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原料十篇

时间:2023-03-15 17:00:45

化妆品原料

化妆品原料篇1

独特展会,光芒闪耀

亚洲有各种美容展览会,但很多展览会既包括成品又包括原料和包装,“这种类型的美容博览会吸引的参观者很多,但观众所了解到的原料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不是很有针对性。”亚洲国际化妆品原料展览会总监秦文君告诉记者。

2012年亚洲国际化妆品原料展览会非常独特,以化妆品及个人护理用品原材料、配料为展览内容,所有参展商都是原材料供应商。参观者既包括配方师、科研人员、市场方面专家,他们需要了解化妆品市场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又包括一些专业采购人员,他们需要与原料供应商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展会另一个独特之处是设有新产品区。“由于展馆很大、参展企业很多,观众逐家了解新产品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此次主办方为观众提供贴心服务,展会开始前8个月内的新产品都可摆设在新产品区,使观众一目了然新产品情况。”秦文君说。

展会还将举行一系列教育类活动,包括市场趋势讲座、欧洲专家配方讲座等,介绍亚洲化妆品潮流发展趋势,手把手教配方师调制最合适的化妆品配方。另据秦文君介绍,展会正在筹备亚洲各国和欧洲法规要求及护发产品方面的讲座。

泰国曼谷,展会好去处

“近几年我们计划将亚洲国际化妆品原料展停留在泰国。”秦文君介绍说,这主要出于几方面的考虑。泰国不仅国内市场大,出口规模也不容小视。据了解,2011年泰国美容品出口规模达20多亿美元,其中26%出口到日本。泰国曼谷有非常便利的国际航班,不管是从欧洲、美国、日本、韩国,还是中国、东南亚地区过去都非常方便,不用多次转机。泰国旅游业发达,带动酒店业比较完善,酒店价格合适,选择性较多。此外,泰国是一个充满民族特色的国家,不管是参展商还是观众,都很喜欢到泰国去。“亚洲很多国家化妆品产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如越南化妆品市场较小,技术还在起步中,而泰国的化妆品技术远远超过这些国家。因此,目前选择以泰国为主,但是随着展会的发展壮大,不排除移到其他国家的可能性。”

借展会东风“走出去”

化妆品原料篇2

1 化妆品的危害及常见原因

化妆品对健康的危害主要是对皮肤造成不良影响,常有以下几类: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光感应性皮炎、痤疮、色素异常等。2005--2007年,我国监测发现化妆品不良反应均以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最常见,分别为939、1210和1352例。

引起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①化妆品原料导致的过敏反应或刺激反应;②化妆品的卫生质量不合格;③部分美容院未及时停用问题化妆品;④标签标识说明书不规范,使用方法等表述不清,缺乏必要的警示语,可能造成消费者选择化妆品不当或使用不当,引起化妆品不良反应。

2 中国、欧盟和美国对化妆品的管理

2.1中国

我国主要以《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以下简称《规范》)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对化妆品进行监督管理。在我国,化妆品分为普通化妆品和特殊用途化妆品,特殊用途化妆品是指用于育发、染发、烫发、脱毛、、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的化妆品。我国对普通化妆品实行备案制,备案的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类别、成分、限用物质含量和卫生质量检验报告等。对特殊用途化妆品,实行许可制度,即特殊用途化妆品必须先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才可上市,申请时应提品名称、成分、限用物质含量和产品卫生安全性评价资料等。

在化妆品的原料管理方面,中国广泛参考欧盟的管理办法,《规范》列出了禁用物质、限用物质、限用防腐剂、限用防晒剂、限用着色剂和暂时允许使用的染发剂目录。禁用物质是指不得用于化妆品的成分。仅在特定限制条件下使用的物质为限用物质,限用物质目录规定了限用物质的适用范围、终产品中允许的最大浓度和使用条件,以及需要标明的警示内容等。防腐剂、防晒剂、着色剂和染发剂的使用必须符合《规范》中规定的适用范围、浓度限制和警示要求等。在我国,化妆品新原料是指在国内首次用于化妆品生产的天然或人工原料,新原料的使用必须经过申请许可。我国关于化妆品及原料的安全相关问题的审核由化妆品评审专家库进行,该专家库成员由卫生部负责聘请,专家库成员负责对进口化妆品、特殊用途化妆品和化妆品新原料进行安全性评审,对化妆品引起的重大事故进行技术鉴定。

2.2欧盟

欧盟依照《化妆品指令》(CosmeticsDirective)(以下简称《指令》)对化妆品进行管理。第一版《指令》于1978年由欧盟委员会决议通过,为了适应科技进步,迄今为止,已进行了50多次修改。《指令》没有区别普通化妆品和特殊化妆品,均采取统一的标准。化妆品上市前无需经过审批,但生产商对其产品安全性负全部责任,必须在产品上市前对其毒理学、稳定性、物理及化学特性等进行评价,并将评价资料及产品信息备案于监管部门。监管当局主要对产品标签、评价资料和备案信息等进行监管,并抽检样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对于原料的安全管理,欧盟实行禁限用原料名录制度。《指令》附录中列出了化妆品原料的禁用、限用物质名单,允许使用的着色剂、防腐剂和紫外线吸收剂名单,同时对这些物质的最大浓度和标签要求等进行了规定。《指令》没有列出允许使用的染发剂名录,而是将染发剂原料在禁用或限用物质列表中列出。

化妆品及原料的安全评估等相关工作,由消费品科学委员会(SeientifieCommitteeonConsumerProducts,SC-CP)负责开展。SCCP由16位环境和毒理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他们具有工作独立性、透明性和信息保密性的特点,该委员会对化妆品成分进行安全相关评估,向欧盟委员会提供相关报告。原料的安全评估有两种类型:第一种,属于《指令》附录中的成分,由SCCP负责其安全性评价,同时,欧盟委员会会根据SCCP的评价结果,对《指令》中不适应当前先进科学技术的条款进行修改;第二种,指令附录之外的化妆品成分,则由安全评估人员根据产品成分的详细目录进行评估,并将评估报告反馈给生产商、进口商或者销售商,生产商、进口商或者销售商再根据评价结果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护消费者安全。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指令》附录之外的成分,如果对其安全性评价存在分歧,则由SCCP负责评价。

《指令》规定,自2009年3月11日起,所有终产品及原料的实验研究禁止采用动物实验。2009年3月11目前,采用动物实验研究终产品或各成分的多次剂量毒性、生殖毒性、毒物代谢动力学的产品,允许销售至2013年3月11日,其余在终产品或各成分的评价过程中使用动物实验的,自2009年3月11日起,都不得销售。

2.3美国

美国依据《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FederalFood,Drug,andCosmeticAct,FFDCA)对化妆品进行管理,监管主体是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FFDCA对化妆品的定义是指通过涂抹、喷洒等途径施用于人体,以清洁、美观、增加吸引力或改变外观为目的的物品或者这些物品的组成部分,但不包括肥皂。依据FFDCA规定,去屑香波、含氟牙膏、抗汗除臭剂、防晒霜等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既属于化妆品的范畴,又属于药物的管理范围,这类产品必须同时满足FFDCA对化妆品和药物的要求。在美国。化妆品投放市场前不必经过审批。FDA对上市后的产品标签、成分等进行监管。

对于化妆品及原料的安全管理,FFDCA并没有给出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原料列表。鉴于对色素安全性的担忧,FFDCA对色素实行严格的管理政策。用于生产化妆品的色素分为两类:第一类,此类色素需要经过FDA的鉴定,由FDA提供证明之后,才可用于化妆品生产,来自石油、煤焦油染料或人工合成的有机色素,属于此范畴;第二类,此类色素不需经过FDA鉴定,从矿物质、动植物体内提取的色素,属于此范畴。FDA分别列出了用于化妆品生产需要证明或免于证明的色素列表。使用列表中的色素生产化妆品,必须满足下面四项要求:得到FDA批准;第一类色素必须经过FDA鉴定;满足美国联邦法规对特性和规格的要求;满足法规对用途及最高允许浓度等的限制。申请色素用于化妆品生产,只能用于指定的产品,已经申请使用的色素用于生产新的产品时必须重新提出申请。

虽然FFDCA未列出允许使用或禁止使用的原料名单,但FDA禁止和限制一些配料的使用,并给出了其科学依据。①六氯酚,由于可以渗透皮肤和具有神经毒性,在其他防腐剂无效的情况下,六氯酚可以用作防腐剂,但浓度不得超过0.1%,且作用于黏膜的化妆品不允许使用。②汞化合物,在其他防腐剂无用的情况下使用,仅限用于眼部的化妆品,且浓度以金属汞的形式表示不得超过0.065%。汞化合物易于被皮肤吸收、富集,且可能导致过敏反应、皮肤刺激或表现出神经毒性。③氯氟烷烃推进剂(完全卤化氟氯烷烃),含该成分的气雾剂化妆品禁止在美国国内使用,但在不违反出口国法律的情况下,可以用于出口化妆品生产。④以下6种物质禁止作为化妆品成分,但是在当前良好操作规范条件下,作为无意制造的污染进入化妆品是允许的:硫氯酚,具有造成光接触致敏作用的可能性;卤化N-水杨酰替苯胺,由于其存在潜在的光接触致敏作用;氯仿,由于其存在对动物的致癌作用和对人可能存在的健康危害;氯乙烯,对人和动物具有致癌作用,禁止用于气雾产品;喷雾产品中的锆络合物,对肺有毒性作用,包括可能造成肉芽肿;二氯甲烷,对动物具有致癌作用,对人可能存在健康危害。⑤1,2,3,4-四氢化萘,在小鼠中进行的亚慢性毒性实验表明,1,2,3,4-四氢化萘会造成严重的神经毒性紊乱和内脏器官形成色斑,同时它可以渗透人体皮肤,自1978年起,芳香产业自发的停止使用。⑥6一甲基香豆素,由于其在光照下可能使一些消费者产生严重的皮肤或系统损伤,FDA禁止它用于防晒产品。⑦合成麝香,可能造成皮肤光接触致敏作用,动物实验显示其具有神经毒性,国际香料联盟建议,用于皮肤的化妆品,特别是用于暴露于阳光下的皮肤的化妆品停止使用它作为原料。⑧亚硝胺类,许多亚硝胺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致癌性,FDA表示任何含有亚硝胺的化妆品都是掺假的。⑨二氧杂环乙烷,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其会导致肝癌和鼻甲癌,同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渗透入动物和人体内。

3 目前中国对化妆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3.1审批制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了产品上市前的备案制,而我国依然对特殊用途化妆品采取审批制。这种体制下,政府不但要对成千上万的化妆品进行审批,还要担负着审批后的监管责任。从实际情况来说,政府很难对每一种需要审批的产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审批,这就使得产品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应当加快法律、法规的制定,使化妆品管理从审批制逐渐向备案制过渡。同时,监管部门应该更加关注产品的生产过程,监督企业按照良好作业规范从事生产活动,从源头管理好产品的安全性。企业应当对其生产的所有产品进行一定的相关实验证实其安全性,并在政府监管部门备案,政府对相关实验研究进行监督、评价。这不仅可以保证产品的安全,而且可以大大减少政府的工作负担,也是对产品安全管理科学合理的方法。

化妆品原料篇3

一、化妆品市场概念营销向功效营销的转变

化妆品市场的飞速发展,主要体现为化妆品随不同消费者对产品性能的不同需求,市场产品的细分化。化妆品产品复杂众多,新概念、新成分、新产品等目不暇接,作为一种营销手段,“概念炒作”在化妆品广告中越加强烈。一些新概念的产品逐渐发展。例如清洁产品中的深层清洁,强力清洁等名词;护肤产品从简单的滋润保湿到全面的抗皱、美白、祛斑等;鉴于大众对于光老化的深入认识,也促生了防晒产品的研发。随着而护肤产品系列化,直接出现了诸如常规护理、日间护理、夜间护理、区域护理、晒后修复等名词,从而使护肤逐渐程序和复杂化。近几年来敏感皮肤逐渐受到人群的重视,化妆品厂家则随之出现了诸多的针对敏感皮肤的产品。所有新概念和名词的出现,都是随着人们对护肤的逐渐认识和关注程度加深而出现。

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消费者认识水平的提高,化妆品性能仅仅停留在概念上是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这迫使化妆品领域市场由 概念向功效的转型。当然在化妆品领域的概念不能完全等同于虚假,化妆品的功效性也是由概念向真正作用转变的过程,并在经受着市场考验的过程中得以提升。很多产品的新型技术都可能经历由概念向实际性能的转化,而化妆品属于一个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技术产品,产品在制备、使用及产生作用的过程中,涉及到胶体化学、生命科学、生物学、皮肤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如果不允许概念的存在,就相当于把新型技术扼杀在摇篮之中。事实上每一个行业的新产品都会寻求一个新的“卖点”,也即概念,只是如何把概念实现为真正性能的问题。

二、化妆品的安全性

随着化妆品工业领域的飞速发展,化妆品引起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很早就对化妆品原料提出了专门的质量要求,美国CTFA机构不断评价、修改和完善化妆品原料;日本有化妆品原料规格;欧洲不断对化妆品中的禁限用物质作出新的规定;我国的卫生部也制定了《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又做了新的修订,这些都是化妆品安全性的基本保证。但是在化妆品领域依然不可避免的出现安全性问题,如产品中包含了禁用物质,限用物质超标等现象。

化妆品与食品都属于快速消费品,近几年来屡屡报出食品行业的食品安全性问题,不可避免的波及到化妆品行业,同时也提高了消费者对于化妆品安全性思考的意识。化妆品中的安全性主要发生在一些特殊用途化妆品中,为提高化妆品的功效性,选用了禁用原料,如祛斑美白化妆品中的汞制剂、抗衰老化妆品添加激素、染发剂中的醋酸铅等。但很多种化妆品的禁限用物质均以化妆品原料副产物的形式带入,如AES中的二恶烷、粉质原料中的重金属等,以极微量的方式存在于化妆品中是不会造成危害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中也明确规定了这些物质的限定含量。

针对于化妆品领域的安全性应该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一方面要慎重谨慎,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不需过度紧张,不科学的限定会限制化妆品行业技术的发展。化妆品的使用方式与使用剂量均不同于食品,在食品中出现的安全性问题简单的转移到化妆品行业是不科学的。在引发安全性问题之时,媒体常常用的一句话“××原料大量使用,会对消费者产生一定的危害”,这一描述是相当不严谨、不科学的。对于不同的原料所谓的“大量使用” 的剂量及“一定的危害”的严重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有的原料在有些产品中根本就不可能“大量使用”,而消费者不能明确界定原料的使用量,就无法判断“一定的危害”,此时消费者就会理解为“有”即会产生“危害”。如前一段时间的“塑化剂风波”,首先出现在食品行业,但很快就影响到化妆品领域。事实上化妆品中的塑化剂除了指甲油外,其他产品中的塑化剂主要缘于香精、化妆品塑料包装的带入,是极微量的;而化妆品属于外敷性产品,有的还属于洗去型产品,在如此低的含量,如此的使用方式下,塑化剂不会影响绝大多数化妆品的安全性。

针对化妆品的安全性,一方面从化妆品原料入手,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对消费者相关化妆品科普知识的宣传。相比较而言,消费者对食品的了解较深,比如很多人对于牛奶过敏,消费者不会说某某品牌的牛奶让他过敏,这样就不会对产品造成伤害。同样在化妆品领域使用者对原料过敏也是正常现象,如消费者对酒精、羊毛脂过敏,但消费者往往会怪罪于某品牌的产品,这样就使得化妆品行业为了安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是非常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的。

三、化妆品领域的新型技术

1. 植物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随着全世界化妆品市场掀起了一股回归自然的潮流,“天然化妆品热”也逐步形成。消费者更加青睐温和、有效的天然化妆品,同时也更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希望化妆品原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无污染。一些化妆品原料商利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制备和纯化各种植物提取物并应用于化妆品中,在护肤、美白、抗衰老、治疗皮肤病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天然化妆品中的活性成分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其中植物活性成分的应用最为广泛。它已成功应用于保湿、美白、抗衰老等护肤产品中。与传统化妆品相比较,它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天然物质,分子更细小,更容易被皮肤吸收和消化,而且不会在体内产生沉积;同时,植物提取物类化妆品还具有疗效明显,针对性强,长期使用无副作用或副作用小的优点。因此,利用植物提取物的有效成分研发化妆品是目前化妆品行业的热点和趋势,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多种植物提取物用于化妆品的生产,而且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运用于化妆品中的植物提取物主要有:熊果苷、植物类黄酮起到 祛斑美白的作用;原花青素、植物多酚、茶多酚、葡萄多酚、苹果多酚等起到抗衰老的作用;透明质酸、维生素等起到保湿修复作用;还有果酸、芦荟、甘草、紫草、桂皮、沙棘、白芝等起到防晒的作用。 目前,以功效性需求为主流,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注重美容与健康相结合的理念影响着化妆品的研究开发。因此,植物提取物类化妆品将成为未来化妆品产业的主导力量。

2. 生物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医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在化妆品原料的研发、化妆品的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价等化妆品工业领域中的多个环节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越来越多的生物制剂,如透明质酸(H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皮生长因子(EGF)、核酸(RNA)等,作为功效添加剂都成功地应用于化妆品。趋向生物化是当今化妆品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生物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为化妆品提供新型生物活性添加剂:生物技术主要用于生产科技含量高的化妆品活性添加剂,这些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提取分离技术、生物发酵技术、酶工程和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等。利用这些技术,可以为化妆品开发提供高效、安全和价优的原材料和添加剂。

(2)对化妆品进行功效性评价:客观有效的化妆品功效性评价方法是限制化妆品领域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运用生物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评价化妆品的功效性,主要包括化妆品美白功效、抗衰老功效、抗敏功效、祛红血丝功效等。

(3)对化妆品进行安全性评价:生物技术在生命科学和皮肤科学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为化妆品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如检测化妆品刺激性、检测化妆品中致病菌等。

3. 新型乳化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大多数化妆品均属于乳状液体系,新型乳化技术是化妆品行业新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相对普通乳状液,乳状液乳化粒子具有独特的结构,可以具有促进化妆品有效成分在皮肤上的渗透,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改善化妆品的肤感等优异的性能。应用于化妆品体系中的特殊结构乳状液有:液晶结构乳状液、多重结构乳状液、纳米乳液、微乳液、固体颗粒乳化等。

(1)液晶结构乳状液是乳化剂分子在油水界面形成液晶结构的有序分子排列,这种有序排列使得液晶乳状液具有比普通乳状液更好的稳定性、缓释性与保湿性等优良的使用性能。这种体系液晶结构的形成不但与乳化剂的类型有关,还高度依赖于乳状液的配方组成及制备工艺等。

(2)多重结构乳状液是在某种类型的乳状液再分散到以原分散相为介质的液体中形成的液液分散体系,按结构可以分为水/油/水(W/ O/W)型乳状液及油/水/油(O/W/ O)型乳状液。多重结构乳状液同时具备了W/O型与O/W型乳状液的优点。由于其多重结构,在内相添加的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要通过两相界面才能释放出来,这可延缓有效成分的释放速度,延长有效成分的作用时间,达到控制释放和延长释放的作用;多重乳状液中不同的活性成分可以置于不同的乳化相中而彼此又被隔离,可减少它们之间的接触,使它们各自产生即时的或持续的释放特性;多重乳状液结合了O/ W型及W/O乳状液的优点,具有优良的肤感。

(3)纳米乳液是指粒径分布于微乳状液与普通乳状液之间的一种乳化体系,粒径分布一般在几十到几百纳米。纳米乳液是热力学稳定体系,不会发生聚结,即使在超离心作用下出现暂时分层现象,一旦取消离心力场,分层现象即消失,体系又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稳定体系。纳米乳液由于其粒径分布很小,可以促进乳化体系中的活性组分的渗透性。

(4)微乳状液指一种液体以粒径在10~100nm的液滴形式分散在另一种不相混溶的液体中形成的透明的分散体系。微乳状液由于其特殊的形成机理,使得体系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比其它的乳状液均有良好的稳定性。微乳状液应用于化妆品中主要有以下性能:自发形成的微乳状液,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稳定性好,可以长期储藏,不分层;有良好的增溶作用,可以制成含油成分较高的产品,且产品无油腻感;通过微乳液的增溶性,还可以提高活性成分和药物的稳定性和效力;胶束粒子细小,易渗入皮肤。

(5)固体颗粒乳化体系是指固体颗粒代替传统的化学乳化剂,固体颗粒在分散相液滴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阻止了液滴之间的聚集,制得稳定的油/水分散相。以固体颗粒为乳化剂的乳化体系性质不同于传统乳化剂的护肤品配方,主要适用于防晒配方、低刺激性配方以及液态粉底配方中,该类型的配方主要有以下优势:首先由于用固体颗粒乳化剂替代了传统的表面活性剂乳化剂而使配方的刺激性大大降低;其次固体颗粒乳化剂本身可作为防晒剂使用,并与其它防晒剂有协同增效作用,降低配方中防晒剂的总用量,进而降低产品的刺激性并使产品更加清爽;第三,固体颗粒乳化剂的使用可改善产品的肤感和涂抹性,开发消费者更满意的产品,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第四,由于固体乳化剂和许多活性组分的相容性更好,所以在选择活性组分时的范围会更广,配方的功能性也会体现的更明显;另外,固体颗粒乳化体系的稳定性不受油脂 性质的影响,针对不同的护肤产品,可以选择更宽范围的油脂,以制备出性能更佳、更稳定的产品。

4. 包覆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化妆品功能性如营养、保湿、防晒、美白及抗衰老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研制这些功能性化妆品时,起作用的活性组分在皮肤上的渗透性、作用时间、稳定性以及在一定浓度下对皮肤的刺激性都是实现功效性的关键问题,而正是这些问题大大地限制了功能型化妆品技术的发展,也使得许多化妆品厂家更多地进入这一领域进行研究,以期使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解决上述问题的常用方法是包覆技术。近20年来,欧美及日本对化妆品中功效性活性组分的超微载体系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包括微胶囊、多空聚合物微球、脂质体以及有脂质体结构衍生的固体脂质微粒等,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化妆品配方中。包覆技术主要是将活性组分包覆于一微结构中,大大提高了活性组分的稳定性;鉴于微结构与皮肤之间的亲和性,促进了活性组分在皮肤上的渗透性;活性组分在微结构中的缓慢释放,实现了活性组分的缓释效应,达到长期有效的性能;同时对于一些对皮肤有刺激性的活性组分,微结构阻隔了活性成分(如防晒剂)与皮肤的直接接触,大大降低了活性组分对皮肤的刺激性。

【参考文献】

高薪,王峥,王超,张林波.植物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1,(04):318-319

张广伦.生物技术在几种植物生物活性物质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9,28(4):28-32.

张婉萍,朱亮亮.乳化工艺对液晶形成的影响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9,39(1):35-38.

张婉萍,刘玲雁.配方组成对烷基糖苷体系液晶形成的影响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10,40(1):35-38.

张婉萍.固体颗粒乳化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6,(09):25-28.

张婉萍,朱海洋.应用在化妆品中的纳米脂质载运系统[J].日用化学工业,2008,38(5):327-330.

牛庆华,曹磊昌,张婉萍.固体纳米脂质微粒的制备及性能表征[J].日用化学工业,2009,39(5):77-79.

张婉萍,牛文霞.包覆甲氧基肉桂酸辛酯固体脂质微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化工学报.(已接受)

MULLER R H,PETERSEN R D, HOMMOSS A,et al. NLC in cosmetic dermal products [J].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2007,59(6):522-530.

RADTKE M, MULLER R H.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 the new generation of lipid drug carriers[J]. New Drugs, 2001,2(1):48-52.

化妆品原料篇4

(本刊讯)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美容化妆品业商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于2007年7月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美容商会领导班子。马娅任会长,伍新龙等25人任副会长,黄滢任秘书长。

新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卫生部近日了《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7年版),将自2007年8月1日起实施。2000年下发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同时废止。

新《规范》强化了化妆品生产企业作为化妆品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各类化妆品生产企业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而且也便于企业准确执行。

同时,新《规范》也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化妆品企业的卫生许可和日常卫生监督工作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法规依据。

卫生部化妆品新规:问题化妆品应及时召回

卫生部《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7年版)》,8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规范要求,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建立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如果产品出现重大卫生质量问题,应及时召回。

新规范强调,发现化妆品卫生质量问题或缺陷,可能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时,化妆品生产企业应该迅速、及时采取召回行动。召回的产品应被注明,内容包括品名、批号、规格、数量、召回单位及地址、召回原因及日期、处理意见,并单独保存在一个安全的场所,等待处理决定。因卫生质量原因召回的化妆品,应及时处理。

新版《化妆品卫生规范》不会限制化妆品行业发展

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化妆品卫生规范》,增加了790种禁用物质。这一规定的实施可能会对化妆品行业产生影响。

据悉,此次修订的化妆品禁限用物质名单受到欧盟《化妆品卫生规程》,增加了790种禁用物质,现共有禁用物质1286种,而化妆品原料备案体系也在建立当中。与此同时,针对新增禁用成分的6个检验标准也将于年内完成,并将申报国家标准,“原料”将成为今年化妆品行业监管的重点。

据业内人士称,7月1日新规程的将使行业更加规范。新法规对一直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原料并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的企业而言影响不大,但对一些原先就对质量要求不高的走美容线的小型化妆品企业而言,无论是禁用化学物质还是标签规范,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企业普遍认为虽然新的规定可能会影响一批中小企业的发展,但并不会影响整体行业的趋势。沪上某知名品牌的首席科学家魏博士在美博会上行业研发发展趋势时介绍说,一般来说,对化妆品功效性起主要作用的是其中的活性成分,而目前消费者对于化妆品产生功效的原理知识的认识还不足,所以很容易被市面上的各种化妆品概念所误导。

《化妆品原料备案制》年内出台

《化妆品原料备案制》的规定将于今年出台。届时,消费者能够从相关网站、刊物上了解到哪些原料生产商的产品合格,而哪些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全国化妆品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齐鹏昆表示,该规定实施后,将对厂商生产的化妆品原料进行检测认证,将含有成分、比例、功效一一确认,特别是产品中是否含有违禁成分、限用成分的含量等,然后再到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备案,获得安全认证标识后再进行公示。经过安全认证的产品,也要接受全年的监督抽检。如果发现厂家备案的产品和实际销售的产品质量不符、销售的产品中存在问题,将立即进行曝光,取消其认证资格。目前该规定还在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中。 据了解,欧盟、美国、韩国等都已经对化妆品实行了全成分标注,而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大部分化妆品说明书里,往往只对有利于宣传的成分进行标注,如“植物草本精华”、“天然保湿因子”、“天然矿物质”,消费者通过厂商提供的原料清单很难了解产品的具体成分和性能。

我国从事化妆品配方研制人员每年增长20%

近日,化妆品配方师已被确立为我国第九批新职业之一。该行业的从业人员是指根据市场需求,使用符合化妆品安全标准的日用化工原料,进行化妆品配方设计的人。截至2006年底,我国从事化妆品配方研制的人员达6万人左右,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设立化妆品配方师这一新职业,对于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推动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化妆品配方师的主要工作内容为:设计符合要求的各种形态和功能的化妆品;对所使用的原料进行评价和选择;使用仪器设备制作化妆品样品,并确定工艺;根据产品品质评价结果、行业动态及时调整和更新化妆品配方,保障其安全性。

国际三线彩妆品牌进入中国市场

L.A.Colors(烙色)是美国Beauty 21公司1994年推出的一个彩妆品牌。2007年6月27日,在成都世纪城假日酒店,来自美国Beauty 21公司在国际会议中心的蜀都厅举行了主题为“打开魔盒――烙色彩妆中国一周年”会。L.A.Colors希望中国时尚女性能体验到生活中的缤纷色彩,如其倡导的时尚理念:“大胆去体验,你可以不一样!”

会上,L.A.Colors以独具一格的风格舞台音乐剧方式,演译了品牌内涵:精灵王国里最美的小仙子,不甘平淡无奇的生活,整天都有奇思异想,有一天,小精灵降落凡间,带领我们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去感受世间百态――18世纪欧洲恐怖邪恶的吸血鬼、浪漫梦幻的芭比、旧时百乐门舞者、现代社会叛逆的office lady……美不胜收、变化无穷、飘渺虚幻的场景,千姿百态、微妙惟俏的表演,淋漓尽致又恰到好处地诠释出了该品牌的内涵:变幻、个性、独立!

化妆品原料篇5

[关键词]化妆品;斑贴;皮炎;面部

[中图分类号]R75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7-0743-04

随着人们应用护肤品、化妆品的日益增多,化妆品引起的皮肤疾病也随着日益增多,其中最常见的是化妆品过敏,即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1]。化妆品过敏的原因是由于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如:香料、防腐剂、重金属等引起的IV型超敏反应,如能明确化妆品中的致敏物质,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因此,明确致敏物质是患者和皮肤科医生都高度关注的问题。诊断化妆品过敏的主要方法是皮肤斑贴试验。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斑贴试验大都使用通用过敏原,含有部分常用化妆品成分,对于化妆品过敏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但其包含的过敏原种类较少,不能适应临床需要。为此,笔者科室应用包括49种化妆品过敏原的瑞敏化妆品系列变应原斑贴试剂,对怀疑化妆品致敏的患者进行检测分析,其结果对医生明确诊断、指导后续防护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回顾分析了笔者门诊123例面部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对致敏化妆品的种类、与临床疾病的相关性等进行了初步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123例患者中斑贴试验阳性79例,阳性率64.2%;在49种检测的化妆品中,阳性率排在前3位的是山梨糖醇酐倍半油酸酯17例、卡松CG 11例、阿莫醇5例,阳性率分别为13.82%、8.94%、5.69%;约20种过敏原从未被检出,其余检出1~3次,阳性率1.34%~4.05%;绝大部分患者只检出一种物质阳性,且与接触史符合良好。致敏化妆品的统计结果见表1。

化妆品斑贴试验阳性患者的临床诊断大致分为两类:面部炎症性疾病和面部色素异常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包括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敏感皮肤、激素依赖性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物质检出率80%,而色素异常性疾病,如黑变病、黄褐斑、雀斑样痣、雀斑、褐青斑的阳性检出率约60%,表明化妆品所导致的疾病较为广泛,在临床上的表现多种多样。斑贴试验阳性的疾病分类统计结果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对笔者科室123例面部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发现斑贴试验阳性患者79例,阳性率64.2%;排在前三位的致敏物质是山梨糖醇酐倍半油酸酯(13.82%)、卡松CG(8.94%)、阿莫醇(5.69%);临床诊断中炎症性疾病如接触性皮炎、敏感皮肤、激素依赖性皮炎等斑贴试验阳性率80%,而色素异常性疾病如黑变病等阳性率约60%。研究结果显示了较高的斑贴试验阳性率(64.2%),与国内蔡永莲采用相同化妆品系列斑贴试验68.5%的结果非常接近[4],略低于焦红等[5]采用欧洲系列抗原S-1000斑贴试剂87.23%的结果,高于杨娜和陈晶晶等采用可疑致敏化妆品进行的斑贴试验的阳性率38.9%和58.72%[1,6]。表明瑞敏化妆品系列斑贴试剂用于诊断化妆品过敏和明确致敏物质具有较高的检出阳性率,其采用的化妆品成分具有较好覆盖性;但是,与欧洲系列抗原斑贴试剂和中国筛选系列相比,缺少了香料相关变应原芳香混合物和倍半萜内酯混合物,以及常见染发剂成分对苯二铵基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覆盖率,也造成了本研究结果的局限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赋形剂/乳化剂类的山梨糖醇酐倍半油酸酯和阿莫醇的阳性率最高,约占20%,国内以往未见类似高阳性率报道,但蔡永琴等发现阿莫醇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中的阳性率约占10%,与本研究接近。李林峰等[7]也报道了阿莫醇致接触性皮炎,提示阿莫醇有可能是潜在的导致接触性化妆品皮炎的因素;防腐剂如卡松CG的阳性率占第2位,与国内外的报道较为接近;而在其他研究中阳性率很高的香料类的阳性率在本研究中很低,其原因可能与本研究选用的化妆品系列使用的香料类变应原较少有关,也可能是因为由于纳入人群样本量少,或者由于近年我国对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关注,对香料致敏认识的提高,许多医师、消费者在推荐及选择化妆品时避免含香料的产品,化妆品生产厂家也避免加入易致敏的香料成分,或不添加香料,人群接触易致敏的香料减少。

接触性皮炎是化妆品皮肤病的主要类型,在阳性斑贴试验结果中占比例最高。敏感皮肤也具有较高的致敏物质检出率,提示这类患者往往具有变态反应的背景。其他多种炎症性疾病如激素依赖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湿疹等也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因为面部皮炎的原因复杂,很多时候并非单一原因,有可能是在其他疾病的基础上伴发化妆品过敏性皮炎,在临床上怀疑其临床表现与变态反应相关而进行斑贴试验。而色素异常性疾病,如:黑变病、黄褐斑、雀斑样痣、雀斑、褐青斑的阳性检出率也很高,约60%,表明化妆品所导致的疾病较为广泛,在临床上的表现多种多样,也与国外的报道一致[8-9]。

[参考文献]

[1]陈晶晶,范立英,信许亚,等.北京地区327例化妆品皮肤病临床调查及分析[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8,14(2):112-114.

[2]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管司.GB17149.1~7-1997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3]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管司.《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实施指南[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85,101.

[4]蔡永莲,刘润秋,施辛,等. 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变应原检测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8): 586-589.

[5]焦红,关蕾,战静,等. 141例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1):1759-1762.

[6]杨娜, 张荣鑫, 赵淑娟, 等.大连地区化妆品皮肤病890例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1): 54-55.

[7]Li LF,Liu G,Wang J.Patch test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cosmetic allergic contact derm atitis to common cosmetic allergens from a European cosmetic series[J].Contact Dermatitis,2007,57 (1):50-54.

[8]Shenoi SD,Rao R.Pigmented contact dermatitis[J].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ml,2007,73(5):285-287.

化妆品原料篇6

第一条为加强化妆品的卫生监督,保证化妆品的卫生质量和使用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的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第三条国家实行化妆品卫生监督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化妆品的卫生监督工作,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辖区内化妆品的卫生监督工作。

第四条凡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二章化妆品生产的卫生监督

第五条对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监督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

《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颁发。《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有效期四年,每二年复核一次。

未取得《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单位,不得从事化妆品生产。

第六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必须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生产企业应当建在清洁区域内,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符合卫生要求的间距。

(二)生产企业厂房的建筑应当坚固、清洁。车间内天花板、墙壁、地面应当采用光洁建筑材料,应当具有良好的采光(或照明),并应当具有防止和消除鼠害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设施和措施。

(三)生产企业应当设有与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化妆品原料、加工、包装、贮存等厂房或场所。

(四)生产车间应当有适合产品特点的相应的生产设施,工艺规程应当符合卫生要求。

(五)生产企业必须具有能对所生产的化妆品进行微生物检验的仪器设备和检验人员。

第七条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从事化妆品的生产活动。

凡患有手癣、指甲癣、手部湿疹、发生于手部的银屑病或者鳞屑、渗出性皮肤病以及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等传染病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活动。

第八条生产化妆品所需的原料、辅料以及直接接触化妆品的容器和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第九条使用化妆品新原料生产化妆品,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化妆品新原料是指在国内首次使用于化妆品生产的天然或人工原料。

第十条生产特殊用途的化妆品,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取得批准文号后方可生产。

特殊用途化妆品是指用于育发、染发、烫发、脱毛、、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的化妆品。

第十一条生产企业在化妆品投放市场前,必须按照国家《化妆品卫生标准》对产品进行卫生质量检验,对质量合格的产品应当附有合格标记。未经检验或者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产品不得出厂。

第十二条化妆品标签上应当注明产品名称、厂名,并注明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编号;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上应当注明生产日期和有效使用期限。特殊用途的化妆品,还应当注明批准文号。对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化妆品,说明书上应当注明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化妆品标签、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上不得注有适应症,不得宣传疗效,不得使用医疗术语。

第三章化妆品经营的卫生监督

第十三条化妆品经营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下列化妆品:

(一)未取得《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企业所生产的化妆品;

(二)无质量合格标记的化妆品;

(三)标签、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不符合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化妆品;

(四)未取得批准文号的特殊用途化妆品;

(五)超过使用期限的化妆品。

第十四条化妆品的广告宣传不得有下列内容:

(一)化妆品名称、制法、效用或者性能有虚假夸大的;

(二)使用他人名义保证或以暗示方法使人误解其效用的;

(三)宣传医疗作用的。

第十五条首次进口的化妆品,进口单位必须提供该化妆品的说明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等有关资料和样品以及出口国(地区)批准生产的证明文件,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方可签定进口合同。

第十六条进口的化妆品,必须经国家商检部门检验;检验合格的,方准进口。

个人自用进口的少量化妆品,按照海关规定办理进口手续。

第四章化妆品卫生监督机构与职责

第十七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行使化妆品卫生监督职责,并指定化妆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化妆品的监督检验工作。

第十八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聘请科研、医疗、生产、卫生管理等有关专家组成化妆品安全性评审组,对进口化妆品、特殊用途的化妆品和化妆品新原料进行安全性评审,对化妆品引起的重大事故进行技术鉴定。

第十九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设化妆品监督员,对化妆品实施卫生监督。

化妆品卫生监督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从符合条件的卫生专业人员中聘任,并发给其证章和证件。

第二十条化妆品卫生监督员在实施化妆品卫生监督时,应当佩戴证章,出示证件。

化妆品卫生监督员对生产企业提供的技术资料应当负责保密。

第二十一条化妆品卫生监督员有权按照国家规定向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抽检样品,索取与卫生监督有关的安全性资料,任何单位不得拒绝、隐瞒和提供假材料。

第二十二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化妆品卫生监督员及卫生监督检验机构不得以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式参与生产、销售化妆品,不得监制化妆品。

第二十三条对因使用化妆品引起不良反应的病例,各医疗单位应当向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五章罚则

第二十四条未取得《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企业擅自生产化妆品的,责令该企业停产,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并且可以处违法所得三到五倍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生产未取得批准文号的特殊用途的化妆品,或者使用化妆品禁用原料和未经批准的化妆品新原料的,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三到五倍的罚款,并且可以责令该企业停产或者吊销《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第二十六条进口或者销售未经批准或者检验的进口化妆品的,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并且可以处违法所得三到五倍的罚款。

对已取得批准文号的生产特殊用途化妆品的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撤销产品的批准文号。

第二十七条生产或者销售不符合国家《化妆品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的,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并且可以处违法所得三到五倍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对违反本条例其他有关规定的,处以警告,责令限期改进;情节严重的,对生产企业,可以责令该企业停产或者吊销《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对经营单位,可以责令其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且可以处违法所得二到三倍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决定。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有关广告管理的行政处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

吊销《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处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决定;撤销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的处罚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

罚款及没收非法所得全部上交国库。没收的产品,由卫生行政部门监督处理。

第三十条当事人对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通知书次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三十日内给予答复。当事人对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通知书次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但对卫生行政部门所作出的没收产品及责令停产的处罚决定必须立即执行。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执行,逾期又不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一条对违反本条例造成人体损伤或者发生中毒事故的,有直接的责任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或者个人应负损害赔偿责任。

化妆品原料篇7

【关键词】化妆品 包装材料 安全性

化妆品的卫生质量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但长期以来国家监督管理部门都只是着重于监管化妆品原料中的有毒物质含量,而忽视了化妆品包装材料的毒性作用。化妆品是直接与皮肤接触并未通过肝区解毒就被皮肤直接吸收的物质,其质量应受到严格的监管。而包装是化妆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有选择恰当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才能真正有效地保证化妆品的质量和使用者的安全。相关文献显示,食品和药品塑料包装材料中添加剂向内容物的迁移现象确实存在,特别是向油脂类内容物的迁移量不可忽视。油脂也是化妆品的主要成分之一,但针对化妆品包装材料的物质迁移研究却非常少,化妆品包装材料的法规和标准也存在着不足和空白;另一方面,生产企业为了美观及降低成本等原因,在选择化妆品包装时,较少考虑包装材料与化妆品的适应性和安全性问题,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在用化妆品包装材料,对其物质总迁移和特定迁移以及阻隔性能进行分析,这将为包装材料与化妆品的适用性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依据。

1 包装材料溶出物质及其影响分析

包装材料化学物质溶出物试验是化学试验的基础,可较快较简便地判断包装材料的总物质迁移情况。化妆品包装材料中的小分子或低聚物可能会在化妆品中溶出、析出,进而对人体构成危害,因此应该做化学物质溶出物试验。它可以较快速地筛选出一些性能较优的材料,可避免盲目地浪费大量的费用,节省可贵的时间。

溶出物是指在实际工艺条件下,从产品接触材料上迁移进入产品的一类物质。溶出物被认为是析出物的一个子集。这些杂质成分来源于包装材料。溶出物既包含有机物,也包含无机物成分。有机溶出物可能为聚合物材料的单体或寡聚体、添加剂、交联剂或固化剂、抗氧化添加剂、塑化剂、色素、剂、脱模剂等,这些成分均用于包装材料的生产工艺中。而这些溶出物本身可能会直接影响化妆品的化学或者物理特性,包括高浓度的酸性或碱性溶出物成分可能会迫使化妆品超出其pH规格范围;某些溶出物可能会影响化妆品的组分;某些溶出物的累积可能会影响化妆品的颜色变化等;可能增加杂质含量,或形成颗粒物质。因此,可对化妆品包装材料建立相对应的溶出物试验项目。

2 常用的抗氧剂分析

聚乙烯(PE)树脂、聚丙烯(PP)树脂在环境中容易被氧化降解,因此为提高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能,人们通常在PE、PP原料中加入抗氧剂。PE、PP聚合通过一系列的自由基链式反应形成热氧化,有机分子的化学键在热、光或氧的作用下发生断裂,生成活泼的自由基和氢过氧化物。氢过氧化物同时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烃氧自由基和轻基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又引发一系列的自由基链式反应,改变树脂的结构和性质。因此,添加抗氧剂可消除该过程产生的自由基,阻止链式反应的进行。抗氧剂分为能消除自由基的主抗氧剂,如芳香胺和受阻酚等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和能分解氢过氧化物的辅助抗氧剂,如含磷和含硫的有机化合物。PE、PP容器包装材料中常用的抗氧剂有受阻类抗氧剂1010、抗氧剂626、抗氧剂330、抗氧剂1076、抗氧剂BHT、抗氧剂245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168等。

3 容器阻隔性能测试研究

阻隔性能是考察塑料包装材料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不管是食品包装还是化妆品包装,均对包装材料的阻隔性能有一定的要求,而药品包装对材料阻隔性能的要求则更高。包装材料只有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才可以阻止外界气体侵入,以免食品、药品、化妆品等氧化变质;才可以防止水或水蒸气的渗透,以免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受潮霉变,改变其剂量等。高阻隔性材料已经成为包装材料研发的一个主要方向。

塑料包装材料的阻隔性能一般是通过对气体透过量、水蒸气透过量、乙醇透过量和透油性等方面的检测来体现的。气体透过量测试,通常检测材料的透氧性或二氧化碳、氮气等的透过性能。气体透过量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压差法与电量分析法。现阶段广泛使用的是压差法。水蒸气、乙醇透过量测试,主要是考察包装材料对水蒸气、乙醇的阻隔性能。主要有用于薄膜、薄片、铝箔等片材的杯式法、电解析法和红外检测器法,用于检测容器阻隔性能的重量法。重量法因其操作简便、设备价格低廉等优点,在我国检验检测领域和包装行业广泛应用。

结语

对化妆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进行研究,建立相关的检验检测方法,找出相关的物质迁移规律变得尤为紧迫和重要。这些将对我国化妆品市场同类产品选择包装材料提供指导依据,对节省材料筛选成本和生产成本、减少能源浪费方面将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为规范化妆品监管提供有效的科研数据;也为化妆品包装的上市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化妆品原料篇8

一、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章程,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决定。

二、公司倡导树立“一盘棋”思想,禁止任何部门、个人做有损公司利益、形象、声誉或破坏公司发展的事情。

三、公司通过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管理、经营水平,不断完善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不断壮大公司实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四、公司提倡全体员工刻苦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为员工提供学习、深造的条件和机会,努力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造就一支思想新、作风硬、业务强、技术精的员工队伍。

五、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管理,鼓励员工发挥才智,提出合理化建议。

六、公司实行“岗薪制”的分配制度,为员工提供收入和福利保证,并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逐步提高员工各方面待遇;公司为员工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晋升机会;公司推行岗位责任制,实行考勤、考核制度,评先树优,对做出贡献者予以表彰、奖励。

七、公司提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倡导员工团结互助,同舟共济,发扬集体合作和集体创造精神,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八、员工必须维护公司纪律,对任何违反公司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都要予以追究。

化妆品公司管理制度(二)

化妆品研发工程师岗位职责:

1、负责化妆品原材料的测试、开发以及测试方法的建立,并建立化妆品原材料质量标准,对化妆品原料的采购提供技术支持;

2、根据新化妆品开发计划进行新化妆品的配方开发和研制工作,进行新化妆品的功效性评估,配方稳定性、包材相容性测试,微生物竞争测试;

3、总结新化妆品的开发经验,改善老化妆产品配方,提高化妆品品质,持续改进化妆品性能;

4、负责化妆品配制工艺的制定;

5、组织新化妆品试产并制订相关标准操作规范,化妆品检验规范,转移至化妆品生产部门和品保部门,并能根据实际进行修订;

6、负责指定化妆品内控以及化妆品原料的检验指标;

7、协助处理相关化妆品的技术问题,保证化妆品生产正常进行;

8、沟通化妆品的市场部和生产部之间的信息,将市场部要求准确传达到生产中。

化妆品研发工程师岗位要求:

1、精细化工、应用化学、化学分析、生物学等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2、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有化妆品配方师的资格证书者更佳;

3、了解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动态,熟悉化妆品新原料信息、性质和原材料供应商;

4、熟悉化妆品工艺和配方,能够独立研发产品、确定生产工艺及产品配方;

5、具有良好的技术研发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掌握研究工具、仪器;

化妆品原料篇9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三条*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药品监督局”)负责*市行政区域内的化妆品监督管理工作,并指导市药品监督局各分局开展辖区内的化妆品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对化妆品生产企业的监督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企业应申请并取得《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以下简称《卫生许可证》)。《卫生许可证》有效期4年,每2年复核1次。《卫生许可证》的管理办法由市药品监督局另行制定。

第五条*市为提高化妆品质量,鼓励化妆品生产企业实施良好生产规范等质量管理体系。

第六条生产化妆品所需的原料、辅料以及直接接触化妆品的容器和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化妆品卫生规范》。禁止使用化妆品禁用原料、未经批准的化妆品新原料和超量使用限用物质生产化妆品。

第七条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应与卫生许可核准的内容相一致。

第八条生产企业在化妆品投放市场前,应按照《化妆品卫生规范》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对质量合格的产品应附有合格标记。未经检验或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不得出厂。生产企业应建立产品质量跟踪制度。

第九条对化妆品的品种实行分类管理。

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应经市药品监督局出具审核意见,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后方可组织生产。

*市企业生产的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应于产品投放市场后2个月内报市药品监督局进行备案。具体办法由市药品监督局另行制定。

第十条化妆品应有标签,指导消费者安全、合理地使用化妆品。

第十一条化妆品的标签应与审批(备案)内容一致。

第十二条国产化妆品的标签应注明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地址和卫生许可证编号,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生产批号和限用日期),净含量。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还应注明批准文号。

进口化妆品的标签应注明产品名称,原产国名、地区名(指台湾、香港、澳门),制造者名称、地址或经销商、进口商、在华商在国内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生产批号和限用日期),净含量,进口批准文号或备案文号。

对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化妆品,标签上应注明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化妆品的标签不得注有适应症,不得宣传疗效,不得使用医疗术语。

第十三条化妆品的标签所用文字应是规范的汉字,可以同时使用汉语拼音或外文,但必须拼写正确。进口化妆品应同时使用规范的汉字标注各项内容。

第十四条化妆品的广告宣传应科学真实,不得有下列内容:

(一)化妆品名称、制法、效用或者性能有虚假夸大的;

(二)使用他人名义保证或以暗示方法使人误解其效用的;

(三)宣传医疗作用的。

第十五条化妆品经营单位应核实所销售化妆品的有效证明文件,并留存下列复印件:

(一)《卫生许可证》;

(二)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

(三)进口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或备案凭证;

(四)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证明。

第十六条化妆品经营单位不得销售下列化妆品:

(一)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企业所生产的化妆品;

(二)无质量合格标记的化妆品;

(三)标签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的化妆品;

(四)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

(五)未取得批准文号或备案文号的进口化妆品;

(六)超过使用期限的化妆品;

(七)变质的化妆品。

第十七条化妆品经营单位发现不符合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化妆品,应及时报告所在地的市药品监督局分局或*市药品稽查办公室,不得自行作销售或退、换货处理。

第十八条市药品监督局各分局对辖区内的化妆品经营单位实行不定期检查,重点检查经营单位执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的情况。

检查结果应告知经营单位,并每年报市药品监督局。

第十九条化妆品监督人员实施化妆品监督时,应2人以上并出示有效证件。

化妆品监督人员应对生产企业提供的技术资料保密。

第二十条化妆品监督人员有权按照国家规定向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抽检样品,索取与监督有关的安全性资料。任何单位不得拒绝、隐瞒,不得提供假材料。

第二十一条市药品监督局负责组织年度化妆品抽检工作,并质量公告。

第二十二条市药品监督局指定具备条件的检验机构负责*市的化妆品检验工作,化妆品检验机构对检验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化妆品检验机构的资格认定办法,由市药品监督局另行制定。

第二十三条抽检样品的生产企业或进口商对化妆品监督抽检结果有异议的,可自收到化妆品检验结果之日起10日内向市药品监督局提出书面复检申请。市药品监督局指定的化妆品复检机构应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复检结论。

化妆品原料篇10

【关键词】中职美容专业;化妆品化学;教学思考

中职美容专业是应市场而生的一个全新的专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师资缺乏,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课程标准,而大部分老师没有企业经验。2006年我校为了迎合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及自身专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开设了温州正规职业教育第一个美容专业,开始向应届初中毕业生招生。至今已有4届毕业生,发展到今天已经初具规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化妆品化学》是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为期4年的课程教学中,有几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化妆品化学教什么?怎么教?怎样才能使教学更有趣、有效?”,在对教材内容特点和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资源和学生反馈,提出几点关于中职美容专业化妆品化学教学改革思考,以期共同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使化妆品化学教学更好的为专业服务。

1 《化学品化学》内容特点及教学现状

《化妆品化学》版本较多,与其相似的还有《化妆品学》、《化妆品》等版本,内容相差较大。一般采用高等教育社出版的由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教材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基础模块,主要介绍化工基础知识,如溶液、有机物、胶体和表面活性剂。通过它们的分类、结构、性质及它们在化妆品中的作用原理来让学生了解化妆品的基本成份。这一部分理论内容多,比较乏味、枯燥。对于在初中学习中本身对自然科学就有些头疼的学生来讲,专业基础课的近三分之一内容就讲这些,导致学生对本学科十分反感,进而打击学生学习专业的自信心和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第二部分,化妆品原料部分,介绍皮肤、毛发、口腔等化妆品的作用及相关配方,使学生对化妆品有了更进一步清晰的了解,学生在学习了理论部分的内容后能够顺利自学应用部分的内容,自己就能判断每个组分的用途和机理。用所学知识与其它课程(如美容、化妆、美发)紧密联系,并对其它课程有所帮助。第三部分内容是模拟实验,通过对洁肤类、护肤类、功效类等各类化妆品的实验配置,认识和掌握化妆品的原料组成及用途。此外,教材内容里虽然对化妆品原料的性质、特征等内容有着详细介绍,但基本都为纯文字叙述、鲜有图片等材料附录。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取得化妆品中设计的原材料,很难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要有相关的材料和实验室更是难上加难。

从毕业生对本课程的反馈意见中看,一般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对化妆品主要是应用为主,很少涉及到配置等问题,与岗位中的应用有些脱节。对化学则带有一定的惧怕和畏难情绪。学生更迫切想了解不同化妆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从品牌、品牌故事、不同品牌的特点和区别,不同类型的化妆品的作用和使用效果来初步学习化妆品,可能更接近学生的实际和现实生活。对走上工作岗位有一定的作用。

根据化妆品化学教材内容和教学现状,必须针对实际情况,对课程实施改革,以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重新打造中职生的核心竞争力。让学生明确自己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从而进一步明确专业方向,不断提高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使专业课更有效。

2 中职美容专业《化妆品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1改善教学内容,使专业基础课有用、有趣、有效。

2.1_1鉴于化妆品化学教学内容的上述特点,为了便于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理解所学知识,每堂课的内容不局限于一节,可以放宽到全章。将全章内容加以综合概括,在充分讲解或补充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收集相关的网络资源,

在备课期间更需要参阅大量相关专业书籍材料,根据需求适当的增删教学内容。以第六章皮肤用化妆品面膜这一节为例,主要针对三点内容做了如下处理。1.在面膜分类的处理上,结合实际产品介绍和图片的呈现,给面膜分为“凝结性和非凝结性及特殊面膜”,给人感觉有点讲不清楚,因为分类本身就存在交叉性,让学生感觉一头雾水。而在实际操作中,对面膜的分类又是多维度的。所以本堂课在原有课本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分类依据:(1)根据存在状态分类;(2)根据成型后的状态分类;(3)根据所含成份分类。从而显得脉络比较清晰,学生易于接受和应用。

2.1.2对面膜的作用的内容处理:教材上用了三行字对面膜的作用作了简单的介绍,重点不够突出和语言不够凝练。学习了《面膜》这节课之后学生应该学会根据顾客的肤质来选择不同的面膜产品,基于这种认识,设计了本堂的课重点内容,常用面膜的主要作用:(一)清洁作用(去角质、除污垢)(二)营养作用(补水保湿、改善肤质)(三)收紧皮肤作用(四)特殊作用(如祛斑美白、消炎祛痘、舒缓抗过敏等)。设计任务情景让学生对不同肤质的面膜的选择来巩固面膜的主要作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1.3对自制面膜的内容的处理:以课外拓展的形式让学生尝试调试不同的软膜,提高学习兴趣,同时通过不同肤质对不同原料选择的拓展中加深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中职教师的教学内容应不限于书本,应引领学生科学地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教材,根据实际要活用教材资源、利用生活资源、捕捉课堂资源。教学时应该特别关注并捕捉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加以利用。

2.2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模拟岗位实践,使专业教学更真实。

中职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体现在学生动手应用能力的提高上。但是,传统的学科教学体系下,专业课却多以理论课的形式出现,其教材与大专、高教的结构基本相似,教师上课也基本上采用讲授的方法,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有限。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用化学的思维去学习化妆品很困难的。因为传统教法不能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思维,不能引导学生思考教材内容的内涵和外延。

化妆品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添加一些化妆品原料图片和实物以便学生能更为直观加深记忆。如收集一些化妆品实物,调用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一起学习化妆品,使知识更立体丰满。比如,在化妆品专业模块面膜的学习过程中,书本上根据面膜的凝固状态对其分类做了简单的介绍,显得有些空泛,但在实际应用中远远不止这些。面膜是最常用的化妆品之一。于是在本节的教学中,创设了模拟岗位,学生做美容师,有不同皮肤问题的顾客来做皮肤保养,你是如何根据肤质,选择面膜的。同时你是如何根据肤质,选择不同原料对皮肤进行保养的。同时要注意什么事项。让学生两人一组,针对肤质选择材料,并将自己动手调制的面膜推荐给“顾客”。因此将化妆品实践密切联系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了。由教师带领学生动手操作、走进化妆品岗位体验,才能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和更具竞争力。

再如第五章化妆品基础中香料和精油的一节教学中,书上提到了大量的植物性香料名称,对其进行分类,内容精炼。在实际教学中理论性比较强,比较枯燥、乏味。但如果能让学生闻一闻常见几款植物香料的香味,感受体验应用在化妆品中的具体例子和实物,了解这些香料的作用与使用注意事项,用几款精油动手调制自己喜欢的香水,那么课堂会显得生动活泼。

因此改变传统理论教学的方法,才能使教学更有效。同时将化妆品学实验教学密切联系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由教师带领学生动手操作、走进化妆品实验,才能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创新、思维能力。增加对化妆品的感性知识,从而提升对化妆品的理性认识水平。

2.3加强校企合作,紧跟时代步伐,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