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初中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20 08:39:24

分享初中作文

分享初中作文篇1

山青青,水盈盈,弹一曲“高山流水”,震彻群山,激扬层浪。于是俞伯牙与钟子期共同欣赏这份相遇相知的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那份默契与和谐是上天铸造的,所以,知音与你分享的不只是感觉,还有向往。钟子期既死,伯牙亦无心苟活于世。于是摔琴自弃。分享,却也如此凄凉。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夜清辉遍洒胸臆,量这些大小杯儿怎能盛得起?是离愁,还是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相思岂是一个人的事,在千里之外,有人与你共同分享相思的苦酒。苦后便是甜,分享后便是快乐。寂寞的酝酿,思念的醇香。东坡的思念,系在千里之外的孤坟,而孤坟内的思念,却充盈在世间。别担心一人承受,随时都有人与你分享……

失去后才知道珍惜,拥有时却毫不在意。于是李煜叹道:“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故国重游,无限江山。当李煜独自凭栏,独自感伤的时候,需要有人来分享他的悲凉。那会是谁呢?他的国家在风中沉睡,他要向风儿寄托他的哀思,向雨儿倾诉他的悲苦。淅淅沥沥的一场春雨,帮他分享了一切痛苦。春雨纷纷,笼走一切哀伤。原来有时分享的不只有快乐,还有苦痛。

执着的追求需要不懈的努力,而阿炳却在独自守着那份感觉。那同样是在追求,对音乐以美的无限向往。他希望人们能够分享他的快乐,那就是对“春江花月夜”的赞赏。二胡用它的颤悠悠的音拨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那根弦,轻轻一捻,便生出无限情愫。那对美的欣赏,如果美单单只存在于世,而无人欣赏无人分享,那将会如枯萎的花,一瓣一瓣凋谢,落了一地的哀伤。分享美的一切,便是对生活的信仰。

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学会分享,就学会了生活。

分享是一种思想的深度,深思的同时,你分享了朋友的痛苦。

分享是一种生活的信念,明白了分享的同时,明白了存在的意义。

分享初中作文篇2

据了解,今年中考报考人数为47365人。市内五区指标生数近期将以文件的形式发放到市内五区,再由市内五区各区根据其初中学校人数进行指标到校分配,各校 分配完毕的指标人数将在各初中学校进行公示一周。中考志愿将于6月13日至6月18日在大连招生考试网进行网上填报。此外,艺术特长生的公布结果请于这两 天关注报考相关学校网站,同时6月10日前,大连市教育局将通过大连晚报面向社会进行公示。二模以及2015年的中考分数段和高中录取分数线,将于6月13日之前在 主要媒体公布。

据了解,今年的中高考大连市将派出10台无线电监控车,严防高科技作弊,严厉打击中高考违法违纪现象。

热点问题

问:我孩子是明年参加中考,想提前了解一下政策,孩子是学美术的,想考15中,如果15中没录取,那报其他学校可以享受指标到校吗?

答:你在初中是否具有指标生资格,如有,你就享受指标到校,如你报考15中学并且美术通过了,15中学提前录取,他的录取不分指标生和非指标生。如你没通过15中美术加试,就只能正常报考其他学校。

问:孩子和妈妈的户口在长海县,爸爸的户口在庄河,购买的房子在甘井子,实际居住地也在甘井子,问一下能享受指标到校吗,如果不能,怎么样才能享受到?

答:从你目前的情况看,你不享受指标生,只有户口、房证和你念书的初中在学区内,才享受指标生。

问:特长生如何填报志愿?

答:特长生填报志愿时,必须填报在平行志愿里第一个。

问:如果孩子同时报考瓦房店师范学校和普通高中,在考分都达标的前提下,是会被瓦师录取还是普高录取?

答:按照中招志愿设置,普师专科班为第一批次,普通高中为第二批次,中招录取时,按照志愿批次及考生填报次序依次录取。若考生被普师专科班录取,则不能录取到普通高中。

问: 初三家长们普遍对军人子女降分录取是怎么操作的比较关心,现在已知有指标生资格的军人子女录取时不占本校指标生名额,想知道两个问题:1、降分录取的参照 标准是所在初中的指标生分数线,还是报考高中的全市最低指标线?2、有指标生资格的军人子女,在统调录取时也享受降分录取优待吗?

答:降分录取参照你所在的初中学校指标生分数线。统调也享受降分录取政策。

分享初中作文篇3

探究即学习,对于如何教学生使用一款新软件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给学生试一试、玩一玩的时间,让他们在窗口、菜单间无规则地任意操作,让他们自我探究,这样的操作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火花,其记忆也是深刻的。分享促成长,多积累、善分享,信息技术瞬息万变,书本上能教会学生的只是知识海洋的冰山一角,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学习拓宽信息的知识面。因此,笔者坚持在每节课的初始安排一个“小小情报员”的活动,由学生分享一个信息技术的操作小技巧,分享的学生得到了历练,其他的学生甚至老师也会有所收益。所以,要把课堂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技能的提升不仅局限于书本、课内。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用的教材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图像处理”第一课的内容《图像处理起步》。在信息时代,掌握图像的基本处理技术很有必要。因此本课内容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是后续教学内容正常、有序展开的重要基础。本课以了解Photoshop软件为主线,通过“文字工具”的使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并简单操作Photoshop软件。

学习对象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教师应紧抓这一特点,结合他们的兴趣开展教学,创设情境,调动积极性,为其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增强学习效果。笔者通过与当地任课教师的交流,了解到该校七年级的学生还未学习过Photoshop软件,但他们对图像处理的概念并不陌生,并具备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对初次接触一款新软件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注意有效教学,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他们“生长”新知识。学生只有当自己已有的经验被唤醒,并把所学内容与自身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才会有真切的体验,才会发生有效的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识Photoshop软件;认识Photoshop工具箱中的常用工具――“文字”;辨识PSD文件的格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任务实践、自主探究养成分析归纳的能力;通过互助示范、集思广益锻炼分享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初始使用应用软件的良好习惯;养成积累操作知识、善于分享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Photoshop软件的认识;“文字”工具的使用。

难点:图片中文字的再次编辑。

教学过程

教师提供图片素材,请学生选择一张感兴趣的图片保存到本机,作为本课操作素材;在素材的选择上教师做了精心的安排,都是一些完成了一半的对话,需要对另一半进行补充,内容上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图1)。

1.情境导入,锦囊激趣

教师出示“技术锦囊树”,选取其中一个锦囊“让电脑开口说话”,打开后与学生一起分享这个实用小操作,并告诉学生本课表现优异者便可获得一个“技术小锦囊”(如图2)。

教师借助锦囊操作让电脑开口说出本课的学习主题“图像处理”,提问学生曾经用过哪些软件对图片进行处理(如画图、美图秀秀、光影魔术手、ACDSee等),进一步引出本课要学的软件Photoshop。

设计意图:以一个“让电脑开口说话”的操作小锦囊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灵活过渡课程的同时达到引导学生养成积累操作小技巧并与他人分享的习惯。

2.探究学习,互动分享

(1)赏一赏:提供一些往届学生制作的优秀PS作品供学生欣赏。

(2)试一试。①让学生带着问题试着操作Photoshop软件。问题一:如何打开图片?问题二:如何打开工具栏中的隐藏工具?问题三:如何找回关闭的浮动面板?②邀请探究成功的学生示范操作。将“技术锦囊树”上的“技术小锦囊”作为奖品给予操作成功的学生,每个锦囊内放置了一个有关电脑的实用小操作。

(3)练一练。①示范操作“为图片添加文字”,教会学生使用“文字”工具,给自己在准备任务时选择的图片添加对话内容,注意文字工具的使用以及对话内容添加的合理性、趣味性。②分层任务。引导操作较快的学生完成分层任务,此环节以“开动脑筋”的形式放置在在线课堂上。

开动脑筋:如果你想修改输入的文字,应该怎样操作?

在线课堂设置互动式微课“小助手”帮忙。教师提示学生在这个环节进行一个简单的操作自评(如图3)。

(4)存一存。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文件的保存以及使用“作业上传系统”提交创作作品。

分享初中作文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我们将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进行一番比较,不难发现,初中语文课本中所包含的字词都要比小学课本的多而且富含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初中语文的作文以及新加入的文言文这两块的内容。由此,学生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上就会产生一些心理负担,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初中升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心态,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这个科目。下面就来大致的和大家介绍三种可以有效地培养初中生学习初中语文的兴趣的方法。

一、首课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的好“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一直很认可这句话,所以,在这里,我第一点就提出要在首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的第一节课上,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自我介绍式

这里所说的“自我介绍”,并不是指的学生的自我介绍,而是指的教师的自我介绍。一般来说,在第一节课上,都是教师要求学生做自我介绍,可是我们在家乡欧俄过程中发现,让学生做自我介绍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做一段仲满趣味的自我介绍,就可以吸引到大多数的学生,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到教师身上来,教师通过一段引人注目的自我介绍一方面可以缓和第一节课的紧张气氛,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对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比如说,教师可以这么介绍自己:“鄙人年方华四十,家住江苏宿迁,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一对龙凤,吾之姓氏为张,单名一个池,吾之学生称吾为老张,你们亦可如此称呼我,这学期,老张给大家上语文,愿我们相处愉快,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不失幽默的介绍,一下子就可以吸引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师生互动式

上面提到的教师做精彩的自我介绍是单方面的,下面要说的是师生间的互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举例来说,教师在做完自我介绍之后,可以和坐在讲台下的学生进行如下的互动:首先,可以提问学生们这些问题“同学们,在小学里喜欢上语文吗?”“最喜欢的语文老师是谁,还记不记得他们的名字啦?”又或者是:“在学习了这么多的课文后,大家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或者是喜欢的文章呢,又记不记得是谁写的这篇文章呢?”问完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回答,如果底下的学生都比较害羞的话,教师就可以喊语文课代表来回答这些问题,一方面是想让课代表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缓和课堂的氛围。其次,教师可以和学生们分享自己喜欢的文章和作者,然后声情并茂地去吟诵一小段其中的段落,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向学生们提出问题,类似在读到《乡愁》中“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船票。”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为这句话用到了哪种修辞手法,不出意外的话,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猜出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教师对大声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的表扬和夸赞。“回答的真好,你们真聪明!”教师鼓励的话语不仅可以起到推动课堂教学的作用车,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三)故事分享式

最后要说的一种方法是故事分享,所谓的“故事分享式”的兴趣培养法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能够分享在语文学习中的趣事。比如说,教师可以率先和大家分享往届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乐事。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就上一届学生在作业中所犯的搞笑错误来进行分享。比如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中,曾经有好几个学生都把“孤鹜”的“鹜”错写成了心无旁骛的“骛,然后呢,在写”心无旁骛“的“骛”时写成了孤鹜的“鹜”,而我们都知道,这个鸟字底的“鹜”是野鸭子的意思,那么心无旁骛的意思也就被很多同学理解为了心里没有其他的鸭子,这就完全违背了他原本所说的专心的意思。”

二、情景式教学(文言文教学为例)

第二种要介绍的方法是情景式教学,以文言文《童趣》为例,教师在上这一节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们去表演一下这篇文章中所涉及的一些动作,比如说,点烟驱蚊,赶走两只瘌蛤蟆等等这些动作。教师可以允许学生们自由发挥,利用一切可能的道具去表现童年时候难得的一些乐趣。通过学生按照课本去完成一套动作的演示,能够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结语:总之,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培养初中学习语文的兴趣的重要性所在,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在第一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景式教学以及娱乐式教学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此外,教师也应该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积极帮助学生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困难。

参考文献:

分享初中作文篇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共享空间;IC;Information Commons;信息空间;中国;日本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11.020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3)11-0086-05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自从2005年被吴建中教授首次将其概念引入中国后,作为近年来图书馆探索的一个新型的物理空间和服务模式,正在成为大学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之一,近几年这个概念不仅在国内高校图书馆被广泛使用也被越来越多的高校付诸实践。2006年,(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信息共享空间正式开放,这是国内第一所将信息共享空间理念付诸实践的学校。目前我国已有数十家图书馆对构建信息共享空间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功,还有多家图书馆已经有了建设信息共享空间的构想。可以说,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已经成为大学图书馆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日本在高校图书馆建设IC空间要远远早于中国,在90年代初北美刚刚兴起之时日本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目前已有近80家高校图书馆设置有信息共享空间,相对于中国高校图书馆来说发展相对成熟,因此中日高校图书馆的共享空间的比较研究对中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有一定参考价值。

1 研究背景

2010年7~8月,来自日本筑波大学的Saori Donkai等人在日本国内做了有关日本高校图书馆的调查研究,这个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755家日本高校图书馆进行研究,共收到524家高校的有效问卷。

2011年10月-2012年1月,笔者与来自京都大学的川崎良孝、筑波大学的Saori Donkai等人合作完成了中国高校图书馆的学习支持服务调查,由于受访问成本、地域限制等因素影响,仅完成上海21家高校图书馆的调查研究。

尽管调查样本差距很大,但考虑到中国拥有信息共享空间的高校数量远远少于日本高校,而上海又是建设信息共享空间的早期开拓者,也是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相对比较集中的城市,因此本文将尽量从建设初衷、命名特征、服务模式、未来发展等主观问题角度进行对比研究,而尽量少地触及数量、硬件等客观分布数据,以达到探索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的目的。

表1 日本、上海高校图书馆共享空间调查背景

2 中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发展概览

中国关于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晚于国外。国外有关IC的研究始于1992年,至今已有十多年时间,理论研究成果颇多,形式不仅包括论文,还有各种调研报告和专著,而实践发展方面则更为迅速。中国对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和实践可分为港澳台地区和大陆地区两个层面。中国香港地区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引入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模式,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澳门地区不少图书馆目前也开展了信息共享空间服务,但研究性文章不多。中国大陆地区对信息共享空间的关注与研究只是近几年的事,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际构建方面都还处于新兴阶段,可喜的是许多图书馆已经开始实践活动,比如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图书馆等。

从建设基础、表现形式和服务上可以将中国的信息共享空间大致分为3种类型:一种是基于原有的电子阅览室有一些本地化的改进,总体的资源组织和服务项目设置是类似的,都是通过重新设计物理空间布局、整合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如(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等,这两所高校的信息共享空间都是整合了互联网、计算机硬件设施及各种类型的文献和多媒体资源,服务形式包括电子教室、小组讨论室、演示教学区、休闲区等;第二种是以多媒体服务为主,但融入了信息共享空间的共有、分享的理念,这种类型以北大和清华最为典型,清华大学IC包括一个讨论学习区和一个音像视听区,北京大学称之为“MC(Media Commons)”包括一个多媒体学习中心和一个多媒体研讨室;第三种是完全将信息共享空间理念融入新建图书馆,以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上海交大和暨南大学图书馆新馆为代表,都是在建设之初就融入了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模式,推行大开放、大服务格局,图书馆服务实现“藏、查、借、阅、参”五位一体的有机服务机制,目标是将整个大楼建成信息共享空间和学习共享空间,如复旦大学江湾图书馆的IC物理空间设置并非单独放置在一个层面或一个独立的空间里,而是被融合于图书馆的传统的空间布局之中,即将图书馆传统的纸本图书阅览室、报刊阅览室等空间与IC空间交错设置。

3 上海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发展现状及与日本的比较研究 上海作为中国信息共享空间的早期开拓者,也是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相对比较集中的城市,因此本文将尽量从建设初衷、命名特征、服务模式、未来发展等主观问题角度进行对比研究,为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3.1 设置理由

在被访的21家上海高校中,有12家大学已经设置共享空间,仅1所高校对此概念依然不清楚。这12家高校中有6家为拥有藏书量在300万册以上的大型大学图书馆。被访高校设置共享空间的理由中,91.7%的大学是由于“图书馆建议”,“因为新建或改建图书馆”而设置信息共享空间的比例也很高,达到58.3%。大学图书馆的共享空间名称叫“研讨室”或“信息共享空间”的较多,也有些叫“图书馆书吧”,或者根据专业性取名,也有将其融入传统功能性部门的。

前在被调查的日本高校图书馆中有78家图书馆设置了共享空间,大约60%以上是在2005年及以后建成的,这说明日本进入了共享空间的高速建设时期。在名称的选择上也是五花八门,被提及的名称有“学习区域”、“学生空间”、“交流实验室”、“学习小组室”、“多媒体空间”等。与国内图书馆由图书馆建议设置信息共享空间的初衷不同的是,51.4%设置有信息共享空间的日本高校图书馆是由于新建或改建了图书馆,填选“其他”理由的被调查图书馆提及的原因有:改建阅读空间、获取补助、教员的需求等。

3.2 服务项目

在被访高校中,拥有共享空间的12家大学图书馆能提供的“学习共享空间”项目包括“针对学生提供服务”(83.3%)、“明确学习共享空间的目的和使命”(83.3%)、“一站式提供学习支持服务”(83.3%)。除此之外,“和授课合作开展”(66.7%)、“把握学生需求(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66.7%)、“可以聊天”(50%)也有超过半数的大学能够提供。

通过对比中日高校图书馆共享空间的服务项目,我们发现在日本高校信息共享空间所提供服务中,“可以聊天”、“针对学生提供服务”和“设置帮助台”排在前三的服务项目。而这3项除了“针对学生提供服务”与中国高校图书馆提及率前三相同外,排在最前面的“可以聊天”在中国高校信息共享空间的普及率却只有一半。有趣的是,在中国“明确学习共享空间的目的和使命”被当作与“针对学生提供服务”同等重要的,提及率达到83.3%,而这个项目的提及率在日本仅为9%。这个正好与上海高校图书馆的设置理由首选项为“由图书馆建议”相互印证。可以说,相对于日本高校图书馆更多时候是需求驱动型不同,中国高校图书馆更多时候扮演着主动探索者的角色。表2 日本高校图书馆共享空间的服务项目

3.3 未来发展需求

在关于“高校图书馆共享空间服务的必要性”上,上海高校图书馆认为最有必要提供的项目为“明确学习共享空间的目的和使命”(95.2%)、“把握学生需求(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95.2%)、“一站式提供学习支持服务”(90.5%)、“针对学生提供服务”(85.7%)。而在关于这些项目的反对声音主要集中在“可以饮食”(38.5%认为没必要)、“可以聊天”(14.3%)、“设置帮助台”(4.8%)、“对老师提供教材支持服务”(4.8%)。

关于未来发展上,尽管排名靠前的需求项目与日本高校基本一致,但日本高校与上海也存在不同的见解,比如日本高校图书馆认为除了“可以饮食”外,其他选项的需求上都是觉得“有必要”的被访者居多。而中国高校图书馆的多数受访者在“可以饮食”和“可以聊天”上的支持率却远远低于日本。笔者认为得出这样的调查结果是由于日本高校的信息共享空间建立初衷多是需求导向型,因而在这种环境中对于协作学习的认知度更高。在中国高校图书馆建立信息共享空间时是通过模仿国外的运营模式而进行的一种探索式实践,中国高校的教育模式也决定了学生尚未习惯以讨论组的形式协同学习,因此对于协同学习等所需要配置的空间需求相对较少。图4 上海高校图书馆共享空间服务的必要性资料来源:笔者2011.10-2012.01调查

4 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建议

本研究的调查范围选取在上海除了受成本因素限制外,也与共享空间在上海高校中应用较多有关。共享空间首先出现在华东地区高校并非偶然,除了对IC先进理念接受因素外,经济力量占了很大比重。上海地区高校由于经费充足,且近年来由于大学城的兴起改扩建较多,因此有更多的高校在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和管理上有一定的实践空间。但总体来说,中国在共享空间的实践上尚处于探索阶段。

根据被访高校关于“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的开放式提问以及笔者对相关高校的走访和对日本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了解,建议中国高校在资源分配、空间布局、服务对象以及人员配备等方面有所加强。

4.1 资源分配更多元化

目前,中国高校图书馆存在共享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关系问题不明确,建议“学习共享空间”能够跟进学校的教育与科研。尤其是随着师生电子阅读器的普遍使用,“学习共享空间”应更注重无线网络设施的配备。

4.2 空间使用上更贴切读者

中国一些新建的大学图书馆,学习室有很多间,但大多数时间紧闭,没有合理或者有效利用。这与中国的学习协作氛围尚未形成有很大关系,笔者了解到目前高校的学习小组室很多时候变成了学生会或学生团体进行业务讨论的会议室,真正用作协同学习的功能很少。上海高校图书馆关于学习室的预约也不是特别便捷,建议学习暨南大学图书馆等对“学习共享空间”先进行网上预约然后图书馆员通过授权读者凭借书证就可以自主进入的预约模式。

4.3 空间布局更合理

目前笔者走访的一些上海高校信息共享空间,虽然对空间的功能划分各有不同,但单独区域多数以小组讨论室为主,建议高校可以结合学校实际及馆舍情况,更为合理地设计“学习共享空间”,比如安静区和喧闹区从更广阔的空间布局上分开以满足不同需求。

4.4 服务对象更广泛

中国高校的共享空间目前多数是为提供学生服务,建议应当同时提供老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的共享空间。这在日本就较为通用,日本的高校图书馆常常为教师提供教材制作、电子素材准备等服务,可以说图书馆不仅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也是教师的左膀右臂。

4.5 对人员配备提出更高要求

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对图书馆馆员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有相应知识或经验的馆员来提供服务。“学习共享空间”,不能光流于名称或形式,需要图书馆员、参考咨询馆员,更多地介入,提供咨询、参考与推荐。在学生图书馆员的使用上,中国高校往往对他们分配以清洁、排架等简单工作,这时候也许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让学生在图书馆担当课程补习、辅助外语角练习、帮老师买书等,更多地参与到图书馆的服务中去。

信息共享空间与图书馆的传统服务不同,加强与用户的互动,关注用户学习和研究中现实的和潜在的需求,将原本分散的各类资源整合在一个空间内,为用户提供的是集信息资源获取、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提高、推动学习研究和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从而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场所、信息资源、专业人员等方面的优势。高校图书馆共享空间服务,是适应当代大学教育革新中协作式学习的需要,共享空间服务的确大大提升了图书馆的吸引力,体现出图书馆主动、开放、创新,它将成为拓展图书馆服务内容的新模式和新理念。

参考文献

[1]王婉,王萍.从IC到AC:国外大学图书馆学术共享空间的发展与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1,(8):82-85,89.

[2]杜慧平,刘晓霞.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实践与思考——以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09,(3):52-55.

[3]崔红雁.谨慎看待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IC)建设热[J].现代情报,2010,(9):128-130.

[4]Saori Donkai*,etc.Academic libraries as learning spaces in Japan: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learning commons[J].The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 Library Review,2011,43:215-220.

[5]川崎良孝,等.中国の大学囝书馆における学习支援に阌する调查报告[M].京都图书馆情报学研究会(发行),2012.7.

分享初中作文篇6

摘要:文章以佛山市图书馆自主建设“南风讲坛”视频资源的实践探索为例,阐述了精品视频资源建设的原则目标、建设标准、开展步骤、服务应用方式等情况,旨在为市级公共图书馆开展精品视频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提供持续可行的模式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8-0010-04

近年来,随着全国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深入开展,视频资源的自主建设已成为国内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项目的发展趋势和重要内容。但由于视频资源建设起步的资金投入较大、技术含量较高,往往让市区级以下的图书馆望而却步。佛山市图书馆(下文简称“佛图”)自2009年起启动视频资源自建工作,初步建立起多个独具本地特色的精品视频资源系列,如:“佛山记忆”专题片系列、“南风讲坛”讲座系列、“佛图视点”资讯视频系列,部分精品资源已投入电视图书馆等新媒体的服务中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其中“南风讲坛”视频资源的建设过程和服务模式尤为典型,是佛图作为一个市级图书馆在规划视频资源建设、开拓视频资源服务模式中富有成效和极具启发意义的探索性实践。

1南风讲坛视频资源的建设背景

佛图是全国最早举办公益讲座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运作十八年来,树立起“南风讲坛”的著名品牌服务。国内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这一品牌服务平台,在佛图留下为数颇多的精彩讲演。然而,如此丰富多样的资源却因缺乏规范整理和有效检索途径而一直无法共享利用,若能将讲座摄制成高品质视频,整理成专藏特藏,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整合挖掘、延伸服务,不仅可以扩充数字文化资源馆藏,还可对“南风讲坛”的历史回顾进行二次推广,更广泛更便捷地服务大众。为此,佛图自2009年起逐步探索开展“南风讲坛”的视频摄制、回溯整理、资源建库工作,2011年初还为“南风讲坛”视频资源建设工作设立“名家名讲视频整理”专项服务,对此项目内定位精品系列的优秀讲座进行视频资源摄制,并通过网络、数字电视等新媒体方式,结合文化共享工程活动送到乡镇、街道、社区等基层文化点,实现公益共享、利用便捷、快速传播的高效益文化资源服务模式。

2南风讲坛视频资源的自建

2.1建设原则和目标

“南风讲坛”系列视频资源以自主建设、公益服务为主要原则,遵循标准、尊重版权,边建设边服务。统筹规划视频资源内容,建设出满足学术研究需要、具备较大影响力和深受群众欢迎、弘扬及传承民族文化、符合国家立法与决策的精品讲座专题资源库,建设成果以视频专题片或多媒体资源库形式呈现。建设目标是重点采集并长期保存多种题材内容的讲座视频源素材作为馆藏资源,甄选“名家名讲”为精品专题系列,制作成高品质且可转换多种应用格式,可于网络、手机及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平台中应用服务的精品视频资源库,并成为伴随“南风讲坛”存在而不断更新的特馆藏。

2.2实施步骤和方式

2.2.1起步初探,积累技术经验和培养专业人才。2009~2010年,由于本馆技术设备和人员力量尚未成熟,对视频摄制尚缺乏建设经验和技术积累,因此采取与专业广告公司进行技术合作的建设方式,探索开展精品讲座系列的视频资源摄制工作。首先把讲座分类规划,对于在馆内报告厅开展的普通题材非名家讲座,由本馆技术人员以标清格式录制,纳入素材类别的馆藏资源;对于特邀著名专家讲座、或者外景专场讲座,则由广告公司派驻专业技术人员,对环境设备配置、高清摄像录影、后期影视编制等环节进行同步技术指导,本馆派出2~3名馆员以助理形式参与其中。这期间分别在历史、教育、健康、宗教文化、文学艺术、传统文化、阅读生活等方面进行内容选材,举办了涵盖室内外个人或多人团体形式的讲座,累计50余场讲座视频以标清格式在馆内局域网供点播共享,重点提取11场制作出高清精品视频,全部纳入馆藏保存和刻录光盘赠送展播服务,资源成果初现成效。这种合作建设的模式,虽然短期内投入了相对较大经费支出,但是逐步在导演摄像、非编技术、服务应用等视频资源建设专业领域中探索出前行的方向,也为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奠定基础。

2.2.2自力发展,组建专业团队和打造精品视频资源。2011年起至今,在前期视频资源试水建设工作的经验积累和启发下,佛图成立了数字资源建设部,组建起4~5人的影视摄制团队,由1名有专业工作经验、技术较强的馆员带领和指导团队开展视频资源建设工作。虽然团队人员专业结构、年龄层次各有不同,但经过约一个月时间的基础培训和操作实践,并结合各人能力的合理分工后,在讲座拍摄、视频采集、专题制作、数据转换、视频素材初制、资源综合建库等环节,团队的全部人员均能各司其职,独立承担多项基础技术工作。对于甄选为精品制作的视频,其成品规格、质量标准由该名专业技术较强的馆员制定参数要求综合把关,并根据不同的服务应用领域进行格式转换,确保最终的讲座视频资源达到优质精品的要求。讲座视频内容取材也随着“南风讲坛”精品化发展提炼转变,在此期间,着力以“名家名讲”为主旨甄选“禅城说禅”、“享书会”、“艺林墨香”三大题材打造精品视频资源系列。期间累计60余场的讲座里,重点提取20场制作出高清视频成品,并能转换为多种格式标准,在数字图书馆网络、数字高清电视等媒体平台中应用服务,初步实现了馆员专业团队的视频资源自建模式。这让人才队伍得到锻炼提升,使他们具备可持续建设精品视频资源的技术能力。

卢艺生:图书馆精品视频资源的自建与服务探析卢艺生:图书馆精品视频资源的自建与服务探析2.3设备情况和视频标准

2.3.1基础设备概况。由于佛图馆内已有报告厅场地,讲座资源拍摄的环境、对象、灯光、调音设备等相对固定,再配备二到三台便携式的专业摄像设备,即可灵活使用;对于后期制作,需添置正版的多功能非编系统以提升视频资源的出品效果。佛图开展“南风讲坛”公益讲座摄制工作所配置的基础设备概况(见表1)。

3.1研究挖掘为科研服务,以精品视频积淀多元馆藏

佛图“南风讲坛”视频资源经过多年积累,摄制涵盖了王蒙、周国平、梁晓声、梁文道、马鼎盛、唐浩明、胡因梦、林清玄、许子东、梅子涵等数十位知名度较高的专家专场,现已形成一个题材广泛、名家名讲汇聚的精品系列资源库。该系列视频内容浓缩了每位嘉宾的经典著述、专业评论和国际视野,涵盖了文化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极具学术研究价值。其中佛图“南风讲坛”办公室及特藏部“名家名讲专藏”项目组的专业馆员,定期通过视频回顾,把讲座内容整理成文字稿及电子文案,汇集结辑以供馆员学者研究挖掘、学术引据,并纳入特色馆藏之一,让精品视频资源为专家馆员科研服务、为学术馆藏作多元积淀。

3.2利用网络视频直播服务,实现公益资源的实时联合共享

“南风讲坛”是佛图读者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佛山市文化活动一个响亮品牌,但一直以来局限于阵地服务,极大影响了这一公益服务的推广。局限了更多读者群体的受益。为积极与本地区及周边图书馆实行资源共建共享,佛图依托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体系,以合作共建网络平台、现场实时直播的方式,把“南风讲坛”高清摄制的视频资源同步输送到基层图书馆,让更多基层群众及时分享公益讲座的文化盛宴。通过“南风讲坛”网络视频直播服务,让市民如临其境,体会到在家门口与精彩公益讲座实时互动的便利。视频资源既可制作为馆藏回溯,也可实时摄制、联合直播,这是“南风讲坛”视频资源服务所带来的一项创新举措,它以快速传播的网络服务方式,实现公益视频资源的高效共建共享。

3.3提供网络视频点播服务,突破时空强化资源服务辐射力

“南风讲坛”视频在提供直播服务的同时,还进行高清录制以提供视频资源的点播服务。佛图数字图书馆网建立了“南风讲坛视频网”,将已解决版权问题的精选讲座视频资源网络共享,以供市民随时点播收看和回顾学习。此项服务能突破时空约束,把讲座服务触角延伸到大众身边,在市域框架内构建无局限性的南风讲坛公共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拓展视频资源服务辐射力,实现同城服务、文化共享。

3.4开展视频展播服务,结合共享工程工作提升精品资源利用率

“南风讲坛”视频资源自建立以来,紧密结合佛山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将科普、文化、教育等专业讲座和独家名讲视频,制作成礼品光盘,或回馈主讲者、主办单位以回顾、收藏利用,或刻录为技术培训光盘,发放联合成员馆和基层文化点开展展播服务使用,以此促进精品文化资源服务下基层。2010~2013年间,佛图刻录讲座视频资源近60种,赠送市内团体、市属各区图书馆及偏远文化基层点等的光盘达200余张。佛图着力扶持本地区及周边地区讲座资源共享工作,让偏远地区群众能就近享受启蒙心智的文化盛宴,极大地提升了“南风讲坛”精品视频资源的利用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3.5开设电视图书馆专栏服务,打造视频资源的泛在学习空间

佛图为拓展视频资源的服务渠道,让市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多元化的图书馆数字资源,2013年初即与广电公司佛山分公司合作建设电视图书馆资源栏目。佛图通过电视“U互动”全新平台和终端,为大众打造学习型、服务型的互动专栏,把优秀馆藏资源传播到千家万户。目前第一阶段工程已基本完成,初步实现南风讲坛、佛山记忆、佛图资讯、共享工程等视频资源点播功能,其中2012~2013年度内解决版权并完成格式转换的“南风讲坛”视频资源正持续更新。通过电视终端,佛图视频资源的服务窗口被前移到居民家庭,市民足不出户就能在电视上享受“大家、大学、大众”的精品讲座服务,在家庭学习空间中自主学习。佛图通过电视图书馆提供的“南风讲坛”视频资源服务,构建了一个“百姓、百家、百科”的泛在学习空间,让市民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文化资源新生活、新体验。

4结语

视频资源建设是资金投入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市级图书馆要想加强对这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必须要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科学定位建设规模,合理配置自身的环境设备,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建库标准与服务体系,力求能适度有效投入建设资金的同时,开展更贴近用户需求的多元化精品资源服务[3]。若需持续开展视频资源自建工作,还必须重视提升馆员的技术能力,应把专业对口或者自学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纳入人才建设队伍中来,以更深入、更高层次的技术水平,强化对视频资源的定题摄制、版权保护以及存储建库等环节处理。

参考文献:

[1]裴旭.河北省图书馆自建视频资源的建设实践分析[J]. 图书馆论坛,2010(8):108-111.

[2]单红彬. 图书馆数字视频资源自主建设和管理[J].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3(1):87-90.

[3]王陆军. 公共图书馆视频资源的开发[J]. 新世纪图书馆, 2011(5):40-42.

[4]张晓雁. 浅谈外语院校图书馆音视频资源建设[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3(2):105-107.

[5]何宁宇,朱雁飞. 浅议视频资源在图书馆使用中的版权保护问题[J] ,图书情报论坛, 2013(3):70-72.

[6]刘赛君. 基于Internet流媒体技术在图书馆视频资源服务中应用研究[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1(2):27-30.

[7]沈. 用镜头揭示馆藏――公共图书馆视频资源摄制新探[J]. 剧影月报, 2012(4):117-118.

分享初中作文篇7

【关键词】“循环―差异”;课程资源;教学教研;教师成长;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2-0050-03

【作者简介】1.高云海,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教育局(江苏淮安,223001)副局长;2.孙朝平,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教研室(江苏淮安,223001)主任,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物理特级教师;3.王国云,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教研室(江苏淮安,223001)副主任,高级教师。

2015年,江苏省100个县(市、区)6100余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认定,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第一省,并认为江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江苏样本”值得总结、推广。2009年,淮安市淮安区年所辖26个乡镇(场),其中一所是离县城30多公里的车桥镇初级中W,我们研究决定把它作为实验学校,开展“循环―差异”教学改革实验(该校生源、师资、质量、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一、“循环―差异”教学改革实验促进了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1.引领并提升了教育教学理念。

一是落实农村学生基础素质发展的底线。据统计,全区约24%的家庭教育条件优越、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小学生向城区优质初中集中,甚至出现了从幼儿入园就开始陆续向城区“移民”的现象。对于乡镇初中来说,必须坚守义务教育阶段发展学生基础素质的底线,必须坚守新课程标准“下要保底”的底线,决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甚至辍学。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坚决完成义务教育发展学生基本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根本任务。二是转变观念,为教学实验提供思想基础。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及“循环―差异”教学实验的思想理念、策略措施的学习、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在开展“循环―差异”教学实验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等在持续提升,其实验教学理念和行为受到南通市、上海市闵行区等省市来访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2.提高了学校教学教研管理水平。

一是聚焦课堂教学改革,狠抓配套制度建设。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每学期初由区教研室学科教研员组织骨干教师分解课程标准,解读教材,修订单元、课时《导学案》,设计教学方式、手段,提高了备课质量。狠抓有效课堂建设,通过开展“循环―差异”教学改革实验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坚持听课议课制度。要求全区初中学校校长、教师、学科教研员每学期必须完成指定的听课议课节数。每学期末专门组织检查学校听课议课组织情况,定期组织交流展示骨干教师听课记录、评课交流记录,并纳入校长、教师年度绩效考评系列。二是组建教育协作片提高区域整体水平。全区于2010年初成立6个初中教育协作片,成立领导小组,由分管局长任组长,教育科、教研室负责人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每个协作片有5个成员学校,成员分组兼顾到薄弱学校和优质学校的比例,兼顾到地域特点。分片定专题开展“循环―差异”教学改革实验活动。

二、“循环―差异”教学改革实验促进了课程资源的共享化

1.共享课程教学资源。

一是学科课时导学案资源。针对农村薄弱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项目组研究开发学生学习“导学案”优化师生课堂教学活动,使“导学案”成为“循环―差异”教学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和载体。学科“导学案”结构与课堂环节相对应,主要包括目标分层定位、个体自学、同伴互导、练习检测和拓展延伸。每学期前由区教研室按课时组织教师编写,并印发(或通过电子资源包)给广大教师共享。经过多轮修改和教师的个性化调适,所编制的“导学案”已经更加完善并实用化。二是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创建“循环―差异”教学专题网站共享课程教学资源。设立学科资源中心栏目,汇集全区相关学科课标教材解读、课堂教学视频、优秀教学设计或课堂实录、作业设计、教具制作、课例分析与点评,教师可以对所关注的内容下载使用,也可以发帖、跟帖发表意见和建议,或者将自己的优秀作品进行上传。此外,开辟“专家在线”“精彩博文”“‘联盟学校’教学动态展示”等专栏。重视组织“一师一优课”活动,征集优秀课时教学资源,并打包发给全区教师共享。组织全区相关学科教师收看省教学新时空直播课堂,现场研讨交流,撰写心得体会文章。

2.分享课标分解成果。

一是分享学科课程标准分解成果。“循环―差异”教学实验旨在立足课堂,聚焦课堂,优化教学,落实教学目标任务。因此,组织教学前必须科学分解学科课程标准,准确表述课时教学目标任务。绘制双向细目表。从分年级、分学期的课标要求和教学单元及每册教材的角度绘制“双向细目表”,对所选用教材、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进行解读,标出在单元及整册教材中的权重。编制课时目标分解表。从课标中摘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标准”确定合适的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在此基础上,分学科研制优秀课时教学目标设计案例,连同编制好的《单元双向细目表》和《课时目标任务分解表》通过电子资源包等方式进行共享。二是分享学业水平测试数据。学生学业质量检测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教学行为改进和教学质量提升。从2013年起,每学期末组织统一命制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卷,参照省检测内容(问卷和试题)。要想提高监测质量和监测数据的价值必须科学地命制监测试题,必须有序地组织监考和网络阅卷,当然还必须进行数据的合理分析与研究。2015年,区教研室牵头申报立项了省级重大研究项目“学生学业质量校际差异的成因与对策研究”。每学期监测结束,召开全区各中小学校长、乡镇学校教研员学测分析反馈会议,并组织全区相关学科教师共同研究试题结构、监测要点、命制意图,尤其关注学生能力发展和创新思维方面考查情况,正确地发挥考试“指挥棒”的应有作用。

三、“循环―差异”教学改革实验促进了教学教研的一体化

1.改进了教学实践。

一是优化了“教学五认真”。通过备课,共享“导学案”,个体二次备课,加强了课前准备。通过“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研究,明晰了课堂教学环节,明确了课时目标任务,重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组织三轮循环学习,承认学生发展差异,分层设计目标,分层设计检测试题。通过研究,优化组织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并在学测命题研制、结果分析的过程中转变观念,改进教学,在落实知识积累目标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二是改进了教研活动方式。重视校本培训和专家引领相结合,突出抓好“案例研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解读课标,研究教法、学法,优化教案设计、作业设计和学测试题命制。重视运用学科QQ群、“循环―差异”教学专题网站、直播课堂等现代媒体平台开展教研科研活动,缩短空间距离,节约了时间,方便了研讨、交流和分享;申报立项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循环―差异’教学实践研究”,深入研究“循环”“差异”教W的内涵、特征和教学评一体化等问题。

2.丰富了教学理论。

一是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反复实践和论证,成功地总结提炼了“基于课程标准的‘循环―差异’教学模式”。二是提出了循环学习、差异学习观点。通过教学实践和课堂观测分析,提出学生的学习具有“循环学习”的特点,即个体自学、同伴互导和教师解难三轮学习;具有“差异学习”的特点,即承认学生个体在智能水平与类型、学习水平与能力、学习兴趣与意志等方面的素质差异,认为教师应该针对有差异的学生设计适合学生个体潜能发展的目标,允许不同的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在学习”和“真学习”。

四、“循环―差异”教学改革实验促进了教师成长的专业化

1.达成了专业教师的基本标准。

一是理解并执行教学常规要求。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最平常、最重要的应该是“教学五认真”,即努力做到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和考核等。开展教学改革实验必须加强对教师基本教学技术的培训。按照“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组织实施教学,通过“循环学习”“差异学习”来实现学生发展;针对课时教学目标任务分层设计检测试题,组织测试,加强总结反思,改进教学行为。二是认识并参与了教科研工作。开展实验工作以来,区学科教研员分片、分学科巡回备课、磨课、说课、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编印《“循环―差异”教学理论与实践手册》,统筹组织学习、研讨“循环―差异”教学基本信念、操作策略以及实验中生成的问题或困难,他们在参与和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提升了教研科研水平。

2.加快了卓越教师的成长步伐。

一是提高了课堂教学展示水平。实验教师经常深入课堂、观察课堂、分析课堂,经常听课、开课、评课,参与磨课,一些农村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显著提高。与泰兴洋思中学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邀请省教研室专家现场点评;在省中小学教研室“教学新时空”平台围绕专题进行5次专题研究成果展示性网络直播教学。二是提高了课题研究的专业性。申报立项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循环―差异’教学实践研究”,成立总课题组,划分子课题,由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分别承担子课题、子课题的小专题开展研究。由总课题组统筹安排调查研究、文献学习、课堂观测、总结提炼等。

五、“循环―差异”教学改革实验促进了学生发展的平等化

1.资源配置的标准化。

一是均衡配置办学资源。在“循环―差异”教学实验启动的时候,加强了对实验器材、设备设施和实验耗材的普查,并予以及时购置,必须达到省定配置标准,必须保证学生个人实验。目前,全区农村学校在校舍、图书、计算机、实验器材等人均享有资源方面已经接近或超过城区学校配置水平。二是建立农村校长、教师保障制度。针对部分乡镇初中学科教师结构性缺乏和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教师不足的情况,选派超编乡镇、学校的教师对口支教;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再返回安排到主要岗位开展工作;在年度教师招聘的时候安排定向报考,专门予以落实;实行长期在农村学校工作的教师晋职晋级优先;城区学校教师评聘高级职称必须有农村工作经历。

分享初中作文篇8

关键词:经济发展史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01

一、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

在刚刚解放的中国,当初的曾经给过这样的说法,共产党军事上10分,政治上7分,而经济管理只有3分。这是对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治理能力的轻视。我党在建国初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各方面的压力是不能小觑的。如在经济方面,当时我党面临的整体经济情况可以用“满目疮痍”来形容。

首先,通货恶性膨胀,纸币贬值。对于解放前期的国统区的纸币贬值的情况,曾经有一幅漫画给予非常生动、形象的概括。一位瘦弱的年轻人扛着一带着法定的纸币,去买几斤粮食。有人会说这太夸张了,但现实就是这样。 在政府统治的最后一段黑暗的日子里,由于维持连年内战的费开支,造成国统区的财政出现巨额赤字。能够弥补赤字的唯一办法,就是继续发行纸币,造成纸币泛滥,纸币的价值贬值。就其购买力而论,解放前期法币1元钞票,只相当于抗日战争前的0.0000002元,十年的时间法币贬值上百万倍。1948年 8月19日,法币已经崩溃,然后就发行金圆券,贬值的情况仍没有好转,金圆券也很快形同废纸。这种通货膨胀,没有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清除。

其次,工商业倒闭,农业破产,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抗日战争期间社会生产力已遭严重破摧残,抗战胜利后,由于美国的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垄断和发动反革命内战,使全国的社会生产力遭到进一步破坏。

最后,劳动人民更加贫困,生存在水深火热之中。大批失业、半失业工人的生活状况更惨。许多家庭只得靠典当变卖糊口,卖光、当光、吃光以后只好坐以待毙。农民生活状况更为凄惨。灾区0饿死人的现象非常普遍。

面对这种凋零的现实,为了实现迅速恢复经济和发展生产,我党要求一切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中心工作进行,有步骤有计划有组织地把生产恢复起来,发展起来。还在1949年6月在北平召开新政协会上明确指出:“中国民主联合政府一经成立,他的工作重点之一将是尽一切可能用极大力量从事人民经济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二、十年徘徊时期的经济发展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总体经济情况向好,呈现欣欣向荣之态。从1957年开始至1976年结束,党史学家称其为徘徊的20年。本文简要介绍一下后十年的中国经济情况。对这一时期的国民经济有两种说法,一种来自国外《剑桥中国人民共和国史》,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用了一个词“崩溃”来形容。另一种也是主流、国内的观点认为,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还是有所发展的。根据一九八一年发表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文件,建国32年以来,我们取得的成就有很多,比如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剥削制度消灭了,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不再存在,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而且在工业领域中的建设成就也是显著的,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根据文件中数据,一九八年同完成经济恢复的一九五二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增长26倍多;棉纱产量增长3.5倍;原煤产量增长8.4倍;发电量增长40倍;原油产量、钢产量以及机械工业产值均是数倍增长。同时,农业的生产条件也已经发生比较明显的改变,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解放前我国农村几乎没有农业机械、化肥和电力,截止到1980年为止,农用拖拉机、排灌机械和化肥施用量都有明显的增加,用电量等于解放初全国发电量的7.5倍。各种经济和粮食作物的产量也有所增长。尽管人口增长过快,现在已近十亿,我们仍然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上保证了人民吃饭穿衣的需要。整体来看,截止到1976,我国经济虽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经济还是有所发展的。就像薄一波同志指出的,就1967年混乱的情况来看,把国民经济推向崩溃的边缘并不过分”“应当提出的是,纵观1966年至1970年着五年乃至1966年至1975年这10年的情况,经济还是有所发展的”。

三、二十世纪末的经济飞速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我国经济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改革开放,使我国了解到了市场,接触到了商品经济,充分认识到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中的决定性作用,进入加入到全球竞争行列中。在这30多年的历程中,我国GDP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我国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外汇储备世界第一;贸易进出口额中国位居世界第二;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中国能源资源总自给率达到90%。一切一切的数字表明,在两个世纪交替的全球复杂经济局面下,我国正以昂扬的态势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

四、二十一世纪的分享经济新机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可以说全球的大“E” 时代已经来临,我们也称为“互联网+”时代。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延展,移动终端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的互动,一种以共享、分享行为为基本特征的新经济模式迅速流行,这种模式被称为“分享经济”。近两年来,分享经济模式正在从交通出行和住宿行业延伸到其他领域,广泛渗入到从日常生活消费到生产的各类行业当中,有力地推进了产业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

什么是分享经济?分享经济,它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和纽带,实现产品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通过基于互联网的共享平台和人人参与的大众化市场,将原本在线下难以对接的供给与需求有效衔接,在所有者和需求者之间实现闲置资源使用权的共享。在广泛意义上,分享经济模式包含协作消费、协作生产等两种子模式。协作消费是指消费者与他人共同享用产品和服务,如Airbnb房屋短租、Uber租车、WeWork办公等;协作生产是指多人合作参与设计、生产等,如Open Street Map、猪八戒网、威客网等。

分享初中作文篇9

1、五花八门的习俗在塞内加尔的巴兰特人中,酋长对其部落中的所有属民不仅拥有生杀大权,而且还拥有领主权,任何女子,在酋长为她破贞之前,均不得嫁人。尼日利亚的巴格勒部落、古代埃及领属的利比亚部落,酋长或者国王也享有此种权利。在加纳利群岛的一些部落中,新娘在出嫁的前一天晚上,要把贞操先献给国王。国王本人如不想与她同床,便把她转交给在地位上仅次于国王的祭司或者法官,也可以转交给国王宠信的某个贵族。美洲的某些印第安人,初夜权是赋予巫师或者首领的。未破贞的新娘必须同祭司共度新婚第一夜,现今委内瑞拉的库马纳地区,被娶为正妻的女子,必须由祭司实行破贞,娶妾则不在此例。古巴的加勒比人也严格禁止新郎新娘在新婚第一夜同床共枕。在这里,地位低下的人结婚时,就请酋长或者祭司为新娘破贞,贵为酋长的人结婚,也必须遵从此俗,请其他酋长先同自己的新娘同床。

古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其名作《历史》中记载说:“当一个纳撒摩涅司的男子第一次结婚时,在第一夜里新娘必须按照习惯和所有来宾依次性交。”据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说,在巴利阿里群岛,亲友们参加了新人的婚礼之后,先由其中最年长的男人同新娘睡觉,然后其他人按照年龄大小依次与新娘性交,这些程序过后,新郎才能跟新娘亲近。在波多黎各土着居民中,新娘在新婚之夜要先同与自己丈夫地位相同的人交媾,无论是酋长还是普通人,都得遵从此俗。在马克萨斯群岛的努库西瓦岛,有名望的人家在女儿出嫁时,都要宰杀很多头猪,还要邀请所有的亲朋好友前来聚会。婚礼上,每位宾客只要征得新娘同意,即可共享交合之欢。婚宴一般都要持续两三天,新娘至少可以享有这两三天的性自由。

在这些破贞习俗中,由宗教神职人员为少女破贞似乎广为流行。在印度的马拉巴尔海岸,婆罗门一直在担任给新娘破贞的角色。卡利卡特的国王娶亲时,必须找一位最富有、最显赫的婆罗门同自己的新娘共度新婚之夜并为其破贞,国王为此还得给婆罗门支付400-500金币作为辛苦费。

这种对神职人员的向往甚至在已婚妇女中也很流行。在格陵兰,如果一位土着妇女得到先知的一番抚爱,就会认为自己十分幸运。有时,做丈夫的还乐于因为先知同自己的妻子交合而支付酬金。在吕基亚的塔奇塔德希人,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宗教聚会,聚会期间,神职人员有权同他看上的任何女子交媾,女子全家都会为此感到荣幸。在摩洛哥某地,一位神职人员在大街上看上了一位年轻女子,马上当街同她交媾。这位女子的同伴们在周围发出欢快的叫声,祝贺她交上了好运。同时,还有人跑到女子的丈夫那里对他表示祝贺。

2、习俗的文化含义丈夫不能享有新婚妻子的初夜权,这种婚姻现象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文化含义?包括恩格斯在内的许多学者认为,这种现象是古代社会群婚制度的残留。英国的达尔文和斯宾塞、美国的摩尔根、瑞典的巴霍芬等等人类学界划时代的重要学者都认为,现在的人类文化和制度,是在比较原始的基础上进化而成,婚姻制度也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和演变。人类历史上曾经普遍存在过群婚制度,也就是一个氏族某个辈分的全部男性,与另一个氏族相对应辈分的全部女性,结成群体共有的性交关系,这边所有男性和那边所有女性互为夫妻那时并无夫妻概念。这就是所谓原始共妻制度,也就是群婚制度。

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和财产私有观念的发展,创造财富的男性在族群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并且越来越希望将财富遗留给自己的亲生孩子,对女性婚后的贞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保证孩子的父系血缘关系真实可靠。于是,以男权为中心的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逐渐取得主流地位,女性逐渐失去了共夫和多夫的权利。作为对这种逐步失去的权利的补偿,女性一度继续享有婚前的性自由按照恩格斯的解读,丈夫不能享有妻子的初夜权,意味着女子在结婚以前可以享受充分的性自由。一个充分享有婚前性自由的女性,当然不一定能够将她的贞操和初夜奉献给自己的丈夫。

恩格斯这样讨论古代群婚制的残余问题:“在北美的至少40个部落中,同长姊结婚的男子有权把她的达到一定年龄的一切妹妹也娶为妻子--这是一整群姊妹共夫的遗风。而加利福尼亚半岛的居民蒙昧时代高级阶段,据班克罗夫特说,一些节日里几个部落聚集在一起,进行不加区别的性交。显然,这是指一些氏族,它们在这些节日里,对于从前一个氏族的妇女以另一个氏族的所有男子为她们的共同丈夫,而男子则以另一个氏族的所有妇女为他们共同妻子的时代,还保存着一点朦胧的记忆。这种习俗在澳大利亚仍然盛行着。”

接下来恩格斯论述了女子婚前性自由问题,诸如到神庙里破贞、由丈夫之外的其他男人破贞等问题,这都是群婚制的遗风,并且广泛存在于世界各个角落。恩格斯说:“在另一些民族中,新郎的朋友和亲属或请来参加婚礼的客人,在举行婚礼时,都可以提出古代遗传下来的对新娘的权利,新郎按次序是最后一个……在另一些民族中,则有一个有公职的人--部落或氏族的头目、酋长、萨满、祭司、诸侯或其他不管什么头衔的人,代表公社行使对新娘的初夜权。”简单地说,新郎放弃对于新娘的初夜权,乃是为了日后长期独占其妻子所付出的代价,是放弃一种权利用以赎买另一种更加需要的权利。

分享初中作文篇10

关键词:读 记 积累 作文 素材

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其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作文是学生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是语文教学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很多初中生的写作内容虚假、空洞、乏味,作文中常常出现“假”、“大”、“空”、“抄”的现象。当务之急就是引导学生不断积累作文素材,让学生写出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一.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作文素材来源于实际,来源于生活。而初中生的经历少,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简单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没有太多的生活体验与感悟。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1.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做什么事情就有了内驱力。观察兴趣是慢慢培养的。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观察,写观察日记,把一些观察日记拿出来与我的学生分享,让他们在分享到一些趣闻趣事时激发起观察的兴趣,希望自己也能把看到的一些新奇事物记下来与老师和同学分享。

学生邀请我和同学们分享他们的观察日记时,我总是很高兴地听,及时表扬他们无私奉献——愿意把自己仔细观察得到的原始写作素材拿来与大家共享。如果有可能,我希望他们带我和大家一起去共观察同分享,然后我针对学生观察得到的记录提出一些观察及记录的修改建议。

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及时捕捉新鲜的有意义的目标。引导学生观察某一具体事物时,首先明确观察的目的,使学生观察能有的放矢。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的方法和顺序,进行有条理地观察。同时注意有重点地观察,观察要细致。观察过后要写下观察记录。

没有联想就没有创造,没有联想就没有创新。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应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在脑海中生成种种画面。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学生对观察产生一定的兴趣,掌握一些观察的方法之后,我们要经常督促学生细心观察,写观察记录,并且在书写观察记录时最好结合自己的思考,努力在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时,能看透事物的本质。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了。

二.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报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大量读书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教学中,要让学生大量读书,增加阅读面,提高阅读水平。精心选择好的文章向学生推荐,可以是新闻、科普、故事,可以是小说、散文、杂文,只要有益于学生成长都可以读。

读书时,要求学生进行摘录和写读书笔记。摘录下书中的精华,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以及对书上内容的思考。只有动了笔,做了摘录,写下读书笔记,才能把学生的思维融入进去,也只有真正地思考,读书才能消化。

摘录片段,书写读书笔记是积累作文素材的一个极好的方法。

三.加强背诵,培养语感

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这样写道:“古今中外,善于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肚子里装着几百篇好文章的。并不是背熟了好去模仿抄袭,而是背熟了才能吸收消化,把别人文章里的好处变成自己的……”由此可见写作文需要积累的大量素材,除了观察与阅读,还需要背诵。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读、多背。

四.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写日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极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日记可以记下我们看到的东西,天长日久可以培养我们对周围生活的敏锐观察力;日记可以记下我们读书读到的东西,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日记可以记下我们读书想到的东西,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写日记本身,就锻炼了我们写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