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乘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6 11:16:43

空乘论文

空乘论文篇1

关键词:空中乘务专业;论文选题;论文写作;

空中乘务专业学位论文选题是按一定价值标准或条件对可供选择的课题进行评价和比较并对研究方向、目标、领域和范围作出抉择的过程,是解决“研究什么”的问题,潍坊学院空乘专业2009年开始招生,由于是新设专业,空乘专业毕业生论文写作过程中,普遍存在论文选题没有针对性的现象。选题是决定论文内容和价值的关键环节。做好论文选题工作,其论题确定、论证角度选择、材料取舍、篇章结构安排等问题可能迎刃而解。因此,加强对空乘专业论文选题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空乘学位论文选题的原则

空中乘务学生学位论文选题要考虑必要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等,应扬长避短,在主客观最佳焦点上,选择难易适中、符合自己实际能力的论题。

(一)根据研究目的选题

根据空中乘务学生学位论文研究目的,可以分为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三类。描述性研究目的是系统地了解某一学科状况及发展过程,通过对其发展现状的准确、全面描述,解答“是什么”的问题。解释性研究则试图对学科发展现象作出普遍因果解释,以解答“为什么”的问题。探索性研究是对某一课题或某一现象进行初步了解,既可以作为一项独立研究,又可以为进一步周密深入研究做准备。换言之,探索性研究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则是解答问题;描述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事先没有明确的理论假设,一般都从观察入手了解和说明研究问题,而解释性研究则要求事先提出一些明确的研究假设,主要运用假设检验逻辑构成相关模型或因果模型2。

(二)根据研究类型选题

从空中乘务学位论文类型和领域角度,可以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开发理论研究二类。这二类课题本身价值有所不同。基础理论研究重在学术理论价值;开发理论研究重在经济价值。基础理论研究旨在建立和发展理论体系,以系统阐述并检验各种假说、原理、法则为最终目标。基础理论研究,往往先有某种设想或假说,然后找出其本质规律予以确立和验证。基础研究和开发研究各有不同特点和作用,但又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基础研究是开发研究的依据和指导,开发研究又是对基础研究的验证、丰富和发展。基础研究是否科学,是否具有真理性,需要在实践中加以验证;通过开发研究可以对基础理论加以鉴别、选择。基础理论也正是通过开发研究而不断发展,逐渐完善3。

(三)根据研究倾向选题

空中乘务学生在选题前,应确定主攻方向,明确专业目标,了解自己的研究实力,空乘人员研究实力由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研究经验等构成。相对实力则是空中乘务学生与同一领域的其他学生实力比较而得出的判断和结论。如有工作经历的空中乘务学生,如果具备理论修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具有开发性研究优势;而相对于基础理论研究,其研究实力较弱。空中乘务学生的学术经历及经验积累,体现为研究空中乘务专业的前瞻性和超前性上,从中可看出空中乘务学生是否有较高的研究素养。

(四)根据学术价值和科学发展趋势选题

有学术价值的选题是指在学科领域中具有理论性、新颖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选题。初次撰写学位论文的空中乘务学生,如果能有新发现、新创造和新突破,一鸣惊人,脱颖而出,当然是难得人才;但一般来说,只要做到某一方面,就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例如:利用已有理论解决某一问题,得出新结果;利用其他学科领域方法来解决本学科问题;发掘、利用新资料,充实或修正本学科内容;选择那些将要成为热门的冷门,从而形成研究优势。这就要求空中乘务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富于创造,勇于发前人未所发。选题恰当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是研究战略起点,而且直接决定全局成败。

二、选题的原则

学位论文题目来自于实践与理论的矛盾,因此,在解决实践与理论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突破学科“空白处”

学科“空白处”是本学科领域尚未涉猎的课题,如改革中提出的各种新问题;服务新技巧的应用等。这类课题参考文献较少,甚至无所借鉴,研究空间广阔,创造性发挥余地较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学生可以在了解总体研究状况基础上,运用联想、推理、演绎、判断等思维方式,达到对客观事物的主体认识。当然,还可从现实生活中提出研究空白和忽略的薄弱环节加以研究,提出独到见解,使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效性。

(二)寻找多学科“交叉处”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呈现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综合的趋势。在学科与学科交叉地带,不断涌现一些新的学科门类,如服务心理学等,必然带来新问题,要求学生在前人尚未探索的多学科交叉新领域选题,在学科综合和比较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想。采用这种方法选题,要注意学科之间或学科内各阶段之间的渗透性、互补性、承接性、转折性、突变性等4。

(三)突破学科“空缺处”

是在本学科领域已有人研究但还有探讨余地的选题;或不同意既往观点,或对旧主题独辟蹊径,选择新角度阐述问题;或纠正研究方法的错误或缺陷的选题。可从下列几方面探讨:其成果有无不完备、不深入、不妥当之处?某学科领域中,哪些问题尚待解决?在已解决的问题中,哪些问题需要补充或修正?当前理论争议焦点是什么?争论焦点在哪里?代表性意见是什么?占上风的意见有何不足?相反意见有何可取之处?这类课题是对前人成果的发展性研究。著名方法论研究者贝弗里奇在 《科学研究的艺术》 一书中指出:“假如在学习过程中不曾注意到知识空白或不一致的地方,或者没有形成自己的想法,那么作为一个研究工作者前途不大”。

三、科研方法的应用

作为一名空中乘务学生,进行学位论文选题时,除了懂得了上述一些方式后,还要学会运用以下方法来帮助大家选题。

(一)社会调查法

学位论文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选题的确定,应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注重社会调查,从社会实践中搜集第一手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最终确立真正做到选题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二)材料提取法

阅读材料是多多益善,要勤于动手、认真思考、归纳分类。 要弄清哪些属于本学科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哪些属于本学科争论的焦点问题。 经过反复琢磨和提炼升华,形成自己的选题。

(三)移植法

指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研究本学科的问题,在正确理解其他学科基本原理和方法基础上,与本学科特点和规律有机地结合。随着现代科学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涌现,打破传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分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这是移植法的客观基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将一门学科的方法和理论引入另一学科,往往会导致新的重大突破。空中乘务学生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科研究对象与思维方法之间的联系,从其他学科的研究中得到启发,找到发现问题的工具。

参考文献:

[1]鲁春晓(1980—),男,山东莱西人,潍坊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讲师,博士,15866129083.

[2]宋天和,孙超.论学术论文选题的意义、原则与方法[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4(4):P93-P95.

空乘论文篇2

关键词:空乘专业 形象设计 教学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47-01

1 引言

高职院校空乘专业的建设理念是培养具备空乘专业技能的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空乘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主要的就业方向就是航空乘务的服务和管理。航空乘务工作对工作人员的形象要求比较高。在专业教学中,高职院校要注重形象设计课程的建设和完善。在高职院校要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气质内涵。空乘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习形象设计与化妆技巧,这是空乘专业人员的基本技能,同时也是提升空乘人员的整体形象与空乘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空乘专业的学生要在学习阶段就要认识到形象设计的重要性。高职院校也要从课程与教学改革方面入手,完善空乘专业形象设计的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形象设计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以往的高职院校的定位一般都比较偏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这虽然能够提高空乘专业的学生的专业技能,但是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中保持优势,还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切实提升专业教学的软实力。转变形象设计的课程教学的理念,全方位提升空乘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总体形象。

2 空乘专业形象设计教学的问题分析

2.1 没有系统的课程规划

很多高职院校的形象设计课程安排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这导致空乘专业形象设计教学的课时非常有限,并且没有形成有效的教学成果。因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设置空乘专业形象设计课程的时期还不算长,课程建设的系统还不算完善,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高职院校的设置形象设计课程时没有将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相结合。比如有些高职院校在设置形象设计课程时,理论教学的课时远远多于实训教学的课时。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学到形象设计的技巧。因为,缺乏系统的课程教学导致教学成果无法得到及时的检验,学生在学习了形象设计知识后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实践,无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专业知识。这说明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方面还欠缺全面的考虑。

2.2 缺乏专业的实训教学设备

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空乘专业形象设计教学时,进行理论教学的时间远远超过实训教学的时间。其中一个原因还在于学校缺乏专业的实训教学设备。比如有些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空乘专业形象设计课程,但是由于准备不充分,配套设施不完善,课程建设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像航空专用化妆室、模拟机舱等专业的实训教学设备都加没有安排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形象设计实训教学经常在普通的教室里进行,学生在学习化妆和形象设计技巧时只能利用一些普通的化妆品和一面小镜子进行形象设计实训演练。这种非专业的实训教学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单一的教学模式也无法达到空乘专业形象设计课程的标准。缺乏专业的实训教学设备导致学生在实训学习中无法分析整体形象,很难根据整体形象进行有效的设计和修改,无法实现形象设计的最优化。这也是我国高职院校在形象设计教学的一个问题。

3 空乘专业形象设计的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3.1 完善课程教学的设置,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

形象设计是空乘专业中一个重要的课程。空乘专业人员通过学习专业的形象设计和化妆技巧能够完善整体形象,从而提高航空服务和管理的质量。形象设计教学要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会专业的形象设计技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形象设计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理论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空乘工作人员的形象设计理论,形象美化理论等知识,为实训教学打好基础,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形象设计的方法。实训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形象设计的技能,并且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能力。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将来在工作中进行形象设计做准备。因此实训教学是空乘专业形象设计教学中的重点。

学校要完善课程教学的设置,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比如在设置课程时,将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教结合,把实训课程穿插在理论课程中间,这样就能及时检验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2 丰富形象设计教学内容

空乘专业形象设计教学模式改革要还要丰富教学内容。在以往的形象设计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化妆技巧方面,教学的模式也比较单一。如今航空专业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对教学的要求也原来越高。因此,在学校在进行形象教学模式改革时要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用性。比如,在学习化妆技巧的同时,还要加强基本礼仪、形体美化、专业语态等方面的教学。礼仪和形体的课程教学不仅丰富了形象设计教学,而且能够从基础上提高航空专业学生的气质内涵,帮助学生了解航空服务的语态和体态,这对于提高航空专业人员的综合素养也有很大的帮助。

4 结语

本文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现阶段高职院校的空乘专业教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并且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众所周知,航空工作人员的形象将会直接影响到航空服务和管理的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航空专业人员时要从专业基础训练入手,提高形象设计教学的效果,完善形象设计课程的设置,重视实训教学的作用,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同时也要丰富形象设计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航空礼仪,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总之,空乘专业形象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就在于培养专业能力更扎实的空乘专业人员。。

参考文献:

空乘论文篇3

关键词:第二课堂教学;高职英语;空中乘务专业 

一、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理论探讨 

支撑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理论大致有:有效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应该花费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产出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活动的结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得到的收获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效果符合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也符合学生对教育的需求。从效益上明确了教学应该以社会对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更多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在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七种智能,除了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两种传统智能外,还有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反省智能。 

二、高职空中乘务专业的对英语的要求 

空中乘务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有:空中乘务员、安全员,机场贵宾室、两舱服务员,行政助理、秘书,会议中心接待人员、银行酒店服务员等。不同岗位工作性质的共性之一是用语言与目标人群沟通。在对空中乘务专业人才英语能力的市场调查中发现,用人单位、企业专家、往届毕业都对人才英语应用能力给予了正面肯定和充分强调。因此《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培养人才具有熟练的英语交际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从有效教学理论的教学效益上,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符合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也符合学生对教育的需求”,提高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符合民航业和企业和学生对学校教育的需求。然而,英语课堂教学因为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往往存在一些弊端。第二课堂教学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形成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三、高职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特点 

空乘专业的学生为高考艺术类考生,文化课基础一般,学习专注力不容易集中。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然而,他们的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比较突出。通过组织多种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 

四、高职空中乘务专业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 

根据建构主义情境式教学理论,高职空中乘务专业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可以根据不用的目的创设英语学习情境。在不同的活动中,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反省智能可以得到提升。为了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为省级技能大赛选拔人才,可以组织职业英语口语比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为了鼓励英语口语水平有限但是热爱歌唱的学生走近英语,可以组织英文卡拉OK比赛,学生的音乐、节奏、身体和人际交往智能得到了加强,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航空服务实训周,鼓励全体学生提高客舱服务会话输出能力,举行英文客舱服务会话比赛,发展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少数英文水平较突出者,可以通过英语应用文写作大赛选拔人才,发展学生的内省智能。这些比赛坚持常年举办,可以为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效果提供实践支撑。日常英语情境的创造主要进行每周一次的英语角活动。定制空中乘务专业英文选修课,赏析航空服务英语文化。定期进行英语实训周,邀请企业专家进行英文模拟面试等。 

五、结语 

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不可或缺,为学生提供了英语学习的平台。但是,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还应当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活动的安排应当与教学计划协调一致;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把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系统化和常态化,对推进英语教学改革起着重要和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闫洪才.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 

[2]梁毅.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2013,(12). 

[3]崔允漷.有效教学:理论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 

[4]朱晓梅.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学习模式[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5]赵春梅.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 

空乘论文篇4

关键词: 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 实践性教学 人才培养 优化

一、空乘服务人员招聘与航空服务专业招生现状

(一)空乘服务人员招聘现状

近年来,媒体对各大航空公司招聘空姐的火爆场面不乏报道,下面是相关的一些新闻:

“15日上午10时,‘中国亚运空姐招募大汇’北京选区的海选在新东安广场揭开帷幕,这是此次‘招募大汇’的第六站,活动一直持续到16日晚上。截至14日下午5点,已有6000名有飞翔梦想的女孩报名参加北京选区的招募,争夺拟招聘的40个空姐岗位。”

“中国亚运空姐招募大汇广州赛区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因为广州赛区是本届招募大汇招聘名额最多的赛区之一,共有80个名额,所以活动刚开始就达到10800人次的报名人数。海选现场不得不出动数十位警察和保安员维持秩序。除报名人数创历年之最外,选手的学历之高也是少见,其中不乏在读博士、研究生以及国外知名大学的留学生。此外,还有不少其他赛区落选的选手来‘冲刺’广州赛区。”

由此可以看出,空乘服务这个职业的第一特点:非常受追捧。

粗略地看看招聘的条件也没什么太高的要求,除了婚姻状况、身高、年龄外,还有就是“晕车、晕船”,与高星级酒店招服务员的要求差别不大。但是,当6000:40和10800:80的比例出现的时候,这个职业的招聘就变成了“选美”。

但是,招聘的评委们不会忘记自己挑选的是服务人员,对于航空公司来说需要的是秀外慧中的人才。所以,各大航空公司在海选的时候先对选手的外观进行考核,而之后的笔试、复试则是专门考核参选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由此可见空乘服务招聘的第二个特点:对外貌、气质等要求很高,所谓的“秀外慧中”之中的“秀外”。

从招聘还可以看到空乘服务的第三个特点:对于是否有航空服务方面的专业知识没有任何的要求。即使是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的人也没有任何优势,而不是航空服务专业的也可以被聘上。

这样的招聘导致空乘服务这个职业从本质上是服务业,和大酒店的服务人员是一样的。作为服务行业,对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是有一定要求的,并非任何气质的人都适合做这一行。外貌的过于强调和竞争,忽视了服务行业从业者应有的心态,无法判断所招聘来的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是否愿意沉下心来练就较高的职业素养。

(二)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招生现状

与空乘服务人员招聘的火爆场面相对应的,是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招生出现了大幅度的萎缩。南京旅游职业学院2009年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现场报名的第三天,看着校园内稀稀拉拉的报名者,空乘专业委员会总监郭文一脸愁容地说:“到现在才来了100多人,是往年的1/10。”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遇冷并不是这一所学校的个别现象。如外省一所民航大学来江苏招生,该校在东北招生时已经发现了生源下滑的苗头。该校招生办负责人介绍,往年网上报名人数比现场报名少,今年东北地区网上报名人数是460多人,现场却只来了400人;而江苏前期网上报名人数是700多人,在该校近10年的招生中,江苏报名人数都维持在千人以上。

联系空乘服务人员招聘的特点,很自然地想到,既然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毕业的学生无法有更多的优势,谁还来学这个专业?航空公司需要的空乘人员,是具备“三好”条件的人员:面容身材好、个人修养好、职业素养好。所以,高校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面临着两大难题:第一,如何让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的毕业生在对口的行业应聘中具有优势;第二,没有在对口行业竞聘成功的毕业生,如何成功地转向其他行业。

二、实践性课程在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高校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从招生到制定培养计划、课程设置都必须充分考虑到航空公司招聘的要求,一切围绕“三好”运作。把航空服务专业课程的设置分成四大块。

一是关于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知识,属于必修内容。一般的学校开设的是《民航概论》,中国民航大学的《飞行与航行》、《空运地理》也属于这一类的课程。二是服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比如《播音与主持》、《客舱服务》、《客舱安全》、《服务心理学》等课程,由于高空服务的特殊性,还必须会一些卫生保健与急救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有些院校还开设了《空中医学》。三是关于气质方面的培养。一般需要开设礼仪、形体、游泳等课程。形体课与游泳课除了培养良好的气质外,还能强身健体,有利于将来职业生涯中的不测发生后实施救援与逃生,有些院校为此开设了《游泳与水上救生》课程。四是与空乘相近行业的相关知识。比如酒店管理、导游、营销、文秘等专业。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的竞争如此激烈和残酷,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得不为将来学生在空乘方面应聘失利后另辟一条出路,做好铺垫。

所有这些课程的设置,出发点都是为了解决航空公司的招聘、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航空专业院校的生存三者的难题。这些课程的重中之重,就是包含在每一部分中的实践性课程。

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要学会两样东西,一是专业知识,二是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可以在理论课的学习中获得,而职业素养(所谓“秀外慧中”当中的“慧中”)其实是在招聘中比外貌更为重要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性课程教学质量。就目前来看,一般高校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对职业素养没有特别关注;相反,因为招生时候的特殊要求,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一般都是以漂亮女生为主,导致班级风气普遍比较骄傲,学生个性十足,缺乏团队精神,少有服务意识。很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因为纪律、学习态度等原因,这个专业的课比别的专业难上。

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培养学生的亲和力与服务意识?只有一个办法:还原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的本来面目。让学生明白,航空服务就是一个普通的服务行业。学生在校的学习就是要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练就高超的服务技能。高校开设的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实践性教学课程,除了要达到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教学目的之外,更重要的是树立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强化服务技能,明白这个专业要培养的是能动手、会服务、敬业的空乘人员。

三、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实践性教学内容的优化

(一)穿插在理论课中的实践性课程

1.空乘服务概况的课程。一般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都开设了《空乘服务概况》这门课,不少学校把概论一类的课全部作为理论课来对待,实际上,就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来说,这是一个实践远大于理论的课,如果仅仅拿着书空谈理论,则其教学效果可能还不如一部电影,比如《紧急迫降》。

2.心理学的课程。空乘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高密度地与各种乘客打交道的服务性职业,具有特殊性。“这种职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空动态作业,具有一定风险性;二是服务的对象来自全世界,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信仰、风俗习惯、性格和职业等,因而对服务水平要求较高;三是工作环境和性质有一定的特殊性,如高空低气压和缺氧、时差的影响、作息时间不稳定、飞行工作任务繁重和飞行事故的应对等。所有这些都使他们经受能力、体力、耐力、应变力和心理的考验。因此空乘人员所承担的是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工作,工作压力也远大于其他服务行业”。职业的特殊性,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必须有广泛的社会知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健全的人格。高校开设最多的课程名称叫《服务心理学》,一般也是把它当作理论课来上,需要学习两方面的心理学的知识:从一般的心理学角度了解自身的心理,从服务行业的心理学角度去了解乘客心理,让学生确立服务意识,同时为将来化解服务危机和化解空乘人员的心理问题打下基础。其实心理学也可以设置一部分实践课,比如中国民航大学除开设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外,还开设了相关的拓展训练,有专门的身心素质拓展训练场。

3.礼仪的课程。礼仪有其理论性的一面,重点和难点却在实践这一部分。比如最简单的“微笑”,理论上讲起来很简单,但是,只有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要求,同样的,站姿、坐姿、下蹲、走姿等,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

4.空中医学的课程。高空交通工具不像地面的交通工具,气温、气压、高度等都比较稳定,所以容易引发一些疾病,而在高空的特殊环境,病人又不能及时送往医院,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影响到生命的安全。对于航空公司,则会带来飞机因机上乘客的病情返航或迫降而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所以,空乘人员必须了解一些易诱发、突发的疾病的症状及缓解、急救措施。有些急救措施,是必须通过训练才能掌握的。如中国民航大学就设立了一个心肺复苏(CPR)训练室。

5.播音与主持课程。语言是空乘服务的基础。关于语言的提高,仅有理论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训练,练发声、练表达、练表情,让乘客通过甜美的声音感受到服务人员的亲切和周到。

(二)以实践为主的课程

1.客舱服务的课程。客舱服务是空乘人员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航空公司打造自己的优质服务的形象的窗口,以及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的一种手段。这门课程按照上岗前的培训要求对硬件要求非常高,一般院校采用的是空客模拟舱。因为模拟舱的造价昂贵,所以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除了上课之外,还要在学生的管理、模拟舱的管理方面具有很强的责任心。为了培养学生的气质、服务意识及严肃模拟舱内纪律,所有进舱的学生包括教师,需着制服、黑色皮鞋,女生盘头、化妆,严禁喧哗。否则在狭小的模拟舱内容易产生混乱、嘈杂的感觉,影响实训效果。

2.客舱安全的课程。乘机安全是乘客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这门课的实训内容主要是关于客舱内部安全管理、安全问题出现后的应急措施,以及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应急能力是空乘人员必备的安全文化素质之一。在遇到异常情况时,冷静地判断,科学地选择对策,并正确、果断地采取应急措施,将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责任心,对客舱有足够的熟悉、敏锐的观察力。同时,训练时也要用到模拟舱。

(三)全部为实践课的课程

1.形体训练的课程。应聘的时候,体态的健康与美丽是一项重要指标,这个必须通过实践训练得来。

2.水上救生的课程。水上救生和游泳是相关的,游泳是水上救生的基础,但是,水上救生又很大地不同于游泳,要熟悉救生器材及其使用方法,必须加大利用腿游泳的方法的训练。

高校课程设置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实践性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旅游及航空服务是一个涵盖面比较宽泛的专业,涉及酒店、导游、商务、公关、文秘、形象设计等领域的知识,应用性非常强。作为高素质的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提供优质的服务才是旅客最需要的。高校应将学生从业所需的知识、技能整合在一起,把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培养目标的基本要素。

参考文献:

[1]孙兰英,周茂袁.空乘专业与其他专业新生人格特征现状的比较[J].中国健康教育,2008,(2).

[2]于蓉.开设空乘专业客舱实训专业初探[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4,(6).

空乘论文篇5

关键词:工作过程;乘务英语;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29-02

近十年来,高等职业院校迈入了高职教育内涵建设阶段。课程建设作为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点和出发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和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起源于德国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迅速成为了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和指导高职课程改革的理论前沿。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概述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又称为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是20世纪90年代由德国职业教育学者FelixRauner教授提出的以“工作过程”为核心的职业课程教学模式。该方法是基于对现在职业工作整体化分析和描述,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以期实现教育与工作之间的零距离对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具备以下特征:课程设计必须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导向;遵循新手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体现职业特有的知识与技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步骤如下:职业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确定、学习情境设计。通过对某个职业分析确认其工作过程,对该典型工作过程分析确定职业行动领域,再从职业行动领域推导出学习领域,对学习领域进行设计,完成课程教学计划,细化学习情境设计,并最终确立课程教学大纲。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乘务英语》课程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学设计上强调打破传统的知识型、要素型课程体系,创建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具体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贴近工作实践的学习环境中体会工作过程,构建职业体系,发展职业能力。

1.基于工作过程的《乘务英语》课程设计思路。基于工作过程的《乘务英语》课程设计是基于空中乘务员岗位分析和其客舱服务工作流程展开的。整体设计利用客舱服务流程中的必要理论知识构建其宏观框架,用实践技能操作和知识充实相应的具体的工作任务,注重理论够用,实践为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通过学习情境中每一项任务的实施,将英语知识的运用与专业技能的学习有机融合,围绕培养职业能力的需要,注重客舱服务、机组资源管理、英语知识、客舱服务沟通技巧、航空医学等课程在内的各类综合知识的学习。基于工作过程的《乘务英语》课程设计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整体设计。《乘务英语》课程整体设计涵盖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条件、教学效果评估等多项设计内容。《乘务英语》是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核心课程,是乘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典型,内容上融合民航乘务知识和英语知识为一体,为从事空中乘务员岗位工作的学生提供语言和专业技能的双重支持。它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媒介学习民航乘务知识,了解民航运营情况,获取交际口语会话能力,以便使其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为乘客提供各项高质量的服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定位,要在行业和企业专家的参与下,坚持“工学结合,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模块和项目化设计,通过将《乘务英语》学习与实际的乘务服务工作融合,整合空中乘务员的客舱服务的操作内容,确立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并实现目标项目化,满足乘务服务岗位工作群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学场所的安排上要避免纯理论的课堂,应充分利用空乘专业各类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模拟机舱、餐饮服务实训室、应急设备实训区、多媒体数字语音室等多功能的一体化专业教室。充分利用各类教具和教学设备开展情境模拟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师资配备上,采取专兼职教学团队合作教学模式,既要安排纯理论的英语教师或者学校培养出来的对空中乘务员客舱服务的流程和具体的业务非常熟悉的双师型教师授课,还要聘用资深航空乘务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给学生更多的实际指导。采取主讲教师带辅助教师,共同集体备课,以教学团队的形式实施教学。当课堂涉及客舱服务过程的不同环节时,可邀请行业专家或者多名教师同时参与授课。教学效果评估采取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体现在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每一个学习情境的完成情况,即单元模拟实训考核;终结性考核包含对学习者课程学习成果和学习目标的测试,在学期末通过综合模拟情境,要求学生完成一次从航前准备到飞机降落全过程的情境模拟表演。结合学生平时表现和期末综合模拟情境,实施形成性评价,重视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真正把握运应英语的能力。模拟实训考核包含六个方面:听说能力20%、专业技能20%、创新能力20%、实训态度20%、合作精神10%、职业形象10%,以上六部分综合测评成绩即为最终成绩。(2)空中乘务员岗位工作导向的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内容设计以空中乘务员开展客舱服务工作展开,课程设置了贯穿式教学项目。即以空中乘务专业毕业生Cathy进入航空公司工作,执行首次客舱服务任务,碰到各种问题这条主线设置学习情境,即教学项目。整个课程内容设计包含4个模块:飞行预先准备阶段、飞行直接准备阶段、飞行实施阶段、航后讲评阶段。每一个模块之下,以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为单元,设计出若干完整独立的学习情景(任务)。在每一个情境中,按照工作过程开展的顺序,找出支持情景完成的关键技能点,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统一。(3)学习情境细化设计。在完成课程内容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对4大学习模块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序化,整体构建所有序化模块以及模块之间需要掌握的理论、技能和相关知识,然后细化每一具体模块,即对4大模块根据工作流程和任务进行学习情境转化,对每个学习情境进行不同工作任务设计。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掌握完成此任务所需要的客舱服务知识、英语应用知识和服务技能,在迈入乘务员岗位之后,能迅速融入工作岗位,开展客舱服务。以飞行实施阶段这一教学模块为例:

根据空中乘务员实际工作流程,飞行实施阶段包含6个学习情境,分别为旅客登机、安全检查与演示、航线介绍、机场餐饮娱乐、降落前准备、送客清舱。每一个学习情境内各包含2~3个学习任务。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体现了飞行实施阶段整个客舱服务的典型性工作过程。各个任务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能非常熟练地掌握与岗位职责相关的理论知识、客舱的各项设施英文名称与表述、服务中涉及英文对话等。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实训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服务当中去。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他们在之后的岗位实习和就业中迅速上手开展工作,提高他们的职场竞争力。

2.基于工作过程的《乘务英语》课程设计实践。以我院2010级空乘专业《乘务英语》教学实施为例,整个课程设置了贯穿式教学项目:即以空中乘务专业毕业生Cathy进入航空公司工作,执行首次客舱服务任务,碰到各种问题这条主线设置学习模块和情境。在飞行实施阶段这一学习模块,具体环节(学习情境)有:旅客登机、安全检查与演示、航线介绍、机场餐饮娱乐、降落前准备、送客清舱等。每一个学习情境下包含不同的学习任务。教学具体流程安排如下:教师下达任务、学生组成乘务组讨论、教师提炼工作要素、教师演示流程、乘务组分组实施、教师现场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在具备了一定英语语言和客舱服务理论的基础上,学生对所有学习情境的操作相对容易。实训场地为仿真A330模拟客舱,对学生的教学指导由专门的《乘务英语》教学团队共同完成,既包括具备乘务教员资格的专业英语教师,也有来自行业一线的国内外航空公司的资深乘务长与乘务员参与指导。由教师和相关同学按照情境扮演角色,保证课程中全程英语交流,提高效果。实训中,教学团队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等等,而且这些教学法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的《乘务英语》课程设计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型为主的课程体系,以空中乘务员客舱服务具体工作任务为导向和设计主线,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使学生更符合工作岗位的需求。这种“工学结合”“做中学”的教学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和社会竞争力,体现了我国当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潮流和趋势。

参考文献:

[1]FelixRauner.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8.

空乘论文篇6

关键词 空乘学生 课堂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9.046

Flight Attendants Student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Optimization Analysis

DUO Shiping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Zhengzhou, Henan 450046)

Abstract With the constantly open up the aviation market, the growing demand for passenger air carrier's flight attendants. This demand has stimulated the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light attendant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However, state and cultural learning lesson learning attendants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the university classroom teaching flight attendants brought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flight attendants on the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flight attendants proposed optimization strategy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classroom teach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attendants students;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航空运输总量高速稳步增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航空运输体系,其中旅客运输量稳居世界前列。由此而来的便是各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对空服人员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随着航空运输企业对空服人员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培养具备较为全面素质的专科以及本科层次的空服人员成了我国高校的一种趋势。高校空乘专业的开设有利于提高空服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空乘服务质的提升,然而空乘学生的高考分数多以艺术专业标准录取,决定了她们在高校中的学习状态和兴趣必定与其他普通专业学生不同,如何设计有效的空乘课堂教学模式便成了开设空乘专业高校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空乘学生的学习特点

要分析有效的课堂模式,必须研究清楚空乘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特点,这是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在课程学习上,空乘学生主要有如下特点:

(1)学习不独立性。空乘多数学生没有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的特征。这表现在:课程老师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她们会对这一课程较为用心地学习;而如果授课老师放任自流,遵从爱学不学、自主学习的模式,则在空乘学生中基本不适用,她们会在心里认为该课不那么重要,无需认真学习。

(2)可教育性。绝大部分空乘学生是可教育的,并非部分老师认为的那样:她们早已失教,学校无力回天。顽劣不堪是极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依然具有可教育性,只是取决于教育者的态度和方式。教育者的偏见可能会使不少本可教育的学生失去了教育的机会,这一点必须受到重视。

(3)判断性。空乘学生对于课程的学多具有判断性和选择性(选择是否要认真学习这一门课)。这种判断和选择则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①课程的趣味性和难易度;②任课老师的授课能力,包括授课态度、授课方式,授课激情以及对学生是否具有偏见;③任课老师的纪律要求。她们综合上述因素对一课程加以判断,然后选择对该课的学习态度。

(4)认同性。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是双向的,尤其是空乘学生,她们综合各种因素,一旦对该课程老师具备认同心理,那么该课的兴趣性将被大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将得到极大提升。而如果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师对她们的认同,这种效果将会再次提升。

2 高校空乘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访谈以及查阅资料获知的信息来看,高校空乘课堂教学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1)学生到课率不够理想,课堂纪律松弛。空乘学生在高中时多因各种原因而偏离文化课学习,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因性格叛逆而家庭失教、突来的家庭变故、早恋或者与社会上问题青少年交往而误入歧途。无论何种原因,她们要么从心理上失去了对学业的认同,要么在客观上陷入了文化课基础薄弱的局面。上述两种结果都将导致一个心理:学习没那么重要,尤其是大学,上不上课无所谓。由此引发了空乘学生上课出勤的危机,不少课堂寥寥数人。偶有出勤率较高的课堂也多是纪律松弛,一片混乱。

(2)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和动力缺乏。随着经济时代的来临,物质不断刺激人们的感官,学校的学生价值观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学习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已经有所动摇,尽管学校和教师不停强调学业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性,然而经济刺激带来的反面影响远超过了学校的说教。对于多数空乘学生尤其如此,她们在高中时已经偏离了学习之路,而却在万人竞争的高考中凭借自己的外在条件进入了他人苦苦挣扎方可进入的大学之门。本来就缺乏学习兴趣的她们再一次有了优越感,学习似乎不那么重要。空乘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学生依然存在,但是已经不容乐观。

(3)填塞式授课居多,互动较少。部分为空乘学生授课的教师同时兼任其他专业学生的任课,处于工作的惯性和可能存在的惰性,他们将给普通专业学生上课的模式搬进空乘课堂,“念课”式的讲课在普通专业学生的课堂上还能起到一定效果,因为他们多数还是具有学习的主动性的,然而对于空乘而言,却会毫无收效。她们大多数的注意力本来就不在课堂上,填塞式的授课对她们犹如室外人言。此外,这种缺乏互动式的授课模式会进一步刺激缺课率。

(4)课堂模式枯燥,缺乏趣味性和灵活性。由于学习兴趣的缺乏,空乘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有趣味性。由于课时量较大的原因,部分授课教师并不注重这一点,根据自以为有效和诚恳的方式为空乘授课,枯燥的课堂收效甚微。空乘学生是以培养其应用型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学生群体。如果以老师从事的学术性的知识和教学模式去开展空乘课堂教学,无疑是毫无收效的。

3 空乘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建议

(1)重视学生出勤率,严肃课堂纪律。提高课堂出勤率是空乘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的前提,也是学生对授课教师认同的前提。部分给空乘授课的老师误以为自由出勤便可获得学生的认可,其实是一种误解。事实表明,适当严格的出勤率要求反而会使学生感到该教师的负责任。空乘学生的特点决定了自由出勤的不可实现性,她们学习独立性缺乏,甚至是懵懂。因此,空乘课堂不可忽视学生出勤率和较为严肃的课堂纪律。散乱的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效果,同时影响部分具有学习积极性的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严肃的课堂纪律则会促使部分不学习的同学不得不听课学习,客观上会起到教育作用。

(2)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对于空乘学生而言,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十分必要。她们的注意力本就容易偏离课堂,如果授课教师继续采取枯燥的授课模式,只能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丧失对该课程的兴趣和注意力。采用灵活而有吸引力的授课模式,方可在这一群体中收到较为有效的教学目的。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趣味和吸引力而完全放开课堂,这样将会再次陷入课堂秩序失控的局面,严肃而活泼的课堂才是最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

(3)采用互动式教学手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进课堂,让她们具有课堂存在感,培养其自主学习、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是活跃课堂,激发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授课教师应当互相交流,博取他人之长,采用适当的、具备课程特色的互动授课模式,使课堂具有活力。

(4)采取适当方式获得学生认同感。学生对于课程和授课老师的认同感会极大影响该课的课堂授课效果。授课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认同心理:

①抛弃偏见。基于空乘学生较差的文化课成绩、松散的课堂纪律以及其他消极的传闻,部分教师在上课前已经对空乘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偏见心理,认为这一群体的学生学习能力、纪律遵守情况以及生活交往都存在问题。在这种心态的基础上给空乘学生上课,必然会对授课效果产生消极影响。实际上,空乘学生绝大多数在很多方面与其他学生差别不大,甚至比普通专业学生表现更好,比如礼貌、乐观以及活动参与方面。教师应当最大可能地秉持公正的心理对待所有的学生,这是授课能力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②严和相济。对于空乘学生,必须采取严和相济的方法和态度。对于她们表现差的言行要严厉对待,但在其表现良好的时候应当适当赞许和支持,一味的严厉会激发学生的对立心理,无法收到教育效果;而一味的和颜悦色则会使其无视规则和纪律,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③授课激情。情绪是相互影响的,在对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本就不高的空乘学生课堂上,如果以一种无精打采的方式和态度授课,学生必然会进一步失去听课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认同感。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必要的,但是上课时的激情也一样重要。

4 结语

在高校进行空乘人员的培养是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各高校空乘专业的开设为这一需求准备了一定的人力资源基础。然而如何使这一特殊大学生群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一定的提升是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空乘人员操作技能的提升主要依靠航空公司的培养和实践,但其文化素质的提升则主要在于高校。本文在分析空乘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空乘学生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建议,期待为此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做出一点贡献。相信随着空乘人才培养的不断深化,这一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胡爱英.空乘专业学生人性化管理及其实现途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1).

[2] 梁梦婕.广西空乘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空乘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需求探析[J].校园英语(上旬),2014(5).

[3] 周颖.高职院校空乘服务专业《空乘礼仪》教学改革策略[J].科学导报,2014(24).

空乘论文篇7

关键词:地铁内室设计;情感化设计;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层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060-01

一、地铁内室的情感化要求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沉重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已经使人们感到身心疲惫,渴望得到情感关怀。地铁作为方便快捷的交通之一已经越来越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每天都要花费很长时间在地铁上,地铁内室的设计越来越重要,不仅满足基本的功能需要,也要同时考虑人的情感因素。

二、情感化设计内涵

2005 年,美国认知心理学家Donald Norman提出了产品情感三层次理论,由浅入深分别如图1 所示,在产品的实用功能和质量保证基础上,情感本能层,注重外形,是产品外形的活色声香给予用户感官的享受; 行为层是指在使用过程中操作的乐趣和效率,并从这个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产品的人机操作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快捷,那么用户就能从使用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快乐感; 最高的层次就是反思层,这个层次是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而在用户心中产生的更深理解、个人经历、文化背景等种种交织在一起,形成的身份认同和自我实现,通过它,产品可以长期吸引用户购买使用,有利于提高产品线的品牌忠诚度。

三、地铁内室的情感化设计要素分析

情感化设计在地铁内室中的应用,主要通过地铁内室设备(主要有座椅,扶手,扶杆,顶板,车门,车壁,)造型语言、材质肌理、色彩搭配、装饰元素,室内照明等要素体现出来。根据Donald Norman提出了产品情感三层次理论,地铁内室的情感化设计也可以通过这三种设计层次进行分类。

本能层次:造型语言,材质肌理,色彩搭配。

行为层次:乘客的可活动和交流空间,设施的合理性。

反思层次:个性化需求,文化传承。

四、情感化设计在地铁内室中的应用

(一)本能层次

1、造型语言:

首先,地铁内室的造型越来越关注都市人群的情感体验。好的造型总是能让人们大饱眼福,使人身心愉悦。在地铁内室中,美感主要体现在几大主要设施:椅子、扶手、车顶、侧壁,车门。例如宝马公司设计的地铁内室,线条简洁,造型现代,树枝形状的扶杆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顶部造型简单,并且富有层次感使整个内室空间感觉宽敞明亮,体现时尚感。

2、材质肌理:

在地铁内室中,材质和肌理的表达在影响乘客的情感方面也很重要。材质肌理在营造整个地铁内室氛围方面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3、色彩搭配:

其次,地铁内室色彩的搭配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情感化设计原则。色彩的象征意义能够影响人们的认知取向,在地铁内室设计中起到了引导和传播的作用。好的色彩搭配能引起人们直接的本能反应,第一眼看到它就会产生要乘坐它的强烈欲望。并且,整个地铁内室要有一个主色调去营造一个使乘客感到舒适的氛围。

(二)行为层次

1、设施的人机合理性:

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进行考虑,设计符合人的尺度、幅度的内室设备是保证良好乘坐体验的基本条件。例如,座椅座面的高度与宽度、靠背的倾角、前后座椅之间的距离等内容都会影响到乘坐是否舒服、活动是否方便等。

2、乘客的可活动和私密空间:

乘客的活动和交流空间的好坏不像座椅造型是否流畅那么直观,但是确实影响乘客心理感受的隐形杀手。地铁内室相比较是个狭小的空间,同时要容纳很多人群,所以布局的合理性就显得尤其重要。尤其是既要保证空间的宽敞性,又要放置合适数量的扶杆方便人们抓取保持平衡。

(三)反思层次

1、个性化需求:

在地铁内室这个公共的空间中,虽然不能满足每位乘客随心所欲的要求,但是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虑乘客乘坐的舒适度最大程度的去满足乘客一些合理的个性化需求。

2、文化传承:

不同的国家,或者相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所蕴含的文化是千姿百态的。在设计地铁内室中,对这些城市背后的文化传承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文化的传承能使乘客带来认同感,在乘坐的时候,也增添了几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总结

情感化设计是艺术与各门科学的融合,是美学、心理学、社会学、人机工程学等学科的交融。在交通工具发达的今天,地铁内室设计已不仅仅是造型、色彩、材质的改变,而且常常呈现出技术美、体量美,科幻的意趣美,丰富其艺术内涵,为人类交通生活增添了很多情趣。本文的研究通过唐纳德诺曼的三大层次理论对地铁内室设计分别进行分析,为设计提供好的思路,以满足人们的身心需求。

空乘论文篇8

关键词:汽车空调;体感温度;人体工程学;主观评价

一般来讲,人体对温度的感受会受到季节的影响。夏季22~28℃,冬季16~18℃是人w感觉比较舒适的环境。比如冬天,人们在低于14℃的车内,就可以产生较寒冷的感觉,同时在14℃以下的环境中,驾驶员操作汽车的灵活性也将受到很大影响;而在夏天,一般当人们处于高于28℃的环境中,可能会诸如烦躁,眩晕,分神等不利于操纵汽车的感受,严重时甚至会增加发生事故的概率。目前汽车主要通过空调系统调节室乘员舱温度,但在车内外温差较大时,汽车空调系统难以完全保证车内环境的舒适性,从驾驶员进入车内到形成稳定舒适驾驶环境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所以我们掌握在汽车空调工作时对汽车环境的影响情况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设计和完善的空调空调系统也有重要意义。

文章主要通过将某品牌家用轿车在炎热外部环境时停放在阳光直接照射下1小时,首先测量此过程中车内人员躯干不同位置的温度。然后再打开汽车空调系统,测量空调制冷工作1小时过程中体表各躯干的温度情况。

1 试验环境

室外环境:夏天气温34℃,相对湿度60%,晴。

试验样车:车内干净整洁,停放在阳光能直射到的场地中。

试验时间:下午13:00~16:00

2 温度传感器布置位置

试验需要测量不同车内和乘员不同位置的温度,温度传感器固定在乘员舱的13个测量位置。这13个测量点可以检测记录乘员舱内温度和汽车内表面温度。乘员舱内的温度用6个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前排及后排各3个。温度传感器的测量范围是头部、胸部和脚部。乘员舱内表面的温度用7个温度传感器记录,分别布置于仪表板、顶盖、前风窗玻璃、驾驶员座椅的坐垫和靠背、前排乘员的坐垫和靠背。具体布置方式如图所示。

同时用通过7个温度传感器来测量人体表面温度。分别布置于是驾驶员头、胸、腹、背、胳膊、大腿和小腿。

3 试验过程

将试验轿车放在阳光直射到的场地上,门窗关闭,乘员舱内部与外界无法直接进行热量交换。试验过程按照ISO14505 《热环境的人类工效学、车辆热环境评估标准》进行,整个试验分两个部分:阳光照射升温过程和空调系统开启制冷过程。温度传感器5s采集一次温度数据。试验开始时中,测得乘员舱外环境温度34.3℃,空气湿度52.6%RH。

4 试验数据分析

阳光照射升温过程:乘员舱内表面温度包括仪表板、顶盖、前风窗玻璃、驾驶员座椅的坐垫和靠背、前排乘员的坐垫和靠背,人体体感温度包括驾驶员头、胸、腹、背、胳膊、大腿和小腿。在1小时的阳光照射过程中,各个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变化差距很大。汽车放置于阳光直射下,其乘员舱内表面温度和空气温度均上升。升温过程中,乘员舱外温度一直保持着34.3℃上下,乘员舱表面温度和车内人员身体表面温度最高能够到49℃和44℃。而在开始试验20min时间以内,汽车内表面温度和车内空气温度变化差别很小。

汽车空调系统开始工作阶段:试验车辆经过1h太阳直射升温阶段后,开始空调制冷阶段。在汽车空调工作后,同样记录汽车车内表面温度、车内空气温度及车内乘员身体表面温度。汽车内表面温度和车内空气温度的采集位置与升温过程完全一致,而车内乘员身体表面温度采集位置有:头、胸、腹、背、胳膊、大腿和小腿。随着空调系统开始工作,试验车内表面温度和车内空气温度开始下降。通过观测,内表面温度高于车内空气的温度,空调工作开始阶段,这两者的温差大约为5℃,而在空调工作一定时间以后,这两者的温差大约10℃。开始观测的前10min,试验车内空气温度下降非常迅速,从38℃很快降到21℃,而后温度逐渐趋于稳定。试验车内表面在观测开始10min内,下降速度稍慢,但与自身下降速度而言仍然很快。试验样车内表面温度如车门内版、汽车顶棚等,这些部位相对于车内空气温度有显著的升温速度快、降温速度慢的特点。制冷过程中,车内前排乘员腿部表面温度高于胸部和头部的表面温度,观测前10min前排乘员舱空气温度下降都非常快,头部和胸部尤其明显,主要是因为空调冷风直吹。观测10min以后,前排乘员舱舱温度处于稳定状态,而前排乘员脚部温度为24℃左右,其与表面头部温度相差大约5℃左右;前排乘员胸部和头部温度传感器显示温差很小,头部稍比胸部温度高些。

5 实验结论

通过试验样车1h的阳光照射升温过程和随后1h的汽车空调系统运行试验,结论总结如下:

(1)汽车车内受阳光照射升温时,汽车内表面和车内空气温度同步上升,乘员舱内表面温度上升快。整个观测过程,车内仪表板温度最高,能够达到65℃。

(2)驾驶员座椅靠背和坐垫温度高于前排乘员座椅靠背和坐垫温度,升温速度也更快,这与试验中太阳直射方向有关系。在车内垂直方向,温度差异很大。乘员腿部温度最低,胸和头部温度较高,垂直方向越靠上温度越高。

(3)空调系统开始工作以后,汽车乘员舱内表面温度和空气温度同步下降,但内表面温度要高于车内空气的温度,且车内表面温度降低的更慢。

文章对汽车样车进行了太阳直射升温及汽车空调系统降温试验,并在试验中进行了汽车内表面温度、车内空气温度以及车内乘员身体躯干不同位置体表温度合计20个测量点的数据观测。总结了汽车车内升温及降温两个阶段的温变规律,为轿车热舒适性评价指标提供了试验依据。最后通过总结论述,归纳出汽车乘员舱在太阳照射升温和汽车空调制冷过程中的特征,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空乘论文篇9

1.1数据来源本研究的数据来自于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提供的2012年全国乘用车上牌登记数据(即实际销量)。研究的尺度为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和5个自治区)。由于数据获取的限制,本研究所涉数据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乘用车数据。2012年全国乘用车上牌注册量为1308.49万辆,其中国产乘用车1204.88万辆,进口乘用车103.61万辆。由于本文所确定的研究对象为2012年各省区内占市场绝大多数的国产乘用车数量(包括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因此在下文分析中剔除纯进口的乘用车。1.2研究方法1.2.1集中度。本研究借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Index,简称HHI),也被称为集中度指数,来衡量各省的乘用车市场品牌集中程度。HHI计算公式为:Hj=∑ni=1(Qij/Tj)2(1)式中:Hj为j省的乘用车市场集中度;Qij为制造商i的乘用车在j省的乘用车总登记数量;Tj为j省内所有乘用车登记总数;n表示乘用车制造商总数。若某省内只销售一种制造商所生产的乘用车,则Hj值为1;若各省内所有制造商乘用车的数量相等,则H值为1/n,因此H值的取值范围为1/n—1之间。集中度H的值越大,说明该省区内的乘用车市场越不均衡,更集中于省区内的一个或几个大的乘用车制造商。1.2.2区位商。本研究借鉴地理学研究中经典的区位商的方法,计算各个省区内某制造商所产乘用车的市场占有比例相对于其全国平均水平的比值,拟合该制造商乘用车在各省区市场占有率的空间分异,并进一步分析其空间集聚特征。一般而言,区位商大于1,表示该乘用车厂商在该省的市场占有率要高于该制造商在全国的平均水平。区位商的值越高,说明该制造商所产乘用车在该省区内所占的市场份额越大,也间接表明该制造商在该省区的乘用车市场中,获得相对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这一指标能更为直观地反映出某乘用车制造商在各个省区的市场占有状况。区位商的计算公式如下:LQi=Qij/TjQi/T(2)式中:LQi表示制造商i所产乘用车的市场区位商;Qij和Tj同公式(1)中的意义相同;Qi表示制造商i在全国的乘用车样本数;T表示全国范围内的乘用车样本总数。利用ArcGIS9.3软件,以各省区为空间分析单元,制作各省区内各制造商乘用车的市场集中度和区位商分布图,从而直观有效地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及规律,了解中国乘用车消费市场的布局。

2各省区乘用车市场总体分异特征

2.1乘用车市场总体数量特征2012年,全国范围内合资及自主品牌乘用车上牌登记总数为1204.88万辆。在全国乘用车登记总量中,合资乘用车数量占登记总量的72.81%,而自主品牌乘用车占比为27.19%。可见就全国乘用车消费市场而言,合资品牌乘用车获得了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按照乘用车登记总量的制造商排序前10位依次为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北京现代、东风日产、一汽丰田、东风悦达起亚、长安福特、神龙汽车、长城汽车。可见,合资乘用车占绝对的主力,排名前9位的制造商均属于合资品牌,而本土自主品牌制造商仅有长城汽车上榜。尽管多年来,自主品牌乘用车制造商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性价比,并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在汽车产销规模上均实现了迅速扩张,但至今在销售规模上还与合资品牌乘用车具有较大差距。省域的乘用车消费市场格局,也表现出同样的特征。如表1所示,各个省区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的前三位几乎都是合资品牌,尤其集中在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几大合资乘用车制造商。根据各个省区内乘用车登记总量(表1)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图1),全国2012年乘用车销量最多的省区为山东、江苏、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基本上与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因此在空间分布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分异特征,总体上看,乘用车销量呈现出沿海最高、西部最低的格局特点。2.2各省乘用车市场集中度分异规律集中度指数能够反映出各省乘用车消费市场的品牌集中状况,即省内的乘用车消费是更倾向于集中在某几个大品牌还是更倾向于多个品牌。集中度指数越高,表明该省的乘用车市场更倾向于认可某一个或某几个大的乘用车制造商,反之,则表明该省乘用车市场趋向于被多个制造商共同占有,且各品牌的市场份额更趋向于平均分布。如图2所示,各省的乘用车市场集中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点。具体表现在,集中度最高的2个省市分别为上海市和吉林省,分别为0.1355和0.0984,而这2个省区分别是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的总部所在地,表明这两大汽车制造商对其总部所在的本地市场具有份额上的绝对优势,从而使得这2个省份集中度较高。此外,乘用车市场集中度指数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分异,即存在几个集中度高值区,包括黑龙江和吉林两省,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及安徽省,以及珠三角地区的广东省和海南省。不难发现,集中度较高的省区均为汽车工业基础较好的省区,或者是这些省区的相邻省区。结合表1可知,这些省份的消费者更倾向于本省区或临近省区生产的乘用车品牌,如长三角地区更倾向于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东北地区则更倾向于集中在一汽大众,神龙汽车和天津一汽在湖北和天津分别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这说明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也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空间集聚,且消费市场的空间集聚,与汽车产业的集群的关系密不可分。

3基于制造商的区位商特征分析

由于各个制造商在生产规模、销售渠道、发展历史、市场认可程度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别,乘用车品牌之间在销量和市场份额上往往差异巨大,彼此对比不能说明全部的规律。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形成市场的重新划分,加之各乘用车制造商往往会采用差异化的营销策略,这就决定其空间发展战略必然存在差异。以省区为研究尺度,对各制造商的市场占有情况进行研究,探究各制造商在各省区的市场占有率的差异,并总结不同类型制造商之间在市场占有及选择上的规律,对深入认识乘用车消费市场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区位商这一指标能反映出某乘用车制造商相对于自身在全国的平均水平,其在哪些省区具有更多的市场占有率,不仅能反映出其市场分异,亦是其空间发展战略的一种体现。根据各乘用车制造商的销量、影响力以及代表性,本文选择了车系较为齐全的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东风日产4个合资品牌制造商以及长城汽车和比亚迪汽车2个自主品牌制造商,对各自的区位商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图2),发现中国乘用车消费市场,在汽车产业布局的影响下,有以下空间规律。3.1同一品牌不同制造商间的市场空间互补以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这两个典型的乘用车合资制造商为例,二者虽然各自独立,拥有各自的营销渠道,但二者的国外合作方都是德国大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这就决定了二者在制定市场空间拓展战略时存在协同,彼此之间会尽量避免直接竞争,而是占领各自的市场空间,因此二者的市场空间体现出互补性特征。如图3a和图3b所示,一汽大众市场占有率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中国东北及内蒙古、陕西、四川、云南、浙江和福建等省份,尤其是吉林省。而上海大众的区位商高值区则表现出另外的特点,相对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以及山西、陕西、甘肃、重庆、云南和新疆。不难发现,二者的乘用车消费市场,根据其制造商区位的不同,在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互补性,而二者的区位商高值区几乎包含了中国绝大多数省区,这也体现出大众公司在全国层面消费市场的空间布局战略和意图。3.2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乘用车消费市场空间差异显著总体而言,合资品牌市场区位商的高值区更多集中在东北地区和东部沿海较为发达的省区(图3),这表明相对于其在全国的平均水平,合资品牌在这些区域具有更高的市场占有率。而自主品牌制造商,以长城汽车和比亚迪汽车为例,区位商高值区则更多的出现在中西部的相对欠发达省区(图3e和图3f),表明这些省区内自主品牌乘用车获得了相对更多的市场。这种明显的空间分异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合资品牌乘用车在中国发展历史较早,具有生产规模大、价格较高、品牌认可程度高等特点,因此其重要市场自然更多地偏向于消费能力更强的沿海发达省区。这就决定了自主品牌乘用车制造商在东部沿海地区会相对难以打开市场,尤其是高端乘用车市场,市场竞争促使其更多地争夺合资制造商控制力相对较弱的中西部地区的乘用车市场,从而形成了目前的消费市场空间。3.3合资品牌乘用车一级市场表现出更明显的总部效应本研究所指的一级市场,指的是各品牌市场区位商最高的省区,即在各一级市场中,该品牌乘用车的市场占有率相对最高。通过对各品牌乘用车的产地进行考察,我们发现合资品牌乘用车的一级市场体现出明显的总部效应,即合资品牌乘用车产地所在省份及其周边省份往往是其一级市场,具有更高的市场区位商,在省区市场上亦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空间集聚。如一汽大众总部所在的吉林省,上海大众总部所在的上海市,上海通用总部所在的上海市及相邻的江苏省,东风日产总部所在的广东省和邻近的海南省。这表明合资制造商在总部所在地及周边省份的市场占有率更高,市场影响力更大。这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合资品牌制造商经过在当地多年的发展,在本地形成了更高的知名度和认可程度,因此更受本地消费者青睐;第二,乘用车在本地就近销售,将会极大地减少其从出厂至销售网点间的物流成本,有利于形成价格优势,而这一点往往对销量和市场份额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三,由于各合资制造商对本企业员工购买本品牌汽车提供可观的优惠,激发了企业内部职工及其亲友的购车热情,进一步增加了本地消费者对本地合资乘用车的购买意愿。这对于自主品牌制造商乘用车消费市场的布局具有借鉴意义。

4结论与讨论

空乘论文篇10

关键词:地铁车站;明挖法;PBA法;工法比选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2018502

1 工程概况

北京地铁8号线是北京轨道交通规划网中一条由北向南贯穿北京城的轨道交通线,基本位于北京市的中轴线上。8号线分三期建设,一期及二期工程(除中国美术馆站)已实现通车。三期及南延段工程(中国美术馆站~瀛海站)正处于施工阶段,三期工程南段和三期南延段将于2016年开通,三期工程北段将于2017年开通。

北京地铁2号线,又称环线,全长23.1km。长椿街站至北京站段为一期工程(长椿街站与现1号线南礼士路站相接)的一部分,于1969年10月1日开通;其余车站,自复兴门站至建国门站为二期工程,呈倒U字型,设十二座车站及太平湖车辆段,线路长度为17.2公里,始建于1969年,于1984年9月20日开通;在1987年12月28日,两部分成环线运营。新建地铁8号线与既有地铁2号线在前门站实现换乘。

2 周边环境概况

2.1 地上、地下建构筑物及交通概况

2号线前门站位于前三门大街中轴线处,北侧为天安门广场。为避开重点保护文物箭楼,8号线前门站的车站主体被设置在了距离2号线车站相对较远的地方。

8号线前门站设置在箭楼东侧的前门大街下,沿前门大街呈南北方向布设,车站西北侧是前门箭楼(正阳门箭楼为明代砖砌壁垒式四层建筑,主体砖木结构)。东北侧是京奉铁路正阳门车站及升旗宾馆,北侧为连接北京西客站、北京站的国铁直径线,西南侧为前门大街,为已建成的商业步行街,车站西南角临近既有天街商业3-4层楼(天街已建成地上3-4层仿古商业,框架结构,地下有停车场,地下结构埋深约11.6m)。在周边市规划展览馆、铁道博物馆、前门天街商业楼的挤压下,8号线前门站的施工空间格外局促,车站结构也被迫缩短至150米,不得不设计成地下四层的罕见布局以容纳车站设备。

前门大街是北京市南北向的中轴线,规划为80m,目前为新建商业街,前门大街西侧为新建的前门西大街、东侧为前门东大街,规划为80m,已形成规划。前门大街为双向四车道,为快速公交1号线(前门~德茂庄)起点,前门东、西大街均为双向八车道。

2.2 地下管网

站址范围内地下管线较多,控制性管线主要有:盖板河,6500×3120,深约4m;D1800雨水管,埋深4.9m,为雨水方沟支线;2根D1000mm污水管线;1300×600热力管;2100×1100热力管。

2.3 既有车站概况

2号线既有前门站位于前门大街下方,天安门广场正阳楼南侧,箭楼北侧。车站形式为单层(双层)三跨矩形框架结构,结构标准段宽21.2m,站台宽度为11.9m,高10.05m,覆土3.8m。每侧站台均设置1部楼梯与站厅联系。车站站厅规模小,空间较狭小。

3 换乘方案介绍

3.1 几种主要换乘形式

地铁主要换乘形式有如下几种:

(1)同站台平行换乘;

(2)同车站平行换乘;

(3)站台点式换乘:又分为十字换乘、T字换乘、L字换乘等;

(4)通道换乘;

(5)组合换乘;

(6)两个连续车站实现所有方向同站台换乘;

(7)长大线路分段运营。

3.2 厅、通道换乘方案介绍

由于地铁2号线建设时规划不到位,未预留换乘条件,需采用补救的换乘形式。综合考虑各类换乘方式的优缺点、换乘总时间(约5min)、换乘投资(约3200万)、换乘社会效益等方面,换乘形式采用厅、通道换乘。

为实现车站换乘功能,换乘方式只得采用两条通道进行单向换乘,由于换乘距离较长,为满足消防疏散要求,在两条换乘通道中心处、8号线车站主体结构西北角通道中间位置设置换乘厅。换乘厅将通道分成4条,编号依次为1、2、3、4号换乘通道,其中1、2号换乘通道位于换乘厅南侧,连接8号线前门车站及换乘厅,3、4号换乘通道位于换乘厅北侧,连接换乘厅及2号线车站,8号线至2号线客流通过2、3号换乘通道实现换乘,2号线至8号线客流通过1、4号换乘通道实现换乘。

前门地区位于首都核心地带,在数百年前就已经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周边多部级重点文物,地理位置重要且敏感。前门站周边区域是全国最早的传统商业区之一,商业、旅游客流量大。

2号线换乘8号线:从2号线站台进入站厅后,通过西厅换乘通道,进入地下二层换乘厅,在经过换乘通道进入8号线站厅,在下行进入8号线站台,完成换乘。

8号线换乘2号线:从8号线站台上行至8号线站厅,通过换乘通道进入换乘厅地下二层,通过换乘厅楼扶梯进入换乘厅进入地下一层,再通过换乘通道进入2号线东厅,下行至2号线站成换乘。换乘效果图如下图1所示。

3.3 既有2号线车站改造

2号线前门站改造方案包括:建筑改造、结构改造、通风改造、动照改造、FAS/BAS改造、通信改造及AFC改造。本文仅讨论建筑改造及结构改造。

(1)2号线西端站厅改造。

西端站厅改造:西侧站厅接入换乘通道后,将原机电工区进行如下改造:

①将配电室内的配电柜改移至通风空调电控室对面的风道内;②将机电休息室内的配电柜移至通风空调电控室。通风空调电控室保持不变。

涉及专业:通风、动照、FAS/BAS、给排水。并将改造出来的设备区改为公共区。

(2)2号线东端站厅改造。

东侧站厅改造:东侧站厅接入换乘通道后,将客运休息室改移至换乘厅地下二层。

涉及专业:通风、动照等。将原设备区改为公共区。

(3)西侧楼梯移梯加板,增加换乘厅面积。

(4)2号线车站侧墙开洞。

开洞方案:①施工换乘通道至2号线侧墙外侧;②在2号线车站改造施工前,将换乘通道开洞施工影响区域的设备管线进行改造,保证其对开洞施工无影响。③既有车站内进行临时围挡,搭建临时工作平台,满足侧墙开洞及结构加强处理施工需要。④在换乘通道二衬施工后,采取措施破除侧墙混凝土,必要时设置临时支顶措施,及时施作洞门加强梁,闭合防水,连接既有站与换乘通道,减小顶板竖向变形。

4 换乘通道开挖对既有2号线车站影响预测

技术措施理论验证:

针对换乘通道与前门站及出入口之间关系及施工过程,通过数值分析方法,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充分考虑车站结构、施工工序、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预测对既有结构的变形影响。

根据以上理论计算分析结果显示,换乘通道施工及侧墙开洞对既有车站结构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1]施仲衡.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