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试题十篇

时间:2023-03-23 07:07:05

地理试题

地理试题篇1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字母代号填入下表中。选对一小题得2.5分,本大题共50分)

2015年12月27日腾讯新闻:近日受持续降温影响,黄河壶口瀑布现冰挂美景,彩虹蓝天作伴如仙境,壶口位于36.20N,110.50E。据此及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黄河壶口瀑布所处的半球是

A.北半球、西半球B.南半球、东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

2.壶口此次冰挂美景出现时,湘潭正值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下列是四位同学对一日天气的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四季如春B.长冬无夏

C.终年炎热D.电闪雷鸣

4.诗句“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人为因素

5.湘潭1月10日的天气是:1℃-9℃,多雨,对应的天气符号是

ABCD

6.右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正确的是

A.北纬60°东经30°

B.南纬60°西经30°

C.北纬60°西经30°

D.南纬60°东经30°

7.我俩把地球分成了东、西两个半球,“我俩”指

A.20°E和160°WB.0°和l80°C.20°W和160°WD.20°W和160°E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陆地分布集中,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南半球陆地面积比北半球陆地面积大

D.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9.右图中的民居建筑特色反映的自然环境是

A.炎热干旱的沙漠

B.终年严寒的地区

C.高温多雨的气候

D.地势高峻的高原

读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0~11题

10.图示山区中鞍部位于

A.甲B.乙

C.丙D.丁

11.甲、乙两座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A.200米B.220米

C.2280米D.20米

12.能够直观地表示某一线段上地势起伏的是

A.等高线地形图B.地形剖面图

C.平面示意图D.分层设色地形图

13.北美洲印第安人所属人种是

A.白种人B.黄种人C.黑种人D.混血人种

14.宗教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世界三大宗教都起源于

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但又有一定的规律,读下图完成15~16题

15.根据人口在不同海拔地区的分布推断,世界上分布着最多人口的地形类型是

A.山地B.丘陵C.高原D.平原

16.根据人口分布在不同纬度地区的情况推断,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是

A.北半球高纬度地区B.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C.南半球高纬度地区D.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读湘潭市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17~18题

17.从图中可见,该地一天中气温出现在

A.正午12时B.日出前后

C.子夜D.约14时

18.这一天,该地的气温日较差

A.9℃B.10.5℃

C.11.5℃D.66.5℃

19.下列所列的四个比例尺中,最小的是

A.1/50000B.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

1000000C.五十万分之一D.1

20.下列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中国B.美国C.澳大利亚D.日本

二、综合题(5小题,共50分)

2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写出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大洋名称:

A;

B;

C;

D。

(2)①地通用(语言);

②地主要为种人(人种);

③地为气候;④地人口(稠密/稀疏)。

(3)南、北美洲的分界线为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为运河。

(4)有赤道和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是;海岸线曲折,主要位于北温带的大洲是。

(5)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洲是。

2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地球公转方向。

(2)期末考试期间,地球公转到点和点之间。(A/B/C/D)

(3)地球处于B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北半球的节气为,

北极附近出现现象(极昼/极夜)。

(4)当地球位于D位置时,南半球为季,湘潭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此日后太阳直射位置移。(南/北)

(5)当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时,地球位于位置。(填字母)

23.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8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

A;B。

(2)图中小溪的流向大致向流。

(3)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实际

距离是千米。

(4)甲、乙两地更容易形成聚落的是,

判断理由。

24.右图为A、B两地降水柱状气温曲线图,分析回答:(8分)

(1)A地气温出现在月,B地降水最多

出现在月。

(2)A、B两地气候资料与北京气候特点相符的是地。

(3)A、B两地的降水,相对集中的是地。

(4)在南北半球中,A地在半球、判断的理由是:

25.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填写板块的名称:

①板块;②板块

(2)澳大利亚大陆位于板块,几乎

全部位于大洋中的板块是板块

(3)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地中海因处在两大

板块的________(张裂、挤压)区域,所以地中海将会不断地(扩大/缩小)。

(4)尼泊尔地震多发的原因是,尼泊尔是一个多山的国

家,因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有等。

(5)5月12日为我国的“防灾减灾”日。假设在楼房里遇到地震时,列举一个正确的

避震措施。

一、单项选择题:(20×2.5分,共5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CDDADBDDCCBBBADBDCBA

二、综合题(共50分)

21.(14分,每空记1分)

(1)亚洲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

(2)英语黑热带雨林稠密

(3)巴拿马苏伊士

(4)亚洲欧洲

(5)亚洲非洲

22.(10分,每空1分)

(1)自西向东

(2)DA

(3)北回归线夏至极昼

(4)夏昼短夜长北

(5)A或C

23.(8分,第1、2、3小题每空1分,第4小题每空2分)

(1)山顶陡崖(2)南(或东南)(3)2

(4)(4分)乙地势低平,水源充足

24.(8分,第1、2、3小题每空1分,第4小题每空2分)

(1)18(2)B(3)B

(4)(4分)南气温出现在1月

25.(10分)

(1)亚欧非洲

(2)印度洋太平洋

(3)挤压缩小

地理试题篇2

2013年浙江省高考地理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考生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历年的高考试题多以“提供图文材料紧扣问题的要求审题并从图文中提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作出判断或组织答案或在提取的信息和调用知识的基础上探究地理事象发生、发展过程和原因解决现实生活、生产中的问题”的方式呈现。其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是解题的基础,也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考核目标与要求,有必要精选试题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审题”训练,在审题训练中提高“提取、解读地理信息” 的能力。

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所以,审题时要特别关注以下5个方面:

1.图文中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时空分布、时空联系)

2.设问中的行为动词(明确答题语言组织要求)

3.设问中的指向(限定词,设问中已给定答题的角度)

4.图表名称、图例;统计图的单位、刻度;地图中事物、位置、对比信息;表中对比;统计图中“量”及其变化的 解读;统计图中曲线形态变化,分段对比的节点等

5.新概念含义的解读(考查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二.地理信息的类型

1.根据显示方式不同,地理试题中信息包括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

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

(一)咬文嚼字

(2012正卷)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对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春桥原树似吾乡。”这是宋朝诗人王禹谪居陕西时,描述山村风景的《村行》。

下面是四位同学对《村行》的评论,哪些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

甲:“马穿山径菊初黄”中的“菊初黄”同时包含了由视觉、听觉感受到的景象;

乙:“万壑有声含晚籁”中“万壑”指的是遍布的黄土沟壑;

丙:“荞麦花开白雪香”指的是由视觉、嗅觉感受到的春天景象;

丁:“春桥原树似吾乡”是由视觉看到的景物,并引发的移情想象欣赏。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又如:“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是我国哪一地区居住景观的写照

A.内蒙古高原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D.青藏高原

题中信息:“车马”,显示为北方地区,排除C、D;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与“山腰住”不符;得出黄土高原,事实上是黄土高原的窑洞。

(二)细看地图

常见地图中的信息有等高线、 等温线 、 等降雪天数线 、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河流水系图、交通线走向、车速的变化、湖泊轮廓的变化、降水的突变等。

(三)文表、图文结合

(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_____。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的原因。______。

(2)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有_______。

(4)影响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

显性信息:经纬度位置;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判断出西北部地势高、尼罗河谷地的地势最低;石油等矿产资源与城镇的分布概况;公路与铁路的延展走势;甲、乙两地气温与降水的月分配数值等。

地理试题篇3

人文地理试题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人口、城市、资源、环境、产业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图表为支撑,考查人文地理主干知识,考查考生运用图表、数据解题的能力及对地理信息的采集、整理、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人文地理试题有以下几个特征。

1.区域性

人文地理学是一门关于地域分异的科学,以区域为研究核心。人文地理试题常以微观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内重要的人文地理事物和现象,要求考生能运用人文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观点来分析或评价某一区域环境中的人类生产活动的合理性。

2.综合性

地理学研究的地球表面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这决定了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地理学不限于研究地球表面中的各个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地球表面作为统一的整体综合地研究,着重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故人文地理试题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3.探索性

地理学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知识,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也就是说,学习地理是奔着解决我们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或将要遇到的问题去的,作为考查地理知识和地理素养的人文地理试题必然具有探索性的特征。

4.开放性

地理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其目标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培育家国情怀,拓展全球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方法认识、理解、解释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学生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技术,具备地理实践能力,为未来学习和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开放的人文地理试题能全面考查学生是否具备科学的人地观、发展观,是否具备辩证分析问题、科学合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近几年来,人文地理试题的开放性越来越明显。

二、人文地理试题的解题策略

1.科学建模

人文地理学虽然知识点多、散,但人文地理内容“形散而神不散”,可以通过建模的形式将知识点串联起来。例如,我们在学习鲁尔工业区时,要详细分析鲁尔工业区的工业类型、支撑其发展的基础、兴起衰落的原因、整治的措施,整理出一套有关鲁尔工业区的模型。我们还要将鲁尔工业区模型进行补充、修正,以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传统工业区模型。我们还可针对某类试题,建立答题模型。一个完整的答题模型包括四部分:标题、适用条件、答题要点、备注。

2.精准套模(套用模型),巧妙用模、验模

完成各类问题的建模只是完成了基础性工作,要想在人文地理试题上获得高分还得精准地分析背景材料和巧妙地运用模型。

一道人文地理试题一般由背景材料、图形、设问三部分组成。在做题时,我们一般分四个步骤进行,下面以2016年高考江苏省地理试卷第28题第(1)题为例(试题略),简述套模、用模方法。

第一步,粗读材料、细审设问。拿到试题时,要快速、粗略地浏览所给材料和图形,知道材料和图形描述的是攀枝花城市转型的地理现象。然后要认真、仔细地阅读分析每一个设问,从设问中剥离出所考查的知识点,思考可套用的模型。第(1)题设问有两个。一个是攀枝花发展成为“钢城”的有利条件是什么?“钢城”顾名思义攀枝花的工业以钢铁产业为中心,故可将设问归为传统工业发展的条件。另一个是攀枝花作为老工业基地,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攀枝花作为老工业基地,之所以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产业结构单一和发展中没有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该设问可以归为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

第二步,依据模型要点细嚼材料,提取有用信息。根据第一步对第(1)题设问的分析可知,本题要用到两个模型。第一个模型要点为位置、交通、市场、能源、钢铁原料、水源、科技、劳动力、政策、产业基础等。第二个模型要点为产业结构单一、钢铁过剩、资源短缺、煤炭地位下降、技术冲击、环境问题突出、配套基础设施落后等。

第三步,整理答题要点,并作修订检查。在整理语言要点时,要将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用针对性和专业性强、逻辑性和层次性分明、条理清晰的简洁语言表达出来。要点间要相互补充,以形成完整的答案。

第四步,书写答案。要求字迹清楚,分点作答。

地理试题篇4

关键词:高考;地理;文综;解题技巧

地理是对自然、人类以及社会的综合考察,在对地理的学习中学生通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模式,不利于对现实情况的灵活变动及问题的解决。为了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试题考察的实用性以及实效性,高考地理试题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高考地理文综试卷中,主要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选择题则以单项选择题为主,而非选择题多为综合题,且占有较大的比重,其试题模式也越来越开放化,只有更好的掌握高考试题的命题规律以及考察方向,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探求更好的解题技巧【1】。

1.选择题解题技巧分析

高考地理文综试题的选择题多以单项选择题为主,部分省市在自主命题的试卷中才出现了多项选择的模式。本文主要针对单项选择题进行相关解题技巧的探讨研究。首先,看题目,地理文综卷的选择题多以材料为主,根据题目对下述几个选择题进行解答,同一材料下的选择题具有较大的关联性,一般具有前后呼应的关系。部分题目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例如地理数据统计图表、一些坐标或符号等。在一些地图中,通常会给出相应的经纬度、山脉走向、高度、行政区域、河流或铁路线等信息,在初步的数据信息下,学生可建立一定的空间概念,进而与相关的知识点结合,最终找到与题目相关性较高的答案【2】。其次,审题目,审题时需要先对每一题目的题干进行阅读及了解,再有目的性的阅读材料,准确并快速捕捉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读材料的过程中可以将重点信息用线画出,例如涉及到地点、时间以及方向的相关信息。此外,还需要养成正确的答题思路。平常积累的知识点较散,而试题则是对某一方面进行考察评估,此时,在审题后需要学生从平常所学中提取出所有相关知识点,快速对接到相关度最高的知识点,通过层层推理以及判断来达到较高的答题准确率。

根据多年高考地理文综试题,本文总结出以下几种解题技巧:

1.1以材料为主

高考试卷通常是由多个出题人经再三思量而出的题目,在材料的选择上通常比较考究,每一个题目均与材料有较大的关联性。每一个图文材料均有较大的深意,解题时均不可忽略。同时,也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干扰信息,必须注意关键信息的把握,细心从材料中筛选有用的信息。

1.2排除法

排除法是单项选择题常用的解题方法,在一些考察记忆类的题目中应用较为广泛,尤其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布以及特征等题目中。有些题目在选择时可直接看出,而有些题目则存在一些干扰项,无法直接选出。此时,则需要对明显不正确的题目首先排除,尤其是看起来叙述完整性有所缺陷,或明显荒诞的答案选项进行排除。同时,部分题目中会出现了十分肯定的用语,例如一定、肯定、都、全部等字眼,此类选项大多为错误干扰项【3】。

1.3从答案入手

由于选择题为单项选择,因此,也可从答案入手进行逻辑分析。若A选项正确的情况下,B选项也正确,则表示这两个选项均错误,可直接排除,进一步提高选择的准确率【4】。

1.4答案肯定时采用直选法

选择题答题时多凭第一感觉选择选项,而据相关研究表明,第一感觉答题的准确率的确较高,在对某一答案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时,不需过多停留,快速并直接的选择答案,避免耽误更多的时间。而在返回检查时,尽量不要轻易对原来的选项进行改动。

1.5答案迟疑时关注题干要求

若所有选项的答案均认为正确,而此时则需要考虑答案与题干的相关程度。仔细阅读题干,分析题干的要求,若与题干的相关度较低,即使叙述正确,也不可进行选择。

2.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分析

非选择题部分是高考地理文综试卷的主要部分,且随着开放性的加强,对学生扩散性思维以及知识点掌握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进行综合体的解答时,不仅会考察到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掌握,还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严谨性等进行了考察。只有探究出综合体的答题技巧,才能更好的应对高考试题,做到条理清晰、简明扼要、直击要点【5】。

2.1综合体解题技巧

①对图文材料进行仔细审查

大部分地理文综试卷的37题为图表材料解答题。通常有统计图以及叠加图两种形式,此类题目的题干信息相对丰富以及复杂,需要对其进行仔细审查,正确的解读图形资料并使其与文字材料相呼应。在进行统计图表的解读时,通常可知其以表格以及饼状图的形式为主,解读时需要明确分组以及主要的统计要素,对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比较各种要素之间的变化。而叠加图通常具有“区域+示意图”、“区域+等值线图”。解读时首先需要对图形的背景条件进行分析辨别,即找出图形所处的具体区域。进而读取图例以及图名,找到关键信息。等值线也是叠加图中的重要信息,在对等值线进行解读时首先需要观察其走向及趋势,了解等值线的含义,观察局部弯曲区或闭合区的变化。在解读图形的同时,还需要对文字进行详细分析。许多重要的信息均隐藏在其中,特别注意文字中涉及到时间、地点以及事件的相关信息。

②构建解题的思维导图

部分综合体的信息过多,学生在解题时容易混乱,无法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有条不紊的分析,为了使得解题思路更具逻辑性,更加合理及规范,可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或者列模板的形式进行分析。例如地理试题:据表4归纳的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在该题的解答中,可以依据思维导图的模型进行分析,分别对比城镇用地结构的变化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如图1所示【6】。

③明确答题规范

在答题时一定要注意表述准确、简明扼要、叙述完整、字迹工整。同时,还需要有清晰的解题步骤及思路,用语规范,减少不必要的丢分。

2.2例题分析

例如:看图表并回答:泛亚铁路(新加坡至昆明)将是联系东盟和中国的重要通道,其中,新加坡一吉隆坡一曼谷的已有铁路为共用段,自曼谷至昆明的待建铁路有东、中、西三个

该题的问题主要是对铁路交通线进行区位因素分析,通过上述图表可知,东线经过的城市最多,且铁路总线也较长,但不需要进行大量的新建铁路施工。从图1中也可以分析到,东线经过区域多为平原,且经过区域通常在沿海地区,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人口密度也相对较大。因此,在解答时可总结为:运营里程长;利用现有铁路长,需新建铁路短的优势;铁路主要经过平原;所经地区人口较稠密,城市多,经济相对发达。

参考文献:

[1]魏欣欣.浅谈高考地理文综题解题技巧[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2):120.

[2]杨芳.浅谈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技巧[J].新课程・中学,2013,(5):109-109.

[3]强锦江.新课改高考地理选择题试题类型与解题技巧[J].校园英语(上旬),2014,(4):35-35.

[4]袁信涛.高考地理图文资料题的解题技巧[J].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4,(1):82-84.

地理试题篇5

读某海域等水温线分布图(图1),回答1~4题。

1.此时,甲附近海域洋流性质和海水流向分别是:

A.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

B.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C.寒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D.暖流,由高纬流向低纬

2.图示时期甲处的盛行风为:

A.东南信风 B.东北信风 C.东北季风 D.西南季风

3.图示季节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A.吉林的长春出现雾凇 B.我国北方枫叶正红

C.黄果树瀑布气势磅礴 D.黄河出现凌汛现象

4.甲处海岸附近的自然带为: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热带季雨林带

图2是沿某经线我国局部地区地形剖面图(实线表示)、①②③曲线代表一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读图回答5~6题。

5.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A.一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积温

B.年降水量、一月平均气温、积温

C.积温、一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

D.年降水量、积温、一月平均气温

6.下列旅游资源分布在玉皇山所在山脉的是:

A.华山 B.泰山 C.长白山天池 D.玉山

镉主要与锌矿、铅锌矿、铜铅锌矿等共生,是炼锌业(有色金属冶炼业)的副产品。镉通过废气、废水、废渣排入环境,比其它重金属更容易被农作物所吸附,从而进入食物链,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农业产区的农作物最有可能含镉超标的是:

A.三江平原 B.河套平原

C.雅鲁藏布江谷地 D.洞庭湖平原

8.某研究机构对我国镉污染地区江河进行采样,以下月份水样镉浓度最低的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一艘中国籍货轮沿地球自转方向航行,当船长发现太阳正位于海平面上时,GPS仪显示北京时间17:00、地理位置(40°N,150°E)。读材料回答9~11题。

9.此时北京(40°N,116°E)当地昼长为:

A.10小时 B.12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

10.此时船长看见海面的太阳可能位

于图3中的:

A.甲位置 B.乙位置

C.丙位置 D.丁位置

11.第二天太阳出现在相同位置时,GPS显示(40°N,155°E),此时的北京时间约为:

A.16:40 B.17:00 C.17:20 D.17:30

二、综合题

12.读图4,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甲、乙两国北部的平原名称并简述其形成原因。

(2)甲国北部是欧洲最大的小麦产区,简述其原因。

(3)分析乙国北部为何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4)分析M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5)简要说明两国最大的港口城市气候差异。

13.材料一:2010年6月18日,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之后,中国第3个也是惟一的内陆部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两江新区除了享受国家以往政策外,还享受西部额外的优惠政策,包括对于土地、金融、财税、投资、外贸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本区拥有江北国际机场、寸滩保税港区,铁路、高速公路、市内轨道交通俱全。

材料二:目前,全球最大的科技、制造和服务型企业之一――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与重庆机电控股集团签署合资经营合同,将在两江新区成立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为重庆轨道交通建设提供本地生产的电气化设备。两江新区正在打造的8大产业集群包括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轨道交通、直升机及航空基地、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总规模达1.5万亿。

(1)简述通用电气公司在重庆两江新区投资建厂的主要原因。

(2)分析两江新区的成立对重庆的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C 4.C 5.D 6.A 7.D 8.C 9.C 10.C 11.A

二、综合题

地理试题篇6

1.引起“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化

B.城市化地区差异

C.人口分布变化

D.土地生产力差异

2.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均耕地多

B.高速铁路的建设

C.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

D.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

3.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条件

B.交通运输

C.生产水平

D.市场需求

下面甲图中的铁路线是2014年底贯通的兰新高速铁路局部路段,为保障列车正常运营,该路段建有许多地上隧道,在隧道一侧留有通风和采光的窗口。乙图是该路段甲地隧道施工现场。据此,完成4~6题。

4.图示路段线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条件是()

A.生态

B.气候

C.地形

D.水文

5.地上隧道的主要作用是()

A.阻挡风沙

B.遮阳防雨

C.避寒保温

D.防御滑坡

6.甲地隧道窗口应该避开()

A.东侧

B.西侧

C.南侧

D.北侧

下图为2010年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

7.上海流入人口比例最大的年龄段是()

A.20~24岁

B.25~29岁

C.30~34岁

D.35~39岁

8.上海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下降最快的城市之一,主要原因是()

A.出生率大幅下降

B.死亡率迅速上升

C.大量年轻劳力流入

D.大量老龄人口迁出

展线是展长线路的简略说法。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的关角展线群是我国现存展线最密集的地方,随着2014年新关角隧道的通车,关角展线群会被取代。下图示意关角展线群及某段展线景观。读图,完成9~10题。

9.铁路建设采用展线技术的目的是()

A.尽可能多经过城镇

B.避开断裂构造和地震带

C.节省铁路建设的投资

D.减缓坡度,降低修建难度

10.有专家认为,关角展线是即将消失的景观,其原因是()

A.地质灾害的危害减轻

B.距离和列车的运营时间缩短

C.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升

D.保护自然环境,减少人为破坏

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面对人口快速增长的形势,上海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的要求。下图示意上海常住人口性别年龄结构金字塔(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据此完成11~13题。

11.下面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上海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严格控制人口规模”政策的实施会()

A.优化城市人口年龄结构

B.加剧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

C.增加城市h境人口容量

D.降低外来人口的就业门槛

13.上海市人口调控的关键在于()

A.提升产业科技化水平

B.疏散过多城市职能

C.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

D.降低工业用地规模

下图为我国南海诸岛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图中①岛对我国最重要的战略意义是()

A.该岛高新技术发达

B.该岛气候温暖湿润

C.是我国东出太平洋的重要支点

D.该岛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

15.夏季,南海表层水温均在28℃以上,但在中南半岛东部沿岸海域,水温较低,其原因可能是()

A.纬度较高

B.海水较深

C.有大量河流水汇入

D.受沿岸上升流影响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貌和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6~18题。

16.图中地貌广泛分布于我国()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青藏地区

17.图中()

A.地质、地貌的形成顺序是③①②

B.岩层①是由于变质作用形成的

C.河流④处左岸堆积,右岸侵蚀

D.暗河主要通过蒸发参与水循环

18.该区域的农业模式()

A.发展优势是肥沃深厚的土壤条件

B.适合大型机械化生产,商品率高

C.有利于减轻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D.可提升不同纬度水热资源利用率

下图为某企业工厂选址城市及转移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影响该企业工厂选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交通运输

B.环境因素

C.原料和动力

D.廉价劳动力

20.该企业工厂转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是()

①增加了就业岗位

②使城市等级下降

③促进高新技术发展

④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⑤可能加大环境压力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下图中M国石油资源丰富,我国投资与该国合作开采石油。据此完成21~23题。

21.该国石油输出最近的国家是()

A.澳大利亚

B.德国

C.美国

D.日本

22.我国在该国投资开采石油的主要目的是()

A.开拓国际市场

B.促进我国石油进口多元化

C.提高技术水平

D.增加当地就业机会

23.该国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是()

A.雨水

B.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积雪融水

下图是青海省东部河流解冻日期分布图。据此完成24~26题。

24.图示区域河流解冻日期的大致分布规律为()

A.东西早,南北晚

B.由东向西推迟

C.东西晚,南北早

D.由南向北推迟

25.甲地河流的解冻日期可能是()

A.4月6日

B.4月15日

C.4月26日

D.5月2日

26.与上、下游比较,流经西宁市附近河段冬季不封冻,其主要原因是()

A.落差大、流速快

B.城市废水的汇入

C.海拔低、气温高

D.冰川融水的汇入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下图是沙特阿拉伯石油分布示意图。目前,沙特阿拉伯的能源消费保持着6%~8%的年增长率,为了满足不断攀升的能源需求,沙特阿拉伯计划大力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并使其在整体电力结构中的贡献率提高至50%。我国与沙特阿拉伯已经签署了中沙四代核电合作项目。

(1)分析沙特阿拉伯“水”比“油”贵的原因。

(2)说明沙特阿拉伯在世界石油贸易中竞争力强的原因。

(3)阐述沙特阿拉伯内陆地区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优势l件。

(4)指出沙特阿拉伯大力发展核能对国家未来发展所产生的深远意义。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火瀑布”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最罕见的景观之一,它是夕阳的光线照射在瀑布上,发出黄色、红色光芒,看起来像炙热的熔岩飞泻而下。“火瀑布”的出现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瀑布的形成,每年的12月和次年1月积雪融化形成瀑布,到2月底很可能水尽瀑亡;二是太阳的角度,合适的太阳角度只出现在每年1、2月晴天的傍晚。下图示意“火瀑布”景观。

请结合“火瀑布”的形成条件,简述观赏“火瀑布”之前需要查询的资料。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已建立以湿地保护区为主体,以湿地公园等为补充的湿地生态系统。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干湿地区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相对面积。

说明我国湿地保护最有效的区域,并分析湿地公园存在的问题。

30.国家政治的演进、区域城市的变迁都记录并折射着社会的发展。

深圳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之一。据长达40年的遥感监测,深圳市在1973―2013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概述深圳市变化的表现及主要影响因素。

31.工业革命起源于欧洲西部,至今欧洲西部仍为世界发达地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欧联系也更加密切。

中欧班列是指中国开往欧洲的铁路快速集装箱货运列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1年至今已有多条线路运行。下图为中欧班列线路图。据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简述中欧班列迅速发展的原因,并说明该运输方式在长途货运中的优势。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皖江是指长江流经安徽的河段。皖江城市带(下图)是泛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列为部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要承接长三角地区转入的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

(1)皖江河段内河航运发达,试分析原因。

(2)简要说明长三角地区部分产业转出的原因。

(3)从区域发展角度看,你是否赞同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部分产业的转入?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2.A3.B4.C5.A6.D7.A8.C9.D10.C11.D12.B

13.B14.C15.D16.C17.A18.C19.D20.B21.C22.B23.A

24.A25.C26.B

27.(1)沙特阿拉伯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地表水资源贫乏;生产、生活用水以海水淡化为主体;海水淡化要消耗大量石油能源,所以成本比开采石油高。

(2)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储量大,油田规模大,埋藏浅,能够自流喷发,易于开采,开采成本低;石油品种多样,品质好;油田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海运成本低。

(3)太阳能丰富: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热量高;气候干燥,云量少,太阳光照强。

(4)从能源结构方面讲,能源结构从依赖石油为主的单一结构向多样化转变;从环境方面讲,可减少大气污染;从经济方面讲,从依赖原油出口向石油化工产业转型。

28.根据“火瀑布”的形成条件,查询国家公园冬季降雪量,12月至次年1月气温状况;查看国家公园1月和2月的天气预报;查询旅行信息,了解国家公园的最新消息和公告,估算行程,确定观赏日期。

29.最有效的区域:半湿润区。半湿润区湿地保护区面积比例大于湿地面积比例,说明湿地保护区除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外,还覆盖了湿地周边其他生态系统,能更好地保护湿地资源。

问题:4个区域的湿地公园面积与湿地面积相比都很小,在面积上不具备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优势。

30.城市变化的表现: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城市重心分别向东海岸和内陆(北)方向迁移。

主要影响因素:地理位置(毗邻香港)、政策影响(行政原因)、工业化进程、人口迁移和增长、港口建设(交通发展)等。

31.原因:政策支持,中欧贸易需求增加(市场扩大),沿线国家经济(相关产业)发展需要。

优势:运量较大,速度较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连续性较强。

32.(1)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流平稳;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冬季气温高,河流终年不冻,通航时间长;毗邻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客货运输量大。

(2)劳动力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提高;土地、能源等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需要。

地理试题篇7

一、甘肃省近三年(2009年~2011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地理试卷由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部分组成。客观性试题包括11个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主观性试题由纯地理试题和政史地综合题两部分组成,知识考查的覆盖面较宽,分值共占56分。

从试题内容上看,考查的内容以必修部分和区域地理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为主。近三年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分值如下表:

可见,2009年人文地理的分值比例大,2010年人文地理的分值比例较小,但2011年人文地理所占比重明显高于自然地理。三年的地理试题都在注重考查人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始终,同时2011年的高考体现了向新课程过渡的趋势。

二、全国卷旧课程试题的特点

1.重视地理思维创新,积极渗透新课程理念

选择题1―2题以火山喷发为景观图,考查地球内部结构和岩石的成因类型,该题体现了向新课程过渡的特点,突出强调试题材料选择的多样化和地理思维的探究性,试题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更加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地球的内部结构在旧课程没有讲述,但是考生根据所学知识联系自然现象有创新的分析该山体矿物直接来源于地幔。如第36题第3小题简述图示黄麻产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要回答该题,必须知道水文条件包括的知识点,再结合图示区域把水文条件的知识点灵活地迁移到南亚来思维,这种思维的迁移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热点问题与考查能力相结合

选择题6―7题以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为背景,该试题以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和热点为背景,挖掘社会热点问题中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体现地理学科强大的应用价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试题取材广泛,关注、隐含和折射的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较多;既考查了考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也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对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2011年地理试题加大对现实和热点的重视度,注重创设新情境,选材新颖,贴近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既考核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核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程度,试题进一步增强了“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原则的导向性。

3.将注重图表分析方法和区域地理的考查,进一步突出学科特色

地理试题通过呈现景观图、等值线图、区域图等8张图,考查考生正确解读和有效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地理课程的考核目标与要求,整份试卷的设计图文并茂,充分彰显了学科特色。本份试卷中,尤其突出区域图的承载方式,区域图既有世界区域,又有中国区域。图表类型多样,且均为教材以外的原创图表;通过典型的、新颖的、多彩的图和文字材料,给考生判读、分析问题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为考生创设了内容丰富的信息平台。图表设计新颖,而且有创意。分值最大的当数区域地图,主要分布在第Ⅱ卷综合题中,从而可以看出区域地理在现今地理高考中的地位。

三、对2012年考生的复习建议

(一)发挥地理学科主干性内容的支撑作用,关注学科主干要素的交汇点,学科主干要素与社会热点的结合点。

(二)扎实地理“双基”,避免偏深繁难,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

(三)加强区域地理学习,强化地理空间定位。

(四)以地理考纲为指导,加强学生地理能力的训练。

(1)帮助学生熟悉地理高考试题的考查要求和答题规范。

地理试题篇8

地理开放性试题是与封闭性试题相对的、没有固定答案或唯一结论的一种地理试题形式,它要求先判断结论,然后对自己的结论给予一定的说明,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种题型符合新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近年来在江苏、山东、广东、海南、宁夏等新课程地区的高考试卷中出现得越来越多。

一、地理开放性试题特点

1.试题的开放性

地理开放性试题首先在选题和立意上具有开放性,考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材料可以形成不同的观点,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和解释同一现象。其次在问题的设计上也具有开放性,不再单一地指向某一知识点,而是要求考生灵活地运用某一类知识作答,给考生留有多角度答题和思考的可能性,能综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地理开放性试题是有条件的,条件隐含于试题材料或设问中,并不是越开放越发散越好,它有赖于命题者对开放程度的准确限制。

2.答案的不确定性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学生可以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地理知识,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对同一问题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认识,有时甚至可以出现一些相反观点。这样的设计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平台,有利于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和对学生创新能力考查。

3.问题背景的实践性

地理开放性试题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这也是以后高考内容改革的核心。考查能力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考查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考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4.评价的灵活性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评价方法比较灵活,不像封闭试题一样有非常严密的答案。开放性试题只要学生回答得有道理就可以给分。

例题: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地理试题篇9

关键词:试题命制;地理思维能力;培养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以后,历年《福建省高考文综考试说明》均特别强调四种能力的考查,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顺利完成某一活动必需的主观条件,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孟昭兰,1994)。

地理思维能力则是指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规律、原理的认知、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概括、抽象、推理、论证等能力。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对地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并完成一定量的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利用典型、优秀的试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必要途径。本文将从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出发,进一步分析地理试题命制的原则和具体方法。

二、试题命制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1.试题情境的创设和选择

(1)真实性和生活性。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命制试题时,情境设置应新颖独特,试题应围绕现实生活或生产问题而展开,并且可以结合时下热点问题设置,例如地震、洪灾,等等。这些热点问题都是发生在社会和生活中的真实存在,也可能是学生今后会遇到和面对的,因而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使学生在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同时,积极思考并深入探究地理问题和规律。

(2)针对性。区域背景材料的选择应有针对性。难度高、尚未完全掌握的知识点应该选择学生所熟悉的区域,而难度低、已熟练掌握的知识点则可以选择相对不熟悉的区域。

例1:(2010年福建高中地理会考纲要 必修二第三章第24题试题材料)

福建省位于东南沿海,东经115°50′~120°47′,北纬23°30′~28°19′。面积约12万平方千米,大部分为山地、丘陵,仅东南沿海漳、厦、莆仙一带为平原。大部分地区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无明显的四季区分,春秋相连,夏季长达6~10个月。1月平均气温为7~13℃,7月平均气温为28~30℃,年均降水量1200~2200毫米。5~11月有台风登陆。耕地总面积为118.85万hm2,人均耕地面积只有360m2,不足全国人均耕地的一半且土壤多为红壤。

例2:(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卷文综卷第37题试题材料)

下图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

例题1中的材料贴近学生的生活,浅显易懂;例题2则选取了学生比较陌生的南美洲北部地区的背景材料。在对“农业区位因素”进行分析时,由于例题1材料为学生所处地理环境的实际描述,学生对这一地理景观有深刻、直观的理解,因而这类试题有利于学生理解区位因素的内在联系,掌握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适用于新课学习时的巩固练习。而在已经充分理解区位因素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例题2则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拓展,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可多用于综合性强化训练。同时,如果盲目地将例题2这类情境材料应用到基础训练中,反而不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有针对性的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获得成功的学习经验,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完成对地理知识和规律的认知。反之,不合理的情境创设,会增加学生理解、掌握原理和规律的难度,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提供信息,提升解读信息和思维拓展能力

(1)多样性。试题信息的提供是试题命制中的第一个环节。在试题命制中,存在反复使用教材信息的现象,这种命题方式会导致学生利用大量的练习和重复记忆来提高地理成绩,而忽视思维拓展能力的提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命题者应尽可能使用教材以外的信息。多样化的信息可以考查学生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应用,从而提高地理思维能力,真正体现考查内容的价值。

(2)图表性。命题中的信息应多用图表信息表达,少量使用文字信息。图表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学科语言,相对于文字信息,以图表形式提供的地理信息量更大,更加便于阅读。另外,通过对图表材料信息的提取,可以提高学生读图、用图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3)简练、完整、有效性。命题中提供的信息应是简练、完整的,但可以是隐含的信息,须避免无效的信息出现。一线地理教师在对地理试题设问进行修改的同时,经常忽视题干信息的整合,尤其是无效信息的删除。繁冗无效的信息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和误导,而简练的信息可以避免学生因阅读量过大而出现的影响,同时隐含的信息可以考查学生抽象推理的能力,将原本试题中不完整的信息补充完整。

3.合理设问

合理设问的目的是逐步提出问题,利用题干赋予一定的信息,以某一思路为线索,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逐渐探究完成。

(1)关联性。每个问题的提出应紧扣题干和相关图例的信息,问题之间也必须有一定的关联性。没有关联性的设问会使学生感到困惑,无法找到充分的信息和规律去解释问题中的现象。

(2)规律性。每个问题的设置都应符合认知和思维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易至难,由现象到本质。

例3:(英国资格评估与认证联合会举办的普通教育证书高级补充水平考试)

氮氧化物(NOX)主要是由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一种大气污染物。下图是2004年夏天英国南部定点测算的24小时内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

(a)(i)描述图中氮氧化物污染的分布特点。(2分)

(ii)试述影响上述氮氧化物分布的自然因素。(3分)

(b)结合你所学知识,简述某个或多个城市所采用的提高空气质量的措施。(5分)

(c)解释说明城市景观对你所居住城市气候的影响(不包括城市空气质量)。(10分)

这一组试题依次考查了学生阅读地图、描述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更是考查了问题探究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试题设问由浅入深、由单一性问题过渡到综合性问题的本质特征,体现诸如“说出、说明、分析”等考查的层次性。这种设问符合心理学中对认知规律的理解,即从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到想象一系列过程。随着设问难度的逐渐提高,学生思维活跃程度也呈现上升的变化,这对其思维能力培养是十分有利的。

4.参考答案的编写

对于命制的试题,学生需要通过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对地理事物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因而作为检测学生认识和理解程度以及准确性的标准,参考答案的提供就成为试题命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1)合理性。参考答案必须是合理的。答案往往是学生根据题目设置经过一定的分析过程而获得的,不完全来自教材,因此其设计的合理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合理的答案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出现偏差。

(2)逻辑性。参考答案必须观点明确、用词清晰、逻辑严密。每个学科除了通用的语言之外,还有自己特殊的学科术语。观点明确、用词清晰的答案将能提高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这项能力也可以归为语言表达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综合的体现。逻辑严密的答案为学生进行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的过程提供了参考,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试题命制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不合理的试题,会带给学生不正确的思想观点,从而无法掌握和理解地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而情境真实、信息多样有效、设问合理、参考答案有逻辑性的试题则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引导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张亚南.高考地理学科思维能力价值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10,(04).

[4]张亚南.地理学科考核能力要求解读[J].地理教育,2005,(05).

地理试题篇10

关键词人文地理学试题质量地方高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1.019

人文地理学作为地方高师地理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对其考试试卷成绩进行定量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地方高师地理学专业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反馈的信息可用于帮助授课教师改进试题与授课内容,也可为地方高师相关地理学专业基础课程的定量分析做示范效应。①本文对贵州省某高师院校A学院116名学生的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测度与分析,旨在为地方高师人文地理学课程试题改进与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研究方法

通过收集一定数量的原始数据(即有效样本数据),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度,对试题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②本文则对上述课程试卷的有效样本数据采用难度与区分度指标两大模型进行测度对试题质量进行针对性的分析。③

1.2难度指标

主要是考虑学生对试题的及格率或得分率。本文试题难度H主要是根据试卷样本正确题项获取人数与全部有效样本人数之间的币值来测度:④

(1)

在测度公式(1)中,H表示有效样本正确题项获取数量,N表示全部有效样本人数。

考虑样本试卷试题中出现命题总分大于1的情况,对此本文通过对作答该试题的有效样本数量均值与该试题的全部满分有效样本的数量比值衡量:⑤

(2)

在测度公式(2)中,A表示有效样本数量的均值,Amax为试卷试题的满分值。H值与试题难度呈负相关,其数学含义表示数值愈高,有效样本试卷题目愈简单,反之则反。针对目前高校试题命题分值均为百分制,大多以60%为其及格标准线,已有教育学学者统计指出,当H值小于0.45时,试卷难度较难;当H值在0.45和0.75之间时,试卷难度中等;当H值大于0.75时,试卷难度较容易。因此,本文认为试题难度的评价标准控制在0.45~0.75之间较为理想。

1.3区分度指标

该指标主要是检验试卷题目对考试学生掌握该课程知识点、学业能力与应试水平的区分程度与能力差异,是衡量有效样本成绩区分合理性的重要指标。⑥区分度计算公式:

(3)

(3)式中,和分别表示对于第i道试题得分的高分人数和低分人数中的平均分;表示第i题的满分值。一般而言,当D值大于等于0.40时表现为优秀;当D值在0.30和0.40之间(含0.30时)表现为良好;当D值在0.20和0.30之间时(含0.20)表示基本可行,仍需修订;当D值小于0.20时表示试题区分较差,应给予淘汰或作出重大修改。

1.4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贵州省某高师院校A学院专业地理类专業116名学生的人文地理学学期考题。该试题主要根据授课教师的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进行设计,再对试卷进行评价时,授课教授也会制定并严格根据课程评价标准和要求进行有理有据地客观评分。试题由4种题型构成,满分100分,试题数目与分数分配如下:(1)单项选择题包含15道,占题总数的57.69%,共30分;(2)名词解释包含5道,占题总数的19.23%,共15分;(3)简答题包含5道,占题总数的15.38%,共40分;(4)论述题包含1道,占题总数的7.69%,共15分;(4)主观题目总数15道,占题总数的57.69%,共计30分;客观题目总数9道,共计70分,占题总数的42.31%,二者比为3:7。

2结果分析

通过试题的整理统计,共116人参加考试,无缺考存在。根据考试成绩的统计学生考试的平均成绩为69.38分,最高分为96,最低分47;计算试题通过比率和不通过比率分别为94.83%和5.17%。

2.1试题成绩分布

2.1.1试题总成绩分布

表1的各项数据分析,该届的人文地理学成绩分布由70-79分段向两侧递减,呈正态分布;本试题总成绩呈正态分布,符合教育统计学在学生考试成绩的分布规律(见表1)。

2.1.2试题各题型成绩分布

该试题共四种题型,因各题总分不一样,为了更好地分析学生成绩,所以把各题型百分为基准,对这四种题型进行折算,各类题型在百分之下的分数段的人数和比例(见表2)。

2.2难度与区分度分析

由(1)-(2)计算得到,试题难度(H)为0.6925,试题区分度(D)为0.4775,表明试题整体的难易程度适中,且试题区分程度较高,基本上适合人文地理学课程学生考试要求。通过对试卷不同题型的难度与区分度进行针对性分析可知,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的H值和D值均大于0.40,表示这三大类型试题难易程度均适中,且区分度均较好,而单选题的D值经为0.36,表明该题型的区分度不够,还需进一步优化。结合人文地理学开课考生的招生背景可知,目前地方高师地理学专业招生的理科生比例较高于文科生,其在高中阶段学习地理基础知识的课时量较少,致使其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而在本科学习阶段地理学强调文理综合教育模式,课程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对学生理文素质要求较高,导致进入本科阶段初期对该课程学习认识和能力明显不足。通过试题还可知,作为反映学生综合思考、概述能力的论述题与简答题,得分情况分散,高低分所占人数较少,区分度较好,与学生真实学习水平相印证,为授课教师制定下一阶段教学计划提供参考(见表3)。

3结论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