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控制十篇

时间:2023-03-17 10:34:02

护理质量控制

护理质量控制篇1

护理质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是个永恒的话题,是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核心,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现代科学技木的飞速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类对健康概念的更新,使护理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大,也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患者满意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也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主要目标。如何使护理质量尽快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是医院管理者共同探讨的热点问题。作为一名护理管理者,必须由陈旧的经验式管理过渡到科学和法制的管理,从片面的人、才、物管理走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制定标准化的护理作业,从而实现护理质量的有效控制。以保证患者得到最满意的护理服务。为了做好护理质量标准化控制,强化环节控制,注重细节,严把护理质量关。

确定护理质量方针,增强质量控制意识

护理质量方针应根据本行业质量要求,与护理的价值观一致,反映出对服务对象的责任感、爱心和创造力。使护理人员认识一致,以指导护理人员的努力方向,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加强重点环节质量控制管理:护士长的质控意识、领导艺术、管理能力及管理水平是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护士长不仅是直接参与者,还是组织者、指导者,作为护士长既要有灵活的工作方法,又要讲究领导艺术,不要只注重单一的检查,忽略了护士本身的主观能动性,要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挖掘每个人的潜力,善于发挥每位护士的长处,带动全科工作,要协调好科内各个不同岗位的关系,从而提高医护质量[2]。

反复强化护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全员进行爱岗敬业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弘扬对患者高度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无私奉献精神,增强护理人员事业心和责任心。

建立护理质控体系

要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就要搞好质量控制,建立质控体系并界定其职责,这是推行质量控制必不可少的组织保障[3],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质控有序高校运行,为了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实行全员参与质量控制,强化质量内涵建设,把护理质量控制、落实到位。让质控呈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的局面,并使各项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形成一个质控循环系统。2002年开始护理部改变了以往的护理管理模式,重新制定了护理质量控制方法:①第1级:为护理质量活动小组。这1级是护理质量控制的基础,须由各病区护士长及全体护士认真的开展工作。②第2级:为院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由49位护士长组成,包括:重症护理管理、基础护理组、整体护理、输液管理、消毒隔离组、技木操作、理论培训、病区管理、门急诊管理、护理安全、四室管理、护理业务行政查房组、护理病案、护理教育、护理科研与发展、专科护士、继续教育等17个护理监控小组,并制定各质控监控组的职责界定,这1级是护理质控的中心,在医院的护理质量控制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③第3级:为护理部,这一层是护理质控的核心。

加强质量控制环节

为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位护理人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质量控制管理当中,使护理质量得到保证和落实。

各质控组在年初要制定各组的全年工作计划,要有每个季度的工作计划,在制定计划中各项指标要进行数据化处理,因为没有数据就没有质量。

护理部每季度组织质控监控组对各科室进行护理工作质量的定向检查,根据各项检查细则和评分标准,将检查结果形成书面材料下发各科室,使质量控制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

护理部经常跟随各质控组巡视病房,劝各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使护理质量控制工作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护理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护士不能有松懈思想,起到了自我约束的作用。

健全护士长夜查房制度:强化护士长夜查房时主要检查各岗位职责落实情况及各科室护理工作质量情况,做到白天护理工作质控与夜班护理质量控制相结合。使全院护理质量控制工作形成一个自查、自审、日查、夜查的质量控制网络。

做好质量控制反馈

各科室质控成员按照分工合作的原则每周检查1次,并在质控本上记录质控内容、存在用题、纠偏措施,如工作环节上发现不符合质量要求时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各质控组每季度对全院各护理单元进行1次全面的检查,检查结果用文字书面写出来,上报给护理部。护理部对各护理单元的成绩与终末质量分别给予评价,目的在于发扬成绩,纠正问题与偏差,做为第2次循环控制的借鉴。

利用护理质量分析全面掌握护理工作动态:护理部每个月对全院质控检查存在的问题,利用护士长例会及时反馈给科室,对存在的问题从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总结,找出不足,落实改进的措施,达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使护理质量控制工作保持良性运转[4]。

质量控制的效果

通过以上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避免和杜绝了护理缺陷及差错的发生,纠正了事故的隐患,确保护理安全,近年来护理差错、投诉数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健康宣教合格率、技术操作合格率等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促进了护理管理队伍建设和护士长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媛,蔡铜山,边巍,周莲茹.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护理质量[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2):84-85.

2 陈玉兰.浅谈如何加强护理质量管理[J].吉林医学,2011,32(l3):2683.

护理质量控制篇2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产科;质量控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初产妇120例(其中自然分娩88例,剖宫产32例)作为实验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初产妇120例(其中自然分娩82例,剖宫产38例)作为为对照组。两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为28岁,孕36~40周,无妊娠并发症,两组之间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仅仅采用常规的产科护理进行护理。具体步骤如下。1.2.1研究小组的确立:研究小组是由护士长和产科主要负责人组成,他们的任务主要是对临床路径研究对象进行筛选,制作合理科学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并正确地评估临床路径效果,对临床进行规范的指导,最后进行总结,使研究能够畅通无阻的进行。1.2.2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制定:参考《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手册》,研究小组根据本科特点、产妇护理特点、及其他们的实际具体情况绘制科学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横轴是用严格的时间表示,纵轴是用产妇护理流程表示,并将护理目标及护理评价标出。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较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产妇母乳喂养、母婴保健知识合格率、护理质量达标率较对照组高(P<0.01),(见表1、表2)。两组产妇护理质量满意率、健康教育知晓率、纯母乳喂养率、产褥感染发生率比较,详见表3。3讨论护理质量指的是护士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和医疗服务的效果、好坏程度。只有不断地提高护理管理,护理服务质量才能得到保障。护理管理的核心是病人对护理程度的满意,它是医院工作的最终目标,也是护理管理者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重要前提。临床护理路径作为高质高量的医疗护理服务模式已被大部分人所认同。研究表明,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医疗和护理资源的合理利用,使患者能够得到满意的护理效果[1]。在现实的临床护理路径实践中,护士需要随时观察记录评估患者的疾病的情况,能够准确判断患者什么时候能够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护理措施的效果评价所具有的特点是独立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可以促进护理知识和实践水平的提高。临床护理路径以高质、高量、高效、低成本的优点存在健康教育护理工作中,并且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都取得巨大的进步,对我们更好的在推广临床护理工作方面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2]。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将护理的程序化和标准化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8]。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到产科护理中,护士能够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规范化的护理,使护理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使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能够有条不紊、准确的实施。针对患者不同时段所出现的不同问题,然后对其进行标准化的护理措施,提前实现护理目标,工作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在护理方面的治疗和健康教育进行紧密的结合,使护理的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同时使护理质量得到全面的改善。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产科中,在住院期间产妇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满足及其提高,责任护士能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不断地改进或者增加护理的内容,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为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科学的、全面的护理[3]。患者住院以后,对产妇进行产前卫生知识教育宣讲,提倡母乳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指导术后产妇的母乳喂养技巧,宣教产褥期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护理及会阴护理。深刻的落实这一系列护理措施,不仅使母乳喂养率得到大大的提高,并且也使产褥感染发生率大大的降低。

综上,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使患者医疗费用得到大大的降低,并且能够提高其临床效果,缩短其住院时间,使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合格率得到提高,可以使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稳步有效地进行,并且有利于各方面更为深层次的沟通,大大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使患者得到更为全面的护理。

作者:向娟 单位: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参考文献

[1]聂菁,张进.临床护理路径在肺叶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1):425.

护理质量控制篇3

【关键词】 医院; 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考核; 护理质量; 质量控制

建立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考核机制,在医院开展全面质量安全管理考核,强化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医院内部约束机制,构建结构合理、运转高效和监管有力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对全院各级各类人员和科室进行严格考核,强化职工质量意识,对于确保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医院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护理质量管理纳入医院全面质量管理考核体系中,促进护理工作发展。本院在此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1 开展医院全面质量管理考核工作的目的、意义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考核是医院发展的既定目标。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履行“以患者为中心”的办院宗旨,结合三级甲等医院、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规范性要求,结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的实施,结合医院质量控制和日常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医院发展目标,在医院开展全面质量安全管理考核,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在整合及优化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基础之上,形成一种难以被模仿的、优于竞争对手的能力[1]。在医院开展全面质量安全管理考核,强化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医院内部约束机制,提高医疗护理工作质量,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从经济目标管理向全面质量管理的转变,打造硬件过硬、技术过硬、服务过硬、老百姓认可的医院,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打好基础,谋取医院跨越式发展,有效促进医院的全面建设,

2 医院全面质量管理考核体系与护理质量控制

2.1 考核体系 按照《全面质量管理考核方案》,制定《党支部、共产党员管理考核办法》、《科室一般工作人员考核指导意见》、《单项奖奖励办法》及《二十五项质量管理考核标准》等多个配套文件,健全考核组织,以月考核、季考核、半年考核和年度考核等不同的形式进行考核,评分办法按照医疗、医技、职能、后勤科室四个系列分别排序,各项考核标准按权重进行评分。根据考核结果对各科室进行奖惩排序,并作为科室及个人年终评先选优的依据。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切入点,在全院上下开展全面质量管理考核工作,以评促建,全面促进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2]。做到了职责明确、指标清晰、量化评分,动态考核,综合评定,分类计酬。为了实现医院管理的既定工作目标,完善了质量安全管理考核组织体系,设立二十三个专业考核组,护理质量考核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专业考核组。

2.2 考核标准 护士进行各项工作的标准是护理核心制度,也是护理行为的法律保障,给护士清晰、明确的指引,利于护理工作安全、有效和高效。作为临床护理人员,只有正确认识护理核心制度,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才能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以优质的服务达到患者满意[3]。现代护理管理应具有科学的计划性,可测量的质量考核标准及全面质量管理措施,有效地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运用管理艺术,实现管理零缺陷,资源零浪费,环境零障碍,员工零抱怨,服务零距离,患者零遗憾。最终达到满意的结果,即患者满意、领导满意、医生满意、护士自己满意[4]。制定完善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完善护理质量考核机制,强化制度是保障医疗护理质量的关键。根据护理核心制度内容制定出具体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26项。分为护士形象标准;护士文明规范服务标准;基础护理质量标准;分级护理质量标准;危重患者护理标准;病房管理质量标准;治疗室质量标准;换药室质量标准;急救药品与急救物品管理质量标准;健康教育质量标准;护理记录单质量标准;护理表格书写质量标准;护理站、更衣室、库房质量标准;护理管理质量标准;重症医学质量标准;急救质量标准;婴儿沐浴室质量标准;产房质量标准;新生儿监护室质量标准;手术室质量标准;供应室质量标准;血透室质量标准;门诊护理质量标准;介入导管室质量标准;预防保健质量标准;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质量标准,共计26项标准,涵盖了护理工作的全部内容,考核标准具体可操作性强,使护理人员行为有规范,工作有要求,奖罚有措施,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3 考核方式 护理质量考核方式由每月护士长分组大质控、护士长夜查房、护理质量管理委员成员季度考核完成。月考核大质控由全院护士长每月按照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分组进行检查考核,分急救品物品,出院病历,护士形象,护士文明规范服务,护理站、护士更衣室、护士长库房;特殊科室管理;病房管理;护士长管理;优质护理服务落实情况;健康教育口服药;治疗室、换药室;皮肤管理小组;在院护理文件书写;院内感染控制组。各质量控制检查考核小组按时完成考核任务,由护理部汇总后,每月20日前将考核结果以打分的形式交全面质量管理考核办公室;护士长夜查房由每天值夜班的护士长按照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打分;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组织委员会护理专家对护理工作进行考核分析。全院23个专业考核组将考核结果报医院全面质量管理考核办公室计分汇总,每月对考核结果认真分析,经考核领导小组审批后,在全院进行公示,对扣分及奖惩情况进行点评,每月《质量控制信息简报》,并按照考核方案及考核标准将考核结果报财务科兑现奖惩,年终汇总给科室排序,作为当年评优评先的依据。医院全面质量安全管理考核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对落实优质护理起到了积极作用,推动了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讨论

医院管理模式是按照医院工作客观规律,运用管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医院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发挥医院的整体功能[5],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渗透到临床实践的全过程并使之常态化,有效提升了医疗服务的内涵质量,使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稳步增长[6]。医疗质量是临床医疗的中心工作,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包含医疗过程的质量管理,而且还包含医疗服务环节的各个方面[7]。在考核工作中,院领导高度重视,把开展全面质量考核工作作为医院的中心工作。为了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其他院领导为成员的考核领导小组,并成立了以副院长为主任的考核办公室,具体负责起草医院全面质量管理考核方案及相关措施,并组织实施。建立了多部门质量管理协调机制,设立了二十三个专业考核组织。护理质量考核组织由护理专家组成,在护理质量控制过程中依据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完成全院护理质量考核工作,护理质量考核在科室评分奖罚排序过程中占0.25的权重,占有较大权重,体现出医院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采取一系列护理管理措施,确立建设目标,创新服务理念,狠抓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树立护士品牌形象,实行人性化护理服务,规范护理服务行为等,有效地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平[8]。

在全面质量安全管理考核文件制定及实施过程中,为保证全面质量管理考核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医院严把程序关,相继召开了院长办公会、院长办公会扩大会议、科主任护士长中层干部动员大会、职工代表大会等多次会议,进行研究、布署,讨论、通过考核方案,不断总结、修订方案,汇报进展,交流经验,召开全院职工代表大会进行审议,全票通过考核方案后,以红头文件形式印发到全院各科室,医院全面质量管理考核文件资料汇编到医院网站在全院学习落实,整个过程严谨而有序,为方案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医院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考核工作,全员参与,上下一心,考核部门严肃认真,被考核部门重视有加,考核工作公开透明,达到了预期效果,考核职能部门忙起来了,全院各科室动起来了,医院各项工作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了,全面质量管理考核的目的达到了,医院要立足长远,健全机制,主抓落实,重在实效,推动考核工作的深入开展,护理质量管理考核为医院全面质量安全管理考核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PDCA循环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基本管理方式,对一个循环经验、教训的总结,不合理、不规范操作的纠正,改进措施的制定,再落实到下一个循环,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坚持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科学循环,最终实现医院全面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的总体目标,实现了由终末质量控制向环节质量控制的转变,由事后整改变成了事前防范,将结果控制转换成了过程控制,充分体现了现代医院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创新性[9]。此项工作的启动,护理质量考核组高度重视与全院各部门精诚合作,积极主动完成考核任务,做到了事前有计划、事终有结果、事后有反馈,真正做到行为规范,依法执业,形成上下同把质量关,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落实医院全面质量管理考核,以全面质量管理考核为抓手,以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为准绳,促进护理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旭东,韩九娥,何光峰.创建医院特色文化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132-133.

[2] 刘庆忠,贺爱燕,李向红.强化质量完善服务构建和谐医院[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7,14(2):21-23.

[3] 张云霞.掌握护理核心制度保证医疗护理质量[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56-57.

[4] 唐敏.护士长与现代护理管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3):105-106.

[5] 周舞.创新医院管理模式 提高医院工作效率[J].中国医药导报,2011,8(7):125-126.

[6] 刘世庆.浅谈本院医疗安全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75-76.

[7]梁铭会,马丽平.关于我国医疗质量监管体系的探讨[J].中国医院 管理,2011,30(10):8-10.

[8] 李跃华.提升护理服务文化 提高护理管理成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6-57.

护理质量控制篇4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519-02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医院的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问题。很多医院通过努力改善妇产科的护理方法,旨在提高妇产科的护理质量。然而,针对妇产科护理工作存在的一些不到位等问题,医院首先应该重视的是妇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问题。为了促进我国妇产科护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采取措施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及其安全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1.妇产科护理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医院的妇产科护理工作也取得了相应程度的发展。另一方面,人们对妇产科护理质量及其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人们对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越来越重视的现状,我国妇产科护理工作中也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进而导致妇产科护理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经验不足的妇产科护理人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导致产妇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出现一些安全隐患。

2.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质量与安全问题

2.1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态度问题

妇产科护理的服务态度问题是影响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的首要因素。由于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存在问题,进而对妇产科护理的质量与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但是,现在的很多妇产科护理人员对现代化的护理认识不足,这会直接影响妇产科护理的质量。

2.2妇产科护理人员素质的问题

目前,由于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进而导致我国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一直无法得到提高,因而需要对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对于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等问题,直接会影响妇产科护理的质量与安全。尤其是对于一些经验不足的妇产科护理人员而言,她们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出现一点小错误都会给产妇带来极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了妇产科护理的质量与安全。因此,解决好妇产科护理人员的问题,是提高我国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的关键。

2.3妇产科护理人员和病人缺乏有效的沟通

为了进一步提高妇产科护理个质量与安全性,就需要妇产科护理人员能够及时与产妇进行有效的沟通。但是,妇产科手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缺少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妇产科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4妇产科护理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制度问题

我国妇产科护理工作中还存在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当前,由于我国很多医院的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医院不能很好地完成人员的配置工作,进而造成了妇产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妇产科护理的质量与安全。

3.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方式

3.1提高护理人员对妇产科服务的认识

目前,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性的首要措施就是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根据医院相关条例的要求,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该做到关爱产妇。由于产妇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护理对象,因此,妇产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积极热情尽量满足产妇的相关要求。

3.2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工作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医院加强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对于一个妇产科护理人员来说,一定要有较好的专业技术和知识,这样才能做好妇产科护理工作,进而提高妇产科护理的质量与安全。尤其是对于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来说,她们也应该认识到妇产科护理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进而不断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3.3加强妇产科护理人员与产妇之间的沟通

对于妇产科的护理工作而言,加强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与产妇之间的沟通是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的最简便方法。主要是因为必要的沟通能够给妇产科护理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进而就能较好地提高妇产科护理的质量与安全。因此,妇产科护理人员要学会与产妇进行沟通,并且有效地沟通不仅需要耐心,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妇产科护理人员主动与产妇进行有效的沟通,这能够有效地提高妇产术护理的质量与安全。

3.4完善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很多医院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存在问题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对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针对我国的医院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还存在的缺陷。因此,完善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显得非常重要。

3.5饮食指导

饮食也是妇产科护理中的重要方面,指导产妇进行良好的饮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一旦产妇的饮食出现问题,其他治疗方式的效果也受到影响。因此,妇产科护理人员应该指导妇产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饮食,饮食的结构也应该均衡合理。因此,饮食指导也是影响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的重要因素。

4.总结

总而言之,妇产科护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妇产科护理人员应该改变自己的服务态度,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并且要求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与产妇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提高妇产科护理的质量与安全。随着妇产科护理技术和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也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梁秋梅.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亚太传统医药,2013,6(9):193-194.

[2] 张颖.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探析[J].求医问药,2014,10(8):508-509.

[3] 黄孝容.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护理园地,2013,19:267.

护理质量控制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中心医护人员进行院前急救的86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21~65岁,平均(41.4±2.4)岁;急救原因:外伤7例,心脏疾病18例,脑血管意外16例,中毒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23~64岁,平均(41.8±1.8)岁;急救原因:外伤9例,心脏疾病16例,脑血管意外15例,中毒3例。所有患者家属均同意参与本研究,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急救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具体如下:①确保急救车内物品齐全、仪器良好;②接听急救电话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地理位置、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记录来电时间;③以最快速度达到现场;④达到现场后,需迅速对患者病情作出初步判断,对于病情严重患者,应给予心肺复苏、心电监护、止血及骨折固定等抢救护理措施;⑤依据患者病情帮助其选择合适,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急救药物;⑥向患者家属介绍病情,嘱其配合医务人员的急救工作,并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1.2.2观察组

质量控制路径,具体路径内容如下:建立急救质量控制小组,小组成员由急诊科主任、护士长、随车急救医护人员组成。在进行急救前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快速制订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控制路径方案,同时准备好急救所需药品、仪器。其护理过程由护士长全程监督,并将监督结果进行总结,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每月对监督管理结果进行总结,对护理管理制度进行修正,从而不断完善质量控制路径。具体路径内容如下:①急救人员:组织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并对其进行考核,以提高其业务能力,可以更好地掌握业务能力,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提升急救科室护理人员自身责任感,树立“以患者为中心”意识;重视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良好的合作氛围。②急救用品:护理人员应确保急救车上的急救仪器及物品完好,可以随时使用,将所有药品进行分类,放置在规定位置,定时检查药品的有效期,保证所有物品均在有效期内。每天均需对急救箱内物品进行检查,确保急救箱中物品完整;每周对急救仪器进行保养、检查,保证无破损及正常应用,如发现破损,则应及时进行更换或维修。对急救箱中的急救设备进行定期消毒。做好交接班工作,在进行交接班时应对急救车中所有药品、器械进行清点,并确保完好。护士长要不定期对救护车上的药品及器械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在会议中报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监督护理人员进行整改。③急危重症患者:对于常见急危重症患者(脑出血、外伤、呼吸困难、心脏骤停等疾病),应采取个性化护理路径,以缩短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对于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应注意:患者需平躺于安全开阔地面上,及时判断其呼吸及意识状态;解开患者衣扣,清除口腔异物,避免呼吸道阻塞;进行吸氧或心肺复苏;及时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心电监护;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患者病情缓解后立即转入医院。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救治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及出诊速度。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对院前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进行评价,满分10分,6分及以上为满意。1.4统计学分析采用SSP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差错发生率、救治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出诊速度比较

观察组出诊时间为(13.4±2.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73,P=0.006)。

3讨论

院前急救是指自第一救援者到达现场且通过开展一些必要的抢救措施开始一直至救护车到达现场实施急救处理,然后将患者送入医院急诊室的整个过程[3。当患者发生突发疾病或因意外而受到创伤时,采用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具有重要作用,可直接决定患者生命是否能够得到延续。院前急救水平与患者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同时还关系到整个医院的医疗水平,因此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是当务之急[4-5]。而质量控制路径是临床路径的一个分支,是较为高效的护理模式之一[6-7]。临床路径指是按照患者实际病情变化,制订针对性临床护理服务模式,此方案应具备一定时间性与顺序性。此护理模式应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开展的中心,使患者得到较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康复得到较为显著的促进,急诊救治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且最大程度减少医疗资源浪费。院前急救与护理对于整个急救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往往需面对大量较复杂的紧急状况,需确保花费最短时间到达患者救治现场,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急诊救治。院前急救护理管理采用质量控制路径,可以使临床护理整个过程实现程序化与规范化,院前抢救过程能够进行持续有效的完善,使急诊患者能够得到最为及时有效的院前抢救。院前急救情况紧急,必须在接到电话后,在最短时间内出车,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并立即开始实施抢救,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真谛[8]。建立完善的急救路径是保障急救工作可以迅速、高效的有效措施。通过对急救人员的培训,可明显提高院前急救整个团队的工作素质,增强团队的思想道德水平。院前急救人员应具有较强专业知识,抢救技能熟练,团队中每个成员均具有较高专业技能,急救技术操作水平较高。通过对团队协作精神的良好培养,可以实现“互帮互助”,从而在院前急救过程中,人员间的配合更为完善。通过对急救用品的质量控制,可使急救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仪器、药物等得到有效质量控制。将急救车辆中的物品、药物、医疗设备及仪器进行定点摆放,且进行详细记录,可确保急救过程中能够及时准确地使用相关物品,避免物品缺失。在换交接班时,注意清点药品、医疗用品及医疗器械,注意其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急救用品在日常养护时,应注意“四无”“五定”原则。通过护士长的不定期抽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且根据问题实施相应对策,便于及时整改。根据急、重病症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针对性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质量控制路径时,应注意患者具体病情,根据急、重患者的病症实施特制护理路径,确保患者生命体征能够及时恢复稳定,利于下一步的临床治疗。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提示质量控制路径用于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可以提高出诊速度,降低护理差错率,提高救治成功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穆秋红 单位:沈阳急救中心

参考文献

[1]申云.优质护理服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27):136-137.

[2]田书明.院前急救质量控制与护理风险管理实施[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5,21(1Z):313.

[3]冯晓薇,吴仙蓉,向美焕.质量控制路径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71-72.

[4]廖茜.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学,2016,22(10):96-97.

[5]陶秀萍,吴福荣,陈丽卿,等.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的质控模式及成效[J].中华护理教育,2012,9(5):227-229.

[6]马真琴,苗凤花,马晓莹.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J].西部中医药,2011,24(12):82-83.

[7]沈爱华.质量控制路径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2):383.

[8]陈晓琴.院前急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2,10(3):251-252.

[9]李娟.质量控制路径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2):284-285.

护理质量控制篇6

关键词:护理质量 ;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71-02

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意识增强,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如何使护理质量控制落到实处,提高护理服务的实效性,减少护理差错,是护士长工作的重点,也是科室生存发展之本,以下就如何抓好护理质量控制谈谈体会。

1 方法

1.1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

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也是质量控制的依据,严谨、科学的质量标准是护理是护理质量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护理liang快速高。护理部在原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每年总结质量管理经验,及时修订标准,使护理工作得到持续改进。标准内容涵盖护理管理、服务水准、综合质量三项内容,三项内容再次分解为各项护理工作实施细则,使护理质控成为精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工作,各个护理工作环节均处于受控状态。

1.2 发挥质控体系作用,落实到人

我科实行护士长―科室质控员的二级质控体系,护士长对质控员要加强引导,掌握质量标准,充分发挥科室质控员的职能,分工到人,重点控制,以加强护理工作程序的连续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1.3加强重点环节质量控制

1.3.1对薄弱班次如午间、中夜班实行弹性排班,保证人力资源,确保护理安全。

1.3.2护士长深入病房,督查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等各项护理工作。发现违反质量问题和苗头,及时将问题反馈到个人,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为防止问题的重复出现,对其班次连续督查、追踪。最终将不良行为纠正。

1.3.3严格床边交接班。尤其对危重病人、新入院病人、手术病人、母婴同室、待产及分娩病人病情观察、产程进展、输液、管道、皮肤等情况均应仔细交接,将规范的护理程序贯穿到各个护理活动中,保持其严肃性。

1.3.4坚持夜查房,能真实地了解到护士的夜间工作落实情况,发现问题积极给予指导,降低了夜间护理风险,保证护理安全。

1.4重视质量讨论,善于总结

护士长每月组织本科的护理质量讨论会,实事求是查找自身工作缺陷,不隐瞒情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护士长对护士进行考评,将质控结果落实到个人,同科室目标管理、经济利益挂钩。对护理质量未达标、工作存在缺陷的护士,给予批评、教育、个别谈心。对护理工作达标者给予奖励和表扬。让大家认识到质量要符合要求,是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产生的,增强了护理操作的严谨性和主动服务的意识。

1.5 提高护士整体素质,确保护理质量

1.5.1质量标准的认真落实,取决于每位护理人员素质和对待护理工作的态度。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建设,首先要教育她们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工作才会有责任心,对病人才富有爱心,工作中才具有主动为病人服务的意识。

1.5.2加强业务培训,护士不单只是执行医嘱、打针、发药的工具手,也是医生的合作者,需要不断提高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适应发展中的工作需要。从工作实际出发,进行针对性的规范化培训,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5.3掌握沟通技巧,责任护士全面掌握病人情况,善于观察和发现病人的心理及病情两方面的动态变化,做出准确评估,找出问题,更好与病人沟通,解决她们的需求,为她们提供主动、周到、细致的个体护理,取得病人信任,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

2 体会

护士长及质控员要掌握质控标准,强化科内质量控制氛围,加强重点环节的质量控制,经常评估工作中的不足,做好质控分析,用制度约束人,不搞形式主义,以提高护理管理效能。

护理质量控制篇7

关键词:桥梁养护管理;质量控制;措施

1桥梁养护管理的现状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项原则,应该是贯穿在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始终。但在当下飞速发展的今天,各项事情都讲求一个“快”字时,这项原则也就不了了之了。因此,在现在很多桥梁养护管理的单位都存在着的问题,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态度不端正

很多桥梁养护单位中的上层管理人员,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到养护这一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更没有遵循“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项原则。1.2经费不足。在桥梁养护管理的工作中,相关部门拨放才来的经费并没有完全投入到桥梁质量管理上面去,因此桥梁养护这项工作也仅仅停留在表面。

1.3制度不完善

现如今我国在许多工程项目上的招标制度不完善,这就使其产写一写可人为的问题,从而导致整个行业的不规范。

1.4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的桥梁养护管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各方面的建设均不完善。

2桥梁养护管理的质量控制措施

桥梁养护的质量控制就是指养护管理人员为了提高桥梁养护的实际质量而采用的一系列方法。

2.1桥梁养护的质量控制依据

2.1.1规范养护活动。在采取养护等技术活动室,应该严格遵守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技术规范,只有在经由主管的工程师同意之后,才可以遵循起他的技术规范。2.1.2严格养护设计。要科学的提高或者合理的控制桥梁工程养护的质量,就必须严格的遵守文件和图纸中的各项规定而进行技术活动。2.1.3合约界定。在法律的保障之下,要对在所签订的合约中,对关于桥梁养护管理的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具体责任做出明确的界定。

2.2桥梁养护的质量控制内容

通常情况下,为了提高项目工程的质量,同时明确工程进行中的重点,一般将质量控制工作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事前控制阶段、事中控制阶段和事后控制阶段。2.2.1事前控制阶段。事前控制阶段是指在正式进行工作之前所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准备、物资准备、场地准备同技术准备等。组织准备主要指审查以及建立控制体系;物资准备则是进行材料检查和设备的检测等工作;场地准备则是要预测水准点和控制网等;技术准备则是要把关新技术等等。2.2.2事中控制阶段。事中控制阶段则是指在养护进行过程中所采取的控制手段。2.2.3事后控制阶段。事后控制阶段则是对控制的整体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3构建桥梁养护质量体系

3.1建立完善的招标、投标制度

3.1.1招标。在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中,例如桥梁加固、桥梁维修等需要大规模投资以及对技术有着较高要求的养护管理项目,应该是按照国际惯例向全社会进行公开的招标,如果有些项目是国家的重点课题项目或者国家对其有着另外的安排,那么则是不需要公开招标的。3.1.2投标。所有持有正规的营业执照,具备与所投标的工程等级相对应的能力,并且当地交通部门所批准的各个单位都可以进行正常的投标工作。3.1.3不论是招标还是投标,在其过程中,都应该公开公正透明面向全社会。

3.2定期进行有关桥梁养护质量方面的教育培训

3.2.1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应坚持坚守着“百年大计,质量文本”这一政策方针中的重要内容,应该将“质量效益才是亘古不变的效益”这句话灌输进养护单位每个人的心里。同时,要展开定期的培训,帮助负责养护工程的技术人员时刻接受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和方法。3.2.2养护技术教育培训。该培训主要是针对现阶段我国整个桥梁养护管理行业中素质偏低,水平偏差的问题,所重点展开的。3.2.3质量管理教育培训。该培训是针对所有养护过程中的工作人员所设立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快更好的接受当下最先进的质量控制方法,教会他们讲这些方法更好地应用在工程中,方便他们更好的处理所要面对的质量问题。

4桥梁养护材料的管理

4.1桥梁养护材料的管理

这一环节是管理各类资源的主要环节,主要就是指用最低的成本,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养护工程所需要的全部材料,并且合理地使用。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4.1.1采购。采购是影响桥梁使用安全性最重要的一道防线,所以应该建立采购方面的程序控制机制,确保材料准备,质量优越。而在采购之前,应先掌握市场的行情,进行全面详细的市场调查,比较相关材料的数据,确保各方面都符合工程要求才可以正式的订货。而在订货时,对于工程中所需要的大宗材料,应该首先要求看样品,样品满足该工程的需求之后再进行订货。接货时,应该按照相应的标准先进行检测,检测无误之后才可以正式的接货。4.1.2使用。因为桥梁的养护作业具有广长多的特点,因此队伍十分的庞大,所以在管理材料时,应该简化手续及时供应,确保各个环节不会出现任何危害工程安全的问题出现。4.1.3存储。建立存储库选择位置时,应该进行科学的选址。应该选在地基坚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位置,同时远离污染源。

4.2桥梁养护材料的作业管理原则

4.2.1按时。根据工程进度规划,必须要按时供应各类材料,用编制网络图的方法来压缩材料的整体供应期。4.2.2平衡。供应材料的过程中分清楚轻重缓急,保证各方面供应的平衡性。同时,做到各项养护活动都要兼顾。4.2.3准确无误。计划有序的供应材料,保证供应到工程现场的各项材料是正确所需的。4.2.4干净整洁。分类存放各项材料,根据使用频率将其分开,同时牢记及时清理现场的各项垃圾。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对桥梁养护管理的现状、桥梁养护质量体系的构建、桥梁养护管理的质量控制措施以及桥梁养护材料管理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桥梁工程的养护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其设计的学科知识也较多,影响其养护管理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养护人员、养护材料、养护设备、养护环境和养护方法,应针对各类影响因素采取科学合理并且具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从而切实的提升公路桥梁工程的养护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龚益波.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资讯,2012.

[2]陈永锋.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中的质量控制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

[3]陈菊梅.浅谈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交通企业管理,2014.

护理质量控制篇8

1.1一般资料

本院供应室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开展了护理质量控制管理,选取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共计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名男性,14名女性,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为(28.12±4.71)岁。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供应室未开展质量控制管理时期的工作人员共计20例作为对照,包括7名男性,13名女性,年龄21~47岁,平均年龄为(28.93±5.38)岁。对两组工作人员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展开对比研究。

1.2方法

本院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开展了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1.2.1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

[4]消毒隔离制度是医院供应室确保灭菌物品能够达到标准的重要保障,供应室要对以往的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完善和补充,严格规范各项消毒隔离操作流程,对标准规范和责任进行明确,如不同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应遵循的操作流程,工作人员交接班制度、高压灭菌器应用维修制度、无菌物品质量监测制度、差错事故上报制度等。要求每位供应室工作人员对制度内容牢固掌握并严格执行,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落实消毒技术制度。同时,制度要随着医院的实际需要变化进行不断的完善和调整。

1.2.2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供应室的工作人员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加强对其培训和管理不可或缺。定期组织各区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丰富其消毒技术知识,提高他们的质量管理意识和预防院内感染的意识,使其在具体工作中不断提升操作水平和工作质量。同时开展对自我保护的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的同时避免自身受到感染[5]。增加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其责任感,在工作人员之间开展广泛的相互监督机制,对工作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监督[6]。

1.2.3加强对消毒、灭菌的监测

加强对供应室消毒、灭菌的监测,保证高压灭菌质量过关,确保灭菌物品达到合格标准。定期开展监测工作,对结果进行记录,做到有据可循。(1)每天更换消毒液,做到现配现用,监测消毒液的配制浓度,每月抽样进行污染菌监测。(2)每周一次监测灭菌柜,脉动真空灭菌器使用前应先进行BD试验。加强对外来器械的监测和消毒。(3)每月监测一次操作台、物表、工作人员手的细菌,加强空气监测,无菌物品的无菌试验结果应该为阴性。(4)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紫外线消毒情况的监测[7]。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供应室开展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前后的情况进行分析,开展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后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仅有1例,原因是器械未彻底消毒,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5%,开展质量控制管理前发生4例院内感染,原因分别为器械未彻底消毒3例,灭菌不规范1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0.0%。经比较,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后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理前,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院供应室是将全院可重复利用的医疗器械和无菌物品进行回收、消毒、包装、灭菌及发放等工作的重要科室,供应室的每个环节对于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都有重要意义。在供应室开展护理质量管理,规范操作流程、消毒技术,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安全保障,可显著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使患者享受到更安全放心、舒适满意的护理服务[8]。

作者:马凤芝 单位:内蒙古一机医院

参考文献

[1]夏虹.探讨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4):177-178.

[2]张献珍.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5):207.

[3]苏晶静.探讨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对降低院内感染的可行性[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1):224-225.

[4]刘惠.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价值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03):152,155.

[5]郭蕾,吴迪.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管理与流程环节控制[J].医疗装备,2013,26(10):32-33.

[6]谢齐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10):1300-1301.

护理质量控制篇9

探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对提高急诊急救病人的抢救、诊断、治疗和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措施为: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措施到位;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对策;制定质量控制指标,严格质量管理。

【关键词】 急诊 质量控制 护理

急诊科是接受急诊病人就诊、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和窗口。急诊科的特点:病人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情绪急躁性,数量不定性。医护人员具有高风险性、高技术含量性、快节奏性、思维敏捷性。急诊科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因此,思考和探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对如何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急诊科的救治和护理水平、降低护理风险、预防护理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1 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

1.1 设置要求 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按照管理年的要求,急诊科用房面积达到了500 m2。设有诊断室、抢救室、留观室、治疗室、处置室、手术室及其他辅助配置。抢救床位四张,留观床位十张,符合管理年标准。

1.2 设备要求 急诊科配备了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洗胃机、心电图机、输氧装置、气管切开设备。抢救车上物品齐备,抢救药品齐全、充足,其他基本的诊疗设备也很完善。

2 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

2.1 人员数量 护士人数与病床的比例:抢救室1.0~1.2∶1(每班至少1人),留观室:每班至少1人。

2.2 人员资质要求 护士长:为主管护师,在急诊科连续工作3年。护士:均有护士执业证,4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均具有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2.3 人员培训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急诊科必须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有全面的人员培训制度。

2.3.1 制定各类人员的培养计划 包括科内固定人员、新进人员、进修护士的培训计划,定期复训。新进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并达到要求后方能上岗。

2.3.2 制定本科人员医学继续教育规划 科内不满45岁的副主任护师以下职称的护士必须参加医学继续教育,每季度参加一次“三基”理论考试,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院级“三基”技能培训和考核。要求每位护士必须掌握急诊科所有仪器的使用,常见故障的排除,组织经常性模拟抢救配合演练,熟背各种急救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2.3.3 建立定期业务学习制度 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科内每月业务学习至少1次。

3 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1]

3.1 快速反应观念 这是急诊急救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也是急诊科的主要工作特点。不能快速反应,就不能适应急诊科的工作性质,不能适应急诊急救病人的需要。反应快、行动迅速、操作准确、抢救成功率高,这是快速反应观念的四要素。

3.2 院前急救观念 院前急救观念指一有呼叫,能迅速拉得出,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在现场有能力开展救治,途中的不间断救治;具有现代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

3.3 现代监护观念 包括:(1)首先要具有现代监护设备;(2)对现代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3)准确的判断监护仪的各种数据;(4)各种管道的观察;(5)病情观察,这是一个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病情观察能反映一个护士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临床护理经验。

3.4 现代服务观念 现代服务观念的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病人及家属满意是现代服务的最高标准。服务就是效益。

3.5 现代效益观念 这是现代急诊急救的突出特点。救治病人应坚持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原则。但人道主义不是不收钱,而是以抢救病人为主,按规定、按标准收费,效益好有利于扩大“再生产”。

4 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措施到位

4.1 建立“急诊绿色通道” 切实保证急、危重病人的就诊治疗。

4.2 成立急诊工作领导小组 以主管医疗的院长为主要负责人,成员有医疗、护理、后勤和急诊科负责人。每周护理部、质控科室期和不定期检查急诊环节质量,及时反馈信息,以改进急诊科工作的缺陷与不足。

4.3 制定并执行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落实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制度,落实各工作单元工作制度、急诊交接班制度、急诊会诊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急诊医疗护理纠纷和投诉处理制度等,并有相应的实施记录。

4.4 制度紧急医疗护理救援预案 制定大批病员抢救预案,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并将组成人员备案在册,定期演练,保持24 h通讯通畅。

4.5 提供多种便民措施 如轮椅、开水、茶杯、手纸、便器、拐杖等;为无陪人患者提供全程陪伴服务;对危重病人检查过程实行全程陪伴,并备好各种急救药品与用物,严密观察病情,防止意外发生[2]。

5 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预案

(1)急救物品、器材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可用。抢救药品齐全、充足。(2)完善管理制度。急救物品做到“四定一保持”:即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保持完好。(3)班班交接,各班下班前及时补充本班消耗的药品、器材,对损坏的器材及时报修。(4)一万元以上设备登记建卡,并有使用和维修登记。(5)建立危重病人交接班认定卡,使口头交接与书面交接相结合。(6)制定每周工作重点和每周工作程序。(7)制定急诊科常见风险防范预案如:抢救仪器故障防范预案、护理投诉防范预案、护理文书缺陷防范预案、医护配合不协调防范预案等。

6 制定质量控制指标,严格质量管理

急诊科质量控制以“零缺陷”为最高目标,并有相应的制度和要求来进行管理。(1)成立院方、科室、自控三级质量管理体系,科内定期对护士进行质量管理教育,随时进行护理质理检查,建立检查登记和质量控制信息反馈制度。(2)质量控制指标:预检分诊正确率≥95%;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急、危重症抢救记录和监护记录合格率≥95%;三测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准确、全面,合格率≥95%;年护理事故发生数为0;年褥疮发生数为0;基础护理合格率≥90%;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抢救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病人对护理工作、服务态度满意率≥95%;三基考试合格率100%。(3)制定常见急、危重症抢救规范或程序,抢救室有抢救规程备查。(4)制定并落实急诊病人告知制度,如:入院告知、出院告知、特殊诊疗和有创操作知情同意书等。(5)建立急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按要求登记上报并及时处理。特殊(毒、麻、限、剧)药品应专人专柜专锁管理,品种、数量正确,有用药情况登记,药品合格率100%。(6)抢救室原则上实行封闭式管理。(7)治疗室设施完好,布局合理,操作规范。(8)处置室布局合理,符合消毒隔离原则,用物分类清楚、整洁、有标志。(9)洗胃室单设,符合规范,污物处理符合要求。

7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命越来越重视,急救意识也不断增强。我院通过加强急诊科的护理质量控制,抓住“抢救病人生命”这个主题,在“急”字上做文章,在“快”字上下工夫,在“救”字上多研究,在“高”(效率、效益)字上多思考,不断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使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有了根本的转变,急救技能有了不断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了更进一步地增强,科内管理也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 任真年.现代医院医疗质理管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24-328.

护理质量控制篇10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护理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加速康复外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850例骨科疾病患者,排除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入院时意识不清楚者。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者为对照组共880例,其中男580例、女300例,年龄5~89(40.86±4.28)岁;原发病:髋关节骨性关节炎44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37例,股骨颈骨折196例。2017年6月执行医护一体化模式配合护理质量管理五级控制体系后者为执行组共970例,其中男590例、女280例,年龄9~98(45.35±3.89)岁;原发病:髋关节骨性关节炎47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19例,股骨颈骨折18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照优质护理医护一体化为患者提供护理,如医护人员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告知其在手术前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认知护理,并对其进行出院指导[4-7]。执行组则按ERAS护理优化整合最新的护理理念,以整体护理为基础,以循证护理为依据,以护理干预为措施,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建立ERAS护理程序,控制和减轻疾病的病理生理反应,从而达到加速患者康复的目的。护理是ERAS的重要组成部分,ERAS调整护理工作重点,两者相辅相成,ERAS护理管理框架即护理质量管理五级控制体系:①架构与内容。一级(患者及家属):倡导合作,以提高患者健康素养为目标;二级(责任护士):强化基础,以贴近患者为核心,在责任组长指导下完成;三级(责任组长):提升能力,以专科护理能力为保障,在护士长指导下完成;四级(护士长):抓住关键,以教练型管理为方法,在护理部、科护士长指导下完成;五级(护理部):重视执行,以前瞻性设计为原则,在主管院领导指导下完成。强调配合护理质量管理五级控制体系中患者及家属参与,形成更加完整的体系。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患者入科后由责任护士(二级质量)进行入科宣教、基础护理、各项标本的采集;②责任组长(三级质量)医护一体化联合查房落实患者治疗措施是否到位,指导责任护士完成基础护理;③护士长(四级)一日五查重点督查:新入患者、病重病危、手术患者、老年患者及特殊患者情况;④患者及家属(一级质量)在住院期间,积极配合医护诊疗计划,倡导患者家属知晓疾病知识,尤其出院后延续康复的要点;⑤护理部派各片区科护士长进行质量督查,尤其重点科室、重点时段、节假日期间,重点督查治疗完成情况、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治疗护理落实情况,及时反馈整改。

1.3观察指标

①收集两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数据,共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②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③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压疮、脂肪栓塞综合征、应激性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xˉ±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无序计数资料两组构成比和百分率比较,以频数(f)、构成比(P)表示,采用Pearsonχ2检验;均由SPSS20.0进行统计。两样本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检验,结果以平均Ridit值(Rˉ)表示;由DPS7.05进行统计。α=0.05。

2结果

2.1住院满意度

执行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住院时间

执行组住院时间为18.90±1.11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3.08±1.0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并发症

执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