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及学困生转化策略

时间:2022-08-15 16:34:18

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及学困生转化策略

【摘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困生的出现不仅与师资条件密切相关,还与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直接的关系。如何促进学困生的合理转化,是当前高中教师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教师应分析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探索学困生转化中出现的问题,在班级管理中积极制订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班级管理;学困生转化;高中生

学困生指的是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这类学生在接受教学的过程中是比较盲目的,学习习惯较差,且学习方法匮乏[1]。通常情况下,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负责班级管理工作。具体而言,班主任应承担管理学困生、促进学困生转化的责任。班主任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要引导学困生正向发展,加快学困生的转化,促进学生各方面获得提升。

一、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从内因的角度来看

很多高中生不能用正确的观念与心态看待学习,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知识摆在眼前,学生也学不进去。学困生受到教师和家长两方面的压力,长期得不到肯定,最终出现自卑心理。学生遇到问题时,也不愿意请教教师或同学,问题逐渐积压,学习成绩也逐步下滑。部分学困生在生活中与人交流较少,封闭自我,极易产生压抑情绪。他们即使有想学习的心理,也没有合理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与质量较低,容易加剧不良状态。

(二)从外因的角度来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长的言传身教都会影响孩子的发展。但是,国内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并不具备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许多家长只是一味地重视孩子的成绩,不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这也导致了不少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成为学困生。

(三)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

应试教育的理念导致部分教师只重成绩,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根据学生的成绩而定的,这种情形容易导致学困生受到教师的冷落和忽视,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学生不适应教师的教育方法

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是不同的,学科教师的频繁更换,或者学生更喜欢之前的教学方法等都会导致学生对教育方法不适应,进而导致学困生的出现。部分学困生知识基础差、对知识掌握肤浅、知识结构不完善,遇到学习难度大的知识更是无所适从,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五)社会因素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上逐渐兴起了一些不良文化和不正之风,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金钱万能等思想,这些不良思想对高中生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学生学习竞争激烈、学习压力大,许多高中生产生读书无用、空虚、对未来迷茫等心理。现在,许多高中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长辈的溺爱等多种因素也不利于其塑造良好的性格,导致部分学生自我、任性,甚至出现沉迷于网络、逃学等不良习惯。

二、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高中班主任要注意的问题

(一)开展谈话具有针对性

和学困生进行谈话时,谈话内容要具有针对性。一般的谈话、劝说、批评对学困生来说效果不好,教师要注意选择谈话内容,通过谈话触动学困生的心灵,使其能感受到教师的谆谆爱护之心[2]。谈话的内容要和学困生的实际生活、切身利益紧密相关。比如,通过列举各种事例,让学困生认识到不良行为的严重危害。和学困生进行谈话时教师需要保持尊重、平等的态度,向学生摆事实、讲道理,师生之间可以坦诚相见、开诚布公、畅所欲言。教师也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诚恳地面对学生,积极理解学生,用宽容仁慈温暖学生。

(二)掌握好评价的分寸

奖优惩劣在教学中也是极为有效的手段,对学生合理的表扬或批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同时表扬学生时也要注意分寸、注意次数。面对犯错误的学困生,教师也要及时地给予批评,运用幽默含蓄的语言,让学困生从心理上真正地接受批评,理解老师批评实际是对自身的关心。教师不仅要怀着爱心赞扬学生的进步,也要积极纠正学生的缺点和错误[3]。

(三)重视与学困生的家长交流

接触、了解学困生的家庭,对学困生进行家访,也是转化学困生的措施之一。但是在家访时,教师也应注意方式和方法,做到以下几点:1.家访是为了与家长有效沟通,家校联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步。教师绝不能只是向家长告状,而应客观评价学生,如实反映学生的在校表现,并积极了解学困生在家里的基本状况,借此寻找转化方法,而不是向学生家长告状。2.不要在学困生面前评论其缺点和错误。教师进行家访时,学生往往是在场的,这时教师要注意不要当面“揭短”,这不仅会影响家访气氛,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更加抵触学习。3.不要带有负面情绪。教师在家访时要注意,不要向学生及其家长传递消极的情绪及信息。

(四)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学生需要接受长期的教育才能立足于社会,同样,学困生的转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部分学困生意志力薄弱、自控力较差,因此学困生的转化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教师绝不能有一劳永逸的心理。教师应做到持之以恒,帮助学困生克服困难,让学困生能尽快实现转化,不断进步。

三、班级管理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发掘学困生的优点

每一名学困生都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单单是因为其自身能力的问题。学困生也有短期和长期的变化,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变化,尽力缩短学困生转化的周期。他们具有与传统的优等生不同的优点,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摆脱刻板印象,辩证地看待学生。班级管理依靠的是师生共同的力量。班主任应有意识地观察每一位学生,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帮助其发扬优点,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培养良好习惯;并为学生布置合适的任务,引导学困生进行自我管理,为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4]。例如,在选拔班干部时,教师除了参考考试成绩,还应关注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擅长协调人际关系的学生,即使成绩不佳,也会适合担任班干部。教师鼓励学困生担任班干部,可以增强其集体荣誉感,使其在担负责任的同时也能激发学习欲望,这能够加速学困生的转化。

(二)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时容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即使教师频繁督促,学生也很少主动参与课堂交流互动,更多的是被动完成学习任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针对学困生的个体差异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才能真正改善学困生的困境,。教师要分析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兴趣爱好,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其自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学习和成长乐趣,最终完成学困生的转化。

(三)保证班级管理的公平性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受应试教育影响,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学校中都更易受到差别对待。很显然,这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更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保证班级管理的公平性[5]。第一,关注学困生的心理。与其他学生相比,大部分学困生都存在自卑心理。因此,在课堂上师生互动时,在班级建设活动中,学困生的表现不够活跃,积极性不高。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与学困生多沟通,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施激励教育,帮助学困生消除自卑心理。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也要创造机会和学困生互动,给予他们表达自我的机会。第二,考虑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性格活跃,学生间交往容易产生矛盾,发生矛盾时,教师应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公正处理,确保班级管理的公平性。

(四)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师生之间是存在距离的,彼此很难良好互动。大部分学生对教师心存畏惧,许多教师都比较威严,没有拉近师生距离的意识。在学困生心思敏感的情况下,班主任更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端正心态科学引导,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班主任还要积极与学困生沟通交流,触动学困生的心灵,使其愿意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同时,教师也要积极了解学生内心所想,采取有效的方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应该主动走进学困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性格、秉性和兴趣爱好。了解学生并分析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原因,进而采取正确、适宜的方法帮助学困生转化[6]。例如,有的学困生存在“学而不能”的困难,即学生在初中阶段基础较差,进入高中后,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课程,学习效率低,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差。在学习中多次受挫后,学生不能有效进行心理调节,负面情绪越积越多,最终产生了厌学心理。学生抵触学习、逃避学习,学习成绩自然一降再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巧妙地向学生渗透自主学习的方法和高效听课的技巧,从细微处着手,并随时关注学生的变化。通过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增强其自信心,使其相信自己能够适应学习、适应课堂,逐渐提升学习成就感。

(五)优化评价模式

传统教育理念下的评价方式有着明显的弊端,教师应进行改善与优化,科学合理地评价学困生。教师在评价时,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采用合理的语言肯定学困生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在批评学困生时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让学困生主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教学实践中,班主任要充分运用眼神和肢体动作等鼓励学困生勇敢表现自我,积极提出问题,促使学困生主动融入课堂。

(六)实施情感教育

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时不能忽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只有完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实现教育的目标。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较为敏感,教师要杜绝传统说教的教育方式,以情感教育为主,促使他们自觉改正自身的问题。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减少对学困生的严厉训斥和指责,用尊重和宽容的态度鼓励学困生成长,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帮助其塑造健康的人格。

(七)尊重学困生的个性化发展

学生受到成长环境、兴趣爱好、思维思考等多方面的影响,具有不同的性格与爱好,这一差异会导致部分学生不适应高中的统一管理。单一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应鼓励学困生进行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帮助其实现自我控制。

(八)开展家校合作

转化学困生不是单纯依靠教师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家校联手,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教师可以从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相应的教育对策。教师应积极调查,针对不同的家庭模式,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困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情况,寻找成绩不佳的原因。与此同时,教师应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家校达成共识,让家长也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工作[7]。如此,学困生会感受到教师与家庭的关怀,从而激发其学习动力,使其愿意积极地改变自我,努力学习。此外,家长是家校合作的重心之一。比如,有的学生家长重视家庭教育,但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够科学,如“对比式”教育,将孩子与别人对比;又如,“以偏概全式”教育,只要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就否定了学生的优点和在其他方面的成就等。因此,教师在转化学生的同时,更应该转化家长的思想,与家长共同努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任何一所学校都存在学困生,如何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育界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教师需要通过挖掘学生的优点,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班级管理的公平公正,同时积极与家长沟通,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巍.班级管理中的学困生转化问题研究——以江阴市A中学八年级某班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3.

[2]吴菊民.班级自我管理中的学困生转化问题研究[J].家长,2020(28):74+76.

[3]万碧兰.班级管理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0(2):32-33.

[4]戴伟芳.在班级管理中初中班主任如何对学困生进行引导及转化[J].智库时代,2020(44):110-111.

[5]郑兴海.让每一粒种子都有萌发的动力——从班级管理案例谈学困生的转化[J].现代教育,2016(8):64.

[6]杨廷婷.小议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学困生的转化[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36):216.

[7]白垚.亮点切入,群策群力——班主任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具体管理策略实施[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36):267.

作者:颉现辰 单位:河北隆尧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