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梦令十篇

时间:2023-04-11 06:19:21

李清照如梦令篇1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2、《如梦令》选自《漱玉集》。

3、李清照(1084至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宋代著名女词人。

李清照如梦令篇2

手指轻轻地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如溪水缓缓流淌,伴着我的思绪穿越了蜿蜒的梦海,停留在溪边的凉亭……

夏日的黄昏,太阳倦了,余晖如一层薄纱笼罩大地。我坐在亭子里,微闭双眼,尽情的吮吸着夹杂着落日气息的空气,甜甜的。举起酒杯,畅饮美酒,无意间碰倒了酒壶,暗红清凉的酒恣意地流淌出来,汇成一条涓涓细流,流进小溪。溪水似乎被这酒染红了,乍是好看。

天色渐渐暗了,暮色朦胧。我站起身,准备划船回家。船儿慢慢移动,平静的水面漾起一道道波纹,轻轻的水声听着令人很是惬意。划着划着,似乎划错了方向,划进了一片荷花丛中。

一枝枝荷花亭亭玉立,千姿百态,深红、粉红、钱红,娇艳欲滴。荷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深绿、翠绿、碧绿、嫩绿,到处翠流,如同一张张被绿色渲染的墨纸,美得自然。偶尔,晚风拂过,几片荷花瓣飘落到水面上,似一叶叶粉红的小舟,随着我的船儿一起前行。

李清照如梦令篇3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欧鹭。

少女时代游溪赏花的画面又浮现在李清照的脑海里,李清照决定重返故迹去看看。

次日,阳光明媚,李清照出门重温她少女时代的梦。一路走来,李清照惊诧无人来此“仙境”时,一股恶心的气味飘来,李清照虽厌恶这气味,但游溪兴志未减,李清照越走近小溪,那股恶心的气味就越强烈。但为了重温少女时代的梦,她还是勉强走来了。可是,昔日溪旁的亭子,已成了垃圾堆;塑料袋、易拉罐、食品包装袋……飘浮在水面上,“黑”荷叶成了小溪的一大“亮点”,恶心的气味不时从“黑”荷叶里散发出来。李清照无法把眼前的景象与昔日少女时代美丽的小溪风光联系起来,她惊呆了。等她回过神来,愤然写下了另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今日重返旧路。

垃圾成堆,

臭源荷叶深处。

呕吐,呕吐,

不见昔时景物。

李清照如梦令篇4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意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但身为一个女人,她不能像岳飞一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一样上朝议事,更不能和政界朋友痛痛快快地喝酒骂座,只有独自一人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经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认为奇,不以为功,“女子无才便是德”,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字。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有文化的女人,她并不被那个时代所承认,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给了她很高的评价“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今天,我们在她的诗词中能看到她的痛苦和哀愁。我们在欣赏她的诗词时,仿佛又看到了一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纤瘦的女子。

李清照,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婉约派词人,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年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少女时代即名操一时,暂露峥嵘。婚后和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然而好景不长,新旧党争激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饱尝相思之苦。后金人铁蹄南下,南宋腐败无能,其夫满怀热血,但出师未捷身先死。李清照度过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竞之功。

因此可以说李清照的作品和愁是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河沦陷的国愁。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

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为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情思。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活泼秀丽,语意清新。《一剪梅》中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抒发了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婉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可看出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的表露了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李清照后期的词充满了浓重伤感情调,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在流亡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的怀念。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月”的京洛旧事;《满芳庭》“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景”,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在词中她充分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这些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凉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

因此,通过对李清照人生遭遇的考察,我们就可以明白“凄凄惨惨戚戚”的感叹,绝不是她的无病,而是其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的深刻总结与反思。正是由于她具有着极为敏锐、善于观察的多愁善感的心理气质,这就使得她特别深切地感知着人生所固有的悲剧成分。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醉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伤春既是如此,那么悲秋又该如何呢?读《鹧鸪天》词:“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多愁善感的心理气质,就像酵母菌能使葡萄发酵变酒一样,具有着使人外界刺激中专门酿生悲剧性感受和悲剧性体验的特种“魔力”,词人张炎有词曰:“只有一枝梧桐,不知多少秋声。”在多愁善感者的耳朵中,哪怕是一树梧桐所引发的秋声,都能产生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心理效果。李清照词,正同此理。

可是,人生并不全部由苦难所组成,而是有悲有喜,然后千百年来无数的读者,却几乎都对李清照那饱蘸泪水的词篇表现出了浓厚的阅读兴趣,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主要有如下三点:

首先,人又七情,尽管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旅途有长有短,有顺有逆,但终究难逃生老病死,也无法免除悲欢离合对人的内心折磨,更会产生理想和外界环境的碰撞,也就有了触景生情的伤感。李清照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当她面对人生的大悲大喜时,一定有自己深刻的体验和领悟,周围的环境与他的心情正好发生碰撞时,她那无尽的愁和恨就涌上心头,正所谓触景生情,她就用词把她当时的心境反映出来。“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读者读到这,难免会生出怜悯之情和同情之心。所以,身遭厄运的人更懂得李清照的心,一帆风顺的人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李清照如梦令篇5

当时的汴京城繁华盖世,令很小就随父来此的李清照眼界大开。而开明的家风和书香门第的熏染,更让李清照不受压抑地成长。母亲王氏出身官吏世家,有很好的文学修养。父亲见识广博,丝毫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偏见,而且对女儿的才华赏识到“中郎有女堪传业”的程度,又与苏轼及黄庭坚、张耒、秦观、陈师道等人来往甚密,整个李府文学氛围浓郁。

这样的家庭环境,使李清照在十五六岁的花季年龄就已经显示出艺术才华。她个性开朗、无拘无束、博览群书,对社会、历史有着独到见解。

除了最心仪的诗词,李清照兴趣广泛,琴棋书画无一不精,还神深通博弈之术,只赢不输。她懂得二十一种游戏,最喜欢的是“打马”(翼:【苦恼】o(︶︿︶)o 唉,打马真的好玩吗,可惜我没玩过啊,真想生在古代呢)(舞:【鄙视】切~~~你是痴人说梦、痴心妄想。做你的白日梦去吧)(“打马”棋艺游戏,又称“打双陆”),入迷时甚至通宵“打马”。

在这个出身名门的少女眼中,生活处处充满斑斓的色彩和勃勃的生机,正如她少女时代的作品《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令篇6

[关键词]《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 献疑 补正

《红楼梦》第一回贾雨村中秋对月咏怀诗:“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②《鉴赏》第11页注:“‘频添’句――指团圆的月亮不断地增添自己的烦恼。一段愁,是切月光,用李白《长门怨》‘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诗意。”笔者发现,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金冷香猊》中有“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③;朱淑真《秋夜杂书二首・其二》中有“月华飞过西楼上,添得离人一段愁”,全诗为:“窗外蛩吟解说秋,迢迢清夜前游。月华飞过西楼上,添得离人一段愁”④。笔者以为,以上两处可作《红楼梦》中“频添一段愁”句补注。

《红楼梦》第五回晴雯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鉴赏》第45页注:“‘彩云’,喻美好。云呈彩叫雯,寓‘雯’字。”对于“彩云易散”的渊源,《鉴赏》未注出。笔者认为,该句应出自白居易《简简吟》诗句:“彩云易散琉璃脆”。该诗描述了一个妙龄少女的夭亡,惋惜美好的事物容易消散。《红楼梦》中聪慧灵巧的晴雯年仅十六岁就香消玉殒了,“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芙蓉女儿诔》),亦属薄命之人。可见,晴雯判词中“彩云易散”句当出自《简简吟》“彩云易散琉璃脆”。“彩云易散琉璃脆”经常被后代诗人化用在作品中,用来“喻不久也”。

《红楼梦》第五回《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鉴赏》第71~76页对其作了详细的注释,但未注出其渊源。笔者认为,该曲在结构上似借鉴了《油葫芦》,曹雪芹别出心裁地使用了三个以“一个”、“一个”为结构的句子,形象地写出了宝黛之间缠绵不尽的爱情。《油葫芦》亦使用了三个以“一个”、“一个”为结构的句子,传神地刻画了张生和莺莺“害相思”的情态。宝黛二人曾共读《西厢》,宝玉自比张生,并将黛玉比作崔莺莺:“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可见,《枉凝眉》很有可能借鉴了《西厢记》中的《油葫芦》。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云儿唱词:“两个冤家,都难丢下,想着你来又记挂着他。两个人形容俊俏,都难描画。想昨宵幽期私订在荼靡架,一个,一个寻拿,拿住了三曹对案,我也无回话。”《鉴赏》第201页对其注释时并没有指出该曲中“一个”、“一个”结构的渊源。笔者认为,其亦借鉴了《西厢记》。《西厢记》中有多处“一个”、“一个”结构的曲子,如:

[幺篇]张生无一言,呀,莺莺变了卦。一个悄悄冥冥,一个絮絮答答。却早禁住隋何,迸住陆贾,叉手躬身,妆聋做哑。――《西厢记》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杂剧》第三折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宝玉“女儿”酒令唱词:“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笔者认为其应出自《折桂令》“他其实咽不下玉液金波”(《西厢记》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杂剧》第三折)。全曲为:“他其实咽不下玉液金波。谁承望月底西厢,变做了梦里南柯。泪眼偷淹,酩子里湿香罗。他那里眼倦开软瘫做一垛;我这里手难抬称不起肩窝。病染沉疴,断然难活。则被你送了人呵,当甚么喽!”程高本改“金莼”为“金波”,可能正源于此。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宝玉“女儿”酒令酒底:“雨打梨花深闭门。”《鉴赏》第203页注:“‘雨打’句――北宋词人秦观《忆王孙》词:‘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因为席上有梨,所以说了这句有‘梨’字的词。”对于此句出自秦观词一说,笔者认为有误。笔者查阅了唐圭璋先生编纂的《全宋词》,其中录李重元《忆王孙》四首,分别为《春词》、《夏词》、《秋词》、《冬词》,并注曰:“此四首别又误作李甲词,见历代诗馀卷二。第一首(按:《忆王孙・春词》)别又误作李煜词,见清绮轩词选卷一。又误作秦观词,见类编草堂诗馀卷一。”所以这首《忆王孙》的真正作者应为李重元。

参考文献

①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M].北京:中华书局.2004.

②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李清照如梦令篇7

关键词 李清照 词风 清丽明快 凄丽沉郁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Differences between pre and post Term of Li Qingzhao

ZOU Jingli

(Tieling Normal College, Tieling, Liaoning 112000)

Abstract Song poetess Li Qingzhao, in literary history ha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a "graceful faction" authentic. Her words made to the delicate twists known, can some very fine things or feelings, to be reproduced by sublime artistic, not only to catch poet known for bold, graceful as is generally the experts were also dwarfs. Some praised her "beautiful", " Green manure red thin ", it was also appreciated her "curtain westerly, thinner than yellow." These of course are inspiring sentences, standard lift out, something that can not see her skill. But Qingzhao able Han Yong EMI, shine through the ages, with a monumental artistic charm, because she has created his own unique artistic style.

Key words Li Qingzhao; style; elegant and bright; desolate melancholy

1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与《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比较

首先,以描写少女乐事的词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与后期叙述词人凄苦心境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为例,略加分析。

《如梦令》捕捉了一次荡舟活动的生动场面,它的风格是明快、清新、活泼;而《声声慢》是抒发词人处于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境遇之中,内心极度凄苦的强烈感情,呈现出凄清沉郁的风格特色。这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是运用不同艺术手法加以再现的。

《如梦令》运用白描手法,词中没有一个描绘色彩的字,但整个画面却色彩鲜明:藕花红,鸥鸟白,荷叶绿,湖水蓝……,画面上不仅色彩明丽斑斓,而且动静交织,情景交融。整个艺术境界中充满着热情爽朗的朝气,跃动着青春的活力。再加之以清新流畅的语言,优美动人的韵律,激悦欢快的基调,就构成了这首小令清新明快的词风。

《声声慢》是通过意境创作来表现风格的。

这首词发端突兀,先声夺人,从高点起步。词的一开头连用七组叠字,声调铿锵地渲染了悲凉的意境,使全词蒙上一层深沉的感伤色彩,一下子就把抒情主人公的愁情送上高峰,为全词抒情定下了不可更移的、沉郁悲伤的、缓慢的基调。接着又用铺叙的手法,选取了一连串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秋风萧瑟,北雁南飞,黄花憔悴,桐叶飘零,细雨淅沥,构成一幅阴沉、凄惨、昏暗的画面,使主人公的感情和客观景物的描绘达到了和谐一致、水融的程度,从而极力渲染出愁之悲切。又以精美、通俗的语言,遒劲的笔力,逼真的境界,再加之急促、低沉的节拍,传达出词人晚年凄苦若绝的心情,使全词呈现出凄清沉郁的风格特色。

由此观之,从《如梦令》的清丽明快到《声声慢》的凄丽沉郁,我们不难看出词人的艺术风格又向前发展了,所以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2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与《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比较

当然,这种差异不仅仅限于描写少女乐事和叙述凄苦晚境这两种截然有别的题材上,即使同是抒发愁情的作品,前后期词这种艺术风格上的差异也是显然的。以《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和《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为例试加以说明。

《醉花阴》这是一首前期书写离愁别苦的名作。它在风格上表现为清丽、明快、含蓄,而且是通过前后照应的方法,画龙点睛之笔加以体现的。

《武陵春》是词人避难金华期间所作,词中抒发了思夫、念乡、忧国等多种愁绪,它在风格上呈现出凄丽沉郁的特色,是在景物的渲染中,巧妙的构思里渗透出来的。

《醉花阴》的一开头,就用顿挫之笔振起全文,直言点出“愁”字,最后用“人比黄花瘦”的“瘦”字与前面的“愁”字相呼应。“瘦”字既能传达出的风韵,又能把人物的精神面貌凸现出来,它凝聚全词的精神,使感情与景物融成一体,真可谓神来之笔。至此,一个因思夫而憔悴得如一般清瘦的的风采秀姿便跃然纸上。全词从清丽中渗出淡淡凄艳,疏朗而略兼薄薄的愁苦。再配之以流转如珠、余韵悠然的语言,舒缓顿挫的声调,再现出前期词那种清丽明快,深婉的(下转第189页)(上接第146页)词风。

《武陵春》的一开头,词人就以如椽巨笔描绘了暮春景色:狂风吹花,落英缤纷,一片凄清,成功的渲染了忧伤的气氛,引起了伤春之情。接着将词意宕开,虚拟了一个想去泛舟的愿望,似乎“愁”字渐解;可是在结尾处又以“舟小愁多”的反衬手法,将文意又一转折结在“愁”字上,一宕一收,错落有致,将词人的凄楚的心情、深沉的仇恨,含蓄巧妙,又摇曳生姿地表达出来了,真是丝丝入扣。再衬以沉郁急促的声调,决然顿挫的语言,回肠荡气的韵律,构成动魂摄魄的艺术境界,显示出凄丽沉郁的风格特色。

3 《念奴娇·萧条庭院》与《永遇乐·落日熔金》的比较

所以,同是抒写愁情之作,但前后期风格是迥然有别的。那么在体裁上,是否也存在这种风格差异呢?我们不妨就前期的词《念奴娇》(萧条庭院)与后期词《永遇乐》(落日熔金)加以比较。

《念奴娇》是一首晚春闺怨相思词,抒写词人与丈夫别后心情由抑郁愁苦到逐渐开朗的过程。写得清爽含蓄、多姿多彩。

在这首词中,词人把感情的发展与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变化结合起来进行描写。起处写雨,结处写晴。上片说,在恼人的天气中寂寞无聊、心事重重;下片写,由于天气转晴,春光明媚,不知有多少游春意。这种寓情于景,情随景异的表现手法,使全词显得丰满,自然生动,字里行间跳跃着抒情主人公的青春活力,她完全是一个极有素养的、对精神生活有所追求的。而且全词在声调韵律上,轻柔舒缓,遣词造句上,新丽而无绮靡之病,精炼而又无斧凿之痕。所以在这首词中,呈现出前期词清丽、明快而又深婉的风格特色。

在《永遇乐》词中,作者写的并不是词人的不幸遭遇,而是述说在元宵佳节,她不愿与来邀的朋友到外面游玩,而宁肯呆在家里听听人家笑语这样一件小事。而且,在艺术上词人也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一番,几乎是寻常语,但笼罩全词的基调是深沉、凝重,这是因为词人巧妙的运用对比的手法所收到的最佳艺术效果。

词人开头“落日熔金,慕云合璧”两句,是两种不同景象的对比。在色调上一个热烈而艳丽,另一个则较为凝重、灰暗,为下文所表达的盛衰之愁,在无形中起了一个衬托作用。接着又用往日的繁荣欢快与今日的凄苦寂寞,他人的笑语与自己的独愁对比,从而深化了主题。同时情景交融,跌宕有秩,意境深远。在词中虽然没有采用直接抒情的句子,主要是用了较为平缓的语调进行叙述。然而,表现出了后期凄丽沉郁的风格特色。所以,就是同一体裁的词作,前后期词风也是各异的。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暗淡,晚年的凄苦,形成了词人的富有特色的创作风格。因此,在她的作品中,既有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这类清丽明快的词章,也不乏饱蘸着血泪写就的深沉、悲戚的力作。而这清丽明快与深沉凄丽的艺术特色,正代表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 李清照.漱玉词.

[2] 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1990.

李清照如梦令篇8

词的句式长短不均,所以又名“长短句”。长句有九个字,短句只有一个字。

词较诗显得更重仄声。

兹辑录一百首常用词牌的“平仄”,并每词牌前都附有相应的词,以供填词参考。

由于篇幅限制,需分六部分发表

第一部分

目 次

一 菩萨蛮李白 二 忆秦娥李白

三 调笑令王建 四 长相思白居易

五 更漏子温庭筠 六 摊破浣溪沙李璟(南唐中主)

七 忆江南李煜(南唐后主) 八 捣练子李煜(南唐后主)

九 相见欢李煜(南唐后主) 十 浪淘沙李煜(南唐后主)

十一 虞美人李煜(南唐后主) 十二 一斛珠李煜(南唐后主)

十三 谒金门冯延巳 十四 踏莎行寇准

十五 贺圣朝叶清臣 十六 御街行范仲淹

十七 渔家傲范仲淹 十八 苏幕遮范仲淹

十九 锦缠道宋祈 二十 离亭燕张升

二一 诉衷情欧阳修 二二 阮郎归欧阳修

二三 南歌子欧阳修 二四 临江仙 欧阳修

二五 西江月司马光 二六 桂枝香王安石

二七 天仙子张先 二八 昼夜乐柳永

二九 雨淋铃柳永 三十 卜算子苏轼

三一 洞仙歌苏轼 三二 蝶恋花苏轼

三三 水调歌头苏轼 三四 清平乐黄庭坚

三五 画堂春黄庭坚 三六 蓦山溪黄庭坚

三七 忆王孙秦观 三八 如梦令秦观

三九 桃源忆故人秦观 四十 鹊桥仙秦观

四一 河传 秦观 四二 满庭芳秦观

四三 清玉案贺铸 四四 薄幸贺铸

四五 惜分飞毛滂 四六 河满子孙洙

四七 烛影摇红王诜 四八 减字木兰花王安国

四九 千秋岁谢逸 五十 琐窗寒周邦彦

五一 解语花周邦彦 五二 过秦楼周邦彦

五三 昭君怨万俟雅言 五四 感皇恩赵企

五五 好事近蒋子云 五六 贺新郎李玉

五七 潇湘夜雨赵长卿 五八 祝英台近辛弃疾

五九 南浦程垓 六十 齐天乐姜夔

六一 沁园春陆游 六二 醉太平刘过

六三 喜迁莺吴礼之 六四 双双燕史达祖

六五 换巢鸾凤史达祖 六六 瑞鹤仙史达祖

六七 风入松吴文英 六八 一翦梅蒋捷

六九 永遇乐蒋捷 七十 瑶台聚八仙张炎

七一 水龙吟张炎 七二 绮罗香张炎

七三 疏影张炎 七四 采桑子朱藻

七五 荆州亭吴城小龙女 七六 醉花阴李清照

七七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 七八 声声慢李清照

七九 南乡子孙道绚 八十 生查子朱淑真

八一 鹧鸪天聂胜琼 八二 人月圆吴激

八三 望海潮折元礼 八四 玉漏迟元好问

八五 点绛唇曾允元 八六 满江红萨都拉

八七 念奴娇萨都拉 八八 陌上花张翥

八九 东风第一枝张翥 九十 摸鱼儿张翥

九一 多丽张翥 九二 夺锦标张【林下土】

九三 眼儿媚刘基 九四 误佳期汪懋麟

九五 柳梢青朱彝尊 九六 解佩令朱彝尊

九七 暗香朱彝尊 九八 庆春泽朱彝尊

九九 春风袅娜朱彝尊 一百 翠楼吟 黄之隽

(说明: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一、菩萨蛮·闺情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换平韵)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 (换仄韵)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换平韵)

长亭更短亭。

二、忆秦娥·思秋 李白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叠三字)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叠三字)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三、调笑令·宫词 王建

团扇,

团扇, (叠句)

美人并来遮面。

玉颜憔悴三年, (换平韵)

谁复商量管弦。

弦管, (上句末二字颠倒,换仄韵)

弦管, (叠句)

春草昭阳路断。

四、长相思·别情 白居易

汴水流,

泗水流,

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五、更漏子·本意 温庭筠

柳丝长,

春雨细,

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

起城乌, (换平韵)

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 [换仄韵)

透重幕,

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

绣帘垂, 〔换平韵)

梦君君不知。

六、摊破浣溪沙·秋恨 李景 (南唐中主)

菡萏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

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

倚阑干。

七、忆江南·怀旧 李煜 (南唐后主)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八、捣练子·秋闺 李煜 (南唐后主)

深院静,

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

九、相见欢·秋闺 李煜 (南唐后主)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换仄韵)

理还乱,

是离愁。 (换前平韵)

别是一番、

滋味在心头。

十、浪淘沙·怀旧 李煜 (南唐后主)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十一、虞美人·感旧 李煜 (南唐后主)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换平韵)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换仄韵)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换平韵)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十二、一斛珠·香口 李煜 (南唐后主)

晚妆初过,

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

暂引樱桃破。

罗袖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绒,

笑向檀郎唾。

十三、谒金门·春闺 冯延巳

风乍起,

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芳径里,

手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

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

举头闻鹊喜。

十四、踏莎行·春暮 寇准

春色将阑,

莺声渐老,

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

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

离情杳杳,

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

长空黯淡连芳草。

十五、贺圣朝·留别 叶清臣

满斟绿醑留君住,

莫匆匆归去。

三分春色二分愁,

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

都来几许。

且高歌休诉。

不知来岁牡丹时,

再相逢何处。

十六、御街行·离怀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

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

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

月华如练,

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

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

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

眉间心上,

无计相回避。

李清照如梦令篇9

在“浅草才能没马蹄”的三月里,我们初次相识,你让我看到生活中的乐趣。

记得爸爸给我讲得第一个故事就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刚开始我还听得津津有味,听了几遍后就发现了玄机,我要求爸爸再讲讲其他的故事,爸爸不说话,走到书柜旁说:“看书吧,书里有看不完的故事。”从此以后,我的生活中便多了一份读书的乐趣。我总爱一个人坐在地板上,阳光斜斜地照射到书面上,当看到巫婆用诡计陷害公主时,我会气得直跺脚;当看到白雪公主和王子过上幸福生活时,我会吱吱的笑出声来。就这样在书的映照下,我走过充满阳光的童年。

在“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六月里,我们再次相会,你让我的生活中充满梦的幻想。

花季是个多梦的年龄。在梦中,我和李白、杜甫畅谈唐诗;我与李清照、坡共写宋词;我和林黛玉一同葬花;我与孙悟空一同去西天取经……我常想,那个在柔波照映的康桥上,是否还有一位诗人在轻轻的吟着:“轻轻的,我来了,正如我轻轻地走。”那个荒无人烟的撒哈拉大沙漠中是否还有一位女人在竭力地描绘她的“梦中小屋”……就这样,在书的陪伴下,我走过充满幻想的梦的花季。

在“晴空一鹤排云上”的九月里,我们厮守在一起,你让我的生活中多了一份成熟。

李清照如梦令篇10

关键词:李清照;词;意境;美

在中国浩浩荡荡的古代文学史上,尤其是在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准则中,女性作家更是寥寥无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出现,,给中国古典文坛带来一抹美丽的风情,我们常说“诗言志,词言情”,她更是凭借她“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的独特艺术风格在宋代词坛独树一帜,比如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提到李清照“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她的“易安体”自古受到文人们的高度赞扬,被誉为“婉约词之宗”。

一、表现手法之美

李清照的词,善于使用白描的写作手法,寥寥几笔,自然流淌,天然浑成充满了悠扬的意境美。易安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环境和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她的内心世界。比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上阙:“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作者简单勾画了几个意象:残荷,消香,冷席,凉秋,罗裙,兰舟,大雁,亭楼。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作者一开头就用白描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彩。

在修辞手法方面,李清照还善于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比如她在《鹧鸪天・桂花》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赞扬桂花“梅定妒,菊应羞”。在《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里用比喻手法夸赞梅花像人一样娇美可人“香脸半开娇旖旎”,更似一位出浴美人“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情感表达的方式含蓄委婉,曲折幽深,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

二、声律语言之美

李清照的词论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她认为词是和诗完全不同的抒情文体,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词不但要像诗一样分平仄,还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否则,词就成了“句读不葺之诗”。[1]李清照的词音律婉转,最有名的就是在《声声慢》中对叠字的运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其平仄格律为: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相间,两字一拍,先扬后抑。“寻”、“清”、“凄”、“惨”、“戚”等多齿音相连也是绝无仅有的。除此之外,“寻寻觅觅”突出自己的精神世界孤苦无依,没有寄托,“冷冷清清”,烘托环境凄清悲凉,“凄凄惨惨戚戚”测中描写自己内心的凄冷寂寞。将环境和内心交织在一起,寄情于景,奠定了整首词哀婉悲凉的基调。还有比如《行香子・天与秋光》中“凄凄惶惶”,《武陵春》中“物是人非事事休”等,这些叠字的使用,情景交融,显得一气呵成,别开生面。

除了叠字的出现,李清照还擅长用口语化的语言精确表达复杂微妙的心理。比如《一剪梅》里“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短短八个字,写出了自己内心曲折的心理变化。又《声声慢》里“最难将息”,“将息”就是当时的口语,指休息调养。《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里面“夹衫乍著心情好”一个轻快好心情的易安居士跃然纸上,隔着近千年也令人读起来亲切不已。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口语化句子莫过于《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最后两句“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从以前最雀跃热闹的元宵节到和丈夫经常踏雪寻诗的浪漫,现在都是“无意思”、“没心情”,憔悴、倦怠的心情,心灰意冷的凄凉都在这平平淡淡的口语化句子里体现出来了。

三、意象经营之美

中国的文人最喜欢用花来比作女性,这种用花自比在《红楼梦》中“黛玉葬花”达到了巅峰。对“花”的意象经营其实从易安居士笔下就有了。她几乎大部分的词作都提到花,其中有十一首专门的咏花词。跟大多数文人墨客一样,她喜爱的花大多色彩淡素,气味幽香,体现高贵的品格,主要有梅花、、桂花、荷花、海棠花梨花等。她夸赞红梅高洁之美:“红酥肯放琼苞碎”(《玉楼春》)、更说梅花:“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她很推崇陶渊明归隐山水的淡然,自勉道,“莫负东篱菊蕊黄”(《鹧鸪天》)黄菊的萧瑟更是让她见影自怜,“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一个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女词人形象令人见之忘俗。她Φ墓鸹ǜ是爱到极致,她用了一整首词来赞美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鹧鸪天・桂花》),色雅香幽的桂花正是她她抱朴守拙、淡泊明志的个人形象。

除了爱花,性情中人的李清照也爱酒,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她兴致来了从“沉醉不知归路”到“惊起一滩鸥鹭”,描写了夕阳西下,一个活泼真性情的少女在荷花深处划船惊起鸥鹭的诗情画意,酒也给这个诗意的邂逅提供了可能。《渔家傲》里“共赏金尊沈绿蚁”,月亮、新酒、梅花一起构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的夜里赏梅图。

在词的发展史上,“易安体”的出现,促进了词的变革。杨慎在《词品》提到李清照“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2]。李清照的“闺阁词”,结合自己细腻的触角、雅致的审美,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独特的女性视角下的艺术美。

参考文献: