者进行调查护理的满意度,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打分,100分为非常满意,75-90分之间为满意,比较满意的分数在60-75分之间,不满意为60分之下。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的患者在进行基本的日常护理,在护理期间对患者进行手术前的指导和问题讲解,并且向患者讲解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方式。

1.2.1.1术前心理的疏导患者在确定手术时间后,很多患者都会有担心、害怕等情绪的出现,尤其体现在年轻女性中,很多女性担心手术期间的疼痛感无法忍受,害怕手术失败影响今后的正常生活等很多问题。这样,护理人员要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帮助患者克服害怕的心理,减轻手术带来的负担,并且在讲解过程中,可把手术成功的案例讲述给患者,减少对手术的恐惧。

1.2.1.2术前宣教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要与患者建立好亲切的关系,这样患者才可相信护理人员的宣传教育,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目的和方法,术后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式。护理人员还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做好家属的指导工作,是家属充分的配合医院进行患者的治疗,稳定患者的情绪,减掉患者的思想包袱,这样才利于手术的成功。

1.2.1.3术中护理患者在手术之前要学会一种呼吸的方式,就是腹式呼吸法,这种方法在手术期间会得到试用,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必须学会此种呼吸方法,这种方法在手术中可减少对胸大肌的损伤,同时还可降低呼吸的平率和幅度。

1.2.1.4术后的护理方法日常护理在患者手术后,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在刚刚结束手术的患者更要仔细认真的护理。护理人员要不定时的观察患者的神志、体温、脉搏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于患者的主治医师联系,进行第一时间的就治工作。

手术后患者不能及时的行走,这时护理人员要全方面的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的基本锻炼和活动,例如:帮助患者穿衣行走,及时的告知患者家属应注意的事项,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复查。

患者在手术后还会有疼痛感觉,可以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小剂量的止疼药,但是要注意在服用药物后是否有不良的反应。患者术后的饮食要以好吸收和高蛋白的食物为主,为减少伤口的感染,拒绝辛辣食物。

1.2.2观察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的患者在护理方面上除了日常的基本护理外,增加了护理干预和加强了引流的处理方式。

1.2.2.1切口护理方法护理人员要定时对患者的手术伤口处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绷带是否有松动的现象,松紧程度是否合适,患者的身体情况是否适宜,有无其他情况的出现。患者在术后最好等到拆线后进行洗澡,避免伤口得到感染[2]。

1.2.2.2加强对引流条的处理引流条在手术后的一天内最好拔掉,这样可减少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术后要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切口处的压迫比血,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后在进行包扎,包扎过程中确保适宜的程度,保证血液循环可正常运行。2结果

138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中存在引流的患者有38例,经过手术治疗后,引流现在明显得到减少;对照组中有经过手术后病情加重变化为恶性肿瘤,还有患者出现了创伤血肿的现象。

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达到很高,观察组中的患者有60%非常满意,对照组中非常满意度达到了40%,其他患者基本达到满意。3讨论

乳腺纤维瘤一般都是良性,发生成癌症的几率很小。目前治疗此病的唯一方法为切除,但是这种病情一般发生在年轻的女性身上,对女性来说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在手术前要与患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确保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去面对手术,这样不仅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还可减少患者的恢复时间。临床上的护理干预不仅缩短了患者的治愈时间还在事实中证明了,由此可知,针对乳腺纤维瘤的患者,做好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文献

[1]李贞采.乳腺纤维瘤手术的临床护理心得[J].中国保健营养,2012,(1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