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十篇

时间:2023-04-09 22:25:02

循证护理

循证护理篇1

关键词:循证护理;中医护理学;临床实践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是指护士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结合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意愿,三者结合,制订出适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1]。其为先进的护理理念,现就循证护理理念对中医护理实践的发展作用与同行进行探讨。

1.循证护理促进中医整体护理发展,加快中医护理实践走向科学化、专业化道路

循证护理以真实、可靠的科学证据为基础,而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并与自然、社会有密切关系。中医护理人员必须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在护理工作中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到的资料全面进行分析评估、不仅要考虑病症进行对症处理,而且要考虑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及经络的病理变化,全面分析评估施行护理。例:口腔溃疡,中医认为主要为心火亢盛,心火亢盛会移热于小肠而出现小肠实热症状,表现为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心胸烦闷等症状。在口腔局部采用银花甘草液漱口或涂西瓜霜进行对症处理的同时,要注意饮食及情志方面的全面调理,中医的整体护理实践也是遵循这一原则。

另外,中医护理的另一重要特色是实施辨证施护。“辨证施护”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疾病的具体证候,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的方法。具体体现为“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例如:胃脘痛一病,为脾胃虚寒型。治疗当温中健脾,宜服黄芪建中汤或理中丸类。护理中要注意腹部保暖,可局部热敷,饮食宜温热熟软,易于消化,并应少量多餐;若临床辨证为肝气犯胃型,治疗当以疏肝理气为主,可用柴胡疏肝散或舒肝丸等。护理重在调节人的情志,要开导病人,避免郁怒,使其肝气条达。上述同是胃脘痛,因其“证”不同,故护理方法也不同,表现出同病异护的特点。与此相反,有时不同的疾病,如小儿麻疹和丹痧,这两个不同的时行疾病,在病程后期,都会出现邪去津伤之证,护理时表现出异病同护的特点。由此可见,辨证施护体现了中医护理的科学方法并与循证护理指导思想相统一。

中医护理自身特色和优势已普遍得到国内外护理同仁的肯定和认同。将祖国传统医学的护理理论及经验进行科学、系统的整理、开发应用,并付诸实践检验,是中医护理事业得以向前发展的源泉。循证护理的开展,为其不断自我完善理论体系与技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临床实践验证,不断发现旧理论、旧经验、旧技术与现代护理科学的矛盾,用新的实践替代原有的实践,并吸收当代最新的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不断发扬创新,从而加快中医护理工作走向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2.循证护理利于中医护理实践模式的转变

当前,中医护理工作仍主要以经验型护理为主,表现为:在应用护理程序时,尽管依照护理程序步骤展开工作,但仍无法跳出被动性接受工作的方法;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时,习惯于以经验替代科学的决策,评判性分析思维能力较差;制定护理计划过于简单机械化,习惯于照搬现有的护理诊断与措施,逐条组成单一的护理方案,缺乏个性化及针对性。在中医护理工作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辨证施护的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在分析判断疾病的本质时存在辨证依据不足的现象或辨证施护准确但收效甚微等等。如何克服这单一护理工作方法所存在的不足,是有待我们研究改进的问题。

而循证护理强调实证指导实践,以制定护理决策,对转变现行中医护理工作方法具有积极的影响。循证护理一是重视准确运用科学的证据去管理临床实践活动,不仅凭经验及直觉决定护理行为。护士主动了解病人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针对临床实际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辨证,并自觉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寻求科学有效的护理手段,准确施护,做到护理工作有据可依,具备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二是重视调动护士学习新知识及技能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学会善于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不断进行自身知识及技能的更新,提高发现、解决及处理病人实际存在健康问题的能力,开阔思路,以临床实际护理效果为出发点,不断总结经验及科学论证,寻求既满足人的健康需求又有中医特色的工作方法,推动护理工作向前发展及模式转变。

3.循证护理利于中医护理科研工作满足临床需要

循证护理的开展关键在于护理人员能够应用现有的最好的护理实证来制定出改善病人的状况以及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多层面的健康需求。根据1992年AHCPR对临床实证的分类,护理实证分为以下4类:一类实证:通过系统文献回顾或研究趋势分析,获得的多项随机控制实验性科研结果;二类实证:通过至少一项随机控制的实验性科研获得的实证;三类实证:通过类实验性科研获得的实证;四类实证:通过定性研究或描述性研究获得的实证,或来源于护理专家的临床经验,或专家组的报告[3]。中医护理工作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且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黄帝内经》就记载了大量的养身保健及防病治病的理论、技术和经验,至今在临床上仍为护士解决实际护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例如脾阳不振证型脘腹痛病情轻者,用花椒20g,吴茱萸15g,研末水调敷脐,12h换药1次;便秘者(急下)用大黄粉6g水调敷脐,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病人的症状,且方法简单,疗效独特,安全无副作用,应用范围值得我们临床加以研究,整理并提高。

随着EBN的引用,越来越多的护理理论与护理技术操作期待研究证据。要找出解决它们的新方法,就必须以可信赖的科研成果来解释和支持。因此,护理科研应从护理应用学科的角度出发,以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突破口,在继承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广泛开展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实验研究,着重从护理理论的科学依据及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安全性、舒适性入手,选择最适合于临床研究的课题并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文献数据库中公开的研究路径进行设计,融合循证护理理念,加快对祖国传统护理的学术思想与技术专长的挖掘及研究成果的转化,使中医护理工作在适应医疗技术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1]冯先琼,成翼娟,李继平,等.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1-3

[2]张宝忠.中医护理学基础[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3

[3]李小寒.循证护理资源的获取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3,1:65

循证护理篇2

关键词:ICU 腹泻 循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1-0015-03

循证护理(EBN)又称为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是指将来自临床专家的研究、患者的愿望和现在的研究资源整合成为最好的证据,是一种新的理念,力求摆脱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观念,向以最佳证据为基础的现代护理方向发展。本文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妇科手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探讨妇科手术后并发尿潴留的原因及尿潴留的护理对策。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制定相应护理措施,通过循证护理策略,达到了预防ICU患者发生腹泻以及腹泻患者的最佳护理目的[1]。

1 资料收集

对2006年1月~2006年12月入住本院综合ICU的危重患者共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综合评价ICU内腹泻发生的原因。92例中,入住ICU前无腹泻,入住24 h后发生腹泻者为53例,发生率为57.6%.引起腹泻的原因主要为:不适当肠内营养3例次(占5.6%),肠道感染12例次(占22.64%),滥用广谱抗生素9例次(占16.98%),大量使用胃肠动力药物4例次(占7.54%),与机械通气有关者1例次(占1.89%),而且综合ICU内发生腹泻患者的年龄[平均(57.71±13.40)岁]、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平均(21.51±4.90)分]及住ICU时间[平均(8.0±1.2)d]均明显高于同期入住综合ICU未发生腹泻患者[分别为(51.20±11.31)岁,(12.01±1.20)分和(4.0±1.0)d,P均

2 循证护理的方法

2.1 研究策略

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献,确定妇科手术后尿潴留的相关护理问题,结合在临床护理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每一个妇科手术的患者,成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和护士组成的循证护理小组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决策。通过循证护理策略,达到了妇科手术后尿潴留的预防目的。在循证护理的理论指导下,针对ICU腹泻患者发生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决策,决策的重点是心理护理、预防、发生腹泻后的护理。循证护理小组每日1次例会,就每天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集中讨论,各抒己见,研究对策。

2.2 研究题目

以最佳证据为基础的现代护理为指导,通过循证护理策略,将ICU患者发生腹泻的原因及发生腹泻后的护理对策作为研究题目。

2.3 循证支持

通过文献的检索,分析ICU腹泻患者的相关护理问题,以及护理研究进展及护理要素,结合所观察的结果和护理体会,并对资料进行综合后,做出ICU腹泻患者的相关护理问题最有价值的判断,针对腹泻患者的相关护理问题实施最佳护理。通过文献的检索,综合相关文献后认为,腹泻患者的护理要素主要是三大问题,这三个问题分别是心理护理、预防、发生腹泻的护理。这三大问题是影响腹泻患者的主要问题,处理好这三大问题是ICU腹泻患者成功护理的基础。

3 循证护理的实施

3.1 ICU腹泻患者的心理循证护理

3.1.1 心理护理的循证问题

循证护理小组根据文献的检索和临床观察,提出发生腹泻后,ICU患者在心理上有较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以及对失禁的恐惧感。

3.1.2 循证的依据

文献的检索和临床观察,发现腹泻后,患者由于本身疾病的缘故,而感到心理压力大,易产生焦虑情绪。因在ICU内留置的管道比较多,给患者带来不适造成患者的抑郁,加之有排便失禁,从而对腹泻产生恐惧感。

3.1.3护理干预

循证护理小组根据患者心理焦虑、抑郁以及对腹泻的恐惧感。分别制定相应护理对策:(1)进行心理护理宣教时应热情主动,以端庄的仪表、和蔼的态度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接触,做到患者从入ICU到转出的不同时期,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及需求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并列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2)让患者对宣教产生信任感,消除患者顾虑,从而进行双向交流,共同建立一种参与型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具备较好的心理状况,患者能配合临床的治疗,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生理功能,防止各种并发症,制定早日康复的目标和具体的实施计划。(3)循证护理小组要安慰和鼓励患者,尽量满足患者需要,避免患者穿衣过紧,采取舒适以稳定情绪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列举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认真解释在ICU内实施的所有操作的目的、过程、实施后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预防,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

3.2 ICU腹泻患者的循证护理

3.2.1 腹泻护理的循证问题

循证护理小组根据文献的检索和临床观察,提出ICU内发生腹泻的原因与普通病区不一样:不适当肠内营养、肠道感染、滥用广谱抗生素9例、大量使用胃肠动力药物、与机械通气有关者1例次。

3.2.2 循证的依据

3.2.2.1 患者腹泻的发生与年龄及住时间有明显相关性“年龄越大,病情越重,器官功能不全数目越多,住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腹泻”,患者年龄大,各脏器功能代偿能力差,基础病变多,全身免疫力低下,在同等条件下更易发生腹泻;同时,腹泻也可以作为MODS的一个临床表现存在,住时间长也提示了病情的危重程度。

3.2.2.2 患者肠内营养应用不当引起的常见并发症为腹泻。发生原因为:营养液高渗透压,或输注速度过快,肠腔内渗透负荷过重;饮食通过肠腔时间短;危重患者低蛋白血症,胃肠道水肿,可使绒毛吸收能力下降;饮食中葡萄糖被结肠中细菌转变为乳酸;营养液被细菌或真菌污染营养液温度太低;危重患者需要能量多,护士遵医嘱量给患者肠内营养液或食物,但患者肠道吸收功能低下,饮食量相对过多,而引起腹泻。

3.2.2.3 肠道感染引起腹泻,本组占37.50%。胃肠道是脏器中最大的贮菌库,当组织缺血!缺氧及炎症介质释放时,胃肠黏膜是最敏感!最先受累的部位,胃肠黏膜受损,肠道内的细菌繁殖及毒素增加,引起肠道感染,导致腹泻"危重患者住院时间长,加之侵袭性操作,如鼻饲饮食、灌肠术等都影响了肠道正常菌群,导致感染性腹泻发生。

3.2.2.4 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引起腹泻:本组48例腹泻患者中有15例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占31.25%。住患者基础病变多,全身免疫力低下,侵袭性操作多,抗生素多采用广谱、联合、长期应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其发生原因主要有:抗生素应用后菌群失调所致的致病菌异常生长,引起肠道黏膜的损伤和炎症反应,出现腹泻;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破坏了肠道正常菌群,使肠道生理性细菌明显减少,引起糖和胆汁的代谢异常而引起渗透性腹泻;抗生素的变态反应、毒性作用对肠黏膜的直接作用使黏膜绒毛缩短,也可导致腹泻。

3.2.2.5少部分腹泻与应用机械通气有关。由于ICU内机械通气患者病情多较危重,为预防应激性溃疡,常使用H2受体拮抗剂或洛赛克,使用制酸剂后可致胃液酸度降低,有利于细菌繁殖,并可使细菌下移至肠道引起感染性腹泻,另外,对患者在机械通气之前往往由于感染等因素,多已有不同程度的纳差,使用呼吸机后胃肠功能又不能立即恢复,且机械通气本身的正压阻碍胃肠道血液回流和胆汁排泄[2],使消化吸收功能降低而引起腹泻。

3.2.3 循证护理干预 在治疗护理上要注意如下问题:

3.2.3.1不要乱用药物。按腹泻类用药:

3.2.3.2抗菌消炎药只对细菌感染性腹泻有效,滥用抗生素对其它腹泻不仅无效,还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

3.2.3.3合理安排病人卧床休息。

3.2.3.4注意防止脱水。由于腹泻,体内迅速丢失大量水分及无机盐,如不及时补充,就容易出现脱水,导致电解质脱水,导致电解质紊乱,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要鼓励腹泻病人多饮水,最好是淡糖盐水。另外要观察病人,如口唇干燥、眼窝凹陷、尿量减少时,应迅速送往医院打吊针。

3.2.3.5鼓励病人进食。有不少人错误地认为,腹泻病人又拉又吐,胃肠功能弱了,从而禁食,担心进食会给病人胃肠增加负担。其实,病人腹泻导致大量营养物质丢失,更急需营养补充。况且饥饿状态反而会增加肠蠕动与肠壁消化液分泌,反而加重腹泻,此时禁食等于雪上加霜。腹泻病人的病号饭可以选择一些清淡和易消化的食物。

3.2.3.6由于腹泻频繁,处粘膜与皮肤由于粪便的刺激可引发红肿、疼痛,应在每次便后,用软纸擦拭干净,有条件时应用温水清洗,然后涂抹凡士林保护。

循证护理的实施改变了临床护士凭经验和感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在进行护理实践时,护士会展现更多的理性思维,寻求更多的科学技术支持,有助于护士的继续教育,使其主动钻研业务,以科学的研究来完成护理诊断、护理决策及护理过程。本文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献,确定ICU腹泻病人的相关护理问题,结合在临床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决策。

4 小结

循证护理既来源于临床,又高于临床,是护理学科的新领域,要求护理人员展现更多的理性思考,寻求更多的科学证据支持,从事更多的循证研究或进行更多的循证实践活动,使所制定的护理计划更具有针对性,增加护理干预的有效性,以保证护理工作在严谨的、详尽的、科学的轨道上运转;另外,循证护理将现有最好的临床科学研究结果与个人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病人的意愿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满足病患对现代医疗、现代护理的更高标准要求[3]。通过循证护理制定的护理措施,充分体现病人的愿望,贴近病人,使病人从内心主动适从,以积极的态度,自觉进行术后康复过程; 同时,循证护理为护士的学习、工作提出了新标准、高要求,指明了现代护理人才培养的方向。循证护理使全球的护理一体化,无论你身处何地,网络使全球护理在循证的纽带下,同步发展。无疑,循证护理是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循证护理资源的获取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65-67.

循证护理篇3

关键词:循证护理;骨科护理;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376X(2016)01-0083-03 DOI编码:10.13381/j.cnki.cjm.201601021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发生各种意外事故的几率也逐渐增大,因此导致骨科创伤患者的人数也在不断上升[1]。骨科术后易发生创面感染,往往造成疗程延长,甚至并发肢体关节功能障碍,引起手术失败[2];同时骨科创伤治疗费用较高,患者护理难度大[3],这都为骨科护理的顺利开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提高骨科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促进患者康复,是提升医疗机构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循证护理是通过慎重、准确和明智地采用所获取的最佳研究依据,并结合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三者结合制订出完整的护理方案[4]。循证护理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病足患者、人工心脏瓣膜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等临床护理实践中[5-7],有效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改善了患者的护理质量。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对骨科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比较,取得良好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患者84,其中男50例,女34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1.5±7.2岁);上肢骨折患者26例,下肢骨折患者18例,肋骨骨折患者18例,脊柱骨折患者10例,骨盆骨折患者8例,其他4例。所有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各4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循证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患者纳入标准:(1)均为骨折患者;(2)具有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精神正常且意识清晰;(3)自愿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1)合并患有其他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的患者;(2)妊娠或哺乳期的妇女;(3)有严重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障碍,或精神异常患者。1.2研究方法1.2.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循证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2名责任护士和2名专职康复师组成,所有成员在研究开始前均接受有关循证护理的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1.2.2提出循证问题骨科护理对象通常为骨折和关节损伤患者,通常具有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治疗方法各异、康复时间较长等特点,因此循证护理小组拟通过每周1次总结骨科护理工作中发现的实际问题,把提高骨科患者的护理质量管理作为本课题的研究题目。1.2.3查阅资料,寻找循证支持通过网络及院图书室进行相关文献资源的检索,依据所提出的循证问题确定检索的关键词,检索出相关文献,阅读文献并总结归纳与骨科护理相关的证据,同时对所得证据的科学性、真实性及临床实用性进行评判客观的评价,以筛选出可有效改善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1)人文关怀护理模式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的内容,是以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作为基础,通过为患者制定适合其自身要求的护理服务以满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从而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升医疗机构的护理服务质量。骨科患者通常身体受到较大创伤,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负性心理,因此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骨科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2)骨科专业护理小组及继续教育制度的建立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也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和管理意识,整体上提升了骨科护理质量;(3)全员参与一级质控制度使全体骨科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到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和责任感,并通过相互之间的监督持续地提升护理质量;(4)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可以一方面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使患者最大程度上接受优质护理的服务。1.2.4选出最佳证据,指导护理实践循证护理小组根据筛选出的改善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相应的骨科护理管理措施:(1)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患者入院时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进行必要的骨科疾病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减轻自身疼痛的措施,同时对患者施加心理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康复的信心;(2)建立以骨科护理骨干为成员的骨科护理专业小组,研究制定可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继续教育制度,定期通过集中授课的方式使小组成员及时了解国内外先进的骨科护理知识;(3)建立全体成员统一参与的一级质控管理制度,每位护理人员对自己的单项护理质量进行质控管理并记录,护士长每月进行质量检查和人员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质量改进;(4)科室实行弹性排班制度,并每日增设机动人员,以解决护理人员不足导致工作紧张的局面。1.2.5评价方法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骨科护理质量管理调查问卷》,问卷包括3部分,主要内容包括:(1)受调查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等;(2)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包括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操作水平和沟通能力的评价,分为5个等级,差、不满意、一般、基本满意、满意分别对应1~5分;(3)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设满意、比较满意、一般和不满意4个层次,选择满意和比较满意的视为对该护理过程的总体满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统一的解释语进行说明,由经过培训的专人在患者结束治疗时发放。问卷由调查对象当场填写,当场收回。本项调查共发放调查表84份,回收84份,有效回收率100%。1.2.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循证护理前后护士服务态度、操作水平、沟通能力比较经统计,循证护理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和积极性,服务态度、操作水平和沟通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2循证护理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经比较,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6.7%,循证组患者满意度为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表明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提高骨科患者的满意度。

3讨论

护理质量的提高是医院管理的永恒目标,在医院的服务质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8]。随着医疗市场改革的不断变化,各个医疗机构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的同时,护理质量也在不断发展,“以患者为中心”、整体护理为基础,制定适合患者自身需求的护理已成为各个医疗机构开展的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9]。创伤作为骨科常见病,患者多因车祸、工伤等诸多因素引起毁损伤或皮肤撕脱伤,污染严重、病情危重[10]。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密切医、护、患的关系,使护理工作更有实效性,积极的借鉴先进的护理经验,做好高质的骨科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小组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并从骨科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总结归纳与骨科护理相关的证据,并筛选出可有效改善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措施,然后经过循证小组成员的讨论,从而为骨科患者制定出了最佳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士服务态度、操作水平、沟通能力得分为3.31±0.42、3.85±0.63和3.66±0.39,循证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措施,护士服务态度、操作水平、沟通能力得分为4.15±0.67、4.57±0.32和4.70±0.5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患者满意度为85.7%,与对照组66.7%相比显著性增加,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循证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实施循证护理过程后,护理人员摒弃了以往盲目的、机械的护理方法,根据自身专业知识、临床经验、患者实际需求对患者实施有计划的、规范的、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加强了与患者的互动,真正体现了“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宗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肖秀霞,蓝勇明,黄满华.持续质量改进在提升骨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1):1709-1711.

[2]潘永苗,叶承锋,潘金波.骨科感染创面病原菌分布调查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25(2):192-194.

[3]周晓玲,郑雪梅,李民霞.骨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3,28(8):11-13.

[4]姬淑芸.我国循证护理发展现状分析及其思考[J].护理研究,2009,23(2):377-379.

[5]程蕾,李星,罗霞娟,等.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知识及实践调查及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6):70-72.

[6]孙怡,张淑强.糖尿病足患者的循证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7):660-661.

[7]余艳.循证护理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精神障碍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0):1838-1839.

[8]段丽丽.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评价的权重建立科学的护理质量评价方法[J].中国护理管理,2007,7(2):52-53.

[9]朱蓓,徐剑鸥,眭升.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床旁交接班流程优化[J].护理学杂志,2013,28(4):25-26.

循证护理篇4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是受循证医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在过去的几十年,护理学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用批判性思维寻求最佳护理行为、实施全面护理质量改进程序、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等。同时,有关临床实践和健康服务的护理研究论文显著增多,加之护士掌握了计算机文献的检索方法,这些变化极大地促进了循证护理的发展。近几年来,循证护理观念在护理领域逐步兴起。如在加拿大渥太华的一项研究应用模式(OMRU),旨在针对压疮问题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实证;英国的McInnes等系统地提出了治疗腿部压疮的RCN循证护理指南;美国的Rasmussen应用循证护理实践模式成功地探索了胸痛的最佳管理方法。

循证护理的概念与内涵

循证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运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它包含了3个要素:(1)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2)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3)病人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这3个要素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以研究指导实践、以研究带动实践的观念,护理学科才能进步。

循证护理的实践程序

循证护理模式包括4个连续的过程:循证问题(evidencetriggered)、循证支持(evidencesupported)、循证观察(evidenceobserved)、循证应用(evidencebased)。从护理长远发展的角度而言,循证护理模式比全面质量改进(totalqualityimprove-ment)的模式意义更深远。EBN模式针对在护理实践过程中发现的实践和理论问题,通过权威的资料来源收集实证资料,寻找最佳的护理行为,再用批判性的眼光来评价它能否取得最佳成效,或者是否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如此循环,不断地上升,达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目的。

循证护理对护理学发展的影响

1·循征护理理念融入现代护理是护理学发展的需要。护理理念是护理专业的价值观和专业信念,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1]。传统护理是以个人经验为主,强调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临床经验为指导。而循证护理是以客观证据为主,强调以临床护理经验为基础,以最佳证据为指导。循证护理理念融入现代护理是护理学发展的需要,要求护理人员要有循证意识,不仅注重护理技术的提高,更应通过客观证据发现并提出病人存在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利用循证护理的现有成果,积极开展循证护理的应用研究,为病人健康服务提供最佳和有利可行的“证据”。循证护理是一种观念,应渗透到护理的各个领域。传统护理阻碍了以科学为基础进行护理决策的行为方式,护理人员只有树立了循证护理理念和意识,才能在护理实践中,始终学习循证护理基础理论,改变个人习惯和行为,投身于循证护理临床研究,用最有力、最可靠的护理证据为病人提供最佳的健康服务。

2.循证护理充实、丰富并促进现代护理理论的成熟与发展。护理学是以自已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模式,作为护理实践的基础和指导思想。循证护理是现代护理领域新兴发展的临床护理模式,具有广阔的外延,所提供的实证是科研结果、专家经验以及病人意见的综合体,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动态性,并注重终末质量评审,它的诞生为临床确认和解决健康问题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并促进现代护理理论的发展。

3.循证护理将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有机结合。循证护理将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有机结合,使护理真正成为一门以研究为基础的专业,证明了护理对健康保健的独特贡献,并支持护理人员寻求进一步的专业权威和自治。循证护理以护理研究为依据,为临床实践制订指南,改变了临床护士以经验和直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加拿大多伦多医院的Simp-son强调,护理研究者与实践者应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护理人员参与循证护理有利于:(1)鼓励护士参与医疗干预。(2)发现护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3)发展并使用标准语言来描述问题、干预和结果。将护理问题与循证护理有机结合,可在医护合作问题上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对疼痛、脱水、失禁、生活状况改变、移动障碍、知识缺乏、焦虑、皮肤完整性受损等问题的处理。我国的护理实践活动具有丰富的经验,开展“实证为基础的护理”,对这些宝贵经验进行科学的整理、系统的应用,对提高护理学术水平、临床护理质量、护理实践的科学性、护理服务的有效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循证护理使护理管理发生变革。21世纪的医院,无论从组织、经营、服务方法和范围均将发生重大变革,传统的临床护理管理,仅凭经验去应对,远远不能满足服务对象和时代要求,循证护理注重以“实证为依据”的科学管理,管理者必须接受循证护理继续管理教育,系统进行循证护理管理理论、信息、方法、科研、教育等学科的学习,用循证护理管理理论指导临床护理管理实践[2]。英国利物浦大学的Caine和Kenrick护理管理者促进循证护理的角色研究中,通过对临床护理管理者在预算分配、目标和政策制订等方面的调查表明,临床护理管理者如果试图用职位和组织权威来促进循证护理的实践必将面临着失败。

5·循证护理使现代护理教育面临新挑战。

(1)护理教育理念的挑战。循证护理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护理教育模式,它的兴起促使护理教育者本身需要反思。首先,在护理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的知识里,有多少是有确切的基础研究和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或系统分析的结论?其次,临床护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循证的临床思维方法,主动研究性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将传授护理实践中的临床经验与循证护理和临床证据结合起来,培养护生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循证护理观;第三,学校护理教师应积极主动接受循证护理教育,尽快掌握本专业领域中最新的科学论证,传授给护生,要求护理教师首先应树立循证护理教育理念,有责任在护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临床护理问题从循证护理中来,回循证护理找答案”的科学思维态度与方法,这样才有助于护生良好思维方式的建立,在教与学的决策中,应使学生转变观念,运用批判性的思维对现存的实践模式寻求实证,积极思考,勇于探讨,在将来的护理实践中不断改进护理质量。

(2)护理教育实践的挑战。循证护理要求临床护理工作者运用循证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对护理对象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护理。护理对象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其文化、教育、经历、宗教、语言及生活等方面的特殊性,护理人员面对不同国家、不同医院管理方式和服务理念,人际交往惯例的差异,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在思维和行动上实现一元到多元的转换[3]。现代护理教育者理应在这种日趋多元化,日趋全球化的格局下,搭建多元化护理教育平台,对护生进行多元化护理(transculturainursing,TCN)理论教育,形成多元化护理教学与实践体系[4]。培养学生多元文化价值观、态度和行为,从护理角度出发,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们的历史背景、生活方式、习俗禁忌、、饮食习惯、健康观念、医疗卫生保健制度及常用护理手段[5]予以循证护理科学证据,实施多元化护理,使循证护理与多元化护理在护理实践中得以应用,摆脱旧的护理观念,成为人类健康维护、教育、组织和实践方面的专家,从而有利于促进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循证护理篇5

Abstract: Evidence-based nursing education model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teaching, changes the nursing students from passive acceptance into active designers and participants, stimulates learning motiva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and is helpful to develop evidence-based think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of nursing students.

关键词: 循证护理;护理教学;应用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nursing;nursing education;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255-01

0 引言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20世纪90年代随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建立的[1],它是循证医学的重要分支,意为“遵循证据的护理学”,可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的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原理,将三者完美的结合,制定护理措施,其核心是以最佳证据为基础开展护理工作[2]。近些年,医学教学模式在理论上始终强调要重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因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限制,以经验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仍贯穿于护理教学中[3]。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们在学习中逐步建立起以实证为基础的循证护理思维模式,能够了解并掌握有关循证护理的技能,我院将循证护理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 教学对象

选择我院2009级涉外大专护理班,78人,年龄18-21岁,学生均已学完医学基础课程、计算机及文献检索。

2 教学方法

2.1 学习循证知识,培养循证意识 在护理带教中,首先向护生介绍循证医学、EBN的概念、方法,使护生明确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不仅需要运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为患者服务,同时还可以根据文献报道、杂志、互联网或向专家咨询等其他途径获取证据,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个体化服务[4]。

2.2 循证护理的实施 在《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中选择部分内容进行循证护理教学和实践,如危重病人的护理。①提出循证问题。根据病例,详细描述危重病人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护生能够合理地利用医疗护理资源,结合临床医学知识掌握病例中患者现有的或潜在的不健康信息,确定护理问题。在此过程中,针对本章的教学实习要求,对危重病人病情急、变化快、护理难度大、工作任务繁重等提出循证问题。②寻找循证支持,获取最佳证据。在确定护理问题后。指导护生证据的获得可以通过国内外医学文献报道、PubMed、CNKI知识网络服务台数据库等途径。带教老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识、经验水平提供给护生相应的证据。③循证观察。带教老师要和护生一起分析、评价收集到的每一项证据,并因病例中的不同对象分类和探讨,以获得最佳的、可信的、实用的、真正可以服务于患者的证据。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灌输给护生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的理念。④应用最佳证据,提供最佳护理。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指导护生根据病例中描述的患者的情况将最好最新的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确保护理工作科学、高质量地完成。也让护生们了解应用最佳证据的过程同时就是EBN实践的过程。

3 评价方法

3.1 学生的期末理论和技能操作成绩。

3.2 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采用笔者自制问卷对护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获取信息的相关技能、自学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循证意识等。

4 结论

4.1 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将循证护理教学模式应用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有更加全面、更加清晰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为了解决问题,不断地查找资料、广泛阅读,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也得到了巩固,记忆更长久。EBN教学模式使学生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4.2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EBN的新观念要求护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现有的实践模式进行重新评估,寻求证据,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最新信息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善于运用最佳证据来解决实际问题,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可以不断改进、不断提高。EBN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具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学会了用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增强了创新能力。另外还有利于提高护生护理研究的能力。应用循证护理护生必须具备医学及护理的基础知识,评价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及一定程度医学统计学、计算机、网络等知识,所以能全面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

4.3 利于培养新型护理人才 现代护理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符合医疗所需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具有较强分析与处理问题能力及具有较新护理观念的新型人才[5]。循证护理教学模式过程中始终贯穿这一培养目标,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医学与护理学的迅猛发展,医护人员要能利用网络资源检索生物医学文献,并用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这是高等护理专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护理教育中通过实施EBN教学模式,拓展了护生们的学习思路,训练了护生的分析与处理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数据检索及评价文献能力。对于培养护生的临床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家良,刘鸣.21世纪的临床医学:循证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胡雁,扬英华.关于“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45.

[3]王斌全,李洁.循证护理的发展.护理研究,2007,21(5):1221.

循证护理篇6

关键词:循证护理;中医护理学;临床实践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指护士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结合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意愿,三者结合,制订出适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1]。其为先进的护理理念,现就循证护理理念对中医护理实践的发展作用与同行进行探讨。()

1.循证护理促进中医整体护理发展,加快中医护理实践走向科学化、专业化道路

循证护理以真实、可靠的科学证据为基础,而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并与自然、社会有密切关系。中医护理人员必须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在护理工作中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到的资料全面进行分析评估、不仅要考虑病症进行对症处理,而且要考虑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及经络的病理变化,全面分析评估施行护理。例:口腔溃疡,中医认为主要为心火亢盛,心火亢盛会移热于小肠而出现小肠实热症状,表现为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心胸烦闷等症状。在口腔局部采用银花甘草液漱口或涂西瓜霜进行对症处理的同时,要注意饮食及情志方面的全面调理,中医的整体护理实践也是遵循这一原则。

另外,中医护理的另一重要特色是实施辨证施护。“辨证施护”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疾病的具体证候,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的方法。具体体现为“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例如:胃脘痛一病,为脾胃虚寒型。治疗当温中健脾,宜服黄芪建中汤或理中丸类。护理中要注意腹部保暖,可局部热敷,饮食宜温热熟软,易于消化,并应少量多餐;若临床辨证为肝气犯胃型,治疗当以疏肝理气为主,可用柴胡疏肝散或舒肝丸等。护理重在调节人的情志,要开导病人,避免郁怒,使其肝气条达。上述同是胃脘痛,因其“证”不同,故护理方法也不同,表现出同病异护的特点。与此相反,有时不同的疾病,如小儿麻疹和丹痧,这两个不同的时行疾病,在病程后期,都会出现邪去津伤之证,护理时表现出异病同护的特点[2]。由此可见,辨证施护体现了中医护理的科学方法并与循证护理指导思想相统一。

中医护理自身特色和优势已普遍得到国内外护理同仁的肯定和认同。将祖国传统医学的护理理论及经验进行科学、系统的整理、开发应用,并付诸实践检验,是中医护理事业得以向前发展的源泉。循证护理的开展,为其不断自我完善理论体系与技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临床实践验证,不断发现旧理论、旧经验、旧技术与现代护理科学的矛盾,用新的实践替代原有的实践,并吸收当代最新的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不断发扬创新,从而加快中医护理工作走向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2.循证护理利于中医护理实践模式的转变

当前,中医护理工作仍主要以经验型护理为主,表现为:在应用护理程序时,尽管依照护理程序步骤展开工作,但仍无法跳出被动性接受工作的方法;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时,习惯于以经验替代科学的决策,评判性分析思维能力较差;制定护理计划过于简单机械化,习惯于照搬现有的护理诊断与措施,逐条组成单一的护理方案,缺乏个性化及针对性。在中医护理工作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辨证施护的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在分析判断疾病的本质时存在辨证依据不足的现象或辨证施护准确但收效甚微等等。如何克服这单一护理工作方法所存在的不足,是有待我们研究改进的问题。

而循证护理强调实证指导实践,以制定护理决策,对转变现行中医护理工作方法具有积极的影响。循证护理一是重视准确运用科学的证据去管理临床实践活动,不仅凭经验及直觉决定护理行为。护士主动了解病人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针对临床实际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辨证,并自觉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寻求科学有效的护理手段,准确施护,做到护理工作有据可依,具备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二是重视调动护士学习新知识及技能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学会善于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不断进行自身知识及技能的更新,提高发现、解决及处理病人实际存在健康问题的能力,开阔思路,以临床实际护理效果为出发点,不断总结经验及科学论证,寻求既满足人的健康需求又有中医特色的工作方法,推动护理工作向前发展及模式转变。

3.循证护理利于中医护理科研工作满足临床需要

循证护理的开展关键在于护理人员能够应用现有的最好的护理实证来制定出改善病人的状况以及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多层面的健康需求。根据1992年AHCPR对临床实证的分类,护理实证分为以下4类:一类实证:通过系统文献回顾或研究趋势分析,获得的多项随机控制实验性科研结果;二类实证:通过至少一项随机控制的实验性科研获得的实证;三类实证:通过类实验性科研获得的实证;四类实证:通过定性研究或描述性研究获得的实证,或来源于护理专家的临床经验,或专家组的报告[3]。中医护理工作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且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黄帝内经》就记载了大量的养身保健及防病治病的理论、技术和经验,至今在临床上仍为护士解决实际护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例如脾阳不振证型脘腹痛病情轻者,用花椒20g,吴茱萸15g,研末水调敷脐,12h换药1次;便秘者(急下)用大黄粉6g水调敷脐[4],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病人的症状,且方法简单,疗效独特,安全无副作用,应用范围值得我们临床加以研究,整理并提高。

随着EBN的引用,越来越多的护理理论与护理技术操作期待研究证据。要找出解决它们的新方法,就必须以可信赖的科研成果来解释和支持。因此,护理科研应从护理应用学科的角度出发,以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突破口,在继承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广泛开展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实验研究,着重从护理理论的科学依据及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安全性、舒适性入手,选择最适合于临床研究的课题并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文献数据库中公开的研究路径进行设计,融合循证护理理念,加快对祖国传统护理的学术思想与技术专长的挖掘及研究成果的转化,使中医护理工作在适应医疗技术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人民健康需求[5]。

参考文献

[1] 冯先琼,成翼娟,李继平,等.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1-3

[2] 张宝忠.中医护理学基础[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3

[3] 李小寒.循证护理资源的获取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3,1:65

循证护理篇7

【关键词】 普通外科护理;循证护理;效果分析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0.167

循证护理是根据临床护理人员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及专业的知识技能, 为护理人员决策出合理的护理方案, 采取适当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性意见, 从而达到为患者提供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目的, 其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 分别是问题的提出、寻找实验证据以及在护理中实施干预措施[1]。循证护理应用于临床能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本文主要通过实验研究循证护理在普通外科术后护理过程中的实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12月普通外科病房实施手术的患者50例, 年龄最大82岁, 最小28岁, 平均年龄52.3岁, 男38例, 女12例。患病的情况大致可分为:胃癌16例, 直肠癌12例, 急性胰腺炎2例, 结肠癌12例, 胆道结石8例。实验过程中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 每组2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情况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实验组则选择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再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 2. 1 提出循证问题 结合临床上普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 如患者术后饮食情况、术后并发症、伤口疼痛、健康教育及患者心理状态等, 提出实验中需要循证的问题。

1. 2. 2 寻找循证实证 依据所提出的术后并发症、伤口疼痛及术后饮食等问题, 查阅有关的文献和资料, 结合文献资料对所需要循证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比, 依据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有效的术后护理方案[2]。

1. 2. 3 实施护理循证 按照所制定的循证护理方案的实施步骤对患者进行护理, 从而达到缓解患者恐惧焦虑心理、减少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等目的。

1. 2. 3. 1 合理饮食护理 一般患者手术后, 胃肠消化功能较弱, 因此应根据医嘱给予合理的饮食护理, 禁食结束后根据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清淡易消化流质、半流质饮食等。

1. 2. 3. 2 适当的心理辅导 术前患者会对即将实施的手术产生恐惧和焦虑的情绪, 术后又会因为疼痛而情绪焦躁。所以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方案实施过程中应尝试与患者多进行交流, 耐心引导安慰, 以缓解患者不良的情绪。

1. 2. 3. 3 正确的药物治疗 对于无痛及微痛患者可以不给予或遵医嘱给予适当止痛药物, 对于其他不同程度疼痛的患者, 遵照医嘱及疼痛程度合理给予患者疼痛药物治疗, 以缓解疼痛给患者带去的痛苦与不良情绪。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对比组4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 实验组则未出现术后并发症,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此次实验研究中, 实验组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对比组则是采用普通常规的护理方式。在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后, 实验组在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比组;并且在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方面,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也同样高于对比组(P

综上所述, 循证护理模式在普通外科护理中的应用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在促进患者疾病康复等方面有一定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学华. 循证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31):138-139.

[2] 吴娟, 张黎敏.循证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讨.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4(6):287.

循证护理篇8

【关键词】

循征护理;儿科;心理护理

1 评估病情,提出问题

根据疾病、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家庭状况及社会状况的不同,对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的需要进行评估,循证得知:

1.1 患儿存在的心理问题:

1.1.1 焦虑、恐惧 3月~7岁患儿主要表现为分离性焦虑,7岁以后担心失去新掌握的知识,忧虑会变成残疾或死亡,疑虑会受到惩罚[1]。恐惧生疏环境,怕医生,怕治疗。

1.1.2 防卫性应对 以3~6岁患儿多见,此期患儿住院后存在的问题:分离性焦虑、惧怕陌生环境、惧怕身体完整性受到损坏。学龄前儿童开始应用防卫机制以应对住院这一危机,他患儿哭闹时,他们极力反抗,要求回家,拒绝治疗等。

1.1.3 不合作 以1~3岁患儿多见,表现明显任性、违拗性,对新环境及治疗产生畏惧心理感到受到束缚,表现出羞怯、疑虑产生不合作反抗情绪。

1.1.4 婴儿行为改变 表现为分离性焦虑如:哭叫、寻母、避开和拒绝生人,住院时间长还可表现为抑郁、呆板、不活泼、表情淡漠。

1.1.5 睡眠形态改变 各年龄段均有,主要是睡眠时间及质量的改变,患儿表现为睡眠不实,哭闹,睡眠时间明显缩短等。

1.1.6 知识缺乏 主要是7岁以上的患儿,忧虑会变成残疾或死亡,疑虑会受到惩罚而隐瞒与否认疾病[2]。

1.2 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

1.2.1 紧张、焦虑和抑郁 表现为反复询问病情,为了得到肯定答案反复追问医护人员,希望转到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所管的床位,希望医生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肯定性的推测,不安心治疗而要求提前出院等。

1.2.2 恐惧及缺乏安全感 家长对疾病的预后产生恐惧感,表现为对其他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敏感;由于心疼患儿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的检查产生恐惧,表现为拒绝患儿接受某些检查和治疗或者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家长表现出不敢看、躲开。

1.2.3 怀疑和敌对 对疾病的不了解、患儿病情恢复较慢常引起患儿家长对治疗方案和医护水平的怀疑,甚至出现敌对情绪,表现为拒绝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擅自使用自已的方法,找相关医疗书籍同诊断和治疗进行对比。

1.2.4 容忍 对患儿不正确行为的容忍和支持是许多家长共同的表现。他们认为孩子的生病是自己照顾不周造成的,对孩子有歉疚感,于是对孩子病中的不合理要求尽量满足,甚至许多错误的行为如打骂医护人员也不加管教。

1.2.5 同病相怜感 表现为相同疾病的患儿家长非常容易沟通,有同病相怜感,尤其是长期住院患儿的家长;而新入院的患儿家长有时对长期住院患儿家长的经验的信任程度更甚于医生。

2 循症支持

根据以上问题,收集有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了具体评价,确定了结论。

3 具体实施护理措施

3.1.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增加安全感,使患儿充分表达其情绪反应。

3.1.2 减轻分离焦虑 鼓励父母陪伴及照顾患儿,护士尽量固定、连续护理。允许患儿留下心爱的玩具及物品,协助患儿保持与家庭以外的接触:电话、书信保持联系。

3.1.3 提供适当的感观刺激 较小的患儿可摸触,拥抱等,较大患儿可鼓励其布置床旁周围环境,贴上自己的图案,吊折纸及问候卡。

3.1.4 减少控制感的丧失 尽量取得合作,减少身体上的约束。在日常活动方面提供可选择活动内容,执行治疗时给予患儿部分选择权。

3.1.5 减轻疼痛反应及不适 侵入性治疗前,应有一定的解释减轻恐惧,治疗中给予患儿适当的机会参与并注意转移注意力。

3.2.1 对家长紧张、焦虑和抑郁心理的护理

患儿入院后护士可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房设施,住院期间所要遵循的各种制度,并对主管医护人员进行介绍,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通过对家长进行知识宣教、介绍病因、病情、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诊治及护理措施等,使家长对疾病有所了解,同时护士还应加强巡视,及时解决患儿及家长出现的各种问题。

3.2.2 家长恐惧心理的护理

对疾病的预后应以合适的方式向家长进行说明,对预后好的疾病,采用鼓励性语言,使家长能够有充分的信心;预后差的疾病应用婉转的语言告知家长,给予心理疏导,使家长正确面对疾病。因检查和治疗引起的恐怖,应主动介绍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切忌说一些让家长不信任的话,如穿刺时说“试试看”,并提高护士护理操作技术水平。

3.2.3 对家长怀疑与敌对心理的护理

对治疗方案的差异引起的怀疑,可以向家长解释个体存在差异,治疗因人而异。医护人员也应通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护理技术,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来博得家长的信任。

3.2.4 对家长容忍心理的护理

要向家长指出对孩子的溺爱行为是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指出孩子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希望家长在护士对患儿进行教育时,不要一味袒护。

3.2.5 对家长同病相怜心理的护理

可以利用家长的这一心理,向大家推荐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而使疾病恢复良好的病例,由这些家长亲自指出配合护理的重要性和有利之处,可以使家长能够主动配合护理。但要避免家长间乱传所谓的“偏方”,一旦发现,要及时制止,并向家长指出这样做的错误和严重后果。[3]

4 讨论

在儿科心理护理中注意以下沟通技巧:①主动介绍;鼓励患儿自我介绍或提出问题;②耐心倾听和交谈;③诚信;告之事实,提供必要的支持;④保护隐私;⑤尊重情绪和情感变化;小儿情绪变化快,容许小儿受伤时哭泣;⑥循序渐进;⑦体态动作平等尊重;谈话时保持同一水平,保持目光接触。

作为一名儿科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儿科护理知识和精湛的儿科护理操作技术,还必须了解和掌握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特点,洞察患儿及其家长心理变化,形的、有针对性的、全方位地护理意识。

参 考 文 献

[1] 周思.循症护理与临床应用.现代护理,2005,10(6):569-570.

循证护理篇9

循证护理模式是现阶段普遍推广的新的护理模式,其根据科学的依据将临床工作中的理论研究、临床工作经验和患者的意愿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为临床的护理服务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循证护理在满足患者的治疗意愿的同时为患者提供安全健康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有效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1-2]。为了进一步验证循证护理的临床价值,我院对50例肺栓塞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研究结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50例肺栓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入组的患者均临床诊断明确。入组患者中包括男女患者比例为1:1;患者年龄45-70岁,平均(52.5±7.8)岁;患病时间(2-14)天,平均时间(7.2±2.3)天。两组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比例、患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等基本情况上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执行医生医嘱,按时监测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并做好术前准备等。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具体为:(1)科室护理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组成循证护理小队,入组的队员要定期接受循证护理知识的学习,日常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循证护理文献检索,并将临床工作经验及查阅文献资料进行组织,分析和循证肺栓塞术后常见并发症诱发的可疑因素,针对这些可疑因素在组织学习时要相互讨论并总结,争取能够寻找出有效的护理措施,并且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2)主管护师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房的主要情况及管理制度,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及药物过敏史,通过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素质,减少患者术前的恐慌。(3)术前积极为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向患者讲明相关注意事项,安排好患者饮食。向患者简单讲解如何手术及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减轻患者的恐惧,可根据患者的恐惧程度进行心理护理。(4)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及时提醒主治医师为患者更换刀口敷料。为患者制定正确的饮食方案和活动方案。(5)患者出院时帮助患者办理手续,为患者讲解日常应注意的问题。

1.3评价方法

护理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具体内容包括护士宣传教育、服务态度、科室环境、护理操作及治疗结果等方面。每项内容满分为100分,最不满意记为0分。对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中心静脉置管不良事件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将获得的资料分析整理,运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当P

2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占优势,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循证护理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护理模式,其通过在临床实践工作的应用,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放在首位,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最大程度上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不足,尽可能的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3]。

循证护理篇10

【关键词】 循证护理 脑梗塞护理 临床实践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73-01

当护理人员在对护理过进行计划的过程中,慎重地、合理地将临床经验、病人需求与科研结论结合起来,把获取的证据作为依据进行临床护理决策,这就是循证护理,也叫实证护。它的主要目的是告诉人们现代的护理实践需要可靠的科学依据,在仅凭临床经验或者滞后的、不完善的理论来处理护理实践中的问题已经成为历史,在制定任何护理决策时都要遵循和应用科学合理的证据,以利于取得预期的护理效果。笔者选取了2013 年1~12 月经CT 诊断明确患有脑梗塞并入院治疗的病人5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病人23 例,男性病人27 例,年龄在40~75 岁之间不等,均在发病24小时内入院,住院时间为8~60天。

1 对象

研究对象为在2013 年1~12 月期间,经CT 诊断明确患有脑梗塞并入院治疗的病人50 例。其中,女23 例,男27 例,年龄在40~75 岁之间不等,均在发病24小时内入院,住院时间为8~60天。

2 步骤

2.1 随着当代护理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实践分析的精确度的不断提高,为解决临床实践中的护理问题提供了更加可靠而准确的依据。我们知道,在抢救患者时为了提高成功率,减少病残,溶栓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使脑梗塞患者发病至溶栓的时间缩到最短,确保病人安全的前提条件是做好溶栓的护理观察工作。帮助神经系统能够尽快建立新的联系的最佳方法是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在脑梗塞护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与医生做好配合进行CT 病例筛选,严格按照医嘱输入溶栓药物,降低颅内压以及早期康复训练等等。

2.2 为了找到来源于研究领域的实证,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应对文献进行系统的查询。通过对相关的文献数据库进行查询,对关于脑梗塞治疗的护理方面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查找,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外尚未找到一种确切的根治脑梗塞患者的方法。在目前各种治疗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溶栓治疗、光量子疗法以及血液稀释等,其中,对于急性脑梗塞来说,溶栓疗法可能是目前最有效、最可靠的治疗方法。关于静脉给药和动脉给药两种途径哪种途径效果更佳的问题尚未得到定论。有人认为动脉给药比静脉给药更有优势,也有研究表明两者没有明显差异。姜寿葆认为,在甘露醇降颅内压的应用中,临床上要求快速输入甘露醇,一般情况下250毫升的20%的甘露醇,要求在30分钟内输完,为此有效的渗透梯度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张宜等认为,若输入甘露醇时的速度较慢会减少自由基,不仅使血液粘度有明显的降低而且持续持久,而快速输入则降粘作用差且作用时间短。还有人认为,针灸有助于脑、肢体动脉弹性的改善,降低其紧张度,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从而促进脑肢体氧分压的提高,对脑病灶及其周围脑细胞和瘫痪肢体肌细胞的营养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加快组织的修复作用。另外有人认为,脑梗塞后中枢神经系统不仅在结构上有一定的重组能力,在功能上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适宜的条件下,神经元可以部分再生。通过对北京三所综合医院的180例脑梗塞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结果表明:进行早康复与进行晚康复的脑梗塞偏瘫患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2.3 通过对以上科研实证进行谨慎评审之后,将获得的有效、实用的实证与临床护理经验、专业知识、患者的需求以及我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对研究脑梗塞的治疗护理系列的文献的科研设计的严密性、结论的有效性、科研受到的限制等进行评审,将其中设计严密的科研成果推荐到实际应用中。将获得的有效、实用的实证与临床护理经验、专业知识、患者的需求以及我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推荐做法是:患者入院后医生应尽快为病人做CT 进行病例选择,争取在黄金时间内进行溶栓;将患者置于有空调的,温度、湿度适宜的重症病房中进行监护,避免患者由于外界原因出现烦躁情绪;为患者尽快建立静脉通道,治疗溶栓(30分钟滴完溶栓药物),与此同时要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在输入甘露醇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高血压病人要先慢滴后快滴;伴随早期针灸以及功能锻炼。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要以语言、坐、站、走等训练为重点训练。溶栓2小时后,要观察病人是否有不良反映,如头痛、呕吐、言语不清、血压升高、脉搏缓慢洪大、呼吸慢而深、肢体又出现活动障碍等情况,还要警惕脑出血的可能性。还要注意是否发生出血积压等现象,一旦发现出血,立即停止用药并控制出血。

2.4 将最可靠的、最有根据的实证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实施相应的护理计划,每天要按时进行评价。经过2天的治疗,能独立行走的溶栓患者有11 例,治疗时间为7天的有13 例,14天的有20例,30天的有5 例。其中有1例患者治疗时间达60 天,能坐起但不能行走。

3 结语

随着医学条件的不断提高,对医院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要具备循证护理素质,护理人员要进行继续深造、阅读大量的文献和资料去寻找证据,及时更新理论知识,做到讲证据、讲理论,及时纠正一直依赖临床经验而采用的非正确的临床措施,让患者更愿意接受采取的护理措施并提高措施的可实施性,不仅有助于医护人员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护理质量的提高,还有利于找到最佳治疗方法,减少病人的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怀玉珍.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临床实践[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2:266-267.

[2]陈玉兰,赵连菊,杨艳丽.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实践[J].齐鲁护理杂志,2005,05:440-441.

[3]莫永兰.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临床实践[J].医学文选,2003,03:404-405

[4]李爱群,区美琼,潘秀娟.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08,03:438-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