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学案例范文10篇

时间:2023-10-27 17:27:53

护理教学案例

护理教学案例范文篇1

关键词:中职儿科护理学;模拟教学;信息化

模拟病房医学模拟教学是利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模拟手段,重塑临床上的医学场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虚拟化的仿真环境,促进其快速无风险地学习临床知识技能[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模拟教学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护理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医学专业,要求学生能够在3—4年内掌握临床护理技能以及医学基础知识,因此,模拟教学非常适用于护理学,尤其是护理中职教学。目前,模拟教学方式类型多样化,本文重点阐述了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微课讲授及案例教学方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为中职护理教育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及微课讲授的概念

(一)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的概念。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是一种利用多媒体高仿真模具simbaby婴儿进行儿科护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多媒体仿真模拟训练能够提供各种实训场景,例如头部静脉输液穿刺模型、婴儿保温暖箱、新生儿蓝光照射等训练,同时,可以辅助设置多媒体影音设备,例如语音教学等,实现仿真训练与观摩训练教室的连接。更有趣的是,此类模拟病房附带音频传输功能,可以完全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零距离实时动态沟通与讨论[2]。(二)微课讲授的概念。微课又称为微课程,是依据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由视频及配套资源组成的一种微小课程,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提出[3]。(三)案例教学法的概念。案例教学法是以患者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3]。案例教学启发式效果显著,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此类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性思维,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微课讲授及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一)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在中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教学模式在中职儿科护理学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新生儿沐浴抚触教学在学生实训中的应用。儿科护理教师使用simbaby高仿真模具进行新生儿沐浴以及抚触手法演示,包括新生儿沐浴中对水温的掌控,防止烫伤,沐浴时间、方式以及顺序等,新生儿抚触方式是否正确,力度是否到位等。第二,使用模拟观摩设施,对simbaby高仿真婴儿模具进行护理提问。护理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相关模拟化临床病房场景,开启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中的多媒体音频功能,对其进行护理提问及提出护理诊断,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虚拟化疾病场景来提问。第三,设计静脉穿刺模型,让学生模拟现实儿童头部和脚部的穿刺。由于婴幼儿存在静脉管壁细、不易触及等问题,进行此项模拟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准确找到静脉血管,对学生的儿科穿刺能力进行针对性培训,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一一指导,解决儿科静脉穿刺教学的难题。第四,使用新生儿保温暖箱设备,训练学生的暖箱控制能力。新生儿保温暖箱设有温度及湿度控制功能,此项教学设计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如何根据不同健康状态的新生儿进行调控的能力。(二)微课讲授在职高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护理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教学内容进行微课录制,制作微课的方式如下: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选择儿科护理学中的重点章节,将章节中的关键性知识点以及重难点进行摘录,利用PPT、图片等方式进行视频录制,制作10—20分钟的小视频,上传到学生班级QQ群或者微信群,让学生学习,学习完毕后发放课后作业,进行学习效果测评。目前,已有较多高职护理院校使用此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徐文兰等人进行微课讲授效果测评,学生普遍反映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这类模拟教学方式更具趣味性[4]。(三)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护理教师可根据中职护理学生的特点实施案例教学法,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是教学案例的收集及整理。在中职护理教学过程运用案例教学法,第一步是对典型性教学案例的收集及整理。作为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历这一特殊性,因此在进行案例收集时,必须选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例如,教师可以进行儿童肺炎、腹泻、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常见儿童疾病的病例的收集[5]。更重要的是,护理教师要密切围绕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来讲授案例。在进行案例选择时,切忌不可选择较大数量的病例,而是要选择具有导向性的典型性病例,并使案例具有举一反三的代表性。其次是教学案例的设计及分析。收集及整理完教学案例后,下一步要根据病例的特点和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案例的设计及分析。在设计病例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护理教师必须突出教学重难点,同时,将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病例自身内容相互结合,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第二,护理教师在设计病例后,必须围绕病例提出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确保其具有代表性,还要注意有针对性。第三,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水平。学生的基础水平不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掌控设计的问题的难易程度。最后是教学案例的实施及反馈。在实际授课中,护理教师要注意在实施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先导入案例,然后结合课程重要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案例的讨论,并最终进行教学案例的评价和总结。以儿童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例为例,教师可以先进行患儿咳嗽、流鼻涕等症状的介绍,然后用X线胸片显示患儿支气管及肺部小片状阴影等相关诊断情况,进而分析患儿的病症,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病因学的分析,促使学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进行讨论,从而得出相应的护理措施[6]。

三、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模拟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式,即信息化simbaby模拟化病房、微课讲授及案例教学法来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其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1]陈莉,许涛,许晓倩.发展医学模拟教学提高临床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112-113.

[2]葛炜,李伟东,吴珊珊.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在高职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1(12):537-538.

[3]刘慧霞.微课在护理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1):49.

[4]徐文兰,张阳.微课在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6(10):99-101.

[5]刘志晶,王秀春.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11-14.

护理教学案例范文篇2

关键词: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糖尿病肾脏疾病;护理问题评估;教学案例

糖尿病肾脏疾病护理是毕业实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结合,理清护理思路,制订符合实际需求的护理方案,是护理教学的重点。糖尿病肾脏疾病护理知识涉及面广,需要较强的跨亚专科护理能力,教学难度大,因此,探索新的护理教学路径,突破教学瓶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护理问题评估是护理评估的核心,也是护理程序的第一个步骤,决定了后续护理工作内容,需要在科学评估患者情况的基础上展开。奥马哈系统是一种护理标准化语言,问题分类系统作为其子系统,为评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提供了系统化模板,使护理评估工作有章可循,是有效的资料收集工具[1-2]。编制专业性、科学性强的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护理问题评估方法,对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探索糖尿病肾脏疾病护理问题评估教学案例的编制,以期为护理教学提供依据,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案例编制步骤

1.1成立编制团队

案例编制团队包括7名成员,即1名医生、1名教师、5名护士,涉及临床、教学、管理多个领域。根据专业特点进行成员分工,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师确定案例教学目标,肾脏内科病房护士长按照案例编制计划推动编制进程,肾脏内科病房主任医师从临床病例中选取资料,肾脏内科病房教学护士、专科护士及责任护士撰写案例初稿。团队成员临床实践及教学经验丰富,熟悉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并参与过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应用研究。

1.2确定案例教学目标

案例教学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以学生为中心,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对象实际。教学对象是护理专业本科生,处于毕业实习阶段,已学习内科护理学、健康评估课程。案例教学内容为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对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进行护理问题评估。总体教学目标:通过护理问题评估教学,培养在护理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具体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护理问题评估的步骤与要点,熟悉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的关键环节,了解糖尿病肾脏疾病各期的发展过程;(2)能力目标:应用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准确评估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为实施护理干预提供依据;(3)素质目标:护理问题评估过程中,有高度的责任感,能有效沟通交流,具备人文精神。

1.3确定案例内容

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护理问题的准确评估是找到健康提升切入点的关键,有利于明确护理干预重点,制订并实施有效的健康促进措施。本研究根据糖尿病肾脏疾病各期特点编制护理问题评估案例,即糖尿病肾脏疾病Ⅰ期案例、糖尿病肾脏疾病Ⅱ期案例、糖尿病肾脏疾病Ⅲ期案例、糖尿病肾脏疾病Ⅳ期案例、糖尿病肾脏疾病Ⅴ期案例。处于疾病各期的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其护理问题往往表现在各个方面,如果没有一套系统化的流程进行规范很难全面开展护理问题评估案例设计。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包括4个层级,其领域划分、问题分类、修饰因子、症状和体征的定位清晰,有利于从复杂的情况中准确提出护理问题并进行描述,护理人员通过观察、沟通、查体等方式对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评估,关注其变化,提升护理评估的科学性、综合性、全面性、规范性,为制订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根据糖尿病肾脏疾病各期的问题领域、问题分类、修饰因子、症状和体征进行案例设计,从科学的角度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依据关键词内涵解读分类依据,用结构化的格式进行评估资料收集,识别并准确提出患者的护理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护理理念,有利于提升疾病防控效果,促进患者健康。

1.4收集临床案例资料

结合案例编制需求,关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案例编制团队成员通过深入沟通与交流,获得来自患者、家属、医生、护士角度的全面的临床案例资料,明确不同分期案例在护理方面的特点与重点,收集并整理主要护理问题的具体表现,理清护理问题与判断依据的内在联系,关注临床分期与病情演变的逻辑关系,有利于编制符合临床实际、突显疾病特点、聚焦教学目标的护理问题评估案例。如糖尿病肾脏疾病Ⅳ期护理问题评估案例:患者,男,60岁,以“血糖升高10年,双下肢水肿3个月,血肌酐升高2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近期出现双下肢水肿,24小时尿量约1000mL,体重75公斤,近期体重未见明显变化,血肌酐462umol/L,糖尿病史10年,诊断为糖尿病肾脏疾病Ⅳ期。随着肾功能的下降,此阶段患者不仅出现身体方面的症状及体征,心理状态也会发生变化,甚至出现社会适应不良现象,护理问题多样且复杂,既常见又典型。因此,要深入了解疾病发展过程,全面收集病例临床资料,编制满足本科生临床实习需求的高质量护理问题评估案例。

1.5撰写案例初稿并修订

撰写案例初稿时结合教学目标,先介绍背景、角色、人物等一般信息,之后描述患者的主观资料、客观资料以及病情变化,根据案例重点绘制流程图并设置评估环节。每个评估环节均设计包含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的划分护理问题领域及问题分类、明确修饰因子与症状体征的考核要点,评价贯穿教学全程,注重互动、反馈与改进。针对案例初稿组织模拟演练,对案例中的角色、流程展开评估,案例编制团队全程参与,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修订、完善。如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的糖尿病肾脏疾病Ⅳ期护理问题评估案例设置了3个评估环节,评估环节1:入院时患者认为可以在门诊治疗,对住院诊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理解,学生通过和患者交流了解其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护理问题评估;评估环节2:住院后患者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向家属发脾气,此时学生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沟通并应用合适的评估工具进行护理问题评估;评估环节3: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升高,需要进行透析治疗,患者对治疗费用很关注并表示后续治疗负担太重难以承担,反复询问透析价格及透析频次,此时学生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评估患者护理问题领域及问题分类。

1.6护理问题评估教学案例的运用

护理问题评估教学案例分为教师版与学生版,应根据教学需求分别设置。教师版护理问题评估教学案例包括教学前师生准备、案例基本情况、评估环节设置、案例考核要点、评估思路提示、应用过程反馈及教学效果评价等;学生版护理问题评估教学案例包括教学前准备、案例基本情况。教师结合教学进程、教学目标、学生表现提供案例线索,使案例反馈及效果评价贯穿教学全程。PDCA循环质量是重要的质量提升工具,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分为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护理问题评估教学案例实施过程中,引入PDCA循环管理方法,持续提高教学质量。(1)计划:结合教学现状,找出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确定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计划;(2)实施:组织学生实施护理计划,开展案例教学;(3)检查:对护理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将案例教学效果与预计目标进行对比,及时发现问题;(4)处理:对教学反馈及结果进行处理,完善案例教学策略。案例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PDCA循环的系统性、关联性、递进性特点,持续提高糖尿病肾脏疾病实习教学质量。

2案例编制注意事项

2.1围绕糖尿病肾脏疾病护理问题,突出教学重点

糖尿病肾脏疾病是内科护理实习教学的难点,需要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编制糖尿病肾脏疾病护理问题评估教学案例,从护理程序的起始环节融入教学措施,引导学生了解护理问题评估的核心,为专科护理能力提升奠定基础。从整体护理的角度出发,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提出护理问题,为促进患者健康提供依据。护理评估的完整性、全面性、正确性和及时性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先决条件[3-4]。本研究中案例编制紧紧围绕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护理问题评估,结合典型病例资料整合凝练,以患者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线索,确定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体现糖尿病肾脏疾病各期特点,编制团队成员专业性强,编制目标明确清晰,编制内容重点突出,为提高内科护理实习中糖尿病肾脏疾病教学效果提供了资源与支持。

2.2以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为评估工具,指导学生学习

做好患者护理问题评估是制订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关键步骤[5],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是一种科学的护理问题评估工具,包括4个层级、4个领域、42个可能影响患者健康状态的问题。本研究在编制教学案例时,以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为指导框架,针对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护理评估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设计,按照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的思路明确4个层级的内容,识别、评估和记录数据,明确患者的护理问题[6-7],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科学评估指出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护理问题,为后续针对存在的问题实施护理措施打好基础。教学前,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相关知识。教学中,教师根据案例进展及评估环节,结合患者需求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导学生将患者的护理问题进行排序,既有利于提高护理问题评估教学质量,也利于与后续教学内容有效衔接。

2.3利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持续提高教学质量

护理教学案例范文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护理教学;高职

案例教学法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正在推广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结合教学主题,通过仔细研读案例,讨论案例,查阅资料分析案例,紧紧围绕教学主题的问题回答等师生互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具有真实性、启发性、主动性、论证性。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明了通俗易懂。患者的治愈效果受自身的态度、抵抗能力等影响,疾病的临床表征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同学们又还没有接触临床,很多具体的疾病表征是同学们几乎没有见过的。通过具体疾病案例把同学们带入临床情景有助学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并且培养同学们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一)课前的应用。在正式使用案例教学前教师应先收集满足不同科室护理教学要求、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然后选择一个或者几个和教学任务密切相关的真实案例发给学生,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在教学开始前通过班级QQ群的方式把案例发给大家,然后给出若干个思考问题。同学们以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等回答问题。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通过分析案例还可以把其它学科的知识贯通起来。比如高血压并高血脂的护理。这个疾病同学们基本都听说过,高压和血脂超过正常标准,但几乎没有同学知道具体的病因,具体的临床表现,疾病的预防,以及对这种疾病的预防。换位思维,如果自己以后换上高血压并高血脂疾病会是什么感受呢?肯定会有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因此我们要预防本病以及了解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通过这种引导的方式激发同学们课前预习。(二)课中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案例有助于课本知识点的学以致用,起到活跃课堂、调节思维,集中注意力的作用。教师应导入适当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以班级或者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及时回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总结讨论结果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认知度。教师在完成一个或者多个案例教学后可以把相似的案例整合在一起,让学生集中讨论其中存在的异同点,提升学生的病因鉴别能力,帮助同学们辨别相似临床表现的疾病。比如泌尿系统疾病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这两个疾病的临床表现有一些相识之处,比如水肿、少尿、血尿、高血压、蛋白尿,发病年龄,严重时都会出现肾衰竭。但这两个疾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病人的护理、健康宣教都不一样。肾小球肾炎是非凹陷性水肿,水肿的机制是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所致。肾病综合征是凹陷性水肿,水肿的机制是低蛋白血症导致胶体渗透压下降,液体在间质区潴留。所以区别这两个疾病可以分析他们水肿的性质。(三)课后的应用。教师应发挥现代化设备在教学中的积极效果,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图像影集等形式以更直观的形式将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就医环境和患者相结合,增加学生对相关疾病的感性认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案例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进行模拟学习,模拟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过程,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使他们走上护理岗位后能灵活使用教学知识点。在学习一个疾病之后,教师还可以给同学们几个典型的案例,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写学习小结,让同学更系统的掌握相关知识点,巩固所学的知识,形成学以致用的教学氛围。(四)案例教学法的评价方法。客观评价有同学们对疾病护理的实训报告,期末考试成绩,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情况等,还有问卷调查的方式。教师应及时总结学生的反馈,找出学生存在的知识薄弱点,寻找解决途径,让学生从对疾病的感性认知上升为理论认知,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成效。

二、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一)理论结合临床实际。传统的护理教学是一种单向的直线性教学方式,教师是绝对的教学主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是被动的,对知识点的记忆不深刻,不能将教学知识点灵活地运用到护理实践中。案例教学是一种将理论和临床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有效规避纸上谈兵,实现学以致用。(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由于教学案例在向学生提供客观真实的教学案例的同时以问题为导向,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索,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一方面通过病例的采集,让学生进入到真实的医护环境中,有利于学生掌握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技巧。另一方面案例的探讨,以及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同学们协作完成,培养同学们的交流沟通能力。(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身份,为学生进行自主讨论提供更大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积极解决案例中的存在的问题。同学们要解决案例的问题就得分析案例,就得查阅相关书籍资料。

三、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护理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所谓的护理就是对患者身体心理以及疾病的护理,这是一项技能,光学习掌握课本理论知识是不够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严苛,要求护理人员能做到个性化护理。不同的患者护理措施不一样,所以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就可以培养同学们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2)我国目前高职护理教育大多都是先在校学习理论,最后一年才在临床实习,所以平时课堂学习同学们是没办法见到临床真实病人的情况,尤其是重大疾病的护理,同学们很难有机会接触,那么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将同学们带入临床教学的情景。(3)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方法比较枯燥没有发挥同学们的主动性,同学们可能会走神,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处于从属地位,是课堂的组织者,同学们处于主体地位,护理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增强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

四、案例的选择

由于学生缺乏专业的临床实际经验,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紧密结合教学目标,体现优而精的特点,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尽可能选择具有较强相关性、典型性、探究性的案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第一,相关性。案例需紧密围绕不同科室患病特点,重点突出护理学特色,如多耐心、多爱心、能与患者及其亲属良好沟通。此外选择的案例应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相匹配,以达到教学目标;第二,典型性。教师选择案例时需结合患者的具体疾病程度、生理功能变化特点进行讨论,对不同疾病区别对待,加深学生对所学护理知识的理解;第三,探究性。护理案例应选择应用综合性较强的知识点进行探究式学习,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思考并提出其他问题,再解决问题,达到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一)新闻中医疗事故的案例。新闻中的真实案例可读性强,更有说服力,医疗事故可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同学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总结反思,避免日后工作中出现类似事故。(二)疾病题材的电视剧。有一些疾病题材的电视剧或电影,这些电视剧不但有具体的一些疾病同时还可以让同学们看到作为一名护士要做哪些事,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三)自己切身感受。同学们对过去患的某些疾病现在还有印象,比如有的同学还记得自己患腮腺炎的经历,有的人还记得患肺炎的经历等等,大家可以交流自己当时患病的过程及治疗和愈好的过程。

五、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护理教学案例范文篇4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外科护理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学而优则仕”旧思想的影响和支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1]。这种重记忆、重考试而轻探究的旧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目前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疗救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同时人们的维权意识也逐渐增高,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逐渐增长,在对护生护理理论知识提出挑战的同时对其人文关怀能力、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也提出新的挑战[2-4]。体验式教学法创建的是一种互动的交往形式,强调重视师生的双边情感体验,让学生体验到亲切、温暖的情感,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下愉快地学习[5],并能主动探索,提高护生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因此,将体验式教学应用于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以期在培养护生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和方法的同时,提高护士的各种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关怀能力、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便利选取某高校2020级的96例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47例,实验组49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均为女性,其中实验组学生年龄为(20.90±0.74)y,对照年龄为(21.20±1.23)y,两组护生年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t=-0.662,P=0.517);实验组护生上学年单选题成绩、多选题成绩、客观成绩、总成绩分别为(19.00±5.01)、(27.10±4.58)、(30.10±3.79)、(76.20±10.95)分,对照组护生上学年单选题成绩、多选题成绩、客观成绩、总成绩分别为(18.70±2.95)、(26.20±5.12)、(30.80±3.79)、(75.70±7.93)分,理论成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3,P=0.872;t=0.414,P=0.683;t=-0.430,P=0.672;t=0.117,P=0.908)。

1.2课程情况

采用李乐之、路潜等编著的外科护理学(第六版)为基础进行体验式教学设计,此版课本包括本书共分58章,内容包括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手术室管理和工作、麻醉病人的护理、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损伤病人的护理等。

1.3教学方法

1.3.1对照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课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正式开始上课之前采用5~6道课前习题对上节所学知识进行简要的复习,随之讲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课时安排,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初步的认识,随之开始本节课程内容的讲述,课后布置课后作业。授课团队准备:包括包括三甲医院的主管外科科室的护理副主任1名、外科护理学涉及科室的护士长5名、护理高等本科学校的护理学院外科教研室主任1名、专职教师6名。学生准备:成立名称为“外科护理授课”微信群,将所学课程章节发至微信群,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学时安排:授课周数为19w,共102学时,其中理论授课78学时,实践课22学时,复习考试课1学时,机动课1学时。1.3.2实验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①体验式教学案例的获取。成立体验式教学团队,包括三甲医院的主管外科科室的护理副主任1名、外科护理学涉及护理科室的护士长5名、护理高等本科学校的护理学院外科教研室主任1名、专职教师6名,将外科护理学体验式教学任务按章节分解,并要求教师制定体验式教学案例时必采用临床护理真实案例,必在征得案例来源患者的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基础上,详细编写案例,包括患者病史资料、客观和主管病历资料、门诊及住院资料、患者的家庭情况、患者的身心状况等,具体包括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②学生准备。成立名称为“体验式教学方法”微信群,将所学课程理论知识进行录屏并将录屏课件发送到微信群,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此外将体验案例所有相关资料发送至微信群;结合学生的性格进行角色分配并确定案例负责人;将学生分为5组,第一组为9人,二、三、四、五组分别为10人,要求案例负责人组织小组成员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本案例的护理要点,此外对所扮演的角色进行讨论,探讨模仿要点,并要求案例负责人全程记录讨论过程,作为课后作业上交。③学时安排。授课周数为19w,共102学时,其中理论授课78学时,实践课22学时,复习考试课1学时,机动课1学时,且理论课采用体验式教学法授课。④组织培训,明确职责。对护生进行培训,明确其各自职责。案例负责人的作用是推动人,而不是带领人;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导案例模仿;检查小组角色模仿的执行情况;控制案例模仿活动的时间安排;激发全体成员参与。案例模仿者:了解所模仿者的角色特点,准确定位角色的心理;参与制定并实施各种护理措施。⑤全程录像,及时分析总结。对案例模仿过程全程录像,活动结束之后马上播放录像,让护生对比课本反思自己的不足,查漏补缺;教师对模仿案例进行点评,定位此次案例模仿中涉及到的护理知识点进行提纲挈领的概括,加强护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此外让临床中负责案例的责任护士现身说法,并让临床护士就本案例护理的关键点设置问题,启发护生思考,此外,鼓励护生提问,且有问必答,解疑答惑,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4测评方法

1.4.1理论知识测评采用自我编制的外科护理学理论考试试卷进行测评,此考试卷包括客观题45道,单选题30道(每道1分)、多选题15道(每道2分);主观题3类:名词解释5道(每道2分)、问答题2道(每道10分)、论述题1道(每道10分)。考试卷满分为100分,60分及以上为及格,得分越高说明护生的知识掌握地越好。1.4.2沟通能力测评采用学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7]进行测评此,量表包括4个维度28个项目,基于Lik-ert4级评分法对护生测评,赋分原则为从“不使用”至“经常使用”依次打分“0~3分”,研究开始之前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测评,信效度均在0.8之上,信效度良好,此量表总分为84分,沟通能力与量表分数呈正相关关系。1.4.3人文关怀能力测评采用人文关怀能力调查量表[8]对本科生进行测评,此量表博爱扩三个维度37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7评分法,条目13为反向计分,分数与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水平同向变化。1.4.4问题解决能力测评采用问题解决能力量表[9]对护生进行测评,此量表包括5个维度25个条目,评分原则为基于Likert5级评分,从“一点不符合我”到“非常符合我”依次计1~5分,研究开始前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测评,其信效度亦在0.8之上,信效度亦较好,此问卷得分越高说明护生自我感知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弱。1.5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录入,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技术资料采用率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如若服从正态分布采用两样本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

2结果

2.1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得分比较本研究显示实验组的理论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2两组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比较本研究显示实验组人文关怀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其中耐心、认知及勇气项目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2.3两组护生的沟通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比较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沟通能力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实验组护生问题解决能力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3讨论

3.1体验式护理教学法可以提高护生的理论成绩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说明体验式护理教学法可提高护生的理论成绩,这与胡细玲等[10]研究一致,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①传统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学习,其主体性和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抑制,因此护生的学习效果较差。②传统教学法教学方式较为单一[11],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经过启发性的思考,学习效果较差。③传统教学方法通过课前预习与课后作业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学生是否进行课前预习效果无从验证,且课后作业只注重对学习结果进行验证,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效率等过程环节进行控制[12]。然而体验式护理教学让护生参与其中,启发对所模拟的角色进行深度揣摩,利于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经过充分讨论确定护理方案,使护生思维火花相互碰撞,可加强其课前预习的效果;通过教师点评、临床责任护士点评等方式对护生学习效果进行验证,并对其薄弱点进行指导,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巩固。

3.2体验式护理教学方法可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对于患者来说,由于疾病带来的痛苦、沉重的经济负担以及原有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其生理和心理的各种不适,往往需要护理工作者付出更多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也即护理工作者的人文关怀能力[13]。然而不经过身临其境地感受患病者的生病场景,便不能真正体验患者患病的各种心酸经历,而此研究中采用高校专职教师与临床一线护士通力合作编写教学案例,将患者的各种病史信息及患病资料进行详细的展示,并要求护生通过预习,在充分讨论患者病史与病历资料、深刻揣摩患者的心理基础上进行案例模仿,因此利于培养患者的同理心[14],进而循序渐进的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这与颜海萍等[15]研究一致。

3.3体验式护理教学方法可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护理教学案例范文篇5

[关键词]骨科护理;案例教学法;应用效果

作为兼顾互动性及开放性的新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无法脱离事前周密策划及准备的支持,主要通过向学生发放特定案例用于提前阅读实现学生间广泛讨论得出活动交流经验,并且案例教学倾向于将理论知识与新兴观点、以往经验及知识信息相结合,碰撞学生思维,确保其得到启发[1]。同时,案例教学中案例不止是用于阐明事实的实例,更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以事实为基础所编写的例子,适用于课堂分析及课堂讨论帮助学生得出讨论结果,进一步增强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2]。从目前我国骨科教学水平来看,轻实践重理论情况相对严重,尤其是骨科护理教学中理论知识涉及方面较少,客观上要求教师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鉴于此,该文重点探究骨科护理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进入该院骨科实习的64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人员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32名。其中,对照组32名成员均为女性,最大年龄为30岁、最小年龄为22岁、中位数年龄为(26.5±5.3)岁;观察组32名成员均为女性,最大年龄为31岁、最小年龄为23岁、中位数年龄为(25.6±5.2)岁。结合上述资料发现,两组成员各项资料中年龄及性别等基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具备研究对比的纳入机制,并且两组成员均自愿签署实验同意书以提前了解实验内容及实验流程,该实验得到医院及学院批准同意。1.2教学方法。对照组成员实行常规教学法,即教师紧扣教学任务及教学大纲向学生讲解具体内容,学生自行记录知识要点。观察组成员实行案例教学法,即:①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深化教学印象,教师以全面掌握丰富医学资料为前提条件,仔细筛选教学案例突出案例呼应教学内容的作用,全面整理源自临床一线的病例资料,将教学内容与临床典型病例资料相结合汇编形成相应的辅助教材,便于学生深入探讨深刻分析;②教师必须灵活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收集疾病临床体征制作成教学课件,帮助学生以直观角度为出发点理解知识深内容深化教学印象,带领学生巡视病房、询问患者病史及查看临床体征,实现获取第一手临床资料的目标,进一步提高教学有效性,拓展学生学习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③由于课堂讨论氛围与问题设置有效性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换而言之讨论问题设置越直接越能引发学生深思,越能活跃学生思维及课堂氛围,例如以骨科手术围术期护理内容为例,教师带领学生通读全文后向其提供患者具体病历,结合患者实际病历采取相应的护理实施措施,尤其是护理前期准备、手术过程护理及麻醉后可能出现并发症等,并且立足于教学难点内容及教学大纲提出相应的讨论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身意见;④受教学是一项兼顾启发性及思考性过程的影响,其应用效果与教师是否能于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教师可将课堂讨论划分为小组讨论及全体讨论,讨论时不得忽略自身引导作用,尤其是教学重点内容及难点内容时予以相应的CHINAHEALTHINDUSTRY指导,预防学生偏离病例讨论主题,并且相关问题尽可能于讨论过程中进行分析,尊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1.3判定标准。统计两组学生操作考核成绩、理论考核成绩及病历书写成绩,并且向两组成员发放该院自行研发的教学方法,评价调查问卷分别纳入自主学习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及教学方法满意度等指标记录其例数[3]。1.4统计方法。该次实验经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获取的相关数据,其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x±s),二者对比研究以t为标准完成检验;其计数资料表现形式为(%),二者对比研究以χ2为标准完成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考核成绩对比。经应用,对照组与观察组操作成绩、理论成绩及病历书写成绩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教学方法评价结果对比。经应用,对照组与观察组自主学习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及教学方法满意度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一般说来,案例教学主要通过应用教学案例创设真实性较高的教学情境,促使真实病例与实物、影像及图文间相结合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增加教学双方间良性互动,提高课程灵活性及开放性,增强学生护理问题自主解决能力,以达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4]。同时,传统教学法侧重于突出带教教师的作用,主张带教教师单独开展骨科相关专业护理理论知识传授,将教师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提倡学生以带教教师思维为出发点完成学习任务[5]。相较于传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主要通过引入教学案例等方法发散学生思维,而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对于实验室师资队伍的要求相对严格,能指导学生秉持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逐步适应教学进度及教学氛围,客观上要求学生提前详细阅读理论知识点,便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不断拓展自身知识积累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由于基层医院自身教学水平有限,客观上要求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网络教学案例资源库的建设工作,邀请各个专业领域临床教育专家提前录制案例教学视频再依次上传至网络平台,实现教学资源有偿共享,进一步提高各个学习成员的临床实践水平[6]。

从骨科护理教学角度来看,带教教师向学生提供更多真实性强的案例及实践经验,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帮助学生对临床治疗及临床护理得出更为深层次的理解及认识,明确护理工作重点内容及难点内容。此外,骨科护理带教教师尽可能向学生提供真实性较强的案例,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促使学生对临床治疗及临床护理形成自身理解认识,帮助学生明确护理工作的难点内容及重点内容,确保学生将自身所理解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层面[7-8]。综上所述,骨科护理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各项考核成绩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及文献检索能力,值得在临床教学领域使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俊霞,廖碧琼.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9):18.

[2]罗贤通,张菊花.改良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2):103-104.

[3]陶雯,种佳.案例教学法在医高专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才智,2018(13):10.

[4]赵博.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3):170.

[5]王野.案例教学法结合PBL在护理大专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4):52-53.

[6]韦艳娜.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5):178.

[7]张剑青,刘鹏飞,张巧芬.情景与案例教学法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3):470-471.

护理教学案例范文篇6

关键词:互联网;进展性案例;外科护理教学;评判性思维能力;满意度

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外科护理涉及病种复杂多样、护理工作繁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外科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1]。外科护理教学强调在向护生传授外科护理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注重理论知识向护理技能的转化,以更好的满足临床外科护理需求。随着现代外科护理服务理念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外科护理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临床的需要[2]。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以“互联网+进展性案例”教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得以应用,其将真实的护理病例作为素材,动态跟踪患者病情变化,结合教学目标及学生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设计,为探究其运用效果,研究收集2个外科护理班学生各60例,并总结汇报研究结果。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7月~2020年7月2个外科护理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教学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人数比例为1:1(即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性13例,女性47例,年龄均值为(22.63±1.72)岁(21岁~23岁);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48例,年龄均值为(22.53±1.69)岁(21岁~23岁)。统计学检验两组间有可比性(P>0.05)。(二)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外科护理教学,授课前1周将教学案例发放给每一位学生,案例内容包括患者病史、既往史、临床检查情况等,并提出问题,由学生评估患者护理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在课堂上进行探讨。观察组:给予“互联网+进展性案例”外科护理教学,具体如下:(1)进展性案例设计。选择医院临床外科工作中典型真实的护理案例作为教学材料,学生认真分析血清,结合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临床护理专家指导对案例进行剪辑,所呈现的教学案例难度应与学生需求相适应。将时间作为基础,每一个案例采用6~8幕的形式呈现,可以采用视频、动画的形式,每一幕反映1~2个主题,时间控制在3min内。播放结束后均针对主题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为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可以采用视频的方式展现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评判性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2)智慧职教云平台的应用。教学案例编撰完成后,将其上传到智慧职教云平台,每个学生发放账号与密码,登l录平台后自行完成课前预习,针对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课下探讨等自行解决,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总结记录,在课堂上进行探讨。(3)教学实施过程。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发放预习测试题,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根据预习测试结果掌握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并集中讲解。在进展性案例教学中,可以采用动画情境的方式导入主题,然后提出问题,预留2min时间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一一解答,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课后教师可以将作业传输到智慧职教云平台,学生登录系统完成作业提交。也可以在讨论区与其他学生或教师进行知识探讨。(三)观察指标统计两组学生考核成绩,评估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调查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1)学生出科考试包括理论知识(100分)、操作技能(100分)、综合能力(100分)三个方面[3]。(2)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包括7个维度、70个条目,分值范围为70~420分,高分值代表正向评判性思维[4]。(3)学生满意度问卷涉及教师态度、主动讲解、操作示范能力、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五个方面[5]。(四)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算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率(%),组间比较用卡方(x2)进行检验;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的形式对正态分布计量资料进行表示,检验用t,结果显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对学生成绩进行考核,结果显示观察组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素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能力等各方面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以及总分均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三)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满意度比较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对教师态度、主动讲解、操作示范等方面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三、讨论

外科护理教学是护理学主干专业课程,涉及外科患者临床护理、预防保健等,对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效果不佳,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制约了护理教学的发展[6]。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进步,如何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及实践技能的优秀外科护生成为护理教学的重点。随着护理观念的更新与进步,护理工作从被动、单纯功能性护理实现了向主动服务的转变,强调以护生为中心,调动护生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7]。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持下,“互联网+进展性案例”教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得以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对外科护理教学模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次研究观察组学生接受的是“互联网+进展性案例”教学模式,其引入智慧职教云平台,教师及学生均能够登录该平台,完成教学课件、课后作业的上传,学生通过该平台能够对云课件进行下载,完成课前预习,利用碎片化时间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8]。教师可以登录系统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总结出共性问题在课堂上展开重点讨论,有利于提高课堂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各项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提示“互联网+进展性案例”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与传统案例教学相比,进展性案例教学将患者动态资料以多幕的形式展现出来,每一幕都有匹配的文字、动画、视频等,且每一幕控制在3min内,使学生能够动态跟踪病例案例的实际情况[9]。真实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而且通过持续性案例展现可帮助学生对患者复杂问题的掌握,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锻炼临床实践技能。进展性案例将日常生活场景作为依托,不仅避免了传统案例教学大篇幅医学知识的累积,而且趣味性强,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在课堂讨论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评判性思维,通过小组讨论碰撞知识的火花,再由教师进行知识总结,所有学生均能够参与课堂发表观点,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10]。此次研究两组学生在评判性思维能力各项评分方面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高,说明“互联网+进展性案例”有利于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对比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教师态度、主动讲解、操作示范方面的满意度均较高,说明学生对该教学模式表示满意、认可。综上所述,外科护理教学工作中应用“互联网+进展性案例”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考核成绩、提升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崔璀,郑显兰,李双子,等.基于奥马哈系统的进展性案例教学对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思维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9):1755-1760.

[2]陈晓容,袁薇,祖静雯,等.基于雨课堂的进展性CBL在消化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2020,30(8):761-763.

[3]卢玉仙,高薇,武晶晶,等.进展性护理案例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9):1221-1224.

[4]徐益荣,卢玉仙,高薇,等.进展性案例教学结合OSCE考核评价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7,46(33):4747-4750.

[5]卢玉仙,高薇,徐益荣,等.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在胸腔闭式引流进展性案例实践考核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7,32(16):74-76.

[6]李莲,楚翠兰,王文文.互联网+条件下分组反思讨论联合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观察[J].贵州医药,2020,44(10):1666-1667.

[7]彭笑,顾觉醒,齐桂,等.思维导图结合案例分析在外科护理学本科教学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0,35(18):93-95,102.

[8]朱磊,张志斌,牛倩.情境模拟案例教学法对五年制高职护生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报,2020,27(17):10-14.

[9]郭京,钟丽霞,王欣然.系列化微课程联合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20,20(5):752-756.

护理教学案例范文篇7

【关键词】护生;职业素养;急救护理技术;教学改革

一、课程内容的调整

1.理论教材的更新

近年来,教材采用的是我校同人卫出版社合作出版的《急救护理技术》教材,2016年12月,理论教材刚更新完。参考最新的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急救护理学本科教材、危急重症护理学、灾难医学、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和学生调研情况,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编写调整。新增了气道异物梗阻(成人和婴幼儿)、上消化道大出血、抽搐、急性疼痛、糖尿病急症、低血糖、血尿、风灾、踩踏等内容,修改了心肺脑复苏章节内容,与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接轨,内容更加丰富,更与临床护理贴近。

2.实训内容的增加

实训学时由原先的12学时增加到现在的20学时,采用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临床护理技能实训》。实训内容改革之前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包扎和实训考核。改革后新增了气道异物梗阻(成人和婴幼儿)、婴幼儿心肺复苏、双人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止血、搬运、固定等更加实用急救护理操作技术,并把左前臂包扎和头部包扎这两项国赛项目穿插到实训课中,模拟真实场景,从操作、口述、动作的连贯性等方面严格要求学生,提升所有学生整体护理操作技能水平,为他们找工作时技能操作和入职后的技能考核做好铺垫。

二、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改进

1.网络教学

(1)蓝墨云班课的实训应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越来越高,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知识成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急救护理技术课程中实施蓝墨云班课正符合时代的要求。蓝墨云班课是指蓝墨科技推出的一款移动教学助手APP,以移动网络环境和云服务平台以依托,利用移动智能设备来组织课堂教学,实现课堂内外的即时反馈与互动。护理课教师可以借助云端创建班课空间,并进行如下操作:及时课程相关信息及学习要求、实时签到、上传课程视频、课程组老师制作的微课、课件、进行测试、投票/问卷、讨论/答疑、头脑风暴等内容,可提前相关资源,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课程结束时公布护生的经验值,对于表现突出的护生进行加分奖励。(2)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3年,急救护理技术被评为吉林省优秀课程,2016年建设为校级精品课程,建立校级精品网络资源,包括课程概要、教学团队、课程内容、电子教材、教学案例、实训资源、习题作业、试题库和拓展资源9个版块,涵盖了整个课程内容,让学生对急救护理技术这门课程有个总体的认识。首页还有急救训练营、新知资讯、时事热点、“救”在身边、社会服务和友情链接(可链接到中国急救网、中华急救网等跟急救相关的网站),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急救护理技术有更深的了解。

2.情景模拟教学

为了与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接轨,进一步缩短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距离,提高护生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与护理能力,国内外护理教育者将高仿真情景模拟教学广泛应用于护理专业教学中,在模拟临床环境中借助高仿真模拟人再现真实临床工作情景,在此课程护理实训中进一步深化应用情景模拟教学。传统实训课步骤为“视频播放-教师演示-学生练习-抽考-教师总结”,在此基础上穿插情景(下转第148页)模拟教学。进行严格的合理的教学案例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所提供教学信息的充分性、模拟场景和抢救过程的真实性、决策环境的复杂性、所获取支持/线索的有效性以及指导性反馈的受益性。现采用的急救教学案例有心跳呼吸骤停抢救、头部包扎、左前臂骨折,提前一周发放案例,把护生提前均衡分好组,每组3~4人,让护生从整体操作流畅性、知识技能和沟通交流方面入手查阅相关资料,提前进行设计,提高护生参与度。实训课情景训练时老师在旁边进行指导,最后进行反馈,通过再现真实临床场景和抢救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形成一个“准备-模拟实践-讨论-反思”的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教学方式。

3.参与式教学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是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学习兴趣偏低。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把理论课班级护生随机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上课前随机抽取小组中1名护生讲解。教师选取一些较简单的内容,如院前急救、有机磷农药中毒、中暑、淹溺、踩踏等,每组护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拟订教学计划、板书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讲解时间为5~10min,本组其他学生给以补充与说明,老师给予及时纠正或肯定,并在最后做点评总结。参与式教学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学生思维能力及教学效果、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及综合表达能力,增强了护生动手、分析、解决问题、组织及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的护理查房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了护生分析临床护理的问题,利于培养出临床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在急救护理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还采用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直观演示法、微课教学、综合模拟实训演练等方法,重新构建了基于岗位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急救护理技术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改革,提高了高职高专护生核心素养中的职业素养,与新护士入职培训相接轨。

参考文献:

[1]祁爱萍.蓝墨云班课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探讨[J].信息与电脑,2016,(19):207-208.

[2]Jeffries PR.Simul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M].New York:National League forNursing,2007.

[3]张迪,徐桂华,戎有和.本科护生对急救护理高仿真教学的评价[J].护理研究,2011,(05):402.

护理教学案例范文篇8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本校护理学本科三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计四个教学班212人。四个班在大学期间的其余各科考试成绩从统计学角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学信息检索课程的讲授时间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因为学生马上面临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已进行完计算机相关课程及大部分基础课和专业相关课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并具有进行医学信息检索、疾病风险评估、电子处方、电子健康档案等临床护理信息知识学习的需求。1.2研究方法。将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随机选取两个班为对照组,其余两个班为实验组。根据已有的测量工具并根据护理学学科特点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需求五个方面自编调查问卷,题目由医学信息检索教师和护理学专业教师共同编制,编制完成后进行调查问卷的预发放,并进行信效度检验[3]。根据上述结果,最终问卷共计20题。在授课之前,由授课老师讲明进行问卷调查的意义,并讲明问卷填写中应注意的问题,并进行问卷发放,问卷发放后,由辅导员进行回收。共发放问卷212份,回收问卷212份,经检查,全部为有效问卷。问卷结果采用EpiData3.0录入,并使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实验组采用案例引导的嵌入式教学法,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由信息检索教师提供具体的检索案例,检索案例与即将开始的临床实习结合,邀请护理专业教师共同参与选取,除了包含传统的医学信息检索之外,还涵盖疾病风险评估、电子处方、电子健康档案处理等内容。学生根据检索案例,进行自主学习并进行检索报告的撰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汇报完毕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案例分析,课后师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互动。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由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进行课堂讲解,学生根据授课进度进行上机操作,并完成教师布置的实习题[4]。

2调查结果分析及教学案例选取

2.1调查结果。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得知,信息意识所包含的5个题目中,其中关于上网频率的统计结果表明,有74.8%的同学每天上网时间超过2h;17.2%的同学经常登录学校图书馆主页,71.3%的同学偶尔登录学校图书馆主页;有82.4%的同学主要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类信息;有61.5%的同学听说过信息素养。信息知识所包含的4个题目中,其中有31.4%的同学在借书之前利用图书馆的查询系统去查询是否有所需要的图书;其中关于获取医学专业信息的统计结果表明,有51.3%的同学选择利用百度,17.4%的同学选择利用学校购买的各类数据库;81.5%的同学习惯利用中文数据库获取信息;21.3%的同学利用过数据库的高级检索功能。信息能力所包含的4个题目中,39.4%的同学能够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24.7%的同学能够判断信息的权威性、可靠性和新颖性;11.2%的同学能够对获取到的信息使用相关的处理软件进行整理加工。信息道德所包含的3个题目中,有37.1%的同学认为使用公共领域的信息(没有版权,可以被任何人复制和使用)要注明出处;81.3%的同学认为网络存在隐私权;91.2%的同学表示不会去网络中攻击服务器、随意辱骂他人。信息需求所包含的5个题目中,有84.1%的同学希望利用互联网获取所需要的各类信息;有91.4%的同学渴望了解一些与见习实习内容相关的医学知识及与考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相关的资讯等;92.6%的同学表示对疾病风险评估、电子处方、电子健康档案处理等知识感兴趣并认为用处很大;84.7%的学生希望通过教学案例尤其是通过教学实践获取相关的知识;91.3%的学生希望将文献检索教学融入即将开展的专业课程学习中[5]。2.2教学案例选取。教学案例的选取依据《医学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安排,结合临床教师的授课进度和循证医学理论,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检索水平等情况,坚持真实性、针对性、互动性、典型性原则。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引发学生思考自己的知识盲区以及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效率和效果如何。如在临床教师讲授糖尿病相关知识之前,从检索的角度要求学生利用各类免费资源如搜索引擎等和学校图书馆购买的各类信息资源如图书、期刊、中外文数据库等检索糖尿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类、诊断、并发症、治疗的最新标准、治疗方案的最新进展、护理诊断、护理措施、饮食原则、膳食计划的制定等内容。在检索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并要求提供详细的检索策略和使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在文献较少时如何扩展检索,在文献过多时如何缩小范围,获取到密切相关文献。使学生体会到教学案例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在提高信息素养的同时加深对医学专业课程知识及研究新进展的认识和了解。不同数据库的界面和检索功能以及检索途径各异,在设计检索案例的同时还要凸显出某些数据库独有的特色,如CBM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在进行主题检索的区别等。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需求,增加疾病风险评估、电子处方、电子健康档案处理等内容。

3教学设计及效果评价

3.1教学设计。教学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均选用同一本教材(顾萍、谢志耘主编的《医学文献检索》,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授课内容及授课学时相同。授课时,对照组采用案例引导的嵌入式教学法,即第一次上课伊始就根据同学意愿进行分组,每组5~6人,至课程结束时分组情况不改变。课前提供多个检索案例供各小组进行选择,设计与文献检索课及专业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以该专业课即将讲授的知识点为切入点,并以其为中心来展开文献检索课程的案例构思,其目的是加强学生对该专业课程目标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围绕问题,积极主动地搜集资料、分析、总结,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案,学生根据案例进行自主检索并撰写检索报告,上课地点选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每组推选一名代表通过PPT等形式在课堂现场展示,演示完毕后,各组共同进行讨论[6]。针对检索中及课堂演示中遇到的问题,文献检索教师予以解答和点评,如检索中数据库的选取、检索方法、检索途径、主题词抽取、检索策略及检索式是否正确等,指出在检索过程中的不足。受教学课时限制,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网络交流平台进行进一步讨论。教师参与到讨论之中,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利用即时网络通讯平台,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指导,并对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通过利用虚拟学习社区及课下讨论的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检索的兴趣。各小组的检索结果交由专业课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并由专业课教师在上课时针对学生检索中遗漏和错误的专业课知识点予以更正和重点讲解点评[7]。通过这种授课方式,使文献检索课程和专业课的学习进行了进一步的整合,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并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自学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由教师课堂讲授,上机实习课之前布置好题目,学生上机操作实习,教师现场辅导,并在课后进行答疑。3.2效果评价。通过笔试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考察,理论和实践操作题各占50%,实践题的检索结果,除了由信息检索教师从检索课程的角度进行评价以外,涉及到专业知识的检索结果交由专业课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分析[8]。考试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由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过程是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髙分析能力、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增强协作意识、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通过考试成绩可以看出,笔试成绩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上机成绩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的结果也表明,实验组对课程的满意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4思考与建议

4.1加强沟通与联系,建立团结协作的教学团队。随着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信息素养教育要穿插到学生的日常授课中进行。《医学文献检索》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授课中要加强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共同完善教学案例,并探讨如何提高同学的参与度。在合作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以本专业的授课计划为基础,循序渐进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文献检索课教师则告知与专业相关的信息来源有哪些,引导学生如何查找所需要的与专业课学习相关的信息,在检索过程中如何构建检索式,如何甄别有价值的信息,以及如何运用已经检索到的信息学习探讨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将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思维方法应用到教学过程中[9]。4.2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承担引导者、导师、咨询员的角色,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动学习的作用,在教学任务驱动下,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进一步提高发现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信息素养能真正得到提高。在案例引导的过程中,,应始终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下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作为课程教学内容和考核的中心[10]。由此可见,在课前、课中的学习阶段中,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就变得尤其重要。

5结语

护理教学案例范文篇9

[关键词]混合式模块化教学;基础护理;实训教学;基础护理

实训教学是学生学习临床护理技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重要课程,是一个知识与能力交汇融合的阶段。本研究在模块化教学法的基础上,对基础护理学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制订教学计划,以案例为导入,开展实训教学,以达到“知识—能力”相结合,为高校护理实训教学提供参考。

一、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9月—2018年12月期间,某大学护理学院大二年级护理专业160名护理本科学生,将1—2班80人设为试验组,3—4班80人设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全日制统招护理专业本科学生;(2)了解本次教学的目的和意义;(3)自愿参与,能按要求完成考核;所有入选学生均为女性,对照组平均年龄19.56岁,试验组平均年龄19.55岁。(二)编写综合实训模块,构建多站式综合技能考核病例。根据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编写基础护理综合实训教案模块,设置各模块内容:1.核对—核对模块—(1)核对医嘱(2)核对操作;2.评估能力—评估模块—(1)现病史(2)既往史(3)操作项目的认知(4)操作禁忌评估(5)生长发育评估;3.沟通能力—护患沟通—(1)操作项目认知(2)配合要点;4.物品准备—准备模块—(1)环境准备(2)患者准备(3)护士准备(4)物品准备;5.分析能力—情境模块—(1)疾病案例(2)基础护理技术操作;6.操作能力—基础护理技术—(1)肌内直射(2)皮下注射(3)皮内注射(4)静脉输液(5)静脉采血(6)氧气吸入(7)吸痰法;7.解决能力—教师引导模块—(1)注意事项(2)不良事件的预防(3)意外事件的处理;8.反思能力—反思模块—(1)反思存在的问题(2)总结分析。构建教学案例:在遵循临床路径、护理工作需求基础上,编写教学案例。案例设置为疾病情况、医疗诊断、医生医嘱、护理实训等教学模块问题。(三)实施实训教学。1.教学的准备。实训教师准备:实训教师根据护理临床发展的前沿知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结合临床护理工作,设计护理综合实训教学模块;课前提前1天通知学生授课内容,发放课程案例。学生准备:学生收到授课内容及案例,根据教学内容在小组内分配任务;通过网络或教材等渠道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预习相关情境及疾病知识、护理技能;小组成员就查阅的各自负责的模块知识、技能进行组内交流,完成预习;将授课内容及案例中各模块存在的问题带入课堂,进行课堂学习。2.技能操作的讲解。(1)课前检查:于每次实验课上课前查看案例完成情况及本次课的预习情况。主要询问案例的准备情况及其中遇到的问题。(2)组织教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将本次课主要的学习内容及时间分配情况告知学生,以便学生了解课堂内容的进行顺序,做好心理准备。(3)导入案例:依据本次要讲授的操作情况,将含有该操作的案例导入课堂,该案例无须复杂,含有本操作即可。学生先对案例进行了解与分析,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前的评估,老师补充。(4)实验物品的熟悉:以病床为单位准备用物。3.教学方法。(1)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训模式教学,每8人1组,分为10组,每2组为1个授课班,采取教师课上操作示范,教师示范后学生以4人为1组模仿教师操作进行练习。(2)试验组:采用模块化教学,每8人为1组,分为10组,每2组为1个授课班,授课前,教师将授课病例交由组长,由组长通知组内成员对病例内容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将相应授课案例进行分解模块,按照临床护理工作,逐层进行引导,讲解每一个模块遵循的要点,各小组按照课前预习进行实训操作,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指导,由教师进行操作示范及讲解。(3)讨论评价:模拟后,老师和其他学生可提出疑问,小组学生给予解答。各组分别选派代表说出本组的评价和修改意见。最后是教师评价并总结本次情景模拟的成功及改进之处,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或质疑其他组员的想法。(四)评价指标。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采用张喜琰等编制的自主学习能力测评工具,该量表包括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信息素质等4维度,共计30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得分越高表明自主学习能力越强。(五)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均数、标准差、百分比),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ridit分析;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维度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总分及学习动机、学习合作能力、信息素质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表1显示,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比较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信息素质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模块化教学模式提高了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与李璐寰等将模块化教学模式应用于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模块化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基于临床护理路径、案例式的障碍教学理念,学生是积极主动学习的实践者,教师仅起组织和引导作用。在模块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制定教学模块,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学生在课前完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课堂教师进行引导式讲解,学生结合教师讲解的知识进行自身反思,促使学生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学生以小组形式分配模块任务,各模块以临床护理工作流程为基线,互相延伸,小组成员在思考完成模块任务时,需要密切配合,小组交流,互相提出建议,并补充完善,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合作能力;模块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体的“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惯例,而是学生主动探索,课前查阅资料、筛选信息,确定各模块知识。因此,信息素质维度得分试验组护生高于对照组,模块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欢,于睿.中医护理学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医学信息,2019(2).

护理教学案例范文篇10

关键词:BTEC;案例式课业设计;儿科护理教学;通用能力

BTEC(BusinessTechnology&EducationCouncil)是英国E-dith国家职业教育和学术考试的品牌教育产品,中国在1998年首次引入该课程。BTEC坚持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解决问题、表达沟通等能力。“通用”的含义是指对各种职业、每一位工作人员要获得成功所必须掌握的技能,这种能力不随职业的变化而变化,有助于人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本研究在儿科护理教学改革的目标环境下,教师基于大纲要求,设计实用教学案例,采用基于病例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培养护理学生的通用能力,使学生通过完成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任务,取得较好效果,报导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我校2014级护理科4个班学生共239人,男生16人(6.69.%),女生223人(93.31%),年龄19-22岁,平均年龄(21.13±0.68)岁。按随机抽签法将班级分为案例式课业组120人、传统案例教学组119人,两组学生年龄、性别比、入学成绩和通用能力评分干预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2.所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护理学》教材。3.教学内容选取适合案例教学的章节:小儿肺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小儿秋季腹泻、急性肾小球肾炎及低钙惊厥等共16学时。4.方法传统案例教学组。课堂教学案例将案例直接展示给学生,给学生思考时间,允许学生对不懂的问题进行疑问,并逐一解释,一周后案例作业。案例研究组。把120名护生分为20组,每组6人,每组设有一个小组长,秘书和成员。(1)设计:课程开始前两周,教师和儿科医生根据教学大纲和内容要求设计临床病例并提出相关有助于学习的问题。请BTEC专家组审核并修改。(2)分配任务:课前一个星期前授课教师将案例通过QQ群或者微信群发送到每一个小组,小组成员根据案例相关问题收到1-2任务,以确保每个团队成员接收不同的任务。(3)课前准备:小组成员围绕各自的任务收集信息、在网上查阅相关文献,对照教科书对数据进行分析。(4)班级报告,班组报告:每组选择代表,将讨论内容用调查报告的形式写出,并附以幻灯片、视频、角色扮演等内容总结,其他小组可以在不同的讨论领域讨论。(5)总结评价:教师最后对章节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对重点、难点做详细阐述。5.教学效果评价(1)学期结束后统计两组护生期末考核成绩,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统一试题,统一时间考试,考完试由阅卷人员分题目打分,一位老师阅卷1-2题,尽量排除人为因素干扰。(2)通用能力进行评价。通用能力评价表采用BTEC通用能力调查量表。该量表包括7个维度18个条目,每个条目1-4分,总分可达18-72分,分数越高表示通用能力越强。6.统计学分析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干预前后教学效果进行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两组分值进行比较。

二、结果

1.成绩比较实验组护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86.43±6.18分,对照组83.93±7.76分,t=1.515,P=0.136,无统计学差异。2.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39份,回收率100%。两组护生通用能力较干预前都有所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通用能力总分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通用能力在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与他人相处和配合能力、沟通能力、任务管理和解决问题能力、设计和创新能力及总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三、讨论

1.BTEC教学法对护生理论成绩有升高的趋势本研究中两组学生期末成绩无统计学差异,说明课业教学法对护生的理论成绩没有不良效果,有升高的趋势。说明实行案例式课业设计教学法,不会对传统教学效果造成影响,可以进行推广。BTEC教学法同时也是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实行的,只有护生很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点,才能在儿科护理学习领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掌握得越多,便越有自信,越有发言权。而对照组护生学习成绩也比较好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我学院学风本来很好,每位同学都在刻苦学习,还有就是考试内容偏向于理论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都是课堂上老师反复强调的。2.案例式课业设计教学法提高了学生通用能力结果表明,实验组的通用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案例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通用能力。案例研究侧重于课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思考、整合、分享、应用和创新他们的课程知识并能够灵活加以运用。在对儿科护理案例的预习中,学生会从网络上获取相关资源,对需要学习章节的生词有初步的认识,在视频中对病例的临床表现有感性的认知,对于护理老师在临床上的言行举止有深入探讨,通过复利学习和叠加效应,获得对儿科护理知识的更有效的掌握。学生在和患儿及家长的沟通中,克服自身的畏难情绪,在对儿科护理问题的分析有针对性,准确性高,护理对策切实可行。实施BTEC教学后,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沟通能力、任务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新媒体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都得以提高。3.案例式课业设计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大部分儿科护理教师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熏陶的一代,对新的教学模式处于探讨阶段,在BTEC课程教学中,教师如何用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既掌握基本的儿科护理理论知识,又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提升护生自身的能力,特别是在当前高职护生大部分是在高考没有成功的“落榜生”中培养全面发展的能力,对教师是极大的挑战。现在大部分学生学习浮躁,不爱学习,晚睡晚起,给自身和周围同学生活带来压力。老师应该表扬优秀学习的同学,给他们精神支持,对学生学习的进步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群体学习氛围。老师也在教学中学习优秀学生的品格,达到“教学相长”。老师也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铭记老一辈的话:“青春,现在是用来奉献的;青春,将来是用来回忆的”,让工匠精神、沉静心态、谦和的性情在每一位同学心中生根,在儿科护理的学习中,让护理学生做到一不怕苦,二不怕亏,学到真本领,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4.对照组护生通用能力也相应提高本研究显示,对照组护生通用能力较干预前也有所提高。原因可能如下:一、干预组护士和对照组护生之间因为离得比较近,可以进行同伴之间互相模仿;二、人的心智是不断发展的,青少年属于各项素质蓬勃发展时期,每个阶段都会有质的飞跃。三、现代教育体制改革,对照组护生也学习其他的教学模式,也可以促进通用能力提高。

四、结论

BTEC课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临床实践的质量。BTEC课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护理学生的通用能力、专业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在儿科护理教育中为培养一线优秀儿科护理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杨 娜 刘翅琼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柳璐,张红艳.BTEC通用能力培养在护理人际沟通课程中的思考[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8(01):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