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朗诵十篇

时间:2023-03-18 04:39:00

美文朗诵

美文朗诵篇1

这次活动是为了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朗读、欣赏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而组织的。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参与选手12名,分两轮进行。第一轮,自选篇章朗读,比赛选手自选的篇章多数以课内的文章为主,例如:光未然的《黄河颂》、闻一多的《也许》……,少数选手选择课外篇章,但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优秀诗篇,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光中的《乡恋》;第二轮,组委会选定的篇章,为选手抽签,内容较为丰富,也颇有难度,意在锻炼学生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文章以名家名篇为主,例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高尔基的《海燕》等,还有几篇现代散文,也以抒情、写景为主。比赛选手个个神采飞扬,激情的朗诵赢得了阵阵掌声。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的风采,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朗诵水平。从比赛整体来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本次活动成立了活动组委会,制定了活动方案,活动按计划有序实施。

本次活动中亦出现了因人经验缺乏等原因造成的一定的失误和不足,比如说学生着装没有统一安排;话筒导线连接出现问题;部分学生朗诵课文情感没把握好;学生心理素质不强;发挥失常等。需在以后的工作和活动中不断改进与完善,创造更好的活动效果。

本次比赛开展得非常顺利,这都得益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语文老师及班主任的辛苦付出。老师们在指导学生时明确了每个字的语音、高低、轻重以及范读给学生。使学生在朗诵时得以更好地发挥。

为此,我们认真总结活动得失,研讨语文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朗诵氛围,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为我校语文教学的进展,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断努力。

获奖情况

一等奖: xx(二年二班 )

二等奖: xx(一年二班 ) xx( 二年一班)xx(二年一班)

活动反思:

1、为了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培植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朗读活动可以形成系列性,每学期举办一次,本次可以拟定为首届,为了激励多数学生参与进来,参赛条件可以适当限制近两届的一二等奖获得者不参赛。

美文朗诵篇2

声音不是物体,只是一个名称,是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声音以波的能量传递形式在空间中传播,什么音量和振幅,频率与音调。声音存活在时间里,没有时间也就没有了声音。动物植物都能发出声音,石头发出的声音,下雨时候的声音都是被动地发出的声音,石头和花草不能语音,它们都没有发音器官。而真正有语音的动物并不多,用语音进行交流思绪和感情的动物就更少了,谁听过虫言蚁语,谁又知道蝴蝶在没有语音的情况下如何交流意识的。通人性的狗能听懂人们的语言,可它不能像人那样语音,只是发出汪汪的叫声,通过音重音轻,音缓音急表达它的感情。如果狗有了语音,它教训起来人恐怕比人教训狗还厉害,幸亏狗的发音器官不发达,人类就免了狗对人类的教训。兔子急了也咬人,兔子在咬人之前也有简单的语音,哪是它情急了的时候发音器官爆发出了的音,可惜分贝不大。

人类是掌握语音最好的,不知道别的有生命的星球有没有人类怎么好的语音。播音员经过精挑细选的作为我们的思想和交流的喉咙,播音员在播报新闻的时候,一般字正腔圆,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我们习惯了播音员的准确无误的报道,一旦有了卡口和口误,有的人就不依不饶甚至打电话去质问,想追求一种至纯至善的完美,播音员也正从这个方向努力。语音的美一半是父母给的,一半是后天练习的。在网络上现在就有近似于赵忠祥和白岩松的男性朗诵朗读的朋友,至于比女播音员并不差的网络朗诵朗读的朋友也有的是。他们都没有公事公办的职业习惯去朗诵朗读,在网络朗诵房间里,才几年的时间就成长一大批朗诵人才。他们追求的不是职业性的规范朗诵,在解读了文章作者的意图的前提下,饱含着激情去赞美祖国,歌颂草原,美化江南。在丰富了业余生活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朗诵水品,更有甚者同时也扩大了自己的文学视野,提高了文学欣赏能力。有的朋友从读别人的文章开始,一直到自己写文章来读,在朗诵写作上通过网络上最初的玩一玩,到现在的小有名气。有的朋友含着眼泪去读伤情的文章,读玩后还在视频里擦干泪花,说对不起大家,我有点失态了。这其实是他们在用心来读出了作者的原意,给作者的文字做了一道更人性化的艺术语音加工。人们在没有听朗诵之前如果看了作者的文章,也不过是如此平淡,经过朗诵的朋友用心灵的艺术语音的加工,作者的文章在一定范围的圈子里,就身价倍增。这都是语音的魅力所致。在网络房间听朗诵的大有人在,一般的朗诵房间在黄金时段总有百十多人,其中有一半是固定听众,他们从哪里通过听朗诵更加理解了人生,对情对义又有了新的认识。朗诵的朋友经过有挑选的配音朗诵,即增加了朗诵效果的显著,又给大家音乐美的享受,最重要的是节省了听众朋友的阅读时间,有意无意之中向大家推荐了他们认为是好的文章。我也经常去网络朗诵房间听听朋友们的朗诵,一方面陶冶了自己的性情,另一方面也享受了语音的美感,同时也纠正了我在过去普通话发音不准的错误。抒情的散文朗诵的朋友絮絮地道来,白云和蓝天,草原和牛羊,风土和人情,江南的小桥和烟雾通过他们的朗诵,我已经免费旅游了。哲理性的散文启发我的人生向往,优美的小诗更拨动了我的心灵,在我的灵魂中波动不已。这些都归功与朗诵,朗诵就是把语音用心灵再次的加工。朗诵是文字的语音跳动,朗诵使文章又多了活力,朗诵感动了听众,也感动了朗诵者自己。

我很羡慕朗诵朋友们有一副很好的声带,更佩服他们执着的练习,他们都是我心灵上的播音员,是神教已久的朋友。祝愿我们网络上的朗诵朋友们语音余音无限,祝愿朗诵房间的朋友们每天都有个好的收获。

美文朗诵篇3

晚会男主持:骑士

晚会女主持: 飘香涵雨

晚会策划:水风、小莉.孤独者

晚会串词:小煤核、孤独者

递麦:

护麦:飘香疑雪

迎宾:飘香听听

作品如下:

1、偶然的片刻(作者-心澜问水)朗诵:吟诵-心澜问水:

2、淡淡的感觉(作者-汐)朗诵:简单

3、为你守候(作者-为你守侯)朗诵:[飘香百合/b]

4、我爱你,湖南(作者-老抢)[b]朗诵:吟诵-承诺

歌曲:草原夜色美(作者-心澜问水)

5、青青子衿(作者-水风)朗读:吟诵-香罗小扇

6、友情(作者-晓雾轻轻)朗诵:吟诵-我听的都醉了

7、爱的交响(作者-夕阳)朗诵:朗诵:吟诵-雪之声

8、梦遗江南(作者-蓝枫)朗诵:吟诵-蓝枫

歌曲:神奇的九寨(演唱作者-孤独者)

9、苍狼的影子(作者-独狼)朗诵:吟诵-清秋怅然

10对一朵花微笑(作者-小鸥)朗诵:吟诵-叶儿

11、人性的光芒(作者-心儿)朗诵:吟诵-淡淡的香茗

12、舞动的精灵(作者-振翅轩轩)朗读:吟诵-小小

13、孤独美丽(作者际渺)朗诵:吟诵-飘香凝雪

歌曲:明月千里寄相思吟诵-简单)

14、远山远水(作者-孤独者)朗诵:吟诵-梅子

15、雨(作者-小煤核)朗诵:吟诵-一秀

16`生命年表(作者凝烟)朗诵:吟诵-北京诗鸽

17把灯打开(作者-晨雪)朗诵:吟诵-举着耳朵来

18月光河(作者-若云)朗诵:吟诵-土风舞

歌曲:牧人特约演唱-紫月

晚会串词:

晚会串词:引言:

男:各位来宾、各位朋友:晚上好!首先祝贺朋友们圣诞快乐!

女:欢迎大家光临飘香百合语音,参加电力网“溪水论坛”的原创作品朗诵会。在此,要特别感谢对这次活动给予大力支持的飘香百合语音室,也感谢加朗诵的各位朋友?

男:辽宁电力网的溪水论坛,就如它的名字一样,虽然犹如一条鲜为人知的小溪,却流淌着真实的情怀与深刻的感悟。

女:在人生之旅跋涉,有汗水也有泪水,有鲜花也有荆棘。我不需要你走进我的世界,我只要我在倾述时有人倾听。

男:就这样,我们不经獾卦谙水边相遇,我们倾述,我们相知?

女:那么,今夜就让我们聆听一次溪水那涓涓之音吧。好,晚会现在正式开始。

1、许多偶然的片刻,串起了我们漫长的人生。那些偶然的片刻,有的随风而去,有的却永远地储存在了我们的心底,并且伴随我们的脚步,跟随我们一直到生命的终点。

请听散文:偶然的片刻(作者-心澜问水)朗诵:作者-心澜问水:

2、淡淡地来,淡淡地去。大自然是淡淡的,人生也该是淡淡的,平平淡淡才是真啊。

请听散文:淡淡的感觉(作者-汐)朗诵:吟诵-简单

3、寻找一份宁静中的情感,守候一份寂寞中的思绪。我就这样为你守侯,无悔无怨、无怨无悔。

请听散文:为你守候(作者-为你守侯)朗诵:吟诵-飘香百合

4、如果说东北的黑土地是我的故乡,那么,湖南的红土地,就是我的第二故乡。那里有我的青春、我的热血,有我人生的痕迹。请听散文:我爱你,湖南(作者-老抢)朗诵:吟诵-承诺

歌曲:草原夜色美(作者-心澜问水)

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古老的诗句,幽婉或锐利的音符穿过时空,直抵那三千年以来的弥漫,在人心里的书卷靛青。

请听散文:青青子衿(作者-水风)朗读:吟诵-香罗小扇

6、友情是雨中的伞,友情是御寒的衣,友情是写在日记里感动,友情是一句发自内心的问候。古人说友情是高山流水,心相知情相依流永隽长;现代人说友情是两棵相邻的树,只有陪伴而没有索求。

请听散文:友情(作者-晓雾轻轻)朗诵:吟诵-我听的都醉了

7、爱是种子,在心头生长着嫩绿的希望;爱是清泉,把生活浇灌出一片亭亭的春色。在爱情的日子里,月圆是画月缺是诗,在爱情的历程中,交响着生命最动人的乐章。

请听散文:爱的交响(作者-夕阳)朗诵:吟诵-雪之声

8、许多的故事,一年年如小巷上的青砖碧瓦,镌刻着江南的春秋。许多的画面,一幅幅如我梦中的西子,遗落成江南的温柔。

请听散文:梦遗江南(作者-蓝枫)朗诵:作者-蓝枫

歌曲:神奇的九寨(作者-孤独者)

9、孤旅苍狼!这个社会里有很多人,其实都如这苍狼一般。在迷茫的天空下,寻求着生命的本真。苍狼,你咆哮出的是谁的影子!

请听散文苍狼的影子(作者-独狼),朗读:吟诵-清秋怅然

10、在烦琐的生活之余,不妨静下心来,对一朵花微笑,这时就会懂得一些什么,也会感悟到些什么。

请听散文:对一朵花微笑(作者-小鸥)朗诵:吟诵-叶儿

11、什么是人性?当心儿女士惭愧于那位纯朴的大嫂而感叹,人性原来是可以用善良来点燃的太阳,一旦燃起,万丈光芒照耀人间。

请听散文:人性的光芒(作者-心儿)朗诵:吟诵-淡淡的香茗

12雪是雨的精灵,当她在天地间舞蹈,就把圣洁的爱和美丽的情洒向我们的心田。有了这舞动的精灵,寂寞的冬天就有了春花般的笑靥。

请听散文:舞动的精灵(作者-振翅轩轩)朗读:吟诵-小小

13在孤独里,美丽自己的一方天空,冷静地灼知自己的境遇,自然地划入自己的未来,这是一种成熟的心态。

请听散文:孤独美丽(作者-际渺)朗诵:吟诵-飘香凝雪

歌曲:明月千里寄相思吟诵-简单)

14、远山:博大、厚重、深沉,有坚韧而执着的气势;远水:浩渺、旷远、恬静,有幽深而睿智的情怀。目光延伸到远山,思绪就变得深沉,心灵就变得旷远;笔墨绵延至远水,情感就变得凝重而幽深。

请听散文:远山远水(作者-孤独者)朗诵:吟诵-梅子

1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自古以来,雨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诗情,是才子佳人感伤的泪滴。斗转星移,时光飞度,雨依然是现代人的情结。

请听散文:雨(作者-小煤核)朗诵:吟诵-一秀

16、生命是一种缘,它来自于偶然,结束于必然。生命的过程里延续着盛开和凋零,象花开花落一样周而复始,生命的本质注定了经历和承受,这样生命才有了重量和意义。

请听散文:生命年表(作者-凝烟)朗诵:吟诵-北京诗鸽

17、把灯打开,一句多么简单的话,可这其间却蕴涵了丰富的内容。你为别人开灯了,自然就有人为你开灯了。而这开灯的两个人,又都是怎样的心态呢?体贴、关爱、依偎、温馨、无奈、失望、应付、凑合、勉强……有谁知道,那映照灯光的窗口里,演绎着怎样的情感经历呢?

请听散文:把灯打开(作者-晨雪)朗诵:吟诵-举着耳朵来

18美丽的月亮是亘古的浪漫,有月的夜晚,就有如月的梦想在静夜里流淌,流成一条不老的月光河,绵绵不绝……

请听散文月光河(作者-若云)朗诵:吟诵-土风舞

歌曲:牧人演唱:特约-紫月

结束语:

美文朗诵篇4

一、诗歌朗诵的美感意义

(一)诗歌朗诵启悟人性美

朗诵诗歌,既为人类,也为个人。首先,人类需要诗歌为生命找一个理由。该如荷尔德林所说:“人类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 其次,老年如散文,中年人像小说,青少年是诗歌。于朗诵中青年人将诗情、诗意、诗心、诗性潜藏于心,于吟诵中便也多了一份豪情壮志、多了一份从容雅趣、多了一份俊逸洒脱、多了一份哀惋惨恻……

(二)诗歌朗诵体味感情美

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朗读者必须披文以入情,表情以达意。这要求学生朗读时必须先体会作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务求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方能打动听众。没有感情的朗诵肯定是不成功的。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要读出其豪放之情,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要读出淡雅闲情来。文章的感情并不单一,朗读者更需留心,如郁达夫《故都的秋》清静中寄悲凉,《诗经?硕鼠》痛恨中含警告,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另外,文章言尽而意无穷处,更需细心揣摩。

(三)诗歌朗诵再现形象美

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形象的载体——文字加以联想和想象,使之在朗读者心中形成“内心视象”,当自己的“内心视象”与作者契合了,也就深得文章意旨了。朗读要打动人,也非得建立起自己的“内心视象”不可,并在朗读中贯彻之,使听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嗅其味,如扪其形。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须在脑海中确立自身贬官黄州,独临赤壁,祭奠江月,伤悼古人,感吁“华发早生”,但非失望颓废的主人公“视象”。读《离骚》,这高冠长佩、芰荷衣裳而“好此奇服“之屈原,不同流合污之浩然正气与九死未悔之爱国信念要呼之欲出。又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如能凸现辛弃疾睹国事靡烂,痛壮志未酬,于豪壮中略见悲凉之“视象”,诵读与再现形象相得益彰了。

(四)诗歌朗诵理解思想美

古人读书当是今人之朗诵。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朗诵教学入手”,文章要由老师、学生反复读,“有时还得背诵”。深刻理解文章思想是朗诵的先决条件,同样,学生也因朗诵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朱熹也有同样的体会:“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不熟读《致大海》又如何从大海喧嚣奔腾的气势、雄浑博大的意境中体验到普希金那自由奔放积极奋进的思想感情呢。

(五)诗歌朗诵感受语言美

朗诵,课文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感知,对文章感受极为深刻。朗读课文以至于成诵,文章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诵“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生同病相怜人世一叹;诵“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而生恍如隔世、悼然自伤之情;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自会如杜甫般心念武侯,许身社稷,涕泗并流。

诗歌语言形象、精炼,这就要求学生用心去读,久而久之,培养了语感,进而化为自己的东西,终身受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旧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二、诗歌朗诵的再创作意义

朗读是一种再创作活动,要求师生用有声语言表现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从而使听众领悟作品内容,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一)陶情养性利其诵

“凡事预则立”,这必要求选好朗诵材料。对高中生来说,好的朗诵材料应该以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内核,以积极进取乐观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为依托,以无穷的诗意为动力,以富于形象性而适于口诵的简约质美的语言为外观,以节奏、韵律、音乐的美感为引线。

就这些方面来说,高中语文教材对朗诵诗歌处理得非常好。所选诗词,按照了新大纲“课文要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该丰富多样”,“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要求,所选之文全都是各个时代的经典之作,能反映诗歌传承的文史脉络,厚载的思想文化之重。

(二)把握内容悟其义

古语说“诗言志”,古诗词往往用唱的形式来表现,在音乐的美感中传递动人之情,凸现其深邃的思想和喻世的道理。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不能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要准确透彻地理解作品,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这是理解作品的基础。诗词是作者在特定时期思想感情的反映,它既离不开诗词家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更离不开产生诗词时具体环境和事件的刺激。

其次,理解作品主题。主题是作品中表现的思想、观点,是作品内容的核心。理解主题是理解作品的关键。朗读要求再现作品原貌,要准确传达作品思想,表达作品感情,阐明作品观点,说明作品道理。

再次,了解诗人的写作风格。对中学生来说基本了解文学史中重要的作家风格,并不困难,同时也很有必要。

美文朗诵篇5

关键词:诗歌教学;语文教学;应用

北师大李道英教授认为:诗歌,是一种高雅艺术,是一种文化素养,尤其是古诗,是古代文学的精华所在,它脍炙人口,对中学生来说,是学习古代文化的一个切入点,学好诗歌,懂些诗歌尤为重要。文学教育离不开诗歌,诗歌是最纯粹的艺术……诗歌在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上比散文和其他形式更优越,更适合。

一、诗歌朗诵的意义

诗歌教学离不开朗诵,正如鱼虾离不开江河,虎豹离不开山林,花木离不开土地一样。分而述之,诗歌朗诵有如下意义:

1.启悟人性美

朗诵诗歌,既为人类,也为个人。首先,人类需要诗歌为生命找一个理由。该如荷尔德林所说:“人类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 其次,老年如散文,中年人像小说,青少年是诗歌。于朗诵中青年人将诗情、诗意、诗心、诗性潜藏于心,于吟诵中便也多了一份豪情壮志、多了一份从容雅趣。

2.体味感情美

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朗读者必须披文以入情,表情以达意。这要求学生朗读时必须先体会作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务求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方能打动听众。没有感情的朗诵肯定是不成功的。

3.再现形象美

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形象的载体——文字加以联想和想象,使之在朗读者心中形成“内心视象”,当自己的“内心视象”与作者契合了,也就深得文章意旨了。朗读要打动人,也非得建立起自己的“内心视象”不可,并在朗读中贯彻之,使听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4.理解思想美

古人读书当是今人之朗诵。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朗诵教学入手”,文章要由老师、学生反复读,“有时还得背诵”。

5.感受语言美

朗诵,课文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感知,对文章感受极为深刻。朗读课文以至于成诵,文章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诵“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生同病相怜人世一叹;诵“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而生恍如隔世、悼然自伤之情。

诗歌语言形象、精炼,这就要求学生用心去读,久而久之,培养了语感,进而化为自己的东西,终身受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旧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二、朗诵的技巧与策略

朗读是一种再创作活动,要求师生用有声语言表现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从而使听众领悟作品内容,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1.恰当选材,陶情养性利其诵

“凡事预则立”,这必要求选好朗诵材料。对高中生来说,好的朗诵材料应该以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内核,以积极进取、乐观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为依托,以无穷的诗意为动力,以富于形象性而适于口诵的简约质美的语言为外观,以节奏、韵律、音乐的美感为引线。

2.正确理解,把握内容悟其义

古语说“诗言志”,古诗词往往用唱的形式来表现,在音乐的美感中传递动人之情,凸现其深邃的思想和喻世的道理。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应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不能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要准确透彻地理解作品,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这是理解作品的基础。其次,理解作品主题。主题是作品中表现的思想、观点,是作品内容的核心。理解主题是理解作品的关键。朗读要求再现作品原貌,要准确传达作品思想,表达作品感情,阐明作品观点,说明作品道理。再次,了解诗人的写作风格。对中学生来说,基本了解文学史中重要的作家风格并不困难,同时也很有必要。如《诗经》是现实主义之源,《楚辞》是浪漫主义之头。汉魏古诗悲怆凄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诗则苍凉雄健。王维诗含蓄生动等。

3.朗诵以法,激情激趣融其境

朗诵有法多矣,但教无定法。对于高中生来说,领导读、抽签读、对话读、高低音读大可弃之不顾,而伴读法、接读法、交互读、齐读法等不宜多用。以下略举几例常用的诗歌朗诵法:范读法、分组轮读法、自由读、指名读、表情读、引读法。

4.技巧为辅,吐纳珠玉悦其声

(1)停顿

停顿是指朗读过程中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的断和连。它既是显示语法结构的需要,也是朗诵者的生理需要,更是明晰表达语意、传达感情的需要,还是给听者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的需要。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

(2)重音

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而被强调的这个词或短语通常叫重音,或重读。

(3)语调与语速

语调千变万化,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升调、降调、平调、曲调四种基本类型。惊疑召唤用升调,肯定赞扬是降调,严思冷淡悲为平,曲是强调夸和讽。语调在朗读艺术中扮演了主要角色。朗读语言不同于生活语言,其语调起伏变化明显,语意表达在抑扬顿挫中更加顺畅、明晰、突出。

朗诵的速度则依托于文章的思想内容。一般来讲,急剧变化宜快,平静严肃宜慢;紧急欢乱宜快,悲沉缅悼宜慢;抨斥控辩宜快,叙说追忆宜慢;年轻泼辣宜快,年老迟钝宜慢。朗读者要根据作者感情的起伏和事物的发展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朗读速度。快时吐字清晰不含混不清,慢时声音明朗实在不疲沓松垮。总之,要做到“快而不乱”和“慢而不拖”。

叶圣陶先生明确提出:“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很重要”,“读就是用眼睛听,写就是用笔来说;反过来,听就是读,用耳朵来读,说就是写,用嘴巴来写。”可见,听、说也是一种“行为”,也“必须养成习惯才行”。

中国曾经是一个泱泱诗歌大国。从《诗经》到《楚辞》,从陶谢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璀璨夺目。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她从来就代表着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目前,教育改革高潮迭起,语文教育正在逐渐回归诗性和人性,朱光潜说得好:“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能够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绝不会觉到人生是干枯的。”花季雨季的中学生们,让我们一起来爱诗、读诗吧,让我们在诗歌的海洋中吟咏性情,在文学的殿堂里徜徉精神,在民族文化的厚壤上放飞心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韩志湘.再谈课文朗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文教资料,2006(9).

[3]王群峰.朗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教研交流,2009(12).

美文朗诵篇6

关键词:诗歌教学;指导;拓展;全面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308-0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诗歌的课程目标有:第一学段: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第四学段中,《标准》未对现代诗歌的教学做出明确表述。根据以上要求和现代诗歌的文体特点,朗读应是现代诗歌教学的核心。在朗读中感知、欣赏、积累,因此设计了贯穿朗读的课堂环节。

一、诵读,感音韵

这一环节,学生先自由尝试读,能读懂字音、感知节奏,然后再听读。用播放朗诵录音或教师范读的方式,指导学生达到朗读的第一个层次:读准字音、读出音律、节奏和重音。在朗读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感知诗歌内容。朗读形式可以多样化,可自由读、试读、范读、听读、指导读,也可以分小组朗读,男女分读、齐读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指导。

二、研读,明主旨

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诗句,让学生通过联想或想象,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可用“诗美在哪里?”“诗人想表达什么?”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以学生思考、表达为主,教师适当补充。培养学生的思考、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品读,知精妙

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知精妙。让学生能尝试指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说出其表达的意境;能指出诗歌使用的修辞方法及表现手法,说出它的好处;能对诗歌的炼字进行推敲,品味关键词语的精妙;并能了解诗歌结构上的主要特点。这是现代诗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难点。教师给予指导,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品味,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这个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背读,广积累

在理解诗意和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可以安排学生带着欣赏背诵诗歌或优美片段。不能为了背诵而背诵,可以闭着眼睛一边想象一边背诵,也可以听着背景音乐背诵。能够当堂背诵最好,背诵始终要站在欣赏的角度。教师可以适当给予背诵方法的指导。这一环节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积累更丰富。

美文朗诵篇7

关键词:诵读;诗歌;经典

曾国藩曾说:“李杜韩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蜜咏甜吟不能探其深远之趣。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我之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自觉朗朗可诵矣。”可见,诵读为学习语文的第一要务。

一、细抓古诗诵读

1.示范性阅读

教师应练就过硬的朗诵本领,声情并茂的朗诵必能打动学生;选文应文质兼美、情感节奏兼备;范读应认真面对。学生在感动之余,必会充满兴趣,带着强烈的愿望去模仿,力求和老师读得一样精彩。教师趁机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如停顿、抑扬、语调、重音的把握和情感的灌注等,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反复诵读,学生示范,师生共同评点,修正缺点后再次朗读,读出最高水平。

2.欣赏性诵读

放录音或录像,欣赏高水平的朗读。适用于难度较大、篇幅较长的文章,如《黄河颂》等。这种方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揣摩式诵读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先自由朗读,再学生展示,接着点评,然后欣赏配乐朗读,同时加上自己的感悟朗读。有学生看到了目送江水的苏轼,一手捋须一边吟诗;有学生看到了手摇羽扇指挥若定的周瑜,谈笑间天下大局已定。一咏三叹中师生共同沉醉,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韵律美,这才是语文应有的面貌。

4.表演性诵读

表演性比赛最能激发学生的才情,是提高学生诵读水平的有效手段。

(1)确定篇目。选文应情感浓郁、音韵优美、有感人的故事性,可侧重课外名篇,既可拓展内容,又可提高欣赏水平。(2)组内初赛。将学生分组,选出组长,确定评委,定出标准,各组内开展比赛,全员展示,评出优秀者。(3)班内复赛。各组的优胜者代表本组参赛,可邀请老师和学生共做评委。选手们展示之余,便有了极大的成就感,因而就有了再阅读的动力,就能将经典诵读推向高潮,甚至成为一生的爱好。

5.背诵式诵读

只有背过的诗歌才可能在心中不断咀嚼,对诗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入,最终与自身融为一体。

(1)指定并印发篇目。(2)早读、课前集体背诗。(3)每周背诵3~5篇。(4)定期组织比赛:在指定的范围内,比谁背得多,背得流畅。

6.诵读结社

将趣味相同,对某一风格流派或某一诗人情有独钟的学生结成社团,定期活动,交流心得,展示情感。

二、诵读要重“经典”

语文教学脱离古汉语文化的根基,就会变得缥缈、枯燥甚至虚假、矫情,而将“古文化”营养注入国人心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诵读”甚至“熟读、背诵”古代经典诗文。那秀美清丽的语言思维渗透到读者的血液中,化为内在气质,浸润人生。对于反对孔夫子、力顶白话文的鲁迅等大师,其白话文的运用也离不开古文之根基,他们白话文作品越是思想深刻、技法高超,越是说明其古文根基深厚。

三、诵读要重“真情”

“真情”就是“诉说”,或娓娓道来,婉转悠扬;或铿锵有力,抑扬顿挫。陶醉其中,感文字之内力,读文字之“外声”,听者或掩面而泣,或义愤填膺,或心领神会,或喟然长叹……

让学生放声诵读吧,读出民族文化的根,也读出我们的心。

美文朗诵篇8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行为。进行充满感情的朗读,能更好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从而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从中受到艺术的熏陶。朗读对学生的教育感染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加强朗读教学意义重大:

(一)朗读有助于形成语感,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朗读这种出声的阅读,是经过大脑指挥口、耳、眼、脑等器官一起参与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式,应切实地加强训练。放声读文章,可以增强语音、语义和语法的感受能力,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和鉴别能力。学生有了较强的语感,就能做到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二)朗读有利于体味作品深刻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

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作家塑造的丰富的艺术形象来展示的。学生在诵读课文时,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作者的语言就好像成了自己的语言。与此同时,学生的头脑中会连续再现文章中的抒情载体——艺术形象。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如在学习《行道树》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文章,让学生理解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胸怀,赞美奉献者的精神,让他们在诵读中领会作者的赞颂之情。在反复诵读中推敲含义、韵味,想像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情感,代作者说话,代作者表达思想,抒怀。这样的诵读比教师枯燥的讲解来得轻松简单,何乐而不为呢?

(三)朗读能让学生更直接享受审美乐趣。

好的音乐,总给人余韵袅袅,绕梁三日的美感。好的诗文亦是如此。学生通过恰当地朗读,能从语调的高低、节奏的急缓、语速的快慢中感受到文章的精美之处。如在教学古诗文时,只有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放,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缠绵,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清新,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以及孔子的“逝者如斯夫”的感慨……

反复地诵读比起老师的分析更形象、更直观,可让学生直接体会到古诗文所具有的音乐美,增强学生对古诗文的美学感受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

同样在教学现代诗文时,也需反复诵读领略作品中的美,如在学习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通过反复的诵读,可以引发我们无限的遐思,在脑海里清晰地浮现出诗歌所描绘的形象画面:晴朗的夜空,天河清浅如一湾溪水,牛郎织女在天街上闲游,似幻似真,使我们追随作者的想象一起遨游仙境,感受到诗人的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

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到文学作品中隽永的意境,深厚的蕴涵,从而更好地欣赏作品的美妙。

(四)朗读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反复地诵读积累增强了我们的语文功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脱口成章,这是诵读积累的结果。学生加强朗读,可以增强记忆,丰富词汇,掌握语言的规律,有助于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读的是别人的思维成果和思维方法,朗读多了,自然就会加深对作品的体味,如课文中恰当的词语搭配,巧妙的构思布局,感人的情景场面……无不启迪学生的写作思路。

学生朗读多了,就会积累起足够多的语言材料,语言材料积累多了,学生自己就可凭借实践经验去说去写,语法规则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例如苏教版教材《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通过一连串的生活场景表现小小“男子汉”的个性特点,通过反复朗读,在揣摩和感悟中学生的认识就会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在此基础上学生写类似文章就不难了。

朗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

那么,我们的朗读教学应当怎样进行呢?

(一)教师做好范读、领读。

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教师成功的朗读示范是极好的教学手段。要让学生读出感情,首先要让他们入其境,才能品其味,表其情。通过老师的体态、语言等来渲染课文情境,让学生有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的真实感。这样不仅能激发起学生读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抒发真情。

如何能使范读成功?一方面要分析作品的内容,领会和掌握基本思想;另一方面要运用读的技巧,如重读、停顿、快慢、语调,亦即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度的语性,理解吃透文本,语言清晰明亮,字正腔圆,具有感染力。

(二)指导学生诵读。

1、认读、感悟

指导学生正确流畅地进行朗读,建议同学用“圈读”生字、生词的方式练习读准字音,在初读的基础上,熟悉课文内容,整体感悟。

2、美读、品析

指导学生朗读要注意表达语气,老师建议同学用“选读”精彩段落的方式练习、体会,要学习用恰当的语速、语气、语调来表达字里行间的感情。让学生一边美读,一边想象,置身作品的意境之中。然后诱导学生就这些精彩语句段落认真研读,潜心品味,深层理解课文。

3、熟读、背诵

朗读在经历了正确的认读、美读、研读几个阶段后,只有达到背诵,才会实现学习的飞跃。教师要鼓励同学选取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及篇章,练习熟读背诵。这样有助于加强记忆,巩固知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并且为他们领悟语言规律奠定物质基础。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训练朗读。

1、课前三分钟读书活动

学生依座号次序,每天轮一至二人上台朗读文章精彩片断,师生共同评议。这样,能促进学生自觉进行朗读训练。

2、每周诵读一首诗

精选一些古代诗歌,利用早读课朗读成诵,围绕诗的创作背景,诗的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评价赏析。此项活动有助于增加积累,陶治情操。

3、定期开设阅读欣赏课

同学通过图书、报刊、网络、阅读大量名篇佳作,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朗读,如个人朗读,小组齐读,分角色朗读等等,并且就朗读与朗读的作品给以适当评价。

4、以班级、年段为单位,开展诗朗诵等方式的朗读比赛,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美文朗诵篇9

【摘要】文言文作品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的结晶,具有极为丰赡的精神内涵。学生通过读背文言文,就能够了解汉语表达的言简意丰、谴词造句的考究、思想内容的深刻、组织构思的严谨等特点,从而热爱民族语言,学习并发展民族语言的表现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特有的审美情趣,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和提高语文的各种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读背教学,培养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强调了朗读和背诵在初中文言言教学中的特殊地位。而如今,不少语文教师因为中考时对朗读和背诵较难涉及,受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忽略了读背教学。

1.要明确朗读和背诵的意义

1.1加强读背教学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有助于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文言文与我们相隔年代较为久远,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很不熟悉。这就使学生理解文言文有一定的困难。要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必须指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感性材料。没有必要的语言积累,学生就无法真正地领悟课文内容和语文知识,而要进行语言积累,朗读和背诵是十分有效的途径。有的人一谈读和背诵就一律贬为“死记硬背”,认为这不符合教改精神。其实,并非如此。熟读背诵一部分名篇佳作,其作用不仅仅在于记诵这些佳作本身,还在于通过记诵,使学生掌握的字、词、语、句日益充盈起来,并可以渐渐地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习惯,进而具备敏锐的文言文语感,为进一步学好文言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1.2加强读背教学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完全符合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

学习离不开记忆,有了记忆,才能有储备,有了储备,才能便于学习新的知识。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力。加强读背教学,指导学生采用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相结合,整体识记和部分识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背诵,通过强化记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并且,通过记忆背诵佳作名篇还可以从中学习并掌握更多更好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这对学生获得丰富、巩固知识技能,学好文言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3加强读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完全符合语文教学中读写听说全面训练、协调发展的原则。

《大纲》中明确提出中学语文科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其中,读是听说写的基础,读的能力也是自学能力的基础。这里的读虽然指全方位的阅读,但是其中的朗读和背诵是基础,是关键,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古人也提倡吟咏,视同视诵读的作用。其实,朗读的目的正在于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感受力。通过吟咏融入情感,感受会更深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说明通过反复朗读、吟咏、以至达到熟读成诵,对文章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在朗读和背诵中,学生还会深刻感受到文章的形式美和语言美。如朗读《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时,文章中那整齐的格式,优美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和高远的立意一定会使读者陶醉。而文章中的这种美唯有读出来才会有深切的感受。学生通过认真地反复地朗读和背诵,就可以把文章的内容、思路和语言都化为自己的。如果能够达到这种境界,那么文章的内容情感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利于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加强读背的策略

2.1要注意进行读背指导,提高兴趣和实效。

朗读的要求是准确、流利,背诵的要求是正确、熟练。

在进行朗读训练时,要注重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带。让学生认真听规范的优秀的朗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又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还可以使学生听出一些朗读的“门道”,掌握朗读的技巧。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吐字发音正确、规范、清楚,并帮助学生克服误读和落读。这不仅是朗读的一项基本功,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正确的反应能力。朗读时的句读停顿要正确,这直接关系着对文章的理解。指导朗读时,还应教给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如《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扁鹊的几次劝告一次比一次急迫,而蔡桓公的几次回答一次比一次不耐烦,在朗读时就要注意语气和情感的变化。

2.2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

比如:考研化整为零,分段背诵;考研相互背诵,查漏补缺;可以反复背诵,突破难点,以及理解记忆法、尝试记忆法和协同记忆法等,来提高学生背诵的实效。

2.3组织形式宜灵活多样。

朗读时,可以教师领读,也可以由学生领读;可以个别是朗读,也可以分组朗读或齐读。背诵时,可以个别背诵,也可以分组背诵或齐背。在背诵与讲解的次序安排上,也宜灵活多样。对于较易理解的文章如《马说》、《陋室铭》以及古诗词等可以先熟读背诵再讲解分析。对于较难理解的如《曹刿论战》、《出师表》等文章可以先要求学生熟读,待讲解全文后,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及结构形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再要求背诵。

2.4注重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可以创造竞赛的场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举行朗读比赛、背诵比赛或把一些作品改编成小品进行表演,充分调动学生读背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读背的兴趣,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去完成读背的任务。

指导学生读背,还应注重启发、诱导学生掌握文言文所特有的语言规律、思维规律和表达规律,如: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的使用,古今词义的变化,同类活用,一词多义以及一些特殊句式等。

2.5应和考试评估相结合。

要加强文言文教学中的读背教学,在平时考试中,就应该适当增加朗读和背诵的测试内容。在大规模选拔性考试中,也可以通过按原文填空或简答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课文背诵的情况。这样,可以大大促进读背教学的深入。

总之,面对加强读背教学这一重要课题,作为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都有责任去研究它,去实施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读背中得到提高,得到教益。

参考文献

美文朗诵篇10

【摘 要】语文学习就是听、说、读、写,其中读是关键,是基础,是语文学习的主线。读的能力提高了,听、说、写的能力略加训练就会相应的提高。古人云:“读书百变,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诵读,让学生充分地诵读,在诵读中整体感知,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这充分说明诵读的重要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方法

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过程和方法。因此,多读、精背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那么,教师应怎样对学生进行诵读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 朗读的作用 朗读,它是中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也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语文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朗读是记忆、积累的基本方法。古人的学习方法,就是多读多背,熟能成诵,烂熟于心。朗读的过程,就是对朗读的对象的理解,记忆及品悟的过程。学生每一次的朗读,都比一次有新的体会与感受,学生就是这样通过反复的朗读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的效果,同时也完成了对知识的积累。

(2)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方法。“语感”是什么?“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在长期的感受和运用规范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具有经验惯性的可以迅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因而,语感培养的惟一正确有效的途径就是长期耐心地去接触语言、感受语言。叶圣陶先生在谈到语感的培养时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主要是训练语感,获得语感应走熟读成诵的路子。”不难理解,朗读作为感知教材的重要手段,自始至终都是语文教学的根基。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熟读成诵使人的大脑皮层产生多次反射,这种条件反射能使词语、句式、情感在人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记,进而产生强烈的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就会转化为能力。

(3)富有感情的朗读可以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纵观我们中学语文教材,其中的许多文章确系作者强烈情感的结晶,既贴近生活,充满情趣,又语言优美,可读性强,而且特别适合中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心理需要。而朗读则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在朗读中可凭借联想、想象、揣摩、触发、迁移等思维活动,再现作品的感情,呈现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使学生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受,深刻领悟作家的态度、看法并与其产生情感共鸣,并由此激发爱、恨、敬、憎的思想感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一旦产生,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能力,便得到了潜移默化,从而实现了“陶养性灵,使之日渐于高尚”的目的。

(4)朗读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爱好。“成功来源于爱好,爱好来源于兴趣,兴趣来源于美的享受。”朗读既然能激起美感,带给学生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那它必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叶圣陶先生说:“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不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朗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与优秀的人物交谈,令人回味无穷,深受感染,心灵震撼,精神振奋,认识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2. 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不少学生认为熟读、背诵课文是一件苦差事,枯燥无味,毫无乐趣可言。每当需要完成背诵任务时,许多同学叫苦连天,讨价还价,平时能拖则拖,临到检查,抱着书本背得昏天黑地,真可谓“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虽然短时间内也能收到一些效果,但时间一长便忘得一干二净,久而久之,学生厌恶背诵的情绪越来越浓,有时甚至会导致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主动去读、乐意去背。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诵读的重要性,知道诵读是帮助理解课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所以必须要有正确的心态。还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上一些名人背书的故事来激发他们诵读的欲望。如:蔡文姬背古籍,使四百多篇古籍得以保存到现在;韩愈幼时家境贫寒,却“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终于“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也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活动。如:举行诗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分组背、接力背等来提高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3. 精选诵读内容 课本要精选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学生诵读的内容,或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文章,或形象生动,动人心弦的文章,或哲理深刻,发人深思的文章。通过注意从整体上体味不同语境中如何运用语言,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领悟运用规律,放宽眼界,最终解决学生诵读的内容脱离社会生活和社会实际的问题。

4. 朗读的指导 朗读需要一定的技巧,正确地朗读能够提供朗读的效果。那么,在朗读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做些什么呢?

(1)正确处理重音。重音指示着节奏中或句子中最主要的内容。处理好重音,可准确地表达大小、强弱、轻重、褒贬等不同的概念。

(2)合理安排停顿。停顿包括语法停顿和强调停顿。合理安排停顿的位置和停顿的时间,不但可以自然地调节朗读者的气息,恰切地显示原作的语气,生动地表现语言的节奏,从而清晰地提示出原作词、短语、句子、层次、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鲜明突出地表达原作思想内容,而且还能给听者留出思索和消化的时间,以便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原作的思想内容。

(3)注意语速适宜。朗读的具体形式,主要分为快速、中速、慢速三种,它们的运用取决于作品的体裁、内容气氛和人物个性特点。适当掌握朗读的速度,可以使语言节奏生动,形式丰富,表情达意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