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地球十篇

时间:2023-03-15 14:20: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地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地球

智慧地球篇1

IBM的“智慧地球

“智慧地球”的关键是要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统一成智慧基础设施。IBM前任董事会主席兼CEO彭明盛曾发表演讲《智慧的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彭明盛认为,传统上,一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发电厂和油井,另一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移动电话、路由器、宽带等,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是分离的。现在,是到了二者合一的时候了。

事实上,IBM经历了从“电子商务”到“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再到现在的“智慧的地球”的三个阶段,其轨迹中的每个新理念,都相应地开启了IBM的战略转型。

IBM的“电子商务”是包含硬件、软件的信息架构构建和企业流程改造――其实质是替客户建置信息架构、企业流程的重新改造,以便企业能够通过网络,更方便而有效率地从事商业。这个理念将IBM全面转向“IT服务”。

接下来,在IT业新的转折时期,IBM又适时地推出了“电子商务随需应变”――重点在“随需应变”。当客户开始抱怨“环境不好,不购买IT设施了”时,IBM说:“我们可以根据您的需求提供服务。”围绕“随需应变”理念,IBM从收购普华永道、剥离PC业务、收购大量软件公司开始,加速“变软”,全面转向服务,力求通过打包齐全的软件产品,向客户提供从战略咨询到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服务。

而后来的“智慧的地球”则是要将实体的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合二为一。IBM已紧紧占据了信息化已经相当成熟的金融和电信这两个行业的市场主动权,它希望把商业触角延伸至更多的公共设施领域,而与金融和电信相比,水利、交通、电力等行业的信息化还处在拓荒阶段,但市场规模可期。

“智慧地球”在中国

2008年11月,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2009年1月,美国奥巴马总统公开肯定了IBM“智慧地球”的设想;2009年8月,IBM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正式开启IBM“智慧地球”中国战略的序幕。

《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中,IBM为中国量身打造了六大智慧解决方案: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供应链和智慧银行。随着中国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热潮的不断升温,IBM在智慧计算、智慧数据中心等方面也投入了更多研发力量,并积极与国内相关机构寻求合作。2009年以来,IBM的这些智慧解决方案,已陆续在国内的各个层面得以推进。仅智慧城市一项,中国就有数百个城市正在或即将与IBM开展合作。

2015年4月10日,重庆市政府与腾讯签署战略协议:双方将共同围绕“互联网+”进行产业升级转型探索,同时在渝建设互联网创新创业基地,推进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腾讯方面称,基于公司积累的海量的数据基础及成熟的云计算能力,已专门定制了一套基于“互联网+”的“智慧重庆”解决方案。所涵盖的微信平台“城市服务”功能,很快将在重庆上线。“城市服务”入口将把包括交通、医疗、社保、公积金、旅游、金融等分散的生活服务功能在微信上集合到一起,成为手机里一站式、全天候的民生服务大厅。市民足不出户,点点手机屏幕,就能获得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重庆案例”是正在进行的探索,看起来激动人心。可是,从整体来看,中国在“智慧的地球”领域相关研究还存在不少困难。

首先是技术路径选择。从技术层面看,中国在发展与“智慧地球”相关的传感器、云计算等物联网技术方面,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完全采用IBM公司的“智慧地球”技术和产品,但这可能会导致中国相关技术自主研发能力的丧失;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自己的智慧系统(或称“智慧中国”),从而掌握“智慧中国”构建的主动权。但现实情况是,虽然中国在研发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好基础,且物联网研究也与国际同步,但在核心技术的突破方面还远远不够。

在高端传感器方面,中国生产能力严重缺乏,现有的传感器灵敏度较低,直接影响传感器的作用距离;在与云计算密切相关的云计算基础架构等方面,关注程度也很不足,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大型系统软件等,仍过多依靠购买国外的成品;在核心晶片制造工艺和技术方面也很不成熟;中间件、开发环境和应用软件开发等也普遍薄弱。此外,中国应用层研发的起步也较晚,且大部分分散于低端层次。因此,如何发展中国的智慧系统,选择何种技术发展路径,确实面临着相当程度的技术风险。

其次,重复建设和市场风险问题。中国与“智慧地球”直接相关的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规模持续增大,一些重点城市在发展物联网、云计算过程中,通常依据自己对“智慧”的理解,以及自身城市建设的需求进行布局。目前,已有上百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30多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80%以上城市将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已经出现了明显过热的发展苗头。有专家对这种“一拥而上”的重复建设现象,纷纷表达出担忧,认为当前过热的物联网、云计算和“智慧城市”等的建设,将有可能导致新的产能过剩。

此外,我们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系统,也面临着中国市场被跨国企业垄断的风险。IBM公司的研发实力、中国战略,以及中国巨大的经济发展需求,都为IBM“智慧地球”抢占中国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仅以2011年统计为例,IBM在中国市场就已连续12年蝉联全部服务器市场全国排名第一,连续12年蝉联中国UNIX服务器市场第一,连续8年蝉联中国外部存储系统市场全国第一;IBM于2012年计划:将通过创新和务实的战略,帮助中国企业和政府机构提升云计算、业务分析与优化、智慧的商务、智慧的城市、高端系统/智慧的运算等关键能力,并要在重点行业、中型企业、区域拓展和公司建设等领域寻求突破,以实现发展转型和“智慧的成长”。

智慧地球篇2

这一天,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敲响了巴黎一间老宅的门。传说笛卡尔生前用密码写成的谁也看不懂的世界最终秘密,就藏在这间房的一只上锁的箱子中。

作为密码学创始人的莱布尼茨找出写得密密麻麻的手稿,抄写着、思索着46812204862012这组神秘数字。忽然,灵光掠过这位微积分发明者的大脑,他不再抄下去――莱布尼茨洞察了这道拓扑不变量世界难题,破解出了笛卡尔的宇宙结构模型。

在笛卡尔看来,世界是二元的:人类是有智慧的,人因为思想而证明自己的存在;地球是没有智慧的,地球只不过是宇宙这个正二十面体中的一道数学题。

笛卡尔生前破解了人类的秘密:我思故我在,死后却猜错了宇宙的规律;一个正二十面体。

时间飞越21世纪。随着坚固的雷曼兄弟公司垮掉,上一代经济在华尔街的废墟中烟消云散。

正当全世界人民纷纷寻找对旧经济的修补之道时,奥巴马政府经济团队与IBM却在共同研究下一代经济的未来。结论出乎意料:下一代是“智慧的地球”。

宇宙间不仅有智慧的人,还有智慧的地球。

2009年春天,飘雪的季节。人类宣告了“我思”的黄昏。

华尔街的思维混乱终于被理清:人类不能光“我”思,而让华尔街之外的人蒙在鼓里,必须我“们”一起思,形成智慧的网络;不能光人类这个“我”单独地“思”,而必须拉上地球,一起变得“智慧”。

“开天辟地第一回,世界的数字基础架构和物理基础设施开始相互融合了。”从此世界不再黑白分明。IBM说,要有智慧,于是有了智慧。智慧所及――道路、桥梁、工厂、矿山、医院――事物的意义从黑暗中显现出来。

“我们的世界正在更加全面地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所有的事物、流程、运行方式都具有更深入的智能化。”让所有的地方显出“智慧”,为的是让所有事物包含的意义,成为洞察力的对象,显示出对我的意义。

给我一双慧眼吧,把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需要也能够更透彻地感应和度量世界的本质和变化。”让我们通过洞察力,把握这个世界异质性多样化的意义价值,获得“更有意义的、崭新的发展契机”。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GDP不在大,有意义则灵。

智慧地球篇3

奥巴马政府经济团队与IBM共同研究“智慧的地球”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不久前,由IBM全球CEO彭明盛先生向政府郑重提出了帮助美国建立21世纪的长期竞争优势的建议。人们不难发现美国政府近来提出的“智慧的实力”,与IBM“智慧地球”,用的都是同一个核心词SMART(智慧)。面对IBM凭借百年经验和全球洞察提出的这一新理念,轻轻放过,肯定是一种智力上的冒险。

现在要做的,是尽可能从合理的角度去思考它。从下一代经济的高度上,识别“智慧地球”向我们发出的新信号。

新的世界维度信号:第三种世界

国际金融危机后,会不会出现一个美丽新世界?对上代经济的建设性的反思,就是把下一代经济创造出来。互联网革命已经发生了十多年,智慧的地球正带来新的机遇。

波普尔曾把世界区分为物质性的世界一、精神性的世界二和智慧性的世界三。波普尔将“人的精神世界”与“客观知识世界”区分为两个不同维度,这有助于我们从顶层理解智慧地球的逻辑位置。它透露的信息,是一种文明级的新维度正在成熟;回答的是,美丽新世界建立在哪里?一定是在一个有别于上一代经济的地方。新维度就是新文明的基础形式。

智慧地球从文明维度看是“一块新的世界公地”,它意味着两个基本点:第一,世界的基础结构正在向“智慧”的方向发展。从世界一的物质维度,世界二的货币维度,向世界三的智慧维度发展。新文明不再是寄居在上一代的家里,要给未来搭一个独立的家。现在人类的金融家园塌了,未来要建立一个智慧家园。这样一来,智慧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就显示出来。奥巴马已经听明白了,在回应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格曼公开信时,马上举一反三地说,建设智慧基础设施,除了建设先进医疗系统外,“我们还将投资于宽带和新兴技术,这些是美国在21世纪保留和重夺竞争优势的关键”。IBM也向中国发出了含蓄的信号,希望在4万亿投向物质基础设施(世界二的基础设施)时,“植入‘智慧’的理念”,“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如果19世纪有人提醒清代将文明维度重心从世界一,早点转向日本所在的世界二维度,历史也许会有所不同。这是一个一两百年才会出现一次的重要信号。第二,世界的基础结构正向传统与智慧融合的方向演进。“开天辟地第一回,世界的数字基础架构和物理基础设施开始相互融合了”。这是对第一个要点的补充。三楼是不能离开一二楼单独建设的。世界三的基础设施与世界二、世界一的基础设施,是相互融合的关系,表现为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与互联网的融合。我们提倡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有类同之处。当然IBM提的这种结合是有方向的,“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正在合为统一的智慧全球基础设施”。

从这个认识上说,只有转变文明价值观,才能发现新大陆。那些误以为智慧地球没什么新意的人,在价值观上没有发现新大陆的划分根据,没有跟上时代。

新的价值信号:第三种价值

关于智慧地球,有许多经验的描述。要识别出其中的新价值信号,需要进一步概括。我认为智慧地球与上一代经济,在价值的性质上,有以下非常不同之处:

第一,智慧在于通过洞察力把握事物的意义价值,提供“更有意义的、崭新的发展契机”。从价值理论说,货物对应的是使用价值,货币对应的是交换价值,智慧对应的是意义价值。IBM反复谈洞察力。洞察力显然不同于X光,不是对付物的,也不同于验钞机,不是对付货币的,洞察力用来发现这个世界(包括物质与价值)与自己的关系,也就是用来发现“此事对我有什么意义”。以前不能识别,现在能识别了。智慧地球无意中包含了一种新价值论:意义价值从依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独立为可感应和可度量的新价值种类,已不是《资本论》那种价值二分法,而是三分法。“感应和度量”不是为了搞统计调查,而是在建立新的价值尺度,以显现新的价值。其次,“我们的世界正在更加全面地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所有的事物、流程、运行方式都具有更深入的智能化,我们也获得更智能的洞察”。让所有的地方显出“智慧”――如智慧机场、智慧能源、智慧电网等等――为的是让所有事物包含的意义,成为洞察力的对象,显示出对我的意义。它使第三种价值(世界三的价值)落地成为可服务对象、可创造价值。将意义这种信息价值,由过去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转变为实实在在的经济。

第二,通过差异竞争优势创造最有意义的新价值。由洞察力所能特殊加以把握的价值(意义价值)有什么不同的特点,特别是与同质化的交换价值有什么不同?把IBM林林总总谈的归纳起来,无非以下几种:首先是差异化价值;其次是多样化价值,即异质性价值;其三是不确定价值,即风险价值;其四是复杂系统价值,包括生态系统价值。所有这些上升到理论上加以概括,都是品种价值。这里的品种从窄义的产品品种,扩展为泛指所有在数据级可分辩的异质要素。它是意义、信息得以区别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的不同之处。我个人认为,用品种经济性,可以充分概括IBM所说用洞察力所把握的智慧经济,即:品种越多,成本越低,效益越高。以此区别于智慧经济之前那种品种越少,成本越小,效益越高的头脑简单的工业经济。

新的制度信号:第三种组织

智慧地球在制度创新上释放出的重大信号,体现在价值网络中。价值网络将成为人类继市场、企业之后的第三种组织。

第一,世界不仅正变得更小、更扁平,而且“更智慧”。IBM在宣传智慧地球时,一再提醒人们,下一代经济中的组织制度特点,不是只有扁平化。依我看,这是在针对过去十年把互联网误解为扁平化,及《世界是平的》对人们的误导而言的。原说法的问题在于,市场才是扁平的,说互联网是扁平的,岂不等于说互联网与市场一样,没有组织创新?事实是,网络组织兼有市场的扁平特征与企业的结构特征,是介于二者之间的组织形态。IBM把这种组织形态称之为价值网络。一方面,价值网络是扁平的,但有别于市场在于它是组件化的;另一方面,价值网络具有企业特征,但有别于企业在于它是扁平的、开放性成长的,所以它是第三种组织。

智慧地球篇4

出生于1953年,美国人,毕业于约翰・瞿普金斯大学,IBM董事会主席兼CEO。1973年从IBM的销售做起,随后在旧M日本、IT服务、PC事业部和大型机等部门都有过任职经历。1997年,他成为IBM个人系统集团的高级副总裁和执行官;1998年担任IBM全球服务集团的高级副总裁和执行官:1999年,IBM企业系统的高级副总裁兼执行官;2000年,任IBM总裁兼COO,并加入IBM董事会;2002年10月至今,彭明盛出任1BM的CEO;2D03年,任IBM董事会主席。

世界各国的领导人都很重视全球一体化背后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含义:自由贸易协定、互联网以及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世界“缩小”和“扁平化”了。

但是,一件最终可能对我们的生活和未来产生更大影响的事情值得注意。这就是,世界不仅正变得更小、更扁平,而且“更智慧”。

基本计算模式在过去二十年中已经发生了变化。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个人电脑模式已被目前基于开放、网络、高新技术以及数字智能与工作和生活相融合的新模式所取代。

这一切都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数字化和互联的现实。有如此之多的技术和网络服务可供使用且成本如此之低,还有什么产品不能安装智能技术呢?还有什么服务不能向客户提供呢?还有什么是不能连接的?还有什么信息不能被挖掘。以获取洞察力呢?

问题是,面对这一现实,我们需要做些什么?也就是说,我们在未来十年和更长时间内应当如何投资、转变我们的组织架构或管理我们自身。

答案是,你或你的竞争对手将会做以上提到的所有事情。实际上,我们都会去做,我们必须这样做。因为我们的地球已经危机重重,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美国次贷危机暴露出金融和保险系统已不能适应目前的现实;地球的能源问题迫在眉睫;污染问题、物流问题等,都需要我们去认真面对。

幸运的是,针对以上问题已有解决方案。换言之,全球化的人类社会将复杂的自然系统转化为复杂的商业和社会系统――一个我们为了发展乃至生存而必须加以妥善管理的系统。在此过程中,水的管理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作为一个较早行动的例子,全球大河合作项目正在使用一个新的计算机建模框架来模拟全球河流流域的状态,以帮助制订有关保护自然环境和造福当地社区的政策和管理决策。然而,我们需要更多的“智慧的地球”的潜能释放,这要求我们加快“智慧”的脚步。

我指的“智慧”不只是知识,或在发展中国家有成千上万的人正在获得进入全球劳动力市场所需的教育和技能。我是说世界运转的方式――开发、制造、运输和销售实体商品的支持系统和流程,需要提供的服务,从人和金钱到石油、水和运动的电子等所有的一切,以及数十亿人的工作和生活。

也就是说,世界的基础结构正在向“智慧”的方向发展。这不只是一个比喻。据估计,到2011年将有20亿人上网。同时,联网对象――亦即构成“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车辆、设备、摄像头、车道、管道――的数量正在迈向1万亿大关。

世界的智慧化也不只是实现“无所不在的连接”,大规模计算机集群首次具备了经济可行性;“云计算”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不过,我们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而现在,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正在合为统一的智慧全球基础设施。

实际上,技术是比较容易的部分,更困难的是企业、政府、学校、社会团体和个人,他们为了利用这个系统而必须进行的调整,也就是改变其业务流程和工作形式,他们与外界和他人的关系以及业务模式,甚至他们的文化和行为。

此种“智慧管理”目前尚未在任何商学院进行传播,它非常不同于先前时代的管理方法。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基于创新的日程表,培养一种欢迎和包容“群体智慧”、广泛社会生态系统的组织文化和流程,以及能够进行持续调整和不断发展的新技能。它要求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组织架构――例如从“跨国”公司转型成为“全球整合企业”的新模式。智慧管理还要求较之于过去而言,在规模上大得多的、更加多元化的、更加社会性的、更迅速的和更少预测性的协作方式。

我们是要把握这个机遇,还是被动地面对这一新的现实?

智慧地球篇5

从10年前的“电子商务”,到7年前的“随需应变”,再到去年的“智慧地球”,在IBM的策略演进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大棋局”思维。与其说这是IBM深远的构想,不如说是“战略野心”更恰当。2004年IBM将电脑业务出售给联想,则正式完成了这种转型。今天,IBM的“野心”正在慢慢变成现实,“智慧地球”这样一个大到不能再大的概念成为IBM领先一步的筹码。

第三次产业转型

去年,IBM的CEO彭明盛(Samuelp Lmisano)向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智慧地球”战略,大致的设想是:将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建筑等各种物体中,形成物物相联,然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实现整合。将“智慧地球”纳入“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是IBM成功说服美国政府的佐证。这和国内信息化进程中流行的“物联网”概念类似,此后“智慧地球”的概念被IBM引入中国。

“智慧地球”实际上是IBM为开始第三次产业转型提出的战略,这次悄然向非IT领域渗透的战略转型不仅使 IBM获得了强大的业务模式,也为其提供了一流的收益能力、现金流和用户价值。

从2008年年底开始,IBM在全球释放这样一个重要的信息:2009年IBM将在全球推出全新战略理念“智慧的地球”。为此,IBM提前两年进行全方位战略部署的调整。

IBM全新战略理念的提出,其意义远远超越了前几次的“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停止空谈开始创新”等。新理念预示着将推动一次具有颠覆性的产业转型,IBM将从沿袭了近100年来只专注于“企业级的商业机器”的公司,演变成为一个关注“企业、环境、地球、人”的公司。如果把IBM从专注硬件变身为“软件+硬件”视为大象的第一次转身;而从“软件+硬件”变成“软件+硬件+服务”看做是第二次转身的话,那么这一次将是IBM的具有颠覆性的第三次产业转型。

IBM将与非IT产业进行更多整合。IBM要给地球上每一个看似无序的“物件”全部嵌上智能的“大脑”和“心脏”,这并非好莱坞的科幻电影,而是IBM这个企业在即将开启的下一个百年的重要使命。

在“智慧的地球”的概念中,IBM称世界不仅在变得更小、扁平,而且会变得更加“智慧”。“智慧的地球”是由智能化的各个行业、各个社会层面、各个组织机构甚至个人组成的。基速发展的信息、网络和计算技术,世界的基础结构正在向“智慧”的方向发展。

“智慧地球”战略中的6大行业――智慧的电力、智慧的医疗、智慧的城市、智慧的交通、智慧的供应链(物流)、智慧的银行均是4万亿重点投资的领域或者资金最富裕的领域。

遭遇“阴谋论”

IBM在中国“鼓吹”智慧地球战略是要在中国开辟更大市场,并为分享中国“4万亿”投资计划做好充分准备,在该项刺激计划中IBM已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6月2日,是IBM“智慧城市”在上海举办高峰论坛的日子,IBM现任董事会主席兼CEO彭明盛以及IBM大中华区的大部分高管悉数到场。

“智慧城市”是IBM“智慧地球”的六大推广领域之一。而坊间关于IBM“智慧地球”一系列解决方案将可能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阴谋论”却在流传。

这样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4月9日,2010年经贸形势报告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谈到要大力发展3G、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时,有如下的说法,“对于外国新的理念和新的战略,要有所启迪,也要有所警惕”。 李毅中的讲话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去年9月份的一个报告《IBM“智慧地球”的认识和思考》基本相符。而这份报告在分析IBM公司的“智慧地球”时指出,“当全世界互联成一个超级系统时,系统安全性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

李毅中的讲话无疑是给正在考虑上马“智慧城市”相关项目的政府敲了一下警钟。这可能会让IBM的推进更加艰难,与IBM的尴尬不期而遇的是,刚刚结束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仍然没有改变美国仍然在高技术产品出口方面坚持的保守态度。

由此让人担心,中国的工业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靠,企业发展和劳动就业等问题还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而IBM所关注的这些领域均是资源丰厚、资金充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如果IBM凭借智慧地球大规模获得了这方面的项目资源,中国将会被IBM高附加值产品消耗掉大量资金资源,严重削弱中国对本国企业的扶持力度,影响中国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效果。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这个领域里“IBM确信没有竞争对手可以在智慧地球的技术实现领域超越它”。尽管“智慧地球”可以带动下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有带来新的技术壁垒形成的可能。因为目前中国信息产业的核心如软件(特别是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集成电路(CPU、DSP等高端芯片)和互联网络――都一直被美国所主导,尽管中国正在奋力追赶,但差距还是很大。尽管“智慧地球”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但美国试图用其信息网络技术,控制各国的经济,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必须提高警惕,不能受制于人”。

落地智慧城市

去年,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曾在“智慧地球”战略时强调,“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推进的重中之重。一年来,从“数字广东”到“武汉两型社会”,从“健康重庆”到“生态沈阳”,IBM的城市推进路线可谓用心良苦,每一步都与“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环环相扣。与省市政府携手,获得地方一把手对“智慧地球”的认同,IBM已经借由“智慧城市”完成了从行业拓展向区域突破的转型,这一次转型,无疑让IBM拥有更宏观的视野。更实惠的是,与政府部门的亲密接触再次巩固了IBM的政企关系。

IBM新兴市场总经理李博诺透露,IBM超过25%的研发项目与“智慧的地球”相关,并正在加大这一比重使其达到50%以上。

“智慧的城市”可以看作“智慧地球”的一个缩影,将成为2010年IBM中国的策略重点。2009 年,仅在中国 IBM就在12个城市开展了主题活动,召开了22场智慧城市的讨论会,与200多名市长以及1700多名城市政府官员进行了交流。而上海世博会正成为IBM精心打造的范本:“智慧城市”不仅是个愿望,它正在变为现实。作为世博会的高级赞助商,IBM承担了全部信息化系统总集成平台的设计实施,并提供了用户体验设计、信息化的咨询服务,以及先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将“智慧城市”的理念落实到世博会运行的每一个环节。

面临巨大挑战

毫无疑问“智慧地球”是一个美好的蓝图,它让人们从人本、环境及最根本上重新审视IT产业:人类需要建造一个智慧的、环保的、以人为本的和谐的地球,在这样的目标下,IT可以做什么,IT产业应该怎么做?

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实恭认为,推动“智慧地球”从蓝图变成现实,首先要解决“认知”的问题。对“智慧地球”的推动并非IBM一家企业可为,需要大量来自IT和非IT界的产业合作伙伴,需要大家的共同推动。其次,需要“开放”的态度。正因为并非一家企业可以完成,它需要更多的非IT产业者的参与,构建一个更庞大的“智慧地球”产业生态链。再次,需要更多的“铺垫与探索”。

智慧地球篇6

当Google自动驾驶汽车获得001号牌照出没在美国街头巷尾,当特拉斯宣布三年后推出自动驾驶汽车,当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都把自动驾驶汽车推出日程设定在未来10年之内,人们意识到汽车也越来越像人了,可以胜任绝大多数的驾驶任务

当云计算支持的机器人能够成群结队走进生产车间、走进写字楼接受定制化的任务,人类的简单、低端劳动是否将终结?马克思描述的人类生产力极大丰富时代是否临近?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形态又将如何重塑?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令人们向往的时代,这个智慧的时代已经不再是空想。

2009年,IBM用自己的视角为人们描绘了智慧地球的惊鸿一瞥,即物联化、互联化及智能化。在地球公转的合力之下,五年之后的今天,智慧地球的纹理已经愈发清晰,从智慧的城市,智慧的行业一直延伸到智慧的企业。

云计算,将是承载智慧、运营智慧的主要方式。大道至简,承载智慧地球的IT基础架构必须首先化繁为简、互联无边界并且经济易用。而软件定义的云计算将迎来一个邻家有女初长成的IAAS阶段,或许这也将是公有云大行其道的起点。而智慧如清泉般在整个地球上流淌的SAAS大流行时代,还是整个业界为之努力、清晰却依然遥远的彼岸,也许五年,也许十年

移动,社交,物联网,正在源源不断的产生数据,推动以爆发式的几何速度增长。

智慧地球篇7

“智慧地球”这一宏伟的命题在现实中的情况如何,是否为企业的成长提供了推动力并为市场所检验和接纳?从2009年开始,IBM推出一系列“智慧”引领的相关策略,比如“智慧系统”、“智慧的运算”、“智慧成长”等。智慧地球的概念不断细化与下沉,与企业现实和发展更加紧密相连。

集成系统打造智慧工厂

“当前,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已经向行业渗透,从而面向和支撑更广泛的市场需求。智慧工厂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在6月20日举行的中煤张煤机公司“智慧工厂”信息化建设启动仪式上,IBM全球服务部高级系统架构师朱江华表示。将物联网技术更广泛地与设备监控技术、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技术相结合,能有效改进对数字工厂内监控信息的利用和共享,进而打造现代化绿色智能的智慧工厂。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和规模的快速扩大,企业需要进行相应的管理变革,需要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一方面,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等各环节需要更有效的沟通和数据传递,要求实现企业内各类应用的信息集成、功能集成和过程集成,保证关键信息的顺畅流通;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的信息协作管理方面,需要实现上下游信息的共享,推动业务发展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据悉,此次IBM与中煤张煤机公司的“智慧工厂”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主体是中煤张煤机公司煤机装备产业园建设项目。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26亿元,将分三期建设,预计在2015年全部建设完成。作为项目的总系统集成商,IBM将整体规划设计产业园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系统。园区建成后将形成集数字工厂、稳定高效、绿色节能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大型装备生产基地。

七个模块实现六大统一

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亚太区数据中心智能化基础设施服务总经理Greg Farmer表示:“此次与中煤张煤机公司合作的信息化项目被列为2012年IBM最重点项目之一。作为项目总集成商,IBM将派最有经验的团队参与实施,调动全球资源支持。”

据了解,项目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共分为七个模块,包括网络通信、数据中心机房、安全防范、智能识别、视听多媒体、生产监控管理系统以及智能物流。建成后的产业园数字化平台将实现数据共享、业务标准、数据平台、新系统运作、实时系统决策、企业发展战略服务六方面的统一。

智慧地球篇8

关键词: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中心;服务模式

1 从“智慧地球”到“智慧图书馆”

2008年11月,美国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在纽约市外交关系委员会发表名为《智慧地球,下一代的领导议程》的演讲时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2009年1月,美国奥巴马总统公开肯定了IBM“智慧地球”思路,2009年8月,IBM又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正式揭开IBM“智慧地球”中国战略的序幕。“智慧地球”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被给予重视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这一理念给人类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即让社会更智慧地进步,让人类更智慧地生存,让地球更智慧地运转。在信息时代逐渐到来时,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类生活所应用的设备、所接触的设施越来越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地球”这一理念的提出能够将“互联网”和“物联网”这两大当今应用最广泛的数字技术结合在一起,并应用于各种服务设施与行业中,使得新的状态在原有设施基础上操作更加智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在某些方面,“智慧地球”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对图书馆行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造就了“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SmarterLibrary)便是以一种更加智慧的方式,通过物联网来实现智慧化的服务和管理。“数字图书馆+物联网=智慧图书馆”。【1】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主任朱强指出,大力发展图书馆行业是时代的要求,是我国打造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推进我国图书馆智能型、智慧型建设是大势所趋。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陈进提出,智慧图书馆主要是通过智能化的数字技术,利用知识化的资源网络,基于感知的智能信息环境和平台,嵌入智能数据分析机制,为大众提供无处不在、形式多样、主动灵活且便捷高效的图书和信息服务【2】。智慧图书馆主要表现为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是通过运用各种数字技术手段,使读者充分感受到便利,这才是智能化服务的优势所在。

2 简述智慧图书馆

“智慧图书馆”作为智慧型服务中心,首先要肯定的是以完善的智能化的数字技术为契机,以更高效、更完美的服务大众为目标。

2.1 智慧化的信息基础

图书馆的智慧化首先是体现在所储信息上,做到数字信息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无疑能带动图书馆逐步走向智慧化。在数字化的信息时代里,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逐步走向智慧化,以智慧服务为主体为模式的图书馆已经渐渐迈入大众视野,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已经渐渐被取缔,在完成传统服务项目以外,对于信息资源,网络资源等的应用也必不可少,对资源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处理,使其满足当下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这并不是用简单地技术处理就可以完成的,而应在理想中的智慧服务模式下,逐渐构建具有时代印记的新型数字图书馆――实现现代化操作与服务的图书馆。

2.2 智慧化的服务模式

服务大众是图书馆的核心内容。在图书馆行业的发展史上,一直把无私服务作为宗旨,服务人员作为直接与读者接触的工作人员不只承担向读者导向的责任,他们的服务状态也是图书馆面对社会的名片,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在社会上的地位。拥有好的服务态度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可以直接提高图书馆整体服务层次,使读者对图书馆这一传统服务行业有个新的认识。

2.3 智慧化的技术手段

掌握发展前沿的技术手段有助于图书馆整体发展。由近代传统图书馆产生直至发展成现今这种新型数字化智慧图书馆,每一次跨越可以说都离不开拘束手段的提升。在当今如此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优秀的技术手段、熟练地技术操作无疑可以加速图书馆改革速度。由此可见,掌握一定的智慧化的技术手段是很重要也是相当必要的。

3 智慧化服务模式的影响与作用

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模式的倡导主要体现了两方面的优势,一是在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层次上提高服务状态,形成新型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二是提出一个新型理论,一个新理念是值得人们思考与考量的。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开展是图书馆发展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的必由之路,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读者必然的发展方向。

3.1 读者至上的图书馆服务愿景

智慧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模式理念,应是在以读者为核心,追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融洽交流,规范操作,服务得当。

3.2 技术过关的图书馆发展过程

在当今发展速度迅猛的信息时代,图书馆发展也越来越迅速。从最初的传统型纸质借阅行业发展到如今的纸质、电子、网络等结合的新型图书馆直到未来逐渐发展成的智慧化图书馆。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将决定新型图书馆发展速度与方向。在信息化数字技术日益重要的今天,图书馆人只有不断掌握新技术、拥有新技术,才能推动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才能将图书馆的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传统图书馆虽然是节约的作用,但在历史舞台上始终有着一定的地位,若再加上具有时代特征的数字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支撑,图书馆行业必将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点睛之笔。

智慧图书馆的发展依靠的应该是无微不至的服务态度与不断完善发展的技术手段。在智慧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中,技术、资源和服务是共存的关系而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发展的技术是智慧信息服务系统的支撑,没有技术的支撑智慧信息服务系统无法建设。资源是智慧信息服务系统的内涵和发展壮大的前提,没有资源,智慧信息服务系统就无法发展。服务是智慧信息服务系统的根本目的,可以说注重服务将是智慧信息服务系统的发展趋势。【3】

4 对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成功建立的展望

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是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和有别于传统服务理念的新型服务理念相结合的的一种新型图书馆服务模式。但是我国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发展都不算完善,导致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也只是建立初期。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还需要在理论基础上不断实践,结合当前国内主流的数字技术手段打造符合我国情况的新型图书馆。未来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解决实践中的发现的问题,完善问题体现的理论不足,才能真正实现智慧图书馆的建立与投入使用。而智慧图书馆现今还存在诸如缺乏基于实践的系统的理论架构体系及构建智慧图书馆较为详尽有效的整体实施方案等问题。【4】因此,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使图书馆在智慧服务过程中少走弯路。

5 结语

图书馆受时代、技术影响,经历了古代藏书楼到传统图书馆,到自动化图书馆,再到数字图书馆。其核心价值也从文献资源的保存收藏及向公众提供简单的公共,转向以用户为中心向读者提供个性化的主导式服务。尤其在“WebZ.O”、“智慧地球”的理念与技术的影响下,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及各种新技术提供的智慧化服务应用,标志着图书馆信息服务进入一个新的阶段。【5】在数字化的信息时代里,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逐步走向智慧化,以智慧服务为主体为模式的图书馆已经渐渐迈入大众视野,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已经渐渐被取缔,在完成传统服务项目以外,对于信息资源,网络资源等的应用也必不可少,对资源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处理,使其满足当下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这并不是用简单地技术处理就可以完成的,而应在理想中的智慧服务模式下,逐渐构建具有时代印记的新型数字图书馆――实现现代化操作与服务的图书馆。当前公共图书馆用户的资源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专深化、集成化和交互化的特点。“智慧图书馆”作为智慧型服务中心,首先要肯定的是以完善的智能化的数字技术为契机,以更高效、更完美的服务大众为目标。未来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解决实践中的发现的问题,完善问题体现的理论不足,才能真正实现智慧图书馆的建立与投入使用。

参考文献

[1]郑也夫,西方图书馆史的文化学透视[J].百科知识,1995,(8):127

[2]李东林.大学图书馆建设与利用[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7-9

[3]张延贤,王梅.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概念、内涵与分析[J].现代情报,2013(4):34-38

智慧地球篇9

【关键词】智慧城市 ICT技术 感知中国 资源配置

1 “智慧地球”与“感知中国”的产生

背景

1.1 智慧地球

按照IBM的定义,“智慧地球”包括三个维度:第一,能够更透彻地感应和度量世界的本质与变化;第二,促进世界更全面地互联互通;第三,在上述基础上,所有事物、流程、运行方式都能实现更深入的智能化,企业因此获得更智能的洞察。

根据设想,在智慧地球时代,IT将变成让地球智慧运转的隐性能动工具,弥漫于人、自然系统、社会体系、商业系统和各种组织中。因此,在这样的时代,IBM希望自己能像空气一样渗透到智慧运转的每个角落,成为人类地球生存不可或缺的因素。2009年9月,美国迪比克市与IBM共同宣布,将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IBM将采用一系列新技术武装迪比克市,将其完全数字化,并用电脑将城市的所有资源都连接起来,使其可以侦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并智能化地响应市民的需求,降低城市的能耗和成本,更适合居住和商业的发展。

如今,IBM正在利用先进的纳米技术和原子结构技术来创造新的设备与应用,研发出低成本高性能的芯片,用于汽车、游戏机和电话以及超级计算机。过去一年,IBM做了800多个展示、案例,涉及6万多个智慧地球项目。也许IBM意识到未来信息社会的发展自己无法独立完成,因此号召政府、其他企业、甚至社会组织一同致力于智慧地球建设,并借此机会将IBM的各项业务更深入地渗透进各个行业之中。

1.2 感知中国

2009年8月7日,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指出,要在剧烈的国际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说“感知中国”中心。2009年11月13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在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网信息中心)。除2009年8月7日外,温总理又在当年11月3日、12月27日两谈“感知中国”,强调占领制高点决定国家未来。可见,从提出时段、战略目标及实质内涵来看,“感知中国”与“智慧地球”类似,是针对“智慧地球”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具体目标。

在这一战略总目标中,“智慧城市”、“信息(化)中国”、“宽带中国”、“智能/智慧/感知×××”等项目,均隶属于“感知中国”这一理念。在此究其“感知”、“认知”与“智慧”等词汇并无意义,关键是要务实智慧创新,早日谋划推进,掌握核心技术,而且要结合中国国情。另外,有企业在“智慧城市”基础上从应用观点将其推广至“智慧中国”,不过未见高层政界人士响应或提及这一名词。

2 智慧城市定义与内涵解析

2.1 智慧城市的定义

对智慧城市的定义,目前根据不同的战略利益与视野而有不同见解,期望在探索、发展中逐步走向趋同与融合。下面列举几种典型见解供分析参考:

(1)维基百科

智慧城市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是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具有更强的集中智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具有更强的创新发展能力。

应该说,该定义主要是从服务和应用角度对智慧城市的宏观定义。若从建设和支撑层面来看,智慧城市可视为物联网行业应用的综合集成,以及通过数据统一集中管理、信息的智能化与智慧处理,面向城市管理、控制与服务的一种新模式。

(2)中国电信

智慧城市是按照科学的城市发展理念,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泛在信息全面感知和互联的基础上,实现人、物、城市功能系统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的自感知、自适应、自优化,从而对人民生活、环境保护、城市管理、商务活动等城市功能做出智能的响应,形成具备可持续内生动力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城市形态。

该定义主要强调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主体促使城市科学发展,对人创新的重要基础作用及资源配置综合优化未直面触及。

(3)邬贺铨院士

智慧城市是使用智能计算技术,让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的组成与服务更智能、互联和有效。它通过对人力与社会资源和传统及现代设施的投资,促进可持续经济发展和高质量生活,同时通过参与治理的机会实现对自然资源聪明地管理。

(4)2012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

智慧城市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设施为基础,以社会、环境、管理为核心要素,以低碳、惠民、高效为主要特征,以透彻感知、广泛互联、深度智能为技术特点的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

(5)经济学家成思危

智慧城市,从狭义来说是用信息技术来改进城市管理、促进城市的发展。从广义来说,它是运用人们的智慧来尽可能优化地配置城市各种核心资源、管理与发展好城市。对此要做好四件事,也就是四个原则:第一是以人为基础,第二是以土地为载体,第三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第四是以资本为后盾,此即为城市的四大核心资源。

在2013年年初的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上,成思危先生在大会主旨报告中再次强调,智慧城市是用人的智慧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管理与发展好城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重点要从善治政府、和谐社区、精明增长、绿色经济、智能交通、多彩文化、终身学习和全民保健这八方面发力。对于智慧城市建设,他认为应该选一个中心城市,对此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中心点,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二是增长极,当地经济增长很重要的动力;三是扩散源,通过中心城市可以将技术各方面扩散到周围;四是集散地,通过中心城市把物流、人流集散起来。

广义智慧城市理念有较好包容性,首先以“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为基础,强调人的智慧创新的头等重要作用,并紧密瞄准城市人民的切实需求。其次,该理念强调了信息通信等先进科学技术的先导作用,注重综合资源有效利用及顶层规划设计与建设,可较好地全面推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多位一体的以智慧创新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城市(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2.2 智慧城市的内涵

对智慧城市的基本内涵可作如下诠释,即“SMARTER”:

(1)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智慧城市的信息技术可以解决水源与动力短缺、土地有限、人口膨胀、就业压力、环境污染、道路拥堵等可持续发展难题。

(2)多维架构(Multi-dimension architecture):智慧城市包括很多子体系,而每一个子体系可构成一个多维度的网络。

(3)整合与优化资源配置(Aggregation):智慧城市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上人的智慧创新,整合与优化现有的经济、文化、社会和地理等各类资源。

(4)责任(Responsibility):智慧城市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企业的责任在于提高效率、务实运作、改善民生。

(5)技术(Technology):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泛在-物联/传感网、互联网、NGN/NGI/NG××/NetSE/FIA/FN、移动互联网、宽带光网络、云计算、MESH、SON、SDN、大数据处理、智能运营管道等一系列新技术的支撑。

(6)提升(Enhancement):提升各方面品质,包括城市生活的安全、和谐与幸福指数等。

(7)实际(Realities):一切讲究真实、实际、务实、安全、可靠、绿色等。

“智慧城市”建设要“智”和“慧”协同、融合发展,充分运用一系列先进ICT手段提高城市产品服务的“智”,以创造优质生态、人文、科技及融资环境,增进城市人的“慧”。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优化配置好城市各种核心资源,以实现城市发展向真正的智慧城市务实迈进,推进城市(镇)化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是创新,智慧城市的务实推进,将聚合与协同各类自主创新应用,并促进更多引领型创新浮出水面,甚至引发新一轮创新高潮,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积极贡献力量!

另外,智慧城市是一个很庞杂的大系统概念,必须用系统学及系统工程学观点处理才行。为此要借助系统工程的高度智能化平台,即通过泛在-物联/传感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及其操作系统与应用商店、大数据处理等,借助高度智能化的城市运营管理决策平台的支撑,将机器智能/智慧化能力与人脑的智慧创新能力——“智”与“慧”有机融成一体,构成一个智慧化城市综合创新决策指挥中心,作为智慧城市的真正决策指挥大脑,进行城市各类核心资源的智慧化优化配置、协同调度处理、应急决策等。与此相应,智慧城市的系统学架构设计、顶层总体规划设计与务实推进亦尤为重要。

3 智慧城市的建设

国内外都在部署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实现城市的跨越式发展,而智慧城市的建设,需结合各自国情和城市特色,制定围绕城市管理的整体的、清晰的战略发展规划。

3.1 国外智慧城市的建设

韩国、新加坡、美国、日本、瑞典等国先后开始实施“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新加坡补充加入了云计算、商业分析和绿色通信技术的“智慧2015”计划,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提升数字媒体与娱乐、教育培训、医疗卫生、金融服务、贸易和物流产业、旅游零售和电子政府九大领域的发展水平。

欧盟早在2007年就提出了一整套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并付诸实施。欧盟的智慧城市评价标准包括智慧经济、智慧移动性、智慧环境、智慧治理等方面。同年欧盟通过的第七研究框架计划,对未来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及智慧城市等关键领域进行重点支持,共同攻克技术难关。

3.2 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

据2012年底的统计数据称,我国已有150多个大中城市和370多个县级市结合“十二五”规划将智慧城市纳入规划甚至行动计划之中。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尚属启动阶段,特别要强调冷静、科学、务实,透彻理解其涵义,直面与重视各类问题和挑战,诸如:缺乏一个部门协同、上下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务实发展规划,包括从顶层总体规划设计出发,制定中长期建设规划,及更具体的三年左右的可滚动前进的引动计划和各类有实际价值的智能(慧)×××项目;包括泛在感知-物联/传感网在内,尚缺乏有效顶层设计与横向协同的标准指导和法律规范支持。

与此同时,应避免盲目跟风、追求浮华而无实质内涵;既要学习国外经验、共赢合作,更要紧密联系本地实际,科学思考与创新,防止过度依赖跨国公司;重视具备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与有效的人力资源;应示范试点先行,由点到面有序发展,并充分考虑资本支持的可持续性。简而言之,要把握好智慧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发展方向,切勿把智慧城市建设引向过份狭义的轨道。

在2012年年初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上,成思危先生提出了智慧城市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十六字方针,再次强调了智慧城市科学、冷静、务实发展的重要性。在广义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他提出的从上述善治政府等八个重要方面首先发力,结合城市资源特征的内涵、内生型智慧创新“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的发展策略,以及以“中心城市”推进智慧城市(群)的发展策略,可作为推行顶层设计与行动计划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

智慧城市想要务实发展,下述三方面的考虑不可或缺:

(1)智慧城市发展首先要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人的基础作用与创新精神,尤其是就城市(镇)化发展而言,城市一把手及其团队在发掘、利用与优化配置各种重要资源时应发挥其大智大慧的关键作用,这些资源包括:城市特种资源,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水、电、气、热、环境等日用资源,密切支撑ICT新技术、新业务发展的频谱/轨道与码号/地址资源,支持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云应用服务资源,以及有效创新的人力资源等。

(2)在发展智慧城市及各类智能(慧)×××项目时,可协同推进狭义及广义的智慧城市理念,其中广义的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尤为重要。在推进举措方面,结合“十二五”、“十三五”等城市五年规划,有机融入智慧城市发展,特别注重智慧城市的顶层规划设计,以保障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务实进行智慧城市概念设计、中长期规划设计、短期行动计划设计及智能(慧)项目推进设计,以及包括创新评价在内的各类智能(慧)项目和智慧城市发展的综合指标评定体系的设计与评价;学习与借鉴国外智慧城市经验,聚合各类智慧资源,打造有东方底蕴与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

(3)在借助先进ICT技术支撑时,首先必须考虑泛在感知-物联/传感网、云-X、X-云、XaaS、大数据处理、重要价值的挖掘与利用、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及应用商店、绿色创新、智慧生态及数字制造等方面的新技术,并需切实重视与处理好智慧应急联动和智慧城市的安全问题等。

智慧城市具备的几个显著特征将是:设施更高级,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执行更务实,环境更绿色,城市更安全,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

参考文献:

[1] 陈如明. 未来信息通信网络发展战略思考(I、II、III)[J]. 中国新通信: 技术版, 2006,8(15): 5-10; 2006,8(17): 11-15; 2006,8(19): 5-13.

[2] 陈如明. 先进技术驱动下的ICT绿色创新——绿色刀片系统与绿色存储及动态节能,以及云计算与XaaS[J]. 通信技术政策研究, 2009(4): 1-12.

[3] 陈如明. 泛在/物联/传感网与其它信息通信网络关系分析思考[J]. 移动通信, 2010(8): 47-51.

[4] 陈如明. 异构协同与智能、融合助力城市/城镇化务实、又好、又快发展[C]. 2011年智慧北京考察研讨会. 北京, 2011.

智慧地球篇10

王煜全

Frost&Sullivan

首席咨询顾问本文作者信箱

最近由于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先生和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先生的高调宣传,有两个名词在IT界迅速窜红,那就是“智慧地球”和“物联网”。

其实,“智慧地球”和“物联网”都只是现象,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如何使“智慧地球”得以实现的现象后面的体系架构,以及由此现象带来的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重大改变的意义。

从如何实现的角度,李毅中部长给出了一个简单的解释:把互联网和“物联网”结合起来就是“智慧地球”。

不过,二者如何结合,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像我在前文中讨论过的,智慧存在于连接之中,在大脑中是这样,在网络中也是这样:如果连接合理,智慧就得以展现;如果连接不合理,反倒会出现混乱,例如出现得越来越频繁的“网络暴民”现象。

因此,对于如何成功地架构未来的智慧网络,以实现“智慧地球”的目标,三个方面的思考是不可或缺的:如何建立网络的闭环反馈系统、提高网络的智能处理能力和自学习机制以及发掘主导的应用。

我们先着重谈谈第一点。对于网络来说,智能化的实现有赖于建立起具备感觉神经元、中央处理器和运动神经元的应用的闭环反馈系统。

我给电信运营商做过很多年的咨询,其中被问到最多的两个问题就是:“如何避免运营商被通道化?”和“如何能在和手机厂家的竞争中保持优势”,我的回答是:未来当网络泛在化已经实现的时候,只提供基本接人能力的运营商必然被通道化,但运营商完全有能力在基础网络的基础上架设包含感觉神经元、中央处理器和运动神经元的智能层。

在这个闭环系统中,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的布设是很难做到的事情,而对运营商来说却相对容易。

例如,分众传媒的液晶屏如果能联网,就可以被看作是系统的运动神经元,而如果这些液晶屏是由运营商来布设的话,广告信息的提供完全能做到更加智能。

同样,日本已经广泛实现了基于RFID的手机小额支付体系的建设,人们去零售店买东西可以不用带钱包,只要把手机往RFID支付终端上一放,钱就自动支付了。类似的应用将来会越来越多……

当这个智能层建立起来之后,运营商的新的竞争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了,那就是,为社会提供智能化的综合服务平台,或者叫做“智慧地球的运营者”,到那时,终端的竞争自然不再可怕了。

当然,如果运营商不能完成这个智能层的布设,那无疑就给未来的创业者们留下了极好的创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