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十篇

时间:2023-04-06 11:08:51

绘本故事

绘本故事篇1

我作为在70年代初出生的人,小时候生活在偏僻的山村,那时连物质上的温饱都很难达到,当然没有什么书看,精神上的娱乐和知识就靠自然来解决了。我从小在田野和山林里长大,田野和山林是我最初阅读的自然绘本。

上了小学之后,在外工作的爸爸很重视对我的教育,从他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来订阅了几本儿童杂志。我记得第一本是《小蜜蜂》杂志,还有《小猕猴智力画刊》《我们爱科学画报》等,这些杂志上面有很多图画,也有一些文字,也算是我看过的最早的绘本吧。我从这些杂志的图画中了解到城市里的公园是什么样子,还知道火车、飞机、轮船是什么样子,了解到山外世界的繁华,让我有了与别的孩子不一样的知识,让我有了长大要去看山外世界的梦想。后来,我识字多了,我读了更多有图画的书和杂志。当年我看得最多的是一种很特别的绘本,上面是图画,下面是文字,那个时候叫小人书,也叫连环画。我从这些连环画中不仅看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看到了很多美丽的图画。一直到上了初中,我还看了大量的连环画,走路上学也看,下课也看,偶尔上课也忍不住要看一看。不过,上了初中以后,因为我不是学美术的,有图画的书渐渐看得越来越少了。

成人后,再次看到一些有图画的书,是生了儿子以后。在儿子才几个月的时候,我发现儿子很喜欢看一些有图画的书,儿子最早看到的是他表姐以前看过的《婴儿画报》,里面有大大的图片,每个人物都是很大的脑袋,很大的身子,很可爱,文字也很大,故事很简单,但是很有趣。这才知道小孩子从小就很喜欢看图画书,也才知道还有适合很小的孩子看的图画杂志呀!我就抱着儿子去买《婴儿画报》,一拿到画报,儿子就一把抓在手里,嘴里咿咿呀呀地说着什么,好像他能看懂什么似的。我就拿着《婴儿画报》给儿子讲故事,儿子每次都听得很入神。上个世纪末那个时候适合婴儿看的绘本很少,即使有,我也没那么多钱去买。我便找来了一些旧的幼儿图画杂志和儿子一起看,他也很喜欢看,也喜欢我给他讲故事。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几本图画杂志可以翻来覆去地看很多遍,他喜欢的故事就是讲一百遍他也不嫌烦。有的晚上,儿子让我给他讲故事,我上班太累了,讲着讲着就睡着了,儿子就自己拿着书,认真地看了起来。通过看图、讲故事,儿子慢慢地学会了说话,而且还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很多字。

儿子大约3岁时就自己看图读故事了。每天我一下班,儿子就喜欢拿着一本图画杂志放在我面前,让我给他讲故事,其实他已经能认识杂志上面的一些字,并能通过图画看懂书上的故事了。我不知道是图画让儿子读懂了故事,还是图画帮助儿子认识了字而读懂了故事,我想这两种作用都有吧。儿子4岁时,我才送他去上幼儿园,本应该读中班的,老师让他看识字卡片,上面的字他全都认识了,又让他看大班的识字卡片,他也都认识,就直接读了大班。

2001年,我在北京师范大学读在职研究生,才有机会看到一些国外引进的绘本,才知道绘本其实又叫图画书,是专门为识字少的学龄前儿童创作的图书。有一天我在北师大上课,看到一个书摊前摆了很多花花绿绿的绘本,就走过去看,原来有一个叫“红泥巴村”的读书俱乐部在做宣传活动。我看到了很多国外原版的绘本,就走不动了,当时就买了几本绘本寄给儿子看,儿子很是喜欢看呢。后来我上网查到红泥巴村读书俱乐部是两个叫阿甲和萝卜探长的爸爸做的网站,他们一直在进行儿童绘本的阅读推广工作,他们的网站一直都是儿童绘本阅读者的乐园。阿甲还专门写过《儿童阅读推广手册》等著作。红泥巴村读书俱乐部最先推荐的都是一些国外引进的绘本,可惜那些绘本价格很贵,我也没有再买过。等我读完在职研究生从北京回来后,儿子上小学一年级了,他认识的字已经远远超出了课本上的识字量,他已经能独立阅读文字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了,我也很少给他买过绘本了,而且那个时候国内引进出版的绘本还很少,因此我儿子读的绘本也很少。

因为工作的关系,2005年,我在单位的阅览室看到了一些各种风格的国外原版绘本,还有一些国内已经引进的原版绘本和台湾引进的台版绘本图书,我自己也开始尝试着写绘本故事,可是写绘本故事并不是文配图这么简单,要在图画中表现故事和细节,需要懂一些构图知识,可我不会画图,所以还是无法写出很好的绘本故事来。只是我通过绘本的阅读和写作,开始对绘本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才知道写绘本实际上比写文字更难,绘本的图文结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图画其实能比文字表现出更多的内容,图画的技巧和艺术性并不比文字内容简单。

虽然我没有写出绘本故事来,可是我对绘本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听了一些儿童阅读指导课,听一些儿童阅读推广人介绍了很多国外优秀的绘本图书。曾经听过一个在国外生活过十年的母亲介绍过她和两个孩子阅读绘本的过程和体会。这个母亲对她推荐和介绍的每一本图书都非常熟悉,也讲了很多她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的故事,真是让我感动。我还认真阅读了她带过来的很多国外原版绘本,感觉国外绘本的绘画水平很高,每一种绘本的风格和表现手法都完全不一样,而且画面中有很多在文字中无法读到的小细节,通过画面也能给阅读者带来很多快乐和惊喜。这位母亲介绍的《猜猜我有多爱你》《欧文的毛毯》《小房子》等图书都很棒,后来这些书我也都看到了国内引进的版本。我更喜欢一套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分级阅读的图书,据说是英国最好的幼儿阅读材料,内容设计很好,故事也很有趣。这套图书中图画和文字多少的比例是随着不同的年龄阶段而有所不同的。我虽然不认识图书中所有的英语单词,也能通过图画看懂故事。我感觉国外的绘本,无论是故事和图画,设计都很精巧,而且很有深意,值得一看再看,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受。

绘本故事篇2

绘本实在是神奇的东西,从几岁到一百岁的人都能从中获得乐趣,启迪思考。绘本图文搭配,生动呈现,启发探索与学习的乐趣,让读者在绘本中发现新世界,这对儿童来说尤为突出:他们会与故事人物发生情感的交流,把自己的情感进行投射,获得了情感的交流与教育。即使是小小的或薄薄的一本书,里面所包含的内容都极为深广,很多故事中蕴含着德育资源。这些德育资源比平时的常规说教式教育更加生动,更加有趣,儿童在与绘本的亲密接触后,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教师要精心挑选适合儿童的绘本故事,依托绘本,把养成教育融合到趣味盎然的绘本阅读中,打造以德育为主的绘本教育新通道。当一本本精美的绘本作品出现在儿童面前时,这些绘本故事中所娓娓讲述的故事定会在儿童的心里种下一颗颗“健康成长”的种子。绘本中的道德教育就像是一汪柔水,潜移默化中,引导儿童积极向上,将他们性情中天真、善良、美好的一面带给身边更多的人……只有选择恰当的绘本,才能达到以儿童兴趣为支点,更好地引导儿童的行为,使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无痕地渗入其中。

二、悟绘本,触动心灵

在品德课堂上,笔者选择与主题很适切的内容,目标一致,富有创新性,真正做到“以生为本”选绘本。对于绘本中各式各样的故事,老师要学会分类保存和使用。如“合作与分享”故事系列让孩子们懂得了只有学会分享与合作,才能创造和谐、快乐的人生;“做人”故事系列中让孩子们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去寻找自己的影子,寻找自己的学习榜样,从而学到为人处世方法、价值观和道德意识,等等。对绘本故事德育资源进行挖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通过大家的交流,把故事德育资源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所谓“有感而发”就更容易掌握应有的道理。运用绘本素材将绘本故事与课堂教学巧妙结合,可以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比简单的说教效果更明显。绘本拓展,就让品德课堂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联系教材,有针对性地选择绘本,联系教学对象仔细地潜下心来思考,彰显绘本的魅力。教学《保护牙齿》主题时,恰逢“爱牙日”主题教育活动,考虑到二年级儿童的实际情况,于是挑选了与牙齿相关的绘本,儿童深受启发:鳄鱼都知道该刷牙,我们就更应该自觉了。这种生活教育是那么快乐。看完《牙齿大街的新鲜事》绘本之后,孩子们肯定都已经知道了,保护牙齿的好方法。诸如此类,在品德课堂上将绘本故事巧妙地引入,儿童的注意力地很容易就被牢牢地吸引,也触动学生的心灵,自然而然引发他们回忆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在交流故事的理解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教育的效果自然不言而喻了。

三、演绘本,指导行为

绘本具有非常独特的表征:绘本主要“用画面来说话,它非常强调画面的连贯,它通常被规定在32页或40页之内,这几十页画面要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影像,就仿佛是一部电影短片。”(彭懿语)在品德课堂上,教师要搭建各种体验平台,创讲台为舞台,开启儿童智慧的大门,引领儿童对绘本角色进行扮演或创编。角色扮演的游戏,主要功能在于把故事里的角色,跟孩子真正联结起来,从而促使孩子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故事情节联结起来,去感受故事角色的情感,比照自己与故事角色的一言一行,从而产生共鸣,潜移默化的教育就会在这个过程中悄悄地发生了。就在这样角色扮演中,孩子会慢慢地理解故事中的含义。正如一位学者说过的:孩子的童年需要文学的浸润,用表演的方式来演绎文学,将会是孩子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情绪管理、人际沟通、自我探索与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提升孩子的心理能力。借助绘本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是促进孩子心理能力的发展简单而又有效的好方法。在表演绘本角色过程中,当成一次愉悦的游戏,在游戏中体会绘本角色的心情与处境,学会分享、交流自己的情绪、情感,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

绘本故事篇3

《妈妈摘的葡萄》是一个以“爱”为主题的绘本故事,故事中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感染着每一个聆听的人,很多孩子第一次听这个故事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从孩子们的表现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故事的力量。那么,在平时的绘本故事教学中,如何让孩子真正地走进绘本故事的世界,领略绘本故事的魅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借图画引人,引导幼儿读故事――由静至动

就绘本而言,“画”是它的生命线,儿童常常凭借图画来读懂故事的脉络或者理解图画提供的知识、信息,因此绘本的画不是插图,它不是只为了表现文字已经表白的那部分内容,不是作为文字的“助手”来出现,而是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创作,它的内涵甚至比文字讲述得更丰富。虽然绘本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个静止的画面,但其实里面蕴含的是一个个动态的情节,是许多变化着的信息。所以,绘本中的图画是能够“讲述”的、它藏着丰富的细节等待孩子去发现,并能够和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连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起孩子的共鸣。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以画为线索,由静至动,进入另一个世界,一个动态的世界,要让孩子透过一个个独立的画面,在心中创造一个立体的世界。如《妈妈摘的葡萄》中,静态的画面内容其实是比较简单的:如一只躺在山洞里哭泣的狐狸宝宝。但教师恰当的引导可以让孩子读到更多,如老师问孩子:“妈妈为什么这么久还没回来,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此时,在孩子们脑海中闪现的就是更多绘本以外的画面,“妈妈遇到猎人了”、“妈妈走得太快,摔跤,受伤了”、“妈妈找到了很多食物,搬不动了”等等,让孩子们猜猜画面里面的故事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阅读,孩子们凭着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对事物的认识及生活体验做出各种猜想推测,也许想象的结果与故事的发展不谋而合,也许相差悬殊,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经历了探究思考的过程。和孩子一起读故事时,老师的引导语言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孩子真正地主动读故事,读这个故事静态画面以外的动态画面。

二、以提问启人,鼓励幼儿讲故事――由点及面

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绘本的重点虽然在阅读,但它也是帮助幼儿获得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教师在绘本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故事中可挖掘的点,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让幼儿自己来讲一讲绘本故事。

1.猜想式提问:当看到山洞里妈妈和小狐狸面对面站在那里时,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讲一讲:“这时,妈妈和小狐狸会说些什么?”鼓励幼儿在猜想中产生想说的强烈愿望,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阅读到的独特理解大胆地与大家共享。

2.开放式提问:当故事进行到结尾处,小狐狸明白了妈妈对自己的付出和牺牲时,教师也可以问问幼儿:“如果你是小狐狸,还能再见到妈妈,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这类开放式的提问可以开拓幼儿的思维,每个幼儿都可以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出现不同的答案,这样的提问不局限于故事内容本身,答案百花齐放,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能让更多的幼儿参与进来。

3.递进式提问:故事中,在狐狸妈妈看到老鹰高高地站在山顶上,虎视眈眈地盯着她时,老师可以一个接一个问:“老鹰想干什么?”、“如果你是狐狸妈妈,你会怎么做?”、“你为什么这样做?”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能培养幼儿的思维逻辑性,增强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并形成完整的语言。由浅入深的提问,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

总之,绘本阅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启发,有效地提问,不仅能帮助幼儿进一步阅读理解绘本故事内容,而且也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用真情感人,带领幼儿品故事――由浅入深

绘本故事篇4

扉页

扉页又叫主书名页,就是环衬之后,正文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书名、著作者以及出版者的名称。除了上述信息,很多图画书从扉页开始就有图画,这些图画的作用可不容小视。这些图画有时交待故事背景,有时会告诉你这本绘本的主人公,有时会设置一些悬念,总之,要等你读完才能明白作者的良苦用心。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彭懿老师所著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这本书中,也专门分享了扉页的定义。不过,提到彭懿老师,就不得不说他和九儿老师合作的绘本《妖怪山》,我特别喜欢,我儿子也特别喜欢看,有时我们还一起唱起书里孩子们自己编的歌:手拉手,转圈圈,转出一个小妖怪,小妖怪,快快快,张开大嘴追上来。

一边唱,一边和儿子开心地笑。当然,以现在儿子的理解,他不会知道夏蝉是再也回不来了,他一如既往地以为就如书中画的那样,夏蝉又回来了。所以,在唱这首歌时,他没有害怕。对于这本书所带来的孩子成长后或者是我们成人心里的感受:“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座妖怪山。绕开它,还是跨越它?”有时间再细细分享。现在来看看这本书的扉页,在扉页中交待了故事的背景,交待了妖怪山的传说:是大人为了怕孩子掉到山的裂缝里,专门编来吓小孩子的。再看图画的内容,整体的氛围静谧深邃,图画和文字遥相呼应,共同讲述着故事的开始,也让我们看到了妖怪山的真面目,山上的裂缝特别多,就像手掌上的纹路一样多。图画作者也当真把山画得像一个妖怪的脸庞,看到了山上茂密的树,也看到了村子里的灯火,恍惚回到了我的童年。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然而这本书除这页开始讲故事的扉页外,在扉页之前还加了一页,这一页可不是环衬呢,是单独加的一页,在这一页里,让我们看到了故事的主人公,也知道了这是一个关于心灵救赎的故事,因为在前一年的夏天,一个小女孩失踪了。小女孩叫夏蝉,没有人知道她的下落,除了她三个最要好的朋友。那年他们都9岁……在这一页中,作者为我们设置了悬念,同时,在图画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画面传递的信息,我们看到了三个小孩子,冥冥中还看到了一个女孩的背影。在这本绘本中,不仅是扉页,每一页都值得我们细细地读。

那么扉页到底该如何读呢?答案是不可忽视,细细读。但是更重要的是契合孩子的兴趣和需求,依孩子的着眼点,引导孩子,在共读中发现扉页带来的秘密和快乐。

交待故事背景,做线索铺垫

我们一起来看两本绘本的扉页。

《鼹鼠的音乐》这本绘本我一读再读,很多时候我觉得这本书与其说是给孩子不如说是给父母来读,我在这本书里读到了生活里的无聊,没意思,我更在里面读到了对于生活、生命无比的爱,这份爱是那般深沉,这份爱通过音乐不断传递,这样带有爱的音乐能触动人心,抹平人们的愤怒和悲伤;这样带着爱的音乐甚至还可以改变这个世界。而故事的传递却是从一个鼹鼠的生活开始的,他学拉琴的过程,然后,有一样特别重要的与鼹鼠呼应的事物――一棵大树,一棵听着鼹鼠拉琴长大的树,这棵树在故事里太重要了。当鼹鼠没有拉出悦耳的琴声而是制造出恐怖、尖锐的声音时,这棵还很稚嫩的小树开始发抖,叶子都掉下来了,小鸟也惊得飞了起来。再然后,鼹鼠一天天,一年年日益娴熟地拉着美妙动听的音乐时,小树也成长得日益茁壮,而且在树下还有正在休息的农夫,正在用心干活儿的人。人们劳作后听着美妙的音乐在大树下休息,享受着无与伦比的快乐。这里不仅有普通观众,还有国王和王后。当然,这里也曾发生过战争,也曾经用音乐改变着什么。这棵树和鼹鼠的音乐共同影响着人们,改变着世界。然而,这棵树为什么正好就长在这里?它是怎么来的呢?翻到扉页:故事起源于一个正在津津有味吃着橡果的松鼠,如果小松鼠就这样把橡果吃掉了,也许就没有后来的故事了。为了说清楚故事的继续发展,扉页过后,正文之前又加了一页,在这一页中我们看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一头狼想要吃掉松鼠,被吓着松鼠扔掉手中正在吃的橡果,落荒而逃。而在这一页的下半部分,我们看到的是鼹鼠的五居室。再翻过来看版权页,我们就看到这颗种子在阳光雨露下生根发芽了,就这样,开始了正文的故事。

与《鼹鼠的音乐》的扉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蚂蚁和西瓜》的扉页,也同样交待着故事的背景。《蚂蚁和西瓜》讲的是蚂蚁家族和一块西瓜的故事,精彩纷呈,深得小朋友们的喜欢。但是同样的问题是,如果不仔细看扉页的话,你就不会发现,原来这块西瓜是一家人在午后度假,没有吃完留下来的。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带走这块西瓜,就引发了后面的故事。

扉页这样设计,我们和孩子共读后,越发地增加了孩子思考的空间。

扉页内容引发读者无尽想象

看《朱家故事》这本绘本的封面时,我们看到了一家四口,脸庞都对着我们,爸爸和孩子们都在笑,尤其是爸爸笑得露出了牙齿,可是唯独妈妈,一脸的不开心,神情落寞,而且不知为什么爸爸和孩子们都被妈妈一人背着。妈妈不堪重负,眼神都有没有看着我们读者。让我们猜想,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然后,就看到扉页上一只粉红色的粉嘟嘟的小猪带着翅膀飞了起来,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小猪为什么会飞呢?飞到哪里去了呢?是要消失吗?这可以引发孩子无尽的想象。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先猜猜,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当然,作者这样处理也让我们一定要跟着小猪看看了。而且小猪的方向正好是正文的方向,带着种种想象开启正文的内容。

再来看《100层的房子》的扉页,我们看到似乎是从窗外飞进来了信封,这个小男孩看似无比惊讶地收到信封,而右边还有一个望远镜,透过窗户,我们看到蓝天白云,还有郁郁葱葱的树。画面的上信息都在告诉我们,这应该是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也让小读者们想要一探究竟这个“100层的房子”都住着谁呢,就这样,打开正文,跟着这个名叫多奇的小男孩一起去看看吧。而来到正文,我们也了解到了,原来多奇很爱看星星,这封信是邀请信,邀请多奇到100层的顶层去做客,故事就这样娓娓道来。

扉页引发你再次翻回来读的乐趣

绘本故事篇5

【关键词】英语绘本故事 学生兴趣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138-01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12年修订版)在课程基本理念第六点明确提出,“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英语绘本故事具有画面优美,故事内容富于童趣,句式简单、重复、韵律化等特点, 因此,在学生情况、教材内容、学时情况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结合现有教材合理使用英语绘本故事辅助教学,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如何选择英语绘本

在国外,英语绘本故事有以下三个分级:初级绘本,适合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孩子;一般一页一幅画,配有几个单词或是一两句话,语言简单,图片精美。中级绘本,适合有一点英语基础的孩子;绘本中每一页配一副图画,几个句子。高级绘本,适合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孩子听或读。绘本每一页配一副图画,文字比较多,由句子到句子形成一个段落。

每套系列绘本故事都严格按照国家义务教育标准进行编绘,以美国为例,美国现实行的义务教育标准(CCSS)在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有着明确严格的要求,不同年龄段必须认读掌握不同的词汇、句型,而这些词汇和句型则只会出现在对应的分级绘本故事中。

如何选择英语绘本故事来进行教学补充?首先,我们必须清楚明白我们国家自己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在何种阶段学生要达到何种标准;其次,我们要把现有所教的教材的体系、内容、话题、功能等分析透彻,在几年级要学习哪些功能话题,在几年级要培养学生哪些技能,全部了解清楚;以上两种要求都做到之后,再来结合课程标准、现有教材,寻找能够作为补充的英语绘本。每套英语绘本在页尾都明确标有高频词、高频句型、故事主题,教师可以根据绘本的这些内容,再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对绘本故事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最终选择出适合的英语绘本故事。

举个例子,小学英语(一年级起点)二年级下册Unit 12单元学习的是I can climb这个单元主要是复习巩固如果和表达我能做什么这个主要句型,同时复习和回忆climb/swim/run/jump等多个动词。二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喜欢听故事和表演故事,对新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结合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我选择了Era Publication出版的分级读物第一级其中的一个绘本故事《Max jumps》作为对教材的适当补充。学生对这个简单的绘本故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课堂上积极听讲,认真发言,课后还主动背诵和表演了这个故事,可以说这个绘本故事的选择是比较成功的。

选择英语绘本故事,切忌绘本的阅读级别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不相符合,过于简单或过于难的绘本都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反而会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起到抵触作用。因此,在选择英语绘本故事时,教师一定要将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这三个方面做深入仔细的分析,再来筛选适合的绘本故事进行教学。

三、如何进行英语绘本教学

绘本故事不同于一般的对话教材或文本故事,它通常有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句型结构也不过分复杂,往往都会前后重复、押韵,教学时可以适当注意以下两点:第一,保持故事整体性,切忌分解故事,变成单纯的字词句教学;第二,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借由看封面、看插图,预测内容、猜测剧情、验证结局等诸多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思考,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

英语绘本教学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阅读前活动

(Pre-reading),这个阶段,教师可以结合故事主人翁、封面素材等,激活学生相关旧知,同时了解故事作者信息,并对故事内容进行一个预设;第二部分,阅读中活动(While-reading),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讲解这个故事,建议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从教师讲逐步过渡到学生主动参与故事中,设计适当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记住不能拆分故事,将完整的故事变成字词句的教学,这样就失去了绘本故事阅读的意义;第三部分,阅读后活动(After-reading),这个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来检测学生是否读懂故事,如给故事图片标序,补充故事所缺内容,朗读故事,表扬故事,改写故事等等。

参考文献:

[1]2012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修订版。

绘本故事篇6

《害羞的小哈利》是一本非常吸引人的关于战胜“害羞胆怯”心理的书。这本书是英国著名图画书创作者大卫·卢卡斯的经典代表作,画面美丽典雅又充满想象力,情节简单、内容形式独特,把哈利害羞的心理含蓄地表现出来了。哈利很害羞,他不希望引起人的注意,每次在公共场所总是尽量隐藏自己。他特别设计了好几件外套,可以让自己融入周围环境里。直到有一天,他犯了一个错误(是现实与他的想象发生了偏差),让大家都注意到他了……

绘本《害羞的小哈利》,不仅语言很有特色,非常适合幼儿园的孩子欣赏和阅读,而且画面也很优美,特别是描绘皇宫的那几幅画,非常大气和典雅。小哈利的故事让读者一下子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幼儿园里也有不少小朋友像小哈利一样有些胆怯和害羞,不能大胆地表现自己,我就产生了以此绘本故事为载体,来引导孩子认识自己,肯定自己,从而变得勇敢和自信的想法。仔细分析这个绘本故事以后,我觉得可以尝试着将其运用到语言、社会以及艺术等多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以及帮助幼儿掌握表达内心情感的多种方式。为此,我结合学科特点设计了3个不同领域的活动。

二、活动设计

语言活动:害羞的小哈利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倾听故事的技巧和细致观察画面的能力。

2.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绘本故事的温馨感人和丰富的想象力。

3. 体验和大胆表达故事中人物害羞的心理状态,萌发幼儿尊重、接纳、欣赏同伴的情感。

活动准备:

害羞孩子的视频片段;《害羞的小哈利》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简案)

活动一:观看视频片段,初步了解害羞心理。

活动二:通过观察,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人物(哈利)的害羞心理。

活动三:完整欣赏故事,体验害羞心理以及转变历程。

社会活动:害羞的小哈利

活动目标:

1、感受、体验害羞的心理状态,萌发幼儿尊重、接纳不同性格同伴的情感。

2、引导幼儿正确地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帮助幼儿疏解害羞和胆怯的心情,并勇敢地展示自己。

活动准备:

本班幼儿在不同场合下害羞的照片

活动过程:(简案)

活动一:老师讲述自己的故事导入活动

活动二:幼儿交流自己的害羞情结

活动三:鼓励害羞的幼儿说说自己的优点,向同伴展示自己

美术活动:害羞的……

活动:害羞的小哈利

活动目标:

1.重点欣赏《害羞的小哈利》绘本中小哈利隐藏自己的四幅图,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完成自己的作品《害羞的……》。

2.掌握黑白画的绘画技巧,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体验创作带来的愉悦,享受猜测他人作品的喜悦。

活动准备:

《害羞的小哈利》课件;人手一张四开白纸、粗细黑水笔各一支。

活动过程:(简案)

活动一:回忆、观察和分析

活动二:尝试作画,讲述内容

活动三:集体交流、点评,制成《害羞的……》画册

三、活动反思

从以上的3个活动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是同一个绘本故事,但在各个领域中的教学目标却是不同的,而且后面的活动的开展是建立在前一个活动之上。

1.在语言活动中,带领幼儿走进小哈利的内心世界。

在本次语言活动中,我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孩子自己去看、去想、去表达。孩子们的表现超出了我的想象,也许是因为这本优秀的绘本故事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每幅图一出现,还没等老师抛出问题,孩子们就已经用其敏锐的观察力解读了作者的意图。

回想整个教学过程,有3个地方让我印象深刻:一是当孩子们观察小哈利在家中也穿着和沙发一样图案衣服的时候,一个小朋友发出的疑问:小哈利为什么在家里也要将自己隐藏进来呢?他家里又没人。老师高兴地说: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也这么想,谁能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时有的孩子说:对呀,这更说明小哈利是个害羞的孩子呀,他连在家里都不愿意引起别人的注意;有的孩子说:他可能担心家里突然来了人怎么办,所以还是将自己藏起来。

还有一个环节是孩子们能移情体验小哈利接到请柬时内心世界发生的冲突,有的孩子觉得如果自己是小哈利会去参加派对,有的孩子觉得不会去参加派对,大家争先恐后地陈述自己的理由。但很快就有幼儿想出了既能去参加又能不引人注意的好办法,和故事中的情节不谋而合,非常精彩。第三个有趣的环节是,老师发出疑问:小哈利到皇宫参加派对如愿了吗?他是不是把自己藏得很好呢?在小朋友纷纷为小哈利的好主意高兴时,老师切换到下一个画面。原来哈利来到皇宫后才知道,派对是在皇宫外的花园里举行的,他不但不能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反而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但大家对他服装的肯定和赞扬让他的胆怯和害羞从内心渐趋消失,他越来越自信,后来还帮很多人做了新衣服,结识了很多朋友。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还意犹未尽,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真正走进了小哈利的内心世界。也许在他们的心中,还在思考着一个个的问题:我在什么时候也像小哈利一样害羞的呢?我是个大胆的孩子吗?我怎么和害羞的孩子做朋友呢?为此我设计了一个社会活动。

2.在社会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肯定自己接纳他人。

在本次活动中,我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孩子们感到很亲切,一下子拉近了与害羞幼儿之间的距离,无形中给他们以力量和支持。幼儿在回忆哈利特别能设计缝制服装的过程中,懂得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当害羞的幼儿在得到同伴的尊重和接纳后,自卑心理会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心的增强。如豆豆小朋友勇敢地为大家唱了一首歌,老师就问大家:豆豆唱得真好听,如果声音亮一点儿就更好了,你们想不想听她再唱一遍?小朋友齐声说:好!在小伙伴热情的鼓励下,豆豆真的又唱了一遍《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唱得声情并茂,博得了小朋友热烈的掌声。

害羞是指人遇人、遇事怕难为情;或是因胆怯、怕生或做错了事担心人耻笑而心中不安。我们不可能通过一两节课的时间,让幼儿完全克服害羞心理,变得大胆自信起来,但在这两节活动中,孩子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对那些仍然害羞的孩子,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呵护他,及时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表扬,以正面教育为主,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引导,耐心等待他的进步,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看到这些孩子向我们展示他们最美、最动人的笑容。

3.在美术活动中,帮助幼儿通过绘画来表达和宣泄自己的害羞情结。

每个幼儿都有创作的欲望,有时我们只是被他们的外表所蒙蔽,低估了他们的能力。这次美术活动孩子们的表现同样带给了我惊喜,原来孩子们的害羞也是形形的。轩轩说,在妈妈带他去服装店试衣服时很害羞,一件件衣服脱了穿、穿了又脱,一双双眼睛都盯着你看,真的很害羞哦,我就想躲到衣服里面不出来。星雨说,每次老师让我到前面来回答问题时,我都很害羞,生怕自己答得不好,下面的小朋友要笑话我,所以我就想躲藏到黑板后面去,让他们看不到我的脸。毛毛说,我不喜欢家里来客人,因为客人一来,妈妈就会让我跟客人打招呼,有时还要表演节目给客人看,挺难为情的,所以,我有时一听有客人来我家了,就赶紧藏到卫生间去。乔乔说,我最喜欢滑滑梯了,还喜欢将一些小的东西带到滑梯上面一起往下滑,可老师总是批评我不懂规矩、不遵守纪律,我好想有一件和滑梯一样的衣服呀,穿上它,老师就不容易发现我了,我就可以尽情地玩儿了……

绘本故事篇7

一、精心选择第一本———叩击心灵

我通常把《肚子好饿的毛毛虫》这个绘本故事做为师生共读的第一本,一只毛毛虫从卵壳里钻了出来,它不停地吃各种东西,最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深深地将学生吸引住了。这个美丽的绘本故事也让学生懂得:自己仿佛就是那一只小毛虫,只要不断地读书,多读这样的绘本故事,终有一天,就会像故事中的小毛虫一样变成美丽的蝴蝶。精心选择的这第一本绘本,叩击着学生的心灵,将他们对绘本阅读的好奇心与兴趣调动起来,并从中看到了现在的自己,更看到了未来美好的自己。

二、大量引领阅读———快乐体验

新西兰儿童文学研究学者多罗西•怀特说:“绘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经历了美妙的第一本,接着我便会把很多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绘本故事带到他们面前,一本接一本地讲给他们听,从学生的眼神里,从每一次讲绘本时的欢呼声里,我可以看到他们有多么喜欢这些绘本。读“鼠小弟”系列绘本,鼠小弟和它的朋友们那可爱善良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头脑中,所以,当读完12本与“鼠小弟”说再见时,几乎全班所有的孩子都表达了内心无限留恋与依依不舍之情;读《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绘本,那只与众不同的,漂亮的花格子大象,让孩子们一见钟情,以至于写绘时,孩子们把跳绳的同学们都想象成了艾玛和它的同伴们,于是,那一次跳绳,一只只大象从绳上跳过的欢乐让小家伙们笑成一团。

三、巧妙设计安排———阅读方法指导

为了点燃学生绘本阅读的热情,让他们更深入、更细致、更广阔、更快乐地进行绘本阅读,方法指导至关重要。

1.“角色+游戏”的方式进行共读。

在进行班级共读绘本故事时,我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故事当中来,让他们融入故事情境,扮演其中的角色,在故事中游戏和玩耍,从而更快乐地游走于故事当中。

2.开展绘本漂流活动。

因为之前大量的绘本共读,已经让很多孩子深深喜爱上了绘本故事,所以,他们自己开始购买绘本故事。但个人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此时,我便让学生将自己的绘本故事写好名字带到学校里来,统一放在班级,全班同学传阅这些绘本。每天孩子们如饥似渴地读着这些故事,一本接着一本,故事漂走的同时,却把书的芳香与神韵永久地留在了孩子的心灵深处。

3.激励家长陪伴孩子共读绘本。

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在《绘本之力》这本书中说:“绘本不是让孩子自己阅读的书,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因而,我倡导家长能够陪伴孩子共读绘本故事,能够将故事讲给孩子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许多家长感觉孩子明显爱读了,每天催促家长给其讲故事,而家长也觉得通过有趣的绘本故事与孩子沟通是个不错的选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4.借助图书馆的力量激励阅读。

我们身边的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有很多绘本故事,我把这些故事的借阅当作奖品送给那些阅读数量多,阅读兴趣浓的孩子,以此激励学生更好地进行绘本阅读。为了得到这样的奖励,孩子们比赛读,一个比一个读得专心,读得投入,班级里的阅读氛围越来越浓厚。这样以课内共读为主、其他自主阅读为辅的多种绘本阅读方法的引领,使学生逐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形成了阅读的兴趣,为下一步进行文字式书籍的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读写相结合———想象力的培养

在读这些绘本故事的同时,我也让孩子们根据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动笔写一写、画一画,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1.个人独立完成属于自己的写绘作品。

比如将故事讲到一半就停下来,让他们猜一猜下面会发生什么,写一写,画一画;故事讲完后让他们将故事续编下去,模仿作者的样子创作出自己的故事;根据故事中相同句式进行仿写等等,这是个人独立完成的写绘作品,个人的想象力在其中彰显。

2.小组合作创作整本的绘本故事。

绘本故事篇8

绘画是儿童文学中的种类之一,为何会被提到现在这么重要的位置呢?当国外相关机构的人员来中国考察时,不管是长篇大论的儿童文学,或者是中篇和短片他们都看不懂,也没办法评论其中的好坏。相反的绘本在世界各个国家的儿童出版物中间比较通用,各个国家在儿童读物上的成绩比较容易体现出来。为什么绘本会作为评判各个国家儿童读物质量的重要判断读物?一是比较容易判断和评价,二是绘本比较明朗的表述出了其中的含义。因此,绘本在成人之间也比较受欢迎。目前,国内绘本市场上从类型上划分,出现了儿童绘本和成人绘本。中国现在已经有了不错原创绘本的画家和作家,但是做原创绘本的出版社和编辑还很少。据调查,在高校艺术类专业开设绘本设计课的学校不多。因此,在绘本创作的教学上还未形成有效的模式。基于此,可以用来在大学课堂供学生使用的教材也非常少,少到几乎没有。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绘本创作教学,教学内容应相应不同,因材施教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但这种绘本教学模式尚在大家的探索中,本文是结合现代设计的发展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把体会分享给大家。

二、对绘本内容的定位

在进行该门课程前需要清楚绘本课与插画课的不同,以及与进行产品设计流程中制作的情境版故事的区别,才能根据绘本要求清楚知道应表达什么故事合适。

(一)绘本设计与插画设计

绘本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绘本和普通的图画书有区别)。绘本是发达国家家庭首选的儿童读物,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辞典上的解释,插画是:(1)插画、图解;(2)例证、实例;(3)《辞海》对“插画”的解释是:“指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有的印在正文中间,有的用插页方式,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作用。”这种解释主要是针对书籍插图作为的定义,是一种狭义的定义。在高校开设绘本课时,最好在绘本课前安排学生学习插画课。学完插画课之后,再学习绘本课就比较容易进行。因为学生通过学习插画课,有了一定的技能去绘制图画。在此基础上,绘本课主要是教学生如何在市场需求下,写剧本,用绘画技能表现故事。

(二)绘本故事与产品设计流程中制作的情境版故事

绘本故事和产品设计流程中制作的情境版故事,都是讲故事的,但两者明显区别在于为谁做绘本,设计的对象不同,内容不同。绘本的题材比较宽泛,可以叙述故事或者讲哲理等等,而情境版故事则要围绕产品创作绘本,通过绘本故事让大家了解该产品的市场需求、产品功能,使用说明等信息。如果有实际项目,让学生作为项目的执行者进行绘本创作,是不错的选择。可是,现实中不是所有时候都可以找到让学生参与的项目。为此,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主题,一步一步完成教学,最终培养学生具备绘本创作的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创作出来的作品多是根据自己的感受以自身为出发点来完成的,所以这样的作品,忽略了观众的视觉感受。在校大学生还没有步入社会,很难考虑到个作品设计出来会给观众,给社会有怎样的影响,只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涂鸦了出来,其结果就是这只是一个作品。因此教师授课绘本创作前一定要引导学生从他人方向去思考问题,要想要观众所想,思观众所思,怎么样创作一个好的作品。而不是根据自己意愿来创作绘本。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创作绘本是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三、结合教学的绘本创作步骤

绘本创作可以与插画设计、文字与版式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课程结合起来,跟高年级相比,低年级同学掌握的专业知识较少。多数同学不知该如何运用。对于高年级来说,绘本创作则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此时需要创作指导。绘本不仅要求创作者有编故事的能力,而且还要有插图绘画的功力。利用绘本创作引导学生学先思考后设计,与此同时巩固造型、平面、编剧方面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创作中与灵感相遇,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创作出不一样的作品来。通常,产品创新设计过程包括研究与分析阶段、构思阶段、制图阶段和发展与最佳化阶段。根据产品设计流程,循序渐进设计绘本创作的教学过程,可分为两个步骤进行,首先临摹,模仿;后创作。

(一)临摹,模仿

收集大量优秀的绘本作品,给学生讲解优秀绘本故事,并让学生自己搜集好的绘本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对教师和学生找绘本按照国外绘本和国内绘本进行分类,从这两个类别里评选最好的故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国外绘本与国内绘本的特点的同时,思考如何创作国内原创绘本的问题。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绘本故事,让学生在此故事基础上创新故事,临摹、模仿,进行绘本创作。对学生该次作业进行点评,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加深对绘本创作的了解。

(二)绘本创作

1.分析阶段

(1)先让学生明确设计的对象:针对绘本的设计要根据不同阶段的服务人群,现在面向大众的有儿童绘本和成人绘本两种,要根据不同阶段读者的理解能力和观赏能力来定制绘本的特点,4-6岁的儿童绘本主要是以儿童的成长过程和身心变化来进行描写,从中来教育儿童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并引导他们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人绘本,比如我们大家熟悉的几米作品,则更多的是倾诉了人们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的抒发。(2)根据学生选择的设计的对象,对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设计对象的心理特点和精神需求。各组进行头脑风暴,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寻找故事。让学生从学校即能养成良好的团队意识,能够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述能力和应变能力,符合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要求每组的所有组员都要在讨论中产生自己想要表达的故事。

2.构思阶段

(1)写好文字故事,根据课程学时,合理分配学生创作时间,将文字故事打散,留下8-15句能表达故事情境内容的语句,按照故事的顺利依次安排在各页上。用最平时的语言写出简单有趣的故事,让读者感受读书的乐趣和温暖。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明确:先有内容,再谈形式。(2)概念构思阶段是产品设计过程中最富有创意的阶段。草图是构思阶段的重要创意媒介。请每组成员先设定故事角色,并对其进行造型设计。绘本中无论主人公是人还是动物,主人公的塑造都应该与整个故事情节相符。

3.制图阶段

(1)进行情节的创造与安排,画出每页大概的草图内容。在作画时要注意每张画面上文字的分布,如哪几句话是配合哪一幅画面的。在进行这一步时不仅要把握故事的主题,更要选择有代表性又容易表现的画面,同时做到画面的连贯和简洁,才能更好地适应绘本的阅读者。以小组形式给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故事,由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评选,修正故事中的不足点。(2)采用案例研究法,通过收集著名设计师的设计案例,比较分析设计师经常所采用的草图类别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及其原因。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绘本内容,结合案例的方法,以导演的身份合理构图,设计故事的画面,并绘制草图。

4.发展与最佳化阶段

绘本故事篇9

〔关键词〕绘本;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09-0009-03

绘本,作为近年来在童书界迅速风靡的读物,有哪个孩子能拒绝来自它的诱惑?更何况,绘本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有太多美的体验、感动的体验、想象的快乐都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由此,绘本也渐渐被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一、绘本的基本特点与作用

绘本在学校教学中得以实施的特点与作用在于:首先,绘本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大量研究显示,绘本对儿童阅读、写作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其次,绘本对儿童的情绪情感、审美能力、创造及想象能力等也有重要影响;此外,在儿童意志品质的养成方面,绘本也显示出其力量。

一般而言,优秀的绘本通常具有以下特质:(1)图画叙事性。绘本以图、文共同作用来说故事,运用具有连贯性的图画来传达和诠释故事内容。因此,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即使学生识字不多,也可以通过读图,感知绘本所传达的信息。图像信息比文字信息更直观,学生无需经过内在的认知转化过程,就能直接把握信息的含义。(2)绘本的故事性。一部绘本就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故事,学生可以以故事中具体的人物、事件、情境为认知背景,来理解故事所传达的教育意义,为日后的迁移运用提供了具体的参照。(3)内容的趣味性。绘本最初是基于儿童的兴趣、幼儿对文字接受程度的有限性及儿童的阅读需要产生的,因而绘本从内容、形式、表达方式等方面都反映了鲜明的儿童性。绘本的构图简洁、色彩鲜明、造型活泼,极富游戏性,很容易激发儿童的兴趣。绘本的语言也符合儿童的语言习惯,简单易懂,富有童真。因此,几乎每一位学生在翻开绘本之后,都会自然地被其趣味化的图画、文字、故事情节所吸引,学习兴趣油然而生。(4)主题教育性。无论绘本作者选择的是写实的还是幻想的故事题材,就其内容而言,都是指向儿童的生活现实与心理现实的,隐含着有针对性的适应和配合不同年龄儿童身心发展的内容,引导和协助儿童进行生活适应和社会认知。例如,《妈妈心妈妈树》的主题是引导幼儿克服短暂的亲子分离所带来的焦虑,《我有友情要出租》的主题是引导儿童建立同伴友谊,《爷爷变成幽灵了》的主题是引导儿童如何应对亲人的离去。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绘本的出现原本就是为了帮助儿童身心更好地发展的,本身就担负着儿童心理教育的使命。

二、绘本在低段心理活动课中的呈现与运用形式

1.绘本的呈现形式

绘本的呈现形式有以下三种。

第一,书本形式,即直接给学生提供纸质的绘本。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阅读习惯、阅读速度来阅读。不足在于:必须为每位学生购置绘本,成本较高。这种呈现形式可以不局限于一般的课堂教学,平时班主任或心理教师可以在课间或午间静校期间带领学生们一起阅读某类主题的绘本,并让学生们发表自己对在绘本中看到的内容的观点。

第二,电子书形式,即将绘本的内容用相机拍下来或者扫描,做成ppt或pdf格式的电子文档。这种方式能有效地帮助教师掌控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共同阅读和讨论。与书本形式的绘本相比,电子书形式的绘本经济成本大大降低,由于制作简便易行,时间成本也很低。这种呈现形式更多运用于一般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关注某一个具体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话题引起共鸣。

第三,视频形式,即将绘本的内容做成动画,以文字、影像、声音三位一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种方式在图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声音的元素,充分调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绘本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不利之处在于,绘本视频的制作对心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技能要求较高,而且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幸运的是,现在网络资源非常丰富,许多很好的绘本视频可以直接在网络上搜索到。这种形式能够很好地利用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在短时间内迅速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兴趣,调动其课堂积极性。

2.绘本的运用形式

绘本的运用方式有解剖式阅读、角色扮演和故事重构三种。

解剖式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绘本的内容进行剖析,进而促进理解领悟的产生。剖析的结果是将绘本所包含的心理含义提炼、概括出来,并以适当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例如,《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讲述的是一只老鼠在接受小男孩馈赠的饼干后,没完没了地提出各种要求。在阅读这个绘本后,学生对故事的基本内容有所理解,但难以领悟故事隐含的主题——因果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把因果关系这一内涵进行解析并传达给学生。

角色扮演是指依据故事里面的人物关系,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以表演的方式,将故事的主要情节展现出来,例如,《我们和好吧》(同伴友谊主题)的绘本主旨显而易见,学生在阅读后能很快领悟这一主旨,但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将这些方法整合到自己的行为中。因此,可以通过多次的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把新技能内化到行为中(如图1)。

图1 绘本《我们和好吧》

故事重构是指在对故事进行剖析、理解的基础之上,以表演、讲述、绘画等方式,重构一个类似的故事。故事重构既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也可以促进学生将新观念新技能迁移到类似的情景中去,进而影响学生现实行为的改变。例如,在学习了《怪叔叔》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故事中坏人的形象,改变坏人诱骗儿童的手段,与学生共同编写《怪阿姨》《怪婆婆》《怪爷爷》等故事。

三、绘本在小学低段心理活动课中的初步运用

1.基本教学形式

一般来说,通过绘本开展低段心理活动课很受学生的欢迎,但光受欢迎还不行,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并有所收获。因此,在对每一个绘本进行选择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教学过程有如下思考(见下表)。

教师引导的问题 学生反应

用你的话说一说,你读到了什么? 复述故事

故事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 确定主要问题和主题

故事中的主角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 确定主要主角

故事中还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 确定次要主角

你觉得主角的感觉是什么? 解释主角的感觉

故事中主角作了哪些改变? 了解故事中的变化

假如你是故事中的主角,你会怎么做?为什么?你有过类似的经验吗?这个情境可作怎样的改变? 将主角与自己类似的生活经验相联结,并鉴定结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现在你对这个故事有怎样的看法? 结论

2.教学内容的选择

小学1~3年级是学生自我意识、情绪管理与人际交往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可以围绕这些主题选择绘本。

(1)自我意识主题

在自我意识这个主题里,我选择了绘本《我》(图2),该绘本描述的是一个名叫小倩的女孩从各个不同人物的角度来看自己都会有不同的答案,这也引发了学生们对自己身份角色的思考,学生们纷纷把自己的样子描绘下来,并写下不同人眼里的自己。

图2 绘本《我》

(2)情绪主题

关于情绪的绘本有很多,如《我为什么快乐》《我才不怕呢》《大熊有个小麻烦》《德沃夫爷爷的森林小屋》等。我在给低段学生上课的过程中发现由于低段学生要开始习惯自己一个人睡觉,但是有些学生对此非常害怕,于是我选择了绘本《吃掉黑暗的怪兽》(理解黑暗,适应一个人睡觉),通过故事的描述,学生们明白了其实黑暗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但除了黑暗之外,学生们还有很多害怕的东西,于是我以此为契机,请学生们将自己害怕的东西画下来,并在彩纸的另外半边画下解决“害怕”的办法,结果学生们的想法五花八门(如图3)。

图3 学生作品《我害怕……》

在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课程理念下,我还选择了“我好快乐”为主题的教学内容,首先通过一部绘本《我好幸运》,引发学生对快乐的回忆与体验,让学生们了解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快乐,快乐其实很简单。

(3)同伴交往主题

学生在1~3年级的人际交往情况往往会决定他今后与人相处的基本状态与能力,因此,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人际沟通的教育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在这个主题中,我运用了较多课时,其中一课是“我们的朋友”,首先,通过在学习单中圈出自己朋友具有哪些让你喜欢和欣赏的特点(见图4),引发学生对朋友的思考,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思自己身上是否具有一些受人欢迎的特质。接着,我选取了绘本《两棵树》,这本绘本所讲述的故事温馨感人,配上背景音乐的衬托,所有的学生都听得十分入迷,深深地被两棵树之间的友谊所打动。在这样的气氛下,我鼓励大家把自己与朋友的故事通过绘本的形式画下来(图 4)。

图4 绘本《两棵树》

四、对绘本运用于低段心理活动课的思考

1.锦上添花,适可而止

低年级学生对长篇大论的灌输式讲课既不感兴趣,也接受困难。绘本为深入浅出地使学生明白人生道理提供了最佳的途径。因为绘本的作者往往在简短的篇幅中,展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故事既让学生感到快乐有趣,又充满了深刻的内涵,课堂游戏、阅读、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体会了人生的哲理。但同时也有一个问题,如果每一次心理活动课都是以绘本形式展开也会让学生们有所厌倦,有一次就有一个大胆的学生在课堂上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怎么每次都是讲故事呢?”在有点惊讶之余,我也在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时候我们认为是最好的东西,可能学生们未必能很好地接受,所以,任何东西都应当在最合适,最需要的时候将它展示出来,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它的价值与作用。

2.因势利导,及时反馈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他们所接受的情感、思想将直接影响着自身的发展,而绘本则通过一个个有趣、感人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人的生命中最健康、最纯洁的内心世界。而我们在课堂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则能很好地将他们的体验与感受加以提升,在反馈环节准备活动记录表,考察学生的情绪、感受和收获,这样才能使绘本教学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得到真正的体现。

主要参考文献:

[1]万宇.阅读治疗在小学阶段的探索性实践[J].图书馆杂志,2010,10(29):37-41.

[2]耿明磊.绘本阅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分析及教育建议[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0(31):54-56.

绘本故事篇10

一、读故事——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被人们称为“日本图画书之父”的松居直在《我的图画书论》中强调:“图画书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这些语言和图画只有作为朗读者自己的感受讲给孩子听,才能被接受。当父母把图画书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图画书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聆听者的一生当中。”由此可见,幼儿的早期阅读与成人的阅读有所不同,它更多的是幼儿读画面、倾听成人阅读故事内容的过程。因此,家长应通过自己富有情感的朗读、恰当有效地引导帮助幼儿掌握阅读技巧和理解故事内容。

1.营造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

在安静、温馨、放松的阅读氛围中幼儿更能融入阅读活动,更易于进行细致地观察和耐心地描述,更容易理解绘本的内容。因此无论是孩子独自阅读还是和家长共读,都应保持环境的安静温馨、场所的舒适放松、时间的相对固定,尽量排除外在干扰,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在阅读上。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对孩子加以积极引导,让阅读成为快乐和自觉的行为。只有让孩子自觉自愿、愉快的阅读,阅读兴趣才能更好地激发和保护。

2.品读图、文的精彩之美。

绘本的图、文都是值得仔细欣赏和品读的。幼儿受其年龄限制,初读绘本时无法完全理解内容,父母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和讲述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当父母亲用自己的声音和感受讲述绘本时,绘本的情感才会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绘本的体验才会更深刻地留在孩子的记忆中。对幼儿来说“用耳朵进行阅读”非常重要,在“耳朵阅读”过程中幼儿会沉醉其中,心神荡漾,所获得的阅读感悟会令他们其乐融融。在陪孩子们阅读时,家长们不能只关注于自己念读的文字,更要重视图画对孩子阅读的重要性。在此建议家长尽可能在成人讲述和朗读前让孩子自己看图画,因为孩子们都是读图画的天才,图画上的任何细枝末节的变化,孩子都会非常准确地把握:成人没有发现的情节铺垫、成人读不懂的画面,孩子们敏锐的眼睛都能发现。这种观察和理解画面的能力随着幼儿阅读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增强,因此家长应给孩子独自读图和理解的空间,在孩子需要时给予适时和适宜的帮助。

3.把握阅读的引导策略。

在引导孩子阅读时,很多家长急于把答案和结果告诉孩子,习惯于对孩子说教,习惯于不断地提问,这样会剥夺了孩子独立思维的过程。因此家长应给孩子留有足够的空间看书和思考,让他们仔细品味故事,慢慢沉淀体验和感受,最终将绘本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经验。具体来说,家长可以运用遮挡阅读和回翻阅读的方法。遮挡阅读就是适当遮挡住画面中的人物、动物或者情节,让孩子们调动已有经验,进行思考和想象,猜测故事的发展,寻找情节线索,发现故事的联系和逻辑关系。回翻阅读就是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通过回翻帮助孩子们回忆故事的发展,把故事前后内容建立联系,对重点内容或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反复阅读,使孩子们清楚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并理解故事的意义。

二、猜故事——激发孩子的无限想象力

优秀的绘本总能给孩子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通过孩子丰富的想象和幻想,作品的原有内涵被进一步拓展,故事变得更加生动和丰满。家长该如何充分发挥绘本的价值,激发孩子无限的想象力呢?

1.根据题目、封面、环衬等,大胆预测故事的可能。

绘本的封面、环衬、题目、扉页上都隐含着许多和故事发展相关的重要信息,家长要引导孩子充分关注这些信息,让幼儿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合理地想象和联想,这样会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如绘本的封面一般都揭示了最关键的人物和情节,当封面最先映入眼帘时,家长可让孩子猜测故事的内容,这样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成人无法想象孩子对画面的预测能力和对故事情节的想象能力,虽然这些想象看似漫无边际,但往往都来自于孩子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是以往的阅读经验,因此存在一定的合理性,成人应善于启发和引导孩子根据画面信息进行更合乎逻辑的推理和想象。

2.调用生活经验,合理地设疑想象。

绘本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这些精美而充满着秘密的画面为孩子们无处不在的想象提供了绝好的空间,孩子们陶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享受着作品所带来的快乐。因此家长应充分利用绘本中隐藏的秘密,让孩子进行合理地推测、设疑和想象,如根据画面及故事的发展,提出可供孩子思维延展的开放式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 “又会发生什么事?”……让孩子大胆猜想、质疑和预测,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家长也要了解孩子的实际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在阅读过程中随时根据孩子的回答对提问和阅读进程进行及时调整,以便更好地开展阅读活动。

三、玩故事——引发幼儿探究和表现欲望

1.分角色朗读、表演。

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幼儿的角色既是一个听众更是一个游戏者,当听到故事的高潮部分或是阅读结束后,幼儿会将动作和语言结合起来表现对故事的理解,当阅读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时,幼儿常常不由自主地用角色扮演和身体动作等方式表达他们的情感,这样的游戏方式能促进幼儿更深入地探究绘本。家长要很好的利用这个契机,创设游戏的情境,给孩子提供相应的服装、道具等物品,甚至家长也参与其中,扮演绘本中的角色,与孩子进行情节的对话和表演,孩子通过语言、表情、情感、动作等多种感官进入故事的情境,在游戏的情境中与成人、与绘本进行互动,从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创编绘画,自制新的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