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知识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3-10-12 17:24:44

茶艺知识培训

茶艺知识培训范文篇1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职业技能培养;茶艺课程;学生

茶文化的迅速发展对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助推作用,部分旅游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注重茶文化的影响,新增较多与茶文化相关的项目,为此,旅游行业对于具有茶文化知识的旅游专业人才需求量上升,这就需要中职校旅游专业培养高质量的掌握茶文化知识的人才。在此状况下,中职校需不断地推进旅游专业茶艺课程的发展,以提高学生茶艺技能以及人文底蕴。

1中职旅游专业茶艺课程职业技能培养的作用

1.1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随着茶文化旅游的快速兴起,我国文化旅游再一次迎来蓬勃发展,使得熟知茶文化知识的旅游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上升,间接表现出掌握茶文化知识的旅游专业人才未来在就业上的选择明显多于普通的旅游专业人才。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拓宽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中职校向旅游专业学生展开茶艺课程职业技能培训,学生能够在校内外接受到专业的技能培训,科学的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1]。1.2丰富旅游专业的课程。中职校通过不断地完善校内的专业课程,让学生在学校内能够接受到专业的技能培训得到全面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兴起凸显了中职校茶文化知识缺乏的状况,不利于学生在学校全面发展。中职校开展茶艺课程教学不仅提高了旅游专业学生对于中华茶文化的理解力,对于中职校的课程内容也起到了一定的完善作用,使旅游专业的教学资源更加的完备充足。1.3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国家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包括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核心素养当中人文底蕴是一大重点,需要教师的密切关注,但是中职校在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方面存在一些缺陷。通过茶艺课程向学生传授中国茶文化知识是中职校提升学生人文底蕴的重要方式[2]。教学环境的改变、新式教学资源的形成、创新的教学形式对于中职校的校园人文氛围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人文氛围的形成对于学生的人文底蕴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力,二者共同进步。

2中职旅游专业茶艺课程职业技能培养的现状

2.1缺乏创新素质教学。茶艺服务行业对于职业素质要求较高,中职校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时较注重职业道德、政治思想等基础素质,相对于要求较高的职业素质反而通过口头表达进行教学,并且教学形式单一,创新性小,使学生忽视职业素质的学习。2.2学生技能掌握程度低。虽然中职校的教学方式逐渐转变为注重学生实操,但学生实践的方向以学习为主,参加竞赛、组织活动等形式的运用较少,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校外实践时多是让学生了解工作场所,仅需要学生达到“学会”茶艺课程的目的。2.3教学内容形式单一。教师对学生茶叶推销、口才技巧等职业能力的培养较重视,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训练,但教学内容多是以书面知识为主,教学形式以学生讨论、演讲为主,大多都是理论型教学。

3中职旅游专业茶艺课程职业技能培养的策略

3.1“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教书育人”是教师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不仅要教授学生实用知识与技能,也要时刻不忘学生的“德、行”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高审美观,形成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在茶艺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贯彻落实思政教育、劳动教育,通过外在积极影响培养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品德素养、劳动素养及职业素养,将“立德树人”教学理念贯穿于茶艺课程的职业教育教学中。建议如下:(1)思政教育:总结各类茶艺的核心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的关联点,如“廉、美、和、敬”之茶德精神、安溪铁观音茶艺之“纯雅礼和”和武夷岩茶茶艺之“和与静”等,在各类茶艺知识教授与示范教学中强调指出,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坚定中华茶文化的自信,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与行为操守。(2)劳动教育:在茶艺技能课程环节,安排学生分组轮值,打扫茶艺实训室卫生,清洁整理茶艺器具等,促进中职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习惯养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与责任意识,培育良好的职业素养。3.2“以人为本,求新求变”,创新教学方法、创造教学环境。新时代的学生,思想活跃,学习渠道多元化。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学习的新思维和新形态,为激发中职生学习的内生动力,不断地完善教学模式。建议如下:(1)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设计任务驱动、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中职旅游专业茶艺课程,主要面向的岗位通常为酒店大堂或茶空间的品茗服务,旅游区域茶艺文化介绍等。可根据岗位情境,设置模拟情境,同时设置任务,可分组讨论,小组成员进行角色演绎,深刻地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可有效明确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目标,激发中职生学习的内生动力,从而提高茶艺课程的学习效率。(2)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网络课程资源,搭建线上学习平台根据岗位之需,中职旅游专业茶艺课程,主要学习内容为茶文化旅游区茶艺技能及其文化介绍能力,酒店茶艺服务技能等。可以搭建教学团队,分项目录制相应的茶艺示范、茶艺文化介绍、茶艺服务礼仪等相应的教学视频,以任务点的形式发送到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学生在课前即可初步了解授课内容,课中在教师的导学、纠正等强化知识和技能学习,课后还可参照教学视频进一步巩固和消化。相较于传统PPT课中授课模式,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更受学生欢迎,同时大大满足了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资源需求,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显著意义。3.3“以证促训,以赛促技”,推行茶艺课证融通、课赛融通。中职校旅游专业学生,可以参加“茶艺师”职业等级四级证书考核,也鼓励参加全省“中职组”中华茶艺职业技能竞赛。从课程出发,对口企业主要需求“能说茶文化,能进行茶艺服务,能进行茶艺演示等”基本技能,与证书考核和技能竞赛不谋而合。因此,课程实施设计中,建议如下:(1)教学内容设计:将“茶艺师”职业等级四级证书技能考核项目,“中职组”中华茶艺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将二者内容进行梳理,将同类型项目整合,将茶文化理论模块化、茶艺技能项目化,制定茶艺课程标准与教学计划进度表,使得教学内容设计更具实用性。(2)第二课堂设计:中职教育,不仅是课堂教学活动,还可以成立茶艺社团或者组建茶艺队,配备指导老师,推行第二课堂。开放茶艺实训教室,定期组织训练。进一步提升证书通过率。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竞赛,提高获奖率。同时,实训室由社团或茶艺队负责管理,科学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组织与交流能力。3.4“突出素养,强调过程”,完善茶艺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职旅游专业多数课程采用理论考核+实操考核。考核形式通常为出勤率+课堂表现+期末理论与实操综合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基本评定学生学习的效果,但还有所不足。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支撑下,应“突出素养评价,强调过程评价”,全方位地提升茶艺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议如下:(1)过程评价占60%:分课程项目,进行过程评价:出勤表现10%,思想纪律表现10%,劳动表现10%,理论测试20%,技能测试50%。其中技能测试融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竞赛项目有关评价标准。按照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及花茶茶艺,共六个项目进行评价。每个项目占10%,共计60%。(2)期末测试占40%:理论考试40%,技能实操60%。以四级茶艺师考核模拟形式进行。3.5“走出去,请进来”,科学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有较大的帮助,现今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信息的传播越加便捷,信息量逐渐上升,这些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地吸收有效信息、提升自身技能,保证传授给学生的专业技能始终和社会需求相符合。因此教师对当前最新旅游专业消息要实时关注,随时向学生传递最新的讯息,大幅度提高教学课堂上的有效性[3]。建议如下:(1)“走出去”:一方面,学校向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每年有规划的让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类茶艺课程进修项目,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培训过程中得到锻炼,进修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茶艺比赛,指导学生对接竞赛标准进行磨炼,不仅在锻炼学生,教师也得到了相应的锻炼,从茶具到服装不断地创新,使教师创新能力得到锻炼,赛后教师可以与专家交流,吸收专家的指导意见,提高茶艺指导技能。此外,茶艺教师应走进企业,根据旅游类行业岗位在茶艺方面的技能需求,进行挂职锻炼,了解企业岗位特征与技能特点,提升自身岗位能力,有助于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及创设教学情境。(2)“请进来”,学校应有计划的邀请相关专业的优秀教师或企业相关岗位业务主管来校针对教师团队开展专题讲座,老师们从中学习专业技能、熟知行业要求和茶艺岗位需求等,一方面,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辅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与岗前准备。

4结束语

茶艺课程是中职旅游专业重要的技能拓展课程。培养茶艺职业技能,是旅游专业中职学生岗位技能的重要补充,也是拓宽学生就业面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水平,注重思政教育,突出技能培养,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推进课证融通、课赛融通等教学组织,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良好职业素养的优秀劳动者与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中职旅游专业茶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智慧.基于“1+X”证书制度下的应用型高校教学设计——以《茶艺学》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2):92-94.

[2]侯玉洁.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优化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9.

茶艺知识培训范文篇2

关键词:茶学专业;茶艺课程;茶艺师考试;课程改革

茶艺课程是茶学专业茶文化类课程中的一门骨干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茶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使学生了解中华茶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原理、茶艺要素和环节、茶艺礼仪、茶艺美学特征、茶艺编创原则等理论,掌握各种形式茶艺的技能实践,茶的冲泡和品赏艺术,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化艺术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综合素质。[1]茶艺师考试是人社部对从事茶艺服务的工作人员进行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内容与茶艺课程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实现茶艺课程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对接,就要分析茶艺课程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异同,对茶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本文将以青岛农业大学茶学专业为例,探讨茶学专业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的对接。

一、茶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及企业需求

茶学专业是由我校2008年新开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2]据统计,近3年我校茶学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保持在80%以上,20%-30%的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其他学生报考了公务员、事业单位或从事茶业相关的生产、销售和服务工作。在这些涉茶的工作岗位中,从事茶艺工作的工作地点、工作环境及工资待遇方面都是非常好的,深受茶学毕业生尤其是女生的青睐。[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层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茶叶企业的经营销售就需要茶艺师们来发挥他们专业技能,赋予茶叶文化艺术,因此中高级茶艺师可以说是市场中的“抢手货”。各大茶叶公司、茶艺馆、涉外宾馆等把拥有茶艺师资格证的茶艺师看作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专业培训的茶艺师往往能得到消费者信赖,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茶学专业毕业生对此深有体会,学生被安排到茶业公司实习期间,学生普遍反映大多公司里没有茶艺人员可以为顾客泡茶、介绍茶叶、招待客人,这样就不能很好地把茶叶推广出去。另外通过参加几次青岛市、济南以及烟台的茶博会,同学们发现在人山人海的茶博会上,茶艺表演往往更能吸引更多的人来认识并了解企业的茶叶,使企业产品在万千茶叶中脱颖而出。而一些茶艺馆、茶文化类公司,也需要大批优秀的茶艺师。茶学专业毕业生获得茶艺师资格证书,不仅能证明自己的职业能力,还能为他们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提供帮助。

二、茶艺课程教学现状与茶艺师考试形式

(一)我校茶艺课程教学现状

我校茶艺课程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茶艺课程的理论知识,介绍了与茶有关的各种基础知识,而作为茶学专业的毕业生,经过茶文化、茶树栽培学、茶树育种、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等课程的学习,其茶艺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相当扎实。茶艺课程实验教学教授学生习茶基本手法、基本程序,玻璃杯泡法茶艺、盖碗泡法茶艺,壶泡法茶艺、壶杯冲泡乌龙茶、壶盅冲泡乌龙茶、碗杯冲泡乌龙茶等。实验教学内容侧重茶艺基本手法、基本程序的掌握,简单的茶艺表演形式。

(二)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试

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本职业共分五个等级: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茶艺师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茶艺表演两部分。理论考试主要考核茶艺师对茶专业知识的储备,只有拥有足够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通过考试。茶艺表演则考查了茶艺师对茶艺表演的熟练程度以及创新能力。这种茶艺师考试的根本目的不是考试,而是提高茶艺师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这是需要茶艺师经过长期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的,这也是衡量茶艺师从业资格和能力的重要依据。

三、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试的异同

2014届茶学专业的几位学生曾在2014年10月参加了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青岛首届茶艺师大赛。这次比赛共进行了两天,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审评茶样(干茶辨识与茶汤辨识)、茶艺表演三部分。学生普遍反映理论考试还行,到了审评的时候虽说是各大类茶都在审评课上审评过,可缺乏实践,不能快速而准确的审评出来。茶叶表演也不是教师课堂上所教的那样,当茶海出现在茶艺表演用具上的时候,因为以前都没有用过,学生有一点茫然。作为茶学专业的学生志在冲击大赛前三名,可最后居然没有一个人进入前十名,更有甚者名次还非常靠后。这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所学习的茶艺课程与茶艺考试还存在很大的不同。

(一)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相同之处

我们所学习的茶艺课程与茶艺师考试有一些相同之处。例如:1.考试形式相同,都分为理论知识与茶艺表演两部分;2.考查理论知识部分覆盖全面,涵盖了与茶有关的各方面知识,要求我们的学生储备大量的茶叶基础知识;3.考查茶艺表演形式基本相同。茶艺师考试所考查的茶艺表演是最基本的绿茶、红茶、乌龙茶茶艺表演,这与课堂上教师所教给的基本相同。

(二)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不同之处

我们学校茶艺课程的教学方案、教学评价方案与茶艺师证书考试要求不太相符。在我们茶学专业的茶艺课程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人才培养方案还是教材内容,多数是与茶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课程偏重理论知识,这样便造成了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死记硬以应对各项考试,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而茶艺师考试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考核,最重要的还是对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考核。考试不仅考核了茶学的理论知识,还要考核职业道德、茶艺服务、管理等内容,这正是茶学课程所缺乏的。学生由于缺乏技能实践和经验,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就业要求,出现就业偏离专业的情况。对照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试的异同,不难看出,我校茶学本科专业茶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基本涵盖了茶艺师和茶艺技师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但学生的实践锻炼环节有所欠缺,学生做不到活学活用,距离优秀的茶艺师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实现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对接的必要性

茶艺师资格证书是劳动者能力的标志,也是进入人才市场的通行证。而现在有些茶学专业学生为了取得茶艺师证书,专门报培训班学习茶艺考试,培训报考费用高达两三千元。我们茶艺课程本来可以学习到的知识却要专门花钱来另外学习,这样不仅浪费财力还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因此,将茶艺师资格考试引入到我们的茶艺课程中,可以很好地避免这样的事情的发生,也更加便于我们茶学专业的学生取得茶艺师资格证。我校是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专业技能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技能。针对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就业现状分析,应该将茶艺师职业资格认证引入到茶艺课程中来。坚持将茶艺课程教学改革与茶艺师考试相对接,能促使学生在获得学位证书的同时又能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4]

五、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对接的措施

(一)课程体系设计要适应社会需求

茶叶行业茶艺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茶艺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茶艺课程不仅要涵盖茶文化、茶艺技能、茶叶生产加工、茶叶品鉴、茶具鉴赏,还需要涵盖营销管理、传播策划、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了适应茶叶行业的高速发展,茶艺课程要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改进,培养出适合现在企业的复合型茶艺人才。学生要深入到茶行业中去,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共赢。

(二)改善薄弱的师资力量,降低授课中的理论比重

目前我校茶艺课程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既懂专业技术又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团队。这就导致教师在授课中理论比重过高,而在实际的操作实践比较少。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茶学专业的茶艺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存在课程设计学时短、专业实践明显不足的问题,相对削弱了对学生茶艺能力的培养。而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试却要求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操作实践,把审美与艺术表演相结合,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此外,还需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网络的支持强度,提高校外实习基地的服务水准,可以让学生参观一些具特色的茶艺培训机构和茶楼、茶艺馆等,并介绍学生到其感兴趣的地方实习。

(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考试资源

很多学生在进行茶艺专业备考的过程中,普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考试资源。通过建立网上测试平台,不仅能够实现茶艺知识的无纸化考试,而且还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五)学生自身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在完善茶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学生本身也不能松懈。虽然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环境以及优质的学习资源,但若自身不努力,也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茶艺师。因此,学生不但要学习教师所教的茶艺知识,自身也要不断的提高。作为学生可以多走出去,去茶博会、茶馆等地方不断观察、学习,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去参加一些茶艺比赛,在比赛中发现自身的不足。茶艺比赛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艺师,他们都拥有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学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开拓自身视野,不断创新。茶艺比赛能在体验比赛的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六、小结

实现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的对接,能让学生在取得茶艺师资格证书的同时,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胡建辉 张新富 赵磊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参考文献:

[1]丁以寿.中华茶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2]丁兆堂.山东省茶产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培养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0(8):68-70.

茶艺知识培训范文篇3

关键词:酒店管理;茶艺课程;教学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酒店中高端客人在康乐消费和餐饮偏好上越来越追求时尚绿色,古朴归真。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和、静、怡、真”的茶道精神正好迎合了现代人对“本真”的追求。因而在酒店行业中对懂茶艺的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茶艺也已成为许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因其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茶产地及其周边的高职院校开设茶艺课程较为普及且历时已久,不少学校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体系。然而作为不产茶的地区,包括笔者所在的城市,茶艺课程只是近几年在少数学校开设,教学硬件和软件方面也有待提高和完善。

一、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课程的必要性

1.酒店行业的发展及其对人才的需要。随着酒店行业的发展,茶艺服务在酒店中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茶室、茶吧、茶座等服务设施在酒店中随处可见。为进一步推进茶文化在酒店业的发展,丰富酒店的服务内涵,需要既懂茶又懂酒店行业服务技能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适应市场的需求开设茶艺课程,学习茶文化、茶艺服务等相关技能,以保证学校培养的人才适应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2.提升酒店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需要。中华茶艺是酒店行业接待世界各地客人时提供的精品服务。了解茶文化、掌握茶事礼仪、茶艺服务有利于提高学生酒店服务技能、提升审美情趣,对于学生性格和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意义,从而帮助提高酒店行业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3.完善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的需要。酒店管理作为现代服务业翘楚,企业招聘人才的热门,是高职院校设置的重要学科。酒店管理专业在延续传统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服务等核心课程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高职院校开设茶艺课程,有利于促进整个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更加完善。茶艺因其自身的性质和魅力,受到学生的欢迎,该课程在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二、现阶段茶艺教学存在的问题

1.茶艺实训室硬件设施不完备。良好的教学环境、完备的教学设施是茶艺实训顺利达成的有效保障。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茶艺课程,却没有专门的茶艺实训室,学生只能坐在普通的教室听课,缺少实践操作机会;有的实训室建设水平滞后,只有简单的茶具摆设,设施数量、种类不能满足上课需要,茶艺室装修简陋,缺乏茶文化氛围,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茶艺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制约茶艺教学的长期发展。所以为了推进茶艺学科的发展,提高茶艺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并加强茶艺实训室建设。2.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因茶艺属于酒店管理专业的新兴学习方向,大多高职院校缺乏专业出身的茶艺教师,尤其是北方非产茶地区的院校,担任茶艺教学的一般都是酒店管理专业其他学科教师,他们或通过自学掌握一定的茶艺知识,或经过短期的培训就被安排上茶艺课,缺乏接触茶的实践机会,对茶文化、茶道精神的理解也相对浅陋。师资力量匮乏是制约茶艺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茶艺师资培训,提升茶艺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刻不容缓。3.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过程有待完善和提高。科学的课程设置是教学实践取得成效的前提。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向就出现问题,教学实践也就偏离了轨道,进而影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影响茶艺学科的发展。一些院校针对这样一个新兴的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经验,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思路不清晰,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轨,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需要学习兄弟院校茶艺教学之长处,潜心研究探讨适合本校的教学思路及教学实践,从而形成完善的茶艺教学体系。

三、茶艺教学实践研究

1.确定“以职业生涯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结合酒店管理专业和茶艺的特点,明确茶艺教学的总体思路,即引导学生树立“我们是高星级饭店和高素质的餐饮企业茶艺岗位员工”的职业生涯出发点,并逐步实现“高素质餐饮企业茶艺服务经营管理者”的职业追求。2.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2014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取消319项职业资格许可,2016年12月又取消114项,而茶艺师资格证书得到保留,由此可见该资格证书的珍贵性和可信性。加强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是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五个对接之一,在完成茶艺的正常教学计划的同时,学生要参加茶艺师资格证的考核,鼓励学生一专多能。学生毕业时既获得作为敲门砖的毕业证又取得了作为上岗通行证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将审美教育融入茶艺课堂,加强职业情感,提高职业素养。传统茶文化孕育了丰富的美的元素,人美、茶美、水美、器美、境美、艺美,能够理解和展现这些美,对学茶之人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将审美教育融入茶艺教学,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对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除此,在茶艺教学中加入美育元素,引导学生在泡茶、品茶中感受真我,感悟人生,消除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实现以茶育人的目的。4.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将教学内容模块化。要使职业教育与社会无缝接轨,教学就要与工作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在茶艺课程上总结提炼出与茶艺相关的工作岗位和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学生的学习领域,并在教学中将每一个学习领域内容根据茶艺职业标准的要求模块化,即把教学内容分为茶艺理论模块、茶艺服务与管理技能模块、岗位操作实践模块,详见图1。茶艺理论模块主要是以学习茶叶知识为主,重点突出对学生“知”的培养,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从事茶艺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认识,拓展专业思维和视野;茶艺服务与管理技能教学是以职业训练为主,重点突出学生“行”的培养,在本模块的教学中主要采用情景模拟和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掌握从事茶艺服务的流程和实际操作方法,从基础的服务学起,逐渐增强岗位工作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从而为从事基础管理岗位奠定基础;岗位操作实践教学是以参与酒店服务及茶相关岗位工作为主,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在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辅助指导下为客人提供服务,从而使学生“零距离”接触行业,学以致用,在“学习-实践-反思”中不断提高。5.采用“教学做合一”的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节茶艺课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适合运用在泡茶服务、茶叶介绍与销售等环节,即将工作场景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服务过程;自主探究法是课前教师将学习任务发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在课堂上将自己或小组习得的知识相互交流,这种方法可运用在茶叶、茶具、茶俗等知识的介绍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如:教师演示、案例分析、视频影像资料、PPT等组织课堂教学。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会学、善学、乐学的能力。6.实施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可以有效反映教师的教学成果,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考核的反馈中总结经验与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赛代考”是非常适合茶艺教学的一种考核评价方式,它打破了常规的考试形式,将考场变身赛场,以竞赛成绩作为该科目的考试成绩,同时评出单项奖给学生以奖励。“以赛代考”不但考核了平时的学习效果,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激发了学习热情,学生从要我练转变成我要练,从而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学风。参与“职业技能鉴定”,将茶艺职业资格的获取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既培养学生过硬的职业岗位能力,又使学生获得了从事茶艺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资质认证。另外,在考核评价上还要重视学生的企业实践活动,校企双方共同进行评价。把学生工学结合的表现,企业的鉴定,指导教师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总结报告作为工学结合成绩的量定参考,最终按照一定的比重,将“工学结合”的考评成绩纳入期末终结性考核评价。7.重视第二课堂教学。茶艺教学要想获得学生的广泛认可和欢迎,在校园里形成爱茶、学茶的氛围,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还应该走出课堂,多多组织实践活动。例如,开设茶艺社团,参观茶企业,在校内校外组织茶会,定期开放茶艺室,让学茶学生自主经营,为全校师生服务等。这样既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组织茶文化活动的策划能力。

四、结语

茶艺教学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突显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茶艺教学的日益精进需要院校、师生的重视和多方面的改进和完善。希望通过茶艺教学,让更多的学生爱上茶、爱上茶文化,让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在校园中得到更多的传播。

作者:王雪莲 单位:大连职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吴航.高职茶艺职教的特点及教学方法[J].文学教育,2016,8.

[2]卢常艳.《茶艺》课程教学初探[J].价值工程,2015.

[3]石增业.浅析酒店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素质[J].2008.

茶艺知识培训范文篇4

关键词: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1茶艺基础课程思政发展的教学现状

伴随近年来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诸多酒店转型升级,为满足现代人的精神层面需求,许多酒店均开设茶馆或茶室,对茶艺相关工作者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对此,我国各大高校及高职院校均开设茶艺基础课程,以此满足市场人才需求。但当前茶艺基础课程教学,主要以茶艺知识、茶艺表演技能为主导,并未顺应立德树人的德育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茶艺教学贴合度较差,课程思政教学发展面临诸多困境。首先,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定,过度注重能力而忽视德育教育。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程中,强调茶文化知识学习,通常基于就业导向下,为学生传授多样化的茶艺知识和技能,以增强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教师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缺少清晰德育教育目标的指引,导致教师并未深入挖掘茶艺技能蕴含的思想政治知识,难以利用茶艺基础课程教学,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道德观,很难发挥课程思政的德育教育功能。其次,对茶艺基础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深度不足,导致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融合较为生硬化,削弱学生的接受度。当前部分茶艺基础课程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并未准确把握思政教育内容,德育教育意识匮乏。针对茶艺基础课程中,蕴含的茶文化发展历史、茶道精神、茶艺技能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的深入度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课程思政育人作用。部分教师虽树立课程思政教育意识,但教学实践中却不知如何开展,即便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但采取了生硬化的融入方法,使课程思政教育十分生硬,难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最后,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形式单一化。当前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通过讲故事、讲案例的形式,为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外的活动形式匮乏,导致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较差,且难以在实践中内化思政知识,理论与实践衔接度不足。正因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效果不理想,难以发挥德育协同育人作用。

2茶艺基础课程思政发展的教学基本原则

2.1融合原则

在开展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在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良好道德品质。茶艺基础课程中蕴含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教师需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和内涵,选择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的教学方式方法,继而潜移默化的为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满足当代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发挥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对此,应遵循融合原则,将思政元素与茶艺知识、茶文化深度融合,为课程教学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2.2多元引领原则

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是师生之间在茶文化交流、茶艺表演的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的茶文化素养与茶艺专业技能,为学生构建知识与情感交流渠道,进一步拓展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多元引领的基本原则,在传授茶艺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增强学生专业认可的同时,以茶文化、茶道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国情怀、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课程思政育人实效性。

2.3联动原则

在联动原则的指导下,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成效,充分发挥联动效应,以达到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课程作为平台,组织课堂内外的联动活动,如茶艺表演、茶艺比赛、茶文化知识竞赛、茶文化节等,使学生课程思政知识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内部,而是与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相融合,拓展课堂教学于校园实践、社会实践,构建大思政的教育格局,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发挥课程思政的引领与示范作用。

2.4体验原则

基于茶艺基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过程中,需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利用茶艺表演、制茶、泡茶、品茶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强化认知、行为与情感体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引领学生的价值观。换言之,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不能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茶艺基础知识相融合,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多样化实践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在实践中培育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

3基于茶艺基础课程思政发展的教学实践策略

3.1重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在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教师,需对教学大纲重新修订,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地位,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价值引领,与教学大纲充分融合。茶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分别包括初识茶艺、识茶选茶、茶叶冲泡、茶艺礼仪、茶艺实践等内容,由于是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过度,遵循由浅至深的过度原则。结合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意识与四个自信、责任担当、家国情怀、道德修养等,均纳入教学大纲体系,实现知识与技能教学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茶文化素养,实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基本目标。在带领学生了解茶文化、茶艺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传统茶文化的热爱、学习热情,继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唤醒学生内在的茶文化传承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茶文化熏陶下,教师为学生讲解茶界名人故事,在探讨交流中,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在种茶、制茶、茶艺的过程中,为学生渗透工匠精神,使学生领悟茶道内涵,懂得茶艺礼仪,塑造学生健全完善人格,培育廉、和、敬、真、善、美等优良品质。在茶叶冲泡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并体验多样化的冲泡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增强大学生审美情操。在茶艺解说、茶艺设计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在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使茶艺与思想政治育人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知茶、泡茶、品茶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茶艺技能和茶文化素养,继而积极主动传承中国传统茶文化,为茶文化的当代振兴和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3.2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设计对课程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在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前,教师需要做好教学内容的整合、归纳与科学合理设计,将茶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知识、技能与价值相互融合,促进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不断拓展延伸,深化学生的认知与理解,打造符合当代大学生茶艺学习特点和规律的教学内容,培育学生爱国情怀、茶文化传承意识、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因此,在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挖掘与整合的过程中,茶艺基础课程教师需注重深度挖掘,灵活运用,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温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融入茶艺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其价值引领的作用。例如,在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行茶艺礼仪的形式,营造课程教学的良好仪式感和氛围感,提高学生对茶艺礼仪的认知和掌握。在茶艺活动的过程中,茶艺礼仪至关重要,是在敬茶、饮茶的过程中,体现对朋友、长辈的尊重和敬意。所以,教师将茶艺礼仪融入每堂课程教学开始部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发挥茶文化及茶艺礼仪的感染作用,增强学生的茶文化素养。

3.3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需实现全程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性和有效性,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对此,教师可以运用混合式、体验式、任务驱动式、讨论式、自主学习法等方法,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形式。例如,在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样主体活动,以“茶之印象”主题分享活动为例,教师课前引导学生采集有关茶的古诗词、歌曲,并调查自己家乡人民喜爱的茶叶类型,在课堂中以演讲形式分享。在此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调查与了解中,感受中国传统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茶文化自信。再如,组织知茶、爱茶的主题活动,以家国情怀教育核心,利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指导学生查找名人足迹的相关资料,特别是陆羽的《茶经》,以及茶叶泰斗吴觉农留学回国后,采取的实业救国、科技兴茶等突出贡献。在茶艺基础课程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了解名人事迹,塑造自身正确三观,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自觉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和责任。与此同时,专业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中国茶道精神,使学生感悟心得,适时融入思想道德与品质教育。如茶文化中包含诸多道德修养方法,“克己”、“慎独”、“内省”等,在学生感悟和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乐观、节俭、敬爱、正直、朴实的良好品质。除此之外,结合差异化的教学内容,针对性选择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譬如在种茶、采茶、制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种茶、制茶的相关视频,选择茶文化非遗传承人的制茶视频,使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感悟其中的工匠精神,以及认真专注的良好道德品质。在泡茶的茶艺主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讲解,并提供体验泡茶的机会,不仅要学生掌握泡茶技艺,更重要的是体会泡茶心得,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从一次一次的练习中,逐渐形成完整的泡茶手法,在茶叶的清香中,逐渐平复心绪,整理自己的情绪。通过泡茶实操与茶艺表演活动,能够培养学生不畏挫折、吃苦耐劳良好品质,以及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操,发挥茶艺基础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3.4增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在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对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作用。对此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高校方面需打造一支具备德育意识和能力的高质量师资队伍,进而保证茶艺基础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发展,真正实现协同育人目标。高校层面需做好科学规划与设计,针对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求对广大茶业基础课程教师展开专题培训,主要围绕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和模式,提高茶艺基础课程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知。与此同时充分发挥高校教研室的作用,引导茶艺基础课程教师与思政教师定期展开教学研讨,实现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探讨与集思广益,共同针对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提出意见和想法,真正实现教科研协同发展,为茶艺基础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提供有力保障。除此之外为有效提升茶艺基础课程,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仅依靠外部培训远远不够,需增强茶艺基础课程,教师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德育自觉性,利用教学之余积极展开课程思政的学习,保证自身掌握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和方法,能够灵活挖掘茶艺基础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继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会达到协同效果。

3.5组织丰富第二课堂活动

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为实现学生思想与价值观念的引领目标,依靠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很难实现。对此,专业课教师需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中,感悟茶文化内涵、掌握茶艺基础知识。例如,茶艺基础课程教师可以定期举办茶艺比赛、无我茶会、成人茶礼仪等第二课堂活动。在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茶艺比赛为例,其能够激发学生的求胜心理,继而积极热情参与学习,了解茶艺表演的基本流程、操作,真正在茶艺表演的体会中,解读精、和、雅、敬的内在含义,巩固课堂教学成效。在“无我茶会”中,为学生传递茶文化精神,使学生在泡茶、品茶的过程中,能够收获生理层面以外的满足感,包括与自然的和谐相互等。继而专业课教师则可引导学生,与人和谐友善相处,秉持宽厚、仁爱的胸怀,多关爱他人。在大学生18岁的时间节点,组织成人茶礼仪活动,使学生掌握成人之间茶的礼仪,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明确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通过积极努力学习,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人才。

3.6优化课程思政考评体系

在创新茶艺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关键在于融入思政元素考核评价指标,在考察学生学习成果的过程中,从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维度着手,构建多维度的考核评价体系。在选择考核评价方式时,融合结果评价、过程性评价、动态化评价方法,构建与大学生成长特点相匹配的发展性考核评价方法。通过考察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以价值情感评价了解课程思政育人成效。例如,在结果性考核的过程中,教师可采取主题抽签时考核方法,其中包括茶席、泡茶、解说、表演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各项技能,才能完成结果考核,促进学生关注热爱茶文化,成为茶文化的当代传承者。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茶文化经历悠久历史发展,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休闲是自古以来的传统,茶在交往中是礼仪、文明的化身。加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弘扬,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因此,在茶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应积极挖掘茶文化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学生修身养性、感悟人生哲理,树立正确三观,成为传统茶文化的传承者。

参考文献:

[1]梁慧.酒店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以中华茶艺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2(02):154-156.

茶艺知识培训范文篇5

关键词:酒店管理;茶艺课程;课程改革;创新发展

茶道文化历史悠久,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的开设是十分符合我国国情的,有着广阔的市场,对于学生来讲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比较轻松。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实践中对茶艺课程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和基础,但是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茶艺课程创新的发展,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采取一些对应的措施,逐渐解决问题,实现茶艺课程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培养大批相应的人才。

1茶艺专业的简单介绍

茶艺专业的设置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茶文化的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使得茶文化可以得到广泛的传播。笔者在调查分析之后对茶艺专业作如下介绍。(1)茶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茶艺专业在培养人才方面十分具有针对性,不仅培养一些可以熟练掌握我国茶文化、掌握泡茶技艺,而且要培养一些可以从事茶园管理、茶叶加工、茶品质检等专业素质的人才。(2)茶艺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茶艺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求相关人员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求学生提高自身思想觉悟,具备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以此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3)茶艺专业人才就业分析。就最近几年来看,茶艺专业人才就业率是比较高的,茶艺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在全国高档茶艺馆从事茶艺师、领班、经理等岗位;还可以选择从事茶产品营销、经营、管理等工作。此外由于我国深厚的茶文化传统,茶艺专业的学生还可以在茶文化的历史文化景点从事讲解工作,甚至可以从事茶文化的出口等方面的工作。由此可见,茶艺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就业前景十分可观。

2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开设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在实践中发现茶艺专业课程在新时期的发展可谓是喜忧参半,笔者在调查分析之后对其发展现状作如下分析。(1)茶艺专业课程教学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茶艺专业课程在新时期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和繁荣,受到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设备在不断更新,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不断引入,使整个教学的精神面貌得到全面的改善,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同时随着教学的不断进步,生源质量在不断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效果显著提高,学习茶艺知识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总之从整体上看,茶艺课程教学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2)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虽然说从整体上看茶艺课程教学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受到传统理念的冲击。在教学中虽然课程改革在不断的深入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但是不得不承认在新时期茶艺教学中仍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阻碍,在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导致茶艺教学质量和效率大打折扣。同时由于受到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在实践中导致不少学生没有投身在茶艺专业学习之中,这种传统家庭观念的冲击也阻碍了茶艺专业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②教师综合素质不能满足实践发展的要求。茶艺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作为支撑,但是在实践中发现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不能满足实践发展的需求,比如说对新时期出现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使用不到位,对于新时期出现的多媒体设备使用不到位等等,都是教师综合素质不符合实践需要的具体要求,都对茶艺专业课程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③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机会比较欠缺。茶艺课程教学不仅理论性比较强,其实践性也很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可以将茶艺课程教学更进一步。但是在实践中发现茶艺专业知识教学缺乏实践机会,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无法得到验证,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对茶艺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都导致茶艺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比较低,阻碍了茶艺课程创新发展。

3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创新发展具体策略

在实践中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创新发展是课程改革的直接要求,需要准确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全面的剖析,从而不断提高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的教学质量。(1)加强宣传力度,扫清思想障碍。在新时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优势,积极对新时期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全面宣传,使相关人员可以全面认识到新理念新方法的优越性,同时要积极宣传使整个社会的传统思想理念得到一定的缓解,促使越来越多对茶艺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投身其中,逐渐扫清思想障碍,为茶艺课程创新发展提供思想基础。(2)注重专业素质,提高综合素养。在实践中要高度重视教师的作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努力扩展个人知识层面,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教师适合新时期社会教学发展的新需求。(3)建立相关制度,提高制度保障。在新时期要对茶艺课程教学提高到新的高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制度的约束力,建立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使整个教学有据可依,为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比如说建立监督制度和奖惩制度,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践机会。在实践中要在茶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与各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不断提供实践机会,在实践中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投身实践之中,达到理论和知识的联系,不断提高个人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个人茶艺技能,促使茶艺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全面提高。

4结语

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创新教学研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受到高度重视,这是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是酒店管理专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在实践中发现在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教学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分析其现状,掌握阻碍其发展的因素,从而对症下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茶艺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实现茶艺课程的创新发展,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建辉,张新富,赵磊.茶学专业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对接的探讨[J].大学教育,2016,(4).

[2]王晓洋,卜燕红.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为例[J].职教通讯,2012,(12).

[3]文琼.从成都茶文化谈高职院校《茶艺》课程的改革[J].青年文学家,2011,(24).

[4]程善兰.高职院校茶艺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为例[J].广西轻工业,2011,(10).

[5]雷群安.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茶艺知识培训范文篇6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理念;茶艺教学;应用

茶艺教学是我国茶文化的传承方式,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与古代文学相结合,传达修身养性、宁静致远的思想[1]。一位优秀的茶艺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还需要拥有突出的气质、专业的手法,能够从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心旷神怡的表演,传达隐藏在茶艺下的思想。教师可以应用一体化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专业操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学生的职业责任心。

1.一体化教学理念在茶艺教学课程中的必要性

1.1增加社会的人才数量。在高职院校中,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对于学生的专业化操作能力要求较高,采用一体化教学理念,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存在文化基础薄弱的问题[2],对于茶艺教学的专业化知识无法很好的消化吸收,对于茶艺知识中的艺术内涵理解不够清晰,成为职业茶艺师需要面临重重阻碍。应用一体化教学理念,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茶艺知识教学,并让学生参与茶艺实践活动,通过边学边做、学做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掌握专业性技能,并理解这么做的含义,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当今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社会,而茶艺能够让人们慢下来,仔细品味生活,让人们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对于茶艺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大量人员进行补充。1.2改善学校的教学成效。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应用,能够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质量,扩大生源的同时,能够与企业进行对接,提高学生的成材率与就业率。高职院校需要对茶艺教学书刊进行针对性改造,优化教学路径,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3],提升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树立学生的职业责任心。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进行对接,了解企业对于学生的需求,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制定教学策略,结合一体化教学理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进行有效结合。一体化教学理念能够有效提升茶艺教学的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能够开阔视野,了解社会对于茶艺师的最新要求,鼓励学生提升对于茶艺的理解,与企业实现对接。学校可以举办茶艺的有关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1.3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茶艺教学并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单纯为了教学喝茶的方法,而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并反映出学生的个人修养[4]。茶艺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我国的茶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读书人的心头好,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象征。学生需要了解茶艺的有关知识,并进行知识的沉淀,在茶艺的实践操作中能够代入自身对于茶艺的感悟。在传统教学中,存在重视理论不重技能的问题,没有让学生参与到实践当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应用一体化教学理念,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茶艺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茶艺操作的动作美,让顾客不仅能够喝到可口的茶饮,还能够欣赏到美妙的茶艺术。一体化教学理念能够促进学生均衡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1.4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现代企业尤其是服务业中对于专业性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应用,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在传统的职业高校教育中,存在重视理论忽略实践操作的情况,当学习茶艺的学生进入企业后,普遍出现动手能力差的情况,需要经过漫长时间的培训,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一体化教学理念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能够进行知识体系的再构建,从企业的角度,提供企业所需的人才。企业可以与学校进行合作,在学校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并让学生在学校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在校时能够到企业进行实习,毕业后即刻投入到工作岗位中,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企业可以安排学习内容,并与教师进行沟通,帮助学生提升个人价值。

2.茶艺教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茶艺教学深度不足。在高职院校中,教师的专业化教学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学中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但没有重视学生个人修养的提升,对于茶艺教学存在教学深度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往往存在重视泡茶程序的问题,忽视了茶饮的品鉴工作,不重视培养学生对于茶叶的认知能力,没有重视茶艺表演人员的礼仪训练。学生理论知识学了很多,但反映在现实中,却经常出现无法选择好品相的茶叶,茶叶冲泡水温不足等问题,尤其是部分学生无法从顾客的角度看问题,茶叶冲泡后没有调节到合适的温度,就让顾客服用,或是没有重视茶叶冲泡的礼节,只关注表演的动作,导致茶艺表演流于形式,影响顾客的感官。教师需要深挖茶艺教学的深度,引入中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让学生能够了解茶艺方方面面的知识,避免学生的茶艺学习流于表面,甚至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2.2茶艺教学方法单一。受限于高职院校的自身条件,以及教学经费的影响,高职院校的茶艺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部分高职院校,信息化程度不高,讲课很少用到多媒体,而是使用口头传授的方式,教学方式较为抽象,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无法结合视频、图片等方式,将茶艺教学的实际操作逐步呈现出来。除此之外,教学经费的影响更为致命,在茶艺教学的实践操作环节,需要学生冲泡茶饮,并观察冲泡的过程及效果,经费问题会影响茶叶的质量,茶叶长期在低端领域徘徊,会影响学生的眼界,无法冲泡出高等级的茶饮。教学经费还会限制泡茶的容器,茶具仅包括紫砂壶、玻璃杯等,难以满足学生的茶艺表演需求。学生不理解茶叶的类型,不能冲泡出高等级的茶饮,无法进行茶艺表演的创新,这些因素会严重限制学生的职业发展,影响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3茶艺教学评测困难。茶艺教学的评测较为主观,评测的方式不够统一,不同企业对于茶艺的要求也不一样,影响学生的茶艺发展。在高职院校中,受到经费的影响,学生的日常练多使用普通品质的茶叶,甚至不用茶叶而是进行模拟操作,学生接触到高级茶叶的机会较少,在评测时需要使用到高级茶叶,而学生的练习机会较少,大多会采用考前突击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评测的过程中,教师大多采用理论测试辅以实践测试,其中,理论测试考验学生的知识储备,而实践测试则较为主观,虽然使用表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打分,但教师的感官会影响评测的结果。而在不同的企业中,对于茶艺师的要求也不同,有的更重视茶艺师的语言艺术,希望茶艺师能够更好的推销茶叶,有的则重视茶艺师的个人形象,专业操作能力只是点缀,高职院校的评测结果无法适应企业的需求。

3.一体化教学理念在茶艺教学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3.1优化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在高职院校茶艺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一体化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明确教学的目标,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茶艺知识的基本内容,了解茶艺、茶道的概念,知晓茶文化的悠久历史,为学生掌握茶艺技能打下坚实基础。在茶艺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进行拆解,提升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在基础知识上,教师可以教学进阶知识,包括泡茶的程序、茶叶的识别、茶艺师的服务策略等,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茶具和茶叶,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教师还可以引入企业管理制度,解说茶艺礼仪,并让学生尝试进行创新,融入自身的感情,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的茶艺走上新的台阶。3.2结合信息技术,降低学习难度。在现代化社会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刺激学生的感官,开阔学生的视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茶艺。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工具,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理清教学的路径,找到茶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并与教师进行实时沟通。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由浅入深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在网上搜集资料,寻找各种视频、图片信息,查找适合茶艺的背景音乐,在视频中,学生能够看到流畅的茶艺展示流程,了解专业化的茶叶冲泡方法,而在图片中,能够看到不同茶叶间的区别,以及茶叶冲泡的流程图,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背景音乐的应用,能够为学生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3.3加强校企合作,适应社会形势。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大,而企业也出现严重缺乏专业性人才的情况,应用一体化教学理念,能够加强学生与企业间的对接能力。企业可以与学校进行合作,由企业列举出对于员工的基本需求,并让学校培养出专业性的人才。不同企业对于茶艺师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有的要求茶艺师拥有较高的专业化操作能力,有的要求茶艺师具有优秀的沟通能力,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推荐人才。学校可以让在校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将掌握的茶艺基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茶艺技能、茶叶生产加工知识、茶叶营销技巧,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茶艺表演当中。企业还可以与高职院校合作,举办茶艺比赛,寻找专业人才,了解在校学生的茶艺水平,观察学生的创新能力。

4.结语

在高职院校的茶艺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一体化教学理念,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结合信息技术、加强校企合作、重视实践操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个人修养,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苏巧雯.“一体化”教学方法在“茶艺”课程中应用初探[J].经验交流,2018,8(21):20-21.

[2]韦玮.茶艺课在中职的教学探索及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7,11(31):65-76.

[3]吴航.高职茶艺职教的特点及教学方法[J].文学教育,2018,8(29):31-32.

茶艺知识培训范文篇7

关键词:酒店管理;茶艺课程;教学

酒店管理是现代服务行业中的代表,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在酒店中顾客的消费更趋向于时尚的绿色,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在酒店行业中为顾客提供良好的茶艺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体现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能培养良好的情操。因此,在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课程十分必要。

1茶艺能弘扬茶文化[1]

茶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它从神农氏更早年代诞生到如今就一直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茶不仅是一种清香的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艺术。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良好的精神享受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进入茶馆不是因为口渴,而是由于茶馆宁静、舒适的环境,能够陶冶情操,属于一种时尚的文化消费。在泡茶的过程中,从茶叶的选择、泡茶所采用的水的选择、盛茶的器皿、地点、品尝的过程中,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四溢的茶香,还能体会到精神的享受。尤其是当代的生活节奏快,会导致一些人心浮气躁,不仅影响了工作学习,还影响了人际关系。茶文化是一种美好的事物,不仅传递着和谐处世的理念,还能表达着奉献的心灵。另外,茶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饮品。[2]通过相关的研究发现,茶叶中还有几百种化学元素,是全球公认的优质饮品。例如:咖啡碱,能够使中枢神经兴奋,有益于消除疲劳,同时,还能有效的抵抗烟、酒的危害;又如: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成分,能够有效的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辐射、抗衰老等功效。此外,茶叶还能促进新陈代谢,能够有效的增强人体的抵抗力。茶叶中还含有多种矿物质。例如:钙、镁等都是人体健康必须的营养。

2积极的进行茶艺培训能够丰富学生自身技能与自我修养

在茶文化发展过程中,茶艺是茶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时展的需求。因此,在酒店专业中增加茶艺课程,不仅能增强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还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就业。茶艺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使之成为一种艺术,就应该努力学习,积极练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明白以下几点才能更好地学习:

2.1茶艺是一种礼仪

在茶艺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应该明确茶艺是一种礼仪,是一种不同于其他的礼仪培训,茶艺培训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茶艺服务追求的是一种高雅的服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服装不能过于鲜艳,要和相关的环境、茶具等相配套,努力与环境融为一体,才能展现茶艺的优雅。

2.2茶艺服务过程中需庄重且姿势优美

茶艺服务具有高贵、典雅的气质。因此,在实际的茶艺学习中,要保证优美的手势,通常来说,茶艺工作者应该具有一双纤细、柔嫩的手。同时,手上不能带饰品,例如:戒指之类的;还不能留长指甲、涂指甲油等;主要是因为在泡茶过程中顾客的目光始终都停留的手上,来观看泡茶人的茶艺是娴熟,如果,手势优美、技艺娴熟也会影响客人的品茶心情。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温壶、温盅、置茶、倒水、分汤以及敬茶都是基本功,只有长期练习才能够掌握。在泡茶过程中,对于水的温度也具有一定的要求,绿茶需要的水温为90℃,其余茶叶都需要沸腾的热水。

2.3茶艺表演中需配合讲解

在泡茶过程中,要配合讲解茶叶的名称以及产地,泡茶的用具以及步骤,相关的品茶技巧等,讲解时应该口齿清楚、声音温柔婉转。同时,还要耐心的回答顾客的询问。

3茶艺课程的开设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3]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推崇仁义礼智信。茶艺的培训能够有效的继承这种处世理念,由于茶艺课程的开设能够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和青年中易产生自傲,甚至迷失自我,因此,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十分必要。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掌握得再好也是徒劳。茶艺所传递的内容就是让人们放下利益之心、淡泊名利、从容处世。通过茶艺课程的教学,积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更好地就业。

4茶艺课程的开展具有良好的前景

茶艺服务的经营方式具有多样性,不仅能够在一些餐厅以及休闲场所,会所等部门进行服务,也可以单独经营。就目前来看,茶艺师已经成为高档酒店和一些一线城市短缺的人才。院校学生通过茶艺的学习,不仅要明确了解茶饮的制作流程,还要具有渊博的知识,例如:中国的经典诗词歌赋、历史文化、养生知识、心理健康等。一般来说,学校培养的茶艺师可以参加茶艺师职业技能证书考试,这样还能促进学生的就业。

5教学思路设计

5.1教学设计理念[4]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积极的开展理论加实践的教学。在相关的教学完成以后,教师还要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课后反思,进行总结,不断完善实践。充分体现职业性以及开放性等,以学生持续发展作为基础,通过相关的辅助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5.2茶艺教程的设计思路

5.2.1一体化教学

所谓的一体化教学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然后再从实践到理论,师生之间应该加强交流合作,积极进行探讨,活跃教学气氛,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

5.2.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茶艺作为一门技术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茶艺发展的趋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最大化地提高教学质量。

6茶艺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

茶艺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待人接物、礼仪礼貌及就业技能,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6.1模拟教学

一般来说,模式教学法是茶艺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法,它主要是通过对实际的茶馆茶艺进行模仿。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扮演茶艺师、顾客等,然后进行相关的技艺训练,学生应该积极进行泡茶、倒茶等茶艺技术、技能的练习,教师还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2项目教学法

所谓的项目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要进行实践操作,然后,再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并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茶艺实践。还包括了茶室的布局、茶叶的购买、泡茶以及相关的礼仪、解答顾客的询问等,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

6.3模块教学

在模块教学中,茶艺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了茶叶的识别、茶水的冲泡、茶礼仪、茶席的布局等。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对每一的模块进行茶艺的专门训练,促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茶艺技能。并且,在实践完成以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茶艺技能。6.4实地训练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酒店茶艺室以及茶馆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观摩与体验,在观摩过程中教师及企业工作人员应该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指导。在观摩与体验完成以后,还应该让学生积极进行总结,这样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7有关茶艺教学的一点思考

7.1教学中应该突出茶艺课程的综合性[5]

酒店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综合性的技术人才,不仅要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还要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所以,茶艺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让学生进行技能的练习,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并让学生在进行整套的茶艺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进行完善。

7.2加强作业练习

课堂的时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光靠课堂时间,学生很难掌握重点,因此,教师应该布置课后作业。在作业的布置过程中,由于茶艺课程内容广泛,泡茶的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让学生能自由地进行选择,体验现其多样性,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还能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7.3采用灵活的评估方式

茶艺课程是一种技能课程,因此,应该进行大量的实践。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理论基础,还要具有坚实的实践能力。在课后评估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从考试成绩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还要从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进行评估。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及时发现不足,进行自我完善。

8总结

综上所述,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开设茶艺课程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丰富学生自身的技能,促进学生就业,还能有效的弘扬传统文化。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教学,不仅要保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保证学生具有坚实的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积极提高课堂质量,促进茶文化的传承。

作者:杨光辉 单位: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盛婷婷.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设计与教学[J].亚太教育,2015.(14):166.

[2]李秀进.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5.,(09):113.

[3]马珊珊.浅谈酒店专业设置茶艺课的意义[J].职业,2014,(12):181.

茶艺知识培训范文篇8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旅游管理;茶艺实践课程;课程创新

对于技师学院来说,办学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出一批能够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市场的专业性人才,茶艺实践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所要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这门实践课程的创设,有利于实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这门实践课程将专业的茶艺技能传授给学生,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茶艺专业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可以基于此完善学校的“现代学徒制”体制,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1“现代学徒制”与旅游管业专业茶艺实践课程

1.1“现代学徒制”概念论述

学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校企双方通过专业技能交流、专业人才培训、就业机会提供三方面的通力合作,开设专业课程,提供专业指导,安排就业机会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针对现代化教育体制下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有余,然而实际操作经验不足的技师教育体制不足而创造出来的教育制度,在技师学院学习了相关专业技能知识,许多学生步入社会从事相关行业的时候,并不能很好地把专业理论同实践操作相结合,导致了实践与理论出现断裂情况。在“现代学徒制”制度下,学生在读期间除了接受技师学院专业课程知识以外,还收获了专业性实践操作、职业道德培养、就业辅导等等来自校企双方深度合作的教育。在“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体制中,学生接受到的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实际操作教育往往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学习时长,在实践操作中,与专业技能教师相处时间较长,更加容易得到教师的实际操作指导,在这样的模式教学下,学生不但能够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更能亲身体验未来所要从事的行业的真实环境,更能对自己的专业情况有一个更加立体清晰的认知,使得学生更能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目的导向。

1.2旅游管业专业茶艺实践课程简述

茶为国饮,在我国对外输出的文化内容中,茶文化就占据了重要位置。茶文化兴起于唐朝盛世,人人以饮茶为风尚;在宋明清时期,我国的茶文化曾盛行一时,人人皆以饮茶为上乘享受;在兵荒马乱的战争时代,我国的茶文化渐渐被外来饮品文化所替代而日渐衰微。而如今,我国的文化输出遍及世界各国,茶文化日渐复兴,饮茶再度成为人们追求生活情趣的文化活动。而对于技师学院在读的旅游管理业学生来说,未来所要从事的行业基本与自身所学的旅游管理有关,旅游管理不仅仅是管理行业,更是一项需要许多专业知识技能的服务行业,就大众现在所需求的旅游服务行业来说,不仅仅需要包括各个大项目的硬件服务,更需要的是能够提供各种技能服务的专业型人才,比如提供茶艺技能服务的茶艺师。在此背景下,技师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就需要开设茶艺实践课程来进行人才技能培养。茶艺实践课程中,教师应该以茶艺技能实践操作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以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茶艺操作技能为目的,综合旅游管理行业的营管理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好茶文化的基础知识,掌握好茶的冲泡,鉴别,品味等技能,培养学生对于茶道文化的审美情趣,在掌握好茶艺技能之余,茶艺实践课程同时,应该教给学生进行市场分析评估,茶艺服务部门管理等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专业服务打好坚实的理论、实践基础。

2“现代学徒制”下的茶艺实践课程教学

2.1“现代学徒制”下的茶艺实践课程教学意义

技师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往往会以理论性的课程安排居多,穿插以实践课程安排,在这样的课程编排下,学生的旅游管理理论知识往往会掌握的扎实一些,在理论基础夯实的情况下进行实践课程教学,可以使得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已经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有一个立体三维的再度学习,能够以实际操作强化理论知识的记忆,能够更好地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所以,在茶艺实践课程教学中融入以“现代学徒制”教学,往往更加能够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服务技能,为期以后从事相关行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操作经验。旅游管理专业中的茶艺实践课程对比于其他课程来说是一项略有些特殊性的课程,比起旅游管理专业的其他课程来说,茶艺实践课程更加需要学生进行亲身实践学习,进行专业技能实训,将再茶艺实践课中所学到的专业技能应用于行业服务中来,因此,要进行有效的茶艺实践课程教学,就需要在教师队伍中引入经验丰富的教学人才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进行旅游管理行业服务的行业模拟指导,将真实的行业现状完整地呈现在学生的实践学习中来,旨在教会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随机应变。

2.2“现代学徒制”下茶艺实践课程教学的存在弊端

在如今的“现代学徒制”下的茶艺实践课程中,虽然不乏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进行教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仍然是以图例讲解为主,不能够给予学生亲身实践的感受认知,没有足够的能力能够带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实融入现实教学活动中,从而导致虽然实践课程上得多,学生能够掌握到的茶艺技能本领还是十分匮乏,应该具有的服务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还是得不到提高,实践课程的收获不大。

3“现代学徒制”下的茶艺实践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3.1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人才,保证高质量实践教学

要想解决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下茶艺实践教学课程实践与旅游行业发展现状脱轨的状况,就要从源头上考虑解决措施,“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教学源头就来自于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指导,在技师学院的教师队伍中,存在有某些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工作与自己本身所学专业不相符合的现实情况,对此,学院就应当对教师队伍中的非专业教师进行专业的教学技能培训,只有当教师拥有了足够的专业教学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才能够有效地将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其次,在进行茶艺实践课程的教学创新活动中,教师更应当着重考虑的重点应该是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只有当教师亲身在旅游行业上做到接轨,才能够将旅游行业的实时现状和实时技能动态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职业动态发展情况。

3.2创新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方式

对于“现代学徒制”下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茶艺课程教学,应该对学生的实践方式进行改革。传统的茶艺课程教学实践方式,基本都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只是教师给出来的情景模拟,而并非旅游行业的行业现状,这样就极易造成学生的实践课程与从业状况脱节,因此,要想给予学生真正实际有效的实践经验,就必须给学生以真实的教学基地和实践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学校应该积极主动联系旅游企业拓展学生的实践基地,给学生以真实的技能实践方法,才能够为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提供可行途径。“现代学徒制”下的旅游管理专业茶艺实践教学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旅游行业服务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于旅游行业的行业认知。在茶艺实践教学课程实践中,不能一味遵循旧的教学模式,应当努力探索创新,革新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体制,才能为旅游管理行业提供更加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付帅.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3):14-15.

[2]王东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旅游纵览月刊,201511.

[3]何丽萍.职业资格标准F的现代学徒制考核模式探讨———以高职酒店美实践性课程为例[J].企业家天地句刊,2013(6):25-26.

茶艺知识培训范文篇9

关键词:职业教育;德智体美劳;传统文化;茶艺;儒匠

职教“二十条”的,标志着职业教育进入新发展阶段,给新形态下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总方向。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回顾党的教育方针的演进历程,从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到提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007-2017),再到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党和国家对教育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和完善。将德体美劳与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体现了对人才培养规律的准确把握。同时对职业教育的育人逻辑,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也提出了新课题。但受精英教育逻辑的长期影响,职业院校在五育人机制构建方面普遍存在理念、举措和特色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中国传统茶艺文化和教育实践中蕴含丰富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笔者试图从传统茶文化视角深挖传统文化精髓内涵,阐明传统茶艺文化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对当代职业教育五育人的启发和借鉴价值,为构建新形态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环境提供参考和启发。

1基本育人逻辑的现实困境与突破方向

受西方“表述的逻辑”思维方式的长期影响,基于理论学习本位和以“教”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领域还普遍存在,产生的长期的负面影响极难破除。所谓“表述的逻辑”,是指西方科学技术领域形成重分析、重演绎、重实验的思维方式,带有浓重的学科思维,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各类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在“表述的逻辑”教育框架下,知识成为主动方,学习者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上常常表现为满堂灌和过度讲授,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脱节。“表述的逻辑”窄化了学习的途径,学习者获得的是间接的经验和知识,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就是说,“表述的逻辑”偏重学生成绩和智育发展,违背了基本的人才成长规律,忽视了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的其他方面的素质,而这些综合素质正是培育大国工匠、工匠精神所必需的。按照布鲁纳和杜威的认知和教育理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建构知识体系,也就是服从“发现的逻辑”。职业教育是面向生产实践、工作环境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数以亿计产业大军的主阵地,对人才的学习能力、工艺标准、劳动操作、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创新能力等多德智体美劳方面素质有较高要求。实际上,未来职业教育不是让学生简单的适应某个技术的发展,还要让他们获得完整的人格、美好的生活和全面的发展。

2传统茶艺文化思维方式和茶艺教育实践中的五育人思想

中国是茶的故乡。据唐代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也就是说,中国人饮茶可追溯至神农氏时代。在传统茶艺文化思维方式和茶艺实践中,蕴含着丰富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比如茶文化中善于发现,有审美情趣,守成创新等。首先,传统茶艺善于从自然界和生活实践中“发现”知识和规律,认为茶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必须通过实践和发现,比如茶道、茶联、茶书、茶具、茶画、斗茶等。同时善于“发现”孕育出的美育思想让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具有感性和审美特质,如一叶知秋等。茶德天地自然精华,融天地人于一体,茶文化糅合儒释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其次,传统茶艺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匠精神,即崇尚劳动、尊重创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让人向善、塑造德性。这种工匠精神涵盖丰富的德育、体育和劳育理念,而且古人往往将德放在第一位,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最后,传统茶艺重视实践和验证,形成了“发现的逻辑”哲学观和教育观,这种理念高度契合现代职业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综合起来,传统社会茶文化精髓、思维方式集中反映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某种意义上看,中国传统茶文化和德智体美劳育思想是有机融合和协调发展的,对当前新形态下职业教育五育人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

3传统文化视角下茶艺鉴赏与实践五育人机制构建——培育“衢职儒匠”

浙江省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是浙闽赣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也是拥有18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有着1200多年历史,《茶经》中亦有关于衢州茶文化的记载,比如在介绍茶叶产地时,陆羽提及“浙西”、“婺州”出产的茶叶品质。因尽享钱江源头滋养,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形成了丰厚的茶艺文化积淀和茶人匠心制茶和品茶饮茶的独特韵味。衢州茶品种繁多,开化县产茶历史悠久,于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建县,有记载的在明朝已列为贡品,其中开化龙顶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浙江十大名茶称号,是全国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茶品牌。如今,茶叶不仅成为衢州农业的主导产业,也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衢州作为“东南阙里、南孔圣地”,是中国南方儒学文化中心。千百年的积淀,促成了衢州的“开放、包容、多元、和谐”的城市文化性格。衢州践行以创新驱动,探索产业绿色发展的新路径。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衢州的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近年来俯身贴地,致力于以双高建设为引领,建设浙闽赣皖四省边际职业教育“桥头堡”,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德智体美劳育人机制探索。本文以茶艺鉴赏与实践为例,探索积极破除“表述的逻辑”育人环境,遵循现代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力完善育人模式内涵建设,创新融入传统文化育人理念,构建新形态下的“衢职儒匠”五育人新模式。从“衢职儒匠”架构图(图1)可以看出,德即培养德技双修,智即遵循“发现的逻辑”,体即拥有健康的身心,美即具备审美情趣,劳即磨练工匠精神。根据“衢职儒匠”架构,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各有侧重,同时又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第一,德——培养德技双修。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培养德、技双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让学生认同“衢州有礼”文化,提倡“衢职有礼”。这个“礼”是对自然有礼、对社会有礼、对历史有礼、对未来有礼、对脚下的土地有礼。将儒家文化融入校名、校训,让儒家经典进课堂,进图书馆,进实训室,让儒家文化真正走脑入心。开发一批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有礼精品课程,挖掘和丰富思政大课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持续壮大学生理论宣讲队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有机融合,让学生亲身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和传播家国情怀与担当。以茶艺课程为例,茶叶生长于三衢大地,茶艺产业立足衢州,借鉴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的从视障人群的角度感受生命的顽强和不屈的“黑暗对话”模块,让学生身份换位,了解衢州细菌战受害者历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扎根基层,把青春和汗水洒在大地上的志向。第二,智——遵循“发现的逻辑”。必要的茶知识储备是茶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育人水平的提升基础在课堂教学。首先,持续推进茶艺课堂“革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广泛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方式,提倡少教多学。坚持“思维发展重于知识获取”和“策略生成重于问题解决”,从最基本的茶认知事实出发,从品茶生活经验出发,不断启发,让学生获得更多主动性。其次,带领学生重新走上茶业历史的“发现之旅”,让教与学“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亲临其境、设身处地地“玩”茶,在知识网络建构过程中培养茶艺知识和技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朱熹提倡要不断的学习。儒学提倡要因材施教。所以要突破传统的教与学逻辑,提倡“发现式”茶艺教学,使育人理念更加科学。再次,营造“发现式”教学环境,重视“发现的逻辑”理念的茶艺鉴赏教育全过程育人中的作用。从校园到教学大楼,从办公室到教学空间,整体设计和细节处理上无不营造着把茶艺企业环境以项目型式引入到茶艺教学中的教育理念。第三,体——拥有健康的身心。“衢职儒匠“也要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身心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培养学生持续学习、不怕失败、勇于尝试、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衢职院已挂牌成立中国拔河特色学校,拔河运动及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地掷球项目荣获2021全运会项目冠军,地掷球文化深入每一个师生内心。攀岩运动赛场上捷报频传,攀岩文化引领校园时尚。近年来,衢职院已开展茶品牌展示、茶技艺表演、还有茶界专家的精彩讲座等,全民饮茶日活动把衢州茶和茶文化故事讲述得有声有色。与此同时,衢职院也孕育了许多茶艺培训、茶文化教学及茶器具销售等与茶文化息息相关的课程,以茶养性、以茶养德蔚然成风。这些名片注释了校园有礼文化新内涵,为新时代衢州南孔文化品牌建设注入了活力。第四,美——具备审美情趣。坚持文化育人导向,继承南孔文化,建设“衢职有礼”的特色校园文化。创新有礼文化、廉洁文化、两馆文化、寝室文化建设,营造“崇礼修身、人人共享”的有礼氛围。沐浴南孔文化,开辟第二课堂。对标衢州市南孔书屋建设,打造图书馆1+X考证中心,让茶艺图书和茶文化进寝室、进实训室、进教学楼,让师生随时随地沉醉茶香和书香,陶冶身心。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创造活力,提供多渠道志愿服务活动,比如服务衢州马拉松赛事、文明城市创建,提倡身心美、分享美、拼搏美。广接地气,走进清漾古村,追寻良好家风,感受深厚的茶文化基因。第五,劳——磨练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培育和传统文化有效结合,尊重技能,尊重劳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培育衢州地方急需的数字经济智慧产业、美丽经济幸福产业等技能培训品牌。茶产业像个“哑铃”,一边是生产,一边是终端,茶文化是中间的桥梁。持续挖掘茶艺专业特色,对接茶叶企业需求。衢州茶产业以创新发展理念,优化品种结构,加快产业融合,在转型升级中成效显著。以协同化整合校企资源,以标准化推进内涵发展。

4总结与展望

中国传统茶艺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茶艺鉴赏与实践建设经验为例,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中有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思想。提出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衢职儒匠”培育的方案,并列举出一系列可行的举措,以期为创新五育人模式提供启发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程建坤,熊川武.过度讲授:走向教育现代化的严重障碍[J].教育科学研究,2021(01):54-61.

[2]骆无穷.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茶之道:再读《茶经》”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44):5-8.

茶艺知识培训范文篇10

一、研究现状

笔者发现当前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对课程思政基础性问题的探讨;二是对课程思政实践路径和模式的研究;三是各学科专业课程思政的开发研究;四是课程思政推进中的问题和改进研究。“三教改革”视域下中职旅游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很少,而对于茶艺这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如何从教师、教材、教法三个方面将课程思政融入茶艺课程教学,从而使学生获得道德、心理、身体、文化等多方面的素质提高,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思政融入茶艺课程教学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深入度不够

在目前课程思政大格局下,很多教师能认识到其积极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变成了专业课与思政课的简单叠加,脱离学生学习和生活经验,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这种现象说明我们的教师没有深入研究和挖掘思政资源。茶艺课程内涵丰富,体现出独特的历史价值、美学价值、艺术价值。茶艺课程天然包含的思政元素极其丰富,教师应该深入探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

(二)系统性不强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因为缺乏科学的指导,自身课程思政水平不高,尽管在茶艺教学中对思政予以一定的重视,但是从融合的效果来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茶艺课程的教师应当与思政专业教师积极沟通,共同研究融合的路径和运行机制。课程思政只有体系化才能发挥它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功能与作用。

(三)创新度不够

在茶艺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时,应当在教学方法、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注重将传统文化、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融入课程中,将茶艺课程有效地拓展和延伸。在“大思政”格局下,我们的教师缺少对教学内容的综合设计和整合,这就制约了茶艺课程思政真正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作用。因此,优化和完善教学模式,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使课程思政取得新的突破还需要诸多努力。

三、“三教改革”视域下课程思政融入茶艺课教学实践研究

在课程思政与茶艺课融合探索中,茶文化自身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决定了它必然渗透到各个教育环节中,以其独特的审美形式和精神魅力使学生的道德、心理、身体、文化等多方面得到增强,促进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在“三教改革”视域下,课程思政融入茶艺课程教学应从教师、教材、教法三个方面着重讨论。

(一)以教师改革为本,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课程思政能力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责无旁贷。笔者认为,教师层面的改革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加强理论学习,培养茶艺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在推进课程思政过程中,教师无疑是主力军,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应自觉加强对思政理论的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自己的观察力、洞察力,搜集、梳理、整合思政素材,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自然融入教学中。2.举办讲座培训,提高茶艺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改革和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定期的培训、讲座是提高茶艺课教师思政能力的有效举措之一。以优秀的文化感染教师,有助于使教师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增强教师的专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是传承文化课程的有力保证。3.鼓励思政课教师进驻各教学组室,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水平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的各部门间应协同育人,鼓励思政课教师进驻各教学组室,帮助专业课教师提升思政水平,促进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高度融合,共同研究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将育人真正融入学习的全过程中。4.激发茶艺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主动性学校应以多种手段激励教师实施课程思政,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重要目标和方向,将思政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茶艺课教学全过程中,实现“知识学习”与“修养塑造”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的职业成长与发展。5.引导茶艺课教师发掘茶艺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研究课程思政实践途径中职学校在实现专业课程的育人目标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深入挖掘和提炼出课程中蕴含着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渠”和“育人”功能。茶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不可比拟的道德教化作用,以茶怡情、以茶行礼、以茶审美、以茶教化等,通过茶来陶冶情操,体悟人生哲理。因此,教师发掘茶文化中的育人要素才如此重要。举例来说,学生在学习茶艺时,会学习到鞠躬礼、奉茶礼、伸掌礼等很多关于茶的礼仪,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养成了文明礼仪的习惯,培养了良好的品德。6.开展教学比赛,打造示范思政融合课学校应积极打造思政融合专业课的示范课程,以优秀课例带动和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还可采用教学比赛等方式,以赛促教,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给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在校内形成全员思政的良好教研氛围。

(二)以教材改革为基,完善课程思政载体

教材是课程思政的主要载体,教材的开发和建设必须服务于课程思政建设。立德树人是教材改革的“魂”。目前茶艺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分散,缺乏系统性和人文性,因此教材层面的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开发茶艺教材,从传统文化、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等方面融入思政元素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决定了它承载着的思政元素多元化。茶的发展历史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习茶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人文素养,那些优秀茶人身上传递出的职业道德、大国工匠精神都在积极地影响着学生,因此茶艺教材在开发时,应该特别关注和融入这些思政元素。2.教材在设计与开发中还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创意创新文化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茶文化也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不同的茶,它的服务过程、茶事活动各具特色。在学习中,教师应激励学生勇于去体验、实践、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培养文化创意创新的意识,设计创新方案,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3.开发茶艺课思政资源库,资源类型包括音频、视频、文档、课件等,以供教师和学生使用与学习茶艺课教师应特别注意平时收集整理各种思政资源,且可以组建团队共同完成茶艺课思政资源库的建设。这些资源可以分门别类,如传统文化类、人文素养类、职业道德类、工匠精神类、家国情怀类等,资源类型多种多样,包括音频、视频、文档、课件等。在教学中,教师随时调取资源库中的思政素材为己所用。4.开展茶艺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以良好的素养讲好茶艺故事,传播传统文化,并将优秀案例纳入思政资源库中对于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导,单单依靠课堂有限的时间,很难给学生足够和必要的启迪。为了更好地达到育人效果,开展茶艺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等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能极大地丰富和延伸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学习效果。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会让学生体会到传播茶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参加活动的优秀案例也可以激励更多学生来参与,弘扬学生的文化自信,在知行合一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以教法改革为要,优化课程思政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