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资金十篇

时间:2023-04-07 20:46:15

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篇1

论文摘要:为解决我国目前所存在的资金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以分析资金流动性对经济影响的两面性为出发点,探讨当今中国存在的资金流动性过剩所产生的直接原因,并结合资金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后果,分析这些原因背后的联系,为解决和控制资金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得出构想方法,即需要将收入分配改革﹑外汇管理改革与行政政策﹑货币政策相结合,让内在变革和外在动力共同作用﹑互相协作,使经济能够更加健康有效地发展

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证券市场指数不断创历史新高,其繁荣景象让人感到震惊和茫然仿佛市场有用不完的钱——这其实是资金的流动性在追逐资产的价格,催生了供不应求的场面何为流动性?如何应对﹑治理流动性?对此谈些笔者的浅见

一、如何认识资金的流动性

何谓流动性?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人们相对于其他资产,对货币有偏好,形成了货币的流动性

资金流动性,它是一个国家乃至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血液充裕的资金流动能够满足人民生活富足的需要,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运行中的经济效率但是,流动性一旦超过经济所希望的标准,会给经济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从其内涵来解释流动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一种解释,资金流动性是实际货币存量高于均衡水平的情形这种流动性如果存在过剩,其潜在危害是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第二种解释,是准货币的持续增加这种解释认为,准货币的持续增加,表明现实的货币供给已经超过了实体经济需求,这些“剩余的流动性”就转化为暂时不准备投入使用的定期存款,或被投入到股票等非实体经济领域,其潜在危害是可能导致泡沫经济第三种解释,是指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票据贴现短期融资券股市和企业债等方式所能获得资金的状况如果企业取得资金的环境过于宽松,那么就存在流动性过剩这种流动性过剩的潜在危害首先是可能带来经济过热,而后则可能因产出过剩而使经济陷入通缩第四种解释,是指金融机构存贷差的持续扩大和存贷比的持续走低这种情况下流动性过剩的危害是给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造成很大压力第五种解释,是指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宽松银行间市场利率往往被视为流动性是否过剩的关键表征

从上述的解释中,我们看到资金流动性具有两面性:对经济虽有积极的作用,但消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正确认识并合理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是我们必须认真应对的

二、资金流动性现状分析

流动性过剩最直接的表现是房地产和股市各地的房价自2005年下半年起一路走高,个别竟疯长一倍,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合理预期过去一年,股市的价格也不断攀升,上证指数屡创新高其原因就是资金流动性增加,催生了资产价格的膨胀,使经济陷入了被动的局面产生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1.外部金融冲击考验着我国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行

经济学家左晓蕾指出:“由于国内各界都形成人民币每年升值5%的预期,所以进来的资金固定了风险”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引来各方游资纷纷进驻国内市场,以待时机进行炒作

有同样效果的还有中国的股票市场,百分之百利得使更多的热钱游资进入国内市场进行投机和套利中国目前已有8万亿元的外汇存款,而央行票据冲销了的比重只有1/4另外,外贸持续顺差,幅度不断扩大2006年,中国实现贸易顺差1775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较上年同期增长27.2%贸易顺差带来的是外汇储备的增加,这使人民币的升值预期继续加强

我国的金融体系正受到来自外界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正确的解决,使它不进一步扩大为危机,是我们此刻必须思考的问题

2.金融机构面临外忧内患

目前,各大国有银行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市,获得大量直接融资再加上各类存款,金融机构具备了大量资金,但运用资金进行盈利的方法却十分的单一,主要渠道依然是贷款在渠道单一,银行又有要求盈利的经营压力的情况下,扩大贷款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了2006年金融机构信贷新增3.18万亿元,超出既定计划的27%但银行的超额贷款是在要求盈利的压力下进行扩张,真正安全可回收的贷款却难以保证且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股市等被严重高估的市场,造成这些市场的价格继续走高,导致货币市场利率与银行存款利率的倒挂,使银行经营成本增加银行资金流动性问题,已经成了我们整个金融系统里最脆弱的一环

3.高储蓄率使资金流动性过剩更加严重

我国的储蓄率一直都维持较高水平,而较高的储蓄率意味着较多的国民收入用于投资,则储蓄转化为商品劳务形式通过经常项目流出本国,形成经常项目的顺差而现状是居民储蓄﹑企业的储蓄率增长速度已经放缓,让储蓄率高居不下的是政府储蓄,其中,财政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增速分别高达39.45%和27.79%,远高于全部存款平均增速17.11%政府储蓄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投资的增长带动储蓄的需要,另外,在收入分配中对政府的倾斜使政府储蓄的增加速度快速上升对政府储蓄问题解决的同时也关系着其他两个问题的解决:储蓄的增加使银行陷入信贷进退两难的处境;储蓄的增加使经常项目顺差增加,本币有升值预期,更多游资将进入所以,解决政府储蓄问题,是解决资金流动性问题的源头所在

三、破解资金流动性的政策措施

解决流动性最大的问题不是方法选择少,而是难于找到真正能切实解决问题的方法笔者认为,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1.改变收入分配失衡现状,大力推进扩张型财政政策

收入分配政策的重新确立,保证了社会的公正公平原则,使整个社会享有经济发展的成果,最大程度上实现了经济资源的效益改变收入分配失衡的现状,提高个人实际收入的比例将会使整个社会的福利增加,对解决政府的高储蓄率有直接影响另外,政府应大力推进扩张型财政政策的运行运用更多的政府支出来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比如,对医疗系统进行改革﹑对教育加大投入等民生问题这是对政府储蓄增长过快问题的最公平的解决方法

2.改变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

改变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成立独立的外汇管理机构管理的独立性是确保一国货币政策能够快速有效的关键,避免外汇管理会因其他目标被牺牲,真正做到管理的有效性还应改变目前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减轻由于强制结售汇制度给外汇管理带来的巨大压力,转变由于外汇管理责任全部留给国家而带来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低将我国外汇储备的‘储汇于国’转变为‘藏汇于民’

3.慎用行政政策,做到同向长期稳定

分配改革外汇管理改革都是长期的内部变革,相对各种行政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则是最直接且容易操作的手段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存款准备金率央行票据和利率去年7月以来,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多达四次!这足以看出中央银行对治理资金流动性问题的决心但是,存款准备金更多的作为给社会的一种信号,直接效果十分有限且需要一个较长周期目前,央行应用存款准备金进行持续微调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货币工具,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目的是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量它的缺陷是其短期性,这表示偿还的时限可能短于我们所希望的时间,流动性问题还未能解决,新的流动性又重新投入市场发行较长期的央行票据会更加适合解决目前的困境

加息是很多经济学家支持的方法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陶冬都表示加息不可避免加息将控制贷款规模,缓解贷款投放过多的局面但是,加息会不会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变高?会不会风险大的项目更容易获得贷款,形成不良贷款的隐患?银行的盈利问题会不会进一步严重化?这些都是我们在考虑加息政策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也许会成为我们下一步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鲁政委.重新审视“流动性过剩”.http://.2006-11-24.

[2]石朝格.多管齐下破解银行资金流动性难题[N].中国证券报,2005-12-14.

[3]陶冬.资金流动性泛滥人民银行请连续加息.21世纪经济报道.网易,2006-05-06

[4]吴敬琏.行政措施力不从心,央行加息不可避免.人民网,2007-01-15.

流动资金篇2

摘要:本文从如何定义资金流动性过剩、我国资金流动性的规模、过剩的根本原因、过剩利弊分析及对策,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人们的困惑和疑虑,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的资金流动性状况。

关键词:资金流动性过剩;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一、如何定义资金流动性过剩

在近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中,没有哪个概念比“资金流动性过剩”出现得更为频繁。虽然人们在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上达成一定的共识,但内涵却众说纷纭。第一种定义是指实际货币存量高于均衡水平的情形。在这种定义下,资金流动性过剩的潜在危害是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第二种定义是指货币的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并超过了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经济运行中的货币存量超过了经济增长所必需的数量,这些“剩余的流动性”要么转化为暂时不准备投入使用的定期存款,要么投入到股票等非实体经济领域,其潜在危害是可能导致泡沫经济。第三种定义是指金融机构存贷差的持续扩大和存贷比的持续走低。在这种情况下,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危害是给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造成很大压力。第四种定义是指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宽松情况。银行间的市场利率往往视为流动性是否过剩的关键表征,该利率可看作是判断流动性状况的一个良好指标。第五种定义是指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强制性的,因而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为超额存款准备金和超储率持续处于高位。第六种定义是指流动性偏好。即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这是凯恩斯提出的,具有严格的经济学定义。从某种意义来说,人们对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定义有点像盲人摸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定义不一样,人们对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判断和采取的措施也有所不同。

二、我国资金流动性的规模

经济学家吴敬琏(2006)在香港表示,中国目前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合8万亿元人民币,而央行只发行了2万亿元央行票据来冲销。这样,在乘数效应下,等于起码有30万亿元的流动性在市场中,中国境内的流动性过剩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2006)测算,2006年央行到期票据以及新增外汇占款可能释放的流动性在3.6万亿元左右。但也有人认为,我国同时存在资金流动性过剩和资金流动性短缺。目前,我国资金流动性过剩只是一种资源配置不均衡的过剩。一边是社会生产、社会消费有大量的资金需求,另一边是商业银行存在着极大的资金运用压力。很多需要资本流人的领域并没有顺畅的渠道来导入资本,如公共医疗、基础教育等公共部门的投资严重不足,而资本大量聚集在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导致了局部流动性过剩。我国大企业的资金过剩,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却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经济发达地区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普遍面临资金不足问题。城市存在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农村却依然资金匮乏。还有人认为,我国明显存在资金流动性不足。从社会保障来看,目前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85%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险。如果要还清社会保障的历史欠账,我国的资金不是过剩,而是短缺。从城乡居民的财富占有以及生活水平的差距来看,国家对农民也有大量的欠账。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2006)预测,“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增资金15万亿元至20万亿元”。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的资金不是宽裕,而是囊中羞涩。

三、我国资金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

观点之一,资金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在于国内储蓄大于消费。我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低消费、高储蓄。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养老、看病以及孩子教育的问题。由于财政未能充分承担起其应该承担的职能,即不能解决老百姓的公共医疗、基础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后顾之优,老百姓不敢消费,只有把钱存入银行,从而导致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消费能力的欠缺是产生资金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

观点之二,资金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是外部失衡和内部失衡的共同作用。外部失衡是指中国同时存在着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双顺差”。在我国强制结售汇体制下,贸易顺差的不断增长意味着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伴随外汇储备增长而不断投放的基础货币,最终演化为实体经济中过剩的流动性。内部失衡主要是指中国经济中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恶化趋势,表现为投资相对于消费的过快增长。国内经济投资与消费的不平衡需要通过外部失衡来平衡,而外部不平衡需要资本的流动来平衡,从而形成流动性过剩的格局。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二者均能造成流动性过剩。

观点之三,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是典型的银行储蓄与投资不协调的结果。由于银行风险控制能力与吸收储蓄能力不相匹配,吸收的存款太多,虽然经济运行需要大量的信贷资金,但银行不具备控制信贷风险的技术能力,贷不出去,导致银行的存贷比逐年下降。储蓄不能顺利地转化为投资,使大量资金沉淀在银行内部,从而恶化了资金的流动性。

四、我国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利弊分析

关于我国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利弊分析大致有三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是,资金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威胁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隐患,是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流动性过剩会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度增加,银行体系资金泛滥,利率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如果不回收过剩的流动性,要么会引发实体经济投资过热与通货膨胀,要么推动楼市、股市等资产价格上涨,并形成泡沫损害整个国民经济。

第二种看法是,中国目前不是资金流动性过剩,而是资金流动性繁荣。资金流动性过剩和资金流动性繁荣在机理上有根本区别。资金流动性过剩是实体经济出现低迷、资本投资回报率下降状态下的结果;资金流动性繁荣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断改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反映。资金流动性充足是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动力,可以使中国能够效法西方发达国家,走“财富创造财富”之路。资金充裕也为企业直接融资带来新的契机。

第三种看法是,资金流动性过剩并不可怕。关键是我国要因势利导,巧妙利用当前资金流动性向中国汇集的大好时机,让外资为中国经济向市场机制转型提供资金、技术、管理乃至市场的支持。对于国际游资,没有必要过于恐惧,利用得当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当前我们既存在挑战,但更面临机遇。

五、对策

(一)人民币是否应升值。花旗集团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2006)认为,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有效方法是保持人民币适当的快速升值。目前加快升值已经是大势所趋。但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2006)认为,人民币过快升值不是明智之举。过快的升值速度,非但不能减少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的继续增加,相反只会给热钱的流入释放出更强劲的信号。兴业银行宏观分析师鲁政委(2006)认为,合适的升值方式不应该是单边升值太多,而应是让汇率在较大的区间来回波动,只有双向波动,企业才有危机感,才会主动寻求各种避险措施,才能实现升值的良好效果。从决策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应该升值还是贬值,的确还需要决策者三思而后行。

(二)是否加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2006)认为,加息不仅对控制流动性无太多帮助,而且会制造出新的流动性。加息将导致中美利差缩小,本来就对人民币升值趋之若鹜的海外热钱将由此更大规模地涌入中国,这无异于抱薪救火。也有人认为,改变金融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是政府化解流动性过剩的核心。低利率政策不改变,国内流动性过剩就不能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也正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的大好时机。二些专家则认为,从提高资金成本、抑制投资过热的角度讲,今年存在进一步加息的空间。但也有专家反对,认为加息很难改变外部失衡问题,无法从源头上抑制投资的过快增长。人民币是加息还是维持不变,经济学家也很难达成一致的共识。

(三)提高超额准备金率是否有效。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2006)认为,资金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在于国内储蓄大于消费,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结构性失衡问题。也有人认为,在对冲流动性方面,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是一个效果相对剧烈的工具。它一方面直接冻结银行一定数量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则影响货币乘数,产生多倍收缩效应。如果大幅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就会产生明显的效力。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2006)则指出,调整准备金比率是央行目前较为偏好的流动资金管理工具。提高超额准备金率是否有效不仅有一个客观标准,而且还涉及到人的主观判断。调整超额准备金率的效用还有待于经济学家进一步探讨。

流动资金篇3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所谓流动性,是指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存,满足必要贷款需求的能力。从保证这种支付能力来说,流动性应包括两种意义:一是指资产的流动性;二是指负债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在商业银行资产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所需要的资金。从存量角度看,流动性是所持资产的变现能力。从流量角度看,流动性又是获得资金的负债能力。概括地讲,所谓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在亏损状态迅速变现的能力,或者说是以现金资产来保证必要的支付能力。

流动性是银行的生命线,也是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对流动性需求的保证。所以,对商业银行乃至整个经济体系来说,流动性显得非常重要:

1、商业银行的现金流动最频繁。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是货币,整个经营活动都要通过现金收付来进行。而且商业银行经营的这种特殊资产又是经济运行的重要媒介,为了保证频繁的现金流动和经济的顺畅发展,银行资产必须保持足够的流动性。

2、商业银行资产来源中绝大部分是负债,而负债中相当部分是活期存款。活期存款的提取是随时可以进行和难以预料的。因而,商业银行的资产要求有较高的流动性。

3、流动性对商业银行的要求具有刚性特征。如果流动性不足,不能应付客户的提款要求,则容易导致挤兑风潮,最终可能导致银行倒闭。

4、银行保有流动性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满足客户的提存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客户正当的贷款需求。与客户的良好关系是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础。拒绝客户尤其是基本客户的正当贷款要求,不仅会影响到银行的利息收入和为客户提供多方位服务而带来的费用收入,而且还会失去客户对该银行的忠诚,进而影响银行未来存贷款业务的增长,使其市场竞争力下降。

二、流动性需求预测:资金来源和运用法

流动性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关注流动性,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流动性预测。在此,我们主要讨论资金来源和运用法。

资金来源和运用法是一种通过估算一定期间内(即流动性计划期)潜在的资金来源量与潜在的资金需求(运用)量的变动,以确定商业银行流动性短缺或盈余的方法。这种方法将计划期内存款和贷款的数量增减变化作为分析和测算的重点,包括了季节性、周期性和趋势性资金需求变动三个方面的内容。这种方法的基本操作程序是:

(1)预测计划期(如1年)存款和贷款数额(根据往年的历史数据在预测趋势的基础上考虑季节性变动因素和周期性变动因素,得出按月或按周计算存贷数额的预测值)。

(2)根据同一时期存贷款增减额变动的估计,测算出流动性需求净额(预计流动性需求净额=存款变动额-应缴准备金-贷款变动额)。

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直观明了,既从静态的角度考虑了流动性的来源和耗损,即从存款变动量和贷款变动量两个方面去衡量其流动性缺口,也从动态的角度考虑了流动性变动的原因,即从历史数据中总结出了季节性、周期性和趋势性的变动幅度。

当然,这种简单地通过资金来源和运用法来预测流动性的方法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简单的划分过于粗略,以致这种存款量和贷款量的总体变化并不能完全地反映流动性意义层面上的变动信息。

(一)从存款角度来看。商业银行存款的稳定性是决定存款流动性的基本因素。但是并不是所有类型的存款对流动性的影响都是一致的,或许我们可以引入弹性的概念来帮助理解。简单地说,活期存款比定期存款的流动性要求高,因为活期存款有随时被提取的可能,准备金的比率也大,一旦集中挤兑,必然产生很高的流动性风险。一般情况下,使银行存款产生波动的是易变存款,即对利率变化敏感和因季节、经济情况变化而波动的存款。在我国,存款利率在一定时期内变化相对较小,故易变存款主要是指为了结算方便和存取自由的活动存款,不言而喻,活期存款中余额稳定的部分应予扣除。全部存款减去易变存款为核心存款,即对利率变化不敏感和不随季节周期、经济情况变动而相对稳定的存款,在我国一般指定期存款、专项存款、大额可转让存款,以及其他存款、活期存款中的稳定部分。因此,反映存款稳定状况的主要指标是核心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例。

(二)从贷款角度来看。贷款也分很多种类,其期限的不同以及债务人资信度的差异都会给流动性的影响产生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分析贷款时,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而不只是一个总量的变化。我们不妨引入贷款均衡的概念。贷款均衡是贷款期限分散、贷款对象分散的反映,是回收贷款、促使信贷资金合理循环周转的前提,因而也是资产流动性的一种保证。如果中长期贷款或信用放款的比重过大,或者贷款对象过于集中,债务人资信度不高,那么贷款损失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三)从二者的相互交叉影响和未进入模型的其他因素来看。我们知道,流动性预测和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流动性需求变化;二是流动性供给状况。流动性需求相对于供给来说基本上是外生变量易于变化,因此要实现流动性均衡就必须首先预测其变化趋势。流动性需求的预测,主要包括存款人净提取存款的需求和新增的有效贷款需求,但这绝对不全面,我们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法加价是犯了这样以偏概全的错误。流动性的需求预测还包括归还借款和同业清算等流动性需求变化,还要考虑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产业周期的波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市场动态、客户的经营情况等。流动性供给状况是指流动性资产的供给能力及其前景,与资产结构密切相关;而预期供给能力则主要通过负债流量反映出来,因而与负债结构有紧密的联系。但两者又不是可以截然分开的,预期供给无一不是建立在即期供给基础之上的,现在的预期供给又总是未来的即期供给。因此,对流动性供给状况具有现实意义的预测和分析,必须建立在即期和预期、存量和流量双重分析的基础上。

(四)作为方法的改进和完善,还应对下列因素加以综合考虑

1、存贷款增长率适应性分析。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增长率必须相互适应,如果贷款增长率大于存款增长率,会造成信贷资金运用过度,降低商业银行的备付能力,如果贷款增长率小于存款增长率,又会导致存款运用不足,降低银行效益。在通常情况下,贷款增长率和存款增长率的比值接近1就比较正常,如若商业银行存款的存量不能相互适应,则应进行反向操作。即贷款运用过多时,应减少贷款增长率;贷款运用过少时,应提高贷款增长率。

2、存贷款期间配置差异性分析。存贷款期间配置不当将使商业银行在以后经营过程中发生流动性问题,因而要求缩小存贷款期间配置的差异率。

流动资金篇4

??借款人:__________

??贷款人:__________??借款人因出口生产需要,向贷款人申请流动资金外汇贷款,经贷款人审查同意发放。双方为保证贷款的顺利实施,并维护各自的经济权益,特签订本合同如下:

??一、贷款金额:_______万美元,包括应付利息______万美元。

??二、贷款期限:_______年,自第一笔用汇之日起至还清全部贷款本息日止。

??三、贷款利率及计收方法:1.按贷款人总行制定的流动资金外汇贷款利率执行,贷款期内利率固定为借款人第一笔用汇之日总行公布的流动资金贷款利率水平。或2.按贷款人自营统筹资金贷款利率执行,贷款利息每______计收一次,给息日为______(复息或从存款帐户中扣收要写明)。

??四、贷款用途:本贷款本金部分限于支付______费用,必须专款专用,未经贷款人同意,不得挪作他用。应付利息部分限用于偿付本贷款到期利息,不得作其他支付。

??五、贷款使用:本合同签订之日起三个月内,借款人应提出订货卡片。提出订货卡片之日起五个月内应对外签订贸易合同。贸易合同副本需送交贷款人,以便对外开证、付汇。如遇特殊情况需延期定货的,应事先经贷款人同意。借款人未按上述要求提出订货卡片和签订

贸易合同的,贷款人有权撤销贷款。

??六、用款计划:根据支付进度,本项贷款提款计划为:

??______月______万美元;

??______月______万美元;

??______月______万美元。

??贷款人允许借款人按实际情况调整用款计划。提款期到期,未提用贷款,如借贷双方无其他约定,借款人不得再继续支用贷款。

??七、贷款偿还:借款人以新增出口创汇和人民币销售收入或其他资金归还贷款,借款人保证在本合同规定的贷款期限内按下列计划偿还贷款。

??______月______万美元;

??______月______万美元;

??______月______万美元。

??如贷款项目提前实现经济效益,借款人应提前偿还贷款。如月度还款计划不能实现,借款人应事先提出调整还款计划,并经贷款人同意,否则贷款人将按贷款违约处理;如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款,最迟在贷款到期前十五天应向贷款人提出书面展期申请,届时贷款人可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意见。逾期或贷款人不同意展期的贷款,自过期之日起,加收20%~50%的罚息。

??为有利于还款,借款人应在贷款人处开立还款准备金帐户,将用于还款的人民币资金先予存入,待外汇额度落实后再结汇偿还贷款。

??八、还款担保:本合同项下的贷款本息由______作为借款人的担保人,并由担保人向贷款人出具担保函,作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一旦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经代款人发出书面通知,由担保单位承担还本付息责任。本贷款项下有关进出口结算业务,应通过中国银行进出口业务部叙做。

??九、违约和违约处理:

??(一)下列情况均属借款人违约:1.借款人未能按合同计划用款和还本付息。2.未经贷款人同意改变贷款用途或挪作他用。3.未经贷款人同意借款人私自转卖用贷款购置的物品。4.借款人违反本合同其他条款事项。

??(二)根据违约情况,贷款人有权采取下列措施:1.注销借款人未使用的贷款。2.对违约部分贷款加收最高为50%的罚息。3.冻结借款人在贷款人处的存款,并追回贷款。4.向贷款担保人追索贷款。5.借款人和担保人未能履行合同还款责任时,贷款人有权从借款人和担保人在各金融单位存款帐户中主动扣收还贷款项。6.采取其他必要手段直至依法索偿应付未付贷款本息及费用。

??十、合同生效:本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合同共四份,双方各执两份。本合同若有其他未及事宜,双方进一步商定补充条款。

??十一、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下列第______种方式解决:

??(一)提交_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

??(二)依法向人民法院。

??借款人:________(盖章)??贷款人:________(盖章)

??企业负责人:______(签章)??银行负责人:______(签章)

??财务负责人:______(签章)??经办人员:_______(签章)

流动资金篇5

借款单位: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

贷款银行: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年__月__日

立合同单位:借款单位(简称甲方)

贷款银行(简称乙方)

甲方为适应生产发展需要,依据____,特向乙方申请贷款,经乙方审查同意发放。为明确双方责任,恪守信用,特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

1.甲方向乙方借款人民币(大写)___万元,规定用于

2.借款期限约定为____年___个月,即从____年__月__日至____年__月__日。乙方保证按计划和下达的贷款指标额度供应资金,甲方保证按规定的用途用款。预计分次用款计划为:

____年__月_____万元;____年__月_____万元;____年__月_____万元;____年__月_____万元。

3.贷款利息,自支用贷款之日起,以支用额按月息___计算,按季(或月)结息。甲方不按期归还贷款,逾期部分加收利息__%;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挪用部门罚收利息___%;超储、积压设备、材料占用的贷款,加收利息__%。

在本合同有效期内,如国家调整利率,从调整之日起,乙方即按调整后的贷款利率计(结)算贷款利息,同时书面通知甲方和担保单位。

4.甲方保证按还款计划归还贷款本金。还款计划为:

____年__月_____万元;____年__月_____万元;

____年__月_____万元;____年__月_____万元。

甲方保证按下述方式按时付息:

甲方不能按时付息的,乙方有权从甲方帐户中扣收或暂时停止支付贷款。

5.借款到期,甲方如不能按期偿还,由担保单位代为偿还。担保单位在收到乙方还款通知一个月后仍未归还,乙方有权从甲方(或担保方)的各项投资和存款户中扣收,或变卖甲方抵押的财产归还其借款。

6.乙方有权检查贷款使用情况,了解甲方的经营管理、计划执行、财务活动、物资库存等情况。甲方保证按季提供有关统计、会计、财务等方面的报表和资料。

7.在本合同有效期内,甲方因实行承包、租赁、兼并等而变更经营方式的,必须通知乙方参与清产核资和承包、租赁、兼并合同(协议)的研究、签订的全过程,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债务、债权关系。

8.需要变更合同条款的,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应签订借款合同补充文本。

9.甲方需向乙方填送借款申请书,并对偿还借款本息,以抵押或(和)第三方保证的方式提供担保,并签订抵押、担保协议书。甲方填送的申请书和各方签订的协议书,均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10.(甲方双方商定的其它条款)

11.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贷款本息全部偿清后失效。

12.本合同正本三份,甲乙方、保证方各执一份,副本__份,送乙方财会部门和有关部门。

借款单位:(公章)贷款银行:(公章)

法定代表:(签字)____法定代表:(签字)______

或负责人:(签字)____

流动资金篇6

签订时间: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

借款人:_________

住所(地址):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贷款人:_________

住所(地址):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牵头行:_________

行:_________

目录

第一条 定义与解释

第二条 借款人陈述与保证

第三条 贷款

第四条 利率和利息

第五条 提款前提条件

第六条 提款

第七条 还款

第八条 提前还款

第九条 支付

第十条 担保

第十一条 借款人承诺

第十二条 贷款人承诺

第十三条 银团关系

第十四条 行

第十五条 变更、解除与转让

第十六条 通讯

第十七条 违约责任

第十八条 争议解决

第十九条 其它借款人因_________,向以上各家银行组成的银团申请_________期流动资金贷款。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经各方当事人自愿、平等协商,一致同意签订本贷款合同(以下简称“本合同”)。

第一条 定义与解释

1.1 在本合同中,下列术语具有如下含义:

1.1.1 “承担金额”指每个贷款人各自承诺的贷款额。

1.1.2 “贷款承担比例”提款前指各贷款人的承担金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提款后指各贷款人的贷款余额占贷款总余额的比例。

1.1.3 “银行营业日”指全体贷款人各自所在地法定工作日。

1.1.4 “结息日”指每季最后一个月的20日。

1.2 本合同目录和条款的标题仅为查阅方便,不影响本合同任何条款的含义。

第二条 借款人陈述和保证

2.1 借款人是依法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或是经法人合法授权的分支机构)依法有权订立和履行本合同。

2.2 为项目评审而向牵头行和其他贷款人提供的会计报表及有关资料真实、完整、准确。

2.3 此前无重大经济纠纷诉讼发生。

2.4 本合同项下借款人的债务与借款人其它无物权担保的债务处于平等地位(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 贷款

3.1 贷款人同意向借款人提供总额为_________币_________元的贷款。各贷款人承担金额如下:

_________。

各贷款人根据其贷款承担比例参与每次放款。

3.2 本合同项下的贷款用途为_________。

3.3 本合同项下贷款期限共_________个月,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起至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在贷款期限内,借款的实际提款日和还款日以借据为准,借据是合同的组成部分,但其记载事项本合同有低触的,以本合同为准。

第四条 利率和利息

4.1 本合同项下的贷款利率,确定为年息百分之_________。在本合同有效期内,如遇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利率,并且本合同项下的利率在规定的调整范围内的,则由行按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作相应的调整,无须经借款人同意。

4.2 本合同项下的代款利息,以每年360天为基数,从借款人提款之日起,按实际贷款余额和占用天数计收(包括第一天,除去最后一天)。

4.3 本合同项下贷款按季结息,贷款人在每季最后一月20日向借款人计收利息。贷款到期,利随本清。

第五条 提款前提条件

5.1 首次提款前,借款人必须向行提交下列文件或办理下列事项:

5.1.1 借款人和担保人经过年检的营业执照和公司章程的复印件;

5.1.2 董事会同意借款的决议;

5.1.3 借款人和担保人经财政部门或者注册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年度和前一期的财务报告;

5.1.4 贷款人认可的律师事务所出具的订立、履行本合同合法性的法律意见书;

5.1.5 贷款证交由行审核;

5.1.6 需委托工其他工作人员办理提款、还款及其它合同事宜的,借款人的法定代表人出具的授权委托书。

5.2 首次和每次提款前,借款人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5.2.1 所作的陈述与保证真实无误;

5.2.2 担保合同已正式生效;

5.2.3 按本合同规定向行提交提款通知书;

5.2.4 已在行开立银团贷款专门账户。

第六条 提款

6.1 本合同项下贷款分_________次提取,具体提款日期和金额如下:

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提款人民币_________元;

_________。

6.2 任一贷款人拒绝某次放款或不按其贷款承担比例放款的,应于提款日前_________个银行营业日书面通知行;行应于提款日前_________个银行营业日通知借款人、并通过银团会议决定是否停止或减少该笔贷款;未经银团会议决定,任何贷款人不得单独停止或减少贷款。贷款人收到行放款通知后未书面答复的,视为同意放款。

6.3 借款人应于提款日前_________个银行营业日,向行提供填妥的发放贷款的借据。行应于次日转送各贷款人,各贷款人根据收到的借据发放贷款。

6.4 如需提前或推迟提款,应于拟提前提款日或者原定提款日(含提款期终止日)前_________个银行营业日,向行提交书面申请,行经过银团会议决定同意后方可办理提前或推迟提款。推迟提款的,借款人应向贷款人赔偿推迟提款期间贷款利息与活期存款利息之差的损失。

6.5 如果借款人要求取消全部或部分尚未提取的贷款,应在约定的提款日前_________个银行营业日向行提出申请,经银团会议同意后方可取消。

6.6 借款人逾期未提交提款通知书且未申请推迟提款的,贷款人有权取消未提取的贷款。

第七条 还款

7.1 本合同项下贷款的还期为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分_________次还款,具体还款时间与金额如下:

_________。

7.2 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的可以在到期日前_________个银行营业日向行提前展期申请,经过银团会议决定同意后,由银团所有贷款人与借款人共同签订展期还款合同。

7.3 借款人用于归还本合同项下贷款本息的资金,包括但不限于:

_________。

第八条 提前还款

8.1 借款人要求提前还款的,应于拟定提前还款日前_________个银行营业日向行提交申请,经过银团会议决定同意后,可以提前还款。提前偿还的款项借款人不能重新提用。

8.2 借款人提前还款人,必须在贷款付息日进行;本金金额不得少于_________元,并应是_________万元的整数倍。借款人提前还款的,应按实际用款天数计算利息,与本金一并归还。

8.3 借款人提前归还的本金,应按本合同7.1条规定的还款计划倒顺序减少贷款本金。

第九条 支付

9.1 在每一提款日,各贷款人应将参与放款金额于当日划到借款人在行的银团贷款专用账户。

9.2 在每一还本日(含提前还款日)、付息日,借款人应于当日上午10:00前将应当归还的本金、利息存入银团贷款专用账户并主动归还,或由行扣收。行应于当天将款项按贷款承担比例划往各贷款人。

9.3 借、贷款人支付款项的,应于付款日当天通知行。

9.4 若某个提款、还款、付息日为非银行营业日,则顺延至下一个银行营业日,若下一个银行营业日为下一个公历年度或月份的第一天,则该还款日提前至上一个银行营业日。顺延或提前的,相应加收或减少利息。

第十条 担保

10.1 本合同项下贷款本息和可能发生的借款人违约金、赔偿金、银团实现债权的费用,由_________向银团提供方式的担保,并与各贷款人共同签订编号为_________的银团贷款担保合同。

10.2 行认为发生了银团贷款担保合同中约定的足以影响担保人的担保能力的有关事项、提交银团会议讨论决定后,借款人应重新提供令贷款人满意的担保;但在新的担保合同生效前,原银团贷款担保合同依然有效。

第十一条 借款人承诺

11.1 借款人承认和遵循贷款人和行的业务制度和操作惯例及本合同项下的操作规程。

11.2 按照本合同和每次提款通知中规定的用途使用贷款。

11.3 在每个财务年度结束后_________日和每个季度结束后_________日内,借款人应向行提交该阶段的财务报表,并保证真实、完整、准确。年终财务报表需经济册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审核、确认。

11.4 借款人允许行及其委托的单位或个人检查、监督贷款的使用、借款人生产经营和财务收支等情况。

11.5 借款人实行承、租赁、联营、合并(兼并)、分立、股份制改造、与外商合资、合作等涉及银行债权债务的产权变动或经营方式调整的,应在董事会作出决定前_________日内向行提出报告,并与银团就贷款清偿或者落实达成协议后实施。

11.6 借款人变更法定代表人、住所、注册资本、章程及其它工商登记事项时,应在变更后_________日内书面通知行。

11.7 借款人涉及重大经济纠纷诉讼或出现财务恶化的情况,可能危及本合同项下贷款债权安全的,应当在事件发生后_________日内书面通知行。

11.8 在本合同履行期间,借款人处置账面总值超过_________元的资产或者为他人债务提供_________元以上担保以及以本合同项下贷款形成的资产设定担保物权的,应当通过行征得银团同意。

11.9 借款人应当及时就已发生或者将发生的本合同规定的违约事件向行通报。

第十二条 贷款人承诺

12.1 各贷款人应当按照本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拨付承诺款项。

12.2 各贷款人对获悉的借款人生产经营和财务收支等情况保密。

第十三条 银团关系

13.1 各贷款人在履行本合同的过程中,应按照贷款承担比例各自享受权益和承担风险。任一贷款人不履行合同规定义务的,其他贷款人不承担任何责任,但也不免除其他贷款人在本合同中的义务。

13.2 各贷款人授权_________为行,根据本合同的规定履行职责,行履行职责的行为对各贷款人均具有法律约束力,各贷款人应通过行行使本合同规定的各项权利。

13.3 作为牵头行,应当协助行跟踪了解贷款使用、借款人、生产经营情况。发现问题,应当尽快以书面形式通报贷款人,并视情况决定召开银团会议,商讨解决办法。

13.4 各贷款人均是在各自对借款人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的独立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自主决定订立本合同。牵头行对借款人在项目评审中提供的资料,应当如实向其它贷款人通报,但对其真实性、准确性不承担责任。

13.5 贷款人有权向行了解借款人的贷款使用、生产经营和财务等情况。

13.6 行认为必要时,可书面要求牵头行召开银团会议。贷款承担比列合计达三分之一以上的银团贷款人认为必要时,可以书面要求牵头行召开银团会议。牵头行应在接到召开银团会议的书面要求后_________日内,向各贷款人发出召开银团会议的通知,说明议题、时间、地点。

13.7 下列事项应当贷款承担比例合计达三分之二以上的贷款人同意,其决定对所有贷款人均具有约束力:

13.7.1 宣布借款人违约、并依照合同追究其违约责任;

13.7.2 决定停止贷款;

13.7.3 决定取消未提贷款;

13.7.4 决定提前收回未到期贷款;

13.7.5 同意借款人提前还款;

13.7.6 决定向借款人、担保人起诉或仲裁;

13.7.7 其他有关事宜。

13.8 下列事项应通过银团会议并由全体贷款人一致同意;

13.8.1 修改本合同;

13.8.2 贷款数额的增加;

13.8.3 提前或者推迟提款;

13.8.4 贷款展期;

13.8.5 担保人或者担保方式的变更。

13.9 银团会义的决定,由人理行负责实施。在履行本合同时发生争议的,行为维护各贷款人利益而采取行动所发生的合理支出,各贷款人应按贷款承担比例向行进行支付。

第十四条 行

14.1 行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14.1.1 指定专人负责本合同项下贷款人具体事务;

14.1.2 办理银团贷款担保手续;

14.1.3 建立专门的登记台账,对审定同意发放的银团贷款总额及各贷款人分担的贷款金额,逐笔进行登记(收回时亦同);

14.1.4 确认借款人满足提款先决条件;

14.1.5 将借款人支付的利息和归还的本金,按贷款承担比例于下一次交换划回各贷款人(付款人支付不足时亦同);

14.1.6 监督、检查借款人履行合同情况;

14.1.7 将借款人或贷款人发出的与本合同有关的信息、文件、证明等资料及时传达给各贷款人或借款人;

14.1.8 必要时向贷款人通报贷款的使用和管理情况;有紧急情况的,随时通报;

14.1.9 根据本合同规定和银团会议决定采取相应的行动;

14.1.10 办理贷款人委托办理的有关银团贷款的其他事项。

14.2 行怠于行使职责的,牵头行或其它贷款人可以依照本合同的规定召开银团会议,决定要求行限时改正;情况紧急的,也可以直接指定一贷款人代行行的职责。行未按银团会议的决定改正的,经贷款承担比例合计达三分之二以上的贷款人决定,可以更换行,行应将与本合同有关的文件、资料及资金及时移交给新的行。但在银团未选定新的行之前,行仍应履行本合同项下的义务。

14.3 除故意或者有重大过失外,行对下列事项不承担法律责任:

14.3.1 其他缔约方或担保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义务;

14.3.2 借款人、担保人提供的有关资料、文件不真实;

14.3.3 本合同或担保合同无效;

14.3.4 未能及时发现其他缔约方或担保人违约;

14.3.5 其他行无法预见或者无法控制的事由。

第十五条 变更、解除与转让

15.1 缔约各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本合同;确需变更、解除的,必须经协商一致。合同变更、解除的,不影响各方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合同解除的,不影响本合同中规定的争议解决条款。

15.2 借款人转让其在本合同项下的权利、义务的,必须经贷款人一致同意并重新确认担保。在全体贷款人与受让方的合同生效前,本合同依然有效。

15.3 任一贷款人转让其在本合同项下权利义务的,应及时通过行书面通知其他贷款人、借款人有及担保人。

第十六条 通讯

16.1 除9.3条规定的情形外,本合同履行中各贷款人间的任何通知和沟通均应直接送交,或者采用挂号信函、传真、电报、电传等书面形式。但是采取除持号信函之外的其它书面形式送达的,应在事后三天内以挂号信函方式补寄对方。

16.2 本合同履行中的各种送达,均以收件人收到时间为送达时间。

16.3 本合同各方的通讯地址,以本合同缔约人栏中的记载为准;缔约各方如有变更,应立即通知其它缔约方。

第十七条 违约责任

17.1 借款人逾期未提款的,应按日向贷款人支付未提取贷款金额部分的万分之_________的违约金。借款人拒约提款的,应向贷款人支付拒绝提取金额的百分之_________的违约金。

17.2 借款人未按本合同约定的期限还本付息的,对逾期贷款每日计收万分之_________的利息,对未支付的利息计收复利。

17.3 借款人未按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贷款的,贷款人可以对违约使用部分按日计收万分之_________的利息。

17.4 借款人违反本合同第二条、 10.2条、和第十一条的,应向贷款人支付贷款金额百分之_________的违约金。

17.5 借款人违反本合同约定,情况严重的,贷款人有权停止尚未发放的贷款,并提前收回已经发放的部分或者全部贷款。不能收回的,视为贷款逾期,贷款人有权按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计收逾期贷款利息。

17.6 借款人不按本合同的规定归还贷款本息、违约金、赔偿金的,各贷款人均有权从借款人在各贷款人处开立的账户上直接扣收,再由行按本合同的规定分配。

17.7 贷款人或行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及时改正,并向借款人按日偿付违约部分万分之_________的违约金。

17.7.1 成员行收到行发出的放款通知后,无正当理由推迟放款的;

17.7.2 成员行擅自提前收回贷款的;

17.7.3 行未按本合同规定的提款手续期限传递凭证,造成放款迟延的。

17.8 贷款人或行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及时改正,并向其他贷款人按日偿付违约部分万分之_________的违约金;

17.8.1 贷款人收到行通知后,无正当理由推迟放款的;

17.8.2 行违反划款时间的规定,拖延支付其他成员行资金的;

17.8.3 贷款人依照本合同17.6 条的规定扣款后,擅自收回自己的贷款本息的。

17.9 贷款人违反本合同6.2条规定的,应及时纠正,并向借款人和其它贷款人分别偿付违约部分百分之_________的违约金。

第十八条 争议解决

18.1 借贷双方在履行本合同的过程中发生争议后,应当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 。

18.2 借款人与某一贷款人有纠纷的,可以直接与之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该贷款人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8.3 各贷款人之间及其与行之间在履行本合同的过程中发生争议的,应当召开银团会议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

第十九条 其他

19.1 本合同自各缔约方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授权人签字,并经各缔约方加盖公章后生效,至本合同项下所有应付款项全部清偿之日止。本合同生效后十日内,行应将副本送中国人民银行备案。本合同正本一式_________份,所有缔约方各执一份。

19.2 各缔约方可以就本合同未尽事宜另行约定其它事项作为本合同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借款人(盖章):_________ 贷款人(盖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牵头行(盖章):_________ 行(盖章):_________

流动资金篇7

【关键词】 企业; 流动资金管理; 应收账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市场,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由于我国新一轮宏观调控,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流动资金紧缺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问题,成为经济生活中矛盾的焦点和难点。

一、企业流动资金管理概述

(一)流动资金的概念

流动资金是经营资金的组成部分,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金。它是一个不断投入和收回的往复循环过程,随着生产永无止境地循环,是企业从事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赖以依存的周转资金。流动资金包括储备资金、生产资金和成品资金。

(二)企业流动资金的现状

在企业管理中流动资金管理是较为重要的一项管理工作。它是企业正常经营生产和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既要拥有一定数量的流动资金,又要合理使用,加强管理。拥有较多的流动资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不断加速流动资金周转,可以用同样数量的资金占用,完成更大的产销任务,做到增产不增资或多增产少增资。

近几年来,流动资金紧张已成为许多企业发展共同面临的问题。企业挪用流动资金用于长期投资,加剧了流动资金不足;资产负债比率过高,资金需求过分依赖银行,自筹资金能力不足是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缺乏市场研究,产品缺少竞争力,造成产品积压的损失浪费;应收账款管理不善,企业之间互相拖欠货款,资金被占用;财务管理不严格导致等现象发生。另外,国家宏观调控,金融深化改革,银行信贷抬高门槛,物价上涨增加产品成本,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外部因素也使企业流动资金紧缺。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上的欠缺和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下,我国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在一定程度上是必然的。

(三)企业流动资金紧缺的危害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竞争力弱,流动资金不足可能中止企业的正常循环,造成企业停产或半停产。企业的流动资金应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依次转化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和结算资金,最终又再回到货币资金形态上,以便满足下一个生产经营过程的需要。流动资金的各组成形态必须保证在空间上合理并存,在时间上依次继承,如果企业在某一时间或某一时期货币资金发生短缺,必然要影响流动资金各形态的并存性和继承性,使资金周转受到破坏甚至发生停止,如果该种情况得不到迅速扭转,就会直接造成生产中断。其结果将造成重要原材料不能购进,产品积压资金沉淀,销售领域的资金出现互相拖欠的恶性循环。许多企业搞“负债经营”,大量举债,虽然能缓解一时的困难,但又无形中增加了许多负担。流动资金不足还将降低企业的支付能力,失去适当投资机会等。

二、企业流动资金紧缺的内部原因

当前流动资金紧张已成为普遍问题,要缓解这一现状首先要找出原因。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外部环境因素如:物价上涨增加产品成本、国家宏观调控、金融深化改革、产业结构不合理使大量超常投放的货币流向获利高的房地产等。企业流动资金紧缺不仅受外部环境的制约,与其内部库存、应收账款等的变动也密不可分,这里将主要研究企业内部原因。

(一)资金结构不合理

1.资金比例失衡

一些企业以长期借款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很少顾及配套流动资金,大量基础支出、消费支出挤占生产资金,致使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益低下,资金分配比例失衡,使流动资金不足,运转艰难,财务风险增大。

另外,流动资金内部各个项目之间的不合理分配也会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占用不合理使企业资金积压与资金不足并存,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还有收入分配上不合理。这些导致流动资金所占比例小和资金的无效占用,使生产经营步履维艰。

2.过分依赖银行筹集资金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融市场逐步完善,企业经营组织形式灵活多样,现代企业筹资也有多种选择。我国企业在融资渠道上缺乏独立市场主体的意识,筹资渠道仍以向银行贷款为主,过分依赖银行。信贷资金支持比重过大。

固定资产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大量的银行信贷。企业应当有一定的流动资金进行生产,不足部分向银行信贷,而现状是进行固定投资以后资金剩余甚少,只向银行贷款,形成借新还旧的不良循环。另外,企业将从银行得到的流动资金贷款大量用于长期投资,短期债务长期化也为整个金融体系积累了不可忽视的风险。

3.自有资金不足

就目前来看,企业发展所需流动资金主要靠银行贷款,但贷款不能根本上解决资金紧张的矛盾,企业要不断发展,就必须有充分的自有资金作后盾。然而目前,大部分企业自有资金很有限,资本金先天不足,造成资金周转困难,有些依靠借贷创建,致使一开始就背着沉重的债务负担,加上不注重自我积累,使筹资结构长期得不到改善。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只能通过银行贷款、职工集资等渠道来解决资金的不足,这种资本金投入不足,靠负债筹措资金的结果,必然增大负债率,再加上利息负担很重,使企业产生的效益大部分用于偿还债务利息,导致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自身积累难以增长。

流动资金篇8

关键词:流动资金 贷款需求测算 重要性 策略

从银行、单位之间的信贷关系进行分析,超额授信、超量用信等问题较为常见,也存在着较大的贷款风险,为了将单位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确定,规范银行的业务行为,实施单位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在实际信贷业务和信贷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加强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降低贷款风险,为贷款单位提供满意的流动资金的贷款额度,促进其发展。

一、单位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的重要性

在单位、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对其流动资金贷款需求进行的测算,主要是根据单位的生产经营现状、特点,单位资金的运行状态、特点、规律等,对单位的流动资金的占用额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测定。在此测定结果的基础上,将单位不同时间内,流动资金贷款的合理需求额计算出来。对单位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进行测算,在单位信贷风险的防控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对单位流动资金贷款需求进行测算,可以防止企业在多家银行超额用信

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不断增加,各大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演越烈,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提升银行的业务,将银行自身的存款效益提升,部分单位在超额授信的过程中,会将其中潜在的信用风险忽视。而采用国家国定的各项基准贷款利率政策,而相关单位在借款的过程中,会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获得各大银行更多的贷款额度,进而忽视了超额用信。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对单位、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测定,保证单位的流动资金的贷款额度与其实际需求相接近,也将单位的从其他银行获取贷款资金的可能性考虑其中,对单位的实际财务信息进行核查,以此为基础,对单位的流动资产贷款需求进行合理的测算。建立相应的安全保障机制,帮助单位、企业提升融资能力,促进单位、企业的发展。

(二)对单位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进行测算,可以防止单位挪用贷款资金

从各大银行的业务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不难看出,各大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客户非常多,而且流动资金的贷款用途非常广。在实际工作中,因为流动资金贷款的客户非常多,在贷款用途上的管理,难度在不断的增大,会出现借款人的借款金额与其实际需求不相符,超出实际需求很多等现象,这位借款人改动流动资金贷款用途提供了便利。为了防止贷款单位挪用贷款资金,对单位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进行测定测算,保护贷款资金的安全。

(三)对贷款单位流动资金贷款需求进行测算,促进贷款单位资金的周转

在实际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中,对贷款单位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进行测算,可以促进贷款单位资金的周转,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银行对其贷款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管理。从贷款单位的角度,对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进行分析,这项措施可以为贷款单位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还可以促进贷款单位为自己施压,不断的提高单位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将单位的资金结构优化,减少资金的浪费,节约财务开支。从银行的角度对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进行分析,其可以促进银行对贷款资金的合理分配,有效的提高银行贷款资金用途的管理等。

二、单位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有效实施的策略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中,单位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的有效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难点,相关单位、企业的财务制度还不是很健全,财务核算工作也没有规范等,影响着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的有效实施,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单位、企业的财务制度、财务核算工作将得到完善,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也会得到有效的应用。从当前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现状进行分析,在单位财务工作中有效实施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的策略主要有:

(一)强化单位、银行对流动资金的贷款额度的认识

之所以会提出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是因为这些措施具有一定的显示意义和作用,为了有效的实施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需要加强银行、单位对流动资金的贷款额度的认识。银行需要转变其发展理念,单位、企业需要正确的认识自身财务现状,以及贷款资金的需求,在贷款和处理贷款中,准确的掌握合理额度的含义,在进行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时,将工作细化到每一个方面,准确的测算出,贷款单位的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额度,将出现的超额授信、超量用信等问题消除,从流动资金贷款的源头上对其贷款风险进行防控。

(二)对贷款单位有详细的了解,合理的测算其贷款资金需求

银行需要对自己的客户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对客户的财务状况、业务范围等等,进行详细的掌握。银行的业务人员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价值,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知识,学习更多关于信贷的知识、理论等,在实际的信贷工作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在对贷款单位的相关信息、财务现状、财务核算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之后,对贷款单位的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进行合理的测算,在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中,需要加强容易出错指标的测算和关注,保证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符合贷款单位的实际资金需求,具有可行性。

三、结束语

单位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是为了将信贷业务行为规范,促进单位管理水平提升,促进单位发展,进而形成的一种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额度的测算方法。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作用,为了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实施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需要对合理的信贷额度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信贷客户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加强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的审查等。

参考文献:

[1]王兵.浅析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J].时代金融.2012(36):217+247

流动资金篇9

摘要:本文从如何定义资金流动性过剩、我国资金流动性的规模、过剩的根本原因、过剩利弊分析及对策,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人们的困惑和疑虑,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的资金流动性状况。

关键词:资金流动性过剩;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一、如何定义资金流动性过剩

在近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中,没有哪个概念比“资金流动性过剩”出现得更为频繁。虽然人们在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上达成一定的共识,但内涵却众说纷纭。第一种定义是指实际货币存量高于均衡水平的情形。在这种定义下,资金流动性过剩的潜在危害是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第二种定义是指货币的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并超过了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经济运行中的货币存量超过了经济增长所必需的数量,这些“剩余的流动性”要么转化为暂时不准备投入使用的定期存款,要么投入到股票等非实体经济领域,其潜在危害是可能导致泡沫经济。第三种定义是指金融机构存贷差的持续扩大和存贷比的持续走低。在这种情况下,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危害是给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造成很大压力。第四种定义是指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宽松情况。银行间的市场利率往往视为流动性是否过剩的关键表征,该利率可看作是判断流动性状况的一个良好指标。第五种定义是指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强制性的,因而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为超额存款准备金和超储率持续处于高位。第六种定义是指流动性偏好。即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这是凯恩斯提出的,具有严格的经济学定义。从某种意义来说,人们对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定义有点像盲人摸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定义不一样,人们对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判断和采取的措施也有所不同。

二、我国资金流动性的规模

经济学家吴敬琏(2006)在香港表示,中国目前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合8万亿元人民币,而央行只发行了2万亿元央行票据来冲销。这样,在乘数效应下,等于起码有30万亿元的流动性在市场中,中国境内的流动性过剩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2006)测算,2006年央行到期票据以及新增外汇占款可能释放的流动性在3.6万亿元左右。但也有人认为,我国同时存在资金流动性过剩和资金流动性短缺。目前,我国资金流动性过剩只是一种资源配置不均衡的过剩。一边是社会生产、社会消费有大量的资金需求,另一边是商业银行存在着极大的资金运用压力。很多需要资本流人的领域并没有顺畅的渠道来导入资本,如公共医疗、基础教育等公共部门的投资严重不足,而资本大量聚集在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导致了局部流动性过剩。我国大企业的资金过剩,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却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经济发达地区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普遍面临资金不足问题。城市存在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农村却依然资金匮乏。还有人认为,我国明显存在资金流动性不足。从社会保障来看,目前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85%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险。如果要还清社会保障的历史欠账,我国的资金不是过剩,而是短缺。从城乡居民的财富占有以及生活水平的差距来看,国家对农民也有大量的欠账。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2006)预测,“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增资金15万亿元至20万亿元”。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的资金不是宽裕,而是囊中羞涩。

三、我国资金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

观点之一,资金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在于国内储蓄大于消费。我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低消费、高储蓄。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养老、看病以及孩子教育的问题。由于财政未能充分承担起其应该承担的职能,即不能解决老百姓的公共医疗、基础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后顾之优,老百姓不敢消费,只有把钱存入银行,从而导致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消费能力的欠缺是产生资金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

观点之二,资金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是外部失衡和内部失衡的共同作用。外部失衡是指中国同时存在着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双顺差”。在我国强制结售汇体制下,贸易顺差的不断增长意味着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伴随外汇储备增长而不断投放的基础货币,最终演化为实体经济中过剩的流动性。内部失衡主要是指中国经济中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恶化趋势,表现为投资相对于消费的过快增长。国内经济投资与消费的不平衡需要通过外部失衡来平衡,而外部不平衡需要资本的流动来平衡,从而形成流动性过剩的格局。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二者均能造成流动性过剩。

观点之三,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是典型的银行储蓄与投资不协调的结果。由于银行风险控制能力与吸收储蓄能力不相匹配,吸收的存款太多,虽然经济运行需要大量的信贷资金,但银行不具备控制信贷风险的技术能力,贷不出去,导致银行的存贷比逐年下降。储蓄不能顺利地转化为投资,使大量资金沉淀在银行内部,从而恶化了资金的流动性。

四、我国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利弊分析

关于我国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利弊分析大致有三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是,资金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威胁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隐患,是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流动性过剩会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度增加,银行体系资金泛滥,利率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如果不回收过剩的流动性,要么会引发实体经济投资过热与通货膨胀,要么推动楼市、股市等资产价格上涨,并形成泡沫损害整个国民经济。

第二种看法是,中国目前不是资金流动性过剩,而是资金流动性繁荣。资金流动性过剩和资金流动性繁荣在机理上有根本区别。资金流动性过剩是实体经济出现低迷、资本投资回报率下降状态下的结果;资金流动性繁荣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断改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反映。资金流动性充足是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动力,可以使中国能够效法西方发达国家,走“财富创造财富”之路。资金充裕也为企业直接融资带来新的契机。

第三种看法是,资金流动性过剩并不可怕。关键是我国要因势利导,巧妙利用当前资金流动性向中国汇集的大好时机,让外资为中国经济向市场机制转型提供资金、技术、管理乃至市场的支持。对于国际游资,没有必要过于恐惧,利用得当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当前我们既存在挑战,但更面临机遇。五、对策

(一)人民币是否应升值。花旗集团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2006)认为,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有效方法是保持人民币适当的快速升值。目前加快升值已经是大势所趋。但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2006)认为,人民币过快升值不是明智之举。过快的升值速度,非但不能减少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的继续增加,相反只会给热钱的流入释放出更强劲的信号。兴业银行宏观分析师鲁政委(2006)认为,合适的升值方式不应该是单边升值太多,而应是让汇率在较大的区间来回波动,只有双向波动,企业才有危机感,才会主动寻求各种避险措施,才能实现升值的良好效果。从决策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应该升值还是贬值,的确还需要决策者三思而后行。

(二)是否加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2006)认为,加息不仅对控制流动性无太多帮助,而且会制造出新的流动性。加息将导致中美利差缩小,本来就对人民币升值趋之若鹜的海外热钱将由此更大规模地涌入中国,这无异于抱薪救火。也有人认为,改变金融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是政府化解流动性过剩的核心。低利率政策不改变,国内流动性过剩就不能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也正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的大好时机。二些专家则认为,从提高资金成本、抑制投资过热的角度讲,今年存在进一步加息的空间。但也有专家反对,认为加息很难改变外部失衡问题,无法从源头上抑制投资的过快增长。人民币是加息还是维持不变,经济学家也很难达成一致的共识。

(三)提高超额准备金率是否有效。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2006)认为,资金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在于国内储蓄大于消费,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结构性失衡问题。也有人认为,在对冲流动性方面,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是一个效果相对剧烈的工具。它一方面直接冻结银行一定数量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则影响货币乘数,产生多倍收缩效应。如果大幅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就会产生明显的效力。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2006)则指出,调整准备金比率是央行目前较为偏好的流动资金管理工具。提高超额准备金率是否有效不仅有一个客观标准,而且还涉及到人的主观判断。调整超额准备金率的效用还有待于经济学家进一步探讨。

流动资金篇10

关键词:流动资金管理 企业 竞争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资金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之中的中心问题。而流动资金也被称为经营资金,是企业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所赖以维持生存的周转资金,主要有货币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等。流动资金一直以来就是企业资金之中最具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得以进行的依托。缺少流动资金,就无法实现资金再循环,缺少资金再循环,也就难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企业就难以生存,而且更谈不上有发展。所以,流动资金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意义重大。而其中涉及到购销环节的流动资金管理,则是企业完整资金管理过程之中的重中之重。一般来说,企业经营资金当中,流动资金所占的比率可以达到60%至70%,,部分企业甚至会高达80%,通过循环以实现价值的转移和增值。比如,在循环过程中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企业生产就有可能陷入到半瘫痪或者停产状态,甚至还会导致企业的破产。由此可以看出,加强企业流动资金管理就是抓住了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企业流动资金管理的目标

1.1现金管理之目标

现金都具有高度流动性与普遍可接受性,应当立即用来购买商品、支付报酬、偿还债务等。企业一旦缺乏足够的现金,就难以如期支付购料款、偿还债务与支付工资,轻者会让企业丧失购买的机会,导致信用损失,重的话将使企业出于资金周转不灵而导致陷入十分困难的情况,甚至会造成企业破产。所以,留存足够多的现金,能够让企业的资产保持相当的流动性,对于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正常进行,维持企业较好的财务状况都是十分重要的。企业现金管理的任务主要是:预测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收支与净现金需求,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现金供应,要尽量缩减闲置现金的数额,并将剩余的现金尽可能多地投放于收益性比较强的有价证券或者其他的生产经营性资产上,以确保现金比例具有合理性。同时,还应加强现金的收支管理,提高企业的现金使用效率。

1.2 应收账款管理之目标

导致应收账款问题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商业竞争,这是企业进行促销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竞争机制作用迫使企业用多种手段来扩大产品的销量,而扩大产品销量除了依赖产品的质量、价格、售后服务与广告之外,赊销也是一种扩大产品销售的重要手段,惟有扩大了产品销售,方能切实增加收入,最终才能实现企业盈利之目的,所以,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就在于盈利。

1.3 存货管理之目标

存货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销售或耗用而储备起来的物资,企业之所以要留置存货,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保证生产或者销售的经营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出自价格上的考虑,零购物资的价格常常会比较高,但整批地购买,在价格上就会有优惠。然而,过多的存货却要占用更多的资金,而且还会增加包括仓储费用、保险费用、维护费用和管理人员工资等在内的各项开支。所以,开展存货管理的目标就在于控制好存货水平,并在充分发挥企业存货功能的基础之上,尽量地降低存货的成本。由此可知,企业实施流动资金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企业盈利最大化的目标。

■二、企业流动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2.1财务状况差导致融资困难

近些年来,部分企业的经济效益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随着亏损企业的日益增多,其亏损面也在不断扩大,这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偏高,总体财务状况比较差,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难度较高,难以用资产抵押向银行贷款,其额度也较为有限。企业的会计制度不够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不够规范,机构也不够健全。少数企业甚至缺少完整的会计帐簿,再加之财务报告的随意性较大,真实性较差,信用等级偏低,无法满足银行所需的各项贷款条件。

2.2管理混乱导致流动资金不足

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反映了该企业的管理状况不佳,资金配置不合理,微观管理上不够严格,流通环节不畅通等方面问题,内部资金管理控制十分薄弱,存在着多头开户,资金的跑、冒、滴、漏现象,“小金库”屡禁不绝,违反财经法规和纪律的情况不断发生。一旦资金管理松弛,就会造成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大量损失、浪费与无效使用,资金的使用效益差。资金的严重紧缺与无效占用是大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往往不注重于管理,导致生产消耗太高、设备闲置,而大量的在职员工却处于停业或待业状态,导致材料、机器、劳动力与资金上极大浪费。很多企业在资金筹集与使用上缺乏科学预测与决策,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占用多种形态的资金怎样管理等问题上缺乏一套科学和完善的措施与制度,只是凭经验与感觉来进行管理与开展决策,导致资金使用中会出现高投入、低产出、投资分散与规模效益差等不良现象,导致资金的无效使用与大量浪费。部分企业从资金投入起到收回阶段,均缺乏合理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较差,从而加剧了资金紧张状况。

2.3贷款拖欠严重导致资金短缺

如今,信用销售已成为企业争取客户、扩大销售额及经营规模的最佳手段。然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却发现,尽管财务利润表上的盈利数额十分可观,而现金流量表上可以支配自由使用的现金却不多。企业难以将利润转变为可以用来支配的现金,从而难以把握住投资的机会,限制了企业的未来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随着市场竞争的更趋激烈,企业促销的手段也趋向于多样化,产品赊销变得越来越多。因为资金紧张,企业所销售产品的质量、品种、规格等问题和结算制度的不健全等,导致货款难以及时进行回笼,出现企业之间的贷款相互拖欠的状况。由于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没有人对于应收帐款管理真正地负责,所以也没有人对于收款问题承担起责任。在外部信用风险不断增大时,就会产生大量拖欠帐款。

■三、加强企业流动资金管理的具体方法

3.1树立价值补偿观念

资金的耗费补偿是确保资金正常周转与再生产持续开展的客观要求。企业生产经营者应当根据财务制度规定,足额地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并摊销无形资产中的已耗价值,准确计算出制造成本与结转销售成本。企业应当科学地测定资产转移与损耗价值,合理地估算库存损失。对于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的费用、支出要合理预提,对于流动负债则应及时与充分地利用和确定。

3.2 建立流动资金管理制度

要不断挖掘企业的潜力,不断完善企业统一流动资金管理制度。以前企业那种千方百计地挖掘内部潜力,从而提高流动资金使用效率的手段虽然还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为了做到标本兼治,还是需要依靠科学管理,将重点放在企业全部流动资金的目标管理之上。银行、财政及相关主观部门应对企业的资金占用采取合理形式,从而确定资金的使用量。在考核的企业流动资金使用效率时,要采取全部流动资金周转率指标,从而避免考核定额流动资金出现的局限性,导致企业将全面加强流动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3 强化现金管理

加强现金管理一定要做到:严格财经法规纪律,做到责任到人,开展层层监督,坚决杜绝不合理开支与防范潜在行业的不正之风。除此之外,在企业生产经营性资金的使用上,企业一定要满足在生产经营周转资金所需的基础上才能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并严格落实国家的规定,足额安排铺底性生产经营资金;在资金调度上,企业应当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资金调度的安全;可运用编制现金流量表等形式以反映企业资产偿债与变现能力。

3.4 完善应收帐款管理

企业要建立一套健全的应收帐款的内部控制制度,确定一整套规范化对应收帐款的事前控制、事中运行与事后控制的程序。企业应成立由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进行共同管理的管理机制;建立起客户财务信用的政策管理制度,业务部门应当从赊销过程的一开始到应收帐款到期日之前,持续对客户开展跟踪、监督,从而确保客户的正常支付货款,维护和客户之间的良好关系,同时也能让客户感觉到债权人所施加的压力,让客户不会轻易地推迟付款,从而极大地提高应收帐款回收率。财务部门应当建立起应收帐款台帐管理、帐龄分析及预警制度,每个季度不少于一次对应收帐款回收情况、帐龄及明细帐等情况作出分析,并上报企业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

3.5 改进存货管理

为使企业的存货管理达到合理的管理境界,建立起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数据化、标准化及信息化存货管理模式,应当严格执行相关财务制度规定,做到账、物、卡等三相符;要应用ABC法以降低存货的库存量,从而加速资金的周转;要控制存货的水平,通过平衡存货采购和生产投入的数量和时间,平衡批量采购成本和存储的成本,从而形成最低的存货成本,并定期对存货开展清查。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管理好企业流动资金,不但应从企业内部出发来挖掘潜力,从而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健全完善各项经济责任制,而且还应健全各种经济核算制度,从而做到合理而有效地使用流动资金。唯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流动资金的使用效果,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有助于企业在竞争中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孙玉红. 加强企业流动资金管理的途径[J]. 吉林财税,2003;11

[2]黄吉忠. 企业资金管理初探[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10

[3]彭友兵. 浅析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4;12

[4]吴云英,吴 妹. 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状况的几点看法[J]. 经济学研究,2005;4

[5]孙玉红. 加强企业流动资金管理的途径[J]. 财会世界,2005;9

[6]贝晓兰. 关于制约流动资金管理的环境因素[J]. 商业研究,2005;9

[7]肖 一,陈玉芳. 企业流动资金管理方式浅析[J]. 商场现代化,2005;27

[8]范晓蓉. 关于企业加强流动资金管理的理论思考[J]. 会计之友(中旬刊),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