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表演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3-10-31 17:20:25

茶艺表演知识

茶艺表演知识范文篇1

关键词:茶学专业;茶艺课程;茶艺师考试;课程改革

茶艺课程是茶学专业茶文化类课程中的一门骨干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茶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使学生了解中华茶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原理、茶艺要素和环节、茶艺礼仪、茶艺美学特征、茶艺编创原则等理论,掌握各种形式茶艺的技能实践,茶的冲泡和品赏艺术,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化艺术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综合素质。[1]茶艺师考试是人社部对从事茶艺服务的工作人员进行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内容与茶艺课程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实现茶艺课程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对接,就要分析茶艺课程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异同,对茶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本文将以青岛农业大学茶学专业为例,探讨茶学专业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的对接。

一、茶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及企业需求

茶学专业是由我校2008年新开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2]据统计,近3年我校茶学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保持在80%以上,20%-30%的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其他学生报考了公务员、事业单位或从事茶业相关的生产、销售和服务工作。在这些涉茶的工作岗位中,从事茶艺工作的工作地点、工作环境及工资待遇方面都是非常好的,深受茶学毕业生尤其是女生的青睐。[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层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茶叶企业的经营销售就需要茶艺师们来发挥他们专业技能,赋予茶叶文化艺术,因此中高级茶艺师可以说是市场中的“抢手货”。各大茶叶公司、茶艺馆、涉外宾馆等把拥有茶艺师资格证的茶艺师看作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专业培训的茶艺师往往能得到消费者信赖,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茶学专业毕业生对此深有体会,学生被安排到茶业公司实习期间,学生普遍反映大多公司里没有茶艺人员可以为顾客泡茶、介绍茶叶、招待客人,这样就不能很好地把茶叶推广出去。另外通过参加几次青岛市、济南以及烟台的茶博会,同学们发现在人山人海的茶博会上,茶艺表演往往更能吸引更多的人来认识并了解企业的茶叶,使企业产品在万千茶叶中脱颖而出。而一些茶艺馆、茶文化类公司,也需要大批优秀的茶艺师。茶学专业毕业生获得茶艺师资格证书,不仅能证明自己的职业能力,还能为他们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提供帮助。

二、茶艺课程教学现状与茶艺师考试形式

(一)我校茶艺课程教学现状

我校茶艺课程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茶艺课程的理论知识,介绍了与茶有关的各种基础知识,而作为茶学专业的毕业生,经过茶文化、茶树栽培学、茶树育种、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等课程的学习,其茶艺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相当扎实。茶艺课程实验教学教授学生习茶基本手法、基本程序,玻璃杯泡法茶艺、盖碗泡法茶艺,壶泡法茶艺、壶杯冲泡乌龙茶、壶盅冲泡乌龙茶、碗杯冲泡乌龙茶等。实验教学内容侧重茶艺基本手法、基本程序的掌握,简单的茶艺表演形式。

(二)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试

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本职业共分五个等级: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茶艺师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茶艺表演两部分。理论考试主要考核茶艺师对茶专业知识的储备,只有拥有足够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通过考试。茶艺表演则考查了茶艺师对茶艺表演的熟练程度以及创新能力。这种茶艺师考试的根本目的不是考试,而是提高茶艺师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这是需要茶艺师经过长期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的,这也是衡量茶艺师从业资格和能力的重要依据。

三、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试的异同

2014届茶学专业的几位学生曾在2014年10月参加了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青岛首届茶艺师大赛。这次比赛共进行了两天,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审评茶样(干茶辨识与茶汤辨识)、茶艺表演三部分。学生普遍反映理论考试还行,到了审评的时候虽说是各大类茶都在审评课上审评过,可缺乏实践,不能快速而准确的审评出来。茶叶表演也不是教师课堂上所教的那样,当茶海出现在茶艺表演用具上的时候,因为以前都没有用过,学生有一点茫然。作为茶学专业的学生志在冲击大赛前三名,可最后居然没有一个人进入前十名,更有甚者名次还非常靠后。这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所学习的茶艺课程与茶艺考试还存在很大的不同。

(一)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相同之处

我们所学习的茶艺课程与茶艺师考试有一些相同之处。例如:1.考试形式相同,都分为理论知识与茶艺表演两部分;2.考查理论知识部分覆盖全面,涵盖了与茶有关的各方面知识,要求我们的学生储备大量的茶叶基础知识;3.考查茶艺表演形式基本相同。茶艺师考试所考查的茶艺表演是最基本的绿茶、红茶、乌龙茶茶艺表演,这与课堂上教师所教给的基本相同。

(二)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不同之处

我们学校茶艺课程的教学方案、教学评价方案与茶艺师证书考试要求不太相符。在我们茶学专业的茶艺课程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人才培养方案还是教材内容,多数是与茶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课程偏重理论知识,这样便造成了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死记硬以应对各项考试,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而茶艺师考试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考核,最重要的还是对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考核。考试不仅考核了茶学的理论知识,还要考核职业道德、茶艺服务、管理等内容,这正是茶学课程所缺乏的。学生由于缺乏技能实践和经验,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就业要求,出现就业偏离专业的情况。对照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试的异同,不难看出,我校茶学本科专业茶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基本涵盖了茶艺师和茶艺技师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但学生的实践锻炼环节有所欠缺,学生做不到活学活用,距离优秀的茶艺师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实现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对接的必要性

茶艺师资格证书是劳动者能力的标志,也是进入人才市场的通行证。而现在有些茶学专业学生为了取得茶艺师证书,专门报培训班学习茶艺考试,培训报考费用高达两三千元。我们茶艺课程本来可以学习到的知识却要专门花钱来另外学习,这样不仅浪费财力还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因此,将茶艺师资格考试引入到我们的茶艺课程中,可以很好地避免这样的事情的发生,也更加便于我们茶学专业的学生取得茶艺师资格证。我校是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专业技能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技能。针对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就业现状分析,应该将茶艺师职业资格认证引入到茶艺课程中来。坚持将茶艺课程教学改革与茶艺师考试相对接,能促使学生在获得学位证书的同时又能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4]

五、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对接的措施

(一)课程体系设计要适应社会需求

茶叶行业茶艺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茶艺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茶艺课程不仅要涵盖茶文化、茶艺技能、茶叶生产加工、茶叶品鉴、茶具鉴赏,还需要涵盖营销管理、传播策划、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了适应茶叶行业的高速发展,茶艺课程要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改进,培养出适合现在企业的复合型茶艺人才。学生要深入到茶行业中去,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共赢。

(二)改善薄弱的师资力量,降低授课中的理论比重

目前我校茶艺课程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既懂专业技术又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团队。这就导致教师在授课中理论比重过高,而在实际的操作实践比较少。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茶学专业的茶艺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存在课程设计学时短、专业实践明显不足的问题,相对削弱了对学生茶艺能力的培养。而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试却要求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操作实践,把审美与艺术表演相结合,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此外,还需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网络的支持强度,提高校外实习基地的服务水准,可以让学生参观一些具特色的茶艺培训机构和茶楼、茶艺馆等,并介绍学生到其感兴趣的地方实习。

(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考试资源

很多学生在进行茶艺专业备考的过程中,普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考试资源。通过建立网上测试平台,不仅能够实现茶艺知识的无纸化考试,而且还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五)学生自身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在完善茶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学生本身也不能松懈。虽然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环境以及优质的学习资源,但若自身不努力,也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茶艺师。因此,学生不但要学习教师所教的茶艺知识,自身也要不断的提高。作为学生可以多走出去,去茶博会、茶馆等地方不断观察、学习,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去参加一些茶艺比赛,在比赛中发现自身的不足。茶艺比赛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艺师,他们都拥有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学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开拓自身视野,不断创新。茶艺比赛能在体验比赛的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六、小结

实现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的对接,能让学生在取得茶艺师资格证书的同时,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胡建辉 张新富 赵磊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参考文献:

[1]丁以寿.中华茶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2]丁兆堂.山东省茶产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培养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0(8):68-70.

茶艺表演知识范文篇2

(一)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的欠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业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尽管中国旅游业没有放弃全面整顿旅游秩序的努力,但频频发生的旅游乱像,使得社会对旅游业、对导游的印象不容乐观,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专业的第一志愿率比较低,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也不支持学旅游专业,导致有些学生身在旅游专业,心在游荡徘徊,因此,谈不上对旅游业的热爱和对旅游知识技能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为游客提供主动积极旅游服务的意识。2014年新《旅游法》开始实施,这种现象有望得到逐步解决。

(二)文化素养和人文知识欠缺

旅游业是应用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行业,它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又是一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事业。因此,旅游从业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外,更需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与良好的艺术修养,为游客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内容。而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通常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对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本身就知之甚少,同时,面对巨大就业压力,以及社会上功利性价值取向,许多学生更注重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而对于理论、人文科学等课程及相关活动不感兴趣。

(三)功利性强,缺乏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新一代的高职学生在道德观、价值观取向上也更趋向于多元化。目前高职学生多为“90后”,绝大多数是家中独生子女,性格上自信又脆弱,敏感又自私,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而较少考虑他人、集体的需要,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喜欢通过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容易斤斤计较,重索取轻奉献,想问题做事情过于追求功利化,不愿意学习或做一些不能带来实际经济利益的事情。(四)礼仪礼貌修养的缺失礼仪礼貌主要表现在仪容仪表、仪态和礼貌等方面。旅游服务要求服务者具有干净整洁清爽的外表和容貌,在日常工作中的举止、姿态得体大方,礼貌待人,和气恭谦。微笑和敬语是旅游从业人员与宾客之间心灵沟通的金钥匙,在服务中,客人可以原谅服务员的操作失误,但绝不能容忍服务人员的无礼、冷漠。

二、“中华茶艺”对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分析

(一)取道茶艺师的职业道德培养,强化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是与特定职业相适应的职业行为规范总和。任何个人在职业道德活动中都要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这是职业道德准则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茶艺师的职业道德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遵纪守法,文明经营;礼貌待客,热情服务;诚信无欺,真实公道;专研业务,精益求精。热爱本职工作,是一切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对茶艺从业人员的培养,必须从一开始就培养其对茶艺、茶文化的热爱,摒弃轻描淡写的“泡泡茶而已”的思想,摒弃“茶艺只关乎美女”的看法。茶艺事业的道德价值表现为:人们在品茶过程中得到了茶艺从业人员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不仅品尝了香茗,而且增长了茶艺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更看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茶文化。对于茶艺从业人员来说,只有真正了解和体会到这些,才能从内心激起热爱茶艺事业的道德情感。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主要是旅游服务工作,服务业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我们取道茶艺师的职业道德培养,强化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强化服务意识,践行“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旅游企业核心价值观。

(二)普及茶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起源、发展、经历了几千年,其间产生的茶文化知识博大精深。普及茶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茶的起源、发展、传播的过程,了解茶叶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如何使茶叶、茶具、用水完美结合沏出可口的茶汤,如何将插花、茶席布置、文案、挂画、服装、音乐、表演神态等融入到茶艺表演中,带观众进入审美的意念,让学生在学习茶艺过程中弥补他们的最为缺少的史学、文学、艺术知识。可见茶学是一门学科,茶艺是一门人文的文学。所以,它的可塑性也非常的强,通过学习茶艺,让一颗躁动的不安的心,茶的境界是安静下来。更重要的是茶文化对他们每个人来说起点是一样的,这就等于给了很多放纵自我的孩子再一次站起来的机会,让每一个自信心不足的或丧失自信心的孩子在茶文化里再树立信心,并把这份自信心带到生活中,在不知不学中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实践证明,茶艺教学以其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心。

(三)同台茶艺表演,培养高职学生团队精神

在日常中华茶艺教学中,安排2-3人一组一台茶席学习茶艺,教学做合一。小组成员可以轮流操作,互相讨论和交流,从沏泡知识技能、动作要领到沏泡流程,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茶艺表演过程中,一位同学表演,一位同学根据现场表演进行台词解说,特别是创新茶艺环节,一台茶艺表演四名同学不同分工,或弹奏古筝,或茶艺表演,或现场讲解,把插花,茶席布置,文案,挂画,服装,音乐,表演神态等融于一体,把观众引入诗情画意般审美的意境,带给客人精神上的盛宴享受。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勇于表现,乐于交流,融于合作,养成了与人为善、和谐乐观的品质和高度的团队合作精神。(四)不断修正和强化茶艺礼仪,培养恭谦、自信、从容、典雅气质对于茶艺师而言,不仅要懂得茶艺表演,还须掌握接待的礼仪。茶艺师的礼仪有服饰礼仪,对人的仪表起修饰作用;形体容貌,要求大方、恬静、素雅;装饰与化妆,侧重自然与纯粹美。茶艺师的仪态礼仪是日常教学的一个重点,从站姿、坐姿、行姿到表情、眼神、手势、手法,一个个动作反复操练,不断修正和强化,培养学生恭谦、自信、从容、典雅的气质。内在的气质还须内养。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廉、美、和、敬,这是中国传统的茶道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把时代精神用恰当的形式、完整的形态体现出来,使茶道成为体现时代精神的一种载体。宣扬中国茶艺精神,不仅有助于发扬茶道的“和谐”精神,使人与人之间增进团结,使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而且有助于弘扬茶道的“审美”情趣,为人们带来精神的享受;培育茶道的“高洁”意境,提高人的风度与品位。总之,以清、静、雅、和的中国茶文化精神陶冶学生,对培养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能起到一般德育无法比拟的作用。

三、“中华茶艺”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对策分析

综合国际旅游市场和杭州市旅游市场产业发展状况,无论是国际权威组织,还是国内业界声音,一致认为“旅游是个大产业、大市场、大消费”,“旅游发展的黄金期没有变”。当前,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开放,旅游者品味也将越来越高,旅游企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旅游企业对旅游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旅游从业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提到了新的日程上来。作为一门新兴课程——“中华茶艺”,顺应时展,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作如下对策。

(一)加强与茶馆茶楼酒店等企业的合作,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以中国茶叶博物馆、益壶金沙茶艺馆和青藤茶楼等作为学生的实践实习基地,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加强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紧密联系。定期安排教师和学生实地参观、实习,了解和掌握企业最先进的经营理念、行业动态和职业素养要求,从而及时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职业素养培养目标。

(二)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和评价模式

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融教学做于一体,并且把学习者视为主动的工作者的教学模式,即情境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华茶艺”课程的教学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情境模拟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吸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茶艺表演者与茶客的角色互换情景再现,又如以公司的采购员的角色如何挑选合适的茶品等。除了要创建“仿真”的教学环境,而且要求所有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模拟茶楼酒店、旅行社的正式员工,如着装要规范整齐、用语要使用服务业中的惯用称谓“您”以及礼貌服务的肢体语言等,这对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评价模式上,也改变以往考勤加职业技能模块测试的方式,而是在此基础上增加茶文化知识理论测试和学生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评分,更加全面评价学生。

(三)加强对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视

茶艺表演知识范文篇3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理念;茶艺教学;应用

茶艺教学是我国茶文化的传承方式,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与古代文学相结合,传达修身养性、宁静致远的思想[1]。一位优秀的茶艺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还需要拥有突出的气质、专业的手法,能够从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心旷神怡的表演,传达隐藏在茶艺下的思想。教师可以应用一体化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专业操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学生的职业责任心。

1.一体化教学理念在茶艺教学课程中的必要性

1.1增加社会的人才数量。在高职院校中,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对于学生的专业化操作能力要求较高,采用一体化教学理念,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存在文化基础薄弱的问题[2],对于茶艺教学的专业化知识无法很好的消化吸收,对于茶艺知识中的艺术内涵理解不够清晰,成为职业茶艺师需要面临重重阻碍。应用一体化教学理念,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茶艺知识教学,并让学生参与茶艺实践活动,通过边学边做、学做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掌握专业性技能,并理解这么做的含义,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当今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社会,而茶艺能够让人们慢下来,仔细品味生活,让人们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对于茶艺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大量人员进行补充。1.2改善学校的教学成效。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应用,能够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质量,扩大生源的同时,能够与企业进行对接,提高学生的成材率与就业率。高职院校需要对茶艺教学书刊进行针对性改造,优化教学路径,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3],提升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树立学生的职业责任心。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进行对接,了解企业对于学生的需求,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制定教学策略,结合一体化教学理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进行有效结合。一体化教学理念能够有效提升茶艺教学的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能够开阔视野,了解社会对于茶艺师的最新要求,鼓励学生提升对于茶艺的理解,与企业实现对接。学校可以举办茶艺的有关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1.3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茶艺教学并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单纯为了教学喝茶的方法,而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并反映出学生的个人修养[4]。茶艺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我国的茶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读书人的心头好,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象征。学生需要了解茶艺的有关知识,并进行知识的沉淀,在茶艺的实践操作中能够代入自身对于茶艺的感悟。在传统教学中,存在重视理论不重技能的问题,没有让学生参与到实践当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应用一体化教学理念,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茶艺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茶艺操作的动作美,让顾客不仅能够喝到可口的茶饮,还能够欣赏到美妙的茶艺术。一体化教学理念能够促进学生均衡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1.4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现代企业尤其是服务业中对于专业性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应用,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在传统的职业高校教育中,存在重视理论忽略实践操作的情况,当学习茶艺的学生进入企业后,普遍出现动手能力差的情况,需要经过漫长时间的培训,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一体化教学理念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能够进行知识体系的再构建,从企业的角度,提供企业所需的人才。企业可以与学校进行合作,在学校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并让学生在学校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在校时能够到企业进行实习,毕业后即刻投入到工作岗位中,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企业可以安排学习内容,并与教师进行沟通,帮助学生提升个人价值。

2.茶艺教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茶艺教学深度不足。在高职院校中,教师的专业化教学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学中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但没有重视学生个人修养的提升,对于茶艺教学存在教学深度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往往存在重视泡茶程序的问题,忽视了茶饮的品鉴工作,不重视培养学生对于茶叶的认知能力,没有重视茶艺表演人员的礼仪训练。学生理论知识学了很多,但反映在现实中,却经常出现无法选择好品相的茶叶,茶叶冲泡水温不足等问题,尤其是部分学生无法从顾客的角度看问题,茶叶冲泡后没有调节到合适的温度,就让顾客服用,或是没有重视茶叶冲泡的礼节,只关注表演的动作,导致茶艺表演流于形式,影响顾客的感官。教师需要深挖茶艺教学的深度,引入中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让学生能够了解茶艺方方面面的知识,避免学生的茶艺学习流于表面,甚至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2.2茶艺教学方法单一。受限于高职院校的自身条件,以及教学经费的影响,高职院校的茶艺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部分高职院校,信息化程度不高,讲课很少用到多媒体,而是使用口头传授的方式,教学方式较为抽象,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无法结合视频、图片等方式,将茶艺教学的实际操作逐步呈现出来。除此之外,教学经费的影响更为致命,在茶艺教学的实践操作环节,需要学生冲泡茶饮,并观察冲泡的过程及效果,经费问题会影响茶叶的质量,茶叶长期在低端领域徘徊,会影响学生的眼界,无法冲泡出高等级的茶饮。教学经费还会限制泡茶的容器,茶具仅包括紫砂壶、玻璃杯等,难以满足学生的茶艺表演需求。学生不理解茶叶的类型,不能冲泡出高等级的茶饮,无法进行茶艺表演的创新,这些因素会严重限制学生的职业发展,影响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3茶艺教学评测困难。茶艺教学的评测较为主观,评测的方式不够统一,不同企业对于茶艺的要求也不一样,影响学生的茶艺发展。在高职院校中,受到经费的影响,学生的日常练多使用普通品质的茶叶,甚至不用茶叶而是进行模拟操作,学生接触到高级茶叶的机会较少,在评测时需要使用到高级茶叶,而学生的练习机会较少,大多会采用考前突击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评测的过程中,教师大多采用理论测试辅以实践测试,其中,理论测试考验学生的知识储备,而实践测试则较为主观,虽然使用表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打分,但教师的感官会影响评测的结果。而在不同的企业中,对于茶艺师的要求也不同,有的更重视茶艺师的语言艺术,希望茶艺师能够更好的推销茶叶,有的则重视茶艺师的个人形象,专业操作能力只是点缀,高职院校的评测结果无法适应企业的需求。

3.一体化教学理念在茶艺教学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3.1优化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在高职院校茶艺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一体化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明确教学的目标,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茶艺知识的基本内容,了解茶艺、茶道的概念,知晓茶文化的悠久历史,为学生掌握茶艺技能打下坚实基础。在茶艺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进行拆解,提升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在基础知识上,教师可以教学进阶知识,包括泡茶的程序、茶叶的识别、茶艺师的服务策略等,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茶具和茶叶,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教师还可以引入企业管理制度,解说茶艺礼仪,并让学生尝试进行创新,融入自身的感情,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的茶艺走上新的台阶。3.2结合信息技术,降低学习难度。在现代化社会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刺激学生的感官,开阔学生的视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茶艺。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工具,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理清教学的路径,找到茶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并与教师进行实时沟通。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由浅入深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在网上搜集资料,寻找各种视频、图片信息,查找适合茶艺的背景音乐,在视频中,学生能够看到流畅的茶艺展示流程,了解专业化的茶叶冲泡方法,而在图片中,能够看到不同茶叶间的区别,以及茶叶冲泡的流程图,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背景音乐的应用,能够为学生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3.3加强校企合作,适应社会形势。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大,而企业也出现严重缺乏专业性人才的情况,应用一体化教学理念,能够加强学生与企业间的对接能力。企业可以与学校进行合作,由企业列举出对于员工的基本需求,并让学校培养出专业性的人才。不同企业对于茶艺师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有的要求茶艺师拥有较高的专业化操作能力,有的要求茶艺师具有优秀的沟通能力,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推荐人才。学校可以让在校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将掌握的茶艺基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茶艺技能、茶叶生产加工知识、茶叶营销技巧,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茶艺表演当中。企业还可以与高职院校合作,举办茶艺比赛,寻找专业人才,了解在校学生的茶艺水平,观察学生的创新能力。

4.结语

在高职院校的茶艺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一体化教学理念,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结合信息技术、加强校企合作、重视实践操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个人修养,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苏巧雯.“一体化”教学方法在“茶艺”课程中应用初探[J].经验交流,2018,8(21):20-21.

[2]韦玮.茶艺课在中职的教学探索及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7,11(31):65-76.

[3]吴航.高职茶艺职教的特点及教学方法[J].文学教育,2018,8(29):31-32.

茶艺表演知识范文篇4

关键词:茶艺表演;形体与音乐艺术;研究

引言

现阶段,茶艺表演被人们关注,作为相关研究人员,更要深入实际,总结有效的工作实践,以提高对于茶艺表演的深刻理解,从而为构建完善的茶艺表演艺术提供有效保障,希望本文的进一步研究,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1对于形体和音乐的综合说明

茶艺表演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主要有形体和音乐常识,但是,普通的舞台表演和茶艺表演之间具有一定的区别,茶艺表演中的表演是围绕茶艺进行的。因此,在针对茶艺表演中的形体和音乐进行创造和设计时,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二者之间的区别以及联系,很好地明确各自所处的艺术范围,而茶艺表演的音乐和形体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建立在茶艺表演的特征之上,那么最终所呈现出来的表演形式,就脱离了茶艺这一核心本质,难以将完整的茶艺艺术呈现给观众,参与茶艺表演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且重视可能会影响茶艺表演顺利进行的各个因素。优雅精致的生活态度不仅是茶艺的中心思想,同样也是茶艺表演想要传达的生活心态,因此,在表演进行的过程中,通过肢体动作将其优雅精致的生活意识形态良好地传达出来,促使其良好的意识形态能够感染到观众。影响表演进行的因素有很多,音响、背景、材料等等,从而促使其能够发挥其作为茶艺表演的辅助作用。形体艺术指的是人的一种人体姿态表演形式,舞台上的形体艺术采用夸张的形式将人的态度和情绪通过肢体摆动具体地展现出来,由此可见,表演者的形体艺术对于茶艺表演良好进行具有关键性作用。

2茶艺表演中形体语言的美学意义

形体语言在茶艺表演中所凸显出来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可塑性、可视性以及交际性,通过将这些特点进行良好的融合和设计,促使形体艺术在茶艺表演中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但是,茶艺表演中仅仅有形体艺术是不够的,还需要茶艺表演中的音乐艺术的补充,从而促使茶艺表演最终呈现的形式是完整的,具有美感的。茶艺表演中的形体语言所具有的美学意义寄托在以下三点:第一,茶艺表演中的形体语言和音乐选择要具有一致性。从茶艺表演中的音乐节奏,音乐旋律与形体语言,表演情境与形体语言之间的关系入手,促使形体语言和音乐选择能够实现良好的融合。茶艺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形体语言和表演内容融合为一体,例如,茶艺表演内容整体倾向于轻松愉悦的氛围,所相配合的形体语言也要具有舒展、轻快的特点,从而促使音乐和形体语言之间进行良好的协调,完成一场相对契合度高的茶艺表演。第二,茶艺表演中的表演舞台和形体语言能够实现良好的融合。茶艺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在规定的表演舞台上,在音乐和自身形体语言的配合下,传达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最终呈现出一场精彩绝伦的茶艺表演。这就需要表演者促使自己的表演形式符合舞台特点,尤其是在单人表演的过程中,针对表演者对舞台的掌控力具有更高的要求,要求其能够通过精炼、大气的形体语言,同时也要充分展现表演内容中想要表达的中心情感,从而促使舞台、音乐、形体和情感之间通过表演者能够具有一个连接点,确保茶艺表演能够顺利的进行。第三,茶艺表演中形体语言和观众所在趋于一致。茶艺表演整个过程就是表演者给予,观众接受;观众给予,表演者接受,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表演氛围是很重要的,通过自己的表演形式让观众产生同感,促使其参与进来,只有与观众具有良性的互动才能促使整个表演获得成功。每个茶艺表演者通过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方式都不尽相同,在一些细节部分的处理也具有细微的差距,例如,表演者在上台时通过微笑,挥手等方式与观众打招呼,之后通过眼神示意观众表演即将开始,音乐开启,表演者再通过流畅的表演,与观众进行茶艺文化的沟通,音乐帮助表演者找到表演内容中具有的情绪,同时也帮助观众寻得感情认同,在二者不断的互动和沟通下,促使整个表演氛围得到良好的保证。

3对于形体和音乐的选择

表演者通过表演呈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态度,主要是在选择的音乐和形体语言帮助下完成的,这就说明了最终所呈现出来的表演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演者对于表演内容的理解和态度。因此,为了促使茶艺表演中所涉及的复杂情感和文化内涵能够很好地被呈现出来,需要参与茶艺表演的人员对于表演作品中具有的历史背景以及精神内涵有深刻的了解,深入分析作者投入到作品中的感情和情绪,再为其匹配相适应的音乐效果。音乐和形体之间的良好融合是表演艺术中的最高崇尚。以对联为例,只有上下联对仗工整,才能凸显这一对对联的价值,缺一不可。茶艺表演的音乐和形体的艺术形式,需要将其建立在表演内容和观众情感的基础之上,而真正意义上完整的作品能够做到二者缺一不可,并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完整的形体艺术并非一日促成,是需要长时间地尝试和改善作为基础工作才能完成。在实际舞台训练的过程中,针对具体形式下的茶艺表演明确具体的表演要求,从而对自身的形象和表演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从而促使自身在长时间的练习和完善的过程中,能够为舞台呈现一个适合茶艺表演,符合表演形式的自己。形体训练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形体训练的主体能够长期坚持训练,如舞台表演专业训练,服务行业的程式化工作训练。形体训练不单单取决于身体上相关的训练,体质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形体训练想要达成一个健康、美丽的形体,是要坚持以生活和娱乐为出发点的长期训练。由此可见,现实的形体训练不应该被规范到某个范围内,而是应该根据其身体状况。以音乐作为形体训练的辅助工具,能够给训练者一种感官上的满足,从而有效增强形体训练的效果。

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唱歌的方式为自己舒缓压力,减少了疲惫感,从而促使其形体训练得到了保证,音乐素养也得到了有效的增强。训练的初始阶段,可以以音乐作为训练中心,形体作为辅助;训练中期,促使音乐训练和形体训练融为一体,共同进行;训练的后期,将形体作为训练的核心部分,音乐训练作为辅助存在。这种方式的训练,从旋律、基本功等作为切入点,促使训练者在训练的过程中逐渐的意识到音乐素养和形体语言的培养和训练的本质含义,从而促使自身能够从根本上接受并享受这种高度综合训练。但是在表演过程中表演人员过于在意形体对于情感的展现能力,从而忽视了艺术氛围其本身所具有的渲染能力。

4对于形体和音乐的充分融合

舞台表演如果没有音乐作为辅助,那么这场表演注定不会成功,因此,人们往往能够创造出相应的音乐形式来贴合自己的表演形式。表演过程中,形体上的表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音乐对其的托举,当人处在音乐的氛围中,会不自觉地被它所感染,精神系统在音乐的渲染下产生相应的变化。例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一段轻松愉悦的音乐,心情不自觉地就会感到轻松、开心,而如果是律动性比较强的音乐,人的身体也会不自觉的跟随其节奏律动,这种情况并没有经过大脑认真思考,而是仅仅在神经中枢感受到而产生的下意识反应,这种自然形式的影响,为人们增添了一种随心所欲的愉悦。人们在进行音乐和形体展示时,会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现实情况结合其中,从而为艺术增添了一份烟火气息,通过生活影像和生活元素之间进行良好的结合重叠,促使艺术形式的生活美感具有了更为良好的展现。茶艺表演者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达到了一定程度后,所能表现出来的表演形式会自然的形成一种文化艺术。然而,如果对茶艺术的了解不够深刻,那么,他所能表现出来的仅有单一的形体艺术,这场表演的核心意义就不复存在了。甚至于有些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是由《好汉歌》等气息比较浓厚的音乐来完成的,这种音乐本身与淡雅清静的茶艺术有着难以融合之处,表演自然就受到了损害。结束语总之,为提高茶艺表演艺术传承能力,要深入挖掘其艺术价值,要不断开拓与创新茶艺表演内涵,从而保障茶文化进一步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晓丹.浅谈茶艺表演中的形体与音乐艺术研究[J].农家参谋,2017(23):312.

[2]冯燕.茶艺表演中的形体与音乐艺术分析[J].福建茶叶,2017,39(08):78-79.

茶艺表演知识范文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茶艺课程教学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也带动了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酒店业的发展。酒店业作为提供多个项目的服务性行业,茶室、茶吧、茶馆等茶文化休闲场所在我国高星级酒店中逐渐兴起,因而对懂茶艺的酒店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茶艺也已成为许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课程的必要性

(一)是适应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我国是世界上种植茶叶面积最广的国家,也是茶叶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和出口量世界第三的国家。中国茶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酒店行业的发展,茶文化在酒店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如2014年3月,我国首家茶文化主题酒店———峨眉山雪芽大酒店在成都正式开业,从软硬件两方面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底蕴发扬得淋漓尽致。此外,在酒店中设置茶室、茶吧等服务设施更是常见。可见,为进一步推进茶文化在酒店业的发展,丰富酒店的服务内涵,需要既懂茶,又懂酒店行业服务技能的人才作为支撑。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适应市场的需求开设茶艺课程,学习茶文化以及泡茶的相关技艺,以适应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是提升酒店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需要。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艺和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茶艺是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茶道是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是茶文化的最高境界[1]。中国茶道的核心是“廉、美、和、敬”,并兼具儒、道、佛三家之美。通过对茶艺这一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学习相关的茶文化基础知识、不同茶类的泡茶技法等,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个人气质和修养,提高其综合素质,达到外塑形象、内修素质的效果。此外,学生还可以考取茶艺师资格证,增加茶文化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其专业素养,为其今后进入社会以及更好地服务酒店行业奠定基础。

(三)是完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的需要。酒店管理专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学习经济管理基础理论,酒店、餐饮、客房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具备酒店管理和服务能力。茶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酒店行业重要的产品之一。高职院校开设茶艺课程,有助于该专业学生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中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增强学生在茶艺方面的基本技能,也有利于促进整个酒店学科体系更加完善。

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的设置

(一)教学目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劳动者。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茶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茶具的使用方法、茶叶的鉴别、六大茶类的基本泡法、茶艺表演、茶艺馆经营管理等知识与技能,增强其职业技能,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审美情趣,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高星级酒店及茶艺服务企业对茶艺人才的需要[2]。

(二)教学思路。茶叶课程教学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结合,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专业性,遵循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着重于服务技能的培养,如茶艺表演、茶艺冲泡和茶水服务等,使学生掌握茶事接待服务知识、岗位业务流程与操作技能,并加强相关技能的练习,提高专业技能。另外,还应注重茶文化以及茶叶知识的介绍,以更好地为客人提供茶事服务。此外,还可通过以赛促学、以考证促学等方式,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参加茶艺技能大赛和争取获得中高级茶艺师资格证书。

(三)教学内容。茶艺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为专业服务的特点。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将茶艺与席间茶水茶点服务、会议茶水服务等服务项目相融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共计48学时),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第一,茶文化概述。主要包括茶叶的起源、茶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茶道与茶艺、民族茶俗等内容。第二,茶叶知识。主要介绍茶叶的分类、加工、贮存、鉴别以及中国十大名茶。其重点在于根据茶叶的制作工艺,掌握六大基本茶类以及茶叶品质的鉴别,以便于日后为客人介绍茶叶。第三,茶叶基本冲泡。本章在掌握茶艺礼仪的基础上,学习茶具知识、用水知识以及泡茶的相关技法和程序,以期学生能学会依茶类挑选茶具、泡茶用水、冲泡时间、冲泡水温以及冲泡次数等,并掌握绿茶、红茶、乌龙茶的泡茶技艺。本章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以实操为主,课时约15个。第四,茶艺表演与茶席设计。在掌握基本茶艺冲泡的基础上,进行茶艺表演和茶席设计的创作,使学生在自创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茶艺。第五,茶与健康。主要介绍茶的主要成分、保健功效以及如何科学饮茶,通过学习可以在今后的茶事服务中为客人解惑答疑、推荐合适的茶叶。第六,茶艺馆服务与管理。此模块的内容主要包括茶艺馆的类型、茶艺馆的经营与创新、茶艺馆的服务流程及操作规范等。

(四)教学方法。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茶艺课程内容较为精简,可操作性强。课程的茶文化概述、茶与健康、茶艺馆服务与管理三个项目的内容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以讲授法为主;而茶叶知识、茶叶基本冲泡以及茶艺表演与茶席设计这三部分内容以实际操作为主,主要以教师示范法、学生小组练习法为主,强调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操作兴趣。在茶艺的实践操作教学中,注重环境的营造,辅以茶艺音乐、插花、焚香、服装等方面进行相互配合。

(五)教学手段。本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教学所需的文字、图片、音乐以及视频资料等进行整合,使相关知识更加生动、快捷地展示给学生;通过情境化的实践教学,以小组为单位,举行茶艺基础知识竞赛以及茶艺冲泡技能比赛,并进行茶艺表演以及茶席设计自创比赛,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课堂增添活力。此外,还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利用课余时间走进茶馆、茶叶店、茶厂等,亲身体验茶叶的采摘、加工制作、茶叶冲泡以及茶馆经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其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学生对茶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作业与考核。作业与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工具。茶艺课程的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学生自己设计一次下午茶、自创调饮茶、以小组为单位自创茶艺表演、以小组为单位的茶席创意设计等,主要锻炼学生的操作和创新能力。在考核方面,采取日常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其中,日常考核主要在每个章节结束之后,主要巩固学生所学,同时检测其学习效果。期末考核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两个部分,其中理论知识考试采用笔试的形式,占总分数的40%,主要检测学生对茶文化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操作考核占60%,主要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基础茶类的冲泡演示,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识茶、泡茶和品茶。

作者:黄素云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参考文献:

茶艺表演知识范文篇6

关键词: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1茶艺基础课程思政发展的教学现状

伴随近年来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诸多酒店转型升级,为满足现代人的精神层面需求,许多酒店均开设茶馆或茶室,对茶艺相关工作者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对此,我国各大高校及高职院校均开设茶艺基础课程,以此满足市场人才需求。但当前茶艺基础课程教学,主要以茶艺知识、茶艺表演技能为主导,并未顺应立德树人的德育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茶艺教学贴合度较差,课程思政教学发展面临诸多困境。首先,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定,过度注重能力而忽视德育教育。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程中,强调茶文化知识学习,通常基于就业导向下,为学生传授多样化的茶艺知识和技能,以增强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教师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缺少清晰德育教育目标的指引,导致教师并未深入挖掘茶艺技能蕴含的思想政治知识,难以利用茶艺基础课程教学,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道德观,很难发挥课程思政的德育教育功能。其次,对茶艺基础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深度不足,导致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融合较为生硬化,削弱学生的接受度。当前部分茶艺基础课程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并未准确把握思政教育内容,德育教育意识匮乏。针对茶艺基础课程中,蕴含的茶文化发展历史、茶道精神、茶艺技能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的深入度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课程思政育人作用。部分教师虽树立课程思政教育意识,但教学实践中却不知如何开展,即便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但采取了生硬化的融入方法,使课程思政教育十分生硬,难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最后,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形式单一化。当前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通过讲故事、讲案例的形式,为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外的活动形式匮乏,导致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较差,且难以在实践中内化思政知识,理论与实践衔接度不足。正因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效果不理想,难以发挥德育协同育人作用。

2茶艺基础课程思政发展的教学基本原则

2.1融合原则

在开展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在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良好道德品质。茶艺基础课程中蕴含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教师需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和内涵,选择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的教学方式方法,继而潜移默化的为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满足当代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发挥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对此,应遵循融合原则,将思政元素与茶艺知识、茶文化深度融合,为课程教学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2.2多元引领原则

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是师生之间在茶文化交流、茶艺表演的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的茶文化素养与茶艺专业技能,为学生构建知识与情感交流渠道,进一步拓展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多元引领的基本原则,在传授茶艺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增强学生专业认可的同时,以茶文化、茶道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国情怀、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课程思政育人实效性。

2.3联动原则

在联动原则的指导下,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成效,充分发挥联动效应,以达到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课程作为平台,组织课堂内外的联动活动,如茶艺表演、茶艺比赛、茶文化知识竞赛、茶文化节等,使学生课程思政知识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内部,而是与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相融合,拓展课堂教学于校园实践、社会实践,构建大思政的教育格局,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发挥课程思政的引领与示范作用。

2.4体验原则

基于茶艺基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过程中,需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利用茶艺表演、制茶、泡茶、品茶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强化认知、行为与情感体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引领学生的价值观。换言之,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不能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茶艺基础知识相融合,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多样化实践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在实践中培育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

3基于茶艺基础课程思政发展的教学实践策略

3.1重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在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教师,需对教学大纲重新修订,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地位,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价值引领,与教学大纲充分融合。茶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分别包括初识茶艺、识茶选茶、茶叶冲泡、茶艺礼仪、茶艺实践等内容,由于是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过度,遵循由浅至深的过度原则。结合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意识与四个自信、责任担当、家国情怀、道德修养等,均纳入教学大纲体系,实现知识与技能教学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茶文化素养,实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基本目标。在带领学生了解茶文化、茶艺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传统茶文化的热爱、学习热情,继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唤醒学生内在的茶文化传承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茶文化熏陶下,教师为学生讲解茶界名人故事,在探讨交流中,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在种茶、制茶、茶艺的过程中,为学生渗透工匠精神,使学生领悟茶道内涵,懂得茶艺礼仪,塑造学生健全完善人格,培育廉、和、敬、真、善、美等优良品质。在茶叶冲泡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并体验多样化的冲泡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增强大学生审美情操。在茶艺解说、茶艺设计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在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使茶艺与思想政治育人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知茶、泡茶、品茶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茶艺技能和茶文化素养,继而积极主动传承中国传统茶文化,为茶文化的当代振兴和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3.2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设计对课程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在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前,教师需要做好教学内容的整合、归纳与科学合理设计,将茶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知识、技能与价值相互融合,促进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不断拓展延伸,深化学生的认知与理解,打造符合当代大学生茶艺学习特点和规律的教学内容,培育学生爱国情怀、茶文化传承意识、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因此,在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挖掘与整合的过程中,茶艺基础课程教师需注重深度挖掘,灵活运用,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温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融入茶艺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其价值引领的作用。例如,在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行茶艺礼仪的形式,营造课程教学的良好仪式感和氛围感,提高学生对茶艺礼仪的认知和掌握。在茶艺活动的过程中,茶艺礼仪至关重要,是在敬茶、饮茶的过程中,体现对朋友、长辈的尊重和敬意。所以,教师将茶艺礼仪融入每堂课程教学开始部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发挥茶文化及茶艺礼仪的感染作用,增强学生的茶文化素养。

3.3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需实现全程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性和有效性,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对此,教师可以运用混合式、体验式、任务驱动式、讨论式、自主学习法等方法,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形式。例如,在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样主体活动,以“茶之印象”主题分享活动为例,教师课前引导学生采集有关茶的古诗词、歌曲,并调查自己家乡人民喜爱的茶叶类型,在课堂中以演讲形式分享。在此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调查与了解中,感受中国传统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茶文化自信。再如,组织知茶、爱茶的主题活动,以家国情怀教育核心,利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指导学生查找名人足迹的相关资料,特别是陆羽的《茶经》,以及茶叶泰斗吴觉农留学回国后,采取的实业救国、科技兴茶等突出贡献。在茶艺基础课程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了解名人事迹,塑造自身正确三观,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自觉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和责任。与此同时,专业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中国茶道精神,使学生感悟心得,适时融入思想道德与品质教育。如茶文化中包含诸多道德修养方法,“克己”、“慎独”、“内省”等,在学生感悟和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乐观、节俭、敬爱、正直、朴实的良好品质。除此之外,结合差异化的教学内容,针对性选择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譬如在种茶、采茶、制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种茶、制茶的相关视频,选择茶文化非遗传承人的制茶视频,使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感悟其中的工匠精神,以及认真专注的良好道德品质。在泡茶的茶艺主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讲解,并提供体验泡茶的机会,不仅要学生掌握泡茶技艺,更重要的是体会泡茶心得,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从一次一次的练习中,逐渐形成完整的泡茶手法,在茶叶的清香中,逐渐平复心绪,整理自己的情绪。通过泡茶实操与茶艺表演活动,能够培养学生不畏挫折、吃苦耐劳良好品质,以及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操,发挥茶艺基础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3.4增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在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对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作用。对此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高校方面需打造一支具备德育意识和能力的高质量师资队伍,进而保证茶艺基础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发展,真正实现协同育人目标。高校层面需做好科学规划与设计,针对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求对广大茶业基础课程教师展开专题培训,主要围绕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和模式,提高茶艺基础课程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知。与此同时充分发挥高校教研室的作用,引导茶艺基础课程教师与思政教师定期展开教学研讨,实现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探讨与集思广益,共同针对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提出意见和想法,真正实现教科研协同发展,为茶艺基础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提供有力保障。除此之外为有效提升茶艺基础课程,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仅依靠外部培训远远不够,需增强茶艺基础课程,教师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德育自觉性,利用教学之余积极展开课程思政的学习,保证自身掌握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和方法,能够灵活挖掘茶艺基础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继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会达到协同效果。

3.5组织丰富第二课堂活动

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为实现学生思想与价值观念的引领目标,依靠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很难实现。对此,专业课教师需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中,感悟茶文化内涵、掌握茶艺基础知识。例如,茶艺基础课程教师可以定期举办茶艺比赛、无我茶会、成人茶礼仪等第二课堂活动。在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茶艺比赛为例,其能够激发学生的求胜心理,继而积极热情参与学习,了解茶艺表演的基本流程、操作,真正在茶艺表演的体会中,解读精、和、雅、敬的内在含义,巩固课堂教学成效。在“无我茶会”中,为学生传递茶文化精神,使学生在泡茶、品茶的过程中,能够收获生理层面以外的满足感,包括与自然的和谐相互等。继而专业课教师则可引导学生,与人和谐友善相处,秉持宽厚、仁爱的胸怀,多关爱他人。在大学生18岁的时间节点,组织成人茶礼仪活动,使学生掌握成人之间茶的礼仪,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明确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通过积极努力学习,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人才。

3.6优化课程思政考评体系

在创新茶艺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关键在于融入思政元素考核评价指标,在考察学生学习成果的过程中,从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维度着手,构建多维度的考核评价体系。在选择考核评价方式时,融合结果评价、过程性评价、动态化评价方法,构建与大学生成长特点相匹配的发展性考核评价方法。通过考察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以价值情感评价了解课程思政育人成效。例如,在结果性考核的过程中,教师可采取主题抽签时考核方法,其中包括茶席、泡茶、解说、表演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各项技能,才能完成结果考核,促进学生关注热爱茶文化,成为茶文化的当代传承者。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茶文化经历悠久历史发展,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休闲是自古以来的传统,茶在交往中是礼仪、文明的化身。加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弘扬,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因此,在茶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应积极挖掘茶文化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学生修身养性、感悟人生哲理,树立正确三观,成为传统茶文化的传承者。

参考文献:

[1]梁慧.酒店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以中华茶艺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2(02):154-156.

茶艺表演知识范文篇7

关键词:茶艺课程;开展策略;课外机制;多媒体教学;文化诠释

在互联网背景下,整个茶文化有了新的展示方式和途径,特别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成熟应用,让茶文化与时代特征之间实现了深度融合。可以说,正是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与推动之下,多媒体教学活动,也逐渐发展成为教学的突破点。基于多媒体软件的茶艺课程设计,也为茶艺教学体系的优化安排与教学设计优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文化诠释与精神传递:茶艺课程的内涵特点分析

茶艺课程是以茶艺知识和文化为主要信息的教学活动,在该课程中,既是对传统茶艺的生动传承,也是对学生茶文化和茶艺知识的有效普及与推广。开展茶艺教学活动的价值是多样化的,其已经突破了单一的文化知识展示局限性,通过对学生关注点和学习视野的充分融入,进而彰显了茶艺的艺术特性、文化机制,乃至情感引导等等。对于茶艺课堂来说,良好的课堂教学,既是传承茶艺的重要平台,也是基于时代基础上的教学体系呈现。因此,在当前茶艺课程教育活动中,如何让茶艺教育与学生理解与认同之间,形成最佳匹配与融合,就发展成为该课程教育的重要目的。与普通的教育活动所不同的是,茶艺课程应该是一种极其生动形象的教育机制,茶艺课程设计风格中,要注意凸显课堂的趣味性与多样性,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都是当前优化茶艺内容传递的关键。茶艺课程中,包含了丰富的茶艺文化元素,其中也集中诠释了系统化的艺术内涵。茶艺表演过程中,其中所诠释的美学情感,以及表演时的艺术特色,都是茶艺文化展示的重要内容。茶艺活动中,从饮茶方式,再到其中各项要素的选择,都必须注重诠释茶艺活动的特征。当然,对于茶艺来说,在开展该教学活动时,除了要注重理论上的展示和文化上的引导,更要注重茶艺表演实践,特别是要通过向学生综合展示,该实践活动的特色与精神内涵,进而实现该教学的本质目标。

2时代诉求与学生关注: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背景认知

在现代科技成熟发展影响下,随着电脑、智能设备的广泛普及,老师的教学与备课过程,实现了本质性变化。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再像以往一样开展教学活动。教学革新已经成为重要的时代特性。比如在以往教师准备教学内容时,更多依靠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素材来准备教学内容。而今天,在互联网影响下,老师在搜集教学资料与信息内容时,可以使用电脑从网络渠道中,综合文字信息、音频和视频等多种信息来制作教学课件。通过老师自身的用心体会和精心准备,从而实现教学活动的本质革新。当然,老师使用各种多媒体工具向学生讲述电子课件时,也让学生自身的学习过程实现了根本性变化与颠覆。从学生角度看,当前学生在接触和了解知识内容时,已经不再从单一的书本或者课堂来获取知识内容,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渠道。结合多媒体教学的价值内容看,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生动诠释和形象表达,从而让学生能够以一种更加生动和积极的理念认知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客观的看,多媒体教学是通过发挥技术设备与软件资源,所实现的教学创新与变革。同时,该教学也是与时展相匹配的教学机制,但是我们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机制时,应该注重理性、客观的应用思维。不仅要合理认知多媒体的价值作用,同时也不能只从教学形式上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老师自身必须真正读懂多媒体资源的优势与特征,通过真正改造和理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进而实现多媒体资源的合理应用。

3茶艺课程中多媒体教学活动的应用价值

正是因为茶艺是一种融入了多种文化内涵与艺术思维的教学活动,其中不仅全面诠释了大众自身的饮茶生活习惯,以及大众的美学情感等各种内涵。所以,在教育体系深度创新的今天,选择多媒体这一技术形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生动性与立体性优势,将茶艺知识与多媒体教学体系予以融合,将在切实优化学生了解茶艺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对茶艺课程教学质量的本质提升。借助互联网多媒体这一教学平台,其对于整个茶艺课程教学活动的影响,是多个视角、多种层次的。通俗的看,茶艺课程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集中表现为时代优势的充分发挥,以及开放精神的课堂优势等等,这些内涵通过茶艺文化与具体的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之后,从而能够为学生在线下学习茶艺知识,提供重要的载体与平台。多媒体教学也是一种极为生动且形象的教学模式,与当前茶艺课程教学活动相融合之后,必然能够在具体丰富具体的教学内涵基础上,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时代化的学习意识,乃至分享与开放的学习精神等等,特别是通过学生认可茶艺文化的直观美,从而为实现茶艺教学培养的最佳效果,奠定了本质性基础。在当前社会经济转型、新产业要素日益完善的大背景下,社会出现了诸多全新的经济素材,这对于专业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活动来说,也提出了诸多极为复杂的要求。对于我国来说,虽然教育活动实现了专业设置更丰富、体系更完善的发展与建设,但是,在具体的人才培养活动中,依旧存在各种问题。结合多媒体教学活动的优势与特点看,其中所诠释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优势,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茶艺课程教学的理想效果。

4茶艺课程中开展课外多媒体教学活动的应用策略

在当前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成熟的今天,教学活动中,也出现了诸多全新的情况。特别是教育活动中,信息技术资源的充分应用,以及各种教学理念应用日益成熟,都成为当前茶艺课程教学实现最大价值的关键前提与本质。所以,茶艺课程在优化自身教学方式的今天,如何立足教学活动的技术应用实际,制定备受学生认可,构建反映和诠释学生学习实效的教学机制,就成为茶艺课程教学中的重要要求。在多媒体技术成熟应用与全面发展的今天,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多媒体操作技术,进行相关讲解,同时也在这一基础上,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通过教学理念的合理更新、教学资源的有效丰富、教学形式的真正变革,从而使学生能在多媒体教学应用下,开展自我学习、探索学习。尤其是多媒体作为一种生动、立体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可以综合发挥多媒体的图像、视频等立体化教学资源,从而切实提升学生对茶艺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并且可以为学生借助多个视角来具体学习茶艺文化内容,实现学生学习视野的真正提升,并且有效提升茶艺课程的教学效率。在课外使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茶艺课程教学时,应该认识到其中所包含的内容与应用意义,更多是一种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而不能过多依赖多媒体技术,更不能迷信多媒体,要以理性的态度来发挥该技术的优势和应用价值。以往在开展茶艺课程时,由于未能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融入,从而导致学生理解不足,加上认知能力有限,影响了对茶艺知识内容的理解与应用。结合茶艺课程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实质看,其中着重诠释了精神与文化力量,所以只有让课堂充满直观性与美学特色,才能实现其理性传播。多媒体教学活动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通过老师精心挑选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从而构建了全新的教学机制。比如,学生借助多媒体的方式来学习茶艺课程知识时,可以在课下边学习,边实践、体验,从而实现茶艺课程的理论+实践探索。

5结语

对于茶艺课程教学来说,其不是一种常规性的知识教育活动。作为一种融合了茶文化与茶艺表演的课堂机制。在茶艺课程中,不仅生动诠释了茶文化与现代艺术之间的多元化交流,同时也呈现茶文化的美学特色和艺术化情感等等。特别是茶艺内容的观赏性与表演性,决定了我们不可能依托单一的教材和板书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张忠,毕阳,员建民,等.高校大班制多媒体教学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生物化学理论课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2):111-112.

[2]买托合提•居来提,张媛,居来提•尤努斯.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以《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为例[J],新西部,2017(10):104-105.

茶艺表演知识范文篇8

关键词:学生为主体;混合式教学;《中外茶艺》课程;教学实践

当前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技术正在不断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变革、创新,基于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可以落实素质教育有关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要求,并且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也给中外茶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很多思路,混合式教学逐渐成为教学主流。中外茶艺课程教学教师应该抓住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优势,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程教学工作。

1基于学生为主体的《中外茶艺》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的必要条件

1.1以学生为本原则

当前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意识、地位、态度是开展好中外茶艺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前提。学生只有突出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参与到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中,相反,如果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传递中外茶艺课程教学内容,忽略混合式教学方式的应用,则容易降低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甚至给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带来不利,很难达到事半功倍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效果。而且中外茶艺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的特点是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从而才能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呈现出来。换言之,中外茶艺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需要以学生为本,积极引导学生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否则会影响到中外茶艺课程混合式教学与实践效果。

1.2良好的师资队伍

基于学生为主体的中外茶艺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重视混合式教学方式的应用。同时,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工作开展的保证是学生中外茶艺课程学习拥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因此,学校在中外茶艺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中,应该让课程教学的开展有良好师资队伍作为保障,并将教师教学活动组织者、承担者的优势发挥出来,从而令教师在整个实践教学中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教师在混合式教学实践中需要做好讲解和现场示范等工作,积极帮助学生了解中外茶艺课程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通过自身较强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时刻引导学生提升学习质量。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中,部分学校的中外茶艺课程教学依然存在缺乏良好师资队伍的问题,其部分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有待提升,对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重视不足,最终导致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外茶艺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面临很大困难,其最后的教育效果不理想。

1.3线上线下相结合

中外茶艺课程混合式教学工作开展中,只有具备完善的实践教学场所,才能让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呈现出来,避免让学生的学习局限在课堂,多给予学生更多动手操作和实践学习的机会,从而推动中外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有效展开。中外茶艺课程混合式教学包含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以及校内实践教学内容,还会涉及到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为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应该在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和发展中,将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优化校内外实践教学方式和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持续提升学生在中外茶艺课程学习中的整体水平和能力。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需要发挥网络平台、信息技术优势。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通过线上授课形式,开展中外茶艺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而在线下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带领学生分析中外茶艺课程教学问题、课堂学习问题等,提升学生理论知识联系实践的应用能力。线下教学也可以与校内外实践活动结合,带领学生参观与中外茶艺有关的实践基地,从而使学生可以在线上线下的学习中增强课程学习效率。

2基于学生为主体的《中外茶艺》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价值分析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混合式教学方法应用可以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中可以运用线上线下教学结合、教学情境创设、提炼教育内容等方式,让学生中外茶艺课程学习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同时,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中,教师可以运用动画技术、视频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而且视频教学方式更受学生欢迎和喜爱。混合式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可以贯穿在学生中外茶艺课程学习的课前、课中、课后,通过各环节教学前后呼应、紧密相连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将事先制作好的中外茶艺课程教学微视频分享给学生,然后要求学生通过微视频预习、了解课上所学知识。在课堂互动环节中,教师可以结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或者同学生共同分析预习期间存在的问题。在课后教育阶段,教师可以布置混合式课堂教学学习和巩固的课后作业、在线测试习题,从多角度培养学生中外茶艺课程学习能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可以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令学生真正成为中外茶艺课程混合式学习中的主人,使学生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课堂学习中,提升中外茶艺课程学习能力,可以将所学知识更好的应用在未来实践和工作中。

2.2创新传统育人模式

混合式教学是依托在线平台而开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教师会将课程教学视频到专门的混合式在线网络平台中,除了进行习题嵌入、话题研讨以外,还能对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追踪,从而达到学习进度公开化的目的,起到提醒、表扬、激励、督促学生的作用。网络信息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给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更丰富的软件、资源,并且网络学习监控系统可以帮助教师在混合式课堂教学中提示和引导自觉性欠佳的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基于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工作,可以创新传统育人模式。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利用线上网络平台进行互动,也可以在线下的学习中共同分析中外茶艺课程教学问题、学习问题,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在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为学生布置与中外茶艺课程教学相关的教学任务、习题,要求学生采用在线完成、线下互动交流完成等方式,提高学生任务完成能力和学习水平,逐渐发展学生在中外茶艺课程学习中的总体素质和能力。

2.3可以明确学习目标

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中,教师需要事先在课前准备好导学案,帮助学生明确本次课堂学习需要达到的目标和重点、难点问题,也会让学生结合导学案中的相关任务进行针对性的预习,如有必要可能会附上任务要求和评分细则,使学生具有针对性地在混合式课堂学习中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学习活动。在中外茶艺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确定自我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中外茶艺课程知识,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的各个阶段中增加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认知和能力,使学生在中外茶艺课程混合式教学中取得较好学习成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中,其教学和学习目标是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前提,运用现代化的育人方式和观念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现代化人才。在明确教学和学习目标的带动下,又会使中外茶艺课程教学改革水平增强,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另外,将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融入到中外茶艺课堂教学中,能够达到优化教学的作用,尤其是在混合式教学模式出现以后,对教师教学提出更高要求。教师为了更好迎接挑战,应该运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方式有效优化课堂教学,并增强微视频设计和应用能力,以及新媒体平台推广和使用能力等。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带动下,也会持续增强混合式课堂教学中的育人水平和质量,达到教学现代化发展的目的。

3基于学生为主体的《中外茶艺》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问题

当前中外茶艺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中,应该根据茶艺师资格标准和岗位素质要求,积极优化原有课堂教学发展方式和内容,并重新构建课程教学知识,逐渐培养学生有关茶艺表演、茶艺基础知识、中国茶文化历史等有关的学习内容。在各种类型茶艺和相关知识的讲解中,教师要运用混合式教学方式突出学生课堂学习主体位置,并将混合式课堂教学分为课前、课中、课后、考核等四个阶段,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可以热爱茶艺、茶文化,增强浓厚的学习兴趣。当前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外茶艺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中,依然存在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方式应用不足的情况,并且未能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工作,通常运用灌输式的方式向学生讲解中外茶艺课程理论内容,给予学生学习中外茶艺实践技能的机会较少,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即使部分教师在中外茶艺课程教学开展中,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但是应用方式相对单一,只是采用视频讲解、案例分析的方式,要求学生学习中外茶艺课程内容,未能在课前预习、课中学练、课后巩固、课程考核多个环节中发挥混合式教学优势,最终造成课程混合式教学效果不佳。

4基于学生为主体的《中外茶艺》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策略

4.1课前预习环节

教师可以结合中外茶艺课程章节内容和知识点,为学生制作获得贴合课堂教学的微视频、教学课件,对照中外茶艺课程教材内容,让学生参与到课前预习环节中。学生通过教师课程平台的教学任务展开预习,学生在预习环节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看视频内容或者观看与红茶、绿茶等茶艺表演相关的视频,并自主学习、归纳中外茶艺和茶解说词的概念、作用、要点等。学生预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视频内容和网络资源绘制有关中外茶艺课程学习的思维导图,然后上传至平台,或者通过网络平台完成课前测试,提升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中的学习水平。教师需要对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和课前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然后结合相关数据具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

4.2课中学练环节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和课前预习知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通过小组探讨、同桌探讨的方式分析课前测试环节暴露的问题。在课堂学习和练习环节中,教师可以具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送和讲授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掌握中外茶艺课程学习的概念、特点、内容等,使学生可以自行解决课前预习中的凸显问题,增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结合中外茶艺课程网络化视频、教学资源与学生一起归纳中外茶艺课程学习的知识、结论,增强学生对主体明确、逻辑连贯、意境优美等中外茶艺课程知识的认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茶艺课程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在讲解完相关课程知识以后,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在线完成中外茶艺课程的线上测试任务或者习题,通过课堂随堂测试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学生完成任务期间可以通过小组全员参与的方式解决问题。小组成员完成相关任务以后,教师可以进行线上打分,也可以运用雷达图综合评价学生整体学习情况,让课堂学习和练习环节质量有所提升,全面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

4.3课后巩固环节

混合式教学方法在应用中,为凸显学生课堂学习主体性,教师应该在中外茶艺课程教学中,重视课后巩固环节,从而通过该环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综合成果。一方面,在课后环节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资源库增加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且可以引导每位学生录制与中外茶艺课程学习有关的表演视频、互动视频,然后上传至课程平台。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职业能力考核标准,对学生的表演视频或者互动视频进行打分,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成果。如果部分学生的得分较低,教师需要运用课程平台对学生进行线上的单独指导,以此强化整体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成绩优秀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或者视频内容上传至社交媒体平台或是直播平台,从而令更多人了解茶知识、感受茶艺之美,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能提升技能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外茶艺课程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课堂学习情况、自身学习能力进行总结,然后将总结好的内容上传至网络平台,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总结进行打分,进而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在中外茶艺课程学习中的实际能力,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和能力。

4.4课程考核环节

混合式课堂教学中,课程考核环节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中外茶艺课程学习中的实际结果和能力。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教学特点设置多项评价指标,将评价指标贯穿到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巩固的三个阶段中,或者运用职业资格标准让评价与考核工作更加合理、全面。在课程考核环节中,可以对学生的思维导图绘制、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打分,也可以结合学生课前测试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小组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或者自主分析中外茶艺课程学习的相关知识,在落实课程考核工作中,可以将课程考核与学生自主分析、小组合作学习之间结合,然后通过师生评价、学生自主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打分。课后考核环节也需要发挥传统期末考试、茶艺表演、中外茶艺知识分析考核的优势,进而使学生的课堂考核是全方位的,提升学生在课程考核环节中的学习质量和综合能力。

5结语

基于学生为主体的中外茶艺课程教学,教师应该将教学任务与混合式课堂教学方式结合,并且做好学生课前预习环节的教学引导工作,使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提升学习主体意识和地位。在课中学习和练习环节,教师应该加强混合式教学设计,以及通过课后巩固环节、课程考核环节持续培养学生在中外茶艺课程学习中的学习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娜,王魁.互联网背景下茶艺课程教学融入创新教育初探[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03):132-134.

[2]楼帆.浅谈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中职旅游专业茶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茶艺加工,2018(03):81-84.

[3]李文雯.茶艺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研究——以行茶解说词的创作为例[J].福建茶艺,2019(06):53-54.

[4]高菲.“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传统“师徒制”茶艺教学的创新路径[J].普洱学院学报,2019(04):99-101.

[5]魏颖,杨雯雯,任萌萌,李雪.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对接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研——以《中国茶艺》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20(04):74-76.

茶艺表演知识范文篇9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课程;茶艺实践课程;教学必要性;人文价值

整体而言,随着当前社会大众生活理念的不断优化,如今民宿、星级酒店、主题酒店等等,成为大众生活品质提升的显著标志。因此,面对当前大众的生活诉求,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就成为满足这一诉求的重要要求。

1当前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与创新的时代背景分析

随着现阶段大众生活认知不断成熟,无论是酒店经营的数量,还是酒店经营的规模,都实现了成熟发展。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其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提升,庞大的人才需求量,所需要的不仅是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更重要的是根据时代需要,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思维。因此,在当前酒店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有完善的教学元素,更需要体系化的教学思维。随着当前大众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大众自身的消费习惯,已经由注重价格升级为关注消费活动的品质,所以在选择具体的入住酒店过程中,住宿的价格对大众消费行为的影响逐渐缩小,大众所关心的更多是酒店住宿的品质内涵和实际体验感。因此,在当前酒店经营过程中,要结合大众自身的客观需要,培养出大量满足时代需要的综合性人才。事实上,在当前酒店经营过程中,想要走出“差异化”之路,实现整个经营机制的全面创新,就必须注重融入多种元素,构建系统化的酒店经营思维。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在培养时,必须要结合时代特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实现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与创新。

2茶艺实践课程的具体内涵认知

与其他教学体系完全不一样的是,茶艺实践课程中,是以茶艺文化为主要内容,其中不仅形象诠释了实践教学形式,也全面优化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品质,从而塑造了教学课程的品牌化,以及内涵化,并且构建了充分影响力的教学体系。客观地看,教学体系需要全面创新,尤其是要结合当前教学环境和人才培养环境的不断变化,才能真正意义上适应全面的教学环境、把握教学机会,化解当前所面临的教学困境。对于茶艺实践课程来说,其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同时更能通过发挥该课程的实践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但是,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其在开设茶艺实践课程时,要注重教学元素的合理筛选,以及教学体系的优化设置,尤其是要通过大胆的教学开拓与课程教学体系创新,从而实现整个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此外,茶艺课程教学活动在具体选择与实施过程中,也要丰富教学内容,立足专业特点,引导学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认知,因此,在当茶艺实践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看,必须注重发挥该课程的趣味性和内涵化,尤其是要注重优化教学体系,为学生自身形成丰富而成熟的人文理念,提供生动元素。在茶艺实践课程中,其中所包含的元素极为多样化,不仅有系统化的文化内容,也有立体化的艺术素材,可以说,这些内容正是现阶段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体系中,所不可缺失的重要元素。

3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实践课程的实施必要性

茶艺表演活动不仅是一种创新,更是充满文化特色和艺术感染力的表演活动。随着文化传递机制日益成熟,如今社会大众对茶艺这一传统的茶文化活动充满价值理解与认知,因此,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来说,及时引导学生学习茶艺实践课程,不仅是丰富教学内容的表现,更是提升教学针对性的重要诉求。立足当前社会大众的审美观念和消费需求看,茶艺欣赏与酒店消费都是其个性消费与消费升级的本质展示。所以说,酒店专业学生学习茶艺实践课程内容,不仅是教学体系的完善,更是面向时代背景下的全面升级。当然,结合茶艺实践课程的具体内容和特征看,艺术化色彩,实践化特征和人文化内涵,都是该课程的重要特点,因此,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开设该课程,将为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形成全面提升。结合茶艺实践课程的具体本质而言,其中所诠释和展现的内容极为丰富,该课程不仅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化表现,更是集中展示了人文理念和精神思维。特别是在茶艺实践课程机制中,通过选择合适的茶艺表演项目,加上系统化的革新与在编排,从而在传递相关文化精神的同时,有效提升和优化了艺术表演。当然,从长期价值看,茶艺实践课程也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合理传承的重要课程体系。随着当前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活动不断成熟,如今在该教育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突出关注的,不仅是教学文化,更是成熟系统化的艺术传递。茶艺实践课程中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以茶文化体系为基础,融入丰富系统化的艺术内涵,正是发展成为当前茶艺实践课程创新发展的焦点与核心。当然,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来说,茶艺实践课程的开设,其中所具有的不仅是文化素材,更是实践技能的综合融入,因此,开设茶艺实践课程,将为当前酒店管理专业体系构建与元素丰富提供重要支撑。

4酒店管理专业茶艺实践课程的开设方案分析

在当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其需要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特别是当前用人环境的变化,其更注重学生自身的实践技能和精神思维。尤其是要通过教学体系的及时更新,从而实现茶艺实践课程与学生培养活动之间的有效统一和融合。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茶艺实践课程教学来说,要注重丰富教学元素,完善实践体系,通过优化实践体系,进而为学生实践技能的综合提升,以及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重要途径。在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实践课程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茶艺文化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与认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对茶艺实践课程的充分理解与认同,尤其是通过为学生提供感知茶艺文化的实践课程,从而实现整个茶艺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传递与理解。此外,在诠释与应用茶艺实践课程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茶艺知识内容进行教育和引导,同时也需要充分注重立足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真正优化学生个人的思维理解和价值认知,进而营造出开放与包容的学习环境,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客观地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充满变化、且极具挑战性,因此,对于该专业学生来说,只有形成必要的服务精神和现代意识,才能真正意义上参与酒店管理活动。在当前高校教学活动全面实施进程中,茶艺实践表演活动不仅能够成为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素材,同时更是丰富诠释教学理念的基础,当然这也是引导学生形成完善审美认知和系统化人文理念的素材内容。将文化因素整合融入于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活动的全面创新之中,其关键和重点在于通过选择合理完善的精神理念来培养和优化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点,尤其是融入合理完善的文化元素,实现整个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活动的理想创新。因此,如何才能在创新教学机制的基础前提下,转变教学思维,适应时展下的学生培养诉求就极为必要。在当前学生培养活动中,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诉求,因此,在整个茶艺实践课程构建中,不仅要注重丰富融入茶艺实践的相关元素,同时也需要注重融入学生自身的思维理念和人文认知。

5结语

教学需要创新,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教育活动,才有可能彰显其中所具有的应用价值和本质活力。文化不仅是一种元素内容的丰富表达,更是精神思维的集中呈现,合理完善的文化体系所向我们集中表达的是一种精神理念,也是行为习惯的合理引导。当然,茶艺实践课程体系中所包含的精神思维与丰富价值,已经发展成为驱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全面创新的核心动力。

参考文献

[1]赵海春;宁文燕.探究中华茶艺技能竞赛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创新茶艺表演“苏轼如茶”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5,(13):101-105.

[2]韩敏虎;陈世宾.MOOC环境下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钢琴伴奏的编配与即兴演奏”课程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117-119.

茶艺表演知识范文篇10

关键词:茶文化;酒店管理;茶艺;教学模式

《茶艺》是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兼具理论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课程,是面向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性。它主要研究我国传统茶文化以及茶艺实践活动,进而传承和进一步创新我国优秀的茶文化;它阐释了茶文化在茶艺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更为详实的解释了酒店管理、茶文化传承、茶艺实践交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学生今后做好酒店中茶艺的服务接待和管理工作有密切关系,对提高茶艺技能和职业素养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茶技茶艺、茶风茶俗、茶具茶事等活动。主要课程设计原则如下:全面性原则: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3个教学模块,在每个模块中均明确了课程内容和教学任务要求,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项目。第一个模块的工作任务是打好文化基础知识。第二个模块的工作任务是掌握不同茶叶性质及冲泡技术。第三个模块是技能训练茶艺的管理。前瞻性原则:培养学生具有茶艺与茶文化方面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理解茶叶相关知识与发展;掌握茶艺发展、茶艺场景布置要求及茶艺表演等知识;具有自我发展、创作高水平茶艺表演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为学生毕业后在茶艺与茶文化岗位顶岗实习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茶艺师,最终实现在茶艺行业的零距离就业。灵活性原则:课程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管是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是茶艺师行业本身信息的更新,教学过程中都必须兼顾。课程设计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设计教学内容。本文着重分析《茶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认真思考如何结合OBE理念,促进教师、学生、教学、实践多方位的有效互动,进而提出下列适合的教学教改措施:

1着重于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

该课程围绕中国茶文化的传统知识和理论支撑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内容,力图将茶文化的基础知识融入到茶艺的展示、服务和管理创新中。在实践训练环节,教学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紧随酒店行业的发展把当下茶文化的传承和茶艺创业创新相结合,与时俱进,将各种茶艺的相关模拟展示融入其中。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把握茶文化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应用,掌握该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汲取成功经验。因此,该课程的专业实践性很强。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将全面介绍茶文化与茶艺的基本知识、茶叶的类型、茶艺展示及未来相关创业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运用方法。本课程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说,理论化的教材内容偏多,而专业实践性的指导资料及实训项目需要增加内容并增强应用性,突出体现学生在酒店行业和茶文化继承、茶艺展示、茶事文化等未来职业需求。将《茶艺》的教学内容与酒店管理专业乃至整个行业的有效结合做细做好需要更加深入教学课程,尤其是案例运用和实践调研。

2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理解和应用

传统的课堂讲解当然是以教师的讲授知识为主,单一采用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模式,显得教学设计环节过于呆板、过于拘谨,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性、批判性、高阶性、应用性的酒店管理专业的适用人才。而且,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主要是教师在讲解,学生听,50分钟的课堂时间将教师的备课内容全部教授给学生,虽然注重理论知识讲解,但是效果不好,无法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学生只能盲目接收教师索要传达的知识点。教学方法没有多元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学工作容易恶性循环。《茶艺》的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则采用了32课时,分为16课时理论教学和16课时实践教学,教学可以采用多元化方法:除了传统的PPT阐释与视频讲解、课堂讨论,也采取了线上线下阅读资料分析和茶艺展示、茶事文化宣传模拟等多种方法结合,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积极性。

3关注教学模式的改革

第一,创新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本课程会根据《茶艺》的教学大纲安排,结合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选择相关的理论知识、茶事活动和茶文化传承等情景案例,运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组完成预设任务,在实际学习与生活中找到观察对象和实例进行描述、模拟、分析与阐述。案例教学要讲究创新,结合时代特点。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茶叶的类型时,传统教学内容经常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茶叶的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种茶叶类型对应的特点。但是随着学生所处的时代不同,更多的90后、00后喜欢茶叶的寓意,赋予它人性化的魅力,借以表达自我形象;品茶如品味人生,不同气质类型和不同体质的消费者,喜欢了解茶文化并选择适合自我的茶叶。那么,在目前的教学阶段,除了以经典的茶叶类型举例说明,也选取了更多的茶点、茶叶寓意、茶饮等,甚至是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考虑,以自己或自己的亲朋好友举例说明和实际应用。经过一段的教学应用后,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对茶叶的认知;提升学生对不同消费者和品茶人判断、推销、服务的能力。我们发现这样的教学实践效果很好,学生会主动地利用茶文化、营销学、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规律,去观察和分析大众,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更高,教学实用性增强。通过茶文化和相关技能的培养、教育和训练,能修炼自身气质,强化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此外在“以茶会友,以茶传情”的氛围中,启发广大学生科学地饮茶、艺术地品茶,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品性和陶冶美好的心灵,更好地为其专业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发展服务。对酒店服务专长的学生,着重茶艺表演和茶水服务。第二,充分运用翻转课堂法。结合我校OBE理念,教师会在课前提前布置预习和准备任务,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完成理论知识的自学;学生课上分组讲解,课堂上教师也会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对学生为理解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尤其是辅以多种教学手段:多媒体图文并茂、视频生动形象……通过这样的翻转课堂,相信师生、生生之间可以充分互动,学生活跃度特别高,课堂效果特别好。例如,提前给学生布置几段相关茶艺的教学视频或茶事的经典案例,课上学生以分组形式,结合PPT讲解有关知识点,讲述理论内容以及对案例分析、茶艺展示、茶事、茶文化宣传的相关辩证思考。教师主要进行答疑解惑、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模拟、并充分结合辩论讨论、创新创意等形式,更好的体现教学效果。除上述内容之外,我们还可以积极建设并充分利用“学习通”、“翻转校园”、“雨课堂”、“泛雅在线学习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结合多媒体课件,上传视频与阅读材料,讨论相关热点话题,行业前沿知识等。学生可以通过上网学习多媒体课件、线上阅读资料、讨论等进行预习和复习;为教师在线及时答疑、师生交流提供了非常便捷的平台。第三,丰富多样的考核方式:《茶艺》的考核方式可以丰富多样,多元化、多角度考核学生。多元化考核是指多个主体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包括任课教师评价、学生组间互评、生生互评等,综合后得出学生成绩。这里主要是指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平时成绩为:学生出勤率、纪律、线上资料阅读、PBL小组任务、课后作业等,可以引导学生创新、批判的思考与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将教学效果推向新高度。期末考试则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理论知识以笔试为主,着重考察学生对于茶文化、历史、茶叶、茶艺茶事的理论内容掌握程度;实践则以茶艺展示、茶室布置、茶事活动布置、创业等方面为主,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其中一种,精彩展示自我理解和自我创新。努力打破传统思维束缚,积极更新考试模式理念;密切结合课程教学实际,考试模式设计贴近教学目标;以课程教学质量为根本,注重考试模式改革的整体性。采取“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相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考核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持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结合教学过程评价与期末评价,切实保障并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因此,《茶艺》课程在教学和考核中应该注意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核心强调课程教学质量,注重创新。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名族之国粹。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把它发展成我国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茶文化之核心为茶道,中国器物文化能上升到道的层次的唯有茶文化,茶道是茶与道的融合与升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追求的质量在不断提升,人们对茶的需求已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饮茶上,而逐渐上升为对茶文化的品味上,是高雅的休闲娱乐、以茶悟道的精神需求。传承和弘扬中华茶文化是时展的要求。《茶艺》是一门系统研究茶文化与茶艺的课程,起着引导并培养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茶文化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应用的作用。学生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提高综合人文素质;适应社会需求,提高职业技能,拓展就业空间。

参考文献:

[1]谢红勇.茶艺基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