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十篇

时间:2023-04-03 05:09:14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篇1

关键词: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公司治理活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已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已成为企业生存、经营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对企业集团内部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与评价,帮助企业集团填补漏洞,完善经营管理,提升经济利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完善企业集团经营管理制度、促进企业集团健康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创维集团自2000年以来,其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运用有效的运作模式,为公司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查出集团公司员工违反公司章程等行为多达200余起,并将这些案例信息反馈给了集团法律部,最终移交国家司法机关处理10余人。在“世通”案件中,内部审计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加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及特点

国内外众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特点进行了分析。CynthiaHarrington(2004)指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能够运用系统化、规范化的科学方法帮助企业实现增值、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能够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公司治理过程进行评价并敦促其加以完善和改进,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实质是一种客观、独立的保证和咨询活动。Sherer,Michael和DavidKent(2006)从公司治理角度对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概括了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本质和特点,分析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受托管理责任的职能。并指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本质上就是企业管理层对企业进行管理、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及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具有证实、评价与指引三项职能。陈艳利、刘英明(2004)认为集团公司因具有多层次并存、多纽带联结、多元化经营等特点,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为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不仅是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之一。综上所述,多名学者一致认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具有重要性,并且由于集团公司具有由多个经营实体组成、多层次并存、多元化经营、地理分离等特点,导致其必然面对各个实体间的空间距离和多业经营等问题,同时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较一般企业方式更复杂、内容更繁杂、障碍更多。

二、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问题

对于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分析,各位学者各抒己见。耿云江(2006)认为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明确、内部审计方法落后、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内部审计尚未职业化等方面。吕欣航(2006)认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原则缺乏实质性的保障,查账式的内部审计还未完全向管理审计转型,传统的内部审计还未完全与现代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对于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所存在的问题,各位学者众说纷纭。郑海航、戚幸东(2003)指出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公司领导内部审计意识不强、审计机构不健全、独立性不强;内部审计人员少、职业素质不高;内部审计过分外部化、审计效果局限性大等。张玉(2005)认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审计目标单一、范围狭窄;审计的取证方式落后等。杨远(2009)认为目前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有:内部审计职能在实际操作中模糊不清;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明确,独立性受到限制;集团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置单一;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若干误区等。由此可以,学者们分别从内部审计模式、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及内部审计人员配置等方面对我国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现状进行分析。目前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制尚不完善,仍存在内部审计模式不合理、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素质不高等问题。

三、完善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

学术界提出很多完善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Laughlin,R.(2005)认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应以风险导向审计为主,通过审计评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各种风险,剔除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帮助实现企业目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从而为企业集团创造更多的价值。郑海航、戚幸东(2003)认为可以从转变内部审计目标定位、完善内部审计程序、逐步健全内部审计职业规范、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等方面来完善我国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吕欣航(2006)认为,改进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发展需要,推进审计内容从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化;从事后审计向事中及事前转移,防范风险;拓展内部审计范围,实现审计电算化;创新内部审计方法、手段;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等。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于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改进是针对我国集团公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也是多方面的。但是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是以国际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为主,并没有系统的针对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研究,难以有效地发挥对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实践的指导作用。综上所述,国内外的部分文献已经明确了集团公司及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基础理论问题;一些重点的权威文献分析了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尤其是郑海航、戚幸东(2003)、吕欣航(2006)和杨远(2009)的论文在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的治理对策方面阐述得较为详细,值得借鉴。但是,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实践和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至今尚未形成具有较强实践指导意义的完备的理论体系,内部审计理论发展严重滞后于实践。大多数国外学者的研究仅停留在国际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层面,并没有对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开展系统研究,难以有效地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实.企业内部审计论:基于管理学视觉的理论思考[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曹廷求.公司治理理论面临的三大挑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2).

[3]陈艳利,刘英明.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4(5).

[4]耿云江.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J].审计监督,2006(2).

[5]吕欣航.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财经界,2006(10).

[6]时现.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治理功能透视[J].审计研究,2003(4).

[7]汪国银,林钟高.公司治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2005(2).

[8]王光远,瞿曲.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受托责任视角的内部治理机制观[J].审计研究,2006(2).

[9]杨远.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

[10]郑海航,戚幸东.集团公司的产权结构与法人治理结构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5).

[11]朱荣恩.内部控制理论概述[J].中国审计,2001(8).

[12]CynthiaHarrington.InternalAuditNewRole[J].JournalofAccountancy,2004(9).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篇2

[关键词]内部审计;电力企业;集团公司;关键节点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我国的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指导性文件,对于企业良好开展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集团公司而言,由于规模较大、编制复杂、项目较多、资源投入较大等原因,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内部控制,发挥内部审计的关键作用十分必要。

1内部审计在集团公司内控中的具体形式

现阶段,在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中,根据实际情况与经营发展的需求,内部审计的具体形式是专项内部审计和辅助财务审计。两种具体形式在应用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程序、方法、专业内容等基本相同,甚至审计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统一性。但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内部审计,在选择审计形式时,还是要依据两种具体形式在目的、范围和评价方面的不同进行慎重选用。两种具体形式的审计目的不同:专项内部审计的目的,或者说侧重点是对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判断。而辅助财务审计的侧重点是对财务报表进行风险控制方面的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对内部审计计划进行针对性调整与实施。两种具体形式的审计范围不同:专项内部审计更注重宏观性,所以在范围上涵盖更多,主要是在整体上对内部控制的开展情况进行检验。而辅助财务审计则主要是针对于财务工作,审计内容主要是财务报表的相关项,涵盖范围小,内容单一,但专业性更为突出。两种具体形式的审计评价不同:专项内部审计的评价对于集团公司开展具体内部控制工作有直接性影响,其审计结果具有指导性意义,为此要求评价结果更加准确。而辅助财务审计的评价结果参考的作用更加突出,为此对于评价的准确性可适当降低。

2内部审计在集团公司内控中的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集团公司追求管理质量的提高,由此对于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将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作为加强对分子公司、层级岗位管理的有效方法已经成为大势。也正是由于重视程度的提高,对于内部审计在集团公司内控中发挥作用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对其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的总结也愈发精准,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即组织保障和制度支持。组织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保障,一方面是指管理层的支持,另一方面是指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匹配。首先,集团公司管理层必须对内部审计给予认可与支持,并站在集团公司的高点对整体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对具体方案进行决定拍板,对可能涉及的利益关系进行协调,以确保内部审计由上到下顺利进行。其次,内部审计工作的负责人员要在思想认识、专业素质上匹配需求,不仅要有职业道德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更要有专业素质保证知识的运用和对管理模式的深刻理解。可以说,组织保障是确保内部审计在集团公司内控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关键所在,只有组织保障到位,才能使整个内部审计发挥作用,顺利进行,才能使具体负责人员心无旁骛,客观公正,无心理负担。制度支持:内部审计的开展必须有制度的支持,只有这样内部审计才算名正言顺,才能成为内部控制中的关键一环。如果内部审计不具备制度的支持,那么就无法开展内部审计,使得内部审计成为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中的形式。而且即便开展了内部审计工作,也会因为缺乏制度的支持,无法对审计结果进行有效评价,更无法对出现的问题依据依规进行处理。

3内部审计在集团公司内控中的关键节点研究

基于集团公司发展实际,一切从战略目标出发:内部审计之所以在集团公司内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因为内部审计可以对集团公司实际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挖掘,可以扫清集团公司战略目标达成道路上存在的漏洞与阻碍。在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当中,主要是针对于财务活动,这样的工作出发点显然不具备全面性,对于集团公司发展的助力较小。只有将内部控制中的内部审计与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相结合,才能使得内部控制中的内部审计成为集团公司管理的有效工具,更加全面、系统地对包括财务活动在内的全部集团公司经营发展活动进行审查。重视对集团公司的风险评估,评价提高综合性:越来越多的集团公司开始重视对市场风险的控制与管理,以此确保集团公司健康平稳发展。针对于此,内部审计在进行的过程中,特别是出具审计结果时也应该加入对集团公司经营发展存在风险的评估内容,指出这些存在的风险对集团公司战略目标达成和财务活动的潜在影响,并在评价中结合市场环境、政策情况等给出综合性评价,为集团公司开展内部控制提供依据,使得内部控制所包含的取证、环境控制、沟通协调、监督等环节都能有效实施。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助力内部控制效果提升:内部审计的本质是一种监督,是对集团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对集团公司经营活动规范,对集团公司部门岗位职能发挥等方面的监督。通过内部审计,要对权利进行约束,并对责任进行理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内部控制有效进行,并在内部控制有效进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监督与约束机制,而建立健全监督与约束机制,又能够保障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内部控制的严肃性与震慑力,使得内部控制的效果提升。

4结语

以电力企业为代表的集团公司,通过加强做好内部控制,并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关键作用,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从而使得企业更好地适应新时期背景下的市场环境,实现集团公司健康稳定发展。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篇3

【关键词】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一、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概述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是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在对集团公司会计报表及重大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后发表不恰当的审计结论,对审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造成误导,并由此给集团公司造成损失或伤害的风险。内部审计风险具有如下特点:

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性。由于集团公司业务的复杂程度,以及审计人员经验和能力的局限,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能消灭,只能通过一定手段将其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内部审计风险的全面性。内部审计风险遍布集团公司各个业务板块、每项业务的各个环节,以及每个审计项目的各个流程节点中。

内部审计风险的持续性。内部审计风险不仅在审计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产生影响,在审计项目终结后仍然延续其影响。未被有效控制的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结果中,对之后的使用者造成影响。

内部审计风险的潜伏性。只有在审计结论对集团公司造成的不良影响成为现实,集团公司因此承担损失时,内部审计风险才会表现为实在性。

内部审计风险的可控性。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制度测试、分析性复核等程序,运用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采取风险导向审计,将内部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集团公司业务复杂、层级多,内部审计工作量和难度都很大,加强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工作,有助于合理分配审计资源,更好地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从而保证审计质量。现代信息社会日益复杂,通过审计人员对信息的审计和评价,还可以将信息风险转化为审计风险,再通过审计风险的防范工作,使集团公司管理层得到真实可靠的信息,有助于集团公司正确决策和提高效益。

二、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风险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风险从不同角度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根据其形成的原因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汇报层级较低引发的风险。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后所形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一种社会约束机制。很多集团公司(尤其是国有集团公司)对内部审计的定位不合理或不清晰,有的规定内部审计向财务副总汇报,有的规定内部审计向总经理汇报,有的虽然规定内部审计向董事长汇报,但董事长一年内只参加两次集团工作会,基本无暇管理集团包括内部审计等具体工作,实质上仍是向总经理汇报。这种角色定位与职能初衷的错乱影响了内审作用的正常发挥。

另一方面,在机构设置上内部审计部门常常与被监督部门处于平行关系,地位不高、独立性不强、权威性不足。审计工作的推动和审计结果的实现极易受到各种外来因素的干扰,无法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

2.审计程序引发的风险。我国很多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工作程序还不够成熟,往往只是从财务角度对经营指标进行分析,做的是一种结果层面的程序,缺乏从业务、内控方面对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所做的程序。这种情况下无法为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风险防范和决策信息,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增值的作用。同时出于人员经验和与公司契合度考虑,往往集团公司更倾向于从财务部门调动人员补充内审机构,大量财务专业出身的内部审计人员,习惯于从报表到账面,再到凭证,查找问题,提出的建议与业务实际脱钩,难以付诸实践,造成了审计问题整改率偏低。其缺点突出:一是在账、表、凭证上浪费大量时间,收获有限,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二是审计视角囿于财务资料,失去了通过对业务过程的管控、以增加价值并改进组织经营的机会。

3.内控制度引发的风险。进入21世纪,安然、世通等公司财务丑闻的曝光,使内部控制俨然成为管理者最先进的管理手段。2008 年6 月,国家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保监会、银监会等五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推向了高潮。业界的推崇和监管部门的要求,使我国的集团公司管理者十分热衷于搞内部控制建设,但现实情况是很多管理者未理解内部控制的精髓,追求大而全,忽视调研、沟通工作,注重纸面工作,把内部控制建设最终变成了制度手册的编写。由于制度编写过程中未充分与业务实际相结合,最后连管理者都觉得很多方面降低了效率,甚至带头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给内部控制造成严重的伤害,也给内部审计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4.人员引发的风险。大部分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是从集团内部产生的,常见的是从财务部门调动过来。在一些集团由于内审部门不受重视,甚至被视为是一个老员工养老、等待退休的地方,是一间“大象的坟场”;所以经常被塞入一些财务部门不要的、别的部门淘汰的、不得志的、准备退休的人员。财务部门转岗的内审人员缺乏企业业务知识和经验,相对较低的部审计专业理论。合格的审计人员的知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主要是计算机的软件和操作运用;二是经营管理和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三是法律方面的知识。;此外,作为内部审计人员,除了是某方面的专家外,还需要经过专门的审计技术培训,才能从事审计工作。不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很难做出让管理者满意的审计结果。

另外,在很多集团公司中内部审计机构地位较低,被认为不能创造效益,是一个成本中心。相应地审计人员的待遇和晋升较差,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造成内部审计工作连续性差,审计工作质量难以稳定和改善。

5.信息沟通引发的风险。一方面集团公司的层级性使得集团内会有很多层面的独立法人公司,每个层面的公司直接对下一层面进行管理,如集团总部去三级公司审计,会因为中间隔着二级公司,造成信息传递不流畅;另一方面审计双方因为位置不同,出发点不同,必然造成信息不对称。内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特点、经济环境、监管法规、行业情况等了解显然是不如被审计单位的,被审计单位经常是被动地应付审计的检查,审计人员问到什么就讲什么,甚至因为怕麻烦而回避一些情况,完全置身事外,不认为审计是改善自己工作的过程,把审计完全当成别人的事情。对审计结果也是被动地整改,造成一些问题进入犯了就改、改了再犯的恶性循环。

三、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1.优化内部审计治理结构。内部审计机构直属领导的层次越高,其独立性越强,发挥作用越大。由董事会领导,董事会直接向股东负责,这样会使内部审计具有较高的独立性、权威性,并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面临较少障碍,可以在监督与服务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对于集团公司,由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内部审计机构是目前最优的选择,具体实施中下属具有法人资格的子、孙公司审计委员会受上一层级审计委员会领导,非法人成员单位的审计工作直接由集团审计委员会领导,各审计委员会下设审计部具体开展审计工作,形成有层次的内部审计组织体系。

2.进行差异化的内部审计。在实际运作中,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应根据成员单位所属行业、所处地域、规模大小、贡献度、风险度、控制度的不同,同时结合成员单位在集团中肩负的战略使命,进行有差别的审计。对不同行业的成员单位要注意区分周期性风险、成长性风险、产业关联度风险、市场集中度风险、行业壁垒风险、宏观政策风险等,采取不同的审计策略;对处在不同区域的成员单位要注意当地政府的监管重点、市场风险、环境风险,采取针对的审计程序;根据成员单位的规模大小、对集团的贡献大小、风险度高低来分配审计资源;对控制度高的成员单位要深入业务经营管理审计,对控制度低的成员单位偏重投资管理型审计。

3.建设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审计人员职业发展通道。首先设立内审部门进入的标准(门槛),从源头上控制内审人员质量;其次,从德才兼备角度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全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审计业务的能力和态度;最后,结合内部审计人员有机会接触到集团各个层面管理和业务的先天优势,借鉴加拿大皇家银行经验,将内部审计部门建设成集团未来领导的“培训基地”,打破内审人员职业发展的“天花板”,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内部审计队伍。

4.改进内部审计技术方法。

从方式上,可以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内部审计人员走出去交流、培训。引进来外审,将现有知识储备难以胜任的新项目外包,借助“外脑”开发新项目,通过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审计项目小组,学习外部咨询机构先进的技术、方法,以及项目经验,迅速扩充知识储备,逐渐达到独立开展新项目的水平。

从内容上,应结合集团公司特点,探索与实践新的内部审计工作方式。对同一行业的不同成员单位,可以考虑抽调人员交叉审计;对专业程度高的成员单位的审计,可以考虑吸收被审计单位的内审人员和专业人士参加审计小组,进行协同审计;对信息化水平高的成员单位,可以更多地采取非现场审计;还可以在集团范围内构建审计网络系统,进行远程联网审计。另外还要充分利用审计软件。

5.加强与各相关方的联系,保持信息沟通。

加强内部信息沟通。集团公司各个职能部门在其职能领域通过业务条线的垂直化管控对集团内成员单位实施专业管理,这在某种程度上与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对成员单位的监控管理目标存在重合之处,如果能有效地与各职能部门沟通协调,互相利用工作成果、共享信息,甚至联合工作,取长补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与业务部门协调合作,可以补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短板,取得审计所需的专业知识、数据、信息,专业人士的顾问帮助,以及职能权力的配合。

加强对外信息沟通。与国资委、审计署、会计师事务所的协调、沟通,一方面可以更充分地理解审计提出的问题,促进集团公司的工作改善;另一方面可以透过审计提出问题反省内部审计工作,改善内部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与其他集团公司同行的交流学习,更是能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涛/龚璇.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运行机制再造.财会月刊,2013;6.

[2]龙罡.试论以风险为导向的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

[3]王金凤/冷斌.试论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的整合协同效应.中国内部审计,2007;2.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篇4

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文化应包括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文化、审计机构组织治理文化、审计制度管理文化以及审计知识管理文化等四个方面。(1)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文化指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自身的基本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包括内部审计人员的心理素质、精神状态、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等,其中诚信、客观、保密和胜任是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内部审计机构组织治理文化指包括治理层和管理层在内的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信息相关方对于内部审计的共同认识和合作等。(3)内部审计制度管理文化指集团公司内部形成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管理的审计文化氛围。(4)内部审计知识管理文化指审计知识与经验的共享、审计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等文化环境。

以上四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内部审计文化体系,该体系直接影响整个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管理的效果。没有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自身对职业道德的坚守,没有组织治理结构的合理与完善、管理层的重视和审计相关各方的配合与支持,内部审计很难保持独立性,审计工作则不能保证质量;如果在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中形成按章办事、规范操作的自觉习惯,内部审计则可以避免随意性和人情帐;如果在集团公司内部建立起很广泛而通畅的知识管理系统,则能形成共享审计知识和经验的良好氛围,内部审计成果就会得以更好运用,内部审计人员成长则更快。

二、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现状

根据实际调研情况及文献资料表明,我国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已造就了一批秉承诚信、客观、保密和胜任能力等核心价值观的内部审计人员,但集团公司管理层及内部审计人员对职业道德文化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都还尚显不足,核心价值观念尚未深入稳固。(2)内部审计工作得到更大程度重视,但管理层的内部审计理念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审计共识与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我国企业集团公司70%以上的企业管理者、职能部门和被审计单位认识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作用,感受到内部审计监督检查和咨询服务带来的好处,并已在集团内建立了联动审计的大监督机制,形成了尊重审计、自觉接受审计的和谐审计文化大环境。但同时也发现,依然还有部分企业集团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尤其是不少被审计单位还不乏不情愿审计、抵制审计、隐瞒审计的意识和现象。甚至还有些企业集团领导借机构改革、精简编制的机会,将原来己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合并到其他部门,或直接取消。(3)内部审计制度管理文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步,不少企业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各种内部审计管理规章制度,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体系。如国家电网、中石油、光大集团、中国联通、中国农业银行等集团公司,都根据相应法律法规,制定了适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内部审计管理的制度办法,并予以严格执行,形成了制度管理的良好文化氛围和习惯。但仍然也有一定比例的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科学规范化程度还不高,尽管可能制定了多达几百项的管理制度,但没能形成统一的分级分类管理的制度体系,规范性不够,操作性不强,执行力度差。(4)内部审计知识管理文化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建设,但内部审计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和审计成果转化利用的文化环境有待进一步塑造。根据课题调研统计,仍有22.90%的企业集团公司尚未建立审计知识库,47.33%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单位偶尔举办审计工作经验交流会,甚至有5.34%的受访者则承认其所在单位从没开展过经验交流或学习活动,严重影响到审计的效率及工作质量。

三、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文化建设方案

(一)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文化的建设方案 (1)合理规划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文化建设,深化内部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一方面做好职业道德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做好职业道德相关规范的制定,同时还要做好职业道德文化的宣传,以先进的职业道德理论和事迹为榜样引领内部审计文化建设。集团公司领导、首席审计执行官、审计部门负责人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协同推进,长期演化并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尤其是内部审计首席执行官和审计部门负责人应当成为内部审计职业道德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通过其率先垂范以及培训交流等形式,在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中间塑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客观公正、勇于坚持的职业操守,以良好的职业形象示人。(2)建立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考核管理机制。企业集团公司应采取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办法,对于职业道德坚持好的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应给予表彰,对于不好的应给予警示。这些措施可以通过人力资源部门的考核和审计人员的职业晋升予以体现。

(二)内部审计机构组织治理文化的建设方案 (1)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治理架构,塑造集团公司审计管理统一理念、统一行为方式的文化环境。集团公司应结合现代审计管理新趋势和新要求,及时调整和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治理架构,强调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强化总部审计管控,推行审计扁平化管理,整合集团公司审计资源,建立集团公司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有序联动的审计组织管理模式,以便于形成统一的内部审计工作目标,塑造统一的内部审计理念和行为方式。(2)提升最高管理层内部审计理念,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集团公司最高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重视是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功效的至关重要的保障。集团公司应通过外部监管、组织治理的力量和审计质量的宣传效应,使最高管理层树立内部审计价值增值,改善组织运营的观念,激发其对审计的内在需求。这样,集团公司管理层就会在内部审计的组织领导、组织机构、人员配制、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保障,对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给予充分支持和信任,对审计成果高度重视,落实审计整改效果,创造良好的审计工作环境。(3)创新审计工作机制,提高审计成效,深化审计协调和支持,创建和谐的“大审计”文化格局。内部审计不仅具有监督和评价的职能,还具有咨询服务的作用。首先,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当通过管理和绩效审计等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提出审计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咨询功能,促进其完善业务流程,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提升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其次,集团公司应积极探索创新审计工作机制,充分整合利用审计资源,探索内部审计与纪委、监察、财务以及监事会的协调联动机制,做到资源和信息共享,形成企业内部“大审计”格局,最大限度发挥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监督部门的作用。

(三)内部审计制度管理文化建设方案 (1)构建科学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体系。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应当明确分级分类管理的目标,建立一套科学统一的层级分明、性质明晰、范围清楚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2)严格执行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在科学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的指导下,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应严格执行各项审计业务,控制审计质量,保证审计效果。一方面对于被审计单位违法违纪事项严肃查处,落实跟踪审计;另一方面集团公司也应对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成效进行评估,对于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出现的违纪和失职行为也应予以惩戒。

(四)内部审计知识管理文化建设方案 (1)建设广泛而通畅的审计知识学习文化体系。集团公司总部审计部门应负责搭建集团公司内统一规范的内部审计知识管理平台,建设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库、审计案例库,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在线查询、审计经验在线交流等,可以随时查看审计结果公告、审计要情要报等审计知识和审计信息。集团公司还应组织进行内部审计领先实践或审计专题研讨交流学习以及由其他部门和人员参加的审计知识宣讲会等,在集团公司内开创共享审计经验、主动学习审计知识的文化氛围。(2)提高内部审计成果的转化和运用效果。内部审计成果最终表现为审计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建议书、审计决定、审计调查报告以及各种比较特殊的审计文书,是内部和外界接受审计信息的直接途径。集团公司管理层应充分重视审计成果的转化与运用,认真听取审计工作的汇报,重视审计反映的情况,经常审阅审计报告,对报告反映的有关问题做出重要批示,要求企业认真落实整改。内部审计部门也应通过跟踪审计,落实审计整改效果。

[本文系国家审计署重点科研课题“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管理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10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爱国:《中国审计文化的反思与重构》,《会计研究》2011年第3期。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篇5

l.监督职能。内部审计产生的根本动因是企业中存在的委托关系,内部审计人员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接受委托人委托,对受托人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企业集团是由独立的法人企业组成的联合体,不仅每个成员企业内部存在股东大会与董事会、董事会与总经理等委托关系,母子公司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委托关系。对于企业集团中这种多层次的委托关系,内部审计必须发挥其全面监督的职能。新颁布的《会计法》也强调要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且所指的内部会计监督已不同于原有的会计监督,而是更侧重于对会计实行监督的含义,从这层意义上讲,内部审计最能发挥对会计的监督作用。

2.控制职能。企业集团作为多个法人企业的联合体,要保证目标一致,运行协调,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健全的内部控制一般应具备以下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传递和监控。监控是内部控制的特殊构成要素,分为管理部门的监控和内部审计的监控。与管理部门的监控相比,内部审计在整个企业内部监控活动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是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效果进行监督与评价,并向管理当局反馈这些信息及其他有关信息,为间接或直接纠正内部控制的偏差、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提供依据。因此,内部审计又是内部控制的特殊构成要素,是对内部控制实施的再控制。

3.服务职能。内部审计人员熟悉管理当局各方面的方式程序和企业集团的整体状况,在进行评价与鉴证时,能迅速地找出缺陷,提出改进建议和具体措施。内部审计还可以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为管理当局的决策、计划、控制提供依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

二、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原则

1.独立性原则。独立性原则是企业集团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首要原则,是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集团中客观、公正地从事审计活动的先决条件。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外部审计人员执业所要求的独立性不同,它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与其审查的活动保持应有的独立,为审计人员完成委派的审计任务及取得预期的工作成果提供足够的保证。为确保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集团中内部审计机构不能受总经理的领导。

2.权威性原则。强调内部审计权威性的意义在于:①只有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才能合理地保证内部审计的公正、客观。②权威性和独立性的提高也为内部审计人员卓有成效地履行其职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提供了条件。③只有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才能保证企业集团各管理部门对内部审计人员所提供的审计报告中的问题和建议给予合理、正确的分析及判断,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另外,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与授权主体在企业集团中的组织地位密切相关。授权主体在集团中所处的层次越高,权威性也就越高。因此,集团中内部审计由监事会领导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权威性。

3.系统性原则。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仅要符合每个成员企业自身的需要,还要求符合整个企业集团协调管理的需要。因此,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从整体出发,对其进行系统地规划,充分发挥其整体效应。

4.经济性原则。内部审计要对企业集团中各层次的管理当局提供咨询,使其经营过程得到改善,减少资产的浪费,充分挖掘企业经营管理的潜力,帮助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但是,内部审计为企业集团创造的这部分价值增值只有在大于设立较复杂的内部审计机构所需付出的人力、物力等成本费用时,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设置才满足了经济性原则,才是可行的。

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机构的框架

1.第一层次,在集团公司的监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为:①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②代表监事会对集团董事会的有关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并为集团董事会作出相关决策服务;③制定集团内部审计的整体规划和政策;④指导各法人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设立与运作;⑤协调集团内部审计监督体系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关系;⑥建立集团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

审计委员会由一、两名监事和其他独立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人士构成。监事的加人保证了审计委员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专业人士则既包括懂业务的内部审计师,又包括具有管理、技术、营销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士。这样,才能真正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专业监督和评价,并针对问题提出专业性的意见。

2.第二层次,在各成员企业监事会下设立各自的审计委员会,受集团公司审计委员会的领导。

3.第三层次,在各企业的审计委员会下设立审计部。对各企业总经理和各部门经理之间的委托关系进行监督和控制。

针对中国企业集团的现状,以上内部审计网络框架还存在一些缺陷:一是目前企业集团监事会的任命不规范,大多数由政府机构或董事会指派,只有少数由股东大会选出;二是监事的身份不合理,出任监事的大多是公司内部的人员,他们在行政关系上是董事长或总经理的下属,处于被领导、被指挥的地位,不可能行使其职权。因此,在我国目前情况下。由监事会领导审计委员会并不能保证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洼,不能发挥其监督、控制、服务的职能。

四、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范围与内容

1.各成员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与内容。企业集团由独立的法人企业组成,各公司审计委员会负责本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其内部审计的范围和内容都大致相同:①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审。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评审,一方面可以确定其他审计项目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另一方面可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从而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出建议,指明方向。②对财务收支、经济效益、经济责任等传统项目的审计。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中心,对单位财务收支的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篇6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公司 内部审计

一、 我国财务公司发展现状  

我国财务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是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并进行集团化运作后,对集团金融业务进行集中整合并实行专业化管理、市场化服务的结果。在我国金融体系中,财务公司是一类特殊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一方面,财务公司伴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而出现,其发育于产业,又受制于产业,具有明显的“产业性”特征;另一方面,它是以货币资金为经营对象的金融机构,因此具有“金融性”特征;此外,它是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法人,具有“企业性”特征。兼具“三性”的财务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长足发展,表1列示了我国财务公司不同阶段的相关数据。

截至2011年底,我国财务公司共118家,相比1987年的8家,机构数量增长14倍;资产规模18,214.43亿元,较1987年的20.55亿元增长885倍:利润总额359.90亿元,较1987年的0.05亿元增长7197倍。目前我国财务公司涉及30多个行业,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基本建立了资金集中、筹资融资、投资管理、财务顾问等全方位综合性的业务体系,初步具备了集约化金融服务、集团化金融管理、产业链化金融支持的功能,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内部审计功能定位

内部审计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2004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最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以增加价值、改善组织运营为宗旨,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过程,协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定义重点说明了以下内容:首先,强调内部审计是确认服务与咨询服务的统一体,突出内部审计要积极主动,关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治理过程的关键问题;其次,明确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增加企业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突出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第三,拓宽内部审计范围,将其工作领域扩展到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治理过程;第四,赋予内部审计更加广泛的使命,即承担协助组织实现整体目标的责任。

三、财务公司内部审计的特性

(一)财务公司产融结合的运作机制凸显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一方面,由于财务公司在企业集团的特殊地位,如果运转不畅、头寸不足,则会直接危及整个集团的发展,因此财务公司内部审计是企业集团稳健运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其经营范围和服务对象仅限于集团成员单位,服务行业和对象的高度集中性将导致财务公司的经营风险。因此,切实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检查评价、顾问咨询职能有助于防范规避风险。

(二)财务公司金融机构的行业特性强化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财务公司对内是企业集团的“金融机构”,对外是集团面向社会的“金融窗口”。随着外部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和内部金融服务的逐渐深化,财务公司构建完整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三)财务公司的内生性决定了内部审计的不可或缺和替代

财务公司诞生于大企业集团内部,立足于服务集团发展,在满足行业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开展业务也需要遵从集团管理的各类规定和集团战略发展规划。财务公司“寓管理于服务”的特殊内部企业性质决定了其业务开展的重点不仅在于盈利,而更强调对集团主业的支持。内部审计可以利用自己熟悉企业集团发展历程和背景,发展需要和规划的优势,在开展合规审计同时,推动财务公司贯彻服务集团主业的理念落地。

四、财务公司主要业务的审计要点

目前我国财务公司依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基本都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初步建立了内部审计体系,为切实有效发挥在前台业务部门和中台风险合规部门之后的“第三道内部控制防线”的作用,财务公司内部审计需准确掌握经营业务的风险控制点,重点对公司业务的风险性、合规性、内部控制、真实性、效益性等方面进行检查评价。信贷、结算和投资是各类财务公司基本都具备的主流业务模式,其审计要点简述如下:

(一)信贷业务内部审计要点

为成员单位办理信贷业务是财务公司最主要的资产类业务。信贷

业务的主要风险是不能按时足额收回款项的信用风险,审计要点如下:

1、风险性:(1)是否根据财务公司整体战略定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导向、经济周期运行特点等因素,制订中长期信贷业务发展规划及风险管理目标、政策,是否符合审慎、稳健经营原则;(2)是否严格执行区域、行业、客户、产品等授信限额及准入退出标准,并在信贷业务全流程、各环节严格落实既定标准和政策;(3)各项信贷业务风险事项是否得到持续有效的识别和监控,并能通过相关信息管理系统、报告路线及时预警和处理;(4)对单个客户信贷业务风险现状进行分析评估,重点分析第一还款来源是否充足可靠、第二还款来源是否充分可实现;有无频繁利用展期、还旧借新等手段人为维持表面正常贷款形态、掩盖风险的情形。

2、合规性:(1)信贷政策与基本制度是否符合国家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的要求;各项信贷业务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实施细则的制订是否符合信贷业务基本规章制度和信贷政策要求;(2)各项信贷规章制度是否能够根据国家经济、金融方面政策法规的变化,业务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及时修订,以保持其适用性;(3)各项信贷业务的实际操作是否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司各类基本制度、信贷政策、操作规程及实施细则要求,有无重大违法违规的信贷经营行为。

3、内部控制:(1)是否按照风险管理战略与内部控制目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并能涵盖各项信贷业务的全过程和各风险点;各风险控制环节是否具备有效的控制手段、控制是否恰当合理;有无内部控制严重失效,频繁发生信贷业务案件及其他重大风险事件;(2)信贷业务经营管理部门、岗位设置及职能分工是否符合内部牵制、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职责、权限是否明确划分;(3)内部监督检查频率、内容及范围是否足够;检查发现问题是否有效整改。

4、真实性:( 1)各项表内外信贷业务是否得到真实、准确、完整的核算与报告,有无人为调节信贷业务经营指标、从事账外信贷业务经营等违规操作;(2)各项表内外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结果是否真实,有无人为调整或故意隐瞒风险损失的行为。

5、效益性:(1)是否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信贷管理绩效考核制度,是否严格按照业务数量、资产质量、业务办理的规范程度等进行绩效考核;(2)贷款综合收益率、风险调整后收益率、经济增加值等是否符合预定计划目标,与同业、基期相比是否有持续改善。

(二)结算业务内部审计要点

结算业务是财务公司现阶段的核心业务。结算业务的主要风险是资金集中结算的具体方式、各成员企业业务数据和会计核算数据不兼容、财务公司信息系统不完善、成员企业资金管理流程不尽相同等导致的操作风险,审计要点如下:

1、风险性:(1)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未按流程或逆流程支取银行存款和恶意透支银行存款;(2)是否存在收入不入账、虚列支出挪用银行存款的问题。

   2、合规性:(1)账户开立是否合规,是否存在未经授权多头开户和将经费账户出租、出借或转让给他人的问题;(2)业务是否真实、合规,有无未经批准或逆程序支取存款、套取现金、账户透支、挪用公款或私设“小金库”的问题;(3)账务核对是否及时、合规,是否存在长期未达账项和不符账务。

3、内部控制:(1)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合规,是否建立了相互监督制约的岗位责任制;(2)是否严格执行业务的授权、审批、检查监督等各项管理制度和重要空白凭证的购买、登记、保管、使用、收回等管理制度;(3)不相容职务是否实现了分离;(4)对内部监督发现的问题,责任人是否及时进行纠正,纠正情况如何。

4、真实性:是否存在内外账务不符和存款不入账等问题。

(三)投资业务内部审计要点

与商业银行相比,财务公司业务广泛且具有混业经营的特征,除了自身常规业务之外还可以进行有价证券投资及金融机构股权投资。但和其它专业机构投资者相比,无论从投资经验还是投资策略、投资理念,尚存在一定差距。投资业务主要存在两类风险:金融投资工具自身的风险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审计要点如下:

1、风险性:(1)对投资业务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是否有效覆盖投资决策、执行及管理的全过程;(2)投资部门的决策权利是否限制在合理范围内,是否与资金计划部门和会计核算部门合作并受其制约;(3)投资组合管理是否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是否选择不相关或负相关的资产组合,同时注意调节各种证券的持有量,尽量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2、合规性:(1)投资业务是否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2)投资业务立项是否符合程序,相关内容是否完整;(3)投资业务的交易活动是否符合操作程序,签署的业务协议或合同双方权利是否明确,并严格履行。

3、内部控制:(1)投资业务内控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实施细则是否完善;(2)投资业务组织管理架构的建立是否健全完善,部门岗位设置是否达到相互制衡的要求;(3)经营考核指标体系设定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利于经营效益和质量的提高,是否存在误导单纯规模扩张弄虚作假现象;(4)从业人员业务技能与专业素养是否符合岗位要求,是否建立持续的从业人员培训机制。

4、真实性:(1)投资业务收入是否及时准确核算,是否存在以收抵支、截留、挪用现象;(2)投资业务交易行为及经营数据统计是否真实、准确和完整;(3)投资业务的风险损失是否真实反映,对损失的计量确认是否准确,是否已纳入相关减值拨备核算。

5、效益性:(1)投资业务收益是否充分考虑经营成本与风险要素;(2)相关资源配置能否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实际运行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缺位。(3)对投资产品的经营效果是否及时评价,并采取措施积极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篇7

    l.监督职能。内部审计产生的根本动因是企业中存在的委托关系,内部审计人员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接受委托人委托,对受托人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企业集团是由独立的法人企业组成的联合体,不仅每个成员企业内部存在股东大会与董事会、董事会与总经理等委托关系,母子公司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委托关系。对于企业集团中这种多层次的委托关系,内部审计必须发挥其全面监督的职能。新颁布的《会计法》也强调要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且所指的内部会计监督已不同于原有的会计监督,而是更侧重于对会计实行监督的含义,从这层意义上讲,内部审计最能发挥对会计的监督作用。

    2.控制职能。企业集团作为多个法人企业的联合体,要保证目标一致,运行协调,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健全的内部控制一般应具备以下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传递和监控。监控是内部控制的特殊构成要素,分为管理部门的监控和内部审计的监控。与管理部门的监控相比,内部审计在整个企业内部监控活动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是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效果进行监督与评价,并向管理当局反馈这些信息及其他有关信息,为间接或直接纠正内部控制的偏差、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提供依据。因此,内部审计又是内部控制的特殊构成要素,是对内部控制实施的再控制。

    3.服务职能。内部审计人员熟悉管理当局各方面的方式程序和企业集团的整体状况,在进行评价与鉴证时,能迅速地找出缺陷,提出改进建议和具体措施。内部审计还可以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为管理当局的决策、计划、控制提供依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

    二、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原则

    1.独立性原则。独立性原则是企业集团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首要原则,是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集团中客观、公正地从事审计活动的先决条件。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外部审计人员执业所要求的独立性不同,它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与其审查的活动保持应有的独立,为审计人员完成委派的审计任务及取得预期的工作成果提供足够的保证。为确保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集团中内部审计机构不能受总经理的领导。

    2.权威性原则。强调内部审计权威性的意义在于:①只有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才能合理地保证内部审计的公正、客观。②权威性和独立性的提高也为内部审计人员卓有成效地履行其职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提供了条件。③只有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才能保证企业集团各管理部门对内部审计人员所提供的审计报告中的问题和建议给予合理、正确的分析及判断,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另外,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与授权主体在企业集团中的组织地位密切相关。授权主体在集团中所处的层次越高,权威性也就越高。因此,集团中内部审计由监事会领导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权威性。

    3.系统性原则。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仅要符合每个成员企业自身的需要,还要求符合整个企业集团协调管理的需要。因此,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从整体出发,对其进行系统地规划,充分发挥其整体效应。

    4.经济性原则。内部审计要对企业集团中各层次的管理当局提供咨询,使其经营过程得到改善,减少资产的浪费,充分挖掘企业经营管理的潜力,帮助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但是,内部审计为企业集团创造的这部分价值增值只有在大于设立较复杂的内部审计机构所需付出的人力、物力等成本费用时,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设置才满足了经济性原则,才是可行的。

    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机构的框架

    1.第一层次,在集团公司的监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为:①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②代表监事会对集团董事会的有关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并为集团董事会作出相关决策服务;③制定集团内部审计的整体规划和政策;④指导各法人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设立与运作;⑤协调集团内部审计监督体系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关系;⑥建立集团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

    审计委员会由一、两名监事和其他独立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人士构成。监事的加人保证了审计委员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专业人士则既包括懂业务的内部审计师,又包括具有管理、技术、营销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士。这样,才能真正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专业监督和评价,并针对问题提出专业性的意见。

    2.第二层次,在各成员企业监事会下设立各自的审计委员会,受集团公司审计委员会的领导。

    3.第三层次,在各企业的审计委员会下设立审计部。对各企业总经理和各部门经理之间的委托关系进行监督和控制。

    针对中国企业集团的现状,以上内部审计网络框架还存在一些缺陷:一是目前企业集团监事会的任命不规范,大多数由政府机构或董事会指派,只有少数由股东大会选出;二是监事的身份不合理,出任监事的大多是公司内部的人员,他们在行政关系上是董事长或总经理的下属,处于被领导、被指挥的地位,不可能行使其职权。因此,在我国目前情况下。由监事会领导审计委员会并不能保证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洼,不能发挥其监督、控制、服务的职能。

    四、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范围与内容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篇8

随着集团公司经营领域扩大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经济活动复杂化,其管理体制要求公司健全自我约束、自我监控机制,以适应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从而有效保护所有者权益,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完善管理、提高效益是经营企业的最终目标。而内部审计工作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改善组织的运营”,在公司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作用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中将内部审计定义为“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可见,内部审计的职能不仅是监督,更有服务与建设。主要发挥着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监控反馈作用

监督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对上市公司经营班子进行监督,向董事会汇报情况;二是对公司内部各管理部门和所属单位进行监督,向公司管理层汇报情况;三是对控股子公司进行监督,向董事会和母公司汇报情况。从监督范围讲,包括对全部经济活动及经营管理全过程的监督。

(二)咨询诊断作用

由于内部审计对机构的程序、风险及战略有全面的了解,其工作具有综合性强和接触面广的特点,这样,内部审计开展有关咨询活动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内部审计有能力和必要为被审计单位提供一些包括顾问、建议、协调、过程或流程设计和培训等服务,以为公司资产增值并改善机构的运营。

(三)风险警示作用

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应更多地参与面向未来的规划和决策,对企业经营风险时时关注。内部审计师应当承担起风险管理自我评估的协调人和总体策划者,为企业的发展扫除风险。内部审计的另一个重要职能就是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估和检查,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和漏洞,分析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偏差和失误,解剖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揭示潜在风险。

(四)参谋沟通作用

在我国目前的集团公司企业管理中,下属部门或公司往往报喜不报忧,夸大成绩、掩饰缺点。内部审计就是要揭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经济效益的真实情况及风险,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内部审计要对领导关心的重要问题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为公司领导宏观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内部审计接触面广的特点,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及时把有关部门和下属公司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反馈给公司领导,发挥上下之间信息沟通的作用。

(五)评价和鉴证作用

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对公司各管理层主要负责人和要害岗位人员的任期或离任经济责任进行评价,为内部考核和任用干部提供依据;二是通过对公司所属企业和部门的绩效进行考核审计,经营业绩进行评价,为考核公司效益和效率和业绩兑现提供依据;三是通过内部控制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为完善内部控制提供依据。

三、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

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要与国际接轨,重心应在不断完善制度的遵循性审计上,放在风险管理的建立与评价、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信息与沟通等方面。

(一)在公司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内部审计工作

1.内部审计在公司尚未建立风险管理时,应积极向管理层提出建立风险管理过程的相关建议,促进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

2.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咨询服务的方式,积极协助公司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内部审计人员在其中负责定期评价和保证工作。内部审计师可以促进、协助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但不负风险管理的责任。

3.内部审计通过将风险管理评价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以检查、评价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主要从两个方面评估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即评价风险管理主要目标的完成情况和管理方式的适当性。

4.内部审计应积极持续地支持并参与风险管理过程,对其进行管理和协调。首先,内部审计从评价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在生产、采购、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查找管理漏洞,识别并防范风险,做出相关评价。其次,内部审计可深入到企业管理的细微环节上查找问题,分析其合理性。再次,内部审计在部门风险管理中还起着协调作用。

内部审计人员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可协调各部门共同管理企业,以防范宏观决策带来的风险。

(二)在公司建立道德文化过程中的内部审计工作

公司治理是实现企业目标和价值的有效途径,其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道德文化建设。因此,集团公司应积极创立企业文化,构筑公司道德氛围,内部审计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建议。为保证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部门主要是通过以下工作对公司治理过程发挥建议作用:通过对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建议经营者合法经营;通过股权投资审计,建议管理层力求投资回报,在考虑企业短期利益的同时更要考虑企业的长期利益;通过财务收支与经营业绩审计,建议企业出具全面真实的财务报告,督促财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等等。

2.测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内部测评工作协助管理层建立一整套企业道德规范。如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科学性、有效性的测评,发现内控制度执行方面的漏洞与不足;通过企业风险测评,发现领导者在制定企业政策方面的疏漏;通过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测评,发现经营者遵纪守法、稳步经营方面的欠缺,提醒管理层为加强执行人员的责任心、提高领导者的领导水平、强化经营者合法经营的理念而建立相应的道德规范。

3.评价。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定期评价公司良好道德文化建设的效果,通过进行一系列的专项审计活动以及协助纪检部门进行案件取证工作和配合监察部门开展公司经营绩效方面的效能监察专项检查,评价并改进工作程序,为公司治理过程发挥作用。

(三)在公司信息与沟通过程中的内部审计工作

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来看,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决策子系统、决策支持子系统和监督控制子系统。内部审计作为监控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公司内部审计以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进程为契机,构筑内部控制创新的控制平台。保证内部控制有效运转的前提,是要求信息传导和反馈快捷准确,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企业资源,以便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和优化内部控制流程。在公司内部真正建立并有效运行信息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真实完整,反馈及时顺畅,防止、发现及纠正错弊,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四、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必然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监控与约束机制以保护所有者权益。内部审计在这一制度建立过程中,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充分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应负的责任,开拓内部审计新领域。作为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工作重点应围绕组织目标来确定。

第二,正确处理代表所有权监控与服务于管理部门的关系。内部审计机构必须明确:日常工作的开展是以财务审计及经济效益审计为基础的,要立足于服务,树立寓监督于服务中的思想。不能因为可以代表所有者进行监督而凌驾于各部门之上,以致遭到各部门的反对和工作上的不配合,最终影响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应当将自己融入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在工作中履行监督评价服务职能。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篇9

【关键词】集团型公司;内部审计;风险;降低策略

现在审计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对于公司的审计地位的提高,同时也增加审计人员的责任与工作压力,不但如此,集团型公司的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以及审计风险质量的提高对于集团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一.公司的内部审计风险表现形式

集团型的公司内部审计,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审计风险:

1.1重大的差异类或者是缺陷风险类

第一,集团型公司的内部控制的严重缺失。在最新颁布的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内部控制的组成包括企业董事会的成员和下级管理人员,目的是在合理的手段下保证公司的一系列的控制活动。因此,公司的内部控制手段内容不但设计企业战略发展规划、运行效率、信息和资产,还包括相应的法定内容等,这也是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规范制度,而不仅仅是公司管理人员的和操作层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信息传递的不流畅。大型集团型公司存在着多层面独立法人的企业,如果按照分级形式的投资管理方式,各个层面投资管理将会对整个集团管理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公司的某个管理层环节出错,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失控,就会给整个集团型公司带来重大风险点。集团型公司一个层面失去了所属的三个层面的内部审计工作,从而引起缺乏公司二级管理造成的信息传递的不流畅等现象。由于公司各级管理层设立的管理机制存在差异性,所以往往会出现在二层管理认可,但是没有得到一层管理的确认;除此之外,在三层的日常管理监督中,会出现一些经营上的问题,但是作为一层面的管理人员却不知缘由。正是由于这种不对称的信息传递,在内部审计上就很容易形成管理漏洞。如果仅仅是针对内部控制制度做符合性的测试来弥补漏洞,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会给公司的内部审计带来很大的安全风险。

1.2检查风险类别

第一,关于公司审计人员职业素质因素。审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内容包括执业能力和品行素质。有些审计人员由于自己把握权力,而出现腐败行为,丧失了审计人员执业的公正原则和独立原则。另外,审计人员的能力表现的审核就属于财会专业知识的考核,继而导致某些管理层会出现“重视财会统计,轻视管理”的现象。

第二,内部审计中的局限性手段。审计过程当中因当及时的发现可疑问题,如果在不能运用法律手段而进行工商部门调阅其工商注册措施时,同时也不前往银行调查账户的开立或者是资金的来往时,这就会导致集团型公司设立的分公司出现舞弊行为。

第三,由于过度的依赖社会审计而造成的成果性问题。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金融、房地产、国资以及工商部门的规定要求的相关企业,其进行的年度会计报表工作需要经过会计事务所的审计工作。这样的审计工作缓解了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量,但会引起社会审计与公司内部审计的空白区问题。

二.集团型内部审计风险的降低策略

我国开展的公司内部审计的相关工作的标准是《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其严格地规范了内部审计工作中涉及的各个工作环节中的程序以及规范要求,并且根据集团型公司的实际情况,采用“降低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2.1严格规范审计工作的程序

第一,进行审计计划的编制。公司开展的年度审计重要基础就是审计工作的计划,这是组织公司年度工作计划重要环节部分。集团型公司在进行年度计划的编制过程当中,应该向各个直属公司《内部审计项目征询表》,并且根据常规的内部审计与离任或者是间歇性的专项审计类别方式,按照重要性的顺序,提出并整理下属公司审计名单。集团型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根据上诉条件,进行集团的年度审计计划的制定工作。并且在年终,各个直属的公司依据需要,主要以书面的形式向集团公司提出其内部审计的申请,经过集团型公司总经理的审核批准后,再由审计部门实施审计工作。

第二,审计方案的制定。审计方案对于具体的公司内部的项目审计程序,以及其时间、范围等做出详细安排。审计工作针对性的有效执行,就要在审计方案的制定前期工作中,先向集团的纪委、投资管理、人力资源、企业发展与计划财务等部门,并且和相关的直属公司认真地填写《审计事前调查表》,针对在审计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公司的规模、从业性质、审计业务复杂程度等内容制定审计的实施方案,从实际点出发,减少因不对称的信息造成的审计风险。

第三,《审计通知书》的下达。《审计通知书》是实施审计工作之前对公司所进行的书面形式的通知单。要求是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下发,还要在直属的公司的分公司审计之前,将《审计通知书》直接发送给其直属公司,或者是直属公司进行通知,直属公司对于审计环节有参与权,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及时的发现审计问题。

第四,符合性测试的开展工作。为了有效地进行控制风险工作,现场的审计环节中,应该对被审计的公司单位内部风险控制进行专门化的符合性测试,并且依据被审计单位的差异性,例如“行业范围、规模等,编制不同性质的内部风险控制的测试点。

第五,加强审计证据准确性的关注力度。对于公司审计中的事物证据,应该通过合理的盘点实物后及时地获取;对于函证没有被公司审计人员做代劳的,审计人员就应该亲自核对信息。

第六,审计报告的规范。审计报告的要求不但是需要按照规定格式进行编写,还要解释内部审计中的重大的事例案件,根据集团型公司的主要业务特点,进行相关内容的揭示。

第七,征求意见的重视。通过审计结果和公司之间的沟通,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但是也会出现难以征询意见的情况。所以,在这种双方各执己见的情况下,审计部门应该请被审计的单位进行补充说明,随附在审计报告上。

2.2注重后续审计工作

第一,审计回访。报告的整改会使直属的公司针对被审计的单位有很大的责任感。要求被审计的单位对问题的认真性加强,落实审计整改工作。

第二,讲评审计。公司需要每年举行审计工作。审计部门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阐述,剖析案例。根据问题表现形式和危害程度分析,提出后期改进的意见。并最后撰写出相对的分析报告。

2.3审计手段的完善

审计软件的运用。审计软件是软件工程师与专业的审计人员依据经验进行编制的,本身具有审计技巧,通过财务数据分析,审计人员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发现审计的异常变动,确定下一步的审计重点。

结束语:

集团型公司的内部审计风险的降低策略特点有长期性与复杂性。为了有效的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公司应该转变内部审计的职能,推行增值型的内部审计并充分整合审计资源等,有效的降低内部审计风险,能促使集团型公司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莉.浅析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控制[J]. 现代经济信息.2012(11-23).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篇10

一、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的关系处理

内部会计监督从整体上看,这是一个组织为了能够更好地确保公司资产的安全性,并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制度,使得能够确保公司所有的经营活动都能够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的规章要求,不断提升其经济管理的水平和效率,防止其进行舞弊,严格控制文化影视集团公司的经济风险,并且,在单位内部一定要采用相应的经济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制度办法,从本质上看,这是一种内部控制制度,其中,就包括是财产清查和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使得会计事项相应人员的职责权限更加明确,进而能够对文化影视集团公司重大的经济事务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这种内部会计监督往往都是具有一定的自律性,这是当前我国会计监督体系所形成的基础。

内部审计是当前文化影视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的评估行为,其中,基本的审计内容就包括财务与财政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以及内部控制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一系列的管控经济风险的行为。

从两者上看,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都具备一定的监督职能,都是需要对文化影视集团内部进行监督和管理,是当前文化影视集团公司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更为广泛上的意义上看,内部审计和内部会计监督两者可以说是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是互为基础的,而且,内部审计对象就是与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以及效益型,其中,所监督的范围就是公司内部的财务会计活动,而且,内部审计的职能发挥的有效性在很多程度上都是取决于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内部会计监督的主要工作职能也是取决于内部审计的支持,所以,我们就必须要加强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应用,这是当前两者互为补充的两种监督方式,两者虽然说是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从目标上看这是一致的,都是严格按照国家财经的规范性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改善文化影视集团公司的经济活动,更好地实现文化影视集团公司的经济利润,从而可以不断提升文化影视集团公司的经济管理效率。

二、内部审计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现状分析

1.内部审计观念缺少,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不够

在我国很多的文化影视集团公司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企业都没有进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有的没有不定期地开展相应的专项审计工作,尤其是一些中高层的负责人以及个别的审计人员都没有对内部审计进行充分认识,很多的领导者都认为是内部审计主要模式就是账项基础审计,在审计项目就是查账和纠错,甚至有很多的文化影视集团公司认为进行所谓的内部审计,就是在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种行为,很多领导都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对于内部会计监督中的作用,对内部审计的控制以及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从而使得缺乏一定的积极性,让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

2.监督机制不成熟

在我国很多的文化影视集团公司的监督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这样就使得很多的工作无法进行开展,或者是让各个组织机构都形同虚设,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部审计规范的缺失,在文化影视集团公司是否制定了内部审计手册方面,没有按照文化影视集团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系列的手册,这样就在很多程度上会影响我国文化影视集团公司的健康发展。另外,在一些资金的投放安排以及财政审批等方面,都存在规范性缺失的情况,而且,文化影视公司内部存在着职权分布不清和职责分工不明的情况,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混乱的局面。而且,这些职权不清将会直接导致审计检查工作不明,这样很有可能会使得检查工作负荷程度不断增加,同时还会使得检查出来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从而在文化影视集团公司形成恶性循环的局面。

三、完善文化影视集团内部审计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应用分析

1.逐步强化内部会计监督,促使文化影视集团公司不断完善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

在内部会计监督方面,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好内部会计的监督作用,从而可以建立更加有效的内部会计监督体系,为此,我们就必须要健全文化影视集团公司的法人治理机制,这是内部审计得以发展和发挥作用的前提,建立一系列的会计系统控制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和运营分析制度等一些内部审计监督管理体系,之后,就必须要将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同时,还应该要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严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可以改变以往的内部审计模式,进而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文化影视集团在经营管理中的消耗,不断挖掘文化影视集团公司的潜力,实现其预期的目标。在另外一方面,还要对文化影视集团公司的经营全过程进行控制,切实通过微观审计,帮助文化影视集团公司建立各种内部审计制度,不断强化其内部的审计监督管理。

2.切实注重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规范,不断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

众所周知,内部审计是当前现代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重要组成力量,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独立性缺失这是造成当前内部审计执行监督失控的主要原因, 所以,我们就必须要在文化影视集团公司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能够将内部审计机构和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分离,在机构的设置上,可以独立于其他的各个管理职能部门,或者是可以独立地对文化影视集团内部事务进行监督和评价,在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在内部审计机构内配置专职的审计人员,可以采取不相离的职位分离制度,进而能够明确各个人员的分工,在整体上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进而能够有效地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在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经费上的独立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日常工作流程和开销申请上有一定的独立地位,内部审计只有在机构。人员以及经费等方面形成独立,才能真正地确保各项活动不受其人员和职能部门的干预,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客观公正,进而推动我国文化影视集团公司的会计工作的全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