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环境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11-27 17:10:52

班级环境设计

班级环境设计范文篇1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因此当下迫切需要建立起跟上时代步伐的人才培养模式。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是在保留传统书本教育的基础上,更多地加入实践类的课程,通过校企合作,有效地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印证,重视教学、课程安排、设计,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因此,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大大提高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从而更加有效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型人才。

二、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基本思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到来,在对环境设计专业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带来的巨大的机遇。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需要改变,要确定更加符合时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提供适应时展的专业型环境设计人才。(一)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设计类产业的快速发展,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也从传统的应用型过渡到应用技术型,尤其在环境设计行业方面,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在量上有所提高,更是在质上有着更高的硬性指标。当前,各大院校的设计类专业都在不断进行完善,通过开展与企业的长期合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可以很快地融入到设计行业。但是,设计行业是需要以灵感、创新和审美为依托的,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设计的发展步伐。这就要求高校要依据设计行业的特点,对环境设计专业进行准确定位,制定全面的培养目标,夯实设计专业知识。(二)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思路。首先,应当拒绝单一的培养模式,拓展培养思路,并加以多种教学手段进行辅助,如“慕课”“微信”等手段。其次,增加与其他学校、企业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再次,完善评价系统,综合全面地进行评价,完善师评的同时,增加互评、自评、实习企业评价等。最后,提供更多的可以实习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大胆走出去。

三、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途径与方法

(一)对课程设置进行修改。课程的设置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停地进行调整和改变,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社会所需人才。在刚入学的第一年,主要以基础学科、文化课程为主,设计系可以不对专业进行具体细分。二年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特长进行具体的选择,并开始学习识图、制图、环境设计等。三年级,增加对环境设计专业的课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设计的能力。四年级,以社会实践为主。(二)工作室的有效推广与利用。学校应当破除班级的界定,选出专业的教师设立工作室,把学生的业余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在工作室,学生可以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外的学习,也可以参加设计比赛,尤其是社会上的大型设计类比赛,这样学生既得到了锻炼,又能学到别人的长处,获得提升。工作室的推广与利用,能够有效地解决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社会实践少这一问题。另外学生还可以参与导师的项目工作,导师对学生进行广泛培养,重点选拔,适当进行奖金的鼓励、研究生的保送等,把学生从荒废的业余生活吸引到工作室中来。(三)实践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课堂进行教学的同时,可以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合理安排实践。实践的内容可以多样化,比如企业参观、到其他院校的交流学习、写实、市场考察、建筑物参观、知名设计作品的点评等。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暑假去北京进行中期的考察活动,参观四合院、水立方、鸟巢、颐和园等景观,了解学习设计理念,也可以到中央美院、首都师范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与学习,还可以去故宫博物院看一看古人的设计作品。让学生不断开阔视野,自省不足之处,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四)加强合作。1.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合作学习环境设计,不能只是单纯地学习与设计有关的科目,也要提高其他专业课的水平,如音乐、文学等。心中有爱,设计的作品就会有灵性;心中有美,设计的作品就会鲜活。“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是那样的寂静与平和;“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又是那样的盎然生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又是那样的大气磅礴。把这些古典的元素加入设计中去,会让设计作品生花。2.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强大的人都有弱点。每所学校都有其自身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有其特别之处。多与其他院校合作,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3.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企业获取人才的主要途径就是招聘高校毕业生,因此学校应当与企业之间长期合作,一方面学校能够为自己的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习空间;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实习生的日常表现,来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员工。(五)打造高精尖的教师团队。教师的业务能力与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环境设计专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设计能力,更需要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设计构思。在以前的教学模式当中,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授课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的成长进步空间,这就要求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要过硬,除了应有的学历水平,还应当具备出色的实践经历,如真正参与设计了哪些作品,获奖的有哪些。学校还可以通过聘请校外设计名人定期进行讲座来提高师生的设计水平,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四、当前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不够新颖。从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多为年长的教师,他们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教学内容却相对陈旧。年龄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制约,导致他们很难突破固有的教学习惯。教学内容陈旧无法与时俱进,导致学生灵感无法爆发。(二)设计制图缺乏水平。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就是进行设计制图,当灵感在脑中形成,学生应当有能力将其展现在图纸上。但是,大部分学生在进行制图的过程中,缺少正确的方法,这就造成设计尺寸误差大,比例掌控失调等诸多问题。(三)教学管理不够规范。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安排是以班级为单位,甚至进行评比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这就造成了无法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无法有效锻炼每位学生。一部分学生甚至会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五、针对传统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全新策略

(一)完善学分制度。学分只是学生完成学习的一个参考,并不能成为全部。适当调整评价体系,调整师评、自评、互评、企评所占比例。在保证学生完成学习内容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能够把创新设计思路表现在具体设计中,才是教学目的的真正实现。(二)明确培养方向。在确定培养方向之前,应当充分调查社会需求,清楚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设计人才,明确培养的方向和目标,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能够完全顺兴社会发展的人才。在课程的设置上要以社会需求为参考,摸清行业发展规律,定位准确,对症下药。(三)改革教学模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上,为学生灌输教学思想与设计理念;课下更应该让学生走近设计。设计创作不是空想,而是要符合建筑物的特征,注重应用性。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风土人情,因此设计也应当因地制宜。通过实地考察,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设计。(四)打造高端教师团体。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师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教师,他们不仅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需要前沿的设计理念与丰富的实践经验。高校应该为设计专业的教师提供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和机会,走出去才能了解外面的行业发展前景与需求,才能带回有价值的设计理念与教学思路。但是,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不能因社会实践或设计作品而忽略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作者:甘露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参考文献:

[1]胡议丹.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的思考[J].才智,2015(12).

[2]梁旭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以长春理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

[3]潘慧锦,陈淑飞.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研究———以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4(6).

班级环境设计范文篇2

关键词:环境设计;毕业设计;课程

一、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重要性

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毕业设计是其四年学习生涯中的关键一环,是大学教育的最后一门课程,也是最具有综合力的课程。毕业设计在培养方案中属于集中性实践环节,是具有8个学分的课程,另外毕业设计展具有1学分,完成时间为8周。近年来,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理念受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快速成长。因此,高校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时候,应当重视及时更新设计理念,真正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增强社会竞争力,顺利就业。毕业设计不仅仅是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积累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环境设计专业办学成果的重要体现。

二、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流程分析

环境设计专业是应用型专业,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主要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出口”单位的需求培养学生,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以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装饰设计为主。毕业设计整体流程为:动员大会选导师———选题———调研———设计———中期考核———成果提交———答辩———评定成绩———毕业设计展。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十分重要,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目前存在一定的问题,课题将从毕业设计流程的重要节点进行探索研究:(一)毕业设计选题阶段。选题:选题范围涉及景观和室内两个大方向,又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要求一人一题。为了更好地落实选题,由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选题进行全面审查,保证学生所选题目能结合生产实际、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实践应用问题,保证选题的专业性、学术性及难易程度。首先明确毕业设计选题与课程设计选题、竞赛选题之间的不同,但如果学生能够结合竞赛选实题真做,完成毕业设计,也是一个突破,是可以大胆尝试的。其次毕业设计的选题部分决定了整个毕业设计的方向,有时也与就业相关联,毕业设计应该优先考虑真题实做,目前学生由于缺乏对市场的熟悉程度,设计的规范性和可行性时常与现实脱轨,大部分设计虽然是真题,但也都是不能落地的虚拟设计。室内班级在选题时,眼光只看到家装设计,而公装部分很少涉及。景观班级在选题时,由于之前的一人一题政策,导致学生选择范围极大缩小,是否考虑毕业设计一人一题与多人一题共存,鼓励景观班级通过小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这样可以扩大其题目的面积,增加选题的多样性。开题:学生选题经确认后,由指导教师正式下达毕业设计任务,并填写毕业设计课题任务书。学生结合选题进行文献资料的查阅,了解选题背景、选题方向目前已有的成果以及当前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等,确定设计范围,用地红线,教师确保学生的设计面积大小符合学生自身情况。学生根据任务书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调研和文献查阅,并填写开题报告。遵照学校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流程安排,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开题。(二)方案设计阶段。毕业设计的设计阶段包括: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模型制作,力求全面展示学生四年所学内容,但问题在于学生毕业设计时间短,任务重,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合理的时间安排,将毕业设计压缩至最后一个月完成,不能够达到毕业设计的效果,因此,导师的管理体制应建立健全,安排每周指导、每月总结,在学生的设计阶段,让学生周周有事做,学生的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也会随之解决。毕业设计方案形成阶段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学术水平以及应用价值,提升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采取了以下措施:(1)选题由指导教师严格把关,要求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在结合专业方向和实际的基础上进行课题的调研和文献查阅后才能开题,课题要求能尽量解决实际问题,并具备创新点。(2)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严格制定了室内和景观方向的评分标准。要求指导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方案的进度,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条件,定期辅导答疑,提出问题,修改方案,着重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3)要求指导教师及审阅教师认真审核及评阅学生的毕业设计,提出修改建议,包括对毕业设计说明的格式要求,指导学生完善毕业设计,把好质量关。(三)毕业设计展示阶段。毕业设计展是学生大学四年的最后总结性展览,是本专业的师生面对全校和全社会的展示,我国著名的高校毕业设计展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我校的毕业设计展也同样面向社会敞开,专业并没有专门开设相关的版式设计课程,这使学生在设计制作展板时缺乏美感,也缺乏一定的逻辑性,从而导致展板的整体效果不佳,针对这一点,板式设计课程、设计初步等相关课程应该开设。在开设毕业设计展时,应结合校园宣传、社会宣传,吸引校内外相关行业人士前来参加,逐步形成社会影响力,这也为学生就业打开了一扇窗,甚至可以邀请业界人士参加现场打分,参与到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当中,未来有条件的情况下,毕业设计作品展可以与相关的招聘会同时进行,将被动的学生去单位公司面试转变为主动地被了解与被录用,企业可以直接当众挑选人才。

三、目前毕业设计所面临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较浓厚的科研兴趣和热情,所选择的题目也比往届有了更多元化、更活跃的变化,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撰写设计说明能力不足,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欠缺,且设计格式、图纸都不够规范等,另外有少数学生持敷衍的态度应对毕业设计。针对问题我们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一)提高对毕业设计的认识。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展是学生大学四年最后的一次作品,因此学生应该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每年在毕业设计工作开展前,都需要开展动员大会进行动员,内容丰富,效果突出,会上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一人一题。导师召开小组会议,记录会议要点,制定小组考勤、考核制度,指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树立信心,鼓足动力。(二)加大指导力度。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实行导师责任制,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后,指导老师就对其学生具有全面的指导和管理责任。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面的宽窄、深浅以及专业知识掌握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评审和学生毕业设计所能表达出来的水平。因此,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三)精心组织选题。选题是撰写毕业设计的关键性环节。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应要求毕业生一人一题,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自选课题,自选题目困难的同学,可以从题库选题。如果将学生的毕业设计和本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结合起来,就能加强学术合作精神,或与学校涉海转型的发展方向结合,或与学校民族传承的方向融合,这样可以使指导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学生毕业设计的方向感更明确。(四)认真组织答辩。优化成绩评定结构,满分设为百分制,指导教师40%,评阅教师20%,答辩成绩40%,其中答辩成绩又由五部分组成,设计说明5%,彩图30%,施工图30%,模型30%,预算5%。学生的毕业设计需要经过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审查修改后,方可答辩。教师在答辩时打分,应针对每项细则进行打分,不能只给总分,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严格标准,才能保证公平原则,平等对待,给出中肯的评语,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第一次答辩不合格的学生,由各位答辩老师给出修改意见,学生完成修改后,进行第二次答辩,第二次答辩不合格的学生,进行留级处理。

总之,只有树立正确的设计教学目标,各指导教师职责明确,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将毕业设计模式进行合理优化,才能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长足发展,在原有基础上,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本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宗彦.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习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20):452.

[2]魏忠,王鹏新,程路平,王祥,徐云开.环境设计专业中课程组教学衔接方式初探———以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为例[J].品位经典,2019(10):88-92.

[3]范晶晶.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8):212-213.

[4]赵白云.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突破———以毕业设计为案例[J].才智,2019(24):19.

[5]颜红影.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全过程多元化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21(04):81-84.

[6]李艳辉.创新创业环境下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9(15):134-135.

[7]侯长志,王冬梅.环境设计竞赛导向下的毕业设计选题策略探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9,37(04):90-93.

[8]颜红影.基于校企合作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策略[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21(02):64-66+87.

[9]张月.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的思考[J].设计,2020,33(11):101-104.

[10]李娟.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村教育,2020(02):22-23.

[11]付知子.关于提升应用型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J].明日风尚,2019(18):41.

[12]刘丽梅.应用转型本科建设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问题思考[J].现代园艺,2019(02):232-233.

[13]么冰儒,钟志军.岭南建筑形式语言在环境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以广州美术学院城市学院环境艺术毕业设计教学为例[J].美术大观,2018(12):120-121.

[14]陈玲,卫勇.对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过程的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8(20):32-33.

班级环境设计范文篇3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环境设计;实践能力;应用与探究

在这个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社会,目前项目教学法已成为现代高校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在环境设计教学中,合理引用项目教学法,符合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出符合时展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

1项目教学法的概念及基本特点

项目化教学法起源于德国,与我国传统的学徒制教学异曲同工,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引入具体项目,分小组合作为教学,让学生共同完成一个整体性项目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和适应社会发展为目的,即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应用型本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有待更新与提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的课堂知识灌输方式,优点在于知识的本位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很大程度上牢固了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弊端在于并没有提高教学的总体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项目教学法主要有三大特点,第一,项目为依托,教师合理设置项目任务,学生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综合素质都得以锻炼与提升,项目具有合理性、完整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第二,教师为引导者,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已不是主导地位,教师的讲授是作为辅助的,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专业教学;第三,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专业项目教学中,最终展示结果并进行项目评价,从而锻炼各种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专业素质.[1]

2环境设计教学现状

模型制作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sketchup,计算机辅助设计3dmax,家具设计与陈设,透视制图,室内专题设计,景观设计等作为环境设计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内容乏味、理论性强,且对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的特点,在过去环境设计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教授与演示的方法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目前,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授模式,注重讲课忽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学习方法依然没有完全摆脱,学生死记硬背,靠记忆模仿,实践能力依然得不到提高,导致学生毕业后很难自然地融入社会,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能会使学生考出好成绩,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索精神,导致学生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知识面无法拓展,创新能力无法提高,不利于学生融入今后的社会环境.

3项目教学法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的引入在环境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有一个整体的设计思路,首先要确立项目的内容,精心选择实践项目,把项目和专业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项目地点以选择学校周边容易到达现场勘察调研的地方为佳,教师以小组合作的团队合作形式下发项目任务书,一个项目可以分为若干个项目进行下发,每个大的项目还会有各自的子项目,每个子项目的任务要尽量运用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都能够学有所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合理进行项目分工,根据成员能力的不同,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杜绝学生的依赖意识,具有针对性地合理配置实践项目,在项目内容方面,项目内容要合理分配给各小组,除了基本的项目外,还要有一些经典的任务,结合教材对具体的经典案例进行讲解,案例的引入可以更自然地让学生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讲解项目所用的基本原理,基本的方法与手段,也可以播放一些教学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实践内容,脑海中预留项目印象,分小组练习,并相互点评,进而加深对教材每个章节的内容的学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教学计划,保证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项目之中,分工协作,各司其职,能够在老师的积极跟进和引导启发中,独立完成项目任务,运用环境设计相关理论知识,梳理和总结项目过程中的知识点,架构知识网络体系,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制作详细的项目计划对于发挥项目教学法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教师在进行小组项目分配之前,应首先带领学生温故并打牢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收集各种与项目相关的资料信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方案设计时,应当注重合理设置环节,每一步都要思考,如何锻炼如何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与素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要及时做好记录,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合理的应对措施来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从而实现最初确定好的那个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将环境设计课程分为若干项目,介绍优等案例,导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分小组团队合作,小组成员围绕项目进行资料收集、头脑风暴,以及探讨研究,进行设计构思,确定具体的设计方案,每组讲解设计方案并相互提问质疑,在相互探讨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最终确定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2].项目实施的过程是整个项目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一定要严格按照项目的任务要求实施,分解后的小项目也要严格把关,教师要采用讲解和实际操作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分析任务分析子项目,学生自行准备,边学习边练习,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不可拖沓,要在课程结束之前完成.成果展示阶段,各团队成员要掌握丰富的环境设计专业知识,了解设计方案,应对教师针对性地提问,各团队可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譬如汇报、多媒体等进行团队设计成果展示,教师进行子项目验收,并根据学生完成的成果进行项目评价,完成较好的给予表扬和奖励,完成不好的,给予意见和鼓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此外,课堂实际项目有限,单纯依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使学生每学期都有一段时间到企业中去实践,这种开辟第二课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提前接触到了今后实际的工作环境,参与到了具体的项目案例,从而认识到了项目教学法的特殊性与实用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更加能够自主地去学习专业知识,发现现实的实践问题,不断地丰富与提升专业知识储备量.[3]

4项目教学法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首先,项目选择的合理性,教师在选择教学项目时不仅要理论结合实际,涉及学生所学知识,把握好学习的学习兴趣点,项目的难易程度也要适当做出实际情况的具体调整,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很自由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自制力比较强,不能抱着散漫,依赖别人的态度去进行项目实施,如果自制力很差,那么就很难融入项目实践中学到知识,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学校的监督把控,另一方面,需要教师的交流与沟通,还需要学生自我的反思与自律,另外,一个教师负责一个班级,那么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不能超过三十人,超过三十人的话,其实项目教学法的优势是很难得到发挥的.其次,环境设计教材的选用上,不能体现出工作的导向,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一方面,国内教材价格较贵,水平参差不齐,内容不够充实,另一方面教材内容不符合学生的项目实践,理论知识是指导实践的,教材建设尤为重要,编书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专业情况编写相适应的项目教学法教材,切实打牢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再者,师生角色转换不到位,学生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主动性不够,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从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设计问题,锻炼专业实操技能,此外,实践知识应该由学生自己摸索总结出来的,教师的讲解应该只讲解教学的重难点,以实际操作的例子更容易学生的理解,便于学生独立完成设计项目.[4]最后,应对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考核方法进行创新,传统闭卷考试形式并不符合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考核的要求,应采用多元化考核措施,平时成绩、实践成绩、结课成绩三合一考核,增强对学生能力的考核.

5结语

环境设计专业的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符合专业教学特点,是一个完整性较强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化实践结合在了一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作用不再是百科全书,而是作为一位向导,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知识,引导和启发学生进度独立的研究与学习,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新的学习难点、新的实践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学生作为项目教学法的主体,独立自主地完成项目任务,把握了设计的整个流程,提高了专业知识储备量,锻炼了实际操作的技能水平,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都会有质的飞跃.

总之,把项目化教学法引入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中,是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的大的发展趋势,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教学改革探索,也适应了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积累项目教学法的实践经验,进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韩先征.浅论项目教学法的特点与实施策略[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58-60.

〔2〕王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美与时代,2010(03):39-40.

〔3〕丁国文.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建设教育,2008(05):30-32.

班级环境设计范文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校企合作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常提常新的话题,而开展校企合作则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必经之路。开展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需要校方多角度入手,对合作企业的标准与规范、岗位指导与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仔细斟酌,建立学校与企业岗位的深度对接,才能确保环境设计类专业的实践人才培养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在复杂的就业形势下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一、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的现状分析

环境设计专业指的是在特定环境下,利用科学的空间规划原理对环境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的学科。这门学科对学生实践技能要求高,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实践体系帮助学生实现操作技能的提升。但是,就目前的实践教育现状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课程存在如下问题。1.实践练习中虚拟项目真实操作感弱。对项目进行虚拟操作是众多实践性强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但是,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校内机房硬件设备和案例素材有限,导致学生难以实现现场勘探环节的训练,而繁琐的设备操作和相对滞后的案例大大影响了这一环节的实践教学效果,真实操作感弱的情况下,学生很难体会到项目设计中的复杂过程和具体细节。2.工作室式实践教学随机性过强。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许多高职院校中的环境设计专业在老师的带领下探索出了工作室制的实践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老师带领部分学生利用教学时间承接真实项目,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实践教学的先进授课方式。在承接真实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项目勘探和操作流程中的艰难与进展,深刻理解项目的复杂性。但是,这样的工作室式教学对于学生而言覆盖面较低,每个工作室仅能容纳几名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同时,由于工作室式教学规模有限,所承接的项目大多规模小、随机性强,无法及时将理论知识进行对应串联,甚至会与其他课程造成冲突,影响了整体教学进度和效果。3.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组织性差。高职院校的各类专业教学越来越多的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不断加大了顶岗实习的比例。但是,由于对合作企业的规模缺乏斟酌,造成学生顶岗实习缺少专业教学指导,规范性差。许多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变成了勘探、制图工作的廉价劳动力,不仅没有对企业项目流程全面掌握,甚至养成了不规范的工作习惯,大大影响了学生毕业后融入岗位的进程。

二、环境设计专业实践类人才的教学方式探索

通过以上论述不难发现,由于环境设计专业领域的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分布不均匀,面临着企业经营形式多样,项目类型大小不一等现实问题,给该专业的实训有效推进带来了困难。因此,需要从调整教学结构、优化顶岗方式等方面入手,建立一套专业知识与企业发展有效对接的人才培养方式。1.转变教学观念,搭建沟通桥梁。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实习环境,可以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类人才实行“双面负责制模式”,即学校和企业双方在教学和实践中各配备一名教师或员工,共同管理一个班级的学生。这样既能够保证全体学生参与到企业项目的推进中,又能够在不给企业增加管理压力的情况下确保学生得到企业员工的指导和帮助。这种“双面负责制”的实践教学方式能够促使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确保学生安全与学习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同时还能够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推动专业教师向双师型转变。2.构建课程体系,调整实训进程。根据当前的实训模式可以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在不减少理论知识教学的情况下,把实训课程分为日常实训和整合实训,确保学生的理论知识在日常实训中得到巩固,并能够在整合实训中对项目操作流程进行完整学习。因此,可以把整合实训时间安排在在校时间的第五个学期,周期定位2到3个月,采取循序渐进的实训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企业日常工作内容,把课堂上学到的企业运营和项目管理与实践充分结合。在项目管理中,要注重对学生岗位的分配和调换,为不同岗位负责人充当助理的方式深入浅出的了解岗位职责,如制图员、设计师、勘探队、工程监理等,从而达到积累工作经验,塑造职业素养的目的。3.完善合作方案,改革考核方式。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对于环境设计专业而言,还需要有完善的校企合作方案作为支撑。校方除了负责对实践教学标准、实践教学计划进行编写修订外,还需要出具一份详实的实践教学合作协议,明确企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职责和义务,为学生的实践环境、实践质量提供有效保障。为了保证良好的顶岗教学秩序和实训质量,校企双方还要就学生在实习期间所创造的价值和造成的损失进行有效界定,以加学分、减免学费、提供就业机会等方式进行奖励,切实保障学生的权益得到充分维护。另外,考核方式与实践教学不匹配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需要对实践训练中的考核方式进行调整,采用动态考核的办法,把学生在企业中的表现充分融合到考核当中,使学生的日常实践表现得到更好的指导和监督,从而为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对于环境设计专业而言,在培养实践类人才中需要扎实的开展校企合作,这样才能确保专业人才的竞争力得到稳步提升,为日后适应工作岗位打好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学校方面需要对企业规模进行认真考量,树立“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合作理念,推动环境设计行业得到长足发展。校企合作模式和实践教学探索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需要在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

作者: 王金玲 魏舒梅 单位: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葛莉.浅析环境艺术设计和地域特征的内在关系[J].艺术科技,2015(11).

[2]郭欣欣.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艺术评论,2014(12).

班级环境设计范文篇5

【关键词】独立本科;校企合作;环境设计专业

一、引言

近年来,独立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率低,就业质量整体不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与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大环境有关外,还有就是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的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不受企业、用人单位欢迎。

二、转型初期制约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因素

在转型初期制约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主要因素大致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与实践课时设置不够合理。独立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在转型初期,对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相关课程设置逐步进行了调整,削减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加强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受长期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课程设置大而全,千校一面的“同质化”现象[1]明显。课程设置沿袭传统大而全、重点不突出缺乏特色,结果导致分配在每门专业课尤其是专业实践课的总课时不能满足课程学习所需要的课时要求,理论与实践课时设置不合理制约了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2.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由于自身原因以及环境因素,以及受传统教学模式侵淫多年,独立本科高校的学生相对来说普遍自制能力与自主学能力较弱。而教师教学方法创新不够,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自主学习潜力与能力不能得到很好挖掘与培养。3.学生团队合作与服务意识淡薄。在团队合作方面,目前的大学生独生子占大多数,家庭成长环境使其大多先天缺乏与他人合作与分享的习惯与意识。同时,我们的社会目前还没有形成社会成员义务服务社会的长效培养激励机制与成熟环境,因此学生团队合作与服务观念与意识比较淡薄。4.转型初期校企合作开展缺乏广度与深度。在转型初期,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尤其是景观方向由于专业性质、社会大环境等因素校企合作开展往往缺乏广度与深度。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大多是私人企业或小公司,很少有规模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进来。校企合作双方约束性不强,合作中的企业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不能保证校企合作项目的广泛而深入的开展。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与实际工程项目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的有效开展,影响到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的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转型初期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探讨

(一)突出专业特色、课时合理配置

针对转型初期校企合作模式下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大而全、重点不突出、课时分配不合理,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协调等情况,可在保证专业基础课课时前提下,把专业(实践)课内容有重复、应用范围窄、特色不明显的课程去掉,留下应用范围广,与当今社会发展需求关系密切,能突出专业特色的课程。鹿山学院环境设计专业2017年初对相关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景观设计方向保留《公园景观设计》、《广场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等,去掉了《滨水公园景观设计》,增添符合地方与社会发展需求方向的《新农村建设景观设计》。室内方向转向以《居住空间设计》为主要特色课程的家装设计,通过一系列调整,突出了特色,又满足了主干课程对理论与实践课时的需求保障。合理增加实践课时尤其是特色专业与主干专业实践课程课时,比如,结合校企合作企业项目大幅增加《居住空间设计》、《公园景观设计》课时,鹿山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把专业实践课《居住空间设计》作为改革试点课程,由48课时增加到90课时。在增加实践课时削减理论课时同时,要结合专业课程培养要求、学生特点、教学反馈等情况,合理配置理论与实践课时。

(二)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学生自身能力培养

(1)任务驱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在转型初期,如何利用校企合作有利条件,创新教学方式,寻找发现学生共同特点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形成一套约束机制,引导、帮助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逐步提升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与自我学习兴趣,最终养成能够自我约束的自学习惯。成为培养学生提升自我约束,增强自我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具体做法(以环境专业实践课程为例):课堂教学方面利用校企合作项目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与课下作业任务布置相结合。根据课程内容章节与课堂讲授进度,结合企业实际项目,以作业形式分配任务给学生,引导学生完成在课下资料查阅、企业走访、项目实地调查、调查报告撰写与PPT汇报等模块作业,并配以奖惩机制。把作业模块分成不同的比例分值,对于按时完成并完成作业质量比较好的个人或小组给与适当高的分值或加分,对于不能按时完成或完成的质量不好的学生酌情扣分直至不予及格。促使学生为按时保质完成布置的作业任务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与探究。(2)项目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团队合作与服务精神培养:大学是学生思维方式、价值观、行为准则、意志成型的重要时期,作为为社会培养环境设计人才的环境设计专业,应当将环境设计“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团队合作”的理念贯彻到学生四年专业学习始终。项目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根据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企业实际项目相结合,以班级学生分组合作、互助学习完成一定教学任务的学习方式。以《公园景观设计》这门课程为例,将企业实际项目引入该课程,真题真做。全班学生根据个人意愿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3—6人),这门课程作业分为:前期资料搜集、项目实地调查、调查报告撰写、PPT演讲、方案构思与设计草图绘制、CAD扩初图与施工图绘制、电脑建模、景观植物配置设计、效果图制作、PS效果图片、图册打印、设计作品PPT制作与演讲交流等多个步骤以及多个模块。这几个步骤及模块既前后连贯、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构成一个完整的公园景观项目设计作业任务。首先,每小组成员分别根据自己兴趣与擅长以及根据每个模块作业任务量多少来承担一个或多个模块作业任务。每个小组成员除了要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模块作业任务外,还要相互合作、互相帮助,积极配合并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完成其他模块的作业任务。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只有项目的全部模块作业任务完成了,才算是小组完成了本课程的全部作业任务,才可以给出本课程的成绩分值。校企合作下的项目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使学生与社会实际接触,整个工程项目过程始终贯彻设计“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大众”的理念,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与服务精神[2]。

(三)政、校、企三方配合促进校企合作开展

要解决在转型初期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企业合作积极性不强,校企合作质量不高,校企合作无法深入开展的情况。除了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本身努力寻找与企业的有效可行性的多途径、多方式合作方式外,更需要政、校、企三方的积极配合。因为作为企业来讲,一切活动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独立学院是教书育人为目的的半盈利性机构,在转型初期,在校企刚刚开展合作初期,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更多的企业承担帮助学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企业付出的多获取的少,因此企业尤其是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有实力的企业往往有比较健全的规章制度与成熟的设计施工与培训流程,非常有利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入开展。目前,鹿山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景观方向现有合作的景观设计公司远远满足不了专业教学与学生实习、实训、教师挂职等需求。要企业尤其是有实力的景观设计企业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需要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与鼓励,比如:制定相关政策要求地方有实力的私企或大型国有设计企业必须每年承担有一定量的为地方培训设计人才的任务,积极鼓励并支持企业与相关院校合作为社会培养人才,并为此设置一定的奖惩措施。促使企业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作为学校方,一方面学院要积极鼓励环境设计专业走出去与园林景观设计企业合作,并为之创造条件与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另一方面,环境设计专业自身在积极走出去同时,要结合转型初期现有条件不断探寻切合自身发展的可行性校企合作新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适合校企共同发展、双赢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只有这样才会吸引到设计企业尤其是实力雄厚的园林景观设计企业或单位不断加入进来。有政府政策扶持,有学校自身的积极努力,有实力雄厚设计企业或单位积极参与,校、政、企三方积极配合,互利共赢,校企合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转型初期政、校、企三方相互配合与扶持下的校企合作模式,为今后校企合作项目实施的广度与深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与保障。环境设计专业作为与工程项目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与深入开展,对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创新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服务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结语

本文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对转型初期制约独立本科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可行性方案探讨。以期能找到最佳的全面提升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作者:李秀玲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参考文献:

班级环境设计范文篇6

关键词:环境设计;虚拟现实;协作;教学模式

一、虚拟现实技术与环境设计教学

1.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趋势。环境设计专业是主要涉及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的专业,是对建筑室内外以及环境、空间、光线、景观、家具、陈设等元素通过设计手段进行整合与改造,以满足符合人们使用功能和视觉审美需求的专业。由于环境设计专业本身较高的基础要求和涉及的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人机工程学、材料学等多学科交融的复杂性,有效开展专业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有效理解和吸收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教学成效,教师要采用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随着虚拟现实技术日渐发展成熟,虚拟现实技术的教育应用与研究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空间和造型的搭建、物体表面材质的模拟、自然光线和人造光线的模拟,能够产生接近真实的虚拟世界,具有独特的全沉浸式和强烈的交互性特点,可以为创建教学情境提供有力的支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符合环境设计专业随着时展的更高的教学需求。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环境设计教学,可以进一步满足环境设计专业中部分特殊且复杂的教学要求,对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具有一定帮助。因此,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是合理且具有较大潜力的发展趋势。2.虚拟现实技术下的教学需求。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环境设计专业协作教学模式,是以社会互动理论为基础,以增强学生知识建构、交互学习作为教学关键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社会互动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班杜拉提出,他认为个体置身于群体之中,其行为受群体行为的影响,即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发生于自己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过程中。维果茨基提出,社会互动是智力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个体的学习和认知发展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来获得实践经验;费厄斯坦在“中介理论”中指出,中介人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有效的学习来源于个人和中介人之间的互动。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社会互动和交往双方互动的质量。混合式教学是将传授指导和研究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中,在线课程可以代替一部分传统课程,进行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普及,还可以承担更多互动学习的功能,改变以往教学模式中单一的教学层次;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则可以转而主要承担辅导、交流、研讨的个性化学习指导,提升教学深度,并将在此过程中得到的学习成果作为补充再次进行线上互动,以优化学习环节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将整合学习与碎片学习相结合的学习习惯,增强课程中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有效扩展有限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更加适应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设计专业学习信息量快速增长的状况。

二、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二维展示教学模式限制有效的空间感知学习。在以往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图片赏析、案例展示等间接形式分析空间的营造效果、情感表达以及文化内涵。这样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在环境设计的空间展示学习中,教师通常用二维方式展示三维空间,这种方式虽快捷、直观,但因其具有高度抽象性,缺乏真实的空间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空间的性质、结构、尺度、形态、色彩、质感等设计构成要素的有效感知,难以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理解、运用知识系统;二是虽有大量实际的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空间案例供学生体验学习,但因存在时间与距离的成本限制,考察性的教学模式在环境设计教学中难以普遍、持续开展;三是考虑到实际空间的建设成本及不可逆性,难以专门为专业教学构建丰富多样的真实空间环境,供学生学习体验。2.封闭式课堂影响学习深度。部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线下教学模式与其他专业的教学模式相似,是一种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相对封闭的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此模式在保障教学基础内容的整体性、连贯性、系统性以及明确的指导性上具有强大的效力,但由于专业发展现状,师生人数悬殊,主讲教师通常需要面对中、大规模班级的学生,教学活动往往只能集中在较为基础、普遍的知识点与技能上,难以满足设计教学中的个性化需求,难以将课程内容进一步延展。在此种情况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学形式往往较为枯燥,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了专业学习的深度。3.学生间的协作学习受时空限制。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信息技术条件下,建筑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线下课程小组合作机会以及线上论坛讨论机会,但均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协作式教学无法普遍性开展,且在有限的协作式教学中,抽象设计思维在空间中的体现形式也无法进行有效、直观的传达,学生间的协作质量无法达到要求,影响学生在学习中发散性的设计思维培养。4.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有待完善。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有效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解决环境设计教学中的部分重点、难点,对以往教学中很难涉及到的领域也可以进行突破。但环境设计专业对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下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尚未完善,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更加完善、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当前的研究重点与难点。

三、协作教学模式策略

在环境设计的教学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学生间的互动变得更加便捷、多元、有效,以此增强学生在环境设计专业的学习中进行互动交流的兴趣,促进协作式学习的有效开展,进一步提升协作式学习的质量与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在协作教学模式中,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提供更加直观、便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在环境设计专业学习中得到更多的互动学习机会,不仅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讨论表达观点,而且能依托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设计思维互动,有助于促进对话、反思、知识建构和自我评价等教学实践的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实践、批判性评价和领导性才能。1.人机协同合作。人机协同合作是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将线下的相关基础知识展示和线上的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相结合,提供真实和虚拟两种实验教学环境,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突破以往教学仅以教师输出为主的局限,提升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人机协同合作首先是学生在课前通过线上知识构建系统对基本知识进行课前预习,了解教学内容,然后进入线下课堂,教师设计一系列与线上相关的专业知识问题,形成问题式教学,将以往教学中“教师输出、学生输入”的模式变为“教师输出、学生反馈”的模式;在线下相关基础知识展示观摩阶段,教师可设计游戏性教学环节,增加新颖的学习基础知识的方式,促使学生将虚拟项目中呈现的相关知识与真实世界的实物对应,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和记忆。此类人机协同合作教学模式,可以将环境设计专业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重构成为更有趣味性、更容易被学生吸收的形式。2.远程汇报交流。在环境设计专业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虚拟技术进行远程线上汇报交流,可在虚拟的环境内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不同地点的学生可在相同时间或不同时间进入同一虚拟场景,对虚拟场景内的空间设计要素进行编辑、创作,并对其他学生在空间内呈现的设计思维进行反馈。如,不同地域的学生可同时或先后进入同一个虚拟的空间,对此空间内的结构、尺度、形态、色彩、质感等构成要素进行编辑、修改,其他学生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编辑、修改,或对前者的编辑进行直观的评论、建议等。在反复往来的远程交流、汇报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加深对空间的感知与反思,进入深层学习的范畴,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对空间和设计要素的理解、掌握与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吴月亮.虚拟现实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9(3).

[2]何聚厚,梁瑞娜,韩广欣,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深度学习场域模型构建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9(1).

[3](美)阿尔伯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陈欣银,李伯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4]陈朝晖,王达诠,陈名弟,等.基于知识建构与交互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18(8).

班级环境设计范文篇7

校园文化是对职校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为更好培养职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可从校园文化的建设入手。通过优秀校园文化的积极建设,不断培养和提升职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职校可在母亲节和父亲节期间在校园内进行“孝”文化打造。可在校园公示栏中张贴一些有关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的历史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受到孝文化感染,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又如,校广播台也可定期或不定期的播放一些有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小故事及新闻报道,从而不断提升职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氛围的具体途径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详述。总而言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氛围对培养和提升职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极为重要的,也是极为有效的。各职校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充满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升职校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注重班级德育环境设计,构建人文家园

班级德育环境的设计也同样重要。科学的班级德育环境设计有利于更好的在教室内构建人文家园,从而通过班级德育环境深刻影响职校学生,不断提升职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班级黑板报是对职校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每一期黑板报在出报之前,教师均应对负责出黑板报的同学千叮咛万嘱咐,要求其将黑板报的内容呈现出更多人文性,通过积极人文内容的呈现对职校学生实施有效人文教育。除此之外,在班级的教室内还可以悬挂一些充满人文素养的图画,如的名人名言、陶行知的名人名言等。通过班级德育环境的科学设计,职校学生定然会从中受到一定的人文教育,进而有效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让德育工作呈现出更高的人文性。在具体德育实践中,很多职校教师并不注重班级德育环境的设计,这样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是不利于培养和提升职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的。

三、组织学生参与德育活动,提升人文素养

培养和提升职校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有很多。在德育工作中,我们教师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相关德育活动,通过相关德育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样的做法比教师的单纯说教效果往往要好很多。例如,教师可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带领学生维持交通秩序。遇到腿脚不方便的老人过马路时,应要求学生积极上前搀扶,帮助其安全通过斑马线。又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养老院或儿童福利院参观,参观期间可为孤寡老人和孤儿表演节目,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的德育活动开展是极为有意义的,也更有利于培养和提升职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总而言之,职校负责德育工作的教师应不吝其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德育活动,让德育活动中的人文精神更好感染学生,从而不断培养和提升职校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在德育课程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养

职校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主要通过德育课程进行,这一点毋庸置疑。为更好提升职校学生的人文素养,职校德育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渗透人文精神,通过人文精神的渗透不断培养和提升职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课堂中谈及人的基本道德时,教师可以公交车上究竟该不该给老人让座展开讨论。讨论内容不设任何局限性,让学生随着自己的所思所想随意讨论。讨论中有学生说道:“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是应该的,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在公交车上应该给老人让座。”有学生说道:“如果自己生病了,实在不舒服,可以选择不让座。也可以向老人说明,请其他乘客为老人让座。”学生讨论的过程是其思维发散的过程,更是人文素养得以不断形成的过程。所以说,在德育课程中积极渗透人文精神是极为重要的,它有利于更好培养和提升职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作为职校德育课程教师应结合合适知识内容,科学渗透人文精神。

五、结语

事实上,职校德育工作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还有很多,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几种。在此不再做深入论述。总而言之,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在德育工作中真正关注到人文素养的培养,职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方能真正通过德育工作得以有效培养。希望本文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导更多职校德育工作者参与到该问题的研究中来,进而通过有效策略的实施不断提升职校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赵润平 单位: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郑晓丽.高职教育人文德育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2008(09).

班级环境设计范文篇8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学籍管理;VB6.0

1系统概述

开发此学籍管理系统软件,以供教学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学籍管理,方便操作者随时添加、查询、修改等。该软件是在Windows2000AdvancedServer+VB6.0+SQLServer2000的环境下完成的。

2系统整体规划

2.1数据库的设计本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0来构造,共使用了7个表,它们分别是用户信息表(UserInfo)、学生信息表(StuInfo)、班级信息表(Class)、专业信息表(Major)、学院信息表(Depart)、课程信息表(Lesson)、学生成绩表(Result)。

2.2系统流程图

2.3系统功能分析

①学生信息管理:能对学生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

②课程管理:对课程进行添加、修改、删除操作。

③专业/学院设置。

④考试成绩管理。

⑤查询学生信息:根据学号或姓名对学生信息进行精确/模糊查询。

⑥用户管理:定义使用本系统的用户名称及密码。

3系统实现

3.1准备工作

3.1.1添加引用单击工程菜单中的引用选项,添加MSActiveXDataObjects2.6Library和MSExcel9.0ObjectLibrary两个引用。

3.1.2添加部件单击工程菜单中的部件选项,添加MSADODataControl6.0(OLEDB)、MSCommonDialogControl6.0(SP3)、MSFlexGridControl6.0、MSWindowsCommonControls6.0(SP4)和MSWindowsCommonControls6.0五项。

3.2用户界面实现

3.2.1登陆界面在代码窗口的“通用”部分,定义一个模块级的公共变量loginno用来记录当前密码输入错误的次数。在Form的Load事件中,将textures设置为焦点,初始化loginno。

3.2.2MDI主窗口在工程中添加一个MDI窗口,取名为“frmmain.frm”,并为MDI窗体进行菜单和代码的设计。

3.2.3用户管理窗体向项目中添加窗体,并命名为frmmanage.frm。

3.2.4修改密码窗体当用户要更改密码时,单击“系统选项/修改个人密码”菜单。

3.2.5浏览学生信息窗体(frmstu)在工程中添加一个窗体,命名为frmstu.frm,用户可以查看/修改学生的信息,还可以添加/删除学生信息,所以用一个Treeview和一个Listview分别显示班级列表和该班级下面的学生列表,用Image和PictureBox来调整控件的大小。在本系统中,在系统默认情况下,班级编号作为学号的前面六位。为了体现这一关系,需要将班级编号赋给显示学号的文本框。

3.2.6添加/修改学生信息窗体(fromAddstu)当窗体加载时,首先判断是修改学生资料还是添加新的学生资料,如果学号为“00000000”,则为添加新的学生资料,反之则为修改学生资料。如果为修改资料,则以学生的学号为关键字将该学生的信息加载到该窗体的对应文本框,同时将该学号框的Enable属性设置为False。如果为添加新的学生资料,则将学号的前6位置为该班级的ID,并将学号输入框的SelStart属性设为6。

3.2.7学籍管理模块该模块包括班级设置、学院/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学生成绩管理四个功能。在该模块中,我使用了Adodc控件和MSFlexGrid控件来实现其功能。Adodc控件连接数据库的过程为先定义该对象的ConnectionString属性,在使用Adodc时再定义其RecordSource属性。

3.2.8报表功能模块此模块很简单,主要实现的是学生信息的预览、打印等功能。默认的数据报表设计器包含如下内容:

①报表标头。包含显示在一个报表开始处的文本,例如报表标题、作者或数据库名。如果想把报表标头作为报表的第一页,设置它的ForcePageBreak属性为rptPageBreakAfter。

②页标头。包含在每一页顶部出现的信息,例如报表的标题。

③分组标头/注脚。包含数据报表的一个“重复”部分。每一个分组标头与一个分组注脚相匹配。标头和注脚对与数据环境设计器中的一个单独的command对象相关联。

④细节。包含报表的最内部的“重复”部分(记录)。详细部分与数据环境层次结构中最低层的Command对象相关联。

⑤页注脚。包含在每一页底部出现的信息,例如页数。

⑥报表注脚。包含报表结束处出现的文本,例如摘要信息或一个地址或联系人姓名。报表注脚出现在最后一个页标头和页注脚之间。MS数据报表设计器(MSDataReportDesigner)是一个多功能的报表生成器,以创建联合分层结构报表的能力为特色。同数据源(如数据环境设计器(DataEnvironmentDesigner)一起使用),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相关表创建报表。除创建可打印报表之外,也可以将报表导出到HTML或文本文件中。

使用DataReport根据数据库中的记录来生成报表,需要完成以下步骤:

①置一个数据源,例如MS数据环境,以访问数据库。

②设定DataReport对象的DataSource属性为数据源。

③设定DataReport对象的DataMember属性为数据成员。

④右键单击设计器,并单击“检索结构”。

⑤向每个相应的节添加响应的控件。

⑥为每一个控件设定DataMember和DataField属性。

班级环境设计范文篇9

关键词:环境设计;毕业设计;改革;研究

一、毕业设计选题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首先由指导教师按照所指导学生人数与选题数目为1:3的比例建立题库,然后由学生进行选题。教师建立毕业设计题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实际项目选题。与设计公司进行合作,让学生选用真任务、真工程,也可以是投标任务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2.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选题;3.结合本学科设计竞赛选题;4.结合学生就业选题。

二、毕业设计作品要求

(一)标书一本,A4规格,横排左侧装订,26页以上,主要包括封面、封底、目录、设计说明、设计草图、成品效果图等,全硬质封面、封底,并设计版面,彩色打印。

(二)展板一张,规格:1200mm×2400mm,输出时最低分辨率:72dpi。展板中不少于6张电脑效果图,6张手绘效果图,展板正标题统一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届**专业毕业设计”,副标题自定或指导老师拟定,并设计版面、装裱;需要模型展示也可提交模型。在毕业设计完成之后,必须提交展板版式的JPG压缩图形文件一份;有模型展示的,提交模型照片;上述电子文件刻成光盘上交,光盘为每人一份。光盘上要注明:毕业设计题目、专业、班级、姓名。

(三)如果项目较大,可以由几个同学组成设计团体集体设计,但图纸量必须按以上图纸量乘以人数。

(四)按专业每人必须完成一套完整的设计,可由三种展示形式组成,即展览版面、印刷册页、模型(建筑或工业产品)或各类包装等。

(五)提倡毕业设计表现形式的多元化,作品应尽量突出创意新颖独特的个性化设计。

三、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进度

(一)确定毕业设计工作日程安排

(二)动员阶段。毕业设计工作正式开始之前,要组织动员。通过动员,使学生了解毕业设计工作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和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配备指导教师阶段。要选派或聘任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或专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毕业设计创作过程中,学生与指导教师的联系应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

四、毕业设计答辩及评审标准

为使各组在答辩时把握的尺度相对一致,评定标准分别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级别:

(一)优秀(90分-99分)观点正确,设计构思新颖、严谨,具有独创性,设计主题突出,很好地进行了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表现手法熟练、多样,标书册子精美大方,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二)良好(80分-89分)观点正确,设计构思新颖、严谨,具有一定独创性,有设计主题,进行了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表现手法熟练,标书册子精美大方,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三)中等(70分-79分)观点正确,设计构思严谨,有设计主题,进行了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表现手法熟练,标书册子精美大方,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四)及格(60分-69分)观点基本正确,设计构思一般,有设计主题,进行了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表现手法较熟练,标书册子精美大方,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班级环境设计范文篇10

关键词:景观设计;海绵城市;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环境设计专业中的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工作,往往围绕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培养与城市及所处地区相适应的景观环境建设人才,因此教书育人,成就具备高素质、高水平、有专业能力的设计人员,为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建设进行人才储备是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主要任务。作为大学本科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是诸多艺术设计专业院校广泛设置的课程之一。在日常实践教学中需要切实形成科学化管理,以教学为主体,将景观设计课程相关教学内容贴近城市建设发展现状,有理有据、科学灵活地展现出来。综合以上,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形成一个健全的、完备的课程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1“海绵城市”理念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生态环境面临严峻考验。国内各地城市"雨后看海”"逢雨必涝M的现象屡屡发生。2011年以来“看海模式”频发,“年年治涝年年涝”加重,城市内涝对居民的生产、生活、安全及财产都造成极大的影响和损失。异常天气产生的原因,被公众认为与大肆填湖、破坏自然水体生态系统等有关。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进湖退”,城市排水设施和管网建设滞后也成为重要因素。城市化建设中人类强制性的改造行为,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生态平衡,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如国内各地“雨后看海”的内涝问题,2014年11月国家住建部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提出“海绵城市”这一概念。“海绵城市”,即城市具备海绵一样的特征,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打造海绵质感的城市,是从雨洪管理的角度去诠释一种可持续性的城市发展建设新模式,进而实现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海绵城市"理念体现了对雨水的合理利用,能解决异常气候所带来的过于集中的降水而造成的内涝问题。强调土地利用、水环境、水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的本质就是顺应自然,建立城市、自然、人类和谐共存的发展模式,十分有利于现今改善传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生态环境。

2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景观设计

目前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在景观设计领域,众多的专家学者都对该项较为新型的雨洪管理理念及技术运用于景观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出肯定的论述,并对其实施路径开始进一步探索。对于一线教学人员来说,能将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大环境的实时发展相一致,将符合|‘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步伐的景观设计理念深入于课堂教学的日常,并且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掌握在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恢复被破坏的水生态系统、低影响开发、构建完善的排水防涝系统的前提下,以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为主线,结合气候、地形,遵循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原则,将都市自然排水系统的植被洼地、浅沟和低势绿地、雨水花园、生态滞留草沟、可渗透路面、生态屋顶等独特的海绵型滨水景观设计技术应用其中,这才能将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与实践融为一体。

3景观设计类课程定位

环境设计专业包含内容分别有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两大板块,景观设计类课程属于室外设计的范畴。就目前国内的景观设计相关课程设置而言,是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属于多学科相融合,可诠释为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室外生活环境。景观设计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的内容,融合了市政建设、城市规划、建筑环境、公共环境等多个领域,并且涉及艺术学、建筑学、心理学、植物学等多个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城市建设离不开学校景观设计类课程理论及实践运用的助力,环境设计专业能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多专业型年轻储备人才。在实际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景观设计课程的参与度并不十分理想,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完美地连接为一体,且符合大环境的发展趋向,凸显出景观设计的专业综合性,是当前本科院校共同面临的重要议题。

4景观设计类课程在传统教学中的问题

4.1人才培养定位模糊

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新时代,围绕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转型,乃至环境景观行业与学科的发展,对于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的要求会更加的严苛,理论研究型的学生,在具备较高学术理论研究水平的同时也需具备较强的创新及实践能力。海绵城市建设是新时期符合社会发展趋向的国家策略,培养具备海绵城市建设发展要求,切实遵循学科行业前进步伐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值得深入探究。

4.2景观课程教学模式单一

在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不断摸索中,教学模式单一仍是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想培养出具备高水平的、专业化素养的学生,可通过多元化模式作为载体来实现。多元化模式是在设计课程教学基础上的补充,也是促使落实多样化的优势互补。各个模式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优缺点也不尽相同,目前常见应用于景观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有互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模块化教学等,都需要专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课程内容因材施教,设置适合所带班级学生特点的模式,真正地将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工作高水准地落实到位。基于专业性质内容的分布,许多学校会对于不同专业的侧重点有所倾斜,譬如:环境设计专业有些院校以室内设计方向为主,景观设计方向为辅;反之也有以景观设计为主设置的院校存在。教学方向主次占比的差异化,这样的专业设置在教学资源投入、师资队伍专而强的建设上是相对不足的,且学校对于学科方向的重视程度也会影响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单一化现象的存续。

5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系统优化

5.1明确景观类课程教学目标

景观设计类课程应当明确环境设计专业中的教学目标,清晰人才培养方案所树立的设计领域、要求。不论室内设计或景观设计,都离不开环境与人的相互协调、相互依存,学习景观相关课程的过程中应全程渗透着人与环境的和诣共生发展的思想,符合国家发展建设相关政策,学生具备应对各类型景观空间环境的设计能力,能够把控好建筑空间与景观环境的和谐性。主干课程与分支课程的安排要由易到难,学生一方面要掌握不同类型景观设计理论知识原理,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理论环节教学的过程中,需与多个设计单位形成紧密交流合作,深入实际案例,边实践边教学边学习,切实达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体验设计方案的完整脉络,深刻理解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间的联系,以此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最终目的。提升学生对景观与建筑的空间联系的认知,全面拓展他们的实践感知能力,景观类课程教学应贴近实际生活,参与是学习行之有效的途径。鼓励师生一同参与设计大赛,借助省市或者部级技能设计比赛的良好平台,既提高自我专业水平能力,又可学习他人之所长,弥补自身不足,从而发掘自身更好的潜能。

5.2互补式教学模式,增强多学科融合

基于景观设计本身属于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性质,在课程改革期间,适当地增减重设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例如:现阶段本校开设的三门景观设计类课程分别是:公共设施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广场设计等,从作业练习、设计内容及学生课程掌握的难易度是由简至难,从设计的范围而言是从窄到宽,较为科学合理地呈现景观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板块递进关系。以往教学常以“填鸭式”灌输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辅也就意味着被动接受,同时也受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未能积极地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应增加课程教学的实用性环节,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差异、认知特点后,根据个体特质进行教学设计,促成合作学习,逐步向自主钻研等模式发展。学科专业的建设顺应时展,补充与社会发展大环境相匹配的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理念内容,增加环境心理学、景观植物课程的设置,符合学生学习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规律,更加容易形成各门课程内容间的互相补充和脉络关联,使学科专业知识点完整紧凑,内容衔接恰当,减少重复性交集,高效整合结构框架,梳理主干知识点。

5.3“海绵建设”引入案例,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在景观设计课程开设的早期,理论课往往注重书本上的知识积累,中规中矩,不太适用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逻辑训练,技能与研究的占比轻重也是传统教学中易存在的弊端,是容易被忽略的一环。对于受限的教学课时量和教学资源,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既要符合海绵城市建设大方向,又不能脱离与改革后的新人才培养定位相一致的系统模式,需要依托新时期的改革步伐,向创新实践专业能力的水平提升持续发力。在课程制定的初期,设定教学大纲和课程考核任务时,可依据课程的分类设置,邀请相关专业设计单位参与交流讨论。将学校所在地的实际设计案例引入到教学中来,结合当地城市建设生态资源,和海绵城市建设契合的水资源典型实例,加深学生对于设计方法、设计思路的掌握理解,适应行业的时代要求与发展,避免教学与实际出现脱节的现象。采用专项研讨、项目拓展等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沟通交流,选择可行性较高的设计思维运用于实际项目案例中;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际的场地调研,加深学生对于方案的拓展与深化。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要求,遵循国家颁布的景观设计标准,规范完成设计项目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景观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落到实处,也促进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既了解了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专业现状,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加竞争力,坦然面对毕业后的种种挑战。

5.4“教与学”双方的定向提升

陶行知认为,在学生求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在于教,也不单于教学,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传授了其学习思路,发散其思维,提升其学习热情,就能产生高质量的结果。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应主动求变,认知学生喜好,提升教学手段,因材施教。此外,教师要在教学中成长,不断提升自己。想要教好学生,就需要教师自我提升。这就是陶先生提出的"教学合一"的传授方法,同时,也成为其独有的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今天高质量教育实施中,学生能够学习和应用现代科学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刺激学生学习欲望的最现实的因素〇5.4.1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由于景观设计课程的强大学际性质,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如果想学习综合性的、跨学科的课程,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建筑学、植物学、心理学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系统。第二,学习景观设计课程也是学习景观设计语言。设计语言和其他领域的语言相互融合,促进多种语言的融合。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素质,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语言。5.4.2多维度激励学生,建立良好教学氛围(1)课堂教学激励法。在设计教育过程中,要避免教师过分干涉限制,提升学生从多个视角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性思维没有标准答案。因此,对于不合理的设计方案,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基础,有必要提出运用上的变更,不要随意否定学生的思考,也不要发表大而空洞的意见。(2)成果展示激励法。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成果展示,互相学习。选择一个学生的优秀作品,以模范的力量带动大家,让学生干劲十足。本班的学生将优秀的作品作为教室的事例进行说明,创造班级的学习明星来刺激学生,将优秀的作品进行学校内部展示会激发学生的热情。

6总结

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究是一个摸索的、长期的过程。涉及的本地区生态环境为实践案例主线,配合多个设计单位进行理论交流和方案研讨,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大的发展方向,切实贴近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对于本科教育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是一次新的尝试,制定教育计划、积累经验,优化课程框架,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为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刘学博.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风景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J].城镇建设,2020(08).

[2]刘召云.探索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