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小额信贷十篇

时间:2023-03-25 06:51:57

银行小额信贷

银行小额信贷篇1

“尤努斯冲击波”

对于中国实践有日但始终缺少关键性助推力量的小额信贷事业,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创始人・尤努斯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乃至此后的访华之旅(参见《财经》2006年第22期“穷人的银行家”),带来了适逢其时的刺激。

尤努斯在中国期间,中国银监会官员当面盛情邀请他“到中国来开设分行”,但尤努斯称,由于受到孟加拉监管法律的限制,到国外开设分行并无可能;但他建议中国向民间开放市场,允许愿意从事小额信贷事业者合法从业。

《财经》记者获知,尤努斯的这一呼吁,即将在中国获得回应。

最近,监管当局持续释放出政策信号:小额信贷有可能得到来自监管当局的“准生证”,即专门针对特定贫困地区小额贷款的银行牌照。这意味着,监管当局将在贫困地区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并开始将小额信贷机构纳入主流金融体系。这将是中国小额信贷事业的一大政策突破。

有关政策不日即将出台。据《财经》记者了解,该政策草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内外资统一开放、条件均等;此类机构的成立标准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除了严格审查股东、经营者的任职资格,其他方面会另设标准;该银行将专门针对特定贫困地区开展业务、拥有在当地吸存和放贷的全牌照;银行成立初期,可以由指定的政策性银行发债来提供资金来源,未来也可以在发达地区或城市中心地区成立单一吸储机构,为这类银行提供批发资金;这类银行将由银监会专门监管农村金融机构的合作部来负责;等等。

如果上述方案如期面世,将是商业性可持续发展的小额信贷机构在中国被纳入主流金融的一个信号,也是“尤努斯冲击波”在中国获得的最强烈回应:除了2005年批准天津渤海银行的成立,从中国人民银行到今天的银监会,已经有十年的时间未审批过新设银行的牌照。在这之前,监管当局的考虑是:金融改革的重点是重组和改造原有金融机构,而不宜增加新设机构。

借鉴理念而非照搬模式

从1999年开始,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财务重组和机构撤并,从县一级机构全线撤出;到2006年10月建行、中行、工行成功完成重组上市,耀眼的礼花衬托下,农村金融服务持续恶化的状况愈发昭然,也凸显决策者在此领域的窘迫。从2003年起,央行付出上千亿元巨资投入农信社改革,银监会从2004年开始也引导大银行关注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但农村金融下一步改革一直缺乏政策性的突破。

2005年,央行在五省市推动小额信贷公司试点。由于未获得监管部门支持,这些小额信贷公司被设计为“只贷不存”的机构,也不被列入金融机构范畴,表明小额信贷未能真正被纳入主流金融体系。

虽然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不断强调农村金融改革的必要性,并逐渐形成了农村金融市场可以向内、外资同时开放的政策导向,但实施办法至今阙如,显示监管当局态度仍十分谨慎。自新农村建设战略成为中央政策焦点后,又形成了一个各部门“挟农自重”的局面:农业部门要求农信社和农业银行免除农民的几千亿元贷款,亦有监管者称新农村建设资金应由财政发债筹集金额高达数十万亿元计。

这些形形的主张和观点,把财政补贴、贫困救助与金融服务的概念混为一谈,与建立健康有效的农村金融体系的目标相差甚远。

今年9月,孟加拉格拉珉银行创始人尤努斯因小额信贷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也在中国的农村金融决策层引发震动。尤努斯30年的努力证明,向穷人发放无抵押担保小额贷款的银行也能成功。尤努斯得奖后随即访华,产生了更加持续的冲击。

“尤努斯让中国的银行家脸红。”银监会法规部主任黄毅坦言。他援引美国前总统克林顿1999年在签署《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后所说的话盛赞尤努斯:“金融本身是个服务行业,无论穷人或富人,都应能享受到方便而便宜的金融服务,而这是该法案的缺憾之一”。

黄毅也指出,“格拉珉银行模式”包含了很多智慧,对发展小额信贷具有丰富的借鉴价值,但中国与孟加拉的国情差别较大,“应该更多地借鉴其理念,而非照搬模式。”

竞争促使利率下降

目前,中国各界对正确解析小额信贷的商业化运作机制、相应的政策空间等仍然存在诸多误区。

世界银行高级金融专家王君因此指出,中国、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有可能后来居上成为商业可持续小额信贷业的中心,但后发优势不会自动转换为结果。在发展小额信贷这个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陷阱――或者已经误入某些陷阱,或者还在继续迈向某些陷阱。“政策的设计者需要冷静、清醒地制订发展战略”,否则,良好愿望还有可能把人们引向新陷阱,昔日农村基金会、农信社历史的重演不是没有可能。

这些可能存在理解误区的问题包括:贫困人口究竟能否负担较高利率?小额信贷机构如何降低交易成本?贫困地区的农村金融市场能否及如何引入竞争?监管怎样建立一套有别于传统金融机构的新理念和新体系?推动小额信贷发展是要给优惠政策、提供资金还是什么?

针对这些问题,11月9日,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高级小额信贷专家詹妮弗・艾森在北京接受了《财经》记者的采访(全文见11月13日《财经》网络版省略)。

她认为,为了维持并提高服务质量,小额信贷机构必要收取足以覆盖贷款成本的利率,因此,政府不应该对利率进行过多管制,“贫困人口对贷款的需求是第一位的,价格是次要的”;小额贷款的利率之所以可以比较高,是因为单笔金额很小,但这类小额贷款用于生产获得的回报率同样会很高。“如果用财政贴息来发放优惠贷款,事实上会被有权势者拿走,穷人不可能得到。”

艾森还指出,如果开放金融市场,多个小额信贷机构竞争,是促使市场利率水平下降的机制。她以玻利维亚为例:玻利维亚小额贷款利率数年前一度高达70%-80%,由于多个金融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竞争,利率现已降到了20%。只有不依赖政府补贴和捐助资金,小额信贷机构才有可能真正有动力去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商业可持续的目标,最终扩大对贫困人口的金融服务。

银行小额信贷篇2

[关键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小额信贷 发展对策

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额信贷的发展模式

自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之日起, 就肩负着党和政府赋予的支持“三农”和服务个体工商户的重任。据此, 邮储银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研究制定出小额信贷产品模式。

1.小额信贷的产品模式

邮储银行小额信贷是面向农户和商户的贷款产品, 其模式如下: (1) 农户联保贷款: 3 到 5 名农户组成一个联保小组, 无需其他担保, 就可以向邮储银行申请贷款。每个农户的最高贷款额暂为 5 万元; (2) 农户保证贷款: 需有 1 至 2位 (人数依贷款金额而定) 有固定职业和稳定收入的人做贷款担保人, 每个农户最高贷款额暂为 5 万元; (3) 商户联保贷款: 3 名持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独资企业主组成一个联保小组, 无需其他担保, 每个商户的最高贷款额暂为10 万元 (部分地区为 20 万元) ; (4) 商户保证贷款: 需有 1至 2 位有固定职业和稳定收入的人做贷款担保人, 就可以向邮储银行申请贷款, 每个商户的最高贷款额暂为 10 万元(部分地区为 20 万元)。小额信贷的还款方式主要采取一次还本付息、等额本息还款和一年内还清的办法。

2.小额信贷业务的成效

(1)小额信贷业务成效显著

2007年3月邮政储银行正式成立。2007年6月22日,邮储银行“好借好还”小额贷款在河南新乡长垣县启动试点,至2007年末共有七省试点开办。2008年初在全国推广,至2008年6月24日在分行开办业务,全国31个省(区 市)分行和五个计划单列市已全部开办小额贷款业务。截止2010年10月16日,邮储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已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和2100个县市及主要乡镇,4500个网点开办这项业务。2010年小额贷款的发放量突破1000亿元,发放金额较上年同期增长41%。从业务开办至今,累计发放贷款近400万户、金额2300多亿元,平均每笔贷款金额约为5.9亿元,其中在县级及县以下农村地区累计发放1500多亿元,占全部小额贷款累计发放金额的70%。小额信贷业务在全国占据先机, 市场占有率在所有银行中跃居首位。

(2)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额信贷面临的挑战

虽然邮储银行推出的无抵押小额信贷受到广大百姓的热烈欢迎, 但由于它的信贷准入门槛过高、产品单一和还款期限过短等因素, 导致邮储银行信贷业务面临巨大挑战。

――信贷业务准入门槛过高导致邮政储蓄银行市场空间狭小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贷款的对象主要是各类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 贷款的种类为商户保证贷款、商户联保贷款、农户保证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 贷款金额为农户最高可贷 5万元 , 商户最高可贷 10 万元; 贷款期限为 1~12 个月 ,并且要求至少 1~2 名事业单位员工或公务员提供担保方可贷款。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信贷管理模式看 , 由于信贷业务准入门槛过高 , 将许多可以轻松贷款、快速还款的信贷客户拒于邮政储蓄银行大门之外 , 导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信贷业务市场空间狭小。因此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相当困难。

――信贷员数量不足、水平不高与拓展信贷业务的矛盾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额信贷人员业务水平有限,业务发展受到限制, 对农村基层邮储网点来说,绝大部分网点员工共5-6 人,经办信贷的工作人员很多都在兼职且很多员工以前长期从事传统邮政业务或仅能进行储蓄业务操作,具有专业信贷相关知识的人员极少,虽开办业务之初对其进行短期培训,但这些人员对邮储银行资产业务的认识有限,尤其是对于信贷风险的识别,管理等方面知识极为欠缺。

――缺乏有效的品牌管理体系和总体规划

目前,邮储银行还没有一套严格、完整的品牌管理体制,管理者在品牌的设立和对外宣传上仍采用传统的战略管理模式,很少考虑到品牌的生命周期以及延伸性的问题。品牌缺乏严密化、系统化的管理,同一品牌在不同地区的开发、宣传、定价、服务上存在较大差异。

――一年短期还款与客户经营淡季的矛盾

小额信贷有明确的一年还款期限。如果贷款 1 万元, 平均每月连本带息需还 904 元; 贷款 10 万元, 每月需还款 9040 元。高强度的还款方式对很多信贷客户造成很大压力,特别是经营出现淡季的客户更难承受重负。比如做木材生意, 如果有几个月木材市场价位不好, 客户肯定不愿售出木材。若要强行卖出木材还款, 客户很可能会走向破产。显然, 邮储银行的还款方式忽视了以客户为中心, 在一定程度上会遭受高逾期率频发和业务难以发展的困境。

三、促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额信贷健康发展的对策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能者生存, 庸者淘汰。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 笔者提出促进邮储银行小额信贷健康发展的对策。

1.加强邮储银行信贷基础设施建设

邮储银行网点众多,网络遍及城乡,为加强对这些网点的业务支撑和风险控制,必须建立强大的计算机系统。近年来,邮储银行开发了全国大集中模式的邮政储蓄小额信贷系统,实现了小额贷款业务交易、资金调拨、会计核算和信息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贷款运作流程标准统一,贷款要素可灵活设置。系统具备实时监控和自动预警功能,通过信贷系统,总行可以实时地监控每笔业务的具体情况,了解各地业务发展的数据。该系统不仅能很好地满足目前小额贷款产品的需要,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大大提升了邮储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服务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为小额贷款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2.进一步开放邮储银行信贷准入门槛, 拓展信贷业务市场

邮储银行可以在上级监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适当放宽贷款的限制条件 ,各级邮政储蓄机构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农户的贷款需求和资信状况,将贷款期限适当放宽;对于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贷款额度应适度提高,贷款发放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借款人的现金流 保证借款人有足够的现金流入,以便在贷款到期时偿还贷款。 另一方面,小额质押贷款应考虑试点银行定期存单 凭证式国债 保单质押等信贷业务,尽量避免质物过于单一,借款人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邮储资金运用不出去的尴尬。

3.科学设计产品

为了既适应县域和农村市场上客户缺乏有效抵押、质押物的情况,又有效控制风险,我们推出了农户联保贷款、农户保证贷款、商户联保贷款和商户保证贷款 4 个产品。联保贷款由 3 ~ 5 户农户或 3 户商户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联保小组,保证贷款由1 ~ 2 位自然人提供保证,联保小组成员或保证人对贷款承担连带保证责任。还款方式则以等额本息和阶段性等额本息还款法为主,也可以一次性还本付息。手续简便,随用随贷,提前还款不收违约金。事实表明,这四种产品符合农村金融市场特点,较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

4. 正确处理信贷风险与业务发展的关系

邮储银行从一开始就努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优化业务流程,妥善处理效率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在信贷技术上,借鉴国外先进的小额信贷技术,结合试点实际情况,通过为客户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科学确定授信额度,避免了授信过程的随意性。在业务流程上,实行“四只眼”办业务原则,即由两名信贷员一同开展贷前实地调查;在县级支行设立审贷会,实行审贷会的集体决策机制。在资金管理上,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行内“资金池”的管理经验,规定贷款资金只能来源于总行,放款时系统自动从总行借入资金,并根据内部定价做到资金有偿使用,实现了资金的集中管理。

5. 提高信贷员业务素质, 加强信贷员队伍建设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加强对从事信贷业务人员的上岗前培训,培训重点应放在信贷基础理论 风险管理 信贷法律制度等方面,并进行严格的业务考核,只有考核合格者才能上岗;对已经上岗人员进行定期再培训,对新的业务规定和办法以及改进措施 营销手段服务礼仪等进行重点培训,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唐敏.我国邮政储蓄小额信贷业务发展探析[J]河北金融,

2007 ,(2)

[2]杨跃之,岳忠刚.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研究.2010年第11-12期上.

银行小额信贷篇3

关键词:农村小额贷款 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博弈

一、国内研究现状和进展

2004年―2014年,中央连续十一年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以此彰显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发展“三农”经济的决心。“三农”的稳定和发展左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走势,也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农民问题又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农村小额贷款在满足农民的融资需求、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改革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村小额贷款的发放对象是广大农户,风险承受能力差,承贷个体的类型呈多样化,分布区域又比较集中,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分散风险的能力,所以与商业银行的传统资产业务

相比,农村小额贷款的信用风险要大很多,而这种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使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农村小额贷款的发放上非常谨慎,申请手续繁琐,从而严重阻碍了农村小额贷款和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有效地识别、分析以及控制农村小额贷款的信用风险成为商业银行提高业务利润率和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效率的关键。

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市场复杂,是一个参与主体众多、力量不均衡、信息不对称的系统,几乎没有一种抽象的经济理论或模型可以完整地将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市场的问题刻画清楚。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基于多种理性和思维下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从博弈论这一新的角度来研究农村小额贷款的信用风险管理。

二、农村小额贷款信用风险形成机理

农村小额贷款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潜在的信用风险,其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由于借款人大多从事小规模的农业生产,其贷款需求额度一般较小,大致在三千元至五万元之间;第二,资金使用方向难以监控,很难判断资金被借款人投入到农业生产中还是使用到日常生活上,因此增加了农村小额贷款风险的不确定性;第三,农村小额贷款缺乏有效的抵质押物和符合条件的保证人,有时甚至会采用信用的方式进行放款,潜藏着较高的违约风险隐患。

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市场经济活动中交易双方对信息的掌握程度是有差异的,银行因不能完全掌握例如借款人的信誉、财务状况、经营能力、还款意愿等信息,而处于劣势的地位。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导致借款人作为信息优势方为牟取自身更大的利益,而使银行的合法利益受到伤害,从而形成信用风险。这种行为理论上就称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下面,将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个角度分析农村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形成机理。

(一) 农村小额贷款市场中的逆向选择

农村小额贷款的逆向选择是指在申请小额贷款过程中最积极的借款人往往是那些风险最大、偿还能力最差、违约概率最高的借款人,因为同其他借款人相比较他们表现的更有意愿接受高利率,支付较高的贷款利息,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最终导致信贷市场萎缩。可以采用一个数学模型来解释这一现象:假设借款人有N个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每个项目的所需资金全部来源于借款,贷款金额均为K;项目如果成功其概率为P,收益为R;项目如果失败,则收益为0;同时我们假定所有投资项目具有相同的预期收益A,有P×R=A,获得收益A表示成功。可见,A一定的情况下,成功概率P与成功时的收益R成反比,即收益越低的项目成功的概率越高,收益越高的项目成功的概率越低,即风险与收益成正比。

假设贷款利率为r,借款者的预期回报是:

E=P[R-K(1+r)](1)

当E>0时,借款者才会借款进行投资。由于P×R=A,整理可得

P

从(2)式可以看出,随着利率的上升,借款人获得正收益即成功的概率越来越小,在预期收益既定的情况下,成功概率低则意为着借款人的风险变大,这样,在利率提高的情况下,造成了高风险项目挤走低风险项目,形成逆向选择。在农村小额贷款无有效抵押担保的情况下,借款人违约的惩罚成本极低,降低了借款人的冒险成本,因此,从事潜在高风险项目的借款人的贷款积极性更高。其造成的结果是,在平均风险利率一定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从事高风险项目违约率较高的借款人进入到信贷市场,而从事低风险项目违约率相对较低的借款人则被迫从这一市场中退出,使得市场的整体风险水平上升,降低了信贷市场的资金效率,导致农村小额贷款市场的整体萎缩。

(二)农村小额贷款运作中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在银行向小额贷款借款人发放贷款后,借款人违背合同约定,使用该贷款从事其他活动,通常这种活动存在更高的风险,致使贷款无法按期足额的偿还。借款人违反合同约定,将贷款投入高风险项目中的主要动机是,如果成功,归还本金和较低利息后借款人可以独享剩余收益,而一旦农户的项目失败,又是在无担保贷款的情况下,则由发放贷款的银行来承担所有风险。

以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来说明,表1是小额信贷借贷双方的支付矩阵,如借款人获得贷款后遵循合同,借款人和贷款人获得的资金均为10;若借款人获得小额贷款后违反合同,从事高风险项目,获得收益预期为20,而贷款人获得的收益预期是-20;若借款人遵守合同而贷款人不贷款,或者借款人违反合同贷款人不予以贷款,这两种情况下,双方资金均为0。从表1中可以看出这其中的博弈关系:如果借款人履行合同,那么贷款人的最优选择是贷款,如果借款人违反合同,则贷款人的最优选择是不贷款;如果贷款人同意同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那么借款人的最优选择是违反合同。但是,如果贷款人预期借款人会违反合同不归还贷款,那么贷款人就会选择不给借款人贷款。最终将产生一种“借款人违反合同,贷款人不贷款”的均衡状态,博弈双方的资金为零。可以看出道德风险极有可能对农村小额贷款市场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表1借贷双方的博弈支付矩阵贷款人贷款不贷款借款人遵守合同(10,10)(0,0)违反合同(20,-20)(0,0)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给农村小额贷款带来较大的信用风险,会严重抑制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正常开展和快速推进。下面将对农村小额贷款的参与双方即商业银行和借款农户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从而为农村小额贷款的信用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三、农村小额贷款供求双方行为的博弈

(一)相关假设

博弈论是研究具有竞争或斗争性质现象的理论和方法,是一门通过研究给定局中相关方在特定信息结构、支付函数等条件制约下的策略,而实施相应策略的学科。理性的局中人通过其最优选择达到效用最大化,最终达到博弈均衡。

农户的借款行为可以通过供求双方行为的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对模型做如下假设:

(1)假设只有寻求贷款的农户和提供信贷资金的银行两个当事人参与博弈;

(2)假设在签订借款合同之前农户和银行双方的信息是对称的、完全的,但是在合同签订之后由于银行无法有效监督农户的具体行为,因此在签约之后双方的信息发生了不对称,有产生道德风险的可能;

(3)假设参与贷款的农户只存在违约(即完全不归还贷款)和不违约(即完全归还贷款)两种选择,不存在部分还款或者部分违约的情况;

(4)假设博弈双方是具有理的理性人,即农村小额贷款的借贷方均能在其客观条件的约束下,做出理性决策,实现最满意决策目标;

(5)在参数设置上,假设R是农户从事农业生产投资产生的收益;贷款的本金为S;贷款利息为I;守信的收益为V。农户按期偿还贷款的概率为p;若发生违约,商业银行成功追收的概率为d;商业银行追收贷款的成本为C;农户违约的惩罚金额为X。

(二)博弈模型的建立

1)借贷双方的静态博弈模型

博弈模型讨论的是农村小额贷款的借贷双方在充分考虑对方未来可能行为后做出的决策。假设在没有有效监督约束机制、无法对违约贷款进行追讨的情况下,银行对农户贷款的策略组合为{贷款,不贷款};农户对银行发放贷款行为的策略组合为{履约,违约},不存在部分还款或者部分违约的情况。

如果农户履约还款,银行能够取得收益为I,农户的收益为(R-I+V);如果农户违约不还款,在没有约束机制,即银行不对其进行追偿时,银行的收益为(I-S),农户的收益为(R-I+S);如果银行不给农户提供贷款,则无所谓农户是否可以还款,收益数组均为(0,0)。在不同决策的情况下,双方的收益用以下模型表述,见表2。

表2借贷双方的静态博弈模型贷款人贷款不贷款借款人遵守合同(R-I+V,I)(0,0)违反合同(R-I+S,I-S)(0,0)在此简单模型中可以看出,在取得贷款后,借款人是否遵守合同按期还款的决策取决于收益数组(R-I+V)与(R-I+S)大小的比较,即守信的收益V与失信情况下占有的贷款本金S有关。若遵守合同的收益大于违反合同的收益,那么借款者将会选择遵守合同;遵守合同的收益主要指诚信带来的声誉,例如,根据商业银行的信贷制度,借款人按期偿付贷款后,以后再次申请贷款时会较易获批,而且额度会有所增加,以及因为诚实守信而在商业银行拥有良好的信用记录。

相对于违约情况下的短期本金收益S,遵守合同带来的收益具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建立借款人诚信档案、采取多村联保贷款模式等贷款机制的完善有助于守信收益的增加,从而使得借款人选择守约而非违约。而贷款人是否发放贷款,取决于贷款人对借款人是否会违约的预期。若在已有贷款机制下,借款人选择遵守合约的长期收益明显大于违约带来的短期收益,那么借款人会选择遵守合约,同时贷款人选择同意贷款;反之若在已有贷款机制下,借款人选择遵守合约的长期收益明显不及违约带来的短期收益,缺乏完善的贷款机制保证借款人按时还款,那么借款人选择违反合同的收益更大,这时贷款人会选择不同意贷款。

2)借贷双方的动态博弈模型

可以认为借款人和贷款人双方间的博弈行为是一个分阶段、信息不对称、具有一定不确定性、非重复博弈的动态博弈过程。同时,对于银行来说,重要的是何种水平的借贷利率及何种偿还方式可以保证对农户的吸引力,同时获取更多的贷款收益;而对农户来说,重要的则是将获得信贷资金投入农业生产所产生的收益超过融资成本。在这基础上,银行与农户间的借款过程可以视为一个银行选择客户、核定客户授信额度、决定贷款利率与金额;农户选择是否借款以及是否到期时是否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博弈过程。

银行(博弈方1)和农户(博弈方2)为农村小额贷款的博弈双方,都有一定得策略可以进行选择,该博弈可以分为有制约条件的博弈(图1)和无制约条件的博弈(图2)。在有制约条件,即发生违约时银行将采取措施追收贷款,此时能够得知,银行和农户的成功得益数组为(I-C,R-I-X);失败的得益数组为(I-C-S,R-I+S);在不发生违约时,银行和农户的得益数组为(I,R-I+V)。

(1)有制约条件的博弈模型

在(图2)中,当农户违约时,其期望收益是:

d(R-I-X)+(1-d)(R-I+S)=R-I-d×X+(1-d)S(1)

银行的期望收益是:

d(I-C)+(1-d)(I-C-S)=I-C-(1-d)S(2)

当银行选择贷款时,其期望收益是:

I×p+(1-p)[d(I-C)+(1-d)(I-C-S)]

=I-(1-p)C-(1-d-p+d×p)S(3)

农户的期望收益是:

(1-p)[d(R-I-X)+(1-d)(R-I+S)]+p(R-I+V)

=R-I+S(1-d-p+d×p)-X(d-d×p)+p×V(4)

图1:具有制约条件的博弈分析

(2)无制约条件的博弈模型

当农户选择遵守合约时,银行和农户的得益数组为,如图3中,当农户选择不还款时,其期望收益是:

R-I+S(5)

银行的期望收益是:

I-S(6)

当银行选择贷款时,其期望收益是:

(1-p)(I-S)+p×I=I-(1-p)S(7)

农户的期望收益是:

(1-p)(R-I+S)+p(R-I+V)=R-I+S(1-p)+p×V(8)

图2:无制约条件的博弈分析

(三)双方的博弈行为分析

在有制约条件的情况下,当农户违约的收益大于还贷的收益时,即:

R-I-d×X+(1-d)S>R-I+V

(1-d)S>d×X+V(9)

当(9)式成立时,农户的违约收益较大,此时,农户会选择违约。若在(9)式成立的同时,(2)式为负,即:

I-C-(1-d)S

当农户不还款时,银行的期望收益为负,在初期即会选择不贷款。

由(9)式可见本金越大、贷款成功追回的概率越小,农户守信的收益或违约的惩罚金额越小,农户选择违约的可能性越大;而利息收入越小,银行追收贷款的成本越大,追收的成功率越低,银行在期初选择不贷款的可能性就更大。

现在我们分析下制约条件的约束能力。当农户选择违约时,比较有制约条件和无制约条件的期望收益:

由(1)式-(5)式得到:-(S+X)d≤0

说明只要追回贷款的成功率d>0、对于农户的违约惩罚X>0时,农户在具有制约条件的情况下的期望收益就会小于在无制约条件下的期望收益。且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或提高违约农村的惩罚力度,会使违约成本提高。以此可以有效防范农户违约行为的发生,从而有效降低贷款风险。

对于银行,我们可以比较其在有制约条件下和无制约条件的期望收益。我们通过(3)式-(7)式可得到

(1-p)(dS-C)≥0(10)

只要满足(10)式,即对违约贷款进行追回的期望收益高于追回的成本时,银行总是会选择有制约条件的博弈。

通过(4)、(8)、(9)式我们可以发现,如果能提高借款农户不违约的收益,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其违约的概率。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采用给予高信用客户以优先贷款或连续贷款、增加贷款额度等优惠条件。

同时,贷款的期望收益是否为正决定了银行是否会在第一阶段选择放款,即(3)式

I-C(1-p)-S(1-p-d+p×d)>0

即I-(1-p)[C+S(1-d)]>0

从上式可知银行的放贷意愿还取决于贷款的追收成本C、追收成功率d以及利率水平I。利率水平I越高、贷款的追收成本C越低、追收的成功率d越高,银行的放款意愿将越强烈。

总结而言,根据借贷双方的博弈行为分析可以看出:

(1)当对违约贷款进行追回的期望收益dS高于追回的成本C时,银行总是会选择有制约条件的博弈。

(2)本金S越大、贷款成功追回的概率d越小,农户守信的收益V或违约的惩罚金额X越小,农户选择违约的可能性越大。因而,提高违约农户的惩罚力度或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采用给予高信用客户以增加贷款额度、连续贷款或优先贷款等优惠条件,都有助于提高违约的成本,可有效降低贷款风险。

(3)利率水平I越高、贷款的追收成本C越低、追收的成功率d越高,银行的放款意愿将越强烈。提高银行对农村小额贷款利率的定价能力,完善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多村联保贷款模式、推动农村保险制度的建立等都降低贷款的追收成本,提高商业银行为农村提供小额信贷的意愿。

四、农村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防范与策略

前文已对商业银行与农户间的博弈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为使博弈最终能顺利达到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农户按时足额地归还贷款而不发生违约这一结果,需要我们设计合理的交易制度、降低交易成本。

(一)建立健全农村信用机制,保证农村贷款运转顺畅

充分发挥地方人民银行及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建立农村的完善征信系统,实现农户的相关档案资料联网及电子化。方便金融机构查询客户的历史信用记录,加强对于劣质客户的约束。设立“黑名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曝光不良客户,并对其实施应有的处罚。对恶意逃废债、有偿还能力、在当地影响力较大的赖债村、钉子村要进行示范性催收,实行“停复牌”制度,防止“羊群效应”的发生。基于我国整体信用机制目前尚未健全的现状,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致使银行在发放农村贷款时尚无较为客观的评定标准,虽然目前农户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机制相对有效,但道德方面的制约毕竟有限,从长远看,还必须建立客观规范的信用评定标准,从而推进农村贷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可以借鉴和引用对大型工业企业的评级授信的做法,组织专业人员和信贷人员结合实际针对不同贷款群体制作调查问卷,对每一项目设定分值,实行打分制,根据最后总的得分情况来判定其偿还能力。根据国外长期的实践结果和国内近几年的实行效果来看,打分制度比起单纯依靠专业人员凭借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主观判断更客观更准确。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

尽管中央财政部已经出台并实施了对于各金融机构超过15%部分的涉农贷款增量部分由财政调拨专项资金进行奖励的政策,但是所覆盖的农村贷款范围仅限于农户生产经营和农户消费两个口径,不能充分调动各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建议地方政府专门出台鼓励金融部门加强农村贷款的优惠政策,由地方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对金融机构面向农村的信贷业务进行奖励;制定各种贴息和税收减免等鼓励政策,加强社会资金向农村经济的转移。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地区农业金融需求特征,不断对农村小额贷款的配套扶持政策等进行修订和完善,对农村金融部门实行差别化的税收政策,引导更多的资金流向农户和农村;建立农村小额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用以补助金融机构发放农村小额贷款而出现的损失。

(三)创新担保方式,推行“龙头企业+农户”和“公司+专业市场+农户”的信贷方式

金融机构应加强金融创新,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产品研发力度,针对农村的生产经营特点、融资需求开发出符合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模式,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扩大有效担保品范围。众多的农户存在房产两证不全、缺少有效资产难以落实有效抵押;生产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度高难以取得有效担保的客观现状,因而难以从金融机构中获取资金支持。在这方面金融机构应根据地区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村经济特点,在符合相关政策法规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宽农户申请贷款可用于担保的财产种类,积极规范和完善农户贷款落实担保的操作流程,建立健全农村小额贷款担保财产的评估、管理、处置机制。按照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原则,探索发展大型农机具、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等抵押贷款,规范发展果品、大宗农副产品等动产质押贷款。对于非批量客村,积极推广公务员担保方式,加大对农村的贷款担保服务。

“龙头企业+农户”和“公司+专业市场+农户”的信贷方式充分发挥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辐射拉动作用,创新性地满足了农户的贷款需求,不失为一种优质的信贷产品。金融机构要因地制宜,紧密围绕当地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和链条农业等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择优支持。对居于行业领先地位、发展前景良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于原材料需求量大,需要大量农户为其进行种养殖来弥补原材料的需求缺口,而农户又缺乏前期生产资金投入的,应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市场等农村各类组织,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农户”和“公司+专业市场+农户”的信贷模式。实施对公和零售业务联动营销,实现零售业务批发做,在不同地区依靠不同产业形成不同特色。具体运作方式可以是由企业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然后农户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龙头企业作担保或者农户以龙头企业的应付账款作为质押,最后,到期贷款由企业统一从收购款中扣除一并划转给金融机构。

(四)采取补贴措施,引进农业商业性保险

鉴于农村小额贷款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特点,建议对发放农村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实行财政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设立农村小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农村小额贷款的坏账予以补贴,实行适当低于市场利率优惠利率,对于特困地区和农户实行“扶贫贴息” 由地方财政承担其部分利息。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适当减免银行农村小额贷款的营业税的征收比例。

由于农业保险的费用和赔率都较高,因此很难通过单纯的商业保险形式来满足,因此,可以考虑通过由政府介入商业性质的农业保险以满足需求。政府可以补贴一定比例保费收入的方式,以此为条件,邀请商业保险公司为农业提供保险,同时为银行业的农村小额贷款塑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目前农业保险险种少,试点的范围少,已经开办的农业保险品种不能满足农村生产经营的需要,已有的对农业保险业务的鼓励、优惠措施较少,目前只有对种植业、养殖业的免税政策,而对其他农村保险业务还是照常纳税,这些因素都非常不利于成本高、风险大的农业保险的推广。建议不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品种和覆盖面。(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市分行)

参考文献

[1]唐志鹏. 基于评分法的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11.6.

[2]陈莹.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中国的实践[J].特区经济,2004(12):32-36

[3]Schreiner M. A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the Grameen Bank of Bangladesh[J]. Development Policy Review, 2003, 21(3): 357-382.

[4]孟昆霖,温小敏,林鹭艳,李龙华.农村小额贷款担保抵押难的困境及其路径依赖[J].三农问题,2009(10):78-84.

[5]赵岩青,何广文.农村联保贷款有效性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7(7):1-11.

[6]兰敏.农村信用社小额联保贷款博弈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20116

[7]杜俊成.农村小额信贷信用风险控制机制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2011.6.

[8]张改清,陈凯.小额信贷的小组联保机制博弈分析[J].技术经济,2003(5):42-43.

[9]何登录,金发奇.我国农村信贷风险的博弈分析与防范[J].广西金融研究,2008(11):61-63.

[10]余孝军.超速驾驶行为的进化博弈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9(11):14-18.

[11]张春华,闵银玲.制度影响下的供应链联盟信任关系进化博弈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10(34):127-128.

银行小额信贷篇4

本文分析了农村小额贷款风险发生的原因,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要健全农村合作银行内部管理机制;要落实信贷审批责任;要加强贷款后的检查督促制度;提高信贷员整体素质;实施信贷公布制度。

【关键词】

农村;合作银行;小额信贷;风险成因;防范对策

随着横山县城的深入开发,横山的资金需求越来越大,农村信用合作银行成了需要资金周转的首选对象,因此很多不良贷款由此产生,县法院受理的金融纠纷案件一年比一年多,呈大幅上升的趋势,这些案件主要集中在农户的小额贷款方面。笔者对以往发生的小额贷款案件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小额贷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是信用合作银行在发放借款时候不认真审查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有些贷款农户不具备还款的条件,却得到了贷款资格,提高了贷款回收的风险。

二是在发放贷款时,业务人员存在审核不严的情况,不把贷款人的身份与真实的有效证件进行比对,部分冒用他人名字的农户得以蒙混过关,并与银行签订了贷款或保证合同,致使贷款无法收回。

三是银行对于贷款回收的监督机制仍有待完善,贷款发放后的管理流于形式,对于到期的贷款催收力度不足,导致要走法律程序去收,结果走入程序后才发现贷款人和担保人均已难觅踪迹,便成为不良贷款。

四是部分信贷人员职业素质和责任感有待提高,有时为了逃避责任,在已核查出借款人使用他人名字时,吃点回扣便不声张,等到走入法律程序后却声称借款人和保证人难觅足迹,向执法部门要求以公告方式送达相关法律文书。

五是在借款人和保证人收到相关法律文书后,信贷人员却阻止其出庭,并指使借款人和保证人声明合同上非本人的签字与他毫无关系,在借款人未出庭的情况下,致使审判人员对于案件的真实性难以考证,形成错案,借款最终无法收回。

二、小额贷款存在风险的主要原因

1、自然和市场的综合因素

小额贷款者主要是农民和农民个体户,为扩大种植和养殖的规模,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种植和养殖业虽然利润大、见效快,但也是高风险的弱质产业,一般的农民文化水平都较低,不懂得科学管理办法,主要靠天吃饭,受自然灾害和市场销售的影响很大,存在着较大的自然及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在:(1)自然灾害,刮风下雨,病虫害等使产品成色不好,销售受阻;(2)农业减产,收不回成本,直接影响了农民的还款能力。上述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加之贷款人的涵盖范围较广,一旦出现状况,农户的贷款就难以偿还,自然和市场的综合因素便转变为贷款风险。

2、调查信息不准确

目前农民所获得的贷款主要靠当地的村民和村支书的担保和资信评估,对于进行小额贷款前,一般会由村委和其他农户组成的信用评级小组,对农户进行信用评级,由于组内成员大都是当地农户,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人情问题,致使评估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并存在一定缺陷,使得需贷款的农户信用度都相对较高,也有一部分信贷人员在进行贷款发放时,听取村组干部对所要贷款农户的片面说法就将钱款放给农户,对农户的真实状况缺乏必要的了解,使得农村信用合作银行的贷款风险一直难以降低。

3、信贷员缺乏必要的责任心

农村信用合作银行在为农民办理贷款时,有时不能严格执行银行的内部管理规定,农户只要提供其身份证明和印章就能够获得所要办理的贷款。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履行的手续不存在什么问题,但实际上如果农户将贷款证转卖或借给别人,或是被他人恶意盗用就会产生不良问题。

在农户办理担保贷款时,往往由于特殊原因,农户不能到现场亲自办理,签字的笔迹或是手印等都非本人所有,在此情况下,若出现问题,则为职责的区分带来一定困难。如果这些贷款超过还款期限,很容易由于不能履行责任并产生贷款风险。

4、内部管理监督机制存在问题

实施贷款审查制度是贷款发放的重要一环,必须要严格审查,如果审查不严,将会出现以下问题:(1)农户贷款数额不大、涉及人员较多、地域分布也较为分散,其从事的行业也较为复杂,而银行信贷工作人员人员数量明显不足,不能定期对农户的进行跟踪催收。(2)有些工作人员在意识上只重视企业忽视农户,单纯认为农户只要人跑不了,贷款就不会烂掉,所以对农户贷款即使到期也不进行跟踪催收,(3)由于监管部门对农户贷款风险认识不足,使得信贷员忽视对农户贷款风险的发生,对贷款逾期的农户也不闻不问,导致农户贷款不良比率逐年上升。

5、信贷人员素质不高

农村合作银行有些信贷工作人员会利用职务之便,钻空子,在贷款时吃、拿、卡、要,甚至有人进行自批自用贷款,更有甚者,用自己手里农户的身份证件假冒贷款,增大了信贷风险。

6、农户缺乏必要的信用观念

有些农户缺乏必要的信用意识,这使得农户贷款风险在不断加大。现在的很多乡镇企业效益普遍不好,多数面临着改制的问题,在改制的过程中,信用合作银行明明知道该企业已经资不抵债了,仍然往出放贷款,再加上有些农户信用意识不强,甚至存在钻空子的思想,使得农村信用合作银行的贷款存在很大风险。

7、有人贷款后举家外出

现在农民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在农闲时间贷款后,举家外出找工,更换通讯工具,致使贷款到期通知单无法按期送签。有的农户逃到外地打工,被信用银行的人找到后还以各种理由拒绝还款,认为只要贷款拿到手,不还他们也不敢怎么样。

三、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的防范措施

1、健全农村合作银行内部管理机制

一个单位,只有建立了有效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才能预防各类问题的发生,农村信用合作银行,要想如期收回贷款,首先就是要规范员工的行为,制订单位的奖罚制度。其次是要将合作银行的信贷人员的工资与贷款农户的贷款回收情况相挂钩,对农户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公示,以使得整个银行的工作人员都能够较为明确,使得工作责任能够明确到位,督促其清收。同时,把评级结果公布于村公务栏中,接受来自群众的监督。再次,在发放过程中,要直接发放给农户,不得将款项转交给村干部或农户代表。在放款的过程中要严格比对身份证件和本人的真实性,以防出现骗贷、顶贷的现象。

2、落实信贷审批责任

研究各类回收贷款困难的案件发现,所有出现不按时还款的原因,大多是在放款的过程中出现审批不严格的情况。因此,需要建立一支原则性强、执行力度大的信贷审批委员会,有效贯彻和落实贷款审批制度,提高审批力度,使信贷审批工作规范化,通过实施不同等级的审批权限,将信贷审批责任分级到人,杜绝审贷工作审而不力。要将信贷员的责任强化到位,落实到位,并强化乡镇合作银行主任的责任,对贷款审批加强审查,有效贯彻和落实贷款手续,拒绝出现代办、代操作问题,确保贷款真实可靠,手续符合规定,确保贷款的安全性。

3、加强贷款后的检查督促制度

要保障放贷后贷款能够顺利返还,还需要加强检查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贷后监督和检查制度,并做到切实执行和监督检查,将检查职责责任到人,建立一定的责任目标和管理目标,并通过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加强贷后的管理。

4、提高信贷员整体素质

部分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农村合作银行某些员工自身素质不高导致的。因此,农村合作银行首先需要培养工作人员的工作业务素质和能力,建立一支素质强、工作能力可信赖的工作队伍,防止由于个别工作人员的道德失误所造成的信贷风险。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审查制定和工作规范,并做好严格执行和有效监督和审查,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位,奖惩落到实处,切实杜绝各种恶意串通骗取贷款、违规贷款、人情贷款等不良行为。对故意违反规定的事件,严惩不贷,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实行问责任,同时追究贷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从而使得农村合作银行的不良资产降到最低。

5、实施信贷公布制度

对于贷款到期却不进行主动还贷的农户要进行公示,将有钱故意不还、有意逃避的农户公布于众,在严重情况下可以通过法律手段,使其受到来自社会的监督以及经济及法律的制裁,达过治理一个,以儆效尤,教育大众的目的。对信用良好的贷款户,可以进行信用累计,在日后的贷款中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以此激发广大农户主动还款的意识,培养农户定期还款的习惯,从而降低贷款的风险。

【参考文献】

银行小额信贷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服务外包;全流程

一、信贷外包是解决我国中小额信用贷款困境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小额信用贷款现状:需求与供给不平衡

1. 中小企业信贷实际需求大

截至2015年9月我国工商注册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超过了7000万家,吸纳了2.73亿人,吸纳全国就业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吸纳城镇就业人口四成以上。中小企业在我国占据着重要的经济地位,其发展与扩张需要注入持续的资金量,但中小企业本身规模比较小,盈利能力相对有限,资金自身积累相对缓慢,内融资金能力更加薄弱,因此,外融性的银行信贷资金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

2. 商业银行信贷有效供给小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最基本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中小额信用贷款一般额度都比较低,贷款对象一般为小型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或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或加工作坊等,行业地位低,科技创新能力差,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因此,商业银行想要精准的了解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特别是财务信息是非常困难的,开展中小额信用贷款成本高、风险大,加之小微企业一般生命周期比较短、持续盈利能力相对较差,大多数小微企业淡旺季收入差异明显,所以商业银行开展中小额信用贷款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对待小微企业的贷款时采取相对保守、谨慎的态度。

(二)信贷外包是解决商业银行中小额信用贷款困境的一种创新思路

1. 信贷外包的特征与优势

信贷外包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的外包,是通过专业的信贷外包服务商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流程的再造,实现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业务的集中销售、集中运营、集中审批、集中风控、集中服务、集中贷后管理,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经营成本,并有效地控制和管理经营风险,解决商业银行开展中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后顾之忧,从而推动商业银行成为推动、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信贷外包模式的开展,实现了商业银行、信贷外包服务商、中小微企业的多赢目标,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2. 我国开展商业银行中小额信贷外包的机遇

随着我国持续扶持中小微型企业融资的展开,中小额信贷行业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商业银行作为信贷市场最重要的主力军,有着巨大的业务市场发展空间。中国银监会于2015年3月6日了《关于201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5〕8号文),就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努力实现“三个不低于”,从增速、户数、申贷获得率三个维度更加全面地考查小微企业贷款增长情况。

商业银行在无法控制小额信贷潜在风险且开展中小额信贷业务的经验不足的现状下,与专业的信贷外包服务商进行合作,既可以分享到中小额信贷市场的发展成果,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又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多方的共赢,为商业银行中小额信贷外包业务的广泛开展带来了机遇。

3. 我开展商业银行中小额信贷外包的挑战

在我国信贷外包业务还属于起步阶段,商业银行中小额信贷的外包还存在很大的挑战。一方面,在我国对于信贷外包的相关法律、制度性规定不够健全,大型商业银行开展信贷外包业务一般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而中小型商业银行虽然有意愿从事信贷外包业务,但毕竟作为一种新型创新业务存在一定的风险,因而商业银行在与专业信贷外包机构合作的初期给予的信贷授信额度比较有限;另一方面成熟的外包金融服务机构在我国较少,可借鉴经验少。特别是中小额信用贷款的全流程外包业务,对于外包金融机构的销售能力、运营能力、产品开发能力、风控能力、内部管理能力以及公司抗风险能力等要求都更加严格。

二、商业银行中小信用贷款外包的社会效益分析

(一)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可降低成本、稳定收益、降低风险、享受政策红利

首先,商业银行通过中小额信用贷款外包业务,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稳定了商业银行的收益。大型商业银行无力推动中小额信用贷款的原因之一是:向中小微企业放贷特别是发放中小额信用贷款的成本高。大型商业银行在固定资产的成本、职工工资福利的成本、运营经营成本等都高于中小型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给中小微企业发放中小额信用贷款的收益很难弥补其高成本,而通过将中小额信用贷款流程中的那些非核心业务流程、附加值低、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的操作性环节外包给专业信贷外包服务商,即使扣除相关外包费用,大型商业银行也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

其次,商业银行通过中小额信用贷款外包业务,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别是全流程的中小额信用贷款外包业务,将大大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同时提升商业银行的服务质效和扩大商业银行的服务覆盖面,使银行业信贷资源惠及更多的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政策得以发展落实。

最后,商业银行,特别是区域性中小商业银行,通过与专业外包机构合作,开展中小额信用贷款业务,不仅可以享受到小微贷款开展的政策红利,还可以获得经营细分市场的信贷工厂技术。无担保中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壁垒高,包括历史数据经验、信贷工厂的设计和运营能力、批量获客的高效销售管理能力、评分卡等基于数据的风险管理能力等,独立探索整个商业模式具有较大不确定性,通过与专业贷款外包机构的合作,可以快速掌握技术,减少银行的试错成本和时间。

(二)对于外包机构而言,可专注中小额信贷领域,产生规模化效应,提升信贷效率

商业银行中小额信用贷款的在一些流程环节上外包已经不算是新鲜事物了,在我国不同类型的第三方机构,有的专注于商业银行信贷流程中的某一个环节,有的同时涵盖了多个环节,它们的出现,或者从不同角度解决了商业银行在流程再造过程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遭遇的困境,或者协助商业银行提高了其信贷业务效率。而中小额信用贷款的全流程外包则是一个更大的创新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专业的中小额信贷外包机构可花更多的时间、精力来深耕细作中小额信贷市场,形成规划化经营,实现信贷工厂的模式。在这种全流程的信贷外包模式下,一方面可以让众多通过传统银行信贷业务无法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和消费者获得正规金融机构价格合理的资金,另一方面则为商业银行获得高收益、高质量的信贷资产。以深圳××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为例,作为商业银行中小额信用贷款的全流程服务商,运作近二年的时间信贷资产规模已经达到70亿以上。

(三)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可丰富融资渠道,解决燃眉之急

第三方外包金融机构的兴起,将丰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大大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壁垒,使中小微企业能够获得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急用钱,使中小微企业快捷的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为中小微企业雪中送炭。

三、深圳××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中小额信用贷款全流程外包分析

随着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一家商业银行不可能在其开展的所有环节业务流程中都占据优势,将那些高附加值、最能体现银行竞争优势的业务留下来自营,而将那些非核心业务和最后优势的业务程序承包给外包服务商,这样银行就可以利用服务外包,集中自身有限的资源,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利用外包模式,银行还可以与合作伙伴分担风险,从而降低经营风险。商业银行中小额信用贷款全流程外包业务作为今年才兴起的创新业务,也正是这种专业化分工模式下催生的新产物,而深圳××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就是这个创新领域的践行者。

(一)数据化信贷工厂业务模式

2014年年底开始正式运营的深圳××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定位于全国性的专业化信贷工厂,采用第三代小微信贷数据化风控技术,通过管理团队独创的评分卡客户筛选技术,生产标准化贷款金额在20万左右的个人信用贷款产品,通过批量化销售模式有效提升销售效率,拓宽销售渠道,运用流程化运营模式实现标准化征信查询-风险初评-政策筛选-面谈面签-二次评分-集中征信-专人调查-集中审批-银行批量放款的专业化新贷工厂流程,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全流程新贷外包服务。一头是符合资质的中小信用贷款客户,以微型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经营业主等为主,另一头是各类金融机构,以商业银行为主。截至2016年11月份深圳××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已经3万多中小微企业主提供了无担保贷款服务,与近20家银行开展业务合作,为合作商业银行提供全流程无担保贷款业务,公司实际上是一家B2B的无担保信用贷款生产平台。

深圳××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在合规的前提下通过全流程新贷外包服务,协助合作银行做好无担保贷款发放的全流程服务,包括但不限于获客、面签、征信、实地调查、审批、贷后管理、质量监控等全业务流程,合作银行在关键节点做好监督工作保证合规性。对于合作银行来说可以获得基准利率上浮70%左右的高收益贷款,无风险、基本无作业成本;深圳××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在合作银行开立保证金账户和一般户,保证金账户余额为助贷金额的6%,为相关推荐业务提供担保服务;一般户用于日常回购,对于连续逾期85天以上的新贷资产全额回购,或者是购买当期逾期本息,并在连续逾期150天时全额回购。

(二)闭环式风险管理与控制系统

商业银行中小额信用贷款外包业务,给商业银行带来服务外包收益的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风险。这些风险归纳起来主要有信誉风险、合规风险、信息安全风险、战略风险、选择失误风险、金融风险、信息沟通风险、系统及退出风险、合同风险等。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中小额信用贷款服务外包才能获得成功。银行机构需要选择职业道德良好、专业素质和能力过硬、行业经验丰富的中小额信用贷款外包服务商;需要关注外包服务商是否在信息安全设施方面投入巨大,是否有成熟的风险控制模型,是否有保证的外包服务赔偿机制。另外,商业银行与外包服务商建立互利互信的关系也非常重要,这将有利于促进沟通,降低交易成本。

深圳××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作为国内较为成熟的中小额信用J款全流程外包机构,核心管理团队均来自有些十年以上的直接新贷经验的商业银行,公司股东背景实力雄厚。在风险控制方面采用第三位小微贷款技术评分卡技术,利用数据化的风控方法,基于数据的整套风险管理模型、工具和报表,具有专用数据存储、清洗和分析平台,将风险政策拆解为若干条可衡量、可识别的规则,减少人工审核的差异和差错,形成前、中、后台各岗位的SOP;在内部管理中实行前、中、后台隔离,各岗位严格依据规则对客户进行评价和判断,避免人为尺度松紧不一;在客户实地调查环节基于IPC的快速交叉检验调查技术采用专人专岗调查。该公司利用庞大的后台服务系统,对风险指标进行全流程、全方位、实时的监测,从数十个维度进行分析监控,并根据不同维度分析出来的资产质量表现不断地调整政策―策略部署―逾期分析―不断优化,从而形成闭环式风险控制工具。

(三)经验与启示

全面推广商业银行中小额信贷全流程外包业务,从深圳××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业务开展流程来看主要参与主体有二个:提供资金支持的商业银行,具有成熟经验的信贷外包服务商。

从商业银行角度来看,其最终关注的是如何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控制银行经营风险等,使商业银行获得稳定的无风险收益,同时大力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所需资金支持,使中小额信用贷款全流程外包业务得到持续良好的发展。从外包服务商角度来看,建立健全全流程的中小额信贷产品体系、销售体系、运营体系、风险控制体系、贷后管理体系以及外部合作机构扩展体系等是商业银行中小额信用贷款全流程外包业务得以大范围推广的基础。

此外,在商业银行中小额信贷全流程外包中引入具有风险承受能力的大型担保机构或保险公司为信贷外包服务商进行担保或附加履约保证保险从而为外包服务商增质,解决商业银行的后顾之忧势在必行。因此,随着商业银行中小额信贷全流程外包业务的不断深入和扩展,未来参与主体应主要有商业银行、外部担保机构(保险公司)、信贷外包服务商。

四、结束语

商业银行中小额信用贷款外包业务,特别是全流程外包业务,在国内还是新鲜的产物,需要政府、商业银行、外部担保机构(保险公司)和信贷外包服务商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为中小额信用贷款外包业务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法律规范,保障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外包的顺利进行;商业银行要勇于进行金融创新,控制外包风险,为中小额信用贷款外包业务提供资金支持;外部担保机构(保险公司)对外包服务商提供担保、保险增质,对外包服务商进行业务流程合规性监控;外包服务商需做好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贷后管理体系和不良贷款赔付机制等保障中小额信用贷款外包的可持续性。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不断促进商业银行中小额信用贷款全流程外包的发展,从而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历史性难题。

参考文献:

[1]韩莉,杨宜.大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外包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0(08).

[2]王文君.中小企业贷款外包风险及预防策略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09).

[3]陈宁.中小企业贷款外包风生水起银行控制权被削弱[N].大众证券报,2014-01-22.

银行小额信贷篇6

【关键词】乡村银行 小额信贷

・尤努斯博士――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20世纪80年代在孟加拉国创办了格莱珉银行(乡村银行),专门为穷人提供小额信贷,对消除孟加拉国的贫困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他也被称为小额贷款之父。

尤努斯的乡村银行不同于其他商业银行或政策性银行,它是以消除贫穷为目的,通过给予穷人小额信贷来满足穷人贷款的需求,以此来帮助穷人摆脱贫穷的一个私人银行。因而,乡村银行在经营上有很多特点:贷款对象主要是赤贫线以下的穷人;贷款期限比较短,多为一年;给予贷款的项目是可以使穷人盈利自立起来的项目;借款利息分级,利率稍高于银行利率,信贷制度是以“五人连带小组+每周中心会议”为中心,要求借款者每周还款,并建立小组基金制度。同时,它鼓励穷人们多存款,提供给借款者技能培训。由此可见,尤努斯的乡村银行的信贷哲学与传统的商业银行迥然不同,它创造了一种穷人也可以平等的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尤努斯在短短三十多年内,使乡村银行1277个分行遍及全国46620个村庄,58%的贷款人及其家庭成功脱离了贫困线,贷款还款率高达98.89%。尤努斯的乡村银行的成功的经营方式为我国的小额信贷提供了一些重要启示。

一、 确保小额信贷只面对低收入群体和微型企业,保证其公益性的属性

根据国际主流观点,小额信贷是通过向低收入群体和微型企业提供持续的小规模的不需要抵押贷款的金融服务,借以帮助贫困者增加收入、摆脱贫困。因而,小额信贷应具有提供金融服务和履行社会扶贫责任的双重属性。我国提供小额信贷业务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和小额贷款公司,但现今这些机构正在着力于商业化转型,故不可避免地在发放小额贷款时,都会选择经济实力强、有资产抵押的农户,而那些贫穷、急需资金的农户仍无法获得贷款。对此,我国小额信贷之父杜晓山建议“对于公益性小额信贷,政府要出台支持、鼓励,且行之有效的监管政策,不能强迫中国的小额贷款机构去做商业化转型。”

二、实现小额信贷机构资金来源多元化,促进其健康持续地发展

我国法律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只能发放贷款,不能吸收公众存款。这点严格限制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其持续性发展俨然受到阻碍。尤努斯的乡村银行存贷皆可,并且拥有大量的国际组织的捐助。相比而言,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只能依靠发起人少量的资本金和国外机构的微薄捐助来维持经营,这又何谈发展呢?所以,小额贷款公司要可持续的发展下去,一定要保障其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因此,首先,政府要给予资质良好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吸收公众存款的权利。其次,公益性的小额贷款机构要与国际非盈利性组织合作,接受相关的捐助;当然,国家财政应给予公益性的小额贷款机构财政补贴。最后,政府要放宽对小额贷款公司转贷的限制。小额贷款公司在资金紧缺时可以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来转贷出去,维持经营稳定。

三、放松四倍利率限制,保证小额贷款公司商业上的可持续性

我国法律要求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必须在银行基准贷款利率的四倍内,这样的利率限制将会导致小贷公司贷款成本上升,有时甚至无法做到保本微利。小额贷款主要针对低收入的无抵押担保的弱势群体,其贷款风险大于一般的贷款。高风险只有对应着高回报才能补偿其风险。再者,现今小贷公司的资金来源较少,成本较高,如果再限制其贷款利率,不利于小贷公司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借贷双方只要都能平等地接受约定的利率,那么社会资源将会更有效率的配置。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有利于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商业上的可持续发展。

四、改变传统贷款制度,实施以人为本的贷款创新制度

为什么尤努斯的乡村银行的贷款还款率高达98.89%?这与其“以人为本”的贷款制度是分不开的。尤努斯的乡村银行在为借款人提供借款的同时,通过在村庄中履行存贷业务来降低借款者的交通费用,并且督促借款人每周还款,鼓励借款者多存款。此外,还提供借款培训和技术技能培训,帮助借款者掌握立足的技能和知识。这些“以人为本”的贷款制度,在更好的服务、帮助借款者的同时,相应地也降低了贷款风险,从而有利于本身的经营。所以,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要改变传统的贷款服务理念,信贷员要走入农户、低收入者的生活中,了解他们实际生活状况,提供给他们紧要的贷款,并且机构要安排他们参加一些必要的技能知识培训。实施“以人为本”的贷款创新制度,体现了小额贷款机构作为金融服务业的服务职能,也体现了其授人以渔的社会责任感。

中国的小额信贷比印度落后20年。在其他国家,小额信贷已经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行业,有大规模的覆盖全国的小额信贷机构,但是在中国,小额信贷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努斯的乡村银行成功的经营方式,对于我国的小额信贷而言具有很多的借鉴之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学习尤努斯乡村银行经营模式的同时要考虑到我国的实际国情,据此,来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小额信贷模式。

参考文献

[1]・尤努斯著,吴士宏译.穷人的银行家[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2]杜晓山,孙若梅.中国小额信贷的实践和政策思考[J].财贸经济,2000年07期.

银行小额信贷篇7

关键词:支农小额信贷 风险覆盖 法律保障

小额贷款主要是指面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的小额度的、持续的贷款服务活动,截至2013年末,我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839家,贷款余额8191亿元,全年新增贷款2268亿元。一直以来,信贷支农的主力军都是农信社、村镇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然而缺少商业银行的踊跃参与,支农的力度都将是不尽人意的。研究金华市商业银行信贷支农的意向,将使我们了解到在金华这一特定的政治、经济、地缘环境之下,商业银行信贷支农的开展意向和现状。

1 商业银行支农小额信贷的现状

首先,从金华市支农小额信贷余额情况来看,2013年全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抵押类贷款等五类贷款余额(详细见表1)占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的2.82%,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现阶段大部分支农小额信贷的发放主体为农村信用社,贷款主要是用于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以及部分工商服务业,而用于消费的则没有明显的特征。

表1 金华市支农小额信贷余额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第二,从金华市支农小额信贷余额占比结构来看。根据调查不难看出,2010~2013年在上述的五类贷款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农户联保贷款占比先降后升,而抵押类贷款比例却上升较快,主要原因就是近些年房产价格的攀升使得抵押类贷款记录创新,而其他类贷款比例相对稳定。

第三,从金华市支农小额信贷存在的风险特征,不难看出,资产质量整体稳步提高。随着信贷规模的逐步扩大和农村信用社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支农小额信贷的不良率呈现下滑趋势,如表2所示。

2 商业银行开展支农小额信贷的意向调查及成因

现阶段金华市商业银行开展支农小额信贷业务的意愿较弱。原因有支农小额信贷经营模式与实际情况不匹配,经营管理水平较低,自我覆盖风险的能力较弱(如一般采取信用贷款方式)等等。但是,商业银行在同业竞争激烈、原有业务饱和的基础上,支农小额信贷业务将成为其新的利润点。同时,商业银行通过开展支农业务也将体现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具体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支农小额信贷经营模式与实际情况不匹配 目前金华市农村小额贷款其目标主要是服务于“三农”,所发放的贷款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以此鼓励面向农户和微型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但在商业化的经营目标的大背景下,追逐利益成为其发展动力,但是农村范围内实际资金需求不能全面达到信贷机构的商业目标,所以商业性小额贷款项目就会将对象投向规模较大、盈利能力较强、风险较低的小企业,而不是数额小、风险大、管理成本高的农户。事实上绝大部分商业性小额贷款农村部门,主要是小额贷款企业并没有严格执行相关法定文件的规定,面对中小企业的大额贷款仍是贷款投放的重点。

2.2 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首先,金华市支农小额信贷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因此在制定时候就会良莠不齐。而金华市小额贷款农村部门普遍存在重视业务扩张,而轻视内部管理的现象。在制度管理上除了简单的贷款操作流程、信贷人员规程之外,并没有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及处理违章制度等系统,就导致小额贷款运转流程不流畅或者缺乏内部保障。其次,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相对较低。金华市绝大部分的小额贷款农村部门的数据目前还没有自己的数据库,还不能进行自主查询信息这一条件。同时,由于缺乏对借款人信息评价的规范程序和技术,只凭借传统经验和地缘、人缘关系了解、判断借款人的风险状况,靠抵押担保控制风险,一旦判断出现偏差,容易形成坏账损失。

2.3 自我覆盖风险的能力较弱 第一,风险拨备制度不完善。小额贷款农村业务利润空间较小,并且多数金华市贷款机构未建立明确的风险拨备制度。据调查测算,绝大部分金华市农村小额贷款企业处在对风险损失补偿较弱的状态,而其他机构如村镇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并没有根据农村小额贷款的自身特点制定专门的风险拨备金,以偏概全的风险拨备制度使得农村小额贷款的风险问题日益突出。第二,金华市小额贷款农村部门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较弱。首先就小额贷款企业而言,其经营的业务本身较单一,规模较小,风险对冲能力较差,经营的地域性较强,而地域内产业分布比较集中,一旦该地区的该行业市场发生巨大波动,或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必将严重影响对小额贷款企业的贷款清偿。第三,评审过程往往过于随意,我们应当借鉴现代风险管理中的评级制度和风险测算来提高审核的标准和风险控制能力。

3 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策略

3.1 控制小额信贷风险,完善保障保险制度 我国应当对农村小额信贷的内控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并与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状况进行结合,以此不断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业务监督和风险预测等各项内控制度,尤其是对小额信用贷款质量的考评进行强化。

再则,央行要需在“村镇银行”的利率浮动、金融统计做好监督核实。并对其在利率浮动、金融统计、支付结算、存款准备金、反洗钱监测、现金管理、异常情况应急预案的等方面做出确切的规定,支持村镇银行稳健发展。

此外,还可以借鉴国际小额信贷的通用做法,在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设立小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并建立健全小额贷款政策的保障制度,以此增强村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还要减少信用社在小额信贷上的风险。

3.2 确保资金来源,保证充足的后续资金 根据不同地区实施目标的不同,我们需要建立健全地方小额信贷的发放体系。我们还应该调整对农村的资金投入,用少量的财政补贴来指导社会资金流向农村和农业。并且,运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去完善解决信用社存在的各种亏损问题,进一步增强支农的能力。

还可以实行转变小额信贷机构只贷不存的风险控制模式,完善金融机构的法治环境基础,适度对支农小额信贷机构吸纳存款的限制条件放宽,以此保证资金来源的充足。

3.3 完善法律制度保障 每一笔贷款业务的发展持续,均离不开法律体系中对于该业务的持续完善。要进一步对小额贷款农村部门是金融企业法律地位的明确,就要依照金融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经营,以达成对小额贷款农村业务规范化的运营,部分开放贷款利率,并使小额贷款机构合法化,扶持和规范小额贷款试点项目,探索适合的条例和规则。

参考文献:

[1]李小敬.我国支农小额信贷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3-45.

[2]肖玉秀,郭爱明.浅谈如何完善农村信贷体系――以农村信用社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39-43.

[3]许如宝.对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的思考[J].乡镇经济,2011(8):99-102.

银行小额信贷篇8

关键词:小额信贷;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

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试点工作于2008年在浙江省部分县(市)开始启动①,两类机构均面向农村金融市场提供小额信贷服务,运行三年时间来,对改进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解决微小企业融资困难、促进“三农”经济发展、培育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经营宗旨和市场定位基本相同——即服务于微小企业与“三农”经济体。由于两类机构在股权结构、法律地位和企业性质的不同,使其在经营模式、经营理念、服务意识、客户群体、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较大区别。现就浙江省南部a县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运行情况作一比较分析,希望从中揭示两类机构各自利弊,为农村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小额信贷背景

小额信贷是指向低收人群体和微型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持续信贷服务,其基本特征是额度小、无担保、无抵押。小额信贷可以由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正规金融机构提供,也可以由专门的小额信贷机构提供。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引入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的小额信贷作为扶贫的手段。随着近年我国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小额度的持续信贷服务活动在农村金融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持续发展的农村民营经济是浙江省内小额信贷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微小企业和“三农”经济体是这种农村民营经济中的主要构成部分。由于无法得到正规金融部门的资金支持,微小企业和“三农”经济体融资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巨大的融资缺口也由此产生。随着以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为代表的小额信贷机构出现,合法、规范的民间小额信贷业务正式登台,它打开一条民资“输血”企业的合法渠道,为资金匮乏的“三农”经济体和微小企业带来帮助。

二、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对比分析

(一)经营模式

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必须为银行业金融机构②,其高管人员和业务骨干均由发起银行派遣,经营方式、操作流程、内部管理制度沿用主发起银行的业务模式,可以说是大银行“克隆”一个小银行,或者说是银行延伸的独立核算的网点。由于股权结构所限,村镇银行是在主发起银行完全控制下经营,很难改变主发起银行固有的经营模式,其董事会和高管人员同样是在主发起银行股东控制之下,以执行者身份履行职责,自主经营空间有限。小额贷款公司由民间资本组建的股份制企业,最高权力完全归属于全体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团队分工明确,实行总经理负责制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的经营模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对独立。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方式没有可以套用的固定模式,完全根据市场情况,制定相关制度,着力于金融服务创新,体现经营的灵活性。

(二)经营理念

村镇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由主发起银行主导,而主发起银行往往受银行业固有的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习惯沿用面向传统银行客户的风险考核框架对村镇银行或者小额贷款公司的潜在客户进行风险考察。对外使客户感觉村镇银行融资门槛并不低,对内在经营团队中形成风险控制至上的“零容忍”企业文化,容易遏制村镇银行在金融服务创新方面的内生动力,导致村镇银行在现阶段无法很好满足农村金融服务便捷、高效的要求。小额贷款公司拥有相对自由的自主经营权,以a县某小额贷款公司为例,股东均为长期在a县进行生产经营的民营企业,由于股东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均遇到过不同程度融资难的困境,对于广大微小企业及“三农”经济体融资难的问题感同身受。因此,小额贷款公司更愿意选择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经营理念,解决微小企业及“三农”经济体融资难的问题,为当地经济发展作贡献,这与小额贷款公司股东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业绩考核方面,a县的这家小额贷款公司在所制定的业绩经营奖惩办法中,对经营团队实行信贷资产质量和资本回报率双重考核,注重资金使用率和资本回报率的同时提升,坚持以效益为基本前提,为信贷风险的发生留足缓冲空间。

(三)服务意识

村镇银行在客户服务上借鉴主发起银行的一整套规范化的服务体系,在受理贷款的过程中相较小额贷款公司更为专业化、流程化、职业化。村镇银行的营销导向决定了其存款与贷款并重的任务指标结构,一笔贷款是否发放成功与客户经理的经营业绩不完全挂钩。以a县某村镇银行为例,一笔贷款审批流转周期在一周左右,而客户经理对放款成功与否并不是十分关切,导致客户在借贷关系的建立过程中容易缺乏主动权。小额贷款公司在服务方面更能体现“草根金融”机构人性化、平等化特性,作为扎根于农村的新型金融服务机构,面对广大乡镇居民和村民,在服务过程中更直接、更直白。在a县的某小额贷款公司中,客户上门咨询借款意向往往是直奔总经理办公室,以平等的商务交易关系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交通,一笔贷款从接洽到成功发放在一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

(四)客户群体

村镇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客户的市场定为小额、分散,服务对象为微小企业和“三农”经济,但是由于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的差异,具体的客户群体有较大区别。村镇银行主要面向专业的农、商贸市场,采取多户联保的方式贷款。小额贷款公司则利用股东及经营团队成员的社会关系,通过多渠道了解借款人及担保人。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在利率定价方面是村镇银行1倍左右,其客户群较村镇银行更加不固定,客户群体主要是短期急需资金周转或者新创办的微小企业,以及优惠利率的农业龙头企业、规模种植业。由于涉农贷款以保证担保贷款为主,贷款对象均为弱势群体,同时由于不可测的自然灾害因素,贷款风险大,而户数多、面大、分散、区域广,贷款发放和维护成本高,就目前a县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在现有规模和资源的限制下,难以发挥明显作用。

(五)人力资源配置

村镇银行的经营队伍由主发起银行派遣,注重团队人员的存款资源,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队伍注重行业社会资源和工作经验。村镇银行在大银行的支持下,保证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供给和人员管理机制,有利于未来发展的人才需要。小额贷款公司主要的人员培养机制,仍是靠师傅传帮带模式下信贷管理经验的言传身教,比较适用于小集镇农村客户的交流,但是缺少现代金融管理知识。

三、几点启示

(一)符合农村金融市场特点的小额信贷模式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不因为贷款风险高而“因噎废食”降低资金使用率,这是小额贷款公司与村镇银行在经营理念上的最大差别。微小企业和“三农”经济体融资难问题,究其根本源自传统金融机构在其风险框架下无法满足农村金融市场的融资需求,但这并不能否认农村金融市场潜在的商业价值。小额信贷并非传统商业银行观念中无利可图的业务,在当前城市中、高端金融市场已现饱和疲态的情况下,它在农村市场开创了一片“蓝海”,微小企业和“三农”经济体一样能够融资过程中创造出持续的商业价值。而正是基于这一点判断,国家才推出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定位服务于农村金融市场的组织机构。因此,不论采取何种形式,小额信贷的发展源自农村金融市场,只有符合农村金融市场特点,跟随其变化不断完善更新,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二)打破传统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思维定式是发展小额信贷的核心

对微小企业和“三农”经济体而言,其自有资本少,在品德、才能、企业经营的持续性等银行用作借款人信用分析的关注点往往是离散度高、透明度低、规范性差,具有个性化和高隐蔽性的特征,因而传统商业银行在为其融资时注重提供抵押担保。然而抵押担保实际上作为一种事后补救措施,从另一角度来看是不愿意承担适当信贷风险责任的体现,这是与传统商业银行过度强调“零风险”有密切关系。但微小企业和“三农”经济体普遍没有可供抵押的资产,没有财务报表,甚至可能没有账本,要在这些传统商业银行眼中的“垃圾客户”中找到价值,首先就应该打破其风险管理的思维定式。因此,小额信贷不应该过分倡导零风险的理念,更应该对还款采取灵活的态度,注重对借款人的经营业务分析,强调对借款人的经营活动和还款能力的过程把控。

(三)建立标准规范的企业运行机制是发展小额信贷的保障

面向微小企业和“三农”经济体的小额信贷,呈现出单笔放贷金额小、个性化强、手续复杂的特点,相对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来说是一项劳动密集型工作。同时微小企业和“三农”经济体资产总量小,抗风险能力低,且无财产抵押,理论预期违约率高,导致小额信贷的交易成本明显高于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因此,搭建一套符合市场需求导向、富有创新内生动力、公开、透明、可量化的企业运行机制,通过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和规范化的业务流转,将能够有效降低业务成本且覆盖业务办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同时,量多面广的小额信贷要求有相应的人力资源做保障,结合实践操作中具体的案例式教学和系统的培训体系,保障团队人员能保持以全新的视角和理念来开拓小额信贷市场。

注释:

①中国银监会于2006年末《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在农村地区新设村镇银行;2007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村镇银行试点工作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2008年5月,银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

②2009年6月,中国银监会正式《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对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的准入条件、改制工作的程序和要求、监督管理要求进行明确规定,包括必须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

参考文献:

[1]李树杰.孟加拉格莱珉小额信贷银行二次创业的经验[j].金融经济,2007(3下):56-57.

银行小额信贷篇9

关键词:格莱珉银行 国内小额信贷 分析比对

尽管我国小额信贷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在小额信贷的运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致使大量商业银行退出小额担保贷款机制,探寻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已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选取了世界范围内小额担保贷款经营较为成功的小额信贷银行――孟加拉格莱珉银行,与国内小额信贷机构具体实践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总结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的成功经验,为国内小额信贷机构解决现存问题提供借鉴。

一、产权制度及政府角色定位的对比

(一)产权制度的对比

1、我国小额信贷机构的产权制度

国内小额信贷机构的产权制度在公益性小额信贷产权归属问题上仍不明确,主要表现为所有权缺失和资金产权不明晰两个方面。在中国公益性小额信贷主要属于非政府组织,而非政府组织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所有权和没有明确的盈利目标,这些都阻碍了小额信贷的商业化运作进程以及影响到小额信贷机构规模的扩大和健康发展。

2、格莱珉银行的产权制度

格莱珉银行作为私人商业银行,具有清晰的产权:GB的贷款者拥有银行94%的股权,政府拥有6%的股权,在这种产权结构下,格莱珉银行的独立性得到了保证,使其商业化运作可以顺利开展。

(二)政府角色定位的对比

1、我国政府在小额信贷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目前我国政府对于小额信贷发展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尚未明确,职责划分不清。虽然带有一定的扶贫性质,从而造成过多的政府参与与行政命令就限制小额信贷的市场化发展,如政府和农业银行共同参与的正规金融小额信贷就存在政策属性和商业经营的体制性矛盾, 责、权、利关系模糊, 经营成本高, 贷款回收率低。由于大多数小额信贷机构实质上从属于或受制于地方政府,的现象层出不穷。

2、格莱珉银行与政府相互协作的发展模式

GB小额信贷业务取得成功,在GB才最高决策机构――13人董事会中,政府官员占2个席位,仅为15.38%。与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是分不开的,例如由于政府大力实施脱贫工作,促使遍布孟加拉的GB总计贷款惠及的直接受益人群达到40,000,000人。政府也在政策及权职范围内不遗余力地为GB的运作保驾护航,具体说有以下三点:

一是提供了总额超过50亿达卡的贷款,为GB的资金链提供必要支持,在GB的中占有6%的股权;二是给予免税政策,帮助其降低营运成本;三是在法律上确认GB作为非政府组织的身份进行存贷款等金融活动,给予合法身份。

二、风险控制的对比分析

(一)国内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

小额信贷的风险主要包括自然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三种,而国内主要面临的风险是信用风险,需要构建一个良性的检查机制对其进行有效防范。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缺失信用制度,缺乏完善的个人信用记录系统;许多地区用户申请小额信贷无须抵押担保,银行也无法对故意违约或者不能按时偿付进行有效约束;用户在获得小额信贷后可能会转而投向收益较高但风险也很大的生产领域,或者干脆不打算到期还款而挪用于其他非生产用途。因而,目前国内小额信贷机构对借款人的信用、经营项目的风险都缺乏充分可靠的信息来源,贷款按时足额收回也必然缺乏保障,更谈不上有效的风险控制。

(二)格莱珉银行的风险控制

格莱珉银行在孟加拉共有2564个分行,均为自负盈亏的独立单位,亏损一年以上必须关闭,从而督促各个分行加大风险控制力度,以确保贷款按时足额收回,避免长期亏损而被关闭,同时分行下属各个分支机构也执行此类规定,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的风险控制体系。

用户想要获得小额信贷必须满足准入规定:首先,中心经理以及支行经理将考核借款人的身份;其次,借款前,让5-10 名申请人自由组成贷款小组,支行的工作人员对小组成员进行7天的连续培训,确保贷款人了解银行的制度规定,各类贷款的具体要求和申请条件;最后,将8-10 个小组组成一个中心,由所有成员选出中心主任负责中心的事务,帮助解决任何单个小组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并与支行的中心经理密切合作,及时向成员传达各种信息,帮助还款出现困难者解决遇到的问题。如果有成员需要申请新贷款,需要由全体组员共同考核看这个申请人是否有能力按时还款,达成一致同意后在中心会议上进行全员评议,由支行的中心经理实地考察申请人的家庭,最后上报给支行经理。

(三)经验借鉴

我国小额信贷机构目前缺乏有效的信用风险控制体系,无论是机构设置还是贷款人审批制度都很不完善,特别是带有“扶贫性质”的无抵押小额贷款的存在,增加信用风险。而格莱珉银行通过上述一系列从基层到高层的逐步严格审批制度,任何一个贷款人的批准、贷款项目的核查都需要经过严格控制和筛选,从而为控制风险,加强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贷款人小组内保证一定金额的资金池,作为风险储备金,且贷款人需逐步向银行存入总贷款额的5%资金,作为应急资金,保证充足资金储备。

因此,格莱珉银行的风险控制机制使得小组成员为其他成员的违约行为提供了共同的担保,因此在自由选择成员时就将一种潜在的违约风险排除了。通过这种联保机制,银行把监督任务交给了小组成员自己,既激励又相互监督,从而很好地控制了违约风险,对我国小额信贷机构是很好的借鉴。

三、利率及贷款产品设计的对比

国内对于利率上限的规定,不得高于基准利率的4倍。贷款利率的设定必须能够覆盖资金的成本、贷款的损失和经营的成本。对于小额信贷机构来说,由于每笔贷款发放的金额相比于正规的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度要小,经营成本必然要高于商业银行,而孟加拉的平均贷款利率在20%,高于国内普通商业银行贷款利率6.06%(六个月至一年)。高利率并未使得农民对贷款望而却步,反而实现了高还款率,对农民的还款实现了刺激作用。

参考文献:

[1]格莱珉:制度安排与运行模式

银行小额信贷篇10

【关键词】小额信贷 贷款 风险

一、前言

长期以来,个人和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不争的事实,由于我国金融体系的不完善和社会信用的薄弱,小额贷款一直是困扰各方的难题。中小企业贷款对银行来说一直是块烫手的山芋,小额贷款业务长期被商业银行不屑做或者中间又有繁杂的手续,导致一些急需资金的企业与个人得不到贷款,根据统计,目前北京市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市企业的95%以上,从业人数占到75%以上,所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50%以上。但是由于银行对中小型民营、私营企业的信心度低,信息不对称,在风险评定和控制上比较困难;同时中小企业单笔贷款金额小,银行投入产出率低,导致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望而却步。同时又缺乏其他性质的融资机构解决这一需求,往往造成了巨大机会损失和资源浪费。目前,北京市场上涉足中小企业贷款的中资银行寥寥。只有北京银行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与发改委合作推出了扶持中小企业的贷款项目,但是也需要申请贷款的企业提供银行认可的担保。

二、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现状与风险分析

(一)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现状

小额信贷公司的定位很明确,就是填补银行业务的空白。因为无论是从经验、人才还是服务能力,小额信贷银行无法与正规的商业银行竞争,只能作为商业银行有机补充部分。目前,小额信贷银行发展迅猛,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我国小额信贷公司从2008年的不满500家已经迅速发展为2010的将近2700家,而且这个数字仍在不断的增加。在可预见的未来,小额信贷公司必将成为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为大量中小企业的发展输送血液。从小额信贷公司发展的模式看,有多种形式,例如东信小额贷款公司与建设银行合作,共同推出资金信托计划,建设银行发出信托资金将近2亿元,将其以信托的形式注入到东信小额信贷公司,为小额信贷公司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这也是最常见的小额信贷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模式。除此之外,国家开发银行也成为小额信贷公司资金的主要来源,从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数据看,截止到2011年初,国家开发银行总共向全国各地的小额信贷公司提供贷款将近140个亿,涉及到的小额信贷公司将近300家。从小额信贷公司的客户构成来看,小额信贷公司主要向一些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其中个体化占据半壁江山,其他性质小规模企业占到一半。从小额信贷的贷款金额来看,小额信贷每次发送信贷数量较少,有将近一半不足1010万元,这也和小额信贷客户为中小企业以及个体户有关。单笔金额超过50万的很少,主要是50万元以下的客户,占总贷款比例的80%左右。

(二)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分析

小额贷款公司一产生就与风险联系在一起,从国际上看也是如此,2010年末,在印度就发生震惊世界的小额信贷公司倒闭事件,该事件还和大量自杀事件联系在一起,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在印度由于小额信贷公司发展混乱,加上政府监督管理不力,造成很多小额信贷公司违规贷款,缺乏对贷款风险的控制,结果多人因为无法偿还贷款而选择自杀。该事件被当地政治人物利用,将矛头指向管理混乱的小额信贷公司,号召大家不要偿还小额信贷公司的贷款,即便有还款能力也不要偿还,给小额信贷公司以压力,最终造成大量小额信贷公司倒闭,对印度的金融体系带来巨大的冲击。可见,小额信贷公司的风险问题不容小觑,值得我们注意。本文认为小额信贷公司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身份制约。小额信贷公司尽管从名义上算作金融机构,但是并不被金融体系所认可。银监会在对小额信贷公司的定义中明确提到,小额信贷公司是由社会自然人、法人等成立的,经营小额信贷业务,不可以吸收公众存款的有限责任公司。这个定义很明确的将小额信贷公司与一般的商业银行做了切割,不能吸收公众存款导致小额信贷身份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质疑。目前仅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小额信贷款公司可能随时处于“非法”状态,政府不会为该公司担保、“兜底”和“埋单”。小额信贷公司大部分资金属于自有资金,以大股东注资补充为主。尽管在《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中给予了小额信贷公司专为村镇的条件,这个是给经营比较好的小额信贷公司一种身份上的承认,规定说,如果小额信贷公司经营时间达到三年以上,而且不良贷款的比例控制在2%以下。同时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要达到130%,就可以向银监会申请专为村镇银行,成为金融体系中的一部分,可以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但是这种限制归于严格,对于广大中小信贷公司而言,很少能满足这么严苛的条件,而且按照规定,小额信贷公司专为村镇银行后,银行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要在小额信贷公司中占据大量股份,专制后自然成为村镇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对于其他对小额公司投资的自然人和法人而言,这是难以接受的,引起小额信贷公司股东的强烈反对。可以预见,不会有超过5%的小额信贷机构能转为村镇银行。

2.资金来源制约。尽管银行会倡导商业银行为小额信贷公司提供资金支持,但是从现实情形看,很多商业银行对此不感兴趣,即便有的商业银行已经成立了所谓中小企业贷款中心,但只是个摆设,并没有真正的运作起来,没有对小额信贷公司提供资金。而且限于当前的诸多政策制约,小额信贷公司没有办法进入到金融市场去融资,尽管小额信贷公司收取利息可以比大银行高出4倍,但融资成本也成倍提高。由于小额信贷公司的身份限制,对于大部分小贷公司而言,吸收存款是不可能的,其也不可能像正规银行那样和银行之间进行资金拆借活动,造成小额信贷公司资金来源受到限制,资金问题还是需要自己另想办法。

3.信贷额度大。小额信贷公司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广大中小企业以及个体化等。银监会对小额信贷公司的定位也是为广大农民以及农业经济提供资金支持。所以小额信贷公司的贷款发放应该秉承小额、分散的原则,例如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资本净额的5%,50%以上的借款人贷款余额不超过50万元,小额信贷公司以服务的客户数量而不是贷款数量取胜。但从调查看,一些小额信贷公司在贷款额度上与商业银行接近,大量的客户都是50万元以上贷款,这就蕴含了极大的还款风险,一旦还款不力,大量资金将成为坏账,无法收回。

4.服务对象分散。按照银行的经营逻辑,小贷公司的客户都将会被看作“高风险”客户,往往不被银行认可,而小额信贷企业服务对象大多是中小企业,由于服务对象的原因,小贷企业的风险是无法被分散的。小贷公司普遍要求借款方提供房产抵押。但是房产抵押也是万无一失的。而且不论贷款人原先有多少套房产,坏账时如果名下只有一套房,按照相关法规是不可以强制执行房产拍卖。

5.内部管理问题。银监部门迄今为止尚未介入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小贷公司目前不是银行,企业家拿出自己的钱去社会放贷,承担了巨大的风险。数量众多的小贷公司在几年之间遍布全国,良莠不齐,许多公司种种“放水”的模式经营,现在90%以上的小贷公司根本没有相应的风险控制系统。大部分还是几个人几张椅子做几千万的业务,没有系统的管理、投入,没有权限分置,没有稽核等设置。小贷公司薄弱的风险控制和粗放经营模式使得其内部监督管理存在巨大安全隐患。

6.违规经营。很多小额信贷公司为了拓展业务,往往进行违规经营,有的贷款给一些濒临倒闭的企业,对风险的控制不是以对方还款能力为依据,而是等着企业倒闭,然后小额信贷公司可以通过追债方式入股企业。有的小额信贷将公司当作典当行,不考虑贷款人的额贷款用途,也不考虑贷款人的还款能力,只要有东西抵押,就放款。有的小额信贷公司与银行之间进行暗箱操作,当银行知道企业还款困难时,就把这个消息告诉小额信贷公司,小额信贷公司与还款企业解除,促使其从小额信贷手中贷款,小额信贷从银行获得资金,这样的操作模式下,银行的资金仅仅在银行账户间进行转账,银行可以化解银行坏账,企业向小额信贷公司支付高额利息,这就蕴含着巨大经验风险。

三、完善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的措施

(一)允许小额信贷公司增资扩股

小额贷款业务放款迅速、体制灵活、方式多样的优势,正在成为传统金融“正规军”的有益补充,在资金来源上,建议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适时出台政策允许部分发展态势好、资金运营规范的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解决融资难,突破发展瓶颈,建议政府出面担保,鼓励单个股东尽可能增加自有资本金,可以通过政府搭建的“融资平台”或资本市场去吸纳企业法人、社会组织及社会捐赠资金入股增资。

(二)加强对小额信贷的管理

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同于一般企业。总体税负在30%左右。政府部门要出台利于金融信贷市场规范政策,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与农村合作信用社、村镇银行一样的税收征管范围,享受同等优惠待遇;适当减免自然人股东股份分红的个人所得税,以调动股东积极性。此外,商业银行营业税是按营业收入扣除存款利息支出后按税率计算的,小额贷款公司向金融机构融资的利息支出能否抵扣营业收入也予以明确。

总之,对于广大的小额贷款公司来说,其自身的生存发展将是最大的风险和问题,解决小额信贷公司风险的责任首先在政府,政府应该在政策倾斜以及税收优惠上给小额信贷公司以支持,才能更好地促进其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小青.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研究.特区经济,2010-08-25.

[2]贾庆林.国外两种典型小额信贷模式的比较分析.特区经济,2010-10-25.

[3]张玲.小额信贷监管的国际经验—以菲律宾为例.云南大学经济学院,科学经济社会,2013-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