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表演十篇

时间:2023-04-06 23:06:25

茶艺表演

茶艺表演篇1

“茶道表演”是为了述说茶文化内涵而从事的演出;“茶艺歌舞”是以茶文化为题材所从事的歌舞节目。

有的茶道表演是为了告诉观众“泡茶”上的一些做法,如小壶泡法如何操作、大桶茶如何做等等;有的茶道表演是为了告诉观众一些茶道的形式,如将日本在榻榻米上进行的茶会扼要地搬上舞台,或将无我茶会的缩小版在舞台上呈现,亦或将某个境界的品茗方式在舞台上告诉大家。这些都有如上课时的演示,只是以比较表演性的方式将它展现出来而已。

相对于茶道表演,“茶艺歌舞”的娱乐成分要高一些,寓教于乐的目的要强一些。它可以只是以“茶”作标题,尽情表现歌舞的效果,如采茶歌、采茶戏,也可以将泡茶的手法、茶道的精神、茶会的形式、茶文化的历史以歌舞夸张的手法展现出来。“茶道表演”的“茶汤浓度”要高一些,“茶艺歌舞”的“茶汤浓度”可以淡一些。当“茶艺歌舞”的“茶汤浓度”浓到一定程度,如到达70%以上,就可以归到“茶道表演”了。

上述的分类只是就其性质而分,并没有价值上的分辨。有些场合需要“说教”性较重的表演,有些场合又需要“娱乐”性较高的演出。如果“茶艺歌舞”进入了“茶道表演”的功能领域,那两种场合又都可以派上用场了。“茶道表演”与“茶艺歌舞”的各自质量问题也不在上述的范围,有些表演内容的知识性与艺术性很高,有些则不然。知识性的错误在“茶道表演”的场合上会误导观众,艺术性不高或是低俗在“茶艺歌舞”的范畴内会污染社会环境。

戏剧(含歌剧)具有较强的解说能力,所以是“茶道表演”与“茶艺歌舞”的双栖媒体,它本身就是舞台娱乐节目的能手,又可以用来传播茶道知识于无形。

不论是“茶道表演”还是“茶艺歌舞”,我们是将之界定在舞台表演的节目性活动,如果将其搬到台下,应该就成了实际泡茶喝茶的场景,就成了实际的一场茶会,就是融入茶会不可分割的活动项目。台上台下原本就是不容易分割的,如果“茶道表演”搬到台下后无法与实际茶道生活衔接、如果“茶艺歌舞”搬到台下后无法在茶会中起到增加茶味的功效,那么我们要说,那只是一般的“舞台表演”,不是“茶道表演”也不是“茶艺歌舞”。

茶艺表演篇2

茶艺是将茶的冲泡和品饮艺术化。茶艺表演,则是将这门艺术在有限的时空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境雅、茶美、水清、器净、艺精的品茗意境,通过茶艺表演者那种出神入化的冲泡技艺,去创造美、表现美、感受美、体会美,显示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创造出一种生活化的文化艺术氛围,它属于生活美学的范畴。我国是世界公认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茶文化源远流长,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国的茶文化以儒、释、道家思想为沃土,吸收各家之精华来丰富和发展自身内涵,由此形成了以“和谐”为核心的美学思想。在弘扬茶文化的思想指导下,茶艺表演就成为了十分重要的载体。 一、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茶,作为物种,经历了由野生到种植,再到选优繁育的过程。茶叶的制作也是与时俱进,逐步发展的。人类的用茶,经历了“食用”、“药用”、“饮用”这三个阶段。在西汉中期的四川成都一带,人们已经开始将茶当做饮料了。而魏晋南北朝时期,茶更深入更广泛地进入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地域范围扩展到长江以南地区,在史料中对茶的记载也开始逐渐增多。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茶在这一时期开始与道家、儒家的思想发生联系,茶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开始萌芽。 茶引起人们的兴趣,除了解渴、提神的原始功能,首先在于它的味美。要想获得这种美味,只采饮天然的茶不远远不够,还需要选择茶叶的品种,对茶的种植、采摘、制备、冲泡等都有特殊的要求。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朝,物质基础与精神文明都达到了新的高峰,使人们能够超出日常生活必需之外,去追求能给自身以更大精神享受的生活方式,饮茶便发展成为一种全国性的民俗并开始形成茶文化。被誉为“茶圣”的唐人陆羽著有《茶经》一书,是对当时唐代以及唐代以前有关茶事与茶文化的全面总结。陆羽不仅系统地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茶叶产制烹饮技艺,而且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茶德和茶人精神。 成为中国茶文化正式形成的标志。 宋代是我国茶文化深入发展的时期。由于官僚贵族的倡导示范、文人僧道的推广传播、市井阶层的广泛参与,茶叶在物资领域的地位几乎可以比肩柴米,饮茶在精神文化领域也成为了一种流行时尚。这一时期,点茶、斗茶、分茶等与茶有关的记载层出不穷。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游牧文明对中原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中国茶文化呈现多元化的发展。饮茶方式由宋代的繁琐走向简约。明清时期,散叶茶得到了大力推广,名优茶的品种也大量增加,饮茶技艺也随之出现了多样化的特点。全国各类茶馆林立,茶书、茶诗、茶画众多,并开始成为西方与中国贸易的主要物产。 二、茶艺表演的兴起 几千年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积累,使绚丽多彩的华夏文明奇妙地融化在茶香清泉之中。饮茶风尚同样溶入了现代人的生活,演变成为一种品茗的艺术程式。茶艺表演是在茶艺和茶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通过各种茶叶冲泡技艺的形象演示,科学地、生活化地、艺术地展示泡饮过程,使人们在精心营造的优雅环境和氛围中,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陶冶情操。从唐宋的文士茶艺、宫廷茶艺、宗教茶艺发展起步,直到20世纪70年代,现代的“茶艺”概念率先在台湾被提出,茶艺表演事业随之兴起。各具地域特色的茶艺馆和茶文化盛会为茶艺表演提供了平台。茶艺表演是一门集音乐、舞蹈、人文精神于一体,适合在室内或舞台表演的茶叶冲泡艺术。它正承担起普及茶文化的时代责任,引导人们去重新品味古人早已参透但在近百年逐渐被淡忘的中国茶文化的精髓。 我国茶叶种类众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区、各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茶风俗,与之相应地,茶艺表演的种类也呈现百花齐放。按照茶艺表演的形式,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在演出场所由专业人员表演,这一类表演往往强调以艺为主,突出茶艺的欣赏功能;第二种表演多见于茶馆、茶室等场所,表演者和欣赏者多为茶界人士或饮茶爱好者。他们会最大限度地体现某一类茶叶的品质特性,遵循茶理茶性,有主题有针对性地设计茶艺程式。使表演者和欣赏者都能从中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第三种则发生在普通百姓当中,将品茶和泡茶技巧融合在一起,自娱自乐。而按照茶艺表演的程式,则可大致分为备器、煎水、赏茶、洁具、置茶、泡茶、奉茶、饮茶这几个基本步骤。不光展现制茶、泡茶、饮茶的技艺,更重要的是贯穿在整个茶艺表演始终的中国茶道精神。 除此之外,茶艺表演还日益成为一种人际交流、建立友谊、沟通情感的纽带,甚至是一种社会和谐的剂。以茶会友,其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在欣赏茶艺表演的同时,达到精神上的共鸣。 三、历史文化发展对茶艺表演艺术的影响 饮茶和饮食一样,也需要格外讲求环境气氛的营造。古人对饮茶品茗的环境要求是相当高的。除了力求茶的质地优良、水质纯净、冲泡得法、茶器精美等之外,还需把饮茶从物质享受上升到精神和艺术的享受。古人饮茶,其目的大都不在于满足解渴、疗疾、去腻等生理需要,而主要着眼于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 古人在促进品茶生活艺术化的过程中,注重在优雅的意境中去享受品茗雅趣,讲究情景交融,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这是茶文化深受我国古代文化迎新爱国的必然结果,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念。古人认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万物是和谐一体的。品茶作为一门艺术修养,也以主客体的相互统一作为最高境界。茶艺表演则正是将饮茶这种生活方式融进了文化艺术审美的精神领域。在茶艺表演中,茶艺师的技艺、以及茶、水、器具的质量、茶室的意境等共同传达出一种人生状态。欣赏茶艺表演实则是在动静之间洞察万物玄妙、领悟人生哲理、感受人文精神,是审美主体无形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转化为有形物境和情感载体的过程。 #p#分页标题#e# 茶叶是一种代表和平、环保、绿色无公害的健康饮品,茶艺表演是传播茶文化的一条极富发展前景和艺术观赏行的最佳途径,应当成为提高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茶艺表演篇3

由于我平时在喝茶的同时,对各类茶的冲泡比较讲究,故对“茶艺”这门学问也很感兴趣。近几年来,我也观赏了不少茶艺表演,在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就泡茶而言,本身应该是生活中的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如果将泡茶的过程戴上“茶艺”这一桂冠,那就不同一般了。艺术是被人们欣赏的。茶艺中有个“艺”字,那么整个茶艺过程应处处体现出一种美感。通过茶艺师的冲泡,将不同的茶叶,分别使用不同的茶具、水温、程序、方法,将一道道茶的色、香、味、形发挥到最佳状态外,茶艺师优美、柔和、夸张的冲泡动作;端庄、美丽、得体的气质,以及精美的茶具、和主题相吻合的服饰、环境等构成一种整体的美。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茶艺师应有娴熟的冲泡技艺和整个冲泡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宁静致远、从容不迫的气质,这也恰恰是茶艺师在表演中最难作到的一面。社会上有些人,掌握了一些茶的冲泡程序后,穿上漂亮的民族服饰,就认为自己会进行茶艺表演了。难道茶艺表演就如此简单、容易吗?我们平时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台上一位演员在弹奏一首优美的曲子,不知已经过了多少岁月的刻苦磨练,才能演奏出如此优美、动听的效果。茶艺表演何尝不是如此呢?

茶艺表演的练习和演奏乐器一样,平时应加强训练,即多泡茶,多练习,掌握熟练的冲泡手势,并对各种茶具、用具运用自如,冲泡时,动作此起彼伏,富有节奏感,练就娴熟的冲泡技艺,至于表演时的气质训练,以下一些想法是否可以作为参考。

台湾陆羽茶艺中心的林瑞萱女士在“太极拳和泡茶之道”一文中提到,练习泡茶的同时,要练习太极拳。我认为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仔细推敲一下,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太极拳和茶艺的确有相关的联系。

首先,从打太极拳的速度来看,缓慢均匀,和茶艺表时从容、自然的气质要求是一致的;其次,打太极拳的姿势,从头至尾双手呈弧型,始终如抱着一只球,并不时在空中划出一个又一个的圆。这一点,和茶艺表演中要体现的“和”“敬”“圆”以及台湾周瑜先生提出的茶艺“正、静、清、圆”的“圆”又是相吻合的。如果能练好太极拳,并将太极拳的延绵不绝、柔和坚韧的动作、气质运用到茶艺中,一定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此外,在上海海艺职校茶艺室的墙上,张挂着“定静、自然、柔和、轻松”八个字。这八个字也是对茶艺师在进行茶艺表演中应体现的气质要求,作了一个较完整的概括。

“定静”,要求茶艺师在表演时,应做到心无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全神贯注地完成整个冲泡过程;“自然”,既冲泡时,既要用一些夸张的手法、动作,但又要体现自然;“柔和”的冲泡动作,不仅体现美感,同时也体现了茶艺中的“和”“敬”“圆”的精神。冲泡时,手势和打太极拳一样,呈弧型,伸手取物时,作一个圆弧的手势,在体现美感中表示对客人的友好。其实,在泡茶过程中,本身就有不少划圆的动作,如“回旋斟水法”;乌龙茶中的“游山玩水、关公巡城”等;至于“轻松”的表演,更能体现茶艺师良好的表演素质和娴熟的冲泡技艺。

茶艺表演篇4

关键词:茶艺表演;音乐选择;创新音乐

在茶艺表演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音乐以其独特的方式和特征能够有效的诠释、渲染和表达茶艺所要展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随着茶艺表演的流行与快速发展,茶艺表演中音乐的选择问题也逐渐突出,茶艺表演中适当合理的音乐选择不仅能够有效的增强茶艺表演与听众的情感互动和交流,而且还可以大幅度地提升茶艺表演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情感。随着茶艺表演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变迁和发展,音乐的选择如何更好的满足茶艺表演的需要,如何与时俱进的以创新的精神推进茶艺表演音乐选择,是非常值得研究和商榷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现行茶艺表演中音乐选择的一般做法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茶艺表演注重思想性的特征,介绍了一种非常注重思想性的新音乐形态,指出了其与茶艺表演的内在契合性,并探讨了如何将之应用于茶艺表演之中的策略与方法。

1茶艺表演音乐选择的基本情况与问题

现行茶艺表演音乐的选择总体来看比较单一,多集中于中国传统古典名曲,在茶艺表演音乐选择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根据茶艺表演的形式、品茶环境以及不同的茶艺表演习俗等,几乎所有的茶艺表演节目所要表达和演绎的内容基本上都聚集在古典和雅致层面,因此整体来看,看似缤纷多彩的茶艺表演在音乐的选择上却相对单一,缺乏应有的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因而造成了相当一部分茶艺表演缺乏多元化、层次感以及特色。茶艺表演在音乐选择上相对单一的同时,还存在着搭配不合理的问题,诸如在节奏舒缓的茶艺表演节目中,搭配了节奏恢宏、气势磅礴的音乐,这种搭配很难让观众心静如水地欣赏茶艺的安静和谐之美;大多数的茶艺表演的节奏比较舒缓,节奏的变化幅度也相对较小,而实际上一些中国传统古典名曲的节奏变化却非常大,这使得茶艺表演者在表演中途很难跟上音乐的变化节奏,不仅茶艺表演者吃力,而且也给观众一种节奏散乱的感觉,这对茶艺表演本身而言是一种伤害;另外中国传统古典名曲的数量相对于多姿多彩的茶艺表演而言还是非常有限的,可供选择的余地也是十分有限,实际上影响茶艺表演音乐选择的因素很多,诸如茶类品种、民族习俗、演出环境、观众类型、天气特征等都对茶艺表演的音乐选择产生影响,单纯地为选择而选择地使用传统古典名曲,势必会伤害到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考虑到大部分茶艺表演观众的艺术欣赏能力还不能有效的领略和欣赏古典名曲的意境和旋律,因此单纯的为了追求古典和雅致而使用单一的古典名曲势必会对一些年轻的观众在审美上人为地制造和产生一些障碍。

2一种注重思想性的新音乐及其与茶艺表演的内在契合

2.1一种注重思想性的新音乐

一种起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成熟于80年代中期的音乐以其对思想性的强烈关注和鲜明表达而被人们所广泛的接受、认可,这种音乐对于净化心灵、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引导人们在精神追求上返璞归真,走向自然,这种音乐在中国、印度、日本等东方国家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传播。与一般的轻音乐对轻松、简单的强调不同,这种音乐非常重视思想性,在创作上轻音乐多是建立在对传统古典音乐的改编上,而这种新音乐一直强调原创性,将思想、原创视为自己的灵魂。

2.2与茶艺表演的内在契合

2.2.1两者所要表达的美感和思想性是一致的

无论茶艺表演还是这种注重思想性、原创性的新音乐,两者所要表达的美感和思想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表现在:两者都是让观众或听众获得内心平静,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境与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沟通、交流,从而领悟人生、品位生活真谛,获得更加适从、恬静和愉悦的内心境界;两者在本质上都崇尚自然之道,追求抛却浮华之后的返璞归真,茶艺表演所要传达的茶文化是中国古老文化的一种结晶和集大成者,汇聚了儒释道等众多杂家的哲学,而上述新音乐也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以一种回归自然的追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新音乐中有不少带有一些宗教信仰方面的色彩,透漏着庄严和空灵,能够让聆听者心灵得到快速的净化,在虔诚的音乐氛围中给人以美感、享受,这与茶艺表演的性质是一致的。

2.2.2这种新音乐拓宽了茶艺表演音乐选择的范畴

由于新音乐与茶艺表演两者在美感和思想性上是一致的,因此在茶艺表演中就可以采用这种新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或伴奏音乐进行搭配,从而使两者交相辉映、相辅相成。由于新音乐相对于传统古典音乐而言具有更多风格和演奏形式,因此具有更为宽广的选择空间,这种新音乐的演奏形式非常多,既可以人声演唱,又可以电子合成,既可以器乐演奏,也可以作为环境音乐,还可以多种形式联合演奏,因此其在营造音乐氛围方面具有较多的优势;与传统古典音乐相比较,这种新音乐在保留了古典音乐典雅、民族等特征的基础上,还能够给人带来新的感觉和不一样的享受,民族元素在新音乐中通过民族旋律、民族式的调式、音阶、节奏等鲜明地保留了下来;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开始注重思想性,注重对人生的反思、领悟以及对自然的倾听、贴近,而新音乐正好满足了这种要求,它在带给人们宁静、反思的同时,更能够有效的促进观众与茶艺表演之间的情感互动和交流;新音乐注重原创,而茶艺表演在艺术上也是追求独创性,因而可以采取为某个或某种茶艺表演单独设计一种音乐,这样能够更好地使两者交相辉映,创造出更美的艺术效果。

3茶艺表演中新音乐的选择与应用

3.1茶艺表演与新音乐搭配的实例

新音乐具有多种多样的风格和演奏形式,目前在国内比较具有影响力的新音乐作家其创作的音乐具有典型的中西方结合的特征,既富有西方古典音乐的气韵,又有着传统的中国特色和民族气质,《琵琶语》就是一首比较典型的符合上述特征的新音乐,在茶艺表演中以之作为背景音乐或搭配音乐,更能衬托和映衬出清爽的茶水、透明的玻璃杯等这种具有很强意象性的茶器,从而在音乐的浸染中使心灵得到清茶的滋润和涤荡,获得内心的安静与愉悦,在这首新音乐中使用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进行演奏,具有舒缓优雅的节奏,这对于展现和诠释茶艺表演的韵律和节奏都非常有益。藏族茶艺是我国多民族茶艺中的一枝奇葩,藏族茶艺表演近年来颇受关注和欢迎,藏族茶艺中引入的新音乐以梵语歌《万物生》最为著名,该音乐在音乐风格上具有典型的藏传佛教色彩,在藏族酥油茶茶艺表演中表演者身穿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再加上具有神秘色彩的音乐风格,使用藏族原生态的方式进行演绎,可以很容易地将观众带入到茶艺表演所营造出来的神秘意境,在现代时代气息下感受古老的传统文明,从而创造了一种让观众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来诠释和表达藏族茶艺文化。

茶艺表演篇5

关键词:茶艺表演;音乐选择;音乐教育功能

1茶艺表演的特点

茶艺表演是一个极富艺术性的行为。在表演茶艺的过程中,表演者需要将泡茶的完整过程以优雅、科学的方式展现出来,使观赏者能够感受到茶的韵味,在观赏表演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尤其是最近几年,茶艺获得了较大发展,与此同时茶艺表演也成了传递茶艺术的重要手段与方式。当前,茶艺表演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为大众所喜。综合来看,茶艺表演的类型具有多样化。就民俗茶艺表演来说,它主要展现了极富民族特色的饮茶方式。具体的民俗不同,茶艺的表演方式就存在较大不同,这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西湖茶艺”和“赣南茶礼”等。从根源上看,中国的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茶文化,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促使了茶艺表演的诞生,如“仿宋古茶”等。在表演茶艺时,表演者要身穿与表演主题相一致的服装,使用相应的表演道具。总的来说,茶艺表演的各项因素都应该和表演类型相一致。就茶艺表演的原则而言,表演者应该遵循“精、清、净、美”的表演原则。就“精”而言,不管是从茶叶以及茶具的选取上,还是在对水的使用上,都应该讲究精益求精。就“清”而言,饮茶是一门艺术,讲究的是淡泊明志,怡神养气,所以茶艺的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理应做到举止得体,肃静有序,通过娴熟的茶艺表演体现清净宁和的茶文化。另外,就“净”而言,要保持茶艺表演环境的干净、素雅,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做到去除心灵的杂念。

2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选择

就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而言,有以下几种音乐类型可供选择,如古典名曲、自然之声、专用茶艺曲目和现代音乐等。就古典名曲而言,它多由古筝、古琴以及琵琶等来演奏;就自然之声而言,其多为山泉飞瀑声以及小溪流水声等大自然的声音,比较适合于那些山水外景的茶艺表演;就专用茶艺曲目而言,其多为专门针对茶艺表演而谱写的乐曲,多用于表现茶艺表演的主题;最后,在茶艺表演的过程中也多采用现代音乐,尤其是在那些西式红茶的表演过程中多采用《天鹅湖》等现代音乐。在针对不同茶艺表演的主题进行背景音乐的选择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按照不同的茶的种类来选择背景音乐

中国地大物博,受各地阳光和温度等不同生长条件的制约,各地的茶的味道也千差万别。其中,就中国较有名的这几类茶而言,凤凰茶醇香浓厚,独具花香,冲泡的时间较长;普洱茶味甘醇厚,茶色红艳鲜亮;铁观音色清味淡,独具一股清幽的白玉兰香;茉莉花茶茉莉花香十分浓郁。按照茶叶种类的不同,茶艺可分为以下几种,分别是绿茶、红茶和花茶茶艺。在表演茶艺的过程中,应根据具体茶叶种类的不同适当选择背景音乐。以乌龙茶为例,该茶香气浓郁且幽静香甜,因此在选装茶艺的背景音乐时应该尽量选择那些能够突出体现乌龙茶之美的音乐,如春江花月夜等,使品茶人在品尝乌龙茶的过程中感受独具风情的茶乡风味。再如绿茶,该茶味道清幽淡雅。在选择背景音乐时,应该尽量选择那些节奏明快、快慢分明的音乐。与此同时,茶艺表演者应该力求动作柔和动人、利索有序。

2.2选择那些符合周围环境和表演形式的背景音乐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茶艺表演的内容也十分丰富,茶艺表演者的动作优雅、举止得体。然而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茶的茶艺表演,都应该在充分考虑表演环境的前提下,烘托出优雅优美的表演意境,使茶艺、茶艺表演者以及周围的环境成为一体,突出茶文化的隽永与深厚底蕴。总的来说,要以音乐烘托背景,靠背景衬托音乐,使二者相得益彰,突出茶文化这种艺术的深远影响。

2.3按照民族习俗的不同来选择背景音乐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可谓源远流长。而从茶艺表演的形式上看,中国为数众多的民族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差异,可谓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当前,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大众的审美标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审美水平也越来越高。在此情形下,茶艺的表演者也越来越注重借助茶艺表演的过程体现不同的民族习俗特色。对此,他们开始从茶具、茶席以及服饰配置的角度出发,借助这些配套设施使民族特色得到了突显,弘扬了少数民族的文化。据此,在选择背景音乐时,也应该将民族习俗纳入到考虑的范畴。

3茶艺表演中的音乐教育功能

3.1拓展信息传达方式

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没有国界的,这一观点当前已经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而这一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够受到如此多的人的喜爱,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其载体声音能够存在于各个角落,且不具备强制性。第二,演奏家和指挥家们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真实的感情状态下,根据自身的实际经历和对作品的认知,对音乐作品进行淋漓尽致地阐释和演绎。茶香和音乐同样可以不受语言的束缚,能够摆脱语言、时空、习俗、信仰等的限制,为各个地区的民族、不同的人类族群所接受。茶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茶艺和茶香上各具特色,不同的茶艺表演也在各地受到广泛欢迎。泡茶人使用形色各异的茶具,泡出不同色泽与香气的茶叶,为来自其他地域和民族的人奉上一杯浓热香甜的茶,使有关茶叶和民族的讯息得到了传递。不管是品茶还是谈茶,抑或者是以茶会友,无论是茶艺师们还是品茶人,都不需要对茶香做出明确界定。相同地,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品茶者们,自然也会用心灵去感悟茶文化,用感官去品味茶香之美。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茶艺和音乐有着相同的信息传达与接受方式。这两种文化的学习和认知方法有着极大的相似点。两者之间相互借鉴,能够使学习者之间的屏障得到突破,深化对形象思维和现实世界关系的认知,使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极大提升。

3.2升华个人的精神境界

韵律内在的共性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音乐的这一特点也体现在茶艺表演中。音乐的流动性稍纵即逝,无形无状,让人无法捕捉。然而,这种流动性并不意味着单调乏味,也不是单一音响的无序构成,它是情感表达手段的有机组合。音乐的运动形态使人类的心理和生理需求都得到了较大满足。人们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不会觉其乏味、无趣、无序,相反人们会感知到其有序的一面,会自然地在音乐的陶冶中感受到时间自然的流淌,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相伴而生的心灵共振。而这种心灵共振的唤醒在一切的表演艺术中存在着,起着起承转合的作用。借助音乐主题与副题的陈述、连接以及再现等相关运动,音乐的起承转合原则得到了体现。在茶艺表演的过程中,起承转合的原则得到了突出体现。一个起承转合周期进行完之后,我们的想象中的形象塑造才能够得到新的升华。茶艺和音乐一样依靠时间进行周期运动,因此它也将伴随这一表演过程的始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终将超越现实的新维度空间,使自身的想象力得到突破,在自由的思维天地驰骋,并且在此过程中去慢慢品味茶道的精髓所在,接受那些在茶艺表演中得到突出体现的茶艺内涵,获得丰富、完整的艺术形象。所以,据此我们有理由得出结论,在学习与理解蕴藏在音乐作品中内在韵律的过程中,我们将会深化对茶艺表演的认知,加深对同属时间艺术的茶艺表演的理解,使茶艺表演的形式更加形象化。与此同时,我们也将能够接收到更多的茶艺传递给我们的丰富信息,最终能够超越这些外在的形式化的表演而踏入无形的精神世界,使自身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3.3提升个人创造力

虽然作曲家依托精神内层的共性音乐为自身的丰富情感找到了抒发的渠道,但是我们却不能借助音乐本身这一载体去了解和把握作曲家想要传达的真实的思想内涵。同样,在欣赏茶艺表演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简单通过那些按部就班的程序化的表演手段来获知茶艺师想要传达的真实思想。但是,也正是因为思想的多元性和思维个体的多样性,个体的想象力才能够冲破现实的束缚,在广阔的精神世界进行探索。和音乐欣赏相同的是,不管是茶艺程序的设置,还是茶艺表演者的再创作和品茶人的三度创作,其具体过程都会因为具体个体认知能力的不同而产生较大不同。另外,外部环境也会对个体的品茗过程产生较大影响。茶艺和音乐相同,都是对精神世界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无畏探索。因此,虽然并不是每次欣赏过程都有着约定俗成的完整性,虽然每次欣赏过程都存在着较大的,有时候甚至是天壤之别。但是当背景音乐缓缓响起,茶艺表演者的一举一动都能和我们的感官与思维产生高度一致时,我们无疑会受到再次的洗礼和升华。只有具备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个体才能够充分理解茶艺表演的内涵。通过对音乐的欣赏,个体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能够使自己的创造力得到极大提升。也正是因为茶艺和音乐这两种艺术形式在精神层面上的一致性,人们才能够透过茶艺表演的外在形式体会到茶中之道,找寻出茶艺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以上分析和论证可以看出,茶艺赋予音乐以形象,而音乐则赋予茶艺以灵魂。通过在茶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的音乐教育,能够促使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作者:李舒 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茶艺表演篇6

关键词:民族风格; 茶艺; 舞台表演;

茶艺的表演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茶道的出现最早是在魏晋南北朝时代, 因为当时的文人墨客很多, 崇尚潇洒的魏晋风骨, 文人骚客喜欢在茶坊饮茶, 自然而然也就带动了茶文化的发展, 茶道的兴盛是在唐朝时期, 唐朝是盛世, 经济繁荣, 人们生活安居乐业, 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 人们就慢慢开始追求起精神文化生活, 于是饮酒茗茶读诗等一系列精神文化活动, 在唐朝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宋代, 茶文化的发展更是登峰造极, 在卖茶人之间也会形成一种竞争, 卖茶人之间也会互相比试技艺高低, 这样就慢慢形成了茶百戏[1], 既然称为戏, 当然就可以看做是一种表演比试高低的形式了, 这说明茶艺表演在中国古代的茶文化中已经出现苗头。

1 茶艺表演的分类和茶艺表演的特殊要求

1.1 茶艺表演的分类

茶艺表演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但在学术界普遍认同的一种分类是, 茶艺表演可以分为民俗茶艺表演、仿古茶艺表演和其它茶艺表演, 民俗茶艺表演主要来自于民间, 来自于民间的老百姓当中, 民俗茶艺表演主要取材各个民族和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 取材于特定的民俗和民风, 将各个地区的饮茶习惯, 饮茶方式加以总结加工, 在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如西湖茶礼、彝族茶舞和白族茶道等等一些茶艺表演都是在民族风情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 最后也是以表达民族风格为主, 仿古茶艺表演的艺术源泉主要来自于历史资料, 通过查阅相关的茶艺文化的资料, 在脑海中还原古人饮茶的神态和行为举止, 在经过艺术家们的修饰和加工, 形成了现在呈现在舞台上的茶艺表演, 如唐代茶道表演和韩国仿古茶艺表演等, 其他的茶艺表演虽然没有特定的主题, 但也都是选取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经过提炼和艺术的加工美化, 也是为了表达出一种特定的民族主题, 这三种茶艺表演的分类可以说是总的概括了茶艺表演的形式[2]。

1.2 茶艺表演的要求

茶艺表演和其它形式的表演有所不同的是, 茶艺表演所需要的, 东西是非常多的, 需要的东西列举起来主要有茶水, 茶道具, 演员的服装, 音乐, 场地和其它的辅助道具等, 我们先从表演服饰谈起, 茶艺表演的服饰是多种多样的, 不仅款式形式多样, 风格也是多变的不同的表演主题要选择不同的表演服饰, 同时, 也要求服饰大体得当, 端庄美观, 符合大众审美的要求, 例如唐代茶礼表演中, 就要选择唐代的服饰, 彝族茶道中, 就要选择彝族的服饰, 再然后, 茶艺表演场地的选择和环境的布置也是茶艺表演能否表演好的关键和前提, 表演的环境要做到安静, 无杂乱喧嚣的声音, 同时, 窗台室内要干净和明净, 环境要有情调, 适合人们饮茶, 例如, 日本茶道在表演时, 要打扫庭院, 在室内悬挂简单却又有意境的书画, 为茶艺表演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 再者就是表演的音乐了, 表演中的音乐起渲染气氛的作用, 所播放的音乐要和茶艺表演的主题相匹配, 就想服装要和茶艺表演的主题相契合一样, 优秀的音乐可以提高人们对茶艺表演的认可, 可以给观赏人一个更美好的体验和感受, 比如, 西湖茶礼要用江南的温婉的音乐, 道教茶艺要用道教独有的音乐一样, 最后就是表演的礼仪了, 中国向来都是文明古国, 是礼仪之邦, 所以在表演过程中, 礼仪是必不可少的, 在茶艺表演中, 茶就是礼仪的载体, 表演者可以通过一些茶礼仪, 以小见大, 向人们传达礼仪之邦的礼仪, 受茶艺的影响, 中国到目前为止, 仍然有给客人敬茶, 来表达尊敬的意思, 在茶艺表演中也要特别重视茶的摆放, 顺序和位置。

2 茶艺和茶艺表演的区别

茶艺通常是指泡茶和品茶的技术, 是一种高雅的娱乐活动, 在古代多是一些文人士大夫或者文人骚客的娱乐活动, 在如今, 也是一些文化人或者具有高雅情操的人所进行的一种活动, 而茶艺表演是一种艺术形式, 它将茶文化和表演艺术紧密的结合了起来, 既可以提现自己的修养, 也可以起到一种教化作用,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茶艺文化已经开始慢慢出现, 并逐渐的发展起来, 在唐代甚至出现了茶坊、茶宴和茶会等形式, 文人墨客在喝茶时也会作诗, 所以, 茶文化上也沉淀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茶艺表演的形式, 也引起了人们对茶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传达出了茶文化的美, 唤起了人们对茶艺的兴趣, 这也有利于茶艺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也有利于茶艺表演走向更大的舞台, 走向世界。

3 茶艺表演和民族服饰

3.1 民族风格服饰的概念和产生背景

服饰具有非常丰富的风格, 民族风格是相较于其他风格的服饰而言的, 比如说, 都市风, 古典风, 嘻哈风等, 民族风格的服饰主要是因为它具有民族的印记, 服饰上汇集了整个民族的特色元素, 使人们能够一看见这件服饰, 就可以很直观明显的感受到这是哪种民族哪个国家的服饰, 具有很明显的标志性, 从形式上看, 民族服饰常常借助的元素主要有:民族符号, 结构特征和造型特征等, 民族风格的产生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流通脱不了关系, 正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加剧的信息流通, 使得人们的民族意识越来越淡薄, 对本民族的文化越来越缺乏认同感, 人们受外来文化的冲击, 渐渐忘记了本民族优秀的文化, 所以, 为了加强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 使各个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了解, 加强各个民族之间的认同感, 增强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力和凝聚力, 在服装中加入民族的印记, 可以使人们不忘民族文化, 同时, 民族风格的服饰体现的也是一种情怀, 当然也是一种时尚, 因为现在在服装界和设计界很流行复古风和民族风[3]。

3.2 民族风格的服饰在茶艺舞台中的应用

舞台服装是舞台表演艺术中的关键, 与生活中人们所穿搭的服饰不同, 舞台表演所需要的服饰要注重整体性, 要和所要呈现的舞台效果相匹配适应, 就茶艺舞台来说, 在茶艺的表演中运用到民族风格的服饰的地方非常多, 在民俗茶艺的表演中, 表演者必须穿特定的民俗服饰来进行表演, 这样才能传达出表演相关民族的民俗民风和民情, 例如在表演傣族人民敬茶这一动作时, 除了礼仪的要求之外, 还要有特定的服装相配合, 才能最大限度的还原傣族人民在茶文化上面的风土人情。在仿古茶艺表演中, 表演者也要穿特定朝代的服饰, 因此, 在进行服装设计时, 也要充分了解表演朝代的历史信息, 不能在表演中出现历史知识的错误, 要将服装的设计与当朝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 在服装设计时加入能充分表现当朝特点的元素, 让人可以分辨出舞台表演所表演的朝代。为了充分展示舞台的表现力, 就需要在服装面前多下功夫, 舞台服装设计也包含着其他设计的原理和理念, 比如在比例, 色彩和平衡等方面可以借鉴一下其它艺术的美学元素。舞台服装的美源来自于各个方面, 比如面料, 款式和结构等方面, 在进行服装设计时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 并且加入一下现代元素。舞台服装与其他服装最大的区别在于, 舞台服装是属于精神范畴的, 是以审美为第一目的的, 在整个舞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 结语

纵观整个茶艺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服装的演变历史, 茶艺舞台表演和民族服饰一直都是密不可分的, 茶艺表演与民族风格的服饰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民族服饰为舞台表演提供效果支持, 使表演者的表演效果能够发挥到最大, 而茶艺表演也使民族服饰得到充分的发挥, 使人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到传统服饰的美, 扩大了传统民族服饰的流传范围, 在茶艺舞台表演中加入民族风格的服饰, 是一种创新, 它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由于民族风格的服饰的加入使得舞台表演服饰也越来越丰富, 同时, 由于茶艺舞台表演的不断发展, 也对民族风格的服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迫使设计师们不断的进行研究创新, 不断的设计新的具有民族风格的服饰, 总而言之, 民族风格的服饰在茶艺舞台表演中的应用还是非常广泛的, 可以充分发挥民族风格服饰的价值。

参考文献

茶艺表演篇7

关键词: 中职茶艺专业 误区 专业品质

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茶源于中国,被人们发现、利用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茶里沉积着生命之味,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

茶艺是“茶”与“艺”的融合,从广义上讲,是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拓展一系列茶事活动,等等;从狭义上讲,是研究如何沏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茶业专家、学者、茶人热捧“茶为国饮”“弘扬中国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业经济”,目的是通过做茶饮茶弘扬中国的茶文化,中等职业学校开办茶艺这一特色专业,其目的也是为了弘扬中国的茶文化,推动我国大力发展茶饮产业,在茶叶商品中注入文化内涵,提升中国茶叶的附加值,促使人们沿着富裕、健康、发展的轨道前进。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茶、品茶已成为现实生活中一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表现。

一、中职茶艺专业目前存在的两大误区

(一)专业的学习过于侧重机械式的茶艺表演。

在茶艺表演专业课教学中,有一个致命的现象:学茶艺表演就是记住或是掌握茶叶的沏泡要领――净器、置茶、润茶、冲水、敬茶,学会了这些就学会了茶艺了;或是有如社会上有些人的一种说法,掌握了一些茶的冲泡程序后,穿上漂亮的民族服饰,就认为自己会进行茶艺表演了。就泡茶而言,本身应该是生活中的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如果将泡茶的过程戴上“茶艺”这一桂冠,那就不同一般了。艺术是被人们欣赏的。茶艺中有个“艺”字,整个茶艺过程应处处体现出一种美感,而不是机械地重复几个动作,千茶一泡。真正茶艺师的茶艺表演,是将不同的茶叶,分别选择使用不同的茶具、水温、程序、方法,将一道道茶的色、香、味、形发挥到最佳状态,茶艺师优美、柔和、夸张的冲泡动作,端庄、美丽、得体的气质,以及精美的茶具,和主题相吻合的服饰、环境等构成一种整体的美。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茶艺师应有娴熟的冲泡技艺和整个冲泡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宁静致远、从容不迫的气质,这也恰恰是一般人机械学习茶艺所不能领悟和表现的。

(二)茶艺专业的学生培养定位过低。

茶艺专业学生培养定位在会泡茶的服务生,与饭店服务员区别在于:懂一点茶艺知识,会茶艺表演。由于定位过低,学生在校学习的有关茶的知识和技艺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迁模糊和淡化,最后也就是和其他服务员没什么区别。

二、提升中职茶艺专业专业品质的途径

茶艺专业要有发展和提升,有自己的独特的色彩,茶艺专业的学生除了服务是有共性的外,更要有自身独有的内涵,这对于从事茶艺专业教学的师者而言,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中职茶艺专业要提升专业品质,需要从事该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提高。

(一)茶艺技能的提升。

一技,泡茶之技。选器、选茶、选水、温度、冲泡、贮茶,这些技能是茶艺的基础技能。不同的茶叶,由于生长的环境不同,制作工艺的差异,有不同的茶性。外形紧直挺秀的开化龙顶生长在常年云雾缭绕深山之中,选择冲泡的水温较西湖龙井高,龙顶选器适合长高型的玻璃杯,而龙井则适合低矮型的玻璃杯或是瓷器杯,以保持龙井特有的栗香。又如“凤凰三点头”“悬壶高冲”“高山流水”“关公巡城”等技能,则需经过千百次的训练,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勤练出真功的。

二技,服务之技。服务语言、服务心理、服务礼仪、服务技巧等服务技能。目前,茶艺专业毕业生就业十分走俏,主要去向有茶业公司、茶艺馆、茶楼、茶庄等行业。这些行业都是服务行业,因此学生要严格按照茶艺师职业要求和茶艺人员应具备的服务技能进行训练和学习,这样才能认真做好所从事的各项工作。在接待服务过程中,除了和谐得体的着装、亭亭玉立的站姿、典雅的坐姿、轻松而怡然的走资、优美的手型、优雅自信的举止,为嘉宾提供良好的外观享受外,还能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为顾客提供茶叶知识、茶叶冲泡技能,传承中国的茶文化的能力。

三技,适时营销。茶艺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分析市场行情,与商人洽谈业务的能力。茶艺师不仅仅是一位泡茶的能手,也是一位会营销的生意人。茶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食品,人们对茶有着不同的偏好,也就是说不同的茶适合不同的人来饮用。中职茶艺专业需要在茶叶营销方面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如学习电子商务,开设网上商店卖各类茶叶,让学生在茶叶市场实习,等等。在营销专业课教学中,重点应阐述茶叶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的运行机制,要求学生不仅懂得营销的基本知识和策略,制胜,而且能科学地应用营销基本理论,使之与茶文化、茶产业、饮品业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断提高适应经济社会的能力。

四技,会喝茶。一个学习茶艺,一个会泡茶的服务人员,如果从没喝过茶,或是喝的茶叶的品种不多,不懂茶性,只是机械地冲上一杯解渴的茶水,又如何能更好地服务客人?茶源于中国,我们的祖先对茶有了充分的认识,茶圣陆羽著《茶经》,宋徽宗著《大观茶论》,他们如不喜茶,不喝茶,不研究茶,如何写出流传千古的佳作,成为全人类的遗产?所以,茶艺专业的学子除了茶技、服务之技,营销之技外,还应拥有一技,那就是会喝茶,那怕是能适应茶的那一种独特的苦味也行。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根所在,而中国的年轻一代,由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从小解渴的不再是传统的开水、酸梅汤,或是茶水,而是含有大量的添加剂的各类各种软饮料、可乐、果汁等,哪怕是冠以茶为名,也不是我们茶艺中说的茶,而是充满着各种添加成分,只是带有一点茶香的饮料,因此,肥胖已是一道风景。学茶艺的学生不喝茶不愿品茶不只是个别现象。茶艺专业的学生,他们本身就承载着传承中国茶文化的使命,学茶的人不喝茶,那么,茶,为国之饮,从何谈起?

(二)文化素养的提升。

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是需要通过时间去沉淀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是多方面的。虽然中职生文化课成绩不太好,但并不代表他们的文化修养到此结束。文化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最青春年华之时,赋予一定的文化熏陶,这将是一个人终身的精神财富。茶艺,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之一,以茶会友,茶话会、茶沙龙、茶吧等场所,茶歌、茶舞、茶诗、茶艺等茶文化表现形式,都将会提升文化的素养。茶艺表演主体是表演者,每个动作、神态、语言、仪表均应体现一个“美”字,“美”不仅仅在外表,更重要的是求内在。表演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文化修养,要了解茶文化的历史、茶叶基本知识、美学知识、礼仪知识等,必须懂得“廉、美、和、敬”的茶德精神。如,台湾陆羽茶艺中心的林瑞萱女士在《太极拳和泡茶之道》一文中提到,练习泡茶的同时,要练习太极拳。仔细推敲一下,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太极拳和茶艺的确有相关的联系,茶艺表演要体现“和”“敬”“圆”,而打太极拳的姿势,从头至尾双手呈弧型,始终如抱着一只球,并不时在空中划出一个又一个的圆。从打太极拳的速度来看,缓慢均匀,和茶艺表演时从容、自然的气质要求是一致的。如果能练好太极拳,并将太极拳的延绵不绝、柔和坚韧的动作、气质运用到茶艺中,就一定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地方特色文化的提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方出产的茶叶有着不同的滋味,有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茶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有现代的后起之秀开化龙顶、安吉白茶等。从古到今,茶叶的品名越来越多。中职学校开设茶艺专业本身就特具地方特色,一是学校身处产茶区,学生家中不乏有种茶、制茶、卖茶者。茶人最喜用这个词来体现他对茶的了解,这就是“茶性”。“茶性”,顾名思义:茶是有性格的。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土壤、不同的茶叶品种、不同的制茶工艺一定会带来不相同的茶性,显然,不同的茶类,自然有不相同的冲泡方法,相同茶类虽然其冲泡方法相同,但产地不同、用水不同,甚至泡茶的人不是同一个,其滋味都会是不相同的。茶性,是一个爱茶之人或是学茶之人必须懂得的,它和地方特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学校要让学生参与到地方特色文化的建设之中,搭建特色文化平台,让学生成为茶文化的组织者、参与者、宣传者。为体现茶艺专业的地方特色,应组织学生广泛开展有意义的茶事活动,在校内以茶艺竞赛为主题,开展茶歌演唱、茶舞茶艺表演、茶诗茶词朗诵等竞赛活动,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祥和、温馨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浸润于浓郁的茶香中;在校外举办形式多样的茶艺表演晚会等茶事活动,将茶艺表演、茶歌茶舞融为一体,让学生充分展示茶艺表演技艺和演唱技能。各种以茶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可使茶艺专业在第二课堂中更加生动精彩,更富有生命活力。

(四)茶艺回归自然。

真的茶艺并没有那么神秘不可测,茶艺专业学习需回归自然。如茶艺表演的学习,我认只需抓住三个重点,就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什么叫茶艺。茶艺表演的三个重点是,第一,冲泡程序设计科学;第二,表演者应具有较高的素质;第三,表演形式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科学冲泡是基础,表演者的素质高低是表演成功与否的关键,源于生活才能被广大民众所接受。茶艺表演关键在于“艺”,“艺”是技艺、技巧。茶叶冲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是表现“艺”的前提,对不同的茶类应设计不同的冲泡程序,才能充分展示茶叶的色、香、味、形,达到茶艺表演的目的。如开化龙顶单茶的冲泡,它的主要程序为:备水―烫杯―置茶―润茶―冲泡―观展示杯―奉赏干茶―敬茶。一般绿茶冲泡表演时,“奉赏干茶”为程序的第一道,而在开化龙顶茶艺中,却将其安排在冲泡以后,因龙顶单茶在杯中不能立即展开,茶叶中的有效成分须等片刻才能浸出,此间穿插观赏干茶恰到好处,这样安排更具科学性。再如乌龙茶的冲泡程序几乎已形成固定的模式,有18道和20道之说。厦门大学茶艺中心的乌龙茶冲泡,“分茶”与一般的表演次序有所不同,是先在每个杯中加入茶水(称为韩信点兵),每一杯都点到,以示公平,再来回巡酌,看哪一杯少补上一点(称为关公巡城),这样,每杯茶汤的量和浓度基本一致。总之,一种茶的冲泡程序设计,以及冲泡水温、时间的控制,茶与器具的配置,水的选择等,都应从茶叶内含物是否充分溶出,汤色、滋味、香气等能否充分展示该茶的品质特点诸方面去考虑。茶艺表演以冲泡好一杯茶为前提,如果表演不能把茶的色、香、味、形等品质特征充分展示出来,那么动作再优美、环境再优雅是徒劳无功的。所以,茶艺要回归自然。

总之,中职茶艺专业提升教学品质,除了要求学生学好茶艺专业知识、掌握各种冲泡技能外,还必须懂得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更要让学生懂得中国茶艺中包含的茶德、茶礼,将“廉、美、和、敬”的茶德精神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将茶礼转化为自身的行为规范。闻香识茶、以茶施教,以精湛的技艺展示自己的才华,茶艺专业课实践教学更重要的是应走出课堂,面向社会、面向大自然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记住:茶是不会让你失望的,选择了茶,就选择了健康和快乐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传承了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徐南眉.少儿茶艺――新的课外教育形式[J].茶叶第一期,1999.25,(1):46-47.

[2]陈杖洲.在少儿中开展茶文化活动的探讨[J].广东茶叶:33-35.

茶艺表演篇8

1、茶歌艺术的发展背景及文化内涵认知

在我国长期而系统化的茶文化发展历程中, 形成了诸多内涵和风格特点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 以生动而有趣的表达方式为我们展示了悠久而且成熟的茶文化, 可以说, 其为整个茶文化的传播发展提供了全新艺术视角, 成为我们深度品读茶文化的关键前提和本质所在。

茶歌艺术更多是社会大众、尤其是茶农自身结合实际感受所形成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 在理解茶歌艺术时, 其中既有与茶相关的生产、加工制作等等, 同时也有诸多茶文化元素。当然, 茶歌艺术通常也是地域文化和山歌艺术的融合, 所以在我国诸多茶叶产地都能够具体理解其中所包含的艺术内容。在茶歌艺术历史演变过程中, 其更多是广大社会大众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所开展的具体传播活动, 所以茶歌艺术有着浓厚的群众氛围。

2、茶歌演唱的综合特点理解分析

对于茶歌艺术的具体表达来说, 其中歌词内容大多时候都是一种欢快的表达方式, 所以整个茶歌艺术不仅理解通俗且便于大家分享和传递。从茶歌的艺术形式看, 其中有着浓厚的山歌色彩。在茶歌艺术中, 其中还往往被应用于爱情的表达展现之中, 所以其中也表达了青年男女的内心感知。虽然就当前整个茶歌艺术的表现形式看, 其中融入了多种茶文化和地域文化内涵, 但是其节奏旋律简单优美, 且有着真挚情绪, 所以其中有浓厚的艺术风格和魅力。在具体的茶歌艺术中, 往往会融入了地方语言风格, 比如方言应用于歌词之中, 这不仅更加生动的表达了茶歌的地方特色, 同时更是成为茶文化体系的集中诠释。

在茶歌艺术理解与认知过程中, 其最大的特色就是源自生态茶环境, 尤其是其中传递和表达了独有的茶文化环境。所以在整个茶歌艺术中, 我们看到其中所具体表达的劳动情感。可以说, 在茶歌艺术中我们能够感知到茶文化生活的美好诠释。

当然, 对于茶歌艺术来说, 这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载体, 更重要的是其中融入了诸多情感理念, 其中既有茶农对茶生活的喜悦, 也有青年男女的爱慕之情, 所以, 茶歌艺术中诠释的是一种成熟而完善的饮茶文化。不仅如此, 目前茶歌艺术成熟发展进程中, 浓厚的文化理念和情感思维的普遍融入, 也为当前茶歌艺术的认知和传提供了本质动能.

3、茶歌演唱中的声乐艺术表达

从茶歌艺术的表现形式看, 其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方式组成。其一, 茶歌艺术作品中有一部分源自与茶诗歌艺术相关的茶歌曲, 尤其是其通过对具体表现进行分析, 我们看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特色。当然, 也有一部分茶歌艺术来自于大众的民谣, 在经过文化改造, 从而实现茶歌艺术的诠释与表达。最后, 就茶歌艺术来说, 其中很多经典的歌曲作品, 都是由茶农自身的情感理解与实际感受。因此, 浓厚的生态气息和人文思维, 实际上都实现了茶农本身情感的有效表达与传递。

从茶歌艺术的本质属性看, 其应该是民间艺术与山歌艺术的充分融合, 所以在具体理解茶歌艺术的声乐特色时, 需要我们充分分析和理解其中所使用的具体演唱方法, 从而实现该艺术的有效传承。茶歌唱法更多是民族民间唱法的总称, 其作为一种以茶歌演唱为主要目的, 且极具民族色彩和文化内涵的演唱模式, 所以其中所诠释和包含的不仅仅是一种风土面貌, 同时也包含了社会大众的生活习俗以及思想情感。因此, 在倾听茶歌曲目时, 我们看到大多茶歌本身都有着高亢的曲调, 且起伏较大、音区较高。

在成熟的茶歌艺术表达中, 我们看到其中的高音部分往往是系统化的诠释曲调艺术, 尤其是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激情内涵, 同时也能够有效激发社会大众的价值认知。所以, 茶歌艺术是演唱者对自身情感认知的实质性表达, 因此, 茶歌艺术的表现手法上极其简单, 其也符合茶歌艺术的形成背景和具体的传播环境。

4、茶歌演唱艺术的美学内涵理解

对于茶歌来说, 其中所展现的内容与情感极为多样, 我们看到茶歌艺术不仅仅是一种优雅的歌唱音乐艺术, 同时也是对茶文化理念的精神诠释和艺术表达。

4.1 茶歌演唱艺术中有着浓厚的人文美

茶歌艺术作为茶文化机制中的艺术化诠释表达, 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诠释, 因此, 在整个茶歌艺术中, 不仅蕴藏了丰富多样化的人文元素和大众情感思维, 更关键的是, 通过全面发挥茶歌艺术的整体艺术审美能力, 使其与现代艺术传播活动具体整合, 其将在全面创新茶歌艺术表演形式的同时, 使得整茶歌艺术的价值内涵和人文体系实现丰富诠释。探究茶歌演唱中的美学内涵, 更多是以一种人文思维观的角度来深度、客观地解析茶文化体系的理念思维, 因此, 这其中所向我们深度表达的是一种最佳艺术表达。

4.2 茶歌演唱艺术更是层次化的综合美

当然, 在这一过程中, 人们对茶歌艺术的价值理解与认知, 也出现了更多变化。茶歌演唱中所表达的美学内涵是多样化的, 总的来说, 聆听茶歌艺术就是一种歌曲内容的生态美与歌曲情感的人文美所构成的综合美, 所以, 经典茶歌曲目如同立体、形象的茶文化, 其为我们理解和感知传统茶文化提供了生动的研究视角。

4.3 茶歌演唱艺术还是生动的情感美

客观地看, 茶歌演唱艺术中所诠释的是一种独立的情感美, 通过对茶歌艺术进行综合分析, 我们看到其中通常会使用自由延长音, 其目前主要在于让演唱者自身能够有效抒发自身的具体情感, 所以, 就整个茶歌艺术的歌词和曲调等诸多内容看, 规律性展现与特色性表达, 实际上, 就发展成为茶歌艺术情感美学的价值呈现与表达, 当我们在深度聆听茶歌曲目时, 我们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曲调和旋律, 更重要的是, 其中有着浓厚的自由、鲜活等一系列特色, 这一情感美不仅仅是一种情感上的外在诠释, 更重要的是其实际上是独立的艺术化思维, 因此, 在当前我们具体品鉴整个茶歌艺术过程中, 就必须立足情感审美角度, 来对茶歌艺术的具体表现形成根本了解和广泛、成熟认知。

4.4 茶歌演唱艺术中有着浓厚的艺术美

对于茶歌演唱艺术而言, 其本质还是艺术美的集中诠释, 也就是说, 在该艺术表达时, 其通过使用音乐化的语言形式作为音乐的构建, 所以在整个茶歌演唱过程中, 无论是具体的艺术创造, 或者是其中的具体组成, 甚至是茶歌艺术中, 其歌词内容的语言创作形式, 以及茶歌艺术的曲调风格等等, 始终如一的围绕着整个茶歌艺术的声乐表现和内涵美化等等一系列原则来具体展现的, 所以整个茶歌艺术中诠释了浓厚而成熟的美学内涵, 比如原汁原味的歌词有着美的诗意, 或者其中所具体展现的音乐旋律美, 甚至是整个茶歌歌唱过程中的声音曲调美等等, 可以说, 层次化的美学内容, 打造了极具综合艺术美的茶歌艺术。

5、结语

对于茶歌艺术的当前传播来说, 其面临着较大压力, 尤其是在互联网音乐和流行音乐全面发展时, 茶歌艺术的魅力大受影响, 因此, 在当前茶歌艺术发展时, 其需要结合当前时代特点来对该艺术进行综合改造和优化, 特别是借助网络传递的新特点, 实现该艺术的时代气息。当然, 在该艺术具体传递时, 也需要发挥好文化内涵的价值内涵, 尤其是通过讲好茶歌故事, 从而实现茶歌艺术的魅力提升。

参考文献

[1]薛蕾;鄂明晶;刘丽丽。在创新中保护、传播和发展--浅谈用现代声乐意识重新演绎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12) :126-127.

茶艺表演篇9

摘要 赣南采茶戏中的丑角表演,生动、含蓄、诙谐、幽默,在赣南采茶戏中有着其特定的审美价值,一直深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本文从赣南采茶戏丑角的舞蹈形态加以分析,旨在传承和发展赣南采茶戏中的丑角舞蹈表演,且对推动和促进赣南采茶戏的舞蹈表演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 丑角 丑角表演 舞蹈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戏曲之中,都有丑角的表演。而“以歌舞演故事”一语,则概述了中国戏曲的本质、内核及性格之特征。中国戏曲艺术的表演程式,本身就具有完美的舞蹈性,而独具一格的赣南采茶戏丑角表演艺术,舞蹈性则更为鲜明。特别是丑、旦戏,一丑一旦,载歌载舞,节奏明快,活泼幽默,善于运用扇子等道具,一招一式每个动作都非常舞蹈化,有“以丑为美,丑中见美”之称。

赣南采茶戏丑角的表演,唱、念、做皆具有很强的舞蹈性。在这里,舞蹈绝不是一种点缀,而是塑造人物、表现剧情的重要手段。

一 赣南采茶戏中的丑角表演

旧时戏班曾有“无丑不成戏”之说,说明丑角在一个戏班中的重要地位。在赣南采茶戏中,根据所扮人物性格、身份的不同而划分为正丑和反丑,统称“三花”,表演上各有特点。

1 男丑

正丑:又称“丑行俊扮”,多为劳动人民中的青壮年男子。正丑中既有善良幽默的,又有机智勇敢和憨厚滑稽的性格特征。如被称为赣南采茶戏“四小金刚”的《 妹子》中的米童哥,《老少配》中的大宝,《补皮鞋》中的阿祥古,《钓拐》中的田七郎,都属于“丑行俊扮”。

反丑:又称“丑行丑扮”,多为一些烟鬼赌徒、流氓地痞、浪荡公子、土财主等,在剧中为被讽刺嘲笑的对象,表演中常以一些生动、含蓄、诙谐、幽默、滑稽、插科打诨的动作,互相逗趣、自我调侃、自我作践,充分显示丑与美的对照。如赣南采茶戏《钓拐》中的刘二、《打卦》中的叫花佬和打卦先生、《茶童戏主》中的朝奉等角色,无处不凸现出赣南采茶戏丑角艺术之鲜明特色。

2 女丑

在赣南采茶戏中,除男丑外,还有女丑,称之为“彩旦”,多为小市民阶层的妇女,如媒婆、店嫂之类。人物性格泼辣,表演手法夸张,动作幅度较大,富有漫画色彩。为了便于表演,加深人物刻画,常用手帕、烟斗、蒲扇等小道具。如赣南采茶戏《茶童戏主》中的店嫂。

二 赣南采茶戏丑角表演的舞蹈审美特征

赣南采茶戏丑角的舞蹈动作,有的是从戏剧表演程式化演化而来的,更多的则是吸收了丰富多彩的赣南民间舞蹈,再就是以生活中人的典型动作乃至动植物的某些动态加以提炼,因此形成了它不拘一格的艺术特色。

1 最大外部特征――模拟动作

模拟动作是赣南采茶戏丑角表演中的舞蹈最大外部特征。如龙、凤、狮、鸡、狗、猫、狼、虎、猴、青蛙、乌龟、蜻蜓、蝴蝶等,动作有“鸡公啄米”、“乌龟爬沙”、“画眉跳架”、“猴子洗面”、“恶狼寻食”、“狗牯摆尾”、“猫儿抓脸”、“蝴蝶采蜜”、“乌鸦晒翅”、“乌龟伸头”、“蜻蜓戏水”、“狮子开口”、“龙头凤尾”、“牛牯耸肩”等。这种对动物形象特征进行的惟妙惟肖的模仿形成了赣南采茶戏丑角表演中的舞蹈,具有贴近生活、风趣幽默、自由活泼的审美效果。如《钓拐》中的刘二和《茶童戏主》中的朝奉,运用“三要素”并模拟动物形象创造的“乌龟爬沙”、“鸡公啄米”、“猴子洗脸”、“懒猫抓痒”、“老鹰展翅”、“蜻蜓点水”等形体动作和造型,把刘二游手好闲和朝奉贪财好色的丑恶灵魂暴露无遗。他们形象地自我嘲弄,提高了艺术品位,增添了观赏价值。

2 三大表演技巧――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

(1) 矮子步与模拟动作

看过赣南采茶戏的人会对丑角的表演印象非常深,他们特有的动作特点往往是身体重心低,旋转、跌扑的动作多,独特舞步是矮子步,宋元和明初的戏剧中称“趋跄”、“跳梁小丑”,这是丑角在动作上的出乖弄丑。

赣南地处山区,客家先民落脚赣南后,靠山吃山,垦荒种茶,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根据上山腿蹲、挑担肩压的形体动作创作提炼而成。它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艺人把矮子步形象地概括为:“狮子头,老虎背,鲤鱼腰,狗牯尾,狮子跳架拐子(蛤蟆)腿,行如蝴蝶走如水。”其双腿前蹲,脚跟提起,趾尖落地,向前移动,步法可分为高桩、中桩和矮桩三种类型。矮子步结合模拟动物形象,动作非常丰富有趣,如模拟动作“小猴洗澡”,走“高桩步”,原地向左转圈,右手“按扇”,双臂夹肘抬小臂,手心向下,随身体摆动各自原位向里划小的平圆,头随之左右摇摆做得意状;模拟动作“牛轱耸肩”,走“中桩步”,右手“背扇”,双肩下垂,向前弯腰,双肩交替上下耸动;模拟动作“饿狼寻食”,寻人、找物、遮阳、行路用,高、中、矮桩均可,身子向前探出,右手执扇在头部前方稍微抖动。

(2) 单袖筒与模拟动作

单水袖也是赣南采茶戏丑行表演的主要表演技巧,它不同于其他剧种常见的水袖,而是左衣袖加长,用以耍甩挥舞,与右手耍扇配合身段表演。单水袖有挑、挥、抓、掳、转、摔、抛等数十种。

单水袖与另一只手的扇子花相对称,一手甩袖,一手舞扇,踏着特有的矮子步,显得异常独特而有情趣,如动作“蜻蜓点水”、“龙头凤尾”、“黄狗摆尾”、“狮子滚球”、“水蛇穿草”等。“摆动像狗尾,站似吊马尾,游走像蛇过,龙头又凤尾。”这句流行于当地的顺口溜将赣南采茶舞蹈单袖筒的表演特征和艺术个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其动作要领是“胸前绞袖身后甩,动作连贯手臂带,前高后低力平衡,快慢随着节奏来”。以甩为主,艺诀曰:“袖花动作在于甩,甩中变化不离矮,甩中突出柔,柔中不失甩,甩得越潇洒,动作越显帅。”

(3) 扇子花与模拟动作

扇子成为赣南采茶舞蹈中的必备道具,是生、旦、丑角舞蹈使用的主要道具。无论男女老少跳舞时手中必持有一扇,而且扇法极其讲究,扇子花千姿百态,有开扇、折扇、转扇、抛扇、削扇、风车扇、吊扇、波浪扇、收抛扇等数十种。它经过历代艺人的加工提炼,集传统的“单扇花”、“双扇花”之精华,发展大量的扇花动作,轻歌曼舞,婀娜多姿,妙在既可言物,又可传情。

赣南采茶戏优秀传统剧目《哨妹子》中的《米童上路》,米童手执彩扇,一路歌舞前行,运用“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等动作,生动地表现了米童去妹子家中的喜悦心情。《对花》中,米童来到妹子家中,两人一问一答,双双起舞,通过“报花名”、“对花名”,将“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与旦角的“踩台步”、“双晃手”、“手中花”等动作水乳交融,堪称采茶歌舞的经典。

赣南采茶戏优秀传统剧目《钓拐》中的片段《刘二上路》,表现的是寻花问柳的花花公子刘二,尾随农家女黄四妹,企图调戏黄四妹的情景。赣南采茶戏名丑袁善全将“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融为一体,精心设计了“睡懒觉”、“乌龟爬沙”、“驼子纳凉”等动作,将刘二的丑态表演得淋漓尽致。

三 赣南采茶戏丑角表演中的舞蹈发展轨迹

赣南采茶戏的丑角艺术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它那生动准确而富有美感的舞蹈动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要发展丑角表演中的舞蹈,应采用如下几点:

1 有生活,敢于突破,勇于吸收创新

构成丑角艺术的独特风格,在于敢于突破旧程式,向生活和其他姊妹艺术吸收借鉴,而不是凭空捏造故做鬼脸逗人发笑。就说女丑,从化妆到表演,大都从生活中那些媒婆、巫婆那里去捕捉体验,将她们的典型动作、神态、内心活动给予艺术的夸张,从而形成了活泼幽默又富于女性美的女丑舞蹈及表演风格。再说男丑,它是借鉴了模拟动物的动作,那诙谐而又富有美感的动作,形似动物神似人,自成一格,别有一番情趣。

继承和借鉴是革新创造的前提和基础,而革新创造,又正是对遗产的最好继承。历史上有成就的艺术家,无不是较好地处理了继承和革新的关系――既继承了优秀的传统,又有了新的发展――从而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席地位。袁善全这位赣南采茶戏的表演艺术家,他就是继承了赣南采茶戏老艺人中的丑角艺术,对其他姊妹艺术大胆吸收,同时,又将生活中人们的独特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于是便塑造出《钓拐》中的刘二和《茶童戏主》中的朝奉这两个个性鲜明的丑角形象。

2 美化

所谓的美是夸张的美,变形的美,同时也是极富赣南特色的质朴美。所谓美化也就是舞蹈化,从生活真实演化为艺术真实。从宋元杂剧到明清的传奇,特别是昆曲、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曲的兴起,数代艺人信守这一审美理想,对复杂的生活和人物,长期观察认识,精心概括、提炼,在上千年的孕育、创造、丰富和发展中,舞蹈美不仅仅作为以形象描写的艺术手段,也作为戏曲艺术形象的本身,体现出在戏曲表演体系里的美学价值。我们所熟悉的女子独舞《家长里短》,表现的是一位媒婆形象,其动作极为丰富,而又不失媒婆的个性。

3 加强演员的训练

俗话说,没有经过严格戏曲舞蹈训练的演员,是没有能力走上戏曲舞台的。赣南采茶戏艺术特点之一是重“功”,重在“基本功”,例如,“矮子功”是戏曲“步法”中一门要求极高的功夫。在传统戏中,著名赣南采茶戏丑角表演艺术家华飞在赣南采茶戏《钓拐》中,在传统“矮子功”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将“矮子步”变化为一种在表演中以优美高难的功夫绝活的特殊台步作为塑造人物的手段。华飞对“矮子步”的改造运用,不但受到专家、同行们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也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赞许。是他把角色“刘二”的表演形式凝炼化、典型化,并做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和创造。这就要求我们的演员要熟练掌握动作的基本功,其它动作亦如此,并结合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四功”、“五法”等表演手段,使这些表演手段与人物的内在精神联系起来,恰到好处地结合为一体,只有这样,我们所扮演的人物才能有无穷的光彩,栩栩如生,神采奕奕,且有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赣南采茶戏丑角表演中的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富有特色的表演艺术风格征服着每一个观众。社会不断进步,文化艺术事业也不断进步发展,作为赣南艺术代表的的赣南采茶戏也一定能够在良好的背景下取得新突破。希望有更多的丑角表演艺术家和有志之士行动起来,为广大观众塑造出更多更好的鲜明可爱的舞台艺术形象以及欢乐健康的精神食粮,赣南采茶丑舞也将会迎来发展的新进程,定能够在民间艺人及赣南采茶戏工作者的努力下发扬广大。

参考文献:

[1] 陈幼韩:《戏曲表演美学探索》,中国戏曲出版社,1985年版。

[2] 赣州市文化局(民舞集成赣南卷编辑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赣南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6年版。

[3] 中华舞蹈志编辑委员会:《中华舞蹈志》(江西卷),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4] 曾泽昌、曾庆池:《赣南客家采茶戏剧作艺术概论》,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版。

茶艺表演篇10

1.背景

中国是茶的故乡,所以中国人对茶是再熟悉不过了,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艺术化了的“琴棋书画诗歌茶”。在古代无论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还是挑夫贩卒,无不与茶解下不结之缘。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品位的追求也重新有了标准。自从20世纪七十年代台湾的茶人们提出“茶艺”这个概念以后,20多年来已被海峡两岸的广大茶文化界人士所接受,在大陆各地的街头巷尾到处都可看到“茶艺馆”的招牌,在各种大小茶文化盛会及茶艺馆中,“茶艺表演”也往往成为重要节目。在各种视听媒体中,“茶艺”也是一个出现率较高的名词,并已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

茶艺出自茶道,始于唐代。唐时茶道已王公贵族中广为流行,并形成了一定的茶道程式。茶艺(道)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从长期的饮茶实践过程中,根据茶的特性,以及与饮茶紧密相关的饮茶环境、茶具配置、冲沏技能、品饮艺术入手,再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总结出来的一套饮茶礼法。随着社会的发展,茶艺慢慢走向社会,为人类交往和经济发展服务。

中国茶艺更多的是以表演形式出现的,如陕西仿唐宫廷茶艺、上海仿清文人茶艺、云南三道茶茶艺、福建乌龙茶艺、浙江龙井茶茶艺、湖南擂茶茶艺、江西禅茶茶艺、山西五台山佛茶茶艺等等。

在古代,烦琐复杂的茶艺表演只有皇室贵族才可以欣赏的到,而在现代想要全部欣赏全国各地的茶艺表演,成本花费也需好几万元以上,如此昂贵费用的消费老百姓是不敢奢望的。长安首届茶艺文化节结合现代网络媒体,让这个奢望实现。让老百姓近距离接触茶艺表演,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茶艺文化。

2.目的:

1.通过宣扬传统茶文化的活动原则,使广大消费者对茶艺表演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2.通过宣扬茶艺文化的活动原则,将此活动长期运营,对西安唐文化进行宣传,促进西安

旅游发展

(二)活动主题

普及茶艺文化,倡导和谐生活

(三)活动安排

1.时间

5月26日下午

2.地点

西安·大唐御品茶艺楼

3.人员规模

-特邀嘉宾20人

-媒体记者10人

-其他人员15人左右

4.组织方式:网络直播

5.活动流程简介

时间

议程

13:00—13:30

签到

13:30—13:40

活动开始,主持人致谢协办单位并介绍到场嘉宾

13:40—13:45

致开幕词(闫战利)

13:45—13:55

协办单位致词(杨直,张文利)

13:55—14:00

嘉宾致词(实、肖云孺)

14:00—16:00

茶艺表演

16:00—17:00

大唐茶文化自由交流

(四)邀请媒体:

单位

姓名

职务

备注

陕西电视台

王轩

主任助理

都市快报

西安电视台

马放

新闻中心副主任

西安零距离

华商报

王峰

文化版记者

文化新闻

华商报

孙强

摄影部主任

图片新闻

西安晚报

周媛

文化部主任

娱乐文化

三秦都市报

于明

主任记者

文化新闻

华商网

梁华峰

站长

古城热线

康秀丽

新闻部主任

(五)技术支持

嘻哈哈(张扬)亿商网(董长治)华商网(甘云剑)皓酷网(魏军)西部E网(丛昊)

(六)费用预算

项目

单价

数量

总价

备注

横幅

100

2个

200

、现场

彩旗

200/面

2面

500

内容待定

邀请涵、与会手册

-

50份

-

人手一册

礼品

-

媒体和嘉宾

机动费用

-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