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筑发展十篇

时间:2023-03-26 00:3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建筑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业建筑发展

工业建筑发展篇1

1.制度上的挑战

我国工业建筑设计院为了更好地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已经由原有的事业体制改为企业,大部分工业建筑设计院都实行企业化管理。但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不注重发展民用建筑,使得民用建筑的发展较为缓慢,不能够有效的跟上时代步伐,丧失了发展的动力。

2.技术水平的挑战

技术水平是衡量工业建筑发展的关键,对于其提高未来竞争性意义重大。未来我国工业建筑技术的重点主要在于全面实行清洁化生产,有效提高工业建筑发展的灵活性,加强人类工程学在工业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使得可以更好地适应国情,要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适应新形势下大跨度、多高层工业建筑的需要,然而由于我国现有工业建筑技术水平的情况来看,要想达到这一目标,还有一定的路段要走,因此,加强工业建筑发展水平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未来工业建筑的发展格局

面对新时期社会竞争的加剧,工业建筑必须要有效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使其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具体来讲,未来工业建筑的总体是要满足生产产品的全面清洁化及微型化,能够切实以人为中心,未来的发展格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设计化

城市设计化并不是只是简单的模仿城市的建筑,而是要在城市规划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发展技术,实行广义的建设来有效指导工业建筑的发展,从深层次上来讲,就是工业建筑不管在设计还是建设方面都要能够很好地城市整体群进行充分融合,有效的体现整体性,真正实行建筑、地景及城市群体的有效统一。

2.工业建筑的趋同及多元化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增加,使得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信息网络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在这种发展格局下,让工业建筑体的模仿成为可能。人们可以任何地方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需要及人的需要,随意设计工业建筑,使他们可以更好地符合自身要求。随着模仿与趋同建筑越来越多,也充分地说明了建筑趋同现象已经彻底超越了地域的界限,全体工业建筑一体化的趋势正在越来越明显,各个地域之间可以更充分地享受共同发展成果带来的便利。

3.技术高级化

高技术建筑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一个代名词,哪个城市建筑体的技术应用越充分,前沿技术越多,则代表着哪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越好,城市发展的竞争力越强。由于工业建筑在整体感觉上可以给人一种充满力度的造型,给人一种可以无限延伸及扩张的空间视觉。这些都是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相对于传统的工业建筑,新时期的工业建筑厂房跨度更大,在空间构成上也更好开阔。大面积的玻璃,不仅可以让阳光直接照射,节省生产成本,而且还体现了工业建筑的发展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形势下,工业建筑要能够在空间、结构上与社会整体保持一致,开发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建筑体。

4.可持续的建筑格局

工业建筑发展篇2

1城市设计化

这里所说的“城市设计化”并不单指现代工业建筑或工业区的规模、功能类似于城市,这仅是现代工业建筑的表现之一。通过对大量先进工业建筑的分析,可以总结出现代工业区、大型工业建筑的设计,是建立在城市规划原理的基础上,运用广义建筑学的思想来指导设计、建设。也就是说,现代工业建筑的城市设计化,“是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从观念上和理论基础上把建筑、地景和城市规划学科的精髓整合为一体”。

2趋同及多元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强大的现代资讯技术使得远距离的模仿成为可能。建筑可以超越其所在环境和地点的限制,人们能够随心所欲的得到需要的形象。当代建筑给人最突出的印象不再是各民族间差别迥异的传统建筑,而是全球性趋同的方格子建筑,这说明建筑趋同现象已经跨越传统和地域的界限,而成为全球性的了。“建筑文化的全球化与多元化是一体之两面”。

3高技术化

高技术(High-Tech)一词起源于美国,一般指当代最高强、最先进的技术,高技术建筑指的是那些使用和表现了高技术的建筑。密斯曾对建筑下如此定义:“建筑是转移到空间的时代意志”。而高新技术正是时代意志的集中表现,因而,各个时期的建筑都有其高技术的代表。由于工业建筑呈现的形象是充满力度感的钢结构、简洁的造型、宏大而可无限生长的空间、精细的节点构造、协同运作的机器设备等,而且其中蕴涵的往往是人类社会最为尖端的科学技术,所以工业建筑较为符合高技术建筑的设计思路:以第二代机器美学为基础,采用新材料和尖端技术,采用标准化预制构件,讲求材料的真实和精确的节点,来着意表现结构、设备、运动等与传统美学不同的技术美。工业革命中,为满足大规模机器生产的要求,铸铁和玻璃大量的在厂房中使用。相对于传统的石材建筑,铸铁结构的厂房跨度更大,空间更为开敞,可容纳的机器和工人更多;而大面积的玻璃,提供了工作场所良好的采光。相对于传统建筑而言,此时采用铸铁和玻璃的工业建筑就是高技术建筑。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集中在创造性的采用与表现预制的装配化、标准化构件方面;70年代强调和表现工业技术;90年代开始其蜕变。高技术建筑的蜕变主要表现在设计理念,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方面受后现代建筑的影响,历史和文脉受到空前的重视;另一方面,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建筑要求有新的形式,高技术建筑师明显开始重视与环境的结合,重视文脉,从热衷于表现高技术建筑的形式转而更注重建筑本身的技术含量,希望把新技术应用到建筑当中,使其功能更完善。高技术建筑的蜕变,从文化角度看,主要表现为其情感化的倾向;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看,主要表现为其生态化的趋势。通过对其他高技术建筑的分析,可以知道其设计原则精髓在于对空间、结构、表皮的技术性处理,对于高技术工业建筑,还必须考虑到相应的设备处理方法。所以,要研究现代工业建筑中高技术设计思路,就必须对高技术工业建筑的空间、结构、表皮、设备四方面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最终总结出其发展趋势。

4人性化

人性化设计的本质就是将人类工程学引入现代工业建筑中去。“人类工程学”作为一种边缘科学、方法论,是随着大工业生产和军事科学的发展而产生的。人性化设计必将要求建筑师摈弃传统的重生产工艺、轻人的行为、心理要求的倾向,将建筑设计的中心从以往的生产设备转移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重视并努力体现对人的关怀。在工业建筑空间设计上,创造让人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的良好生活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的目的。

5可持续性

自从19世纪工业时代的车轮开始滚动,人类社会逐渐走向文明和富裕,但这些却又是以土地被吞噬、能源被耗竭、环境被污染为代价的。经过短促的时期,已经使中世纪田园意境的社会变成了一幅浓烟滚滚的工业风景画。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才使人类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不可能是无止境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必然要受到自然的惩罚。据英国工商业部2000年统计数据,英国国内主要能源消耗中,建筑物占46%,建筑施工占1%,工业占18%,三者总计65%。因此,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满足技术的有效性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建造“负责任的”、具有生态环境意识的工业建筑成为必然。1993年美国国家公园出版社出版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指导原则》(TheGuidingPrinciplesofSustainableDesign)中列出了关于建筑设计的六项指导原则:

1)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以便减少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低到最小;

2)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被动式能源策略,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

3)树立建筑材料蕴含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

4)增强适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

5)重视对地段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延续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

6)减少建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避免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及建材。

属于广义建筑学范畴的工业建筑,同样也应该遵循这些指导原则进行可持续设计。要逐步达成工业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技术手段并不复杂。但可持续设计或绿色设计,不仅仅是某些设计手法或技术手段的单一叠加,而是一种建立在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并贯穿整个建筑生命周期的可持续设计整体策略,必须始终坚持。工业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对人类环境的破坏负有重大责任,所以对于工业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必然的,应当得到高度重视。

6文化性

在工业革命辉煌的成就中,工业建筑总是作为包容生产的“容器”这一角色出现在人们面前,工厂的形象特征就是高耸的烟囱、雄伟的厂房结构、巨大尺度的机器设备。工业建筑的形式完全由功能所决定,这样的建筑手法与讲究构图、比例尺度的古典主义建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而且由此产生了现代主义建筑:提倡建筑的工业化、标准化和机械化;主张建筑服从功能;主张淋漓尽致的发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但是早期的工业建筑与现代主义建筑有着同样的弊病———过分强调技术的作用,忽视或人为削弱作为建筑使用者的人的主观感受,甚至有着“厂房是生产的容器”“建筑是居住的机器”这样的纯技术主义,或称为“拜技术物教”(Fetishism)。环境不予重视,不考虑环境文化的延续。在设计方法上强调由内而外,在内外关系上有片面性。“建筑是石头的史诗”,是人类文明的承载体之一,这必然要求建筑在满足纯粹的物质功能需求外,还应满足相应的精神功能,工业建筑也不例外。要增加工业建筑在精神功能上的作用,必然要求工业建筑在满足生产要求的情况下,加入非生产必须的功能。这是因为作为文明载体之一的工业建筑,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生产,而且还有传播文化的责任。西方发达国家除反省工业对城市和环境带来的破坏以外,也正确认识到今天发达的经济正是建立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这是一段无法磨灭的历史,必须面对其带来的不良后果,或作为回忆、或作为教训,让后人体会。因此,国外对于工业及工业建筑社会职能的研究较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工业建筑发展篇3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促进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社会效益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市建筑业快速健康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培育建筑强省的若干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业“走出去”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度市建筑业发展工作目标责任分解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建筑业的支柱产业作用

(一)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良好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推进转型升级为主线,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实力,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从建筑弱市到建筑强市的转变。

(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75亿元;培育建筑业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1家,5――10亿元企业3家,1――5亿元企业6家;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和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更加健全。

二、强化激励机制,引导建筑企业做大做强

(三)鼓励企业提升资质等级。对2010年以来晋升资质的建筑业企业予以奖励,总承包企业主项资质由一级晋升为特级的,奖励50万元;主项资质由二级晋升为一级的,奖励20万元;主项资质由三级晋升为二级的,奖励5万元。专业承包企业主项资质由二级晋升为一级的,奖励10万元;主项资质由三级晋升为二级的,奖励3万元。

鼓励市特色建筑业企业晋升资质等级,对医用设备安装企业新批资质,且具备能承接医用设备安装工程全套资质的,给予10万元奖励。

(四)优化建筑业产业结构。鼓励建筑业企业向交通、电力、水利、铁路等国家重点投资方向和专业领域拓展,对新获得上述行业资质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上述资质获得晋升的企业,按照建筑业企业总承包资质等级晋升的奖励标准给予奖励。

鼓励企业向具有设计、采购、施工综合功能的工程公司和工程项目管理公司方向发展;鼓励企业多元化经营,向房地产、建材、装备制造、维护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链延伸。

加快推进建筑劳务企业发展步伐,对新办独立劳务分包企业,并取得3个以上专业资质的,一次性补助5万元;取得3个以下(含3个)专业资质的,一次性补助3万元。同时,自取得资质之日起3年内,按其开展新业务缴纳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80%给予奖励。

(五)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导建筑业企业整合资源,创造条件晋升资质等级,加快培育一批资产规模大、融资能力好、市场竞争力强、资质等级高的大型建筑业企业。鼓励企业加快发展步伐,认真贯彻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建筑类企业享受市人民政府《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引进市外大型服务业机构的有关优惠政策的通知》等规定,全面落实市建设委员会和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市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提升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中的各项优惠措施,支持建筑业快速发展。

(六)积极引进市外各类建筑业企业。对落户我市的各类建筑业企业,凡符合规定条件的,在享受该文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本级财政奖励部分再增加20%额度。对不符合上述条件引进的各类建筑业企业,在我市实际纳税第1个年度内,经年终汇算清缴后纳税总额300万元以上的,给予地方留成部分50%的一次性奖励;同时,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后,3年内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

(七)激励企业创优夺杯。对获“建筑品牌特别贡献奖”的企业,奖励50万元;对获“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的主承建单位,奖励50万元;对获“国家优质工程(银)奖”的,奖励20万元;对获省、部级优质工程最高奖的,奖励20万元;对获地市级优质工程最高奖的,奖励10万元;对获省文明标化工地称号的,奖励5万元;对获市文明标化工地称号的,奖励3万元。上述所获奖项以最高奖为准,由市政府予以奖励,上级政府的有关奖励可同时享受。

为鼓励企业和项目经理创优夺杯,充分发挥优秀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凡获得市级以上优秀项目经理称号和创出优质工程、文明标化工地的项目经理,在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规定的基础上,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承担多个项目的有效期,再延长1年。

一般每2年开展一次优秀建筑业企业、企业家和项目经理评选活动。由市政府命名若干家“建筑业龙头企业”、“建筑业骨干企业”、“建筑业优秀企业家”、“优秀项目经理”等,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在资质晋升、信贷融资、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并对优秀企业家、项目经理优先推荐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八)鼓励企业科技创新。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科技合作,兴办研发机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积极实施建筑业科技示范工程;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和专利,制定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技术标准和施工工法。建筑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均可享受工业企业相应的优惠政策。企业创国家级、省级工法的(第一、第二作者)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奖励。

(九)强化技术人才支撑。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和引进人才,积极引导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办学,共同培养优秀技术人才。开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符合我市高级人才(包括建造师等注册类人才)引进标准的,享受市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各类优秀建筑类注册人才,并给予一定的一次性补贴,具体办法由市人事、建设、财政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对建筑业企业中无相应学历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业绩突出的专业人员,在职称评审时适当放宽申报条件。积极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职工教育经费统筹及使用管理的通知》(甬政发〔2009〕177号)精神,企业可在职工工资总额的2.5%内按实列支职工教育经费,计入成本。可通过项目申报形式安排所需培训经费,经费从市职业教育经费中列支。每年在建筑业发展专项基金中安排10万元培训资金,用于建筑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骨干项目经理的培训。为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可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

(十)鼓励企业纳税上台阶。建筑业企业在本市年实缴税收达到5000万元、30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奖励。

(十一)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每年安排若干资金,专项用于开拓市外建筑业市场调研,为企业开拓市外市场提供信息。建筑业企业在市外承接项目,企业所得税回缴纳且较上年度有增长的,由市财政将增量的地方留成部分的50%奖励企业。新拓展市外建筑市场的,项目完成产值达到5000万元、1亿元、2亿元以上,且所得税在缴纳的,一次性分别给予6万元、8万元、10万元的奖励。

对市外承接工程年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的企业或单个工程合同额达到1亿元的大项目,有关职能部门应密切跟踪联系,建立会商制度,积极提供相关支持和服务,努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三、加强服务管理,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

(十二)建立健全建筑业企业协调服务机制。建筑业企业在办理资质申报、科技合作、人才引进培训、养老保险等事项时,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为企业提供良好服务。加强建筑行业协会建设和行业自律,充分发挥中介服务功能,为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市场主体提供协调、评价、监督、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建筑业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受理和查处。

(十三)完善工程招投标管理。各招投标管理部门应依法履行行政监管职能,完善招投标管理办法,加强对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的监管,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完善市场信息价采集、、咨询等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工程预算审核机制,严格评标专家管理,建立健全各类建设工程合同登记备案制度。增强建筑业企业的大建筑意识,积极鼓励本地有实力的建筑业企业参与农居房、拆迁安置房代建及市政公用项目BT、BOT、EPC等的竞争性比选。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实行综合最优价中标方式,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和工期,招标文件或合同必须设置人工、材料要素价格风险控制条款。加强标后跟踪管理,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信用状况,并建立与工程招投标挂钩的机制。对本市税收贡献大、机械设备好、技术力量强,以及在本市承担社会责任、工程创优夺杯成绩突出的本市建筑业企业,参与国有投资项目招投标时,给予加分考虑。

(十四)创新金融服务。根据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市建设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局、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局《关于加强金融创新服务建筑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甬金办〔2009〕13号)精神,各金融机构要根据建筑业企业业务运作、资金周转特点,开发针对性的信贷产品,加大信贷有效支持,减轻建筑业企业负担。开发以建设行政部门备案后的工程合同为质押条件的“建筑业工程施工合同融资”,对企业资质二级以上、信用等级2A+以上,在公开招标、主管部门备案,且项目在本地的建筑业企业,可按合同金额的30%申请贷款;探索工程应收账款保理、质押等产品,通过转让、质押等方式,盘活建筑业企业的应收账款,对建筑业企业与开发企业发生的建筑业务,建筑业企业可按应收帐款金额的50%――80%申请贷款;本地企业工程质量保修金提倡银行保函的方式,对信用等级2A+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在项目开工时,可按质量保证金的50%申请银行贷款。

四、强化保障机制,促进建筑业快速健康发展

(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促进建筑业快速健康发展领导小组,以市府办、发改、教育、科技、公安、监察、财政、人事、劳动保障、国土资源、规划、建设、交通、水利、审计、统计、外经贸、公共资源交管办、金融办、工商、供电、人民银行等单位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建筑业发展,结合各自职能,认真研究制订配套办法和具体措施。

(十六)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建筑业相关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增强发展信心。加强对我市建筑企业的宣传推介,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强化舆论引导,及时宣传报道促进建筑业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十七)本意见适用于注册地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依法经营的建筑业类企业,各项指标的计算依据以建设、统计和税务部门的数据为准。由市财政设立市级建筑业发展专项基金,每年安排350万元统筹解决扶持建筑业发展所需资金。本意见中所涉及到的税金,仅包含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主体税种。同一企业的同一项目的各项优惠政策原则上不重复享受,按照“从高从优”原则执行。

(十八)对因偷税、漏税或其他违法违规经营受到处罚的企业,发生一般及以上安全、质量事故的企业,被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企业,取消上述补助奖励等政策的享受资格。

工业建筑发展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预算;工作;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8011201

0 前言

随着新时期建设的迅猛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有目共睹。但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仍然有待提高,特别是在财务管理方面,管理方法比较落后。因此,企业应当在拓展业务的同时,积极改进现有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1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要地位

建筑施工企业具有项目周期长、流动性大的特点,财务预算管理对增强企业财务稳健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良性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财务预算管理有助于增强企业财务稳健性。财务稳健是企业稳定发展的保障,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工程施工期间需要面临多方面的成本变动因素,如利率变动、原材料价格变动、人力成本变动等。科学、准确的财务预算才能使企业对项目成本进行全面分析,从而营造稳健运营的财务环境。

第二,财务预算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成本降低将使收益相应增加,而建筑施工项目发生预算超标的问题将会直接造成项目成本追加。为防止预算执行超标,企业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应努力控制建设成本。科学的财务预算是管理者综合以往经验、全面分析项目成本得出的结果,因而能够防止不必要的财务波动,降低项目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第三,财务预算管理有助于促进企业良性运转。充足的资金是建筑施工企业良性运转的重要保障。财务预算管理不仅能为企业项目投资建设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而且预算执行顺畅是项目顺利完工的基础,有利于企业和业主、发包方合作关系的深化发展,并树立企业在建筑行业的形象。从长期来看,这是企业良性运转的重要支撑。

2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预算工作发展的需求

长期以来,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意识不强,企业将预算工作的重点放在对费用的控制,忽视了项目全过程的预算管理需求。首先,企业预算编制主要是参考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结果,缺乏对本年度各种预算影响因素的全面考虑。例如,企业项目实施中采购物资时发现采购成本不断提高,而预算编制并没有提前对本年度市场情况做出预期。其次,各个部门提交的数据是企业预算编制的信息来源,但部门提交的数据在真实性、可靠性方面并不理想,所以企业项目实施过程常遇实际费用支出超出预算的问题,预算对成本控制的作用比较有限。最后,企业预算工作将目光集中于建筑施工环节,缺乏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预算管理。企业仅仅是制定预算,但预算的执行和评估未能跟进。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的预算工作需要向前瞻性、全面性、有效性的方向发展。

3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预算工作发展的举措

为发挥预算管理的效能,建筑施工企业应高度重视预算工作的发展,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推行项目全过程的预算管理,并实行严格的绩效考评。

第一,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建筑施工企业应从预算制定、审批、执行的角度完善现有的预算制度。首先,企业应组建预算编制小组,由高层领导、财务部门、项目部门领导共同参与预算制定,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行业动态、企业年度发展目标和中长期战略、上一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等综合编制本年度预算。预算编制完成后交由股东会审批,再开始预算执行。其次,企业应建立责任人机制,明确规定预算编制小组成员及各部门成员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责任,特别是项目各部门必须提供有效的预算编制依据,对影响建筑施工成本的诸多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以确保预算编制数据来源的真实可靠。最后,预算编制完成后,企业应指派专人负责预算执行管理,并借助信息化管理的支持,动态监督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定期编制预算执行报告。重塑的预算制度应向全体员工公示,以提高企业上下对预算工作的重视。

第二,实行项目全过程的预算管理。预算作为财务稳健的重要保障,必须通过有效的执行才能发挥其价值。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针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不同阶段,确定预算管理的重点目标。首先,项目筹备阶段,企业预算编制小组应以前瞻性思想为指导,认真分析建筑施工周期内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根据项目要求计算所需人工、物料、设备等,保证有效控制成本,又对项目的风险因素考虑周全,防止项目施工过程出现预算严重超标的问题。其次,项目施工阶段,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应严格监督预算执行,并深入施工现场实施检查监督,以确保施工计划编制与预算相吻合,施工工序科学严谨,从而使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有效配置,降低项目成本。如果施工过程出现超出预算范围的项目,管理人员应认真记录原因,收集相关凭据。最后,项目竣工阶段,企业预算管理人员应与项目负责人一同为竣工结算做好准备。

第三,加强预算工作的评估考核。为确保各部门积极落实预算管理制度,建筑施工企业应实行严格的绩效考评,对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考核各部门财务预算制定的准确性、预算执行的有效性,鼓励各部门员工协同起来,共同为企业财务预算工作的发展献力。对于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企业应给予奖励。对于发现的问题,企业应分析原因,找出不足,进而为新一轮财务预算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4 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预算工作的发展有助于增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有效控制项目成本,因而企业应积极应用科学的管理举措,推动财务预算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工业建筑发展篇5

一、引言

党史、国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重要历程,通过对这些历史的学习,能让我们认清当前的形势,进而全面助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迈进新的台阶。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基本意识特征为:人们竞争意识和民主感增强,推动了企业创新和发展。与此同时,也存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混杂其间,影响企业的发展。可见,企业的基层党支部应应在了解党史、国史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实现发展壮大、财富增值。

二、党史对推进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建设的作用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有建筑公司需要不断增强其综合能力。特别是在基层党支部建设中,我们需要有更严格的标准来管理自己,要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凝聚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为员工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牢牢把握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问题。

(一)让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了解党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近百年历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基于共同的发展目标,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党员同志们上下一心,团结一致,立足于马克思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挥洒热血,谱写战歌。而只有了解历史,才能立足当前,进而开创未来,可见,学习党史、国史十分重要。

(二)提升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每个党员都应该是企业员工中的主要代表。但实际上,一些党员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工作的重要性。在思想和行动方面,它并不像一些普通人那么出色。一些党员的先进性已经消退。一方面,党支部在党员发展方面做得不好,一旦对党员的教育、监督有所不足,出现空洞的问题。此外,若未能和企业实怀结合,势必导致组织生活枯燥,不能产生吸引力。

(三)提高党支部书记处理事务能力

党支部质量源自分支领导班子,党支部书记发挥着领导者的关键作用。实际上,大多数分支机构的秘书都是从职位调来的,有些是兼职秘书。但是,如果未经特殊培训,势必会导致经验不足,不了解党支部的真正和用,难以调集人员的积极性。此外,企业党支部书记本身素质低下,分支机构秘书职亦不高,这需要坚持选择分支机构的秘书,任命精英,把党政精神,管理和群众基础强的同志带到选举支部书记的位置。

(四)完善党支部工作考核机制

相对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来讲,多数国有企业的评估和激励有的不足,发展滞后,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认知不足的问题。且评估机制较落后,通常都仅仅针对部门个分配比例营业绩,而缺乏对党支部工作的详细评估指标。由此可见,党支部工作是一个软指标,很难测试,也没有必要进行评估。众所周知,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可以发挥良好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党支部工作没有目标,它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党支部工作的积极性,使工作变得不可能。

三、党史建设推进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策略

(一)不断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

国有企业党支部发挥的作用被削弱,这主要是由于其定位不明,基于这个原因,要求我们对其进行重新定义,以满足员工的利益,立足于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建立以“推动党建工作的良好发展”为基础的理念,将党建工作全面贯穿至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基于企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题,不断探索党建工作中的要点,有效提高科学化水平。一方面,党支部工作的开展应结合建筑业本身的特征,尤其关注安全方面的管理。市集团三个党委在各分支机构展开“安全知识应对”竞赛,从而有效提高分支机构的安全意识。属于将分支工作和生产有效结合的模型。另外,党支部的工作要点应该放在服务工人和群众上。建筑企业的工作由于是分散施工的,存在场所不稳定的现象。同时,工作强度又极高,这些因素都给员工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这就要求党支部能重视员工,及时回应上级党委的要求,帮助解决员工的困难。

(二)增强对党员的素质教育

党员素质是决定党支部工作有效性的关键。第一,党支部应尤其关注运用不同的活动载体,以有效增强党员教育工作,尤其是思想方面的教育,树立模范形象,起到带头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有效地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体现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为培强国民建设夯实基础。第二,基层党支部要求承担起本身的政治责任,立足于马克思思想,在国有企业内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党员队伍的扩大,要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择选具备高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的人才。在开展党员干部培训和教育过程中,除了年度党委书记开展的活动外,还应关注日常的教育,将其纳入员工培训计划之内。此外,建筑施工企业还可以充分地运用生产线所发挥的窗口作用,有效地推动党和国家重大政策的实施。介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宣传先进事迹,传播文化理念。在这个过程中,要求严格地组织党员生活,关注创新性和实用性,舍弃华而不实的文章。

(三)提升培训力度,提高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能力

作为总的领导者,党支部书记在建设部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首先,应增强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工作,立足于能力和其政治诚信度结合的方式,坚持“由群众至群众”原则,选择那些具有良好的群体基础和强大的党政能力的优秀人才担任支部书记。构建严格的委员任命标准,团队成员的选拔应结合能力和政治诚信,以加强基层组织的领导。通过加强基层党支部的领导班子建设,众多积极向上、能力超群的员工共同组成了党组织,为团队建设提供了基础和保障。此外,要求全面完善基层党干部的培训机制,做好相关的教育工作。将党员思政和工作能力和培育结合起来。提高党员特别是建筑企业的工作能力,确保基层党员优秀,应用党员的作用,尽量减少影响项目质量和安全的因素。其次,做好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工作。不少转职或兼职的秘书在上任时,缺乏党建工作方面的经验,因此,应对他们展开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培训。明确其岗位职责。同时,通过小册子前的沟通,组织非学习研讨会、座谈会等,相互介绍学习经验,有效地解决分支机构建设的难题。此外,生产线支部书记由于长期扎根于基层,十分熟悉基层的环境,因此,应加强其和上级党委与基层沟通之间的纽带作用。

(四)构建党支部工作考核机制

应建立党支部工作评估机制,坚持党建工作、业务部署和评估。引进目标管理模式,在构建了党建工作的目标后,必须按分支机构细分。然后,党支部将完善每个党员的实际地位,建立党员发挥示范作用,履行职责的关键指标体系。建立评估体系后,要定期进行绩效考核,注意核试验结果的及时性和激励性评估。对于擅长评价的同志,他们应该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一是有效地完善基层党支部的工作制度,并严格遵循企业的相关制度。基于民主性原则、党风廉政建设等要求。将组织生活会议、党员民主评价等制度纳进基层组织的常规工作中。进而达到维持良好的派无能为力风格,体现先进的目的。第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基于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工作性质以体力劳动为主,因此建筑工人普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他们的思想意识也不高。党员要带头正确、积极引导员工维护公司的正常运转。只有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才将产生分支机构的强大约束力,进而达到激发党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有效性的目的,构建强大的国有党支部机构。

四、结语

工业建筑发展篇6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110001)

[摘要]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我国的工业建筑发展的速度,使工业建筑行业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日益向着生态化、一体化、科技化、多元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化等趋势的方向发展。我国的经济基础与技术水平不仅是工业建筑发展的基础,还是工业建筑发展的有力保障。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我国在工业建筑设计领域新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分析工业建筑设计发展的主要方向。

[

关键词 ]工业建筑;设计;新发展

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我国的工业建筑发展的速度,使工业建筑行业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日益向着生态化、一体化、科技化、多元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化等趋势的方向发展。我国的经济基础与技术水平不仅是工业建筑发展的基础,还是工业建筑发展的有力保障。

1工业建筑概述

1.1工业建筑的兴起

十八世纪工业建筑最开始出现于英国,后来才从英国逐渐发展到美国以及欧洲其它地区的国家,那些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国家开始兴建各个领域的工业建筑,加快了工业经济发展的步伐。我国的工业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在五十年代才开始兴起修建各种工业建筑,从而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

1.2工业建筑的特点

(1)厂房应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2)厂房内部有较大的面积和空间。(3)厂房的结构、构造复杂,建筑技术要求高、必须紧密结合生产、生产工艺不同的厂房具有不同的特征、采光、通风、屋面排水及构造处理较复杂。

1.3工业建筑的主要类型

(1)按用途:主要生产厂房;辅助生产厂房;动力用厂房;储存用房屋;运输用房屋;其它。(2)按层数:单层厂房;多层厂房;混合层次厂房。(3)按生产状况:冷加工车间;热加工车间;恒温恒湿车间;洁净车间;其他种情况的车间,有爆炸可能性的车间,有大量腐蚀作用的车间,有防微震、高度噪声、防电磁波干扰等车间。

2工业建筑设计新的发展趋势

2.1设计生态化发展趋势

我国逐渐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过渡发展,新的时代对工业建筑有了更高的要求,工业建筑设计向着生态化发展是其要求的表现之一。从传统的角度讲,工业建筑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某些问题,但是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环境问题。随着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过渡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渐成为了工业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共识,在这样的形势下工业设计的生态化发展日趋完善。

生态建筑是根据建筑主体的自然生态环境,将工业建筑当中的科学技术原理和现代高科技技术融合到一起并发展到生态学中,运用科学的统筹方法安排建筑和其它因素联系的关系,把环境和建筑打造一个有机结合的体系,以满足人类对生活环境舒适度的需要,使建筑主体具备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效果以及发挥工业建筑主体各项功能,使环境、建筑主体与人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新的时代,对工业建筑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工业建筑向着安全、绿色环保的趋势发展。传统的建筑材料容易污染环境,甚至有些材料产生的气体对人体有害。而绿色环保建筑材料都是环保型,不会破坏自然的结构环境,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由此可知,工业建筑的生态化发展势在必行。

近年来,工业建筑对生态化建筑的研究,开始由建筑理论深入到工业建筑设计中,和建筑主体新的形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工业建筑的城市环境设计阶段对建筑主体进行节能、节地、环保的方案策划,重视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

2.2设计一体化发展趋势

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形成相互开放,彼此联系、互相依赖的有机整体,这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新的时代对工业建筑设计有了新的要求,要求工业建筑设计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和理论对工业建筑设计进行完善的一体化发展。国际上的发达国家有的人开始在某一个领域运用才华与技术相结合并进行创作,通过开发和利用创作品的知识产权,打造具有财富潜力和就业潜力的企业,如:游戏软件开发与设计、广告设计、音乐创作、建筑设计、电影特技制作、手工工艺品设计、服装设计、文学作品等,这些领域的成功说明了工业建筑设计一体化发展势在必行。

2.3设计科技化发展趋势

工业建筑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设计的理论指导思想不能再局限于建筑主体的形式美和结构美,而是要注重对建筑领域高科技技术的掌握与运用。

高科技在工业建筑设计领域的表现:运用建筑行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来满足新的时代人们在社会发展中对现代化管理、生产技术、科学技术等发展的需要,达到生产产品环保化、自动化、清洁化、快捷化要求的目标;运用新的科学技术表现建筑主体在结构上的技术美观,并在满足生产工艺现代化的基础上,实现建筑主体结构美观和空间形象美观的有机结合;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环保型建筑材料,提高工业建筑的美观性与实用性、灵活性与多样性发展的水平。

2.4设计多元化发展趋势

我国的工业建筑行业,因为工业建筑的投资主体具有的多元化、建筑场地区域性差异化、民族传统多样化、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等工业建筑设计人员的参与,使工业建筑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日益显著。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国际上很多的建筑设计师开始尝试创造不同风格的建筑物,在接触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风俗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的过程中,不同风格的建筑会给设计者带来不一样的灵感,使设计者创造出更多绚丽多彩、跨域民族文化、具有独特风格的工业建筑主体。

2.5设计以人为本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迈入了新层次,工业建筑的设计主体由生产设备为主体向以人为本的主体趋势发展,以人为主体的发展在建筑中的地位受到更多人的重视。

以人为本的原则是:重视人的需要;鼓励员工为主;培养员工;组织设计以人为中心。在工业建筑设计中表现出对人的关怀,将工业建筑中的环境与人的关系和谐的结合在一起,使人对工业建筑的集体产生良好的归属感及荣誉感,实现以提高员工的经济利益与工作质量为目标。

以人为本在工业建筑中的具体表现为:在工业建筑企业单位中,管理部门日益注重树立“以人为本” 的管理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策划中邀请专业的工业建筑设计人员参与工业建筑设计方案的制定,提高工工业建筑设计的水平。

2.6设计可延续化发展趋势

建筑是见证历史发展的重要史书,也是对传统民族风俗的真实记录。建筑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在空间上具有保留性,考古研究专家可以通过对建筑的研究探讨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地域的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等,给漫长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时代痕迹,不断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在面对工业建筑问题时,我国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制定完整的保存措施,每一幢有研究价值的工业建筑,都会重视它的拆迁和改造活动,尽量避免破坏古建筑的完整性,有针对性的延续历史的痕迹,给后人探究古代建筑留下风格多样的建筑物。

3结 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给工业建筑的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经济基础,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工业建筑设计也向着新的发展趋势延伸,未来的工业建筑会在倡导节能、环保的趋势下有着更进一步的发展,使我国的工业建筑设计在建筑领域取得更好的成就。

参考文献:

[1]梅亚莉.我国工业建筑设计的现状及发展[J].林业科技情报2013,04:42-43+45.

[2]李骁骁.工业建筑的人性化设计探讨[J].城市建筑,2013,24:60.

工业建筑发展篇7

关键词:大庆建安;土建;工程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建筑业在市场竞争中也显得愈来愈激烈,因此,要注重技术管理,培养技术人才,合理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施工单位的盈亏更与技术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要求从事技术管理的人员不仅应具有建筑专业上的技术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而且还应具有系统管理能力以及成本核算等专业知识和才能.

1、技术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1.1 技术管理的概念

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指施工企业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对工过程各项技术活动和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即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这里所指的“技术活动”,包括了从熟悉与会审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洽商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而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则是指用于技术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企业技术人才、技术装备、技术情报、技术标准与规程及技术责任制等一系列实施技术管理的基本技术因素。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需要诸多工种的通力合作和多项配套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而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技术管理所强调的是对整个技术工作的管理.而并非“技术”本身.因此它来源于技术但又高于纯技术对项目的驾驭能力。

1.2 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与作用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使施工中正确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和lE级有关技术工作的指示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以达到高质量的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标。技术管理在整个企业的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2.1 尊重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保证施工中按规律要求,按正常施工程序进行,决不颠倒工序,破坏施工规律。

1 2.2 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职工技术素质,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的隐患消灭在发生之前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工作质量的目的。

1.2 3 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针对工程特点和技术难题,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攻关活动,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营效果。

1.2.4 通过技术管理,积极研究与推广新技术,促进技术现代化,提高企业竞争力。

1.3 技术管理的内容为了切实搞好技术管理工作,有关部门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与体会,将建材施工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归纳、分析与总结,编成技术管理制度和规定,作为技术工作的准则。尽管各地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其主要内容和基本准则是一致的。现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土建部分)的主要内容列举如下:①图纸熟悉、审查和会审制度;②施1:图纸设计交底制度③工程技术变更治商管理制度;④施丁:组织没计与施工总平面图管理制度⑤技术交底制度;⑥施工试验管理制度,⑦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⑧隐蔽工程检查、验收与工程预检制度;⑨工程质量检验与许定制度;⑩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11)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12)各级技术人员技术责任制。

2、如何做好技术管理工作

2.1 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提升注重技术水平的

2.1.1 以法治企.强化落实。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责仃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组织全体员工,特别是技术十部学习现行规范。尤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

2.1.2 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小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索质。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1.3 发扬技术民主,鼓励技术革新、发明,开展全员TQC活动,通过PDCA循环,技术瓶颈。

2.1.4 通过技术管理,探索、研究与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在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

2.2 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贯彻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是搞好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科学地组织企业各项技术工作的保证。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①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③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④工程技术变史联系单管理制度;⑤施工质量管理制度;⑥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⑦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⑧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⑨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⑩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

2.3 搞好经济成本核算,是加强技术管理的核心

施工单位通过向建设单位承包建筑工程任务.并且完成任务中获得合法的盈利,是施工单位赖以生存的条件。企业效益来源于项目管理,落实经济项目成本核算管理既是加强项目管理核心,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为此,企业在加强经济成本核算管理中一定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2.3.1 切实转变观念,强化成本意识。企业要高度重视,技术管理人员要参与施工全过程并控制成本费用。

2.3.2 技术管理人员要及时编制施工预算,依据工程承包合同、施工组织设计、技术节约措施、现场条件和市场价格编制计划成本。对于人工费、材料费和周转材料费等项目成本的重点控制对象,采取针对性措施,实行重点管理。在人工费控制上,可采取执行定额单价,控制人工费支出;在材料费控制匕,除了加强限额领料管理,可对主要材料的供应商应行竞标比价。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制定出部分材料实额消耗的施工班组包干;周转材料要立足于降低消耗,可由施工队包干周转材料损耗率,节奖超罚。

2.3.3 落实工程成本核算月分析制度,每月末技术管理部门要编制成本核算报表,依据预算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其他费用与工地实际发生的相应费用,进行对比分析,对于发生的成本亏损要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成本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成本管理,找出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使成本管理越来越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

2.4 抓好建筑工程移交手续和资料归档,建立完整的挡案管理制度

工程预验合格后,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等有关人员共同验收,填写竣工验收证明书。共同签证,办理移交手续。技术挡案是企业全部挡案的组成部分,是从事基建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应做为永久性的资料进行保管和贮存,并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

工业建筑发展篇8

展览 开序幕

嘉宾云集

上午八时三十分,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姚兵在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组委会总策划、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会长党保卫,建筑钢结构分会副会长董春、中建钢构有限公司董事长、绿色建筑事业部总经理王宏、河南亚鹰钢结构幕墙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铎等嘉宾的陪同下首先参观了钢结构展览,姚会长仔细观看着一家家精心布置的展览,当他走到由我们钢结构分会扶持的团凤县的展览区时,驻足观看,仔细询问着展览产品的性能和用途。

上午九时许,大会在庄重热烈的气氛中隆重开幕,在建筑钢结构分会副会长董春的主持下,大会首先由东道主湖北弘毅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顺红致辞,他高兴地说:“弘毅钢结构工程公司历经六年的积极申办,一年的精心准备,终于迎来了这次盛会,今年的会议突出湖北特色,体现了一个主题(建筑工业化)、两个展览(室外样板房搭建展和室内新技术成果展)、三个专题(金融专题会议、物质供应专题会议和信息化专题会议)、四个分会场(弘毅分会场、武船分会场、武钢江北分会场和中建钢构分会场)。这个独具特色的一、二、三、四会议将永远铭记全国建筑钢结构会议的湖北时刻,继续推进绿色低碳建筑工业化的不断发展”。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建管局局长张宏代表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尹维真厅长到会祝贺,他说:全国钢结构大会在武汉召开,是我们近距离向大家学习交流的好机会,必将为湖北的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再向前推进一步。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与节能司副司长韩爱兴再次莅临大会,并带来了新的观点和理念。他高兴地说:“我很高兴来参加我们每年一度建筑钢结构行业盛会,我感受到了建筑钢结构行业巨大的发展,也经受了这种激励和洗礼,记得最早我第一次参加会议时只有几十人,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七八百人了,大家欢聚一堂,共庆我们行业的发展”。他指出:“这一年来,在全国钢结构企业奋力拼搏下,在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全国的钢结构企业又取得很大进展。这一年,我们的建筑节能科技工作,特别是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生态城市、智慧城市和整个的建筑科技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他说,当代的建筑技术有三个极其重要的明显特点和趋势:一是节能技术,已基本贯彻建筑技术各个方面,并逐步告别了传统的建筑技术;二是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技术,这大概是我们建筑技术的终结者和目标;三是伴随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为特征的智能化技术,也广泛的渗透到我们建筑技术的各个方面。他说: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是在姚兵部长当初在建设部直接领导下,推动和发动起来的,现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全国各个气候区域都普通执行了建筑节能的标准,随着建筑节能技术工作的不断拓展,中国已经发展到了绿色建筑领域,从原来的单一建筑节能扩展到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包括材料、交通、室内环境各方面的技术。他指出:中国最早1999年引进美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也正是在姚部长亲自布置、要求下完成,开辟了中国建筑绿色节能的起点,而在2013年国务院又印发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进一步掀起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新高潮,建筑工业化是方案中的重要内容,建筑钢结构作为建筑技术中最早实现建筑工业化的结构体系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尽管如此“中国的绿色建筑节能工作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欧盟提出,到2020年,建筑能耗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降低20%,温室气体排放降低20%,可再生能源占到全社会应用的20%,在这个宏伟的目标下,欧州国家都争先恐后采取措施,德国、荷兰都提出了2016年、2018年,公共建筑要达到零能耗,2020年新建的住宅建筑要达到零能耗,2050年经过节能改造,全部建筑达到零能耗。与这个目标相比,我们还要很大的差距。”

他说:“五年前,我们与德国合作在秦始岛和哈尔滨建设超低能耗的房子,目前,秦皇岛已经建成了8万平米的超低能耗的住宅,开辟了我国建筑超低能耗的新阶段。全国已有几十个城市,大约三十个项目都要建设超低能耗建筑。武汉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人口密集,人口占到了45%以上,经济发达,经济也占到45%以上,而这个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历史的原因,冬季寒冷夏天严热,居住环境较差,虽然这些年有了分体式空调的发展,这个地区的居住环境得到了相应的改善,但作为建筑技术还应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他指出:钢结构建筑要紧紧围绕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深入研究钢结构建筑的节能问题,钢结构建筑的碳排放问题,碳排放因子和碳排放量的问题,技术上要进一步的集成,要走集成化携同创新的路子,与各种建筑结构,各种建筑技术,更加高度的集成和携同,走工业化的道路。他进一步阐述:这几年我们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在北方大力推动的外墙外保温技术,仅仅一个薄膜灰的外墙外保温就有178专项的节点和配件,而对于整个建筑而言所需要的专业节点和配件更多,需要更加高度的集成和携同。”最后他希望大家能共同开创钢结构建设的美好明天,为中国的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演讲 显功夫

专业登场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姚兵在会上作了主题为“钢结构企业扩张发展”的主题演讲,姚兵会长指出:在全国“两会”刚结束不久,我们在湖北武汉召开一年一度的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落实党中央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推进提出了更加明确目标和具体措施。在今年的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也提出了推进新型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概念。从趋势上看,转变传统的现行的施工方式,向预制化装配式的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的转型,已经成为建设领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落实节能减排目标的一次革命。

我国钢结构行业20多年来快速发展的过程,经历了一个规模扩张到质量效益型的转变阶段,钢结构企业经历原始资本积累、快速发展、规模扩张的发展过程。建筑用钢的情况也是如此,我们经历了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限制用钢”、“节约用钢”,到后来的“合理用钢”,再到今天的“鼓励用钢”,随着我国钢铁产能的扩张和发展,提高建筑用钢比重,扩大有效内需,是国家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矛盾的一条重要措施。

围绕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和国务院文件提出的工作措施,我们把推进钢结构建筑工业化发展水平,提升钢结构房屋预制化装配化程度,推广绿色钢结构建筑作为我们的主要任务。动员行业的企业、专家和社会各种力量,根据国家经济转型需要,研究钢结构建筑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产品需求方向,调整我们的市场布局,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和推出新的技术和产品。借这个机会,我想重点和大家探讨钢结构企业扩张发展的问题。

对于企业钢结构企业扩张发展,姚兵会长提出了企业素质扩张、加工制作能力扩张、市场营销扩张、科技实力扩张、经营战略的扩张、市场营销扩张、管理部门扩张、企业文化扩张等八个方面的扩张,他说,行业的做强做大,要靠企业的品牌和市场的需求,要依靠钢结构领军企业的战略扩张,实现钢结构行业的更大发展,有赖于企业管理和技术研发能力提升,融合了先进技术和优异质量的产品,是我们占领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力根本。

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世俊以“钢结构-钢铁产业链建设的思考”为主题发表了演讲,李世俊副秘书长认为,2013年10月国务院出台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将改革重点锁定在五个严重产能过剩行业,钢铁首当其冲。2000年以后,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持续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是全球第四轮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产业的转移带来了产能。在钢铁的市场拉动力中,需要注意的是,一部分用钢行业,如制造业、船舶等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瞄准这部分产能而建设的钢铁产能,从出生就带有产能过剩的“基因”。钢铁产能过剩要从中国实体经济的大环境去分析。他提出要重视“商业创新”建立新的商业模式,分层次的推进产业链建设。

在这次独具特色的武汉会议上,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分会分别组织和主持了两个大活动,“四新”的推广与交流大会和技术论坛大会,其中技术论坛大会和东道主弘毅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组织的钢结构信息化主题会同时举行。在“四新”的推广与交流大会上,有15位会员从不同的角度对行业“四新”技术进行了交流,由郭彦林主持的“技术论坛”首先由贺明玄拉开序幕,他从“BIM技术在建筑钢结构制作中的应用”开始讲解,专家们的讲座理念超前并针对性强,共有8位专家参加了论坛,从江苏沪宁高继领的“桥梁钢结构施工技术探讨”到香港金属结构协会钟国辉的“国际建筑用钢材等效欧盟标准设计技术研究及应用”;从宝冶集团肖瑾的“珠海十字门高层特大跨箱式钢转换桁架安装技术”到北京建筑设计院胡正平的“钢结构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在几个大型工程中的应用”等的观点展示,专家们的新观点新理念火花在会场中回荡,台上台下互动交流,整个会场充满了学术氛围。由弘毅组织的钢结构信息化专题会也热闹非凡,地方领导,行业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其乐融融,大家围绕一个主题,钢结构信息化。

行业年会的工作报道是大会的重头戏,过去一年的成绩,新一年的打算和未来的方向展望全在这里体现,钢结构分会会长党保卫的工作报告可操作性强,催人奋进,深受入会者欢迎。

榜样 再展示

英才辈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年一度的优秀协会工作者、优秀项目经理证书颁发、优秀企业家证书颁发和中国钢结构30强企业证书的颁发、2013年度建筑金属屋(墙)面十强企业和2014―2016年行业信誉AAA企业及两年一度的颁发中国钢结构金奖活动,更是会议的重中之重,为会议的项目增加了欢乐的色彩和氛围,在欢快的乐曲声中,由钢结构分会胡育科副会长主持的颁奖仪式提前开始,当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分会副会长,钢结构专家委员会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仕统宣读秦海琴、宋新利等33位2013年行业优秀协会工作者时,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会上,建筑钢结构分会副会长、上海市金属结构行业协会秘书长李肇凯,建筑钢结构分会副会长、江苏省建筑钢结构混凝土协会会长顾炎晴,建筑钢结构分会副会长、河北省建筑业协会秘书长吴涤清,建筑钢结构分会副会长、安徽富煌钢构总经理助理杨俊斌,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名誉副会长、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工程师方鸿强,建筑钢结构分会副会长、河南省钢结构协会秘书长魏群分别宣布颁发2013年度钢结构优秀建造师,杨正军等68人荣获第九届全国钢结构工程优秀建造师奖;王宏、单银木等29人荣获2013年全国钢结构行业优秀企业家奖并获证书;中建钢构有限公司、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荣获2013年度建筑钢结构企业30强;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荣获2013年建筑金属屋(墙)面十强企业;山东聚鑫集团钢结构有限公司、宝钢钢构有限公司等52家企业获2014-2016年度建筑钢结构行业推荐品牌(信誉AAA)企业和颁发中国钢结构金奖时,整个大会沸腾了,代表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按秩序向主席台领奖,悠扬欢快的乐曲和澎湃激动心情将大会推向高潮。每两年一度的中国钢结构金奖今年是第十一届(2013~2014年度),这是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的最高奖项。中国建筑工程钢结构金奖,是中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奖。钢结构金奖的评选对象,为我国从事建筑钢结构制作、安装企业承建的各类建筑钢结构工程,工程质量应达到中国国内领先水平。“钢结构金奖”(名单附后)每年评选一次。

总承包资质的试点工作是分会为钢结构企业做的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建市2014第45号文件,由住建部建筑市场管理司逄宗展处长宣读,关于多维联合集团等15家企业开展试点总承包一级资质试点文件的宣布,赢得了各企业的强烈反响,会员们真正感受到了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为企业办实事的魅力。

旗帜 永飘扬

移师上海

明年的全国建筑钢结构大会将移师上海。随着建筑钢结构分会副会长、江苏沪宁钢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波宣布会旗交接仪式开始的音量,上海通用金属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朱若兰英姿飒爽的走向主席台,从东道主手中接过会旗,飘扬在武汉会议上空的会旗在朱若兰和党保卫的共同挥舞下,随风飘扬。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助推建筑工业化的旗帜将一年一年的传下去。

附:中国钢结构金奖名单

工业建筑发展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企业;现状;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战略性的管理方法越来越受到各企业发展的重视。对于建筑工程企业而言,建筑产品作为一种特殊化的产品,在其发展中拥有自身的发展战略。各企业将企业的生存发展作为发展目标,其中技术转型是当前建筑行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建筑工程企业要综合整体因素,制定详细的战略发展目标,进而使建筑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各企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建筑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作为劳务密集型的建筑产业,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又为广大人民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与建筑业相关的行业大有存在,比如采矿业、运输业、材料业等。在众多国家中均可以发现建筑业是各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首要位置。建筑行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一是它的发展带动了劳动业的发展,集结了大量的低学历的劳动力,同时在扩大企业内需时带动了经济发展。就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而言,在国家实行财政政策时,就会将规模建设的扩大作为首要任务。建筑行业的发展在不同的经济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筑企业一般是国有企业,他们追求的是在保整质量的前提下完成政府部门下达的任务,而企业自身不具备发展的权利。所以说在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建筑行业只具有生产的能力却不具备市场。这一特点不仅限制了建筑企业的发展,而且在大耗材的情况下又不能实现建筑产品质量的提高,浪费资源。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发展,我国建筑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当然这和政府的调控存在很大关系。

二、建筑企业竞争环境分析

建筑行业的竞争属于完全的市场竞争,产品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小,集中度不是很高。但是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且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高,所以建筑行业成为当前农民工打工者的首要选择。目前建筑行业市场缺乏相应的规范制度,市场经营混乱,各企业之间的竞争毫无规律可循,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压价、拖欠工人工资的现象出现,其中暗箱操作的现象更是常有发生。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外企业对中国建筑企业的大力投资冲击了国内建筑业的发展,增强了市场竞争。建筑行业的主要特点就是建筑产品之间的差异性小、但推出的成本较高。受其影响在建筑行业的竞争中出现了大量的竞争者。在国内较为明显的是分布于浙、江一带的国际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国企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建筑企业发展的战略性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建筑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越来越困难,企业的经营发展难度也越来越大。为了在竞争中实现企业的发展生存,战略性的发展对企业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建筑工程企业从企业现状出发,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详细分析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发展,明确企业发展目标及首要任务,制定详细的发展策略,力争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企业发展的进步。其中,建筑企业在实施发展战略时,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学习型企业,发挥人才作用

构建和谐企业,必须充分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创建学习型企业,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创造力。坚持管理创新,真正建立起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人尽其才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和个人共同发展。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营造学习氛围,开展以学知识、学技术、学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培训,培养一专多能的职业技术复合型员工。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自身价值的充分体现,必将成为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和企业和谐发展的“动力之源”。

2、注重建筑企业中技术的引进,加强科技含量。目前是一个技术化的时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因此建筑企业在发展中要注重引进新的科学技术,注重科技产品的探索。建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与各研究机构、院校的联系,建立了有效的科研转化体系。始终围绕着低成本、高质量的发展要求,不断在施工项目中实现技术与设计的革新,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引入,为了实现国际化的建筑发展水平,更要注重设备的改造和更新,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提高工程运作效率,提高工程质量。

3、加强各企业间的合作。合作可以实现各企业之间的共同进步。在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人才的快速培养,增强了他们对国外承包经营模式的适应能力。熟悉了解建筑行业中承包方式、企业管理及融资渠道和国外承包商的对接工作,通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了解竞争规则,增强竞争意识。

4、加大安全生产责任追究考核力度

在安全生产责任考核上,应当始终坚持“管理不放松,考核不削弱,领导员工一个样”的考核原则。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牢固树立“安全是保障企业经济持续发展的”管理思想,在实施责任考核时要坚持考核标准,不能有经济效益大于安全责任的考核臆念;在落实责任考核结果时,要坚持按原则办事。对违反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执行企业安全规章而发生安全事故的部门或个人,应根据所负安全责任的情况,在职务上该撤的撤,该降级的降级,在薪酬上该扣罚的扣罚,在评先上该取消的取消,在提升提级上实行一票否决。通过加大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和考核力度,促使各级管理干部对安全生产产生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考核体系有效运行。5)注重企业文化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存在发展的核心内容,它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不同于企业的产品、技术等可以被复制,它是企业发展的基本元素,秉持着唯一性、持久性的特点,只有明确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含义,才能优异的实现企业的竞争。企业间文化差异主要来自于企业从建立、成长过程中的实践经历,是每个企业发展的真实印记,只符合企业本身的特点。建筑企业的领导者需要根据企业的现状、发展历程对企业文化进行提炼升华,将新的元素融入其中,提升企业形象。同时又借助企业文化,进行员工培训,建立统一的价值观,使员工真正认识到企业的发展核心、价值观、运营理念以及企业的品牌精神,实现企业的长远规划。

5、企业职工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我认为,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至关重要,但更重要是要努力提高全体企业职工的自身素质。由于建筑市场的特殊性,大部分职工长期抛家舍业,扑在一线,勤奋敬业。通过在市场竞争中的探索和实践,大部分职工素质得到了提高,形成了一支素质较好的队伍。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要求,企业职工的素质显得还不够适应。从项目发展的情况看,虽然有市场因素的制约,也有资金、设备和技术问题,但最主要的还是企业职工的素质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非常迫切、非常重要,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极为关键。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企业的战略性发展是企业繁荣昌盛的有力保证。因此,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要用发展的眼光制定企业发展策略,结合先进的技术,发挥科技与人才的能效,利用信息化的平台,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工业建筑发展篇10

建筑施工行业发展成就与面对的困难文/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施工行业作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领域,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率先承担了体制变革带来的各种成本,并为其他各行各业的改革提供着宝贵的经验,目前已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

建筑施工业发展的成就与特征

建筑施工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大规模增长,建筑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越来越明显。按2005年的数据分析,在国民经济20个行业中,建筑业排名第五,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4%的份额。从历史数据看,建筑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138.2亿元发展到2005年10134亿元,年均增长17%,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除了90年代初有短期的波动外,建筑施工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一直保持着5%~6%左右的份额,支柱产业的地位十分稳定。此外,施工业还每年为国家创造3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收入,是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国际经验表明: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快速上升趋势,建筑施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地位会不断增强。我国目前尚处于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上升期,建筑施工行业的产出份额会将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会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建筑施工领域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社会“稳定”环节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着鲜明的二元经济特征。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领域,以及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根据过去十年的新增就业统计,建筑施工业构成最为稳定的吸纳就业的领域之一。

从2002年时点就业结构看,建筑施工业就业人数在非农产业就业中,继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业之后,排在第三位;2002年吸纳就业人员达到3893万人,占全部非农产业就业人员的12.4%.制造业处于非农产业就业中的首位,占26.5%.

然而,如果动态地从1995~2002年期间的就业增量结构看,由于1995~2000年国民经济处于下行(GDP增长率显著放缓)周期中,制造业、采矿业等就业人员一直呈负增长的态势下,批发零售餐饮业、建筑业及社会服务业显现出确保非农就业增长势头的“中流砥柱”功能,分别提供了新增非农产业就业岗位的35%、30%和20%.建筑施工业在吸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对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建筑施工行业由于“苦、累、脏”等特点,吸纳的劳动力大多来自农民工或其他辛苦行业的分流富余劳动人员。2005年建筑业正式职工人数为854万左右,行业就业人员达到4383万人,则非正式的工人数达到3529万人。据分析推算,近年来建筑施工业吸纳农民工人数平均每年增多100万~200万人,建筑施工业已成为联结城乡经济的重要纽带之一。

建筑施工业为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庞大剩余

进入本世纪后我国国民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额占国民产出的比率不断上升。建筑施工面积和建筑施工领域就业均呈现显著增长。应该说,国民经济的高涨为建筑施工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场景气环境。然而,建筑施工业的产出份额不仅没有显著的上升,甚至有所下降,这是个“奇怪”的现象。

导致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在于:对建筑业产品的需求上升固然很快,但建筑施工能力供给增长得更快。由于建筑施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投入要素是简单劳动,而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隐蔽失业者的大量存在,使劳动供给近乎“无限”。在1995~2002年,全社会各行业工资水平每年平均上升12.8%,而建筑业职工工资仅上升8.6%.相对建筑施工行业的供给能力,建筑工程的设计、咨询、监管和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投资品的供给弹性要小的多。因此,导致2000年以来我国投资高增长给建设市场带来的利益,更多的为第三产业(设计、咨询、监理等行业)和投资品(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制造业获得,而总投资额中“建筑安装费用”的比例多年来在持续下降。

总投资额中的“建筑安装费用”(构成建筑施工行业的报酬或产值来源)比重的下降,是在国民经济高涨时期保持建筑产品价格稳定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个比重的下降,意味着建筑施工行业(包括广大施工企业及其劳动者)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形形色色的(包括政府、企业)买方业主提供了大量“消费者剩余”,为整个国民经济地稳定、快速、持续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建筑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上升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九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0.4%:“十五”期间年均增长达到21%.从增长趋势看,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外承包工程的增速明显加快。承包工程范围不断拓宽,从最初的房屋建筑和交通领域发展到冶金、石油、化工、电力、通讯以至航空、航天及和平利用原子能等高科技领域,科技含量和带动国内机电产品出口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走出去”的队伍中,建筑施工企业涌现出中建、中港、中交、中铁等一批优势骨干力量。许多项目都受到所在国政府和业主的一致好评。

目前建筑施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效益不高,企业负担沉重

施工行业长期以来产值利润率维持在2%~3%,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低利行业。而负债率2005年高达65%,在第二产业中则是最高的,高出全国第二产业资产负债率56.8%的平均值8个百分点,债务负担沉重,已制约了建筑业的良性发展。

目前全社会拖欠款问题最严重的产业部门也是建筑施工业,这使得该行业的债务负担雪上加霜。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积累和运作能力不强,阻碍了企业的自身发展,在目前情况下企业几乎没有资本积累和积聚发展的能力。拖欠工程款、垫资施工、不合理的压价让利竞争、回扣等不正之风,加剧了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的困难。

人均资本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下

建筑施工业资本含量低,2005年人均固定资产为2.8万元,仅是第二产业平均水平11.24万元的四分之一。与第二产业的其他工业行业相比,由于人均资本水平低,建筑施工业的劳动生产率自然也偏低,处于40个行业中的倒数第8位,人均劳动生产率(按总产值计算)为11.7万,远低于全国工业人均23.9万的平均水平。

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高,行业收入水平低

建筑施工企业劳动者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员比率较低。按从业人员的口径,建筑施工业技术人员比率4.6%,仅高于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业、批发零售餐饮业等三个行业,排名倒数第四。

建筑施工行业收入水平较低,2004年职工年收入为14338元,仅高于农林牧渔业和住宿餐饮业,是年收入最高行业的35%.

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将长期影响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建筑施工业微利和高负债率,是导致整个行业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的基础性原因。此外,企业依靠专有技术和企业标准领先市场的意识还不够强。许多建筑业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技术竞争优势不强。建筑施工企业之间或与科研机构、相关院校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合作机制。同时政策方面缺乏对建筑施工业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不够。这些将在长期影响行业竞争力。

企业改制任重道远

近年来,施工企业的改制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民营企业已成为行业的主力军。目前民企数量占到全部企业的74.5%,产值占到68%,从业人员占到了66%.但作为行业关键力量的国有企业产权单一、财务风险突出等问题,仍然是制约行业未来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中央和省属大型国有建筑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问题突出。近十年来,国有企业所占份额从31%下降到10.2%,就业人数份额从55%下降到17.8%,总产值份额从63%下降到24.4%.但总体而言,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使命尚未完成,建筑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自身的任务远未到位。

西部国有企业负担重,社会职能多,改革成本高,影响了企业改制的进程,进而导致整个西部地区长期积弱,与改制迅速的东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大。

法制不健全,市场秩序还相当混乱

建筑施工业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准入方面。在工民建领域进出自由、高度竞争的同时,专业建筑施工领域仍存在一定壁垒。这种进入壁垒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在地区间,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立场及政策措施直接影响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设市场的形成,大大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影响企业发展,阻碍建筑施工领域效率的提升。

招投标制度的实施与市场公平方面。招投标中,业主方利用投标方的弱势地位,迫使施工企业签订“阴阳合同”、垫资、接受折扣价等现象依然存在,破坏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