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税率十篇

时间:2023-04-09 11:30:43

增值税税率

增值税税率篇1

【关键词】增值税 简并 税率 公平

一、我国增值税的现行税率

目前,我国增值税的标准税率为17%;为了公平税负、节约资源等原因对一些生活必需品、农业用品和文化用品等设置了低税率13%;对出口商品和劳务实行零税率;特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征税率为3%,适用简易办法的依照3%征收率减按2%征收。另外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一般为3%,小规模纳税人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或经营旧货时依照3%减按2%的征收率征收。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征收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时,如果分别核算不同税率(征收率)的销售额时,就可以分别计算征收增值税;如果未分别核算销售额时,就需要从高适用税率(征收率)。

“营改增”全面扩围后,征税范围扩大的同时,在原有的税率基础上新增加了两档税率,对于基础电信服务、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建筑服务、邮政服务、交通运输服务、不动产租赁服务适用11%的低税率,对于增值电信服务、金融服务和部分现代服务适用6%的低税率(部分现代服务业中的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适用17%的标准税率)。“营改增”新法规中提出了一系列过渡性的政策?q?,其中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售自己开发的开工日期在2016年4月底以前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以及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租其2016年4月底以前购买的不动产,可以选择使用简易计税办法依照5%的征收率计算纳税。对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个人将购买不够2年的住房对外出售的,依照全额按5%的征收率计算纳税;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的非普通住房对外出售的,以卖房收入减去买房价款的余额按5%的征收率计算纳税;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的普通住房对外出售的,则免于征收增值税。对于别的城市,个人将购买不够2年的住房对外出售的,依照全额按5%的征收率计算纳税;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的住房对外出售的,免于征收增值税。当前“营改增”实施后新增两档低税率(11%、6%)存在一定的必然性,主要是为了保证相关行业纳税人整体税负水平有所下降,有利于“营改增”改革的有序进行。

二、增值税税率简并的作用

(一)能够达到减少税收征收管理人力成本、资金成本的效果

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成本与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成本呈负相关性,多档税率(征收率)并存不但提高了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成本,也提高了税务机关的税收征收管理的人力成本、资金成本。多档税率(征收率)使税务机关需要更多的人力、时间对企业进行税务稽查。所以对增值税税率进行简并可以合理减少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程序,降低税务稽查的工作量,降低税收征收管理的人力成本、资金成本。

(二)能够达到减少重复征税现象的发生,维护增值税抵扣链条完整性的效果

现行我国增值税税制,多档税率(征收率)并存造成部分企业的销项税税率与进项税税率不一样,造成“低征高扣”或“高征低扣”的现象经常发生。对增值税税率进行简并,可以降低不同企业适用不同的税率引发的差距,达到进项税税额充分的抵扣效果,从而更好的维护了我国增值税税收抵扣链条的完整性,减少重复征税现象的发生。

(三)能够达到减少偷税、漏税现象发生的效果

增值税多档税率(征收率)并存会大大增加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成本,助长纳税人的偷税、漏税的侥幸心理。所以对增值税税率进行简并,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促使纳税人依法纳税,有效抑制纳税人偷税、漏税现象的发生,减轻政府税款流失的风险。

三、增值税税率简并的建议

增值税税率的简并建议:在兼顾效率、公平的税收原则下,充分考虑增值税节节征收、环环相抵的链条特征,简并增值税税率档次,规范、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达到税收负担公平、提高税收效率的目标。

(一)适时合并减少增值税税率档次

从构建公平市场竞争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降低征管难度和成本角度看,应该适时推进我国增值税税率档次的简并。依据我国实际情况并结合国际经验,我国增值税税率的理想模式为“1档标准税率”加上“1档低税率”,并辅助以出口零税率和1档征收率。从理论上讲,增值税单一税率最有利于发挥增值税中性特征,但增值税在税负承担上又具有累退性特点,因此很多国家一方面避免设置太多档次的税率,另一方面又需要对基本生活用品适用低税率以弱化其累退性。出于发挥我国增值税中性作用并兼顾弱化其累退性作用的考虑,建议设置1档标准税率对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征税,设置1档优惠税率,征税对象针对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例如生活必需品、农业用品和文化用品等。经济放缓情况下,理应适当降低税率,有利于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二)根据我国现行的增值税政策,规范、完善抵扣链条

我国增值税有环环抵扣、节节征收的特征,纳税人购进货物不能抵扣的进项税税额,都会成为购货方多负担的税额,所以范抵扣是纳税人税负公平的关键。主要措施:销售免税货物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免税仅限于对本单位货物本环节免征增值税,不应影响免税货物流转方向,更不可以使税负向后面的环节转嫁。

(三)逐步缩小增值税优惠税率适用范围

多档税率所呈现的弊端越来越被重视,一方面多档税率(征收率)的遵从成本和效率成本不可忽视,另一方面多档税率(征收率)违背了增值税的中性原则。免税政策更加切断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容易导致重复征税,从而造成经济扭曲,但考虑到增值税单一税率在税负承担上的累退性特点,为确保公平的收入再分配,需要设置必要的增值税优惠税率。“营改增”后,我国优惠税率适用范围较为广泛,这是我国推动“营改增”的必要政策选择,但长期来看,我国增值税税率改革需在简并税率档次的基础上,逐步缩小增值税优惠税率适用范围。

注释

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

参考文献

[1]梁季.我国增值税税率简并:与市场资源配置机制的对接、改革设想与路径分析[J].财政研究,2014(9).

[2]崔军,胡彬.我国增值税改革的路径选择[J].税务研究,2015(6).

[3]包秀娟.2009.适当弱化中国增值税累退性的构想[J].沈阳大学学报,5.

增值税税率篇2

关键词:增值税;税率;免税;国际比较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4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89-03

增值税是我国的第一大税,对税收的调节作用以及社会福利水平具有重要影响,下面本文以增值税税率为切入口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希望能对我国今后的增值税改革起到参考作用。

一、国际上增值税标准税率的设置情况

从分布上看,欧盟国家的增值税标准税率一般分布在15%-25%之间。根据欧盟税法的指令,欧盟国家的标准税率不得低于15%,虽然其对最高标准税率没有规定,但是各国一般不超过25%。特殊地,匈牙利在2012年将其增值税标准税率调整为27%,首次超过了25%。非欧盟国家中,除了冰岛和挪威增值税标准税率维持在25%上下,大部分国家税率水平在5%-20%范围内浮动。相较于欧盟国家,非欧盟国家标准税率的分布范围更广。总体来看,OECD国家增值税标准税率主要分布在15%-25%,税率较为稳定。

从趋势上看,OECD国家增值税标准税率自2008年开始呈现缓慢上升走势。提高增值税率的原因主要是出于财政收入的考虑。由于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各国经济不景气,企业和个人的收入水平较低,且短期内难以恢复,导致所得税收入相应减少,而提高增值税税率有助于增加增值税税收收入,缓解其财政紧张的局面。

二、国际上增值税低税率的设置情况

(一) 低税率设置级次和水平范围

除了智利和日本,几乎所有的OECD国家都设有一档或多档低税率,但是大多数OECD国家含有的低税率级次不多,以2-3档为主,其中,通过对比较低税率级次的加权平均数(EU 2;NO-EU 1.5)可以得出,欧盟国家比非欧盟国家的税率结构更加复杂,低税率级次更多。

总体来看, OECD国家(除了智利和日本)普遍都设置了国内零税率,而较低税率分布范围为5%-8%之间。具体来说,欧盟国家受欧盟税法影响较大,其较低税率分布在5%-10%,而非欧盟国家则分布在7%-8%之间。

(二) 低税率税目和引入原因分析

1.低税率税目。国际上一般对如下几种商品和劳务适用低税率:一是生活必需品(如医疗,食物,水);二是公共服务(如公共交通,邮政服务,公共媒体);三是具有社会意义(如慈善服务,文化,体育)或有助于就业的劳务或产品(如劳动密集型服务);四是享受特殊税收优惠的地区(岛屿,远离都市的地区,边境地区)。

2.国际上低税率引入的原因和效果分析。国际上在增值税税率结构中引入低税率往往是出于以下原因:一是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或者减弱其累退性;二是促进对“有益品”(如文化产品、教育)或有正外部效应的商品(如节能设备)的消费;三是促进劳动密集型服务的供给。但是根据国际上已有研究成果及改革情况,总体上低税率的政策效应并不显著。

(1)对生活必需品课征低税率难以兼顾公平,反会增加征管成本和遵从成本。通过对在贫困家庭总支出中占较大份额的商品和劳务,即生活必需品(如食物和水),按较低的税率征税,政策意图的最初导向是希望减轻低收入家庭的税收负担,增强增值税的公平性。但是现实情况是,高收入者通常消费数量更多、价格更高的生活必需品,因此在总量上享有更多的税收支出。另外一个实践难点是对生活必需品的界定:即便是生活必需品也区分昂贵和一般,但是低收入家庭显然消费不起昂贵的生活必需品,如果政府的意图是减轻低收入家庭的税收负担,就有必要进行区分,但是显然这会显著地增加征管成本和遵从成本。

2001年,南非将石蜡的增值税率调整为0,但是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的税收好处没有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同样地,法国在2009年将餐饮业增值税率从16.5%降低至5.5%,法国政府期待餐饮会大幅地降低价格、提高工人薪资或者创造就业,但根据法国国家计量经济研究所(INSEE)的追踪结果,法国餐饮业在2009年6月份仅降低了1.1%,8月份降低了0.2%,9月份降低了0.1%,10月份反而上升了0.1%, INSEE同时论证了消费者只能享受30%的增值税减税好处。大部分的税收好处被中间商吞食,但这背后的代价却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大幅流失。而近期的OECD研究显示增值税中存在的复杂的税率级次和大量的免税项目不利于纳税人遵从税法以及税务机关的征管。

(2)低税率天然地使富人在“有益品”消费中受惠更多。对“有益品”适用低税率的争议比较大,例如对文化活动适用低税率,可能不会达到预期的政策效应,因为富人对文化活动的消费较多,而穷人消费的较少,所以富人很可能享受更多的税收好处。

(3)对技术含量低的劳务适用低税率有助于其劳动供给。对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劳务(如修理、园艺、理发)适用较低的税率更加有效率。如果对这些劳务征收较高的税率,就会提高这些劳务的价格,打击了高技能从业者对这些劳务的消费热情,他们可以通过自己从事低技能劳务来回避税收的影响,但是这不仅会降低对社会中低技能劳务的需求,也会影响高技能从业者在高技术含量劳务上的时间投入。反之,如果给予低技术含量劳务低税率可以有效地促进其劳务供给。

(三) 零税率

增值税的零税率是指提供的商品和劳务不再含增值税,即对企业免征增值税且允许抵扣进项税额。各国一般都对出口的商品和劳务实行零税率(即出口零税率),使得出口商品和劳务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以鼓励出口,扩大对外贸易,增强市场竞争力。此外,部分OECD国家还设有国内零税率,其税目设置符合国际上低税率税目设置的一般规律,如爱尔兰、英国等国家对生活必需品,如食品、服装、药品、书刊等实行零税率,澳大利亚对诸如健康医疗、下水道及排水系统、国际运输和国际漫游通信服务等公共服务实行零税率,新西兰对盈利机构应税活动的供给等对社会产生正面效应的活动给予零税率的优惠。

三、国际上增值税免税的设置情况

免税是指企业或进口商品的任何人既不用缴纳本阶段的增值税,也不能抵扣进项税额的一种安排。因为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有时又被称为“进项税”。

(一) 免税引入原因及局限性

各国之所以引入免税机制,主要有如下原因:一是对某些具有社会正效应的商品和劳务予以支持和鼓励,如教育、慈善等;二是考虑到有些商品和劳务的征管难度大,如金融保险业等,对其免税可降低征管成本;三是希望通过免税项目来弥补增值税的累退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增值税免税政策在效率和公平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破坏增值税的税收中性。免税破坏了增值税抵扣链条,制约了增值税中性作用的发挥,干扰了正常的投资决策和经济行为,还可能引发避税逃税问题。如在销售的中间环节对A材料免征增值税,A材料销售给下一环节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后,其所含的进项税额无法抵扣,这就意味着有一部分增值额被重复征税,非但不会降低税负,还会造成终端消费价格的上涨,引起经济的低效率;但是如在销售的最终环节免征增值税时,对增值税抵扣链条不会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税负。

2.增加征管成本。免税增加了政府的征管成本,现代企业的产品种类和生产结构日趋复杂,免税产品和应税产品较难区分,即使能够区分,两者的交易额也难以计算,这给政府的征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不利于税制公平性的实现。伦敦财政研究所赞助的 Mirrlees Review 声称,在英国取消所有的低税率和免税项目,将增值税税率统一为15%可以使最贫困的30%居民受益。可见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更有利于低收入群体,反之规定大量的免税项目对弥补增值税累退性的作用并不大。因此与其借助增值税来实现公平性目标,不如通过个人所得税的直接调节作用更有助于实现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

(二) 免税项目

各国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都明确列举了商品和劳务的免税项目。OECD最新的2012年消费税报告总结了OECD国家的增值税免税现状,它将免税项目分为标准免税和其他免税两个类别。

标准免税是OECD国家普遍设置的免税项目,例如:出于社会原因,对医疗、教育和公益事业免税;出于征管原因,对金融保险、小规模企业免税;出于历史原因,对邮政服务、土地建筑交易、不动产租赁等免税。而其他免税项目包括文化、法律救济、公共交通、公墓、垃圾和环保材料、供水、贵金属、特定的农业输出等。免税项目因国而异,但总体而言,OECD成员国除标准之外的免税项目十分有限。

四、我国增值税税率现状和政策建议

(一) 我国增值税税率现状

1994年以来,我国VAT的标准税率一直稳定在17%,符合OECD国家标准税率的一般水平;低税率仅有一档,为13%,高于OECD国家的一般水(下转第88页)(上接第90页)平,且低税率税目主要是粮食、水等生活必需品,饲料、化肥等农业用品,以及图书、报纸等文化用品,与国际上低税率税目设置情况一致。另外,我国仅对出口商品和劳务实行零税率。

2012年起,我国进行增值税试点改革,新增两档低税率,对交通运输业适用11%低税率,对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鉴证咨询服务等部分现代服务业适用6%低税率,对有形动产租赁适用17%标准税率,对试点地区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的国际运输服务、向境外单位提供的研发服务和设计服务实行零税率。

我国目前的免税项目较多,《增值税暂行条例》对古旧图书,避孕药品和用具,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等免税。此外,国务院还规定了较多的其他免税项目,如销售自产的再生水、以废旧轮胎为全部生产原料生产的胶粉、翻新轮胎,以及污水处理劳务等。

(二) 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的分析,本文认为我国在今后的增值税税率改革上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值税税率设计应该尽可能简单化,即将低税率和免税的设置控制在最低限度,从而降低征管成本和遵从成本;二是如果一定期间需要存在一定的免税项目,应当尽量避免中间环节免税;三是提高对增值税调节效应的认识,尽管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不能够完全消除其累退性,但是能够提高增值税的效率,这更有助于实现再分配目标;四是实现公平收入分配,单纯地依靠增值税并不效率,应当增强个人所得税等直接税的收入调节功能。

参考文献:

[1] OECD (2012), Consumption Tax Trends 2012: VAT/GST and Excise Rates, Trends and Administration Issues, OECD Publishing.

[2] Quote from the 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draft chapter of the July 2008 Mirrlees review of U.K. taxes; Crawford, Keen, and Smith, supra note 11.

[3] Go, Kearney, Robinson, and Thierfelder, supra note 10, at 6.

增值税税率篇3

关键词:增值税下调;个税新政;企业税务筹划;思路

一、增值税下调背景下我国企业税务筹划措施

(一)采购环节

企业向上游企业进行采购货物时,可利用不含税费的金额进行报价,并和供应商签订协议,在合同内容中需明确采购物品的价格以、增值税率、价税总计等等。增值税的最主要特点是“不含税价”,企业合同内容、发票价格和会计核算都是按照价税分离的模式开展的,增值税下调将提高企业的盈利空间。

(二)合同环节

企业在增值税下调的背景下需重新修改拟定合同的内容,企业需依据国家税务政策的变动主动调整税款的处理方式,并以实际发生的税率缴纳税款,以不影响产品的不含税价格为主要目的。例如,企业和销售商A签订合同时,采用的增值税率为16%,但是当履约时增值税税率已经调整至10%,那么企业需开具10%的增值税发票,销售商A的不含税价保持不变。因此,当企业销售商品时,需及时签订含税合同。例如,甲企业出售一批原材料给乙公司,其增值税率是16%,甲乙企业签订的含税合同价格是500万元。增值税率为16%时,乙公司需支付给甲公司500万元,那么甲公司的销项税额就是500万/(1+16%)*16%=68.97万元。增值税率为13%时,乙公司需要支付给甲公司500万元,但是甲公司的销项税额就是500万/(1+13%)*13%=57.52万元。通过对比可知,甲公司可通过增值税政策的调整获利11.45万元。因此可见,在增值税减税前,销售企业应以签订含税合同为主,购买企业以签订不含税价格为主。

(三)增值税下调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我国增值税税率下调2018年5月1日、2019年4月1日两个时间点,本文选取部分制造企业的财务数据以2018年5月1日降税税率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知,企业增值税税率调降1个百分点,如果以10000为计算单位,企业实际减少增值税额为73.6元,这对于小微企业而言效果不甚明显。其次,由于企业经营对象的不同,我国企业获得进项税额抵扣的额度也不尽相同,特别是交通运输行业,我国交管部门规定,我国于2014年停止了危险品运输公司新增汽车运输,但是于2018年废除了该项规定,我国危险品运输企业新增汽车数量较多,可从中发现,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进项税抵扣金额实现大幅度增加。因此,危险品运输企业的税负压力大大下降,反观其他行业减税压力不太明显。基于此政府于2019年4月1日再次大幅降低增值税税率,减轻企业税负压力。,目前企业在增值税发票管理环节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应逐步简化增值税发票的流程,不仅需重新设定增值税制度,还需主动强化中小企业的纳税意识,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双方联动的风险抵御机制,加大力度对增值税发票环节进行监控,对纳税人的发票使用情况进行管理。我国税务主管部门还可积极借鉴国外发票管理措施,尽快取消纳税人获发票的约束条件,保护纳税人的正当权益。

(四)增值税下调背景下企业的会计处理方式

企业于2019年2月和甲公司签订销售合同,销售价格为500万元(含税),2019年4月前后确定销售收入所涉税金是不同的,4月前确认收入为431.03万元,适用增值税税率16%,应缴增值税68.97万元,4月后确认收入为442.48万元,适用增值税税率13%,应缴增值税57.52万元,增值税相差11.45万元。以增值税税率13%为例会计处理方式如下:借:应收账款——甲公司500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44248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75200企业收到甲公司支付的货款,会计处理如下:借:银行存款5000000贷:应收账款——甲公司5000000总而言之,增值税下调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益处,企业可站在不同的利益角度科学调整纳税筹划方案,进而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二、个人所得税调整后对企业的纳税影响

(一)新个人所得税修订内容

新实施的个人所得税方案中明确提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从原有的3500元/月上调至5000元/月,这种调整方案表示,我国单位员工的实际发放工资也有所增加。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月收入20000元的单位员工,其税收负担明显减少,对于高工资人群,其缴纳税额呈现不同程度的上调。在本次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中最大的亮点便是扩税率级距,不断优化个税结构。以我国现行的工资标准所得税为基础,不断优化税率差距,分别是扩大3%、10%、20%三个级距,对于经营所得,也将适当调整各自税率级距。我国专家学者曾支出,专项附加扣除个人负担将更加符合个税的基本原理,也有助于我国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不断完善税制公平。当然,我国税收制度公平性的实现,主要在于个税制度的实施情况,这还需国家一系列配套制度的落实。例如,综合计征需对单位员工应税收入进行多方考量,需现代技术的信用体系的技术支撑,本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将对工资、劳务报酬、特许经营权等多项劳动型所得进行计征,也标志着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逐步迈进“综合税制”,此种做法更具备现实意义。在新实施的个税法案中,我国对综合免征收税的范围进行细化,我国单位员工劳动所得均计入其中,按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这对单位员工最大的影响便是,单位员工的工资,或者兼职收入,都需统一进行纳税,二者不存在明显区分。对于临时工作人员而言,新个税法案将免征税调整至5000元/月,传统的个税方案是通过按劳分配的方式进行分发工资,在新个税法案下,临时工作人员无论是报酬或者是工资,都需按照年度进行计算,年度收入减去6万元后再进行缴税,换句话说,临时工作人员的年薪在6万元以内的,将免除个人所得税。

(二)新个人所得税背景下企业的纳税筹划措施

(1)综合所得的企业纳税筹划。企业职工的收入组成了基本薪酬,由于我国职工实施综合征收制度,并且是按照企业员工的年度工资收取,因此传统的纳税筹划思路不再适用于企业计划。依据新个人所得税税法规定,企业缴纳个人所得税金额为职工年薪去除6万元,同时减去专项扣除以及其他扣除费用。因此我国企业需重新审视低收入职工的名义工资,不断提高职工的其他福利待遇,企业为了不断降低纳税金额,应积极考虑如何增加企业员工的各类扣除项,进而降低应纳税额。(2)股息和红利的企业纳税筹划。第一,专项资金。依据我国实施的《个人所得税实施管理办法》规定,居民个人获得的储蓄利息免征收所得税,企业可基于此帮助员工完善理财计划,积极鼓励本企业员工参与基金投资计划,以此获得一部分输入,尽管企业并非直接增加员工的收入,但是企业通过为员工提供科学的投资计划帮助员工获得额外输入,可也间接的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第二,股利或者红利以股票形式向员工发放。我国税法规定,我国居民买卖股票获得的收入是免征收所得税的,从我国政府制定的角度看,我国政府是鼓励居民进行个人投资。因此,我国企业处于上升期时,可对企业高管人员实施股利激励机制,在适当减少薪酬分配的同时,积极鼓励企业高管人员增资扩股,进而避免企业缴纳高额的所得税。

(三)企业实施新个税筹划思路

企业在纳税筹划环节,结合政策风险和资本风险,我国企业可从宏观角度重新规划纳税计划,企业可协调下属各个子公司措施,促使子公司形成协同效应,进而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从微观角度分析,企业可制定全方位的纳税筹划方案,企业设定多元化的纳税筹划方案具备较低的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也可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企业可从提高员工的纳税筹划意识,强化员工的纳税意识,与此同时,企业可畅通内部沟通渠道,保证下属子公司和各个员工都及时了解到高管人员制定的纳税方案,避免沟通不畅通导致的风险。

增值税税率篇4

关键词:机电安装企业;增值税改革;企业风险;影响分析

1两种税率,两类纳税人

机电安装企业属于建筑行业中的专业分包单位,行政上属于住建局管辖。行业的准入门槛高,一般要求企业雇佣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员,仅有少数企业拥有住建局颁发的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很多没有资质的企业为了承揽业务,都存在挂靠,租用有资质企业证书的行为。这类企业用工成本低,运营成本低,没有固定从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经常借用他人资质低价中标,然后临时雇佣施工人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也是近年来主管部门严厉打击的对象。机电安装企业的经营行为,存在机电设备销售和安装两种经营纳税行为,严格意义上属于混合销售。以通风空调的专项安装为例,国内目前的通风空调设备商较多,知名的品牌有格力、美的、约克、大金等。这类企业往往都有严格的批发制度,机电安装企业多从企业采购通风空调设备并由商开具设备类增值税专用发票。由于采购进货的时间差异,伴随多次的税率调整,存在多种税率混合的情况。另一个方面由于施工进度的原因,从设备进场安装到验收完毕至少存在3个月以上的时间差。对于上述的财务操作,应该根据当时与建设单位(总包单位)签订的合同,开具对应税率发票,采取先进先出的处理原则。由于机电安装企业一般同时承揽多项业务,因为建设(总包)单位的实效性要求,对于除设备销售以外的安装经营行为,一般会采取合作的形式,让一些具备安装能力的组织和个人参与具体的安装施工。企业派驻项目经理监督安装技术和质量,并承担对应的责任。该类组织或个人,开具的多为专项劳务发票。此类业务的财务操作需要依据合同,可以由经营部开给建设(总包)单位开具安装费发票,或者开具安装辅材类发票给机电企业,有机电企业开具辅材销售发票给建设(总包)单位。

2招标产生的各类风险

由于机电安装企业的特殊性,企业的取得项目多为公开招标方式,企业只能依据招标文件的项目清单报价,对于实际施工可能造成的偏差无法准确预计,报价后由于建设(总包)单位更改图纸等原因,包括由于现场条件受限而更换的安装技术,使用的专业的吊装设备等,造成的额外成本增加。此类风险应做详细的事前管理,转嫁安装风险给施工第三人,明确与建设(总包)单位签订合同的明细条款,对于增加工作量和施工技术难度更改施工方案的明确费用标准和承担主体,确保企业利润损失最小。招标活动的本身是保护招标人和中标单位两者的利益,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需要缴纳招标金额2%,最高不超过80万的投标保证金,从缴纳保证金到招标结束,并公示结束才会退还给,至少占用35天以上。如果企业同时在投多个标段,流动资金压力巨大。对于此类风险,企业应该自身做客观评估,对于风险较大,中标概率不高的标段,选择性参加,严格控制企业自有现金流量。同时企业中标后还需要缴纳一定数量的履约保证金,此类保证金需要严格要求,收到甲方合同预付款后,方可缴纳。对于过程中设备采购款,建议可以和上游供应商沟通,账期结算。诸如空调设备等可以采用先安装内部管路和室内机,在依据进度款支付进度安装室外机组,同时对于大型设备可以采用6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企业短期融资压力。

3安装施工中的风险

安装施工是最关键的过程,是企业能否盈利的重要保证,因为前期的各项不可控成本或者说是控制在建设(总包)单位的费用成本,企业能自身调控的也就是企业的安装施工成本。此类风险控制最大的因素其实非财务因素,而是安全因素,企业最大的效益是施工安全。最大化的保证操作工人的人身安全和设备使用安全,进行安全教育,严格安全措施。适度的转嫁风险和合作施工的第三方,控制人、机、物、料的使用或者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固定安装总价和辅材的消耗使用量。

增值税税率篇5

关键词:增值税;核算教学;效率提升

一、当前增值税核算教学的现状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关于增值税的相关内容时,需要学生首先明白税款的抵扣制度,这是增值税的核心要义。因为增值税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度,也就是说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使得产品的价值得到了提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渐明白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只要有相应价值的附加,就会产生对应的税款。在关于增值税款的计算方面,需要会计人员能够从增值税的核算、相应的账务处理以及增值税的申报这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并且教师需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当帮助学生扫清相应的知识难点,还要将理论上的碎片化知识进行统筹讲解,以此提升学生对于增值税内容的整体认知。但是在当前的中职会计增值税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升入的实践学习,使学生可以完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目标。并且以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并不能够满足学生日后的实际操作需求,会导致学生理论能力低下,并且处理实际问题的水平不足。需要教师在相对有限的时间里,为学生讲解更多的增值税相关知识,以此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体验。同时,教师为学生介绍更多的实际案例,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楚自己日后需要处理的相关业务流程。故而,从现实意义的角度来看,教师需要着重提升学生对于增值税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增值税核算教学问题和分析

(一)理论同实际脱节,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增值税在税务法律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一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税种。在中职的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紧跟时代的要求,不断提升中职学生的会计知识水平,从理论的角度展开教学,切实转变职业教育对于学生的偏见。因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试教育残留下的痕迹十分明显,对于学生而言并没有太多实用性的内容。故而,教师需要尽可能提升学生对于会计以及相关增值税知识的学习兴趣。因为,目前来说中职教师普遍在授课过程中以讲解为主,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关于增值税的相关理论知识对于学生而言的重要性。教师需要首先向学生进行说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原则上必须采用一般计税方法,其应纳税税额的基本计算公式为:应按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因为教师的讲解相对而言更偏向于理论知识的认知,所以学生的实际只是理解会更加偏向于认知层面,一旦学生步入社会岗位会,很难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归根结底还是教师的教学脱离了实际。教师需要从中吸取教训,将增值税的相关理论和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确保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实际爱你能力相匹配。

(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在目前的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多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够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应用此种教学方法,学生对于增值税的相关知识了解到理论的层面,学生只是单纯的记录和接受,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长期的偏理论教学会导致学生的只是学习热情逐渐消减,不利于学生的求知和进步,同时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会偏颇,不利于长期的会计教学。因为增值税知识的教学难度相对较大,所以需要学生配合教师的基础理论知识讲解。基于个人的授课喜好,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以此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来为学生创设问题化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够在相关增值税的问题下情景下进行思考,进而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采取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创设增值税处理的相关情景,学生能够感同身受,体会进行增值税问题处理时的注意事项,进而学生可以有效提升自己对于增值税问题的处理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其他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效率。

(三)增值税教学难度大,学生容易混淆

不同于学生学习的其他税种,学习增值税的知识需要学生具备极强的理论分析能力,并且注重实践的运用。因为增值税的知识同其他税种的知识有近似的部分,所以学生经常会在定义的层面产生混淆的状况。其中会涉及不同的侧重点,这便要求教师在授课时需要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进行细致的讲解。教师需要为学生理清不同税种之间的区分点,找到介绍不同税种的切入点,而后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此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因为会计是一门要求非常精确的学科,需要教师拥有严谨的执教态度,学生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步理清纳税义务人、纳税环节、对应税率以及纳税期限等内容。例如,增值税和消费税均可以归到流转税中,但是他们两种税的构成要素有各不相同。所以这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分类知识,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分类。

三、优化增值税核算教学的措施

(一)改革现有的教育措施

教师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增值税的相关教学改革。其一,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知识实践的教学。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税务实践能力,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大量的税务教学实训,来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增值税知识的理解水平。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适当补充一些关于增值税纳税筹划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可以从中加深自己对于纳税知识的理解。

(二)进一步完善评价措施

中职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以及扎实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需要严把学生质量关,进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当对学生有一个相对公平的评价,评价的过程需要教师做到“重过程,轻结果”,从学生的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教师应更加看重学生的综合实践成绩,调整实践成绩所占的比重,进而确保学生能够有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状态。

(三)采取多种有效教学方法

在中职会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执教水平,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需要为学生进行案例的模拟,分析相应的案例作为问题的突破口,进而提升学生的知识带入感。学生可以有效理解对应增值税核算方法应用的具体环境。再者,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为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使得学生能够开展积极友好的知识讨论,进而提升学生的只是理解效率。

增值税税率篇6

关键词:纳税筹划;兼营;混合销售

中图分类号:F71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7-0014-02

现行增值税的适用范围尚未扩展到社会的所有经济活动,例:对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事业,文化体育业、服务等行业不征收增值税,而征收营业税。而纳税人在生产经营中,企业不可能单一地从事增值税规定的项目,也不可能单一地从事营业税规定的项目,形成了兼营或混合销售行为,由于增值税与营业税的税率不同,从而为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

一、对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动的纳税筹划

所谓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是指纳税人生产或销售不同税率的货物,或者既销售货物又提供应税劳务。例:某商业企业既销售税率为17%的家电产品,又销售税率为13%的农机产品,既从事增值税应税货物和劳动的销售,又从事营业税应税劳务的行为。按税法规定,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者应税劳动,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从高适用税率。以上税法规定,纳税人可以选择是否分开核算,来筹划是缴纳增值税还是缴纳营业税。

按照增值税纳税人与营业税纳税人的计税原理来看,增值税的计算是以不含税的销售额为计税基数的,一般纳税人是以增值额为计税基数的,而营业税是以营业额为计税依据。一般情况下,假如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则要比较一下增值税的含税征收率和本企业所适用的营业税税率,如果企业适用的营业税税率高于增值税含税征收率,则选择不分开核算。反之,则选择分开核算有利。假如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因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得到抵扣,而营业税可以抵扣的项目很少,通常情况下选择分开核算,分别核算更有利。

二、混合销售行为下,选择有利于纳税人的税种

所谓混合销售行为是指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增值税应税货物又涉及非应税劳务。出现混合销售行为,涉及的货物和非应税劳务只是针对一项销售行为而言的。也就是说,非应税劳务是为了直接销售一批货物而提供的,二者是紧密相连的从属关系。

对于混合销售行为来说,如果发生混合销售行为的企业同时兼营非应税劳务,应分析应税劳务的营业额是否超过总销售额的50%,如果非应税劳务年营业额大于总销售额的50%,则该混合销售行为不缴纳增值税,反之则交营业税。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筹划时,是选择作为增值税纳税人还是营业税纳税人,可以通过增值率判断法进行判断。

从增值税与营业税的计税依据来看,一般纳税人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作为计税基础,而营业税纳税人是以营业额作为计税基础。在销售价格一定的情况下,税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增值率的大小,对于增值率高的企业,因可抵扣率较低,选择营业税纳税人有利,对于增值率低的企业,可抵扣率较高,选择增值税纳税人有利。在增值率达到某一数值时,两种纳税人的税负相等。这一数值我们称之为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

增值率=[SX(]增值额[]销售额[SX)]

一般纳税人的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A:当销售额含税时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税额=[SX(]含税稍售额[]1+增值税税率[SX)]×增值税税率-[SX(]含税购进额[]1+增值税税率[SX)]×增值税税率=[SX(]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SX)]×增值率×增值税税率

应纳营业税税额=含税销售额×营业税税率

当两者税负相等时,其增值率为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即:

[SX(]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SX)]×增值率×增值税税率=含税销售额×营业税税率

当增值税税率为17%,营业税税率为5%时,则含税销售额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为:

[SX(]含税销售额[]1+17%[SX)]×17%×增值率=含税销售额×5%

增值率=34.41%

即销售额和购进额为含税价格时,当增值税税率为17%,营业税税率为5%时,

增值率>34.41% 选择营业税纳税人

增值率<34.41% 选择增值税纳税人

增值率=34.41% 缴纳营业税和增值税相等。

B: 当销售额不含税时: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税税率-不含税购进额×增值税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税税率×增值率

应纳营业税税额=不含税销售额×营业税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为:

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税税率×增值率=不含税销售额×营业税税率

当增值税税率为17%,营业税税率为5%时

不含税销售额×17%×增值率=不含税销售额×5%

增值率=29.41%

即销售额和购进额为不含税价格时,当增值税税率为17%,营业税税率为5%时,

增值率>29.41%选择营业税纳税人

增值率<29.41%选择增值税纳税人

增值率>29.41%缴纳营业税和缴纳增值税税负相等

同理得下表:

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

三、将混合销售中征收营业税的业务单独经营,分别核算,分别纳税

企业的销售活动除了销售商品取得销售收入外,经常还会收取一些价外收入。例如用自己的运输工具运送商品收取的运费、装卸费等。按照税法规定,这些价外收入属于混合销售行为,应并入销售额,计征增值税,这些收入因可抵扣的项目少,从而会增加企业的纳税负担。而有些企业这类业务量较多,为了提高服务质量而配备了较多的运输工具,并且混合销售行为占有较大比重。此时,企业可以采取分立或分散的形式专门设立独立核算的运输公司,企业的采购,销售的运输业务交由运输公司承担,则生产公司可抵扣7%的增值税,运输公司只按3%税率计征营业税,在生产淡季,运输公司还可以对外提供运输服务,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益。

对兼营或混合销售的业务,还可以通以延缓纳税期限,减少计税依据,销售折扣等方法进行纳税筹划,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增值税税率篇7

        关键词:新增值税条例;纳税人身份;税收筹划

        2008年11月10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第538号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随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008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细则)也获得通过,新修订的条例和细则于2009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行。这次修订是国家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所作的最大范围的修订,新条例及新细则在内容方面的调整必然导致增值税税收筹划在多方面出现相应的变化。

        一、新条例相关内容解读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根据纳税人经营规模大小及会计核算健全与否,将增值税的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对于一般纳税人,实行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税款制度,需要准确计算其每期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增值税税额。而对于小规模纳税人,则只须按其销售额根据征收率简单计算应纳增值税税额,同时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其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新条例不仅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的身份认定标准作了修改,还在税率方面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进行了调整,其变化具体内容如下:

        1.两类纳税人身份认定标准

        根据新条例相关规定,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纳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的,为小规模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上的,为一般纳税人;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含80万元)的,为小规模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上的,为一般纳税人。

        2.两类纳税人税率及征收率

        根据新条例相关规定,一般纳税人在国内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和进口货物适用的基本税率为17%,特定货物销售或进口货物适用的优惠税率13%;对于小规模纳税人在国内销售货物和提供应税劳务适用的征收率将原来的4%及6%统一调整为3%。

        二、增值税纳税人身份选择的具体税收筹划

        1.增值率税负平衡点比较判断法

        从两种增值税纳税人的计税原理看,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计算是以增值额作为计税基础,而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是以全部销售额(不含税)作为计税基础。在销售价格相同的情况下,税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增值率的大小。在增值率达到某一数值时,两种纳税人的税负相等。这一数值称之为税负平衡点增值率,也叫做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以下我们来看看其推导过程:

        (1)新条例下增值税的计算公式

        增值率=(不含税销售额-可抵扣购进项目金额)÷不含税销售额×100%

        增值率=(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销项税额×100%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率×增值税税率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征收率

        (2)不含税销售额情况下,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的推导过程

        当两类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税额相等时(即税负平衡时),则: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

        即: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率×增值税税率=不含税销售额×征收率

        增值率=征收率÷增值税税率   (公式1)

        (3)含税销售额情况下,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的推导过程

        若销售额为含税销售额时,要将其转换为不含税销售额,转换公式如下:

        一般纳税人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

        小规模纳税人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当两类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税额相等时(即税负平衡时),则: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

        即 [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增值率×增值税税率=[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征收率

        即:增值率=[征收率×(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1+征收率)](公式2)

        在销售额为不含税时,当实际增值率等于平衡点增值率17.65%(或23.08%)时,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税负相同,选择哪一类纳税人身份对纳税人而言在纳税负担方面没有差异;但当增值率小于平衡点增值率时,即小于17.65%(或23.08%),一般纳税人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更具有降低税负的作用,小规模纳税人税负重于一般纳税人;而随着增值率的上升,一般纳税人的优势越来越小,当增值率大于平衡点增值率时,即大于17.65%(或23.08%),小规模纳税人税负轻于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更有降低税负的优势。

        在销售额为含税时,当实际增值率等于平衡点增值率20.05%(或25.32%)时,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税负相同,但当增值率小于20.05%(或25.32%),一般纳税人更具有降低税负的作用,小规模纳税人税负重于一般纳税人;而当增值率大于20.05%(或25.32%),小规模纳税人税负轻于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更有降低税负的优势。

        2.抵扣率税负平衡点比较判断法

        在税收实务中,根据计算公式,一般纳税人税负高低,一方面取决于销项税额的多少,但也取决于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的多少。通常情况下,在销项税额不变的前提下,若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较多,则适宜作一般纳税人,反之则适宜作小规模纳税人。当抵扣额占销售额的比重达某一数值时,两种纳税人的税负相等,称为税负平衡点抵扣率,或称之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抵扣率。其推导公式如下:

        进项税额=可抵扣购进项目金额×增值税税率

        增值率=(销售额-可抵扣购进项目金额)÷销售额

        即:增值率=1-(可抵扣购进项目金额÷销售额)

        即:增值率=1-抵扣率 (公式3)

        根据增值率税负平衡点比较判断法部分的公式推导,我们将公式3代入公式1和公式2,可以得出抵扣率税负平衡点公式

        (1)不含税销售额情况

        抵扣率=1-(征收率÷增值税税率)     (公式4)

        (2)含税销售额情况

        抵扣率=1-[征收率×(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1+征收率)]         (公式5)

        这就是说,在销售额为不含税时,当抵扣率为82.35%(或76.92%)时,两种纳税人税负完全相同;当抵扣率高于82.35%(或76.92%)时,一般纳税人税负轻于小规模纳税人,适宜选择作一般纳税人;当抵扣率低于82.35%(或76.92%)时,则一般纳税人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适宜选择作小规模纳税人。

        而当销售额为含税销售额时,当抵扣率为79.95%(或74.68%)时,两种纳税人税负完全相同;当抵扣率高于79.95%(或74.68%)时,一般纳税人税负轻于小规模纳税人,适宜选择作一般纳税人;当抵扣率低于79.95%(或74.68%)时,则一般纳税人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适宜选择作小规模纳税人。

        不论哪种税收筹划,在筹划过程中,我们必须贯彻合法原则,在进行纳税人身份税收筹划过程中我们必须以现行税法及相关法规、规章为法律依据,同时要注意税收筹划是个综合性整体行为,我们在进行增值税纳税人身份选择时还要考虑增值税其他方面的税收筹划以及其他税种的税收筹划,综合衡量,防止顾此失彼。

参考文献:

增值税税率篇8

关键词:增值税;转型;比较;建议

中图分类号:F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3-0046-02

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流转税一直是中国的主体税类,其收入占到整个税收收入的一半。但中国多年来一直实行生产型增值税,企业在购进机器设备时缴纳了进项增值税之后,不能从企业销售产品的销项增值税中得以抵扣。这种重复征税不仅加大了企业负担,而且对企业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形成负激励。本文介绍了法国、英国、德国、韩国等国家关于增值税制度中的相关规定,从比较借鉴的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增值税制度的建议。

1 国外增值税制度简介

1.1 法国的增值税制度

增值税问世于法国。早在1954年,法国即在原流转税的基础上建立了增值税,并逐步扩展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1968年扩大到商业零售环节,农民也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实行增值税,1978年进一步扩大到与经济、生产直接有关的设计师、建筑师、工程师等自由职业者身上,最后形成了现行的增值税模式。2004年,法国增值税收入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为16.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3%。

总的来看,法国增值税几乎涵盖了商品或劳务的生产、销售的所有经营活动,基本上覆盖所有的经济领域(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领域)的所有应税交易行为。对于纳税人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中所含增值税税金允许一次性扣除,实行的是消费性增值税。

在税率方面,法国是实行的多档税率结构,包括标准税率(19.6%)、低税率(5.5%)、特别税率(2.0%)和零税率。一般的商品和劳务都要征收增值税,免税范围十分严格。

法国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征管制度,这也是其成功经验。法国税法明确规定,增值税纳税人必须强制性进行税务登记,没有依法进行等登记的企业主将受到惩罚。当纳税人拖欠税款或不缴纳税款时,税务人员不需要经过法院,就可以执行税收强制措施。事后如果纳税人不服,可以向法院上诉。

1.2 德国的增值税制度

德国于1968年1月1日正式推行增值税制,以取代多年实行的一直延伸至零售环节征税的“阶梯式”的销售税。经过近30年来的不断改进与完善,德国的增值税制度已日趋合理,征收管理也较为规范并积累了经验。目前,德国的增值税是仅次于个人所得税的第二大主体税种。

德国实行全面型增值税,规定增值税纳税人为从事商品销售和提供劳务的企业主以及从事进动的任何人。劳务征收范围包括劳务的自我供应和私人使用、除土地外的其他不动产出租业务、商从事的劳务以及部分金融活动、出租契约、建筑活动、运输活动等。在税率方面,德国的增值税实行三档税率制:标准税率(普通税率)、减低税率(特殊税率)和零税率。其中,标准税率适用于一般交易和商品的进口;减低税率适用于家养动物、鱼、肉、奶、茶、水果、植物、谷物、自来水、文化用品等46种特种物品;零税率则适用于商品出口。

1.3 英国的增值税制度

20世纪70年代初,鉴于西欧各成员国都普遍推行了增值税。英国于1973年改革了商品课税制度,将购买税和特别就业税调整合并为增值税,并使该税成为英国间接税中的一个最主要税种,其税收收入通常占全部间接税收入的50%一60%。

英国实行的是消费型增值税,即对纳税人购入的所有物品或劳务所含的增值税予以扣除。增值税纳税人为从事商品销售和提供劳务的企业主以及从事进动的任何人。除政府通过税法特案规定免征增值税的交易项目外,企业主从事任何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的活动,都要缴纳增值税。至于从事进动,不论是企业主还是非企业主,除特殊规定外,都有就进口行为缴纳增值税的义务。

英国的增值税实行三档税率制:标准税率(普通税率)、低税率(特殊税率)和零税率。目前,标准税率为17.5%,低税率为5%。在免税方面,英国增值税的免税分两种类型:一种是通常意义上的免税,即免缴销项税金,但进项税金不能获得抵扣,称为“不可抵扣的免税”;另一种是零税率,即在免缴销项税金的同时还可以对全部的进项税金进行抵扣,称为“可以抵扣的免税”。现阶段,不可抵扣的免税主要适用于:①购置不动产;②企业的转让;③某些金融业务;④邮局提供的通讯及其他劳务(如电话服务、保险、教育、火葬、体育等)的供应。零税率主要适用于食物、水、书籍等商品和劳务以及所有出口商品和劳务。

1.4 韩国的增值税制度

韩国1977年正式实施增值税,是世界上实行增值税比较成功的国家之一。韩国采用消费型增值税,税率为10%,实行单一税率。一部分纳税人和我国一般纳税人的计税方法相同,这部分纳税人占全部纳税人30%左右,余下的70%纳税人采取简化纳税的方法(即我们所说的小规模纳税人),税率也为10%,不像我国对小规模纳税人另行规定征收率。

1.5 东盟国家的增值税制度

东盟国家中引入增值税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印尼,印尼把对于间接税改革的重点放在了改革销售税上,并以增值税方案(包括增值税和奢侈品消费税)取代了销售税。改革时增值税税率统一定在10%,增值税在最后的消费阶段征收,除个别情况外,国内消费的商品几乎没有免税和低税率的待遇。从2004年起,印尼将分阶段对所有商品征收增值税、奢侈品消费税和进口关税。增值税改革不仅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而且还增强了税收制度的公平性,提高了效率,税收的中性作用得到加强,国内原来重复课税的问题也缓和了,同时增值税对物价的影响也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贫困阶层的利益,增值税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

菲律宾已经采用了税率为10%的增值税,2005年5月,菲律宾参议院批准了《增值税法案》,新的《增值税法案》取消了一些产业先前享有的免缴增值税的特权,这些行业包括电力、航空、航海等,依据该法案,菲律宾的增值税在税收收入中的比重将由原来的10%提高到12%。泰国也引入了增值税,目前的增值税税率为7%。新加坡开征增值税时间较晚,到1994年才进行了一次以建立商品服务税(也就是增值税,税率为3%)为中心的税制改革。

综上所述,实行增值税的国家大都采取消费型增值税制度,征税范围广泛,从农产品销售、工业制造、一直实行到批发、零售和劳务。国家在征收管理方面注重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从技术上保证了增值税征收的效率和对纳税人的监督及管理。

2 完善我国增值税制度的建议

2.1 进一步扩大扣税范围,将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纳入扣税范围,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增值税是中国的第一大税种,自1994年以来,增值税收入在税收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中一直居于首位。增值税税基转型改革面临的最最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在改革的过程中,使增值税收入的减少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为此可先实行较窄范围的消费型税基,然后在过渡到纯粹的消费型税基。从国际经验看,大多国家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的国家,都曾对投资品做出过特别的过渡性规定。如法国,德国等。可将建筑安装业、交通运输业和电信行业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一并纳税口税范围,实行彻底扣税的消费型增值税,以根除生产型增值税的种种弊端。目前制约增值税能否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的关键因素是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

目前实行增值税转型,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估计不会给国家财政造成太大的压力。其一,目前国有企业欠税十分严重,且许多欠税是难以收回的,该征消费型增值税后,将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纳入扣税范围,可以抵减欠税,消化一部分减收因素;其二,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延长了增值税的“链条”,增强了增值税的内部制约作用,减少部分税收流失,增加一部分收入。第三,由于增值税转型后可以降低企业投资成本,相应增加企业的利润,企业所得税会有所增加。此外,也是更为重要的是,从中长期来看,消费型增值税理顺了经济关系,增强了经济活力,并刺激非政府投资,拉动了积极增长,也会相应增加财政收入。

2.2 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以保持增值税的链条完整,促进增值税的规范化管理

从本质上讲,增值税征税范围愈广,税基愈宽,越能发挥增值税的中,此外,按照增值税多环节征收原则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对于完善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也很有好处。

现行增值税主要覆盖商品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建筑安装业、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信以及其他劳务服务等仍实行营业税。这使得增值税链条不够完整,不利于生产性劳务进项税款的合理抵扣,不利于发挥增值税的普遍调节功能,还造成管理上的困难。

事实上,商品和劳务在交易中是密切相关和相互包容的,因此在增值税的设计中,理想的做法是商品和劳务采取同样的税收待遇。但由于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会相应的缩小营业税的使用范围,而营业税是地方政府的重要税种之一。因此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的改革要考虑对地方财政的影响,中央需要对地方财政利益进行调整,而且有一定的难度。

面对这种局面,扩大增值税范围的改革应按照平稳过渡,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开展。可以根据增值税的属性和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应是首先将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建筑安装、交通运输、仓储租赁、邮电通讯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在条件成熟时再将销售不动产、部分服务业和娱乐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仅将比较难于管理的金融保险业和部分服务业暂时保留征收营业税。

2.3 进一步缩小增值税减免税优惠范围,以维持增值税扣税链条的完整性

对确实需要减免的产品和项目,可由“直接免税”改为“先征后返”;另外,对一些过渡性的优惠措施,要认真清理,该取消的要坚决取消。尤其是民政福利企业,在企业组织形式上变化很大,应尽快取消对民政福利企业“先征后退”的优惠政策,恢复征税。

2.4 加强增值税的管理,进一步加快“金税工程”建设,确保足额依率征收入库

相对而言,消费型增值税比生产型增值税较易管理,尤其在固定资产的处理上,强化征收管理既可以防止税款税款的流失,增加收入,又可以减少税收征管成本,节省财政支出。计算机征管可以大大提高征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税务部门应该继续重视和加强计算机的征管和稽核,加快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税收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法国税制[Z].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财政部税收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德国税制[Z].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增值税税率篇9

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后,增值税就成为我国第一大税种。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由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 ,税制设计更趋合理。我国目前营业税涉及8个行业9个税目,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

由表1可知,增值税主要涉及销售或进口货物,提供加工及修理修配劳务,征收范围明确而广泛。劳务(除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外)则统一征收营业税,原因在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程度和税收征管水平低,进项税额少、税源分散。统一征收营业税,不仅易于计算税款,保证财政收入、稳定纳税人负担,而且也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对于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之所以征收增值税,原因如下:(1)对这些劳务征收增值税可以保证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2)有助于防止纳税人将货物销售行为转化为劳务交易,降低适用税率规避税收。

根据图1可知,2006-2010年间,增值税占税收总额的结构比重较大,平均超过30%,而营业税占税收总额的结构比重相对较少,平均低于15%。增值税在2008年之前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2008年之后由于增值税转型,其占税收总量的结构比重下降,而营业税与此相反,自2006年以来,一直呈现出逐年递增之势。从税收总量分析,增值税的征收额为营业税征收额的两倍还要多。但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新的经济形态不断出现,货物和劳务的界限日趋模糊,我国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所暴露出来的税制矛盾问题也日益突出。

数据来源:国家税务总局网站

二、中国增值税改革的方向:扩大征收范围

(一)增值税“扩围”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增值税与营业税并存违背税收公平原则

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只就本环节的增值额纳税,具有税收中性的特点。而营业税实行全额征收,重复课税严重,一些纳入营业税征收范围的行业购进原材料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增加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如:建筑业,该行业的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时所购进的原材料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则显然会抬高该行业的整体税负。纳税人在相同利润水平下,由于分属不同税种的征收范围,则其税收负担明显不同。因此,增值税、营业税征税范围及税率的差异性进一步放大了两税并存所导致的纳税人税负失衡的程度。

此外,我国目前实行的消费税制度仅就增值税征收范围内的一些产品选择性再征收一道消费税,而对于营业税征收范围内的一些奢侈性消费行为,尚未征收消费税,同样不符合税收公平原则,导致行业性歧视的出现。

2.增值税与营业税并存不符合税收效率原则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分工精细化的发展,增值税在消除重复征税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营业税的存在使得行业上、中、下游抵扣链条不统一,不利于社会分工的发展。比如:上游提供劳务的部门不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下游单位就不能抵扣;下游单位可能会选择自己提供该劳务,但下游单位提供该项劳务的社会成本高于上游部门,从而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

对经济业务征收增值税时,分工协作和自给化生产总税负相同,有利于社会分工的发展及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而营业税分工协作和自给化生产总税负存在差异,导致整个行业为了降低税负,可能实行“大而全”或“小而全”的生产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3.增值税、营业税并存增加了税收征纳成本

(1)两税并存,导致税务机关征税成本上升。经济业务中总有一些属于应纳增值税范围和应纳营业税范围的边缘地带,导致国税局与地税局重复课征或漏征。比如:运输服务与货运业务,对运输费作为价外费用征收增值税还是作为交通运输业缴纳营业税,目前税法对此存在分歧。再如混合销售行为,增值税和营业税在纳税上并存且互有交叉,这也成为税收征管的难点。

分税制改革以来,增值税和营业税归属于不同税务机关负责,国税和地税出于各自的考核要求和绩效,在争取将纳税人纳入自己管辖范围时必然会产生矛盾。增值税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营业税中铁道部、银行总行、保险公司集中缴纳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部分归地方。这种收入分配格局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会优先考虑缴纳营业税的企业,从而影响地区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

(2)两税并存,导致纳税人纳税成本增加。增值税纳税人无法从营业税纳税人处取得进项税额抵扣凭证,营业税纳税人无法抵扣购进增值税应税货物和劳务的进项税额,致使增值税抵扣链条在社会化大生产中断,造成重复课税。

两税并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我国于2009年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的效果,不利于营业税纳税人享受增值税转型带来的一系列好处。目前实施的消费型增值税并非完全意义上的消费型增值税,对具有个人消费性质的小汽车、游艇等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对于转让不动产和无形资产征收营业税。营业税全额征收无法刺激营业税纳税人像增值税纳税人一样更换机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也不利于资本有机构成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租赁业和建筑安装业。

(二)增值税“扩围”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1.增值税“扩围”涉及的财政体制问题

中央税和地方税的划分是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财政分权的前提下,税收划分将直接影响到各级政府财政收支平衡、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提供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均衡。我国现行的增值税与营业税都属于中央地方共享税,其中,增值税的75%归中央所有,25%归地方所有;而营业税除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归中央所有,其余部分归地方所有。

显然,营业税是我国地方财政收入的首要税种。实行增值税“扩围”改革后,必然涉及增值税收入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分成问题。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分税制改革思路如下:

(1)将扩围后的增值税新增行业与增值税的性质及原增值税的分成机制相结合,适当调整增值税在中央和地方的分成比例;

(2)在调整分成比例后如果出现财政缺口,可以通过其他地方税的收入以及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来弥补。

2.取消营业税涉及的国地税机构改革问题

目前,我国增值税及营业税中属于中央的部分由国税系统征收,营业税中属于地方收入的部分由地税系统征收。进行增值税扩围改革后,将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并入增值税之中,使得征税主体的确定也会有所改变。除了收入的归属之外,还要考虑税基的性质,即税基流动性强的行业应当由国税系统征收,如金融业、邮电通讯业等;而税基流动性弱的行业应当由地税系统征收,如建筑业、房地产业等。

此外,按照中央和地方税务机关征管范围的划分要求,纳税人要使用两套申报电子设备或软件申报纳税,这无形之中会相应增加纳税成本,所以,政府应统一国地税征管信息系统,降低征税成本,提高征税效率。

3.增值税“扩围”行业的税率考虑

在增值税扩围改革中,税率是最重要的一个税制要素,对此必须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1)对改革前后的税负衔接问题的考虑。这就需要在保持原有税负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慎重确定新纳入增值税范围的行业的税率,以保证改革的平稳推进。笔者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重点税源数据进行推算,得到以下增值税税率设计结论,如表2所示。

注:本表所涉及的税率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重点税源数据推算。

因此,综上考虑,我国各行业的增值税标准税率应该设定为15%,低税率为10%,小规模纳税人税率维持3%不变。这样,保持适当的行业税率水平有利于平衡各行业的利益关系,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中国增值税改革:扩围行业的税制设计

(一)物流业

1.行业特征分析

物流业是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实施有机结合的活动的集合。该行业属于生产性、充分竞争的资本密集型微利行业,具有以下特点:地域、时间跨度大;前期投入大,包括租赁或自建仓储库、职工费用、交通工具等;物流业经营稳定性差,随着需求、供应、渠道、价格的变化,行业利润受制于多个因素。

2.物流业税制设计

在营业税税目中没有设计“物流业”。这里将现行营业税法规中涉及到物流业的政策归纳如表3所示:

现代物流是一体化和集成化的经济运动过程,运输、仓储、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以及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都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内在联系,按照目前税法要求,兼营行为和混合销售业务无疑将物流业的价值流转过程割裂,导致重复征税和增加税负。物流业根据营业额实行全额征税,不能抵扣进项税额进而造成重复纳税。比如:仓储环节支付仓库的租金是不能抵扣的,这会虚增营业税税基,造成重复课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208号)规定:“对纳入试点名单的物流企业及所属企业将承揽的运输业务或仓储业务分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可以按照差额征收营业税。试点企业将承揽的仓储业务分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应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付给其他仓储合作方的仓储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征收营业税。”其他非纳入试点单位发生上述业务只能全额征税,影响小型物流企业与大中型物流企业的公平竞争。在实际经营中,物流企业承揽的一体化物流业务,需要通过多种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航空等进行运输,在现行税收政策中并未明确规定是否可以将分给以上不同种类的运输单位运费抵减,并按差额进行纳税。

物流业中的仓储、等业务开具服务业发票,营业税税率为5%,交通运输按3%的营业税税率开具发票,运费发票可以进行增值税抵扣。因此,一些自开票纳税人便将以上业务混淆核算,全部开具运费发票,偷逃营业税,增加下一环节增值税抵扣额。按照增值税抵扣政策,物流企业只能就运输收入向客户开具运输发票,而且物流企业必须具备运输发票自开票资格,否则发生运输业务只能到指定部门代开发票,而代开的运费发票是不能抵扣增值税的;仓储、等其他业务只能开具服务业发票,而客户取得服务业发票也是无法抵扣增值税的,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3.物流业征收增值税的税制设计

(1)计税依据:提供服务向对方收取的全部营业收入和价外费用。

(2)适用税率:当前主要有两种方案:

其一,针对物流业微利的特点,在基本税率下,给予物流业10%或13%的优惠税率,保证增值税扩围后基本不增加物流业的税负。其二,一律实行17%的标准税率,维护增值税税率的统一性和“宽税基、简税制”的要求。但会增加当前物流业的税收负担,增加改革阻力。 综上所述,物流业的税制设计如下表所示:

(2)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国内物流公司,可享受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免征优惠政策。

配套政策 (1)按一定比例减征物流业的所得税;

(2)允许物流业基础设施和设备加速折旧;

(3)降低物流企业为公共服务的仓储设施占地的土地使用税税率及房产税税率。

(3)发票管理:物流业纳入增值税范围后,将使用税控装置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增值税抵扣凭证,既从根本上解决了运输发票抵扣问题,也有效地降低了税收征纳成本。

(二)建筑业

1.建筑业税制特征分析

建筑业涉税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建筑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会耗用大量的建筑材料,同时还存在附带销售建筑材料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这些原本属于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但现行增值税将建筑业排除在外,进而出现了视同销售、混合销售、兼营行为等一系列特殊情况,使得增值税和营业税的税制都显得不那么规范。

(2)如果继续对建筑业征收营业税,不但会造成增值税制的扭曲,还会导致社会再生产中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链条中断,加大征收成本。

(3)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增值税转型改革,扩大了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可以抵扣,就使得有些一般纳税人不愿意再接受建筑安装业得发票,而是希望取得购进固定资产的销售发票。这样就使得一部分建筑安装企业受到影响,使他们的发展收到一定的抑制。因此,将建筑业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也是部分建筑安装企业的迫切要求。因此,从社会角度分析,对建筑业改征增值税存在着一定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2.建筑业征收增值税的税制设计

(1)税率的设计。据统计部门测算,如果营业税改增值税后的标准税率为17%,则相当于原建筑业营业税的税率为2.50%;如果营业税改增值税后的标准税率为13%,则相当于原建筑业营业税的税率为1.91%;如果营业税改增值税后的标准税率为17%,则相当于原建筑业营业税的税率为1.47%。无论将增值税的税率定为以上三种中的哪一种,对于建筑业来说,与原营业税相比税负有所降低。

(2)税收优惠的设计。如果给予建筑业一些税收优惠,则无论将增值税的标准税率和低税率定为多少,测算出来的建筑业的增值税税负都是负的。因此,给予建筑业税收优惠会导致政府征不到税款的情况,因为建筑业的增值额是较低的。所以,尽量不要对建筑业实行差别税率,可以采用其他的优惠政策。

(三)房地产业

1.房地产业税制分析

房地产业是以土地和建筑物为经营对象,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以及维修、装饰和服务的集多种经济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是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带动性和风险性的产业。当前房地产涉及税种包括:房产税、契税、营业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和耕地占用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房地产企业主要涉及以下三种营业税应税业务:房屋租赁;转让土地使用权;销售不动产。当前我国对房地产业征收营业税基本以全额征收为主,差额征收为辅,者极易导致税负不公平,不符合简化税制的税改要求。

当前我国对房地产业征收的土地增值税,按照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和四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征收。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增值税进项抵扣和所得税的成本扣除。土地增值税收入相对比较小,但是其税基并不小。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税务部门很难计算房地产的真实成本,许多地方税务部门按照销售收入的1.5%-2.5%预征土地增值税,造成实际征收率偏低。

增值税转型后,企业购进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机器设备可以抵扣进项税额,但是房产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开具不动产销售统一发票。等量金额投资于房地产与投资于机器设备相比,同样提高了资本有机构成,但税收成本有天壤差别。而房地产企业由于大多不属于一般纳税人,其所购进的原料和机器设备不能享受增值税抵扣政策,所以当前税制对房地产企业更新技术设备不具有激励效应。

2.房地产业征收增值税的税制设计

在设计不动产增值税时,需要寻求不动产开发、转让、保有三个环节课税的协调机制。流转税易于转嫁,在将房地产业纳入增值税时,应考虑不增加房地产企业的税负为基本要求,防止房地产企业通过提高房价将税负转嫁给消费者。

(1)计税依据:出售房产取得的收入和价外费用。

(2)税率:欧盟国家的经验表明,对住房设施用品的供给和新建楼房整体供给采用不同的税率,就会产生税收扭曲,导致纳税人通过调整税目进行逃税。由于房地产业与建筑业紧密相关,所以在设计税率时,应与建筑业使用相同税率,减少偷逃税款行为的发生。

(3)税收优惠:欧盟大多数国家和拉美国家对于二手房销售和房屋租赁免征增值税。我国也可以借鉴,并赋予纳税人申请免税和放弃免税的权利。

(4)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5)与按其他税种的配合:开征增值税后,针对土地增值税与增值税、所得税可能存在重复课征问题,在未来的房地产业税制改革中,应逐步取消土地增值税。针对“十二五”税制改革期间,我国可能普遍开征房产税,应协调不动产转让环节与持有环节的税负水平。

(四)金融业

1.金融业营业税制分析

(1)现行金融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营业税负担偏高。我国现行金融业营业税的税率为5%,而其他行业,如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等税率为3%。同是高利润的行业,金融业的税率明显偏高。加之基于营业税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又会进一步加重金融业的税负水平。

(2)金融业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存在问题。金融业营业税的计税依据为全部营业额,如贷款业务,其营业额为贷款利息收入,而不是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之间的差额。虽然我国已经对增值税和营业税规定了不同的适用税率,增值税的适用税率明显高于营业税的适用税率以平衡不同计税依据带来的税负不公平现象,但这其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同时,金融业为提供金融服务所购进的货物中包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因此造成了金融业同时承担增值税和营业税,税收负担明显偏高。

(3)金融业处于社会再生产的中间环节,对其征收营业税会使得上一环节征收增值税的企业在获得金融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后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其进项税额也就无法抵扣,导致增值负担虚增。因此,对于这笔业务即征收增值税又征收营业税,不免造成重复课税;同时,金融业投入到其他行业所包含的营业税无法抵扣,购进货物所承担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也同样无法抵扣,这些都会相应地增加整个社会的纳税成本。

2.金融业征收增值税的税制设计

(1)金融业税制设计的难点分析。首先,金融业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其提供金融服务所收取的价格中除了增值额以外,还包括通货膨胀等因素在里面。因此,我们可能存在无法准确确定增值额的情况。其次,金融业提供的金融服务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时,支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也会增加准确计量计税基础的难度。最后,金融业所包括的业务类型很多,对其采取统一的征收方式是不现实的,适合某一业务的征收方式可能对另一业务并不适用。

(2)税率的确定是整个金融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核心问题。其基本原则应该为保证税负不变。经有关部门测算,如果维持增值税税率17%不变,则金融业的税率相比征收营业税时税率有所提高;如果将增值税的税率定为13%,则金融业的税率与征收营业税时税率基本不变;如果将增值税的税率定为10%,则金融业的税率相比征收营业税时税率有所下降。考虑这种情况具体设计方案为:

1)将增值税的基本税率定为17%,而对金融业实行13%的税率。

2)将增值税的税率统一定为17%,而对金融业的某些业务给予一些税收优惠,比如:不征税、免税及零税率等。在设计这些税收优惠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增值税抵扣链条的中断,所以,可以采用一些变通的情况,比如采用免税的时候,也可以允许抵扣一部分进项税额。

参考文献

[1]汤贡亮.中国税务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0.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3]黄桦.税收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姜明耀.增值税“扩围”改革对行业税负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

[5]高培勇,张德勇.“十二五”时期的中国财税改革[M].北京:中国财经科学出版社,2010.

[6]孙钢.增值税“扩围”的方式选择[J]. 地方财政研究,2011.

[7]平新乔,张海洋,梁爽,郝朝艳,毛亮.增值税与营业税的税负[J].财政与金融,2010.

[8]赵丽萍.关于增值税的扩围改革[J].税务研究,2010.

增值税税率篇10

对增值税纳税人资格的税务筹划,就是通过对纳税人税负差异的分析,科学地选择纳税人身份,以降低税负,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2008年11月10日,国务院颁布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增值税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差别待遇,为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性。

一、两种纳税人的纳税比较

1.两种纳税人的区分标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降低了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在新标准下,小规模纳税人是指:(1)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2)除前一条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

2.两种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对于一般纳税人在国内销售货物、应税劳务和进口货物适用的基本税率为17%,特定货物销售或进口适用的照顾税率为13%;对于小规模纳税人在国内销售货物和应税劳务适用的征收率统一调整为3%。

3.就税收负担而言,两种纳税人各有利弊:从进项税额看,一般纳税人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小规模纳税人不能抵扣,只能列入成本,这是一般纳税人的优势。从销售看,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销售方在销售时,除了向买方收取货款外,还要收取一笔增值税款,其税额要高于向小规模纳税人收取的税款。虽然收取的销项税额可以开出专用发票供购货方抵扣,但对一些不需专用发票或不能抵扣进项税额的卖方来说,就宁愿从小规模纳税人那里进货,在商品零售环节尤其如此。从税负上看,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并不一定高于一般纳税人,如果企业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较少,而增值额较大,就可以使一般纳税人的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

二、两种纳税人身份的筹划

常用的对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进行筹划的方法有三种,这里先对两个关键词进行界定:

其一,文中的应税销售额是指不含税销售额。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一般纳税人将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采用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合并定价收取的方法,这样就会形成含税销售额;另外小规模纳税人在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时,只能开具普通发票,取得的销售收入为含税销售额。

其二,文中的增值率被界定为增值额与销售额的比值,其中增值额=销售额-购进额。

(一)增值率判断法

从两种增值税纳税人的计税原理看,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计算是以增值额作为计税基础,而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是以全部收入(不含税)作为计税基础。在销售价格相同的情况下,税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增值率的大小。在增值率达到某一数值时,两种纳税人的税负相等。这一数值称之为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

增值率=(不含税销售额-可抵扣购进项目金额)÷不含税销售额×100%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率×增值税税率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征收率

当两者税负相等时,则有:增值率=征收率÷增值税税率,此值即为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

例如,当税率=17%,征收率=3%时,增值率平衡点=3%÷17%×100%=17.65%。说明当增值率为17.65%时,两种纳税人税负相同;当增值率低于17.65%时,小规模纳税人税负重于一般纳税人,适宜选择一般纳税人;当增值率高于17.65%时,一般纳税人税负高于小规模纳税人,适宜选择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率判断法得出的纳税平衡点如表1:

总体来说,在增值率较低的情况下,一般纳税人比小规模纳税人有优势,主要原因是前者可抵扣进项税额,而后者不能。但随着增值率的上升,一般纳税人的优势越来越小。在非零售环节,一些毛利率较的企业,如经营奢侈品或富有弹性的商品时,小规模纳税人很容易通过降价来达到尽可能高的利润,而又少纳税。在零售环节,一般纳税人的优势地位更不显著,由于小规模纳税人按 3%的征收率纳税,其不含税收人较高,当进销差价达到一定程度时,小规模纳税人的利润可能超过一般纳税人。

(二)可抵扣购进金额占销售额比重判别法

从另一角度来看,一般纳税人税负的高低取决于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的多少。当抵扣额占不含税销售额的比重达到某一数值时,两种纳税人的税负相等,我们称之为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

抵扣率=可抵扣购进项目金额×100%÷不含税销售额

增值率=(不含税销售额-可抵扣购进项目金额)×100%÷不含税销售额=1-抵扣率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不含税销售额×税率×(1-抵扣率)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征收率

当两者税负相等时,则有抵扣率=l-征收率÷增值税税率,此值即为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

例如,当税率=17%,征收率=3%时,纳税比重平衡点X=1-3%÷17%=82.35%。这也就是说,当企业可抵扣的购进项目占其销售额的比重为82.35%时,两种纳税人的税负完全相同。当企业可抵扣的购进项目占销售额的比重大于82.35%时,一般纳税人税负轻于小规模纳税人,反之,则一般纳税人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可抵扣购进金额占销售额比重判别法得出的纳税平衡点如表2:

总体来说,在抵扣率较低的情况下,小规模纳税人比一般纳税人有优势,随着抵扣率的上升,小规模纳税人的优势越来越小,当抵扣率上升达到一定程度时,一般纳税人反超小规模纳税人,比小规模纳税人有优势

(三)含税购货金额占含税销售额比重判别法

有时纳税人提供的资料是含税的销售额和含税的购进金额,对此利用同样步骤,也可算出来纳税相同的比重点。假设Y为含增值税的销售额,X为含增值税的购货金额(符合抵扣条件),则下式成立:

[Y÷(117%)-X÷(117%)]×17%=Y÷(13%)×3%

解得平衡点如下:X=79.95%Y

当企业的含税购货额为同期含税销售额的79.9%时,两种纳税人的税负完全相同。当企业的含税购货额占同期含税销售额的比重大于79.95%时,一般纳税人税负轻于小规模纳税人。当企业的含税购货额占同期含税销售额的比重小于79.95%时,一般纳税人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含税购货金额占含税销售额比重判别法得出的纳税平衡点如表3: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选择纯粹从纳税人税收负担轻重角度出发,而没有考虑到某些实际情况,所以,在选择其纳税人身份时,还必须应该考虑到以下因素:

1.不是所有纳税人均可以采用上述方法选择身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其他个人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可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这说明,个人无论销售额、购进额的情况如何,即使达到一般纳税人规模,也必须按照小规模纳税人处理。

另外,国家税务总局了《关于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150号),通知规定:税务机关要对小规模纳税人进行全面清查,凡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税务机关应当按规定认定其一般纳税人资格。对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而不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的纳税人,应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凡违反规定对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不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要追究经办人和审批人的责任。

这个规定对那些已达到一般纳税人规模,而不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的小规模纳税人来说,是比较严厉的。因此,纳税人完全依据税负来选择身份有时候并不是自由的。

2.企业产品的性质及客户的类型。

企业产品的性质及客户的要求决定着企业进行纳税人筹划空间的大小。如果企业产品销售对象多为一般纳税人,决定着企业受到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制约,必须选择做一般纳税人,才有利于产品的销售。如果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为固定资产或客户多为小规模纳税人,不受发票类型的限制,则筹划空间较大。

3.纳税人身份转化的成本

上述判定主要是在企业筹划成立初期,一旦纳税已经认定了身份,则自由转换身份就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了,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1)法律制约

在法律上,不同身份之间的转换会受到不同的影响。从小规模纳税人转换成一般纳税人相对而言是允许的,而且还不能恶意隐瞒。但是,从一般纳税人转化成小规模纳税人,则受到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除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外,纳税人一经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不得转为小规模纳税人。

(2)成本收益比较

假设某增值税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业务成本为100单位人民币,该项业务成本利润率为X,由于小规模纳税人转换为一般纳税人所增加的成本为Y,则作为一般纳税人时其现金流出量F(1)为应纳增值税税额与由小规模纳税人转换为一般纳税人所增加的成本Y之和即:

F(1)=(100+100X)×17%-100×17%+Y=17X+Y

另外,当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其现金流出量F(2)为应纳增值税额减去所减少的企业所得税额即:F(2)=(100+100X)×3%-(100+100X)×3%×25%(中小微利企业按20%的税率征收所得税)=2.25+2.25X

则当F(1)>F(2)时,有17X+Y>2.25+2.25X

X>(2.25-Y)/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