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1:54:51

茶艺实训总结

茶艺实训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酒店管理;茶艺课程;

学习应用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人对喝茶养生越来越重视,并且“以茶会友”的休闲生活方式也是深受人们的喜爱,茶馆也是越开越多,许多酒店也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在酒店内部建有茶室或者是茶馆。如今,茶文化日渐风尚,古老的茶产业焕发了新的生机,茶艺师——作为一个全新的职业正在悄然走俏,茶艺人员的需求量不断地增大。为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许多高校纷纷在酒店管理专业中设置了茶艺这门课程。

一、茶艺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基础薄弱很多学生是初次接触到茶艺这门课程,在之前的学生生涯中并没有接触到这个课程,基础非常薄弱。在大学酒店管理专业中,由于要学习的课程非常多,留给茶艺课程的时间就很少,并且每一节课的时间都非常的短,没办法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并且学精茶艺这门课程。大学茶艺课程的主要的课程内容包括茶艺的理论知识与茶艺实践,但是由于课程时间短,学生基础薄弱,所以当学生刚接触到这门课程刚有一点想法和兴趣的时候,这门课程也就结束了。没有教师帮助他们对于茶艺这门课程更为系统的进行学习,渐渐地学生也就对这门课程产生了厌烦感,失去了学习兴趣。

(二)教材具有局限性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大学老师来说,茶艺课程教材的选择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茶艺课程的教材或多或少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目前高校茶艺课程的教材虽然相关理论知识很丰富,但是类型过于单一。并且有的理论知识过于学术化,不利于学生进行学习。教材更多的都是以文字的形式进行呈现,并没有设置茶艺视频、音频,无法让学生对茶艺这门课程进行更为全面系统的学习,教材内容实践性更是大打折扣。

(三)课程实训室的建设水平较差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和学生的技能培养。由于茶艺这门课程所流行的时间不久,有的学校实训室的条件很是简陋,学生很难进行更好地教学实践,像茶叶、茶具等相关器具和设备不是很齐全,不能对学生快速适应岗位的能力进行培养。

二、酒店管理专业如何更好地进行茶艺学习

(一)提高教师水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教学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茶艺课程的教学中,学校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教师进行慎重选择。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错误的示范,学生们就会跟着模仿,不利于学生对于茶艺课程的学习,所以教师的专业素质极为重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要不断的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茶艺教学素质。学校也可以聘任茶艺专家作为客座教授进行知识讲座,为课程建设、发展、提供支持与精神保障。

(二)设置科学的培养目标

由于茶艺课程的时间较短,学生的茶艺理论基础薄弱,所以在培养目标的设置上,不应该设置特别难的教学目标,而是应该结合当下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相对于简单的课程目标:比如对常见茶叶的品质、种类进行鉴别等,另外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茶艺表演、茶礼讲解。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结合如今茶艺发展的趋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最大化的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掌握茶艺的基本要素和技能。

(三)模拟教学

在茶艺课程的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模拟教学。在课程的学习当中,通过对真的茶艺馆进行模拟,教师可以让有的学生扮演顾客、有的学生扮演茶艺师,并进行相关的技能训练。通过这种创设具体的教学环境,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更好地进行泡茶、倒茶等茶艺技术、技能的训练。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之中进行茶艺实践,促使学生从被动性的接受知识向主动性、创造性学习茶艺知识进行转换,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以此来践行茶艺课程的目的。当然,模拟教学活动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对于学生在模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及时的进行纠正。

(四)分模块教学

茶艺课程中分为许多的模块,其中包括茶叶识别、茶水冲泡、茶礼仪、茶席设计布局等模块。教师在进行茶艺课程教学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进行模块教学,对每一模块都进行专门的训练,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中的技能。通过这种分模块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茶艺这门课的时候能够更加的系统化,方便与学生进行总结归类,提高学习茶艺这门课程的兴趣。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以学生的角度发现同学的优点,从而更好地启发学生,利用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五)完善实训基础条件

在茶艺课程的教学中,一个好的实训条件的建设,能够提高茶艺课程的教学水平。所以学校不仅仅要重视课程教材的选用,更要对实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模拟茶艺馆时,不仅要重视茶叶的购买,还要对桌子、器具等其他设备进行选购。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应该最大化的对茶艺馆进行模拟,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时候学生也会更加的沉浸于茶艺课程这门课的学习之中去。教师在进行茶艺课程教学中,需要重视实训室的使用,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条件,适当添加具有艺术价值的茶艺器具,让学生能够实际地进行训练。结束语:目前酒店管理专业中茶艺课程的教学有很大的局限性。在茶艺课程的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茶艺教师需要把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当然茶艺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教师还要逐渐的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茶艺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坚实的实践能力。应该多让学生在实训室、茶艺馆进行技能实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创新,才能更好地进行茶文化的传承,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满足现代社会对于茶艺师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素云.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教学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4):164-165

[2].邱代来.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探析.[J].福建茶叶,2017,39(10):209-210

茶艺实训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酒店管理;茶艺课程;教学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酒店中高端客人在康乐消费和餐饮偏好上越来越追求时尚绿色,古朴归真。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和、静、怡、真”的茶道精神正好迎合了现代人对“本真”的追求。因而在酒店行业中对懂茶艺的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茶艺也已成为许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因其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茶产地及其周边的高职院校开设茶艺课程较为普及且历时已久,不少学校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体系。然而作为不产茶的地区,包括笔者所在的城市,茶艺课程只是近几年在少数学校开设,教学硬件和软件方面也有待提高和完善。

一、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课程的必要性

1.酒店行业的发展及其对人才的需要。随着酒店行业的发展,茶艺服务在酒店中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茶室、茶吧、茶座等服务设施在酒店中随处可见。为进一步推进茶文化在酒店业的发展,丰富酒店的服务内涵,需要既懂茶又懂酒店行业服务技能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适应市场的需求开设茶艺课程,学习茶文化、茶艺服务等相关技能,以保证学校培养的人才适应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2.提升酒店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需要。中华茶艺是酒店行业接待世界各地客人时提供的精品服务。了解茶文化、掌握茶事礼仪、茶艺服务有利于提高学生酒店服务技能、提升审美情趣,对于学生性格和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意义,从而帮助提高酒店行业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3.完善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的需要。酒店管理作为现代服务业翘楚,企业招聘人才的热门,是高职院校设置的重要学科。酒店管理专业在延续传统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服务等核心课程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高职院校开设茶艺课程,有利于促进整个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更加完善。茶艺因其自身的性质和魅力,受到学生的欢迎,该课程在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二、现阶段茶艺教学存在的问题

1.茶艺实训室硬件设施不完备。良好的教学环境、完备的教学设施是茶艺实训顺利达成的有效保障。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茶艺课程,却没有专门的茶艺实训室,学生只能坐在普通的教室听课,缺少实践操作机会;有的实训室建设水平滞后,只有简单的茶具摆设,设施数量、种类不能满足上课需要,茶艺室装修简陋,缺乏茶文化氛围,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茶艺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制约茶艺教学的长期发展。所以为了推进茶艺学科的发展,提高茶艺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并加强茶艺实训室建设。2.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因茶艺属于酒店管理专业的新兴学习方向,大多高职院校缺乏专业出身的茶艺教师,尤其是北方非产茶地区的院校,担任茶艺教学的一般都是酒店管理专业其他学科教师,他们或通过自学掌握一定的茶艺知识,或经过短期的培训就被安排上茶艺课,缺乏接触茶的实践机会,对茶文化、茶道精神的理解也相对浅陋。师资力量匮乏是制约茶艺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茶艺师资培训,提升茶艺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刻不容缓。3.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过程有待完善和提高。科学的课程设置是教学实践取得成效的前提。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向就出现问题,教学实践也就偏离了轨道,进而影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影响茶艺学科的发展。一些院校针对这样一个新兴的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经验,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思路不清晰,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轨,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需要学习兄弟院校茶艺教学之长处,潜心研究探讨适合本校的教学思路及教学实践,从而形成完善的茶艺教学体系。

三、茶艺教学实践研究

1.确定“以职业生涯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结合酒店管理专业和茶艺的特点,明确茶艺教学的总体思路,即引导学生树立“我们是高星级饭店和高素质的餐饮企业茶艺岗位员工”的职业生涯出发点,并逐步实现“高素质餐饮企业茶艺服务经营管理者”的职业追求。2.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2014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取消319项职业资格许可,2016年12月又取消114项,而茶艺师资格证书得到保留,由此可见该资格证书的珍贵性和可信性。加强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是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五个对接之一,在完成茶艺的正常教学计划的同时,学生要参加茶艺师资格证的考核,鼓励学生一专多能。学生毕业时既获得作为敲门砖的毕业证又取得了作为上岗通行证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将审美教育融入茶艺课堂,加强职业情感,提高职业素养。传统茶文化孕育了丰富的美的元素,人美、茶美、水美、器美、境美、艺美,能够理解和展现这些美,对学茶之人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将审美教育融入茶艺教学,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对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除此,在茶艺教学中加入美育元素,引导学生在泡茶、品茶中感受真我,感悟人生,消除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实现以茶育人的目的。4.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将教学内容模块化。要使职业教育与社会无缝接轨,教学就要与工作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在茶艺课程上总结提炼出与茶艺相关的工作岗位和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学生的学习领域,并在教学中将每一个学习领域内容根据茶艺职业标准的要求模块化,即把教学内容分为茶艺理论模块、茶艺服务与管理技能模块、岗位操作实践模块,详见图1。茶艺理论模块主要是以学习茶叶知识为主,重点突出对学生“知”的培养,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从事茶艺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认识,拓展专业思维和视野;茶艺服务与管理技能教学是以职业训练为主,重点突出学生“行”的培养,在本模块的教学中主要采用情景模拟和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掌握从事茶艺服务的流程和实际操作方法,从基础的服务学起,逐渐增强岗位工作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从而为从事基础管理岗位奠定基础;岗位操作实践教学是以参与酒店服务及茶相关岗位工作为主,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在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辅助指导下为客人提供服务,从而使学生“零距离”接触行业,学以致用,在“学习-实践-反思”中不断提高。5.采用“教学做合一”的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节茶艺课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适合运用在泡茶服务、茶叶介绍与销售等环节,即将工作场景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服务过程;自主探究法是课前教师将学习任务发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在课堂上将自己或小组习得的知识相互交流,这种方法可运用在茶叶、茶具、茶俗等知识的介绍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如:教师演示、案例分析、视频影像资料、PPT等组织课堂教学。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会学、善学、乐学的能力。6.实施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可以有效反映教师的教学成果,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考核的反馈中总结经验与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赛代考”是非常适合茶艺教学的一种考核评价方式,它打破了常规的考试形式,将考场变身赛场,以竞赛成绩作为该科目的考试成绩,同时评出单项奖给学生以奖励。“以赛代考”不但考核了平时的学习效果,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激发了学习热情,学生从要我练转变成我要练,从而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学风。参与“职业技能鉴定”,将茶艺职业资格的获取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既培养学生过硬的职业岗位能力,又使学生获得了从事茶艺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资质认证。另外,在考核评价上还要重视学生的企业实践活动,校企双方共同进行评价。把学生工学结合的表现,企业的鉴定,指导教师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总结报告作为工学结合成绩的量定参考,最终按照一定的比重,将“工学结合”的考评成绩纳入期末终结性考核评价。7.重视第二课堂教学。茶艺教学要想获得学生的广泛认可和欢迎,在校园里形成爱茶、学茶的氛围,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还应该走出课堂,多多组织实践活动。例如,开设茶艺社团,参观茶企业,在校内校外组织茶会,定期开放茶艺室,让学茶学生自主经营,为全校师生服务等。这样既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组织茶文化活动的策划能力。

四、结语

茶艺教学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突显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茶艺教学的日益精进需要院校、师生的重视和多方面的改进和完善。希望通过茶艺教学,让更多的学生爱上茶、爱上茶文化,让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在校园中得到更多的传播。

作者:王雪莲 单位:大连职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吴航.高职茶艺职教的特点及教学方法[J].文学教育,2016,8.

[2]卢常艳.《茶艺》课程教学初探[J].价值工程,2015.

[3]石增业.浅析酒店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素质[J].2008.

茶艺实训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职业技能培养;茶艺课程;学生

茶文化的迅速发展对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助推作用,部分旅游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注重茶文化的影响,新增较多与茶文化相关的项目,为此,旅游行业对于具有茶文化知识的旅游专业人才需求量上升,这就需要中职校旅游专业培养高质量的掌握茶文化知识的人才。在此状况下,中职校需不断地推进旅游专业茶艺课程的发展,以提高学生茶艺技能以及人文底蕴。

1中职旅游专业茶艺课程职业技能培养的作用

1.1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随着茶文化旅游的快速兴起,我国文化旅游再一次迎来蓬勃发展,使得熟知茶文化知识的旅游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上升,间接表现出掌握茶文化知识的旅游专业人才未来在就业上的选择明显多于普通的旅游专业人才。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拓宽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中职校向旅游专业学生展开茶艺课程职业技能培训,学生能够在校内外接受到专业的技能培训,科学的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1]。1.2丰富旅游专业的课程。中职校通过不断地完善校内的专业课程,让学生在学校内能够接受到专业的技能培训得到全面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兴起凸显了中职校茶文化知识缺乏的状况,不利于学生在学校全面发展。中职校开展茶艺课程教学不仅提高了旅游专业学生对于中华茶文化的理解力,对于中职校的课程内容也起到了一定的完善作用,使旅游专业的教学资源更加的完备充足。1.3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国家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包括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核心素养当中人文底蕴是一大重点,需要教师的密切关注,但是中职校在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方面存在一些缺陷。通过茶艺课程向学生传授中国茶文化知识是中职校提升学生人文底蕴的重要方式[2]。教学环境的改变、新式教学资源的形成、创新的教学形式对于中职校的校园人文氛围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人文氛围的形成对于学生的人文底蕴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力,二者共同进步。

2中职旅游专业茶艺课程职业技能培养的现状

2.1缺乏创新素质教学。茶艺服务行业对于职业素质要求较高,中职校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时较注重职业道德、政治思想等基础素质,相对于要求较高的职业素质反而通过口头表达进行教学,并且教学形式单一,创新性小,使学生忽视职业素质的学习。2.2学生技能掌握程度低。虽然中职校的教学方式逐渐转变为注重学生实操,但学生实践的方向以学习为主,参加竞赛、组织活动等形式的运用较少,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校外实践时多是让学生了解工作场所,仅需要学生达到“学会”茶艺课程的目的。2.3教学内容形式单一。教师对学生茶叶推销、口才技巧等职业能力的培养较重视,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训练,但教学内容多是以书面知识为主,教学形式以学生讨论、演讲为主,大多都是理论型教学。

3中职旅游专业茶艺课程职业技能培养的策略

3.1“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教书育人”是教师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不仅要教授学生实用知识与技能,也要时刻不忘学生的“德、行”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高审美观,形成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在茶艺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贯彻落实思政教育、劳动教育,通过外在积极影响培养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品德素养、劳动素养及职业素养,将“立德树人”教学理念贯穿于茶艺课程的职业教育教学中。建议如下:(1)思政教育:总结各类茶艺的核心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的关联点,如“廉、美、和、敬”之茶德精神、安溪铁观音茶艺之“纯雅礼和”和武夷岩茶茶艺之“和与静”等,在各类茶艺知识教授与示范教学中强调指出,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坚定中华茶文化的自信,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与行为操守。(2)劳动教育:在茶艺技能课程环节,安排学生分组轮值,打扫茶艺实训室卫生,清洁整理茶艺器具等,促进中职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习惯养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与责任意识,培育良好的职业素养。3.2“以人为本,求新求变”,创新教学方法、创造教学环境。新时代的学生,思想活跃,学习渠道多元化。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学习的新思维和新形态,为激发中职生学习的内生动力,不断地完善教学模式。建议如下:(1)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设计任务驱动、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中职旅游专业茶艺课程,主要面向的岗位通常为酒店大堂或茶空间的品茗服务,旅游区域茶艺文化介绍等。可根据岗位情境,设置模拟情境,同时设置任务,可分组讨论,小组成员进行角色演绎,深刻地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可有效明确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目标,激发中职生学习的内生动力,从而提高茶艺课程的学习效率。(2)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网络课程资源,搭建线上学习平台根据岗位之需,中职旅游专业茶艺课程,主要学习内容为茶文化旅游区茶艺技能及其文化介绍能力,酒店茶艺服务技能等。可以搭建教学团队,分项目录制相应的茶艺示范、茶艺文化介绍、茶艺服务礼仪等相应的教学视频,以任务点的形式发送到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学生在课前即可初步了解授课内容,课中在教师的导学、纠正等强化知识和技能学习,课后还可参照教学视频进一步巩固和消化。相较于传统PPT课中授课模式,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更受学生欢迎,同时大大满足了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资源需求,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显著意义。3.3“以证促训,以赛促技”,推行茶艺课证融通、课赛融通。中职校旅游专业学生,可以参加“茶艺师”职业等级四级证书考核,也鼓励参加全省“中职组”中华茶艺职业技能竞赛。从课程出发,对口企业主要需求“能说茶文化,能进行茶艺服务,能进行茶艺演示等”基本技能,与证书考核和技能竞赛不谋而合。因此,课程实施设计中,建议如下:(1)教学内容设计:将“茶艺师”职业等级四级证书技能考核项目,“中职组”中华茶艺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将二者内容进行梳理,将同类型项目整合,将茶文化理论模块化、茶艺技能项目化,制定茶艺课程标准与教学计划进度表,使得教学内容设计更具实用性。(2)第二课堂设计:中职教育,不仅是课堂教学活动,还可以成立茶艺社团或者组建茶艺队,配备指导老师,推行第二课堂。开放茶艺实训教室,定期组织训练。进一步提升证书通过率。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竞赛,提高获奖率。同时,实训室由社团或茶艺队负责管理,科学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组织与交流能力。3.4“突出素养,强调过程”,完善茶艺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职旅游专业多数课程采用理论考核+实操考核。考核形式通常为出勤率+课堂表现+期末理论与实操综合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基本评定学生学习的效果,但还有所不足。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支撑下,应“突出素养评价,强调过程评价”,全方位地提升茶艺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议如下:(1)过程评价占60%:分课程项目,进行过程评价:出勤表现10%,思想纪律表现10%,劳动表现10%,理论测试20%,技能测试50%。其中技能测试融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竞赛项目有关评价标准。按照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及花茶茶艺,共六个项目进行评价。每个项目占10%,共计60%。(2)期末测试占40%:理论考试40%,技能实操60%。以四级茶艺师考核模拟形式进行。3.5“走出去,请进来”,科学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有较大的帮助,现今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信息的传播越加便捷,信息量逐渐上升,这些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地吸收有效信息、提升自身技能,保证传授给学生的专业技能始终和社会需求相符合。因此教师对当前最新旅游专业消息要实时关注,随时向学生传递最新的讯息,大幅度提高教学课堂上的有效性[3]。建议如下:(1)“走出去”:一方面,学校向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每年有规划的让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类茶艺课程进修项目,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培训过程中得到锻炼,进修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茶艺比赛,指导学生对接竞赛标准进行磨炼,不仅在锻炼学生,教师也得到了相应的锻炼,从茶具到服装不断地创新,使教师创新能力得到锻炼,赛后教师可以与专家交流,吸收专家的指导意见,提高茶艺指导技能。此外,茶艺教师应走进企业,根据旅游类行业岗位在茶艺方面的技能需求,进行挂职锻炼,了解企业岗位特征与技能特点,提升自身岗位能力,有助于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及创设教学情境。(2)“请进来”,学校应有计划的邀请相关专业的优秀教师或企业相关岗位业务主管来校针对教师团队开展专题讲座,老师们从中学习专业技能、熟知行业要求和茶艺岗位需求等,一方面,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辅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与岗前准备。

4结束语

茶艺课程是中职旅游专业重要的技能拓展课程。培养茶艺职业技能,是旅游专业中职学生岗位技能的重要补充,也是拓宽学生就业面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水平,注重思政教育,突出技能培养,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推进课证融通、课赛融通等教学组织,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良好职业素养的优秀劳动者与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中职旅游专业茶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智慧.基于“1+X”证书制度下的应用型高校教学设计——以《茶艺学》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2):92-94.

[2]侯玉洁.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优化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9.

茶艺实训总结范文篇4

【关键词】茶学专业;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建设

在茶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业内对于高素质、懂得管理与营销、熟悉茶文化的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因此,研究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查询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问题,以提高高校茶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水平,从而更好的满足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茶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目标缺乏地方特色。高等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而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地方输送了大量应用型人才,这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也是其根本目的。课程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点,理应紧紧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故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目标定位应该与普通院校以及职业院校有所区别,需要突出地方以及自身特色。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地方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与地方产业发展以及行业的联系更为紧密,课程定位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拓展为适应职业岗位需求、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培养,通过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查询专业课程在知识结构、技能要求、职业素养方面都应该比普通本科院校更广更强,然而当前查询专业课程目标缺乏地方特色、不够明确,课程目标定位存在偏差。2.课程内容与教材的针对性不强。国内不同地方的茶馆都有自成一套的茶艺表演,因此国内茶艺表演方式各不相同,进一步增加了茶专业课程的授课难度,授课内容也更为复杂。但在开设专业课程时,大部分院校并没有认识到这一差异,大多采用比较普遍的广受欢迎的茶艺表演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而没有紧紧联系地方茶文化产业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教材方面,针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茶学课程教材相对较少,在市场上很难找到一本技能深刻研究茶文化,又能对茶艺有着针对性实训指导教材。正是由于课程教材的针对性不强,因此一些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基于茶叶历史、茶艺表演等不同系列茶学书籍自我总结相关知识,归纳出课程讲义。3.实践课程较少、条件简陋。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茶学专业课程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课程课时较少,教师对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此同时,部分院校查询课程实验室以及校外实训基地几乎没有按照主干课程教学要求来建设,实训条件比较简陋,这些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茶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原则

一方面,茶学专业课程知识结构要围绕茶学一线生产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设置等人才培养环节应该特别强调基础、实用的知识,即在生产实践中要求学生掌握茶树选种、培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也需要掌握茶文化传播与茶叶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技能等,因此高校需要据此调整现有的课本内容。另一方面,教学过程需与一线生产实践相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茶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需要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例如茶叶选种实践教学、茶艺表演实习等,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组织管理能力等素质培养。

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茶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路径

1.重新定位专业课程目标。专业课程的目标定位直接影响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价值观的一大体现。结合地方茶产业发展需求以及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茶学专业课程建设中需要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以及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有机结合,培养跨学科、懂知识、懂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茶学专业课程要以素质、知识、职业要求为抓手,课程目标定位要体现整体性理念,系统性地构建课程内容,要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将课程目标定位如下:(1)热爱茶业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2)吃苦耐劳,职业素养高,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等;(3)熟悉国家关于茶叶的生产标准、质量控制、茶叶营销、茶产品出口等方面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4)了解茶产业发展状况,掌握现代茶企业管理理论知识,熟悉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能较好地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5)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思维和工作方法。(6)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及其他信息软件,具有对计算机及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能力。2.优化课程内容与教材。在重构茶学专业课程内容时,需要加强教材内容与一线生产实践的联系,课程内容不仅要涵盖茶艺技能、茶叶生产加工、茶文化等内容,还需要增加营销学、管理学、传播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地方茶产业发展情况搜集相关资料,引入茶园或茶馆某一岗位的工作任务,使课程内容能够与实际工作更为贴近,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真正运用到一线生产实践中。调整专业课程内容,同时也应该加强课程教材建设,高校应该针对地方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以及学校自身特色编撰适合该学校该地区的茶学专业教材,理论课程教材以及实训教材都应该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必要时还可以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与茶学专家、优秀企业等一同探讨,在符合课程目标以及地方产业发展要求的情况下适当引入茶产业中的新工艺与新方法。此外,教材的形式对学生要有启发性,还要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材与课程以及地方茶产业发展的适切性。3.加强实践课程建设。针对当前查询专业实践课程课时少、课程教学条件简陋的问题,地方应用型专科院校必须加强实践课程建设。首先需要结合院校查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试以及地方茶产业发展需求增加实践课程课时。其次,高校还应该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硬件与软件设施,提高校外实训基地服务水平,还可以自己组织学生参观当地一些具有特色的茶馆、茶园等。除此之外,应用型本科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因此也可以采用课外调研活动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补充实践课程内容,让学生就地方茶产业发展情况、饮茶营养等课题进行课外调研,调研后让学生回归课堂,就整理的相关资料与调研结果进行探讨。

四、结语

由于地方院校转型改革时间不长,在转型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诸多问题,其中专业课程体系这一问题比较突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否培养出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其关键在于教学,而作为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直接影响教学成果、人才的培养等,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程。针对当前地方运行本科院校查询专业课程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高校应该结合地方以及自身情况,重新定位课程目标,加强实践课程建设,调整课程内容与课程教材,提高茶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余志,陈玉琼,邓俊涛,等.华中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7(8):70-72.

[2]肖国学.BOPPPS教学模式在民族地区茶学研究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福建茶叶,2017,39(10):28-29.

茶艺实训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职业教育;德智体美劳;传统文化;茶艺;儒匠

职教“二十条”的,标志着职业教育进入新发展阶段,给新形态下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总方向。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回顾党的教育方针的演进历程,从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到提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007-2017),再到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党和国家对教育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和完善。将德体美劳与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体现了对人才培养规律的准确把握。同时对职业教育的育人逻辑,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也提出了新课题。但受精英教育逻辑的长期影响,职业院校在五育人机制构建方面普遍存在理念、举措和特色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中国传统茶艺文化和教育实践中蕴含丰富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笔者试图从传统茶文化视角深挖传统文化精髓内涵,阐明传统茶艺文化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对当代职业教育五育人的启发和借鉴价值,为构建新形态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环境提供参考和启发。

1基本育人逻辑的现实困境与突破方向

受西方“表述的逻辑”思维方式的长期影响,基于理论学习本位和以“教”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领域还普遍存在,产生的长期的负面影响极难破除。所谓“表述的逻辑”,是指西方科学技术领域形成重分析、重演绎、重实验的思维方式,带有浓重的学科思维,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各类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在“表述的逻辑”教育框架下,知识成为主动方,学习者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上常常表现为满堂灌和过度讲授,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脱节。“表述的逻辑”窄化了学习的途径,学习者获得的是间接的经验和知识,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就是说,“表述的逻辑”偏重学生成绩和智育发展,违背了基本的人才成长规律,忽视了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的其他方面的素质,而这些综合素质正是培育大国工匠、工匠精神所必需的。按照布鲁纳和杜威的认知和教育理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建构知识体系,也就是服从“发现的逻辑”。职业教育是面向生产实践、工作环境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数以亿计产业大军的主阵地,对人才的学习能力、工艺标准、劳动操作、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创新能力等多德智体美劳方面素质有较高要求。实际上,未来职业教育不是让学生简单的适应某个技术的发展,还要让他们获得完整的人格、美好的生活和全面的发展。

2传统茶艺文化思维方式和茶艺教育实践中的五育人思想

中国是茶的故乡。据唐代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也就是说,中国人饮茶可追溯至神农氏时代。在传统茶艺文化思维方式和茶艺实践中,蕴含着丰富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比如茶文化中善于发现,有审美情趣,守成创新等。首先,传统茶艺善于从自然界和生活实践中“发现”知识和规律,认为茶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必须通过实践和发现,比如茶道、茶联、茶书、茶具、茶画、斗茶等。同时善于“发现”孕育出的美育思想让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具有感性和审美特质,如一叶知秋等。茶德天地自然精华,融天地人于一体,茶文化糅合儒释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其次,传统茶艺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匠精神,即崇尚劳动、尊重创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让人向善、塑造德性。这种工匠精神涵盖丰富的德育、体育和劳育理念,而且古人往往将德放在第一位,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最后,传统茶艺重视实践和验证,形成了“发现的逻辑”哲学观和教育观,这种理念高度契合现代职业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综合起来,传统社会茶文化精髓、思维方式集中反映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某种意义上看,中国传统茶文化和德智体美劳育思想是有机融合和协调发展的,对当前新形态下职业教育五育人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

3传统文化视角下茶艺鉴赏与实践五育人机制构建——培育“衢职儒匠”

浙江省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是浙闽赣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也是拥有18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有着1200多年历史,《茶经》中亦有关于衢州茶文化的记载,比如在介绍茶叶产地时,陆羽提及“浙西”、“婺州”出产的茶叶品质。因尽享钱江源头滋养,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形成了丰厚的茶艺文化积淀和茶人匠心制茶和品茶饮茶的独特韵味。衢州茶品种繁多,开化县产茶历史悠久,于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建县,有记载的在明朝已列为贡品,其中开化龙顶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浙江十大名茶称号,是全国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茶品牌。如今,茶叶不仅成为衢州农业的主导产业,也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衢州作为“东南阙里、南孔圣地”,是中国南方儒学文化中心。千百年的积淀,促成了衢州的“开放、包容、多元、和谐”的城市文化性格。衢州践行以创新驱动,探索产业绿色发展的新路径。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衢州的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近年来俯身贴地,致力于以双高建设为引领,建设浙闽赣皖四省边际职业教育“桥头堡”,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德智体美劳育人机制探索。本文以茶艺鉴赏与实践为例,探索积极破除“表述的逻辑”育人环境,遵循现代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力完善育人模式内涵建设,创新融入传统文化育人理念,构建新形态下的“衢职儒匠”五育人新模式。从“衢职儒匠”架构图(图1)可以看出,德即培养德技双修,智即遵循“发现的逻辑”,体即拥有健康的身心,美即具备审美情趣,劳即磨练工匠精神。根据“衢职儒匠”架构,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各有侧重,同时又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第一,德——培养德技双修。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培养德、技双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让学生认同“衢州有礼”文化,提倡“衢职有礼”。这个“礼”是对自然有礼、对社会有礼、对历史有礼、对未来有礼、对脚下的土地有礼。将儒家文化融入校名、校训,让儒家经典进课堂,进图书馆,进实训室,让儒家文化真正走脑入心。开发一批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有礼精品课程,挖掘和丰富思政大课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持续壮大学生理论宣讲队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有机融合,让学生亲身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和传播家国情怀与担当。以茶艺课程为例,茶叶生长于三衢大地,茶艺产业立足衢州,借鉴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的从视障人群的角度感受生命的顽强和不屈的“黑暗对话”模块,让学生身份换位,了解衢州细菌战受害者历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扎根基层,把青春和汗水洒在大地上的志向。第二,智——遵循“发现的逻辑”。必要的茶知识储备是茶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育人水平的提升基础在课堂教学。首先,持续推进茶艺课堂“革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广泛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方式,提倡少教多学。坚持“思维发展重于知识获取”和“策略生成重于问题解决”,从最基本的茶认知事实出发,从品茶生活经验出发,不断启发,让学生获得更多主动性。其次,带领学生重新走上茶业历史的“发现之旅”,让教与学“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亲临其境、设身处地地“玩”茶,在知识网络建构过程中培养茶艺知识和技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朱熹提倡要不断的学习。儒学提倡要因材施教。所以要突破传统的教与学逻辑,提倡“发现式”茶艺教学,使育人理念更加科学。再次,营造“发现式”教学环境,重视“发现的逻辑”理念的茶艺鉴赏教育全过程育人中的作用。从校园到教学大楼,从办公室到教学空间,整体设计和细节处理上无不营造着把茶艺企业环境以项目型式引入到茶艺教学中的教育理念。第三,体——拥有健康的身心。“衢职儒匠“也要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身心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培养学生持续学习、不怕失败、勇于尝试、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衢职院已挂牌成立中国拔河特色学校,拔河运动及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地掷球项目荣获2021全运会项目冠军,地掷球文化深入每一个师生内心。攀岩运动赛场上捷报频传,攀岩文化引领校园时尚。近年来,衢职院已开展茶品牌展示、茶技艺表演、还有茶界专家的精彩讲座等,全民饮茶日活动把衢州茶和茶文化故事讲述得有声有色。与此同时,衢职院也孕育了许多茶艺培训、茶文化教学及茶器具销售等与茶文化息息相关的课程,以茶养性、以茶养德蔚然成风。这些名片注释了校园有礼文化新内涵,为新时代衢州南孔文化品牌建设注入了活力。第四,美——具备审美情趣。坚持文化育人导向,继承南孔文化,建设“衢职有礼”的特色校园文化。创新有礼文化、廉洁文化、两馆文化、寝室文化建设,营造“崇礼修身、人人共享”的有礼氛围。沐浴南孔文化,开辟第二课堂。对标衢州市南孔书屋建设,打造图书馆1+X考证中心,让茶艺图书和茶文化进寝室、进实训室、进教学楼,让师生随时随地沉醉茶香和书香,陶冶身心。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创造活力,提供多渠道志愿服务活动,比如服务衢州马拉松赛事、文明城市创建,提倡身心美、分享美、拼搏美。广接地气,走进清漾古村,追寻良好家风,感受深厚的茶文化基因。第五,劳——磨练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培育和传统文化有效结合,尊重技能,尊重劳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培育衢州地方急需的数字经济智慧产业、美丽经济幸福产业等技能培训品牌。茶产业像个“哑铃”,一边是生产,一边是终端,茶文化是中间的桥梁。持续挖掘茶艺专业特色,对接茶叶企业需求。衢州茶产业以创新发展理念,优化品种结构,加快产业融合,在转型升级中成效显著。以协同化整合校企资源,以标准化推进内涵发展。

4总结与展望

中国传统茶艺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茶艺鉴赏与实践建设经验为例,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中有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思想。提出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衢职儒匠”培育的方案,并列举出一系列可行的举措,以期为创新五育人模式提供启发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程建坤,熊川武.过度讲授:走向教育现代化的严重障碍[J].教育科学研究,2021(01):54-61.

[2]骆无穷.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茶之道:再读《茶经》”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44):5-8.

茶艺实训总结范文篇6

廊坊市重视茶文化发展对城市文化和经济的带动作用。2013年以来,每年新茶飘香的五月廊坊均举办茶叶茶文化博览会,为内地茶企拓展京、津、冀市场提供高效、便捷的平台,带动本地茶文化产业市场。博览会吸引众多茶企,如老舍茶馆、中茶公司等200多家知名茶企参展。涉及茶产业领域广阔,包括六大茶系、再生茶类、茶具产品、茶流通、茶工艺、泡茶水及净水设备、茶叶加工、茶叶包装等的展览与销售。也包括茶文化展示与宣传,茶道、花道、香道、茶艺表演、古琴古筝演奏、斗茶品鉴、紫砂大师现场制壶。廊坊茶文化博览会为京津冀增添文化韵味,使茶友、茶人不仅体验到品茗乐趣,同时也体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廊坊市民间自发组织的茶文化活动频繁,茶文化市场活跃。茶商、茶人不定期开展公益性质的茶文化讲座、体验活动。廊坊自然公园经常有“无我茶会”,忙里偷闲的现代都市人,一群志趣相投的茶文化爱好者,因茶相聚,在一杯茶中体悟“君子之交淡如水”。廊坊五经私塾幼儿园,世纪宝宝幼儿园等国学特色幼儿园不仅将茶艺、茶文化引入学前教育,还向家长和茶文化爱好者提供高质量的茶文化讲座。廊坊一批著名的茶艺学校,走进小学、中学,为学生开展免费的茶学课堂、茶文化夏令营,使孩子们有机会接触茶、从小习茶,这对于传承中国茶文化有重要的意义。廊坊茶商、茶艺培训学校、茶人举办多种形式的茶文化培训,培养大批茶艺师,还为茶文化爱好者开设古琴、古筝、书法、国画、插花、香道、诗词等茶文化衍生课程,丰富廊坊市民文化生活,提升文化品位。2017年5月,在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下,廊坊市茶行业协会正式成立。12月,广阳区人民政府成功主办茶旅文化交流论坛。积极的茶文化活动,对于弘扬廊坊茶文化,提升廊坊城市软实力,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茶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辐射

近些年廊坊茶文化发展迅速,对驻廊高校形成积极的辐射作用。廊坊各高校如廊坊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北华航天学院普遍开展茶文化讲座、茶艺实训、茶文化参观等与茶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廊坊茶企、茶商也与高校建立长期联系,在高校校园开展茶文化公益活动。我校文学院聘请廊坊著名茶人、逸名轩茶艺学校校长张雪然女士来校讲座,从国学的角度诠释茶文化,并举行两场风格独特的茶艺表演,在校园中掀起一段茶文化热。笔者从2010年以来在我校开设《茶与茶文化》素质选修课,连续开课15个学期,与2千多名本科生一起分享茶文化。课上准备茶叶、茶具带领学生学茶学、品香茗,课下带领学生参观茶馆、茶店,组织茶会。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茶文化感兴趣。茶文化不仅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培养兴趣爱好,还能帮助学生静心、养德、思考,丰富物质和精神体验。目前,除我校,河北工业大学、廊坊职业技术学院也开设茶文化课程,通过正规的课堂教学在高校校园传播茶文化。为了摸清茶文化对廊坊高校的辐射情况,笔者组织开展两项调查。第一项调查,以廊坊市区高校主要是廊坊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北华航天学院等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学生、老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和高校教师对茶文化熟悉情况,茶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内容、频率、效果,了解师生对茶文化的期许。本次调查有效问卷153份,其中学生102份,教师51份。调查显示,70%学生对茶文化感兴趣或非常感兴趣,近80%的学生可以接受杯泡茶,几乎全部接受茶饮料,但只有不到10%的学生参加过茶文化课程、讲座、活动。教师中每天喝茶的比例近35%,明显高于学生的5%。这说明茶文化对大学生和教师具有吸引力,但高校目前的茶文化资源明显不能够满足师生对茶文化的期望。第二项调查,以廊坊市区主要茶艺学校、茶叶店、茶馆为调查对象,了解茶文化企业向学校尤其是高校开展茶文化输出情况。调查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成功调查大小茶企33家。总体来看,廊坊各类茶企都没有将大学生群体作为销售对象,但几乎都有向大学生宣传茶文化,培养潜在消费市场的愿望,也愿意走进高校校园开展茶文化普及公益活动。调查中五家茶艺培训学校,已经把大学生茶艺培训作为开拓市场的重点方向。总体来说,虽然大学生购买力有限,但茶企愿意为高校茶文化发展提供支持,个别企业已经与高校建立了稳定的联系。

3茶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

3.1有益大学生个人成长。学习茶文化既贴近生活又不乏精神内涵,对大学生来说是有吸引力的生活教育和文化教育。首先,大学生了解茶文化、喝茶、习茶有益健康。茶中的主要成分能够起到提神、助消化、平稳情绪的作用,对于长期脑力劳动、久坐、饮食杂而刺激的大学生颇有益处。其次,学习茶叶冲泡、品饮、鉴赏技艺,可以提高生活技能。研习诗词、绘画、插花、熏香、茶席设计,可以充实大学生课余时间,培养志趣,缓解压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再次,大学生习茶,感悟“人在草木间”的人生启迪,修身、养性。通过茶事活动在服饰、表情、动作、谈吐方面的规范,增强仪式感、艺术感,不仅可以提升文明礼仪,拓展社交范围,还能领悟茶性茶德,培养勤俭、自控、朴实的个人品德与谦逊、和善的社会道德。3.2茶道精神滋养高校校园文化。中国现代茶学的奠基人吴觉农,“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很多学者对茶道进行哲学上的探讨,总结出中国茶道蕴含的四种精神,即“和、静、怡、真”。“和”是调和、和谐,是一种善利万物的襟怀和境界,在和中不断追寻自我、超越自我,是中国茶道的核心灵魂;“静”是指环境和心境,通过茶事来营造一种平和宁静的氛围,茶人获得空灵虚静之心,是“茶人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道悟道的无上妙法”,是品茗修心的途径;“怡”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心灵感受,包含三层境界,即,怡目乐口的直观感受,悦心悦意的审美领悟,怡神悦志的精神升华;“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是指选好茶,环境优雅,器具工艺精湛,待客真情实意。更深层次的真,是茶人以淡泊的襟怀、超逸的性情去品味茶的物外高意,释放天性,使心灵契合大道。[4]中国茶道蕴含的四种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源泉。弘扬茶文化对于构建具有历史传承、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体系,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茶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有作为[5]。以大学生创业文化为例,吸收茶文化精神内涵的大学生创业文化将更加科学。近些年,大学生创业成为潮流,并已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大学生创业文化,其中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开拓精神、职业道德、历险能力。“但是当代大学生创业处在瞬息万变的快节奏社会环境中,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的创业心态呈现出浮躁、焦虑特性,创业过程中很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所以大学生创业文化需要有效借鉴茶文化中对人心态、道德的引导。”[6]茶文化清心、静气、俭朴、谦逊、和善的精神,以及茶文化中所提倡的诚信意识、群体意识,对大学生创业文化的有益补充。大学生创业文化吸收茶文化,将茶文化内涵与时展理念和大学生创业文化进行了全面融合。既符合大学生创业的特点,又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和应用。3.3茶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的途径。3.3.1开设茶文化课程。高校开设茶文化课程是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开设通识选修课程、实践课程,系统介绍茶种类、功效、品饮等茶基础知识,以及茶史、茶俗、茶文学艺术等茶文化。目前我校和河北工业大学已经有茶文化选修课,建议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也应该增加相应课程。3.3.2开设实训茶室。开辟一间茶室或者在校园开设茶馆,由学生自主运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学习茶艺、茶道,茶馆经营;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开展与茶文化相关的研究、调查。如,经管专业学生研究茶文化品牌推广,茶叶包装销售。历史专业学生研究茶史、茶俗。外语专业研究日韩茶文化以及大中华茶文化圈的形成等。3.3.3开展丰富的校园茶事活动。如邀请专家、茶人开展专题讲座,进行茶与健康宣传活动,组织“无我茶会”,茶诗、茶音乐、茶绘画等比赛或鉴赏会;组建茶艺社团和表演队。随着我省茶园迅速发展,茶文化在高校风生水起,多校成立茶艺队,并在全国大学生茶艺大赛中显露身影。学生茶艺组织,为师生茶文化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又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增添新亮点。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2017.10.18

[2]赖功欧.茶文化与中国人生哲学(论纲)[J].农业考古,2004,(5):33-54.

[3]李丽娜.产茶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农业考古,2014,(5):245-249.

[4]中国茶道中的四种精神.https://www.toutiao.com/i6325701797243519490/.2016-09-02.

[5]吴红英;朱红英.从茶文化的德育功能看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J].农业考古,2010,(5):11-14.

茶艺实训总结范文篇7

摘要: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质是课程衔接。本文对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从课程衔接的技术路径以及实例展示几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以促进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中职教育;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衔接

一、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通过查阅多所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中职和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培养目标衔接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酒店业务运营部门一线服务与管理人才,该培养目标的描述过于宽泛,差异性不明显,唯一的差别是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而这个“高端”无法衡量与把握,缺乏实施细则,对高职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操作层面无法实现。2.课程结构设计上有重复现象。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开设的专业课在课程名称、课程结构甚至课程教材上极为相似,讲授内容重复交叉,如《旅游服务礼仪》《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主干课程在中高职两个阶段的课程学时、课程标准、教学内容都基本一致,区别不大,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递进规律。这样的现象造成中高职整体教育资源的浪费,教学和学习的效率明显降低,违背效益最大化原则。3.教学内容和要求上有脱节和倒挂现象。在理论课程上,大量繁难的理论课程集中在中职阶段,高职阶段的课程反而更强调应用性,这明显违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而造成中职和高职在文化基础课程设置上不能做到连贯性和统一性,出现脱节现象。在实践课程上,中职注重专业技能训练,而高职把专业技能训练作为重点,出现中高职技能倒挂现象。

二、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技术路径

1.明确衔接理念,准确目标定位,凸显职教层次。中高职课程衔接是突破培养层次的局限,构建完整的中高职系统培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一体化课程结构,即在同一个体系内规划中高职课程,实现课程内容的区分与递进,呈现出相互承接、相互分工的有机结合状态。课程衔接不是课程层次上或课程内容上的简单衔接或承接,也不是学历形式上的衔接,而是立足于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是一种内涵式的衔接、职业技能的衔接、中高职人才综合素质的衔接。例如,笔者按照酒店管理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层级及职业生涯发展轨迹图明确岗位层级和学历层次。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中级技能型人才,层次主要对应级别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酒店一线业务运营部门的高素质服务人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层次主要对应级别2,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酒店一线业务运营部门的高素质基层管理人才。2.确定逻辑起点,分解职业能力,重构课程结构。针对职业教育特点,本文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为逻辑起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首先,确定酒店管理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不同要求,对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归纳、解构、序化,确定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再对完成这些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分解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3.整合课程内容,重视课程延续,实现衔接创新。课程内容衔接是课程衔接的核心部分。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整合,确定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延续。(1)在教学理念方面,中职阶段解决的是:是什么?做什么?学生直观掌握,模仿操作,是培养经验型中职人才的方式;高职阶段解决的是:为什么?怎么做?学生明白原因,掌握策略和措施,采取的是培养策略型高职人才的方式。经验型人才与策略型人才的区分方式引自职教专家姜大源对中职教育高职教育的观点。(2)在教学目标方面,通过中职阶段学习,学生能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酒店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规范的服务接待礼仪,熟练酒店单项服务操作技能,初步形成酒店服务意识,具备更多操作性的和经验性的专业素养。通过高职阶段学习,学生能独立完成酒店的基本业务和管理工作,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具备表达、交流、沟通等酒店管理的必要技能,综合职业能力提升,能尽快胜任基本业务工作以及今后的管理岗位。(3)在教学内容方面,中职教育阶段强调基础性,侧重于酒店基础业务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基本单项技能的熟练操作,将学生的基本素质养成融入其中;高职教育阶段注重专业性和技术性,在专业理论教学内容上拓展了深度和广度,在课程设计上突出管理、计划、决策、团队建设等重要内容,强调课程内容的整合性、融通性,注重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职业素质的提升。(4)在实践教学方面,对实训项目的设计强调由浅入深、由单项到多项、由局部到整体、由简单到复杂进阶;对实训项目的组织强调由简单流程向复杂流程、由单项能力训练向多项能力训练、由专业能力训练向职业综合能力训练进阶。

总之,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研究正在不断深入,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实际开发建设中,我们要转变观念,勇于实践,不断探索,为构建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做出最大努力。

作者:曹艳芬 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课程衔接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石[J].北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

[2]王晓东,卢兵.中高职课程衔接难题破解的基本策略再探讨[J].北京:教育与职业,2014

第二篇: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食品营养与卫生》近几年逐渐成为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必上的一门课程。但由于该学科发展起步较晚,教材不够成熟与完善,学生相关理论基础薄弱,教学上面临很多问题。因此,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中职食品;营养;卫生;教学改革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观念经历了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的健康的转变。居民意识的转变同样对酒店、餐饮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从业者有更高和更深入的认识。因此《食品营养与卫生》这门课程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本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理论不完善,教学方式单一等。因此,需要不断优化《食品营养与卫生》的教育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1存在问题

1.1教材内容的选择目前针对中职《食品营养与卫生》的教材版本较少,且大部分教学内容在选择上大同小异,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程内容设置与现阶段实际情况不匹配,内容陈旧。例如,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已更新至2016版,而多数教材还停留在2007版甚至更早的版本,与时展严重脱节。其次,中职学校重理论,但更重视技能的培养,虽然《食品营养与卫生》属于专业理论课,但应在内容中涵盖部分实践操作技能,如酒店管理专业对于宴会配菜与菜单设计有较高的要求,而现阶段只涉及到食品的营养价值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际的膳食搭配案例可供学习,知识实用性较低。1.2教学方法与手段《食品营养与卫生》应该成为一门既传播食物营养方面的知识、又能解决日常膳食科学化的一门实用型课程。但目前大部分教师还是采取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整个过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性较差,缺少发散性思维,技能培养更是开展艰难,最后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1.3考核体系《食品营养与卫生》通常采用只针对理论知识的闭卷考试考核方法,考试成绩也只代表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水平,难以衡量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实践应用能力,更无法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这种考核体系已经难以满足中职学校对于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2教学改革初探

2.1优化教学内容中职学生理论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对于食物营养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而《食品营养与卫生》的理论专业性较强,学生难以迅速掌握并加以运用,因此这对教师与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选择更加有趣、生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内容进行教学。在食品营养学方面,除将大量理论性知识简化讲授外,还可以补充非书本上的相关内容,内容尽量顺应社会生活发展需要,以服务生活实际为原则,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例如在讲授蛋白质互补作用这一概念时,可以举多个饮食搭配实例验证这一理论,如八宝粥、炖烩菜等。又如在讲谷类食品过度加工后对营养素的不良影响时,可以举例市场上常见面粉种类中营养素含量加以论证等。通过这种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迅速的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活学活用的教学方法,也能迅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食品卫生学方面,例如几年前的“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等都可以引用到课堂,并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多讲解成为社会热点的食品卫生问题,可以使学生能够有效的理解理论知识,特别是枯燥的卫生条例法规等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2.2优化教学方法针对《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特点,为更好的进行教学改革,初步尝试运用专题式教学法与课题研究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更好的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2.2.1专题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需要教师将流行的行业热点和课本知识结合进行专题性讲解。这种教学法能够将相关知识集中体现,具有深刻性;二是针对一个主题进行扩展,信息量大,对学生感染力强;三是改变了填鸭式教学,促进了教学研究,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比如关注度较高的热点专题有“能量过剩怎么办?”“人体血糖是如何调节与代谢的?”“怎么吃更健康?”等,这些专题让学生感到既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无聊的知识堆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2.2课题研究教学法课题项目研究法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组成课题研究小组,拟定课题,并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课题研究。内容包括收集整理资料及撰写论文等。比如,对特定人群的膳食营养调查、给自己的家庭设计一份一周的营养配餐等相关内容的课程研究,最终以提交论文并进行内容阐述作收尾。这对学生掌握及更好的应用本门课程会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3完善考核制度教学方式改变的同时,考核制度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更加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可以使用学生上课基本情况与课题研究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学生的出勤、课堂发言占总成绩的20%,考察学生上课的基本情况;课题研究占总成绩的30%,考察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题型中要涉及一部分开放型题目,也可考察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教学成果

教学内容选择上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更多教与学的互动;考核侧重综合素质。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方法等,学生会对本课程的学习有长足进步,最终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得到优化。

作者:张帅 单位:山西省长治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校

参考文献:

[1]余秀菊.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科协论坛,2009(2).

[2]范雪莹,滕春喜.学习新课程优化课堂环境[J].教育科学,2008(1).

[3]周永,韦娜.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07(5).

[4]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5).

第三篇: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创新研究与实践

摘要: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取少的一部分,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普及,职业教育科系更加丰富,教育体系也更加完善。在此背景下,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逐渐成为了教育科研领域关注的重点内容。在中高职院校中,茶艺课程体系逐渐完善并兴起,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力平台,茶艺课程的创新改革也显得十分重要,在如此复杂的教育背景下,如何做好中高职酒店管理业的茶艺课程衔接,并实现其创新与发展,显得更加重要。

关键词:中高职;酒店管理;茶艺课程;创新

茶艺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随着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当代人极为推崇和熟悉的文化形式,因此在酒店管理专业中,茶艺课程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并以此促进该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对此进行几方面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1科学构建茶艺课程的理沦教学体系

在创新茶艺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就是构建理论教学体系,经过完善、创新、研究与茶艺课程相关的理论教学体系,使茶艺课程教学模式得到优化,使课程内容更加风趣,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茶艺的积极性,进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1.1优化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结合职业岗位知识技能现代的中职教育有两大目标,一是将职业教育的社会性与实践性贯彻到学生脑海当中;二是让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以适应广泛的就业需要。因此茶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理论体系,要遵循新课改的教育要求来实施授课,还要将中职教育自身的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展现在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之中。茶艺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仅要体现出其自身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还要与职业岗位要求相对应。因此,我校在进行茶艺课程教学时,要将教学任务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茶文化精神和提高学生对茶艺与茶道的原理认知程度之上,从而塑造出一批具有高能力、专业型的优秀茶艺师。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将课堂学习内容应用到实践当中,从而使学生们对茶艺和茶道所具有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了解得更加透彻,进而使学生的茶艺美学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高,而且能够将茶艺服务的技巧、茶叶理论课程教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当中。当然,茶叶行业发展中不断产生的一些新知识、新概念、新技术也要引入到教学当中,从而让学生领略到茶艺所特有的艺术性和先进实用性。在对茶艺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时,我校需抓住教学重点,即培养学生的茶艺职业技术岗位能力,最大限度地将中职教育的优势展现出来,建立一个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茶艺实践教学体系,从点茶到制茶,从烹茶到饮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亲自实践,在引导学生完善实践细节的同时,让学生对茶道精神的领悟更加透彻,用心去实践,并能将烹茶技巧运用自如。另外,还要将茶叶的种植、采摘、烘焙等与茶相关的知识融入到茶艺教学当中,使学生能全方位的了解到茶艺知识,进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1.2补充更新教学内容,体现行业发展趋势茶叶加工行业发展迅速,新型的工艺技术层出不穷,因此,中职教育要将新工艺有机结合到茶艺课程当中,也要让课程内容适应于最新茶艺师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在不断创新茶艺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将与茶相关的文化、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展现给学生,舍弃已被淘汰的茶艺知识,将以茶艺相关的新知识、新概念、新技术不断引入到课程教学当中。例如:近年来时兴的茶席活动,其将茶艺文化活动的独特性完好的展现了出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茶艺文化活动的展开,公众对茶艺师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所以,要想设计出一个好的茶席作品,就需要中职学生对茶艺课程的各类知识体系了解更透彻,且能将茶艺知识、茶艺技能灵活运用在实践当中。因此,我校及时地将与茶席设计相关的内容引入到了教学大纲当中,将茶席设计的组成部分、具体素材以及其设计的思路、设计的技巧和茶席设计的知识和多种技能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之中,从而综合培养学生的茶艺职业岗位技能,进而使学生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茶艺师。再例如:在我国,各种各样的茶叶层出不穷,就受人广知的普洱茶来说,其产于云南,是当地的特产,普洱茶因其独到的口感以及保健功能而非常受当地人的喜爱,因此,为了保证普洱茶更具有口感,需要不断改进普洱茶的加工工艺,从而更好地保留茶叶原有的味道。不断普及普洱茶知识,让学生开拓视野的同时,了解来自于云南地方的具有特色的茶文化。普洱茶需要经过细心的种植、采摘和烘焙过程,让学生完成对茶领域知识的掌握以及熟练掌握蒸茶、煮茶的技巧以外还要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有关茶的文化知识。学生在掌握炒茶、煮茶的技巧的同时,需要按部就班地掌握一系列流程,这对培养学生相关管理知识具有指导意义。以茶叶加工为基础,进而详细地展现所有过程,让学生明白茶艺的加工过程与酒店的管理过程可以进行良好的衔接。采茶、种茶、烹茶的技巧都可以应用到企业的酒店管理方面,在完善管理内容和管理制度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不同行业之间的管理技巧是相通的。为了培养学生具有更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需要以茶业技能为基础,进而培训学生具有完整的管理知识技能、良好的服务态度,进而掌握管理技巧的同时,为自己的以后的茶艺师岗位做出充分的准备。

2不断强化实践教学

为了保障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开展茶艺课,将茶叶的品质、口感与内涵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向学生传授茶艺,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训练来保证充分熟知整个茶艺过程技巧的同时,了解茶艺课程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生活实用价值。经过不断的实训和烹茶训练,让学生学习到完整的煮茶技巧。学生在履行每一步烹调的过程和步骤的同时,也完成了教师所要教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指导思想传授过程。茶艺实训课程可以分阶段进行,首先:以基本茶叶知识为主,传授最基础的茶文化内容,保证将具有信念、教育意义的茶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其次,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通过扮演不同角色,进而进行茶艺展示。负责进行茶艺表演的学生需要完整地展现出所学到的每一个茶艺演示步骤,准确使用各种茶具,并为学生提供可供饮用的茶水;最后,由学生代表负责作出总结,将所学到的茶艺展示知识与所学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相结合,进而将学到的茶艺知识内容与专业的管理知识相结合,保证制定的管理政策充分符合管理需要,完善管理制度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更加有管理头脑和经营方法,从而为以后应对管理工作作出充分准备。由于开设了茶艺教授课程,因此大学生学到茶艺知识内容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素养,进而让自己的道德品质得到提高。只有具有了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才能够胜任在管理岗位上的工作。学生具有一定的酒店管理能力非常重要,但是,保持具有综合素质且具有高智商、高水平的酒店管理实力也非常重要。

3在改革教学方法中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需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在理解茶艺、感悟茶艺、反思茶艺当中,才能更好的学习茶艺知识。因此在进行茶艺课程教学时,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进行授课,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取长补短,在学生互相学习的同时,也使学生们对茶艺的认知更加透彻。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极为迅速,因此,在茶艺课程教学中也要适当引进科技教学资源,将网络、茶艺知识内容与多媒体三者有效结合,让课堂教学环境更加生动、更加风趣,从而增加学生对茶艺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茶艺知识,我们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茶艺的学习效果。现代的教学资源可谓相当之多,比如网络上就存在着许许多多与茶艺相关的资料、教材,学生可将其引入到教学当中,使学生更能直观地感受到茶艺所具有独特的魅力,当然,教师还需要为学生不断演示烹茶的技巧,并要将其中所蕴涵的基本知识细细地为学生讲解出来,在实践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编排能力以及茶席设计能力,使学生真正地掌握茶艺的精髓,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将其应用到酒店管理当中。

4改变考核模式

我校对茶艺课程的考核环节做出了相应的改变,淘汰了以往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引进了以实践考核为主的新型考核模式。这种新型的考核模式以实践为主,笔试为辅。笔试考核一般以茶艺的基础知识理论为主要考点,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进行考核;实操考核,即要求学生将点茶、置茶、烹茶等一系列的茶艺活动进行表演,从而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审核。另外,我校还引进了先进的模拟茶艺师的考核方式,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考核,小组之间的考试命题也不尽相同,每个小组要独立完成一个茶席设计,不得抄袭、雷同,需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且要按要求选取茶叶品种、烹茶器具、背景音乐、服装等等,最后将所设计的茶艺表演呈现给考官。这一全新的考核方式不仅对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考察,而且更真实地审查了学生对茶叶的鉴赏水平、烹茶技巧等等,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全方位的提升。结束语中高职衔接背景下的,茶艺课程创新,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职业院校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要做到组织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同时进行。此时,借助茶艺课程,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学生文化道德素质建设非常必要,尤其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如何能够顺利实现其中职到高职的过渡,使其更好的理解和体悟茶艺文化中的深刻内涵,成为当代职业教育中茶艺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主要科研问题。

作者:王渔 单位: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苏巧雯.《茶艺》课程教学形式改革与做法的探讨[J].广东茶业,2007(4):14-17.

[2]胡建辉,张新富,赵磊.茶学专业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对接的探讨[J].大学教育,2016(4):154-155+186.

[3]王晓洋,卜燕红.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为例[J].职教通讯,2012(12):42-45.

[4]程善兰.高职院校茶艺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为例[J].广西轻工业,2011(10):132-133.

[5]文琼.从成都茶文化谈高职院校《茶艺》课程的改革[J].青年文学家,2011(24):157-158.

第四篇:酒店管理中高职课程衔接路径研究

摘要: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质是课程衔接。本文对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从课程衔接的技术路径以及实例展示几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以促进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中职教育;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衔接

一、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通过查阅多所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中职和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培养目标衔接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酒店业务运营部门一线服务与管理人才,该培养目标的描述过于宽泛,差异性不明显,唯一的差别是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而这个“高端”无法衡量与把握,缺乏实施细则,对高职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操作层面无法实现。2.课程结构设计上有重复现象。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开设的专业课在课程名称、课程结构甚至课程教材上极为相似,讲授内容重复交叉,如《旅游服务礼仪》《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主干课程在中高职两个阶段的课程学时、课程标准、教学内容都基本一致,区别不大,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递进规律。这样的现象造成中高职整体教育资源的浪费,教学和学习的效率明显降低,违背效益最大化原则。3.教学内容和要求上有脱节和倒挂现象。在理论课程上,大量繁难的理论课程集中在中职阶段,高职阶段的课程反而更强调应用性,这明显违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而造成中职和高职在文化基础课程设置上不能做到连贯性和统一性,出现脱节现象。在实践课程上,中职注重专业技能训练,而高职把专业技能训练作为重点,出现中高职技能倒挂现象。

二、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技术路径

1.明确衔接理念,准确目标定位,凸显职教层次。中高职课程衔接是突破培养层次的局限,构建完整的中高职系统培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一体化课程结构,即在同一个体系内规划中高职课程,实现课程内容的区分与递进,呈现出相互承接、相互分工的有机结合状态。课程衔接不是课程层次上或课程内容上的简单衔接或承接,也不是学历形式上的衔接,而是立足于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是一种内涵式的衔接、职业技能的衔接、中高职人才综合素质的衔接。例如,笔者按照酒店管理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层级及职业生涯发展轨迹图明确岗位层级和学历层次。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中级技能型人才,层次主要对应级别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酒店一线业务运营部门的高素质服务人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层次主要对应级别2,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酒店一线业务运营部门的高素质基层管理人才。2.确定逻辑起点,分解职业能力,重构课程结构。针对职业教育特点,本文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为逻辑起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首先,确定酒店管理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不同要求,对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归纳、解构、序化,确定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再对完成这些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分解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3.整合课程内容,重视课程延续,实现衔接创新。课程内容衔接是课程衔接的核心部分。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整合,确定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延续。(1)在教学理念方面,中职阶段解决的是:是什么?做什么?学生直观掌握,模仿操作,是培养经验型中职人才的方式;高职阶段解决的是:为什么?怎么做?学生明白原因,掌握策略和措施,采取的是培养策略型高职人才的方式。经验型人才与策略型人才的区分方式引自职教专家姜大源对中职教育高职教育的观点。(2)在教学目标方面,通过中职阶段学习,学生能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酒店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规范的服务接待礼仪,熟练酒店单项服务操作技能,初步形成酒店服务意识,具备更多操作性的和经验性的专业素养。通过高职阶段学习,学生能独立完成酒店的基本业务和管理工作,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具备表达、交流、沟通等酒店管理的必要技能,综合职业能力提升,能尽快胜任基本业务工作以及今后的管理岗位。(3)在教学内容方面,中职教育阶段强调基础性,侧重于酒店基础业务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基本单项技能的熟练操作,将学生的基本素质养成融入其中;高职教育阶段注重专业性和技术性,在专业理论教学内容上拓展了深度和广度,在课程设计上突出管理、计划、决策、团队建设等重要内容,强调课程内容的整合性、融通性,注重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职业素质的提升。(4)在实践教学方面,对实训项目的设计强调由浅入深、由单项到多项、由局部到整体、由简单到复杂进阶;对实训项目的组织强调由简单流程向复杂流程、由单项能力训练向多项能力训练、由专业能力训练向职业综合能力训练进阶。

总之,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研究正在不断深入,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实际开发建设中,我们要转变观念,勇于实践,不断探索,为构建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做出最大努力。

作者:曹艳芬 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课程衔接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石[J].北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

[2]王晓东,卢兵.中高职课程衔接难题破解的基本策略再探讨[J].北京:教育与职业,2014

第五篇: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基于工商管理类课程体系改革的宏观背景,针对目前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借鉴MOOC理念,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提出了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以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下的教学要求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MOOC;酒店管理概论;双语教学;改革;QQ空间

一、MOOC课程与教学改革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也称慕课[1],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DavidWiley教授和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的AlecCouros教授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开设了2门课程,奠定了MOOC课程模式的思想基础和技术准备[2]。2012年,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与世界各个顶尖大学合作,为全世界的学习者提供了大量免费的MOOC。目前世界上已经出现了32个MOOC平台,我国的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智慧树、华文慕课网、好大学在线、超星慕课等纷纷涌现,提供了多门在线MOOC,对传统的课堂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目前,大部分MOOC平台均开设了经管类课程,与理工类课程相比,其选课人数更多。同时,对于MOOC的质疑也在不断增多,约翰•丹尼尔爵士对MOOC的效用提出了批判,认为MOOC面临着知识产权、商业模式、质量保障、学分认证、居高不下的辍学率等问题[3]。如何结合MOOC的优势,克服不足,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徐明、龙军结合MOOC理念,进行了对网络信息安全系列课程的优化教学、扩大培养规模和提高教学效益的手段和方法的探讨[4]。田晓娟、王利东基于MOOC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师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5]。李霞结合MOOC的特点与酒店管理概论课程的特征,提出了酒店管理概论微课程的设计原则以及ADDIE模型的设计过程[6]。本研究基于工商管理类课程体系改革的宏观背景,结合酒店管理概论双语课程实践,分析当前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MOOC理念,提出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此后,全国各高校纷纷开展了双语教学。2007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提出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较高外语水平和较好国际交流能力的学生。因此,各高校大都开设了本科酒店管理课程双语教学,其中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是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众多高校开设双语课程的必选课程之一。重庆科技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也开设了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双语教学。酒店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酒店行业特点、开发流程、组织结构,掌握酒店各个主要部门的工作流程及管理要点等,从而在整体上掌握酒店运营管理的基础知识。开设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双语教学,既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酒店管理基础理论,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采用双语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毕业后从事酒店管理工作,在很多国际酒店中,英语是主要工作语言,因此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我国的酒店行业主要沿袭国外的酒店管理体系,采用国外的原版教材,实施双语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与国际酒店行业、国外主流高校充分接轨。但是,目前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双语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一)双语教学面临语言障碍沈庆丰、吴非晓认为应该选择恰当的时机实施双语教学,比如选择在大三、大四[7]。但是,酒店管理概论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只能开设在大一。重庆科技学院的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开设在大一下学期。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重庆科技学院学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差,难以实施“浸入式”双语教学。(二)学时相对较少,难以同时兼顾课程内容和英语教学根据教学计划,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只有32学时,但是教师在课堂上既要讲授英语专业词汇,又要讲授课程内容,难以同时兼顾。另外,对于刚刚接触酒店管理知识的学生来说,需要掌握很多基础概念,学生很难仅在课堂时间内既掌握课程内容,又掌握英语专业词汇。(三)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难以全面实施个性化辅导由于每个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进度不一样,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也不一样,单靠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三、基于MOOC理念的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策略

借鉴MOOC理念,我们于2013年加入重庆科技学院企业绿色管理课程教学团队,开始对企业绿色管理课程进行校本MOOC建设。这既能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又能更加强调学生完整、深入的学习体验,有利于提高课程的完成率。参考国内外MOOC学习平台,结合社交媒体学习理论,对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双语教学进行改革。(一)课程方式改革王莉颖将我国的双语教学模式归纳为英语沉浸型、半英语沉浸型和汉英过渡型三类[8]。根据重庆科技学院自身情况,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采用了半英语沉浸型的教学方法,即一半英语授课、一半中文讲解的方式。但即便如此,也无法全面照顾到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因此,笔者申请了QQ账号,建立了QQ空间,并将其命名为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双语教学,采用双语的形式,将课程教学内容搬入社交平台中。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双语教学借鉴Edx平台上的美国康奈尔大学的IntroductiontoGlobalHospitalityManagement课程,全面梳理课程的知识结构和要点,按照知识点完成了初步建设。根据知识点组织教学内容,设置了9个章节,涵盖酒店概论、酒店组织结构、总经理、前厅部等酒店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进入QQ空间,首先是欢迎页,介绍课程的总体内容和学习目标,然后是课程序列,最后是每个章节的总体介绍及具体内容。(二)教学内容改革为了使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适应当今酒店业发展的需求,选取了2011年出版的《HotelManagementandOperations(5thEdition)》作为教材。该教材深入浅出,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案例,很适合作为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双语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定位,全面梳理酒店管理概论知识点。按照酒店管理总体绪论、酒店组织、酒店总经理、酒店各运营部门管理展开知识点,将酒店行业最新知识和案例放入各个章节中,并采用双语的形式,确保所有知识点都是中英文同时出现。教学内容侧重通过案例来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案例主要选取国外的酒店管理案例,激发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本章所学理论来解决问题。要求所有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在网上。由于在网上提交答案,是否抄袭会一目了然,因此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案例的原创性思考和分析。(三)教学管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批改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无法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动态的监督和管理。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双语教学尝试将课程内容放到QQ空间上,利用QQ空间的开放或关闭日志功能,将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点分成若干个小知识点。1个或若干个小知识点组成1篇日志,即1个章节。教师在每次上课前开放下次课程需要讲授的章节内容,并提前在QQ群里布置任务,安排学生提前预习,实现课堂翻转教学。学生可以在QQ空间留言提问,同学和教师均可以回答。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小组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实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学生的访问次数和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

四、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成效MOOC

教学模式是大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双语教学是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必然要求,如何基于MOOC理念,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双语教学改革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经过近2年的教学实践,2015年3月和2016年3月,笔者运用QQ空间平台分别对重庆科技学院酒店管理专业2014和2015级学生进行辅助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克服了语言障碍原有的课堂双语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抄笔记、听内容。由于学生既要掌握英语专业词汇,又要掌握酒店管理概论的基础理论和概念,难以同时兼顾。通过QQ空间平台,学生可以提前预习,课中拿出手机对照学习,课后还可以借助手机和上网本等网络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复习,克服了语言障碍,提高了学习效率。(二)解决了学时不够的问题原有的课堂双语教学,一边讲授英语一边翻译,单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课堂上学习,难以在32学时以内完成教学任务。而QQ空间平台可以让教师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实现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只需要集中解决学生对教学内容存在疑问的问题,节约了课堂时间。(三)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学生只要登陆QQ空间,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课程内容。学习进度快的学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在网上和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进度慢、英语底子差的学生,则可以通过QQ空间平台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四)实现了校内外人员共同学习鼓励一些包括校友在内的酒店管理人员加入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双语教学,参与到课程讨论和课程建设中,使其既能学习酒店专业英语,又能与学生交流行业实际情况。(五)满足了海外交换生的学习需求由于课堂教学采用双语教学方式,当用汉语讲授时,海外交换生无法跟上课程教学进度。基于此,海外交换生可以通过QQ空间平台学习,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交流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五、结语

MOOC正在全球蓬勃发展,世界各个大学都积极加入到MOOC建设中,这对传统的大学教育带来了变革性的挑战。如何结合MOOC理念开展双语教学,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成为酒店管理专业乃至工商管理类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作者:唐恩富 万玺 单位:重庆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焦建利.从开放教育资源到“慕课”:我们能从中学到些什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10).

[2]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2(3).

[3]DANIELSJ.MakingsenseofMOOCs:musingsinamazeofmyth,paradoxandpossibility[J].Moderndistanceeducationresearch,2012(3).

[4]徐明,龙军.基于MOOC理念的网络信息安全系列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

[5]田晓娟,王利东.基于MOOC理念的“线性代数”双语教学[J].航海教育研究,2015(2).

[6]李霞.基于MOOC的酒店管理概论微课程设计开发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5).

茶艺实训总结范文篇8

关于“产教融合”,近年来,教育界使用过的表述方法有“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产教结合、产学合作”等。笔者认为“产教融合”内涵更加丰富。“产教融合”中的“教”有两种内涵,一种是“教学”,另一种是“教育”。“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需求与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办相对应的专业产业,产业与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将学校打造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三位一体的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利益、发展共同一体的办学模式[3]。综上所述,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搞好酒店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教学,有着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当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已经很难再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4]。酒店管理专业开展实体产业,并将它与教学相融合,学生也可获得难得的锻炼机会。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对所学知识加以理解,还可以增强他们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产教融合还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的激情,锻炼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向前探索的能力。1.2有利于“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职业院校的现状为,教师大多是直接从普通高校研究生毕业,尽管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大多数缺乏酒店相关工作经验,因此知识应用能力不强,实际操作达不到所要求的水平。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5]。学校开设实训基地,想让专业课教师通过参加实践从而提高实践工作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资环境。与此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运用第一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第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两大结合,这对于提升自身业务素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而大大推动了职业院校“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1.3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性十分明确——就业,而当今市场也需要大量位于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优秀人才,比如技术、管理、维护、销售、服务等方面。技能性、职业性、实用性是职业教育给予他们的特征,因此在市场的选择下,这类人才可以更好地在相关领域中利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潜力。“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的培养理念正是这种需求的集中体现,因此,大力推广和提倡这种培养理念的缘由显而易见。

2酒店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教学的经验

与本科院校相比,中国高职院校缺乏学习知识的动力,意志不坚定;对知识追求的欲望相对较低,缺乏竞争意识;自我培养意识较差;同时,在教师技能培训方面,不仅缺乏渠道,而且高职院校将专业实践能力培训仅仅作为一种行政要求,并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以致调动不起教师的积极性;加之教师教学模式的陈旧[6]等,这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好,教师与学生双方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针对这些问题,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旅专”)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强化校企合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改革,从而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摸索总结出一套独特经验,包括以下几点。2.1培养学生面向“产教融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7]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海旅专拥有实训酒店等多个实训基地在生产性实训教学活动中,以班级为单位,实行总经理负责制,班级自筹资金作为实训活动的成本,自主采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总经理下设财务处、人事处、后勤处及实训点负责人。经营实训场所分别为实训楼大堂咖啡吧、酒吧、茶艺室、休闲中心啤酒屋。实践内容包括学生自制咖啡及咖啡运营、调酒及酒吧经营、茶艺、葡萄酒侍酒、电子商务等。岗位设置有前厅接待、收银、客房服务、茶艺调酒等,开创“平台教学+岗位轮流”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在上海旅专“面向国际、依托行业”的办学理念下,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校外多家星级酒店合作,输送专业人才,并与国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派遣学生赴国外实习实践,扩大学生视野,培养高端技能型、管理型专门人才。2.2培养教师面向“产教融合”。高职院校要实现“产教融合”,教师一方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又是课程教学的主力军。上海旅专执行教师准入制度上,录用学历高且有酒店实践经验的教师;在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中,鼓励青年教师到校外星级酒店挂职锻炼和调研,使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和技能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另外,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海思酒店)对专业教师进行有计划的锻炼和培养。例如上海旅专海思酒店前台系统(PMS)上线时,在课程培训过程中,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的带领学生共同完成酒店前台系统(PMS)的学习和实践,包括宾客预定、登记、退房、夜审等。这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科研的创新增添了新的内容,这样“产教融合”地理念将会更好地体现在教师的课程教学中,“产教融合”的内涵也会进一步升华。2.3课程改革面向“产教融合”。为了使课程改革更好向“产教融合”靠近,高职院校决定课程改革必须与师资力量、培养对象、教育体系相结合。上海旅专大力推行“产教融合”,强调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提高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强调实践性、体现高教性”为基本点,沿着这条思路走下去,培养中高级管理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3酒店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教学的建议

茶艺实训总结范文篇9

关键词:课程思政;外贸跟单实务;实施路径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课程思政”的含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即在所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渗透着德育教育和实践,避免“思政课程”[1]在思政教育中的“孤岛化”。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理念[2]。

二、思政教育融入外贸跟单实务课程的实践

(一)利用课程主渠道(第一课堂)。外贸跟单实务是商务英语专业课的必修课,商务英语专业第三学期开设,先修课程有国际贸易实务和商务英语精读等。学生有一定的外贸知识及英语基础,但缺乏外贸实践经验,缺乏外贸职业认知,知识面较窄,人文素养较弱,从而导致学生信心不足。鉴于高职学生此种情况,外贸跟单实务课程思政对他们非常必要。通过课程思政,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与时代接轨。对于项目教学的实施,本课程分为六个项目,根据其内容设置相关的思政元素进行融入,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课程思政同时体现在课前的任务、课上实践、课后作业上。如下是“项目四:样品及生产过程跟进”在“课前中后”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步骤。学生课前准备:①小组作业:茶马古道(艰苦奋斗民族精神)。②对前沿行业产品的生产流程进行了解并做成PPT(了解行业前沿)。课中教学:①实例导入分享(产品品质意识、诚信问题)。②小组项目及成果展示(合作协作精神)。③教师总结归纳(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④茶叶外贸发展趋势(行业动态及创新、中国“智”造),茶叶文化品牌策略(中国传统文化升级产品)。⑤小组竞赛(专业英语)。课后作业:①做中国茶文化及茶道PPT。(优秀学生推荐参加学院茶艺比赛)②做一个行业英语词汇思维导图表(自选行业)。③小组作业:了解“一带一路”的发展。课程思政贯穿课堂前中后,中国元素融入课程,让课程思政全方位实施,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及综合能力,达到教学目标。(二)利用课外实践渠道(第二课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课程思政的实践也是非常必要的。本人于暑假带领了部分学生进行支教活动,让学生了解民情、服务大众。此外,还推荐学生参加学院茶艺比赛,了解中国茶文化及茶道。带领学生参加广交会及美博会,进行课程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及综合能力。通过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源扩展课程思政,向学生推荐一些思政资源及媒体平台,如喜马拉雅、中国日报(Chinadaily)、传统文化实训课等。通过体验式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参观历史博物馆,让企业导师走进课堂等课外实践方式,不仅让“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多样化,而且也让学生在践行中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课程思政”内涵和意义。(三)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思政”(比赛方式)。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将中国元素融入教学;以“校企”合作引领学生创新创业,产学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激发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成为一专多能的外贸人才。如“项目五:产品包装及运输跟单”中,本人在教学中与茶企合作,让学生对茶叶包装进行设计,在设计中融入中国元素,并按企业要求让学生创作诗歌与设计包装,配合产品品牌升级。通过比赛促进这个项目的教学,学生组成小组设计出包装及写出诗歌,让企业的经理进行评比。由企业评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奖励,引领学生创新创业。企业把获一等奖学生的作品做成纪念版产品赠予学生。企业在新一季的产品中采用了学生写的诗歌和部分设计元素。通过这种教学实践让学生与企业和市场接轨,同时学习并应用中国元素。通过这种“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形式和“课程思政”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结束语

言传身教,加强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提高自身的中国文化素养,对课程思政有效实施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对全校老师进行思政课程的培训,并举行与课程思政相关的比赛,提高老师“课程思政”的能力。同时通过加强“校企合作”让“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更多样化,让学生有更多实践的机会以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方位育人[3]。

参考文献:

[1]刘瑛.课程思政视角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2019(11).

[2]张玉洁.思政教育融入外贸英语实训课程的实施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6).

茶艺实训总结范文篇10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茶文化;基础护理

我国长期以传统教学法的教学形式为主,即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近些年来,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我国兴起,并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情景模拟教学法是通过教学过程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场景,来用模拟场景展示出理论知识所讲述内容。这种教学方式与形式的转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于所学的专业展开探索与创新。在探索情景教学法的同时发现茶文化对于护理方面有积极影响,并在提升护生素养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对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1情景教学法概述

情境教学是一种高效、有趣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从情境中感受并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它转化成实操和应用能力,在此过程中去实现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对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来激发学习兴趣,鲜明的色彩和有趣的情景体验,会让学生更为直观、具象去领悟所学内容。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成果。

2护理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运用

在我国护理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以课本为核心,教师为主导,按照规划的系统理论知识推进度,引入情景教学之后,有助于教师去通过情景来形象展示一个理论知识点,相较于枯燥解释理论知识点,情景教学法更容易让师生产生共鸣,学生更好去理解。比如在情景模拟教学中,让学生扮演护理和病患,设定场景,告诉学生患者的具体情况,让学生根据病患的情况和医嘱来进行护理。在扮演护理时,尽可能真实还原实操场景,护生着护理服装,佩戴护士帽等,让学生有沉浸式体验,身临其境去掌握学习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从技能上提升,从情感上树立职业责任感和目标。仿真模拟教学。模拟护理实训教学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模拟临床环境,设计病房、手术室、急诊室、病人的软硬件,为护生反复创造真实的临床操作场景,通过模拟仿真实操促使学生增加了对患者责任心和爱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提高了专业要求,提升了临床操作技能,锻炼了思维能力,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例如:①情景模拟任务安排:因为每个实验班都有一个任务安排,所以需要有一个不耽误学生上课时间的简单方法来通知学生每个任务。调查显示,学生的电脑并不受欢迎,但他们至少有一部手机。通常大家分享信息的方式基本上都是使用飞信,每个人都可以使用。因此,以研究者为中心,在所有参与者和研究者之间建立飞信,每个任务也会通过飞信发送到研究组学生的手机上。一方面,每个参与研究小组的学生都可以通过飞信了解任务情况。另一方面,他们可以随时与研究人员联系。同时,这种操作方式方便,无需花费,减轻了双方的经济负担。由于《护理技能指导手册》针对的是一次手术会出现多个病例的情况,为了让学生在情景模拟病例的过程中学得更少、更精确,同时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所以每次情景模拟只选择其中一个。研究人员需要提前一周告知学生情景模拟的案例进行准备,同时提醒学生提前预习下一节实验课的技能操作内容。②情景模拟案例预演:团队成员每次根据实验报告的要求完成《护理技能指导手册》中情景案例的实验报告,并预演每次要学习的护理操作项目和要完成的案例。明确案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操作环节,在下节课中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小组讨论、模拟实践、小组讨论、教师总结等方式解决问题。每次有任务的组长与实验室实验者联系,准备情景模拟所需的相关项目,并在课前对情景进行预模拟。如果学生有任何问题,他们可以问老师,得到答复后修改,并模拟预习。

3茶文化融入情景教学

3.1茶文化背景

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早在巴蜀文化中就诞生了茶文化,在历史车轮不断前行中,逐步发展成为中国茶文化体系。茶文化是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的,而无论是哪一种分类,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涵盖了中华人民智慧与能力的结晶。通常我们所探讨的茶文化,多为茶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心态文化,而茶文化本身不局限于此。茶叶具有功效性,不同茶叶品种功效不尽相同。茶的功效广义上说可纳入中医养生体系,而茶文化应用到护理中,我们更多探讨的是茶道精神。茶文化与护理的融合发展是一个趋势,茶文化中的“廉、美、和、敬”之茶德对为人处世、修身养性都有着积极影响。将茶文化融入到基础护理中去,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调整自己的心态,更能用茶文化的精神去影响病患,是护患关系更为融洽,也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发展。

3.2茶文化在基础护理中的作用

茶文化本身可以陶冶护生的情感,培养护生的修养,提高护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护生知识结构的广度。在一些高校,通过开展茶艺活动等茶艺交流与欣赏,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鉴赏能力。茶有茶道、茶德、茶艺,其中茶艺是一门艺术,科学地泡一杯茶有着繁琐的工序,沏茶之间无形磨炼了耐心与细心。中国的茶艺是一种美的享受,既有心灵之美的外在体现,又有全情投入的专注之美。茶文化的宽广与博大,能够使学生愿意去深入了解,它是一种艺术与修炼形式,渴望知识想要拔高的学生们对未知且有文化传承的东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能促使学生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优化审美,修养脾性。茶文化可以培养护生的职业素养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早前,茶叶的种植与销售是很困难的,茶马古道记载了诸多关于茶叶运输的故事。种植茶叶是由无到有的过程,一颗小茶树要历经数十年、上百年长成一颗大茶树,有的生活在陡峭壁上,让人感慨生命的顽强与坚韧,如同人在病魔面前露出的必定战胜病魔的强大内心,这种精神是相通的。贩卖茶叶的商人们,或撑小船、或赶骡马,行走在茶马古道上,将一袋袋成品茶运送到其他地区,甚至远渡重洋运输到国外销售。茶马古道的艰难险阻只有走过的人才能体会。通过茶文化教育能够让护理生感知生命之源,对护理更带有一分敬畏之心,将茶文化的淡泊致远、坚毅不屈的精神融入到日常学习以及日后的工作中去。护生毕业后将是我国医疗领域重要的工作人员,其身上应该具有这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3.3情景教学与茶文化融合下的教学效果

将情景教学法与茶文化相融合,帮助护生在模拟现实环境下提高自身修养,提高专业能力与认知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茶文化设定教学目标,将茶文化的内涵融入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自我效能感,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在情景教学融入茶文化的基础护理教学模式下,护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增强学习效率,使得学习成果更为明显。教师把把真实情景融入茶文化,使情境更加活泼生动,有益于将理论更好地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关注课堂知识,参加情景教学活动。

3.4融合模式教学要求

把茶文化融入情景教学法不仅对教师有很高的要求,对学生也有很高的要求。首先,护生要熟悉基础护理知识,这是学习的基础,是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根基;其次,护生的反应能力与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都关系到护理融合的效果,遇到问题暴躁,具有茶文化的“稳”和“静”。并能够自行判断,解决问题。护理专业的学生以后从事的职业是为患者护理的工作,此工作需要护生具有细心、耐心、爱心,在茶文化的熏陶下,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职业素养,结合情景教学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4情景教学法融入茶文化教学基础护理的不足

情景教学法融入茶文化教学还处于试探阶段,随着探索的深入推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教师在角色处理上有所欠缺,导致情景模拟的效果与教学目标相差甚远,脱离了教学目的;护生不适应情景教学法,害羞胆怯不确定,学习效率到不到预期效果;从而影响到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不具备科学严谨性。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有趣、互动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临床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茶文化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茶文化的发展对于护生的思想转变与前进具有积极作用。茶文化悠久的文化内涵,独特魅力与特点,充分融合进高校的护理教学中去,从思想上、观念上、行动上去改变刻板印象,打破文化与医疗之间的壁垒,将茶文化与医疗有机结合起来,明确教学目标与方向。情景模拟教学法与茶文化有效的结合起来,为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基础护理教育领域的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拓宽情境教学法和茶文化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探索其应用效果及其对学习者能力的影响,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张玉侠,施媛媛,顾莺.情景游戏对住院儿童操作性疼痛和检查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7(11):969—971.

[2]梁潇,郝素文.高仿真模拟人应用于危重创伤患者培训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2):4614--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